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心理疏导论文

心理疏导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1 17:08:03

心理疏导论文

心理疏导论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29-01

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视野和思路,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一)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人文关怀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是“儒教文明”,孔子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均体现出一种发展个体人格、宏扬主体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本主义精神特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在工作中以大学生发展为本,把大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调动并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所谓“疏导”,顾名思义就是“疏通、引导”。“心理疏导,主要是指思想工作者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社会公众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预警、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0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就是将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心理疏导手段和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疏导教育相结合,引导人疏泄不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恢复正常心理和健康身心状态的一种思想工作方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特点

(一)主动性

心理疏导的主动性,是指在具体的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能真诚关注心理疏导客体对象的心理与思想的变化,主动积极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同心理咨询的做法不同,心理疏导要求教育者主体经常主动深入教育对象之中,及时发现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需要及时加以疏导的不良社会情绪,敏锐发现有生活困难和心理困境问题急需救助的群体和个人,并及时走近这些群体,积极开展心理疏导,讲群体的不良情绪和个体心理危机控制在正常的范围。

(二)共情性

心理疏导的共情性是指心理疏导主体从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心理疏导客体的真实世界;运用相关方法和策略把自己对心理疏导客体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引导心理疏导客体对其自身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对心理疏导客体出现的思想问题不仅从理性思考进行分析,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予以理解,以便创造一种和谐的心理疏导氛围。准确的共情是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它在心理疏导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共情是建立良好心理疏导关系的前提之一,共情使心理疏导客体意识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从而感到满足,产生遇到知己的温暖感、亲近感、信任感,因而有助于良好疏导关系的建立。

(三)双向性

心理疏导是一个双向的沟通交流过程。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并不是仅有心理疏导主体对心理疏导客体的传达,在大部分时候,情况恰恰相反,是心理疏导主体在听心理疏导客体说话与表达。在整个心理疏导过程中,心理疏导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可以有充分表达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时间,而且双方之间的交流不仅是理性的信息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因而,双方之间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等方面的双向互动的关系。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取向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教育者又主要是为受教育者服务的,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大学生的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至关重要的是树立人本意识,充分考虑个性,在工作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营造以人为本、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氛围。

(二)努力培育大学生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融入人文关怀,实质上就是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实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一要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是与他人、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二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与他人的和谐。与他人和谐是与自我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三是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与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善于利用世博会志愿服务等关键契机,加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育,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大学生与社会的和谐。

心理疏导论文第2篇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达成一个共识,就是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发展特点。

1.1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当代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盛行,心理上有叛逆、封闭的特点,所以说仅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行不通的,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个性进行心理疏导,诱导他们的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像治病一样,可以打开学生的心理情结,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更正,从而使各种心理疾病不治自愈。所以说,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1.2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学生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极强,并且缺乏针对性,特别是针对不同个体的学生,它的作用效果甚微。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大学生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传统的宣教方法根本是捉襟见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就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症结,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才能疏通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顺利解决学生的思想障碍。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3心理疏导使大学生人格更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格观和世界观。良好人格的形成,首先要针对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心理特点来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对心理素质差、有思想障碍的学生,通过心理疏导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格,提升他们的德育素质。

1.4心理疏导使思想政治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视现实价值,而忽视对象性,其表现为注重理论灌输,把学生当作一个接受知识的工具,虽然学生的脑子里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知识信号,但并没真正融会贯通,是死记忆、死知识。通过心理疏导,把学生的心理动态、价值倾向、情感情绪、生活经历等联系起来,突出学生的个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才是真正的实效性,才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2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问题

2.1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一是理论上脱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应该遵守教育的一般规律。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的联系不够密切,而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高度来教育学生,使大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与自身的学心、生活没有关系。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大课形式出现,宏观的教育方式势必会将理论与实践越拉越远。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则避免了这些情况的出现。二是内容上的脱节。心理疏导注重学生个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心理障碍和思想矛盾的化解,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重视理论上的说教,而不从学生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实际问题出发,所以无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单一的教育形式必然无法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2.2校园心理疏导机制不完善一是缺乏系统的疏导机制。目前大多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学生获得心理疏导的管道不畅通,学生遇到困惑后无法通过一种合理的、便捷的管道,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压抑的情绪就会逐渐积累,久而久之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很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二是心理疏导队伍薄弱。高校学生队伍庞大,所以心理疏导机构要有一定的规模。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心理疏导工作开展不够顺利,心理咨询室较少,而且一部分心理咨询教师是非专业的,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另外,高校的心理疏导设施也不健全,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如咨询室里的物品设置和颜色环境不够合理等,这些都影响到心理咨询的效果。

