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微机原理论文

微机原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1 10:11:42

微机原理论文

微机原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微机原理;单片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7-0074-03

0 引 言

微机原理及应用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现今大多数院校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等信息工程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微机原理偏向于原理性的介绍,涉及的实验比较简单;而单片机则更偏向于应用性,涉及的实验较多。这两门课程的实验过程及使用的芯片及编程的的方式非常类似。大多数院校选择先开设微机原理的课程,在随后的一个学期开设单片机的课程。这样的选择在逻辑上没有错误,可毕竟这两门课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微机原理和单片机的内容既相关又有明显的区别,前后开课会使得学生可能产生忘了前面、记不住后面的感觉,同时两门课的相似点又使得学生区分不清,对内容产生混淆。而实验的环节,用的实验箱不同,虽然芯片不同,学生也仅仅为做而做。在实际教学中,会经常碰到学生提出“微机原理的汇编语言编程要分段(segment),而单片机的汇编语言编程为何不分段”、“微机原理课里的标志寄存器有16位,为什么单片机里才有8位”等问题。此外,这两门课一般都由同一位教师讲授,教师备课时不由得对比着备课,在教学中自然把两门课相关知识点进行描述或比较,使得单一门课程的教学时间无形中被占用。对此,以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现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1 课程改革思路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原理和结构,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一款比较经典的CPU和以该CPU为中心的总线、存储器存储过程等数据处理以及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的方法;同时,还涉及了诸如8255、8259A等一些芯片的运用及接口编程知识,微机原理及应用偏向于原理性的阐述。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是针对某类型已经非常成熟的单片机型号,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单片微型机以及针对实现不同的功能进行编程的知识,该课程更偏向于应用。

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既有很大交叉,又有各自的特点:微机原理及应用理论更系统,单片机应用性更强。独立开设两门课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知识点的重复和各自重点的缺失。由此,针对这两门课程授课过程中的不足,笔者有了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改革的想法。即:同步开课,结合实际教授理论内容,合理分配实验学时等。

2 教学方面

2.1 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方面,笔者对微机原理和单片机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微机原理基于冯·诺依曼结构,这种理论更易于学生了解计算机体系和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方式;单片机本质上也是计算机系统,只是性能弱,功能单一。因此,在理论讲课过程中,应该以微机原理为主,同时针对微机原理和单片机的明显不同,比如同是45H,在微机原理中是立即数,在单片机中是存储的地址等,在这方面加以重点讲解。微机原理的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如果对知识点面面俱到,不仅时间不够,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不高。单片机原理课程主要基于80C51单片机进行讲解,并介绍单片机的特点、在片资源、汇编语言编程、片内接口及中断、通信及A/D、D/A转换等。在这当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和微机原理相冲突的地方,不论讲解与否,势必会影响到后续课程讲授的连贯和流畅,因此,必须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取舍。

微机原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课程的特点及其现行教学中的问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当前高校很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当前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涉及面广,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的结合,还涉及数字逻辑、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等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同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还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新技术、新应用领域不断涌现。因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概念多、翻新快。而教学内容往往来不及更新和补充,造成了教学和实际的脱节。

其次,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缺乏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特别对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来说,由于概念多,涉及知识面广,教学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大,形式松散,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很难理解透彻理解网络知识,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不少学生修完课程,拿到高分,但对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论知识认识并不深刻,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

最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实验教学跟不上教学的要求。由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实验内容多,如何有效组织这些试验本身就面临挑战。同时,很多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需要特定的环境,需要投资购买大量硬件设备及软件,但是很多学校没有条件提供足够的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验,因此学生往往难以通过实验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对课程知识的深刻理解。

此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当前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具备了设计、实现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的经验和能力。无论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还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很多老师都没有参与过实验箱构建、芯片模块组织的开发工作,缺乏对相应知识的感性认识,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2案例教学的优点和方法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学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去亲身经历和体会发现知识的过程,它是高年级本科生从“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向“发现知识”的探索过程的过渡的初步尝试。它从传统的知识型教学,向开发学员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型教学转变,开始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这类教学活动又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尝试,它以问题为中心,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结论/结果”转到为得到这个结论/结果的“探索过程”,促进学员学习方式的改变。合理有效的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教学具有多种教学模式。包括样例学习、解决问题、产生问题、理解问题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式进行。因此,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来选择合理的案例,并针对教学要求,对案例进行剪裁,不能将整个科研项目全部搬入课堂,应选择难易程度合适并密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那些部分。案例最后结论的正确与否不必太刻板,可以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结论可以有争议性。可事先将尝试案例布置给学员,让其有时间形成自己的思考。学员自身对案例的思考是学员参与程度最直接的推动力。教学活动的具体方式可结合案例特点与教学目的灵活选择,如分散小组式和集中全班式,全班式可有学员主讲讨论式、教师主导演示式和师生对话式。

3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

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本身的复杂性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到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特别设计了如下几类案例教学方法,来改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3.1原理性案例教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有些重要的原理,既复杂,又难以讲解清晰,而且有很多要点还在不断发展。这样的课程内容如果结合案例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可以8088系统原理作为案例教学的中心。它们都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的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各个引脚的符号、功能作用和数据流入流出的方向,引脚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时序上的安排等将会对学生理解计算机理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的原理和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通过对最小组态下各个引脚基本知识学习之后,结合总线时序要求学生分组动手画出最大组态下总线时序图,重点是怎样设计各个引脚信号在时间上的不同有效状态,讨论各个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最后讲解8088系统的时序控制方案以及最新进展。

这种基于理解问题的案例教学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可能由于没有考虑到细节而无法做出科学的方案,但经过思考,在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后加深了理解,并在以后的方案设计中考虑能更多的因素,逐步培养科研素质。

3.2设计性案例教学

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软硬件产品设计工作。目前很多同学抱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学习了大量的概念、原理和理论,到底如何设计应用还是似懂非懂。因此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些设计性的案例教学,将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这些疑问。

课程中的接口技术部分有很多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应用,通过学习8253和8255A接口后,我们设计一个简易电子琴(利用所给键盘的1、2、3、4、5、6、7、8八个键,按下不同的键发8个不同的音调,并要求按下按键发声,松开延时一段时间停止,中间再按别的键则发另一音调的声音)的案例教学和一个带有LCD显示的定时闹钟(能够在夜间显示字符型时、分,用LED闪动表示秒计数,一旦定时时间到则发出声响)的案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接口知识和具体的应用编程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这个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习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互动性很好,因此,组织一个设计案例教学将非常有助于学生对两个接口芯片的理解。

设计性的案例教学适合采用样例学习方式。因为如果让学生来设计出一个小型系统模型还涉及大量的编程知识、开发平台,而且耗时日久,也不现实。因此教师必须精选合适的开发例子,来告诉学生如何逐步实施。并通过讲解后的讨论,让学生的疑问得到全部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理论,也能够让他们很好了解如何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这种案例教学还可以结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或者课程设计教学,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3.3综合性案例教学

