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职能策划论文

职能策划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3 15:12:28

职能策划论文

职能策划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职业决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职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追求“稳定”工作的传统思想变得越来越淡薄。人们期望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能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目前,“80后”、“90后”时代的青年进入就业时期。这一代青年人思维活跃,思想上追求独立,追求个性化,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更期望自己有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们期望得到指导和帮助。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人们面临着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1.中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般而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当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自己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

目前职业生涯辅导已成为西方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说,在学校中有专业的生涯辅导团队,协助和促进学生就业和生涯发展方面发挥较大作用。我国生涯辅导起步较晚,只是近几年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才开始探索,无论是理念、理论、方法,还是人员层次结构都与西方国家相去甚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滞后。

1.1理论建设滞后

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经历了从职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侧重于人与职业匹配,逐步转向关注以人生命历程的事业生涯为核心的过程,形成了科学的咨询指导策略,开发了诸多评测工具。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在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相对比较落后。

1.2思想普及滞后

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了“生涯”的概念,强调对人生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从幼儿园到大学.以及到社会的不同教育阶段。反观我国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特点,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学生进入大学时的专业选择是盲目的,甚至很多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依然缺乏理性的规划。

1.3队伍建设滞后

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是职业化、专业化的,有完善的职业化标准和从业人员的选择培训制度等等。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部分从业人员往往因其所处的位置和角色,而将职业生涯规划变得功利化、职责化。

面对中国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本文期望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帮助人们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建立相应的概念.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能够开展一些初步的规划活动。

2.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辅导的前身为职业指导,起源于上世纪初的美国,是由帕森斯等人提出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先后产生多种理论,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解析了职业规划的体系,给出了职业规划的方法。

2.1霍兰德类型论

霍兰德提出了四个基本假设:大多数人可以归纳为六种人格类型,既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工作也可以划分为相应的六种基本类型.或者其中几种基本类型的组合;人们一般都倾向于与其个性类型相一致的职业类型.以求充分施展个人的技术与能力,体现个人价值;个人的行为由人格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六边形的六个角分别代表霍兰德提出的六种类型。相邻的两个维度各种特征相近,相关程度高,距离越远两个维度之间的差异越大,相关程度越低。

2.2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与1953年提出“生涯”的概念。他把生涯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自我概念”是舒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所谓“自我概念”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和主观评价。生涯发展即自我实现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角色,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

2.3信息加工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彼得森和利尔敦提出了从信息加工取向看待生涯问题解决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就是关于一个人是如何做出生涯决策以及在生涯问题解决和生涯问题决策过程中是如何使用信息的。该理论把生涯发展与规划的过程视为学习信息加工能力的过程。该理论按照信息加工的特性构成了一个信息加工金字塔。

位于塔底层的是知识领域,包括自我知识(对自己兴趣、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和职业知识。金字塔中间是决策技能领域,包括沟通、分析、综合、评估、执行五个阶段,构成决策循环;最上层是执行领域.即元认知。

除了以上三种理论之外,还有很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但其核心均围绕着对自我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以及决策执行的方法。

3.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

当人们形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之后,可以进行一些初步的规划活动。

3.1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建立在充分且正确认知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自我的探索包括对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学习风格等等。人们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等专业测量工具进行自我贪多,对自己建立一个科学的、清晰的认识。

3.2职业探索

职业探索的目的是充分的了解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全面了解目标职业的技能要求、工作特点、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可以进一步通过生涯访谈、生涯追随等方法更细致全面地了解职业信息。

3.3职业决策

职能策划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行了房地产策划师等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探讨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1房地产策划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就业空间广阔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国房地产界衍生了一个特殊的新兴职业——房地产策划师。据住建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有65%的房产企业急需策划人员,有90%的企业出现岗位空缺。”这表明,目前中国从事房地产策划工作的人员还远远不够,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在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随着中国城市化,城市国际化的进程的加快,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据智联招聘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房地产策划师已经连续三年蝉联智联招聘十大热门职位。 2005年3月为了满足对房地产策划师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房地产策划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将房地产策划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并将房地产策划师共分为四个等级。 

房地产策划师可在大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投资分析、开发、策划、销售工作;在房地产估价机构从事估价、咨询工作;在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事经纪、销售、咨询工作;在物业管理企业从事物业服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土地拍卖行、资产评估事务所从事相关岗位等等多种工作。 

2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特征 

2.1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房地产市场营销及策划理论、销售与管理基础理论、规划设计等知识,锻炼房地产市场调查、项目策划、房屋销售技能及管理等专业能力,同时要加强熟悉房地产政策法规。 

2.2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 

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包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房地产策划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等。这无疑为创建富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3.1科学系统地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知识主要课程可以设计安排经济数学、统计学、管理学、房地产概论、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房地产市场策划、房地产商务谈判及推销技巧、公关礼仪、房地产定价理论、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理论、房地产经纪实务、建筑概论、房屋结构与识图、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建筑工程概预算、物业管理、房屋维修与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开发经营、经济法实务、房地产法律法规等课程。 

从事房地产策划与销售管理等工作,对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房地产营销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要求较多,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内外环境以及建筑工程建设、工程概预算、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与材料等基础知识。房地产项目开发早期就较多涉及到与房地产营销后期的协调,如售楼处包装、样板房建设、销售培训内容等,但随着房地产营销意识的深入,房地产产品本身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市场和自身条件而确定房地产产品定位,从营销角度出发指导规划设计已成为普遍做法,这就要求房地产策划师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 

3.2加强校内“房地产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建设房地产产品概念展示厅(配置房地产主题概念的模型、效果图、沙盘及展示设备),满足形成房地产概念资料库,满足专业及专业群建筑产品从认知与运营等方面的教学需要功能; 

建设概念设计实训室(配置概念设计用桌椅,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设计资料库),满足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规划等基本技能的实训功能; 

