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总结

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21 17:45:15

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材; Around the word ;分析

一、知识与科学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性原则,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依据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

首先,Around the word这个阅读小版块展示的语言知识正确,规范,得体,以正式的书面语为主。其次,这个版块的内容的选择上,涉及面很广,以八年级下册为例,涉及了科技,自然,文化,旅游,环保等多个广泛的话题,和每个Module的主题切合,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Module 1中,就提到了当下最热门的网上学习:English online,将英语学习与互联网这个大环境结合,是当下的必然趋势,有必要让学生有所了解。第三,每篇文章的字数在70-100字左右,字数分配合理。大部分的初二学生都可以轻松完成。

二、思想文化内涵

英语的学习与英语语系所存在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这从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标准》)中也能够找到佐证。《标准》中表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申,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思想性原则,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材既要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提高鉴别能力。

以八年级下册为例,该册书总共10篇Around the word,内容分别有互联网与英语学习,美国首都华盛顿,马拉松,古希腊剧院,濒危动物,世界名著,紧急迫降,世界人口问题和水资源,亚马逊森林,西方传统礼物,日本的奇特建筑,内容渗透着世界文化、环保意识,文学素养等等,这个版块,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文化教学素材。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版块,可以提高环保意识、责任意识、文化素养,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编制水平

首先,这个版块的生词量适中,每篇有5个左右的生词,难易程度符合初二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且语法规范,印刷清晰。其次,该板块配有清晰的,与文章相关的插图,让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

四、可行性

首先,在知觉方面,初中生的知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表现在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在空间知觉上,带有更大的抽象性。通过分析,Around the word这个版块在对提高初中生的认知上,有很好的帮助。通过阅读其内容,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点。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个版块进行情境创设,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有个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五、对教材使用者的建议

(1)对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辩证、灵活、实事求是地使用教材,使教学能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因地制宜地总结、分析学生对教材的实际接纳程度,使教材更好地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在完善自身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培养出更出色的英语学习者。

(2)对学生使用教材的建议

学生要实事求是地选择符合自己实际学习需求的教材。总而言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可以更有效地学习英语,使个人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都遇到过较大的困境。那就是:对英语的学习效果,常常受制于对英语单词的掌握效果。例如:经常见到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做一些填空、选择题时,不断地翻看教材上的单词表。一部分学生在上课听课及听力训练的过程中,由于单词的掌握效果差,而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就会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导致学生从七年级上学期开始就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经过本人多年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如下:(1)单词量过大;(2)学习方法单一;(3)学习过程低效等。下面就针对以上问题探讨。

(1)单词量过大。以已经使用多年的现行英语教材,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为例。七至九年级的5册教材的词汇表中,共需要学生认识和掌握3050个左右的词汇(含短语)。平均每学年就需要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汇,若再加上大量的词形变化和句型,任务量更大。如:七年级上册词汇大约560个左右;八年级上册,Unit 9这一单元就有50个单词和12个人名需要认识和掌握,并且每单元单词量不均衡,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极不适应。

(2)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方法单一,是指大部分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单纯的依靠死记硬背,虽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事倍而功半。

(3)学习过程低效。学习过程低效,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当中,因为某些学习活动的安排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针对以上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尽可能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效果。经过笔者近几年的摸索,逐渐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现分享如下:

1.适当减少词汇量

适当减少词汇量,是指通过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材的编写,适当减少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当然,这只能寄希望于新版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在这方面做些尝试和努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体现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精神的人教社2012年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和2013年版八年级上册教材,词汇表中的词汇量(含短语)分别减少到了410个和464个左右,与上一版本的教材相比,分别减少了大约150个和82左右的词汇,这无疑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2.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效率

2.1充分重视七年级的音标教学。由于现行评价机制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音标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对音标的掌握程度自然就不如人意。导致学生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拼写和读音分离,甚至用汉字注音,只能死记硬背,造成记忆效率低下、记忆效果差。所以,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应该对音标教学有足够的重视,音标教学应该堂堂正正、扎扎实实地进行。这对于促使学生把读音和拼写结合起来,根据音标拼写单词,根据拼读规则记忆单词,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总结同一拼读规则的单词。例如:对于七年级新生,帮学生把含有重读开音节的单音节词汇如name, case, game, date, age, tape, take, sale, price, nice, five, nine,time, write, life ,like, ice,等,总结到一块,统一讲解它们的拼读规则,然后利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他们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在指导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其它规律,可以帮助或引导学生总结,以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这就需要教师经常留意和总结单词的组词规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批量"记忆和掌握词汇,必要时完全可以打破单元的限制,搞"大联合",以大幅度的提高效率和效果,增强学生记忆词汇的兴趣和自信心。

