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经济管理核心

经济管理核心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5 18:12:29

经济管理核心

经济管理核心第1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公共产品属性入手,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作为核算手段和结果都是一种公共产品,并以GDP数据为例分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产品“缺陷”,即质量问题,最后讨论了把产品质量控制(TQC)理念引入到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

论文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公共产品产品质量控制

从20世纪50年代到198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采用苏联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1992年开始,中国实施了以GDP作为核心指标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国际上通行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作为改革目标。针对中国的GDP统计数据,在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学者中,有些认为中国官方统计的GDP数据偏高,有些则认为偏低。

本文主要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公共产品属性人手,以GDP数据为例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质量问题,最后讨论把产品质量控制(TQC)的理念引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中。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公共产品属性

相对于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是因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国防、公务员、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有两个显著的特性: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他性。前者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不减少或不影响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若增加一个人消费,该公共产品的边际社会成本等于零。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即无法排除其他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利益,意味着消费者可能做一个“免费乘车者”,免费享用公共产品。

国民经济核算具有公共产品的两大属性,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属于公共产品。同时,从使用范围上看,国民经济核算是世界性的或部级的;从形态上看,国民经济核算又是一种非实物性的知识型、信息型的公共产品;从使用者数量上看,国民经济核算对使用者数量没有上限-1J。以上三点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作为公共产品的特殊性。邱东(2004)提出SNA本质上属于全球通用的制度性知识,属于全球公共品。

总之,从核算的制度、方法上讲,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手段性的公共产品,它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的核算提供了基本的核算类别、方法、规则等。从核算的结果上讲,国民经济核算向各级政府、社会公众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一系列的统计信息产品,如GDP及其增长率数据等。

就现状而言,作为公共产品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供给属于“政府生产”,即通过各级统计局来核算并提供国家和地方的核算数据;从公共产品的需求来看,一部分核算数据作为“最终产品”直接提供给社会公众,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于统计信息的需求,另一部分则提供给各级政府部门,服务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各种决策需求;从统计信息产品的所有权上看,GDP核算数据是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生产(调查、收集、整理、计算、分析)出来的信息,属于全体公民所有,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外,政府有义务向全体公民提供;从外部性理论上分析,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具有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当核算数据被准确、及时地提供时,它能够向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产生较大的社会收益;否则,会误导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决策,造成全社会的损失。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质量问题——以GDP为例

从MPS到SNA,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无论是统计的口径、方法,还是统计的质量都在不断改进之中。而统计体制上的欠缺与方法上的不足是国民经济核算质量问题的两大原因l3_。以经济核心指标GDP为例,其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GDP地区核算汇总数与国家核算数之间的统计误差

1.“生产法”下国家核算GDP与地方核算GDP

汇总数之间的差异

(1)GDP总量上的差异

表1地区GDPr-总数与国家核算数的差异表

表1给出了生产法下1998~2002年地区GDP汇总数与国家核算数【J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这5年中,GDP的地区汇总数都超过了国家核算数,无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都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998年的差率是5.66%,超过了一般统计上允许的5%的差异,到了2002年,差率已经扩大到12.63%,是1998年的两倍多。

(2)GDP增长率上的差异

表2国家核算GDP增长率与地方

从表2可以发现,1999年生产法下国家核算的GDP增长率高于地区汇总的GDP增长率;在以后的连续三年中,国家核算的GDP增长率都低于地区汇总的GDP增长率两个百分点左右。

(3)GDP三大产业构成上的差异

从表3中可以发现:第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在地区核算数与国家核算数之间的差异逐年扩大,地区核算的第一、二产业占GDP比重小于国家核算的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且差异也是逐年扩大,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地区核算数一直都高于国家核算数,且差异也是逐年扩大。

2.“支出法”下国家核算GDP与地方核算GDP汇总数之间的差异

(1)GDP总量上的差异

表4给出了支出法下1998年到2002年地区GDP汇总数与国家核算数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这5年中,GDP的地区汇总数都超过了国家核算数,且无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都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998年的差率是4.64%,到了2002年,绝对差异达到了10376.58亿元,差率已经扩大到9.65%,是1998年的两倍多。。

(2)GDP增长率上的差异

在1999-2002年中,2001年的GDP增长率国家核算数略大于地区汇总数,1999、2000、2002年都是国家核算的GDP增长率低于地区汇总的GDP增长率1~2个百分点(详见表5)。

(3)GDP支出构成上的差异

表6列出了各项支出占GDP的比重在地区核算数和国家核算数之间的差异。可以发现净出口比重的差异并不大,但是最终消费比重的差异和资本形成总额比重的差异比较大,其中在最终消费比重上,地区核算数小于国家核算数,而在资本形成总额比重上,地区核算数大于国家核算数,其差异的程度从1998年以来有逐年减小的趋势。