3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3.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并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将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找出学生产生心理矛盾的根本原因,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疏导策略,尽可能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消解不良情绪,引导其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使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转变教育方式,注重受教育者的感受。情感互动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纯理论灌输的不足。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越融洽,教育效果就越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思想政治与心理疏导的结合,关心、尊重学生,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品德高尚、思想先进的人。

3.2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完善心理疏导机制一是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通过学心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实施针对性的疏导。此外还要改变重理论、轻心理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对象的沟通和了解,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二是心理疏导的“专业化”。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心理问题来设置心理咨询部门,通过针对性的疏导有效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对于自卑的学生应由专业的教师来疏导,以提高学生得获自信的成功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三是课堂渗透式疏导。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是育人好的导师,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名教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以说,在教书育人中,要在课堂上渗透思想教育观念。各科教师课堂渗透与正面的疏导教育相结合,从而形成一股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心理疏导论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 人文关怀 心里疏导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特别是大城市,迫切需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强新形势下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的十提出要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解决群众困难、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最有说服力的举动。要树立群众观点,深入基层听民声,深入实际察民情,深入群众访民忧,切实把握好新形势下群众的思想脉搏、精神需求和心理期待,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更好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切中肯綮”,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来融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要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中增进群众感情,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着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使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中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后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文明创建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让人民群众从中得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端正心态。

2、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不仅强调经济的发展,更强调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更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培育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人们的能动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劲力量;有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身利益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做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又好又快发展的推动者。

3、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就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更需要思想文化的教育引导、人文关怀的滋养、心理疏导的排解。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自觉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合法的手段处理矛盾,用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对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塑造良好社会心态的需要。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一个社会文明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表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城市生活中,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的压力感、紧张感加重;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交往减少、隔阂感加深;由于收入差距的拉开,人们的失衡感、失落感加剧;有些人身上表现出焦虑、浮躁、冷漠、怀疑、怨恨、偏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经过长期的累积发酵,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不仅伤及个人身心健康和幸福,也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在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中,注重对接民生需求,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化解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人们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有效调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帮助人们克服心理障碍,是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社会心态,提升人们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心理疏导论文第4篇

一、 在课堂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1.语文教材疏导叛逆心理

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较广,教材内容对疏导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学生从文中感受姹紫嫣红、绿草如茵、细雨连绵的春景,呈现一派生机与活力,让人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细细品味,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静谧美丽的画面,让人的心灵泛起温柔的涟漪,带给人们一股温暖与温情……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关注大自然的美,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情操,让学生将内心的压力通过大自然来宣泄。

在讲授《回忆的童年》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孩提生活,那些天真无邪、无n无虑的美好记忆,与小伙伴、亲人、老师之间相处的欢快时光,使学生内心的压抑得到舒缓。

在讲授“名人故事”、“历史战争”等文章时,让学生认识到黑暗现实中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在当前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教育水平下,这些战士、名人的生存境遇、求学故事,让学生明白美好生活是通过战士们的努力换来的,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去学习,遇到困难时应采取行动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抱怨,以此舒缓学生的叛逆心理。

2.阅读教学疏导叛逆心理

阅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其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课外阅读对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推动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中学生的叛逆心理疏导,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可以推荐课外著作阅读,《读者》《意林》等杂志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通过阅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受到启迪。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比如《爱的教育》《繁星》,让学生从中感受母爱的伟大,体会童真的美好、大自然的美丽;或者通过阅读寓言故事,使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为树立学生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对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发挥重要作用。

