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创客教育论文

创客教育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2 17:37:52

创客教育论文

创客教育论文第1篇

“为什么我们要做创客教育?因为我们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要做2.41米高的试卷才能去考一所好的大学,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跑步的时候,还要背书,而是希望他可以开心地玩相扑机器人。”谢作如做创客教育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作为国内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先锋开拓者之一,谢作如和他的“教育创客”朋友们,正柔软地掀起一场教育的边缘革命。

创客教育强调去精英化的“造物”

作为温州中学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谢作如结缘创客教育,经历了从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教育、STEM教育到创客教育的过程。

2006年,谢作如开始负责学校的机器人竞赛辅导。2009年,在一次比赛失利后,谢作如和学生一起反思:学机器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这一年一度的机器人比赛吗?能不能提高机器人的利用价值?他尝试让学生结合研究性学习,将机器人的知识应用在科技创新项目中。

然而,无论是机器人教育还是科技创新教育,在谢作如看来,都具有“发明”“创新”的高门槛,无法形成人人动手、人人创新的局面。而风靡美国的STEM教育(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为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随着Arduino(开源电子硬件平台)、Scratch(简易编程工具)以及3D打印等数字制造技术的发展,与STEM教育之间有密切关系的创客运动引起了谢作如的关注,创客们玩的各种有趣的项目,就是典型的STEM项目。借此机会,他和国内STEM教育研究者,如吴向东、吴俊杰、管雪h等教师,以及国内的一些创客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2011年11月,谢作如和吴俊杰、管雪h等教师成立了网络社区“猫友汇”。2013年,北京景山学校物理教师吴俊杰发表《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一文,首次提出“创客教育”一词,并认为在“中小学中开展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应成为政府大力推动的一项教育行动”。“猫友汇”很快就聚集了国内草根教育创客,成为国内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研究创客教育的教师社群。

2013年8月温州中学举办 “第一届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谢作如做了《创客文化和创新教育》的主题发言,分析了创客文化对创新教育的启示,对“教育创客”名词进行了具体介绍,并且接受中国第一个创客空间――“新车间”创建人李大维的建议,把学校的科技制作社活动场地开放出来,挂牌为“温州中学DF创客空间”。

2013年初冬,谢作如买了第一台3D打印机。打印机到货后,他很隆重地邀请了一名学生和自己的儿子,打印第一个作品――“愤怒的小鸟”游戏中的小猪。当融化的PLA(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一层一层堆积,逐步形成作品的轮廓时,三个人都很兴奋。随后一周,有学生或者老师路过,总会被这台打印机吸引,并久久不愿离开。直到现在,当打印机开始工作时,谢作如的儿子还是会目不转睛地看到喷头左右移动,享受一个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这种因造物而得到的巨大成就感,是其他的游戏所不能给予的。”

常常有老师向谢作如请教创客教育方面的问题,比如创客教育和过去的科技创新活动有什么不同,机器人教育是不是创客教育,创客教育如何去做才不会偏离轨道等等。

他通常会回答:相比于科技创新活动注重“创”的精英化取向,创客教育更关注“造”的平民化取向。只要是让学生动手“造物”,而这个“物”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含量,那么这样的教育活动肯定不会偏离创客教育的初衷。因为,创客运动呼吁大家去做事物的创造者(Inventor),而不仅仅是事物的消费者(Consumer)。但是,从消费者到创造者,不是一蹴而就的。二者之间,创客(Maker)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从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转变之路。

“一些学校汇报创客教育做得多好都是说学生得了多少奖”,在谢作如看来,这与希望通过创客实现创新教育“去精英化”的目的背道而驰。“中小学的创客教育应该鼓励孩子多做一些所谓无用之事,不要强调‘高大上’‘填补了什么空白’,先要让孩子觉得好玩,创新才会跟上来。”评价学校创客教育开展,应该从普及度去衡量,比如开了哪些相关课程,有多少学生受益等等。

“回顾自己的经历,从机器人教育到STEM,再到创客教育,我真正体会到让学生爱上造物,在造物中学习,在造物中研究,比什么都重要。”谢作如认为,创客运动是一场强调“造物”的运动,创客教育则是教人如何去“造物”。“造物”是面向真实世界的学习,只有强调“造”,才能突出创客运动文化中社会化、平民化、强调动手实践等特点。只有立足于“造”,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创”的最终目标。

构建创客教育的立体生态

目前,建设创客空间,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实施创客教育的基础环节。然而,对于一些学校动辄投入上百万打造“高大上”的创客空间的做法,谢作如也表示了担忧,“在这里尤其要强调创客教育的普及和可复制性――不是说必须有钱、有能力的学校才能做,而是你想做,应该都可以做。”

正是基于创客文化的分享、开源精神,谢作如一开始便希望做一个可复制的创客空间。只要有合适的师资,普通学校都有能力建设。“只有这样,创客教育才是可以普及的、非精英的普惠教育。”

温州中学DF创客空间便是这样一个“灵小可复制的校园创客空间”。除了一些必备的工具和材料,温州中学的创客空间显得十分很简陋。初期投入仅数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购买各种开源硬件的控制板和模块。如果剔除选修课程的教学器材,创客空间投入就更少了。平时创客空间不用于上课,而是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有指导师陪伴学生实现各种各样有趣的项目。

谢作如认为,实施创客教育,要做到创客空间、创客课程和创客活动三者有机结合。创客空间提供“造物”的工具和场所,提供交流平台,结识一批的志同道合的学生创客;创客课程教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产生“造物”的意愿;创客活动则和创客课程密切结合,包括学校科技节、学生平时的交流分享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在现有师资以及个人特长相结合的基础上,温州中学将创客课程建设分为控制、互动以及设计三个方向,其中控制类课程有:《跟我学App Inventor》《Arduino创意机器人》《基于Arduino的电子控制技术》等;互动类课程有:《互动媒体技术》《物联网与大数据》等;设计类主要包含《数学视界下的3D模型》《3D打印与SketchUp》等。美术、科学、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都可以进行校本化改造,成为和创客相关的课程。温州中学的创客教育中,除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外,还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的参与。

为了帮助老师们开设Arduino方面的课程,2014年,谢作如带着三位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开发了《Arduino创意机器人》课程。这个课程的全部资源,包括电子教材、课件、微视频和教学套件方案等,全部在网上开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0多所学校直接或者间接使用了这门课程的资源。2015年,他带领谢贤晓、林美珠等老师,开发了《Arduino创意机器人―小学版》的课程,同样全部开源。这两门课程对国内的创客教育推广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

“创客运动的本质就是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创客和教育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创客关注造物,崇尚造物,这正好是当前教育的最大短板。”2013年10月的上海创客嘉年华活动,谢作如和吴俊杰等人做了主题为《创客文化和STEM教育》的演讲,介绍中小学的STEM教育,并呼吁更多的创客关注教育,为中小学提供造物资源。

2014年4月,谢作如和吴俊杰在全国最大的创客盛会――深圳制汇节的“创客和教育”论坛上做了主题演讲《创客教育,酝酿一场新的边缘革命》。他们提出创客教育将带来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从技术、艺术、综合实践等边缘学科开始,能避开一些潜在的风险,实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更容易取得成功。

2014年6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美创客大赛”的“创客与教育”论坛,谢作如和吴俊杰做了《柔软地改变教育》主题演讲。“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创客教育,虽然当前教育存在种种问题,但是不要抱怨,大家都去改变这一现状,创客教育是很好的切入点。”这一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同,《中国教育报》随后用了一个版面报道这一论坛。

“我们需要尝试把创客文化带进学校,给孩子提供动手创造的机会。”谢作如说,通过创客运动推动教育转型,柔性突破僵化的学术系统束缚,让“教育之苦”变成“学习之乐”。“我们不奢望让学生在创客教育中学会或者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它仅仅是作为学科教育的一种补充,让孩子们学会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让他们知道:我的学习是有用的,不是专门为了考试,而是因为这跟生活相关,能够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

创客教育的“元宵定义”

当前,创客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如火如荼,但对创客教育究竟是什么却莫衷一是。

2016年2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创客教育专委会召开了一次聚集创客、创客教育界20余位专家和实践者的研讨会。经过众筹式的讨论,会议得出了创客教育的相对权威的定义:“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因为开研讨会的那天正好是元宵,这一定义也被称为创客教育的“元宵定义”。

谢作如主持这个会议的讨论,并受委托和吴俊杰、管雪h三人对该定义进行了解读。

当创客文化落到教育,有几个要点是需要强调的。如创客教育很显然是兴趣导向的。项目学习的方式,仍然是目前推荐的基于创客空间的学习组织形式。这里的数字化工具主要指的是数字化的设计。数字加工工具从昂贵的专业设备降价到普通家庭和个人都能够拥有,这是创客运动得以发展的大时代背景。当然,我们也鼓励传统工艺和数字化工艺的结合,至少是传播领域的结合,这也离不开数字化工具。在创客教育当中“造物”的概念延伸了“做中学”的理念,通过分享,使得做中学的过程延展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经验、技能甚至知识的创作过程。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涉及的面对不同分享对象的方案设计,跨文化的分享策略,分享平台的使用等过程则是超越了简单制作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学习过程。创客的造物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跨学科是一种根据项目需求而来的自然的学科综合,并非刻意为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很多知识都是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寻求各种帮助,通过自学和协作才能完成。所以,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都是自然发生的、深度的,这里的“协作”甚至有分工和项目股份的,而非“坐在了一个桌子”上的简单协作。