建设房地产营销实训大厅(配置楼盘沙盘,洽谈桌椅,销售管理软件及其它售楼道具),满足开展销售策划与销售实务技能实训,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房产营销业务房地产网上交易与交流平台,满足房地产营销员培训需要; 

建设样板间实训室,通过建筑构造、装饰构造节点剖析与展示,满足房地产产品销售、建筑构造、装饰构造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训需要,满足房地产营销员培训需要; 

建设物业设备实训室(配置各类物业设备,包括消防系统,楼宇智能化运行系统等),满足建筑设备安装施工、设备运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需要,提供建筑设备安装施工、运行、调试、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需要和物业管理公司员工上岗培训需要。 

在加强院内“房地产实训中心”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通过与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物业管理企业等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已形成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另一方面为这些企业输入了新鲜血液并储备了急需的人才。 

3.3加强《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是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策划、销售等相关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可以帮助分析房地产市场,掌握策划与销售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本课程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尝试。 

1)自编教材、建立教材群,并重组课程内容,与房地产行业对执业人员的职业认证要求结合起来。采用“双教材”教学,即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材相结合。 

2)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3)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实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如讨论式教学、边讲边练、社会实践等,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观。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形成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薛长青.房地产营销管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职能策划论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职能 文献综述 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114-03

所谓职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职能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功能,对于职能的定义,有的书称为“功能”,有的书称为“机能”。英文中的“function”基本含义为“effect”作用、功能,或“employment”职务、职责。不论如何解释,归根结底职能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功能。

财务职能是指财务本身所具有的特有功能,是财务本质的体现,是确定财务管理任务与作用的客观依据。财务究竟有哪些职能?除了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有关财务教材中对财务管理职能有正面的论述以外,其历年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其也没有进行正面、深入的探讨。尽管这些年来提出来的看法很多,但都未展开深入论述,而且有些凌乱。主要有:(1)二职能说:资源分配(包括筹资、投资、分配等具体职能),财务监督;(2)三职能说:组织、调节、监督;(3)四职能说: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五职能说:财务计划、财务组织、财务指挥、财务协调、财务控制;(5)六职能说:筹集资金、垫支资金,增加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价值,财务监督。

另外,由于中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从创立初始起,就属于财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依附于财政管理。当然也应该承认,这和中国当时所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统收统支的财务模式是完全吻合的。在这种体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当一部分职能已被国家财政所替代,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实际上只剩下根据国家宏观计划的要求编制企业财务计划,对资金运动各环节进行日常控制,这极大的削弱了财务管理的职能,降低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财务职能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系统的总结和回顾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财务职能理论研究的推进和对财务实践的指导。纵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财务职能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引入产权理论前的财务职能;引入产权理论后的财务职能。

一、引入产权理论前的财务职能

在尚未引入产权理论前的财务职能理论研究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郭复初认为,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财务的职能是指财务本身所具有的特有功能,它表现在:筹资职能、调节职能、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等四个方面。他对财务职能与财务的作用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财务的作用是财务职能的发挥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财务的主要作用可以表现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相统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等等。

余绪缨认为,企业理财的基本职能是围绕企业财务目标,正确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理财的运筹作用―调节、配置和平衡作用,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以促进企业财务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顺利进行。

吴水澎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可以表述为:科学的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正确地处理企业同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体说,财务管理具有决策、计划、控制、组织、指挥、协调等职能。

刘恩禄、汤谷良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是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财务管理职能具体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

耿汉斌、谷行素等认为,社会主义财务的职能有六个:筹集资金、垫支资金、增殖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价值、财务监督。刘贵生、熊哲玲认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财务筹资职能,二是财务分配职能,三是财务监督职能。他们不同意将财务职能按管理的一般职能划分为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指挥、组织、调节、监督等等。

陈毓圭认为,对财务职能有两种不同的表达,这源于职能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偏重于功能的发挥,指一种工作所起的作用。从这个含义上理解,筹集资金、分配资金实际上是财务工作本身所起的作用,即财务的职能。另一种含义上的职能则偏重于职责的行使,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监督是指管理职责的行使,体现了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就财务管理而言,其职能也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

从上述理论界关于财务职能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没有离开对职能本身含义的理解,有的偏重于从功能上来界定财务职能,如郭复初、耿汉斌、谷行素、刘贵生、熊哲玲的观点;有的偏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来界定财务职能,如吴水澎、刘恩禄、汤谷良的观点;而余绪缨则将财务的功能和职责结合起来界定财务职能。

另外,在对财务功能和作用的关系上,学者们的观点也不同。郭复初、耿汉斌、谷行素认为财务功能不同于财务作用,财务的作用是财务职能的发挥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而余绪缨、陈毓圭,则对这两个概念不加以区分,他们认为财务功能就是财务工作所起的作用。这样看来,无论“职责”本身的定义如何,财务理论界约定俗成的用“职责和功能”来定义它,并且功能与作用二者之间的不能完全画等号。

二、引入产权理论的财务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财务在企业中究竟该扮演什么角色,财务在所有者和经营者看来究竟该具备何种职能,才能保证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的都能实现。产权理论的产生,客观上促进了财务职能理论的研究,使财务职能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观点是把企业本身作为财务主体,在此基础上论述财务职能。伍中信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他在郭复初财务五大职能观(筹资、调节、投资、分配、监督等)的基础上,提出财务有两大基本职能观:资源配置和财务监督。他认为企业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细胞,筹资、调节、投资、分配等四大职能无不体现着企业参与市场资源配置和企业内部配制的功能。因此,筹资、调节、调节、投资、分配等四大职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企业财务监督职能并列起来作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但笔者对这一观点持有异议,他把财务的功能和作用混淆了,我们知道功能和作用并不能完全画等号。他把筹资、调节、投资、分配作为一个整体即资源配置来看待,从而与财务监督并列作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观。其实,资源配置只是财务各职能有效发挥所产生的作用,并不是财务的职能。

