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法教学论文

语法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4-25 15:02: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法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法教学论文

第1篇

复习是同遗忘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不经全面复习,就很难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在解决问题时就不能把对象放入一定的联系及关系中去考察,也不可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期间,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我们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先由学生个人复习归纳,小组讨论,共同总结,然后老师帮助补补“漏子”,理理“辫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先上口,后归纳,抓核心,辨差异,找规律,编口诀,举一反三,巧滚雪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So did she和So she did这两个句型的用法。 

我在大屏幕上打出So did she, So she did,给学生留足时间自己复习。然后打出下面两组句子让他们比较、讨论,说出为什么。 

I. A: I enjoyed the book.(我喜欢这本书。) 

B: So did I.(我也喜欢真本书。) 

II. A: Father, you promised.(父亲,你答应了的。) 

B: Well, so I did.(我是答应过了。) 

学生举手,争着发言:前景句若是肯定句,此种情况也适合另外的人或物时,用So+助动词(be, have, do, can, will….)+主语;前景句是肯定句,而后一句的句义对前一句的重复,用以强调时,用So+主语+助动词(be, have, do, can, will….)。第I组句子中的两个“I”是不同的两个人,故用倒装句语序;第II句子中的you和I是同一个人,故用陈述句语序。 

我先表扬他们,接着又用英语问道:什么时候用neither/nor+倒装句语序呢?学生回答以后,我在大屏幕上打出练习如下,让学生分组讨论。 

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Mr Cheng is a teacher and work hard, _________his wife. 

A. so is;B. so does;C. so it is with;D. it is the same with 

2、A: Tom is a student but he does not study hard. 

B: ______Mary. 

A. Neither is;B. so it is with;C. So does;D. it is the same with 

3、A: Jack isn’t a student and doesn’t study. 

B: ______Mike. 

A. It is the same with;B. Nor does;C. So it is with;D. Neither is 

4、A: Men can’t live without air and water. 

B: _____animals. 

A. So it is with;B. It is the same with;C. Neither can;D. Nor can 

学生讨论非常热烈,争论得很厉害。有的查词典有的查语法书,各找各的根据。最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我不发表意见。待学生讲完之后,我进行总结: 

1、CD;2、BD;3、AC;4、ABCD。因为It is the same with…和So it is with….意思是“……也是一样”,所以前景句所涉及的任何内容(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不管是表示状态的,还是动作的。)只要适合另外的人或物,都可以用这两个句型。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咱们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个苹果。” 

我们经常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口诀和顺口溜等巧学妙记。例如 

(1)以f结尾的名词变复数,特殊情况有几个? 

一个农奴(serf)从海湾(gulf)来到房顶(roof)上, 

有了证据(proof), 

增加了信仰(belief), 

加上-s成对成双。 

第2篇

  

1 通览课文提出要点攻破难点。课文是教材的中心,是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听说读写活动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材料,是复习的主要依据。当然在复习课文时采用多种复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收到一定的效果。复习课文时要着眼于找基础,抓基本功训练,要注意在口头练习的同时又要落实到笔头练习。对有些课文又可以进行改写或缩写。对英语的习惯表达法及其与汉语不同的特点,在复习中要反复强调。例如,在复到有打电话的课文内容形式时,就要进一步向学生强调中国人与英美人打电话有着很大的差异,要注意打电话的习惯讲话。在英美打电话问对方是谁时,应说Who is that?或者是Who'sspeaking,please?/Who's caling?/May I have your name?等,但绝不能说Who are you?而在打电话中回答对方或介绍自己时,只能说This is  sb.(speaking),或者My name is sb.绝不能说I am sb.另外课文里面的精彩句子或段落一定要求学生背诵,要督促检查完成,以增强他们的语感。正如贯穿于对话中的日常生活交际用语——问路和应答。“Which is the way to…?”“How can I get to…”“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Walk along the road.”“Take the first/second turning on the right/left.”“Turn right/left at the first/second crossing.”“It's about…metres/kilometres form here.”提供(帮助)和应答“What can I do for you?”“Can I help you?”“What would you like…?”“would you like…?”“Thanks”“I would like…”“Yes,plesase.”“No,thanks.”劝告和建议“You'd beter…”“You should…”“You need(t)…”“Shall we…?”“Let's…”“What/how about…?”“Why not…?”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对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完成对话”、“完形填空”等都有着一定的帮助。还如象复习到“书信”、“日记”这些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复习“书信”、“日记”的格式,另一方面可要求学生动笔多实践。这种练习在初三复习时再一次进行,对学生来讲要轻松得多了,因为现在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印象,知识的运用又更深了一步。 

