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4 15:13:58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建模 财务建模能力 实证研究 研究性教学 课程建设

笔者多年来从事财务建模研究和教学的过程中,深感实践中对财务建模技能的迫切需求以及现有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财务建模能力的缺失。因此,本文欲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问题。

一、什么是财务建模

财务建模是用数学术语或者计算机语言建立起来的表达财务问题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学科。在该定义中,财务建模不仅包括财务问题的数学建模,也包括计算机建模。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把一个称为原型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上的抽象,在做出了一系列的合理假设以后,将原型用一个或者一组数学方程来表示。所谓计算机建模是将一个复杂的财务问题用计算机模拟,从而了解和掌握它的内在规律,预测它的未来发展(段新生,2008)。

财务建模的研究在财务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财务建模在财务理论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如何建立财务模型不仅可以追溯前人科学研究的足迹,而且可以为财务理论研究提供很好的方法论基础。财务建模对推动会计和财务理论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财务建模着力于用定量的方法刻画和解决实际问题。财务建模不仅可以用于验证已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的正确性和严密性,同时也可以成为新理论诞生的土壤、契机和工具。

财务建模不仅有助于财务理论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在新会计准则财务与会计日益融合的前提下,财务建模对会计人员更好地处理会计事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财务建模是财务会计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财会人员在大学学习期间应该学习、培养并努力掌握此项技能。

财务建模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学、统计学、经济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等(段新生,2009)。财务建模的方法有数学中的逻辑演绎法,统计学中的统计分析法以及计算机模拟法等。因此,财务建模能力体现的是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

二、财务建模能力

财务建模能力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逻辑推理能力。是从事一切工作所必备的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技能。(2)数学应用能力。财务建模首先考虑用数学语言对财务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达,因此数学应用的能力应为财务建模的基本能力。(3)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于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财务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找到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那么对于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会有一定的认识。因此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应成为财务建模的一项基本能力。(4)统计分析能力。财务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表现为确定的函数关系,也可能表现为不确定的随机关系(段新生,2007)。随机关系需要根据统计学的理论予以建立,因此统计建模是财务建模中很重要的内容,而统计分析也是财务建模的一项重要技能。(5)实证研究能力。实证研究是当今会计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实证研究不仅可以验证已有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而且可能发现变量之间新的关系。因此实证研究也是财务建模的方法之一。甚至有文献认为,财务建模本身就是一种实证研究(段新生,2008)。因此实证研究能力应为财务建模的一项重要能力。(6)实践创新能力。财务建模不仅可以用来验证已有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而且可能发现新的理论。因此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应该是财务建模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

三、会计专业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提升方法与路径

以下将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例探讨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提升方法与可能路径。

(一)课程建设

本文认为,为了提升大学生财务建模的能力,首先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尽量开设一些有利于财务建模能力培养的课程。例如,以下课程对于提高财务建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1)基础性数学课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与计算机理论与操作有关的课程,如:Excell应用、MATLAB应用、数据库编程、XML标记语言等。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与会计信息化有关的课程,如:计算机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应用、XBRL财务报告等。这些课程对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以及财务数据处理与应用能力具有直接的作用。(4)与实证研究有关的课程,如:统计分析软件、计量经济学等。这是做实证研究必须用到的理论和工具,因此为了提高实证研究的技能学生必须掌握这样的课程。

(二)课堂训练

参考文献2提出了实证研究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方法,称为研究性教学方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段新生,2010)。该法让学生通过文献查找、文献阅读、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再现与对比、演讲与讨论、结果点评与总结等七个步骤完成文献研究与实证结果再现的研究性学习,达到掌握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实证论文写作的目的。这一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和文献理解的能力,还可以了解财务、会计领域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实证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另外,通过这一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统计分析的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潜能,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文认为,研究性教学法和研究性学习法可以用于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方法的使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三)课外活动

学生可以尽可能多的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财务建模能力。学校可以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供一些机会和组织保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建议大学生都能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2 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的1 284所院校、21 219个队(其中本科组17 741队、专科组3 478队)、63 6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官网,2013)。本文认为参加数学建模大赛不仅可以扩展知识面,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数学应用、逻辑推理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学校应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多参加这样的课外活动。

(四)课外研究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教师的各项学术研究活动,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资源使学生尽早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的提高也同时意味着财务建模能力的提高,为将来学生走入社会奠定很好的基础。参加学术研究活动更可以提升学生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品质和能力。

