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一外语总结

高一外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01 20:14:30

高一外语总结

高一外语总结第1篇

为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便于交流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扩大国际的交往和合作,学习和掌握英语等外语对中国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交往迅速扩大,对外语和外语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相比之下,亚洲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甚至孟加拉、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由于英语比较普及,对外交往就比较容易,而且成了它们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和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我国由于英语等外语普及不够,影响了对外交往的规模和效率,也吃了不少亏,对我国许多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对外交流合作也受到很大制约,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后进的地区甚至制约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收集整理,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须研究改进,我国在各阶段的教育(基储高教)对外语教学一直是重视的,开课很早,课时不少,从中学(有的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很多学生经过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

因此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的外语知识,提高外语水平。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教学方法问题。我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找到一种适合于中国人更有效的学习外语的方法就好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有个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并用了一个星期天的时间从头到尾看了他在北京介绍他的教学方法的录像,看后感到很高兴。张思中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的一位特级外语教师。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效的,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提供了一项可贵的经验。

对于教学,我是外行,但根据我们自己学习的体会,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法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利用青少年记忆力好的优势,集中一段时间,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大量常用词汇,熟背经典课文,然后再通过反复阅读、翻译,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掌握文法,强调按照记忆的规律,通过反复和循环,加深记忆;注意调动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趣味性,还有一条就是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自信心。我们中国人在学习外语方面有不少优势,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将近四十年时间)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在几十年的探索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方面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并作出了不少贡献,甚至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所以说,这种教学法也是许多老师共同努力探索的结晶。这种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际情况,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学外语,我看对成人学习外语也是有效的;既适用于英语,又适用于其它某些外语,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现在提高外语教学水平还有一个难题是教师队伍问题,而张思中教学法恰恰对教师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经过一段培训,一般外语教师都可掌握,解决了我们师资问题上一个人的难题。总之,它比较符合中国国情。见效快,容易推广。

正确的理论对指导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但正如毛主席《实践论》中讲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断理论是否正确,“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我们不论搞现代化建设,还是搞教学改革,都要提倡实践、实验。

凡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实际效果的经验、方法,就应该加以肯定,进行总结、提高和推广普及,使之在更大的范围产生更多更好的效果。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一种好的经验、作法并不排斥其他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意见。但不要因学术上的不同 意见和争论影响了对基本上是好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的推广。

进一步总结和推广许多老师的外语教学法,扩大推广面,要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编制计算机教学软件(在制作外语教学的音像制品及计算机教学软件时,要注意尽可能采用母语国的教师的录音,以便外语的发音更加准确),加快师资培训,提高外语教师的业务能力,下一步还要研究教材和教学体系问题。

高一外语总结第2篇

石绍云

(中国石油大学山东东营257061)

摘要:目前,东营市外语人才发展存在总量偏低,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短缺,语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地方政府应当将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作为实施国家规划的重要内容,科学编制人才战略规划,探索符合区域发展特色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城市当前及将来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东营;外语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29

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营市建设发展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作为两个规划的叠加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任。国家规划的顺利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一大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适应改革开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外语人才队伍,是东营市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

1东营市外语人才总体情况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山东半岛的前沿城市,是国家黄蓝规划唯一全部覆盖的地区。截至2012年底,东营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8.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达到9.15%,人才密度居于山东省前列。随着黄蓝国家规划实施,东营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2014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132.56亿美元,总量居山东省第四位。区域经济国际化,需要一支相适应的外语人才队伍,特别是每年一度的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和中国(广饶)轮胎汽配展,对外语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东营市外语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语人才总体数量偏低。东营市从2010年起筹建外语人才库,截至2014年,全市经过专业评审的中、高级翻译约为210人,其中大部分只能胜任资料翻译、情况介绍及一般的口语交流,能在正式场合为高级别活动担当口译的人才非常缺乏。在东营举办的A级国际展会中,都需要从外地翻译公司里聘请专业人员提供语言交流服务。此外,目前全市外语人才中英语人才占比高达92%以上,韩、日、德、法、俄等小语种人才数量不足8%,随着区域国际贸易日趋活跃,小语种人才奇缺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是外语人才分布不平衡。东营市外语人才主要集中在学校、企业及政府部门中,其中学校外语人才较为集中,占全市外语人才总量的46%;胜利油田海外中心以及市属出口导向的企业中,外语人才相对较多,占全市外语人才总量的29%,中小企业除有对外贸易的公司外,基本上没有专职的外语人才;地方政府中,外语人才主要集中在涉外部门,如外侨办、招商局、贸促会等,其它职能部门外语人才稀缺,已有的外语人才水平也相对偏低。

