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1 17:08:31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验教材,建设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职学校教材建设,对中职学校和广大教师寄予厚望,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2000.3.21)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因此,编写、选择和补充适合中职学生口味的“教材套餐”,既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精耕细作,精心打造,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和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源质量较以往下滑教育学论文,出现了实验教材偏难,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脱钩现象。以往的中职生录取是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之间的分数段,而今是在普通高中分数段以下,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生源质量下滑,而教材内容和形式变化少,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佳。特别是近年来,这一问题不但没有改变,甚至更加突出。

二是实验教材和理论教材的风格接近,忽视了实验教学的特点,难以实现实验教材的创新。课程总框架上理论课重而实践课轻,而且专业课也是重专业理论而轻技能训练;授课模式上仿效理论教学,实践课无法形成体系。造成实验课成了理论课的附属。

三是实验教材建设未与市场需要接轨,与用人单位需求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实验教材建设没有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对市场了解不多不深,出现了编写实验教材所选素材的“信息孤岛”现象。

四是实验教材的更新速度慢,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相比存在滞后的现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实验教材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实验教学教材和实验教学环境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中职生的实验教学,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育学论文,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选择好的实验教材,不断完善教案、讲义,进行模块化整合,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本满足专业要求、学生爱不释手的实验教材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的前提和基础。

1)建立“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并配套相适应的三类实验教材

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以培养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素养和基本技术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或编写三类教材,即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版本级别的实验教材来满足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验教学,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开发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学生按不同层次分组,使用不同教材,自主学习,并分别接受教师指导与训练,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分类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实现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

2)组织编写创新型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构建和完善适合中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型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的编写从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发教育学论文,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内容,以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总体来讲就是打破“三种思维定式”和做好“三个结合”。打破“三种思维定式”其实是先洗脑。具体来讲:一是打破高教系列和中职系列实验教材一体化混编模式;二是打破将理论教材的编写模式应用于实验教材编写模式之中;三是打破单一实验教材版本,不分层次。做好“三个结合”就是要与时俱进。具体来讲:一是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二是要将实验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实现与企业对接,与社会融合;三是要将实验内容与计算机软硬件更新结合起来,实现实验内容与实验环境同步。创新型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团队,有科研院所参与,有企事业精英加盟,通力合作,把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编写好,既要有内容丰富和适合实验教学的纸质教材,也要有各种风格的视频和音频教材,同时辅之以虚拟实验室,为中职学生奉献教材精品和提供访问友好的虚拟实验室平台,促进中职教育又好又快良性发展。

如何构建和完善适合中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我们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北大青鸟从教材到教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洪恩集团计算机教学软件使很多人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等等,我认为构建和完善适合中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要从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建设和实验课程教学监督评价体系建设入手,建立和规范对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全程监控反馈机制教育学论文,同时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其次就是引进、学习一些知名教育集团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加以消化吸收,构建适合本地学生的实验教学体系;最后就是加强职业教育校际间的交流,联合编写教材或讲义,通过实验教学研讨会、教师教学比武和学生技能竞赛等活动来不断完善和丰富本地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3.结束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一定要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素养和基本技术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卫红.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9,9.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111-02

1引言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高职学生有较强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但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有自己的主见,但学习的自信心差;对未来的就业与现在的学习目标有感性的看法,但缺少理性的认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传统精英式的“先说后做、光说不做”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合高职学生,高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学生尚未很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相关软件的熟练使用,如很多学生还不能按学校的要求对毕业论文 (设计) 进行排版,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建设滞后。高职教材多是本科教材的“翻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完备性,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应用性。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原创性的教学课件,理论讲授过多,多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方法。

3) 实验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多简单按照教材设计实验,有些题目缺乏实用性和综合性,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内容的控制性差;学生上机任务不够明确,没有探索空间,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实验目的性不强。

4) 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教师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

3教学改革与实验创新

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职教育必须开展以实验为先导的教学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步骤设计和实验文档组织等诸方面的考虑和安排,我们尝试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写了主要用于实验也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程》通过一系列来自于实际工作中的实验练习,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入到实验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全部实验练习包含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各个方面 (见表1) ,包括可供选择的14个实验和1个实验总结。每个实验中都包含背景知识介绍、所需的工具及准备工作和实验步骤指导等,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感受完成实验总结,加深对课程教材中所介绍概念的理解,并掌握相关主流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等。教师通过实验总结,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实验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信息表示与计算机病毒等实验。通过实验,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方法;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及常用软件的功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技术;通过资料阅读,了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计算机发展趋势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实验2:Windows XP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及文件系统、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与附件等实验。通过实验,理解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文件及文件系统,掌握文件管理方法;掌握Windows XP控制面板的作用以及附件的功能;通过实例,掌握桌面的设置方法以及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安装;通过资料阅读,了解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

