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气工程师论文

电气工程师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1 17:10:11

电气工程师论文

电气工程师论文第1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注册电气工程师;专业考试

作者简介:张义辉(1972-),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谢东(1967-),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3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86-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新老结合、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的专业。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本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老体现在发输电及供配电是一个传统老行业,新体现在运用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生产和运行的现代电力系统技术日新月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重庆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新成立的专业,2009年才第一次面向全国招生。在本专业成立之初,关于专业定位就有着较大争议:对于一个全国大多数高校都有的专业,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让毕业生更好就业?一开始部分教师认为应该向大电力系统的生产和运行靠近,然而通过调研发现,我校这种专业配置没有任何优势和特色,原因在于毕业生很难大量进入电力系统行业,就业就很成问题。经过多次讨论,我们认为本校的专业定位应该主要着眼于面向电力或建筑设计院、工业企业特别是石油钢铁行业的自备发电厂或变电所(本校前身由重庆石油高专和重庆钢铁高专合并而成),从而面向行业,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组织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以电力设计、生产和维护为目标,以发电厂和变电所为载体,组织相应课程。特别是对于电力设计而言,由于我国已经实施了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对设计人员的准入要求越来越严格,相应也提高了学校教学的难度。鉴于这个重要制度的实施,同时把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原因是懂设计的搞运行容易而反过来懂运行的搞设计却不太容易。而且,由于学校实验环境的限制,高电压等级的电力生产和运行基本无法实现,只有利用模拟高电压等级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全仿真软件或装置来教学。

本文通过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经验来探讨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和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制度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这里必须着重指出的是:大学阶段能力的培养是全面的、多方位的,相关的文章很多,这里不再展开。本文仅探讨专业技能和工程素养的培养,考试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力培养才是最终的目的。围绕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来组织教学,增强学生的能力,是现阶段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

一、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和考试简介

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某些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业人员实行的一种行业准入制度。注册电气工程师是其中17个准入注册工程师之一,2003年3月人事部、建设部以人发[2003]25号文印发《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执业资格考试。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由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组成。[1]

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2]毕业生在取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就可以参加基础考试。基础考试合格后,累计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即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对于我校这样一个新建的本科专业来说,如果毕业生能够分配到设计院工作,再通过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无疑是一个改变人生命运的机遇。

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后的注册电气工程师,从事的专业包括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发、输、变电工程电气设计,工业供配电工程电气设计,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电气传动及其控制等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3]这里的重点是电气工程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建筑设计院和电力设计院。

注册电气工程师的执业范围包括:电气工程设计;电气工程设计技术咨询;电气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咨询;对本人主持设计的项目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建设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4]

从根本上来说,电气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是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在高校生存的基础。[5]2006年启动的专业认证旨在规范和改进工程专业教学质量评估,逐步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文献[2]规定,凡经本专业教育评估合格的学校的毕业生可以提前一年参加注册考试,这为高校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相关教学提供了依据。

为满足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的需要,在课程设置时应注意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覆盖面从深度和广度上要满足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新发展、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强制性规范,比如《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等,要在相应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得以体现,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规范的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二、考试分析与教学对策

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是一项非常艰苦而广大设计人员不得不要通过的考试,考试必须连过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两关。为了保证注册师有一定的从业量,同时又要保证一定的技术含量,考试的通过率一般控制在10%左右。由于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的实践性和工程背景都很强,完全不同于普通的应试教育,所以重在理解和实践,不能死记硬背。

这个考试的主要特点是:考试内容包括的范围很广,强弱电都有。不在电力系统工作的人,不可能实际接触到高电压、大系统;干强电的人,也不可能在弱电领域、计算机控制、通讯、网络、电视广播方面都精通;另外,考试推荐的参考书、规范和涉及考试的书籍非常多,造成重点无法突出;还有,考试的题量非常大,时间也相对较长,大多数人无法正常完成全部的题目。概括来说就是范围广、试题难、时间紧。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要求报考者有从事电气工程设计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考试战线拉得很长,不是依靠简单的教学和短时间突击就能解决问题的。但在本科教学中引入电气工程师考试的相关内容,并将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改进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

1.基础考试及其对策

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经济学、电路与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以及与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的内容。

发输电考试与供配电考试公共基础是一样的,专业基础部分不一样,相对而言发输电的专业基础要难一些。上午考公共基础,下午考专业基础。其中下午考试内容为电路与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气工程基础。学校鼓励学生毕业以后就参加基础考试,这也是对学生整个大学教育学习的重要检验。

这些科目在教学计划中比较明确的是电气工程学科基础课的内容,比如高数、物理、电路、模电数电、电气工程基础等,绝大部分的学校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不太明确的是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和工程经济学等,这部分是基础考试的难点。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按类别开设相应的选修课。比如我校从2011年起,为适应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的需要,专门开设了“普通化学”、“力学基础”、“工程经济学”三门选修课并对教学大纲做了精简和合并,“力学基础”课程就整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的部分内容。选修这些课程的学生还不少,实践也证明这些课程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为实现“厚基础、宽口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专业考试及其对策

专业考试大纲分为发输变电和供配电两个专业模块,其中发输变电专业模块又分发电、输配电、电力系统三个专业领域,供配电专业模块又分供配电、建筑电气、电气传动三个专业领域。[2]这些专业领域反映了我国电气工程界的实际情况,也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