3.写作教学疏导叛逆心理

写作需要学生细心观察、体味生活,学生充分利用掌握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去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搭建一座桥梁。可以让学生以书写周记、日记的形式进行写作,教师可以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心理,以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的困惑、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师可以从“爱”、“感恩”、“乐观” 等方面拟题,如“幸福在身边”、“笑对生活”等,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写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教师从作文中还能洞察学生的心理,对学生叛逆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或者采用其他文质兼美,具有良好思想性的学生优秀作文来渲染他们,使学生的叛逆心理得到舒缓。

二、在课外活动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1.口语教育和综合性学习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其中综合性学习是指综合实践与研究活动,实现听、说、读、写的有效结合,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到知识、技能,还给学生创造了展现自我的舞台。

比如,以举办演讲比赛的活动来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以“励志”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优秀的学生进行演讲。通过积极向上的演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拓宽了视野,对调整学生情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更好地疏导了中学生的叛逆心理。

2.辩论赛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辩论赛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结构完善的帮助很大。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辩论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比如,以“网络大于弊还是大于利”为主题,让学生根据这一题目展开辩论,使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好与坏,明白只有适当的利用网络,才能将网络的优势发挥出来。使那些沉浸在网络中的学生觉醒,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缓解青少年学生的叛逆心理。

心理疏导论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教育疏导;思想政治;职工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都变得十分巨大,而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心理以及思想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心理教育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合适的心理疏导能够释放员工的工作压力,激发其工作的激情,从而缓解其工作的压力等[1]。而随着社会思想的日益开放人们所受到的思想影响也变得更加的多样,这给思想政治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医护人员作为一项高压职业的承担者,其思想也十分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为此,对医护人员开展心理教育疏导对于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其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有重要的意义[2]。所以,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的医护人员心理教育疏导在医院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教育疏导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用中的作用

心理教育疏导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内容[3]:第一,了解职工思想状况。在我国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的双重作用引导下,社会上的各种思想开始出现,而社会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也变得更加的明显。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也会在思想上受到影响。而通过心理教育疏导就可以及时的了解医护人员的思想动态,对其中的健康、向上思想进行积极的引导,而对于那些不良的思想如:收受患者家属的红包等则应当进行正确的纠正。第二,利用心理疏导来转变医护人员的工作方式,推动其工作思维的更新。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停留在上传下达以及“念念稿子”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其工作中的想法也得不到更新。而通过心理教育疏导则可以让基层工作人员与领导或者是相关人员进行真诚的沟通,从而帮助医护人员进行工作方式的优化,推动其工作思想的转变。第三,促进医院职工的心理健康。医院的工作人员虽然对于自我的心理疏导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但是在长期的高压工作下也会形成一种“医不自医”的现象。而通过心理教育疏导则可以有效的帮助医院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与心理上的开导,从而使其思想上的误区得到解决,并且释放内心的压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二心理教育疏导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教育疏导方式落后

在医院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照本宣科”的现象,这就使得很多医院的职工产生了一种视听“疲劳”。这也使得医院的职工慢慢的感觉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得不到真实的表达[4]。当前医院的心理教育疏导工作方式落后的主要表现为:召开例行会议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传达,下发相关文件向职工公示或者是下发一些短小的出版物来宣传相关思想政治内容。这些方式的心理教育疏导信息传播都是单向的,医院的职工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二)心理教育疏导的专业人才缺失

心理教育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属于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的方向,要做好对医院职工的心理教育疏导工作必须有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或者是很少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往往是一些其它领域的工作人员来兼任。这就使得很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对医院职工进行心理教育疏导时存在严重的人才不足的现象。而人才不足使得医院在开展心理教育疏导往往只能“将就”,这样就是使得很多有需求的职工得不到良好的心理疏导。

(三)对心理教育疏导认识不足

当前在我国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多数医院都开展了心理教育疏导,但是,这种疏导在很多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中尚未认识到其重要性。这就使得医院的职工在接受心理教育疏导时往往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状态,他们不能较好的配合心理教育疏导,使得这种疏导的作用大大降低[5]。而一些职工甚至对心理教育疏导存在一定的抵触,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些行为。而这也限制了心理教育疏导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三提升心理教育疏导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的对策