2 复习词汇方法多样增强记忆。在英语学习中,单词词语是学好英语的基矗它也就象做饭的米一样重要,所以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学单词词语总是“记得快也忘得快”。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单词词语,减少遗忘,复习单词词语时可采用多种复习方法,词形转换就是其中的一种例如复习Care这个单词时,就要求学生讲出它的形容词形式careful,它的副词形式carefuly;复到动词clean时,要求学生说出现在分词形式cleaning,名词形式cleaner。联想记忆法也是复习词汇时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可让学生根据一个中心词扩及一大片词。例如,由by bike联想到与之有关的by bus,by car,by train,by air,by sea等;由China想到与之有关的America,England,Japan等。还可以采取英语释义法复习单词、短语。例如,复习reach一词时,就要求学生用英语解释这个词,get to或arive in/arive at;复习单词Certainly时,学生可用英语Sure或Of course来解释这个词,并区别它们之间用法上的同异,这样复习词汇既减少了使用母语的机会,又可锻炼培养学生的听说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当然掌握构词法更是记忆单词的好办法。 

第3篇

卫生法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受传统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卫生法学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致使教学效果较差。为弥补理论讲授的不足,各医学院校也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假期实习、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等,但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不能切实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卫生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

卫生法学的教学内容以医学和法学并重为教学特色,但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医学与法学的比重却有着较大差别。一方面,医学院校对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十分重视,一般安排有较长时间的专业实习和临床见习。另一方面,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在医学院校中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与医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设置相比较存在很大偏差,大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卫生法学实践课程,仅采用一些传统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此种做法并不能体现学科特色。

1.2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在卫生医学实践教学的场所安排方面,一些医学院校缺乏政法类院校所必备的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场所。加之,医学院校对于医学专业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对非临床专业的教学在经费投入方面支持力度较低,这就注定了卫生法学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不会轻易获得学校的高投入,使得医学院校建立的法学实习基地也仅仅是与当地公检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另外,就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而言,具有医法交叉知识背景和医法专业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较少,目前卫生法学的大部分教师来自于各政法院校的法学专业,其中也不乏非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的开展。

1.3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手段形式化

卫生法学实习原本是学生培养实践技能、提高理论服务于实践的主要教学环节,但基于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对待实习的态度是敷衍了事,只为获取一纸实习证明。加之,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实习其实已流于形式。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流程为教师讲授—引出案例—学生回答—教师评析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并没有进行讨论前的准备工作,在分析案例时也没有激烈的言辞辩论,只是由教师评析案例后便宣告结束。案例教学法过于注重对法条的解释,缺乏生动性,尤其是缺少对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非法条解释问题的演练,而模拟法庭教学法是建立在已知案情基础之上,相关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都事先已确定,仅是审判人员、原被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角色事先已拟定,而且学生早已将模拟法庭的全部过程事先演练多遍并形成了剧本,学生在模拟法庭演练时根本不会遇到真实案件中可能出现的突况,这就无法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模拟法庭教学法逐渐演变成一场表演剧,致使模拟法庭的功能也逐渐在异化。

2诊所法律教育的特点

诊所法律教育的优势在于着重培养法律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以真正实现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因此,一方面法律诊所可为那些承担不起高额诉讼费的公民提供免费法律帮助。另一方面,诊所法律教育通过为社会弱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将法学教育与法律援助融合,这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而且为法律援助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诊所法律教育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亚洲、欧洲和澳洲等很多国家的法学教育中,国外诊所法律教育对我国的法学实践教学同样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国内很多法学院校都开展了诊所法律教育。法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既包括“训练守法精神”,也包括“扶植法治”。诊所法律教育在医学院校卫生法学课程中的尝试,对于那些将来走进医疗机构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诊所法律教育所处置的案件具有真实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涉及卫生法的现实情境总是伴随着医疗救助的全过程,案件的复杂性、针对性、现实性较强,即便指导教师面对此情形有时也难以应付。因此,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看,学生通过亲自案件、了解案件事实、调查取证和参与庭审,能够快速提高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独立办案能力和法律逻辑推演能力。另外,诊所法律教育也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以法律专业服务人员的视角观察社会和思考社会,以医生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的医患关系。卫生法与社会、医患权益与社会公正、卫生法与医药卫生事业等新的课程教学内容都体现了诊所法律教育的价值趋向,这将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具备丰富法律专业知识的医学人才。

