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护理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3 09:51:03

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护理管理第1篇

(赤峰市医院 脊柱外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通过对本组病人腰椎手术后的疼痛准确评估,提供优质护理,正确的使用镇痛药物,有效的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腰椎;术后疼痛;镇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96-02

疼痛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腰椎手术后面临的一个问题.手术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可以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甚至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增加手术后死亡率[1.2],因此解除手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3].严重的手术后疼痛导致病人的睡眠不足,导致情绪低落,妨碍组织康复,其结果必然加剧对止痛药物的依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我科从2011年开展无痛病房的护理管理.现将腰椎手术后疼痛管理现状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29例、腰椎管狭窄369例.腰间盘脱出225例、腰椎滑脱35例.男394例、女235例,年龄为30-80岁,平均55岁.

1.2 对疼痛机制的认识进展.近几年来对疼痛的机制已经到了分子水平,认为疼痛是一个高级中枢参与整合的,受到调控的复杂过程.最新的理论强调了内源性生化机制的复杂作用,当然疼痛形成机制还包含着更多、更复杂的机制,近期的如末梢敏化等新的理论层出不穷.近几年对于手术后持续疼痛有了进一步研究,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此外还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有关.

2 疼痛的检测、准确有效评估疼痛

2.1 随着镇痛技术的发展,手术后镇痛已被认为是提高患者安全,促进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手术后疼痛治疗护理已经从原来的被动治疗改为积极主动治疗,包括预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化的疼痛评估监测,以及推广新的诊疗技术手段.在手术前、中、后充分体现,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是病人的自我认识,自身体验.手术后的疼痛有着广泛的的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手术前的健康教育深入细致使病人对手术有所了解和认知的患者则相对反应比较缓和,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家庭、职业、文化教育、民族、性别等影响个体对疼痛的感受.疼痛体验具有一种个别的主观特性,因此准确有效评估疼痛非常重要.临床工作中,专业护士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疼痛信息,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准确有效评估手术后疼痛已成为必要的护理环节.护士在处理病人的疼痛时,应将自己的评估与病人的疼痛体验相结合做出正确的评估.所以护士应更好的去理解疼痛的本质,从而有效地进行疼痛管理.

2.1.1 口述分级评分法(VRS)[4]病人描述自身疼痛的状态,一般将疼痛分为四级: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每级相差1分,分别记为0-3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此法比较简单,但不够精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对手术后病人口述疼痛分为四级,即无痛0分;轻微疼痛1-3分;安静平卧不痛,翻身咳嗽时疼痛1分;咳嗽疼痛,深呼吸不痛2分;安静平卧不痛,咳嗽、深呼吸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安静平卧间隙疼痛(开始影响生活质量)4分;安静平卧持续疼痛5分;安静平卧时疼痛较重6分;重度疼痛7-10分;疼痛较重,翻转不安,疲乏无法入睡7分;持续疼痛难忍,全身大汗8分;剧烈疼痛,无法忍受9分;最疼痛,生不如死10分.

2.1.2 视觉模拟平分法(VAS)[4],我科特质一种长度为10cm长度的纸质尺子,标为左起“0”和右“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护士根据病人口述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尺上标出相应的位置(即0-10cm之间的距离长度)即为评分值.评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此法易于理解和使用,结果较为敏感和可靠.

2.1.3 我院护理部根据病人对疼痛所产生的面部表情设计的图表示疼痛评估,使用起来更为方便,易于掌握.

3 护理

心理支持,术前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耐心劝导,让患者了解疼痛的知识和缓解方法,使患者熟悉术后疼痛的性质,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理解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介绍环境、主管医生与主管护士,做好健康教育宣教,使病人对疾病知识和治疗效果都非常清楚,从而使其情绪稳定,坚定信心,消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减轻紧张与焦虑,使病人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状态.此外有必要对患者的家庭生活状况进行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一些农村患者,医疗费用成为主要的心理负担,要主动与患者交流,介绍新农村医疗合作的报销政策,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克服消极情绪,树立战胜病痛、共创美好生活的信心.

3.2 环境保持整洁,安静.根据病情、季节,调节好病室内温度、湿度,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使患者安心休养.

3.3 术前,主管护士要加强健康教育宣教,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并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反应,对手术的期望值.重点要向患者说明疼痛评估的作用是帮助医护人员了解自身疼痛的程度,让患者明白疼痛不仅是一种严重不能忍受的感觉,其实疼痛可能会有许多不适,如:轻度的或严重的钝痛、隐痛、牵拉痛、压迫感和烧灼感.还必须对术后实施的引流管及留置尿管的目的、时间、必要性等告知病人,使病人调动自己机体的潜能,配合医疗和护理,顺利渡过术后疼痛期.尤其是当病人将手术视为一种“威胁”时,减轻和消除这种恐惧心理显得更为重要.

4 术后止痛和其它方法

疼痛是腰椎术后病人最常见的严重症状.传统观念中,只有患者出现持续难以忍受的疼痛时才给患者止痛治疗,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

我科腰椎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案如下:

4.1 药物治疗

1-3分 A:塞来昔布200mg Bid 5-7天

4-6分B1:帕瑞昔布40mg Bid1天+塞来昔布200mg Bid 5-7天

B2:帕瑞昔布40mg Bid 2天+塞来昔布200mg Bid 5-7天

B3:帕瑞昔布40mg Bid 3天+塞来昔布200mg Bid 5-7天

7-10分C:帕瑞昔布40mgBid3天+阿片类药物+塞来昔布200mg Bid 5-7天

临床实际工作中,根据病人手术的难度、手术时间的长短、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等,酌情使用镇痛泵镇痛,或地佐辛5-10mg一日二次静脉或肌肉给药,疗效很好.