另外一种观点是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并且侧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来界定财务职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学者关于财务职能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到,引入产权理论后,中国学者大多倾向于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所有者、经营者的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但他们对财务职能的界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干胜道、罗飞、王竹泉在所有者财务职能与经营者财务职能的观点中,认为决策是属于所有者财务职能,经营者财务的职能不包括决策。笔者认为这有失偏颇,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决策贯穿与企业的始终。大到企业的高层领导,小到企业的基层领导,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决策,只是由于决策的范围不同而已。因此从这一个层面上讲,经营者财务的职能也应包括决策,他们的差别在于经营者财务决策主要是微观方面的,而所有者财务决策是从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上考虑的,主要是宏观层面。另外,王斌对所有者财务职能与经营者财务职能论述不全面,他认为所有者财务的职能只是监督,经营者财务的职能只是决策。笔者完全不同意他这种观点,认为所有者财务的职能应该还包括决策和控制这两个方面,经营者财务职能还应该包括计划、组织、协调这三个方面。

三、财务职能理论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上述财务职能的观点,不论是引入产权前的财务职能理论,还是引入产权后的财务职能理论,客观上讲,这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关于财务职能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力的指导了财务在实践中的运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但是我们知道,财务职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财务环境,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环境也不断的发生变化。如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管理模式正在从职能导向转化为流程导向等等。因此,我们在深化财务职能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影响财务职能的因素。同时,在财务职能理论研究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把财务管理职能同财务管理内容如筹资、投资、分配等区别开来;(2)要把财务管理职能同财务管理环节(方法)如计划、控制等区别开来;(3)要把财务管理职能同财务管理原则如财务协调等区别开来;(4)要把财务管理职能同垫支资金、增加价值等区别开来。四、财务职能理论研究的趋势

另外,在财务职能理论研究中,特别是对近几年有关财务职能理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呈现几大研究趋势:(1)从财务本质看财务职能。(2)财务目标与财务职能。财务职能是财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有了职能才能实现目标,职能为前,目标为后。(3)财务环境对财务职能的影响,不同的财务环境,财务的职能有所不同。

五、如何致力于财务职能理论研究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财务基本理论系统框架的逐步完善与成熟,财务职能理论的研究也必将取得长远的发展。笔者认为,研究财务职能理论,应该从财务本质、财务主体和财务环境三个方面入手。

1.从财务本质看财务职能。事物的一切功能都是由其本质决定的,要界定财务职能,首先必须认识到财务职能是由财务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从财务本质着手来确定财务的职能。对于财务的本质,中国一直存在着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分配关系论、本金投入和收益论等观点。不同的财务本质论,造成了对财务职能的不同认识。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将财务解释为“分配关系论”,从而将财务职能总结为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改革开放后有人提出将财务本质理解为某种经济关系,或某种资金运动论。其财务职能归纳为组织资源职能、参与经济决策职能、筹集资金职能、实现价值职能、分配价值职能、财务监督职能六职能论;以及决策职能、计划职能、控制职能三职能论。但是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可以说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一方面财务管理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领导加强对企业各个生产环节事前、事中的控制,有效的降低成本。因此,现代企业财务职能应具有财务决策、财务监控职能。

2.财务主体与财务职能。不同的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的职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该从财务主体入手来研究财务职能。财务主体是独立进行财务活动的特定单位,通常是指具有独立或相对的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它决定着财务运行的范围,是财务发挥功能的基本单位。就国民经济活动而言,我们可以把财务主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财务、中介经营机构财务与企业财务。其中国家财务的职能主要是财务监督;中介经营机构财务的职能主要是决策、计划、协调;企业财务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控制、监督。

3.财务环境与财务职能。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可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宏观环境来看,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势不可当;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等。而从微观环境分析,又表现为公司内部的机构重组和公司之间的购并与重组等方面。

财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财务的职能,财务的职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发展变化取决于企业财务环境的变迁,同时也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在中国,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实行的是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财务管理依附于国家财政,很多财务的指标都根据国家财政部门下达进行,因此这一时期的财务职能主要表现为编制各项财务计划,核定定额流动资金,确定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企业自主理财的地位得以确定,树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这一时期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进行科学的决策、如何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财务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监控、财务计划、财务组织、财务协调。

在知识经济爆炸的今天,企业面临的财务环境也时刻在发生变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财务环境的变化,各种财务职能的新观点将会层出不穷,财务职能理论将会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郭复初.财务通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2]余绪缨.企业理财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3]吴水澎.略论财务的本质及其他[J].中国经济问题,1987,(3).

[4]刘恩禄,汤谷良.高级财务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5]耿汉斌,谷行素.社会主义财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6]刘贵生,熊哲玲.试论财务管理方法产生的客观依据[J].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1998,(8).

[7]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职能策划论文第4篇

摘 要:会展经济是近几年发展异常迅速的经济形式,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也是各地高等院校竞相开办的专业。针对市场需要,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10年在商务管理专业下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招收专科生。结合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实际,分析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并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进行了定位,在此基础上,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岗位和需求;课程架构

会展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近几年来我国会展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会展教育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为配合湖北及武汉市重新走向全国会展经济的第一方阵,2005年就开始进行会展经济和会展教育的研究,2010年开始设立商务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招收三年制专科生,现将我们的做法进行如下思考,以期与同仁共同探讨。

