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支架式教学论文

支架式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9:47

支架式教学论文

支架式教学论文第1篇

此教学模式很适合当前高职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为例,该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较被动、对纯理论知识的讲授不感兴趣、欠缺抽象思维能力等问题,加之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理论课程又存在理论知识强、知识点多等特点,使得该课程的讲授一直无法走出平淡、枯燥的局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主动性。虽然各高校教师都尝试运用工学结合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受会计行业自身保密性的限制,实践教学一直成为亟待突破的瓶颈。因此,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结合学生的认知、情感、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特点,将教学内容通过螺旋式教学模式降低知识难度,再配合现代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发挥学生的最大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2支架式教学法

现代的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自我更新知识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它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的观念,动摇了教师“满堂灌”“控制练”“考法宝”的教学方法体系,出现了教法与学法的整合统一。其中,建构主义理论发展出的支架式教学法,作为近二三十年来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在处理“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灵感来自于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通过在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脚手架”,利用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即“支架作用”),不断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支架式教学法是以支架问题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师生“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索的过程,使其能够获取直接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支架式教学方法下教学,教师对学生的需求要能够及时地给予支持,即搭建“支架”,若没有必要时就及时隐退,即撤掉“支架”。搭建支架作为基础,要时刻依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设计教学任务、实施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做出诊断,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一段距离”,即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前者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由成人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其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最近发展区会在学生解决支架问题过程中显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来搭设支架,运用材料、规划、直接干预、介入等方式来调整教学支架,使学生的学习保持在其最近发展区内。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搭建支架。支架的搭建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展开,将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支架问题中,形成一级“支架基地”。该支架基地的提出应该是能够覆盖到课程的主题,然后再对支架基地中每一支架问题进行分解,形成若干子问题;②进入情境。先将学生引入支架中的最末级子问题的情境中,然后通过教师的演示或介绍类似概念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③独立探索。教师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要不断地重新搭建新的问题支架,帮助学生在概念的框架中逐步攀升。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放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最后达到使学生能够脱离教师的引导,而自己在概念框架中自主学习;④协作学习。当学生讨论的问题出现多种意见相互矛盾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学生会对当前所学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⑤效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评价。

3支架式教学法在螺旋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在螺旋式教育模式下,不是将课程仅仅作为一个个孤立的知识去教学的,而是每个知识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而这层关系则需要通过支架式教学,由简至难、由点到面循环上升的连接。因此,在螺旋式教学模式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法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如何选取支架点

搭建支架的关键点在于寻找最近发展区。但问题支架的选择不应该建立在现有的发展区内容上,否则会阻碍教学的进行,使支架式教学流于形式;同时也不应该超越发展区,否则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导致放弃学习。因此,可以根据式进行量化选择合适的入手点。

3.2如何设置情境

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包括问题难度、呈现方式、提出时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创设的情境也不同,主要分为理论性情境和实践性情境两种:①理论性情境是以概念为主的新知识或以研究为主的知识,如财务会计课程中概念的介绍及科目的设置。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节目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将教材中的内容通俗化,通过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教学情境,进行类比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思考的动力。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反馈、暗示、指导、解释、示范、提问等工具,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②实践性情境是以应用知识或实习、实训为主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实践内容搭建问题支架,问题支架要使难度由低到高逐层加深,全面、细致地进行综合教学。教师可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等途径,尽可能地创设仿真的实训环境,使学生能够以职场人的心理进行学习。如财务会计课程中,业务处理可以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未来教室”(StarC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训相结合,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螺旋式教学模式中,重点在知识的重复性和延伸性,因此在情境的设置时,要注意知识在跨越式的螺旋上升过程中情境的转换与连接。

3.3何时拆除支架

当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有助于他们进步的支架后,就要考虑适时退出,即拆除支架。拆除支架的目的不是停止对学生的帮助,而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留有自己探索、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去思考,从而发挥其主动性来提升能力。对于理论性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缓慢”拆除支架;而对于实践性知识,只要学生一上手,教师就可以尝试撤出指导,让学生自己探索发展。