4.2 其他方法

4.2.1 放松:慢节律呼吸是松弛训练的一种,对减轻焦虑,帮助控制腰椎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4.2.2 分散或转移:如看电视、听音乐、给病人将故事、听小说、评书等,帮助病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减轻疼痛的反应.

4.2.3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仰卧或侧卧,更换卧位时采取轴线翻身,避免拖、拉、拽,避免脊柱扭曲所致的不适和疼痛.

4.2.4 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或改变体位时,避免压迫或扭曲牵拉,以减轻伤口疼痛.

5 小结

近几年来,对手术后疼痛治疗的认识和手段进展,腰椎手术后疼痛护理是我科每位护理人员都要学习和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这是提高我科护理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要把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关心帮助病人,以病人为中心,解除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金娥.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11,16(188):36-37.

〔2〕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35.

〔3〕毕娜.术后疼痛及止痛的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5):211-215.

疼痛护理管理第2篇

【关键词】疼痛管理;护士作用

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1]。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2],并日益得到重视。

1疼痛管理的意义

1.1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严重的急性疼痛,如术后、创伤后疼痛,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脉搏、呼吸加快,血压、血糖升高,氧耗量增加等,干扰内环境的稳定,延缓康复。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疼痛控制方案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有效的镇痛是患者的迫切需求。

1.2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睡眠、饮食、活动等,尤其是对癌症患者,疼痛可以引发或加剧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为患者控制疼痛。

2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角色职能

2.1护士是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3]

护士每天24h守护在患者身边,往往最先了解患者疼痛的各种不适症状。护士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沟通和观察患者的面容、体态、各项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以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正在接受疼痛治疗的患者,护士还有责任观察止痛效果,有无不良反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报告医师。

2.2护士是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3]

很多止痛措施是由护士完成的,因此护士的基础知识、观察能力和技术水平都直接影响着疼痛控制的效果。护士除了要执行有关医嘱,按时给予止痛药物外,有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止痛剂[3]。此外,护士还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运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活动肢体、呼吸调整、分散注意力等,为患者减轻疼痛,减少或替代其对止痛药物的需求[4]。

2.3护士是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3]

疼痛管理是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临床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理疗师等都是这个多学科团队的成员。护士是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看护者,在疼痛管理中,与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服务。护士参与疼痛治疗方案的制定,护士的病情观察为治疗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个体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4护士是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3]

护士是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的主要实施者。美国《癌症疼痛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在治疗计划中,应包括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治疗方面的教育。”

3展望

在我国临床工作中有关疼痛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观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以致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因此,加强疼痛管理的教育与培训非常重要。

3.1将疼痛管理纳入护理教育

我国的疼痛管理刚刚起步,正在步入专业化轨道。疼痛管理是一门新知识,疼痛知识的普及乃当务之急,应将疼痛管理知识正式列入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疼痛相关知识学习,包括疼痛治疗学、护理学、心理学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的整体水平。

3.2在临床中开设继续教育项目

继续深入开展疼痛管理培训,可采用病例分析、小组讨论、概念辨析、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护理人员存在的困惑,并增加培训后的效果反馈与检验,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掌握程度及临床实践能力。

3.3在临床实践中培养适于中国的疼痛专科护士

在欧美等发展国家,疼痛专科护士在疼痛管理中起着主导、协调、实施和培训等重要作用[5]。国外疼痛专科护士在培养模式、资格认证、角色职能的发挥等方面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但国外的文化背景、教育制度、医疗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以及人员素质等都与我国有很大差异。目前,我国还没有较高机构认可疼痛专科护士。我国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可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启动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认证和使用等相关工作。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对护理专业的要求,形成系统规范的疼痛专科护士培养体系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CleveLV,BossertEA,SavedraMC.Scientificinquiry:cancerpaininchildren:theselectionofamodeltoguideresearch[J].JournalforSpecialistsinPediatricNursing,2002,7(4):163-165.

[2]MerbothMK,BarnasonS.Managingpain:thefifthvitalsign[J].NursClinNorthAm,2000,35(2):375-383.

[3]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9.