四、总结

首先,本文提出了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应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证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因此要探讨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提高可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其次,本文探讨了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提升方法与可能路径,提出了在课程建设、课堂训练、课外活动以及课外研究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其中,在课程建设方面,数学类、计算机类、会计信息化类以及实证研究类课程是提高财务建模能力必开的课程;在课堂训练方面,本文提倡使用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课外活动方面,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是提高学生逻辑推理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的很好的课外活动;最后,鼓励大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教师的学术研究课题以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

本文研究对于高等财经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J

(注:本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教改项目“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段新生.MATLAB财务建模与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段新生.文献研究与实证结果再现――实证研究的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J].财会月刊,2010,(3).

3.段新生.试论财务建模的理论、方法和工具[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2).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14-0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表明,数学建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数学建模活动与高等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就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数学建模的内涵及数学建模竞赛的发展

数学模型是把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并用数学语言和方法作出抽象或模仿而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本德(E·A·Bender)认为,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一定目的而作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数学模型定义为现实对象的数学表现形式,或用数学语言描述的实际现象,是实际现象的一种数学简化。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初是在美国举办的,我国大学生在1989年开始参加美国举办的数学建模竞赛。1992年在我国举办了十个城市的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是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组织发起的,社会反响很好。因此,从1994年起我国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竞赛宗旨为: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纵观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大都来源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这些竞赛问题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非常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赛题没有标准答案,这需要参赛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和计算机软件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建立、求解、评估、改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过程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数学建模竞赛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能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联想力,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数学建模竞赛的整个过程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

1.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数学建模没有现成的模式,学生建模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要从各种不同的问题中发现其本质,做出合理的假设,使问题简化,建立数学模型。因此,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创造性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培养。

2.数学建模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资料的能力。数学建模是众多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高度综合。在数学建模活动中,由于建模所需要的很多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和接触过的,围绕问题需要学生广泛查阅相关的资料,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通过自学和讨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因此,数学建模竞赛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资料的能力,这两种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的迅速发展,为数学建模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数学建模中计算机软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建模前,利用计算机软件对于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计算或图形分析来确定模型,在建模后,还要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编程或完成大量复杂的计算和图形处理。在建模中主要应用的软件有Mathenatica、Matlab、Lingo/Lndo和SPSS等,利用这些软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因此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建模问题,是数学建模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数学建模帮助学生增强写作技能,提高论文的写作能力。数学建模的最终结果是要求学生用论文的形式给出,论文主要包括问题分析、模型假设、变量说明、模型建立、公式推导或数学论证、计算方法设计和计算机实现、计算结果、结果分析和检验、优缺点和改进方向等方面的问题。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字底蕴。如果学生的论文不能将独特的建模方法、出色的建模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论文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文字表达不确切,特色不鲜明,学生将很难获奖。因此,数学建模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了锻炼的机会,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5.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数学建模竞赛要求三个人组成一队,竞赛是否成功取决于团队协同作战的好坏。在组队时,优势互补;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队员间将发挥各人所长,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共同切磋、共同剖析、互相交流、互相质疑、互相探究、合理分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合作的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将终生受益,以至于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数学建模竞赛成绩

笔者所在的学院数学建模竞赛起步较晚,2009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至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四年间间累计参赛队22支,其中,2支队伍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吉林赛区)二等奖,4支队伍分获三等奖,其他均获得成功参赛奖。在省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二、三等奖的好成绩。目前,笔者所在的学院已经形成一支默默耕耘的建模指导团队,这些教师对数学建模竞赛有了一定的指导经验。同时,学院已经出台对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进行奖励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为顺利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院的重视和各种奖励政策的保证,数学建模活动会逐渐得到普及,数学建模竞赛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总之,学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亲自参加了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尝试,亲自参加了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能取得在课堂里和书本上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感受,这必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在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Z].