实验3: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基础知识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其特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组成;掌握IP地址和域名系统;通过实例,掌握文件夹共享的设置方法,掌握IE浏览器、Outlook Express电子邮件、Google搜索引擎以及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通过资料阅读,了解无线局域网技术、万兆局域网技术以及Google公司的发展情况。

实验4:字处理软件Word 2003。包括Word 2003的基本操作、表格和图文混排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Word 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视图概念;掌握表格处理;掌握艺术字的处理;通过实例,掌握Word 2003文档的基本编辑方法和排版技术,掌握绘制图形和图文混排,通过资料阅读,了解Word之父西蒙尼及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中的新功能。

实验5: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包括Excel 2003的基本操作、图表和数据管理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Excel 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工作表的编辑和管理;掌握数据格式化;通过实例,掌握Excel 2003中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掌握数据图表化;掌握用数据清单管理数据;通过资料阅读,了解XML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的特点。

实验6: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包括PowerPoint 2003的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设计及演示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PowerPoint 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建立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掌握演示文稿的格式化;掌握动画、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等的设置方法;掌握幻灯片切换效果及放映方式的设置方法;通过资料阅读,了解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的新界面。

实验7: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2003。包括用FrontPage 2003制作网页、网站的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FrontPage 2003窗口的基本组成;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了解站点的流程;通过实例,掌握制作个人网页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通过IIS服务器站点的方法;通过资料阅读,了解影响世界的15个网站。

实验8: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总结。全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回顾所有实验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概括、评价和总结,以巩固通过实验所了解和掌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知识和技术。

各个实验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可以搜索更早的实验来帮助解决。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感受完成实验总结;师生通过“实验总结”和“教师评价”部分,交流对学科知识、实验内容的理解与体会。

4结束语

高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中产生的学习困难,首先来自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而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先做后说、边做边说”的方法,把根据学科理论知识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践环节与学科理论教学相融合,抓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认知困难,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苏,王文. 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 (西安,2005) 论文集[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4-198.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

在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亟需大量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因而,社会对高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具有实践性强、概念理解抽象等特点,传统的教学体系无法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如何设置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研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高校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分析

1.1 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

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都有反映。一些学生在学过多门计算机网络课程(如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网络编程等)之后,似乎才弄懂计算机网络;而一些学生则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些概念,太简单”,但一接触实际,很多概念又不大清楚,动手能力极差。教师则深感在有限时间(例如48学时)讲清楚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同时还要兼顾动手实践,并非易事。

1.2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最大误区是将其教学降低到单纯网络产品的介绍和配置、使用以及操作的应用培训课程。此外,网络实验设置和实验办学条件(实验室),也是目前阻碍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提高的一大瓶颈。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1 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2.1.1 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电子课件

在教材方面,自2003年开始,我们使用国外著名大学普遍采用的全英文教材《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教学内容的组织由“自底向上”改为“自顶向下”,采用全英文电子课件。在教学形式上要求采用启发式讲课,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互动气氛活跃,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期中期末考试试卷均为全英文试卷,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获取和理解英文网络科技文献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跟踪网络新技术前沿发展的能力。

2.1.2 教学内容紧随网络前沿,引入最新科研成果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最大特点是速度快,而且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的内容必须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步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课程讲授内容如表1所示。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主讲教师最新的教学及科研成果,以确保教学内容先进,能及时反映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2.2 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2.2.1 建设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搭建实验教学平台

2007年,我们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方式建设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配备80台套网络实验设备,有课程专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设备,能够满足80名学生同时实验教学需要。软件方面,选择合适的模拟实验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及不同的操作系统软件。

2.2.2 独立开设实验课

原来的计算机网络是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总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只包含表2中的2,4,14三个实验)。显然,这样的课程设置并没有突显实践教学在网络课程体系中的真正地位。在多方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对网络实验独立设课,使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大大深化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实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2.3 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引进课程同步原版实验

为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引进与教材相符外原版课程同步实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表2中的实验3所示。