疼痛护理管理第3篇

【关键词】 疼痛护理;肛肠科;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02

疾病手术后的疼痛剧烈, 因此, 及时给予该类患者有效的疼痛护理和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为进一步探讨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 特选择了本院收治的80例疾病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在护理中给予规范化疼痛管理的40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疾病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收治时间为2013年10月14日~2014年10月14日。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对照组, 各4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1~70岁, 平均年龄(44.21±9.00)岁, 男女比值为23∶17, 其中16例肛瘘、15例混合痔及9例肛裂。对照组患者年龄22~71岁, 平均年龄(43.25±9.25)岁, 男女比值为24∶16, 其中15例肛瘘、15例混合痔及10例肛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在护理中施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体征情况进行密切关注, 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反馈给主治医生, 在医生的指示下, 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治疗;为患者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和临床疾病知识, 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 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属正常的治疗反应, 不用过度紧张和恐慌, 应放松治疗心情;做好常规护理, 定时打扫和消毒, 开关门窗, 保持通风, 使室内的温度及湿度处于最佳状态。

1. 2. 2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成立专业的疼痛护理小组, 并推选出小组长, 指导护理工作, 制定护理计划。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应该掌握疼痛的评估方法, 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伤口疼痛、用药及中医护理。

1. 3 观察指标 对经不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及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观察, VAS疼痛评分和平均住院天数越少, 疼痛缓解率越高, 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 护理效果越好。疼痛评分采用VAS, 分值0~100分, 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住院天数越少, 代表患者的恢复速度越快。疼痛缓解程度具体的评价标准: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疼痛症状消失为完全缓解;疼痛症状显著减少, 能正常睡眠和生活视为部分缓解;疼痛症状没有改善或加剧视为无效。疼痛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6.73±10.51)分和(9.08±2.42)d, 对照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48.90±10.26)分和(13.15±3.66)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均多于对照组, 且实验组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肛肠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据相关的临床资料统计, 有75%的肛肠疾病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出现明显的疼痛[1], 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 如不及时控制和治疗, 将导致各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给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疼痛护理十分的重要[2]。

传统的护理模式缺乏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 无法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状况进行了解, 且在护理过程中具有被动性和消极性的特点, 部分患者甚至会因为服用过多的止痛药物而引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得医患关系十分紧张, 故传统的护理模式不能较好地满足临床需求[3]。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自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了众多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 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具体的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在室内摆放新鲜的花草或播放音乐, 转移患者的焦虑情绪;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②伤口疼痛护理:护理人员每天进行疼痛评分, 根据评分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必要时遵医用止疼药, 并嘱咐患者采用屈膝侧卧位, 患者禁止久蹲、久坐、久站, 避免术后活动加剧疼痛。③用药护理: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应该了解伤口的位置, 并掌握换药技巧, 避免触碰伤口, 加剧患者的疼痛感。④中医护理:给予患者中医坐浴护理, 确保温度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 避免烫伤患者, 坐浴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面色及出汗情况进行观察, 如发生头晕、胸闷等不适状况时, 可调整温度和给予患者温水口服。

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显著, 可以有效缓解肛肠科患者的疼痛症状, 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月蕊.循证护理对老年普外手术患者症状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3(4):77-78.

[2] 高淑平, 王红梅, 张艳红, 等.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疼痛管理的实践与成效.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4):39-41.

疼痛护理管理第4篇

【摘要】  目的 调查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态度,为医院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培训提供依据,以减轻术后病人的疼痛,促进病人的健康。方法 便利抽取152名外科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回答正确率为20%~75%,平均41.97%;40条目中共有13个条目回答正确率在50%以上。年龄是影响外科护士得分的因素。结论 该院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有待提高和改进。

【关键词】  护士;疼痛;知识;态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and analysis the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bout postoperative pain of nurses in surgery department.methods 152 surgery nurses were surveyed with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 ,kasrp.results the surgery nurses' score were influenced by age, and the accuracy rate was between 20%~75%(41.97%). 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surgery nurses sh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 nurse;pain;knowledge;attitude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疼痛的治疗与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1]。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是一个医护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术后镇痛不足时可转变为慢性疼痛, 甚至在术后持续数年之久[2],但临床上70%的外科术后病人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镇痛不全[3]。影响患者术后镇痛的原因来自不同方面,有研究显示:护士在理论知识及态度方面的偏差会影响她们在临床工作中对术后疼痛病人的治疗及护理[4]。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该院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处理术后疼痛的态度,为医院进行针对性培训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便利抽取参加2009年10月护士大会的外科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的调查,给予统一的指导语,并要求答卷者在20min内完成问卷并即时回收。纳入标准为:取得护士执照;从事外科护理工作1年以上并仍在外科工作;自愿参加调查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158份,由于缺项太多剔除其中6份,有效问卷共152份,有效率为89.1%,均为女性;年龄22~37岁,平均(27.50±3.46)岁;工作年限为1~24年,平均(5.72±4.83)年。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外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包括两部分:(1)人口学资料:包括参加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和婚姻状况。(2)《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 ,kasrp》,为betty ferrel及 margo mccaffery 于 1987年根据美国疼痛学会(american pain society)、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及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 care policy and research) 所制定的疼痛处理标准而设计[5]。本研究采用童莺歌[6]硕士论文中翻译修订形成的kasrp(2008)中文版问卷。该问卷由40个条目组成,内容涉及疼痛评估、处理、用药原则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包括是非题、选择题和案例分析3个部分。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得0分,总分为0~40分。本研究显示kasrp(2008)中文版问卷的cronbach'a系数为0.821,符合统计学要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采用百分比、(〖x〗±s)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外科护士的人口学资料及其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情况 本研究中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为8~26分,平均(16.70±3.93)分;正确率为20%~75%,平均41.97%。各组得分情况见表1。

2.2 外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回答的具体情况 40条目中共有13个条目回答正确率在50%以上。回答正确率高的条目表示外科护士对病人疼痛的评估、镇痛药物相关知识及药物的成瘾性有较好的认识。回答正确率最高和最低的5条目见表2。

