首页 优秀范文 电源市场研究

电源市场研究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5 18:12:38

电源市场研究

电源市场研究第1篇

摘要:实体市场转型升级为电子商务资源建设提供基础。以实体市场商品及外包资源作为实战的素材,建立B2B2C供应、销售、配送和评价一体的电商实战平台,构建电子商务技能、岗位、创业三位一体的实训体系,构建商品拍摄、商品美工、网络营销推广、网店运营技能岗位分级制即初级、中级、高级评价体系;通过电子商务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的改变,实现电商“做中学”创业教育。融岗位实训促进课改,融岗位实训转变评价方式。

关键词 :市场资源;实战平台;创业实训;岗位评价

电商发展,促进实体市场转型升级。以义乌国际商贸城为代表的专业市场正在推进实体市场的电商应用能力。在此背景下,我校与其它高职院校一起加入义乌实体市场转型升级发展行列。2013年成为“义乌电子商务教育实践基地”,一批学生入驻市场岗位实训和创业实训。电子商务实训创业教育需要有市场基础,在市场环境下建立实训平台,建立与之对应的细分化岗位评价体系,从而建立实训创业教育的环境。构建技能实训、岗位实训、创业实训递进式的三级实训平台,结合商品拍摄、商品美工、网络营销推广、网店运营技能岗位评价内容,建立纵横立体化的岗位评价体系。改变现有的中高职电商教学管理模式,融岗位实训带动课改,教学一体化;融岗位实训改变学生管理方式,实现欣赏式的学生评价管理模式。

1、市场基础的电商平台实战资源建设

网络商品为操作主体,企业的商品资源、实体市场的商品资源、电商企业商品资源、当地特色的商品资源在平台自行添加,建立第一手的教学素材,完成商品的拍、抠、描、传的商品编辑技能操作。将来自企业的实战商品资源及任务外包作为教学的资源共享、开放;在实战中体验学习,在实战中技能操作。学生可以联系企业产品作为货源,销售企业的商品,由第三方企业物流负责配送。见图1-1。

(1)分组(团队)实训,课程—课堂—车间(实训室)三者统一,围绕实体市场(如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品主线展开,分组对接来自市场的业务。车间(实训室)就是课堂。

(2)商品货源供应。商品的拍摄、抠图、描述的商品编辑技能操作结果,最终在电商实战的平台上,建立网络商品资源库。

(3)商品销售。实战平台商品资源库中的商品可在1688、淘宝B店、淘宝C店、速卖通等平台上销售,其不同平台上销售的店铺信用信息及商品销售情况又汇集到“电子商务校企应用平台”上。

(4)商品配送。以实体市场为基础,建立统一物流配送体系。同样也可自行发货。

(5)岗位评价。过程评价、作品评价、业绩评价(流量、交易、信用)。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岗位分级制评价体系。

2、市场基础产教融合下的技能实践性教学

2.1 市场基础下的商品知识体系

电商与市场一样,具有交易场所的功能,是市场的延伸或另一种形态。电子商务培养的是网商,电商专业建设应以流通市场为导向,服务于流通市场。

1)商品知识体系整合

专业市场的细分化,带来电商教学内容的细分化。商品知识的构建是基础,是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基石。电商产教融合的本质是与地方经济商品知识相融合。以市场“产”需求出发,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知识体系。2013年我校将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的商品分为七大类学习,取得了第一手的商品图片资料。

2)电商平台融合

市场第三方平台“义乌购”应用学习。与市场经营户对接,利用平台的经营户商位的后台学习商品知识,或直接与市场经营户沟通学习商品知识。

2.2 市场基础产教融合下的课程岗位

1)建立融合当地商品知识课程—平台实训—岗位认证体系,教学围绕职业素养(商务礼仪、音体美、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二条主线展开。电子商务资源平台、项目内容、工作室实训及岗位认证关系,如表1-1。

2.3 市场基础产教融合下理实一体的技能实训

1)建立网络商品的“加工 水线”实训室+配套实训手册商品展示(洽谈业务),商品拍摄,商品美工,店铺运营,网络营销及实训手册。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设计和实践教学

3)建立多任务电子商务技能学习和体验

4)初级技能实训

老师+学生工作室。以C2C\B2C\B2B平台为训练基础,如义乌市场第一手商品的拍、商品抠、商品描、义乌购平台上传等。商品拍、美工、网营、运营,以校本教材为主线的技能实训和评价。电商加工流水线实训室及配套校本教材对应表1-2:

3、岗位分级制的评价,实现教学管理评价一体化

3.1 融岗位实训改变学生管理评价方式

电商不同岗位分级制设立,建立学生之间的竞争环境。改变学生的评价模式,同时改变管理方式,引入有目标有竞争的岗位管理机制,实现欣赏式的学生评价管理模式。如表1-3。

3.2 校企一体的岗位实训,以实战效果为主线的技能实训评价

针对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依托实训基地平台,开展商品拍摄、广告设计、文案编辑、网站建设、网络营销推广、店铺装修等对外技术服务和第三方平台网店商品推广服务。以团队形式,企业真实商品销售,校外带动校内岗位实训。

1)以实战平台的网络商品及外包任务为实战对象,实行电子商务美工外包、代运营外包。

2)以实战平台的网络商品为实战对象,团队自营创业。

3)校企对接,产学深度融合。利用电商实战网络商品资源营销推广。

3.3 融岗位实训评价带动课改,实现教学一体化

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实战,将企业任务的第一手素材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以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引领课改。

基于对接实训的课改:教学的第一手素材来自企业,以行动导向教学任务(来自平台企业的任务)与相应课程教学相结合方式实行任务包资源建设,来带动商品拍、商品编辑、网络推广、网店运营岗位实训,实现课程-岗位-校本-实训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刘良华 教育研究方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

电源市场研究第2篇

关键词:电子金融产业 结构优化 产业组织理论

电子金融产业的前后产业联系

电子金融产业有着复杂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前向联系金融业,与金融业务、金融管理、金融制度相联系;后向联系it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比如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媒资讯、生物特征识别等相联。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考虑电子金融,有利于电子金融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我国现有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不能适应该产业发展的需要,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实行大部制,就是由于信息技术革命使产业间关联度迅速提高,传统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思路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相互关联的职能部门必须整合。同样,确立电子金融的主导地位需要政策整合、政府部门职能整合、产业相关资源的整合。电子金融产业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资金、技术、扶持政策、法律、人才、教育形成横向配套,纵向的it产业、金融产业、传媒产业、其它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这样电子金融产业的发展潜力才能够发挥出来。

电子金融具有复杂的前后产业联系,是战略性行业,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为电子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机遇。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要意之一就是要主动,通过计划与市场手段结合的办法来加速电子金融创新的速度、质量、规模,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战略利益。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包括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133229.COm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明了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优化的方向。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电子金融上下游产业链的就业人数、技术能力、潜力挖掘等方面。我国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所以,我国金融软件升级需要不断推倒重来,这种方式使大量的人才集中于终端开发,缺少基础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电子金融下游产业(金融业)内部人控制,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国际化乏力,衍生业务开展少,金融产业化发展不足。电子金融产业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电子金融对于那些长期从事金融it工作的人员来说,并不难。但是,由于it治理结构原因,我国金融业没有cio机制,在决策层缺少电子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电子金融没有相应的地位,发展起来束手束脚。电子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it技术分工、金融it产业链优化、金融it前沿分析等等重要工作没有相应人去做。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我国金融it安全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需要依赖国外,金融it的主要利润也由外资企业获得。所以,电子金融高级化非常必要。建立电子金融品牌,研发、推动、总结相应电子金融标准,研发高端电子金融技术,提高电子金融监管能力,是未来努力方向。

(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式

纯市场机制。这种模式利用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电子金融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成长的主要动力机制为公平竞争,政府在多数时期内不对产业结构的成长施加任何直接影响:有发达的市场机制为基础,产业结构的成长侧重于依赖结构内部的自均衡、自调节过程。外部的政策力量的作用是间接性的,是一整套以价格、税收、利率等为主体的市场参数体系。产业结构政策大部分侧重在需求方面。

市场垄断性模式。我国电子金融市场基础薄弱,表现为:市场主体规模偏小,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不足,技术创新的能力弱;市场环境不好,如中介机构功能体系不完善、融资困难、产权保护不力,等等,导致企业单从市场竞争难以获得充足的成长资源,企业必须寻求市场之外的力量,以便生存和发展;政策环境不够理想,要实现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使产业成长摆脱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短缺的束缚,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规划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扶持企业成长,同时又要给产业以创新求生存的压力,大棒和胡萝卜相结合。

计划模式。通过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和国家直接配置人力资源、科研资源等手段,带动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国家出面弥补电子金融产业的薄弱点,消除瓶颈,以使产业潜力得到极大的发挥。目前,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等都有相应资源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电子金融创新。目前,我国依托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手段,已经实现了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突破。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概述

产业组织由三个要素构成:企业个体、企业相互联系形成的市场关系和产业组织环境。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企业行为、市场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具有两个相反的研究发展方向,一是微观;二是宏观。微观经济主要侧重个体(企业和消费者)经济行为及其经济性问题的研究;宏观经济学主要侧重宏观经济要素(包括供给、需求、价格、利率等)与整体经济发展(就业和收入)关系问题的研究。而产业组织理论则以产业组织为其研究对象,主要从中观角度研究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经济行为特性、相互作用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市场行为与有效竞争,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和经济性评价,产业组织合理化标准与政府产业组织政策。