2.3巧编顺口溜。把一些需要记忆、难于记忆的词汇,通过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词汇。举例如下:①基数词变序数词,很多同学由于掌握不牢固而经常出错,为此,在学生牢固掌握基数词的基础上,我编成了顺口溜"基变序,有规律,基数词尾加上th;一二三,特殊记,first,second,third要牢记;八去t,九去e,末尾再加th,五、十二,ve要用f替,末尾再加th;整十y,变ie,末尾再加th;若是遇到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这样,学生快速地说上几遍,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基数词变序数词的规律。②对于规则动词变成过去式加ed后的读音,学生经常搞不清楚,为此,我校教师编成了"清后清,浊后浊,元音跟着浊音浊,t、d之后读/?d/",它的意思是:清辅音之后所加的ed读作清辅音/t/,浊辅音之后所加的ed读作浊辅音/d/,元音之后所加的ed和浊辅音之后所加的ed一样,也读作浊辅音/d/,在t、d之后所加的ed,读作/?d/。这样,学生在饶有兴致的快速说上几遍后,对规则动词过去式的读音也就牢牢地掌握了,堪称有趣、高效、牢固。当然,不只是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这样,不也等于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可利用的学习时间吗?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对学习能力的培养

比如,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应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比如两三天内)对所学词汇进行反复复习,这样,短时记忆才能转化为牢固的长时记忆。

再如,读单词时,要求学生采用"指读"的方法,即用手指着单词读背,并且对自己制定一个要完成的目标,这样,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记忆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第3篇

一、复习课教学思路:

课标对中考提出的原则: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具体地讲就是应该考查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四种语言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总复习阶段,通过一本书的单元整合复习的方式进行分册复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始终坚持大量训练学生的听和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教材的效率的目的。

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听说练习,始终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归纳总结这几个复习单元的重点知识、内容——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来阅读这几个单元,抓出这几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补全在活动中呈现的单元知识内容;

课堂练习——发现学生的易错点,形成反馈的内容

二、总复习阶段遇到的困难。

1.复习时间有限。由于本学期开学时间晚,又有3个单元的新课教学,因此,进入总复习第一轮教材复习的时间就在4月上旬。

2.由于时间紧,就难以有更多时间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长期这样,学生语感缺乏。

3.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备课量特大,基础很差的那部分学生令老师耗费大量时间却无多大的成效。

三、教材的基本概况。

人教版英语共有五本书,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1-3, unit1-12.

七年级下册:unit 1-12

八年级上册,unit 1-12

八年级下册: unit 1-10

九年级全册:unit 1-15

其中,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比较简单,主要是词汇量的积累,简单的口语表达,八年级下册,九年级着重是语法,阅读。

指导丛书中要求,在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学会使用四会单词和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在听力技能方面,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话题;在阅读技能方面,能阅读各种体裁和题材的简短的书面材料;在写作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学语言基础知识,以语篇为单位,清楚,连贯地进行控制性和开放性写作;在口语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学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以口头的形式清楚,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此,根据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难易度比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方法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初三英语的现阶段教材复习教学呢?

一、紧扣教材进行知识点梳理,温故而知新。

依纲扣本,整合课本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因为万变不离其中,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从何谈能力。所以课堂上主要以教材为主,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为辅,引导学生按教材顺序复习各单元的知识点,这一轮不是炒“冷饭”,而是“温故而知新”。

(一)勤梳理。不能像上新课一样,逐条慢慢复习。对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材料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的部分,应视为重点。在英语语法方面,不是用语法分析英语语言,语法知识的语用目的和语境应视为重点。

(二)重引导。

1.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整理、归纳知识 点。教师总结为辅,学生复习为主。

2.引导学生学会课上归纳、对比、穿 插、联想的方法运用。

3.引导学生创设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寻找专项练习。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但是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要重点讲。

(三)活方法。让复习课“亮起来”。

方法一:小组活动,露一小手。四人小组,各有分工,强调人人必须动脑、动手、动口,复习课上得紧张活泼而不松垮。

方法二:写常规作业,每天做一点,不急功近利。鼓励学生做纠错本,重点本,常看常思。备考提倡“不温不火”。持之以恒是英语学习、中考英语复习的关键。

二、提升集体备课有效性

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想办法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进行拓宽,在教学的反思、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

