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玩具设计论文

玩具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5 10:48:41

玩具设计论文

玩具设计论文第1篇

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中,学前教育人数与高中阶段教育人数相差不大,其所占比例相当大(见表1)。现代青年父母普遍接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因此幼儿教育产品市场广阔。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户外活动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幼儿园每天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积极开展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动作协调发展,提高运动能力,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放松情绪,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户外大型儿童玩具属常见幼儿教育装备,主要配置在幼儿园等幼教场所,也可以用于公园、别墅、居住区以及旅游景点等户外场所。此类教育装备产品产品设计注重安全性、新颖性、美观性,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目前,国内的户外大型玩具以组合型滑梯、旋转滑梯为主,此外还有健身器材、儿童跷跷板、充气弹跳设备等。

二、国内外大型儿童玩具发展现状

1.国内市场现状与问题

大型儿童玩具深受儿童喜爱,目前国内涌现出多种品牌的连锁大型室内儿童乐园,其玩具也是在大型超市、商场、西餐厅、连锁餐厅等商业环境广泛应用。儿童娱乐场所的面积一般为30~300m2,因此这些大型玩具设施已不局限在室外,市场前景更加广阔。大型儿童玩具普遍存在安全性、趣味性、益智性和行为引导性不足的问题。幼儿园常见的大型玩具组合包括滑梯、攀登架、铁索桥等。这些玩具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增强体质,但很多幼儿园都把大型玩具敞放在水泥地上。由于幼儿安全意识淡薄,无人看护时玩起来你争我抢、推推挤挤,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此外,幼儿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想尝试新玩法,例如在滑梯上用双膝跪下倒滑,或两手拉着护栏从下往上爬等,这些玩法都非常危险,极易导致安全事故。

国内大型儿童玩具的生产和销售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产品色彩、造型、结构趋同,产品的娱乐功能占主导,缺乏教育功能,不能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唤起幼儿对已有知识的印象,不能促使他们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

2.国外市场与产品设计

国外户外大型儿童玩具生产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用在家庭庭院,与国内相比造型更加新颖。例如传统的木马玩具,在国内永远以马的形象出现,造型单一,而国外就出现了与传统木马脚部相同的绵羊造型玩具,两者功能相同,但后者结合了纯白色的软垫羊毛造型,显得更加可爱、舒适、温馨。国外的大型儿童玩具更注重充气结构,安全性强,且具有容易移动、与具体运动相结合、成人和儿童共用的特点,强调亲子和教育特性[1]。

三、大型儿童玩具的开发

1.教育性是开发的基本原则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关注儿童成长,必须重视儿童对玩具的使用,重视玩具的学习功能。目前市场上的大型儿童玩具在样式和功能上都缺乏创新,具有益智功能的玩具多为桌面玩具,大型玩具很少体现这一功能。好玩具应该对幼儿起到启迪心智、培养兴趣、增长知识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装备的意义。现代学前教育领域公认的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接触、研究,形成智慧[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4种基本学习重新产品设计组织[3]。而学前教育倡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认知,通过过程型课程认知周围环境和明白道理,养成观察、体验等良好的认知习惯。

2.多感官体验的大型儿童玩具

大型儿童玩具造型囊括了产品色彩、结构等外观和内在的技术环节。目前,国内的大型益智儿童玩具造型看似缤纷多姿,实则杂乱无章,产品设计理论相对单一,为幼儿成长考虑较少,仅局限于仿生形态(例如动物和卡通形象等)和简单运动引导(爬、滑等)方面。感官教育可以让运动机能尚在发育阶段的幼儿从不同的游戏方式中享受无穷乐趣[4],颜色、数字、形状均是独特的运动体验,充分利用幼儿的触觉、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体验能力,强化记忆,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以感官体验为基础,将手眼协调能力、安全意识、色彩认知、合作意识等作为产品产品设计的目标,可以提高造型的新颖性和教育性[5]。

3.基于数字交互技术的大型儿童

玩具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数学,而且通常通过各种图形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其学习兴趣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数字化虚拟交互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幼儿进一步提高图形理解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虚拟交互式的教学用具和应用软件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教师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游戏等人机交互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针对2~10岁幼儿可以采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对幼教课程所授内容进行全方位数字剖析,将知识进行数字化模拟,将图形图像演示与题目解析通过人机交互实现,结合到室内大型儿童玩具中,也是一种基于教育功能的产品开发方向[6]。

四、“红绿灯主题乐园”的构想与思路

1.产品设计构思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18万以上的15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数十万儿童致残。在步行交通事故中,危险人群为5~9岁儿童。查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档案可以发现,儿童期交通事故的责任方多半是受害儿童,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车祸在交通事故中占较大比例。例如,低龄儿童穿越马路时没有成年人带领,不走人行横道,在公路旁玩耍,红灯亮时横过马路,12岁以下儿童骑自行车上马路,骑车下坡不减速、猛拐等。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一般在中班阶段即5周岁开始,但由于幼儿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记忆时间有限,教育效果并不突出。由于儿童身高与成人的差异,其视域也有所局限,因此对高高在上的交通信号灯并不敏感,即使曾经接受过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所以有必要把交通信号灯与儿童玩具结合起来,这样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就能直观重复“红灯停,绿灯行”的常识,同时加深对人行道斑马线的印象。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将交通信号灯与十字路口结合起来,将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结合,形成“红绿灯主题乐园”大型儿童玩具产品设计(如图1所示)。

2.造型和结构产品设计

该产品设计整体造型上以十字路口的空间形态为基础,设A、B、C、D四座亭子,东南西北伫立,两两之间设主干道;对角线连接,设为支干道,交叉处设枢纽。这样在四条主干道繁忙的时候,小朋友就可以选择支干道继续通行。A座和C座造型相似,都为帽子顶棚和小汽车造型护栏;B座和D座为彩带顶棚和校车造型护栏。AB连接的主干道和CD连接的主干道做成人行横道式样,地面黑白间隔,道路两端各设置一个红绿灯和一个闸。红灯亮,闸放下,禁止通行;绿灯亮,闸抬起,安全通行。“人行道”的护栏则做成小朋友手拉手造型,既生动形象又贴近主题,具有亲切感。AC对角线的支干道为桶状通道,幼儿需要爬过去,BD对角线的支干道则为普通栏杆过道。交叉枢纽的地方就像一个“安全岛”,呈圆形,以支干道的水平面下沉20cm,是一个圆坑状的彩球池子,增加娱乐性。其中黄色校车的窗口上有帽子造型,小朋友把头停在窗口,就会呈现在车里戴着帽子的样子,可以拍照留念。颜色方面,儿童对鲜艳、明度较大的颜色都比较喜欢,将红黄蓝绿设为基础色,在明度上做了调整。