三是复合型外语人才不足。在现有外语人才中,多数人员为外语专业出身,不熟悉具体业务。目前东营市支柱产业中,石油装备和橡胶轮胎对外依存度较高,需要在技术交流和外贸交易等多方面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而当前多数企业对外交流过程中,存在业务人员不懂外语,而翻译不懂业务的现象。在调研过程中,相关企业普遍反映急需既具有较高的外语交流能力,又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3东营市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东营市外语人才队伍建设应当紧紧围绕黄蓝国家战略实施要求,通过制定外语人才发展规划、构建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方法、优化外语人才成长环境等,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懂得该门外国语的基本知识、也具有其他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1)制定外语人才发展规划。按照黄蓝规划对区域发展的目标要求,科学确定全市外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质量和结构,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外语人才队伍,使外语人才总量增加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同时地方政府要进一步推进人才管理法制化、人才配置市场化、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进程,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确保外语人才能够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2)构建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整合利用现有各类外语教育培训资源,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外语学科优势,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共建一批外语培训基地。建立外语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加强普通外语与专业外语教学紧密结合,优化外语人才的专业、类型和结构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方法。根据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特点,本着服务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在培养方向上,重点围绕石油装备、橡胶轮胎、商务旅游等涉外领域组织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训,同时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急需紧缺外语人才情况。在课程设置上,建立一两门外语为工具、另有一两门跨学科专业为方向的课程体系,使得外语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能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应试教学为能力培养教学,更加注重强化外语交流的功能,使学生既学到外语交流的能力,又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在评价体系上,突出翻译能力的评价标准,以测评促进外语人才队伍整体提升。

高一外语总结第3篇

一、寻找五种词语

1.代词是前后句子构成解释意群的标志词语,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会在其前面的句子中交代出来。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第17题中“④要解决这一问题”和“⑤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④中“这一问题”指代的是⑤中“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所以这两句的顺序是⑤④。

2.“接力词”是指上句句尾宾语中与下句句首主语中含有的同一词语。如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4题中“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和“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根据④⑥中含有的“接力”,可以确定这两句的顺序是⑥④。

3.句首或句中的副词“又、还、也、更、此外”或连词“并且、同时”是构成并列意群的标志词语。这类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常在同构句中出现。如2011年高考辽宁卷第15题中“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和“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两句就是由“是……的一个……”格式构成的同构句,根据⑥开头的副词“也”,可知这两句的顺序是①⑥。

4.位于句子开头的表示转折关系的“不过、可、可是、然而”、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表示假设关系的“如果、一旦”等关联词,是标示上下句逻辑关系的标志词语。如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15题中“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和“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根据⑥句首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此”,可以确定这两句的顺序是②⑥。

5.“总之”是表示总结、概括上文内容的标志词语,是构成总起分承意群的标志词语。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第16题中“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这句中“总之”是照应上文“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并统摄全段的。因此,这句应位于语段的结尾。

二、抓住五种句子

1.过渡句是指结束上文话题并引出下文话题的承上启下句,过渡句是标示两层意思转换的关键。如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中“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②句首“这种看法”上承阐述“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这一观点的④①⑥,②句尾“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则向下统领阐述“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两个理论依据⑤③。据此,可以确定答案是④①⑥②⑤③。

2.总括句是指在总起分承结构中起总领概括作用的句子。它又分为居前总括句和居后总括句。

居前总括句是指位于总起分承结构的开头来引出下文分说部分的句子,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中“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就是居前总括句,先提出示现修辞分为三种,下文就依次分别介绍“追述的示现(第⑤句)预言的示现悬想的示现(第②句)”。所以,④应该在⑤②的前面。

居后总括句是指位于总起分承结构的结尾来总结上文分说部分的句子。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第17题中“①目前,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皖江城市带的规划建设就是内外力结合的重要举措”就是居后总括句。由①句中“内外力结合”可知,这句是对“⑥既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等‘内力’因素”和“②也要借助充足的优秀人才、一流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外力’因素”这两句的总结,所以这三句的顺序是⑥②①。

3.“略主句”是指承接前面句子的主语省略了句中主语的句子,确定“略主句”的顺序时要寻找与其有同一主语的句子。如2009年高考辽宁卷第15题中“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和“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①中“使”字前面省略了主语,分析要求排序的几个句子可知,①紧承的主语是⑥的“读书”。所以,这两句的顺序是⑥①。

4.“同构句”是指句子格式相同或句首短语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同构句”或相邻,或成为总领每层意思的总括句。如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中“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和“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这两句就是顺序为⑤③的相邻关系。

5.“同词句”是指至少含有一个相同词语的两个以上(含两个)的句子。具有相同词语的两个句子论述的话题密切相关,常会“相邻而居”。如2011年高考天津卷第22题中“②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和“⑤工业化国家通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中”,这两句有共同的论述话题——“化石能源”,又因②开头有“同时”一词,所以这两句的顺序是⑤②。