当前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总是按照介绍原理、内部硬件组成及应用的步骤讲解,即使理解了部分原理,还是无法将整个课程的内容贯穿起来,缺乏整体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概念。为此,我们设计了综合性案例教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综合性案例教学的例子是十字路通灯的设计(主要模拟马路上交通灯的变化,红、绿、黄灯交替点亮和熄灭,并有一定的延时),另外一个综合性的案例教学例子是设计一台出租车计价器(主要模拟出租车收费的功能,比如白天和晚上有不同的收费标准,能进行手动修改单价,具有数据的复位功能和数据清零的开关,数据输出等功能),这种案例教学采用解决问题模式,教师给出一个相对具体的设计要求,然后让学生从芯片选择,拓扑结构,设备配置,软件选择全方位进行设计,最后形成设计报告,然后对典型的设计报告进行对比讲评,并和相应的接口功能结合起来,最后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进行实际的实现验证。

4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尽管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许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都广泛采用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但在案例教学的认识和实践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将案例教学法混同于举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衔接;案例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对案例教学模式不大适应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要搞好案例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4.1要充分准备,合理组织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并不能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需要与传统课堂教学要相互融合,案例教学也需要和实践教学相融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之前认真准备,合理组织。首先要决定选择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案例教学的方式,然后通过比较和讨论,选择高质量的案例,并对案例中涉及的内容有充分理解,并考虑到学生在从事案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自己要充分理解案例所涉及的知识面,对于不理解的,一定要查阅资料或者进行课程组讨论来理解透彻,这样才能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

4.2要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思考

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也是教育对象主体化的需要。学生是主角,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要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能力锻炼,将学生置于主要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即使是样例学习式的案例教学,也需要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真思考。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此外,还可以将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结论和课程的考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3结合科研和实验教学

案例教学的材料主要来源于科研工作的实际,要给学生介绍一定的案例背景,让学生的实践感觉更强,科研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也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很多案例还可以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的思考,再到实验中去检验和验证,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比如上述的简易电子琴设计和交通灯设计和带有LCD显示的定时闹钟,都可以安排合适的实验。对于综合性的案例,比如上述的十字路通灯的设计及出租车计价器的设计,在评选出优秀的设计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去实现。因此,这就需要对案例教学进行更加科学的规划和统筹安排。

5总结

采用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在授课前做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对于简易电子琴的设计,可以在讲解了8253的工作原理之后再进行设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即学生是否真正弄懂该接口的原理,然后决定是否展开该案例;对于综合性的案例设计比如出租车计价器的设计,可以安排在课程接口8255A、8251芯片原理讲解之后来设计,这样学生可以将学过的接口芯片应用融汇贯穿起来,会进一步加深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概念、原理的理解。

对于精心设计的案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不断加深扩充其功能,比如对出租车计价器设计在学生基本设计完成后,可以扩充语音播报数据信息和显示当前系统时间功能,使学生把以前所学知识和新的功能应用进一步结合起来。这样,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会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相对枯燥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会把所学知识和身边很多具体应用联系起来,思考之,甚至最终实现之,这也是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秀之. 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2):44-45.

[2] 陈效兰. 以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35-36.

[3] 刘彦保.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11-112.

微机原理论文第3篇

作者简介:陈然,女,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传播研究;谢薇,女,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传播研究。

摘 要:本文以“昆明火车站3・01暴力恐怖事件”为例,将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博云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考察政务微博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表现及其传播效果,并针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管理学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突发事件;政务微博;舆情;应对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016-02

转型期的中国,突发事件频发。依托于互联网的政务微博凭借渗透性强、影响力大等特点,日益成为政府机构应对突发事件舆情、实现信息公开、提供公共服务的优选渠道。政务微博应对突发事件的传播效果究竟如何?是否存在行为失当?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微博云南”的涉及“3・01暴力恐怖事件”的微博条文及其评论进行分析,同时对“微博云南”与该事件相关的微博数、时间、转发数、评论数以及评论回复数等基本数据进行统计,数据搜集时间确定为2014年3月1日至3月8日,内容分析的主要变量包括“微博议题”、“微博信源”、“微博功能”和“评论解读方式”。

一、政务微博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表现

2014年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暴力恐怖案件。作为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博云南”对此案进行了连续播报。对其行为以及微博内容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天时间内,“微博云南”共了65条与事件相关的微博,日均数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

65条微博共涉及17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情绪疏导”(8条)、“政府应对措施通报”(8条)、“救治及善后情况”(7条)、“沉痛悼念”(6条)、“社会各界行为”(5条)以及“献血问题”(5条)成为其突出强调的议题;针对恐怖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安情绪,“微博云南”从事实通报到情绪疏导,通过“社会各界献血”、“提供免费餐”、“向民警致敬”等正面议题引导舆论。表1为“微博云南”微博议题的分布情况。

表1 “微博云南”微博议题的分布情况

二、政务微博突发事件传播的实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信息的被关注度与扩散程度不足,无法引发强大的“蝴蝶效应”。政务微博作为一种依托于自媒体的政府传播新形式,其的信息通过微博的分享与互动机制,具备“病毒式”传播的特点,可引发强大的“蝴蝶效应”。然而,将“微博云南”与“央视新闻”微博的转发数和评论数进行对比发现,“微博云南”的65条微博累计被转发7808次,平均每条被转发120次,累计被评论1475次,平均每条被评论23次;“央视新闻”的87条微博累计被转发1146943次,平均每条被转发13183次,累计被评论99594次,平均每条被评论1145次;“微博云南”的平均转发数仅为“央视新闻”微博的0.91%,平均评论数仅为其2.18%。可见,尽管技术上具备“裂变式传播”的可能,政务微博的信息却并未收到滚雪球式的连锁反应,信息的被关注度与扩散程度远低于媒体微博。

2.内容采用“拿来主义”,政务微博异化为媒体议程的追随者。政务微博的出现为政府机构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直接的媒体资源与发声渠道。然而,对“微博云南”所发微博的内容分析结果显示:65条微博中,仅有1条为原创内容,原创率为1.5%;对64条非原创微博的信源进行统计发现,转发媒体微博和新闻网站讯息的比例高达71.9%,且信源均为云南网、“人民日报”微博等权威媒体。可见,尽管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机构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的优选渠道,但在具体的应用层面,政务微博的媒体意识并不强,原创性内容极为不足,虽传播事件信息,却并未代表政府发出主流声音,而是采用“拿来主义”,成为媒体议程的追随者。微博信源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信源分布情况(64条微博)

3.缺乏对自身舆论场的舆情监控,议题设置未能满足公众需求。文化研究学者霍尔指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优先式解读、妥协式解读和对抗式解读[1]。受社会背景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网民对政务微博讯息的解读也呈现出这三种形态。本文选取“微博云南”内容中评论数最多的一条微博及其评论作为研究样本,考察政务微博议程设置的效果及其相关的舆情应对表现。“微博云南”为该条微博设置的主题为“微倡议:不要肆意传播血腥和谣言”。分析结果显示,该条微博的舆论引导效果并不理想,315条评论中,优先式解读仅占60.3%,对抗式解读为5.7%,余下的107条评论(34%)属于妥协式解读,且发生了议题偏移,议题涉及“与新疆关系”、“暴徒人数”、“信息透明化”、“选择云南的原因”、“公开遇难者名单”、“警察牺牲”、“应急管理是否到位”7个方面。然而,对于网友的质疑以及对抗式解读,“微博云南”并未给予任何回应和适时引导。如“与新疆关系”的问题,在评论者之间引发了一场小范围的激烈讨论,评论数达到64条,但“微博云南”在这一讨论中却完全“失声”,研究时段内针对该议题仅了3条相关微博,且并不及时;再如该微博评论中出现的“警察谢林牺牲”的谣言,尽管“微博云南”之后了辟谣信息,但对于评论中已经存在的谣言却并未作任何处理。可见,政务微博对微博内容的传播效果并不重视,缺乏针对自身舆论场中微博评论的实时监控,对公众议程掌握不充分,从而导致议题设置无法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及时危机应对的目标。

