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酿酒文化论文

酿酒文化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1 17:07:02

酿酒文化论文

酿酒文化论文第1篇

刘这也是酒文化涵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酒文化产业涵义的理解是在酒文化涵义及概念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并且建立在产业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酒文化产业可以理解为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从事相关酒文化产品及酒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此提供相关服务的一种产业,其为文化传播而进行各种商业活动。现代酒文化产业与科学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履行着文化传播功能,通过商业动机的刺激以及经济链条的作用,对传统酒文化进行传承或者创新,但是整个过程是建立在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基础之上的。

酒文化产业本身不是独立的,它涉及的内容较多,涉及到酒文化的方法面面,而且酒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仅涉及到酒文化相关内容,更是涉及到旅游业、农业等各种相关产业,其发展所涉及的产业较多。因此,要全面理解酒文化及酒文化产业,就需要理解酒文化的相关产业,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酒文化产业,以便更好的发挥酒文化产业的价值。自有酿酒历史以来,酒文化就相伴随而产生。中国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传说中就有杜康发明造酒(距今约4100年)、仪狄发明造酒(比杜康早1000年),可见历史之悠久。1983年10月在陕西眉县杨家村二组考古出土了在5800一6000年左右的新时期时代的陶质酒器(见《宝鸡日报》1988年9月1日周末文化版),这也说明了在几千年前酒出现了人工谷物酒,酒文化也随着而伴随产生。学者们普遍认为商代酒出现了谷物酿酒的技术,这一点已经可以考古中得到证明。西周更是我国酿酒技术快速发展时期,这是代表性的就是酒曲的发明,并出现了对酿酒技术的概括,这就是“五齐”(即泛齐、酸齐、盎齐、堤齐、沉齐)、“六必”(即林稻必齐、曲萦必时、湛炽必清、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这也就构成了我国用曲酿酒工艺技术的基础,这就是世界酿酒科技的一个重要进步。粮食蒸馏酒产生的时间虽然存在着争议,但是在我国出现也有千年的历史了,可见,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

我国酒文化是上述的酿酒历史与传统文化相关互动及融合的结果,因为酒与传统文化是在统一基础上产生并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中国酒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甚至能在世界酒文化中有其一席之地,其原因就是其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并汲取其所深刻的物质和精神营养,这也为酒文化及相关理论的基础和根本。酒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可以从酒与儒家和道家文化、酒与制度文化、酒与文学艺术、酒与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去进行考察。酒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的象征之一,酒文化产业发展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酒文化与儒家文化的政治教化相结合,使得中国酒文化一般沿着法制化、礼仪化方向发展,这也使得酒文化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有助于解决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饮酒习惯,以及酒类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酒文化及相关理论正是在此基础上,这也更加有利于酒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多民族特性也使得酒文化具有各种特色,目前所谈的酒文化多是以汉族为主体,包含各民族在内的酒文化的集合体。中国饮酒文化是各民族的共有财富,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可持续的生命力。

酿酒文化论文第2篇

“葡萄酒作为饮料最有价值,作为药最可口,在食品中最令人快乐”,希腊人的名言代表了数千年来钟情于葡萄酒者的心声。这种曾被称为“神之血”的饮料,时而令人变得狂放不羁,时而又让人的心灵得到抚慰;它不仅拥有醇香诱人的味道,更营造出令人如痴如醉的氛围,成为人类历史的一个要素。透过五颜六色的葡萄酒,我们可以看到一部蜿蜒曲折、气势磅礴的人类观念史、社会史与文化交流史。对于今天中国日益壮大的葡萄酒消费群体来说,葡萄酒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其背后纠结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实在是应该了解一点的。否则无论你的味蕾多么敏感,都无法喝出它真正的味道。

一个虚假的挑战

不久前,参加一个世界葡萄酒组织的会议,偶遇某国内知名酒庄负责人李先生,他信誓旦旦,雄心勃勃,声称要在中国打造世界葡萄酒的第三极。我问他何出第三极之言?原来现今在葡萄酒领域有新旧世界之分。过去,一提到葡萄酒,人们总是想到欧洲,想起法国、意大利,这也就是所谓的旧世界葡萄酒,不仅拥有历史悠久酿酒经验、树立优质风格典范,更堪称为现代文明的一种标志、享誉世界。但近年来,全球葡萄酒市场已产生重大改变。产自美国、阿根廷、澳洲、智利的新世界葡萄酒,抛弃传统包袱与严格产区限制,并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与灵活的创造力行销,不仅成功挥军国际市场,更挑战法国、意大利的葡萄酒龙头霸主地位。

今天的中国,葡萄酒行业也已经蔚为大观,在册的生产企业已达到了450家,产销量不断攀升。

问题在于,始终在国内市场和低端市场徘徊,卖不出好价钱,也很难登高等级场合的大雅之堂。没有公认的优势品牌,只能在新旧世界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作为从业者,眼看着新世界葡萄酒的崛起,旧世界葡萄酒依然红火,却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忽略了中国葡萄酒的存在,既没有并非无谓的国洋之争一般来讲,今人都是把葡萄酒当作一种洋文化来享用的,的确,今天的顶级葡萄酒品牌均为欧美所有,造成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不过在专业领域内一直对此存在国酒论和洋酒论两种观点。

