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1 10:11:24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第1篇

本文首先阐述了语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然后分析了目前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最后给出了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措施。

关键字:口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Lado(1957)在他的《跨文化的语言学》(LinguisticsAcrossCulture)一书中明确指出:“一种语言既是一种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该文化其他组成部分的主要表现手段,影响到双方的文化传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文化是语言的底蕴。人类通过语言沟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同时,语言也存储了前人的劳动和生活经验,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着民族的文化心态,蕴涵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Krashen(1981)指出:“我们可以用我们已经用以定义文化的完全相同的措辞来定义语言。它包括一个人想要理解的一切,以便能够以一种他们可以接受的与他们自己的方式相对应的方式,与其他语言使用者进行像他们彼此间那样进行的充分地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个方而。”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交流思想、协调行动,而语言则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与此同时,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又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一个民族各层次的文化必然会在这个民族所操的语言上留有印记,由此体现了语言的.文化载储功能。而文化作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则制约着语言的形式,不断地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丰富和更新着语言的文化内涵。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世界上几不存在脱离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脱离特定文化背景和内涵的语言。因此,不了解文化就无法真正学好该种语一言。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恢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

从形式上看,英语教学直接从事的活动是异语交往和交换,从内容上看,实际上是在不同的文化体系和文化形态之间往返穿梭。其目的在于达到文化内容和文化信息的传递与现解。语言不是无意义的符合体系而是有特意文化转移和文化意义的文化载体。英语教学正是以语言教学为手段去探索目标语言上所记载和表达的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二、口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对外交往日渐频繁,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既了解本国文化又能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精华的跨文化交际型人才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迫切任务。

然而,纵观目前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文化因索在外语教学中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人们对语言的片面理解,在外语教学中,只把语言当成一套孤立的符号系统来传授,词汇和语法几乎成了外语教学的全部内容。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仍习惯采用“语法——翻译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单词释义及语法分析上,而学生也误以为只要记住了单词,掌握了语法就能学好英语。其结果是许多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在工作、生活中连简单的日常英语都不能应付,既不能听,也不能说,造成所谓的“聋哑英语”。而在“直接法”、“听说法”等教学模式中培一养出来的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却常常犯语用错误,造成交际障碍甚至误会而不知所措。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造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不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所学语言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对相关的风土人情、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知之甚少,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并用它来进行交际。

在我国,由于条件的限制,英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直接从英语环境中习得这门语言。学生的注意力只能局限于为数不多的课本上,注重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部分促成了以获取词汇、语法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得非常辛苦,不时抱着单词表甚至辞典死记硬背。尤其严重的是,他们掌握了人量的词汇,谈起语法也能头头是道,考试时也能“得心应手”,发挥“出色”,但一旦需要用英语进行交际(如对话时),问题就来了,或者用词不准确(原因是他们惯常通过汉语意义来记忆英语单词,但两者却不完个对应),或者使用语言不得体(如称呼语的误用,词语使用不当等)。学生在大学里要通过英语水平的分级考试,他们一旦毕业参加工作时,用人单位也以他们的英语能力级别证书作为录用的依据,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注重毕业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而非一纸证书,这一点应当起我们的注意。