(一)革新观念科学认识心理教育疏导

人对于某种事物的观念态度直接决定了对于该类事物的接受和认可的程度。要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疏导的作用,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为此,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内容:第一,引导职工摒弃错误的思想观念科学认识心理教育疏导。一些员工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对心理教育疏导的认识偏差而拒绝进行接受心理教育疏导。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就必须通过讲解、案例展示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树立其正确的心理教育疏导认识。第二,帮助职工克服心理上的心理教育疏导障碍,使其能够以一种更加开朗的心态来接受心理教育疏导。而对于医院的职工自身而言也应当从医学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自己强化对心理教育疏导的科学认识。

(二)培养专业的心理教育疏导人才

对于医院的职工而言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疏导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其进行疏导的工作人员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话往往无法起到对其疏导的作用。而从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而言也是一项极具挑战和技能的工作,没有专业的技能与综合的知识面是难以做好心理教育疏导的。为此,医院必须做好以下人才培养工作:第一,对本医院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内部培训,从而提升其在心理教育疏导上工作能力。第二,定期要求本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开展学习与工作的经验交流,从而让他们相互分享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并相互讨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也将成功的经验相互分享和借鉴。第三,适当的从高校引进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人才,利用它们来帮助医院开展心理教育疏导工作。这些高校的心理教育疏导人才往往拥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在进行心理教育疏导上有一定的理论优势。

(三)改进心理教育疏导方式

心理教育疏导属于一种精神上的疏导,可以说没有合适的方式这种疏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改变医院的心理教育疏导方式,从而推进心理教育疏导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改进心理教育疏导方式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将传统的方式与现代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进行结合,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开展心理教育疏导工作。其次,做好心理教育疏导的后续人文关怀工作,从而让心理教育疏导既有事前开导又有疏导后的关怀。这种一体化的疏导方式将让医院的职工更好的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帮助,也能促进心理教育疏导效果的发挥。

四总结

医护人员作为一项高压职业的承担者,其思想也十分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为此,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教育疏导从而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有助于提升其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心理教育疏导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内容:了解职工思想状况,利用心理疏导来转变医护人员的工作方式,推动其工作思维的更新,促进医院职工的心理健康。心理教育疏导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心理教育疏导方式落后,心理教育疏导的专业人才缺失,对心理教育疏导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升心理教育疏导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必须革新观念科学认识心理教育疏导,培养专业的心理教育疏导人才,改进心理教育疏导方式。

参考文献

[1]胡梦飞.浅谈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75+79.

[2]李秀荣.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应用[J].学理论,2015,10:263-264.

[3]徐雪娇.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05:122.

[4]邱星.试论心理疏导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3,18:176-177.

心理疏导论文第6篇

关键词: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教育 内涵 实践原则

一、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心理疏导的内涵

疏导的本来含义即疏通、引导。心理疏导是指针对人们心理和思想上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疏通和引导。把疏导这个概念和心理连接在一起,主要强调对人们心理积淤的疏通和引导,使之导向积极健康的轨迹。在有些论著中,心理疏导是与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等义的概念。比如鲁龙光的专著《心理疏导疗法》一书中,心理疏导是与药物治疗相对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医疗交往过程中产生良性影响,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但是,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心理疏导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其内涵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心理疏导的实践原则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渗透心理疏导的方法和途径的过程中,需要大学辅导员和心理工作者把握好方向性原则:以科学的指导思想为前提;以正能量为基调;以个性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目标。同时把握好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因人而异,个别疏导;因时因地而异,适时适地选取并优化心理疏导方式方法。

(一)方向性原则

1.以科学的指导思想为前提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取得各项工作突破的思想基础。历史证明,马列主义和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发挥着方向性作用,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良性发展的强大的思想领导力量。在革命年代,因为有了思想,军队才能在战术战略上不断获得胜利,经济上才能保障了军队的后方供给,政治上才能收获解放区和统治区的双重民意,建国初期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在改革开放时期,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国才能从贫穷落后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在新世纪,因为有了科学发展观,我国的经济从又快又好转向了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倾向了可持续发展。因为有了中国梦,我们尽全力发展文化强国,我们加大国民素质教育,增强了公民道德责任意识,从经济文明到政治文明、社会文明,进入到全面文明的发展道路。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性,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和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适应我国国情,能够有效指导我国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所以在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指导方向,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