[2]刘建州.实用数学建模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天然.《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第3篇

关键词 数学建模 协会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O29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由教育部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功举办了20届,这项赛事已发展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目前,我校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活动已蔚然成风,每年有300多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杯等数学建模活动,学生在参加数学建模活动的过程中,数学建模意识不断提高,许多人考上了硕士、博士研究生。从事教学工作的同学,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促进了数学的教学改革,其中有20多位是高校数学老师,他们已成为所在高校数学建模的骨干老师,有的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老师,有的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优秀指导老师。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数学建模协会日常开展的活动是分不开的。

1 数学建模协会简介

我校数学建模协会的前身是广西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学生会科协数学建模分会,从1995年开始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经过十多届科学生会科协会员的不懈努力,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会科协数学建模分会发展成为广西师范学院数学建模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的理念是“以团队精神、创新意识为灵魂”;宗旨是“致力于活跃学校的社团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活动方针“是宣传数模,发展数模,强我数模,让大多数人了解数模,为数模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目标是“营造农厚的数学建模氛围,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数学建模协会是广大学子的良师益友

数学建模协会在日常的活动中吸收全校数学建模爱好者,组织开展一系列与数学建模有关的活动,对会员进行数学建模的长期指导和培训,为会员进行经验交流提供平台,提高会员对数学建模的认识,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让会员的数学建模能力在日常的活动中能循序渐进地提高。会员们在活动中受益匪浅,都把数学建模协会当作自己良师益友。

3 数学建模协会出奇招,数学建模活动氛围浓厚

(1)开设讲座。数学建模协会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优秀指导老师来给会员们做学术讲座,老师们通俗易懂的讲解,大大提高了会员对数学建模的兴趣,激发和鼓舞会员们主动查阅数学建模的文献资料,开展数学建模问题的讨论、辩论。

(2)以老带新。已参加过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的师兄、师姐们积极主动对新会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大多数是启发性的,讲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主要是引导同学们自己去学,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同学们的潜能。培训中广泛地采用讨论班方式,同学自己报告、讨论、辩论,了解要使用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如Matlab,Lingo,Spss,甚至排版软件等。

(3)观摩成果展。在每年的学校社团文化艺术节中,展现历届师兄、师姐们在数学建模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风采,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气氛,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数学建模,主动发扬刻苦钻研、努力拼搏的精神。

(4)建立网站。建立校园数学建模网站,宣传数学建模的有关知识,展示历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和优秀论文,让同学们更加近距离接触数学建模竞赛。同时,在网站上给学生们提供有关数学建模的书籍、网址,方便同学们自主学习;在日常的数学建模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学们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以留帖子的方式咨询、请教;同学们也可以通过校园数学建模的网站相互沟通、交流,相互探讨、研究。

(5)校际合作交流。我校数学建模协会时常与其他高校数学建模协会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包括广西财经学院数学建模协会、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数学建模协会、广西教育学院数学建模协会。具体的做法是先由各高校代表介绍各自的特色活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的计划,随后讨论各高校数学建模协会今后的交流与合作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各协会一致表示,万事开头难,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各高校数学建模协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是为了建立数学建模联盟,更希望各高校数学建模协会能取长补短,为数学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与区内其兄弟院校协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我校数学建模学会的发展。

(6)开展数学建模知识竞赛。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而能力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而得到发展的。教学中,数学建模方法和思想的融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冲动,唤醒学生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意识,开展数学建模知识竞赛,学生要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抓住问题的要点,并将问题中的联系归成一类,揭示出它们的本质特征,找出解决问题的重点与难点,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途径,这一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7)环保展板宣传。为配合环保局的低碳宣传,我们协会以数学建模知识为基础,建立模型来对环保知识进行宣传,这一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到数学建模的生活性、广泛性、实用性,大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开拓了同学们在数学方面的视野,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第4篇

(成都师范学院数学系,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本文总结了笔者组织开展数学建模培训以及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施方案和培训经验总结,并结合大学阶段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了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大学数学建模竞赛并将竞赛培训的有关经验应用于大学数学教育之中。

关键词 数学建模;数学模型;竞赛培训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本项比赛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我校每年11月组织学生报名,随着比赛的逐年举办,学生的热情也是日渐高涨。通过近几年的培训参赛,我们再历年的比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有更多经验值得总结探讨。

1 领导高度重视建模竞赛活动

此次建模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和学校、教务处、学生处以及数学系等领导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系成立了数学建模竞赛工作小组组织安排此次竞赛活动,学校以及教务处给予此次活动更方面的支持,亲自动员并多次亲临现场看望学生,学生处领导积极解决暑期学生生活方面的各项苦难,数学系领导亲自参加竞赛的培训工作,细心了解学生及培训教师的情况并积极解决,使得此次活动能顺利圆满的进行。