葡萄酒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形成产业的葡萄酒就有2000多年的历史。葡萄酒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繁荣过。汉武帝时在离宫别馆尽栽葡萄。魏文帝曹丕对葡萄酒情有独钟,他在《诏群臣》中写道:葡萄“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由于魏文帝身体力行的提倡葡萄酒,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葡萄酒有很大发展。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十分钟爱葡萄酒。唐贞观13年(640年)唐破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得马乳葡萄,并得其酒法。学会了做葡萄蒸馏酒,即白兰地。唐太宗和宰相魏征都曾亲自做过葡萄酒,而且做得相当出色。被归在旧世界的行列,也没有成为新世界的成员,自然心有不甘。

那么第三极又是个什么形态呢?李先生只是说,吸收新旧世界的先进技术和营销方法,结合中国本土的优势,但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描述。与会的一位世界葡萄酒组织干事并不同意李先生的想法,他说:“中国有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和饮用的历史,在世界的葡萄酒领域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正如干事所言,中国的葡萄酒酿造即使不比意大利和法国这些龙头大哥们早,也决不会比他们晚。一开口就把自己定位于第三极,在气势上已经输了半截。如果我们想挑战既成事实的葡萄酒新旧世界的秩序,还是应该到自身的历史中寻找途径。

并非无谓的国洋之争

一般来讲,今人都是把葡萄酒当作一种洋文化来享用的,的确,今天的顶级葡萄酒品牌均为欧美所有,造成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不过在专业领域内一直对此存在国酒论和洋酒论两种观点。葡萄酒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形成产业的葡萄酒就有2000多年的历史。葡萄酒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繁荣过。汉武帝时在离宫别馆尽栽葡萄。魏文帝曹丕对葡萄酒情有独钟,他在《诏群臣》中写道:葡萄“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由于魏文帝身体力行的提倡葡萄酒,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葡萄酒有很大发展。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十分钟爱葡萄酒。唐贞观13年(640年)唐破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得马乳葡萄,并得其酒法。学会了做葡萄蒸馏酒,即白兰地。唐太宗和宰相魏征都曾亲自做过葡萄酒,而且做得相当出色。

葡萄酒在唐宋时期有了发展和普及。元朝时期是我国葡萄酒最辉煌、最繁荣的时期。元世祖忽必烈十分钟爱马奶酒和葡萄酒,把这两种酒定为祭祀宗庙的供酒。元代葡萄种植面积之大、地域之广、酿造葡萄酒数量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在历史上有过灿烂的葡萄酒文化。唐诗、宋词、元曲中,元朝以后的书画、散文中,多有对葡萄和葡萄酒的赞美,某种程度上彰显甚至塑造了古代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质。

唐太宗的重臣魏征,是位酿造葡萄酒的高手。他把自己酿造的两种不同风味的葡萄美酒,献给唐太宗。唐太宗品尝后,觉得其味无与伦比,因而写下《赐魏征诗》。唐朝大诗人留下不少歌颂葡萄酒的诗篇,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宋代大文豪坡也是个葡萄酒的鉴赏家。他仕途坎坷,多次遭贬,在不得意时写世态炎凉:“冷官门户日萧条,亲旧音书半寂寥。惟有太原张县令,年年专遣送蒲桃。” 坡曾写过《老饕赋》,说的是面对着精美的菜肴,听着美妙的乐曲,欣赏着仙女的舞姿,还缺什么呢?更有诗云:“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葡萄”,可见其对葡萄酒的钟爱。此外李白、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历代文化名人皆有赞美葡萄酒的文字传世,不胜枚举。以上诸条足以说明葡萄酒是中国的国酒。

洋酒论的理由也很充足。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小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在这些地区,葡萄栽培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采集野生葡萄果实阶段,野生葡萄的驯化阶段,以及葡萄栽培随着旅行者和移民传人埃及等其他地区阶段。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最近的考古发现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考古学家在伊朗北部扎格罗斯山脉的一个石器时代晚期的村庄里,挖掘出的一个罐子证明,人类在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饮用葡萄酒,比以前的考古发现提前了两千年。这个罐子产于公元前5415年,其中有残余的葡萄酒和防止葡萄酒变成醋的树脂。

在埃及的古墓中所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清楚地描绘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最著名的是 Phtah ―Hotep 墓址,据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有西方学者认为,这是葡萄酒业的开始。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3000年前,希腊的葡萄种植已极为兴盛。一些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把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带到希腊的克里特岛,逐渐遍及希腊及其诸海岛。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把小亚细亚原产的葡萄酒通过马赛港传入高卢(法国),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

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后,很快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古罗马时代,葡萄种植已非常普遍,《罗马法》规定:若行窃于葡萄园中,将施以严厉惩罚。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迅速传遍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并形成很大的规模。直至今天,这些地区仍是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区。15至16世纪,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和美洲等地。19世纪中叶传入美国。

洋酒论者认为,我国现在栽培的葡萄是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带回的。大宛在今中亚的塔什干地区,盛产葡萄、苜蓿,以汗血马著名。《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桃。”在引进葡萄的同时,张骞还招来了酿酒艺人。这是我国葡萄酒酿造业的开始。清朝末年张弼士先生创办张裕公司,是我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开始。他聘用奥地利酒师,引进欧洲的葡萄品种,引进欧洲的酿酒设备、酿酒技术。在张裕公司的大门面上,就刻有“西法酿造葡萄酒”,这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二次引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葡萄酒工业蓬蓬勃勃地发展,这是我国葡萄酒工业的第三次引进。也可以这样讲,清朝以前的葡萄酒,是中国的国酒。它是用中国的原料,中国的设备,中国的技术,酿造的中国式葡萄酒。遗憾的是那些酿酒设备、酿酒技术都消失了。从张裕公司成立到今天,葡萄酒文化不是继承了我国传统的葡萄酒,而是建构在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基础上。如今的中国人喝葡萄酒,穿的是西服,扎的是领带,用的是高脚杯。不管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现在中国市场上的葡萄酒都应该属于洋酒之列。