创客教育论文第2篇

2 创客教育内涵(The connotation of maker

education)

创客教育的内涵和概念,学者们给出了各自的解读,杨刚现等认为“创客教育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4];郑燕林等认为“创客教育是展示人类的发展及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平台,为所有学生提供合适展示创造力的环境、资源和机会”[5];祝智庭等认为创客教育从广义上应是一种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的教育形态。“创客教育”的第一种理解是解决如何培养创客人才;第二种理解是“创客式”教育,旨在运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改造教育,本文认为“以创新教育、从做中学、快乐教育为指导理念,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通过团队协作去发现问题、解构问题、寻找解答等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者的创客素养的一种教育形态”[6]。

3 国内外创客教育现状(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ker education)

创客在美国的各个领域、学校、机构随处可见。创客空间和创客文化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各大高校相继关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ab Lab创客空间是全球著名的高校创客空间之一。它的一门“如何能够创造任何东西”的课程受能使完全没有技术背景的学生,制作出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密歇根大学主要通过进行创客马拉松竞赛等活动来开展创客教育实践[8]。该校的创业能力中心、与学生组织了36小时无间断的编程马拉松活动[4]。

我国开展创客教育的时间较短,在学习和经验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没有脱离原有桎梏传统教育教授给学生关于各个学科的知识,但缺乏将理论知识变为实践的过程,相比于国外来说,尤其是美国,我国的创客教育是落后的,且在高职院校的辐射范围小,尚未形成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5]。

4 高职采用创客教育模式对人才培养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aker education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创客运动如火如荼,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创客教育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实现了由创意思想到具体产品设计过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现了尖端化技术人才的发展,高职院校研究创客教育模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有效地解放高职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转变高职教育的知识体系为应用能力;采有创客教育模式能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为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提供大量的人才基础。

5 高职创客教育的构成要素研究(Research on

the components of make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创设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创客教育环境——众创空间

根据科技部印发的《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可知“众创空间是为早期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共同组成创业孵化链条,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以专业化服务推动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业态[9],其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众创空间结构模式图

Fig.1 Maker space structure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建线下、线上一体化的创客空间。高职院校应利用线下空间为学习者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硬件设备、学习材料等,获得面对面地同步讨论面会;利用线上空间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共享、布置任务、课题、小组分工、进展汇报和异步讨论,提供创客学习活动如竞赛和沙龙等。

(2)以“学做创”为导向的高职创客教育课程研发

①创课的主要特征

创客教育包含了“从做中学”,更融合了“从创造中学习”的理念。因此,高职创客教育课程建设中强调知识分享、集体智慧、协作完成创新项目,创课的主要特点如表1所示的。

表1 创课主要特征表

Tab.1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course

主要特征 课程目标定位 创课内容组织 创课评价方式 创课实施方式

创客课程 培养创客素养、创新创造力,有利于其它要素的设计与实现 多学科、交叉结合,以现实问题为主、主题、项目活动等架构整个课程体系 采用成果评价导向,实现同伴评价、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由多个学科教师组成授课团队协同教学,采用探究式、问题导向式、项目式等方式实施课程

 

②创课的设计理念

创课设计理念应遵循“项目化、模块化、趣味化、立体化”设计原则。“项目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完成具有挑战的创客项目来达成课程目标;“模块化”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感兴趣的模块,学习模块间相互开放性、模块主题相通,学习者能利用模块间的关联提升学习者的能力;“趣味化”是指学习者采用体验式学习,通过兴趣导向进行创课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上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愉悦中学习、提高;“立体化”是指创课融合了多种学习理念与多种信息技术,具备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和使用体验,以提升学生创客素养和创新、创造力为核心目标的全新课程形态,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程教学等方面都应立体化的形式体现。

③创课的研发框架

创课开发应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杜威的“做中学”、美国专家库伯的“体验式学习”、西蒙·派珀特教授的“构造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融合“学”“做”“创”三种行为活动的混合式教学形式,从创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综合素质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具体研发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创课开发的框架图

Fig.2 Maker course development frame

(3)创客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客教育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作为创客教育的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综合性强的专业人才,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已有的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创客教育的需要,创客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区别如表2所示。

表2 创客教育教师与传统教育教师对比表

Tab.2 Maker education teacher versus tradi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素养 理念 技能 角色

创客教育

教师 能以学生为中心,具有构建主义、创新创业为导向,具有批判性、创新性、探究式的思维方式 跨学科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操作制造工具操作的能力、课程资源建设能力 引导者、联系人、激励者、良师益友、合作者、设计者、组织者、变革者、探究者

传统教育

教师 以教师为中心、说教式、行为主义、分数导向、灌输式、认识主义 教学能力、科研能力 传道、授业、解惑;

家长、导师、专家、权威

 

(4)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学习模式构建

本文研究的“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学习模式”,是指利用现代信息化资源,结合创客空间的优势,为达到一定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而构建的较稳定的学习活动结构。具体如图2所示。整个模式分为前期分析确定、学习团队组建、创新能力培养学习过程、评价总结四个阶段。“前期分析确定”首先是创客学习者分析当前的学习主题是否与创新学习有关,决定创客学习者采用何种学习模式, 然后,高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在创客空间里对学习方式和途径等做出合适的判断和选择;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其学习路线、制定学习目标等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图3 创客学习模式图

Fig.3 Maker learning model

6 结论(Conclusion)

创客教育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实现由创意思想到具体产品设计过程,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教育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创客教育因其新颖性、突出创新创造的特点,终将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发展的重要举措,创客教育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状况分析了创客教育在高职院校实施的必要性,重点从创客空间、创课课程研发、创课教师队伍、创课学习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解,期望能为中国的创客教育事业奉献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Chachra D.Why I Am Not A Maker[EB/OL].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5/01/why-i-am-a-maker/384767/.

[2] The Communications Market2014[EB/OL].stake holders.of.com.org.uk/market-data-research/market-data/communication-market-reports/emr14/.

[3] List of ALL Hacker Spaces, en.wikipedia.org/wiki/Hacker space.

[4] 杨现民,李冀虹.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5] 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42-49.

[6] 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13.

[7] 刘小丹.创客教育课程设计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4):15-16.

[8] 李新良.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创客教育的论证与研究,软件工程,2017,20(1):60-62.??

[9] 宋述强,等.创客教育及其空间生态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6(1):13-20.

[10] 刘小丹,胡小红.创客空间支持下的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6,5:112-119.

[11] 杨现民.建设创客课程:“创课”的内涵、特征及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6,6:3-13.

创客教育论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 创客 创客教育

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高校则是培养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增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升高校服务国家需要和协调区域发展的能力。高校应紧紧抓住“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利用国内创客教育运动影响力日益增强的重要机会,积极探索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创业人才力量。

一、高校创客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大量涌现,创客作为拥有创新能力并愿意把创意变为现实的一群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高校大学生作为创客运动的重要群体,为高等教育创新创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向。

(一)创客、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

1.“创客”和创客空间(makerspace)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创客们作为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最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在创新2.0时代为自己,同时也为全体人类去创建一种更美好的生活。”对于创客的定义,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但是他们都是有着开放的理念、勇于开拓创新、主张资源共享的一群人。

创客空间是“一个供人们分享有关电脑、技术、科学、数字、电子艺术等方面兴趣并合作、动手、创造的地方。”创客们利用这样的空间来分享知识、创造新事物,把有创意的想法变为现实。如果追溯一下历史,“创客空间的概念发端于世纪之交的欧洲,社会改革的支持者寻求利用最新的软件和硬件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来改变世界。”

目前,创客空间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洲,但仍以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和欧洲为主要分布区域。我国创客空间正式起步于2010年上海的“新车间”创客空间,随后北京、深圳、杭州、南京、武汉、成都等地也陆续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创客空间。同时,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为基地的创客空间也陆续诞生。

2.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是一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倡导“创新”、“分享”、“合作”和“实践”理念,以培养各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创客运动在高校兴起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逐渐形成了以高校创客空间为基地的高校创新创业新模式,为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途径。正如《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所阐释的那样,“创客教育将在高等教育领域产生深刻的变革,未来2-3年内,创客教育的创客空间将会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得到采用。”

(二)高校创客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1.技术驱动,促进创客教育出现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不断融合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的日常教育理念、学习方式、课程设置等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创客教育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也越来越引起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重视。云计算、大数据、开源硬件、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快速腾飞插上了双翼,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创客教育更是借此技术的“东风”搭上了快速发展的“列车”。

2.政策保障,鼓励创客教育发展

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要想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就变得日益紧迫。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立了大力发展我国“众创空间”的政策,支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同年,总理更是亲自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进行访问,扩大了创客的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客队伍当中。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范围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任务,以上一系列政策为高校开展创客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3.国际形势,带动创客教育前进