三、口语教学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3.1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交际双方必须对对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上课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及所教学生的特点,适时、适量地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指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价值观、信仰、信念等等,此外也可通过课外发些讲述英语国家文化习俗,尤其是有关与中国有着显著不同的习俗的兴趣材料以加强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例如,在顾日国主编的《跨文化交际》一书中,他曾介绍了这么一个看似让人好笑的故事,一个台湾青年和北欧某国的姑娘结了婚,并且随姑娘一起到了北欧工作。婚后不久小伙子的母亲从台湾赶往北欧去看望他们,谁知见面后的第二天,这位母亲就执意要回台湾,因为姑娘在婆母入住的第一天就问她打算要住多久。很显然这是一起典型的跨文化交际的案例。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媳妇理应对远道而来的婆母恭敬有加,百般孝顺才是。这样对婆母说话,几乎每一个婆母肯定都会理解为这是要催促她快走,而在欧洲,这样的询问方式是很普遍的,因为主人主要是想了解清楚客人的打算后,好作一些具体的日程安排。所以了解到这种文化的差异,我们不仅能够避免尴尬,甚至还能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此外,充分利用外教的优势。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看,和讲这些本民族语的人接触是十分必要的。这些外教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能生动、形象地讲述本国的社会情况、人文地理、文化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使学生能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介绍学生多读一些原版的文学作品,平时要多向学生推介一些原版文学作品提醒他们在阅读时留心和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例如,有一名学生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件事:那一天她与一位外教谈起她刚刚看到的一则关于百岁老人参加百米竞赛的新闻,她就说了一句:“Heissuchanoldman.Couldherunanymore?”这位外教当时.就提醒她千万不能在称呼老人时用old这个词,而是应该用elderly或seniorcitizen。这名学生当时感触极为深刻,她说她有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件事。

3.2交际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导致学生在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为加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一点就是突破传统的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口语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地投入交际练习活动,并且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参加交际活动从而提高交际能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话动,尤其是小组活动,能减轻学生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口语。因此,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要求学生运用目的语完成某一任务,”可以催化学生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语言输入和产出的良好环境。

另外,与课堂的时间相比,课外的时间显然要多得多,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大赛,做英语游戏,进行英语讲演,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消化理解、吸收课堂上所学内容,增加学英语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去参加一些跨文化交际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感受文化差异,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灵活机动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英语口语教学绝对离开不了多媒体资源,利用VCD、英语录像和电影进行教学,然后组织讨论。在看VCD、录像和电影时,学生们应特别注意日常活动的情景,如商店售货员和顾客对话等等,看完之后可采用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来学习。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是进行英语听说的最佳途径,也是进行英语交际的最佳活动。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学好英语的乐趣,更有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放英文电影时,千万不能一次把一整部都放完,否则的话,学生只是在看情节,而没有抓住该学的。只给他们放映一个个片断,通过某个片断的放映,来学习词汇、语法及句子表达方式,例如,在放映一部惊险电影的片断时,暂停一下,并让学生去猜测下面的情节,人物的对话,并通过对话中所体现的语法来进行操练。

又如,笔者在口语课堂上经常进行这样的活动,收效甚佳。给学生放映一个小片断,把声音消掉,以无声的形式播放,学生以PairWork的形式,一名学生看片断,另一名背过身去,不看录像,那一名看的同学边看边描述给他的同伴,放二遍之后,请不看的同学来描述,看一哪一组描述得多,描述得好,然后再放第二遍,学生们继续进行描述,继续补充,等到第三遍,背过身去的同学就转过身来看录像,通过自己亲自观看来检验刚才的描述以及同伴的描述。通过这种课堂活动,笔者发现学生的兴趣特别的高,课堂气氛特别热烈,学生们三言两语,七嘴八舌,互相竞争看谁说得好,说得妙。同时放映片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限制在3分钟左右,这样学生们往往意犹未尽。在三遍都放过之后,让学生们之间

互相检查刚才在描述时所犯的口语失误,看到自己所犯的失误被同学们检查出来,往往会印象更加深刻,减少以后继续犯此类失误的频率。

此外,学生应该多收听收看英文广播及电视,录音材料,一定要以真实材料为内容。运用电影、电视、VCD、DVD以及录像教学片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

直观地了解目标语文化的方方面面。

3.4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文化素养

这是针对教师自身而言。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培养纯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具备能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然而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往往造成“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和“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英语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英语口语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轻视文化教育的状况,应该明确口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而应把与所教语言有关的文化背景纳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深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

目前,国内外很多语言教材都采用了不少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材料,有些对话是研究文化差异的好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材,使学生对本民族与异族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正确性,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师若想使学生在学习口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自身就不得不首先尽可能通晓英语语言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意识。