1 会展行业的发展态势及会展策划管理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我国的会展经济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发展起来且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一种新兴经济形式。截止2011年3月,我国已有展览中心245个,室内展览面积6511653米,室外展览面积3738520平方米,总展览面积10250173平方米,2010年举行各类展览5400多个,单就数量而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展览大国。我国展览业直接收入2005年65亿元,2006年80亿元,2007年140亿元,2008年145.03亿元,2010年,受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北京市会展业直接收入172.5亿元,浙江省会展业直接收入290亿元,拉动经济效应2610亿人民币。据上海世博局统计,截至2011年3月底,世博会运营收入累计为130.14亿元,其中门票收入7355亿,直接经济效益明显。世博会上海旅游直接收入800亿元人民币。据测算,世博会对上海GDP的贡献值达5%,对整个长三角投资的拉动将达40%到50%。我国会展业收入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专家预计会展行业在未来5-10年将成为我国十大支柱行业之一。当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五大会展产业带,即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会展产业带,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会展产业带,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会展产业带,以大连、沈阳为会展中心城市的东北会展产业带,以成都、重庆为会展中心城市的中西部会展产业带,而武汉的中部会展中心城市地位处在与郑州、长沙等城市竞争之中,尚未得以确立。武汉作为华大经济中心,展馆建设较早,历史上曾和北京、上海、广州并为全国四大展览中心。尽管近20年来有所衰落,但是随着2011年10月展馆面积20万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投入使用,武汉的会展场馆设施又重新回到了全国的前五位,国内一流的会展场馆设施和较好的会展比较优势为武汉会展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武汉举办各类会展170多个,拉动消费仅130亿元。湖北及武汉市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会展经济的发展,早在2004年,武政[2004]10号文发出了《关于加快武汉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1月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武汉要着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支柱的武汉会展业提出了“立足华中、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构建中部会展中心城市和中国会展名城”的战略,武汉会展将迎来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2012年在武汉中央商务区6万平方米“欧洲之门会展中心”将会建成,武汉会展将形成一主三辅的格局。“一主”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三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欧洲之门会展中心。5年后,武汉市展会数量将达到200个,并培育8到10个品牌展会,武汉将打造成为中部会展中心城市和中国会展名城。

随着会展产业的飞速发展,会展策划与管理职业必将是一个市场需求前景广阔的职业。2010年世博会表明,会展专业是当前最紧俏的人才之一。据《国际商报》2008年报道,会展专业人才岗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为:上海10∶1、北京8∶1、广州8∶1,今后几年内我国会展市场需要的会展从业人员将达200万。湖北省会展商会会长张透露“现在武汉会展业专业人员不足300人,缺口高达70%”。武汉会展业人才缺口严重!2011年举办的武汉会展发展论坛上,湖北省节庆会展研究会会长王重农说,武汉会展业高层次人才匮乏,10万年薪都招不到一个高素质的会展项目经理。湖北省会展业商会会长张粗略估计,武汉每年会展人才缺口在1000人以上。

由此可见,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市场需求十分走俏的专业。

2 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与岗位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是适应我国会展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一门新型专业,主要为会展行业培养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人才、会展支持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会展公司、会议中心、展览馆、博览会等组展企业担任项目经理和基层管理人员,也可到各类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等参展企业担任营销管理人员。根据市场的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与岗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会展项目经理。主要工作任务是会展项目的选定,协调、组织和领导团队开展会展项目的策划,组织指挥会展项目的实施。

会展策划专员。主要工作任务是会展市场调研与分析、制定会展组织和营销策划方案、会展策划案的实施与修正。

会展营销专员。主要工作任务是会展环境及对象的调查与分析、制定会展营销活动方案、会展营销方案的实施与修正。

展馆管理及会展现场管理专员。主要工作任务是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会展现场管理、会展服务管理。

参展企业会展专员。主要工作任务是行业会展的调查与分析、参展企业会展策划、企业参展营销与服务、企业参展展后评价与跟踪。

3 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3.1 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武汉及华中地区乃至全国会展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会展管理和会展策划知识,具备各类会展活动中进行策略构思、设计、实施、管理及控制能力,能胜任会展行业会展管理和会展策划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2 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了解会展经济法规;掌握应用写作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普通话和英语的基本知识;掌握会展调查、资料收集整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商务会展部门的一般技术规律和经济运行规律;掌握一般管理、商务管理及过程管理和会展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会展策划的基本知识;掌握会展营销策划、公关策划、广告策划的理论和实务;掌握会展场馆管理和会展现场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会展策划文案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会展礼仪和展示设计知识。

能力要求。会写,具备一般的写作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说,熟练掌握普通话,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会展活动;具备会展调查、资料收集、策划整理的能力;具备一般的会展经济分析能力;具备会展活动组织、协调、指挥能力;具备会展策略设计的能力;具备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公关交往能力;能进行简单的会展广告设计;具备综合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业务能力。

素质要求。具备较好的团队精神、服务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礼貌礼节;具备较强的合作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自信坚强;身心健康、形象较好;养成良好的策划心态和习惯;养成策划人全面的思维素质。

4 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会展业务流程一般由项目选定、寻求合作、招展组团、开幕展出、展间管理、展后评估组成。参照业务流程确定工作岗位。由岗位到学习领域的转换路径是: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展策划与管理的主要行动领域有商贸会展调查、商贸会展经济活动分析、商贸会展管理、会展策划、商贸会展沟通与礼仪。因此要具备以上能力,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公共知识模块的基础上,应包括商贸会展调查模块、商贸会展经济活动分析模块、商贸会展管理模块、会展策划模块、商贸会展沟通与礼仪模块。具体分析如下:

公共知识模块,即大学生基本修练模块。大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职业素质和能说会写。对应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普通话、应用文写作。

商贸会展调查模块。商贸会展调查主要是完成商贸会展活动调查、商贸会展活动资料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的运用、撰写调研报告等典型工作任务。其对应的课程有:统计学、会计学原理、商务调查与预测。

商贸会展经济活动分析模块。商贸会展经济活动分析主要是完成商贸会展活动的外部环境分析、商贸会展活动的内部条件分析、商贸会展策划的可行性分析、商贸会展活动的经济规律分析、商贸会展活动的技术规律分析等典型工作任务。其对应的课程有:经济应用数学、经济学基础、消费者行为学、商品学、会展学原理。

商贸会展管理模块。商贸会展管理主要是完成商贸会展的一般管理、商贸会展的综合管理、商贸会展的要素管理、商贸会展的过程管理、商务管理工具的运用等典型工作任务。其对应的课程有:管理学、商业企业管理、会展管理、会展法规、商务、会展服务、会展营销、展览现场管理、节庆管理、会展企业认识(考察)、会展综合实训。

会展策划模块。会展策划主要是完成会展组织和营销策划、会展广告策划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场馆布置与设计策划、撰写商贸会展策划书等典型工作任务。其对应的课程有:会展策划、会展广告与策划、PHOTOSHOP平面设计、会展营销与策划、展示设计、会展策划文案写作。

商贸会展沟通与礼仪模块。商贸会展沟通与礼仪主要是完成会展沟通、会展商务谈判,商贸会展组织形象的展示、商贸会展个人形象的展示等典型工作任务。其对应的课程有:会展英语、商务沟通、商务谈判、会展公共关系、会展礼仪。

参考文献

[1]周正柱.从会展企业任职条件看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思路[C].世博会.会展教育与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2008,(12).