供配电专业考试包含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负荷分级及计算、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所址选择及电气设备布置、短路电流计算、110kV及以下电气设备选择、35kV及以下导体、电缆及架空线路的设计、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控制、测量、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变配电所操作电源、防雷及过电压保护、接地、照明、电气传动建筑智能化内容。专业考试同时又分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案例两部分,专业知识主要考查标准及规范的应用,专业案例主要考查设计分析的计算与实例。

供配电专业考试涉及到的规程规范共59本,相应的设计手册6本。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考试实际上是对“供配电技术”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了深化和扩充,并加入了供电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电气传动和建筑智能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电力标准和规范的掌握也是考试的重中之重。熟悉与理解相关的设计手册,相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实例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发输电专业考试包括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消防、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设备选择、导体及电缆的设计选择、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设计、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接地仪表和控制、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调度自动化、直流系统、发电厂和变电所用电、照明、输电线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共17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为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提供了一个较全面的解决方案。

发输电专业考试涉及到的规范共75本,相应的设计手册6本。相比而言发输电专业考试侧重于发电厂和高压110kV以上变电所以及输电线路的设计内容,内容更多更复杂,通过率也就更低,学生更不容易掌握。

为适应专业考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应也分为发输电和供配电两个专业方向。和大多数高校一样,两者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完全相同,只是专业课有不同的侧重。供配电主要内容是110kV及以下,发输电的主要内容是110kV以上。在课程设置上,除了相同的“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防雷与接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等课程以外,供配电的专业课还包括“供配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电能质量”、“交直流调速”等,发输电的专业课包括“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输电线路基础”、“调度自动化”等课程。这些课程基本上包含了注册电气工程师专业考试的大部分内容,为了避免大而全,还要求教师上课时注重标准规范的引入,注重案例分析和设计实例的讲解,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应的课程设计和实训除了“单片机系统综合训练”、“PLC课程设计”、“计算机电气绘图”等计算机类课程设计外,还包括“电气传动课程设计”、“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实训”、“发电厂及变电站仿真运行”、“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和“发电厂电气部分初步设计”(二选一)等专业课程设计。其中有面向电力生产运行的内容,比如“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实训”和“发电厂及变电站仿真运行”,更多的是面向电力设计的实际案例与分析,即使不参加考试,这些内容也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这些专业课程及设计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电力设计、生产和运行的相关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这些专业课程和设计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外,还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面,特别是要有较好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长期以来高校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突出,某些专业课程的内容与现行技术规范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大力加强标准规范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工程案例分析,增强工程实践能力,这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提高素质的过程,从而实现教与学相互促进。

三、结论

2013年,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由于专业定位较为明确,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学生学习也比较投入,因而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的就业率在学校工科专业中排名也比较靠前,甚至还超过了我校老牌的自动化专业。虽然毕业生还有待于接受用人单位的进一步检验,但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能取得这样的结果,已经证明了思路和实践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初步认可。

参考文献:

[1]翁双安.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与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2):92-94.

[2]人事部,建设部.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S].北京:人发[2003]25号文.

[3]人事部,建设部.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S].北京:人发[2003]25号文.

[4]李爱民.注册电气工程师的执业资格制度[J].电气时代,2005,

电气工程师论文第2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电工技术;教育;要点

1工作过程中电工技术教育概述

电工技术的掌握需要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加以实践和巩固,师徒关系这种传统模式正好有效的解决了学校电工技术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电工技术教育,通过师傅教导传授,不仅能实现对传统师徒教学关系的改善,还能够达到新的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工作内容和学习内容有效的结合,实现学生在工作能力和知识素养上的双重提升。在工作过程中对电工技术教育的思路与方法主要围绕徒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发展,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从而为企业培养技术过硬,业务精通,综合素质优良的优秀电工技术人才。

2工作过程中电工技术教育的要点

2.1注重徒弟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的理解性构建

电工技术注重实践,但其前提是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做基础,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支撑,电工技术实践寸步难行。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师傅要着重提升徒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徒弟对理论知识体系进行理解性重新构建。首先要注重对基础概念讲解,师傅可以根据工作经验对这些抽象不便理解的概念进行形象化的讲解。通过工作过程中对真实电气元件的认识、讲解及实际操作,将无形化有形,使徒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更深刻,帮助徒弟在工作过程中对概念的运用更加透彻明晰。其次要通过工作中的实地教学来加深徒弟对基础电学定律的理解。让徒弟明确所学定律的特点及可以实际运用解决的问题。要充分的利用工作条件和工作设备进行细致的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将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具体,配合以形象的工作演示。师傅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给徒弟讲解自己在学徒阶段的一些错误做法,既能够调节学习的气氛,还能够加深徒弟对定律要点的理解,保证学习质量。其实这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通过师傅的引导,徒弟在工作过程中把学校学的一大堆理论知识进行通透性理解,进而理解性有序简约重构知识体系,这样也就真正把理论吃透学精了,应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2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对电气元件、设备控制逻辑讲解