3.功能实现

玩具有两种使用方法:一是在日常使用时,盖上彩球池子的盖子,不影响通行;二是打开彩球池,教师带领幼儿拿彩球做竞赛游戏。入口在A座,同侧D座设置攀爬入口,分散人流量。连接处采用通用的螺钉连接交通信号灯色彩变化通过电子技术调节,信号灯造型做了简化处理,高度降低到幼儿的视域范围内,4~6岁的幼儿观察信号灯时仰角不超过30度。如果有幼儿违反信号指示,将会听到语音警告。考虑到与实际交通环境的适度吻合,各通道要求至少能满足3名幼儿同时通过,因此该设施比普通大型儿童玩具更宽,整体尺寸更大(如图3所示),适用于小区公共环境作为娱乐型景观以及幼儿园娱乐和辅助教学。由于结合了电子元件,需要靠近路灯等公共电源体系。

五、结束语

玩具设计论文第2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玩具设计;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TB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94-02

工业设计专业和玩具的设计在基础课程的设计上是一致的,都要对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且要学习人机工程学和美学等课程,而且这两个专业都需要借助美术知识,运用色彩和线条的比例设计出精美的作品。在对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时,也具有相似性。因此,我国玩具设计课程建设大都倾向于艺术设计课程方向或机械设计课程方向,轻玩具与儿童发展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课程教学普遍呈现教学效果不明显,效率比较低和效益成效少的状况。玩具设计教育又因其专业的特殊性而呈现出很多特有的问题,逐渐显现出:玩具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匮乏;原有本科教育模式与玩具人才实际发展需求不匹配;高职高专教育模式又只重技艺培养;玩具人才培养质量出现偏差;高等院校课程建设阶段忽略了对儿童心理发展、儿童生理发展、儿童发展与玩具的关系,缺乏相关课程设置,以致中国玩具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环节日渐脱钩等诸多令人忧心的教育现象。综上所述,从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阶段玩具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工业设计专业(玩具方向)特色课程建设阶段忽略了对儿童心理发展、儿童生理发展、儿童发展与玩具的关系,缺乏相关课程建设。因此,作为本科院校,玩具设计特色课程改革与实践是玩具人才培养研究的焦点,对此我们作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尝试。

一、课程内容改革

工业设计专业(玩具方向)特色课程改革是比较复杂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实践才能完善。在课程改革中,应该设置好中心课程,促进课程的整合,将课程之间的关系搞清晰,分析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要分清各类课程之间的界限,防止各类课程在讲述中出现重叠的现象,使课程体系更加清晰,主要改革方式如下所示:

(1)提升“儿童心理学”“玩具与儿童发展”等特色课程,使课程的体系进一步更新,并且使课程在讲述中一直贯穿技术设计类知识,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分析,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征,然后设计阶段性的玩具。儿童的心理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在课程设置中,要培养优秀的玩具设计师,就应该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在设计玩具时,本着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进行。玩具设计应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该开设儿童心理学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儿童的心理,在设计玩具时可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设计出适合他们的玩具。

(2)加强“玩具安全检测与法规”“玩具与科技博览”等课程行业内和科技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引入,包括先进简单有趣的设计方法、轻松自然的用户研究实践形式等。加强对学生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与能力,以及用户参与式设计思想与能力的培养。IDEO(美国著名工业设计公司)为优秀的设计重新作了定义――优秀的设计创造的是美妙的体验,而不仅仅是产品。IDEO通过大量设计实践所探索出的设计思想和实践形式,正改变着企业创新的方法,高校应紧跟国际设计前沿,革旧图新,重视新课程的建设,传授前沿知识。

(3)完善玩具形态创意设计基础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不断完善学生的基础形态设计能力基础上,对玩具的形态进行创新设计。在教学中,应该加大课时量,使教学更加具有深度,将玩具形态的设计作为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中心环节。由于工业设计专业玩具方向的学生,他们的艺术造型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提升,而且玩具的设计是具有自身规律的,玩具设计造型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显得非常不生动,呆板,所以,在进行玩具形态设计时,应该通过观察实际,分析造型规律和线条,设计出理性和艺术化结合的作品。

二、特色课程实践环节改革

设计课程是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评,模型制作课程也是独立开设的,学生在进行了玩具市场调查后,再完成作业。在新的课程体系中,会将设计课程、模型制作和论文的考核结合起来,注重实践。在传统的课程中,这几门课程是比较分散的,而不是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改革后,学生应该有更多的实践,老师应该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专题设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实现课程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完成整个项目。

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以通过理论的学习作为辅助学习,实现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结合,将不同知识的界限划清,同时又可以找到不同课程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还要加大玩具模型制作类等项目实践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在课程的设计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在课程中应该让学生通过制作模型的方式,对设计的想法进行反复的实践,切实提高设计能力。

三、课程改革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

在传统的课程中,老师对基础知识的讲授是比较多的,学生在学习后、工作时不能将这些基础知识灵活地运用,导致所学的知识不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老师在教学中也缺乏对市场情况的分析。所以,在课程的改革中,应该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使学生树立职业目标,明确市场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工作设计课程体系中,应该让学生融入设计的环境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结语

对工业设计专业(玩具方向)特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要求建立有特色的课程,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应该是清晰的。通过课程基本框架的设计,以及对课程整体功能的分析,打破课程的局限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

知识,毕业后尽快适应市场。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完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课程的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同时,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工业设计专业(玩具方向)特色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玩具设计课程教学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罗聪.玩具设计表现技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梁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所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装饰,2010,08.