三、确定三类顺序

当句中没有标示逻辑事理关系的词语时,考生就要遵循不同类型语段的内在逻辑事理要求来排序。议论性语段应以事物性质的主次或程度的轻重为序,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因及果、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由感性到理性的逻辑顺序展开。对于说明性语段,如果说明事物结构,应以由远及近、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的空间变换为序;如果介绍事物发展演变过程,应以事物发展的客观过程为序。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第16题的第(2)小题: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高一外语总结第4篇

目前,我市中考科目主要有七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另外,地理、生物、体育学科分别提前结业,并以不同分值比重计入中考成绩。

为了使设计出的方案更加合理,我查找了国内一些主要城市中考学科的分值比重分配方案,以供参照。现呈列如下(括号内为该学科分值):

上海: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物理v90w、化学v60w、体育v30w,总分630分。

广州: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政治v100w、物理v100w、化学v100w、体育v60w,总分810分。

济南: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物理v90w、化学v60w、体育v60w,总分570分。

沈阳: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物理v85w、化学v65w、政治v40w、历史v60w、生物v50w、地理v40w、体育与健康v60w,总分760分。

杭州: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科学v180w、体育v30w,总分570分。

武汉: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物理v70w、化学v50w、政治v40w、体育v30w,总分550分。

兰州: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物理v120w、化学v100w,总分670分。

成都: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物理v70w、化学v50w、体育v50w、政治v20w、历史v20w、地理v20w、生物v20w,总分700分。

哈尔滨: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00w、物理v70w、化学v70w,卷面总分480分。

比较各地中考学科的分值比重配置方案,很容易发现一些共同之处:

1.语文、数学、外语是中考的核心学科。各地均给予了语、数、外三科最为突出的分值比重。这不仅是对以往传统的延续,也与即将全面实施的新高考方案相一致。

2.在分值比重的分配上,基本形成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体育的格局。由于新高考方案实施后,高中不再文理分科,转而施行“3+3”的灵活选科制度,给中考带来的影响也许会使物理、化学学科与政、史、地、生学科的分值比重进一步拉近。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明确我市中考考试的改革方向:

1.改进学科间的分值比重。我市各地目前施行的考试方案,虽略有差别,但总体相似。生物、地理、历史学科的分值比重过低,客观上造成上述学科在师生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导致知识基础薄弱,不利于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

2.学生备考强度过大。目前的高考考程仅为两天。新高考方案实施后,“高考”阶段集中考试的科目仅为语文和数学,学生的备考强度会进一步减轻。相比之下,我市目前的中考考程长达三天半,集中参考的科目多达七门,出现了中考难于高考的不合理现象,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学生过早地透支了学习的兴趣和潜力,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没有益处。

虽然目前各地的中考科目普遍多于高考科目,但缩短考程,减少集中备考的科目,减轻学生的备考压力应该是大势所趋。全国基础教育最为发达的北京市,率先对中考做出了重大改革和调整。2014年始,特长生招生比例下降;2016年始,语文卷分值将增加至150分,英语卷分值减至100分(其中听力50分),化学卷分值减至60分,数学和物理的分值不变,考试时长由原来的两天半缩短到两天。

我市的中考改革也理应按此趋势进行。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一个设置应是:在八年级期末完成生物、地理学科的结业考试。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完成历史、政治学科的结业考试。上述四门学科的结业成绩按权重折分后,计入考生的中考总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参加最后阶段的“中考”升学考试。这样安排,可以明显降低学生的备考强度,改变学生的畏学、畏考心理。

当前,乘着高考改革的春风,我市应抓住时机,着手中考改革。由于2017年的高中新生将面临不分文理和选科制度,所以我市的中考新方案最早应在2017年的中考相应实施。

结合上述原则及参考外地市的经验,现设计两套中考学科分值比重的设计方案:

方案A: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物理v120w、化学v100w、体育v30w、政治v50w、历史v50w、生物v50w,地理v50w,总分900分。

方案B: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物理v90w、化学v60w、体育v30w、政治v30w、历史v30w、生物v30w,地理v30w,总分660分。

上述两套方案,既可以较好地与初中各学科的现实地位、学习难度相对应,又与新高考方案形成相对合理的呼应。

高一外语总结第5篇

【关键词】学习者 英汉视译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 差异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交替传译或同声传译研究领域,较少在视译研究领域。而如今,视译作为重要的口译训练模式,逐渐开始在口译教学中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出现,同时在更多国际会议中凸显出了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及普遍性,因此有必要对视译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一、“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维度