一个电路、一套设备电气功能都是靠具体的电气元件实现的,而一般的电气故障也往往是电气元件故障,因此师傅必须要注重对电气元件的讲解,要详细解说每一种电气元件的构造、组成、控制原理及分布位置,确保徒弟清晰理解,熟练掌握。对各元件间,各设备间的控制逻辑关系更应是讲解的重中之重,真正理解了这些控制逻辑关系,才能快速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分析故障原因并快速处理。要鼓励徒弟在工作过程中“多开口,勤动手”,下足功夫,切实掌握控制原理,熟悉设备元件布置,才能真正处理解决问题,才能早日实现独立操作。

2.3注重徒弟对机械原理的学习

不存在纯粹电的设备,现代设备往往是机、电、液、气综合控制的设备,而学校电气专业对机、液、气知识的教学很单薄,甚至是缺乏的,因此师傅必须帮助徒弟补齐这一短板。先进行一些系统性理论知识讲解学习,重点是在工作过程中针对具体设备进行机、电、液、气控制的具体讲解,这样更形象具体,易于理解。只有溶合这几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了解一款设备、一个系统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真正掌握它们。

2.4注重徒弟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在基础知识体系构建完成,并充分理解掌握电工技术理论概念定律规律后,徒弟便初步具备在师傅的指导下从事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此时,在工作过程中师傅就要强调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徒弟标准化操作。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也就是要求徒弟必须熟悉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人身及设备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一定要首先要树立徒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师傅可以讲解一些违反电工安全操作规程或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来对徒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其安全意识。其次要严格执行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可以根据设备的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功能归类总结安全操作规律,便于徒弟学习理解。要详细讲解每一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强调操作要点,着重实践,加深徒弟对实际操作的要点运用,并通过徒弟的操作来指出其不足。要在实践中提升徒弟的标准化操作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固化他们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行为。

2.5注重徒弟思考和创意能力的培养以及和谐师徒关系的维护

新型师徒关系不仅仅是对徒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徒弟个人潜能的激发。通过在工作过程中对电工技术的具体教授,师傅还要结合所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设问,引发徒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培养徒弟的思考能力。还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徒弟在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在教授过程中师傅不仅要注重徒弟个人能力的提升,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不断的鼓励徒弟,鼓励其进行操作、进行思考、进行创新。和谐的师徒关系能够有力提升徒弟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的意愿,激发徒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培养徒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综合素养,为徒弟在今后成长为电工技术骨干发挥重要作用。

2.6注重师徒合同的签定

通过师徒合同的签定,从而明确师傅对徒弟的培养目标、期限及应负的安全责任义务;也要明确徒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同时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及争议解决方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合同条款,让师徒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同奖共罚,有力促成电工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3结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笔者主要从电工教育在工作过程中师徒教学模式下的几个要点进行论述。从基础理论知识原理重构、电气元件设备控制逻辑讲解、机械原理学习、标准化操作以及创新思维和和谐师徒关系维护、师徒合同的签定进行概述。相信通过以上几个要点的实施,日后在工作过程中开展电工技术教育将会取得新突破,获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雪莲,潘铁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30):170~171.

电气工程师论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自动化;

教学形式应用型技术人才是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发展的基础,在这一行业中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很快,传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型需要,这对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正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高素质人才培育系统来满足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的需要。

一、制定全新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我国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为学术性人才,他们的主要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上的学术上交流,他们的学历较高,多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其次为技术型人才,他们的主要来自高职院校,这些人才是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中的基础。比较重视操作能力。而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中十分缺乏的,他们一般具备本科学历,有传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理论知识学习经验,并且能够吸收最新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有助于行业发展。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确定全新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电力系统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电子电气产品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所以这就要求这些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能够通过掌握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方向,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主研究。

二、建立完善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是一个十分系统的工程,我们所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够具备一定的理论性,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所以这就要求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主线。首先要使人才培养能够面对社会,面对行业需求,要以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作为目标,将理论素质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培养方向,且在坚持基础性、实践性的同时,竭力将能力结构和知识体系结构相互融合。要做到围绕实际需求,按照灵活、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进行人才培养,同时能够更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要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主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要建立一个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的现代教学体系,使其能够实现多方面、多形式的发展。

1.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要符合社会需求

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要注重实效性,不能是学生所学习技术在毕业后就已经被淘汰,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前瞻性,课程的内容要保证精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给予学生自学、研究的过程,还要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体的,自主性学习模式,要时刻教育学生能够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能够通过崭新的能力形式来结局实际的问题。

2.提高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学培养中教师是一高向导,教师很难脱离单一的说教形式,所以在进行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使相关的课程教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更正,教师在具有灵活、正确的指导思想下,能够改革教学手段,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提高师生间的互动内容,并且要使学生能够积极的产于的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教学形式相互融合。

3.改进理论讲授

采取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育从重灌输转为重引导,着重培养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科发展现状等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增补,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4.建立项目教学模式

新型的教学形式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改建,例如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一种科研项目,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研究的过程,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潜能,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有着很强的帮助。

三、根据应用型人才的性质建立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培养方向。我们根据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教学方案,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教学情况的应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入手,并且最大程度的开设试验、设计、实习、实践等教学培养,做好第一、第二课堂的研究。以突出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作为重点项目,在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同时,根据专业的系统性、层次性等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在构成基础理论的同时,较基础技术能力、专项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多阶段的培养,努力将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