[3]罗庆锦.高校玩具设计教育问题与思考[J].中外玩具制造,2012,09.

[4]尹玉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特点及个案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9,09.

[5]罗聪.“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玩具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工业设计2016,06.

玩具设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情感工程;情感;体验

今天,随着游戏技术的提高,玩家们已对情感需求发出呼唤,他们需要能象电影一样感人和处处扣人心弦的游戏。情感工程技术是打造这种游戏的强力武器。美国认知心理学教授DavidFreeman在其《游戏情感设计》一书中指出,情感工程技术包括:让玩家认同自己的角色和与NPC结合、设计动人而出人意料的游戏时刻、创建具有情感深度的NPC[1]。其实,情感工程技术还涉及控制游戏画面、控制游戏玩法进程等众多技术。DavidFreeman教授的情感体验层次理论将用户的情感体验划分成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递增层次来解释。本文下面将以此三个层次来探讨游戏情感工程设计中的难点与对策。

一、本能层

情感体验层次理论认为,本能层是呈现在玩家眼前并给玩家带来各种感官刺激的所有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将给玩家带来各种情绪体验。本能层是三层体验结构中的基础层次,对行为层和反思层体验有着重大影响。在本能层设计中采用情感工程技术存在三个难点:

1)控制注意。设计师要让玩家在充分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完整的感觉信息,除确保具体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满足设计需要传递的数量外,还须对注意加予控制,否则,玩家对具体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就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本能层的情感体验不充足和上面两层的情感体验变得支离破碎,知觉负载理论可解释其原因[2]。设计师要想有效地控制注意,可在交互行为之前通过各种渠道明示或暗示游戏相关趣味元素或利用一些功能性或结构性元素(如易得性、新异性等)来确保符合玩家的接受定向或提前为玩家创设预存立场,从而引发玩家正确的接受期待和接受需要;另外,对于不可改变的玩家个性,可在特定游戏情景状态下借助“调节定向理论”手段,实现对玩家动机的调节和个性的暂时性抑制。这样可确保玩家顺利接受设计既定的具体内容,同时使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

2)引导玩家获得正面情感体验。设计师要让玩家从游戏情景画面中产生联想、情感和领悟,造就玩家的正面情感体验,应将视听设计(包括人物、道具、场景、界面、音效、影像处理、剧情等)效果提升到美学高度。因此,设计师应遵循格式塔视觉知觉理论中的各种设计原则,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指导游戏情感工程设计。

3)控制游戏画面程度。设计师要通过视听设计控制游戏画面程度,让玩家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除充分利用《游戏情感设计》一书中所提的办法打造具有情感细腻丰富的玩家角色和非玩家角色外,还应按照格式塔视觉知觉理论中的各项设计原则来创建各种剧情场景,创造性地让人物、道具、界面、声音等要素在剧情场景得到完美的布局搭配,激起玩家兴趣和保持玩家注意,用画面美感来打动玩家,使其获得愉悦的视听体验。在人机交互设备的尚未解决好的今天,玩家的触感更多用替代方式来完成,但随技术的发展,玩家会感知到不同材质带来的不同触感体验。

二、行为层

情感体验层次理论认为,行为层是指玩家通过学习掌握技能,并使用技能去解决任务和从中获得成就感等。行为层是三层体验结构中的中间层次,对反思层体验有着重大影响。在行为层设计中采用情感工程技术存在两个难点:

1)游戏交互行为与界面设计。玩家通过本能层接受和认知的相关信息来学习掌握技能后,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玩家必然会做出相应操作的行为反馈,这就是玩家与游戏之间的交互行为。交互行为设计首先要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和玩家游戏的习惯,然后再确保其自然性,使玩家能轻松操作获得互动体验,产生进一步的感官刺激。前面问题相对容易解决,而交互行为的自然性则受人机交互设备发展的制约。故替代设备选择和使用方式应尽量靠近人的行为习惯,要简单轻便和尽量回避附加设备;设计师应尽量采用多通道行为设计,以确保玩家的精力消耗最低,防止玩家注意力的下降;界面设计应与交互行为设计匹配,按照人类认知规律与格式塔视觉知觉理论原则来设计,要做到界面既满足操作简便,又具有美感;另外,游戏系统要确保玩家交互后能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让玩家及时了解交互行为结果,以便考虑进一步的交互,这样可增加玩家的游戏时间和沉浸感。

2)控制游戏玩法进程。游戏玩法进程是玩家向着游戏最终目标推进所进行的系列可从中获得各种乐趣与情感体验的活动。要控制好它,实际上就是要控制好游戏机制、游戏时长、奖励和难度。游戏机制包括游戏中的所有操作和交互活动,是游戏玩法的中核心部分,它直接影响操作的复杂度和玩家对游戏的掌握情况。设计师要控制好游戏机制,就应让游戏具有一个易理解的核心机制和若干次级机制,可利用两种机制互补来支撑游戏玩法进程,推动游戏故事情节的逐步发展,利用创新设计游戏核心机制可为玩家提供崭新情感体验;控制游戏时长实际上就是控制好玩家经历所有游戏玩法进程、通过关卡、完成任务或闯过某条线路所需的平均时间。不同类型的游戏具有不同的最佳时长,在此我们已拥有许多前人留下的经验数据可供参考;奖励一般分为辅助与实用奖励两种。采用辅助奖励可保持玩家兴趣和注意,采用实用奖励可吸引、鼓励玩家坚持玩完游戏。奖励要让玩家认为与游戏难度、复杂度、风险相匹配;难度设置要根据玩家类型、游戏类型以及游戏玩法的不同进程等因素来设置,若难度太大会挫伤玩家热情,若难度太小玩家会因无聊而离弃。

