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3 09:50:53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第1篇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节水灌溉新技术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1)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2)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T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3)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转

4.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一、我国节水灌溉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节水挖潜改造为中心,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节水增效示范、末级渠系改造、水权转换等工程项目,有效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和利用效率。在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种植区,推行了低压管灌、滴灌、喷灌等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推动了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拿四平辽河灌区为例,截止目前,全区共发展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总投资2千万元。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1万亩,低压管道灌溉面积3万亩,喷微灌面积4万亩。发展地面软管灌溉、小畦灌溉等非工程节水灌溉措施面积1万亩。年可节水4000万立方米,增产1000万公斤,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工收入的增加和区域水资源平衡,改善了生态环境,拉动了节水灌溉设备产业的发展  

二、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 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二是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这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 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二是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三是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四是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  

三、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一是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二是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一是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模式中,喷、微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 自动化方向发展。二是灌溉渠系管道化。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三是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由于我国地面灌溉量大、面广,需要采用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问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施,逐步实现 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  

四是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理论将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四水”转化理论等高新节水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创建新的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五是“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如果能在农业节水中推广应用“3s”技术产生的节水效能将是革命性的。 此外,国外还 出现 了地面浸润灌溉、坡地灌水管灌溉、土壤网灌溉、绳索控制灌溉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 对于沙漠地区和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区,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实用性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创新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农业用水问题,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利用农田周边的水资源,结合现代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技术,实现对农田的节水灌溉,这一办法的实施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促进农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地区灌溉技术依然落后,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严重影响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一、现代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一)节水管道输水技术

管道输水技术用管道取代明渠,将水输送至农田实现农田灌溉,其水资源的来源主要是附近的水井、水库与池塘以及湖泊等,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外力因素对农田灌溉工作造成的影响,但是在利用管道进行输水时需要保证水质,水中不能含有淤泥与杂草之类的,在进行输水前需要将水源进行沉淀。输水、配水网络系统是农田管道输水中的核心部分,该系统主要是由多个管道与分水设施以及管道保护装置组成,管道输水技术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农田灌溉工作,农田灌溉属于地面灌水,利用管道输水技术可以降低农田灌溉的成本,同时还可以节约水资源。低压管输水技术是管道输水技术中的一种,是最常见的一种地面节水灌溉的技术,其主要是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其利用管道技术进行灌溉用水的输送工作,将水输送到灌溉区域内,在应用该项技术时需要注意一定要采用超低压力,用压力管道系统进行用水输送,可以有效合理的利用该技术可以减少灌溉用水的渗漏与蒸发现象。

(二)节水喷灌技术

在节水灌溉技术中,喷灌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在使用喷灌技术进行农田灌溉时,需要使用加压水泵或者动力机以及电动机等设备,利用水泵加压或者自然落差产生的压力进行水输送,在农田中铺设管道进行水输送,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利用喷头进行水喷洒,使水可以均匀的散落在农田中[1]。

(三)节水微灌技术

节水微灌技术经常被运用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其主要分为滴灌与脉冲灌溉以及微喷雾灌溉等,微灌设备的性能不同所以微灌又分为常压微灌与重力微灌,此外根据微灌设备的使用类型划分为为地面微灌与地下微灌。节水微灌技术利用灌溉控制系统、输水道系统以及水过滤系统进行协调配合,实现对灌水量的合理控制,在最小的用水量范围内,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四)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

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设备的组装工作相对而言要简单些,其常见的组装设备是拖拉机,利用拖拉机进行农田灌溉,不仅使用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提高灌溉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农田灌溉的成本,同时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量,这项技术不仅在农田灌溉方面使用,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节水方面[2]。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创新

(一)智能化监测技术

农业自动化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的农田水利的建设中,智能化的灌溉技术正在不断地进行推广使用,而智能化的农田灌溉已经成为了现代农田水利建设中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农田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与综合分析,为农作物提供科学的合理的生长环境,包括农作物需要的水分环境与温度环境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的节水灌溉效率。

(二)网络化管理

网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网络化农田灌溉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网络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在进行农田灌溉管理工作前,需要利用预先编制的管理控制程序,设定相关的可以反映农作物需要水分的参数,利用计算机监测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需要进行灌溉的农作物区域进行灌溉,利用自动启闭水泵或者按照轮灌的顺序进行农作物的灌溉,保证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降低农作物灌溉的成本[3]。