3.5加强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

主体文化是指母语文化,与客体文化一样,也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索之一。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并经常问这样的问题,如孔子、道

家、中国的象棋、围棋、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的风俗习惯等,这是广大教育工作

者及当代学生值得重视的问题。若常常不能给问话者以满意的答复,就会给跨文

化交际带来不利的影响,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话题是受双方制约的。所以在跨文

化交际中要加强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即与本国有关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民族及民族信仰、婚俗文化、饮食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古迹、风景胜地等,从而有效地避免交际中出现的尴尬。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还要注意摒弃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既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而鄙视母语文化;同时也不因沉醉于自己五千年的文化而把其他文化说得一无是处。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文化无优劣之分,要充分尊重不同的文化。应做到既不崇洋,也不排外;坚持各种文化相对性和文化的互渗互补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安旭红,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运用能力,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

[2]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安徽农业人学学报,2003

[3]程娅,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

[4]玛巧丽,淡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15-01

口语交际能力是指用有声语言的形式同时辅助适当的非语言手段,以听、说为主要的实现途径来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的能力,其中包括了对文化设定的理解把握以及对语言应用知识的利用。[1] 口语交际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同时兼具了沟通的不可替代性和信息传递沟通的直接和有效性。语文作为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1 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和必要性

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这一项提出新的要求,规定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要做到简单的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口语交际能力表现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中,是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语言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十分有必要性。首先,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其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化。因此,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就意味着对语言文化的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将语言的艺术性、实用性融合在生活中,是对语文这门学科的一种升华。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满足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需要,也总体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2 现今语文教育体系中口语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改革中于听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地域间、不同等级的学校之间、不同教师的能力等都是产生不足的决定因素。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少互动

口语交际能力最注重培养的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情势来看,在实际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沟通意识,往往只是将课本的知识机械性的传递给学生。如在进行课文讲解时,教师只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来教授学生,并没有与学生沟通交流。很多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发言的机会,教师也对学生的发言缺少正确的认识,由此导致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足,长此以往,使学生失去了表达和发言的欲望,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低下,丧失学习兴趣,严重者还会产生与人沟通困难的心理障碍。

2.2 教师自身意识不强、水平不足

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教师起到导向作用。而在语言教育中,教师自身的能力也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很好的领悟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而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注重的都是对学生书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等以期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由此就形成了一种“哑巴语言”的现象。同时由于教师自身的能力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不够流畅,缺少逻辑性和条理性,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过于随意,无法使学生真的受到感染。语言的学习是有一定的枯燥性的,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运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带给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那么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语言的兴趣,使学生用语言无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影响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3 实际应用不足

想要真正的把一门语言理解透彻,实际应用是最好的方式。但是着眼于当今的教育现状,很多语文教学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学校和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忽略了让学生将语言实际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仅凭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应对以及交际能力,无法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技巧和交际方法,不能更好的与人沟通交流思想。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变弱,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3 口语交际能力提升途径

根据上述对于当今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分析,可以明确的知道,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模式,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融入生活之中,注重实践,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3.1 注重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

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中,在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要求,设定相应的对话情境,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由学生自行安排角色并攥写台词,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可以更深刻、更直观地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口语交际互动性。

3.2 对教师进行培训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让教师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语言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同时富有幽默感。这在一方面不仅为学校提供了更优质的师资力量,也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总体素质。教师合理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吸收课本知识。

3.3 将口语交际能力应用到实际中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实际中应用。学校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应用的培养,比如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举办诗歌朗读大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这些从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中学生思维模式的塑性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在自身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侧重点,更好的完善自身能力。

4 结语

口语交际能力是对语言这门学科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交往意识和口头表述能力,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着重主义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第3篇

(一)丰富学生的听

一是采用全英教学模式。教师要少用甚至是不用汉语进行教学,要知道学习英语的最大干扰来自于母语,对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母语的思维方式,很容易会将这些母语思维方式带到英语的学习中来。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用英语教学,为学生营造全基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开母语的干扰,学会用英语来进行思维。二是利用现代技术播放地道的英语音频与视频。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声像效果来为学生播放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歌曲、经典的影视剧片断以及一些英语类节目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通过大量的听来增强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