3.4如何进行评价

支架式教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英语阅读;课堂;学生;教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研究者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和模式对英语阅读进行论证和实证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支架式”教学模式作为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逐渐成为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建构主义下应运而生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更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通过支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知识,帮助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其对于丰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很高的指导作用及意义。本研究从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环节入手,论述了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匹配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框架的构建,进而分析和讨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环节分析

教师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有六个环节,首先第一个环节是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可以决定学生学习任务与支架搭建之间的切适度,所以说该环节在整个教学模式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是提供支架,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支架、范例支架等,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内容,该h节在整个教学模式当中属于核心环节;第三个环节是进入情境,学生根据支架就能对文章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所设置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到学习的迁移及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从而在特定的情境当中实现知识与文化的建构;第四个环节是合作探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互动、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完成学习任务;第五个环节是独立探索,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意识;第六个环节是效果评价,评价的方式分别是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的评价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查缺补漏。

二、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匹配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框架的构建

本文所构建的适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支架式教学模式框架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阅读前、阅读中及阅读后:

(1)阅读前:首先在阅读前教师会利用头脑风暴等一系列的活动去激活学生的已有英语知识,从而实现支架的搭建,然后教师接着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对与阅读有关的主题及内容进行回顾,最后教师会依据对学生的表现的观察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在新知与旧知之间搭建起关系的桥梁,该过程也涉及到了支架的搭建。

(2)阅读中:在阅读当中学生是需要待着问题进行默读的,这时候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问题支架,然后教师通过提供图式支架,在对文章结构及知识点的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接着教师会为学生提供情感及策略支架,让学生对英语文章进行精读,在学生的精读后教师会利用同伴支架、教师支架的方式开展情境对话、访谈、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

(3)阅读后:阅读结束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展示成果,然后进行评价,分别采用过程评价和阶段性评价模式。

三、提高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要保证各个支架环节的连贯性。

本文所设计的支架式教学环节共有六个,其中最近发展区的确定、学习任务的选择都是有效保证课程开展的前提,其为学生的知识背景铺垫等打好了基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所提供的语言知识支架、策略支架及情感支架等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文章,帮助学生建构认知意义,在这一系列的环节进展中,每个环节都是需要保证连贯性的,每个环节的连贯性都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2.进行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及自主性培养的过程,但是这并不是说会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在此模式下,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定位好自身,适宜的为学生提供必须的支架,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运用知识,使学生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人。

3.要注重支架的合理性。

我们知道所搭建的支架是以学生认知情况来进行的,所以作为教师来说应该依据教学经验去预测在英语阅读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然后选取合理的支架去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阅读,但这并不是说要大量的构建支架,而是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空间,不能随意的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而是需要依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去构建,而当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及认知能力之后,教师应该适当的减少支架的使用,从而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去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结: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当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是较为先进的,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在采取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注意各个支架环节的连贯性、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注重支架的合理性。另外在支架的构建中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内进行,阅读材料的不同支架实际上也是不同的,支架的构建及撤出是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

参考文献:

[1]韩程峰.通过支架式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基础英语教育,2011, 12(6): 38-41.

支架式教学论文第3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支架式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课

一、“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目的

“支架式教学”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我校高中生源相对基础较薄弱的现状,尤其是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较差、英语学习困难大、学业成绩提高难的问题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搭建适宜的“支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策略与技巧,在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方面获得一定的提高。

二、对“支架式教学”的认识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LAGET)提出。他经过研究认为:儿童自身知识的习得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以后又经多位科学家、心理学家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现在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之中,意义大致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事物间的联系等。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就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的和书面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而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2.“支架”的内涵。

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者用“支架”这个词来形容教师的作用。支架(scaffolding)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此处用来形象地说明: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支架式教学一方面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发现、探索,另一方面强调教师指导成分的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探索的地位。

“支架”理论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中,通过呈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如比较、类比、归纳、概括、演绎和分类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性学习;告诉学生怎样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效率,等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支架式教学”内涵解析。