2.3 影响外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得分的因素 以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其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和婚姻状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年龄进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3。表1 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总体情况 (n=152)表2 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具体情况表3 影响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的因素

3 讨论

3.1 提高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水平 研究显示: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回答正确率为41.97%,这和国内多数研究结果相似。童莺歌研究显示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的回答正确率为46.84%[6];陈素惠研究显示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知识回答正确率45.98%[7];南桂英等研究中显示产科护士回答正确率为33.80%,均低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研究结果[8]。近年来,随着国际疼痛学科的发展,国内医学界对疼痛知识也有了逐渐的认识,但发展较慢,疼痛仍没有受到医学教育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研究者调查福建省某高校护理本科专业的科目表后发现其中并没有涉及疼痛知识的相关课程,而国内很多医院也没有相关的在职培训课程。这可能是回答正确率最低的5道题中,就有2道题是关于止痛药物使用的原因。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外科护士疼痛知识的因素,年龄越大,正确率越低,这和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不一致[6,7],但和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的是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均未进入回归方程。提示护士的疼痛知识和态度并没有因为学历的提升增加,也没有随着职称考试和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相对有更大的信息来源而且更容易接受新观念,而大学课程、学历教育课程、医院的在职培训均较少提供相关知识、而职称考试中也鲜有与疼痛相关的知识考核点。有研究则认为工作年限越长,获得的疼痛控制方面的知识越多[9]。因此应当加强护士疼痛知识的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其疼痛相关知识水平。

3.2 改变外科护士疼痛处理的消极态度 当患者主述疼痛难忍时,只有5.3%和13.2%的护士相信病人自述的疼痛程度,其他护士则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患者的表情来判断,且均低估了病人的疼痛强度;只有5.3%的护士在患者主诉疼痛强度在8分时,选择完全执行p.r.n止痛医嘱,其他护士则认为应该不执行或减少止痛药物剂量。说明多数护士对疼痛仍持传统观念,认为疼痛是手术的一个必然经历。当患者主诉疼痛时会告诉其止痛药具有种种副作用,应尽量不使用,要求其尽量忍耐,直至无法忍耐时才报告医生给予止痛剂。护士的这种观念和态度会直接影响患者对疼痛的观念和态度。有研究显示:医务人员和病人自身所持的疼痛观念,如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担心成瘾,认为应该尽量忍耐疼痛等,会导致癌症病人的疼痛未得到及时、有效地缓解[10]。因此,在提高护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改变护士对待疼痛的旧观念,积极地处理患者大的疼痛才是改善这种状况的关键。

3.3 发扬外科护士的疼痛管理职能 国外的疼痛研究经历了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11];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12]。护士作为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以及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和关键作用正日益凸现出来[13]。而中国的疼痛管理刚刚起步,正在步入专业化轨道。熊根玉等研究显示:按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方法后,住院期间观察组中度以上疼痛持续时间小于12h例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4]。当护士具有较先进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后,能规范系统地对手术病人的术后疼痛进行管理,如加强术前的疼痛教育,术后应用疼痛尺、按标准进行评估,并按照疼痛控制标准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呼吸止痛法、松弛止痛法、音乐止痛法、转移止痛法和药物止痛,使患者的疼痛得到很好的控制,促进患者的健康,提高住院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berdine uj.the fifth vital sign cornerstone of a new pain management strategy.disease manage health outcomes,2002,10(3):155-165.

2 黄宇光,李勇,罗爱伦.疼痛常见问题的新认识.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1):1054-1056.

3 shen q, sherwood gd, mcneil ja, et al.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outcome in chinese inpatients.west nurs res, 2008,30(8):975-990.

4 司晓霞.外科护士对术后疼痛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认知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7 ,21 (1b):115-117.

5 louise plaisance,cynthia logan. nurs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regarding pain. pain management nursing,2006,7(4):167-175.

6 童莺歌. 浙江省二级医院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初步调查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8.

7 陈素惠,沈曲.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知识和态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国际护理杂志,2009,10(28):1311-1314.

8 南桂英,王慧玲,朱迎春,等. 产科护士疼痛知识调查与分析. 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8-40.

9 yildirim yk, cicek f, uyar m.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turkish oncology nurses about cancer pain management.pain manag nurs, 2008, 9(1):17-25.

10 王志稳,陈香平.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疼痛管理的认知与实践现状.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 ):1379-1381.

11 owen h, mcmillan v, rogowski d. postoperative pain therapy:a survey of patients' expectations and their experiences.pain,1990,41(3):303-307.

12 kathleen me. barries to palliative and supportive care.nurs clin north am,200,36(4):843-852.