根据传统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制度的基础涉及两个基本范畴,产权和公平竞争。产权多样化,并且以私有主导,有利于解决企业间竞争的根本动力。西方传统经济学特别肯定竞争、否定垄断,垄断与竞争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而对垄断与竞争的研究又细分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方面。对市场结构的研究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进入壁垒、成本(费用)、垂直结合等,对市场行为的研究有价格策略、广告和销售、研究开发、合并等,对市场绩效的研究有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技术组织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等。

根据垄断与竞争关系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方面关系的不同,西方先后有五个流派研究产业组织问题。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认为,产业组织政策影响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与市场绩效(p),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绩效,而市场结构又是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对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包括反托拉斯、贸易管制、公共事业管制等,对需求的研究包括可替代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增长率、周期性等,对供给的研究包括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工艺技术状态、原材料、工会组织制度等。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处在垄断或者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只要市场绩效良好,政府就不需要进行产业管制。因此,芝加哥学派又被称为效率学派。斯蒂格勒因对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而荣获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斯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研究认为,从短期看,市场的垄断势力和不完全竞争会影响市场绩效,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如果不存在政府进入管制,市场高度集中产生的高额利润会吸引大量新企业进入,从而打破原来的垄断。因此,从长期看,竞争的均衡状态在现实中是能够实现。

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企业进出市场的唯一壁垒是沉没成本。在沉没成本为零的完全可竞争市场中,哪怕完全垄断也是有效率的,因为企业必须选择超额利润率为零的价格。提高市场绩效的关键是降低沉没成本。降低沉没成本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制度应该得到鼓励,同时,避免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新产业组织经济学引入博弈论分析方法,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并建立了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对于分析市场参与双方出于利益动机而采取的应对行为十分有效,对于行政权垄断主体(政府)、经济垄断权主体(垄断企业)、人力垄断主体(工会)、思想垄断主体(传媒)、技术垄断主体(专利等)之间的博弈分析,可以运用于政策效果的预测和政策失效的诊断。

后scp流派,即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来研究企业与市场,打破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从垄断角度研究市场的思维模式。新制度经济学从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性,市场发育不够成熟,我国的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呈现出特殊性。我国电子金融行业自2003年以来获得了爆炸式增长。我国金融改革在不断深入,金融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那么,电子金融的供给如何改善呢?这就要考虑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和产业政策方面的因素。

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规模企业少,除非是金融机构自身的金融it部门。我国的金融it公司无法达到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子金融研发、维护、数据中心各千人规模的程度,独立金融it厂商质量和数量不足。我国的金融it公司大量的人力消耗在产品销售和维护方面,研发方面的人力资源少。金融it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胜任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金融it公司关门倒闭。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培育了一批金融it公司,如恒生电子、信雅达、金证股份、华胜天成、浪潮软件、中国软件、东软集团等,行业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对于行业垄断来说,外资企业垄断了高端市场,根据绩效原则和高科技it企业规模优势的实际,培植国内的规模企业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才是上策。人为限制国外公司由于技术优势原因导致的垄断,对我国电子金融行业绩效提高并不利。企业集团、网络型组织、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是解决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

充分认识电子金融产业的重要地位。电子交易是使金融交易成本下降,参与主体增多,交易规模扩大,投机性增强。金融市场的灵活性、风险性、创新性要比银行主导的金融制度更加优越。发展电子金融,降低手续费、佣金等成本,创新期货、期权、股票等金融产品是金融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电源市场研究第3篇

开创中国新能源客车研发新纪元

安凯公司是国内较研发及批量化运营电动客车的企业,最早上电动车国家公告,纯电动客车市场占有率最高,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安凯客车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深化相关技术积累和储备。从2003年开始,就研发出新能源客车产品,并进行示范运营。

目前安凯客车已承担国家及省市项目17项,其中部级项目6项、省市项目11项。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安徽省新能源商用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四年的运行,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并牵头成立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交流。

安凯客车还与国内外多个著名高校和企业进行联合开发,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研究;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合研发串联式混合动力客车,设计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美国EDI公司合作研发插入式混合动力客车,整车符合美国安全和环保标准。

通过多项科研项目,现已研发出多款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并在适用于电动客车全承载车身技术、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电动客车整车控制系统、电动客车电机控制技术、电动客车远程监控技术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助推中国新能源客车大发展

安凯新能源研究中心先后参与了“863”项目等国家重点科研计划,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合肥市环境和工况下新能源汽车适配技术研究”、“HFF6120G03EV纯电动公交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研发与产业化”、“电动客车整车及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的研究,有力地推动我国新能源客车产业化的进程。