西方社会历来就有重视创新创造精神的传统。随着创客运动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创客教育也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以美国的创客教育发展为例,其目前已有几十所高校成立了以本校资源为依托的创客空间,如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的Garage创客空间、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开源硬件创客空间、斯坦福大学的Fab Lab 创客实验室等。”我国的创客运动发展较晚,创客空间也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高校创客空间更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际上创客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更加促进了我国高校对创客教育的深入研究和开展。

4.人才培养,激发创客教育提升

知识经济条件下,打破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指向,以专门的科研人才为主导的科技创新模式,形成以个体用户为中心、以社会现实需要为导向、共同创新、协同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在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开展创客教育,培养有意愿、有活力、有热情、有能力的年轻人,从而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前进的动力。创客教育是当前社会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路径。面对日异月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高校在开展创客教育过程中更应及时调整,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创客教育机制,使得创客教育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

二、高校创客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观念淡薄,缺乏创客氛围

在传统的高校教育当中,大学期间以传授学科理论知识、培养学科专业能力为主,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学科建设中,虽然开设了一些创业指导课程,但仍以简单的讲座形式为主,不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以毕业后找工作为目标的传统就业观念必然不能在高校当中形成浓郁的创业氛围。平时能够了解到创客运动的学生更是占据极少的人数,在创客教育匮乏的情况下,难以形成创客运动的氛围。目前,虽然已经有一批高校建立了本校的创客空间,如清华大学i.Center创客空间、同济大学Fab Lab O-Shanghai开放创造实验空间等,但大部分高校没有实际开展创客教育。

(二)课程传统,缺乏创新体系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以传统的职业规划课程为主、以不定期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为辅,这种授课形式并不能满足追求创新的创客教育发展形势。目前开展创客教育的学校也多以比赛和交流类活动为主,并没有将创客教育的开展进行系统化设计,更没有形成创客教育工作机制。“大课程观强调,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进程,课程作为教育进程包含了教学过程。课程不仅仅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开的‘计划’,课程根本上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因此,缺乏完善的课程设置体系是高校创客教育发展的“短板”。

(三)师资不足,缺少专业培训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仍以传统的师资力量为主力,缺乏科学化、专业化、创新化的师资力量,传统高校师资虽然在专业的学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教学能力,但是对于创客教育来说还略显不足。对于开展创客教育这一系统性的教学工程,目前仍缺乏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在教育理念、角色定位、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培训,如各种专题培训、基于创客理念的教学研讨等仍然跟不上创客教育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师资的质量还是师资的数量都不能为创客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设施欠缺,缺乏场地供应

创客空间是高校创客教育得以开展的学习环境,更是创客们开展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Garcia-Lopez认为创客空间是科学实验室、艺术设计工作室和金属木工房的结合体。”而创客空间内办公设施、实验设备、电脑等设施更是创客群体得以开展创客运动的必备条件。目前,社会上一些独立的创客空间,如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等都因其有自己的独立创客空间而得以发展,而大部分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场地没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没有建立起创客教育所需的创客空间和设施,因此导致目前高校创客空间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创客空间内的设施缺乏,为高校开展创客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境。

三、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可行性对策

创客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高校从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创客教育环境,也需要高校完善已有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打造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懂创新、爱创客的导师团队,同时还需要高校加强多方合作,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保证创客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政策鼓励,营造创客教育环境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创新驱动战略政策,为创客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应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大力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推动高校创客教育的发展。而高等学校应依托本校现有资源,出台各项扶持创客教育发展的政策,积极地营造创新、创意与创造的文化氛围,为了促进本校创客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例如深入举办创客沙龙、创客论坛、创客大赛等活动形式,整合多学科的学生资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提升创客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进而促进创客教育的发展。温州大学创客教育以本校的创客空间为依托,举办各种培训活动,创办经验分享会、创客论坛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氛围。

(二)设置课程,完善创客教育体系

根据创客运动的发展,及时地建立和调整高校创客教育课程的内容与结构,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在创客教育课程设置上既要强调多学科内容的整合性、时代性与融合性,又要强调学科活动的实践性、创造性与灵活性,开发研究出专门的创客教育实训课程,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群体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建立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课程内容,既有创客基础理论课程,又有创新类拓展课程。学科教学设计上不必采取统一标准,以灵活、多样、个性化的形式呈现,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创客教育生动活泼地开展。如由英国斯旺西大学主导,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班戈大学和南威尔士大学联合创办的威尔士技术营地,是英国最著名的创客教育基地,该营地为青少年提供计算机编程、游戏设计、智能手机开发等各种形式的创客教育课程,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培训导师,打造创客教育队伍

创客教育需要大批综合素质强、业务素质精、能够开设创客教育课程、指导创客学生群体的专业师资队伍。创客教育教师需要对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有很强的敏感度和创新应用能力,他们自己首先应是一名“超级创客”,他们热爱创客,喜爱创新,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在创客教师的培训上,既要培训以创客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服务型导师,又要培训以创新实践能力训练为指导的特训类导师,打造一个全方位地服务创客学生群体的创业导师团队。除了对现有高校内部的师资力量进行培训之外,还可以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创客实践经验并且热心于创客教育的创客来担任高校创客教育的导师。美国“创客教父”Mitch Altman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创客经验的“超级创客”,他在经营创客品牌“TV-Begone”的同时,还在世界各地进行创客教育讲座。高校创客教育应多培育像Mitch Altman这样的创客导师。

(四)聚集资源,搭建创客教育平台

创客教育的开展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和多种资源的整合。高校可以设立创客教育专项资金,加强与政府、企业、协会、科研所等各类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共建创客联盟。如“创客实验(M-lab)便是由海尔集团和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联合发起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高校创客孵化机构。目前,该机构已在青岛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多个高校建立了功能完备的创客空间,为大学生将创意进行商业化转化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等高校现有的场地资源,积极地创建创客空间、创客工作室等,为创客教育的开展提供场地支撑。同时,高校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学科实验室资源、办公室设备、教学培训设备等为创客教育的开展提供设备支持。高校创客教育要整合多方资源,吸引校内外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共同发展的积极效应。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发展创客教育是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的创客教育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创客教育的概念、内涵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创客教育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国创客教育的发展。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把握住创客运动发展的契机,顺应创客教育的潮流,与各种社会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这将有力地推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Hackerspace[EB/OL]..http:///wiki/ hackerspace,2012- 03- 28.

[2] 李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新图书馆学”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 07- 25.

[3] 龚志斌,等.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2):31- 34.

[4] 陈德明,祁金刚.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27- 29.

创客教育论文第4篇

关键词:创客运动;创客教学方法;创客教师;学生创客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7-0001-06

一、引言

当今,制造技术和工具的平民化以及在线社区的兴起推动了人类发展史上新一轮的创新和制造革命,使创客运动和创客教育成为可能的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微处理器、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和新的编程语言等新工具赋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创造能力,点燃了公众对创客运动的关注和热情,高等教育机构更是首当其冲,擎起创客运动的大旗,在各种场合以多种形式倡导创客文化,并发起创客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重新谱写21世纪高等教育的职责和使命。然而,人们对创客运动环境下的创造或制造(making)一词的定义及其潜在影响的理解并不一致,往往从广义上把其理解为“修修补补、敲敲打打”(tinkering)的同义词,而与经过深思熟虑的、缜密的教学或研究方法无关,因此,当前急需从概念上澄清制造(making)和创客(maker)等词的涵义,使用人们普遍接受的语言来解释并理解创客,并严密地论述制造和创客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范围和未来。正如Lee Martin(2015)指出创客运动尽管是新的社会现象,但其源起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其渊源更是深厚。

创客运动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也符合现代科学所揭示的人类学习的原理和规律,并且创客运动日益引起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兴趣,他们认为创客运动所强调的实践学习、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法孕育着丰富的教学机会,但创客运动代表了对传统高等教育教学和研究方法的变革,甚至颠覆。然而,各个学校还在单打独斗、单兵作战,许多有价值的洞见和思想还没有得以纪录和传播,学术界迄今为止也鲜有对创客教学法的系统描述和研究,幸运的是,全球各地已有中小学和大学行动起来迎接创客运动所带来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对创客教学从方法论上进行溯源,并提出、界定创客教学法,以抛砖引玉。

二、实施创客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经验表明,新技术、新Y源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是推动教育变革、形成新的课堂形态的重要力量。创客运动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学习空间,学习者可以从创意、设计、制作、展示、参与角度全方位融入学习过程中,从而发展并提高其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等。尽管到目前为止,各国教育体系中还没有正式的创客教育课程表或课程大纲,并且创客教育还主要体现在校园创客活动、创客比赛或创客大会上,但是教师以及教育研究者看到了创客文化重塑学习的可能性,因此正试图重新思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等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支持者认为通过促使学生动手或实践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等课程能够让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也就是说,应用创客教学法能够使上述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

众所周知,创客运动主要集中在电子、机器人、3D打印以及像视频制作、金属加工、木刻、书法等传统艺术和手工艺活动,强调社会环境下通过实践进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nstructivism)、实践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更是建造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onism)和创客文化奠基人西蒙帕佩特教育思想的体现,即好的教育不是如何让教师教得更好,而是如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机会让学习者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Martinez & Stager,2013)上述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创客教学的理论基础,基于此,下文通过文献研究从创客教学的角度对实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造主义学习理论分别予以介绍以夯实创客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界定并阐述创客教学法。