1.落实教学环节的转换

电气工程学科要想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上进行改革,要将教学体系分为多个层次来完成。首先要建立一套基础的实践技术和理论相互结合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完成实验教学的主体,并且适当的减少公式化、形式化的理论学习。其次要合理的进行精英型培养,要提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客体研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组建专业社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成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协会社团,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专题调研。专业社团可以在校园内外开展诸如单片机电子设计竞赛、电气控制设计竞赛、聘请校外专家讲座等活动。

四、结束语

就目前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程度来看,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培养对象,常规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的需要,所必须根据自动化人才培养的形式建立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方式,并且通过改革、创新等方式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的培养,让其能够适应时展,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敏,彭彦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刍议[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梁小冰,黄萍,韩昆仑,姜爱华.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陈杰,姬敬,何晓红,纪明伟,刘红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电气工程师论文第4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职业教育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cour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hen liZhang tao

Abstract: how to mak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nt applicable to industry, business development, how in-depth curriculum reform,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qualified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this is the current vocational schools are exploring a problem. In this paper, "Electr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course, for example, on how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process-oriented work-base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depth discussion.

Keywords:work process;Education reform;Teaching effectiveness;Vocational Education

2006年教育部的教学改革指导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教学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突出对实践能力培养,确保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能够适应企业技能性人才需求。20世纪9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提出“基于工作过程”教育理念,成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教育理论基础之一。本文将依据“基于工作过程”教育理论,浅谈高职《电气设备检修》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改革。

一、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特点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一种否定。

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按照知识本身的内存逻辑结构(相关性)或认知规律而展开的“平行”体系。是以老师的“教”为中心的。

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的重构

课程内容的重构,就是要改变按学科体系编排课程内容的“平行”结构,建立按工作过程编排课程内容的“串行”结构。这种“串行”结构的课程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意味着,在工作过程或行动体系中获得的,是实践技能、理论知识的总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电气设备检修》是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将原《电气设备》、《电气设备检修实习》、《变电检修技能培训》课程进行重组,选择既能满足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又有利于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的典型工作任务,综合考虑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成为《电气设备检修》课程,作为我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建设项目”。

为达到课程培养目标,选取电气设备的构成、工作原理、作用、特性、参数、应用、检测、状态判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电弧的产生与熄灭,检修工具的使用与保养等知识,形成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从众多的工作任务中,选取既能满足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又有利于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的:DW15低压断路器检修、高压电容器的检测与更换、LB6-110电流互感器漏油故障处理、SW6-110断路器拒动故障处理、GW4-110隔离开关触头过热故障检修、KYN28-10高压开关柜定期检修等6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载体;将电气设备的专业知识、6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对学习的评价与考核,进行综合开发,形成本课程的6个学习情境。

本课程以6个学习情境为载体,按照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将企业生产人员的技能标准融入课程考核之中,创新具有电力行业电气设备检修工作特色的“六阶段”教学模式,实施“双师团队”教学,灵活运行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设备检修知识的专业知识,掌握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进行电气设备检修工作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方法能力和较强的职业发展社会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

利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六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学习法和对比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法:发挥各种媒体的表现力,解剖的电气设备构造,剖析电气设备检修工作过程,使一些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知识直观而形象地展现出来,使抽象化为具体。

引导文教学法:每个学习情境都是独立工作任务,教师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借助专为学生设计的“学生指南”(引导文)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按标准化作业要求进行检修和记录。

演示教学法:教师针对不同的检修任务,进行由详细到逐步简略的示范操作,学生通过操作演练,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提高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标准化作业的执行能力。

角色扮演法:教师团队扮演工作票签发人、工作监护人和工作许可人等角色;学生小组的成员轮流扮演工作班班长的角色,担任工作负责人,工作监护人,其余学生轮流扮演班组成员的角色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材及课程资源完成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工作任务的实施。自主学习并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常采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对比教学法:在不断重复的工作流程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对比,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总结知识,在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的同时,逐渐培养标准化作业实施行动力,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不断得到加强 。

2、教学手段改革

《电气设备检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掌握课程标准规定内容,获得电气设备检修的专业知识和岗位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一体化教学环境里,实施“做中教、做中学”

在本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环境里,由“双师团队”实施“做中教、做中学”,企业兼职教师和实训教师进行操作、主讲教师同时进行讲解,实现“做中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手操作,实现“做中学”;以提高教学的操作性和职业性。

2采用多媒体教学

国家教育部曾多次指出: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要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进行普及和应用。运行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文本、图像、图表、视频、动画、音频各种媒体的表现力,解构复杂的电气设备构造,剖析电气设备检修工作过程,加大教学信息量,起到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3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协助教学

为了配合课程教学,在网上建立了图片视频资源库,将每个学习情境制作成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利用教学视频、动画再现设备检修的工作过程和检修方法、再现职业兼职教师检修工作的示范操作过程等教学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和巩固学习的知识、操作方法与过程;建立相关行业标准、规程规范、工具书、期刊和网站的连接,利于学生快速查找学习资料。

三、考核方式的重构

每个学习情境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进行考核,其中技能考核占40%、评价占40%、理论考核占20%。技能考核是参照《电气设备检修技能考核评分细则》来进行,评价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手段对情境中的第二~第五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理论考核可以采用口试或笔试的方式。