支架式教学模式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辅助学习”思想。支架式教学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作为基础知识概念框架的形象化,其实质是利用基本知识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折中框架中的概念上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即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治理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学生构件知识的辅助者,学生必须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其他人无法代替他的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提出的支架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搭建一个学习的脚手架,便于学生一步步攀升,随着学生的进步,支架也逐渐减少。教学知识的呈现顺序和结构不是便于教,而是便于学。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自,学习的自主性是创造的基础。

三、“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下面就以牛津英语M6 Unit 3 Rea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Period 1)这一课来谈谈“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的基本环节。

1.引入问题情境,提供解决途经。

此节课老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录像,大致内容为一个外国人参加中国式的宴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差异,如:不会用筷子等而闹出的一些笑话。看完录像后所有的学生都很开心,而当老师问出“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cultural differences。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下面的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搭建支架,引导探索。

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老师首先给学生看了一张很诱人的火鸡照片,由此引出感恩节的话题,并通过what,when,in which country,history,what feeling等关键词对课文进行进一步分析。其次同时给出weddings,similarity,differences等关键词让学生进行讨论找出文化差异。然后用“Where do men and women sit in a wedding reception in Brunei?What can’t we drink at a wedding in Brunei?What should we adjust to doing in Brunei?”等问题进行了第二个话题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如表格、图片、填词让学生熟悉课文。所有的话题讨论后再给出表格进行总结。从这节课我们可以总结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

其次,教师要围绕当前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探索该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概念框架,该概念框架应置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形、为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提供反馈等形式,引导探索问题情境,教师的引导应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减少。由此可以看出“支架”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那也就是说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不断地给学生“支架”又不断地减少“支架”。

从支架的内容上来看,教师为学生搭建的支架应包括:

(1)目标支架

教学好比旅游,在出发的时候就应该知道目的地是哪里,这样才有前进的方向、努力的目标。教师作为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长者,能较全面地、恰当地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就必须让他们知道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在阅读课的开始,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课堂节奏有张有弛,教学有输入有输出,才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提问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换句话说就是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并适当控制难度,巧设坡度,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

当然,教师所预设的目标并非一尘不变、不可更改,随着教―学过程的开展,学生可能会提出新的问题、疑惑或要求、建议,教师也可能会尝试新的想法。所以,目标支架应是一个动态的支架,教师对目标支架的适时调整会使目标支架趋于完善,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辅助架梯。

(2)动机与情感支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学习心向是产生学习的前提。所以,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动机就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第二个支架。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许多心理学家的共识,积极的情感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而且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本身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这样才会有良性循环。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导入过程中应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等,通过提问或讨论介绍阅读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讲解必要词汇。还可以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情感,首先,教师要投入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对学科知识的情感、对教育活动的情感,教师情感的投入在学生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情感场域,在这个情感场中沐浴学生的情感。其次,增加教育的审美情趣。美是一种最原始的力量,也是一种最无穷的力量,美对情感、性情、人格的感召力是巨大的。如在牛津英语M6 Unit 3 Rea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period 1)这一课最后的讨论阶段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at is the right attitudes towards cultural differences?通过讨论,学生给出了这些词respect,appreciate,understand,从而得出了“入乡随俗(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这样的结论。

(3)认知结构支架

关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性,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作用。有时学生头脑中储存了一些知识,可是不知道在什么场合该提取什么,当需要某一知识时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提取,这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这都是因为学生的知识没有形成有效的结构,所以帮助学生构建、巩固认知结构,为学生新的学习提供清晰的观念固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在牛津英语M6 Unit 3 Rea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Period 1)这一课所有的话题讨论后教师再给出表格对这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总结性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4)认知策略支架

当代教育心理学提出了认知策略这一概念,指人对大脑内部的有意识的调控。由于有效的认知策略是很难自发生成的,需要从外部输入,所以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也体现在对认知策略的指导上。

认知策略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分――反省能力,反省能力影响到学生对整个认知策略的应用,所以对认知策略的指导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反省能力。