2.2.4 实验教学形式方法、实验内容

在实验课上,教师首先讲授该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重点和操作难点,再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布置实验进度。每次实验后,要求各小组做小组小结,再由教师作整体总结,使学生从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

分组时,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搭配的合理性,实验过程中鼓励能力差的同学积极参与。对于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指定他们担任一些实验辅导工作,负责所在小组的实验,并协助教师开展工作。这种变教师指导实验为学生协助指导实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实验特长,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2.2.5 实验内容设计

实验有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其中必修实验为32学时,要求在实验课内完成,选修实验在课下自主完成,如表2所示。

3 结语

通过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学生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了设计和完善网络的方法。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学生普遍感受到计算机网课程教学内容新、知识量大,自学能力有所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把相关的多门课程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教学改革是长期的实践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仍然需要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丰富和改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以期能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志国.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44-245.

[2]陈润,琚生根,宋社刚.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1 2):59-61.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50-01

在各类高校,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医学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都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此类课程,我们称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一、医学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针对的教学对象为医学高职高专的学生。课程设置和内容组织以计算机基础理论和计算机基础操作为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名词术语,具有熟练完成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技能;结合学生所学医学专业,让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的操作去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学时设置

作为医学高职高专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计划为60学时,理论、实践各占50%。

(三)课程侧重点设置

对于医学高职高专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侧重点一分为二。其一,理论部分,侧重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名词术语和基本概念,例如windows中文件的概念;其二,操作部分,侧重于offices和网络操作方面。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作为工具,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四)课程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灵活,有网上考试,计算机基础操作竞赛等。

二、医学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参差不齐

医学高职高专,各个地方的生源参差不齐。很多地方的学生在高中就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或称为信息技术操作课,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或多或少还是有的。而在一些地方,虽然开设计算机课,但只是将这些课程作为摆设,教师讲得肤浅,学生学得也很肤浅。甚至有些地区根本不开设计算机课程。

(二)教学课时和内容设置不适

有些医学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一直不变,并没有考虑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计算机特别是笔记本电脑在这几年发展很快,很多学生都校期间都购买和使用笔记本电脑。这些原因都促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学生真正想需要学习哪些计算机知识。

(三)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课程发展

一些高职高专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在很多高职高专都采用理论和实验分离的教学模式。理论课就在教室里上,讲解理论基础知识。有些学校也引入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来进行理论教学,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多媒体教学,也仅仅用多媒体来展示教学课件,用投影仪代替粉笔和黑板而已。

(四)实验教学成效不高

但是,对于实验教学,更多地学校还是采用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辅导的模式。这种模式,由于扩招的影响,班级学生增加,而进行实验教学配置的教师并没增加,这就造成在实验课上,教师不能一对一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能一一辅导学生练习实验操作,实验教学成效不高。

三、医学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索

针对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我们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以期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一)传统模式不能完全摒弃

很多老师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一无是处,在教学中就应该完全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其实,传统教学模式也有部分优点,例如,在讲解名词术语时,传统模式就能够让学生较快掌握。我们应是批判地使用传统模式,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基础

多媒体教学引入计算机教学是最成功的教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采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或实验操作用立体的、逼真的形态展示或示范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趋向增强,学习效果也会大为提高。

特别是医学高职高专的医学专业的教学研究,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主流之一。将多媒体教学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使这门课程有了最好地教学展现方式。

(三)结合网络教学

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是近些年来计算机科技发展的结果。网络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网络能够快速查阅学习资料,能够最好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教学互助。

(四)混合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中,针对医学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单一使用某种教学模式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教学效果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和章节,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计算机基础概念部分,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形象、具体,成效最佳,学生能迅速掌握知识点。在offices部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精华,能够让学生直观领会操作要点,触类旁通。

(五)加强实验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实验操作部分是重点。以前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忽视了这一点,往往采用侧重理论轻视实验操作。理论课上,教师精讲点拨;实验操作课,往往是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得不到老师全部的辅导。

实验操作课是对理论内容的巩固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实验操作部分是要求所学者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所以,实验操作课地位相当重要。很多医学高职高专学校都进行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在实验教学上是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能够让老师形象地给学生示范,学生能够直观、具体地观摩操作,然后自主练习,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实验室 管理 实验教学 创新

信息化是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而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生产生活领域的逐渐渗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则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计算机实验室教学也成为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如何有效提升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水平,实施创新型实验教学则是提高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以计算机专业特点为据,实施规范性计算机实验室管理