2 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培训和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角是参赛学生,选择参赛学生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参赛成绩。我们于每年11月启动了全校规模的报名活动,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建模以及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系指导教师在报名之前进行了“走进数学建模”主题讲座。学生报名热情高涨,积极半报名参加。

选拔分为预赛和复赛两个阶段。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选拔参赛队员:首先要对数学建模有浓厚的兴趣;其次,要有创造力,勤于思考,用于创新并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能熟悉操作计算机;最重要的还要有团队合作意识。经过预赛以及复赛共选拔出30-40名同学进入竞赛培训名单。

3 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法

此次竞赛培训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每年3月至月,培训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向学生讲解数学建模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Matlab的使用;学生欠缺的知识(如运筹学,概率统计等);常用数学模型(如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回归模型,层次分析法等)。经过第一阶段的培训,学生已经具备的初步的数学建模能力,具备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8月至9月,数学系对参赛学生进行了暑期培训。经过第一阶段的培训,有33名同学进入了暑假培训班。按照比赛要求,每三人一组,分本科专科组,共十余队,其中本科组四队,专科组七队。由于比赛在9月初进行,暑期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我校暑假的特殊情况,学生的食宿等各项问题都需解决。数学系领导及时与学生处以及各部分协调,解决了学生的生活困难,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在本阶段培训以模型的案例分析为重点,主要从近年竞赛真题出发,通过对试题的分析,讨论,加深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同时学习了竞赛论文的写作规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准备比赛,数学系还邀请了四川省数学建模竞赛阅卷专家来校对培训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指导。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能力。

由于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大量用到计算机,数学系在培训期间对学生全天开放数学系实验室,并有培训老师现场指导,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练习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

4 组建一支专业的培训教师队伍

在数学建模培训中,培训教师是核心。指导教师保证培训效果和竞赛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数学系从本系老师中抽调了专业教师组成指导教师组,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学生培训。从3月份集训开始,到9月份比赛结束,指导教师放弃了周末以及暑假的休息时间进行培训。尤其是暑假近一个月的培训,在高温的情况下给学生上课,所有的老师都是任劳任怨,从未有过一个老师争报酬,讲价钱。为了最后的比赛,和学生一起在暑期奋战。

5 重视参赛工程的指导

在学生参赛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是学生完成竞赛的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做好参赛学生的心理指导,比赛是在连续72小时内完成的,并且要和同组的队员合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挑战。有很多学生中间会有放弃的心理,此时需要指导教师的鼓励和关心。指导教师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学生顺利完成比赛的保证。二是做好论文细节方面的指导。论文格式的规范与否与能否获奖息息相关。在竞赛的最后阶段,指导教师会提醒学生注意论文格式,并亲自帮学生检查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论文题目、摘要、

关键词 是否合适,

参考文献格式是否正确,论文是否完整等各方面问题。这些细节是论文是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数学系在比赛期间抽调了十余名教师在比赛三天中对学生全天进行指导。

6 竞赛培训与大学数学教育相结合

数学建模竞赛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要依靠竞赛培训,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很多学生对数学兴趣不高,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无法学以致用。数学建模恰好是一个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们不仅仅是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是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经过近几年的竞赛培训,我们总结了建模中一些和高等数学密切相关的实例,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融入相关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乐趣。同时,在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中融入相关数学软件的应用,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同时为数学建模打下良好基础。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数学建模改革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指针对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提炼假设下以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各类数学方法(数学工具与计算机技术)验证该模型合理性并将该模型所提供的结论来解释现实所存在问题的过程。

一、高校数学建模存在问题

1.突击式教学

国内外的建模竞赛引发高校数学建模的迅速发展,大量学校在数学建模教育没有得到全面普及的情况下开办了建模培训班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这就导致了大量功底不扎实(建模需要学生具备专业数学的基本知识与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学生因备战而进行时间短、任务重的突击式学习,此外,学校为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全面的知识每天都更换教学内容,学生的头脑一直处于被动的填充状态,很难吸收融汇所学知识并进行个人创新。

2.理论式教学

高校数学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为基础数学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讲解“定义、定理、性质、计算”四大块,属于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数学建模属于新型教学课程,是凌架于基础理论之上的“简化、抽象”具有自身独特思考方式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手段,而目前高校数学建模课程被定位为“数值计算方法+方法简单应用” [12]课程,数学建模教学大多依据基础数学理论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安排着学生进行学习与训练,以载入书籍的定论进行教学极其容易让学生形成默认与接受式学习,建模教学是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开拓创新的数学精神而并非学习理论会写公式就能解决问题的,理论式教学不仅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与训练,也扼杀了建模本身的灵魂导致建模本身再无创新。