1.实践教学法

创客运动的深入发展使实践学习法成为教学的焦点,工程、艺术、音乐、戏剧、木刻、缝纫、烹饪等需要学习者使用真实工具和材料的课程和实践学习模式成为教师和学习者推崇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也叫“经验学习法”(experiential learning),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实践学习法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不是简单地主张要在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能力,而是更关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强调在掌握技能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是能知道、能行动,而且要求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使学习者通过反思与实践过程获得发展(Patrick Felicia,2011)。所以,实践学习法本质上是“做中学”与 “思考中学”的结合。自从杜威提倡的“在做中学”、“生活即教育”开始,实践学习法历经各种理论流派发展,不过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学习理论才在David A. Kolb广泛借鉴并深入研究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先驱库尔特・勒温和杰出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之后得以系统发展和应用。(Nancy M.Dixon,Doris E. Adams & Richard Cullins,1997)杜威认为“知识不是由读书或人解疑而得来的结论”,“一切知识来自于实践经验”,“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赵祥麟、王承绪,1981)实际上,通过实践进行学习并不是新概念,早在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就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写到:“就人类在实践之前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而言,人类往往先通过实践而后学习掌握该知识。”

实践学习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学习者通过近距离观察动物园环境下的动物以获取相关动物知识,这和通过阅读有关动物的书本而掌握相关知识截然不同,因此,学习者掌握了第一手知识以做出进一步的发现和实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现实环境或世界的认知和理解。(P.R.McCarthy& H.M. McCarthy,2006)另一个实践学习的经典例子是学习如何骑自行车,这一例子贴切地说明了David A. Kolb的四步骤实践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根据这一模型,在“具体实践经验”阶段,W习者实际练习骑自行车,这一阶段奠定了“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他或她有机会思考骑车的动作要领,琢磨如何提高骑车技能,这一阶段属于“概念抽象”阶段,随后的每一次骑车练习都受到前期经验、反思和总结的影响,这属于“积极试验或实践”阶段。

在Kolb看来,知识是个人在具体环境中通过经验或实践而获得,他认为,学习者要想从经验中获取知识必须具备四种能力:第一,学习者必须有主动进行实践的意愿;第二,学习者必须具备反思经验的能力;第三,学习者必须拥有并使用概念化经验的分析能力;第四,学习者必须拥有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应用从实践经验中获取的新知识或新思想。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员Daragh Byrne和Catherine Davidson(2015)在美国创客学校联盟所的《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创客运动现状》中援引受调查机构和专家的观点认为,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认为创客活动是有价值的、重要的、不同于传统的有效学习模式,是“可重复的、实践性的学习和做事方法”(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真正的、灵活的学习方法”(Sierra学院),能够产生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并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问题解决者”(田纳西理工大学)。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和家庭忽视了实践学习或动手学习的价值,而把学生困在教室环境中,把学生视为消极的知识接收容器,迫使学生每日为考试做准备,并以分数为标准测评其知识掌握程度,然而,同样的技术、技能和概念知识可以在创客空间、微观装配实验室、工作室或者机动车维修店里学习、掌握。毋庸置疑,培养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激励学生使用真实的工具生产、制作有意义的物品或开发、设计有趣的项目。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科目而言,采取实践学习法无疑是实施创客教育的有效途径,当然艺术创作、历史研究、写作教学等学科也是不同形式的创造实践,理应属于创客教育的范畴。

2.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

项目学习法中的“项目”指以一套独特而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通过有效利用实物、智力、知识和技能等多种资源,为实现特定目标所做的努力,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由此可见,项目学习法中的“项目”是管理学科中的“项目”在教学领域的延伸、发展和具体运用,是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的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项目学习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是对传统死记硬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变革。研究人员认为项目学习法能够促进学生深层学习能力的发展,拓宽其知识面,提升其沟通能力、社交技能和领导力,并能够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创新以及写作能力。Markham(2011)认为项目学习法有效整合了知识和实践,即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环境中的问题,此外,运用项目学习法进行学习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工具,协作生产高质量实物产品。更重要的是,项目学习法让学生重归教育的中心,而不是课程,这一教学理念符合当前全世界对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自信心、同理心、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的重视和倡导,而这些品种的培养和塑造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更需要通过实践得以激发和体现。Blumenfeld(1991)等研究人员认为项目学习法的显著特点和优势是其激励学生通过探究进行学习,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辩论、预测、设计计划或试验、收集并分析资料,得出并传播结论或想法,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创造实物或产品。传统的教学理论把知识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取出来,不利于学习者全面地了解知识的生活原型,一旦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更不用说创新了。而项目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在课堂上或其他学习空间相互协作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问题的成功解决往往需要学生利用跨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和创客运动中所体现并强调的不同专业背景的人针对具体项目取长补短、相互协作以创造更多的知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用知识创造财富的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外,创客项目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机会,学生在完成创客项目过程中需要充分施展想象力、创造力,把握学习机会,通过创客项目掌握新知、拓展技能。实践中,上海STEM云中心的创客学习项目“声音不‘见’了”、“发光的单车安全衫”、“神奇的力学导电墨水”、 “植物职能反馈系统”、“水火箭的奥秘初探”、“简易污水过滤系统”、“低温环境下新型建筑材料的探究”、“四旋翼无人机超声波探障技术”等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及技能的创客学习项目为学生提供了知识性、趣味性的学习机会,深受各年龄段学习者欢迎。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和意义的产生是学习者经验和已有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理论对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科学史等学科产生了持久、广泛、深刻的影响。在广泛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众多专家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和实践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够促进学习者的知识掌握和建构,并显著提高其学习成绩。(Hmelo-Silver,Duncan& Chinn,2007;Guthrie et al.,2004;Jong Suk Kim,2005;Do[g][ˇ]ru& Kalender,2007)也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教育教学领域每一次变革运动的驱动力,对众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产生了强大的、不可替代的影响。严格地说,建构主义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法,具体而言,不论学习者是利用其已有经验理解课堂知识传授还是按照说明建造汽车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认为这是学习者从自身经验中建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教师还要激励学生结成学习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合作、沟通对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另外,由于学习者经验背景的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习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而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发生。(《教育心理学》冯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尽管不少人常常把其和Seymour Papert吸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和实践学习理论后发展的建造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onism)混为一谈,但研究人员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确实和积极学习或实践学习等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共同之处。

4.建造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onism)

Seymour Papert的建造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onism: learning by making)是创客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一。从构词上看,Seymour Papert的建造主义学习(constructionism)和Jean Piaget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密切相关,这也是Seymour Papert命名其理论为建造W习理论的内在原因,然而,这也导致了建造主义迄今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和接受。建造学习的过程涉及两种类型的建构:首先,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积极建构知识,他们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创造知识,这点等同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此基础上,Seymour Papert补充了第二种类型的建构,即学习者在建造对其个人有意义的物品时所进行的学习效果更佳。建造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创造性、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建构能力,认为学习者通过和同伴共同参与建造过程能够实现最佳学习效果。(Kafai,Peppler&Chapman,2009)

建造主义诞生在个人电脑应用的初期,因此,这一理论的发展主要围绕着电脑、编程以及电脑和现实世界物品之间的关系。数字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而不再只是信息的消费者,数字工具的应用开启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自主学习之门,创造了大量的学习机会,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创客运动大环境下积极创新并应用符合创客教育特点的教学理论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Seymour Papert的建造主义学习理论也因此成为创客教学的必然选择。(Jonan Donaldson,2014)

建造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传统的、日复一日的、毫无新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令人无法忍受,也就是说,学生被当作斯金纳箱子中的小白鸽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进行学习,在这一学习模式下,死记硬背成为测评学习结果的主要手段。具体而言,建造主义理论吸收、融合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即学习者自身是知识的建构者,Papert和Harel (1991) 进一步解释道:“建造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无论在任何环境下学习都是‘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这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致,但不同点在于建造主义学习理论还同时认为学习者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积极参与建造物品的过程进行学习,这一物品建造过程可以是在沙滩上垒城堡、在家制作糕点、搭积木、编程、做诗或构思高深的宇宙理论。”近年来,这一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基于项目的学习研究和应用电脑进行学习的研究。不过,对于电脑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催化剂”说,另一种是“媒介”说,然而,按照西蒙・派珀特的观点,电脑与其说是一种到达学习最终目标的“催化剂”,不如说是一种“媒介”,是学习者用来完成学习任务或项目的必备原材料,也是学习者用来制造物品、生成思想的原材料,这一观点契合创客运动环境下电脑作为“媒介”或工具的角色和地位。综合上述分析,可用图2简单表示创客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在上文论述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从概念上对创客教学法进行界定,即创客教学法是指在创客空间里通过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并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学习,这一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创客项目把创意制造成实际物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拓展能力。具体地说,创客教学法倡导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按照共同的兴趣爱好结成学习小组,解决感兴趣的问题、任务或挑战。这一学习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培养合作意识和行为,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知识构建和技能掌握。其次,创客教学法强调学习的经验性和创造性,学习者在问题解决或任务完成过程中相互激励、激发彼此的创意,促进集体知识的发展。第三,创客教学法强调实践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既有普遍价值又有意义和趣味的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设计和制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挖掘。