3诊所法律教育在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1诊所法律教育与卫生法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卫生法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具有医法交叉知识,擅长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服务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要依靠课堂理论讲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法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一种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思维方式。因此,法律教育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传授,而是一种法律职业训练。而传统的法律教育只注重理论层面的讲授,这种纸上谈兵的做法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诊所法律教育的基本要求来看,它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具有极大地帮助,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实案例,并以主体的身份去解决问题,全权负责整个案件,学生通过运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对调查收集的证据进行独立的分析判断,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司法文书写作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这既克服了案例教学法易被条文化的缺陷,也解决了模拟法庭虚拟化的难题。

3.2诊所法律教育的教学方式已日渐成熟

我国开始启动诊所法律教育始于2000年,当时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开设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2002年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4所高校陆续开设了该课程。2002年7月28日,上述11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该会目的在于与国内外实施诊所法律教育的院校加强合作交流。截止到2013年7月18日,全国640多所法学院中已有163所加入了该专业委员会。目前,国内著名的法学院几乎都开设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并在不同院校中开设了各具特色、有所偏重的专业性法律诊所,例如:诉讼法律诊所、弱者权利保护法律诊所、妇女权益保护法律诊所、民事法律诊所、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诊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诊所、公民权利保护法律诊所、刑事法律诊所、环境法律诊所、公益法律诊所、社区法律诊所等。这些富有成效的法律诊所可作为卫生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场所。

3.3诊所法律教育能更好地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

卫生法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兴医法交叉学科,目前卫生法学教学工作大多由更易获取医疗卫生资源的医学院校承担。由于医学院校向来注重医学生的见习和专业实习工作,而医学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支持又是开展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石。然而,鉴于卫生法学课程在医学院校中的办学地位,现阶段医学院校对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够,而诊所法律教育实际上是借鉴了医学实践教学的模式,这更易为医学院校所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一套独特的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4提高诊所法律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

4.1加强卫生法律诊所基地建设

医院学校,一方面可以积极申请参加“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暨中国卫生法法律诊所专业委员会”,进而以会员的身份接受该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以加强与其他医学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丰富的资源,加强与教学医院医务科等医患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有特色的卫生法律诊所,这样既保证了医疗纠纷案件的来源,又能发挥卫生法学的学科优势,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卫生法律诊所在实施教学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因而就其设置模式来看,它可以是附设在校内的内置式,也可以是附设于校外的外置式。内置式可考虑将卫生法律诊所设在模拟法庭,使其起到律师事务所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模拟法庭会见当事人,提供卫生法律咨询,司法文书等。当学生积累起丰富的办案经验时,还可以代为调查取证和参加庭审,学生承办的案件数量应以1-2件为宜。外置式可考虑加强与一些社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比如当地卫生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法院、社区基层组织、检察院等,将卫生法律诊所附设于上述机构中,以便共同构建卫生法律诊所。

4.2开设卫生法律诊所教育课程

鉴于卫生法律诊所教育实施的现状,医学院校应当增设卫生法律诊所教育课程,明确其课程性质、授课学时、课程学分、开课对象等。可考虑将该课程设置为限定选修课,具体学时可参照各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而定。在课程时间安排方面,该课程可以考虑在大三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受师资力量和教学成本所限,不能在所有学生中启用诊所法律教育;二是,该课程只有在学生完成了法律和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基本掌握了医疗卫生法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另外,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应涵盖卫生法律诊所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卫生法律诊所教育的基本方法、会见当事人的基本流程、律师职业的基本技巧与策略、提供卫生法律咨询的技巧、司法文书的写作、案件前的准备工作、谈判的策略、民事案件的策划方案等内容。在考核方式上,应重点对学生的综合办案能力进行考核,不宜采用传统且机械的纸质笔试结业考试,应当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富有人性化的、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

4.3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

诊所法律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卫生法学的教学经费问题是制约诊所法律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鉴于诊所法律教育需要较高投入和卫生法学课程在医学院校办学规模较小的现实情况,医学院校应为诊所法律教育多途径的筹集经费。一方面可积极寻求同类型院校联合办学,以降低办学成本;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社会组织的支持,如与当地的律师事务所、卫生行政部门、附属医疗机构、妇联、法律援助中心、工会、消费者权益保障协会等建立联系,通过学生的案件工作,既可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在基层地区的开展,又能在锻炼学生办案能力的同时,获取一定的工作报酬。

4.4加强卫生法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目前,在卫生法学课程的师资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具备了法学背景或医学背景,具有医法交叉知识背景的教师较少,甚至有些专业教师还没有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缺乏处理医疗卫生纠纷案件的经验,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诊所法律教育在医学院校的开展。对此,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外出深造,加深对医法交叉知识的学习,激励教师在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通过外出兼职,提高其实践能力,使其成为教学和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外聘的方式,邀请一些资深的卫生法学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掌握法律流程运作技能。