想像中的异邦

通过葡萄酒的国洋之争,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明显的葡萄酒在中国发展和传播的线索,对于历史事实,国洋双方并没有太大的分歧,关键是一个界定标准的问题。

客观地说,无论今天还是历史上,我们所采用的酿造设备和酿造技术的确都无法抹掉舶来品的痕迹。特别是现在,葡萄酒的原料生产,加工,储存,品酒礼仪、用具,都似乎以西方为标准。饮者也常以如数家珍般卖弄西方葡萄酒文化、能够分辨各种洋葡萄酒之间的细微差别为荣,旁观者对此似乎也能认同。这一切其实来源于古往今来我们对异邦的想象。

国酒论者延续了古时中国对于世界的想象。“天圆地方”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地球的认识。古代中国人毫不谦逊地认为,自己的“天朝”天然地居于天下的中央,而蛮夷戎狄只配住在四周四角。这种古朴的中国中心理念,为构筑一个宗蕃模式的世界体系提供了地理的、文化的依据。周代通过分封,形成天子为宗主,诸侯、蕃邦为番属的格局。《国语周语》有“五服”之说:“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其核心内容是以天子居住的王畿为中心,各服依次像一个同心圆似的向外辐射、扩展,按亲疏远近的关系把世界划分层次。据此,中原是文明的中心,九州是文明的范围。

酿酒文化论文第3篇

酿酒工程专业学什么课程

《食品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葡萄品种学和栽培学》、《果实贮躲保鲜学》、《葡萄酒酿造学》、《葡萄酒鉴评学》、《葡萄酒工程学》、《葡萄酒庄园设想与治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用企业治理学》。

酿酒工程主要研究葡萄酒的酿造工艺、质量检测、鉴赏艺术、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涉及生物学、化学、微生物学、食品科学、工程学、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进行葡萄酒的生产、检测、鉴赏、推广、营销等。常见的葡萄酒有红酒、干白、桃红、起泡酒等。

酿酒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酿酒科学与工程领域内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与开发、生产管理、检验、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等工作,也可以考研或出国深造。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快速消费品、机械、保险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2 机械/设备/重工;

3 保险;

4 金融/投资/证券;

5 新能源;

6 互联网/电子商务;

7 制药/生物工程;

8 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营养师、销售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营养师;

2 销售工程师。

酿酒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酿酒文化论文第4篇

酿造技术之先进,也是清酒的优势:从酿酒专用米品种的培植到专用酵母的培育,再到精米技术和低温发酵法的引用,日本均走在世界前列,再加上当地特有的优质水源,自然能酿出一流的美酒。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原因,就是美。日本人对包括喝酒时间、场地均有一丝不苟的讲究:中秋赏月时喝的酒,他们称为“月酒”;春季在樱花树下一边喝、一边赏花的,自然就是“花酒”了。著名插画家安西水丸(常为村上春树的书画插图)在冬天下雪时,经常会拉上村上春树去东京的一家居酒屋Retoruto喝一场“雪酒”,他在自己的书中描述:“在此边饮酒边赏雪,最惬意不过,往窗外望,青山通的车道蜿蜒蛇行,一直伸展到西麻布,这等夜景原本就好看,加上白雪漂染,更有朦胧之美。而且店主大泽小姐非常有魅力,有如此美丽女性作陪,不会白醉一场……”所以,安西和村上两位雅士喝的究竟是“雪酒”还是“美女酒”,我是存疑的。看官们如有机会到东京去造访Retoruto,不妨也一探究竟,但最好还是挈男酒友一同前往吧。若带女伴同去,而你又一边喝酒一边用一双醉眼去偷瞟大泽小姐,你的女伴岂不会心里嘀咕?

另外一重美学讲究,体现在日本酒的品牌命名上――很多日本酒厂还喜欢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取材,为自家品牌命名。说回村上春树最喜欢的清酒“张鹤・大吟酿”,瓶身上就印了白居易的“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

这方面做得最直接和彻底的便是岛根县的李白酒造,酒厂经常在瓶标和宣传品上引用李白的诗句。酒厂有一个浊酒系列“桃花仙人”,那是寓意李白新婚时在白兆山桃花岩下度过的那段美满生活了。有趣的是其纯米系列,从纯米酒到纯米大吟酿,瓶标上没有李白的诗句,印的却是杜甫咏李白的名句“李白一斗千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名酒“久保田”也不甘示弱,它除了把李白的《月下独酌》印在包装盒上以外,还出了一款“得月”清酒,名字则是来源于“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是中国饮者之福,我们在左一口《道德经》的“上善如水”、右一口《史记》的“国士无双”时偶尔还来一段明朝诗人瞿存斋的“白鹿”,还有“七贤”和“李白”,真要感谢日本酒厂如此悉心地保育中国文化。

日本清酒的分类?