4.互动解释不足,单向传播特征明显。信息告知、互动解释和价值引导是政务微博突发事件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内容分析结果显示,“微博云南”的65条微博讯息全部由信息告知类(64.6%)和价值引导类(35.4%)内容构成,且信息告知类微博比重高于价值引导类,而“案件答疑”等具有互动性的解释类信息完全缺失。此外,对回复公众评论的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微博云南”在此次突发事件传播中的评论回复数为0,微博互动功能未被使用。政务微博被视为一个相对低成本、易运营的网上“关系场域”[2],实质性的对话与交流在良性政民关系的形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此次突发事件传播中,“微博云南”仅发挥了信息告知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并未承担“加强政民关系、获得公众理解”的互动解释职能,传播行为带有明显的“我播你听”的单向特征。

三、政务微博提升舆情应对能力的建议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管理学者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其特点包括“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等[3]。本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结合政务微博突发事件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务微博提升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增加原创与互动解释性讯息比例,缩小公众信息所需与所得的差距。突发事件中,公众对信息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易引发社会风险。作为政府机构的信息平台,政务微博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民意进行实时监控,把握公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及时调整微博议程,增加原创内容与互动解释性讯息的比例,尽可能缩小公众信息所需与所得之间的差距;同时,通过主动发起微话题,掌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将政务微博打造成民意汇集的平台,建立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强化政务微博对突发事件的参与、解释和引导作用。

2.组建多维度政务微博信息平台,完善各信息环节的配合。由于突发事件往往涉及社会诸多方面,面对公众的质疑,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失语”有时并非本意,而是源于相关信息的缺失。因此,政务微博应建立涵盖舆情监测信息、事件信息和事件处置信息在内的后台数据库,通过各环节的配合,为及时准确的回应提供硬件支持。

3.提高政务微博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与专业水平。政务微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以转发媒体讯息为主,放弃主导信息的机会,一方面源于部分政务微博者存在“少说少错”的明哲保身思想,另一方面也因微博者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媒介素养的缺失。因此,提高政务微博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能力应从传播者自身抓起,通过相关人员的培训,从议程设置、内容设计、沟通技巧、媒介素养等方面提高政务微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4.建立危机传播效果分阶段评估机制,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应当把政务微博纳入政府机构的日常工作,对其传播行为进行绩效考核。具体到政务微博的突发事件传播,应建立危机传播效果的分阶段评估机制,对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各环节(潜伏期、高潮期、缓解期和消退期)的传播表现及效果进行检定,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微机原理论文第4篇

1.知识目标:

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创立;英国科学家牛顿及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及电磁感应原理的发展;原于-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律;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及其生物进化论学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及微生物学的创立;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妇合作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物理学的相对论。

2.能力目标:

①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思考:为什么近代时期被人们称为知识革命的时代?从而培养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列表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以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促进了生产发展所引起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胜利。

②学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概况,结合工业革命,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③近代时期,众多的科学家所以能作出重大贡献,除了客观条件外,还由于他们的努力以及他们具备的优秀品质,如他们的勤奋刻苦、执著追求,牛顿的虚心精神,巴斯德的爱国思想等,都是他们取得成就的因素,也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优良品德。

教材分析

1.重要人物:

牛顿,法拉第,门捷列夫,达尔文,居里夫妇,爱因斯坦

2.重要词语:

微积分,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原理,生物进化学说,物理学的相对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对力学的贡献和达尔文创立牛物进化学说。

难点: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如解析几何学、微积分、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原理、原子-分于结构学说、化学元素周期律、生物进化学说、物理学的相对论等。

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采用列表格的形式)

第27课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一)

一、自然科学革命

类别

成就

时间

科学家

地位与作用

数学

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

17世纪

(法)笛卡尔

把变量引进数学,从而使精密的测量和计算有了可能

(英)牛顿

(德)莱布尼茨

力学

牛顿软科学体系

17世纪后半期

(英)牛顿

对以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电磁学

电磁感应原理

19世纪30年代

(英)法拉第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电气时代

化学

原子论

19世纪初

(英)道尔顿

近代化学得到长足进步

分子概念

19世纪

(意)阿佛加德罗

化学元素周期律

(俄)门捷列夫

化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

物理学

放射性元素镭

19世纪晚期

(法)居里夫妇

物理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对论

20世纪初

(德)爱因斯坦

自然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4世纪,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答: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又一标志,从此欧洲进入一个文化昌盛的时期,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和启示。文艺复兴不仅在当时是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场伟大变革,而且成为近代文化的先驱,近代文化在它的基础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们通常把世界近代史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从1640年到1870年,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时期从1871年到1917年,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和帝国主义最后形成的时期。近代第二时期的文化在第二册世界历史课本里阐述。本节课我们所讲的是17世纪以来三四百年的科学和文化的成就,首先我们来了解自然科学革命。

(请同学阅读课文提示)

[讲授新课:]

一、数学和物理学的进展

(1)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数学在17世纪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使用了小数来表示分数,代数符号已经规范化。代数是进行着数量关系的研究和运算,它原来只是算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方法的不断改进,符号体系的被引进,使代数有可能成为一门科学。首先用字母做符号的是法国数学家维叶特。后笛卡尔改进了维叶特的符号体系。笛卡尔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用的已十分接近,表明代数符号已基本实现规范化。符号的规范化,符号体系的建立,使代数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笛卡尔在数学上的又一大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几何学进行着空间形式的研究,如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解析几何学的所谓“解析的”,其意义实际是“代数的”,它实现了几何和代数的结合,即形和数的结合。

(2)微积分的发明

提问:微积分的发明者及意义。

教师特别强调: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

随着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必然导致微积分的产生,微积分是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之一。

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干扰,进行等速运动,就可以用一条直线来描述,用初等数学就可以求出它的运动速度或者所走过的路程。可是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不但运动速度每时每刻在变,而且椭圆的方向处处在变。怎样来计算行星在无论哪个时刻的速度呢?用什么办法来精确地描述椭圆的方向变化呢?科学家牛顿和莱布尼茨在研究笛卡尔解析几何的基础上找到了出路。

可以把任意时刻的速度看作是在微小的时间范围里的速度的平均值;当这个微小的时间间隔缩到无限小的时候,就是微分的概念。一个变速的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范围里走过的路程,可以看作是在许多微小时间间隔里所走的路的和,这就是积分的概念。科学家从这些基本要领出发,建立了微积分。

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也好,上古和中世纪的代数学也好,都是一种常量数学,微积分才是真正的变量数学。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使人们习惯于常量计算,但是只要稍稍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人们遇到的就是大量的变化着的事物。现在有了微积分这门变量数学,对变化着的事物进行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就有了可能。所以,微积分的发明不仅在数学史上,而且在整个人类的认识史上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称得上是一次“革命”。