4.5建立科学的法律诊所管理制度

第4篇

中学语文课本教学内容都是各省市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要求而编制的,在这些教学内容基础上,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最终保障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依赖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好的传统教学方法来说,我们需要继承,但是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应用,根据时展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才能适应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要求。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种不同教学方法,教师也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共同的好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大多数中学生。

(一)饥饿教学法

众所周知,当人饥饿的时候都会饥不择食,一旦吃得太饱,再好吃的食物也会厌倦吃不下的。那么对于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也不妨采取这种方法。中学阶段的孩子们都因为教师的“溺爱”——总是害怕孩子“吃不饱”而使劲地满堂灌,甚至放学回家学生们还要加班加点做许多课外作业,搞得学生非常疲劳,他们因“吃得太饱”而“消化不良”从而导致厌倦学习,害得学生盼望双休日能睡个好觉,如此教学只能导致孩子厌学情绪加重。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国外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那就是采取“饥饿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先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教师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学会运用新颖的知识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急切的求知欲,然后故意不教给学生太多的知识,让学生处于“半饥饿”状态,让他们自己主动“觅食”——就是积极要求教师多传授知识,自己也会主动阅读大量课外文学作品。这个时候,语文教师不妨多灌输一些“国学”知识和一些新鲜的课外知识,让孩子如饥似渴地多阅读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改观了学习态度,主动去探求更广、更深的知识。目前我国这种教学状况想一下改变旧有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教学氛围。

(二)趣味娱乐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育的对象还是个十多岁的孩子,课堂注意力保持时间一般30分钟左右,要想让他们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只能采取趣味性、娱乐性的教学方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妨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在愉快轻松的娱乐中学习到知识。例如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地采取过去讲读方法,而应该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可以运用网络上的具有诗情画意的动画片或图片展示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在给学生讲解古诗意境之美时,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加以想象,然后找学生自己描绘古诗表现的情境,最后老师放映制作的幻灯片或动画,与学生自己想象的情境作对比,这样一来就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趣味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把古诗中的情境用画笔描绘出来,这样就手脑并用,把美术课堂上学得的简笔画用到了,可谓一举两得,学生们是非常喜欢这种动手动脑的语文教学的。中学生的天性中同样具有活泼好动的习性。如果能在学习中增添他们的娱乐性,就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快乐的趣味性和动力,在快乐中学习就不会枯燥,在学习中快乐就不会沉闷,这样一来收到的学习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三)激励教学法

中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鼓励与表扬。他们喜欢从老师和家长那儿得到认可和赞扬,喜欢老师给以表扬,教师采取激励教学方法一定会比批评教学方法效果好得多。我们大人要面子,同样孩子们也一样好面子,能在众多学生面前得到老师的表扬,那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能力,从老师的激励中得到无穷的力量,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上进心。每个中学生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作为语文老师要懂得尊重中学生的自尊心,不能用粗暴的批评方法伤害了他们的自尊,那样就会造成他们心灵上巨大的创伤,甚至恨老师一辈子。对于自卑心比较强的孩子更是如此,一旦受到老师恶语打击,有可能一蹶不振,毁掉了孩子的一生。相反我们采用激励教学法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学生在语文方面取得一点小进步,老师要及时发现和表扬,给其信心和奋进的力量,对于那些家境较为穷困的学生,老师还要用爱心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暖化他们一颗自卑的心,增强自信心,积极进取,树立学习目标,给他们规划一个美好的人生蓝图,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挖掘内在的潜力,比赛获胜者可以采取精神和小小物质奖励的方法,对于比赛失利的一方,教师采用鼓励方法,培养他们不服输的精神,这次跌倒下次再来,看谁笑到最后,运用激励法可以培养每个孩子坚强的学习品格。

(四)情境教学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法

强调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采用这种教学法可以将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学艺术的灵魂,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进行交流、交融,教师以自己的情感为导体,唤起学生内在的思想情感,学生就会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充分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我们不妨在语文课堂上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实施情境教学。一是激发学生的激情。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影视演示、图片展现、音乐欣赏、语言描绘等途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易于激感的场景,学生在生动感人的场景中感受与学习。例如在教学《,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利用感人至深的影视片画面,激发学生的爱总理、思念总理、悼念总理的思想情感。二是入情,就是把学生的情感“请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让学生移情与文中所描绘的境界当中,达到身临其境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被动者变成主动者,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主动进行探究、操作、训练。三是动情。让学生入情之后感受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情境。潜移默化地使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而得到强化。四是抒情。学生情感一旦被激发出来之后,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发挥他们在主动学习与活动中的热情与激情,教师可以让学生描绘表演、操作演示、抒发感情、争辩讨论等,这样师生角色的转化和情感的升华,使语文教学内容进一步得到延伸,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一个质的发展。