三、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重点词汇

早自习要求学生在教室里大声朗读,早读的材料可以是课本,单词表和课后的听力材料,也可以是练习册中的作文或平时阅读时发现的写得好的一些文章,同时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每天早自习下课前的十分钟,对学生所复习的内容进行检测,课后通过配套练习,巩固所复习的内容。

四、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上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并与其它知识做横向、纵向比较,帮助学生巩固运用。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好基础知识。加强综合复习课、复习讲评课的有效性的探讨,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避免课堂枯燥。

五、抓好A卷,着重做好七、八年级的分册复习

1.在复习过程中归纳整理单词、短语、功能句型等,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2.注重长篇阅读的高频词汇、短语以及重要句子结构的把握。

3.对相应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清晰、总结精当,并适当进行低难度的单项练习和综合性较强的练习。

六、面对中考新题型,复习的方法

1.让阅读成为复习的一种习惯;

2.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成为每堂课的习惯;(听说读写贯穿每堂课)

3.训练学生解题技巧成为一种习惯。

七、抓好踩线生辅导

1.踩线生的定位:

根据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学校通常合格率上下浮动5%——10%,划定为踩线生的范围。

2.踩线生的辅导方式与内容:

面对面、一对一、小组互帮的辅导,每次辅导内容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总结

第4篇

[关键词]:衔接 学生心理 语言知识 学习方法 考试评价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作为我市初中英语课改实验教材在诸多专家与一线教师的不同认识与体会中仅使用了一年后便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如今八年级的学生乃是这次课改中有幸接触两套新教材的宠儿。但要做好《Go For It》七年级教材和《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教材在教学中的衔接工作,我们还得花许多的心思。要做好《Go For It 》与《New Standard English》的衔接,我们首先要对两套教材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深入透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已有的材料以及对新知识的掌控。以下我们对两套教材进行分析。

《Go For It》教材的特点:

优点:本套教材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充满新意,而且在内容和结构方面富有创意,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该教材实用性强,注重交际。每个单元的选材都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材编写紧紧地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针对中国学生学英语普遍存在的“聋哑病”,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听说读写材料。每个单元都有语言活动,且内容不同,形式多样.

不足:

1、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课时不足,有效课程资源过少。

新目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尽管我们一直强调集体备课,但教师手头参考资料少,在备课时需要完全靠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像以往那样知识体系性强,部分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更何况教师除了写教案、上课、反思、还要批作业、听课、和学生谈心,还要应付各种检查等。教师真正能坐下来精心备课的时间太少了。没有空闲的时间,就不会有深层次的思考。

2、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新目标英语”第一册有词汇700个左右,第二册约450个,第三册约450个,第四册约400个, 第五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词汇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如gymnastics,Portuguese, Argentina,auditorium,exhibition,lemonade,requirement等等,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很费劲。面对这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单词,教师如果逼着学生机械地记忆,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厌恶,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彻底放弃英语学习,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前途,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

《New Standard English》教材的特点:

1、教育理念先进科学

本套教材遵循国内外先进的外语教育思想与原则,充分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外语教育理念。在编写原则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的原则,为学习者努力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具有新颖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教材的设计遵从语言教学规律,体现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学内容和语言材料的取舍和安排,贴近学生生活,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逐渐适当增加社会生活内容的比重,同时适当安排一些文学性的篇章。每册教材以主题为纲,以运用性任务为目的。词汇、语法项目和功能用语的选择和安排,均以主题为出发点,以运用英语的任务为形式。教材中的练习,按照真实运用性任务设计,避免了单纯的模仿和机械的重复以及脱离上下文的孤立猜选。全套教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教材的编写以学生为中心,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特点设计大量语言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遵循语言教学的理论,具有可操作性。

2、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机结合

本套教材以开放和兼容的心态介绍外国文化,使学生从小就能放眼世界、扩大视野。同时在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的编写中,注意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如:在第二册第4模块 (Education) 介绍“希望工程”,要求学生向外国人介绍希望工程;第7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12模块 (Manners and customs) 介绍“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问题”;第10模块 (Laoshe's teahouse) 介绍“老舍与《茶馆》”。第12模块要求为来中国的外国人编写一份礼貌须知。

本套教材还在每个模块设计“世界各地(Around the World)”的专栏,从世界的眼光(而不仅仅是从英语国家),或者中国的眼光,介绍世界文化。

本套教材在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最有效的跨文化教育方法:体验法。在整套教材中设计了中外4个主人公和他们的朋友,很多课文介绍的是他们的国际交往,也有很多相关任务与活动是关于国际交往的,让学生通过体验同龄人的跨文化交往、体验自己亲身的跨文化交往,达到跨文化教育的目的。