安凯客车在新能源客车领域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授权专利7项。作为第一家上电动客车国家公告的企业,公司已研发且上国家产业公告的27款车型中,有24款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列入了国家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是国内拥有新能源车型及国家公告最多的企业。2011年,安凯客车自主研发的HFF6120G03EV纯电动公交客车被列为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依托安凯新能源研究中心,安凯新能源客车的产品力得到极大提升,长期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2011年,安凯“增程式纯电动客车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成功列入2011年度国家火炬计划,安凯增程式纯电动客车成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安凯增程式客车相比之前的纯电动客车,续驶里程提升30%~50%,整备质量降低4%,电池租赁费降低30%,客户使用成本大幅减少。安凯增程式客车的出现,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客车真正走向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打造中国新能源客车领军品牌

截止2011年底,安凯投入市场运营的纯电动客车近700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安凯新能源客车在北京、上海、合肥、大连、乌鲁木齐、杭州、太原、南京、昆明等近二十个大中城市进行商业化运营,是覆盖城市最多的新能源客车厂家。

近年来,安凯纯电动客车先后服务过我国“两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2011年,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40辆安凯纯电动豪华客车驶向红地毯,让众多中国电影明星体验了安凯新能源客车的安全、节能、高品质,给他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合肥18路是世界上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全部由安凯纯电动客车运营。合肥市目前有180辆安凯纯电动公交车在全市21条线路上商业化运营,单车里程已达11万公里,出车率为97%,高于柴油车的94%,累计节约柴油265万公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000吨。

电源市场研究第4篇

[关键词] 电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F27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7-0056-04

一、企业竞争力认识

现在研究企业竞争力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成果很多。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竞争力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主要原因,存在决定需要,理论服务实践,促使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另一方面是研究者应对企业与时代的发展而基于对企业竞争力的不同理解。

企业竞争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企业竞争所涉及的市场是开放的,是竞争的市场,在垄断和封闭的市场中,谈不上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同其他企业相比较的能力,是一种比较生产力;企业竞争力体现在占有市场、满足顾客需要、创造价值等方面,企业竞争最直接的目的是通过消费者效用价值获取更多的顾客,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实现再生产的高效循环,最根本的目的是利润的获取,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决定着企业使命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创造价值和利润的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企业竞争力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即它是动态的产物,而不是静态的结果,企业只有通过各种资源的配置,能力的发挥和对环境的调适,在战略规划、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动态性还表现为企业竞争力强弱随着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的变化而变化,企业的竞争优势或弱势不是绝对的,可以互相转化;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综合素质,由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相互作用,所以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都不是分别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影响企业的存在状态。

认识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是评价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实际上是探讨企业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即从静态角度分析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相关要素。学者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根据企业竞争力的涵义来理解的,学术界主要围绕环境、资源及能力等因素来阐述各自的观点,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派别。二是从企业内部经营系统和外部环境系统的角度来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内部经营系统和外部环境系统实际上可以分别归纳到资源、能力和环境等方面。因为,对于环境而言,不应该完全的外部化。其实,我们对环境的理解,应该是指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比如企业的文化、人际关系如何就是内部环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要素。笔者认为,马庆喜、方淑芬(2004)对企业竞争力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他们认为,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内外部资源,提供市场和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建立竞争优势,进而使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对企业竞争力的理解主要有二点需要把握:一是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环境是构建企业竞争力的本源;二是必须在市场中考察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我们探讨电信企业竞争力也应该从这二个方面来把握。同时,电信企业具有一般企业所具有的属性,也具有自己作为网络产业的自身属性,所以也需要从这两个层次来研究电信企业的评价指标的构建。

二、电信企业竞争力源泉

许多学者对电信企业竞争力源泉进行了研究。麦肯锡提出了7S模型;谢军(2004)认为,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建立在网络运营能力、服务提供能力和基于客户认知的市场营销能力;叶生洪、谢军(2004)认为,识别和培育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基础、提升电信企业对资源的运用能力、重视变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学习型组织等是构建电信企业竞争力的途径;王纯(2004)认为,电信运营企业的竞争力包括通信网络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环境应变能力等等;朱金周、陈金桥等(2004)认为,电信业竞争力即综合竞争力是制度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李志刚(2005)认为,制度创新将是在同类企业中构筑领先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曾勇、忻展红(2005)认为,在市场、技术等多方推动力的推动下,“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将会是中国电信企业发展必经之路;刘春辉(2005)指出,电信业将逐步从过去以网络为中心的体系发展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体系中去,用户的需求决定了网络融合的发展方向。此外,吴斌(2005)认为,运营商的创新能力、融合能力决定着电信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水平的高低;沈加军(2005)、杨太泉、魏琴(2005)认为,应对新的发展环境,电信业改革要顺应融合趋势,实现全业务经营。