牛顿在1665年发明了微积分,但他只是把研究结果通知了自己的一些朋友。莱布尼茨最早关于微积分的笔记写于1673年,他在这方面的著作发表于1684年,比牛顿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时间要早。于是,就引起了关于微积分的发明权的争论,欧洲大陆的数学家们站在莱布尼茨一方,英国的数学家们站在牛顿一方,双方剑拔弩张,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在牛顿和莱布尼茨死后,经过调查证明:双方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独自发明的。

(3)牛顿和力学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中小字部分:牛顿简介。

再请同学看书归纳出牛顿的科学成就,教师填表格。

牛顿在科学上重大贡献有很多,在本课课文中主要指的是发现运动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反映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牛顿把力学确定为完整、严密、系统的学科。

请同学思考:牛顿在物理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

教师归纳: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牛顿以前有许多科学家对力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牛顿本人的天资和刻苦努力。牛顿有句名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充分表现了牛顿的谦逊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4)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

提问:电磁感应原理的发明者、时间及作用是什么?

法拉第是自学成才而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他出生在英国一个贫困的铁匠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十二三岁曾以送报获得微薄收入辅助家庭,14岁当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在七年的学徒期间,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的书籍,他勤奋好学,工作努力。法拉第由于对电磁学作出的贡献,而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从此,人们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发电机、电动机、建造起巨大的水力和火力发电站。人们利用电能推动工厂机器运转,利用电力为人类服务,推动了一系列新机器和新产品的研制,从而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电学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二、化学和生物的发展

(1)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

道尔顿出生在英国一个贫穷的家庭,年轻时干过农活,27岁时成为曼彻斯特新教学院的数学和自然教师。他没有受过正规的科学教育,但他不屈不挠的勤奋自学使他对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808年,他提出了近代的科学的原子论。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小的微粒一原子组成的;每一种物质都由自己的原子组成;化合物是由几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按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不同的元素原子量不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即使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也是有缺陷的,但道尔顿不愧为现代自然科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子科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1811年,阿佛加德罗在论文中提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分子是具有物质特性的最小单位。

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合理地解释了很多化学现象和定律,给化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2)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说明门捷列夫的周期律引起广泛重视的原因。

(3)达尔文的进化论

关于生物是神创造的观点,称为“神创论”;关于生物物种是一成不变的观点,称为“物种不变论”。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但在18世纪中期以前,这些错误观点的盛行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除社会宗教原因外,生物学的发展状况也是一个原因。

林耐(1707年-1778年)是18世纪最伟大的植物学家,他在总结前人作过试验的基础上,拟定了最初的生物分类学,但他认为物种是由上帝创造的。

法国学者布丰(1707年-1788年)为进化论的前驱者。他的进化观念最初由观察化石得到启发。他拒绝接受上帝创世的说法,对整个自然界提出了一种发展的观点。他把生物界与地球的历史联系起来,断言有机界并不是以现有的形式被创造出来,而是有自己的发展史。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年-1829年)于1809年出版了著名的《动物学的哲学》一书,明确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把生物进化思想卜升到理论的高度。他在书中指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不是不变的。他还指出,在自然界,生物物种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牛物科学的最大成就。它是生物科学的一次理论综合。从达尔文开始,把生物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且从发展的观点对生物进行研究。

进化论的提出,在人类整个思想史上也是划时代的大事。17世纪的牛顿把上帝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虽然牛顿承认了上帝的第一性),现在,进化论又把上帝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恩格斯在1883年总结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时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比喻是对达尔文的最高评价。

(4)巴斯德开创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巴斯德是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他开创的生物学分支——微生物学,改变了外科手术的面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

三、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的科技进步

(1)发现放射现象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并深入研究了X射线,后人为纪念他,也称伦琴射线。伦琴这一发现,成为人类探索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的重要开始。因发现X射线,伦琴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2)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及其夫人玛丽·居里,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物质铀(1896年)以后,对放射性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898年7月,他们从铀沥青矿中含鉍的部分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大人的祖国波兰);同年12月又在含钡的部分发现了另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其放射性强度要比纯铀强900倍。以后,他们又在极其恶劣和简陋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健康,艰苦工作了整整4年,终于在1902年从数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出微量的氯化镭,并初步测定出镭的原子量是225。居里夫妇由于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等重要成就,而与发现放射性铀的贝克勒尔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德国出生的犹太血统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19世纪末,由于电磁学方面一系列的新发现、新实验同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矛盾,物理学出现了危机。当时老一辈物理学家都企图用修补漏洞的办法来维护经典理论框架。科学界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爱因斯坦,却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对物理理论的基础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解决这一危机。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结构(四维时空)同物质分布的关系,指出了物质问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即时空弯曲)而引起的。相对论的捉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相对论既是原子内部的微观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大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相对论的提出,使爱因斯坦成为继牛顿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课堂小结]

1.结合表格小结所学内容,巩固新知。

2.请学生思考:牛顿和达尔文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是什么?两者对比,其共同性的东西又是什么?

[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一、二、三。

[教法建议]

1.由于本课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的人名及事件较多,故教师在讲授时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语言准确,板书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边讲边问边填。

2.讲授时最好以启发式讲解为主,配以简明的表格和适当的电教手段,增强其生动性、趣味性。

3.讲授本课涉及的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的发现或成就时,要充分运用学生在其他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帮助理解,并引导他们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认识。

4.本课涉及的科学家较多,在讲解过程中注意适当补充他们的成长经历、钻研精神、爱国思想等优秀品质,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见贤思齐,有所贡献。

微机原理论文第5篇

1微位移放大机构的设计

1.1微位移放大机构的结构本文设计的对称式柔性铰链微位移放大机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超磁致伸缩材料芯棒在电磁场的激励下产生位移输出,作用于杆件1的中点位置该位移作为放大机构的输入位移,从杆件6输出放大后的位移。杆件2、3为微位移放大主杠杆。放大机构采用对称结构的优点是输入位移经放大后仍然为直线位移,并且不改变输入位移的方向。图2为放大机构的几何原理图,它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输入位移力臂长度a,杠杆长度b,杠杆与水平线的初始夹角β等。根据杠杆放大原理,放大机构理论位移放大倍数N=ba。

1.2杆件之间的转动关系根据放大机构几何原理图2,由各杆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到放大机构工作过程中杆件2、4转动角度之间的关系式中:α为杆件4、5的转动角度;β为杆件2、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为杆件4、5与垂直方向的夹角。根据式(1),对β在(0.2°,15°)范围内变化时,α与θ的关系进行计算,可以发现α与θ在0.2°<β<15°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而当β<0.2°时,α小于θ值的5%,可以近似认为α=0。因此得到杆件2、4转角关系式该转角关系式将用于放大机构等效刚度的计算。

1.3放大机构左右对称部分的连接方式由图2可以看出,在放大机构工作过程中,左右对称的杆件2、3分别围绕铰链1、2转动,因此杆件2、3末端会存在一个水平方向的微小的相对位移分量,如果将输出顶杆-杆件6与杆件2、3直接刚性硬连接,会造成机构闭锁,此时虽然相对位移分量较小,但因为仍然会产生很大的结构反力和能量损失[7]。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在机构中增加了杆件4、5,形成柔性连接,用以吸收杆件2、3末端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消除机构闭锁,从而显著的减小了结构反力。