(三)科学合理的选择灌溉技术

由于农作物以及农田类型种类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水土条件以及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低产出的农作物,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对于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的高产出农作物需要采用最优的灌溉技术,例如喷灌技术与滴灌技术。在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种植方案的调整,灵活利用灌溉技术,保证最大限度上节约水资源,调整种植方案主要是对耕作的农田面积进行合理的压缩耕种,合理的减少高水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林草的种植面积,将提高农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终极目标,不断地向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向迈进。综上,不断进行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改进与管理,可以促进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节约水资源的利用,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文中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做了简单的论述,同时还对节水灌溉管理的工作创新做了简单的论述,意在提高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效率。

作者:张志杰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王晓林.浅析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5,(51).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农田;节水灌溉;微灌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灌溉是农田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我国在农田灌溉方面提出节水思想,主要是推进农田与水资源的持续发展。节水灌溉可以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可以改善农田缺水的现状,深度优化农田灌溉途径,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量。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中存在若干问题,阻碍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中应用。

1 农田节水灌溉现状

分析节能灌溉技术在农田中的应用,深化节水技术实际现状,提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1.1 节水意识淡薄

基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农村落后的技术,导致农民意识不到节水的重要性,其只关注农田的生产力以及经济价值,忽视资源建设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大力提倡节水灌溉,但是无法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制约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1.2 无法全面实行节水管理

我国在农田方面,实行责任制,基本由家庭自由管理,所以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行方面,始终无法做到全部统一,即使采取政策约束,仍旧无法改变灌溉的传统现状,部分农民无法正确认识节水灌溉技术,制约技术发展,长期以来,政府逐渐失去管理的积极性,最终无法实现全面的节水管理。

1.3 缺乏有效的节水机制

受多方面原因影响,在节水方面并未形成有效的机制约束。在节水灌溉技术中缺乏合理的设备支持,缺乏资金支持和政府干预,导致农田节水不能实现到位的发展,更无法有效的投入到农田灌溉生产中。

2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在农田种植中的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喷灌技术

喷灌属于机械类技术,需要外置设备提供一定的动力,达到喷灌水压后,进行农田灌溉[1]。例如:利用水泵为灌溉系统提供压力,促使水分在压力的作用下,均匀的在喷头处流出,保障灌溉的匀和性,体现节水理念,近几年,喷灌技术不仅应用于农田灌溉,还在园林绿化方面存有表现。

2.2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即是利用滴头,将水分滴入农田,属于自动化技术,其可以借助滴灌系统,合理控制水分,充分灌溉农田,例如:利用系统控制滴水,确保滴灌在农田灌溉中的全面性,还可以在水分中融入肥料,既可以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还可为其提供养分空间,提高农田产量。

2.3 管灌技术

管灌技术需要借助低压条件,将水分通过管路输送,此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水分蒸发,同时还可避免水分输送过程中的渗漏。管灌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平时不需拆卸,无需投入过多成本,而且技术掌握上相对简单,做好日常的装置维护工作即可。管灌技术在我国农田中的使用范围较为广阔,可见其节水和灌溉的效果都比较明显。

2.4 微灌技术

微灌与其他节水技术不同,其主要应用在灌溉面积较小的区域,根据农田种植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灌溉。在农田内部科学的安装管路,促使水分顺流管理,直接作用到作物根部,避免水分过多造成浪费,还可合理控制水分的流速和流量,节约水分。微灌技术在节水方面效果明显,保障灌溉的匀和性[2]。但是微灌技术较容易受水质影响,如在水质较低的地区,管路容易受水中泥沙的影响,形成堵塞,所以必要时,需定期清理流水管路。

3 优化农田节水灌溉途径

提高农田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需要借助科学的途径,达到优化灌溉的效果,体现水资源的节约特性。分析节水灌溉的具体途径,如下:

3.1 合理利用节水灌溉的政策

政策是推进技术应用的基础,响应国家政策要求,维持农田生产与节水灌溉平衡发展的状态。例如:政府可以农田效益为基础,大力推进节水工程的建设,重点是为节水灌溉技术提供运行环境,推进农田节水建设,实行科学规划,达到优质的节水灌溉效果。