1.1加强对计算机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仪器设备操作习惯

良好的计算机仪器设备是保障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性基础。因此,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计算机实验室基础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仪器设备使用习惯,具体包括:一是健全计算机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文档管理,以便于及时掌握其运行状态;二是完善学生计算机上机登记制度,加强对学生上机行为的管理和约束,以便于安全、有效的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三是加强对学生良好上机行为习惯的培养,严禁携带零食、饮料等进入计算机实验室,以免造成计算机的毁坏,增强学生计算机仪器设备维护的责任心,自觉遵守各项计算机仪器设备使用规章制度。

1.2完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系,满足计算机实验教学需求

在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的使用频率较高,基本上每天都会处于3-4节的课时状态,这就导致计算机往往处于超负荷的运行过程中,再加上学生无意识的移动硬盘拷贝或者是其它操作,很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要完善计算机管理体系,及时进行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以便于满足计算机实验教学需要,具体包括:一是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及时管理和维护,如采用硬盘保护卡或者是硬盘还原软件等,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二是加强对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既要加强对进入计算机实验室学生证件的检查,亦要完善上机登录管理制度,以防止冒充人员进入实验室,造成计算机实验室资源和设备的损失。

1.3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关理论及技术能力,明确岗位职责

管理人员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主体,其责任意识以及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实验室管理质量。因此,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既要组织相关业务培训活动或者是讲座加强对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培训,亦要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并建立起完善的岗位职责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实现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定编、定量管理,将教学工作量以及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效率。

二、提升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水平,推动实验室教学创新

2.1创新实验教学理念,革新实验教学模式

创新实验教学理念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计算机实验室创新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创新实验室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革新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转变传统的重理论式教学理念为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理论及技能掌握能力的双重培养;二是加强对教师创新理念的培养,转变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为开放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计算机资源及设备的优化利用。

2.2创新实验教学课程,革新实验教学方法

课程是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重要载体,而方法则是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计算机创新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积极推进创新型课程的设置,将验证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以及创新型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亦要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方法的革新,将学生放在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规范性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是有效保障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约束学生、教师以及管理人员行为的重要前提;而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则是有效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校计算机课程开展过程中,既要加强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亦要不断创新计算机实验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满足时展需求。

参 考 文 献

[1]张会敏.浅析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才智,2012,(33).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50-02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实验课的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能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培养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进而提高综合素质,我们针对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考核体系等方面做了改革探究。

二、实验课教改探究

(一)更新实验课教学内容

计算机知识更新快,实验教材也要随之更新,要编写采用适应新形势的教材,我们现在已采用Win7和office2010作实验素材,紧跟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和应用的能力。

1.设计以章节为基础的实验,掌握基本技能。在课程实验大纲指导下,针对每章学完的知识点适时地选择有代表性、难度适中的典型应用,让学生进行实际实验,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与操作。

2.设计综合性、应用性实验,提高动手能力。针对相关的章节设计综合性的实验,可以把知识串起来。如把word与excel串起来,把网页与Access串起来。多增加实际应用性案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这门课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得每个章节的知识不再孤立。例如给某学院制作学生证,把如下excel库中的人名等信息打印到学生证的相应位置。

再如,给某学院设计一个工作量统计表(如职称、课程性质等内容只用点选,数据自动统计)。

(二)设置合理的内容层次

学生的层次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差异,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需求。

(三)完善教学计划,科学设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开设,此时的学生还处于高中与大学的转变适应期,大多数学生仍然采用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重理论,轻实验。我们分析历年等级考试的机试部分过关率发现:机试往往低于笔试过关率。实际上,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操作性知识占较大比例,比如word排版、Excel计算、幻灯片制作等。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较多时间的实验练习,不但提高了操作技能,更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巩固。因此,要科学设置实验与理论学时分配。鉴于此,我们采用每周3节理论课,3节实验课。

(四)革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主体

结合培养计划的要求,对每一次实验课都进行精心地策划,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了改革探究:

1.上课前预习。教师在上课前把实验内容和要求提前布置给学生,同时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即充分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目的、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等。教师在实验之前或在实验的演示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提问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课前预习,保证了学生对实验有了足够的理论储备,学生在实验中就会思路清晰,能及时发现问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也就更容易取得实验的成功。