所谓本酿造、纯米酒、吟酿,在日本酿酒法律中都属于“特定名称酒”,它们的不同在于酿造原料的区别,但无论是原料还是制法,都达到了规定基准线以上,在清酒的世界中已经属于精品。另有一类“特定名称酒以外”的酒,不仅大批量生产,而且还会加入大量的酿造酒精、糖类、色素乃至化学调味料的,就只能叫清酒,而不能有特定名称。

本酿造酒的原料是米、水、米曲、少量的酿造酒精,又算是精品中层次较低的酒。而纯米酒,单纯使用米、水、米曲来酿造,味道便更醇厚。至于吟酿和大吟酿,则是对精米步合有更高要求的高等级酒了。精米步合是指酿酒用米磨去外层后剩下部分占原米粒重量的比例,数字越小则米的精度越高、磨去的部分越多。为什么酿酒前的米要磨过?因为酿酒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利用曲菌将白米中心部分的淀粉转化为糖分,一来磨去米粒外层的脂肪和蛋白质,有利于菌丝更好地穿透米心,二来脂肪和蛋白质会给酒带来杂味,影响香气。

清酒只在搭配日本料理时饮用?

不是。清酒本身有很好的搭配功能,因此在搭配西餐、粤菜、潮州菜这些菜式时也有很好的表现。而除了搭配食物以外,净饮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清酒的饮用温度有什么讲究?

清酒有热饮饮法,但不是什么酒都拿来热饮,好酒便更不应该热饮,冷饮甚至室温才是正道,拿吟酿和大吟酿来热饮亦是暴殄天物,除非少数指明饮的吟酿,例如“黑龙”便有一种“九头龙酒”,专门用于热饮。

酿酒文化论文第5篇

同时,葡萄酒产业是一个循环经济产业,更是一个农产业。酿酒葡萄用于酿酒后,其皮渣通过超临界萃取可提取功能性多酚(高附加值的保健食品)、种子可以提取功能性油脂(最好的美容产品之一),余下的产物通过有机处理可以用作饲料或肥料的原料。除了清洗发酵罐的用水(经过简单处理)用于葡萄园田间灌溉外,是一个几乎零排放的绿色环保产业。

葡萄酒是一种将葡萄汁加以发酵后所得的、含酒精的碱性饮料。它的酒精度较低、品格高雅、具有丰富营养。葡萄酒也是我国推进酒类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扶持发展的酒种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葡萄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市场缺口带来巨大商机

过去的5年中,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增长了一倍。消费市场的增加,大大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07年,我国葡萄酒产量达到66.51万千升,同比增长34.34%,销售收入146.8亿元,同比增长22.06%。

尽管如此,目前全世界葡萄酒的年产量为3000多万吨,美国年产量为300多万吨,而中国的年产量仅为66万吨;现在我国人均年消费葡萄酒才0.51升,而世界人均年消费为4.6升,欧美一些国家甚至高达60升以上。因此,即使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而论,中国葡萄酒市场增长空间依然巨大。预计在近十年内,我国葡萄酒产量每年增长幅度可达5万千升。葡萄酒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最佳时期。

北京是发展中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中心城市,有星级宾馆551家,每年约消费3500吨葡萄酒,约占全国中高档葡萄酒消费市场的15%,堪称全国最大的中高档葡萄酒消费市场。

当前,我国政府鼓励发展水果酒,葡萄酒产业受到国家和地方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我国幅员辽阔,可开垦的山坡、砂砾地很多,其中适宜发展酿酒葡萄种植业的区域也很多。种植酿酒葡萄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它还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预计我国具有各种地方特色的葡萄酒产业基地将快速发展起来。

优质地理条件成就葡萄沃土

延庆县地处北京市西北部,距北京市区74公里,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为北纬40°′16′~40°47′,东经115°44′~116°34′,为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延庆县域面积1992.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2.8%。县辖11镇4乡,总人口27万。

廷庆生态环境、生态资源条件出众,是国家生态示范区之一。东部山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完整,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丰富;中部是沃野平川,水源充足,地力肥沃;西部紧靠官厅水库,湿地面积大,地下水和过境水储量可观。全县林木覆盖率高达57.4%。延庆平均海拔高度在500~600米左右,气候怡人。夏季平均气温比北京城区低4~5度,成为北京市民消夏的好去处,因此又被誉为“夏都”。

气候媲美法国波尔多

种植酿酒葡萄比发展鲜食品种要求的自然条件苛刻,一般要求夏季凉爽、雨量不多的地区,对年有效积温和7、8、9三个月的平均温度以及成熟期一个月的降雨量三个指标都有严格的限制。经专家多年论证,延庆与法国的波尔多、德国的莱茵河、美国的纳帕同属夏凉地区,是世界最佳优质葡萄种植区之一。

延庆地处北京市郊区,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为暖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带的过渡地带。延怀盆地海拔500米,空气透明度较高,年日照为2826小时,为北京最高值。延庆年均气温8.5℃,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为3394.1℃,无霜期165天。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春天干燥、冬天寒冷、四季分明。

尤其,在葡萄成熟期(9、10月)内,延庆的昼夜温差为13.6℃,是北京昼夜温差最大的地区,适宜于葡萄生长持续时间长。有效积温高(但持续高温时间短),而同期降雨少,日照多,干燥度大,且气温日差较大,该地区生产的酿酒葡萄糖度高又不乏酸度(糖酸比适宜),色度好,香气物质积累丰富,为酿造高品质葡萄酒提供天然保障基础。主要土壤类型为沙质砾质类型褐土或石灰性褐土,通透性好,利于葡萄根系发育,非常适宜葡萄的种植。

生长在延庆的葡萄的品质也得到了酒商的认同。2007年,经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研制,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学院派”美乐干红葡萄酒、美乐精选干红葡萄酒、美乐珍藏干红葡萄酒,呈现精美的宝石红色,富有浓郁的黑莓和红色水果香气以及香草和吐司的清香,口感丰富圆润,单宁细腻柔和,余味悠远绵长。显示了该品种的精美特点。