3.2 拓宽农田投资渠道

推进农田节水灌溉的发展,必须具备丰富的运转资金,所以需要拓宽农田的投资渠道。主要以公共财政为主,加强政府各级部门对农田灌溉建设的投资力度,全面落实投资文件,保障节水灌溉的建设环境,在保障农民获益的基础上,实行效益再利用,号召农民参与到农田投资中,积

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3 完善农田水利工程

积极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保障水利工程发挥高效益。农田在节水灌溉方面,需要实现先进技术的转型,重点完善水利工程[3]。工程是技术运行的基础保障,可以为节能灌溉技术,提供一定的生产和运行环境,例如:完整的工程,能够推进节水技术的使用,不论是在技术的应用还是管理方面,都可体现节水的高质量性,同时也可为农田新技术的开发奠定基础,提高农田建设的力度,着实体现节能灌溉技术的应用力度。因此,水利工程对节能灌溉技术的应用,具备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4 结论

提高农田生产量,必须借助科学的技术手段。目前,最主要的是平衡农田对水资源的利用,既要实现水资源的节约效果,又要达到农田灌溉的水平,促使2者处于相互协助的状态。在节约灌溉技术的参与下,着实提升农田产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显示节能灌溉技术的优势,推进技术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晟.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 北京农业, 2011(03):89-91.

[2] 韩云峰. 浅谈农田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02):23-25.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因地制宜 合理配置资源

中图分类号: S60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些年来,由于城市化发展较快,资源匮乏,相对的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水土流失、水资源匮乏、农作物产量低、农民节水意识不强导致本已匮乏的资源又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民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粮食第一出口大国,更悉知节水对于农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地位,在新的政策扶持下,节水灌溉技术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大部分的城镇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都主要是靠开采地下水来供给源源不断的用水紧张问题。无论出于哪一目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节水。而怎么样加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又是一大问题。

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投入的资金少,基本的配套设施不全面。

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投入一般都比较大,一般地方政府投资没有更多的资金去投入,再加上灌溉工程建设标准比较低,不先进。再加上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农业生产,因而加之浇灌之后的水电费难以按时收回。政府在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时,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导致配套设施不完善,有些工程因为长期的使用逐渐的老化,又没有及时的修理。导致整个灌溉设施难以正常运转。长期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却得不到好的效益,使群众及地方上逐渐没有动力再去推行节水灌溉工程,久而久之,节水灌溉技术得不到落实,因而从根本上影响的节水灌溉技术的进程。

2.农民保护灌溉工程的意识较低。

人们对节水灌溉设施维护的不到位,主要是没有形成自发的保护行为,导致节水灌溉设施经常出现损坏,有些群众甚至故意盗取、损坏灌溉设施,而受损的设施得不到及时的修理,从而导致部分设备丧失作用,又需大量的资金去维修灌溉设施又或者重新购置灌溉设施,导致节水灌溉工程投资加大,政府压力增大,而效果却是一般,使人们失去动力。

3.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力度不够。

优越的政策标准离不开实地的考察,而如何将优越的政策更好的推广与践行,这就从根本上离不开宣传的作用,有了好的宣传,政策才会广为人知,才能更好的去落实与践行政策,才能让群众在政策实施之前对将要实施的新政策有所了解,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农民的思想里很少存在合理的利用,这就需要政府要加大对节约水资源益处的宣传,从而为节水灌溉工程埋下好的伏笔,使节水灌溉工程在后期的应用与实际操作中发挥显著的效益。

4.地方上管理不到位,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前期地方上投入的资金较少,基础的配套设施也不全面,进而导致部分地区管理分工不明确,目标不一致,落实不下去,发生渗水、漏水的现象较多,使水资源浪费严重 ,这就需要政府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扶持,责任分工明确,切实的节约水资源,保证节水灌溉工程顺利的实施,使节约水资源的目标尽快的实现。

三.如何加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

1.增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

我国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与落实从根本意义上离不开政府以及地方上对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宣传与扶持。加强人民群众对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认知与了解,使群众充分了解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实施对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配置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而加之群众去接受这种技术,享受这种灌溉技术带来的效益,使节水灌溉技术在自身上得到充分的实现,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从而使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得到更好的实施与长远发展。