从学生的角度,具体而言,创客教学法的好处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创客教学法支持以学生为中心合作学习和迭代设计,有助于增强他们应对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压力和挑战。第二,创客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能力。在把创意制作成物品的过程中,由于在书本中找不到现成答案,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并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此外,以学生为中心的创客教学使课堂充满活力和乐趣,也使学生成为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推动者而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对象。第三,创客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复杂的技术知识和应用。学生在教室环境下把创意制作成物品使学生有机会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工具,了解并掌握全球技术变革的尖端信息和知识。

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而言,创客教学法的好处有:首先,创客运动热潮和创客精神激励下的教学环境使教师的职业发展充满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其次,通过深入了解创客运动,教师能够掌握更多的技术工具和技能,从而更有效地教导学生克服数字学习环境下的困难和挑战。在很大程度上,从教学的角度而言,创客运动所带来的显著成就和变化是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复兴,尤其是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科目。最后,创客运动使教学管理人员认识到大学要想保持或成为数字时代的领导者必需营造支持创客学习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把创客大会引入到校园文化和生活中,重新设计基于创客空间或微观装配实验室的学习空间,强化教师和学生迎接挑战、追求卓越的创客精神。

三、结束语

创客运动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社会、学校和家庭第一次认识到创客精神在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纷纷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从制作中学习,把思想和创意转化为具体的实物,用亲手实践的发明创造解决现实问题。教学的重点也转向提供并创造真实的跨学科体验,而不再是关上门进行某一知识点的讲解。换言之,创客运动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还有教学内容的改变。因此,全社会,尤其是学校和教师在完善教育过程的同时,也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改进,以适应并最终引领创客运动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演化。同时,必须认识到,培养创客本质上并不需要技术创新或者酷炫的技术工具,不管学校是否有创客空间和工具等创客资源,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和使命引导、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客思维和对创客文化、创客活动的兴趣与热情。此外,进行创客教学时还应遵循下述原则:首先,道德黑客原则,即为创造知识解构或重构现有技术,而不是为私利剽窃、抄袭、盗用现有技术和思想;其次,设计原则,即为解决问题选择并试验多种想法和工具,而不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第三,创造原则,即通过创客教学过程实现有效学习、知识掌握和创造。

然而,尽管当前发展并应用创客教学法的环境和条件已经成熟,必要的创客活动工具――从开源代码到3D打印机――都已唾手可得,整个社会和公众对创客文化的支持程度也日益增强,但是,全面接受并在现有正式教育体系中融入创客文化还有待时日,需要人们转变观念,此外,创客教学法的成熟也无法一蹴而就,有待持续探索和试验。

参考文献:

[1]Martin, Lee(2015). The Promise of the Maker Movement for Education[J]. Journal of Pre-College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search(J-PEER):Vol.5:Iss.1, Article 4. http:///10.7771/2157-9288.1099.

[2]Sylvia Libow Martinez & Sylvia Libow Martinez. (2013). Invent To Learn: Making, Tinkering, and Engineering in the Classroom[M].Constructing Modern Knowledge Press. Torrance CA 90503.

[3]Patrick Felicia. (2011).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Improving Learning and Motivation[M].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an imprint of IGI Global).Hershey PA 17033.

[4]Nancy M.Dixon,Doris E. Adams & Richard Cullins. (1997). “Learning Style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Measurement[M].p.41.ISBN9781562860493.

[5]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6]Nicomachean Ethics, Book 2, Ross translation (1908).

[7]McCarthy, P. R., & McCarthy, H. M. (2006). When Case Studies Are Not Enough: Integrat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to Business Curricula.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81(4):201-204.

[8]Kolb, D.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p. 21.

[9]Merriam, S. B., Caffarella, R. S., & Baumgartner, L. M. (2007). Learning in adulthood: a comprehensive guide[M].San Francisco: John Wiley & Sons,Inc.

[10]Moon, J. (2004). A Handbook of Reflective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Theory and Practice[M]. London: Routledge Falmer. p.126.

[11]Daragh Byrne, Catherine Davidson. (2015).State of Making Report[DB/OL]. http://make.xsead.cmu.edu/week_of_making/report.

[12]JONAN DONALDSON.(2014).The Maker Movement and the Rebirth of Constructionism[EB/OL]. http:///journal/constructionism-reborn/.

[13]胡c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4]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5]Aimee Hosler.(2013).Problem-Based Learning: Tips and Project Ideas[DB/OL]. http:///a_curr/problem-based-learning-tips-ideas.shtml.

[16]Markham, T. Project Based Learning[J].Teacher Librarian,2011,39(2),38-42.

[17]Blumenfeld et al..(1991). 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Sustaining the Doing, Supporting the Learn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6(3&4);369-398.

[18]上海STEM云中心[EB/OL].http:///courses.

[19]Eddy,Matthew Daniel.Fallible or Inerrant?:A Belated review of the “Constructivist Bible”[J].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2004(37): 93-38.

[20]Hmelo-Silver,Duncan,Chinn. Scaffolding and Achievement in Problem-Based and Inquiry Learning: A Response to Kirschner, Sweller, and Clark (2006)[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7,42 (2):99C107. http://cogtech.usc.edu/publications/hmelo_ep07.pdf.

[21]Guthrie,et al.Increas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Engagement Through Concept-Oriented Reading Instruc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4,96 (3): 403-423.

[22]Kim.The Effects of a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Approach on Student Academic Achievement,Self-Concept,and Learning Strategies[J].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2005,6(1):7C19.http://eric.ed.gov.

[23]Do[g][ˇ]ru,Kalender.Applying the Subject “Cell”Through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during Science Lessons and the Teacher’s View[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Science Education,2007,2(1):3-13.http://eric.ed.gov.

[24]Kirschner, P. A.;Sweller, J.;Clark, R. E.Why minimal guidance during instruction does not work: an analysis of the failure of constructivist, discovery, problem-based, experiential, and inquiry-based teach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 2006,41(2):75-86. https:///wiki/Educational_Psychologist_(journal).

[25]Tobias, S.; Duffy, T. M. Constructivist instruction: Success or failure?[M].New York: Taylor & Francis,2009.

[26]Yasmin B. Kafai, Kylie A. Peppler, Robbin N. Chapman.Constructionism and Creativity in Youth Communities[M].Technology, Education―Connections,2009.

[27]Papert, S., &Harel, I. (1991). Preface. In I. Harel& S. Papert (Eds.), Constructionism: Research reports and essays, 1985-1990 (pp. 1). 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8]Jean Piaget. Science of education and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M].New York: Orion Press,1970.

[29]Martinez, S. L., & Stager, G. S.Invent to Learn: Making, Tinkering, and Engineering in the Classroom[M].Constructing Modern Knowledge Press,2013.

[30]Jean Piaget. Structuralism[M]. New York: Harper & Row,1970.

[31]Audrey Watters. (2015).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 of Education[EB/OL]. https://.

[32]Debbie Chachra.Why I Am Not a Maker[EB/OL].http:///technology/archive/2015/01/why-i-am-not-a-maker/384767/.

[33]Leah Buechley.On Equity Issues in the Maker Move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Making and?Learning[EB/OL]. http:///2014/11/09/on-equity-issues-in-the-maker-movement-and-implications-for-making-and-learning/.

[34]David Lang. Zero to Maker:Learn (Just Enough) to Make(Just About) Anything[M]. Maker Media, Inc,2013.

[35]Amy Hachigian.Is the Word “Teacher” too Narrow for Maker Educators? [EB/OL]http:///is-the-word-teacher-too-narrow-for-maker-educators/.

[36]Jessica Ross.Develop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o Support Maker-Centered Learning[EB/OL]. http:///developing-professional-learning-communities-to-support-maker-centered-learning/.

[37]Andrew Coy.6 Strategies for Funding a Makerspace[EB/OL]. http:///blog/6-strategies-funding-makerspace-paloma-garcia-lopez.

[38]Casey Shea.Maker Teacher: Casey Shea[EB/OL].http:///maker-teacher-casey-shea/.