葡萄酒产业助经济腾飞

延庆是北京的“夏都”和重要的旅游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而葡萄酒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产业,正好符合北京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在旅游资源方面,延庆的条件不亚于法国的波尔多和美国的纳帕。有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底蕴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雄伟的山峰、部级自然环境保护区和随处可见的旅游景区。

酿酒业的发展可以带动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有利于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为农民增收做贡献。在延庆周边已有长城葡萄酒厂及怀来境内近百家年产值近10亿元的葡萄酒生产企业群。酒庄葡萄酒产业带的建设将形成以葡萄酒庄园产业为龙头的富民产业体系和周边带动系统,极大促进延庆的县域经济发展,培育延庆县在国内外具有文化、旅游和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国内外市场接轨、与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效有机结合的新型产业经济。

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延庆县委县政府果断地提出了发展北京延庆酒庄葡萄酒的发展战略,瞄准葡萄酒的高端市场,以高起点促高发展,规划了“北京延庆酒庄葡萄酒产业带”的发展蓝图。

“产业带”将集中国内外具有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的高水准的酒庄式葡萄酒产业,以高品质、高技术和高度集中的群体模式,借助北京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创建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集葡萄酒生产、品牌展示、商贸旅游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中心,引领和促进北京市的葡萄酒消费和文化发展。借助葡萄酒产业带的凸现效益,进一步促进延庆县域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大循环的开放效应,并通过相应的产业配套,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地方发展,形成以葡萄酒庄园产业为龙头的富民产业体系和周边带动系统。

三步发展创酒庄集群

首先,通过对葡萄酒市场特点研究和市场细分,并结合延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初步将延庆葡萄酒产业带

产品定位为中高档葡萄酒。

其次,引进和培育葡萄酒产业著名品牌,在张山营镇松山南麓规划建设年产300~500吨优质高档葡萄酒酒庄6~8座,并在长城脚下配套建设葡萄酒文化城,在展示葡萄酒产业的历史和发展的深厚文化内涵的同时,让旅游者了解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并品尝各种类型和风格各异的系列产品。推广普及葡萄酒文化,实现不同类型和风格葡萄酒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概念的普及。

第三,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中小企业+农户(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通过股份、契约、合同等形式,按照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采收和采后加工,品牌培育和市场推广,从而引导和带动周边农户进行酿酒葡萄种植,并带动旅游业发展。

布局方面,延庆将在松山旅游线路沿线建设年产200~300吨规模的葡萄酒庄6~8处,形成一个葡萄酒庄的集群。

小资料

气候对酿酒质量的影响

土壤、气候、品种、栽培技术以及酿造工艺等对酿制葡萄酒的质量都有影响。而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对浆果的成分和酒质起主要作用。

酿酒葡萄最适宜的气候是夏季凉爽,干旱少雨,秋冬季温和。湿润多雨雪,这种气候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延庆是大陆季风性气候,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地带。与地中海气候比较,虽同为夏凉,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秋冬冷凉,气候干冷,需采取保护措施,埋土越冬。

为了研究延庆地区的气候特征,需要先了解一下水热系数理论和日光能系数理论:

水热系数理论由苏联学者达维塔雅提出,其内容为研究浆果采收前两个月的水热系数和成熟期的降水量大小对酿酒葡萄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水热系数K=P*10/∑t(P为给定时间的降水量,∑t为同期的大于等于10℃的积温总和)。根据水热系数理论,在葡萄成熟期,即采收前一个月内降水量不大于100毫米、成熟前两个月内的水热系数小于1.5时,可酿制品质极好的葡萄酒;水热系数在1.5~2.0之间时。可酿制优良的葡萄酒。

日光能系数理论由Branas提出,它关注某一品种在某一地区的栽培优劣首先取决于其热量需求。日光能系数IH=X*H*10-8(×为葡萄生长周期的活动积温,H为同期的日照时数),认为IH大于4.5时,能满足早、中、晚各成熟期葡萄品种的光能条件。根据日光能系数理论,4~10月延庆的日光能系数为6.2,大于4.5,能满足早、中、晚各成熟期葡萄品种的光能条件。

酿酒文化论文第6篇

法国

概况:品质和名气堪称经典,无论从文化、历史、质量上,葡萄酒爱好者都会公认独占鳌头的始终是法国酒。那些售价不菲,被投资家追捧的世界名酒大部分是法国的列级名庄。法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上产葡萄酒,产量仅次于意大利。

著名产区:世界闻名的11大产区。由于葡萄品种、气候及地域文化不同而各有特色。包括波尔多、孛根第、博若莱、罗纳河谷、普罗旺斯、香槟、鲁西荣、卢瓦河谷、萨瓦、阿尔萨斯、西南地区。

特别看点:拥有两千年历史的酿酒工艺,产地命名监督法规等都为全世界接受和仿效。

意大利

概况: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出口量与法国并列前茅,产地面积仅次于西班牙。

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但历史文化对经济发展生成负面影响。葡萄品种古老、复杂和繁多以及冗长的酒厂和酒的名字都对其推广产生负面作用。最近20年,大量新派酿酒师引进外国葡萄品种,大量减产以提高质量和以小法国橡木桶替换大型旧木槽来酿酒,一连串的改革措施近年已取得实际成效,再加上每年的大型“Vinitaly”展览和政府严格要求酒厂遵守DOC特许规定,意大利酒已名声大振。