三、反思层

情感体验层次理论认为,反思层指玩家经过上述两个层次的体验作用后,在其内心会产生以想象和联想为基础和以认知为基础的相关体验。玩家会在此过程中理性战胜感性,会去寻求情感体验的依据,实现体验的深入和内涵的把握。设计师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创建和把握利用好情感体验的核心元素———共鸣,将自己想传达的情感创造地利用各种艺术形象、特殊音效以及其他能够利用的感觉资源通过某种方式传达给玩家,以便玩家对游戏中的欣赏对象进行情感体验时达到共鸣状态,获得对该欣赏对象的深入把握、领悟和感染。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理论中的异质同构说可激起人的审美经验,由于该美学视野已囊括了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样式,故设计师可把它作为游戏情感工程设计的行动指南,通过精致细微的视听设计,正确完整地传达各种信息与情感,以激起玩家的审美感受和获得正面的情感体验。

四、结论

游戏情感工程设计是将游戏制作质量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的重要手段,它能通过玩家与游戏的对话来达到玩家与设计师二者之间情感的共鸣,从而使游戏的艺术价值得以升华,使玩家得到心灵的享受。我们也切盼玩家们能在生活工作中积累更多经验和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以便在未来的游戏中获得更多美好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美)DavidFreeman编.邱仲潘译.游戏情感设计.红旗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5.

玩具设计论文第4篇

[关键词]玩具创意设计 教学模式 培养目标

一、关于玩具

玩具,几乎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久远。“玩具”一词,从小陪到我们长大。何为“玩具”?顾名思义——可以玩的器具。作为玩具本身来看,“玩”才是它最中心的理念,可以玩的东西都可以叫做玩具,例如小时候我们玩的弹珠,还有假装拿木棍比作手枪……这个木棍在我们看来就是玩具,只不过与现代的高科技玩具比起来真是相差甚远。

说起科技,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玩具的发展其实可以设计出很高科技的玩具,现在的玩具很多可以和当今潮流称霸的IPAD等等电脑互动;可以模拟太空遨游,可以神奇地变出彩虹的玩具。作为玩具设计师,创造新的玩具是我们的本职,但创新不意味着反传统,我们玩具设计师也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传承我们传统的玩具,并有义务对传统的玩具加以保护。

玩具本身就是一种表达语言的工具,较之于社会约定的语言符号系统,玩具是儿童更为得心应手的“语言”。玩具是一本“无字的书”,它更像是“教学大纲”或开放式的“课本”,为学习者留下了较大的自主建构、想像的空间,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为儿童自由表达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

二、玩具的色彩语言

玩具色彩在玩具设计中很重要,要了解儿童各个年龄段喜欢的色彩特点,并学会应用。

1、童年(0至6岁)

这个时期属于初识事物的阶段,所以喜欢的颜色明度较弱,例如粉蓝,粉绿,粉红等这样的颜色,这类颜色对儿童的视觉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2、少年(7至17岁)

这个时期的玩具设计分为两个阶段;小童阶段的儿童处于对事物有了一定认识的阶段,所以针对此阶段的儿童玩具更侧重要求颜色要明快,视觉冲击大。例如:大红、蓝、绿、黄。大童阶段的儿童处于对新事物以及玩具的功能要求更高,颜色跨度相对之前的几个阶段来说比较大。

三、玩具设计的基础知识

说起玩具设计,不等同于人们说的简单的外观设计。在玩具设计课程中,应该综合地渗透究竟玩具设计需要做什么?需要我们设计师具备何种专业素养,这个也是玩具设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前提。

“玩具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外观设计,玩具设计可以分开讲:

“玩”是玩法、功能、市场消费心理分析以及外观设计。

“具”是生产,包括机械、电子、材料、工艺、玩具安全。

玩具设计是“玩”和“具”的合体。

四、玩具创意设计的具体流程

第一:市场调查:了解客户需要,了解玩具产品的行业状况,总重周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分析客户需要的产品方向。

第二:创意设计:这个部分核心是创意,将之前调查的资料进行结果分析,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拟定创意方向。

第三:定义论证:通过可行性优化进行设计论证,协调玩具产品在外观,颜色,细节,特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从而使此玩具设计更具有可行性。

确定设计方案,需要静下心来理性地分析评估各个方案的可行性,从中优化出最合适的设计定位,这个环节需要考虑技术,材料,成本,用户,商业因素等各种现实的限制条件,并从中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第四:实施生产:产品设计已经方案已经确定,接着讨论并制定出详细的生产计划书

五、玩具设计的能力要求

了解设计过程最终达到生产需要,能够清晰地画出设计图,明确表达想法。让想法图纸化。

1、达到设计要求,了解客户的需求:应具有良好的收集与表现能力,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并能针对用户需求,符合受益人群的喜爱范畴,达到好玩有益的初衷,符合目标人群的年龄对产品的要求;能倾听客户的需求;能充分地发挥创意,“头脑风暴”是一种激发团队创意思维的好方法。

2、达到市场要求,相关市场调查:设计以市场为导向,从成本和市场需求出发。调查的过程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这个环节很重要。

3、达到制作要求:从设计到产品,结构巧妙,符合生产要求,符合玩具安全规范

玩具设计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该文从我国儿童学习生活现状以及玩具消费市场的分析入手,认识到儿童实际学习生活状态与其自由游戏的天性相冲突,从而得出对儿童玩具设计有意义的启示,就是从对游戏价值的充分认识中了解儿童健康 发展 所需条件,设计出符合儿童天性同时具有 教育 功能的玩具产品。

据统计,在

可是实际上在对我国目前儿童学习生活现状有一定了解后,这个推测出来的消费群体数量似乎并不那么乐观,这就给儿童玩具行业提出了一个需要平衡和解决的问题——如何设计出让家长和儿童都能接受的玩具。

1.我国儿童学习生活现状

我国儿童目前的一个学习生活现状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

从这样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同样适合 医院 游戏题材的玩具产品应该根据儿童不同年龄表现出来的心理需求作更进一步的细分,玩具种类除了对个别医疗用具作简单的模仿用以儿童在游戏中对医院片段场景的再现,也可以对更多用具如何组装和运用以及反映医院场景的道具进行更真实地模拟,这样有引导儿童职业理想和规范认识,学习常识知识的作用。除了根据儿童年龄对同题材玩具作更细致的划分,还应该设计包括更多游戏题材的玩具,让更多的儿童根据自己的喜欢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这有助于儿童兴趣爱好从小的培养,在人生道路中,更快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方向。