2.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投入

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监控。当今社会,农民对物质的需求更加强烈,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如白驹过隙一般,相对于节水灌溉工程,中央财政可以对各省的项目实行差别比例补助,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的补助就稍微少一点,直接将补助的资金直接补助到实施项目的农户、农民用水协会,具体的形式视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财政部门必须要严格的执行财务管理法规。地方上资金的使用情况要想当地的农民公布,从而接受群众的监督,严格的禁止截留或挪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确保发挥工程投资的效益,农民一般都是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的思想都是“政府出钱就做,自己掏腰包就躲”的思想,这就需要政府乃至国家大力投资节水灌溉技术,多建一些节水灌溉工程,也需要政府在相关政策上增强扶持力度,将优惠政策大力的推广与实施。以保证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3. 加大对节水灌溉设施的维护力度

严格按照已经初步设计的建设规模、标准来要求进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行目标管理,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必须要与施工单位就建设过程中的先关事宜进行组织协调工作,监督和促使其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从而充分的发挥节水灌溉工程建成之后的巨大效益。 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是一个地区农民共有的资源,群众应增强保护节水灌溉设施的意识,并做出相应的努力,完全可以实施谁破坏,谁负责的责任制度,一旦此设施被盗,可以让这一地区受益的群众共同的来重建此项工程,若此设施在一年中没有发生过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设备故障,当地政府可以相应的减少农民灌溉的费用,积极地引导大家,并对设备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以保证节水灌溉设施正常的运转。

4.建立健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农民,也是为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整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应由建设单位全权负责,对于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材料的供应按照已签署的合同和相关规定对各自所管辖的工程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水利局颁发的有广场质量的章程和标准来进行工程施工,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部分工程,必须要求返工,否则不予支付工程款。在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当中。各单位要明确每个阶段的管理负责人,最好实行专项管理,工程的施工及运行务必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来执行。

5.严格控制灌区节水灌溉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建水灌溉工程的质量认证体系,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规范、责任等。施工过程中务必要实施专项检查,从根本上做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四.结束语

加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合理选择管理手段,实时调整支配资源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导农民接受技术、转变意识,加大机械设备的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更要杜绝安全生产风险。通过改进方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化建设,使资源合理的配置,提高产量,提高品质。坚持可持续发展,使我国在未来农业发展道路上更加辉煌!适时的将政策落实,提高群众素质及保护意识,才能将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抓出实效、创出效益。大力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认真贯彻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富军 房春艳 沈阳市浑北灌区灌溉节水措施[期刊论文] 《东北水利水电》2001年4期

[2] 何艳秋 于晓芝 何敏 HE Yan-ain,YU Xiao-zhi,He Min浅谈八五三农场节水灌溉的途径 [期刊论文]《水利科技与经济》2000年2期

[3] 冯玉平 长治市节水灌溉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 《山西水利》2006年6期

[4] 吕祖云 关于赣抚平原灌区发展节水灌溉之探讨[期刊论文] 《水利发展研究》2009年3期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文中回顾了交城县节水灌溉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发展节水灌溉的巨大效益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思考。包括适宜的节水灌溉形式、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做好水资源规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进行节水工程管理制度的改革等。

交城县位于吕梁山东侧,太原盆地西部边缘,全县总面积1812km2,其中92.7%是山区;全县21.6万人,农业人口16.8万人,为全县总人口的78%;全县耕地面积1.47万hm2,其中水地面积为0.77万hm;全县水资源总量1.9亿m3,人均占有量914m3,但人均可用水资源仅为320m,,为全省人均水资源381m3的84%,60%的水资源由文峪河流出境内,形成“交城的山,交城的水,不浇交城浇文水”的残酷历史和现实。由此可见交城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内陆县之一,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交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

1交城县节水灌溉发展历史

为了解决缺水问题,交城自古就有引水灌溉的历史。从一千多年前交城、文水两县合并开发甘泉渠为始,历朝历代十分重视农业灌溉,特别是清康熙年问组织开发龙门渠更是交城人民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短缺的历史见证,虽然因多种原因未能实现,却充分说明交城水资源短缺的历史。到了近代。