释意理论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代表人物包括Seleskovitch和Lederer。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即为“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维度已有学者得出过相关结论。虽称呼不同,但所包含的内容是一致的。

Setta与Motta (2007)在基于释意理论对有稿同传译语进行分析时,总结出了英法同声传译中四个“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维度:1)一类解释E1――娴熟的、语境化的词汇选择;2)二类解释E2――额外连词,额外解释或衔接,额外参考说明;3)一类复述P1――句子成分顺序重排;4)二类复述P2――源语意义在目标语句法中重塑。

孙海琴(2012)则参考了这四个维度,总结出了英汉同声传译中四个“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维度:1)句子顺序重组;2)解释(无对应表达的处理、修辞手法、文化概念等的处理);3)添加、删除或转化连接词;4)词汇与表达的创造性(单词和表达少用标准对应词,而是根据语境自由表达)。

本研究便是在此基础上,在英汉视译语境中对初级口译学习者与高级口译学习者“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差异进行探讨。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采用以测试法和实验法为主,由有提示回忆法和半结构化访谈为辅的综合性实证研究设计,以国内某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译硕士一年级学生和本科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各1名),通过对比两者的英汉视译测试的译语,观察是否都存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若存在则分析两者表现是否存在差异、从哪几个维度呈现差异。

三、研究过程

鉴于阅读能力对视译表现存在影响,本研究对被试进行了英语阅读能力水平测试,以此确保其阅读能力水平差距落入可控范围内。

正式实验中,在主试向被试说明各环节、被试充分了解并熟悉提示纸内容(中文主题导入和专有名词)后,方进行测试。本研究为了控制时间变量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的影响,将测试材料设为以约95词/分钟的速度(试实验后做出的调适,由原来的每行呈现6s调整为每行呈现7秒,制作软件调速最小单位即为1秒)滚动呈现。该呈现速度是同声传译信息输入值的(100-120词/分钟) (Gerver, 1969)下限。被试单击鼠标左键开始测试,此时电脑会以5行L动形式、每行呈现10-15词不等,在显示屏上呈现测试材料。总计919词,总时长10分9秒(含间隔时间)。

主试会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录音,同时在记录下被试在视译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表现,如漏译、错译、反复修改等。在测试结束后,立即针对被试的特殊表现(如漏译、错译、反复修改等)进行有提示提问(如“此处为何译成...?”),让被试对该视译过程进行回忆与解释。最后,针对材料的主题、难度、呈现速度等问题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了解其视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在正式实验完成后,首先将对收集的测试录音进行译语转写、对齐;其次对转写译语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进行特殊标示并予以统计;之后对测试后的访谈录音进行转写与整理,以备结合量化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更加丰富的阐释。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实验数据分为量化数据和质化材料。量化数据包括被试译语中的有效译出信息比,以及“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各维度的分布情况。质化数据指通过对被试的译后访谈进行的转写与分析所获的材料。

1.有效译出信息比率。本研究在语料分析过程中采用“proposition-based meaning unit”即基于命题的最小意义单位,将可操作的“命题”单位定义为:带有述谓关系的逻辑成分(包括非谓语动词结构、具有独立所指的名词化成分、独立主格结构、表意的介词短语等)和带有主谓结构成分。

以此标准,经过语料统计,视译测试材料用于数据分析的有效命题为163个。经计算,初级学习者的有效译出信息比率是47.9%,丢失信息比率是52.1%;高级学习者的有效译出信息比率是73.0%,丢失信息比率是27.0%。(有效译出比率 = 译语总命题/源语总命题;丢失信息比率 = 100%-有效译出比率)。

2.“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经统计,被试译语中主要出现五类“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表现,具体分布频次如下表。

差异:1)初级学习者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出现频次整体低于高级学习者,各个维度出现频次也均比高级学习者低;2)初级学习者的译语中未出现“逻辑关系隐性化”表现,高级学习者也仅出现1次。

共性:在初级学习者和高级学习者的译语中,“句子重组”表现出现频次最高,“逻辑关系隐性化”表现频次最低,“补充性翻译”、“逻辑关系显性化”、“创造性表达”出现频次分别为2、3、4位。

这与孙海琴(2012)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在孙海琴的研究中,14名被试译语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出现频次最高的是“词汇与表达的创造性”。但孙海琴的实验被试是职业口译员,而本研究的实验被试是口译学习者,这其间存在的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论。

3.质化材料。根据访谈内容来看,被试对所选材料的语篇难度(词汇、主题)、呈现速度、测试时间的感受有所不同:初级学习者反映语篇主题不陌生、词汇大多认识。信息呈现速度偏快,测试时间偏长。测试方式陌生;高级学习者反映语篇主题不陌生、词汇大多熟悉。信息呈现速度适中,测试时间适中,“稍有疲惫但可以承受”,测试方式陌生。