著名产区:皮蒙、威尼托、托斯卡纳。

特别看点:阿斯的气泡酒最有名,另外有西西里岛的玛莎拉强化葡萄酒、混合葡萄酒苦艾酒。

西班牙

概况:葡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产酒量第三。

著名产区:全国各地几乎都生产葡萄酒。以里奥哈、安达鲁西亚、加泰隆尼亚三地最为有名。靠近首都马德里的拉曼恰地方街道的葡萄酒,几乎占西班牙所有产量的一半。

特别看点:有气泡的雪莉酒、里奥哈酒和起泡卡瓦酒最为著名。里奥哈红酒,品质堪比法国葡萄酒,但价格却相当合理。

美国

概况:新兴葡萄酒大国。最早酿酒始自16世纪中叶,近30年来急起直追,成为优良葡萄酒的生产国。

著名产区:90%的美国葡萄酒在加州酿造,主要产区为纳帕山谷、索罗马山谷和俄罗斯河山谷。最大最出名的葡萄酒产地是纳帕山谷。其他还有华盛顿等地。

特别看点:葡萄酒品种非常多样化,从日常饮用的餐酒,到高级葡萄酒都有。主要葡萄品种为霞多丽和赤霞珠,金粉黛是美国自己培育的品种。

澳洲

概况:与美国并称两大新兴葡萄酒国。不论在气候或土壤条件上,都很适合栽种葡萄。从公元1788年最早一批移民来到澳洲,即开始酿造葡萄酒。在英殖民地时期,生产主力是雪莉和波特。1950年以后,则以无气泡葡萄酒为主。

著名产区:最具代表性的葡萄酒产地有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及维多利亚州。产区主要为巴罗萨山谷和艾登山谷。

中国

概况:20世纪80年代后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现有葡萄酒厂总数在500家左右,主要的企业有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华夏等,均引进国际著名葡萄品种提高质量。

酿酒文化论文第7篇

当中国接触到葡萄酒的时候,国外的葡萄酒已经经历了5000年的历史了。

说起葡萄酒,它的历史甚至比人类记载还要长。当第一颗葡萄落下地的时候,葡萄酒的历史就已经开始了。

葡萄酒最先吸引人类的注意,并不是它的芳香,而是它的功效。人们使用它是为了摆脱疾病,延长生命。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葡萄酒显现出的,是能给人以慰藉,给人勇气,让人可以摆脱精神疲惫,消除战斗的恐惧和内心的寂寞。

葡萄酒的文化跟中国的白酒文化很接近。当时的酿造工艺不是很先进,人们无法把酒中的糖分完全转化为酒精,所以酿出来的葡萄酒是偏甜的。这就跟中国古代酿出来的白酒是一样的。当年的武松在景阳岗上连喝了18碗酒,如果按照现在的工艺酿出的白酒,别说18碗,就是8碗他都早已倒下了,所以中国的酒文化和国外的酒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在谈葡萄酒的文化之前,还要先说说它的本质,到底什么才是葡萄酒呢?葡萄酒忽然民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呢?

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也就是英文的Wine,是利用从葡萄颗粒榨取的浆汁进行发酵所得到的含有酒精的葡萄汁。其中有两个关键字:第一个是“葡萄汁”,葡萄酒是100%的新鲜葡萄汁酿造出来的,不能人工添加一滴水。我们或许喝过那种甜甜的红葡萄酒,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葡萄酒,它们是人工用一部分葡萄汁加香料和水勾兑出来的。另外一个关键字是“发酵”,葡萄酒是发酵酒,不会经过蒸馏,因为用于将糖转化为酒精的酵母在酒精浓度达到15度左右就会死掉,因此葡萄酒很难超过16度。

白兰地虽然也是葡萄制作的,但酒精浓度达到40度。是因为经过蒸馏才达到的,所以严格意义上也不能称之为葡萄酒。因此,基本上葡萄酒强调的是天然所成,被称之为大自然的礼物一点都不为过。

葡萄酒也被称为是有“生命”的酒。在装瓶之后,葡萄酒仍然会在瓶中继续发展,不断成熟。这期间,装瓶的葡萄酒会被窖藏起来。窖藏的时间越长,其味道越纯美。这就不免夹杂着一些遗憾,一位酿酒师酿出一瓶优质的红酒后,可能在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电无法品尝到他所酿造出来被窖藏的那瓶酒。

葡萄酒也是个神奇产物,它口味的不同跟葡萄有着不可分割关系。不同的葡萄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中都会体现出当地特有的文化和历史。因此也可以说,葡萄酒是文化的产物。

我们就拿意大利的顶级葡萄酒巴罗洛进行举例说明吧。巴罗洛是国王宴会上的必备红酒之一,享有“意大利酒王”的美誉。DOCG(意大利红酒的最高级别)级别的红酒产自皮埃蒙特产区阿尔巴西南的科内奥省。适合种植巴罗洛的葡萄园必须建在含有丰富钙质的粘土、坡度、光照方向适宜的丘陵上。巴罗洛百分之百选用内比奥罗葡萄,通常带有玫瑰的香气。巴罗洛引人注意的一点是其年份,通常会随着年份的增长,呈显橙调,而5年以上的巴罗洛可以标记为珍藏酒。

随着历史的发展,巴罗洛出现了两种“派别”:现代派和传统派。现代派的葡萄培植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和传统的生产者间搭建了桥梁。更加先进的树冠管理和产量控制,帮助人们更早地收获葡萄皮中富含单宁的成熟葡萄。

如今无论现代还是传统的巴罗洛生产者,都采用严格的卫生监管,并使用了现代的酿酒设备,例如控温发酵容器等。除了一些强硬、不愿妥协的生产者,大多数人都采用这种的方法,结合现代科技和传统酿酒法酿造巴罗洛。