2.以个性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目标

正如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观强调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目标一样,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心理疏导的工作过程中也必须关注每个大学生的潜能的挖掘和发展。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人的正面性格品质的潜能是无限好的,教育的作用也就不证自明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善的目标有了指日可待的可能性。正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培养善人是为了城邦的稳定一样,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是为了我们国家日渐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为重要的是,公民良好的个性是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软实力,是公民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心理疏导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以大学生的个性潜能的充分发展为最终目标来开展工作。

(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1.因人而异,个别疏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特点是以人为对象的,那么就要面对每个人都有自身特点这个客观事实,因此,在心理疏导的时候坚持因人而异、个别疏导的原则,这样才不致于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得以真正的实现。在大学校园里,宽松自由的氛围更加使每个大学生的各个方面差异加大,从而各自的问题也多种多样,那么辅导员和心理工作者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思想和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疏导方案。心理疏导在这样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下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2.因时因地而异,适时适地选取并优化心理疏导方式方法

时代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着的,所以社会环境也在相应的变化着,我们就不能说存在永恒的真理,更不用说方法论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备,不断探索新的适时的心理疏导方式方法,使之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活力。同时,全国各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自己所在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因为每个地区情况不同,占有的资源也不一样,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在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心理疏导中获得的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要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劣势综合考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疏导方式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全国各地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心理疏导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陈思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价值内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16-18.

[2] 徐若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实践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3:24-25.

心理疏导论文第7篇

关键词:中学;德育工作;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0

前言

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视人文关系与心理疏导是党对其自身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为我国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加强中学德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可以为当代中学生指明思想发展的方向,对其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使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提升。更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失衡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更好地面对自已。因此,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强度的加强对于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质量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笔者选择中学生德育工作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加强理论学习,明确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含义

中学教师要开展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就要先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定义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明确。人文关怀是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概念,所谓的人文关怀就是指人类个体对于其生存现状的关注,是对符合人性标准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更是人类寻求个性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心理疏导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利用心理学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去引导人们的心理认知水平与行为等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人们的心理失衡现象得到调整。从思想政治的角度来讲,心理疏导就是利用说明与解释以及同情与支持来与他人进行沟通,利用语言的方式以及非语言的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从而对他人的心理起到下面影响,使其思想与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2、从实际出发,发现中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问题

在进行中学生德育工作之时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首先,德育工作者要从学校的实际教育情况出发。每一个学校都具有不同的德育基础与现状,因此,德育工作者要对校园中的人文精神进行发现与建立,利用地方特色的人文精神对校园文化进行建立,配之正确的文化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环境。德育工作者要重视起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从学风与教风的调整出发,使学校内的教师与学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为德育工作创造积极与健康的环境。学校要与德育工作者进行默契配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创造出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德育与智力教育以及体育教师进行结合,使学生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之中体会到德育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舒缓自己的身心,使心理得到释放。

其次,德育工作者要对中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分析。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心理与生理都存在较多的独特性。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存在着许多自身发展的矛盾,比如说其知识积累量与其身心发展的差异以及其思想道德水平与精神觉悟方面的压力等等。要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德育工作者必须要尊重与关心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解决实际性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的温情。德育工作者要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关心与引导,在生活中给予学生帮助,为学生解决一些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校园当中找到存在感与归属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向德育工作者敞开心扉,提高德育工作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质量的提高。

3、建立全局意识,正确分析社会大环境

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而中学德育工作者要正确分析与利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其促进中学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如果社会大环境对于中学德育工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那么德育工作者就可以利用社会大环境来促进当代德育工作的开展。如果社会大环境具有较多的负面因素,那么,德育教师就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分辨社会现象,明确学生的是非判断理论。教师在进行德育之时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正确分析与客观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更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文关怀理念,使学生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社会大环境。

4、小结

综上所述,中学生德育工作对于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心理水平提高具有正面作用。笔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中学德育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当代中学德育工作者理清德育方法,促进当代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炎珂.中学生德育教育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

[2]秦长会.中学生德育教育之我见[J].河北企业.2010(01)