(五)加强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网络信息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中学教学,但是很多语文教师还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甚至感觉制作课件麻烦而弃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既节约了板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中形象直观的大量图片、音乐、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还能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局面,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尤其作为文学性比较强的语文这门课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学习融入于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学当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制作精美而又符合语文教学大纲的课件,紧密结合课本,还要拓展课外知识,让课堂这种有限的教学时间变成无限的愉悦学习空间。教师要组织好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读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扩展知识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二、结语

第5篇

根据于俊平介绍,通州法院法官会深入校园,在共建院校担任诉前调解协调员,指导学校妥善处理校园纠,这在北京各地区法院中是一项新的尝试。在学校发生的纠纷中,少年庭法官提前介入,案件双方都会对作为有司法权威的中立第三方产生信任,从而调解工作也方便展开。除了法律知识的耐心讲解,法官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双方角度为其考虑,积极促进双方和解。例如学生与学校发生矛盾,如果学生及家长与校方彻底闹翻,可能会导致学生转学,而学生再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会影响学生学习,学校则可能被诉至法庭,影响校方声誉,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另外,如果双方调解不成,走诉讼程序,也会将案件归于少年庭审理,力求保证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于俊平说,法官介入调解的成功率很高,但有时也会有不成功的例子,原因是部分学校投了校方责任险,保险公司不接受调解,学校顾虑不能保险理赔,选择诉讼判决方式。

2在校安置缓刑考验期学生

缓刑考验期的在校学生安置是法制共建协议的重要内容。部分高年级已经完成义务教育,学生犯罪后,一旦判处刑罚,学校一般按照校规校纪开除处分,将这类学生推向社会,如果不加管理,极易再犯罪或自暴自弃。缓刑考验期学生应当接受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也就是司法局社区矫正人员定期管理。但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在不影响学生学业并保护其隐私的情况下,也会定期回访,和学校、社区矫正机关共同做好帮扶、教育工作,对于存在生活等困难的,法院也会予以救助。成年后步入社会的,法院也会对有些学生进行适时跟踪,但本人拒绝的,法院不会强行教育或督导。

3增强法制教育团队专业力量

作为法制教育工作力量的重要一环,法院承担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与学校的法治共建,更承担着对其他教育力量的督促与指导。严格培养教师的法制教育素养通州法院对全区新入职教师、小学德育校长德育主任及幼儿园公招人员进行过法制教育讲座。于俊平表示,这三类人员均需学习必要的校园纠纷案件应对和法律知识,需要了解法律对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要求。他认为,一些教师确实存在着法律知识匮乏的情况。针对这三个实施法制教育工作的群体,培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针对新入职教师,会通过讲解一些违法犯罪预防的知识和案例,尤其是本辖区教师违法以及犯罪的案例,以接近性和生动性感染老师,提升他们的守法意识。针对小学德育校长、德育主任,重点在未成年被害预防讲解,并强调法制教育的大局观。针对幼儿园公招人员,主要从他们的具体工作入手,如饮食安全、校园安全事故等。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培训的不同点还需参照侵权法38条至40条,因为分别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做了不同规定,前者责任要求更高,故要求和注意的问题也更多。促进家校联合,建立有效地未成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通州法院会定期与学校协商,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由法院的法制副校长到校授课,以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家长的监护意识和守法意识,促使其承担起监护责任。组织涉事家长到法院开展系统、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用合理方式教育孩子,强化对孩子的保护意识。同时,将未成年学生被侵权、被侵害案件情况及时通报校方,提高学校法制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另外,法院也会向相关部门建议或进行联合发文的方式,建立有效地未成年人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关注来京务工人员的生活境况;同时,针对刑事案件多发问题,建议治安重点地区的派出所、治安巡防部门做好警务防范工作,堵塞社会管理漏洞。

4多方联合创新法制教育形式

第6篇

关键词:英语语音;教学法;兴趣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如果人们要更好地进行社会思想交流,达到使对方正确无误的把握你所要表达的意思,首先你必须正确发出语词的语音,通过语音的传播,让对方清晰明白你的意图;其次,如果你所发出的语词的语音偏离原音,就会使对方感到含糊,无所适从,无法与你建立起交流、对话。特别是当我们进入到英语世界,就感到茫然,我们在学习英语时更多地重视词语的机械记忆,而缺乏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情景,无法建立起英语语感,又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从心里无法亲近他国语言,很难再短时间消除其心理上的认同障碍。又因为我们是中国人,缺乏一种学习英语的文化背景。诸种原因使得我们很难在学习英语上有所突破。但不管怎样,我们在学习中国汉语、英语、法语、德语、希腊语等方面,总是有一些普遍的方法,这种方法对我们掌握一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学习一门语言,最好就是能够深入到语言使用的地方,通过与那种语言使用区的人们进行亲密接触,这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文化,而且能很好把握他们使用他们语言的规则,通过对语词语音强弱的辨识,能够更好地区分语词的一般使用和特殊使用。然而,当我们没有条件进入我们所学语言使用区时,我们就只好通过音响、传媒和其他方式和途径,学习某种语言。就我们所学英语而言,传统教学仅局限老师的传授,这种传授受应试指挥棒的影响,只是强化了学生的语汇,通过题海战术,更是巩固了机械记忆的词汇,而对于真正掌握英语则差距更远了。