(二)展开大量的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指出了读的重要作用,这同样适用于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读是语言输出与输入一体化,既可以在读中丰富语言素材,为学生的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主要的说话训练方式,可以在读中增强语感,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让学生在读中来增强流畅性与完整性,感受不同的语气与语调。这既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提高的主要途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带领学生开展丰富的读,如全班读、分角色读、同桌对话朗读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教材,对于精彩的段落与篇章,要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这样长期坚持,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语法、句型等,让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语言素材,同时在读中来提高对语言的感知与驾驭能力,这无疑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核心因素。

二、丰富训练,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说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方知此事要躬行。”多听多读,增大学生的语言输入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并不直接代表着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最终需要在大量的口语训练活动中得到不断的强化与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为学生构建全英学习环境,用英语教学,并鼓励学生用英语外,还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口语训练活动,让学生有更多说的机会,在大量的训练中来内化知识、提高水平。

(一)表演情景剧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选取教材中适合学生表演的话题以及学生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学生创编情景剧,并进行表演。这样的活动即创作、表演与说话训练于一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而且可以让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与具体的场景、人物等结合起来,这样更加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如问路、打电话、购物、就诊、聚会、访友、旅游等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话题,同时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这些话题来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在运用中内化,这正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活动形式。

(二)课前自由谈话

我们要利用好课前导入环节的时间,可以选取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谈话。这样的交流形式更灵活,氛围更活跃,更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的激情。此时再加以教师必要的引导,自然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谈话中来进入新知的学习。谈话导入既避免了直接教学的枯燥无味,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空间,学生可以展开积极而自由的对话,这同样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口语训练方式。

(三)组建课外小组

引导学生自由结组,以充分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来开展丰富的口语课外活动。如建立英语广播站,开展辩论赛、组织口语大赛等。其活动更为丰富,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听说训练机会,而且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在课余时间总是能看到学生参与的身影,这样既实现了教学面对全体,全面参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享受口语交流的乐趣,从而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乐于交流。

三、结语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第4篇

关键词:综述;国内研究;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口译测试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32-03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口译活动日渐频繁,对合格口译人员的需求也更多。如何选拔出合格的口译人员呢?目前国内对口译人才的选拔科学度仍需更上一层台阶,学术界对口译测试的研究也明显不足。口译测试也是语言测试,因而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对于口译测试设计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一方面的研究对于口译测试理论及口译人才选拔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体系

1.测试内容――交际语言能力(CLA,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Bachman[1]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以及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三个部分。语言知识包括组织架构能力及语用能力;策略能力指将语言知识与交流者知识结构及交际场合特征结合的能力;心理生理机制指交际时的神经及生理机制。

2.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测试方法。上述Bachman交际语言能力模型,为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语言测试方法设计提供了依据。交际法语言测试有交际、任务和意义三大原则[2]。第一,交际法语言测试任务的设计具有明确的交际目的。第二,交际法语言测试通过让受试者完成模拟真实语境中的交际任务测试受试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第三,交际法语言测试关注意义,强调创造并解释意义。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包含一个为受试模拟语言交际语境的设计,它既考察学生如何使用自身的语法词汇知识、语用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并结合策略能力及心理生理机制来完成交际任务的情况。[3]