3.两开式教学

目前高校数学建模往往采用理论课与上机课分开的两开式教学,教授理论的教师有着清晰的思维、完备的理论、得体的教学,但对于学生所问及的复杂计算求解过程,教师往往会安排在上机课时为其演示解答,但理论教师与计算机教师并非一人担任,对于教授理论的教师所遗留的问题计算机教师并不了解,这较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被分化为“纯理论+纯计算”的两开式学习,在进行数学建模时往往模型很好学生却不知如何去解这样的问题时有发生。

二、高校数学建模改革方向

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实现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

数学建模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结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学生感兴趣的“经济、控制、化学、物理、生态、航天、医学”等各学科的各类模型。这就需要高校数学教学转变以往“紧扣课本、围绕理论公式”的封闭式教学指导思想,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正确分析计算与推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语言定理方法去找寻问题的内在规律,从而建立实际有效的模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与引导学生结合各门学科知识,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寻找多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从而实现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

2.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全方位转变

作为开拓性教育的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数学综合知识、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熟练应用各类应用软件的能力” [3]。对此,教师应该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全方位转变,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借鉴各类数学模型(穿插相关生动具备启迪性数学模型)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打破以往黑板加粉笔的模式,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兴趣,通过为学生介绍演示相关数学软件的应用方法来实现教学与实验的合理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动手编制解决问题,并重视训练学生实际运用计算机与相关软件处理问题的能力。

3.适当增删原本教学内容,增加数学实验内容教学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与发展,高性能的数学软件陆续问世(Matlab , Maple),数学建模对学生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世界问题的能力有了新要求,也就不再需要原本教材中所讲述的需要依靠特殊技巧处理的的计算机教学内容[4];原本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为概率论部分,而数学建模因是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因实际需求对概率论部分内容要求较少而对数理统计内容要求较多,同样在教学中需要重新对此进行合理的安排。此外,还应开设如运筹学等较为实用的课程。

数学实验属于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够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计算机应用”三者进行有效融合,学生通过数学实验能更深入的对数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并熟练运用相关数学软件,即学生以数学实验的具体问题为载体、以计算机软件为工具通过积极思考与主动参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束语

数学建模具有“内容的高度抽象概括性、需求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解决问题的广泛应用性” [5]等优势,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教学方式,数学建模不仅促进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更是提升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数学建模实施后大量的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面临了严峻的挑战,现行的教育理念、方法等已无法适应数学建模的要求,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周丽.略论数学建模教育与高校数学教学方式改革[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2]潘克家.高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 科技资讯. 2011(24)

[3]许迅雷.数学建模课程的推广对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32)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第6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数学建模教学 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美国。10多年来,倍受诸多学者研究之青睐。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介绍、评价等问题,相关的研究论文已经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何与数学学科做到有机整合,与此相关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与此同时,数学建模竞赛近几年在全国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以数学建模相关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学建模的特点,我认为,认识与掌握建构主义理论对数学建模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早在五十年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明确地提出了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随后出现了六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观。概括起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观点:第一,知识是认知个体主动的建构,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吸收;第二,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第三,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协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第四,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由于事物存在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的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也是不同的。[1]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同时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

数学建模教学是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过于重视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重视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处理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问题而提出来的。数学建模教育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周围世界、关心未来,改变习题演练的现状,让学生贴近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学建模教学的契合

通过以上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数学建模教学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两者有一些相通之处。

(一)强调意义建构,与数学建模教学关注创新异曲同工。

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因此,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等,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于创造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在意义建构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原则及各种教学方法中,非常强调对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与意义建构一样,数学建模教学,就是要打破长期以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标准的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层次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获得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数学建模的题目都是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创造能力。

(二)全新的学习理念,与数学建模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与研究性学习合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校里的许多学习是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有关假设是错误的。其主要的假设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者是“白板”、“白纸”和“空桶”。(2)学习者是知识灌输的“容器”。(3)学习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4)学习是独立的行为。

建构主义学习观切中了传统学习假设的要害,提出了更符合人的学习规律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建构主义认为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只有在这时,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只有当主体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新问题时,他才会尽最大努力去寻找用于解决新问题的新知识,也只有这时,他才能最有效地同化新知识。而数学建模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重点是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作风,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与结果。