因此,阅读后的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阅读体会,或就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用英语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文章的谋篇布局能力,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抓住文章要领,培养了解文章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对篇章的推理能力。我们很多时候让学生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但如果在阅读中只注意追求篇幅数量,泛泛而读之后并没记录下什么,更不用说再花时间巩固消化相关的读后收获的内容,时间一长,大脑一片空白,即使遇到本已读过的内容也是似曾相识或形同陌路。所以在读后的活动中应该特别强调写,或改写,或复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反省能力。

3.放心学生能力,鼓励独立探索。

本阶段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决定探索的问题和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探索不同的问题。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所以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应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任务,注重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提高他们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利用上下文的同义关系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中的反义关系猜测词义,或者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猜测词义,以及利用语法知识、构词法知识等猜词的方法。还可以通过从段落中找主题句。因为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和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的主题句,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述。整篇文章的主题就是通过这些主题句表现出来的。同时预测也是重要的阅读策略之一。在阅读过程中预测活动总是在进行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预测的能力,如通过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根据首句预测段落、根据开头预测结尾等。这些都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的方法,也是在给学生支架。

综上所述,教师应通过挖掘知识内涵,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支架,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活动与讨论,合理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依靠学生的学习经验,相信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不断地缩短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如何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支架,值得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凤炎,燕良轼主编.教育心理学新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高学林.支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照下的中学生物教学.2004.

支架式教学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

 

一、引言

英语专业的写作课有两种情况,要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知识要点,感受语言之美为重点的方法来展开,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要不就是采用写长法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能写多少是多少。这两种方法固然有其优点,前者能较为系统的教授学生的写作知识概念技巧,而后者则更易激发其写作兴趣。然而,这两种方法也有其缺点,前者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呆板,而后者则容易使学生脱离写作训练之重点,天马行空。为了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笔者进行了不少实验,发现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个不错的方法。

二、支架式教学及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教学方法之一。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支架式教学可以简单理解成,给学习者提供其进一步学习的概念支架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支架式教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三方面:

1. 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要经过困难才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该理论要求教师分辨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其可能发展的水平,而且教师要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但是如何帮助呢?显然是要靠指引,而且任何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和能力系统的结合,必然要靠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概念支架,运用支架式教学。

2. 交际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外语包含两方面:掌握结构形式,培养能力。海姆斯具体阐述了这个观点。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话语语法虽然正确,但人们却不那说。3、语言的得体性,这是指语言应适合于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心理等因素。4、语言的可接受性,指语言适合于环境。海姆斯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任何语言教学都要集中在两方面:语法形式和语言的社会功用。语法形式的正确性在语言写作课中主要是指学生能用地道的语言来正确的组织语句进行写作。这要求教师对写作中涉及的字词句等层面的知识概念进行系统地指引,也就是要提供知识的支架。而语言的社会功用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在特点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得体的语言写作。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提供恰当的虚拟社会背景,创造必要的写作动机,也就是教师要架构虚拟社会背景,提供背景支架。

3.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皮亚杰提出。此观点的基本内涵有三方面:

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其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建构过程,但这个过程学生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要依靠别人,主要是教师提供帮助,而教师的帮助就像个学生提供建筑知识大厦时要用到的脚手架,是必须的,但不是主要的,在大厦完工时就可以撤掉,且不留痕迹。

三、抛锚式教学的步骤原则及实施课例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中国学术期刊网。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摘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运用此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准确定位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最近发展区,自然教师要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准确定位。具体来说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定位:一是教师的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等的变化来断定教学内容是否适中。二是进行测试,主要是卷面测试,通过可以量化的试卷成绩等来断定某个班的学习程度。这可以避免前面观察法产生的主观性和偏差。三是学生反馈,主要是通过给学生问卷调查来实现,卷中要包含对现学材料的难易判定,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判定,以及对未来材料难易度的期待。

2.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当成知识和能力大厦的建设者,教师只是脚手架的提供者,而且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其进行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和学习伙伴的互动来加速其建造进度,也可以通过伙伴的评价来对建造的不足进行修正,教师要给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留下足够的空间。