二、综述国内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口译测试设计研究

1.相关研究综述。口译测试本身也是语言测试,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理应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考试的测试设计。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将Bachman语言测试理论与口译测试结合起来,指导口译测试设计、评估等方面。厦门大学的陈菁教授在《中国翻译》2002年第1期上发表的《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因素》以及在《中国翻译》2003年第1期上发表的《交际法原则指导下的口译测试的具体操作》两篇文章是针对口译测试的专论。文章以Bachman的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为指导,将译员的口译交际能力分为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三部分[4],并制定量化评估表来评判口译考试中考生的表现[5]。西南大学郑玮在借鉴陈菁制定的口译量化评估表的基础上,运用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对口译测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估三方面进行了梳理,强调了这一理论对上述三方面的重要指导作用。[3]邓礼红则撰文针对口译测试真实性发表看法,并就如何在口译测试中具体应用真实性原则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详述: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受试者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互动的真实性、参与者之间互动的真实性、评分标准及其应用方式的真实性。最后得出在不损害口译测试总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其真实性的结论。[6]此外,一些研究生论文也选择将二者相结合,以毕业论文的形式用较长篇幅更为详细地论述了如何将交际法测试理论运用于口译测试中。武汉大学研究生彭在硕士论文中试图采用交际法测试理论探讨和研究科学合理的口译测试模式。文章从交际法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三种口译测试,即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国家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口译水平测试,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口译水平测试和国家人事部推出的口译资格认证测试进行了整体评估,并就口译测试设计(形式和内容)以及评估体系提出建议,如对口译测试进行分级,口笔试相结合等。[7]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戚宇光对人事部二级交传考试,上海市商务口译考试和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考试的形式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并针对现有口译认证系统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此外,作者还指出译员应该在测试前有时间做准备工作,以真正使测试能反映应试者水平,而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高源在硕士论文中将交际法测试理论运用于指导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质量的测试中。文中运用SPSS对22名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并试图提供一个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衡量口译质量的标准,最后得出一名合格商务谈判口译员应具备哪些素质的结论。在测试过程中,参照Bachman语言交际能力,尽量创造现实的交际环境,并全面衡量受试译员的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及心理能力三部分。[9]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步益青在硕士论文中从交际角度探讨口译活动,进而根据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出测试内容应当与实际语言运用之间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即测试的真实性原则探讨实际生活中的口译活动。在文章第四部分中,作者探讨了口译测试设计时应注意的原则:真实性及可行性。文章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市场上两类主要口译测试,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的基础上,试探性提出了一些口译测试建议。在笔试中,应测试应试者的听力、阅读能力以及文化知识。在口试中,不仅要测试应试者口译,还应测试公众演讲水平。[10]以上为近年来我国口译测试领域结合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和口译测试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上述研究的思考。对上述成果进行分析反观,可发现研究者们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用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检验我国国内主要口译测试,如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等,并据此提出口译测试设计的建议。或从某一点切入,如真实性原则,探讨在口译测试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再进一步分析总结,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从测试原则、测试内容与测试形式三方面提出口译测试设计建议,总结如下。首先,测试原则方面。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认为衡量一个语言测试的质量在于它的“有用性”(usefulness),包括六个方面:真实性(authenticity)、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区分度(discrimination)、可行性(practicability)和反拨/后效作用(backwash)。[11]上述研究成果大多将笔墨放在真实性原则上。徐强[12]指出,真实性是交际语言测试最重要、最具标志性的特征。Bachman从两个方面定义真实性,分别是情境的真实性(real-life approach)和交际的真实性(interactional/ability approach)。情境的真实性指测试任务与真实语境之间的一致性,而交际的真实性更强调受试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互动性。[11]将测试真实性原则应用于口译测试中,则要求保证测试任务与语言实际应用任务尽量保持一致。其次,测试内容方面。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认为语言测试应测试应试者的交际语言能力(CLA)。在设计口译测试内容时,应兼顾知识与技能,语言能力与非语言能力,测试考生的口译交际能力(知识、口译技能、非智力因素)。另外,一些学者也对测试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探讨。此外要有不同的口音,这样使得测试情境接近真实口译情境。再次,口译准备在口译测试过程中也要得到考虑。在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梳理后,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可以倾向于对“有用性”几个组成成分的单个研究上,进一步细化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对口译测试的指导作用。

我国对口译测试的研究仍有大幅拓展空间。将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运用于口译测试设计是研究口译测试设计的重要且必要的方法。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研究,但仍有需要努力的地方,如对“有用性”几个组成成分进行单个研究、利用量化手段分析控制影响因素等。

参考文献:

[1]Bachman,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陈纪梁.试论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及主要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83-85.