4.2从游戏的类型角度

我国通常综合内隐和外显两个维度对游戏类型作出划分:将游戏分为创造游戏和规则游戏两大类。更进一步,根据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差异,又将这两类游戏分别划分为三种:创造游戏分为角色游戏,侧重于角色扮演及其情节的社会性;结构游戏,侧重于认知过程的操作或建构;表演游戏,侧重于形象塑造及戏剧性表演方式,而规则游戏分为 体育 游戏,侧重于运动技能;智力游戏,侧重于知识掌握和认知能力的 发展 ; 音乐 游戏,侧重于音乐素质及技巧的培养。在这里以音乐游戏和结构游戏为例作详细分析。

音乐游戏,是指演奏音乐、编曲或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儿童在做“音乐游戏”时用的玩具需要玩具乐器。玩具乐器与正规的乐器无本质的不同,但是结构较简单、操作较容易、规格尺寸较小,比较适宜于儿童掌握,外形一定更富童趣。玩具乐器种类极多,如 电子 琴、口琴、笛子,以及打击乐器等,通过音乐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乐感及对音乐的兴趣,对儿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玩具乐器的造型、音色、音质等各种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音乐游戏的质量,因此,设计上有较大的创作空间。

结构游戏也叫建筑游戏,是指儿童利用玩具和其它材料进行建筑和构造的游戏。积木、积塑,建筑模型,建造模型是典型的结构玩具。在结构游戏里,儿童以玩具材料,构建各种建筑或物体造型。如:车站、住宅、大楼、吊车、拖拉机等。儿童的空间想象力,创造思维力,审美能力及爱美情趣都能得到发展。结构游戏中,玩具材料对游戏的过程,内容及结果有控制性影响,因此玩具的“开放性”,以及设计时题材的广度和考量的周全更显重要。又由于结构游戏在空间思维上的独特性和多年龄段儿童的广泛适宜性,应该是极具开发前景的。

在对游戏的题材和分类作了更细致的分析后,可以发现,游戏价值渗透在儿童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具有重要的 教育 和指导意义。只要儿童玩具设计师在产品的开发中把握住游戏价值的重要性,就能设计出让家长、老师满意,具有教育性,让不同年龄儿童喜爱,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玩具产品了。

参考 文献 :

[1]曹中平.《儿童游戏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杨丽珠主编.《儿童心 理学 纲要》,社会 科学 文献出版社,1996.

[4]余俊雄等.《玩具史》,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5]蒋风.《玩具论》,希望出版社,1996.

玩具设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 通用设计 视障儿童 玩具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玩具与儿童的成长密不可分,寓教于乐,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玩具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功能单一的玩具发展到现在应用新媒体技术的交互玩具,玩具的种类可谓琳琅满目,但国内通用性的玩具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玩具使用的公平性和广泛性还普遍存在问题,成功的玩具设计除了功能性,安全性、愉悦性之外,还应考虑玩具使用的通用性,公平性和延展性,尽可能地M足大多数儿童的需求。

1视障儿童需求特征分析

论文中视障儿童限定于12岁以下具有视觉障碍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玩具的需求更强,玩具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更加明显。视障即视觉障碍,包括盲、视力低、色盲、和环境造成的暂时性视觉障碍等,它不同于全盲。通过对这个年龄段的视障儿童调查发现:视障儿童遵循了普通儿童的发展过程,部分视障儿童他们是具有视力的,只是低于常人,所以他们会对光线和纯度高的颜色较为敏感;他们具备较强的听觉,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可以通过听觉功能弥补视力的不足;具备较强的触觉能力,能够用手感知产品的形态、大小、材料等;由于视觉障碍,他们的行动能力和协调性相对较弱;由于视觉缺陷,他们容易情绪波动,会有自卑感;社交能力较弱,不自信,缺少朋友,缺乏安全感;不愿被别人特殊对待,贴上标签,希望能够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当今的玩具设计更多的是为健康儿童所设计,视障儿童必须自己去适应玩具的这种不公平性。因此,玩具的通用性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让视障儿童与健康儿童一样感受到玩具的魅力和心理上的慰藉。

2视障儿童玩具通用设计方法

通用设计是指无须改良或特别设计就能为所有人使用的产品、环境及通讯。它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的,强调设计的产品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强调产品使用的公平性、安全性、愉悦性、方便性、实用性、空间性和美观性等原则。玩具的通用设计则是在不影响普通儿童使用的情况下,也能被其他弱势儿童所使用。本文从通用设计的理念出发,结合对视力障碍儿童的特征分析,探讨出几点玩具通用性的设计方法。

2.1玩具操作识别方式的多样化设计

玩具的识别方式有多种,正常情况下,儿童可以通过色彩、形状、材质、语音等来识别玩具的操作方法。在不影响普通儿童正常使用玩具的情况下,玩具的识别方式可尽量多样化。以积木玩具为例,健康儿童可以采取颜色和形状来识别不同的色块,但是盲童和视力较低的儿童就只能靠触摸的方式来识别了,形状可以触摸,但是颜色是无法辨别的,这时候就可以采取如凹凸处理的形式来增强盲童使用的便捷性,让他们也能分清楚对应的颜色。乐器类玩具以电子琴为例,一般会有数字和颜色来区分音符,盲童第一步很难找准对应的音符,在这类玩具设计上可以设计对应的凸点数量或者盲文。

2.2玩具语音功能设计

盲童或者视力较弱的为儿童具有较好的听力,部分玩具可以设计语音提醒功能。例如电子类玩具一般都会有一些功能键,视障儿童不能准确找到按键的位置,在设计时可采用语音提醒,如让手接触到按键时会有语音提醒按键的功能,避免误操作。同时玩具打开的按键设计的尽可能大,附带凹凸的开始标识,方便视障儿童更好地开启玩具。

2.3玩具中参照物的设计

对于一些比较大的玩具需要记住每个模块的具置,为方便视障儿童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设计一些标志物或者参照物是非常必要的,视障儿童一般具有较好的记忆力,他们可以通过某一具体的参照物来记忆其他物体的具体方位,标志物还应选择视障儿童所熟悉的图形,参照物要明显,方便儿童记忆。