通过上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电信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趋势,即在整合资源、能力、环境诸要素的基础上实施的全业务经营。综合上面的研究,从电信企业角度来看,电信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包括:通信网络、设备、营业网点、人员以及所掌握的知识、资本运营能力、资源利用能力、获得政策支持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适应能力、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组织架构、流程、技术专利、品牌资产、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以及消费者忠诚等。对电信业的竞争力评价来说,就是对电信业面向市场的全程全网、多角化经营的资源、能力、环境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这是笔者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基础。

三、电信业竞争力指标构建

对于竞争力评价研究,最具影响力的竞争力评价当属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于1980年开创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中国电信业竞争力评价也开始受到企业与学者们的关注。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每年推出的世界各国竞争力评价就在业界和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左敏(1997)、金锫(2001)、刘世彦,吴林江(2001)、陈小洪(2001)、张金昌(2002)、李友俊(2002)、肖智(2002)、贾玉花(2003)、张颖,曹志荣(2004)、张晓文(2003)、马庆喜(2004)、李庆东(2004)、马利军(2004)等研究了一般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这些研究为笔者从一般企业层面确立竞争力评价指标提供了思路。对于电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相对要少一些。史炜(2002)、电信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4)进行了相关研究。

综合以上研究,笔者认为,在评价电信企业竞争力时,把诸多二级指标分为两个方面比较合适,即电信企业的内部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二个方面可以来构建评价体系。因为,组成电信企业竞争力的资源、能力可以作为内部的、显性的要素;市场竞争力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内部能力的延伸,评价企业竞争力强弱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还应该考虑企业面临的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这一因素在非市场化或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国家、由垄断演变而来的行业,评价企业的竞争力时尤为重要,因为这类企业的竞争能力往往受到制度(如价格的管制或不同的管制政策)、原来的垄断基础等的影响,当这些因素的影响得到解除,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将受到极大的冲击。故在考虑三级指标的基础上,笔者把电信企业包括资源、环境、能力在内的各要素二级指标涵括在内(见表1)。

电源市场研究第5篇

关键词 压电效应 压力发电 绿色

中图分类号:TM61 文献标识码:A

1压力发电的背景及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人们对能源的使用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我国是能源消费的大国,面对新时代下环境与能源的双重压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能源界的共识,压电产品发电作为一个安全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由于风能,核能,潮汐能的局限性,在当前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压电发电和太阳能一样,因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收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世界各国也出台了多个相关法律和政策来鼓励和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基于压电效应的压力发电装置技术的研究也在迅速发展。在“十一五”计划中,我国政府提出了要加快对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故基于压电效应的压力发电装置及衍生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几年,基于压电效应的压力发电装置及衍生产品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以下是目前主流的基于压电效应的压力发电装置及衍生产品的研究。

1.1压力发电鞋

现在多数的压电发电装置都是以发电鞋这个方向进行研究制作。如压电保暖鞋,压电照明鞋,通过把压电材料和发电装置置入鞋底,利用人在行走时脚对鞋底的挤压使得压电材料发生压电效应进而产生电流,最终达到保暖,照明等目的。

1.2压电发电型运动衣

日本的科学家同样是利用压电效应原理,将微型压电片与衣服的布料相结合,利用人体在运动时使衣物产生抖动形变,从而产生电流储存。

1.3压电发电型电池充电器

维基尼亚科学家HENRYA.SODANO等在比较利用电容存储电能不足的前提下,第一次证明了利用压电材料制作的发电系统给电池充电的可行性。并且得出压电振子在谐振工作条件下给一个40mAh电池充电时间不到1h,利用随机频率充电需要1.5h的结果。这项研究结果使利用压电材料进行能量收集的方法更加趋于实用化,同时也扩大其应用范围。

1.4利用公路路面振动进行压电发电

以色列科学家海姆阿布拉莫维奇称该技术可以让汽车在耗能的同时也能产生新的能量,这项技术的奥秘在于路面下铺设了一种特殊的材料――微型压电晶体,这种压电晶体在受到挤压变形时会产生少量电量,而当成千上万个压电晶体被植入公路表面时,公路便可产生巨大的电能。研究人员还表示,这种发电系统的具体发电能力取决于路面上通行车辆的数量、重量和行驶速度,理想情况下每千米路段每小时的发电量可达400kWh,足以供应800户人家的日常用电需求。

1.5潮汐能是压电材料发电

美国新泽西的一家研究海洋动力技术的机构发现了一种把压电聚合物置于海水中,即可利用海浪和洋流的产生的潮汐能来使压电聚合物产生电流。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一个100MW的发电系统发出的电量可以为一个2万人的城市发电,这对于成本较高的压电发电机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为潮汐能是不会枯竭的,相比较传统的发电机,不仅省去了巨大的成本而且在耐用度方面也是超越了前者。