3、 兴趣与意志力有机结合

本套教材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在课文、学习活动、运用任务、练习活动、补充学习资源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二册第3模块 (Journey to space ) 的任务完成中,就让学生学习有关于星球的知识,在该模块中,学生对其他星球的神秘充满着好奇感与探索欲,因而在其充满兴趣的活动中,他们能更好地记忆单词,理解教材。

本套教材在坚持趣味性的同时,有意识地通过“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 这一学习策略专栏,和一些专门的学习活动、运用任务,甚至一些课文(如第二册的第1模块),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所需的意志力。

要做好二套教材的衔接工作,使学生顺利的从《Go For It 》过渡到《New Standard English》,我们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心理的衔接

众所周知,英语是教学中比较困难、棘手的学科之一,为数不少的学生外语学习能力薄弱,外语成绩低下,一上英语课就心情烦躁、思维受抑,继而放弃外语学习。七年级学生,本来是满怀希望学好外语的,然而随着字母阶段的学习结束,他们的好奇心也随之而去。虽然《Go For It 》无论其在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中,都能巧妙地将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融为一体,更是形成了科学的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但毕竟这届学生多独生子女,《Go For It 》中大量的词汇使他们产生了畏难的情绪,怕背单词,怕吃苦,听课习惯和笔记习惯也不一定好,学习中遇到的接踵而来的困难和问题渐渐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相当数量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习外语的材料,动摇了学习外语的决心,丧失了自信心,产生明显的心理抑制障碍,继而产生厌学、弃学的行为。

而如今为了适应《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的教学,我们又不得不把七年级的两套不同教材中出现的词汇与语法点补充传授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还会让部分学生产生彷徨甚至抵触心理,以至更加地反感英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先帮助学生作好心理上的衔接。如种花需要土壤一样,我们的教学只有有了情感的土壤才能开出更艳丽的奇葩,这也是争取学生配合的前提和关键。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有效的学习和智力发展全赖于正常的心理活动,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均有助于促进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使人的潜能得以有效的发挥。反之,不健康的心理则会阻碍正常的学习活动,抑止人的潜能,乃至影响人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首先要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补充这些知识的重要性与掌握这些知识的可行性,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一个很好的衔接。

(二)、语言知识的衔接

元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 strategy)指学习者对语言本质和语言过程的看法和观念。它主要指学生对其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学生在学习《Go For It 》的一年中心理上还不成熟,学习动机还不是很明确,学习有时凭兴趣,自觉性不强,在知识的记忆上记得快,由于不反复,忘得也快,自我反思的能力太薄弱,而且对英语学习缺乏一种持久而稳定的态度。所以在教学《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时,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八年级英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所起的过渡作用,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元认知结构。

其次,《Go For It 》与《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在内容上还有不衔接的知识点。学完《Go For It 》(七)要过渡到《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我们必须先教学一种词和一种时态,即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一般将来时的构成和应用。因为这两大知识点在《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的Module 1中就已经出现,而学生对这两大知识点的认识几乎处于盲点,如不处理好对这两大知识点的教学,就会使以后的教学举步唯艰。在教学中我们还得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决不能因为赶教学进度而对两大知识点实行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流程。我们还是要按照对知识的呈现、操练、巩固和运用的顺序教学,以避免学生出现“吃夹生饭”。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只要作好这些知识的教学衔接,相信日后的教学定会顺畅得多!

(三)、重视英语学习方法指导,做好学习英语习惯的衔接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包括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和元认知策略(metcognitive strategy)。认知策略是指能直接促进语言学习的具体行为,元认知策略主要用来监控和管理语言学习的过程。其中认知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提高相辅相成。翻开《Go For It 》课本,不仅版面设计充满新意,而且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一拿到课本后都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翻阅。每个单元的选材都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紧地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如第一册的十四个话题:认识新朋友、教室里的物品、家庭成员、食品、购物、电影、参加社团、生活习惯、学习科目、国家与语言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生活中经常能碰到的事情,所以学生容易接受,学习热情自然也高。教材设计大多是听说读写材料。每个单元都有语言活动,且内容不同,形式多样,学生对这些活动充满兴趣,所以大家都能情绪高昂地参加pair work, group work, games等活动。学生们充满了自信,开心地练习说英语,教室里常常充满了欢歌笑语。