1.4微位移放大机构等效刚度的计算

柔性铰链放大机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结构弹性变形,从而会吸收部分超磁致伸缩材料芯棒的输出位移,同时由于自身刚度的存在,产生结构反力,造成输出力的损失。因此为了分析放大机构的输出特性,需要计算放大机构的等效刚度、结构反力等性能参数。放大机构的等效刚度是由各单轴柔性铰链的转角刚度组成的。单轴柔性铰链的转角变形实际上是由许多微段弯曲累积变形的结果,单轴柔性铰链几何参数如图3所示。式中:Kz为铰链转角刚度;E为柔性铰链的材料弹性模量;b为柔性铰链的截面宽度;t为柔性铰链最薄处的厚度;R为柔性铰链的切割半径。基于单轴柔性铰链的转角刚度,本文使用能量法计算了放大机构的等效刚度。假设在位移输入端施加作用力F,放大机构产生弹性变形,杆件1在Y轴方向(图2)的发生的位移为y,该位移相当于放大机构的输入位移,并以y作为广义位移坐标。设放大机构在广义位移坐标y下的等效刚度为K。此时刻放大机构所储存的弹性势能为式中:Kθ1为较链1~4的转角刚度;Kθ2铰链7,8的转角刚度;Kθ3为铰链5、6的转角刚度,且在本文所设计的柔性铰链中,Kθ1=Kθ2=Kθ3。力F做的功为分析式(7)可知,β值对K影响较大,因为式(7)中的n值取决于β值,β越小,n越小,K越小,因此从减小放大机构能量损失的角度来看,在设计中β宜取较小的值。所以在本文设计的放大机构中,将5、6杆件下部柔性铰链的中心和柔性铰链A、B的中心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图1),使得β=0,从而减少了能量损失。本文所设计的放大机构几何参数如表1所示。表1中,铰链切割半径R1为铰链1~6所采用的切割半径,铰链切割半径R2为铰链7、8所采用的切割半径(图2)。

2微位移放大机构的有限元方法分析与验证

有限元方法作为一种成熟且有效的方法被广泛用于柔性铰链的设计与仿真中,通过有限元仿真,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放大机构放大系数,而且可以了解柔性铰链薄弱位置的应力分布状况,确定放大机构的变形极限,并可以根据仿真结果对放大机构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得到合理的设计方案。放大机构的有限元模型如图4所示。该模型的几何参数如表1所示,其中主杠杆长度b=23mm,位移输入力臂长度a=6mm,因此理论放大倍数N=b/a=3.83。有限元计算中,在位移输入点处以位移加载方式进行加载,位移输出端没有施加工作载荷。对两边支座的上下表面施加固支边界条件。有限元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于此处结构反力最大,放大机构的位移损失主要发生在此处。从图5中可以看出输入位移和输出位移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放大倍数保持稳定,结构反力与输入位移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放大机构在无负载的情况下可以将输入位移线性放大。由表2可知,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放大机构放大倍数为3.8,与根据杠杆原理计算的理论结果误差小于1%,说明结构弹性变形小,柔性铰链造成的位移损失很小,结构反力也小,放大机构结构设计合理。将输入位移和结构反力进行线性拟合,可以得到放大机构的刚度K1=2.23N/μm,根据式(7)计算的等效刚度K2=2.09N/μm,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解析法所得的结果基本符合。造成两种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解析解忽略了杆件的弹性变形。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柔性铰链1、2、3、4的截面厚度最小处,在输入位移为50μm时,最大值为327MPa。根据Y轴方向位移变形图(图6),位移损失主要是由于杆件在结构反力作用下发生挠曲变形造成的。在杆件1两端的柔性铰链处,由于结构反力使杆1发生挠曲变形,从而造成位移损失,且由3微位移放大机构性能实验制作放大机构所使用的材料为65Mn,使用线切割机床整体加工成型,其几何参数如表1所示;微位移传感器采用美国MicrotrakII激光测微仪,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μm。微位移测量方法是将放大机构通过定位孔固定在基座上,在放大机构输入端加载标准作用力,使放大机构位移输入端产生输入位移,然后分别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位移。由于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的放大机构的刚度为

2.2N/μm,因此标准作用力的加载步长设定为22N。图7为微位移放大机构实物及安装,图8为放大机构性能测试系统框图。对输入位移、输出位移数据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得拟合直线的回归方程该方程的一次项系数即为微位移放大机构的放大倍数,为3.7倍。输入位移、输出位移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放大倍数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相一致,与理论放大倍数3.83也很接近,误差在4%以内。对标准作用力、输入位移数据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得拟合直线的回归方程该方程的一次项系数即为放大机构在广义坐标y下的等效刚度为2.3N/μm,和有限元分析结果

2.3N/μm,以及理论等效刚度2.09N/μm也很接近,与理论值误差为9%。微位移放大机构的刚度在本文实验条件下的稳定性比较好。实验结果表明,放大结构的实际放大倍数和等效刚度与理论计算结果误差较小,说明放大结构的结构设计是合理的,具有较小位移损失和能量损失。在无负载的情况下,放大机构为线性放大机构,具有较高的放大效率,位移损失较小。同时说明理论计算所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的。

3微位移放大机构性能实验制作放大机构所使用的材料为65Mn,使用线切割机床整体加工成型,其几何参数如表1所示;微位移传感器采用美国MicrotrakII激光测微仪,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μm。微位移测量方法是将放大机构通过定位孔固定在基座上,在放大机构输入端加载标准作用力,使放大机构位移输入端产生输入位移,然后分别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位移。由于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到的放大机构的刚度为2.2N/μm,因此标准作用力的加载步长设定为22N。图7为微位移放大机构实物及安装,图8为放大机构性能测试系统框图。

微机原理论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 微博 自由 法律 监督 监管

一、微博的民众性、自由性、公共性和监督性

2006年是微博元年,埃文·威廉姆斯在twitter推出微博服务,此后微博风靡全球。民众“织围脖”,自主自由,自织自编,互动互播,快写快传,新闻新鲜,简短简便,速转速递,小事小谈,大事大论,上传下载,资信资讯,公共公开,共享共用,不亦乐乎。《微博力》作者谢尔·以色列认为,由微博推动的全新交流时代将替代老朽的传统传播时代,跟不上微博时代的脚步就将被这个时代抛弃。正视和顺从微博时代潮流,可谓顺之昌。

微博是越王剑,双刃而锋利。微博,有美人美言,也有恶鬼恶语;既表达幸福快乐感想,也泄发阴险污秽心态;可以监督公权贪官,也可以曝人裸照隐私;能宣扬真、善、美,也能滋生假、丑、恶;能传播真理,也能播洒谬误;能揭露真相,也能散布谣言;能将人捧上天堂,也能将人送入地狱。微博之巨大力量已经显露无遗,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民心民意的力量,微博成为民心民意最开放最自由最真实的表露渠道,这就是微博的民众性。发达的通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让微博微小迷你,编辑方便,操作简单,民众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心意,表达自我的诉求,评价他人的言论行为,批判所见所闻,围观新闻信息和社会事件。真、善、美永远是民心民意的主流,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平等、正义、公平、博爱永远是微博的主流民意,微博表达的主流民意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巨大力量,摧枯拉朽地摧毁假、丑、恶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进步。