3.支架要合理 教师提供的支架要科学,只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支架。支架可以包含背景支架,也可以包含问题支架,概念支架等。支架要从易到难,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提供简洁易懂的用语来搭建支架。支架在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时要撤除,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时间。

为了研究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笔者选取了由丁往道编写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写作手册》的第二部分的修辞手法-oxymoron(矛盾修辞法)来进行实证研究。本次学习的主要是目的是了解矛盾修辞法的概念,其能创造的效果,以及如何应用矛盾修辞法。通过实践证明,支架式式教学法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学生的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来说分了以下5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1.搭脚手架——教师先让一学生上台来给他看两个词,smile和 tear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然后让他分别向大家表现出来,让大家猜是什么词,表现出了什么心情或感情。

2.进入情境——然后再让他看tearful smile这个词组,表演含着泪水的笑然后教师问大家,“他在干什么呢?他的表情表现出了什么感情和心情呢?”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给学生提供支架对表达出的心情进行猜测。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学生把自己的猜测和别人的进行比对,并设想他做出此表情的情景,最终归纳概括出,tearful smile,表达出的意思已经超过了两个单独表情的叠加,它可以表示出激动,强颜欢笑等意思。最终概括出矛盾修辞法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两个本身矛盾、相反、相对的词的连用,来创造出一种复杂的效果,其搭配可以是形容词加名词,也可以是副词加动词等。

5.效果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并对矛盾修辞法进行进一步的应用,举更多的例子。

四、结语

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理工科等系统性较强的学科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本研究对则其在较不宜推广的语言类的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其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通过教师指引和同伴互动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己以及学习小组的主动探索的特点使其更易提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4) _5 .

[2]代贝贝.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 2009, (16) _2 .

[3]何鸣,薛欢.英语商务课程中语言与内容的协商——以一堂英语国际贸易实务课为例[J]. 科教文汇, 2010, (19) .

[4]张湘丽.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 2008.

支架式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19-01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学习者获得新的语言结构的一种学习方式。支架式教学的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这个理论指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水平。两种水平的差异叫“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为其提供学习支架和学习支持以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虽然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不同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据此,我们适时恰当为其在阅读过程中搭建“支架”是非常必要的,可使学生积累阅读策略,发展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支架建构是指教师在语篇意识的主导下,在教学中通过铺设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由易到难、层层铺垫;从而使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逻辑严密。并以主要的语言点为主干,带动旧知等相关语言的滚动运用,逐步形成丰满的树状形支架,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的形成。

“支架”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随任务的不同、支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板书、概念图、体态语、对话、合作等。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灵活地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为学生搭建支架,巧妙的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协商合作,随后及时地淡出支架,在“从有到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过程。

下面我以PEP8 Unit3 Last weekend这个单元的A let’s read为例,谈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会读let’s read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活动。

(2)能初步运用last weekend、visited grandmother、watched TV等词来描述自己或他人的周末活动。

2.能力目标:能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自己或他人的活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巩固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

4.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多关心和帮助别人与家人,同时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一)搭建支架――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点

经验(第一个发展水平)是建构主义学习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们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开始学习新的材料之前,大脑中已经存在许多先前的概念,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课前确定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了解了多少,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在学习任何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与新内容相关的先前知识,调动起学生的英语思维,用欢快的方式让学生放下学习紧张的包袱,以一种更容易的姿态进入到学习过程中。这是搭建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基础。

【教学片段 1】:课前准备

利用chant来复习旧知,并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动词的过去式来改编Chant,鼓励其尽可能多地说出相关词组,或者在原有框架上自行创作。

接着从上面的chant引出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让学生根据自己上周末的实际活动进行自由对话。这个环节通过谈论已学习过的相关话题,调动了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为进入阅读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 进入情境――创设整体真实的语境,挖掘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知识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才有意义。脱离情景的教学必然是枯燥乏味的,而且这种抽象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只有把学习者置于真实的情景中,并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使学习者掌握并学会运用知识。