2.4玩具的交互性设计

根据视障儿童具有较好的交际能力,但不自信,缺少朋友的这一特征,玩具的设计可增强互动性和交流性,让视障儿童更好的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优点,培养自信心。玩具的交互性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进行人与物的交流,也可以设计多人模式,通过对话形式将信息通过传递给其他人,交互式儿童玩具不仅能够很好的完成与儿童的互动行为,使用者不仅能够通过它获得相应的使用目的,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视障儿童也能有更好的机会展现自己,和周围的儿童进行交流和互动。

2.5玩具的触觉传达设计

玩具除了视觉接收信息外,触觉传达能的有效性可以有效弥补视障儿童他们在玩具使用上的缺陷。玩具的设计要采用比较典型的,生活中熟悉的触觉材质,例如木头,绒布、塑料,丝绸的等。例如,多功能音乐虫的设计,每一节都采用不同颜色和不同触感的面料,满足了更多儿童的需求。

3结语

本文从通用设计的理念出发,在同时满足普通儿童和视障儿童的前提下,提出了玩具通用设计的方法,同时,玩具设计还应该保证儿童使用的安全性和愉悦性,创建平等的使用环境,体现出设计对人的尊重与关怀。

参考文献

[1] 黄群.无碍通用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

[2] 刘洋,朱钟炎.通用设计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

玩具设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儿童:儿童玩具;包装设计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体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和发展主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儿童时期,个体在生理方面、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是人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阶段。然而从儿童的成长环境来看,目前我国儿童正处于很多不良的成长环境当中,例如儿童用品设计的无特色性和消费的盲目性等等。如何能够引导儿童幸福快乐的成长?这是值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倾入爱心去解决的问题。

玩具作为陪伴儿童成长的“亲密朋友”在生活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儿童玩具消费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引起我们的关注,尤其是玩具的包装设计存在许多弊病,如儿童玩具与大众化玩具包装的矛盾、与现代勤俭教育思想的矛盾、消费主体和购买者相分离的事实导致购买玩具的失误性。因此,本文将从玩具包装产业中存在一系列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这个角度出发,从玩具包装的装潢设计即通过色彩、图形、文字、构图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儿童对色彩的认知在玩具包装设计上的运用

包装设计由于是在有限的面积和空间中进行的,同时又因为它必须让消费者在较短的时间(据研究表明,超级市场货架上包装设计欲捕获顾客的注意力,必须在1/25秒内完成这项任务)内注意,因此它具有极强的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而且儿童生性好动,购买玩具时不稳定的情绪都会影响儿童的购买意向。正是这种局限性就要求包装设计必须具有强列的视觉冲击力,而包装色彩更是鲜明强烈地给人的视觉以第一印象,从而成为包装设计诸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激烈的儿童玩具市场上,要使产品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产品的视觉特征,离不开色彩的设计与运用。

色彩的不同会给儿童带来不同的联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儿童对色彩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他们没有相关的色彩知识,因此做出的选择也是无意识的,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反映。在玩具包装设计上如果单纯的考虑色彩之问的和谐搭配和造型之间的吻合,而忽略儿童对色彩的理解,必然会影响到玩具包装色彩对玩具的促销作用。研究证明视认性高的配色比视认性低的配色更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如在浅色、中性色或银灰色背景上置放深色字体或图片更具可读性。可以考虑的组合为黑底黄图,然后是黄底黑图,黑底白图、绿底白图以及黄底蓝图等。可供选择的最低限度可读性色彩组合还包括红底蓝图、黑底紫图。灰底绿图以及黑底蓝图,这些颜色因其色彩明度近似,往往不易识别,因此,在儿童玩具包装设计中不易使用。

从色彩心理的审美角度分析,色彩在视觉上容易增强玩具产品形象的感染力,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色彩还有一种使人增强识别记忆力的作用,色彩通过成功的玩具包装设计,能起到帮助识别玩具并增强记忆的作用,而且还有引起回忆的价值,成为儿童下次选择该玩具的重要依据,通过独特的包装色彩来强化形象冲击力。例如一款芭比娃娃玩具无论是玩具本身还是玩具的包装以及展示的设计都在时刻通过粉色系列向顾客传达着一种整体统一的感觉。

二、儿童对图形的认知在玩具包装设计上的运用

图形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醒目的图形或图片更能突出玩具的视觉效果,正因为有了各具特色的图形和图片,才使得包装充满神奇的魅力与诱惑力。儿童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图形认识理解的能力是不同的。作为设计师要充分认识到图形造型在玩具包装中所起的作用,对我们进行玩具包装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对图形造型认识的特点。儿童绘画过程的图式分为涂鸦阶段、图式阶段以及写实阶段。涂鸦阶段之后在图式阶段,儿童只要能把想画的东西画得稍微有些相似,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自己的表现逐渐能够和外界事物相结合,此时,儿童能够把这一新得到的发现日益使之充实丰富起来。作为儿童心理的特征,他们对大小关系还无所关心,加上对空间关系还不很理解,综合能力、注意力等等还不够,因此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现实和非现实交织在一起。从儿童绘画中我们不难看出儿童喜欢把画面画得满满的,具有随意性,不留空隙地涂鸦各种“稀奇古怪”的图形,从这种冲动的表现活动(即并未意识到有表现的要求,而且也并不考虑表现出的形态)可得出如下结论:儿童不同发展阶段对绘画造型的认识是不同的,他们对图形意义的理解和成人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自由、活泼、具有动感的线条和图形更适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研究证实,婴儿注意面部图形,对他的生命是有现实意义的。他们喜欢自己在生活当中熟悉的形象。如果图形的内容反映的是儿童熟悉的事物,那么儿童理解的水平就高。而且对已经看过的东西喜欢再次注视。因此图形形象一定要是孩子所熟悉喜欢的形象。如在玩具的包装上表现的是一张抱着该玩具产品的孩子的照片,儿童看到和自己同龄的小朋友在玩此玩具,会产生模仿性的消费心理,从而拉近了和玩具的距离。