[3]郑玮.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测试[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7):140-142.

[4]陈菁.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因素[J].中国翻译,2002,(1):51-53.

[5]陈菁.交际法原则指导下的口译测试的具体操作[J].中国翻译,2003,(1):67-71.

[6]邓礼红.论口译测试中的真实性[J].科教文汇,2009,(8上):147-148.

[7]彭.论交际法测试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测试模式[D].武汉:武汉大学,2005.

[8]戚宇光.企业内口译认证考试的交际法原则和现实考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9]高源.从交际法测试理论的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质量测试[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10]步益青.从交际语言测试角度初探口译测试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11]Bachman,L F.& A S.Palmer.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6.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第5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互相交流频率在逐渐增加,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最基础的社交技能之一。口语交际能力涉及人们多个方面的素质,是综合程度较高的社交技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在语言沟通中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提高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认识,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确定培养目标

口语交际活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交流想法、传递信息,是个人适应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口语交际的形式以互动为主,在交际中不仅要听,而且还需要根据听到的内容组织语言给予回复,通过互相交谈的方式理解对方的想法,同时将自己的想法反馈给对方,达到沟通的目的。口语交际不仅是简单的对话,它需要人们使用适当的技巧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是个人融入社会的工具。因此,在口语交际中,人们需要具有与其他人接触时的交流技巧,并需要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根据这些口语交际的特点,我们能够确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问题思考能力以及待人处事的能力。

2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同,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就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为他们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语言能力不强的学生要让他们学习更多的语言知识;对于应变能力不强的学生要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对于害怕与人交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克服与人交往的恐惧心理。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学会扬长避短,在学习时能够抓住重点,在均衡发展的同时尽量弥补自身的缺点。

3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交际的兴趣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如此。想要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就要为他们在学习中创建合理的交际场景。所以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需要结合交际场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些场景的设置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根据这些题材设置相应的交际场景,教师可以在场景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利用不同角色间口语交际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达到师生的互动,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锻炼全体学生与他人说话的勇气,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敢于同他人进行交流。教师还要在教学的方式上做出更多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4提高口语交际训练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度

我们可以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入与口语交际有关课程,将口语交际的训练与小学语文课程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加入多种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式。首先,发挥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讨论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能使学生得到问题的答案,又能让所有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交流的方式都有利于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其次,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在学习新知识时要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要通过发言来表达自己对于新知识的看法,然后再通过互相的交流和探讨来掌握新知识的重点。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进行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真正做到了语文教学与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融合。

5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有效性

口语交际能力是有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一项复杂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才能够提高。所以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要注重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口语训练时,必须要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找到他们在口语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从简单的知识点开始练习,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小学生要掌握的口语交际必须是从简单开始的,我们要根据这个特点,为学生安排最合理的训练计划,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越来越难的知识和训练,最后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6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机会。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体验生活,接触社会,在与各行业的人们交流交际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农村小学由于条件的限制,组织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就会减少。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农村小学生可以与城市里的小学生互动,带领学生去城市参加社会活动,同时也邀请城市里的小学生来农村参与社会活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们接触更广泛的社会,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效率。

7结语

总而言之,口语交际能力是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同时还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机会,发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黄广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第6篇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13-01

在一次校语文组教研活动中,学科组长安排我们观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2012年3月30日-4月1日的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上《走进语言现场:问答之间》教学视频。看完后笔者颇有感触高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互相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它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应对能力的训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开篇提出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地概括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其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新课改要求学生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推行“自探互教”教学模式。很多老师反映学生能“自探”不能“互教”。笔者认为很大的因素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下面笔者浅析目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

(一)语文老师观念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个体发展,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语文老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