2压电装置及衍生产品在市场的应用

虽然现在全球市场的主流还是传统能源发电及应用,但是众所周知,面对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困境,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在压电发电的产品研究中,虽然目前已有众多技术方案,但尚未达到完全定型的阶段,核心专利群还有待完善,该领域的国际技术标准体系还尚未完成。市场正处于较大的空白区,故需要按照消费者的地理人文及消费习惯进行市场划分。兵法有云:“分而蚕食”。在商场上更是如此,新型企业产品和传统企业产品相比,在资金、技术、人员、营销、管理、售后等方面,均处在劣势。所以想要在市场上生存,进行市场细化、选择目标市场可以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传统能源的需求和使用日益增长。面对新时代下环境与能源的双重压力,基于压电效应的压力发电装置及衍生产品的市场空间将会更加广阔,而竞争也会愈发激烈。本文从压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压力发电的背景及现状、压电装置及衍生产品在市场的应用三个方面,针对压力发电装置及衍生产品在市场上的应用意义进行了介绍。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基于压电原理的压力发电装置及产品将会带来全新的商业前景,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是一个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电源市场研究第6篇

[关键词] 煤电价格 形成机制 运行机制 煤电协调机制

一、引言

2008年初南方地区突发的雪灾致使我国17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煤炭告急,电力短缺加剧,让我国经济承受了一次严峻考验。灾难虽已过去,但煤电市场价格运行及管理中长期存在的矛盾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煤电价格形成机制、运行机制、煤电协调与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深入研究我国煤电价格形成与运行机制,完善我国能源价格管理体制打下基础。

二、煤炭电力价格形成机制

目前,国内煤炭价格不仅应该包括产品生产耗费和保持合理的投资收益率,而且必须包括资源、煤矿退出、安全生产、发展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必须坚持完全成本充分补偿、劣等资源条件定价、供求平衡、比价合理等。应该排除目前存在的电力垄断与煤炭竞争的矛盾、煤炭价格制度改革设计上的缺陷、煤炭运输能力不足、行政行为的煤电价格联动、宏观管理不顺等方面的障碍,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煤电价格的良性互动。

电力价格形成方面,国内现行电价存在形成机制不科学、水平差异大、结构不合理、监管不规范等问题。应该区分自然垄断与非垄断环节,逐步建立起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的价格形成机制。用户电价总水平要及时反映电力成本和需求的变动,要建立与消费者耗用供电系统成本相符的用户电价结构,要外部成本内部化,规范、整合随电价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建立规范化的可再生能源电价管理办法。

三、煤炭电力价格运行机制

价格运行机制是指市场价格在运行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变动,并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渠道与相关价格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短缺型的基础资源提价对资源消费和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对资源增加赋税而产生的资源节约效果和对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以及环境使用进行征税对环境的影响效果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应该着力进行统筹规划。笔者认为应建立有效的煤炭、电力短缺早期预警系统,制定全国的系统规划,规划要着眼于煤炭、电力需求与GDP增长间的长期关系,并考虑“电力先行”的增长战略。

四、煤炭电力价格协调机制

国内方面,在发电市场进入竞价上网后,煤炭价格的变动通过成本变化直接影响电价,通过引起电力结构变化、产业链资本渗透对电价将会产生间接的影响。针对市场主体、要素市场、电力需求方的特殊性以及政府监管的不完善造成的中国电力均衡的体制,应进一步调整市场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在电力均衡中的作用,建立电力期货市场和科学的进入退出机制。总体上,应该实行电煤价格市场化和煤炭资源市场化,建立完整、科学的资源税、费体系。

五、小结

总体来看,煤炭、电力价格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煤电之间的价格矛盾。在通胀压力甚大的宏观环境下,放开的煤价和管制的电价在2007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而雪灾的出现恰好中断了运输,直至缺煤停机。二是完善煤炭价格机制与煤炭价格上涨之间的矛盾,2003年以来国际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对保障煤炭价格的平稳运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三是电价体制与现行电力行业的市场结构不协调,现行电价政策仍有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的必要和空间。四是煤电价格监管与宏观调控的矛盾。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不仅解决不了宏观经济问题,而且可能加剧相关行业市场失衡的局面,进一步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我国煤电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大方向和原则都基本明了,但有两个方面有必要做深入研究。一是构成煤电价格或成本的要素及水平的测定。现行的能源产品成本是不完全的,价格是扭曲的。由于能源价格扭曲和缺少弹性,放大了社会对能源产品的需求,价格基本上没有起到调节供需、促进节能的功效。第二,是如何实现价格机制的良性互动。尤其在我国,行业分割,各自为政,不从整体分析,是看不出问题的,也没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所以,煤电的良性互动非常有必要做一些深入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Hotelling, H.,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31, 39:137~175

[2]Joskow P. L. , California’s Electricity Crisis, Oxford Review of Policy,2003, Vol.17,No. 3,365~388