随着教与学环境的改变,八年级教学更富于指导性,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更趋于个体化。相比于七年级,八年级英语教材无论从内容还是练习形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练习形式多样,读写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教学《New Standard English》(八年级上)时,我们可能更要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我们要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预习。许多学生在七年级时未养成预习的习惯,但由于书本本身安排的步骤相对较清晰,学生即使不预习也能跟上教师的节奏。而《New Standard English》在教材的使用上则具取舍性和重组性。所以,教师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把指导预习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指点预习方法,规范预习要求。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让学生搜集背景资料,借助工具书学习生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画出疑难等等。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课堂上对症解决,课后及时整理复习。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英语课堂是教与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新知识的呈现尽量由旧到新,由学生观察分析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由于《New Standard English》中也有许多生单词,所以在教学阅读课文时,尽量多安排时间学生阅读,了解大意并复述课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结提问。在这一环节要注意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的面要广。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课堂议论。课堂议论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老师领着讨论,必要时可进行课堂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作好课堂笔记。

3、及时巩固复习。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包括口头作业(如朗读、背诵、会话、复述等)和笔头作业(如书面作业、书面表达等),及时整理总结,使课堂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4、指导学生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如唱英语歌、开英语晚会,演短剧,成立口语活动小组,组织书写和作文比赛等,寓教于乐,寓学于赛,造就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以巩固课堂所学和陶冶学生情操。

5、拓展课外阅读。《New Standard English》安排了Around the world 部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要激励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尤其是报刊阅读。通过泛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荐好的英语读物及各种声光辅助教材,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利于提高学生视听英语的能力。

(四)、评价的衔接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多重性的形成性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提高。在作业,课堂,单词小测,阶段测试,课外活动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找到成就感。

每一套教材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时段,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New Standard English》正是以此为教学宗旨的科学教材,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在实践中遵循这一宗旨。尤其是八年级学生经历了更换教材的重大变化,我们更要竭尽全力做好衔接工作,以使学生在英语的海洋中能得到更多汲取知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心理科学,2001,24(5):586-590

[2]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外语教学,1996,4:13-18

[3]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出班社,2002,4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第5篇

1 组合——让教学轻松自如

1.1 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的组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英语的Start Units1~3,我就使用了“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相结合的方法,如在教学字母Pp,我就写出这个字母的音标/Pi:/、Ss:/Pi:/、/Pi:/…同学们都大声地乱读一翻。T:Read after me,/i:/,像衣服的衣,似唱歌的两拍,汉语拼音a、o、e、i、u中的i衣。我们刚学过的哪些字母或单词有这个发音?Ss:Ee、Dd、Cc、me、evening…T:Good!那/P/与汉语P有何相似的地方?S1:读泼水的泼呀!po、po…T:在口形上与汉语中的P相似,双嘴唇先闭合,让气流通过嘴唇爆破送出,不过和汉语不一样的是声带不振动,不发声。

在教学整个26个字母,48个音标都使用的这种教学组合,让学生从汉语拼音过渡到英语音标的学习,重点是寻找到它们之间相似的地方,如口形等。这样在区分它们的同时,让学生们轻松自如地掌握了难度较大的音标学习,为全面拼读英语单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使学生更易投入到自学英语的习惯中去。

1.2 语法与游戏组合。说到每本书后面的语法知识,谁都觉得枯燥无味,难以掌握运用。若能在情景中使用语法结构,那语法就在现实情景中得以应用了。

如在教学九年级的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have/has been done,我就尝试了先请几个同学在纸上随意写上几个表动作的词,然后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其余同学闭上眼睛。T:What has changed in the classroom?同学们都“哇”一声,不由地回答。S1:The lights has been turned off.S2:The floor has been cleaned.S3:The desk has been moved.S4:The door has been opened.S5:The windows has been closed……诸如此类的重点难点语法,都可通过游戏来理解。

2 调整——让重点更突出

可以调整单元间的顺序。在整个一学期的时间中,有学生学习兴奋期,也有学生学习疲倦期,若教师能有效地把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那将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在七年级下册共12个单元中,重点内容现在进行时安排在Units5~6,过去时安排在Units9~10中,重点内容虽较集中,但较靠后,几乎要临到半期或期末,这不但是疲倦期,而且是没有时间和空间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这样我就会把类似这样的重点放在一学期学生较兴奋的时期,如把Units5~6调整到第5、6周,Units9~10会调到半期后不久,让他们有时间理解,消化和应用重点内容。而把没涉及到过多语法和口语运用较多的单元安排在疲倦期,如八年级下Unit 7谈如何制作沙拉过程,这样动手多,口语多的单元易再进一步调动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