2.动手体验。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能“动”而不“思”也不能“思”而不“动”,要边操作、边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效保证实验质量。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融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双向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苦难和错误,作为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设疑提问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调试的有效方法。这样使学生对实验方法以及操作过程的认识更加深刻而记忆也就更加牢固,他们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也有效地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

3.互帮互学。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存在差异,除了分层设计实验内容和要求外,让学生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建立起一种“互帮互学”关系,即分成小组由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帮助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般每组6~8人。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帮教者多一些激励和鼓舞,例如评优优先、考试加分等,通过鼓励使帮教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与此同时,也要督促受帮教者虚心学习,不断上进。通过“互帮互学”不但可以使帮教和受帮教双方的水平得以提升,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得到增强。

4.实验成果分享交流。实验完成后,一方面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另一方面可以挑选部分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作品),也可让他们演示操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同学有种羡慕感,而演示的同学具有成就感。能够形成互追互赶的效应。

5.完善考核体系。实验考核既要看实验结果,同时也要看实验的操作过程。采用考勤+课堂回答+实验作业+操作考试的方式。

三、结语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的改革探究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上课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大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他们以后使用计算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际教学检验此方案是可行的,实际教学效果非常好。对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我们还会继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韩秋凤,王伟杰,罗俊.以任务驱动法主导“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20):79-82.

[2]陈亚军,赵博,李树君,毛文华,苑严伟.基于多特征的杂草逆向定位方法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5,(06).

[3]姜芳,李国和,岳翔,吴卫江,洪云峰,刘智渊,程远.基于粗分和词性标注的中文分词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12).

[4]冯博琴.以培植“名师、名课、名实验室”为抓手,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研究水平[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9-93.

[5]袁科萍,龚沛曾,杨志强.面向应用和实践创新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6]孙怡,杨露.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涉及大量错综复杂、彼此交织的概念与技术,因此“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公认的较难教授的课程。随着网络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知识点的不断增多,使该课程的教学更添难度。近年来,很多教师和学者都致力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不断探索与尝试更好的适应于该学科发展特点的改革方法。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出了一些探讨性建议。

1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进行任何具体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之前,都应首先明确教学目的,改革的过程中,任何具体内容应围绕教学目的展开。“计算机网络”是各高校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面向的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通信、电气、财经、管理等,覆盖面较广。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数理基础,以及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可以将本科阶段“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互联网络的一般应用;中级层次要求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等重要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具备局域网组建,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与基本维护的能力,以及较好的网络应用能力;高级层次要求具备完整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思想,对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中小型网络的设计与规划,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保证技术和综合管理知识,具备设计与实现网络应用程序的基本能力。其中初级层次无需强大的理论基础,强调基本的应用操作能力,主要针对文科类的专业;中级层次要求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主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类;高级层次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注重实践中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一定的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

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

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达到教学目的,应本着重视理论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则来开展教学。就我校多年来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动力,习惯于被动接受,这对于理论厚重,实践性又很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十分不利,即便在教授过程中不断加大投入,学生的收益也依然差强人意。二是教师理论讲解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缺乏生动的表述,以及清晰简洁的概括,使得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多半是支离破碎的协议和孤立繁杂的概念原理。三是教师忽视对实践内容的合理安排与充实,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而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程度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理论教学效果。四是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中的网络技术联系起来,致使学生只为通过考试,而从心理上不重视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更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所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重视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安排,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下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2.1 关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教学的几点建议

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路。

(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在课程开始前给学生推荐良好的参考书籍和文献,并可在课程中间,对具有延展性的内容推荐相应的参考资料,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学时限制带来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的习惯,也为了培养学生初级科研能力,建议由教师设定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自行组成课题小组,每组有1个组长负责,针对所选题目收集资料,研究讨论,安排2至3次演讲,提交书面报告。题目的设定应该考虑到本科学生的数理基础及现阶段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应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有较好的联系,并尽可能地兼顾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热点,比如系统集成在企业网中的应用、校园网建设实施方案设计、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安全技术等。范围也可以更广泛一些,适当包括如网络服务的发展历程、网络领域的创新人物介绍、流行的网络管理平台介绍等非具体技术的内容。该方式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可以获得创造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2)重视课堂启发式提问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提出启发性质的问题。教师可以由前述的内容引发新问题。先让学生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由教师给予指正和总结。或者由教师设计典型问题,给出若干提示,让学生运用当堂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方案。比如在讲解POP协议之前,通过“我们的个人电子邮箱放在哪里合适?”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针对他们的一些回答提出质疑,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思考,而最终的答案恰恰是“需要有一个支持远程收取信件的通信协议”。类似于这样的引导方式往往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启发式的问题不会给学生造成紧张情绪,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课件内容要清晰简洁,合理运用图片和动画说明