创客教育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客空间;电子商务平台;校企合作;互联网信息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3-0191-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3.086

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个人、企业、社会团体进行贸易、资金、信用、商品整合者,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虚拟网络空间中营造一种能够进行商务运营的管理环境;同时对电子商务交流平台的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效整合,促使企业、商家能够充分利用其提供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支付平台、网络安全管理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商务活动。

本论文研究旨在与东阳市晴之缘制伞有限公司、上海诺瑶电子商务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创建《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工作室为研究背景,通过浙江广厦学院与东阳市晴之缘制伞有限公司、上海诺瑶电子商务公司进行两年校企合作模式而撰写的论文。

1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工作室

“创客”来源于英文“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团队是由热衷于创意、懂机械及电子器件、动手能力强、表现力好的专业人才所组成,这与学院对机械类、电气类、电子商务类人才的要求相一致。

高职院校在提倡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下,创立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平台》创客工作室,有利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专业进行有效的课程整合,有利于企业项目化教学引入高职院校教学课堂;有利于建立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社会上缺少大量的创客人才,本工作室的目标是将同学们培养成为在scratch等语言编程、机械结构、3D打印、建模、电子元器件、表达展示等方面有相应特长的创客人才。此后,将为同学们提供到中小学校、社会创客培训团体、各类创客大赛、进行创客助教的实践机会。

2 校企合作《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工作室的创立

高职院校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何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让学生创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并重的办学模式。当前的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追求目标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对企业来说是投入产出作为衡量发展的主要指标,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是企业的价值追求。

2.1 校企合作《电子商务平台》创客工作室的环境设置

2.1.1 创客工作室的工作环境。以浙江广厦学院与东阳市晴之缘制伞有限公司创建《电子商务平台》创客工作室为例,在东阳市晴之缘制伞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组建《电子商务平台》。创客工作室有信息化背景下的物理硬件设施、互联互通网络;具备备份、冗余功能的服务器;宽敞明亮的业务室、会议室;学生、教师、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相关的办公设施;其他附属设施。

2.1.2 《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创客工作室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动漫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切实可效的操作平台。高职院校在读学生、大三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创客工作室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前进入社会实习,进而为将来的就业提高竞争力。

2.1.3 高职院校、合作企业的合作模式。对于合作企业来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以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作为企业发展的价值目标。创客空间工作室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院校一些新研究创新成果可以在企业中应用,企业中一些优秀的管理模式可以在院校中推广;产教融合可以为院校、企业实现双赢模式。

2.2 校企合作《电子商务平台》创客工作室的实践项目

校企合作《电子商务平台》创客工作室实践项目有网页设计与制作、广告产品设计、产品营销等。网页设计与制作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网站设计、色彩把握、在线邮箱系统的开发;广告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在Photoshop、Flash、CorelDraw、Iullstrator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产品营销可以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产品设计、企业策划、企业营销方面的能力。

合作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制定项目任务,实践项目可以体现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方式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比如上海诺瑶电子商务公司的企业项目是订制广东建设银行的自动广告伞,创客工作室可以根据企业业务要求,提高学生在平面设计与制作、摄影素材、市场营销、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能力。

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相关专业教学模式的设置

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通过企业与高职院校将生产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校实践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协调与深度融合。

3.1 优化《电子商务平台》相关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创新不够,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的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缺少一定的市场调研,课程教学过于陈旧、信息化少、教学互动性差、实践操作性不好等情况。

优化《电子商务平台》相关课程内容的设置。比如《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动漫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整合,《网页设计与美化》课程可以作为公共课程在上面三个专业中集中开设,实现教学资源节省。

3.2 创新、合作、多赢的办学模式

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产教融合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好处,对于在产教融合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方面的能力持不乐观的态度。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可以实现创新、合作、多赢的办学模式。

校内、校外合作的实训基地,带领学生组建《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工作室,通过参与课题研发,产品设计、产品推广,为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企业认可的实践考证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将“职业技术资格证”提升到一定程度,让学生通过考取相关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自身素养,实现产教融合。

3.3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可以提高校内实训型、校外实训型、教研学一体化、双证教育型教师队伍,提高一支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项目合作开发能力的“双师”队伍,使教师队伍更具可持续发展。

4 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将企业、院校、政府、社会组织等有效结合起来,进行资源有效融合,进行优化配置。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课程一体化整合机制,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互结合,创建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高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4.1 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内容

4.1.1 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知识、技能、素质、业绩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具备一定岗位(群)需要的理论知识;学生也应该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要求,实践技能过程中的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都可以在创客工作室内完成;学生的个人素质评价可以从个人的思想品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文化礼仪、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爱岗敬业等方面进行评价;业绩评价是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终级评价目标,学生完成企业要求项目的进度、质量、创意性、效率等多个指标进行评价。

4.1.2 对教师的评价内容。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双师”素质、教师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承接能力、项目参与度来进行教学评价。双师的教师同时应该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格证书;教师从与企业合作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从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内容。

4.2 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4.2.1 建立产教融合教学督导机构。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应该坚持在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督导机制。加大教学质量监控,企业技术人员兼职课堂教学;高职院校组织相关专业骨干教师、高职教育课程研究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召开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教法的督导机制体制。

4.2.2 以项目化教学、产教融合教学为评价过程。建立以项目化教学、产教融合教学为评价过程。比如与上海诺瑶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创客工作室合作过程中,就引入项目化教W(广告伞制作、VIP广告设计、电影宣传海报设计、双十一市场营销)作为评价过程。关注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在承接业务中渗透程度、合作深度进行全面量化评价。

4.2.3 以业绩、效益为目标的评价机制。以业绩、效益为目标的评价机制是《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工作室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终极目标。高职院校关注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关注的是企业的效益,只有两者有效结合、相互提高,才能使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更具实践意义。

5 结语

高职院校应该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发挥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提高育人的质量。浙江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平台》创客空间的实践有利于服务地方区域电子商务经济,同时也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标

(下转第178页)

(上接第192页)

准、教学教法、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沈雪龙.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选择的思考[J].科技

信息,2010,(35).

[2] 杨运鑫,罗频频,陈鹏.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

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4).

[3] 吴红宇,杨群群.影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因素研

究――基于91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2,(16).

[4] 赖永辉.企业深度参与、多方共同评价下的校企合作

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3,(24).

[5] 雷俊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

育探索,2012,(4).

[6] 王国香.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双主体自组织发展的路径

[J].职教论坛,2012,(35).

创客教育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现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话题。目前,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角度探讨这一问题的较多,而从教育者的主体性角度涉猎的则较少。故此,本人尝试从后者探讨之。

主体性是一个哲学范畴,一般来说,人们常常是从主体—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来理解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指人在与一定对象的关系中所具有的主动态势、能动作用、积极态度和支配地位。当一定的人在与一定对象的关系中获得并实现了这种功能属性时,则成为这一对象的主体,对象则相应成为其客体。反之,人在一定对象面前丧失了这种功能属性时,则相应失去其主体地位。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主客体概念,对于澄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体研究中的混乱,深刻揭示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目前,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的界定还没有一致看法。而这个界定很关键,何为主体、客体?这是在判断主客体地位中首先要解答的问题。从哲学范畴上看主客体的界定至少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以人类社会的总体为主体,以人所认识和改造的自然界为客体。在这一层次上,主客体的地位是确定的,不可颠倒的。

第二层次是在人类社会中以人自身为主体,以人所认识和改造的有意识、能思维的人(包括个体、群体、阶级)作为客体。因为主客体都是不同的人,所以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互为主客体关系,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实施过程之间的交叉,较为复杂。

第三层次是主客体合二为一,即人的个体、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社会在借助于一定中介物后自身为认识、调控、改造和发展对象,自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而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主客体说法与哲学意义上的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见解;

一是单主体说。具体又分为教育者主体说和受教育者主体说。前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其主观能,动性仅限于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范围内和方向上发挥作用,受教育者不能成为主体。后者则认为受教育者才是主体,教育者是为受教育者成才、发展服务的,不应是主体。这两种说法,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只有一个,而不能有两个,这就坚持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一元论,避免了二元论,这是合理的,但这两种说法各强调一方是主体,而否定了另一方不可能成为主体,太绝对化了,故两种说法又都有其片面性。

二是双主体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从施教过程看,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从.受教育过程看,受教育者是主体,教育者是客体。这种观点十分重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动作用特别是一定条件下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有积极意义和启发作用,但它又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变成了“两个主体”,又混淆了主客体的概念。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然是指承担、发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受教主体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动者或作用对象,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这一观点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二元论,把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时的主动作用与自我教育时的主体作用搞混淆了,陷于自相矛盾之中。

三是多主体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个体、群体,也能成为主体,这是一种泛主体论,它坚持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多元论,否认了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并贬低其主导作用,实质上是无主体论。

四是相对主体说。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是相对存在的,它们之间的界限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只有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才可能划分主体与客体。这种观点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相对性,但没有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绝对性。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组织、实施者,这一点是绝对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绝对性存在于相对性之中。

以上说法不一,主要是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涵义理解不同造成的。那么如何正确地理解主体与客体的概念呢?根据主体性概念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主要是看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而定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动者。前者与后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各自的根本特点:主体性与客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和前瞻性等属性,即主体能动性。_主动性是指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创造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前瞻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立足现实,从受教育者现实的思想道德状况出发,又要放眼未来,引导受教育者养成与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体性具体表现为受动性、受控性和可塑性。受动性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对象的客体,必然要接受思想教育主体施加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影响;受控性是指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受到主体的主导、支配和调控,处于从属的地位;可塑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影响和塑造下,思想行为发生主体希冀的变化。

其实,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倾向性、能动性、个体性的人,亦即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但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者的.主体性并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必须用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方可取得最佳效果。