二是自由的力量。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是当今世界潮流,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言论自由、表达自由是自由之核心价值,微博世界也要坚持言论自由原则。民众是民主共和国家的主人,在宪法和法律的保护范围内,可以在微博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微博世界里享有自己的意志活动不受限制的权利。只有坚持自由原则,民众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意、想法和诉求,微博才有民众基础,民众基础是微博的源泉和活力所在,没有了自由就会失去民众基础。然而对微博的自由要有正确的理解。孙中山认为,一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范围,才是真自由,若侵犯他人的范围,便是不自由。微博自由要以孙中山的自由观为指导。

三是公共的力量。公众是微博的参与者,公众的参与令微博有了公共性和广泛性,微博体现的是公共精神,关注的是公共利益,表达了公共诉求,传递的是公共信息,需要是公共服务,需要的是公共产品,政府和公司只有借助微博了解民意,才会了解公共需求,有的放矢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只有满足公共需求,急公众所急,解公众危难,恤公众之心,才会得民心,如果忤逆民意,行逆民心之举,必引起民愤,轻者遭民唾骂,重者被民所弃。微博世界是公民社会,有了微博,民主的、自由的公民社会将会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四是微博具有监督性。公众有监督权,对个人行为、组织行为、政府行为、官员行为都有监督的权利,尤其是公众对政府及其官员行为的监督权,延伸到微博里,微博就有了监督性,微博的公众性决定了微博的监督是具有威慑力的,监督的效果是明显震撼人心的,所有的假、丑、恶都在微博的监督下无所遁形。永久而充分发挥微博的监督作用是必要的。

二、“官微”之法律效力

官方微博是百姓较关注的微博,既有政府机关的微博,也有官员个人的微博。官方微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之一。官方微博是政府及其官员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及其官员了解民众诉求、体察民意的重要渠道。政府及其官员应该通过微博知道民众的需求,并制定政策提供实实在在的公共产品积极满足民众的需求,以微博来解答民众的疑问和提供公共咨询与资讯本身就是一种公共服务,应该将微博服务列入政府的常态化服务项目,作为官员的日常工作之一,将微博服务作为官员考核的内容之一。美国、新加坡、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鼓励官员上网,微博是这些国家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微博字数一般多在140字以内,法律文件和较长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并不合适,倒是适宜些较短小的公告、通知之类讯息。政府和官员的角色决定了官方微博与众不同,官方微博传递的信息对民众会产生巨大的导引力。微博官话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文件或者信息是否有法律效力,主要是看是否经过有权机关通过法定程序制定形成了规范性文件并且是否采取法定的形式公之于众。如果微博用户是政府某一机构合法注册的,在该用户名下微博上的信息是经过合法程序通过的规范性文件且有符合《电子签名法》的签章的,则该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否则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的信息是一种承诺的话,则政府最好兑现承诺,否则会动摇政府的信用的,有时候在官方微博上的信息是一种官方的解释说明则要看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构成法律或者政策的要件,符合则有效力,不符合则无效力。

官员的微博如果是政府的微博的话,则适用政府机构微博的规则,如果官员的微博是私人微博的话,则该官员的微博与一般民众的微博无异,官员私人微博上的话不能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考虑到官员的特殊身份,官员信息要慎重,免得民意误解。虽然我国的行政法律对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有界定,但对官方微博官话的效力缺乏明确的规定,法律存在缺位,有必要出台专门的法律对官方微博的效力做出明确的规定,通过专门的机构注册建立可有法律效力的官方博客,规定只有在合法登记的政府微博上的文件或者信息具有法律效力,向社会公布这些官方微博的名单,同时规定在这种微博的信息的范围,否则会给民众的遵从带来混乱,不利于行政及其他法律秩序的建立。

三、微博暴力的法律监管

在微博中以侮辱性、煽动性和攻击性的言论侵犯个人隐私和名誉,形成微博暴力。微博暴力的根源在于现实,全球化下西方思潮的影响、利益失调形成的贫富差距、腐败横行的不公平社会、自由言论表达渠道的缺失、网络运营商的恶意引导、道德和制度制约的缺乏、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政府监管的不力等原因让包括微博暴力在内的网络暴力有生存的空间。避免“微博暴力”,要抵御西方思想和本土传统思想中的腐朽部分,消除贫富差距而均贫富,打击腐败树立公平,疏通言论自由表达渠道,解放思想,推行各项改革,扫除微博暴力的现实土壤。

培育微博道德。没有道德的网络无异于群魔狂舞的异形世界,会将人类、政党、国家和社会引入歧途,网络道德的培养是新世纪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利、平等、博爱、善意、真实、客观、尊重、诚实、自由、守法、公正、宽容等,都应该成为微博道德的主要内容,国家政府应该制定网络道德培育纲要,采取措施,引导网民构建健康的网络道德理念、内涵和体系,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建立网络监督体系。网络的公开性,一方面需要网民理性自尊自重,也给网络言论发表者创造了相互监督的条件,在尊重权利的基础上自由辩论自由监督,无形中会形成网络监督体系,网络监督体系的自我形成和自我完善能力就像大自然一样生生不息无比强大,任何人都应该积极接受正当合法的网络监督,政府需要尊重网络监督的力量,需要引导健康的网络监督体系的建立,网络监督的力量会自然地消泯部分网络暴力。人性中真善美是主流,也是网民理性的主流,通过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提高网民的素养,相信网民的理性能避免网络暴力。

依法治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避免微博暴力所必须的。网络经营者对网络管理、国家政府对网络的管理自然必不可少,微博暴力的避免关键是要对网络实行依法管理。制定完善的网络发展纲要,制定完善的网络法,界定网络暴力的边界和网络暴力的法律责任,建立专门的网络执法机构和司法机构对网络进行管制,对利用网络违法犯罪的行为者进行法律责任追究,才能避免网络暴力。

四、微博删帖的法律监管

微博可以看成是个人言论或者公共言论或者媒体言论,发挥着监督作用,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保护了公共利益。微博对个人、单位、政府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曝光违法行为,揭露违法事实,因而触动了有关政府机关、公司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实施了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人就不择手段要删除微博等网络世界中的负面信息,一些删帖公司和删帖人员就应运而生,只要给钱,这些公司和人员就会想方设法删除与付钱者有关的各类信息,收费删帖特别是删除合法真实的信息和新闻报道本身触犯了法律,构成违法行为。微博报道公司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毒胶囊药品问题等,客观上保障了民众的知情权,行使的是监督权。依法治理非法删帖行为,就是保护微博者和编织者的合法权利,保障公众知情权、公众监督权和媒体监督权。

微机原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OBE;微机原理;教学改革;工程教育认证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是本科类院校测控、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传统且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微机应用系统分析与软硬件协同开发的能力,为从事微机测量与控制仪器和系统研发工作奠定技术基础。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系统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中,从各种日常家电到工业生产,甚至是航空航天控制,微机系统的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这也给从事微机测控仪表与系统开发的相关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对于行业特色院校及特色专业,如何既紧跟技术前沿触角,又满足行业与专业发展的特色需求进行“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是许多高校当下思考的问题[1-2]。另一方面,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和国际标准的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很多高校把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当成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手段。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即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不少高校也积极探索OBE理念下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方法[3]。