在选用图形方面,绝不能堆砌一些与孩子无关的画片,应遵循玩具产品种类与性质,合理选用图形。如儿童比较喜欢的卡通、漫画形象等。也可以通过观看图示可以直观地了解玩具的使用方法和性能。如波瑞欧公司生产的玩具火车的包装盒就是采取了这种方式,通过图画和箭头相结合表示了工具在使用时的旋转方向,该玩具的使用方法,使玩具使用方法的“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儿童。

三、儿童对文字认知在玩具包装设计上的运用

文字是包装装潢的重要要素之一。由于儿童的阅读水平所限,他们还不具备成人的阅读量和阅读的速度,所以字体的应用要尽量简短明了,而且要形象化和易识别。对于主体文字来讲,抓住儿童比较感性化、喜欢自由的形式和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字型采用轻松活泼或稚拙可爱的字体,不主张那种简单机械的变换文字主题、内容与图片,这样单调乏味的玩具包装不会引起孩子更高的注意力。聪明的设计师往往抓住孩子们天性好奇的特点,把文字样式设计的丰富多变、个性十足。

对于字体种类,可以选用儿童亲手书写的字体参与到包装设计中将更加人性化与人情化。如风靡全球的美泰玩具制造公司生产的芭比娃娃系列,芭比的每个“姐妹”的包装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签名。他们曾经专门走访很多学校,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姓名,许多小孩把自己名字中的字母用小星星或者花朵去表示,他们发现签名的不同风格从视觉上代表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对图形造

型认知和喜欢的程度不同。为了避免所有娃娃签名的千人一面,使芭比各具特色,为每一个芭比设计了自己的个性签名。

由于儿童多动和消费情绪的不稳定性,在购买玩具时很难做到对一件玩具保持长久的关注态度,所以说明性的文字就要采用规范性强且易认的字体如宋体、黑体等,以增加玩具使用说明的易认性。同时,在保持儿童能够通过说明文字及时了解玩具使用方法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阅读量。繁琐的文字说明只能增加儿童的阅读负担从而形成厌烦心理。

四、儿童对构图的认知在玩具包装设计上的运用

儿童用品与其它成人产品有明显的不同,体现在构图方面时,其它商品在构图上可以采取多种构图形式,但体现在儿童玩具包装上时要更多的考虑儿童对构图的审美心理特点。儿童的想象力丰富,没有拘束,不同于成人理性的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他们头脑中常常闪现现实生活当中没有的事物形象,所以成人很难理解儿童绘画的某些离奇古怪的形象特征。从儿童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往往喜欢把画面涂鸦成满篇幅的心理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多数儿童产品包装通常采用“满幅式构图”形式。但是应注意画面内容丰富时构图的层次性,做到有主次之分,这样才会有秩序感与律动感。

从构图的基本要求上来分析,首先要注意整体感,这种整体感不仅指单个玩具包装盒的整体效果,同时必须考虑玩具产品在货架展示的整体效果。构图方法往往采取均衡式构图而尽可能不用对称式构图,相比较均衡式构图的对称式构图法则则更适合于成人的理性的视觉心理特点。均衡式构图灵活性强,变化性大,是儿童玩具包装形式美的重要法则。这种方法从本质上反映了儿童视觉心理的要求。

儿童玩具包装的装潢设计要考虑色彩、图形、文字等各设计元素之间的对比统一、节奏韵律、大小比例的关系,综合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扮演的社会角色,需要设计师给予更多的关怀,来满足他们越来越多的设计需要。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中,单一的推出产品来满足所有的顾客是不明智的,对用户的目标群体市场进行细分与定位才能使产品设计方向有的放矢,不仅使用户得到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也使企业同时得到长足的利益。现今市场的目标细分化的发展趋势,想要探索如何真正的更好的为儿童群体作设计,就必须先对儿童用户群体进行分析。儿童由于其在心理认知、生理感知上的特征及延伸的消费心理的特征,直接决定着他们选购商品的特点及使用产品的方式,这些最终影响的是设计师的设计战略。

参考文献

[1]黄进论儿童玩具的价值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靳桂芳.玩具设计个性化要求及相关问题[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3)

[3]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5](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玩具设计论文第8篇

一、中国面具文化的起源和历史

中国面具文化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品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虽然中国史前时代的面具目前尚无实物出土,但在岩画、陶石绘雕制品中却留下了面具文化的踪迹。而岩画上夸张、变形的人兽面像,为我们传递了先祖创造的最早的造型假形、假头的形象及其运用等诸多信息,展现了我们所未知的远古人们的精神世界。它告诉我们,少数民族的先祖在岩石上所刻绘的超自然威力的精灵和与之交流的工具—面具,在人类的发展初期是被广泛地信仰,并虔诚地运用着的。

中国的面具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在它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与原始乐舞、巫术、图腾崇拜(见图1-1)以及民间歌舞、戏曲(见图1-2)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从一个角度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民俗文化、情感理想与审美趣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和精神追求。

面具积淀了宗教、民俗、艺术的多重内涵,展示着人们的审美意趣和理想,交织着人类的爱、恨、渴望和欲念,它以悠久的历史,深遂的内涵,造型的多变,构成了绚丽多彩的面具文化。而这次设计构思是将面具文化结合到玩偶设计中,让面具文化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直接地融入社会中,同时也使玩偶更具文化内涵,更具感情色彩,形象更鲜明,并更有生命力。

二、玩偶设计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玩偶设计行业也越来越突出,玩偶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属,不再是单纯的玩具,它作为装饰品,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玩偶被纳入了设计范围之内,包含着很多的设计元素,更具收藏和观赏价值。很多设计师都将新锐元素融入了玩偶设计中,玩偶设计不单单是玩具的造型设计,也是一种新的视觉传达形式。

(一) 欧美玩偶设计

由西方艺术家设计的东方玩偶“丝芙兰Scarlett”(见图2-1),是一款时装界与化妆界顶级设计师灵感碰撞设计出来的系列玩偶。在它的脸部造型中融入了化妆设计,整个脸部造型充分地配合了玩偶所穿的服装,呈现出东方女性的甜美。在这款玩偶的设计中,服装设计和化妆造型设计完美的配合,从而使得这款东方女性形象的个性玩偶成为众所瞩目的传递时尚的另一种载体。