课程总成绩由各个学习情境成绩按一定的权重计算综合形成。

表1电气设备检修课程成绩评定表

学习情境 权重 情境成绩 小计 教师签字

低压断路器检修 0.13

高压电容器的检测与更换 0.10

互感器检修 0.13

高压断路器检修 0.23

高压隔离开关检修 0.23

高压开关柜定期检修 0.18

总成绩

这种考核方式打破了以往的理论知识考核模式,采用理论和技能同步考核,体现了“知识与技能并重”的特色。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重视技能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四、帮助学生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方法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课程教学,课堂的中心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境也是模糊地存在。这一教学模式,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文化基础薄弱的职校生,势必行不通。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但这种基于实践工作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一直接受掌握的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学生在初期接受时会产生不适用,甚至不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仍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指令,不会对学习过程作出积极主动地响应,这将导致学生在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后产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知识的获取量还不如传统教学的多”的看法。基于此类情况,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使其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主动探索的过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是老师所能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发展的结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效果

《电气设备检修》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在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改革中,应用效果显著。一是该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系统性和工程性,深受学生欢迎,基于工作过程教学以“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的主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交替融合,给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应用最直观的学习过程;二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坚持以打好理论基础、提高感性认识、加强实践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学习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增强了就业竞赛能力和工作适应性。作为一种新的改革课程,它还在不断地发展和优化。

六、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们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其实是对工作岗位的一种模拟,它不能等同于真实的工作岗位。其原因:一是真实的工作岗位种类多,学校的教学模式无法一 一替代;二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中的工作岗位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岗位上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利益目标也不相同。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协调好这两方面的问题。

2、实训设施和实训场地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只能对部分情境完成情境式教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肖艳萍.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李开勤,肖艳萍.电气设备检修[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陈丽(1981-) 女 汉族 四川成都 大学本科 助教

电气工程师论文第5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学科建设;特色

综合近年来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科研项口及论文等力一面的研究情况来看,按照电气工程一级硕士点的五个学科力一向,将重点建设“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学科力一向,进一步发展建设“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力一向。关于电气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值得进一步加以思考,从综合领域上进行探讨。

一、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内容

电气工程学科来源于电气信息学科,在我国很多高等教育机构中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这一专业具有自身的学科特色。一般来讲,我国对电气工程学科的描述与系统的电器内容关系密切,同时也与电子系统相联系,成为了当前很多高升院校重要的一级学科,同时电气工程学科下属五个学科,而且学科内容较为广泛,将与电有关的集中分支联系在一起,包括电力网动态及稳定性、电机与拖动技术、电力电子装置等,成为了高等教育机构专业把握的重点。而且电气工程学科还分成了强电和弱电两个分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我国诸多的高等院校在建立之初,其实大多都是包含有电气工程学科的,这主要是基于国家战略的大政方针以及我国对于该领域人才的市场旺盛需求。因此在众多院校的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秉承着“不忘初心”的情怀,本着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真才实学的人才的志向和目标,以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完善我国高校电气工程学专业和学科的分配。从大方向上讲,要始终坚持国家的基本战略方针,为祖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电气方面的人才。

二、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世界上开始发展电磁理论了,而电气工程学科也在随之而产生。这些为电气工程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从本世纪初期开始,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大背景影响下,电气工程学科也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了设计领域的先锋,为科学技术提供了先进了理念,在所有的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引领技术创新的潮流,促进了电气工程学科的综合发展。而且影响非常大,成为了很多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挑战。

在未来,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得到了各个科研机构和各大高校教育机构广泛的关注,而且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一同组合起来,成为了一些新的交叉学科的基础,为我国电磁理论和实践的扩充提供了帮助,成为了未来研究学科理论的重要方法和方案,促进了电气工程学科的科学性的发展,得到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知识基础,成了现代社会新技术发展的重要进步和创新依据,为人才的竞争提供了可能,促进了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领域的结合。

三、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对策

(一)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首先,要做到理论知识和学科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力求在此方面做的更加的科学和合理。电气工程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理论创新和发展,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要注重理论创新的引导,巩固好经典知识的夯实,提高科研氛围和学术氛围。同时在实践领域,要紧紧跟住电气工程市场的具体需要,针对于不同高校之间,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建设特点和学科专业等优势,发现和定位好自己的办学方向和特色,力求能够在完善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做好特色学科的规划和实践,争取在经过学校的打磨之后,可以在实践层面上,走出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方面,也可以与实践结合的更为紧密,更加的符合电气行业的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可以说,电气工程行业同其他的学科专业,尤其是一些相关或是类似的专业和学科项目,既对较强的理论性有者严格的要求,同时更对实践性人才平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最为严苛的要求,为了实现电气工程学科的更好发展和进步,必须要把实践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

(二)大力培养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我们也可以说教师是整个电气工程学科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之一,对于学生的培养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对于整个学科建设也是一个基石的作用。所以说,在各个高校积极踊跃的推进和完善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时,不要过分的盲目和拘泥于硬件的建设和招生的宣传,莫不如从教师对入手,加强教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教学活动的主导入手,解决好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同时在教师之间,不同个高校的电气工程学科间,甚至是不同学科之间和师生之间,一定要做好学习交流的氛围建设,作为这样一种氛围和软环境,可以恰到好处的建立起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渠道,对于彼此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最终改善教学过程有着极大的帮助。在电气工程学科的日常教学中,作为一些教师尤其要注意不要拘谨学课本,同时作为学校而言,为了保证教师能够密切的了解电气工程学科在市场中的具体行情和发展方向,要积极的鼓励和提供给广大教师走出去的机会,多参与相关的会议和培训,加强教研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的管理。在上述基础上完善和制定好教学方案,该方案一定是能够体现出最新的电气行业发展的最新前景和规律,这样可以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将科学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能力的管理对于提高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益处,能够让学生在稳固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在实际生活中予以应用。