(二)国家核算GDP“生产法”与“支出法”之间的统计误差

从表7中可以发现,在国家核算GDP的前提下,2000年用生产法核算的GDP高于用支出法核算的GDP,而在其它年份则是用生产法核算的GDP低于用支出法核算的GDP。从两种方法的差异程度上看,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从1998年的相差不到1个百分点扩大到了2002年的2.53个百分点。

(三)地方核算GDP“生产法”与“支出法”之间的统计误差

从表8可以看出:将全国各省的GDP汇总的前提下,GDP数据无论是用生产法核算还是用支出法核算,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

(四)对于我国GDP数据真实性的讨论

国内外学者一直都关注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作为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整体指标的GDP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L5J。罗斯基认为:中国官方公布的1997~2001年的GDP增长率被普遍高估,每年平均高估2-3个百分点[6I。国内经济学家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认为中国统计数字有一定的水分。例如,1998年中国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但令人费解的是除了一个省以外,所有省份的农业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再者,由于中国官员政绩考核与激励方面的原因,人为统计造假时有发生,也增加了人们对中国官方GDP的数字的怀疑。任若恩(2002)针对罗斯基关于中国官方GDP的置疑进行了分析与评论,认为“罗斯基采用了错误的方法,错误地推算了中国的GDP”。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靠的是经济发展的支撑,而不是虚假数字。”吴敬琏在《人世后的中国经济》演讲时也明确表示:“海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这些质疑并无太大根据。”另一方面,有学者从电力消耗或投资的一致性计算,认为国家统计局的GDP数据存在低报的可能。且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统计上看,绝对水平的低估是服务业增加值估计中的最大问题。

三、产品质量控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

虽然国家统计部门为提高和改进核算质量,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在我国仍存在着明显的产品质量问题,在国外,产品质量控制(TQC)的理念早已从最初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等有形产品扩展运用到包括统计数据在内的服务领域,瑞典、芬兰、挪威等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TQM)”项目,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机构,成为加强和改进数据质量的重要组织保障。国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有:

(一)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综合管理体系

在统一的组织框架下,对整个统计机构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如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统计机构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机制。

(二)建立单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制

对某一具体统计项目如国民核算、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价和管理,如,美国的波斯金(BOSKIN)学术委员会,专门对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美国商务部分析局定期评估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质量。

(三)建立专门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机构,定期进行质量检查

美国的BOSKIN委员会,专f-IxCN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准确程度进行评价。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工作组,每年对官方统计数据的质量情况进行独立评估,并对外公布评估报告。加拿大是由国家审计总长负责统计局的数据质量评审工作。

(四)应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质量评估和管理

经济管理核心第2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现代管理;核心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提升,农村经济建设正在被加以更加紧密的关注,尤其是“三农问题"成为了新时代经济建设的焦点和热点。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就要找到农村经济建设和加强管理的核心,根据核心问题和内容,结合现代农村经济的实际问题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以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走上小康之路的目标。

一、解读农村经济管理

(1)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在党和国家的经济指导方针以及政策的引领下,密切关注农村市场环境的发展情况,通过有规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管理来实现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始终不能放弃农业生产,农业产业的大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因此,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是通过对农业产品的调配,达到管理农村经济的目标。简单说来,农村经济管理,是在相关政策领导下,制定和实施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然后通过有效的措施和严密的组织架构,调控和管理农村经济发展[1]。(2)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设计到农村的经济社会条件、农村的市场环境、农业经济方针政策等诸多因素,国家经济总体战略方针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方针,农业经济管理的组织行驶,就是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再生产的分配、消费的过程,采取的手段从决策到计划,再到组织协调,原则是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及现状

(1)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呈现非常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国家已经将“三农问题”摆在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围绕“新农村”建设,党和国家给予了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扶持,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已经从初始阶段进入了改革攻坚的深水区。目前,发展农村经济是从国家到政府,再到农村各个村镇党委都非常重视并不断推进的工作。(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展已经经过了艰苦卓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农村的经济管理始终是国家下大力气实施的内容。这是因为,农业发展的好政策好方法要落实到位,是留不开经济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的推进的。农村的经济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工作,必须是围绕农村的经济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谋求新办法新措施的,其目标是要提高农村的物质生产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是重中之重。从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来看,还有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存在,要解决农村的经济发展平静,就要直面这些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3)从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问题方面加以总结。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首先,从事农村经济管理的管理者在管理素质和专业素养上还不具备较高的水平,大多农村的管理者来自于农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作为管理者,对农村的优势资源,农业实际情况必须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挥优势,规避缺陷,才能具有宏观的管理思路,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采用当地人治理当地事的模式的羁绊,因此很多管理者只注重眼前事,处理问题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处理结果带有偏见,无法达到公正、公平。这种“土管理”的管理方法,必须加以改变。让更多拥有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管理中,将农村的资源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并且通过良好的农村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留下来,干下去[2]。第二,农村经济建设是需要不断政策加以扶持的。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政策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建设发展方面的政策,始终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针对农业人口庞大、农村分布分散、农业发展水平差异性强、农村发展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治理和解决。但是事实是大部分的国家政策仍然停留在财政补贴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离开财政支持就显得苍白无力,自身发展缺少相应的政策刺激,仅仅依赖财政的支撑才能走下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农村经济发展缺少自我创新的表现,离开了政策扶持管理就无法实施到位。(4)由于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农村的经济管理意识不到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社会生活有脱节的情况发生。这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长期处在滞后的状态,农民的竞争意识不强,沉溺在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模式中,缺少大规模的企业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精神,因此农业产业普遍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和资质,这种态势造成了农村经营的范围受到局限,农业材料和产品无法得到市场的青睐,农村经济收入水平难以体高。这些都是农村经济管理的短板,造成了农民在市场竞争的态势下缺乏主动出击的能力的情况。