若面临重点内容较分散,也可适当地把重点内容单元集中。如八年级上册Unit 6比较级,Unit 12最高级;八年级下册Unit6现在完成进行时,Unit 9现在完成时。我都会把这样的单元进行整合,让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3 增添——丰富教学内容

课改教材本应适当增设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感受生活,为英语枯燥的学习增添不少的色彩。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 9 When was he born?一单元中,学生对演艺界名人及体育名人很感兴趣,于是为他们增设了一内容,让他们回家网上查找你所喜欢的名人生日及它相关内容,第二天在班上既可以进行正面交流,“Do you know…?When was he/she born?What did he/she do?”也可以进行游戏“Guess who he/she is,he/she was born in…on…,he/she is a…”在上网同时,也叫他们对单元出现的Tiger Woods、Shirley Temple、Mozart、Mei Lanfang、Ronaldo、Li Yundi进行查找了解,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动机。

第6篇

一.情境创设导入法。英语教学强调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交际中学会语言的应用。真实生动的情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所以结合我们要上新课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非常重要。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上册Unit2:This is my sister.这一课,我事先准备好我的一些家庭照,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她们的家庭照,基本上把这一单元所涉及的家庭成员都囊括,然后我拿着照片介绍,This is my mother. Her name is .... That is my father. He is my brother...如此重复几遍,学生自然心领意会,借这一情境我把这一单元的重点、难点词汇,句式自然引入,学生纷纷仿效,新课教学水到渠成。

二.游戏导入法。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又是开发儿童智力的一项重要活动。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体协作能力。游戏具有有趣、活跃、高效、快捷等特点,用游戏做教学引子能使学生在高度兴奋,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自觉不自觉的掌握所玩的内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身体部位这些词时,我先与学生玩Simon says: Point to the....指认教室物体及学习用具等,如Simon says: Point to the door. 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book. 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bag.然后话锋一转说出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head.并给学生做出相应动作,如此重复手、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等身体部位,自然过渡到新课。再如,同样教授这一课,我还采用另一种游戏即画图竞猜法引入新课。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勒出身体的某个部位,但不画完整,然后让学生根据残缺图画猜测这是什么,自然引入教学内容。

三.图片导入法。图片即可指教学挂图,用白纸画好的图片,黑板上的即兴简笔画,也可指多媒体上下载的图片,图像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简练概括,有强烈的视觉刺激,能表达丰富的语言信息和概念,同时直观可感的图像能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复习导入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法。即一般都是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或者是复习与要上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然后进入所学内容。一般来说课本的编排都是循序渐进的,单元与单元之间是息息相关有联系的。每一单元都巧妙的含有下一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而每一个知识点又会在教材里反复出现,如人教版新课标中,语法知识一般过去式,在七年级下册学过,八年级上册又出现,九年级继续学习,只是内容一步一步深化,形式有所变化。复习导入也可有以下两种方法。

1. 对话复习导入法。即教师和学生根据近期所学内容或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积累进行编排、重组,以两人对话、小组表演、Free talk或情境小剧等形式加以呈现,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又是对新知识的铺垫。对话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这些对话多半都是学生自编自导,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极高,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习题复习导入法。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第九单元时,所学话题是讨论过去发生的事,语法点是一般过去式,而此前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般过去式的简单表达,为了新课的顺利进行,我便出了几道习题复习了个别动词的过去式,如 do—did,am/is—was,go—went,have—had,work—worked,play—played,由此进入新课。

五.故事导入法。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Section B时,我播放了一组我们任课教师及班级同学的交流图片和视屏。图中配有文字介绍如你“你在语文学习上很仔细”。 “你的数学还有待于提高”然后我用英语指着图片给同学们简单介绍: They are our teachers and A. They are talking about A’s report card. Our Chinese teacher says A is carefully in Chinese. The maths teacher says A is lazy. He is not hard-working…学生听后立即仿说,新课由此拉开序幕。