一堂课的内容通常包含若干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可能包含多个要点,这些要点根据联系性应分页显示,每个页面上较长的叙述性文字应尽可能减少或不用,文字描述应具有代表性、概括性。插图对说明计算机网络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域名解析部分,大段的文字描述无法让学生明确域名系统的工作过程,而包含实物元素的图形实例可以让这一过程变得清晰明朗,而且通过改变图片中的若干元素可以直接形成练习内容。另外部分计算机网络知识使用静态的图片仍不能很好地表述,则应该制作动画实例。比如滑动窗口的工作过程,制作前首先要找准关键的描述点:接收窗口的运动驱动发送窗口的运动;什么条件触发接收窗口动作;某个时刻发送站点应发送哪些数据帧;接收站点采用不同的确认方式时,发送窗口如何运动等。接下来要设计对所描述过程的表现方式:由于滑动窗口采用循环序号,在有限的区域内使 用可以转动的圆形窗口,表现力会更好。最后要选择良好的动画制作工具将其实现,该工具生成的动画应能方便地嵌入到不同的课件中,这将为以后课件的修改、扩充及再制作提供方便。总之,动画实例的制作应有精心的设计过程,避免做成只包含动态元素但不能说明问题的所谓动画。

(4)举例贴近生活,并重视举例内容的设计

举例对于任何复杂抽象的内容的讲解都是至关重要的。计算机网络中的许多知识点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作比喻,如体系结构中服务与服务访问点的概念,可以用银行内部、服务窗口、客户之间的关系来比喻,帮助学生很快地建立概念。又如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的概念,可以用在传送带上传送货品的例子来作比喻,使学生对这两个时延的产生位置以及各自的影响要素准确把握。但是这些例子不能拿来就用,一个好的例子除了本身具有近似含义或相似特点以外,还需要教师对合适的例子给予条件约束,合理地进行编排,使其特点与相关知识点进一步吻合,才能具有正确和良好的说明能力。

(5)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对于理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基本遵循“总说,分说,再总说”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结束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的讲解以后,应有意识地阐明该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全局位置,或者该知识点与特定范围内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在讨论网络协议时,首先应强调协议是以层次形式组织在一起的,每次讲解完某个协议时,应说明它与同层次的其他协议是否有关系,它与上下相邻层次中哪个特定协议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对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将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某个应用或者当前主流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最直接的做法是可以将实验涉及的应用拿来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拓展学习思路。另外,实验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指明与本次实验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作好实验预习。

(6)概念词汇尽量采用英文

这在重点院校中实施情况较好,但是还有许多院校并不重视这一点,包括笔者的学校以往也是如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包含了大量术语及缩写,同一术语在不同的书籍和资料中的中文翻译往往并不一致,对于中文授课环境,课堂讲解中术语使用英文,并适当提示以权威的中文翻译,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概念含义,而且为学生阅读英文资料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2 关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一方面许多网络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转化为网络技能,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设计能力。以下建议旨在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及学时,正确引导学生,改善实验条件,以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实验内容,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1)注重实验设计

应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当前条件,设计实验内容,分配实验学时,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实验应尽可能包括验证、应用、设计、综合多个类别,内容应覆盖线缆制作,网络设备连接与配置,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络服务配置,以及网络编程等多个方面。片面的实验安排无法使学生真正锻炼实践能力,对理论教学的帮助也将很小。实验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环节,实验内容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验条件的改变及时完善和更新。

(2)安排课外实验学时

全面合理的实验内容需要有足够的实验学时来完成,通常情况下,为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安排的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0%。许多教师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完成实验的质量缩减了实验内容,如此一来,只能使学生错失锻炼能力的良机,有悖于教学目的。所以可考虑适当调整学时安排,或者添加课外实验学时,如网络编程部分,与其他网络实验比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可在单机环境下调试完成,所以可以安排在课外实验学时里,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3)重视实验预习