我认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使用“游戏”营造学习英语的语境,使学生在“游戏”的游戏中,强化口头发音,识别词义,辨别语音的语调,准确地把握语词的读音,突破传统英语教学对英语语音重视不够的局面。可以说,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部分构成。语音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更是学习好英语的第一步,如果你跨不出这一步,那么要实现英语交际便是空中楼阁。

我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语音在英语语言的教学中所具有基础性作用以及它的重要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好语音,这就既能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又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学好英语语音,比较准确流利地拼读单词和朗读课文,顺利地听懂语音材料,自信地开口,这就会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语音学习影响其他语言项目的学习,诸如词汇、语法等。语言(language)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语法(grammar)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而词汇(vocabulary)则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通过语法而赋予语言以意义内容。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它所传递的信息首先是通过语音系统表达出来的,所以语音是语义的物质媒介,是语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良好语音有助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技能。如果学生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语音感,那么他的听力与口语汇一定很差。当然,除良好语音外,影响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因素还有其他的,如词汇量、语法基础、相关的背景知识、听力策略等等。

4.学好英语语音是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前提,是实现学习外语的最终目标——与人交流的途径。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在使用英语的不同的场合恰如其分地使用这门语言与他人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

从上表明,只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音,他们才能在英语交往中,正确地理解别人,以及表达自己;只要学生学好语音,他们才能建立和增强语感,在交流过程中实现正确接受信息、正确传递信息的目的。与此同时,英语语音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英语语音教学方法,搞好语音教学,已成为当代英语语音教师共同的责任。这对推进英语教改也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兴趣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如英语学家张士一先生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一旦学生对英语有了兴趣并努力地发展这一兴趣,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他们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去进行大量实践练习。如果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那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他们对学习英语语音将很难坚持下去。所以我认为,“兴趣教学”是英语语音教学法方面的主要方法。

所谓“兴趣教学”法是指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首先,在教学方法上,除应用了一些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方式及方法如:演示法、对比法、手势法、辨音法、口形定位法等外、还增加使用了录音法,对镜发音法、英汉绕口令练习法、教唱英文歌曲和模仿电影对白等一些新方法。并使用了电视、VCD、电脑、录音机等音响、影像及其他多媒体设备。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不限于教材的内容知识安排,而是更多地利用网络、图书手段等搜寻一些适合教学的、实用性较强的影像资料与教本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说,英语是国际语言体系中重要的一种。学习英语,语音是第一关,纯正的语音和语音教学所包含的诸多内容是首先应该弄清的重要环节。以模仿、说明、比较和对比为主要手段的语音教学方法和技巧,在具体实践中奏效明显。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和相互作用的。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采取“分阶段,多手段”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大纲的编排,语音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包括以下内容:音素和单词音节、句子节奏、音变和语调。就音素这部分教学内容而言,可以采用对镜发音、口型传递、学绕英汉绕口令等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彻底掌握该部分内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示:

首先让学生意识到音素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引起重视。音素是英语中最小的单位,掌握音素的正确发音,是我们改善语音面貌的基础和关键。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递结果。其次,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即在课堂上应用对镜练习,传递口型。接着也可以使用学绕英汉绕口令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对镜发音法,它意味着要求学生通过在镜子中观察自己的唇形、口型及发音部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良发音习惯。因为中小学生在开始学英语时,只是习惯在课堂上简单跟读于英语老师,这样,英语语音不像语法那么受重视。由于学生缺乏对英语语音系统地学习,以致学生很难掌握发音技巧,导致发音错误。

2.传递口型法,通过做一些传递口型的游戏,这会使学生对音素之间口腔张合度、唇型、舌位及舌位高低的变化和差异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背景嘈杂无法听音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口型能辨音的能力。