职能策划论文第5篇

[关键词]营销与策划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作者简介]干冀春(1974- ),女,浙江平湖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刘毅(1973-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营销与策划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赵璨(1983- ),女,河北无极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2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S20101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59-0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专业营销人才的重任。如何提高学生对企业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已成为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面临的紧迫任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环节的实践教学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托,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物质保障。但是,纵观目前国内各高职营销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发展状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尚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作了以下调查和思考。

一、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的作用

1.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随着用人单位对营销与策划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校内实训等,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与职业要求,近距离地感受企业文化,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地胜任岗位、融入企业,并能借助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企业营销策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在不断完善与充实自我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及实践技能,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为日后迅速融入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提升营销与策划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实训基地既是学生接触企业与社会的桥梁,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营销与策划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进入学校,虽然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对企业的了解,缺乏一线实践经验。一定程度上说,很难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充分融入职业岗位需求,难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养与技能训练。实训基地可以为专业教师提供与企业一线直接接触的机会,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不仅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利用其理论水平较高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管理、策划等方面的咨询,提高其社会服务水平与能力。

3.有利于密切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将会进入企业,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于加强校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利用实习基地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状况,在第一时间挑选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营销策划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利用实习基地,可以准确地把握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及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另外,学生通过在企业的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可以与企业建设良好的关系,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企业观念迥异。目前,就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而言,高职院校的积极性很高,愿望也十分迫切,但通过调研发现,企业的积极性明显较低。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与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差异较大。高职院校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因此,对学校而言,会严格执行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实训基地,大力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以更好地满足企业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反,作为利益最大化追求者的企业,其所有出发点均以企业利润的高低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校企合作、接收学生在企业内进行实习或与学校联合建设实训室等,对于企业的吸引力远远小于其对利润的追求。因此,在目前状态下,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仅局限于表面,如在企业生产任务不重或碍于双方的合作关系而接收部分学生实习,但校企合作中深层次的内容,如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在校内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培训等一直未能有效地开展。

2.学生实训态度不端正。受传统理论教育思想及实训基地发展现状等因素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对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学生在实训中不能够按照要求认真对待实践过程。刚开始实训时,学生由于新鲜、好奇,兴致比较高,基本上能够认真对待。但是一段时间以后,面对重复性工作,有的同学对实训失去兴趣;有的工作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学生怨声载道,在实训中牢骚多、不认真、不愿做,这就使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管理困难。与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相比,受到营销与策划专业特点的影响,营销与策划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接收能力有限。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只能安排少数几名学生。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高职院校的班容量一般在50人左右,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有亲自动手参与的机会,学校必须将一个整班的学生分在若干个不同的企业开展实训。这样,虽然满足了学生实训的需求,却给学生管理、教师指导、实训考核等带来了诸多困难。为了提高实训质量,学校在校内师资不能满足实训需求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企业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通过聘任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完成对学生的管理以及实训环节的考核。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兼职教师的首要身份是企业员工,其主要精力仍在工作岗位,对学生的管理会出现空白;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不服从兼职教师管理。

4.实训基地建设与利用的矛盾。目前,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面临着建设和利用的问题。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校园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限制,实训基地的建设常常出现经费不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训基地的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由于缺乏前瞻性规划,缺乏实践经验,购置的实训设备不能完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实训室建设与实训内容脱节,最终造成实训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5.实训基地的稳定性问题。虽然目前国家提高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利益的影响,许多与学校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的企业仍然不愿意接收大量学生在本企业开展实训。对此,高职院校为了完成人才培养计划,必须不断地开发新的校外实习基地以防止出现企业不接收学生的现象发生。这样一来,一方面,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可能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不断有新的企业取消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使得校外实习基地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三、关于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1.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提高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切实发挥其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与扶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其在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上真正发挥作用。例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经济形式的扶持,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毕竟,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会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企业,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企业参与其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与针对性。

2.加强制度建设。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建设。首先,从学校层面,从领导到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到实训基地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学校要通过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按质按量开展,促进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最后,针对营销与策划专业特点,实训基地,尤其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实行企业化管理,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专业教师承担社会服务项目,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只有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队伍,才能培养出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提高实训效果,高职院校在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必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在学生实训中的重要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由学校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生产与管理,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二是聘任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人员,企业高管或学校优秀毕业生为校外兼职教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三是利用假期,按照教学计划,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培训,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4.转变校企合作思想,实现互利双赢。为进一步提升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的稳定性,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思想,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通过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策划方案,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双方的交流沟通,让企业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其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其参与市场竞争能否取得优势的人才保证,只有不断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尤其是通过双方在实训基地建设等各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与发展中获得增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5.突出营销与策划专业特点,加强过程性考核。为了提高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实训环节的重视程度,实训环节的考核应将原来单纯依靠实训报告的考核方式改为过程性考核。所谓教程性考核,也就是实训指导教师在对学生实训作出评价时, 应综合考虑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所有表现,包括出勤率、实训表现、工作态度、校外兼职教师评价、实训报告等,并根据上述内容确定不同的权重,形成综合评价体系,以最终确定学生的实训成绩。实行过程性考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训成绩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提高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实现实训目标。

[参考文献]

[1]干冀春,郝素岭.高职院校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6).