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是社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进程中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了。不同于过去的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优势源自知识、创新的持续学习,掌握最新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将成为国力的重要因素,知识不断地吸取、创新和应用将成为个体发展与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为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教育现代化成为历史的必然,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逻辑思想就是:科技的高速发展—学会生存—终身教育—自我教育—学会学习。这一基本逻样关系的精髓就是发展“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它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定位于受教育者,这种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在使受教育者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能力,培养全面素质,学会学习,在更广泛的时空范围内可以进行自我教育、终身学习,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迅猛发展社会对科学知识的要求和复杂的社会变化,学会生存。现代教育就是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主体。教育的过程是人类自身主体再生产过程,教育的本质就是构建这样的学习主体,这正是接受教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结合点,通过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独立·自主地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能动地掌握知识、‘完善自身,使施教与接受两个过程有机地融合,产生整体的育人效应。

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仅要求教育者发挥主体性,即要求教育者自主把握受教育者的客观实际和特点,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精心选取教育内容,创设教育情景,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创造性地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满足受教育者成长、成才、发展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教育过程必须尊重、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加以内化,并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使受教育者对提高和完善自我道德水平和境界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把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自我努力以提高自我道德境界变成自主的活动,以实现教育的目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必须正确处理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根据列宁灌输的理论:先进的思想是不可能在人脑里自发产生的,没有教育者的指导,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质不能自发地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这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强调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赋予教育活动以主体性,并影响和决定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必须看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键在看其主体性发挥程度。身为教育者,如果不能很好地履行承担、组织、发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难以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发挥程度如何,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效率。

而教育者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发挥不够。主要表现在:第一,注重教育内容的体系与掌握,不重视认识、研究教育对象,忽视对教育对象精神方面的需要、思想品德实际状卜况的了,解;注重教育的一般性与教育目标设置的整齐划一,忽视教育个体差异性与教育针对性;注重教育的社会需要与社会价值,、忽视教育对象个体需要与个体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相互转化。第二,教育者注重知识的传授,联系社会实际特别是学生思想实际不够,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第三,大多采用灌输的方法,局限于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造性不够。这种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由教育者的主体性缺乏,即被动应付,导致教育活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缺乏。正是因为如此,故其效果受到限制。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就必须深刻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关系,它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存在于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因此,必须深刻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根据武汉大学骆郁廷同志的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需要着重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其一,双向互动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不再是一种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我说你服的单向关系,而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不仅受教育者要向教育者学习,教育者也要向受教育者学习,双方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关系。在我国当今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人格是平等的;提高思想.认识的要求是平等的;接受信息的机会也是均等的,社会信息传递正由历史传递转向共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者失去了获得信息资源的优先权与垄断权。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居高临下,单向施教的错误认识与做法,坚持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和发展双向互动的关系。

其二,主导与主动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互动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作用是不一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主导和支配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状况及特点,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与目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载体的中介作用;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发利用,坚持从具体的环境出发,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进程。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客体性,但又具有能动性和主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主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动作用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最终都是为了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培养一定阶级和集团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要在受教育者身上体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接受上具有选择性,反过来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机制、方式、层次和水平,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活动离不开客体的主动参与和配合,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动作用离不开主体的制约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性与客体的主动性相结合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既不能否认和放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否定受教育者的主动作用。

其三,互相转化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主体性与客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向教育对象学习时,主体就具有了客体性,并转化为客体;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对主体进行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时,客体就具有了主体性,并转化为主体。善于把客体转化为主体,实现客体主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创造条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向主体的转化,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要教”的目的和效果。因此,不仅要增强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更要增强客体的主体性,把受教育者变成教育主体,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取得更佳的效果。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主体地位的确定为前提的,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为保障和体现的,以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的主体性教育,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其特性来看,还是从其目的来言,都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教育,它首先表现为教育者的主体性,只有教育者在教育中具有主体性,才能赋予教育活动以主体性,并影响和决定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主体性,最终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彦.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12):21一23·

创客教育论文第7篇

【论文摘 要】 本文介绍了博客的发展,论证了其对教学的作用,认为博客网站的迅速发展及应用多样化为体育教学拓展了特殊的发展空间。博客使学生学习体育更具有自主性和知识迁移性,易于创设体育学习情境,促进创造性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博客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探索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多方面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获取体育知识、运动技术的潜能,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二是如何增强自身素质,不断谋求专业上的发展,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博客,逐步应用到教育领域,以其鲜明的技术特色赢得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肯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博客不仅提供了一种课堂教学之外的新型网络教育及学习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而且为教师终身学习,不倦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基于此背景,本文对于博客在体育教育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广和运用博客,改进现有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博客的概念阐释

博客是Blog的音译,意指网络日志,它通过简单的张贴将个性化的知识、思想、见闻在互联网上共享。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单是表达个人思想和记录个人日常经历;更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把日常得到、看到和想到的思想精华即时予以公开,以供其他人参考和遵循,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博客的定义有三个要素:1、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化的众多帖子组成;2、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3、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必须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如今,中文一般把blog或blogger译做“博客”,包含了博客这种网络交流方式和从事这种方式的人这两重意义。

二、博客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实践展开情况

1、博客网站迅速发展

将博客引入教育领域并不是国内首创,但发展态势呈后来居上。雅虎、新浪、搜狐等各大知名商业网站纷纷开设教育博客专栏;原来国内最早的一批博客专业网站,如由方兴东等人创立的全球第一博客门户网站—博客网等,也转而大打教育博客的旗号,专门提供了教师博客、学生博客等应用版块;就连要求相当严苛的各大教育门户网站,如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也开放了下属栏目“教育人博客”,身体力行地将博客引入教育领域。教育博客俨然成为了当前博客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其网站数量在不断快速增长。

2、个人博客应用多样化

目前一些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等纷纷开设个人教育博客,用以进行实时交流和相互勾通,还有不少学生也建立了自己用于学习的个人教育博客,使个人博客的应用及发展态势呈现多样化。

3、区域性博客群日趋成熟

区域性教育博客群建立的初衷主要是按照区域的不同,组建形成不同的研究协作体,促进区域内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通过组建区域性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等,加快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最终达到提升本区域整体教育水平目的。

三、博客对体育教育的促进作用

1、博客有利于学生掌握全面的体育知识,培养思考的习惯

博客上一般都提供了各种学习资源的链接,学习资料较丰富。同时,博客还允许不同的博客阅读者对同一个问题留下不同的看法及评价,相比通常意义上的一此教辅网站,阵客仁所提供的这些不同阅读者的评价,能够形成更全而、更广泛的背景资料,也可以供学生在阅读时参考百家争鸣的观点,自己学会分析、判断及独立思考,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博客上以链接形式提供的学习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知识,还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学生深入学习、思考的兴趣。正是由于博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留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正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学习的本质所在。

2、博客使学生学习体育更具有自主性和知识迁移性

利用博客进行学习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收集、分析、梳理和筛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通过在博客上的交流,知识会从隐性向显性进行转化,使知识更加系统、全面,可操作性更强;另一方面,随着博客上内容的不断积累,学生可以在阅读自己博客的过程中重温和品味自己过去所写的内容,修正和完善自己原来对于某一问题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完成知识从显性向隐性的转化。学生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伴随着自己头脑中对知识的筛选和消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迁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过程。这种知识的转化和迁移也是一个持久的沉淀和渐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认知学习理论中关于知识形成的思想。

3、博客易于创设体育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根据“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这种学习情境是能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并且能够使学习者利用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去消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通过博客,教师可以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并提供相应的网上资源和支持,从而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从情境的意义来看,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情境,首先应做到能使学生方便地进行学习,并可自由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要求,能够观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由于博客具有友好、自然的人机对话功能及引用通告技术,所以较易实现。同时,在博客上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情境,还可以提供一些有助于课程内容学习的参考信息的链接访问,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或使用有关的学习资源。由于博客具有搜索引擎、超文本链接和RSS信息聚合器等技术,所以也能够较好地实现。此外,博客的开放性和分享性更能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设随时提供咨询和帮助的情境。这些在博客创设的学习情境,将会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最终顺利地完成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及任务。

四、关于博客促进体育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

2003年,国内部分高校教师和中小学一线先行教师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开始尝试运用博客进行教育研究活动。2005年,国内对博客的应用研究渐渐趋向“白热化”,区域性教育博客群、课题研究博客群、教研博客群开始陆续出现,并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个人教育博客,不可否认,博客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建构新型的学习型组织等方面“功不可没”。然而,面对博客所呈现出的繁荣景象,已经有一些学者认为博客促进体育教育发展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命题。因为博客促进体育教育发展这个命题本身并不符合逻辑。博客只是一种技术工具,技术不会直接对学习起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教学设计,是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即如何用技术来支持教学活动。在关于博客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博客,是进行教学反思、知识管理,还是促进多元评价,还是开展教学探究活动等等。

【参考文献】

[1] 陈向东,张际平等.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3,(3):17-21.

[2] 方兴东.媒体变革的经济学与社会学[J].现代传播,2003,(6):80-85.

[3] 方兴东,刘双桂.组织知识管理的博客化[J].IT经理世界,2004,(2):84-85.