(二)语文教学的功利性的影响。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挥下,高考考什么,老师讲什么。语文考试最主要是考读和写,并不考说。教材中“口语交际”教学板块形同虚设。对此,有些老师敷衍了事,有些老师不进行教学。学生关注的也是升学问题,不乐意参与,即使参与也不认真训练。师生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都不重视,重视的是语文考试的分数。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有些语文老师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少。即使有些机会 ,也仅限于组织语文答案的语言模式。

(四)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高中生害羞心理突出,发言、说话的顾忌很多,怕说话,懒发言,进而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发展。

目前的高中生口语交际现状应引起语文教师们重视,要尽快地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到重要的教学议程中去。让语文教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口语交际训练氛围。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前提,作为教师就要民主、宽容,促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观点要给予尊重,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发展的潜力和可能,要理解他们的不足,尽量采取表扬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口语交际。

(二)创设具体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要努力给学生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口语交际训练可在课堂中进行,也可在课外活动或日常生活中进行。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

1. 听讲。听讲是听某种规范性的讲话并作出反应的训练方式。主要包括:听课、听报告、听发言、听新闻广播等。听讲,不仅要听“话”还要结合讲话人的表情、手势、动作、情绪等“听”出话中话、弦外音。听讲话,要能评价讲话内容。这就要求听讲者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思考。

2. 诵读。诵读是以朗读、朗诵、背诵等方式进行的口语表达的基础性训练。诵读训练时要注意对学生诵读技巧的训练:诵读的重音、语速、停顿、语气、语调等。

3. 复述。复述是在理解吸收原文的基础上讲述课文内容的训练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复述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突出重点。

4. 答问。答问是师生、生生之间互问互答的训练方式。可利用课文进行问答训练,也可模拟采访。教师应引导学生听提问要有耐心,听完整,听含意,能够作出敏捷机智、灵活准确的应对。

5. 讨论。讨论是指围绕某个主题,组织学生参加讨论,要求学生即兴或有准备地发表见解的训练方式。这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式。

6. 辩论。辩论是围绕同一论题,正反双方通过激烈的争辩来捍卫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观点的一种口语交际训练。辩论能有效培养学生敏捷的思辨能力和快速的论证表达能力。

7. 演讲。演讲是在面对较多的观众,针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见解、阐明道理、进行宣传鼓动的口语训练方式。它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和心理素质。

8. 即席发言。即席发言是一种在特定情景下事先没有准备的临场谈话的口语样式。即席发言,一要迅速构思,二要注意克服紧张心理。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人类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日益频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知轻能、重书面轻口语的弊病长期存在,加之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听到的都是方言。学生不愿开口,畏惧表达,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成效。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口语交际不重视,地位缺失。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内容可以通过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古诗文背诵一样也可采用默写的方式考核,而口语交际因为难以考核,存在着:教学时间无保障,被教师大量压缩,以师生对话取代了口语交际;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无硬性规定,口语交际教学进程得不到保障。

2.懒于设计,口语教学问题明显。部分教师懒于设计教学内容,囿于教材,照搬教参,口语教学内容往往是不切合实际、学生不感兴趣的话题。部分教师教学形式单一,以课前演讲的方式实施教学,忽视了口语教学的临场性的特点。部分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话题把握的准确性等方面指导不足,对学生评价随意。

3.教学效果不明显。由于课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倾听、表达、交流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中年级要求认真倾听,高年级还要求能耐心倾听,而部分教师仅要求听,远远达不到倾听的要求。

二、口语交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的教学观念作祟。部分教师存在重文轻语的观念以及功利主义思想,将主要精力放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训练上,大量挤占口语教学时间,对口语教学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的教学素养偏低。农村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演讲、表演、辩论等方面的技能不足,口头语言缺乏表现力,而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3.教师的教学能力欠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欠缺,过于依赖教材,对互动性考虑不周。表达缺乏艺术,不能灵活使用语调、语速表达情感,不注重体态语言的表达。