特别是2o世纪6o年代到70年代水利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农业灌溉条件也有很大的改观,机电灌站、井灌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但是面临的问题是灌溉水利用率低,浪费水电资源严重,所以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灌溉率就成为发展农业灌溉的重要课题。从2o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对水库灌区,机电灌站进行渠道防渗。80年代主要进行井灌区节水建设,从预制砼矩形渠槽到现浇u型渠道防渗,节水工作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到了90年代大力推广渗灌、管灌等节水技术,渠道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进入2l世纪,以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为主,结合喷灌、滴灌为辅的节水新技术,以其适用性,高效节能性得到空前发展,逐步取代了以往各种节水形式,并建成了各种形式的高效节水园区。截至目前交城县已发展低压管道254km,可灌溉面积0.33万hm;建成标准化节水园区2处,达标节水面积353hm。

2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巨大效益

2.1促进了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农业灌溉一改传统灌溉方式,跑、漏水现象基本杜绝,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保证了农业作物适时、适量需水要求,使农作物达到了优质高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种地的经济效益,而且新的灌溉技术节能高效,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益的全面提高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

2.2提高了水土资源的使用效率

实施节水灌溉后,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高,增加了灌水面积和灌水亩次。我县王村发展节水灌溉后,全部采用低压管道浇灌,灌溉水利用率由原来的40%一50%,提高到95%以上,而且可以长距离灌溉,扩大了灌溉范围,使一块地势较高,独立的地块得到灌溉,深受当地群众称赞。节水灌溉不仅缩短了灌溉时间和轮灌周期,而且有效地利用了光热资源,提高了水土资源的使用效率。

2.3为城市发展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我县城市和工业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城市人口由2000年的5.37万人,增加到2007年5.6万人;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74507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753336万元。这些都得益于大力发展节水园区建设后,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供调配用于工业。2003年兴建的瓦窑集中供水工程和2006年兴建的西营集中供水工程都是从西营镇取水的远距离调水工程,分别供县城和夏家营工业园区用水需求,两工程年供水量分别为180万m和200万m3。

2.4促进了现代种植技术、栽培技术和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兴建节水工程后,灌溉用水量大幅度减少,促进了现代化种植技术、栽培技术和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县日光温室大棚内普遍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栽培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使农产品达到高产优质,绿色环保,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3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思考

3.1因地制宜。按不同水源分区采取适宜的节水灌溉形式

交城县山地面积大,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气候十年九旱,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农业灌溉应网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灌溉方式。所以选择最适宜的农业灌溉方式是今后发展农业生产,节约用水的主要目的。经过几十年的灌溉实践,建议采取以下分区灌溉形式。

(1)井水灌区:在交城文峪河及磁窑河冲积平原区具有地下水埋深浅、输水距离短、水量小、水质好的特点,发展低压管道节水灌溉最为适宜,在这类灌区实现输水管道化,可将渠系损失控制在5%左右。同时结合先进的喷滴灌技术.可减少农业灌溉地下水用量,为工业用水提供支持;可维护文峪河及磁窑河洪积平原区地下水采补平衡。

(2)水库灌区:水库灌区来水含沙量多、流量大、来水时间短都为明渠输水,对支渠采取防渗措施,斗农渠需清除渠内杂草淤泥,防止灌水时堵塞,无需防渗。这类灌区的关键是做好田问工程配套,变大水漫灌为小畦灌,防止跑漏水和深层渗漏现象发生。

(3)小泉小水灌区:全县小泉小水达500余处,出流量多在0.1—5l/s,出流量最大的西治泉,出流量120l/s。这些都是山区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对出流量大、已防渗的引水渠考虑渠顶加盖,变明渠为暗渠减少蒸发;对出流量小的则采用低压塑料软硬管相结合方式输水。这样既节省耕地便于耕作,又可使防渗渠道安全越冬;既可延长渠道使用寿命,义能减少渠系水蒸发,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3.2加强水资源管理。做好水资源规划