三、农村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内容

(1)针对上述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必须拿出有效的经济管理的方法来加以改善。现代化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针对问题展开工作。(2)首先,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我国的农村问题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始终是依法治国,保证农民的利益的。从建国以来,我国对于农业的法律的制定拥有了大量详实和具有成效的成果。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劳务管理条例》等等。从法律规定的角度,农村经济管理始终是围绕着促进农村经济顺利开展,保证农民合法权益而展开的。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也不断出台新的法律来加以规范。给予农村经济管理者们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管理组织架构需要将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反馈,尤其是乡镇的领导干部层应紧紧围绕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转变管理思维,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变农业资源的模式上努力。在农业资源利用上,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链条,新工作方法,推进农民收入增长,保证农业发展稳步前进。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进行转型升级的安全保障,增强农村综合竞争实力。(3)加强基层政府的协调组织架构的建设,建设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将矛盾、权益、诉求等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制度加以治理,坚决将各方利益进行统筹,将矛盾加以处理,避免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在经济管理职能的设立上,乡镇政府的管理者们应代表农民的利益,集中农民的思想,积极鼓励农民参与经济建设,调动农民的民主热情,发挥农民群众的基础作用。开展村务公开、岗位责任制等,针对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展开深入的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听取农民的呼声,为农民解决困难。真正通过服务型、发展性的管理机制来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系。(4)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因此加强培训是体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强化正直素质,使管理队伍具备工作责任心、开拓创新的精神。能够通过所学、所知给予农村经济管理以指导、帮助和扶持;同时实行定编定岗定员的方法,给予管理人才良好的条件,让优秀的管理者积极参与到农村经济管理中,运用科学文化知识,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把控和运营的作用,保持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确保农村基层的管理工作岗位有专业的管理者履行职责。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和涵义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农村经济管理和运营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对时事的关注,离不开时展的要求。因此,从事农村经济管理的人员,始终要坚持的是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真正将自我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升级转型作为己任,从而为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为农民的小康之路做好基础性工作,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谭占茹.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18):222-222.

经济管理核心第3篇

1人力资源经济的基本内容

人力资源经济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力资源投资;(2)人力资源收益;(3)人力资源价值。从人力资源投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基础,对于人力资源的经济开发与经济管理等非常重要。人力资源投资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投资医疗卫生、投资学校专业教育以及投资在职转向培训等。从人力资源收益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收益就是指企业所带来的相关收益,人力资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企业资本,会间接或者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收益。但是,相比起其他方面的经济资源收益,人力资源所产生的收益具有自身特点。人力资源所产生的收益除了具有其他资源收益的相同性之外,还具有不同特点以及不同收益之间的滞后性、多效性等。基于此,统计核算人力资源收益的方式相比起其他收益核算方式而言,具有诸多不同点,如人力资源收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培训收益;(2)卫生保健收益;(3)人员流动收益;(4)经济信息投资收益等。从人力资源价值角度来看,人力资源价值主要指的是人力资源经济为企业指明未来价值方面或者现阶段已经具备的经济价值。人力资源经济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多实际效用,就从人力资源价值表现形式来看,主要包括群体价值和个体价值两种。个体价值主要指的是个别人员能够为企业提供当前的效用价值,群体价值则是指个别人员之间能够为企业所提供的当前效用价值。

2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经济的发展与绩效考核

2.1促进经济部门职能的完善与发展,充分发挥出人才的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不难发现,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财务部门以及后勤部门中,我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经济部门财务结算与财务统计工作作用非常突出,因此有效保障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经济的稳定发展[2]。但是,我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改革现阶段发展越来越快,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经济部门的职能显著偏少,经济类人才难以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所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实际上某些方面的管理和企业差不多,因此也需要注意绩效考核问题。