三、提供学习支架的原则

(一)准确定位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奉行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学习任务中,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教师都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凡是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教师都要予以控制,并给予积极主动的帮助。因此教师提供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支持,将取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过多地包办代替,也不能旁观放任。可见,对教师来说,把握这种支持的“度”至关重要,同时也十分不易。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敏感地知觉到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而且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准确地把握学生现在的“最近发展区”。如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等变化来断定教学内容是否适中。或通过可以量化的试卷成绩等来断定某个班的学习程度。

(二)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当成知识和能力大厦的建设者,教师只是支架的提供者,而且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其进行帮助。支架的提供要给学生留有恰当的发展空间。学生站在支架上,必须经过自己的奋力一跳,才能达到目标。同时教师还应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搭建不同程度的学习支架。

总之,“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一种以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系统有序的、可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技能并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的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运用得当,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找到一个适宜的“支点”,从而有效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笃勤.教学设计中如何搭建支架[J].英语教师,2009(2)

支架式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支架理论;最近发展区;英语写作

一、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

在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巩固听、说、读的技能训练上,没有足够重视写作教学,从而使写作总是处于边缘化状态。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在写作训练时较多关注词汇与句式的运用、语法结构的分析以及范文的展示,因而使写作的教学模式公式化。长此以往,这种写作教学剥夺了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降低了学生写作练习的兴趣,使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大大被削弱,写作渐渐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过程中适时介入,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

源于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下形成的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之一。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同伴帮助下,以分解任务探究为重要方法,建构情境式学习表达氛围,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的组成,并能够调动自身的学习认知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写作课堂中大胆运用支架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搭建有效支架,创造写作契机,发展提高写作与语言运用能力。

三、支架式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以《英语》(译林版)8B第八单元A green world中的一堂写作课为例,探讨如何依托文本,有效搭建写作支架。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讨论环境的现状、保护环境的方式以及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

(一)以支架为结构,框定写作范围

在英语教学中,恰当的写作结构框架的构建,能培养学生整体写作的意识,保证写作内容的集中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做到:

1.帮助学生搭建词语的结构,通过头脑风暴法、提问法等丰富学生的词汇,建议他们运用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提升写作效率。

本单元是关于环保生活的,在这节课的一开始,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因而能让学生直观地明确本节写作课将要进行的读写任务。接着,围绕环保话题,展开讨论。笔者提出问题:Our planet is seriously polluted!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hat can we do?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畅所欲言,思考出更多保护环境的方法。当学生提及save

water,save power,reduce pollution等时,笔者将这些词汇写在了黑板上。

紧接着笔者就save water,save power 和reduce pollution提问:What can we do to take these small steps?鼓励学生两人小组进行讨论。同时,笔者呈现以下句子供学生讨论时参考:

(1)Turn off computers when we are not using them.

(2)Use cold water instead of warm or hot water to wash our hands when possible.

(3)Use both sides of a piece of paper.

(4)Send e-cards instead of paper cards.

(5)Buy something that you can use again.

(6)Reduce waste.

通过以上师生间的互动问答,不仅有效搭建了 “Going green ”的话题支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框定了写作范围。

2.明确文体结构的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常用篇章的结构:导入―主体―结论。

笔者从Going green的行文结构出发,提出如下问题:

(1)Why we should go green?

(2)What can we do to save water?

(3)What should we to save power?

(4)Do we have any other good habits to help reduce pollution?

(5)How can we develop a green lifestyle?

这些问题涉及文本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导入―主体―结论”的文体结构:

导入:The aim to go green.

主体:Take some steps to go green.

结论:Ways to develop a green lifestyle.

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剖解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熟悉写作手法和文章布局。

(二)以认知为前提,积累写作素材

基于建立好的写作框架上,如能为学生营造具有情境的语言学习环境氛围,不仅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还能帮助学生在已有的概念框架上拓展思维。

虽然“Going green”文章结构很简洁,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环保对他们还是陌生的。因此,笔者通过设置情境支架来丰富学生的体验。笔者先给学生展示了关于植树的视频,让学生谈谈植树的优点:

(1)Trees make our city look nicer.

(2)Trees reduce dust and help keep the air clean.

(3)Trees help keep soil in place during storms.

(4)Trees provide home for animals.