[3]刘起运 任泽平:价格影响模型的技术评估与实证研究[J].中国物价,2006,12:35~39

电源市场研究第7篇

1996年的北美西部大范畴断电让各界人士对电力系统运作技术层面的相关认识有了提升;而2000年的美国加州电力危机自最初形成,直至后来影响程度甚重,都说明了电力市场稳定性与其对应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各方面扰动因素等的研究至关重要;2003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北美东部“.814”大停电发生后,又回过头来重新在技术层面上进行讨论。这种在思维方式上孤立地仅从技术上寻找原因,或仅从经济上寻找原因的状况必须改变。从事实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我们不难看出,随着规模化电力市场的形成与电力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电力系统的运作条件、稳定情况、以及实际电力容量等因素都与以往的适应能力产生较大变化;同时,电网系统中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能源利用程度与形成电力市场规模化的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差别也较以往有所提升。也就是说,电力市场运作与市场消费关系必须始终处于制衡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市场流通与其运作规律具备一定垄断性,并且市场规模化的壮大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方面,由于缓解电网滞涩并争取引导输电与发电的正确投资,输电环节中也就必须考虑物理形态的风险形成,即维持电力系统当前的运作需求,其必须留有足够的备用能量。但是,当时不论是美国加州大范畴断电还是“北美8.14”断电事件,都说明了技术因素及其他干扰因素对电力市场稳定性运作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电力市场中电力系统和市场化固有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必须将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融合在一起,并以此来研究电力市场的长期稳定性。只有趋于常态的维持电力市场稳定性,才能真正使得电力市场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并保持它正常运作,进而也就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作。由此可知,世界各国与我国电力市场的建设都是当前一项重点研究课题,目前非常迫切需求电力市场实现健康、稳定运作。

电力市场稳定性研究因素分析

电力系统实现常态稳定运作不仅需要投资力度大、技术有保障、并且还需要一个规模化形成周期,而发电与输电总量协调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另外,电力市场规模化初步形成阶段,电力能源可以说相当充足,所以相对忽视了可持续化发展建设这一问题。而基于电力市场形态下,发电投资仅能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所以这时的市场规则形成至关重要。即市场规则体系不成熟,会影响投资的激励成效;发电投资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就不可能真正使得发电与输电容量需求得以满足。总的来说,电力市场环境下,长期稳定供需关系被诸多因素所牵制,加州电力市场的历史教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由此可见,当前电力市场下的风险管理课题研究却始终处于短期均衡状态。为了促进电力市场能够实现正规化与稳定形态发展,政府机关单位与电力市场中各参与主体都希望通过电力市场的量化指标分析或评估出电力市场稳定程度,并期望通过可行性的风险计算模型指导其决策,防止出现市场崩溃现象。目前来说,电力市场稳定性的研究算法模型主要包括:线性化模型;特征值分析;静态稳定分析;局限于均衡点附近的扰动因素,缺乏对大扰动的研究与预警作用发挥;短期稳定性因素研究,对发电容量的变化程度不作考虑;不考虑投资市场与交易市场的作用影响,缺乏闭环反馈控制观念;不计及动态稳定阻塞;不考虑电力市场经济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物理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制约。显然,要正确解决电力市场的稳定性问题,就必须克服上述限制。下图为电力市场稳定性研究内容的基本模块。