疼痛护理管理第5篇

【关键词】肝内外胆管结石;实施疼痛管理;护理

手术作为一种应液源常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 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焦虑和恐惧,引起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理变化。[1]然而手术后疼痛又会影响患者呼吸,循环,消化和肌肉功能,易引起手术后并发症,本院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4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患者实施疼痛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患者,男22人, 女23人, 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2.69岁,住院天数11~20 d,平均住院天数14.65 d。

2 疼痛管理方法

2.1 疼痛知识教育

2.1.1 围手术期间讲解术后常见症状,疼痛对机体的影响,如因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可能助长肺膨胀不全之发生,疼痛使活动受限制,可能形成静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疼痛会释放儿茶酚胺和一些应激素,导致血管痉挛引起高血压,因而发生中风、心肌梗死、出血等问题。

2.1.2 介绍疼痛的评估方法(0 10)分数字评定量表NRS,0 5 wong banker面部表情量表,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RS,术后常用镇痛方法有口服给药、肌肉注射、自控镇痛泵的使用等,肌肉注射法是常用给药方法。

2.1.3 讲解短期使用止痛药物不会引起成瘾性,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患者不顾后果持续服药的强迫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1]。通过对患者的教育,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应用止痛方法,以利于早期活动,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同时应用非药物止痛方法。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及早使用止痛药物[3]就是说如果疼痛出现了,不要等到它变得严重了再去治疗,而是刚刚开始时就使用止痛药物控制疼痛,这样取得的效果好,用药量也少。

2.2 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2] 疼痛是人的一种不舒适的主观感受,常受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社会文化背景,对疼痛以往的经历等因素影响,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信息,对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提前与医生联系,术后使用静脉注射自控止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控制疼痛,本组15例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

2.3 舒适护理

2.3.1 保持病房环境舒适,病床整洁,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予半坐卧位。

2.3.2 用75%酒精擦洗各管道上的血渍,用3M胶布固定好各种管道,防止脱出,各种治疗尽量集中在非休息睡眠时间进行,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

2.3.3 协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有效的咳嗽方法,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部位,减少对切口的张力刺激,指导按摩活动肢体,听音乐,看电视等放松疗法,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陪伴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对疾病,对疼痛的压力与恐惧。

2.4 术后评估疼痛[2]

2.4.1 发生疼痛随时评估,镇痛措施后评估,疼痛过程中每30 min评估一次。

2.4.2 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理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可以提高准确性,NRS适用于文化程度高的人,wong banker开始用于儿童,研究资料显示现使用于任何没有特定文化背景和性别要求的人,同时结合患者的生命体征,肌肉紧张度,面部表情进行综合评估、并记录,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相应药物或非药物止痛措施。

2.4.3 疼痛控制效果的四级法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无效。本组病例中25例患者术后第一天使用中枢性止痛药(奥尔芬,尼松等)疼痛部分患者,有一例患者予肌内注射奥尔芬75 mg后,血液浓度过低,镇痛效果无效,予杜冷丁50 mg肌内注射后疼痛完全缓解,能入睡。5例患者术后第一天,使用麻醉止痛药(杜冷丁),使用药物半小时后疼痛部分缓解,夜间能入睡。

2.4.4 使用自控制止痛泵者讲解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保持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管。

2.5 止痛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每种止痛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应了解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困难、排尿障碍等进行观察,3例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予闻新鲜柠檬后症状可缓解,在第一次给药后,应观察患者的反应,适当使用镇痛药,维持血药浓度,由于个体差异,给予同等剂量的药物后有的患者血药浓度过高,引起呼吸抑制,本组患者未出现呼吸抑制副作用。

3 讨论

术后患者常因切口疼痛而不能有效咳嗽,深呼吸,不敢翻身活动,进而导致术后肺部感染,麻痹性肠梗阻,压疮等并发症发生,不利于术后早期康复,疼痛已成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加强对手术患者的疼痛管理,采取有效控制疼痛的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从而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增加舒适感,促进早恢复。

参考文献

[1] 唐迪安.合理应用镇痛药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5,01.

[2] 徐迎春.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进展.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05.

疼痛护理管理第6篇

方法:采用“PICC穿刺过程疼痛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在我科行PICC穿刺置管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调查42例患者,疼痛原因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穿刺针头粗;存在恐惧及紧张心理;、穿刺时的治疗床、环境欠舒适。

结论:PICC穿刺前要重点关注影响置管过程中患肢疼痛的主要因素,对策包括:①置管前安排患者观看PICC穿刺术录像;②置管前30分钟对穿刺局部皮肤麻醉;③穿刺过程中患者使用手捏橡皮球的方法代替握拳;④对于血管较小的病人引进赛丁格技术。

关键词:PICC置管 疼痛 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2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25-0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目前已在临床广泛使用,为化疗患者开辟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PICC穿刺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美国疼痛协会(APS)大力提倡疼痛作为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这说明对疼痛的管理非常重要。本文对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在我科行PICC穿刺置管的患者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减轻患者置管过程中的疼痛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在我科行PICC穿刺置管的患者。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①疼痛反应正常;②能正确表达疼痛程度;③意识清楚,可用言辞表达。

1.2 方法。由PICC专业穿刺护士在穿刺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面部表情评估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在穿刺后4小时内向患者派发“PICC穿刺过程疼痛的相关因素调查表”,由患者自行填写问卷,不能自填者由调查员协助填写。

1.3 调查内容与工具。

1.3.1 一般人口社会学及一般健康状况:采用自制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以前是否有过疼痛体验。

1.3.2 疼痛程度判断标准: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的评估采用0-10级计量制“简易疼痛评估尺”[2]进行评估。轻度:无痛或有轻微疼痛,即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局部无痛或有轻微痛感,评分1~3分;中度:面部表情紧张,皱眉,局部刺痛感较重,评分4~6分;重度:有缩回上肢的抵抗动作,张口甚至,穿刺点疼痛难以忍受,评分7~10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发出问卷42份,收回42份,回收率100%,经检查合格率达100%,达到问卷调查的要求。调查对象年龄为11~38岁,平均年龄18.35±2.42岁。本调查中患者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69%。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