[2]黄湘倬.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师资队伍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3]李倡平.高职实训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原则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8).

[4]刘克勤.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J].教育发展研究,2011(5).

[5]李强.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健康发展的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6).

职能策划论文第6篇

出版社的发展,编辑能力的培养既是基础也是保障。现代新型编辑的能力要求为“全能型”①:从选题策划到作者遴选、写作进度跟踪,从书稿审校质量把控到图书封面、内文装帧设计以及印制成本控制,从图书营销宣传方案策划到销售回款催收与退货管理,任何一个环节无不考验着编辑的综合能力。其实,编辑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一是看编辑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积极性,二是靠出版社乃至相关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与能力评价,发挥制度考核的激励性。编辑自身能力不强,有好的制度也没有用;但是若没有好的制度安排,再好的编辑,其意志和能力也会慢慢地被摧残、被抹杀。

大学出版社其实不乏优秀编辑,但因为缺乏良好的绩效考核和能力评价体系,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当前,大学出版社编辑职称晋升呈现出三大困局。

困局一,编辑个人动力不足。随着我国出版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强。在经济效益目标的驱使下,编辑首先会考虑图书的市场需求,不再能专心于慢慢打造图书品牌,而且编辑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更不会静下心来慢慢积累科研成果。②重点图书项目或基金支持项目的缺失以及科研论文成果数量的不足,均阻碍了编辑的职称晋升。

困局二,专业评审专家缺位。大多数出版社的编辑职称晋升评定由各省市出版局组织全省市出版领域的专家来完成,这对每一位参加职称晋升评定的编辑来说机会是均等的。但当前很多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职称评定是由各高校自己组织校内专家(即“高评委”)来完成的,然而一所高校有关出版领域的专家并不多,要组成一个出版系列职称评定专家小组十分不容易。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组织包括本校人事处、学报、出版社、图书馆、期刊社等在内的多个单位的专家组成高评委,其中与出版业联系密切的单位的专家数量明显不够,有时甚至只占高评委总人数的不到50%。由于非出版领域的专家对出版系列职称评审条件或原则的把握程度不一样,从而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的现象。

困局三,专业评价体系缺失。职称晋升评审要有一套严格的评价体系,否则评审专家就无法对每位参评者作出合理而公正的评价,有时会掺杂自身专业的标准,甚至个人的主观意志,这样的评审结果难免有失偏颇。

要解决编辑个人动力不足的问题,首先,大学出版社要做好有效的制度安排,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考核,为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树立出版社品牌的图书项目设置特殊贡献奖,并积极为编辑策划重大项目或申请基金项目提供多方面支持;其次,大学出版社要制订长远发展的人才目标,要以提升编辑综合素质、使编辑获得全面发展为基本点,促使编辑自觉地学习提高,多出研究成果,从而反过来为出版社更好地发展服务;再次,大学出版社要把编辑的职称晋升与激励机制紧密联系起来,这是直接而有效的激励方法;等等。

要解决专业评审专家缺位的问题,解决思路是:在本校内筛选并确定对口单位的评审专家,若人数不够,可以聘请本省其他高校或省新闻出版局、省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的相关专家一起参与。职称评审事关编辑的健康成长和出版单位的稳定发展,所以要有“专业”的评审专家,让参评者享受“公平合理”的评审原则与“准确”的评价标准。

相较于前两者,完善专业评价体系则显得更为紧迫。

编辑职称晋升评价体系的指标内涵丰富,概括来说,编辑职称晋升评价首先应考核重点出版项目、科研论文、获奖图书等直接指标,在此基础上,同时考核其所策划或责编图书的品牌影响力以及获得的经济效益等间接指标。

直接指标

1. 重点出版项目

重点出版项目是考核编辑策划能力及综合运用出版资源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优秀的策划能力并拥有丰富的作者资源,要申报并获批重点出版项目几乎不可能。重点出版项目包括国家或地方的出版基金支持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项目,以及各类规划项目或企业的横向课题项目等。重点出版项目中,有些可获得相应的经费支持,如国家或地方出版基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项目、横向课题项目等,这些项目对出版社来说既有突出的社会效益,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应大力支持并积极推动。有些没有具体的经费支持,如国家五年规划重点图书项目、普通高等教育部级规划教材等,这些项目在经济效益上虽然需要靠出版社后期的良好经营来保障,但也是一个出版社综合影响力的反映,理应重视。重点出版项目的成功实施是编辑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对于重点出版项目评估的权重比例分配,建议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项目的获批级别;二是项目获批的金额,这是前者的辅助指标。

2. 科研论文

编辑发表科研论文是编辑学习编辑出版知识、研究编辑出版理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练升华的集中表现。

现在高校参与出版系列职称晋升评审的基本上是所在高校的出版社、学报编辑部、杂志社等的编辑人员,但是由于体制与考核机制不同,编辑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强度完全不同,这就决定了这一系列的职称晋升评审指标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职称晋升指标体系的设置一定要体现编辑的具体工作特性,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体现公平和公正性。举例来说,学报编辑的科研论文包括编辑出版论文以及其他专业论文,这个专业论文是指与该编辑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这与其工作性质密切相关。而出版社编辑所撰写的科研论文多涉及编辑出版理论、选题策划、图书经营管理等内容。当然,出版社编辑也会撰写少量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因此,在出版系列的职称晋升评审中,作为重点考核指标之一的科研论文,对出版社编辑来说就更应该关注有关出版全过程(包括项目合作、选题策划与审读、图书质量与成本控制、图书营销、库存管理等)的科研论文。

在积累丰富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以后,适时编撰出版编辑出版专著也就水到渠成。但对于编辑来说,由实践经验积累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撰写成的专业论文,对指导实际工作意义较大,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提高。