初级学习者的译语中有出现多处词汇、句子错译现象,大段漏译,数字错译。结合测试时的观察及测后提问,可得出以下缘由:1)在测试过程中有遇到消极词汇,要么译错、要么因反应时间过长而错失下文信息;2)材料呈现速度偏快,无暇修正;3)句子结构复杂,来不及加工;4)句子过长时,来不及修正语序;5)数字翻译不熟练,反应时间较长;6)由于时间限制,有紧迫感,压力很大。

高级学习者的译语出现少量词汇错译、漏译,结构复杂句错译、漏译。结合测试时的观察及测后提问,可得出以下缘由:1)测试材料呈现时间但太过均匀,缺乏灵活性,“它(本研究测试)对时间的控制是比较严格的。我们平常没有这种时间上的限制,它(平常)只是总体时间有限制,但它(本研究测试)对你单句话有限制”;2)长难句呈现时间过短,发现错误也没时间修正;3)试图给长难句“脱壳”时,因为时间有限,产生压力,造成失误。

此外,高级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和实践经验均比初级学习者丰富。初级学习者课内口译课程学习32课时,已完成了初等记忆训练、信息分析、复述练习等口译辅助技能训练,课后自主练习时间甚少,没有其他培训经验;高级学习者,已有3年口译学习经验,课内口译课程学习共计264课时,课外参加多种形式培训实践项目共计118小时,自行训练时间未计。

五、结论与局限性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1.初级学习者与高级学习者在英汉视译中均存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2.二者“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具体呈现在五个维度:句子重组、补充性翻译、逻辑关系显性化、逻辑隐性化、创造性表达;3.总的来看,初级学习者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出现频次整体低于高级学习者,各个维度出现频次均低于高级学习者。4.“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如下:1)被试在测试中承受的压力不同,初级学习者大于高级学习者;2)被试对视译技巧的熟练程度不同,初级学习者的学习、练习时间均短于高级学习者,因为熟练程度不够,难以运用自如;3)视译测试语料本身特点限制。

M管有所发现,但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1、被试数量少,因此目前的实验结果只能用于参考,接下来会增加被试数量,以提高本研究实验结果的可信度;2、被试的失误、修正表现各有不同,虽做了记录但尚未进行具体分析,可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Gerver,D.The effects of source language presentation ra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taneous conference interpreters[A].P?chhacker,F.& M.Shlesinger(Eds.).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C].London/New York: Routledge,1969,53-66.

[2]Nilsen,A.B.&M.B.Monsrud.Reading skills for sight translation in public-sector services[J].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2015,7(3).

[3]Setton,R.,&M.Motta.Syntacrobatics: Quality and reformulation in simultaneous-with-text[J].Interpreting,2007,9(2):199-230.

[4]孙海琴.源语专业信息密度对同声传译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 程度的影响――一项基于口译释意理论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张咪(1993-),女,汉族,浙江兰溪人,研究生,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高一外语总结第6篇

关键词: 活动学习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把各种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一模式导致学生自觉学习意识薄弱,学习效率低下,很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活动学习正是针对上述教育困境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一、英语活动学习的基本概念

活动学习是指拓展了学习途径和学习空间,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形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1]。作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上位概念,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和创造性。英语活动学习是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以建构具有实际性、趣味性、层次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新型英语学习方式。学生的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是围绕人类交际而存在的,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系统[2]。语言学家Krashen[3]强调,语言习得发生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之中,不是发生于对语言技能的练习或者对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之中。可以说,活动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本途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学习和练习,才能达到灵活运用英语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活动学习的分类

根据可观测性和可调控性,英语活动学习可分为内隐活动学习和外显活动学习。内隐活动学习主要指学生通过自身的总结和归纳,运用图式知识理解新知识等脑内活动来学习,内隐活动发生在每个学生的头脑内部,所以不易观测和调控,但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指导提高学生内隐活动的效率。外显活动学习根据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又可以分为课堂活动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习。课堂活动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通过各种活动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增强交际能力的学习方式,时间和地点仅限于课堂,如练习性活动、竞赛性活动和交际性活动等。课外活动学习是指在英语课堂之外学生在教师的间接指导下,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英语学习的方式。当然,内隐活动和外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初中英语活动学习的类型见图1:

三、初中英语课堂活动学习的实施

课堂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增强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上学生活动学习的开展及其效率,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学习的成功。

1.练习性活动

练习性活动中学生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掌握基础英语知识,包括英语句型、英语语法结构等,同时练习性活动还是练习英语发音的重要途径,如语音、语调、连读、略读等。典型的练习性活动有简单问答,替换练习,问答练习,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用课文中所学单词、词组造句等。练习性活动主要运用于学习某一新语言项目,尤其是新的语言结构时。