创客教育论文第8篇

关键词:众创空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0C-0060-04

众创的本义是创新机制的民主化,目的是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全民创新实践。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当前的战略,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们激流涌动的浪潮。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此项工作,提出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将“人才作为创新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文统称为“众创”)已成为当前国家激励国民参与创造的政策导向。创新人才的培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难度较大的事,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快出创新人才,这是国家和各级教育机构关注的问题,做法不同,结果也不同。在众创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该如何作为?如何担当?本文在多年校本创客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探索。

一、创客、创客空间与创客文化的内涵

(一)创客与创客空间

“创客”译自英文“Maker”,也可译成“制者”。创新爱好者无论摆弄电动机、剪裁烂布条,还是拼装塑料片,只要是从事创意,就属“创客”。众创的概念有三层意思:其一,成本低,使得大众创新动机广泛存在。其二,创新多样性需求和互联网匿名性、参与性使大众创新机会趋向均衡化。其三,海量知识源及知识的快速转移率、不断发展的创新社区、创新工具包的逐渐成熟,使得大众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本质上是在众创模式下“动机―机会―能力”理论的应用。

创客空间是有加工车间、工作室条件的开放实验室,创客们可在其中共享资源、知识,实现他们想法。学校的创客教育从创新小组、创新社团、创客空间、创新课程、创客教育、创客实践进行,目的是从创客思想、机制和创客文化环境几方面培育创客精神。[1]

众创空间总体分成5类――投资促进、专业服务、媒体延伸、培训辅导和创客孵化型。众创空间的价值其实并非办公场所的提供,而在于辅的众创服务,作为众创服务平台全面推广,将会使众创普及全社会。众创导向的主要内容是加快建立众创空间、支持众创公共服务、降低众创门槛、加强财政资金引导、鼓励研究人员及大学生创业、丰富众创活动、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营造众创的文化氛围。众创导向当然以构建空间为首要。

(二)创客文化

创客文化的内涵主要是创客精神、创客运行机制、创客运行管理、创客实践活动、创客课程设计。其主要含义是以众创机制作保证,以创意课程作基础,以创客实践为动力。“众创空间”具体包括了各类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国家科技高新产业园区及新型的虚拟网络孵化器等。当前我国众创空间的模式还处于摸索期,笔者认为应当结合众创空间所实际存在的科研院所,当地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文地域特色来发掘运营模式。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模式,促进人才的协作与创新才是比较好的策略,也是节约能源、提高效能的方式。把众创发展融合到当地经济产业,利用整合资源的优势推动本地产业或者创新领域的发展,这样的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适应众创导向的四项职责

当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颠覆了人类传统的互联网生活方式,高职院校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众创导向下的社会形势。

(一)生产创新机制:从被动传递知识到主动构建机制

高职院校要在众创导向下主动参与知识生产。按照社会分工的习惯,往往是专家制定课程,编写教材,学校教师按照现成的方案实施即可。但是互联网已经改变知识生产、传播、管理、创造的模式,今天谁都可以成为生产者、传播者、管理者和创造者的角色。[2]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改变角色和思维定势,主动承担重任,积极参加项目开发,承担相应的任务。

高职教育要发挥社会发展“隐性”发动机的功能。高职院校不能封闭教育,必须开放办学,主动与社会发展对接,解放思想,适应行业与职业发展要求,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实现快速的动态平衡。学校和教师要经常性地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调研,在工厂企业现场教学上课,或者在学校大力推广教学工厂。[3]

高职教育要在实践中建立生产创新的新机制。教育即社会,社会是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要主动参与社会分工协作,尤其重要的是在学校内也积极参与与建立众创机制,引导广大师生参与这个社会大发展、大变革。

(二)培育众创文化:从远离众创到营造创新氛围

众创文化的含义是利用新型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平台,构建面向大众的“众创空间”,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经济发展配套“发动机”,激励众创热情,形成大胆创新、勇敢突破、尝试创业的文化氛围。

发挥互联网功能感受众创文化。互联网以非线性、非理性的发展方式改变人类的传统观念、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以互联网为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也要用互联网成为探索对象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的新型载体,还要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应用“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网络创业。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应信息化环境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培育众创精神。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单纯理解为下工厂去学习,学车工,学钳工,学测绘等,这只是感性认识和单纯的操作技能,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求应该是更深更广的全天候“广谱”能力。经调研,在工矿企业中表现出色的工程和技术人员,其优秀素质体现在突出的解决问题能力,根本原因是此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高。

开设众创课程训练创造素质。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开设创新课程对提升学生创造素质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需要努力培育众创文化。高职教育要担当起社会发展的“工作母鸡”的职能,研究众创发展的社会趋势,在校内培育众创文化,教给广大师生创新、发明、专业申报的方法。主动建立健全众创激励和管理体制,主动推动师生参与到众创的社会洪流中去。

(三)搭建高职众创空间:从以前的自由发展到中介汇智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建立“众创空间”。高职院校需要承担众创孵化器的职能。引导众创活动充分利用本地、本校资源优势,把握发展方向,把众创空间融合到经济发展的产业带,用资源整合优势协同推进产业和技术创新发展。高职院校要高瞻远瞩,全方位地服务校内师生的众创活动,为广大师生的众创实践保驾护航,主动服务,大胆扶持。在所有师生心中播下众创的种子。随着时间延续,当条件成熟时,它们必然会生长发芽,硕果累累。

在众创课程中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众创教育除了在通常的课程中进行创新的能力训练,还要在专门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创造过程,大家共同讨论,扬长避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创意课程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需要进行科学性评估,从多种角度,让学生、教师、行业专家、社会企业多方参与,进行评估,加以改进。

(三)推进众创实践:从以前当观众欣赏到参与众创活动

高职教育要在积极实践中推进众创事业。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高职院校仅仅做观众,无法理解创新的内部规律,只有真正参与实践,才能掌握内部规律,推进事物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内部的创新项目,各部门通力合作,进行经常性的协作交流,才能真正体验创客流动的巨大魅力,才能使创客活动开花结果。

三、对高职院校开展众创实践和

构建众创文化的几点反思

(一)众创空间需要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众创空间作为开放空间,并不是免费空间。有些会采用会员制收取会员费用。以向需要者提供创新开发所需要的材料、设备和设施,按计划提供分享和学习的经验,例如教给实学者基本知识技能等。但基于众创的话题还是一个很新的话题,研究也相对单薄,现有的研究尚流于形式,停在表面,如何激发众创、快出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众创实践活动需要与正常教学进行适当的整合互补

众创课程要科学设计,与正常教学合理衔接,互相促进,不能只重一方。其一,教师应该轮流下企业实习见习,了解市场与行业新发展,巩固理论认识。[4]或者把教师与企业人才定期进行交流互动,会做才会教。其二,高职院校需要定期请行业专业人士给所有学生开设讲座、实施专业教学,把最新的市场信息提供给全体师生,有利于众创活动开展。其三,让学生参与教师开办的企业,与市场进行深度合作,就会产生许多新创造。其四,在学生实习见习期间,加强监督管理,在市场一线这个舞台实实在在地锤炼、提升自身实力。理论要联系实际,这是理论保持活力的源泉,也是真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众创实践成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比如在众创开发过程中,外请市场技术、经营人员多方广泛深入参与,坦诚交换意见,进行方案修改完善,能使开发设计少走弯路,更符合市场与社会对接的需求,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也符合事物发展的法则。[5]学校及周边的许多单位工程完全可以外包给本校的师生,让他们与校外联络,寻求解决的方法,比如校内文化演出、校内产业合作、拍摄学校宣传片和校庆广告片,完全可以让本校学生来承包运作。这样给学生成长的机会,锻炼的机会,既提升本土文化创意的实力与影响力,也达到人才培养的长效性。用心播种才会结出优秀的成果。

(三)众创文化的培育需要广泛的延展

众创文化的培育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并需要延展到教育与社会环节。通过国家相关行业学会实施“中学―高校”伙伴关系计划,在高校和中学以及继续教育学院之间建立一种结构化和战略化的机制,加强高职和中学之间的互动,激励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人未来投身于职业、技术与科学研究,同时,丰富中学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6]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整个社会掀起众创文化的热潮,大兴创新光荣、创业骄傲的风气,让社会大众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发挥到众创事业中,为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客教育必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推进众创的主力军,既要扎实学习、掌握知识,也要积极参与众创、提高实践能力。“互联网+”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新平台,为大学生众创提供必需的载体,也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纽带。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教改探索,把众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扩大众创土壤,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

创新最关键因素是人,创新驱动的根本就是人才驱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深化高校众创教改。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市场行业需要紧密联系来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让学生在众创中获得全面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需要。注意把众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体系,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改进课程结构,强化实践内容。在交流中吸引优质资源,促进成果转化。高职院校要提升教师众创教育的意识、能力,开展专门性培训,总体规划、协调发展,促成众创教改结出成果。

参考文献:

[1]陆广地.创客活动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J].创新人才教育.2015(11):31-35.

[2]王琦,等.科技创新促进众创的模式[J].山东社会科学.2015(3).

[3]瞿振元.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5).

[4]曹伟.诺贝尔奖得主创新思维特点[J].未来与发展.2015(3):24-27.

[5]张振刚,等.开放性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J].科研管理.2015(3):28-32.

[6]陆广地.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J].教育的实践与认识.2012(5):27-30.

Production・Cultivation・Service・Participation――The New Responsibili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ided by Publi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LU Guang-di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Suqian Economic & Commerce Branch, Shuyang 223600, Jiangsu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