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学建模教学的相通之处还有:两者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两者都强调情境对学习的支持作用。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建模教学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主体对客体进行思维构造的过程,是主体在以客体作为对象的自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智力参与而产生个人体验的过程。客体意义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建立起来,“自主活动”、“情境创设”、“意义建构”、“合作学习”恰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特征。

(一)“意义建构”对数学建模教学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是一种主动、自觉、自我组织的认识方式,是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主体客观化”与“客体主观化”的辩证统一。知识的学习过程即知识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间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单纯的外部刺激本身没有意义,学习者要在自己已有经验背景下,对它进行编码、加工,建构自己的理解,同时,已有认知结构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改变,变得更加完善。数学建模教学正是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的这一要求。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我认为,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建模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能力、创造意识的差异,从每个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数学建模材料,提供多层次、多层面的辅导和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情境创设”对数学建模教学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情境创设一般可以分两种情况[2]:一种是学科内容具有严谨结构的情况,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包括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另一种是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的情况,要求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该环境主要是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学建模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美国教育家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想法,成功的数学建模必须有学生的主动思考。教师要精心、科学地设计问题,保护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思想的积极性,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表达的思路是明显错误的,也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学习建模创造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宽松气氛。

(三)“自主活动”对数学建模教学的指导作用。

传统教学观点认为学习是一种“反映”,强调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所具有的客体性;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主体性,指出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是主体能动选择、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的主体性意味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重视学生经验背景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建构观下的数学建模过程强调建模活动是第一位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数学建模活动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建模。我认为,教师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活动,适度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特征、差异和隐含关系,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数学建模思路,突破思维定势,寻求最佳的建模途径,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

(四)“合作学习”对数学建模的指导作用。

社会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也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另外,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3]

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在讨论中,学习者之间观点的对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在学习者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的理解。合作学习可以将整个任务分布到各个成员身上,从而可以使学习者完成单个学习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此外,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尤其是可以促进后进生的学习;最后,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也必然会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实践证明,建构主义理论比其他的学习理论更深刻、更真实地揭示了学习活动的本质,更科学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实施建构主义下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数学建模教学的开展,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力和成绩,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周国萍.建构主义教学观评析[J]. 集美大学学报,2003,(4).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大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基金项目: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一、 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我校的办学特色是: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11年,我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为当务之急。

二、 现有研究状况及不足

文献1论述了把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等数学课的教学中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切入点和建议,还给出了可以采用的例子。文献2探讨了如何在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从课程的主要性质以及学生学习它的目的、教学需要等方面探讨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文献3探讨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形成和建立的途径,从教学内容、教学实例、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是提高学生学好概率统计课程的有效途径。文献4首先谈论了对数学的认识,其次给出了将数学建模的精神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的一些具体指导意见。

上述文献从多方面探讨了传统大学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给出了部分部分建议和案例,而对于类似我校这样办学特色鲜明,具有行业特色的,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数学教学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前提下,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去,将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现有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改的方案。

三、 我校大学数学教学状况分析

(1)共性问题。与传统大学类似,我校在大学数学教学上也存在众多共性的问题[5],如数学教学重理论,轻背景;重解题,轻分析;课时不够,导致教师只能以填鸭式教学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动手能力差,对老师依赖强;学生积极性差,参与性低;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考试方式单一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学完也无用。

(2)数学教材内容仍然是老模式,内容相对陈旧,体系单一,千人一面,不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学建模类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太广,专业程度太深,对模型中的数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描述较少,不适合大学数学的教学。(数学建模教材缺点)

(3)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脱节,在卓越计划体系下,仍然进行原有的教学,没有将专业知识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同时部分数学老师也不了解所教专业中,数学工具的应用情况,进而无法对学生提供帮助,只能讲述理论内容与计算技巧。对一些特色学科,也是如此。以至于出现当学生到大三大四时,才发现所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当初不知道,而后悔没有认真去学。

四、 对策及教学改革思路

(1)对于共性问题,即教学问题。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学建模思想解决教学问题,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可供采用[1-2],如文献[3]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中加入数学史的内容,采取讨论班的形式授课,开设数学实验课等方面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的积极性。文献[4]还提到采用问题驱动、模块教学、案例教学、换位教学等方式将数学建模思想加入到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质量。毕业直接参加工作的同学,应使他们养成抽象,聚类的思维方式,掌握在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继续深造、搞科研的同学,应加强数学分析,计算,推导等能力的培养。