1传统微机原理教学在地震行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

传统“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包括Intel80x86系列CPU为核心的微机系统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常用接口技术,强化接口设计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教学以集中理论讲授和小型试验并行方式进行,且实验大多为验证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步骤进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间的内在联系,无法培养学生以系统思想进行设计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习微机指令系统时,通过emu8086仿真平台演示各指令的作用和效果,结合仿真结果的观察和原理讲解,能更深入理解各指令的使用。在讲授微机接口应用技术时,结合微机测控系统案例,通过emu8086与proteus的结合,将案例的设计原理和编程实现过程进行演示,将涉及的知识进行融合讲解,加深学生对指令和接口应用技术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引导其利用Multisum、Altiumdesign等软件完成所涉及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雨课堂实时教学改进

由于课程内容多、难度大,传统的讲授方法学生难以一次性消化较多知识点,从而打击其自信心,最终导致学习热情大幅下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利用雨课堂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与学及互动完美融合起来。课前一些待讲授知识点的学习小视频,激活学生自学意识和学习热情。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在上课时可以针对课前不好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再次强调,并结合一些小测验实时检测学习效果。实时根据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改善教与学上的不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课程考核优化

在传统考核方式不能满足OBE教学的情况下,探讨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考核机制,从考核形式、考核内容、成绩分配等方面进行优化,构建了“卷面考核+”多元化考核方式。设定平时成绩占50%,不仅参考出勤、实验报告和作业,还利用雨课堂的互动教学功能进行学习过程的全面衡量。期末成绩占50%,主要通过闭卷考试检验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的程度,并设置了地震前兆监测之等精度频率计设计的课程大作业,让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创新、小组间协作能力、完成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以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效果

经过一轮的教学实践,面向地震特色的“微机原理与应用”向学生全面展示了在地震仪表系统设计中微机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点,并且通过实验项目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分层级的实验项目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卷面成绩来看,本届学生得分比传统教学方法的平均成绩高8分,且课程大作业答辩时,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设计原理并进行编程实现,综合能力有较好的提升。教学效果令人鼓舞,也为学生将来进行创新设计、毕业设计等奠定了基础,对提高学生微机系统应用能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接下来的“微机原理与应用”教学中,将继续以成果为导向,优化地震行业特色案例,并设置课程内容有关的开放实验,让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能进一步遨游在微机应用技术的海洋,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继续深造或者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

结语

基于“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本院防灾减灾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及工程教育认证实际需求,进行了基于OBE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包括优选地震特色的微机和接口技术应用案例,以案例结合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学习;在实践教学上,设置分层级、紧密结合行业应用需求的实践项目,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也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利用emu8086、proteus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难点,科学设置考核方式等。课程教学效果较好,能提升学生的微机应用与设计能力,学生的卷面成绩和最终成绩都有较大幅度提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方法可为其他行业特色院校的“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千里,乐洋,胡栋,王俊,胡晓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87-88.

[2]曹波伟,卢虹冰,袁娟丽,袁方,张国鹏.基于SPOC模式的军事医科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05):152-155.

[3]蒋贤维.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在我院人才培养中的探索实践[J].高教学刊,2020(34):131-133+137.

[4]刘震宇,赖峻,文元美,刘立程.基于OBE理念的微处理器课程群的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45):34-36.

[5]周子昂,徐坤,贺娅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研究与实践[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5):53-56.

[6]许雪林,蔡文培,杨腾.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8086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20(07):152-156.

微机原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大V”;意见领袖;微博名人;识别;新新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9月,新浪微博提高了个人认证的门槛。“要么提交盖有单位红章的工作证明文件,要么提供工作名片、工牌、工作证、劳动合同等材料,而且还要找已加V的好友做‘担保’进行辅助认证”,拒绝率高达70%以上。新浪微博“还考虑对加V用户实行更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加V用户的严控被理解为对网络“打谣”风潮的积极响应。

“大V”从2012年的意气风发跌入2013年的“被污名化”。虽然“大V”声名很响实际形象却比较模糊。“大V”到底是什么样的群体?他们对网络传播有什么影响?

一、“大V”、微博名人、意见领袖的关系

作为一个目前仅限于媒体与网络上使用的新新词语,“大V”常与微博名人、微博意见领袖等同起来。实际上,这些含义不甚明确的词各有所指,虽然在所指范围上存在交叉,却并不完全等同,三者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1.“大V”一定是微博名人,但微博名人不一定是“大V”

按照《咬文嚼字》编辑部的解释,成为“大V”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必须在一个特定的微博平台上获得个人认证,微博昵称后附一个“V”形图标;其次,粉丝数量超过50万。

早期对“大V”量化的指标没有这么高,粉丝量超过10万就算“大V”。随着开通微博人数的急剧增加,“大V”的标准也有所提高。中国社科院的2014《社会蓝皮书》中显示,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中,拥有10万以上粉丝的超过1.9万个,100万以上的超过3300个,1000万以上的超过200个。

“大V”有量化的指标,微博名人的范围就更模糊也更大了。广义上的名人,指在一定范围内有高知名度的人。这个范围可大可小,只要在相对的范围内为人熟知就可称为名人。时事批评家李敖是文化名人,他在新浪微博(@李敖有话说)上的粉丝数不足15万,够不上“大V”,却可以说是微博名人。

“微博名人”是微博起步阶段使用最多的一个说法,这与当时的名人推广策略有很大关系。新浪微博早期的认证只针对知名的或是有公众影响力的用户进行邀请认证,并不接受普通网民的申请。早期获邀的名人借助现实的社会知名度成就了新浪微博,新浪微博也进一步扩大了这些名人的影响力。2011年5月,新浪微博才开放注册,降低了申请认证的门槛。新浪微博“名人堂”汇聚的都是微博名人。

到目前为止,新浪微博注册量达5.4亿,个人橙V用户63万人,机构蓝V用户50万左右,加V比例相对于注册量来说甚小。从范围上看,“大V”显然属于微博名人之列。

2.“大V”的一部分成为意见领袖,但意见领袖不都是“大V”

作为微博的早期践行者,作家杜子建认为,将微博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称为“意见领袖”并不准确,因为“很多网友只把‘意见领袖’理解为‘舆论领袖’”,而“舆论领袖”是“以讨论政治、民生等话题而成名的”。

在传播理论中,“意见领袖”也译为“舆论领袖”。作家杜子建的界定虽然不够专业,却凸显出两者在传播内容上的差异:把“意见”理解成专业化的建议,比如医疗、美容、化妆、财经等领域都有“专业意见领袖”;将“舆论”视为更具公共关怀意识的词。

准确地说,“大V”中的一部分会成为意见领袖,但意见领袖并不都是“大V”。

“意见领袖”是两级传播论的关键,最早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他在选民投票、购物、流行、时事等领域的多次调查都证实了意见领袖的存在。简单地说,意见领袖就是积极主动向人们提供某方面的客观事实并加以主观评断的人。著作《传播学引论(见学补版)》的作者李彬将意见领袖的特征概括为三点:首先,人数不多;其次,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最后,上通媒介下连公众。