六.联想猜测法。我们的学生正是处于一个敏感的、爱幻想、爱猜测的美好阶段,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根据即将上的新课标题,或相关图片,结合自己平时的语言积累和知识经验,对所要上的新课进行大胆遐想,大胆猜测,从而为教学服务。如我在上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1: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书中图片,再结合课题,畅想What will people’s lives be in 100 years?于是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人说People will live in the moon. 有人说People will live longer and longer.有人说There will not any wars in the future.等等。我把同学们说的句子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听录音,把自己的猜测内容与录音材料作比较看看他们是否猜对,学生听完录用后一看他们的许多猜测居然有课文内容一致,受到极大的鼓舞,提高了不少自信。通过此法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问题引入法。问题是最能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有力武器。通过问题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索,这样既能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上Can you play the guilt?时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Do you like English? Can you speak English? Do you have a football? Can you play football?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并仿照句式互问互答,接触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又就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Can you play the guitar?新课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以生为本;阅读;情境;任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是要求我们以学生认知为根本设置课堂。为此,诸多一线教师也开放思想,创造出很多优质高效的教学流程和案例,给我们的一线教学提供了参考。但是,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能死搬硬套,因为教学方法和班级实际情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一定要以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为根本,结合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情趣整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速率。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如何实践生本课堂进行如下分析与讨论。

一、指导听读技巧

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英语作为外来语,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我们就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听和读。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培养语感,还可以帮学生积累英语词汇和语句表达技巧。具体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设置教学方法:首先,我们要通过录音或视频给学生播放英语,先让学生通过听产生初步语感,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让他们放松情绪,不怕出错,敢于大胆地读出来。其次,阅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新的词汇和语句表达方式,对于这种“拦路虎”,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根据拼写规则来推测读音,然后联系上下文来推测词义。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进而通过大量的听和阅读来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储备。比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录音让学生“正本溯源”,引导正确读音,然后再让学生循着录音跟读。最后我们再给出相关短文,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如此设置,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听读技巧,让他们掌握分析英语文本关键词和主旨句的方法。

二、组织情境交流

实践出真知。对于缺乏语言环境的英语来说,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基本的听读和讲解上,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创造适宜的英语表达环境,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所学的英语完成表达和交流。这样通过体验就能及时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比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或者旅行图片,引发学生对旅行话题的讨论。这样设置话题开放,可以讲自己的旅游规划,也可以回忆自己的旅游经历,还可以以导游的身份来给大家分享某个旅游景点。这些讨论环节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大家针对多媒体展示的情景图片,展开想象,组织和整理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实际上学生是比较热衷于分享快乐的人群,除了口头表达以外,为了全面发展,我们还可以激励学生书面描摹状景和感想。

三、设置任务驱动

有压力才有动力,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生成和互动中来,我们可以设置英语交流任务。以活泼、灵动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参与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下面我从以下几个角度为例进行分析。

1.布置单元任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要求我们学习的时候要经常复习。人教版英语教材也是以单元的形式组合起来的。所以,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就可以系统地给学生布置单元复习任务。例如,人教版八年级Unit 1 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可以布置单元任务Task 1:用英文总结出周末的意义?Task 2:通过调查整理出课外活动量应该怎么设置?Task 3:用英文总结出提升自己英语水平的计划书?Task 4:要求学生在网上搜寻国内外名人的日常生活和喜好。

2.布置互动任务

互动交流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英语表达技巧的途径。所以,为了完善学生的英语交流和表达能力,我们要积极设置灵活、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产生交流和表达的欲望。例如,学习“This is my sister”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展介绍与自我介绍活动。通过这样灵活的互动交流,学生很容易就掌握英语的相关表达技巧。

本文是笔者联系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对如何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开展英语教学的几点分析与总结。总而言之,学生才是课堂的根本,对于缺乏语言环境的英语教学,我们不能固守照本宣科的理论讲解和死记硬背的私塾灌输。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灵动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生成与互动中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学习,最终提升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一直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教师对语音知识体系的认识不清严重制约着教师英语语音教学水平的提高。英语作为一种表音文字,其单词的音与形之间遵循着音位与字母或字母组合相对应的规则。对这一规则的掌握,就如同掌握了语音与文字之间的解码工具,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单词记忆的压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语音;知识体系;拼读教学;音标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一直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教师对语音知识体系的认识不清严重制约着教师英语语音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对语音教学的基本认识

新课标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语言技能的要求分为“听、说、读、写”,对语言知识的要求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动能、话题。而我们从这些要求的顺序不难看出语音的基础地位,新课标中语言知识二级和五级目标中对语音做了具体要求(参考新课标18、19页)。

我们很多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语音教学简单地等同于音标教学。音标与语音的关系是所属关系,即音标知识是语音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音标以其准确性和工具性成为国人学习外语的很好手段。但是在学习之初,音标学习必须在学生已有了充分的语音感知的情况下,时机成熟的时候适当出现才会事半功倍,绝不应该成为语音教学唯一内容。因此,熟悉小学英语语音知识体系是对每位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中小学英语语音知识体系