2.2合理招募管理,发展可持续性人才

人力资源的保障和发展是本文的主要立足点,其最主要的方式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通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内部的管理等帮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经济稳步发展的,但是不管是管理还是创新改革等均需要人才来完成,尤其是现阶段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的世纪,人才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从上述角度来看,想要加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内部控制,就必须发展好人才战略,发挥出人才的作用。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在改革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1)人才的聘用;(2)人才的培训。从人才的聘用角度来看,首先是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人才的聘用制度不够完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严格人才考核制度;其次人才的招聘缺乏个性化,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最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现阶段招收的人才大部分均是医疗方面的人才,此类人才不太懂经济方面的知识,难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从人才的培训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迅速,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改革速度正在不断的提高,此种形势下受人才制约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人才难以跟上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发展的速度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内部人才的培训,保证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经济稳步发展。首先需要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内部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其次需要定期派遣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代共同发展进步;最后,加强经济工作人员的医疗培训强度,发展经济方面的人才,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2.3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

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发展战略目标出发,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机制,保障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重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中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最后,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选择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以及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可以通过增设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并选择专业素养高且思想道德优秀的管理人员,进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

2.4完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才能够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就现阶段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发展现状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引导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保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平稳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进而有效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流程与步骤;加紧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明确各职员的责任与义务,加强职业技能学习;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相结合,有助于提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作为我国的公共服务部门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我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在人力资源经济方面面临一定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经济的稳步发展。

作者:马磊 单位:宁陵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

参考文献:

经济管理核心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应用;发展;潜在问题

医疗卫生作为公共服务行业之一,其发展脚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安全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实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受经济的制约越来越大,因此出现了以下问题:改革不够彻底;管理不够到位;发展缓慢。上述问题的出现使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各方面职能难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也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近年来,由于受到医药分管改革推行的影响,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很难跟上改革的发展步伐。

1人力资源经济的基本内容

人力资源经济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力资源投资;(2)人力资源收益;(3)人力资源价值。从人力资源投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基础,对于人力资源的经济开发与经济管理等非常重要。人力资源投资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投资医疗卫生、投资学校专业教育以及投资在职转向培训等。从人力资源收益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收益就是指企业所带来的相关收益,人力资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企业资本,会间接或者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收益。但是,相比起其他方面的经济资源收益,人力资源所产生的收益具有自身特点。人力资源所产生的收益除了具有其他资源收益的相同性之外,还具有不同特点以及不同收益之间的滞后性、多效性等。基于此,统计核算人力资源收益的方式相比起其他收益核算方式而言,具有诸多不同点,如人力资源收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培训收益;(2)卫生保健收益;(3)人员流动收益;(4)经济信息投资收益等。从人力资源价值角度来看,人力资源价值主要指的是人力资源经济为企业指明未来价值方面或者现阶段已经具备的经济价值。人力资源经济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多实际效用,就从人力资源价值表现形式来看,主要包括群体价值和个体价值两种。个体价值主要指的是个别人员能够为企业提供当前的效用价值,群体价值则是指个别人员之间能够为企业所提供的当前效用价值。

2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经济的发展与绩效考核

2.1促进经济部门职能的完善与发展,充分发挥出人才的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不难发现,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财务部门以及后勤部门中,我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经济部门财务结算与财务统计工作作用非常突出,因此有效保障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我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改革现阶段发展越来越快,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经济部门的职能显著偏少,经济类人才难以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所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实际上某些方面的管理和企业差不多,因此也需要注意绩效考核问题。

2.2合理招募管理,发展可持续性人才

人力资源的保障和发展是本文的主要立足点,其最主要的方式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通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内部的管理等帮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经济稳步发展的,但是不管是管理还是创新改革等均需要人才来完成,尤其是现阶段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的世纪,人才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从上述角度来看,想要加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内部控制,就必须发展好人才战略,发挥出人才的作用。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在改革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1)人才的聘用;(2)人才的培训。从人才的聘用角度来看,首先是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人才的聘用制度不够完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严格人才考核制度;其次人才的招聘缺乏个性化,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最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现阶段招收的人才大部分均是医疗方面的人才,此类人才不太懂经济方面的知识,难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从人才的培训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迅速,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改革速度正在不断的提高,此种形势下受人才制约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人才难以跟上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发展的速度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内部人才的培训,保证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经济稳步发展。首先需要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内部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其次需要定期派遣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代共同发展进步;最后,加强经济工作人员的医疗培训强度,发展经济方面的人才,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2.3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

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发展战略目标出发,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机制,保障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重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中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最后,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选择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以及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可以通过增设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并选择专业素养高且思想道德优秀的管理人员,进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

2.4完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才能够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就现阶段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发展现状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引导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保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的平稳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进而有效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流程与步骤;加紧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明确各职员的责任与义务,加强职业技能学习;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相结合,有助于提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经济管理核心第5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服务辖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完善村级经济事项运转、约束村干部权力运行、规范村级民主决策行为、保障群众基本权利为总体目标,通过实行农村集体经济事项法制化管理,逐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事项运作程序,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农村集体经济事项运行机制,有效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平安”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施黄蓝战略、实现率先崛起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管理范围