3.英语绕口令法,根据英汉语音中许多押韵和相似的发音,通过拗口的压韵和辨音,让英语学习者的发音器官更加灵活,更有助学生辨音和发音。

通过绕口令的发音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发音有明显改善,那些/n/和/l/不分的学生学会了克服这一不良发音习惯。通过采用纸张或手掌检测气流的强弱,用中指触摸声带检测声带振动强弱等方法,使学生中那些单词词末清辅音送气强,浊辅音声带振动强等不良发音习惯得到了基本的改正。

在解决学生音素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另一个问题便被突现出来,即连读问题。这对学生而言是个“老大难”,学生提到“连读”就皱眉,不但难学,而且害怕学它。针对如何正确掌握句子节奏中的“连读”,我认为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掌握了与“连读”相关的理论知识后,通过教唱英文歌曲来解决“连读”这一“老大难”问题。

1.演示法,通过它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连读的类型及典型例句,同时还可要求学生跟读录音带进行模仿,即要求学生跟读教本中的连读短语、句子。这就构成解决“连读”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教唱英文歌曲,“连读”可以说是学生相对陌生、难以把握的。因此我们使用教唱英文歌曲的方法让学生们掌握“连读”。然而,就在教唱歌曲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注重选择一些旋律优美且他们熟悉的汉语歌曲的英文翻唱,因为这些歌简单易学。这样做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唱英文歌曲的兴趣,最终达到掌握“连读”的目的。

3.模仿对白,为了解决在“连读”时所体现出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我们就不得不转向对语调的研究,因为语调能帮助我们表达喜悦、忧伤、惊奇、懊恼、愤怒等不同的情感。为了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语调。我认为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观看电影,了解电影内容,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因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应用语调的关键,人物的性格特征决定着语气语调的应用。然后让他们模仿电影中的精彩对白,这样,使学生在模仿对白中把握了语调的运用,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我认为这种“分阶段、多手段”的语音教学方法,首先解决了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兴趣问题,使学生可以始终兴趣盎然的学习和练习英语语音;其次,通过大量的教程外语音材料的补充和学习,也增长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再次,通过对一些英语语境中人物对话的语言的学习,提高了学生正确把握语言情绪和语音表达的感彩;最后,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桂珍.英语语音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必刚,夏宏钟.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新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3).

第7篇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阶段法学教育,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大类,其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要包含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谈话答疑、作业练习、指导论文撰写等,其中占主导地位并起主要作用的是课堂讲授。考试内容主要来自课堂讲授过的课本知识,重点是对记忆力而不是对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测试,因而很难培养创新型、创造型人才。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在一定岗位履行职责的形式和现场形式两种。前者主要是指大四阶段第一学期为期4-5个月的实习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去实习单位实习,多数单位因自身业务压力以及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不满,而对学生实习疏于指导,因而实习效果不明显。后者由于受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约,学生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等,所获得的知识往往仅为感性认识,,如监狱、看守所概况等,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以上法学教育方法传承了我国传统教育中以教为本的思想,注重法学理论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灌输,与我国当前的整个教育层次及方法相适应,但考虑实际操作能力、法律技能训练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不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对法律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教育思想受过去传统思想和法制环境的约束,对法学教育的目的没有重新进行定位,结果法学教学与社会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二是没有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仍然固守传统教育理念,从而使“教”与“学”严重脱节和错位,以教为主的单向灌输方法导致教学目标出现一定偏差。三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没能有机结合,降低了教学实效。

二、普通高校法学教育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教育界对它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有三点几乎是共识的,即: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本质联系以及教学应达到的目的来看,高校法学教育启发式教学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主体性

即:把学生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千方百计把学生由从属和被动地位变为主体和主动地位,注入式教学不重视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教师讲,学生听,扼杀了学生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的发挥。相反,启发式教学则认为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教会学生自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在教学中搞好主导作用,尽可能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想方设法唤醒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学生独立人格。因此,学生学习必须是完全自愿的,必须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能动性

即:积极引导,激活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启发式教学认为教与学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没有学生的能动作用,也就根本谈不上“启发式”。学生能动作用有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其核心思想是思维活动状态。为此,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应按照“教为学服务”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例如:课堂教学要以研究讨论为主,切忌呆板地照本宣科,时间安排上要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和发表主张的机会,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钻研的积极性;同时授课要紧密联系实际,用栩栩如生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深深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变成有吸引力的有趣活动。再比如实验、实习、调查等社会实践课,教学中可以采取提问、讨论和现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剖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3、创造性

即: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着力发展学生的智能,促使学生独立探索,由学会到会学,由学习到创造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智能,促使学生独立探索,由学会变为会学,由学习变为创造。离开这个目的,启发式教学也就不复存在了。启发式教学的三个特征告诉我们,启发式教学首先要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要以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要运用各种手段,激活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其创造能力。把握这三点,就可谓把握了启发式教学的精神实质。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法学教育中的运用