英语语音知识体系庞大又复杂,但中小学阶段要求掌握的比较简单浅显,现在我们以新版PEP教材语音知识来分析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英语语音知识体系――“字母名称音辅音字母音元音字母音字母组合辅音连缀语音、语调”,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语音学习的规律性和渐进性,由此我们按PEP教材的顺序来总结小学英语的语音知识体系。

1.三年级上册――字母的名称音和辅音字母发音

本册看似简单的26个字母教学,其中包含的语音知识却非常丰富,所以三年级上册在语音学习中任务比较繁重:(1)学生能听、说、读、写26个英文字母;(2)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并且能听出每个字母名称音中所含的音素,为以后的词汇学习打下基础;(3)掌握21个辅音字母的字母音,也就是在单词中对应的发音。

2.三年级下册――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闭音节中的发音

本册的学习重点是五个元音字母的短音发音,即五个元音字母a、e、i、o、u在闭音节中的发音――

/?V,e,i,?蘅,Λ/。教材的Listen,repeat and chant先通过拼读单词(拼读每个字母的Letter Sound)来复习辅音字母发音,同时引出短元音的学习,再通过chant进行兴趣激发与知识巩固。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Phonics语音教学法在单词拼读中的应用。Phonics是英语为母语国家的语音教学法,其核心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英语字母或字母组合(letter or letter pattern)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以Phonics的眼光来看,单词不是由字母组成的,而是由音组成的,音是由字母或者字母组合组成的。一旦掌握Phonics技能,就基本可以做到“见词会读,听音会写”,从而大大减轻学生识记单词的负担。因此,Phonics是我们小学语音教学的核心。

3.四年级上册――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中的发音

本册的学习重点是五个元音字母的长音发音――/ei,i:,ai,?藜u,ju:/。教材的Listen, repeat and chant以“元+辅+e”和“辅+元”字母组合的形式来呈现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中的发音,这样安排是为了对比元音字母在开音节与闭音节中发音的不同,我们在教学时也应将二者的对比作为重点,同时其他相关语音知识,如开闭音节、重读音节等可以涉及但不必深入。

4.从四年级下册到五年级下册――字母组合的发音

四年级下册主要是单元音的字母组合:er的发音/?藜/;le的发音/l/;ir的发音/?廾:/;ur的发音/?廾:/;ar的发音/唬/;al的发音/?蘅:/;or的发音/?廾:/和/?蘅:/。

五年级上册单元音字母组合和双元音的字母组合:ee的发音/i:/;ea的发音/i:/和/e/;ow的发音/?藜/和/a/;ow的发音/e/和/ay/;ai的发音/e/;ay的发音/e/;ou的发音/a/。

五年级下册的重点则是辅音字母组合及辅音连缀的发音:辅音连缀cl的发音/kl/,pl的发音/pl/,br的发音/br/,gr的发音/gr/;辅音字母组合:ch的发音/t?蘩/,sh的发音/?蘩/ ,th的发音/θ/,th的发音/?奁/,ng的发音/?耷/,nk的发音/?耷k/,wh的发音/w/和/h/。

三册教材皆是通过Read,listen and chant部分来呈现这些语音知识的。先领读字母组合及其发音,再通过chant加以强化。但这里Read的设计给予了学生自主尝试的机会。

5.六、七、八年级――字母组合、简单的语调、重音、连读等语音知识

六年级则初步涉及重音、连读、语调等语音知识,并对前几册所学语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复习,使小学阶段的语音教学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中学阶段是在小学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随着学生词汇量加大,例词增多。

三、自然拼读训练和音标学习相结合的理念,灵活运用小学英语语音知识体系

我们课题组提出“拼读教学常态”化,逐步建立W生的拼读能力。但是据资料表明:在最常用的1 000词汇中,只有65%的词是规则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形成了“自然拼读训练和音标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我们从五年级开始潜移默化地进行音标符号的渗透――教师只是在教学中呈现音标符号,并不做记忆要求,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同层次地记忆了音标的读法和写法,以及相对应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在六年级下册的时候水到渠成地将48个音标符号系统地集中讲解,做到自然拼读和音标学习的完美结合。

从上述对小学英语语音知识体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阶段的语音教学任务看似不重,但是如何让处于英语启蒙阶段的小学生积极、快乐地掌握语音知识,这是摆在所有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需要大家不断提升自己的语音教学水平,灵活运用小学英语语音知识体系,探索丰富而有效的语音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PEP新版小学英语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