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尤其要重视练习性活动。随着学习阶段的推进,到了中高级阶段,练习性活动可以相应地减少,多增加一些交际性活动。练习性活动可以和竞赛性活动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其实施要从多层面着手,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考虑到活动的难易度,要创造适合学生的练习活动。

2.竞赛性活动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也是个体展现个人价值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竞赛性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课堂上可开展的竞赛活动主要有:单词接龙、知识抢答、表演比赛、听力比赛、猜谜、辩论等。每节英语课都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安排适当的竞赛活动。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竞赛活动。如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6“It’s+adjective+for...+to do”这个句型时,可以把班级分成两队,比赛造句,看哪一队造的句子多且准确。采用竞赛性活动,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活动,不但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固定的若干小组,学习上的竞赛性活动可以全程性地开展,每周、每月评比总结一次,学期末再总结一次。在竞赛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3.交际性活动

正如语言学家Widdowson[4]在论述外语教学时讲道:“语言的精髓是他的交际功能。”,交际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还是学习英语的途径。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交际,学生的交际性活动应贯穿于每一节英语课之中。课堂上可采用的交际活动有很多,如自由对话、角色扮演、语言游戏、讲故事、模拟情景对话、解决问题等。角色扮演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情景,规定角色,让学生进行模拟情景会话练习,如《牛津英语》8B Unit 3“Saving Prince Laura”,可以让一位学生扮演公主,另一位学生扮演巫婆,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习和巩固“by”在被动语态中的用法。

交际活动具有趣味性、交际性、科学性、拓展性,既交流了信息,又培养了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坚持使用英语讲课,其次要营造尽可能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活动中教师还应鼓励所有学生开口说英语,并通过采取多种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练习、表现、展示的机会。

四、课外活动学习

课外学习活动同样也是英语活动学习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读书活动、书信交流、艺术活动、探究活动、热门话题的资料查询与准备、相关词汇和句型的收集等。课外活动能巩固、拓展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是增长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扩充词汇量,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保障。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远远超过课堂活动时间,有巨大的开发潜能,如何高效地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对提高学生英语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外的读书活动是增长英语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个人喜好提供一些阅读书目,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另外在班级可以定期举行读书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五、内隐活动学习

内隐活动学习伴随着外显活动同时存在,学生在接触和练习英语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内隐加工和处理。语言知识、交际技能在学生头脑中储存和积累,需要他们进行积极的总结和归纳,这样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介词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碰到介词+动词的短语和句子:after having dinner,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be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等,善于思考的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介词应该加动词的ing形式,通过内隐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教师要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让他们及时梳理、归纳、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内隐学习能力,探索和总结学习技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侃.活动学习的概说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65).

[2]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高一外语总结第7篇

关键词:参与意识;大学生;外教;口语课

一、引言

中国从1979年开始经济改革以来,现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从1979年到2005年,中国的GDP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因此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投资者来到中国。(Morrison, 2006) 与此同时,中国国民由于各种目的,如:经商、旅游、教育等,出国的人数激增。这一趋势造成人们对于国民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的大学大量招收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作为英语教师以给中国学生提供有效的英语输入,并激励中国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Carless & Walker 2006)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的英语口语课都是由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担任。然而,有研究表明,这一事实并不总是产生积极的影响, Rao(2010)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常常会因为外籍教师无法指出他们课堂中犯的语言错误、学习方法和文化因素等原因而对教师感到失望。同样的,外籍教师有时也会抱怨中国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的这一矛盾令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顺畅。Rao(2010)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厌烦,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进而对课程失去信心。而教师在面临学生考试分数低的情况时也许会过度地批评学生,并开始质疑他们的教学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有需要解决外籍教师与学生口语课堂参与的认知观念及态度之间的矛盾。Rao(2010)认为这种师生之间的不和谐是不同的教学风格引起的。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探究大学生在外籍教师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及影响其课堂参与的因素。

二、研究综述

(一)课堂参与

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课堂参与度”这一概念也愈来愈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国外学者测量课堂参与度的方法主要通过“学生可观察到的行为(言语交流、非语言行为等)和观察不到的行为”。(Allwright & Balley,1991)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比那些未能积极参与的学生学习成绩更高。(Nunn, 1996; Weaver & Qi, 2005)

(二)外籍教师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在亚洲对外籍教师的需求量逐渐增长,以期外籍教师能创造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然而,我们聘请的外籍教师并不总是受到英语学习者的欢迎。英语学习者对于外籍教师的看法错综复杂,大体上认为外籍教师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模仿环境,同时也认为外籍教师总是以礼待人,与其关系融洽;然而也有学习者指出外籍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无法听懂教师的上课内容,英语水平高的则希望教师能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常常这两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表现的不够积极。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 中国大学生眼中的外籍教师口语课堂参与观念如何?