心理疏导论文第8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疏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化等问题日益明显,新的社会矛盾不断浮现。同时,高校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社会日益交融,受到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高校不再是置身世外的象牙塔,更不再是孤芳自赏的一片净土。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浮躁与焦灼的社会心态无不影响到高校学生。一方面,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的软硬件设施超负荷远转,师资紧张,学生层次不一,高校教学和学生管理难度加大,面对来自各个地区、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素质的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对高校学生而言,从中学单纯的学习生活一下子进入到大学完全不同的生活、学习方式,高校学生迅速“被成人”化。不管是否做好了接触这个社会的准备,大学生必须面对纷纭复杂的现实,而社会却没给大学生留下任何的“缓冲期”。原来没感受到的东西,现在需要感受,没有现成的答案,一切需要独自面对,这就容易引发心理落差,产生心理差距,大学生心理疏导与性格调养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缺欠的正在如此,需要在这方面给大学生“补课”。同时,由于历史的惯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沿袭着下命令、硬摊派等浓厚的政治色彩,重管理、轻人性,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随着高校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全球化、信息化所带来的多元化价值观和各种思潮在不断冲击着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显得形式老化,方法单一,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心理疏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随着社会家庭结构、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处于青春期的高校学生在体验家庭温暖、感受亲情、接受家庭教育及感悟社会关怀等方面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不少孩子在走进高校后所显现出来的心理与性格偏差及情感问题等不容忽视,近年来高校意外突发恶性事件频发,时时在警醒我们高校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健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已刻不容缓。

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与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对高校大学生个体独特个性、心理诉求和深层情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造就和养成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和关心,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这就内在地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因素,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加强对人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和方式,赋予人文关怀全新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取温和理性的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真正让思想教育的成效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心理疏导”最重要的环节是保持思想通道的畅通,使学生的思想疑惑得以真正解决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相互依存的,心理疏导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实施的途径

(1)纵向是由从校级到系级(包括和处室)到班级,形成几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第一条渠道,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第二条渠道,共青团、学生会的工作;第三条渠道,行政系统的日常教育;第四条渠道,各学科教学。这几条渠道,各有其特点和作用,谁也不能代替谁。一是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真理的思想疏导人。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坚定学生信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二是共青团、学生会是青年学生自己的组织,比较适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在这种组织里可以充分发挥青年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青年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青年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道德分析和评价等综合能力,是使青年学生逐步成熟和自我完善的组织。这里青年学生之间手拉手,心相通,心理疏导的更容易为学生们接受,能起来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三是行政系统的日常教育,看起来比较零碎,但十分重要。因为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矛盾,需要及时帮助解决,促使学生的思想向积极方面转化,防止形成不良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它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是其他途径所不及的。但对学生的日常行政管理往往是行政色彩浓厚,关注温暖学生心灵因素不足,心理疏导在这一方面如能得到重视,方法得当,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是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四是各学科教学中思想政治的教育性很容易被人忽视,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基本上是一种隔裂状态,很少有人对专业课提出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最多有一个笼统的教书育人的号召,许多专业教师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学生的思想,有些思想性很强的内容也只是作为纯知识传授,不注意结合实际启发教育学生,忽视学生异常的心理现象,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心理疏导的空白区。(2)横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几条线,校级在校党委领导下有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系级在系党总支领导下有辅导员和班主任、系团总支和系学生会;各种基层组织在班级中有班委会、团支部等相应的组织。这些不同层次的平行机构,应该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互相配合,发挥其特长和作用,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完善,发挥其整体的教育作用。这样,不管抓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能使各条渠道、各个层次、各个组织机构相互配合。使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在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中,在与教师和同学接触中,充分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高校发挥整体教育力量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难以将全校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但有了这个基础并不等于就发挥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作用。有了硬件,还需有软件来支撑、运行,需要各方面的联动,配合。这些方面恰恰是心理疏导的主阵地,心理疏导在纵横多线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虽时有体现,但没有得到系统连贯地网络,没有充分体现出它应用的地位与功能。心理疏导这一软件在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中的粘合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心理疏导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才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功效。(3)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各高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设有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为大学生及时排解不良心理障碍提供了平台,专门的心理咨询在帮助解决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贾春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教育论坛.2011(2)

[2]黄红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社科纵横.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