三、改善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策略

1.构建正确的口语交际教学观。(1)更新观念,改变重文轻语的思想。教师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注重对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倾听时不打断,表达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教师还要将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口语教学,如在《负荆请罪》课文后,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赵惠文王、门客的角色,要求语言抑扬顿挫,能符合各自的身份。(2)革除功利化教育观念。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使口语教学一直被漠视,甚至课时都无法保证。教师要努力改变功利主义的思想,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要摆脱成绩论,要善于处理教材,针对苏教版小语教材的“口语交际”中的话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要求关于“学会”的,如“学会”道歉、做客、祝贺、待客、劝阻、商量、赞美等内容;有关于“交往”的,如打电话,问路、约请、请您帮个忙等内容;有关于“交流”内容的,如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新闻会、关于春游的建议等;有关于“讨论”内容的,如用好压岁钱、班级公约、小小辩论会等内容;有关于“讲述”的,有小苹果树请医生、讲童话故事、水浒传故事擂台赛等内容。

2.提高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素养。(1)做好教师培训。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口语教学理论尚不完善,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语文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口语交际水平。教师也要通过学习和反思,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2)加强对口语交际知识的学习。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口语专业技术和相关教育理念,发挥口语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口语交际能力。(1)做好教学预设。教师要避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摆脱对教材的依赖,将口语教学与识字、阅读、习作等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各个板块之间的融合,让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2)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口语交际不是信息的单向传递,也不是传统的师问生答,部分教师仍采用看图说话、简述故事等简单的口语交际形式,要尽可以能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如开展小组辩论会等。

口语交际能力论文第8篇

随着我国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日渐普及,各种各样的英语口语测试也应运而生。我国自行设置的大学四、六级考试(CET)、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PETS)、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都设有口语测试。此外,国际上流行的英语口试有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口试和雅思(IELTS)口试等。所有这些口语测试的出现和发展与交际测试理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一、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依据

20世纪70年代,交际法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在以英国为中心的西欧共同体国家中产生并流行起来。交际法强调语言的交际性功能,主张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交际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D. H. Hymes)于1972年首次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强调语言的可能性、可行性、确当性和有效性(文秋芳,1999)。80年代卡内尔和斯魏恩(Canale & Swain)提出交际能力由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四部分组成。巴克曼(Bachman)于1990年在其专著《语言测试要略》(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里,提出了更为复杂的交际能力模式。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三大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以及心理——生理语言机制。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指结构组织能力(语法和篇章能力)和语用能力(指做事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包括了评估、计划和执行三方面的内容;心理生理机制指交际的方式和渠道(杨满珍,2002)。交际理论在许多国家的第二外语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发展,对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它对交际测试理论的研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这一概念、Canale和Swain对“交际能力”理论的发展,都对交际测试理论的起步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Bachman关于交际测试的定义以及测试构想的定义使得交际测试理论更加完善。交际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掌握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规则、语篇结构等,并通过一些得体的交际策略把语言知识运用到各种交际活动中,完成它的交际性功能。口语测试就是对学生的语言知识把握程度及其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活动能力的一种测试。

二、英语口语测试的特点

(一) 注重对语言能力本身的测试。

从表面来看,口试似乎是测试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说的技能。其实,口试也在考测语言知识本身,考测考生对语音语调、语法规则、词汇和语篇结构等的把握程度。口语测试在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忽略语言知识本身的重要性。

口语测试设有朗读、复述、演讲、看图说话或者看一段录像片段后进行描述等题型,从中可以看出其对语言能力本身的重视。比如,高考口试中的朗读,TEM中的复述,CET口语考试中的看图(或看录像)说话,PETS和TEM测试的演讲等等题型,都是为了测试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量的大小、词汇搭配、语言组织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从评分标准来看,也可以看出对语言知识技能的重视。比如BEC口语测试的评分标准分为四个部分:语法和词汇,主要看语法的准确性、词汇量的大小;语音语调是否正确等;会话能力:谈话内容是否切题、话语是否流利连贯;交流能力:和搭档在交流时是否具有互动能力,配合是否默契。四项评分标准中前面三项标准都在强调Bachman交际能力中的语言能力。

(二) 口语测试具有交际测试的特点。

其交际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