科研论文评估的权重比例,从高到低分配,首要指标当然是论文所刊载的学术期刊的等级,在编辑出版专业内确定要是“双刊”,即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和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次要指标可以是论文获奖、被其他书刊转载及其次数,或被其他学术论文引用的频次;等等。

另外,对于拥有编辑出版专业的高校,其出版社和学报编辑部等的编辑应该积极参与申请编辑出版专业的科研项目,学校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或直接的资金支持,并逐渐把相关科研成果列入出版系列职称评审的指标体系中。

3. 获奖图书

图书获奖是图书获得专家或大众读者认可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编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体现。包括重点出版项目等在内的图书产品,由于文化价值高、社会影响力强,因此能获得各类各级奖项,获奖图书自然应成为出版系列职称晋升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我国出版行业的图书奖项既包括部级的,如中国出版业三大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以及其他一些专项奖(如“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优秀作品、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也包括行业协会、地区和省市的优秀教材、优秀专著和畅销书奖等。

评价体系中对于“获奖图书”这个指标要做充分的权重分配,其中部级图书奖(特别是中国出版业三大奖)要给予相当大的权重比例。

间接指标

1. 品牌图书影响力

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是由品牌图书来推动的,而品牌图书则是由编辑及其团队通过逐年的策划慢慢累积的。前文所说的重点出版项目,因为社会效应较强,其对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自然较大。③但在一家出版社中,重点出版项目毕竟比较少,而且分布在较少的专业板块中,因此对出版社品牌的影响力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对大众读者来说,其影响力非常有限。一位优秀的编辑,除了能策划重点项目外,还能通过自身长期的对读者和市场需求的研究,策划出符合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图书项目,或更进一步,策划出能引导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图书项目,从而成为为读者所熟知的品牌图书。这样的品牌图书为出版社带来的不仅是稳定而持久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推动出版社其他图书板块或品种的市场需求。更何况,有品牌图书板块的出版社,一定会吸引更多优秀的作者到出版社来出版图书,这些优秀的作者甚至会直接要求特定编辑来做图书的责任编辑。这样,出版社的品牌图书板块就会越做越多、越做越大,从而成为出版社发展坚实的推动力,促成出版社品牌的树立。所以,品牌图书的影响力也要作为编辑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具体可包括品牌图书的品种数量、出版码洋或实洋等,这些都能极大地推动出版社的双效益。

2. 图书经济效益

大学出版社改制转企后,竞争压力加大,发展成为生存的唯一出路。评价一家出版社发展是否良好,品牌影响力是终极指标,但实现终极目标的基本点是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出版社发展首先要夯实经济基础。

出版社的经济效益是靠各个图书项目来实现的。这些图书项目中,既要有重点出版项目,也要有品牌图书项目,还要有其他一般图书项目。对于编辑来说,能策划重点项目、做实做大品牌图书项目固然重要,但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慢慢积累图书品种的过程。在此阶段,编辑需要考虑的是:在出版社的规划框架内,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图书项目,只要图书的内容质量符合出版要求,就要最大限度地去实现图书项目的经济效益。能做到这一点,自然也就能体现一个编辑的有效成长及其素质提高。图书的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两个:项目利润与项目回款总额。对于出版社的发展,经济指标中的利润是第一位的;同时,在图书产品结构相对合理的情况下,出版社的销售回款总量也是不能忽视的。所以对每一位编辑来说,在出版社的产品规划框架内,努力实现图书项目的经济效益(销售回款与项目利润)是其应尽的职责。能真正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也就能充分证明编辑的综合能力。

评价一位编辑的综合能力的指标还有另外一些,如被评为优秀出版人、中青年优秀编辑、“十百千”人才等,以及在某一个领域作出特殊贡献(如数字出版等)。编辑职称晋升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应尽量细化,在此基础上做好指标权重比例的分配。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使参评者获得公平公正的评审结果,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职称晋升评定也不例外。

(周建华,中山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注释:

① 佘江涛,许尔兵.构建现代新型编辑评价体系[J].中国编辑,2003(3): 30~32.

职能策划论文第7篇

关键词 尝试教学法 市场营销策划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Try Teaching Method" in Marketing Planning Teaching

XIE Fang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Marketing courses is an economics discipline with China's market economy system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it's very practical,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in many ways, after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I think, "Try teaching" is more suitable for this course, has a very active role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overall qua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ry Teaching", analyz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marketing plan to implement "Try Teaching" possibility, based on this, and makes a brief description on their specific applications.

Key words try teaching method; marketing planning; teaching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已经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过程,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对市场营销策划人才的需求,切实提高从事经济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企业需加速与世界接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也经过了一些列改革,改革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法”对于高素质市场营销策划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1 尝试教学法概述

我们所说的“尝试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回答教师提出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尝试性的问题,而后,学生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依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合理化认知,深化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在国内外的教学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具有一定实践性的学科,这是我国邱学华教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摸索出来的新型教学理论方法。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工作岗位对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以后,我们经过具体教学实践,认为尝试教学既体现了探究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把这一教学法引入到市场营销策划这门课程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可行性研究

(1)“尝试教学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的应用符合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学改革,就是为了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促进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在教学目标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成为重要指标,因此,在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职院校,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尝试教学法”是符合目前教学改革要求的,是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活化教学手段的具体体现。(2)“尝试教学法”符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对高职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能够以深邃的目光发现繁杂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同时,要求市场营销人才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更加科学、合理,更能满足现实需求的营销策略和手段。(3)“尝试教学法”符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特点。对于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来说,其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能够解决经济运作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其课程特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大量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延伸,力求创新,因此,尝试教学法符合其课程特点。

3 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教学的准备阶段。根据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特点,其教学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教师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准备尝试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准备相应的实施说明。学生的准备包括:预习教材掌握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发挥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探求尝试问题的解决办法。笔者在讲授关于促销策划章节内容的时候,拟定了可口可乐新年促销策划方案的尝试问题。