总体来说,通过传统方法,内比奥罗葡萄需要在传统的大号木桶里浸泡20―30天。现代的方法则是通过7到10天,在较低温度下发酵,以保持水果的香味。在发酵过程末期,酒窖通常会被加热以便乳酸发酵,这样可以弱化内比奥罗葡萄的酸度。现代酿酒师们偏爱小型橡木酒桶,因为只需要几年就可以缓和单宁的味道;同时,新型的橡木桶可以增强香草醛的香气,从而掩盖内比奥罗葡萄的玫瑰香。

在传统派中,巴罗洛酿造时浸皮发酵时间长达40天或更久,然后使用大型Slavonia橡木(或栗木)桶陈年4年或更长的时间,其目的是为了让内比奥罗著名的高酸度和单宁变得更圆熟。

酿酒文化论文第8篇

一、葡萄酒旅游的概念及特点

葡萄酒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专项旅游形式,在国外的发展初具规模,并有不错的收益,但在国内相关的旅游研究和实证分析还是比较缺乏。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就葡萄酒旅游的相关概念,已经备受相关组织和专家关注。最早关于它的研究是在1997年南澳委员会指出游客访问葡萄酒厂及相关活动。葡萄酒旅游可以包括游客在访问主要旅游目的地过程中对单一酒窖的短期访问,也可以包括将重点放在葡萄酒产地居住几天以亲身体验葡萄酒的生产过程。Hall等(2000)提出,对葡萄园、酿造厂、葡萄酒节及葡萄酒展览会的访问,这种访问是把品尝葡萄酒和对葡萄酒产地的特征的体验作为主要访问目的。我国的学者在总结国外的分析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世泰等提出葡萄酒旅游包括制酒,品酒,赏酒,健身,美食,购物和游览葡萄酒厂周围的葡萄园等景点,还包括了解产酒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娱乐活动。葡萄酒旅游业的增长与现在注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体验” 旅行分不开。由此,Williams(2001)认为葡萄酒旅游是喜爱葡萄酒的人到葡萄产地追求与葡萄酒相关的各种体验的一种旅行。这一定义强调的是旅游者通过葡萄酒旅游获得休闲游憩体验和经历,延伸了葡萄酒旅游概念的内涵。

葡萄酒旅游呈现出以下特点:(1)产业经营的三重性。从资源禀赋来看,葡萄酒旅游资源中既有工业观光旅游中的工业设备及工业产品制作等资源,又有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中农业旅游资源的农作物、风景、气候等,同时兼具休闲旅游的特性。(2)较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葡萄酒旅游者的动机就是一种由低至高融入葡萄酒体验的过程,项目也体现出高度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葡萄酒体验旅游的采摘、酿制、品酒、赏酒等环节能充分调动眼、耳、口、鼻等各个感官的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思索,使人记忆深刻、难以忘怀。(3)高品位性和高教育性。国外研究中,对葡萄酒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葡萄酒旅游者具有明显的高学历和高收入特征。(4)文化性。葡萄酒旅游是一种葡萄酒文化之旅,发展葡萄酒旅游过程中可将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充分的融入进去,从而增加葡萄酒旅游的文化内涵。

二、我国葡萄酒旅游开发现状及不足

我国葡萄栽培总面积628万亩,其中酿酒葡萄80余万亩,葡萄总产量627万吨,75%鲜食,15%酿酒,10%制干、制汁/醋。中国葡萄种植历史悠久,但绝大部分葡萄用于鲜食。目前,国内酿酒葡萄的生产集中分布在胶东、西北、京津冀地区。已形成的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主要以葡萄酒产业旅游带的形式出现,主要有北京延庆县“酒庄葡萄酒产业带”,烟台蓬莱市“葡萄观光旅游带”等,相对来讲是东部发展较好,西部仍旧处于探索阶段。

从出土文物和历史情况来看,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文明地带,即美索不达米亚创造出人类最古老文明的苏美尔人酿造出了人类第一桶葡萄酒。而中国的葡萄酒旅游于20世纪9O年代兴起,并且发展缓慢。虽然说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历史最悠久的张裕葡萄酒庄,也才是19世纪末建立的,到现在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开始发展葡萄酒旅游更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中国的葡萄酒庄没能沿袭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葡萄酒旅游的角度来看,缺少西方国家的历史韵味。而在葡萄酒庄的建筑园林设计上,则多采用欧式园林景观,比如张裕。或是中西合璧式,比如云南红酒庄。在游览过程中,多是游客走马观花式地参观酒厂、酒窖、文化中心等地,然后进入到葡萄酒销售中心,这个过程缺少对葡萄酒文化的体验,酒厂商更注重的是销售环节。在导游的讲解方面,也一般在于介绍葡萄酒的相关常识和本酒庄的企业文化,而甚少涉及葡萄酒的历史来源和文化渊源。这使得游客的体验不够全方位,印象不深刻。国内关于葡萄酒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前景的开发,多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出发,例如树立企业形象、规划旅游线路及景区,而没有从体验经济角度展示我国葡萄酒旅游的特点与需求。目前葡萄酒旅游发展中还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散、小、弱以及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等问题,真正懂葡萄酒的专业旅游人才极度匮乏。