(三)注重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电气工程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学科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老牌的电气工程学科强校和名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无一不是注重实践活动,在这一方面有着自己突出的优势和专长。而在电气工程学科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充分发挥相关学科对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多开展周边学科的联合科研和创新活动,加强行业之间练习和互动。?电气工程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尽可能的组织形式多样,内容详实的实践活动,因为日后学生在工作中必然要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对于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很强的实践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实践活动的内容,对于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从学生角度出发,更是为了电气工程学科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要从实践活动中总结和发现更多的规律,这也能够促进电气行业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电气行业和整个电气工程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政策的不断放款使得高校学生总体的数量不断地累加,与之相对应的是,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和整体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跟不上高校建设的步伐。而很多高校的电气工程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校内的教师数量和质量明显的缺乏,必然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谈不上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和进步了。因此针对于高校电气工程学科的师资力量而言,首先就是要扩大对优秀教师的招聘,保证充足的教师数量,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和开展骨干型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在平时加强对于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工作,完善整个高校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 陆地,原思聪,王建信,孙伟,魏勇,滕维淑,孟欣,耿素花. 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考[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84-88.

[2] 王涛. 关于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47.

[3] 于金芳. 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和发展[J]. 四川水泥,2015,05:16.

[4] 徐碧鸿. 我国高校体育工程学科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5] 吴婧姗. 基于集成的工程教育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4.

电气工程师论文第6篇

关键词 电气教学 项目教学法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Project Teaching in Electrical Teaching

HUANG Yun

(Tianjin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Tianjin 300350)

Abstract Sinc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launch of the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electric is making up people's lives, but a good part of the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lectrical teaching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applied technical, related to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mechatronics, office automati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s been a lot of electrical experts and scholars are concern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through projects in the electrical teaching, started to explore this issue.

Key words electrical teaching; project teaching; higher education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教学理念也得到相应的革新。为推动电气教学的发展,笔者从教学方法入手,通过对电气教学的理解、我国电气教学发展现状、关于项目教学法的理解、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电气的特点、在电气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条件、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电气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几方面进行研究,对电气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进行探讨。

1 电气教学的理解

电气学科引领人们进入工业社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电工装备制造等学科或工程领域统称为电气,它是一门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科学。电气教学一般开设在具有高等教育资格的学校,电气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电气设备和它周围环境所组成的立体系统的教学,涵盖了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个方面,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设施设备等。在电气教学中加强工程基础训练课既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电气学习的自信心又可以掌握电气作业的基本专业技能。

我国电气教学的发展现状:电气学科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早在清政府我国就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电气技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电气学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习苏联创办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在细分专业的指导下成立了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我国电气学科真正得到飞速发展是在过后,不仅理论研究得到发展,而且在电气教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学科和自动化开始融合,电气技术(一部分)成为自动化专业里的一部分。电气学科是现代工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工业生产、人民生活、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做好电气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当前的电气教学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做好电气教学工作的前提。

2 关于项目教学法的理解

项目教学法产生于欧洲的劳动教学法,它是一种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独立或与教师共同实施完成一个个“项目”,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项目教学法又称为跨专业课程,“项目”是由多门课程构成,能够让学生用一个的完整的方式解决问题,项目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操作以及项目完成度的评价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参与整个项目,可以了解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体验到许多单纯讲解涉及不到的实践体验。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先练后教、先学后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生动性。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不只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包括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能力等几项技能。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面对失败,积累经验解决问题,转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态度,向着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对于改善学生的厌学心理有着很好的作用。

3 电气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在电气教学中理论教学固然起着导向的作用,但是理论是为实践做铺垫的,理论研究的最终归宿是实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来对学生满堂灌,枯燥的理论教学缺乏立体性是不少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项目教学法以其多方位、可操作性强的优点,使得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将理论用于实践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同样需要得到重视。由于项目教学法的特殊性,教师既要在理论上指导学生,又需要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因此对于备课需要做更加充实的准备,另一方面也要对课程安排做出调整,在课程中扮演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1)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知识库,传授知识缺乏可操作性,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枯燥的学习让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而项目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整合,具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2)整合多门课程。国家教育部鼓励学校开展课程整合,现已有不少学校响应号召,课程整合不仅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还能提高综合素质。项目教学法又称跨专业课程,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

(3)培养周期和空间的可控性。在项目教学中,由于实施空间大多数在课堂,培养周期是其关注重点,在电气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培养周期往往较短,且在有限的活动范围内进行,这些因素使得教师对于课堂效果的测评更加合理可控性较强。

(4)其目标指向的多重性。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对于学生是锻炼的机会,而且好给予了老师和学校很大的挑战。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激发探索电气科学的兴趣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老师来说,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淡化教师的权威感,督促教师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对于学校来说,实施项目教学法是支持国家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而且在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能够探索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和课程内容等的革新,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4 在电气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条件