普通高校法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运用方法。

1、设疑求解教学法

设疑求解教学法是以贯彻启发式原则为宗旨,着重解决学生认知领域的问题。在此教学下,学生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阅读相关的资料,通过以设疑,析疑、解疑、质疑的教学过程模式,重视学生的质疑和问难精神,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最终达到掌握法学知识的目的。此种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让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分为教师设疑和学生设疑两种形式。教师设疑,即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或者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疑、得出结论,教师的每堂课都本着“提出问题、分析疑难、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基本思路组织实施,重视学生自身的“领悟”,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设疑,即学生根据所学资料,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地加以引导,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这种教学法可以考虑以下四个教学过程:一是教师设疑,引发学生兴趣;二是学生阅读资料、思考、分析从而使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之中;三是教师引导解疑;四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深入提问。

2、角色模拟教学法

这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按不同角色置于某一虚拟的或真实的场景之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较为接近实际应用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直接运用技巧的学生,如律师的扮演者,还是间接运用技巧的学生,比如原告或被告的扮演者,以及观看表演的学生,都由原来的受教育者变成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主体。教师由原来课堂的主角变为起主导作用的角色,要注重设置较为逼真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动脑筋、想对策。角色模拟教学法可考虑采取以下模式:第一步,案件选择。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案件应当具有现实性、客观性,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应预先设定答案,以便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模拟的内容可以是节选的片段,也可以是较为完整的案件模拟,如模拟法庭庭审过程。第二步,组织材料。由于因模拟不同的角色,教师通常需要准备角度、特征、立场和内容全然不同的材料。组织材料应当严密、准确、细致、完备、分门别类和条理清晰。第三步,角色分工。根据案情,角色包括双方当事人或人,也可以有法官、检察宫、证人参与,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当观察员。观察员不参与表演,其任务是观察和记录,并对各方表现做出分析、评价和总结。第四步,模拟表演。教师在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之前,引导学生对问题做进一步思考、读书、讨论。第五步,模拟评价。这是角色模拟之后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全面总结、深入思考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3、问题分析教学法

问题分析教学法主要是遵循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常规的思考方法,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此种教学法主要步骤如下:提出问题—研究分析—进一步提出问题—再次研究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分析。

4、合作学习教学法

第8篇

1.实例分析法。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受到年龄小和社会经验少等方面的制约,学生对法制教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和了解,这种模糊的概念让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触犯法律法规的后果。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注重引入实际案例,通过违法犯罪人员受到的处罚措施和悔恨话语,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建立起法律准绳的强制性和庄严性。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们讨论分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既完成教学目的,又开展了法制教育。实例分析法能在学生和案例之间建立联系,健全和完善学生的法制观念,保证学生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2.习作关注法。课堂只是法制教育的一个部分,教师还应加强课后的法制教育。通过写日记、周记、作文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身边或者电视上的法制事件,谈论自己的法制观点,教师在批阅过程中,能够掌握学生的法制认识水平,从中发现法制观念有待加强的学生,重点关注和教育,在班上阅读这些文章,让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思考,案例的众多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习作关注法,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针对法制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将有明显的改善。

3.讨论认知法。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课堂表现不够积极,但课堂以外,学生往往打成一片,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引入讨论的教学新模式,这也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谈论的过程中,课堂具有了灵活性,而学生也具有了积极性,在和同龄人的讨论过程中,观点更加容易接受,没有抵触的情绪。教师把法制知识和口语交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知法守法,通过讨论,学生的法制观念更加全面,从而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注意事项

1.找准渗透点。各个学科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学生从中都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而法制教育也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应找准渗透点,提高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课本,法制教育也应借助教材来开展教育工作,通过法律概念的挖掘,让学生能准确掌握法制知识,而课本也能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法制方面的学习。学生是法制教育的接受者,教育工作者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通过把握渗透点,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法律意识,法制教育工作的成效才能显现。

2.把握渗透时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渠道对时间的影响和作用。教师在找准渗透点的基础上,还要把握渗透实际,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学科之间和法制教育之间能完美融合。依据教材的结构分布,结合学生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在适当的时机,把法制教育引入到课堂之中,这样,一方面不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授课进度,另一方面,学生对法制教育能够接受,法制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渗透时机的确定很难把握,这客观上给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利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果。

3.掌握渗透度。除了渗透点和渗透时机以外,渗透度也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影响因素之一。渗透度过低,法制教育就成为了形式,预期效果和目标难以达到;渗透度过高,法制教育有了喧宾夺主的倾向,影响了学科的正常教育,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应把握法制教育的渗透度,权衡学科和法制教育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足够的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健全的法制意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