首先,要对全县的水资源总量进行综合评价,在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中确定工业、农业川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比例,防止各行业超计划用水,促使节水农业的发展。其次,要根据各地区农业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法规,确定节水工程规模,使水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3.3加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首先,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根据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期不同需水量调整农作物品种、种植比例,充分利用现有的灌水工程适时灌溉。其次,采取耕作措施保墒、涵养水资源。夏秋深耕、疏松土壤,积蓄雨水,减少径流;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保水保肥能力;适时耙耱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3.4加快节水工程建设,进行节水工程管理制度改革

交城工农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总量5122万m,其中农业灌溉用水4622万m,,占总用水量的90.2%,由此可见,加快农业节水_t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交城水资源供求关系紧张的一条最佳出路;同时要大力进行节水工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供水公司,直接供水到农户,收费到农户;确定基本灌水定额,节约用水奖励,浪费用水处罚,使节约用水真正落到实处。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 技术 农业用水 社会效益

对于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我国很早就引入这个概念。节水灌溉的目的是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与管理,更好的做到灌溉水源和自然降水的有机结合。节水灌溉工程可以减少在水资源运输的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在提高单位耗水量的同时,又做好了对产量的保证。目前,我国正处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高潮阶段,在逐渐吸取更方面节水工程建设的经验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一个问题。

1、 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

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当地环境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利于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在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前期,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考察工作,才会更有效的做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前期的考察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节水工程既要考虑到当地的水资源使用状况,也好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国当前的节水工程发展状况,例如经济基础雄厚,但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更适合发展喷灌或微灌;经济基础相对较弱,但地势平坦的地区,就更适宜发展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对于不同物种进行节水工程建设,也要考虑的其本身的特性。当前,各地的节水工程建设已经逐步开展,其中出现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因此,根据依靠科学指导进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避免盲目的进行工程项目,为节水工程的发展做出更有依据的保障。

2、 节水灌溉的标准

目前为止,各地区都在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力度,但是节水工程也需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才会保证节水工程稳健的经济效益。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节水灌溉工程的衡量标准也在逐渐变化着。与早期兴修的水利工程相比,现阶段对节水灌溉的标准应该更严格、更科学。例如一些灌溉工程的运输管道选取不当,地面采用移动软管,有的喷灌工程的喷头设定的间距不合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二次浪费,节水工程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为了有效的减少运输水资源方面的损失,采取科学的方法是不容忽视的。利用逐渐提高的科学技术对灌溉区域进行测评,用科学的方法衡量灌溉工程的标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对节水工程的投入与获得的经济效益的稳定性。

3、 农业节水增产技术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影响

以往的节水灌溉工程,都是依托于原有的基础理论,重视工程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而没有意识到农业增产技术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影响。传统的灌溉工程建设方法,虽然能达到节水的目的,但是和预期的经济效益相差很多。我国自古拥有者雄厚的农业基础,因此,在农业领域化的增产技术利用可以保证节水灌溉工程高效运行。利用不同配套措施相互交融,不仅在技术层面会有新的改善,在工作效率上也会有显著的变化。综合发挥各部分间的优势所在,让增产技术为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做补充,同样是目前灌溉工程发展的新领域。

4、 节水灌溉设备的选择

任何工程的建设都离不开物质基础的辅助力量,对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也要发挥其基础设施的作用。如果节水灌溉工程不能发挥其相应的能力,带来经济效益,这样工程则为失败的,不仅损失严重,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对设备进行选择时,要优先选取质优的设备投入工作。就目前状况而言,市场上的生产厂家良莠不齐,产品的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旦不慎选取劣质设备,就会给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带来负担。同时,相关质量检查部门也应对市场上流通的设备进行严格把关,选择优质的节水灌溉设备投入到工程建设中,是对优质工程建设的保障。

5、 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

尽管相关部门在不断的推行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但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的过程。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需要加大对其物质等多方面的投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节水工程的建设已经不仅拘泥于节约,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带给人们的益处。节水灌溉给农业带来的效益不仅有利于农民生产条件的改善,也是对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方面的调节,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力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加大对其各方面的投入,是维持与改善生态环境最有力度的方法。

6、 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

尽管我国在不断的进行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研究,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反映出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在逐步的推广过程中,不难发现,我国节水灌溉工程虽然开展的比较顺利,但是想要深入进行就愈发困难。因此,针对后劲不足的现象,我们应该加大对节水工程科研的投入,不断的促进科技给节水灌溉技术的支持力,综合利用各种不同研究资源,更系统、更全面的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分析。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是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的工程项目之一,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全方面的探索,并形成体系化的管理系统,有助于未来节水工程的建设,让有限的水资源等得合理的利用,从而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竞成,吴玉芹.论农业节水的战略地位[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10).