实施农村集体经济事项法制化管理的范围是农村工程建设项目、采购项目、产权交易等项目及其它有必要进行公开竞价和招投标交易的项目。

(一)工程建设项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建设的各类工程项目,包括农村设施配套工程、村道路建设、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等。

(二)采购项目。全部或部分使用村级集体资金采购的货物、服务采购等项目。

(三)产权交易项目。涉及村级资产的拍卖、出售、转让、承包、租赁等项目,主要包括:1、村集体资产处置;2、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租赁承包等;3、池塘、苇场、房屋(包括厂房)、水库、林木、果园等承包租赁项目。

(四)其它有必要进行法制化管理的项目。

三、职责分工

街道建立健全“党工委领导,办事处主抓,纪工委组织协调,财政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法管理,司法所根据授权具体实施,各相关站所分权制衡、相互监督、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和其他相关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财税办和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司法所、村镇建设管理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经济事项法制化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村集体经济事项法制化管理工作。同时,抽调相关站所人员组建办公室,负责农村集体经济事项法制化管理的安排部署、整体推进、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财经办和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司法所等相关站所主要职责及分工如下: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是负责对街道农村集体经济事项法制化管理工作进行总体安排和阶段性部署,制定实施细则和工作制度,细化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流程;二是对安排部署的具体任务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三是监督财税办和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司法所等相关站所或部门严格按照法制化管理工作程序和职责分工,实施法制化管理;四是负责查摆在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事项法制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和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工作;五是负责制定村级组织规避监管的责任追究办法;六是负责协调农村集体经济事项法制化管理其他方面的工作。

(二)财税办和农村经济服务中心。一是对各村拟实行法制化管理的有关农村经济事项进行受理和审核,经街道有关领导同意,作出批准立项与否的依据和结论;二是对需要招标的农村经济事项,依据法律法规,审核确定招标方案,一并审定招标公告和评标办法;三是对街道法律服务中心组织实施招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四是负责制定农村经济事项合同文本,审核合同内容,参与监督各村签订合同;五是对需要农业、村镇建设等站所或部门审批把关的农村经济事项,负责组织协调有关事宜。另外,农村经济服务中心要对实行招标的有关事项进行财务审核。

(三)司法所。一是根据村集体的申请以及财政和农经部门确定的审核意见,招标公告;二是按照财税办和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提出的招标方案和招标办法,公平公正的组织招标;三是受理和农村经济事项招投标信息,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资料、咨询服务和交易场所;四是对招投标文件进行备案管理,对拟签订合同的合法性严格把关,对需要进行公证的合同指导其到公证机关办理公证手续;五是负责招投标交易活动的服务工作。

(四)村镇建设管理站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对实行招标的有关农村经济事项进行技术审核。

四、工作程序

对规定范围内的村级基建项目、采购项目和产权交易项目实施法制化管理,按照“村两委商议申报、农经管理部门审核批复、村民代表票决通过、司法所指导实施、监督签订合同”的程序组织实施。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事项提出

各村拟实行法制化管理的有关农村经济事项,由村“两委”商议提出,填写《街道农村集体经济事项法制化管理申请表》(附件2)报财政和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审核。

(二)审核把关

1、财政和农经部门对各村提出的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进行受理和审核,提出是否实行法制化管理程序的意见,经街道有关领导同意后,向村级组织进行书面反馈。对拟确定不需要进行法制化管理程序的项目,须经司法所审核,并报街道领导批准后,方可下达反馈书,由财税办、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和司法所共同监督各村抓好落实。

2、对需要进行法制化管理程序的项目,各村根据财税办、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确定的意见,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研究,一律实行村务票决制,票决通过后,向村民进行公示。

3、对需要招标的项目(包括采购、拍卖等),由财税办、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对各村提出的初步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审核工作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涉及道路修建、房屋建设、村内基础设施新建或改造、农水项目的审核,由财税办、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协调村镇建设管理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相关站所进行技术审核;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对所有项目进行财务审核。项目审核要提出书面指导意见。

4、财税办、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根据审核情况,提出审核意见,报请有关领导同意,制定招标办法,确定开标条件及招标、评标方式,并转司法所指导组织招标。招标一律实行无标的招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司法所审核,报经领导批准,可采用邀请招标:(1)项目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只有在少数有限投标人中可供选择的(最少三家以上);(2)受自然资源、地域环境限制的;(3)拟公开招标项目的费用与项目价值相比过高的;(4)其他不宜公开招标的项目。

(三)组织实施

1、司法所依据财税办、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审核意见和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方案,编制招标文件和评标办法,经财税办、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审核并报街道领导同意后,招标公告。