计算机网络实验过程中,以往有学生照搬实验指导书的实例内容,出现的问题有:发生错误或者产生与书上不同的结果时不会分析;脱离指导书,面对实际问题时仍然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有二:缺少实验预习环节;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并不理解实验内容,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首先教师要给予实验足够重视,开展实验之前,应提前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及要点;接下来应督促学生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应明确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必要时要求学生提交预习报告;实验课上教师要分阶段反复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流动辅导。此外,在实验中应提出实际问题或给出新的实验数据,让学生在验证了书本的实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作为实验成绩。

(4)利用模拟软件

由于计算机网络实验依赖于网络环境,一组学生一次实验可能涉及多个设备的使用,如果实验室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验设计内容的需求,就会给部分实验的开展造成困难。可以考虑使用模拟软件,如用专业的虚拟机软件VMWare来模拟一台或多台微机,完成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网络服务的配置与访问等实验。利用网络设备模拟器软件如Cisco实验模拟器来模拟真实的交换机、路由器,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连通测试等实验。当然也可以选择购买一体化的网络实验模拟系统,开展更多样、更细化的实验项目。使用模拟软件可以降低实验成本,以及实验实施的复杂度。对于实验室硬件条件欠缺,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过多等情况,使用模拟软件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5)划分实验内容

考虑到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能力差异,应为实验内容划分难易梯度,规定基本实验内容和选作实验内容。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CDIO;计算机网络;实验体系;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对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适用于现代社会的高质量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建设合理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对于培养现代社会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过多的参与实验,学生缺少主动性,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不成体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以汕头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为依托,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理念[1]为指导,以加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补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了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体系。该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内容的设置由简单到综合,使学生在深化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动手操作和系统思维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一、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教学理念

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高校创立的国际组织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四个生命周期: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1]。汕头大学工学院基于CDIO理念提出的三级项目体系将整个课程结构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统一体系,该体系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专业课程为基准,把三种规模和侧重内容不同的项目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2]。Ⅰ级项目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Ⅱ级项目注重课程群的知识运用;Ⅲ级项目是单门课程重视教学需要而开展的小型项目。Ⅰ级项目是主线,Ⅱ级项目是支柱,Ⅲ级项目是基础,是将理论知识、人文科学、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和专业高级知识统一起来形成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系[2]。

2.实验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办学理念。实验教学是大学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而计算机网络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既包括专业知识要求,又强调能力提升要求。在这一教学目标下,参照CDIO能力大纲,制定了该门课程的能力与知识实验教学大纲,如表1所示。

表1计算机网络课程能力与实验教学大纲

二、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课程的作用是配合讲课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操作平台,使之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获得感性的认识,培养和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3]。本文以CDIO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为依据,整合三级项目培养体系,建立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体系

该体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验内容的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分为三个等级:1.基础性实验,主要是以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4]。这些实验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就可以很容易的实现。2.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知识的实验[4],本课程实验体系中的综合性的实验分为不同的模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所在,自由选择实验题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和综合动手能力。3.项目设计性实验,是与我院三级项目培养体系相联系的,包括其中的三级项目和二级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责任感,并在此过程中体验项目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全过程,并且项目设计性实验的实验题目开放,除了可选题目外,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自设题目,但必须要经过老师的审核。并且从表2可看出,该实验体系与CDIO能力培养大纲相吻合。

三、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配合好的实验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基础性实验由于实验本身的限制,比较枯燥和乏味,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实验变换不同的方式,比如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也能激发出对实验的学习兴趣。由于综合性实验是选做的实验,可以让具有相同兴趣的同学分为一组,这样更利于讨论和相互学习。在项目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过程中,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不同性格的人,达到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

实验考核制度是保证实验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各个层次的实验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对于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老师则根据同学个人在实验中的表现及提交实验报告的情况来决定实验的成绩;项目设计更看重的是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希望学生在项目的实施当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对于项目设计性实验的最终成绩由以下六个方面来评定:系统运行结果(20%)、小组项目报告(15%)、集体开会议程和记录(15%)、个人项目报告(20%)、个人答辩情况(20%)、小组成员互相打分(10%)。

四、结论

“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专业技术知识覆盖面广、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特点。为了使该课程的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也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我们建立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体系,该实验体系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先后获得了校级、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奖。事实证明,该实验体系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亲手操作网络设备的机会,深化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协议的理解,并能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Edward F Crawley :The CDIO Syllabus一一A Statement of Gold8 for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 R J.The MIT CDIO Syllabus Report, 2001.

[2] 顾佩华等. 从CDIO 到EIP 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