2.2 PICC穿刺过程中疼痛程度的总体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由表1可知,影响PICC穿刺过程中患者疼痛程度在中度及以上的占83.3%,在中等偏高水平。由表2可知,对PICC穿刺过程中疼痛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穿刺针头粗、患者存在恐惧及紧张心理、、穿刺时的治疗床。

3 讨论

3.1 PICC置管过程中患肢疼痛原因分析。表2显示,穿刺针头粗;患者存在恐惧及紧张心理;、穿刺时的治疗床、环境欠舒适是PICC穿刺过程中疼痛的主要原因。传统的PICC置管法采用的穿刺针为(14G或16G),对组织的切割和损伤较重,可加重患者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感,而疼痛刺激可促使外周血管收缩或痉挛,增加穿刺难度或造成送管困难,降低置管成功率[3]。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是应用较细的穿刺针(21G),减轻了穿刺引起的疼痛感。复方利多卡因通过阻滞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所需的离子流而稳定细胞膜,从而起到减轻或缓解局部疼痛的作用[4]。

因而,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PICC穿刺过程中的疼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3.2 减轻PICC置管过程中患肢疼痛的对策。针对影响PICC穿刺过程中疼痛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的护理对策包括:①录制PICC置管过程的VCD,让需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直观的了解置管过程,从而消除或减少患者的紧张心理。②穿刺前穿刺部位外涂复方利多卡因软膏30分钟~2小时,对穿刺局部皮肤麻醉。③穿刺过程中使用上肢外展支架,并在穿刺过程中播放轻音乐,如二泉映月、意大利之夏等。④对于血管较细的病人,除以上措施外在穿刺时引进赛丁格技术以及让患者用手捏橡皮球的方法代替握拳提高静脉充盈度。采用以上几种对策不但减轻了病人在置管过程中的疼痛,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配合程度和置管的成功率。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置管过程中的疼痛或达到无痛穿刺,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

参考文献

[1] 朱炜.创建无痛舒适护理病房的临床应用与展望.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11(26):36

[2] 黄天雯,何翠环,陈晓玲等.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中华护理杂志.2011,3(46):222

疼痛护理管理第7篇

【关键词】 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 新生儿; 疼痛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versification nursing training model applied in neonatal pain management in the primary hospital.Method:From Janurary to June 2014,30 pediatric nurses work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each group had 15 nur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diversification nursing training model,the theoretical results,operating results,comprehensive ability,disease observation abilit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ere compared.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nursing.Result:The theoretical results,operating results,comprehensive ability,disease observation abilit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aining were improv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iversification nursing training model; Neonatal; Pain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Chen Xingh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1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20

新生儿早期的疼痛和损伤可导致神经活动发生变化,并对疼痛的感觉反应和处理产生长时期的影响,长期暴露于疼痛环境中,将导致新生儿后期神经系统发育问题[1-3]。临床上对新生儿疼痛处理往往不足,一方面教科书上缺少新生儿疼痛管理知识和相应的特异性调查表;另一方面缺乏专业师资及培训机构,在方式上也未形成统一标准,导致了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知和能力不足,影响了新生儿的生长发育[4-6]。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是指通过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联合多种方法对护士进行综合性的培训,使多种培训方法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灵活运用,优势互补。为了使新生儿镇痛程序安全有效地实施,改善患儿短期和长期预后,本研究将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运用于护理人员疼痛管理能力的培训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6月于本院儿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30名,均为女性;年龄21~48岁,平均(27.5±12.4)岁;中专2名(6.7%),大专23名(76.7%),本科及以上5名(16.7%);助理护士3名(10%),护士19名(63.3%),护师6名(20%),主管护师及以上2名(6.7%);工作年限0.5~25年,平均(7.5±6.9)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研究组年龄21~47岁,平均(26.6±13.5)岁;中专1名,大专12名,本科及以上2名;助理护士2名,护士8名,护师4名,主管护师及以上1名;工作年限0.5~24年,平均(7.6±5.8)年。对照组年龄

21~48岁,平均(28.1±11.9)岁;中专1名,大专11名,本科及以上3名;助理护士1名,护士11名,护师2名,主管护师及以上1名;工作年限0.7~25年,平均(7.7±6.1)年。两组在年龄、工龄、学历及职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培训小组 由护理部副主任1名和儿科高年资护士2名组成3名培训小组,并负责制订培训计划。为使培训具体可行,且具有较强针对性,培训小组依据《疼痛护理学》、《实用新生儿学》、《疼痛学》制订护士疼痛管理能力评估表,现场考核护士疼痛认知、疼痛评估、疼痛管理能力3项共10条,每项满分10分。

1.2.2 编写《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导小手册》 依据《疼痛护理学》、《实用新生儿学》、《疼痛学》结合本院新生儿专科护理特点编制《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导小手册》,内容包括:(1)新生儿疼痛发生概况;(2)新生疼痛认知;(3)常用新生儿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及选择;(4)新生儿疼痛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5)新生儿镇痛流程等。并制订环节质量标准和环节考核标准,突出专科性和实用性。