随后鼓励学生两人一组讨论生活中的环保措施,提醒学生可以从采取哪些措施,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将会带来的好处等几个方面展开对话。

生活中环保措施这一情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学生在这一环节的 “言之有物”,为后面写作环节中的 “写之有物”储备了充实的素材。

(三)以协同为关键,鼓励互助合作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间和师生间的相互有效配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关键性的作用。基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对新生事物理解能力的不同,组织小组,建立学习群体进行合作、讨论,能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写作策略,提升写作技能。同时,小组的探讨与协作,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进行“Going green”写作时,笔者为小组合作讨论所设计的话题:Most of us can help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y planting trees, saving water, recycling energy and so on. Everyone has their own way to protect the Earth. Would you like to share your ideas with your partner?通过建立熟悉的情景模式,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讨论,同时减少合作学习时的盲目性,从而保证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完成高质量的活动。

(四)以评价为目标,搭建示范展台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的写作评价,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积极性,建立自信心,同时在评价过程帮助中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调整学习策略,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真正强化。

针对本节读写课,学生在写完 “Going green”这篇文章后,通过投影仪将学生作文在全班展示,让学生共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文章主旨是否突出;语言是否得当;能否恰当运用优美语句;写作框架是否较好构建;学生观点能否明确表达。

通过师生协力对几篇文章的展示评析,可以使写出优美词句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励他们在写作中尝试创新;也能使其他学生学会接受他人的评价,意识并及时改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四、对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反思

英语写作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教师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支架适当分解学习任务,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渗透教学目标,从而在英语课堂中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荣.“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中学生英语,2012(12).

支架式教学论文第7篇

论文摘 要: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本文探讨了支架式教学的合理性,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支架式教学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引言

英语专业的写作课有两种情况,要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知识要点,感受语言之美为重点的方法来展开,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要不就是采用写长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能写多少是多少。这两种方法固然有其优点,前者能较为系统地教授学生的写作知识概念技巧,而后者则更易激发其写作兴趣。然而,这两种方法也有其缺点,前者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呆板,而后者则容易使学生脱离写作训练的重点,天马行空。为了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我进行了不少实验,发现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个不错的方法。

二、支架式教学及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教学方法之一。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可以简单理解成,给学习者提供其进一步学习的概念支架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支架式教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三方面。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要经过困难才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该理论要求教师分辨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其可能发展的水平,而且教师要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但是如何帮助呢?显然是要靠指引,而且任何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和能力系统的结合,必然要靠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概念支架,运用支架式教学。

(二)交际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外语包含两方面:掌握结构形式和培养能力。海姆斯具体阐述了这个观点。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话语语法虽然正确,但人们却不那么说。(3)语言的得体性,这是指语言应适合于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心理等因素。(4)语言的可接受性,指语言适合于环境。海姆斯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任何语言教学都要集中在两方面:语法形式和语言的社会功用。语法形式的正确性在语言写作课中主要是指学生能用地道的语言来正确地组织语句进行写作。这要求教师对写作中涉及的字、词、句等层面的知识概念进行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知识的支架。而语言的社会功用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在特点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得体的语言写作。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提供恰当的虚拟社会背景,创造必要的写作动机,也就是教师要架构虚拟社会背景,提供背景支架。

(三)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皮亚杰提出。此观点的基本内涵有三方面。

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其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建构过程,但这个过程学生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要依靠别人,主要是教师提供帮助,而教师的帮助就像个学生提供建筑知识大厦时要用到的脚手架,是必需的,但不是主要的,在大厦完工时就可以撤掉,且不留痕迹。

三、抛锚式教学的步骤、原则及实施课例

(一)步骤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原则

在运用此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准确定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最近发展区,自然教师要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准确定位。具体来说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定位:一是教师的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等变化来断定教学内容是否适中。二是进行测试,主要是卷面测试,通过可以量化的试卷成绩等来断定某个班的学习程度。这可以避免前面观察法产生的主观性和偏差。三是学生反馈,主要是通过给学生问卷调查来实现,卷中要包含对现学材料的难易判定、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判定,以及对未来材料难易度的期待。