(2)培养卓越工程师,好的教材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数学教学来讲,一本优秀教材,即应包括数学建模思想,同时也应有相对完整数学理论体系。很多优秀的国外教材可供我们参考,如文献[5]充分将数学思想和概念与生物专业相结合,既有数学体系,又有建模思想,但该书重视建模的概念,而不是微分殊的技巧,科学是主要的,而在某些情况下求解方程是最不重要的一步。文献[6]中大量的实际应用贯穿于理论讲解的始终,体现了线性代数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作为数学一线教师,平时应注意教学素材的积累,努力编写出适合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教材。

(3)师资也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建模意识数学建模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此外还需加强不同学科之间交叉,了解所上课班级的专业情况,弄清里面的数学问题,及时与相关专业教师沟通,共同研讨或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我校已开展此类合作,如我院与工商管理学院共同研究的"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价值评估"课题就为会计专业和数学专业的教师提供了科研与教学素材。

五、 结束语

数学建模对大学数学教学工作至关重要,不但能使学是找到数学的学习目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团队配合精神,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显著提高。在卓越计划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如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成功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教改课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叶其孝.把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等数学课的教学中去[J].工程数学学报,2003,20(8):3-11.

[2] 段勇,黄延祝.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线性代数课程教学[J].中国大学数学,2009(3):43-44.

[3] 贾秀利.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6):58-59.

[4] 张清华,张杰,刘勇.将建模与图论思想融入线性代数教学的实践[J].数字通信,2013,40(1):88-91.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建模意识

一、小学生数学建模研究文献分析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自1992年创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项目之一。该项赛事使得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得到了锻炼,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促进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1]。

截至2016年10月18日,在中国知网检索系统检索结果显示,篇名中直接含有“大学生”和“数学建模”两条词汇或以这两条词汇作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共计437条,但篇名中直接包含“小学生”和“数学建模”两条词汇或者以该两条词汇作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却仅有13条;大学生数学建模相关研究文献在知网上的最早发表时间是1994年,而小学生数学建模相关研究文献的最早发表时间是2009年。

以上数据表明,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提出时间晚,对小学生数学建模方法和培养方案的研究不足,导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严重的对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不重视甚至漠视的严重缺陷。

当然,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绝不推崇在小学期间开展各种类似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程式化”竞赛活动,但是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强化数学建模意识,学以致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则主要是为了增强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不仅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学生抽象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

二、如何增强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

数学建模是通过模型来将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联系,将抽象的数理关系模拟为具象的实物的方法。在当前应试教育转型向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攻坚阶段,数学建模思想的引入对于培养小学生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

(1)建立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理论体系。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机制,小学阶段由低年级阶段(1~3 年级)和中高年级阶段(4~6年级)两个学段组成。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接受能力不同[2] ,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过程和渗透目标都应该有所区分。如在小学一年级阶段,数学建模的典型是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方法,认识“>”“=”“

(2)“生活化”教育意识的渗透。目前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生源骤减,笔者近三年来授课班级平均人数都在10人以下。在这种生源条件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变得可行。但“生活化”教育绝不是脱离课本的,此处“生活化”教育是指结合学生当前所学课堂知识,善于创造多渠道的沟通模式,如在课余时间或者上课期间专门抽出半节课的时间,抛开书本,策划一些与当前所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来启发学生。如当前小学生六年级刚开始接触“负数”,对于以前对该知识点一片空白的学生而言,课本知识仅仅告诉学生一个概念:“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一个负号”,但为了加深学生的概念,可以取目前农村最常见的化肥袋标识做讲解,化肥袋上经常会出现“120±5kg”的字样,它所表示的就是可能会比120kg多一点,或少一点,但这个“多少”的最大波动范围是5kg。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地理解:负数就是比0小的数,正负仅仅是和0之间的一个相对的概念。

三、结论与建议

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对于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适应时代潮流都非常重要。当前对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还不够,建模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欠缺是导致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不能联系实际的最大鸿沟。而通过建立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理论体系,增加“生活化”教育渗透,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参考文献:

[1]章小童,阮建海.大学生信息行为与影响因素探究――以大学生数学建模团队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4):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