项目教学法虽然有着诸多的优势,但是其实施还需要许多基本条件的支持。

(1)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它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淡化自身的权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2)教师需要精心安排课程。项目教学法要求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教师需要对课堂精心划分板块,做好备课工作。(3)学校的支持。学校要支持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建立相应的电气试验室为电气教学提供操作空间。在软环境上,学校要调整课程安排,做好管理工作为项目教学法的实行提供环境。

5 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式教学法,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得到普及,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有的在电气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学校中,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1)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在项目教学法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并没有注重实践的操作。(2)理论知识教育与社会生产实际脱节。电气教育与研究的最终归宿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产,在现有的教学中,教师专注于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以考试为主的靠考核方式限制学生的发展。例如电气作业基本操作中,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巩固来通过考试,对于电工仪表、仪器,工具的使用、维修和维护以及万能电表的拆装等基本专业缺乏立体化理解。(4)学校对于项目教学法的支持力度不够。在许多地方,学校没有组建相应的电气试验室,为电气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供条件,同时管理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也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6 针对电气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1)学校和教师都要解放思想。对于学校来说,学校要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不能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合理安排课程。对于教师来说,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淡化自身权威感,尊重学生。学校和教师都要解放思想,抛弃旧的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2)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项目教学法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关注实践操作。电气学科是一门关注实际操作的课程,空有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技能只能是空泛的知识汲取。用综合的方法评价学生。(3)理论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生产挂钩。在电气教学的理论教育中,一些书本的知识在实际生产时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这就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生产教育,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异议,思考合理的解决方案,做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只尊重事实。(4)学校要加强支持力度。学校要尽量提供项目教学法需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例如,建造相应的电气实验室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工作,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等进行探讨。

7 小结

在电气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已为大多数学校所接受,再实施中也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但是,对于其中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忽视,而是要积极应对。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教学中取得成功,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将上述的思路切实地应用于日常教学。

参考文献

[1] 尤拯.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控制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6).

[2] 徐坤.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电气工程师论文第7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个企业的某项专业技术在技术或管理模式方面优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并且可以凭借这个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核心竞争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好比树根、 树干和花果之间的关系: 企业好比一棵大树, 核心产品是树干, 业务单位是树枝, 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 而核心竞争力是树根, 是所有这一切赖以存在的根本。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 是企业所特有的, 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 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主导产品 (服务 )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1]。

核心能力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 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2l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教育市场已经形成,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宏观上体现在校与校、地区与地区之间,微观上体现在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任务。学校只有围绕创建专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才能抓住市场机会,为学校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竞争力包括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等多因素,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就是各个因素的优化。下文就将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度、师资力量的加强、教育经费的增加投入、实践教学的合理开展、对行业领先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特色的突出等方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的论述。

一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来说,其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将来电器工程发展所需人才资源的培养需求。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潜在人才的教育中,要注入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教育机构和学校要明确专业培养的方向。如何明确专业目标,我认为应该着重培养者和被培养者对专业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之上形成专业培养目标。

二 加强师资力量

对于一个专业课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师资的质量和优质师资的数量。电气自动化专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不具备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因此该专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增长不明显状态。为了加快专业的发展和课程的提升,必须对该专业进行一定的优化。对于该专业来说,专业的优质师资力量不够充分。为了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的改革,师资力量就必须得到足够的加强。当然,这种加强既包括数量的增加,还包括质量的提升。

三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都会依赖于其经济基础的扎实程度,故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专业技术课程的引进、专业实践操作软件的使用、专业教师的招聘等,都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来实现操作的可能性。对于一项教学专业课程来说,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得到更多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用于专业教育相关的各类费用。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与电气自动化相关行业内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宣传并倡导企业对专业教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四 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对于一门课程的理论而言,其都来源于长期的实践,理论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实践的进步和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对于它的理论的学习也是必须结合实践的开展,才能更好的得到理解和解释。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实践教学,如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实地考察,实施模型、模拟等教学方案。 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要选择适当的参考案例和参考基地,在学生对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时进行理论教学,以达到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在理论中探究实践的目的。

五 跟进行业领先技术学习和研究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专业课程,其实在相关行业的不断实践和总结中的到了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改善和优化主要体现在对行业内现金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要积极主动与市场和国际并轨,从而达到促进实践进行的目的。

六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一门课程在宏观方面的改进,主要就是对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工作的改进。当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宏观方面也主要体现为该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要是宏观方面的元素起到促进和催化的作用,就必须对这些元素进行一定的改变和提升。要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可以顺利实施,是教学的次序逻辑分明、主次得当,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开设目的得到更好的实现,从而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

七 突出专业特色

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必须拥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是如此,必须突出其专业色彩,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的特色和作用。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要如何突出其专业特色,本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是在对基础的扎实稳固前提之下,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教学模式,兼顾教与学的双方互动作用,突出电气自动化专业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实践进行的特点。

第二是要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单位关系,参与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理论研究部分,在项目实施期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实习工作等。

综上而言,要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就必须结合教与学,充分开展理论与实际互相结合的学习和教学,从而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结束: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的灵魂只有具备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自己的竞争力。在未来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相关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设队伍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将会更加重要和关键。

参考文献:

[1]龚志广,赵艳秋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04).

[2]唐志平,过军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06).