1.2.3 制订培训目标及内容 (1)素质目标:加强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识,强化“换位思考”理念,培养护士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高度的责任感,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品质;(2)知识目标:掌握新生儿疼痛的表现、疼痛评估工具的选择及使用、新生儿疼痛知识特点、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及工作流程等内容;(3)技能目标:能够正确的根据新生儿疼痛的表现,运用疼痛评估工具进行疼痛评估,根据各类疼痛的特点采取安全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使得新生儿镇痛程序安全有效地实施。

1.2.4 多元化培训模式的实施 研究组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并使用《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导小手册》,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内容包括:(1)培训时间均安排为6个月;(2)研究组多元化培训模式拟选方案:儿童专家定时授课、案例情景教学、院内讲座、课内讲课、自我情绪管理、集体培训与一对一培训相结合。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包括科内小讲课和院内讲座等。

1.2.5 疼痛评估及护理干预 研究组根据新生儿疼痛的表现、运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进行疼痛评估。根据各类疼痛的特点采取安全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非药物干预镇痛法;(2)药物干预;(3)抚触;(4)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能力评估 采用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培训效果。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等护理能力的变化。

1.3.2 护理满意度 根据患者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和最能体现工作质量的项目制成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等级评分法,每个问题设有3个选项,即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培训前后培训能力的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均较培训前提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15/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12/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826,P

3 讨论

2001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更新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觉和情绪体,或用这类组织损伤的词汇来描述自觉症状。对于无交流能力的个体,绝不能否认其存在痛的体验,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来缓解疼痛的可能性。新生儿就属于这类“无交流能力的个体”,所以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新生儿没有疼痛感觉。但实际上,长期、反复的疼痛刺激可能给新生儿带来各种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如血氧不足、血压升高、神经发育异常、行为改变及社交障碍等,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7-11]。因此,规范基层医院新生儿疼痛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是指通过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联合多种方法对护士进行综合性的培训,使多种培训方法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灵活运用,优势互补。主要方式包括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疑难病症讨论、实际参与查房、模型训练等。通过正确的培训方法培训护士,可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护士在培训中学习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从而有效增高培训效果。研究表明,通过多元化护理培训,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提高其责任心和沟通能力,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2-16]。

近年来,新生儿疼痛管理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新生儿的疼痛正在逐步被控制。只有重视新生儿的疼痛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得医疗和护理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高[17-20]。本研究将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运用于护理人员疼痛管理能力的培训中,结果显示,两组护理人员经培训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且经多元化护理模式培训后的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各项能力提高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规范了基层医院新生儿疼痛管理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知和能力,使得新生儿镇痛程序安全有效地管理和实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树檀,于杰,刘学华,等.NICU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7(z1):141.

[2]戚少丹,陈.新生儿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21(10):1200-1204.

[3]陈银花,钱丽冰,陈梦莹,等.不同类型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16(4):216-221.

[4]连佳,王玉玲.新生儿疼痛测量评估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9):17-19.

[5]张玉红,毛美玲,袁红,等.疼痛综合管理在新生儿疼痛应激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70-271.

[6]刘敏,冯亚玲,赵丽,等.母婴皮肤接触及抚触在缓解新生儿疼痛中的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7):2002-2004.

[7]钱丽冰,陈梦莹,陈银花,等.儿科医生、护士及家长对新生儿疼痛评估差异性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5):363-364.

[8]刘寅素.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4,15(1):160-161.

[9]王朋朋,朱晓东.新生儿疼痛行为评估[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7):460-463.

[10]姚海娟,孙斌,缪珀,等.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方法和止痛措施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3,11(1):132-134.

[11]戚少丹,陈.新生儿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23(10):1200-1204.

[12]周丽芳,金丽萍,何雅娟,等.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独立上岗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14(6):577-578.

[13]黎丽,黎娟,鲁燕平,等.多元化培训模式在辅助生殖专科医院门诊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0):745-747.

[14]胡洪萍,穆燕.对手术室护士实施分层级多元化培训的成效[J].护理学杂志,2014,29(10):82-84.

[15]杨青美,尹红,黄菊春,等.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儿科新护士独立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4):567-569.

[16]张连荣,谢少清,张小红,等.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0):3169-3170.

[17]张玉红,毛美玲,袁红,等.疼痛综合管理在新生儿疼痛应激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70-271.

[18]周姣玲.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13-115.

疼痛护理管理第8篇

[关键词] 疼痛专科护士;培训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40-03

目前国际公认的疼痛管理标准要求护士必须熟悉疼痛评估以应对疼痛患者的管理。在对所有患者做出疼痛评估的同时,要有效记录患者的疼痛干预方法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疼痛管理主体已由麻醉医生转变为护理工作者[1]。但在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中,护士在校学习阶段几乎未涉及与疼痛管理相关的知识,同时进入临床工作后所进行的相关培训亦十分有限。有关调查显示,约40%的门诊患者存在急慢性疼痛,而住院患者的比例则高达88%甚至100%,这提示了疼痛治疗与管理的重要性[2]。本研究主要总结本院设置疼痛专科护士的相关培训经验,以达到提高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及技能水平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工作的41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35岁,平均(28.1±2.6)岁;工作年限为2~16年,平均(6.1±1.3)年;学历:大专31名,本科及以上者10名。其中2012年12月之前未进行疼痛专科培训,2013年1月之后进行疼痛专科培训。