[2] 冯广志.“九五”节水灌溉工作综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7):5-8.

节水灌溉技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灌溉技术;问题;管理应用

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节水灌溉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灌溉的社会环境、所处区域、灌溉设备、灌溉技术、人员应用等。这些环节都影响了灌溉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进行各个节水灌溉模式的协调优化,以确保灌溉节水体系的优化,确保其内部各个应用环节的协调。

1 关于节水灌溉应用环节的分析

受到我国国情的影响,水资源是比较短缺的资源,因此我国对于水利设施建设都很看重。尤其是这几年我国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模式的更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以节水挖潜为模式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可以确保灌区节水改造环节的正常开展。当然,这些环节的应用都是比较复杂的,需要进行续建配套模块、末级渠系模式、节水增效模式的协调,进行相关水利工程项目模块的优化,这样可以实现水资源调控能力的提升,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在农业建设特色区域,可以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普及,比如进行低压灌溉模式、滴灌模式等的应用协调,这样有利于提升水资源的可利用效率。推动了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拿四平辽河灌区为例,截止目前,全区共发展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总投资2千万元。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1万亩,低压管道灌溉面积3万亩,喷微灌面积4万亩。发展地面软管灌溉、小畦灌溉等非工程节水灌溉措施面积1万亩。年可节水4000万立方米,增产1000万公斤,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工收入的增加和区域水资源平衡,改善了生态环境,拉动了节水灌溉设备产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进行现阶段的节水灌溉模块的应用,要进行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实现了与当前科学技术、生物技术等的协调,从而满足当下的作物调控灌溉的需要。针对农作物的生长性质,我们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污水度的应用,这种定期的亏水训练,一定程度可以提升农作物的品质,确保其整体水资源的有效应用,通过对作物的生长习性的优化,可以保证其节水增产效益的提升。在现代化卫星技术应用过程中,配合3S技术可以保证灌溉的精细化管理,这需要应用到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这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目前来说,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是不健全的,但是其存在一些潜在优势。通过对喷灌模式的应用,可以满足当前社会农业建设节水灌溉的需要,促进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可以进行节能模式及其综合利用模块的优化。当然,在日常灌溉模块中,要针对喷灌机的类型,进行具体操作模块的优化。比如通过对人工喷灌机的应用、软管卷盘式喷灌机的应用,确保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正常开展,进后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

2 节水灌溉技术方案的优化

为了满足当下社会水资源可持续应用的需要,进行节水灌溉技术方案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深入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水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因此,要保证新型节水灌溉模式的应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从而满足当下的农业灌溉的需要。国家要抓好节水灌溉的技术路线,积极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确保节水灌溉技术环境的稳定性。在此应用过程中,也要做好水资源利用的建设宣传工作,确保全民节水灌溉意识的体系,从而满足当下的节水应用需要。我们应加大对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一是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模式中,喷、微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二是灌溉渠系管道化。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通过对现代化精细地面灌溉模式的应用,可以满足我国的农业经济开展需要。通过对激光平地技术的推广,土壤自动监测技术的推广,可以进行田间灌溉水的有效应用,确保其精细灌溉模式的优化。在灌溉技术应用过程,要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协调应用,实现最新节水理论的优化,进行新型的灌溉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优化。推动3S技术在农业节水工作中的应用,这样可以实现其整体节水效能的提升,以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在建设应用过程中,也要进行国外先进节水技术的应用,比如这几年国际节水灌溉热潮的推动,新型的节水技术不断出现,国外出现了地面浸润灌溉、坡地灌水管灌溉、土壤网灌溉、绳索控制灌溉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对于沙漠地区和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区,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实用性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3 结束语

通过对节水灌溉技术方案的更新,可以满足当下节水灌溉工作的需要。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建设的稳定运行,确保其综合运行效益的提升,确保社会整体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