(二) 日韩玩偶设计

日本是动漫事业发展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很多关于动漫人物的玩偶,而日本Sanrio公司所创造的卡通形象—Hello Kitty(见图2-2)。以明亮的粉红色的一只头上有蝴蝶结的白色卡通小猫形象出现,以粉红色系可爱路线的创作风靡全球。

韩国也有很多广受欢迎的玩偶,比如在《这该死的爱》剧中出现的那只名叫小黑的玩偶(见图2-3),随着该剧的热播,小黑一度成为现今年轻人的流行之选。这款玩偶造型独特,全身黑色,手上带着拳击手套,有着一双呆呆的眼睛。这样呆呆又可爱的造型不知迷倒了多少年轻人。

(三) 国内玩偶设计

国内现今最受瞩目的玩偶就是奥运五福娃(见图2-4),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将祝福带往世界各个角落。福娃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玩偶,每一个玩偶都带着一个美好的祝愿。

在玩偶的设计中脸部造型就相当于这个玩偶所特有的“面具”,“面具”就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个玩偶的性格特征。如今深受欢迎的玩偶大都是国外的芭比娃娃、泰迪熊之类,这些造型甜美可爱的玩偶遍布市场,但是随着玩具设计的流行,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潮流设计师,几乎近年来都有一两个玩具作品的诞生。他们打着“不怪不爱,不坏不爱”的牌子,设计出看上去有点“痞”,还有恶魔尾巴的另类玩偶,E时代不要甜甜的卡哇依,偏偏这样怪怪的才拿来床头、手边狠狠地爱。设计风格简单的玩偶也可以这样张牙舞爪,歪歪头、眯个眼都有味道,不怕你不喜欢。

在小丑破破系列玩偶的设计中,为了更好的体现它的特征,在简单另类的风格上加入了面具文化的元素。面具的“间隔”效果和“角色”功能使玩偶形象更新颖,更加多元化,更具中国传统特色。

三、面具文化在玩偶设计中的运用

面具文化运用到玩偶设计中,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让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与潮流事物相结合,使面具文化更贴近生活,也使玩偶设计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一)面具的功能性

面具作为一种历史远久的文化,自古至今被运用在很多地方。它曾被用以伪装狩猎。猎人狩猎时,伪装野兽的样子,用以接近猎物,或作为狩猎时恐吓猎物的一种方法。也曾被用于护卫军队和恐吓敌人。在古代战争中,带上面具,既可起到护卫作用,又可借面具恐吓敌人。

而京剧与戏曲的脸谱就是面具艺术在戏剧中发展的极致。既能使角色类型化,让观众一目了然,又不妨碍演员的表演和脸部表情的变化;既保留了面具的“角色”意识,又充分满足戏剧化要求,为演员的表演服务。它具有突出的民族传统与民族风格,顽强地坚持着面具的“间离”效果和“角色”功能,把艺术与生活区别开来。而宋代名僧冉道隆有诗曰:“戏出一棚川杂剧,神头鬼面几般多。”这已可见当时戏剧的面具风采了。

《夜宴》这本电影有很多人看过,但是让人最为记忆深刻的应该就是剧中人物所跳的面具舞。在片头,太子的一段面具舞(见图3-1),透过面具裸显着太子那如傀儡一般的生存状态与心境,完全应验了那句“神面鬼面狰狞面,人情人性人间戏。”面具作为阻隔体,阻挡了表情,隔绝了情感,却使人物更具神 秘感与生命力。

(二)面具文化运用到玩偶设计中

面具长久以来都被运用在宗教仪式,戏剧表演,以及悬挂观赏上。而在小丑破破玩偶设计中,将面具文化元素融入玩偶设计,让面具文化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直接地融入社会,同时也使玩偶更具文化内涵,更具感情色彩,形象更鲜明,更有生命力。

玩偶小丑破破(见图3-2),是一个喜欢带着小丑面具的小孩,他认为人长大了都会带上属于自己的面具生活,因此他选择带上面具隐藏自己真实的感情,透过面具看着身边的一切事物。

根据小丑破破的人物设定,他是一个喜欢带着小丑面具的小孩,因此在LOGO中的破破是带着小丑的面具。之后便结合中西方的文化设计出他的一系列面具。面具中有西方文化中的科学怪人、吸血鬼、佐罗、日本的咸蛋超人,以及中国传统面具中的跳神等。在“面具佐罗”的设计中,黑眼罩就是佐罗的象征性物件,再配上嘴角上翘的唇部表情和胡渣,充分地体现出“面具佐罗”不羁的性格特征。而“面具跳神”三只眼睛,尖尖的牙齿,鬼怪的造型,设计中带有浓烈的宗教色彩。玩偶破破带着不同的面具,呈现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同的,有时不羁、有时迷信、有时吓人、有时搞笑。

将面具文化元素融入到玩偶设计中,将设计重点放在面具的设计上,结合中西方文化设计出不同的面具,在设计中大胆使用对比色,从而使玩偶的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将面具文化元素在玩偶设计中的运用,是一种新的尝试,玩偶作为现今社会的流行事物,必将更广泛地将面具文化带入人们的生活,而面具作为历史、宗教、艺术及民俗等多种意义的复合体,也必将使玩偶更具生命力,更吸引人。

四、结束语

面具文化做为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民俗文化、情感理想与审美趣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和精神追求,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地被现今的年轻一代所遗忘。因此将面具文化元素融入到玩偶设计中,作为玩偶设计中的新兴元素,必将更广泛地将面具文化带入人们的生活,更易被年轻一代所接受,同时也将玩偶设计得更新颖独特,更具生命力。

致  谢

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我更多的了解了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在设计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感谢指导老师沈雁冬老师给予我的帮助,感谢学校四年来对我的培养和教育,让我学到很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使我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让我受益非浅。

参考文献

[1]杨吉星、伍仁.民间面具[M].河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12.

[2]盖山林.中国面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01.

[3]李向伟.道器之间:艺术与设计论札[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08.

[4]陈原川.母语:第一辑启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