2、街道司法所组织开标。

3、招标完成后,确定预中标单位或个人名单,报财税办、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及街道相关领导审核同意后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中标单位或人员,发出中标通知书;公示有异议的,由街道纪工委牵头调查处理。

4、在财税办、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司法所的共同监督下,由项目当事人双方按规定签订书面合同。合同签订需一式四份,由双方当事人、财税办、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司法所各留存一份,合同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编号、统一录入、统一立卷、统一归档,做到“一村一档、一事一卷、一案一卡”。

(四)监督检查

司法所要对实施法制化管理的整套程序和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纪工委要强化监督,对故意拆分项目、规避招标监管的村和有关村干部,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司法所要加强对合同的跟踪管理和服务,不定期对合同当事人进行回访,督促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对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超前预测,积极防范。合同公证事项,由办事处统一确定应公证的合同类型及其范围。具体办理中,要严格按照村级自愿的原则,一律不得强行公证、强制收费。招标文件的售价应当限于收取印刷、邮寄的成本,绝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五、工作要求

经济管理核心第6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以及财务会计的重大改革,出现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点,并引起了有关各方的讨论。其实,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由于我国在经济体制、企业产权关系、企业的宗旨和目的等方面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别,所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作为一名财务战线工作,我倾同于赞成这个观点。

二、为什么说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的核心作用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证明:

1.企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首先,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是企业追求效益的宗旨决定的。质量、成本、价格、效率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而效益的最优化则是企业各项活动全力争取的目标。财务系统要帮助企业领导决策,达到综合经济效益的最优化,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把财务管理摆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2.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调节体系和资源配置方式。前者是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后者以市场信号和法律法规为主调节企业的行为。市场经济要发挥作用,需要企业对市场信号做出灵敏的反映,并根据这些信号及时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的经济,原材料、资金、市场、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会在供求变化、价格波动中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的企业和场所,其结果是经济资源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得到最佳配置。但是如果企业不是以财务为中心,而是以产量、规模或其他非价值目标为中心,结果必然是市场机制失灵,资源配置扭曲。

3.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资产以价值量的形式进行流动,使企业资金的使用更趋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开放性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渗股甚至兼并。实行公司制或股份制后,企业法人之间相互持股将频繁进行,这些新的、开放性的活动必须带来资金运动日趋活跃,各种联营、投资、融资活动日益频繁,要求国有资产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做到活而不乱。这个工作由谁来做?当然也是以财务部门为主,不能谁想投资谁就投资,谁想联营谁就联营,买谁的股票,参加哪个企业的股份,这些问题都要有企业财务部门与计划、生产、科研等部门一起进行可行性论证,为企业领导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三、如何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要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就必须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使之真正发挥核心作用。

1.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首先是转变观念,要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的观念,使上至管理干部,下至普通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干部都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是善于理财,即如何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熟悉国家法律;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观察和预测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人员不仅是“专才”也得是“通才”。

2.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关于工业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可以围绕以下“五个中心”分别制定实施细则。2.1以建立指标考核机制为中心。具体内容包括:(1)、资本保值增值指标,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2)、净利润指标,其中税前利润、成本、期间费用应按不同部门结构比例进行分解。(3)、奖金指标,其确定原则是与保值增值和净利润完成率挂钩。

2.2生产经营管理以预算为中心。企业要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包括财务预算(即成本、费用、资金、盈亏及货币收支预算)营业预算(即生产、销售、采购、期间费用、人工费预算等)和专门决策预算(如技改、购置固定资产等),并使全面预算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2.3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比较可行的做法是,通过全面预算,严格对资金流量的控制,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实行“一支笔,两条线,三个会”相结合的办法来管理企业资金。所谓“一支笔”是指该企业的资金在通过全面预算的前提下,只能由一个人(总会计师或财务经理)来统筹安排。所谓“两条线”是指企业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即资金由财务部门集中使用,以确保生产、经营、投资等的资金需求。所谓“三个会”是指在“一支笔”、“两条线”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好资金平衡会,讨论通过资金预算;资金调度会,根据各部门申报用资计划,进行安排调剂和解释说明;资金分析会,主要是跟踪分析,评价和考核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

2.4成本管理以环节控制为中心。环节控制是根据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提出来的,具体的说,成本管理必须按照这样的秩序分别进行控制,才是全员、全面、全过程且有效的成本管理,即设计成本的控制由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共同参与并预测和控制,采购成本的控制,生产、作业成本的控制,在制定合理的单位消耗定额的前提下,应将指标分解到班组、机台或个人,实行二级或三级核算制。

2.5非生产性开支以期间费用和技改投资管理为中心。多年来,一些企业被文山会海、请客送礼、捐赠赞助、职工福利等沉重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期间费用水平急剧上升,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净盈利能力,其表现为: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因此,严格制定并执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向管理要效益的一条途径,也是一条难题,同时,企业的技改投资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重点,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引导策划和组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财务管理做为一项综合的价值管理,通过核算、分析、考核和资金的调控、成本的管理、利益的分配、协调,促进和统制着各专业管理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管理抓得好,各项活动就可能围绕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个根本宗旨展开,并保持财务状况的良好,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落实和贯彻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着现实和深远意义。