2.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当成知识和能力大厦的建设者,教师只是脚手架的提供者,而且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其进行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和学习伙伴的互动来加速其建造进度,也可以通过伙伴的评价来对建造的不足进行修正,教师要给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留下足够的空间。

3.支架要合理。教师提供的支架要科学,只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支架。支架可以包含背景支架,也可以包含问题支架、概念支架等。支架要从易到难,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提供简洁易懂的用语来搭建支架。支架在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时要撤除,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时间。

(三)实施课例

为了研究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我选取了由丁往道编写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写作手册》的第二部分的修辞手法oxymoron(矛盾修辞法)来进行实证研究。本次学习的主要是目的是了解矛盾修辞法的概念,其能创造的效果,以及如何应用矛盾修辞法。通过实践证明,支架式教学法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来说分以下5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1.搭脚手架——老师先让一学生上台来给他看两个词,smile和tear,然后让他分别向大家表现出来,让大家猜是什么词,表现出了什么心情或感情。

2.进入情境——然后再让他看tearful smile这个词组,表演含着泪水的笑,然后老师问大家:“他在干什么呢?他的表情表现出了什么感情和心情呢?”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给学生提供支架对表达出的心情进行猜测。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学生把自己的猜测和别人的进行比对,并设想他做出此表情的情境,最终归纳概括出tearful smile表达出的意思已经超过了两个单独表情的叠加,它可以表示出激动、强颜欢笑等意思。最终概括出矛盾修辞法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两个本身矛盾、相反、相对的词的连用,以创造出一种复杂的效果,其搭配可以是形容词加名词,也可以是副词加动词等。

5.效果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并对矛盾修辞法进行进一步的应用,举更多的例子。

四、结语

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理工科等系统性较强的学科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本研究对则其在较不宜推广的语言类的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其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通过教师指引和同伴互动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己及学习小组的主动探索的特点使其更易提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5.

[2]代贝贝.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16):2.

支架式教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支架理论;初中英语;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是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英语能力的直接表现方式。为了解决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将“支架”理论应用到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应用的意义

“支架”的实质是建筑行业在施工时使用的一种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支架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支架”是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是推动学习的外力。传统教学忽视了对英语写作的练习,过分强调语法句法的学习,英语写作作为一般的课时任务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多数初中生都知道英语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少交流,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老师的帮助,无法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所以在英语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厌倦烦躁。而“支架”理论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主导,创建学习小组,英语写作逐渐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死板的语句拼接,学习小组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到很多写作技巧,实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二、基于建构主义“支架”理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将“支架”理论应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就要求老师根据当前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东西,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可以选择“我喜欢打篮球”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老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挑选经典的文章给学生阅读,积累大量的素材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写作技巧,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写作的信心,继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

2.独立思考

“支架”理论的应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在“支架”理论应用初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分解文章结构,在创设真实情境之后留下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列出简要的作文提纲,并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简要的说明。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与此同时在简述思路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许多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生学会了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交流合作

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小组人员的讨论和分析确定写作内容,根据不同的意见对作文整体进行调整,通过集体思考的方式,巩固写作思路,让学生对英语作文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因为小组人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学习中代替老师起到“支架”作用,通过相互的交流沟通,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加强自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继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建议,对英语作文提纲进行修改和补充。老师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培养英语语言环境,减少学生对于英语的恐惧感。

4.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英语作文初稿进行评价,修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在自己无法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换作文进入互评阶段,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文章。作文互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英语知识,对文章进行整体的分析,整个评价过程就是一个独立学习的过程。在评价过程结束后,将一部分优秀作文作为范文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热情。同时老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阅,肯定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同时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弱点,进行总结性的说明。

综上所述,“支架”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在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也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支架”理论教学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大量英语作文练习经验的学生能够在写作之前就题目进行独立的思考,准确地把握作文主题,汉语式英译的现象也少了,真正实现了英语知识的熟练运用。

参考文献:

[1]康慧.基于建构主义支架理论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4(01):26-27.

[2]樊玉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6):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