1.2 干预方法

1.2.1 培训方法 由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教师团队,包括相关学科的中高级职称专家教授数名。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进行培训。理论培训内容包括:①疼痛的基础理论、诊疗技术、与疾病的关系; ②疼痛评估与记录;③疼痛临床管理;④常用镇痛药的规范化应用及管理;⑤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与护理;⑥舒适化医疗;⑦围手术期镇痛;⑧姑息医学与癌性疼痛;⑨疼痛管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⑩疼痛与心理。实践培训内容包括:①沟通技巧、医患关系;②根据患者对专科培训结果设定相应的实践考核目标;③各种仪器使用的实践操作能力;④临床护理治疗、健康教育等角色之间的转换能力;⑤对于药物使用的原则、患者相关信息保密认知度。

1.2.2 明确疼痛专科护士职责 每周应进行不少于1次的下列工作:①评估患者的疼痛治疗需求,对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实践验证,解答疼痛相关问题;②记录特殊案例;③给护士提供疼痛治疗的实践操作机会;④借助多种形式宣传疼痛治疗信息;⑤协助医院进行疼痛教育培训;⑥获得疼痛培训相关认证以及定期参加疼痛相关知识的学习。

1.2.3 培训经验总结 主要包括疼痛评估、心理调节、康复指导等内容,还包括对疼痛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导、疼痛评估与临床护理、急性疼痛的应对措施、疼痛药物选择及使用等。

1.3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比较所有入组人员疼痛专科培训前后的疼痛相关理论知识和疼痛相关实际操作能力得分,其中各项目总分均为10分,所有得分均由护士长对入组人员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疼痛干预理论知识得分的比较

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相关知识、疼痛评价方法及药物使用原则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疼痛实际干预手段得分的比较

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治疗方法、缓解疼痛操作和用药方法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从2007年开始逐步增设疼痛科,并逐渐得到发展。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疼痛科仍在组建中,或以依附于其他科室的形式存在,疼痛科护士所占整体比例较小[3]。目前疼痛护理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医院的重视,且患者的需求对疼痛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加培训的护士大部分已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对疼痛护理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4]。如何通过对重点护理人员进行疼痛护理管理培训,是现阶段提高护士群体疼痛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务之急[5],因此需要多进行疼痛护理相关培训教育,建设疼痛护理专科,壮大疼痛护理管理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疼痛专科的管理质量[6]。护士现有的疼痛护理相关知识较为陈旧是目前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7],且护士无法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估,担心持续使用镇痛药会造成患者上瘾,认为患者诉求与实际不符,对镇痛药物的安全性有质疑;认为部分疼痛无法处理,对与镇痛药的区分并不明确而造成误区;护士的态度也会对疼痛治疗效果造成很大影响[8]。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患者戒除不良生活习惯,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并从行为上进行改变,最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疼痛护理培训针对护士在临床疼痛护理工作中面临的各种认识误区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设定,对护士实施系统全面的疼痛教育[9]。培训后,护士对疼痛有了正确和系统的认识,能够针对患者疼痛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更好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相关知识、疼痛评价方法与药物使用原则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同时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治疗方法、缓解疼痛操作和用药方法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本研究培训时间为3个月,并分别在3个及以上科室进行实践培训,尽量选择疼痛患者较多的科室,如肿瘤科、骨科、烧伤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等,且在疼痛科病房和疼痛专科门诊至少轮转1个月。本研究由专家团队参与一起进行至少10次查房,并针对重点科室的典型病例展开讨论分析,如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的手术后疼痛和创伤性疼、肿瘤科和中医科常见的癌痛、疼痛科常见的慢性疼痛。在学习培训期间,护理人员均有机会跟随专家出诊,参加疼痛护理培训班的学习,同时邀请国内知名疼痛专家介绍相关经验及疼痛专科发展方向。对每位护士进行指导,根据其个人素质和工作环境提出今后职业规划等相关方面的意见等[10]。

疼痛管理水平标志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而护士是疼痛质量管理的中坚力量,在疼痛专科护士发展的高要求下,怎样通过培训快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水平是当前的主要问题[11]。本研究的疼痛护理专科培训是根据本次培训的相关问题进行设定调整,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培训,从而提高了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护理人员进行疼痛专科护理培训管理,能显著提高其疼痛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利,曹娟妹,李惠玲,等.参与式培训在肿瘤患者居家疼痛管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 28(21):1928-1930.

[2] 陆群峰.德国疼痛护士的专业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84-885.

[3] 郭向丽,周玲君,沈峰平,等.对护士与护理学生疼痛感受和认知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2):1132-1134.

[4] 张东云,江雪莲,黄莺,等.规范护士培训在无痛病房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6):380-382.

[5] 杨健,柳,牛张元,等.国内外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状况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510-513.

[6] 杨健,张元菊,王静,等.国内外疼痛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9):2362-2364.

[7] 赫洋,薛敏.疼痛教育在护士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146-147.

[8] 周玲君,崔静,刘梦婕,等.疼痛专科护士培训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16):75-76.

[9] 刘俐,谢徐萍,钟晨曦.疼痛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与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6):696-699.

[10] 刘俐,谢徐萍,黄雪.疼痛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5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