经济管理核心第7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企业;核心能力;经济效益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1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2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提高企业财务核心能力,首先应提高企业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度,从全局角度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编制严谨的财务管理方案,并将其贯彻到各项管理工作中,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还要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目标,以便于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财务的核心能力,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经济地位,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提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渐明显,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也提高了重视度,明确了具体的管理目标,将提升财务核心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必然工作趋势。因为采取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其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因此,应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调整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管理上的缺陷,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长期发展。

1.1 企业发展中存在风险

在传统企业管理目标实施过程中,经常只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其在运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甚至很多企业领导完全将精力投入在企业经济增长方面,却无视于企业存在的风险。由于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严重者甚至已经威胁到企业的正常运行。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尽管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和调整,并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但却缺乏实际的运用,企业财务部门并没有将其贯彻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只是把这种目标管理作为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形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风险因素的防范力度,保证其正常顺利的经营。

1.2 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企业获取的经济利益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另外,很多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致使其管理目标在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经常发生采购不合理、固定资产更新迟缓的现象发生,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由于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常常不能按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1.3 缺乏科学的企业资金回收策略

要想稳定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就要全面保证企业的信用度和美誉度。因为信用和美誉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其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为了早日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提高其销售业绩,大部分企业都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对应的销售策略,但由于缺乏对客户的了解,销售人员无法树立正确的销售意识,导致企业在风险因素的影响下,允许客户赊账,使之形成了企业资金难回收的发展势态。同时由于资金长期无法回收,致使企业财务出现很多坏死账目,给企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其长期、有效的发展。

由此可见,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很大的制约,而这些制约因素又严重影响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所以要想使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稳定市场地位,就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明确管理目标、展现财务核心能力的优势,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2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概述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支撑手段,其可全面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它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为企业稳固市场竞争地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提升,主要从财务筹集及资源配置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其建设目的是保证企业核心能力的规范性,发挥企业管理优势为基础,大力倡导创新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合理分配企业财务资源,避免被其他行业所代替的危险。即使在经营方向和经营理念方面都相同的两家企业,其财务管理模式也会各有不同,同样财务资源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椴莆窆芾砟J绞翘逑制笠瞪缁峒壑档闹匾标志,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此外,企业核心能力具体指生产、研发、销售及员工技术等方面的能力,这些项目都对企业核心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关乎企业的发展趋势,并能给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财务信息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是当下企业发展中尤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3 促进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协同发展的建议

3.1 统一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将提升财务核心能力作为主要发展任务,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要尽快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也可以说财务管理目标是提升财务核心能力的重要支撑依据。作为提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关键性标志,企业要定期开展相关的财务管理活动,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并明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使其清晰了解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能够很好地分析出管理目标的指标系数,制订对应的目标管理方案,使其与财务核心能力有效的融合,从而达到规范、统一的财务管理效果,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2 一致性

要想使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核心能力达到一致性,就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长期、有效的创新原则,并将其作为提升企业财务能力的重要标志,从全局角度出发,将创新原则彻底贯彻到每项财务管理工作中,转变企业领导的发展观念,不断调整企业产品,制定新颖、独特的经营策略,给企业建设增添新的发展途径,使其全面改革得到良好的落实。另外,尽管创新原则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提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方面,还需要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还要协调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核心能力的关系,使两者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两者合一的优势,这样才能提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以及财务管理效率,从而促使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工作意识。

3.3 关联性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目标。并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核心能力还与企业其他能力保持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联系,有效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稳固其市场经济地位。另外,通过提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还能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确保其正常的运行和发展,因此也可以说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很实际的意义,其既能体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又能帮助企业财务管理尽早实现最终目标,为其提供可靠的保障。所以相关企业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大对在职人员财务核心能力的培养,制订完整的培训计划,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共同打造精湛的财务管理团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3.4 动力性

企I财务核心能力不同于企业其他能力,其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可以在不同企业发展环境中,发挥出不同的优势和作用。在企业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可以为财务管理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企业运营理念、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并能有效地协调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使之形成规范、统一的管理体系,共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早日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

4 结 语

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全面完善和调整自身财务管理目标,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方式,对财务管理方式,遵循创新原则,为提升财务核心能力提供行之有效的财务支撑。同时,还要企业还要加强对财务核心能力的重视,稳定财务核心能力在财务管理中的位置,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开悉.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1(10).

[2]梁利光.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问题[J].中国外资,2013(2).

[3]何宇川.论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协同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5(3).

[4]杜华峰.对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分析[J].财会学习,2016(8).