风险管理对电力市场稳定性的研究分析

我们知道,电力市场稳定性与其风险管理正好相对立,实现电力市场与其运作系统的稳定运营实际上属于风险问题的遏止。也就是说,电力市场稳定性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与研究,从而才能保证技术层面与电力建设发展经济能够相互协调。另外,我们也知道,有运营风险的存在就会有获得经济收益的机会,并随之产生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基于此种观念看待电力市场的风险管理问题,再从国家宏观经济发面的能源政策、环境法规调剂、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电力市场规则、电力市场参与主体、技术层面、电力系统的物理特性等方面去考虑与电力市场的稳定性这一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电力市场稳定性与其对应的风险管理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从微观角度看待我们可知,电力系统安全运作的运行工况是由市场需求以及竞争环境与市场交易份额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电力系统系统间大量的电能交换、不可预测的潮流和线损等因素都增加了运行调度的不确定性,更容易遇到离线分析未考虑的工况。竞争参与者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系统越来越接近运行极限,扰动场景更为复杂与不确定,系统被引入了大量风险因素,进而会影响到电力市场的短期稳定性、长期稳定性和偏移可接受性。(一)发电规划的风险研究发电规划的实质作用载体是发电投资。以往发电规划都是由政府机关单位做主,统一规划制定。而电力市场形态下的发电投资可以由参与主体自行部署决策,所以也就存在着微观意义上的电容量增长需求是否能够满足电力市场运营需求的问题。但是,在国家电力市场政策、法规制度改革作用下,电力市场投资事宜却显现出了不确定性因素居高不下的现象,如电力价格、能源燃料波动价格、使用负荷需求、市场规划以及监理政策等方面或多或少都体现了不确定性。所以,发电投资风险研究对电力市场的安全运作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非常大;发电投资决策模型的建议一般对电力市场中计及风险的最大化研究有着重要推进作用。不少相关文献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即不少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人都在规划期内以发电投资收益最大化作为衡量目标。因此,对于电力市场中投资企业主体可以依据电力市场环境的相关需求建立出发电投资决策模型。如计及模型中的负荷增长、电价需求、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市场改革相应机制、以及同行业群体中的竞争者持有的信息程度等因素的分析,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投资者分析出风险决策整体框架,而市场下的风险投资回报却可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去评估收益风险。由于电力生产具有无法大规模经济存储且要求供需实时平衡的特点,电力投资呈现出比其他行业更强的周期性现象。基于控制理论方法,采用动态模型能够分析出发电投资的周期性问题,并通过仿真研究证实了采用容量费用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发电投资的周期性;另外,我们也知道完全依赖能量市场来保证发电容量充裕性存在着相当的风险。因此,通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影响发电容量充裕性的各种因素之后,指出通过建立装机容量市场或向发电公司支付容量费用有助于保证发电容量充裕性。(二)输电规划的风险研究电力工业组织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举措也为输电规划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进而风险形成的几率也就大幅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风险具备的不确定性因素众多,这是风险存在的一个主要特征。而未来电力系统实现稳定运作的系统负荷需求与相关所持有的信息具备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能导致市场合作与竞争之间的不确定因素上升;加之,经济建设发展与市场环境、电力市场相关政策调整与法规机制深化、以及监管方面与举措整治的不当,势必也会促使风险程度增加,即不确定性因素的形成程度非常大。也就是说,有效解决电力市场输电规划的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问题,必须要保证输电系统决策方面正确,即能够计及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输电系统灵活规划方法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输电定价是电力市场有效运转的关键之一。合理的输电定价不但可以正确引导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引导新建电源的布点,减少输电阻塞,也可以激励输电公司有效地改善电网结构,提高系统稳定性。输电费用包括:输送服务费。即电能损耗费用、电网设备使用费用、电网扩建费用等;辅助服务费。即用于潮流和频率控制、无功支持和电压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的费用等;管理服务费。用于信息处理分析与预测、运行方式与调度计划的确定、结算及收支平衡的费用等。

电源市场研究第8篇

根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内涵的理解,本文将核心竞争力分为三个部分:市场竞争力、资源/技术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1.市场竞争力。当今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以追求经济利润为目的,因此市场竞争力应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尤其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竞争的国际化,更应重视对市场竞争力的考察。企业市场竞争力包括了市场经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订单履行状况三个要素。

1.1市场经营能力。传统企业的大规模生产销售已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向市场需求预测、定制化生产演变,因此电商环境下的市场经营能力可通过市场分析与预测、商品生产/采购及时准确度来衡量。

1.2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着力于快速推动顾客购买进程,为达到此目的,衡量市场营销能力的重要指标,不仅包括传统企业发展所看重的市场占有率,还包括电商环境下企业所需要的网站渗透率,以及任何环境下都需要的顾客忠诚度。

1.3订单履行状况。订单履行是电子商务环境运作下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其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入,影响到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主要通过订单处理优势度、商品准时交货率、售后服务有效处理率等指标来衡量。

2.资源/技术能力。如果说市场竞争力直接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的资源/技术能力就是企业的潜在竞争力,是企业的内在支撑。企业资源/技术能力包括了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技术能力三个要素。

2.1有形资源。企业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时面临众多电商企业的竞争,其中不乏价格竞争,因此企业的物力、财力资源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寿命。同时,电商环境下的竞争焦点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可以影响其它要素发挥作用的方向和程度,从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时,需要对人力资源指标进行考核。

2.2无形资源。企业的无形资源包括了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专利、品牌商标等知识产权。在信息时代,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需要重视企业或商品在目标群体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无形资源的衡量也是为实现这一目标。

2.3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关键性技术或技能,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尤其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技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技术能力通常可以用信息处理能力、流程创新能力等来衡量。

3.组织管理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多要素的有机整合形成的。为保证这些要素的有序高效运行,企业的管理能力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主要有决策能力、执行控制能力两个要素。

3.1决策能力。企业应具有出色的决策能力,才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和电商环境的快速变化。商品决策能力、价格决策能力、营销策略决策能力是将企业的关键资源和核心技术转换为市场竞争优势的组织保证。

3.2执行控制能力。企业的执行控制,可以组织协调诸多影响因素,减少内耗而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执行控制能力的衡量主要从执行监控体系完善程度、执行流程的运行效率与效益、营销团队协调配合能力三方面进行。

二、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