(2)尝试教学法的课堂实践。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给出尝试任务,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尽可能地结合实际、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其难度要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学生在回答尝试问题的过程中,要从独立思考阶段逐步过渡为分小组讨论,最终依据讨论结果给出解决方案。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是引导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左右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墨守成规,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推陈出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引导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鼓励每个小组成员踊跃参与、踊跃发言。为避免混乱、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要加大巡视力度,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让主体尝试能够高效、准确地运行。独立思考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团队观点。

(3)教学评价与反思。为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分组讨论结束后,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尝试阶段的重要性,对难点、重点问题要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如在可口可乐新年促销策划方案的评价与反思阶段,学生常以语言或文字方式对可口可乐新年促销策划方案进行展示,语言是指运用语言表述出策划方案的核心思想,文字即为形成营销策划书,对此案例学生运用语言表述提出新年促销策划方案,新年新卖点为您送一道关于可口可乐的美味——可乐鸡翅,教师对其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创意新颖,将美味与可乐相结合,运用产品组合策略,运用得当,具有操作可行性。最后结合课本内容提出新年促销策划方案制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及重点难点,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4 结束语

“尝试教学法”具有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策划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明华.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

职能策划论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促销与策划,专业课程,教学规划



连锁门店促销与策划课程是连锁专业的专业课程。如何通过该课程的训练学习,提高学生素质与促销与策划技能是课程教学中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作者课程教学经验,结合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参与企业促销与策划的实践,对连锁门店促销与策划课程教学规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课程定位



连锁门店促销与策划课程作为营销大类课程的分支,在教学内容上与营销策划有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促销策划与营销策划的差异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课程定位。所谓促销,是指营销者向消费者传递作为刺激消费的各种信息,以影响其态度和行为,说服或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量的一种沟通活动[1]。促销策划就是完成促销活动,实现促销目的而进行的细致、周全的智慧解决方案。营销策划是为了改变企业现状,完成营销目标,借助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立足于企业现有营销状况,对企业未来的营销发展做出战略性的决策和指导,带有前瞻性、全局性、创新性和系统性。营销策划适合任何一个产品,包括无形的服务,它要求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资源状况做出相适应的规划,从而提高产品销售,获取利润[2]。从上述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营销策划和促销策划的相同之处在于“销”字,即它们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推销产品。而它们的差异在于,营销策划的重点在于“营”字,它立足于企业现有经营状况,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做出战略性的决策和指导,它具有全局性,偏重于宏观。促销策划的重点在于“促”字,它偏重于向消费者传递各种信息,刺激其消费行为,它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偏重于微观。



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程的课程定位是针对目标消费群体购买行为的特征,制定销售刺激计划,并以适当的方式和渠道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受众,激发其潜在需求,促使其产生购买行为。促销策划的基础是企业的市场定位、竞争分析和消费者分析。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营销意识,培养连锁卖场促销策划所需的相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用性为原则,契合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特色,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能力标准要求



1.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训练学习,以商场、零售连锁企业为教学实践载体,使学生深入掌握连锁门店促销与策划的具体内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服务标准、岗位设置及职责等技能,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层次的连锁企业进行促销策划服务的能力。具体包括:促销活动策划书的撰写,连锁企业公关策划、广告策划、营业推广、人员促销,以及促销管理组织与过程控制等技能。



2. 能力标准要求



依据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



(1)知识要求



使学生掌握门店促销策划的方法,逐步形成门店促销策划的创意思维,最终能按要求撰写出切实可行的、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门店促销策划方案。具体包括掌握连锁企业促销策划的项目、方法、技巧。能够完成促销活动策划书的撰写。理解连锁企业公关策划、广告策划、营业推广、人员促销等不同促销方法的实施。



(2)技能要求



1) 能区别连锁企业不同业态;对连锁企业促销模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能针对不同的需求完成促销策划的前期调研工作,并撰写市场调研报告;



3) 能够独立完成营业推广策划案,制作POP海报。并能够通过PPT的形式进行营业推广策划案的汇报;



4) 能针对不同的商品类别,进行DM单分析;



5) 能针对不同的商业企业业态、其销售的商品特性和消费者特征读懂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开展有效的促销活动,对促销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对促销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6) 能针对不同的商业企业业态、市场竞争情况、销售的商品特性和消费者特征进行有效的营销策略组合策划。



三、课程教学思路



连锁门店促销与策划课程与其它专业基础性课程(如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不同,更加偏重于学以致用的策划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思路下,老师在课上采用“原理+案例”进行讲解,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 的方式进行教学[3,4]。虽然这种方式更加强调实践、案例和实际操作,但是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同时,很多案例缺乏实际应用背景,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不明显。本质上讲整个课程的教学思路仍然是以封闭式课堂教学环境为主。鉴于此,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边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思路,即以教师、学生、行业人员为基础的“多边”借助课堂、实训室、教学网站等平台实现“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思路强调了教学的开放性,增强学生对理论指导实践应用的认识,提高学习热情。



四、过程化考核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是教还是学都处于一个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考试要客观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其考核活动也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受试卷内容、考试时间、考试形式等的限制,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是很难通过一场期末考试就可以进行有效评价的,相对而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分阶段进行考核更能进行有效评价。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过程化考核方法。



过程化考核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多元化鉴定方法,以学习过程鉴定为主线,采用学习过程表现、课程作业、职业能力训练、综合能力鉴定的考核方法,突出对学生能力的鉴定。在过程化考试的实践中,要遵循已制定的鉴定程序和鉴定标准,采用相应的鉴定工具,重视鉴定证据的收集,实现学生能力鉴定的有效性、可靠性、公平性和适应性。



五、结束语



课程教学,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要紧密联系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本文就是作者结合参与企业促销与策划的实践,对连锁门店促销与策划课程教学规划进行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与大家一起共同探索和完善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蔡瑞雷. 促销对品牌建设的影响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1)

[2]严学军. 论市场营销策划[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