电气工程师论文第8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丁洁(1984-),女,江苏丹阳人,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吴冬梅(1983-),女,河北承德人,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3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69-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迄今为止,全国已有近200所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高校教育培养计划均已制定,并开始实施。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目前主要针对本科生,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为国家工程科技服务的高素质工程师。[1]

在科技、信息等领域全球化的今天,电气专业具有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及交叉性,涉及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以及物联网等学科的交叉优势,宽口径培养学生。

电气工程教育除了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还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非工程技术人才。[2-5]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电气专业与企业联合培养,以培养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电气专业英语作为专业基础课,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实施,需重新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电气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的区别

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不同,大学英语是教育部对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要求,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而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则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英语水平为目标,以就业及学业深造现状为方向,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电气专业英语能力,提高专业素质,涉及电气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英语论文撰写能力以及专业英语演讲报告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专业发展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二、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对专业英语在专业基础课中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计划按部就班,教学内容照本宣科,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尚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兴趣不足

目前很多学校将学士学位与四六级成绩挂钩,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也常以四六级证书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将四六级分数作为学生英语水平认定和人才筛选的标准之一。在学校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多数学生以考过、考好四六级为学习目标,将精力都放在如何能够考过、考好四六级,而忽视了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就是专业术语和专业词汇的学习,加之专业英语长句复杂,构词繁杂,使得学生更加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电气专业是宽口径工科专业,本专业的专业英语学了需要基础的英语综合能力外,还要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一方面需要对专业课知识有较好的学习和认知,另一方面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文献以对电气专业知识有相对全面的认识。而多数学生很少有阅读专业文献的机会,导致学生在面对专业英语文献时往往语义明白,语法也清楚,但就是不知所云。学生们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专业英语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专业教学效率低

专业英语的特殊性要求专业英语教师不但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英语基础,更需要具有“专业英语”的能力。专业英语教学需要专业和英语都过硬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而现状是专业英语教师往往是专业知识过硬,而英语水平不足以支撑其专业英语教学,导致专业英语教学变成了专业课教学,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没有益处。

4.重视程度不够

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

(1)专业英语设置为专业考查课而不是专业考试课,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如一般考试课程。

(2)多数高校没有固定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导致专业英语教学整体水平不高。

(3)专业英语安排的课时较少,一般只有一个学期甚至半个学期的课程,大部分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电气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1.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浓厚兴趣才是学好专业英语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讲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培养学生兴趣的专业英语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选一些与电气专业相关的题目,按课题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积极发动学生查阅相关英文文献,提交一段英文文章或摘要。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专业能力的锻炼平台。给各学习小组派发学习任务,要求将已看懂的英文期刊论文或英文图书章节加以提炼,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用英语加以口头报告。这种方式能加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

(3)增加多媒体教学,精选一些电气发展相关的外文声像资料穿插于课堂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2.合理设置教学进度安排,加大专业英语教学学时比重

专业英语教学安排应兼顾考虑到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般大一进行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大二开始进行专业课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大都在学生英语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和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目前专业英语大都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此时学生或开始找工作,或开始准备考研,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精力都会受到影响,且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时间间隔较大,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持续性。因此,专业英语教学应适当提前,在大二开设专业课时辅以专业英语教学,这样能充分利用学生对新鲜课程的好奇,以及大二学生的好学,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应加大专业英语教学学时的比重,目前多数学校专业英语都采用一学期30学时的课程安排,教学周期较短,无法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形成良好的影响。将专业英语教学增加到两学期共60学时,并注意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可以使专业英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形成互相促进的局面。

3.精选的教学内容

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选择非常重要。电气专业是宽口径工科专业,学习的专业课程较多,包括电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拖动等。从全球信息化发展来看,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了解也非常必要。

4.规范的考评制度

专业英语需要注重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试方式不能简单体现在期末的一张试卷上,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教学重点在平时,考试也要关注教学过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因此,专业英语的学生考评可进行如下改进:

(1)平时成绩中除了学生出勤外,还应包括课堂中学生的PPT汇报情况,各学习小组对专业外文资料的调研情况等。

(2)期中考查学生的专业外文撰写能力,主要为一段中文文献的翻译能力。

(3)期末考试重点放在阅读和翻译,而不是语法、词汇等。

5.建立专业英语教学与外企的联合教学机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各高校已切实加强了与企业的联合教学,制定了校企联合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电气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加强校企合作。教师可充分参与到与学校进行合作的企业,尤其是外企中,结合外企的先进电气设备以及优秀工程师资源,进行电气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以外企为课堂,邀请优秀国际工程师给学生介绍先进仪器的功能原理、操作方法等,以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2)采用Seminar讨论形式,以教师和优秀国际工程师作为主持,选择本专业发展的若干个方向,激发学生专业英语讨论热情。

此外,现每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都会选派优秀本科生赴加拿大参加项目交流和学习,[6]这种本科生境外短期交流学习以及参与项目的培养模式将极大提高卓越工程师的综合能力,但目前该项目仅限于部分高校,因此,还需加大本科生境外交流项目的范围。

四、结束语

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应用英语的水平和双语教学的实施进程,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题,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英语水平为目标,以就业及学业深造现状为方向,从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素质。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认为应充分利用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更合理有效的教学尝试,逐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王海泉,王东云,马薇.电气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管理工程师,2011,(4):77-77.

[3]吴皓,马庆,马新艺.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3):160-162.

[4]罗志勇,蒋畅江,王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电气《专业英语》教学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8):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