2. 阻碍中国学生积极参与外籍教师口语课堂的因素有哪些?

(二)研究对象

本项目研究对象为江西某高校一名外籍教师口语课堂。本堂课的学生为该高校的本科二年级,总共35位,他们都是江西籍人,文化背景相似,都表示愿意参加此项研究。同时他们的英语水平大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本堂课的外籍教师是一名美国人,在本校担任了近三年的口语教师。她在美国的本科学校所学专业为对外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她也和笔者一样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存在着困扰,笔者与其交流许久后决定对此进行研究,她表示非常乐意参与。

(三)数据收集

本项目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课堂观察与半结构式访谈两种方式。笔者首先对此课堂进行每周一次的课堂观察,观察时间为一学期。在观察过程中,笔者将对学生参与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在课堂结束之时,邀请出现课堂参与不足的学生做访谈。访谈之初,笔者将用到一些较为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有话可说,如:你认为课堂参与重要吗?在外籍教师的课堂上,你希望参加什么活动?阻止你积极参与课堂的因素有哪些?笔者关注其在课堂中的感受及参与方式。每次采访持续大约20分钟,笔者对每次采访进行录音,并将录音转写。

录音转写后对录音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出来后针对采访中的问题及疑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继而再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访谈。

(四)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教师课堂进行观察,并对参与者进行采访。首先,将采访进行录音转写,其次,运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采访进行转码归类,最后,总结出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

四、研究结果

(一)学生英语口语课堂参与态度与观念

笔者根据对本研究中的英语口语课堂的观察及采访发现,外籍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口语课的兴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此表示积极的态度。其中有些学生逐渐表现出对口语课的排斥态度。

1. “我害怕上口语课”

小组合作是口语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要求所有的学习者在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发表观点。可是,这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令人惧怕的经历。

John同学认为,“我记得我上个学期很害羞。在高中时我们没有外教,因此上学期当我和外教交流的时候我挺害怕的。而且,我不太习惯和女生交流,在我们班上只有三个男生,外籍总是要求我们小组讨论,因此我们组总是有很多女生,那时和她们交流时我总感觉有点紧张,继而在口语课上我表现地并不是很积极。”

从John的观点可以看出,像他一样的学生并不是很乐意参加外教口语课堂。比如,当他们要与异流时会感到害怕。当教师要求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他们会有一种被强迫感。

2. “我不喜欢外籍教师”

根据课堂观察,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开始对口语课感到厌倦,甚至抱怨教师。在笔者采访的四个学生中表达出了这种心态。其中一个受访者认为外籍教师在课堂上台严肃了。同时她也反对外籍教师管理课堂的方法。

Mary同学认为,“外教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时非常死板,她只是想要完成她的教学任务,而不考虑我们是否能接受那么多的新知识,因此我感觉在口语课上我并没有学到什么,而且有时候我觉得老师并不负责。”

厌烦了外教的教学风格,学生也表达了对外籍教师性格的观点。其中一个参与者认为外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存在偏见。他认为外籍教师认为中国人很难相处,并对中国的教育体制不满。因此,学生在听到这些话之后非常不满,继而在课堂上表现出不愿参与的情绪。

3. “我听不懂老师讲什么”

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口语课的难度太高了。3个受访者在采访过程中表示,由于听力水平及口语表达能力太差,导致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Brown同学认为,“事实上,我有想提高我的

口语水平,也很愿意积极地参与课堂,可是有时候我跟不上外教的进度,没有足够的勇气参与课堂。于是,慢慢的我就只是坐在位子上很少参与课堂了。”

Brown同学的观点表明在口语课堂上,有些学生缺乏参与的内在动机。他们很容易受到学习过程中困难的影响,进而参与积极性也逐渐降低。

(二)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因素

通过对本研究参与者的采访,笔者得出三个学生形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因素。

1. 学生和外籍教师的性格

受访者在接受笔者采访过程中表示,形成其课堂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及外籍教师的性格。大部分学生对外籍教师存在看法主要是外籍教师的性格造成的。

Kelly同学认为,“我的外籍教师很友好,课后他总是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吃饭,一起打球。因此在建立了如此友好的师生关系之后,我更愿意上口语课了。”

这位同学的观点表明外籍教师友好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格特点。然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的外籍教师表示出了不同的友好特点。在研究中,八名参与者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喜欢友好地,很少谈及敏感话题,如:政治话题的老师。如此,学生更乐意参与课堂。