三、关于体验经济理论的内涵

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在1998 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道具,追求感性与情境的诉求,为顾客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体验经济作为一种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主导型经济形态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体验经济的特征体现在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体验是这一过程的“产品”。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每一瞬间都是一个“惟一”。这与旅游产品无形性、异质性、易逝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等特性不谋而合。另一方面,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人们出游的动机不外乎求知、求新、求异、求乐的精神和心理体验,因此,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不再仅是销售商品或服务,它提供最终体验并充满感情的力量,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根据参与程度和联系类型的不同,将体验划分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四个部分。最好的体验处于四个领域交叉的“甜美地带”。

全新的体验不仅是满足客户的期望,减少客户的损失,而且是有意尝试超越客户的期望,带来惊喜的体验,创造惊喜的体验需要以满意和减少损失作为平台(谢彦君,2005)。体验经济时代,要问消费者“你记住了什么”,而不是“我们怎么做”或“你需要什么”。

从 2003 年起,国内的体验经济研究开始涉及产品设计、营销、消费需求等多个领域,其中也包括旅游活动的研究。例如,邹统钎讨论了旅游体验的本质,区分了娱乐、教育、逃避、美感和移情5种旅游体验。孙根年教授在体验旅游的经营与策划中,提出“动机―过程―目标”模式(见图1)。其中,过程“三性”: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可参与性是旅游体验经营的关键;目标“三感”:新鲜感、亲切感和满足感是旅游体验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动机“三求”:求补偿、求解脱、求刺激是旅游体验得以形成的核心动力(张建忠、孙根年,2012)。此外,芮田生在分析游客潜在心理和审美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的程序,包括游客行为分析、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原则和步骤等。

四、葡萄酒旅游开发对策

(一)强化葡萄酒旅游景区体验化开发理念

旅游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使各主体获得自身最大收益。对游客而言,要通过旅游活动感受葡萄酒文化和地方特色,以获得难忘的经历;对景区而言,要使经营者在提供旅游体验这个经济提供物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旅游地而言,要获得文化传承、地方宣传、社区获益等综合效益的最优化。游客主要通过精神参与和身体参与来获得深度的旅游体验,在景区的体验化设计过程中,注重真实性的营造,为游客创造真实的葡萄酒酒体验氛围,物质景观形象、地方文化形象、企业形象等多个二级系统,都要与景区总体形象相符。

(二)深度挖掘本土葡萄酒文化

我国葡萄酒旅游现有发展模式多为效仿西方,并没有融入本土特色。葡萄酒文化应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法规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等。我国在历史、文化、、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异于西方国家,因而葡萄酒文化旅游也应呈现出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应在葡萄酒旅游体验活动中充分挖掘中国葡萄酒文化的魅力。

(三)大力推行葡萄酒酿造商依托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以品牌葡萄酒酿造商为核心,主要表现形式为以葡萄酒酿造商为名字的企业庄园(例如威龙甘肃沙漠绿洲有机葡萄庄园),或将展示企业文化的博物馆作为单独景区呈现。主要的目标消费者定位为高端的葡萄酒爱好者以及会议、休闲等旅游者。满足旅游者的教育、观光、娱乐等多种体验,综合该酿造商葡萄种植基地、酿造厂酿造工艺和生产线、酒庄及企业文化展示等内容。旅游项目可以有传统的葡萄种植园参观,也可以参观酿造工艺流程、自动灌装生产线、酒窖,酿造者解说工艺、家庭自酿工艺传授,葡萄酒展示与品尝等。除此,还可将地区特色住宿,地区美食体验、地区特色的户外休闲运动、葡萄酒美容产品体验(比如葡萄汁护肤SPA)、葡萄节庆融入其中。典型代表有秦皇岛朗格斯酒庄。

(四)发挥葡萄酒文化博览中心的桥梁作用

目前国内很多葡萄酒产业聚集地建立了以品牌集聚、品鉴欣赏、收藏展示、科普推广、文化交流为主题,融休闲、展览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葡萄酒文化博览中心。博览中心在产品推介、品评鉴赏、基地考察等面对面交流活动,为参展商和采购商创造了更多的交易机会,搭建了世界葡萄酒交流的平台。例如张裕葡萄酒还创新开发了馆藏事件酒、异型瓶酒类产品、小型可储酒橡木桶、不锈钢酒壶、艺术酒架、葡萄酒专业器皿、办公用具等酒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和旅游纪念特色浓郁的产品,深受顾客的喜爱和欢迎,这一点很值得借鉴。

(五)实现旅行社和葡萄酒旅游企业的有效对接

旅行社一头联系着游客资源,一头联系着旅游资源,然后通过对资源的整合、组织,起到中介作用。发挥好旅行社龙头作用,可以大大拓展旅游业集聚效应。目前,葡萄酒企业自身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旅行社的作用,而旅行社也没有太多懂葡萄酒的导游,因此衔接上出现了问题。葡萄酒企业依托自身的宣传招揽顾客,范围有限。旅行社带领游客去酒庄往往是到此一游,彰显不出葡萄酒文化自身的魅力,游客印象不深,回头率不高。旅行社是旅游产品的总装车间和推销商,在发展和繁荣旅游市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协会要积极组织旅行社实地踩线考察,集中推出葡萄酒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对外推介力度。旅行社要优先开展地接招徕服务,推出风土人情之旅、美食与美酒体验之旅、品酒之旅等旅游产品,按照旅游经济规律,充分体现葡萄酒旅游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葡萄酒旅游企业要注重对旅行社导游的培训,加大培育游客对葡萄酒品牌的忠诚度。提高导游在葡萄酒基础知识、葡萄酒饮用文化、葡萄酒餐饮服务、葡萄酒的历史、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接待礼仪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五、结语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