按照这个标准,只有那些具有专业背景的“大V”才有资格成为意见领袖。实际上,更多研究者对微博意见领袖的识别是基于其在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社交媒介监测网站“微博风云”的排行榜就以影响力为主要指标,决定影响力的因素有粉丝数量、粉丝质量、原创内容与频次、转发数量与频次、被评论数量与频次。目前的研究致力于建立微博意见领袖的评价指标,尚未得出准确的量化数值。这也就意味着,微博意见领袖的范围尚不明确。但一般研究者都将“大V”视为微博意见领袖。

除了“大V”外,微博名人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以“温州动车事故”的实证研究证明,“微博意见领袖的主体多是加V认证的名人微博”,研究发现,微博意见领袖中“实名认证率高达73.4%,未实名认证的仅占26.6%”。

有研究者还注意到,除了稳定的意见领袖外,还存在“即逝意见领袖”。“即逝意见领袖”指的是“在某一热点事件爆发的过程中瞬间受到百万点击量,而事件结束之后淡出公众视野的人群”,如郭美美事件的主角。“即逝意见领袖”的出现与事件本身的关系较大,任何个人或机构都可能偶然成为其中一员,包括影响力较弱的草根用户。

二、“大V”构成分析

新浪微博采用的身份区分机制将微博主分为实名认证的个人(橙V)、机构或企业(蓝V)和未认证的普通公众三类。前两者中会产生大V。普通公众即使影响力很大也只是“微博达人”或“微博红人”而不可能成为“大V”。

人民论坛调查中心将微博用户分成两个群体――大V群体与草根群体。大V负责提供话题,草根负责围观。不过,人民论坛的调查还将不加V的网络红人计算在内,比如“穿马甲”的“veggieg”王菲、不加V的网络推手等。

本文以目前监测数据比较庞大的“微博风云榜”为依据,针对影响力排行榜前50名进行统计:

1.名人大V独领

微博中的个人大V均为各领域的名人,他们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媒体上。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知名度是网络影响力的来源。在“微博风云榜”影响力排行中,可以看出,个人大V占有明显优势(见表1)。

仅以排行榜前五的名单看,机构大V有2个,与个人大V的分布比较均衡。个人大V中,文艺圈明星2位,商人1位,由此可见微博用户的关注兴趣所在。排在第一位的是李开复,粉丝量达5168万;第三位姚晨,粉丝量达6009万;第四位何炅,粉丝量4117万。姚晨的粉丝量虽超过李开复,但在影响力的综合评估中却落后一些。

未认证却能获得大量粉丝的草根微博往往被称为“草根大V”,这种说法实际并不准确。排在第12位的草根微博主“作业本”,就对记者声明“我不是大V”。未经加V认证,不以现实社会身份展示自己,当然“不是大V”。

上榜的4个草根微博分为两类,一是机构性质,包括排名第28位的“冷笑话精选”、排名第33位的“微博搞笑排行榜”;二是个人性质,包括排名第12位的“作业本”和排名第39位的“留几手”。

机构性质的“草根大V”背后大多有营销团队的支持,而个人性质的草根大V均以其独特的内容吸引众多关注。“作业本”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媒体称“他的微博不是最有名的,但是有名的人都在关注他;他的微博不是粉丝最多的,但粉丝铁定是最活跃的”,可见其内容的影响力。

在机构认证微博中,有9个都是新浪的官方认证机构,这充分体现出新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唯一非新浪官方机构的蓝V是“新周刊”,粉丝量达800万,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大众媒介的影响力。

2.娱乐明星最受欢迎

据对新浪与腾讯微博千万级“大V”的统计,个人用户占84%,个人用户中男性占60名。从职业上来看,超过六成是演艺圈的人,商人占7%,作家、官方微博等均排在后面。“微博风云榜”前50名中个人大V有36个,其职业统计证明了这一点:

演员、歌手、主持人、导演或编剧通常被称为“娱乐圈”的人。合并统计后,娱乐圈的比例达到75%,已经占据“大V”群的绝对优势。

娱乐圈的人之所以能占据大V中的领先地位,一是因为职业形象需要而积极开“微”,二是因为娱乐圈的年轻消费者集中在微博上。

3.商人“大V”多原创,明星“大V”爱转发

用户原创微博的数量与评论、转发数量可以反映出用户的行为特征。如果根据三种行为的占比情况分类,微博用户可分为四种:一是信息源,以原创微博为己任;二是中转站,以转发微博为目的;三是评论员,以评论微博为重点;四是信息搜索者,不发言不转发不创作,仅仅围观。排行榜前50名用户中不存在“信息搜索者”,信息搜索者类型的活跃度不够。

个人“大V”的微博多数同时兼具两种功能,比如李开复、姚晨、谢娜的原创数量与转发数量接近,杨幂、王力宏、林志颖的评论数与转发数接近,宁财神的评论数与原创数接近,而何炅、赵薇的微博在三者数量上比较均衡。

在偏爱转发的个人“大V”中,娱乐圈的明星占71%。偏爱原创的个人“大V”中,姚晨、何炅、赵薇、陈坤这样偏文艺的娱乐明星占75%,但同时转发数也不低。而潘石屹、任志强这样的商人则以原创微博占绝对优势,表现出意见领袖的强势权威。

三、“大V”对网络传播的影响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将当代媒介划分为三种,一是旧媒介,指互联网诞生之前的一切媒介,如书籍、报刊、广播等;二是新媒介,指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互联网上第一代媒介,如电子邮件、报刊网络版、聊天室等;三是新新媒介,是兴盛于21世纪的互联网上第二代媒介,如博客、聚友网(MySpace)、脸谱网(Facebook)、优视网(You-Tube)、推特网(Twitter)等。新新媒介在政治与娱乐方面得到了充分应用,而微博中拥有众多粉丝的大V更在政治与娱乐方面贡献良多。

正如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所说,“微博最积极的贡献还是对公共事件的影响”。

微博,作为新新媒介中兼具社交与信息功能的媒介,在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发挥着微妙而复杂的作用。“大V”借助粉丝量的优势,将影响甚小的事件嵌入到自己的链接中,发挥了中介与扩散的作用。正是基于这种作用,“大V”才被视为意见领袖。

在旧媒介时代的两级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主动从大众媒介获取信息,再将获取的信息传播到自己的人际圈,大众媒介是信息源,体现的足媒介对人的单向影响。而新新媒介时代,影响力极小的当事人或目击者成为信息源,将信息单向推送给意见领袖(“大V”),意见领袖扮演了信息中介的角色,动员或促成了大众媒介的参与,体现出网络舆论对大众媒介的逆向影响。

虽然在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大V”起了关键的链接作用,但最终形成社会影响并促使事件得到最终解决的关键因素却是数量庞大的普通网民,他们构成的同观效应汇聚成强大的社会压力。

“大V”在网络传播中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公共事件,但其最为人期待的价值却恰在此。

“大V”虽然都是微博名人,但他们的名声并不是微博成就的,反而是他们原有的名声成就了微博。大V的声誉标注是可信度、权威性、影响力的综合体现。客观地说,大V在微博传播中的影响其实是现实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公开化传播。既然是公开传播,出于自我保护的考量,真正的“大V”绝对不会轻率对待自己传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