2. 外籍教师不恰当的反馈

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另一原因是外籍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不恰当的反馈。三名受访者表明如果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错误时却得来教师的嘲笑,那他们就不再愿意参与课堂了。

Frank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后排,可以很清楚地听到外教怎么反馈学生的回答。如果有学生因为老师的反馈很尴尬,很委屈,那我就不想再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这一分析表明教师的反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有很大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3. 较低的英语水平

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认为,尽管他们在英语考试中得到了高分,可是他们的听力和口语水平还是较差,对于那些未能充分参与口语课堂的学生来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较低的英语水平。

Cary同学在采访中表示,“我十分喜欢口语课堂上活跃的氛围,但是我总是听不懂老师和同学话。因此我就会感到无助,慢慢得参与的积极性就不高了。”

学生只有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积极性才会越来越高。如果英语水平总成为其课堂参与的制约因素,那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就会不断受挫。在一个超过30位学生的班上,教师并不能照顾到每位学生,或者即使能,也很难根据每位学生的水平平衡教学内容及风格。

五、结论

本研究探究外籍教师英语口语课堂上学生课堂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在本研究中,大部分学生都认同了课堂参与的重要性,认为积极参与课堂有助于其学习并增强他们的自信。课堂参与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在本研究中,大部分学生都认同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认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助于其学习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同时研究也发现,参与不积极也是当前口语课堂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本研究意义在于为外籍教师和学生提供课程参与的建议,以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配合,提高教学效率。

本研究由于数据有限,也许并未给出很全面地分析,但是对于外籍教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有积极意义。(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Allwright D &M Bailey. 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England: CUP, 1991:119-137.

[2]Carless, David & Elizabeth Walker. Effective Team Teaching Between Local and Native Speaking English Teacher [J]. Language and Education, 2006, 20(6): 463-477.

高一外语总结第8篇

研究学习规律以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世界外语教学研究的总趋势,也是外语教学工作者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从教近二十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探求,认为研究外语学习规律,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了解学生,总结经验

研究外语学习规律,离不开对学生的研究。外语教师不但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还要调查学生在课下和家庭的活动。不但要研究学生的外部活动,还要探索学生的内心活动。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言语活动,如朗读、默读、听、说、读、写等。此外,还要从外语学习进程的各个方面来调查、记录和分析学生的活动。如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各个步骤,上课的各个环节,以及在这些步骤和环节上的各项心理活动情况和特点。

总结学习经验必须要有系统的进行。作为一个总系统,外语学习实际上是包括语言系统、生理系统和心理系统等几个系统的融会和熔合。总结学生的学习经验应该按系统、分项目进行,有标准、有规律、有规格、有尺度、有计量。经过反复验证的、成熟的、普遍的经验一旦由准确而精炼的语言加以表述和定型,就具有规律的性质,成为外语学习研究的结晶。

二、开展研讨,探求规律

外语学习规律究竟有哪些?目前对此尚无统一的认识和规定。从多年教学实践中借鉴他山之石和自己的教学感悟,归结出以下几条有关外语学习的一般性规律:

1.消除焦虑,树立信心

这虽是一条适用一切学习的规律,但对外语学习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外语难学至今很盛(特别是在我们山区农村学校),学习者常被搞得过分紧张,士气低落,信心不足。因此,外语学习规律的第一条就是要消除焦虑,树立信心。真正做到这一点,不能只凭说教,而是具体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学得比较轻松和顺利。有了成功感,焦虑会自然消除,信心也会随之树立。

2.学会方法,形成习惯

学好外语的前提是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学习方法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上,需要通过实践转化为学习技能和技巧,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这样,外语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加速前进。

3.比较异同,认识规律

在外语学习中不但要重视模仿,而且要重视认识。学习者必须养成动脑筋的习惯,比较外语和汉语的异同,也比较新学的外语项目和已学的外语项目的异同从而找出记忆和认识的重点,抓住外语的本质,在关键部位下功夫,使学习处于最佳状态。

4.及时复习,适度练习

学外语要勤复习和多练习,并要得法,以求把力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复习和练习所使用的时间和进行的频度,一方面应该用足够的时间,使记忆达标,技能到位,另一方面又不应该在具体项目上费时太多,重复过分,造成浪费。复习时要讲及时,练习时要讲适度。

5.五官并用,听说读写

这里的五官是眼、耳、口、手、脑。五官并用,记忆最牢。听说读写互相支撑。这样学习,使用外语的语感就会培养起来,外语的语言机制也会完善起来。

6.背诵范文,结合使用

背诵范文是中国人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用之于学习外语,也很有效。但背诵不能是机械地死记硬背,食而不化,而是同各种形式的活用密切结合。这既要体现在背诵过程之中,也要体现在背诵过程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