经济管理核心第8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企业经济

对于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分析,企业应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两者,并充分的结合企业当前发展的情况,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财务管理的准则,在改革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将具体的管理方案实施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此外,企业财务管理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的核心能力,同时,也能确保企业能够长期的发展,并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在财务管理的研究上,加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十分重要。

一、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提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影响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提升财务核心能力,这主要因为,科学的财务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经济增强,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的调整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然而,财务管理目标在转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形成。

(一)企业存在的风险

传统企业管理目标在施工的过程中,企业经常受到经济方面的影响,而忽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部分企业领导者过于关注企业经济的增长,使得企业存在的风险,没有得到及时的防范和治理,最终导致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增多,甚至造成企业很难继续经营。据对企业的调查显示,虽然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进行一定的调整,并提出应对问题的措施,但实际上,企业财务管理方案并没有真正的实施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过于形式,这十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不能及时防范风险问题,企业则无法正常经营。

(二)企业缺乏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企业的经营实力不足,并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企业获取的经济利益缺乏真实性。其次,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所研究的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等,在企业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出现大量的漏洞。例如:企业在采购方面的问题、固定资产发展的问题等,这都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形成的因素。正是因为这些问题,使得财务管理者,违法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规范的操作,进而阻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资金回收缺乏科学的策略

信用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立足的根本,也是企业扩大生产的有利工具。为了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大部分企业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销售策略。但由于客户对企业的产品缺乏了解,企业又对客户缺乏了解,使得许多企业冒着巨大的风险,允许客户赊账,这样就形成了企业资金难回收的现象,资金长期无法回收,企业财务出现坏死账,这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这也就充分的说明了,企业资金回收策略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影响企业财务提升核心能力的因素。而企业要想良好的发展,并生存下去,企业则需研究出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案,并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和财务核心能力的特征,根据其特征,发展企业[1]。

二、关于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特征分析

当今时代,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企业就需要不断的创新,企业的发展理念应跟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企业领导的思想应做到与时俱进,这样,企业才能制定出完整的财务管理策略。因此,创新则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特征。创新决定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增长与下降,创新也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基础保障。如果企业对财务管理缺乏创新,企业则会被其他行业所代替。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两个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时,一家企业在不改变财务管理方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企业,而另一家企业则是不断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并在此过程中研究新的产品,这样两家企业就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由于第二家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这家企业的经济利用则比较突出。而第一家虽然也在发展,但明显不如第二家。此外,第二家企业财务管理也比较规范,财务数据信息、货物信息都会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充分体现了财务管理体系的完整性。所以说,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特征是创新,只有企业勇于创新,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才会得到显著的提高[2]。

三、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统一性

企业之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不断的提升财务核心能力,主要是因为企业要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经济的增长。因此,财务管理目标是提升财务核心能力的根本原因。作为提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出发点和最终点,企业要合理的开展相关的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明确具体的财务管理目标,分析财务管理目标的指标系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方法,将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核心能力有机的统一起来。这不仅会快速的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能使财务管理过程更加和谐规范[3]。

(二)一致性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核心能力一致性的分析,大部分经济学家对此有不同的想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将创新作为企业提升财务能力重要一部分,尽管创新这一组成部分得到经济学家和企业认可,但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观察创新这一组织部分,企业在每一个发展环节都需要不断创新,对企业发展观念创新,对企业产品创新,对经营理念创新等,这就给企业增加了许多创新的内容,也就使得企业需要全面的改革。尽管创新能直接推动企业的发展,而在提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这一方面,企业则需要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因而,无论企业财务管理是坚持创新发展,还是选择其它的发展方式,企业都应做到一点,那就是保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核心能力相一致,将两者的一致性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企业既能提升财务核心能力,也可以增强财务管理效率,促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工作理念。另外,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应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将提升财务核心能力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

(三)关联性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分析,可以得知,财务核心能力与企业其它的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促进财务能力的增长。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能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也能使企业正常的运营。因此,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既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形成的基础保障。所以,对于财务核心能力的培育,企业要提出科学的培育战略,并确保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这样才能提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竞争力,并完成财务核心能力战略的目标。

(四)动力性

企业核心能力与其他能力相比,具有异质性。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应用在不同地方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但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却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动力,因为财务核心能力可以维持企业经济、企业环境、企业资源之间的关系,并使三者可以协调发展。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应将财务能力置于中心位置,进而有效的推进财务目标的实现。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要想抵御当今社会带来的经济压力,企业就需要对自身财务管理目标进行优化与调整。根据对企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与调查,制定出现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方式,并对财务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有效的提升财务核心能力,只有提升财务核心能力,财务管理目标才会得到相应的保障,企业也才可以稳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对提升财务核心能力受到重视,稳固财务核心能力在财务管理中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周小萍.新形势下加强广播电视台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12-23.

[2]张晓燕.基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会计师,2015,(24):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