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留白艺术论文

留白艺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7:00

留白艺术论文

留白艺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空白 中国 西方

自古至今,文学艺术对于空白的运用不曾中断,利用“空白”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为作品营造一种回味无穷的韵味。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侧重于将“空白”的概念转化成为空白形式,在绘画艺术中常表现为“留白”,从而通过“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将深厚的艺术意蕴传达出来。从接受美学开始,西方文艺将“空白”投入到理论构建中,“空白”文本将作品与读者串联在一起,不仅赋予了文本多种不确定性,还有助于引发读者的多向思考,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白之美。空白在本质上不是真的空与白,而是要求艺术家充分调动生活累积与艺术激情,将“空白”巧妙地运用于艺术时空里,增添作品的可读性,引发读者的审美感受。

一、什么是“空白”

1.中国古代文论对于“空白”的阐释

《现代汉语词典》中“空白”的释义是:“(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在中国古代文论里,对于空白的理解往往凝聚在“无”的概念上。追本溯源,在先秦时期形成的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便开始了对于空白范畴的相关阐释。

战国时期,哲学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尤以儒道两家对于“空白”观念影响最大。儒家孟子重视“实”的价值,“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①,但这不是一味地肯定充实之美,而是强调通过“实”获得“虚”。发展至老庄哲学,则更重视“虚”的内涵。道家老子提出,“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②,重视“有”和“无”的相互作用,两者相生相随,正式明确了“无”的作用,最终得出万物皆“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的本质。庄子发展老子的“有无”观念,提出“得意而忘言”(《外物》篇),从艺术上强调“无声”“无形”的深厚意蕴,从而创造艺术领域的空白之美,使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

魏晋时期,玄学大放光彩,玄学家们提倡“贵无”思想,把世间万物归结为“有”和“无”两,在对比和论述中得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③的结论,强调“无中生有”,追求空白之美,营造“言不尽意”的神秘氛围。

直至佛教传入,禅宗教义被融入到审美活动中,刘勰“余味”说、钟嵘“滋味”说、司空图“韵味”说都体现着文学创作的最终追求是含蓄朦胧的“空白”之美,以求达到作品蕴藏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中国古代文论将“空白”归结为“无”,由“无”产生“有”,从“有”中体会别样的内在。文论家从“空白”所能产生的审美意趣出发,提出众多与“空白”理念一脉相承的思想主张,丰富了空白的内涵,提升了古代文艺作品的别致韵味。

2.西方文论对于“空白”的论述

20世纪60年代,波兰美学家罗曼・茵伽登将“空白”概念引入西方文论之中,提出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不确定性的点”和“空白”④,以供读者进行自我解读。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它在自身之内包含有明显特性的空白,即各种不确定的领域”⑤,这便是文学活动中最大的魅力,不要求作家把最后的结局呈现出来,而是利用“空白”这种特殊的手段,把作品具有的所有可能性留给读者,以完成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实现文学活动的审美价值。

20世纪中后期,接受美学逐渐兴起与发展,成为西方文论的新兴流派之一。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入手,将空白概念发展为系统的理论主张,最终完成了西方文艺批评从作者到作品、作品到读者的第二次大转向。伊瑟尔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中系统阐述了“空白”理论,提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与文本的单向交流,要求文本的艺术魅力要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最终实现作家、文本和读者的多向交流,“空白”正是促使这一过程的重要内在机制。“空白”就是“本文看不见的结合点”⑥,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是作为一种暗示,在文本中引起读者阅读的审美感受,使读者发挥想象力,将文本中所缺失的部分重塑出来,挖掘文学中的空白之美,从而实现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与读者的对话交流,发挥文学活动的艺术价值。

西方文论家对于空白的理论阐释不尽相同,茵伽登强调读者发挥主体作用去填补作品中的空白,“空白”成为读者不可避免的缺陷;伊瑟尔则重视“空白”在文本中的地位,由“空白”引发读者阅读的再创造,实现文本的意义。

二、“空白”的形式表现

1.中国画的“留白”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重视“实”与“虚”的相互作用,“空白”手法的运用涉及到书画、诗词、小说等多个领域,反映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上,往往会表现为大片的留白现象。画家将实物绘声绘色地展示在画纸上,在景物的渲染方面会选择空出一片白,与黑交相呼应,让画面更富有生机,充满张力,在黑与白、实与虚、有与无之间创造出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产生“无画处皆成妙景”⑦的艺术回响。

在中国绘画艺术中,重要的不是形式上的留白,而是通过“白”来展示其中所蕴藏的哲学思想,“白”是“无”的艺术表现,“无”体现着“虚”,“虚”乃万物之灵。明末清初画家山人朱耷,在名作《水木清华图》展现出非凡的留白技艺,浓墨重绘的荷叶,轻柔婉转的荷茎,在悬置半空的石块之上勾勒出一丛绽放的芙蓉,韵味盎然,画纸中轴大量的留白,看似无物,却是别有洞天般令人遐想连篇,在“有”与“无”的交相呼应下展示出盎然生机、幽远意境。

中国绘画的“留白”现象,体现着艺术妙在贵“无”,“无”乃“有”的本源,造诣深远的作品往往是“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⑧,正是“无”造就美好的艺术魅力,展示出空间与意境的和谐共生,在虚无缥缈的艺术世界里感受物的存在,寻求艺术的美,体会画者对于世间万物的特殊感知,传达着独特的画外之意。

2.西方文艺的“空白”之美

在西方艺术世界,空白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的。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作品,例如断臂维纳斯,丝毫不会因为肢体上的缺失变得黯然失色,恰恰是优美的上肢体态让她获得众人赞叹,展现着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正是这份缺失性的空白之美,使这伟大的艺术作品闻名全球。

西方文论史自接受美学开始展开了对于“空白”范畴的系统论述,主要运用于小说文本中。从茵伽登到伊瑟尔、尧斯,都共同强调在文本创作中应重视“空白”手法的运用,这不仅表现在故事结构的建构中,还要体现于人物对话、性格表现和生活背景的设置等多个方面,以使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完成主体性的阅读再创作的过程。

例如:《等待戈多》戏剧文本中,毫无头绪的人物出场,反复出现的场景与台词,捉摸不透的故事剧情,只告诉观众一件事情就是“等待戈多”,戈多是谁?为什么等待?等待多久?没有任何答案。贝克特用这种现代化的处理方式,将问题的答案用“空白”的形式藏于文本之中,纷乱不定的年代,绝望无期的等待,麻木无助的人心,当时的社会沉寂于一片黑暗之中,远方没有出路,前路不知在何方,这都引发读者去思考。文本的空白,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联想与沉思,从表面的故事去挖掘内在的深刻主题。“空白”在小说文本中被理解为“不确定性的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这些“点”的填补,“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是文本在读者参与之下更具丰富性、多样性。

在中西文艺世界里,不论艺术形式如何变换,艺术家都十分重视“空白”手法的运用。不同的r代背景和地域特色,却让中西文艺家都对“空白”产生着情有独钟的喜爱,不论是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还是西方小说文本中的“空白”,目标都是为文艺作品增添更深层的内涵和意趣,提升了“空白”在文艺世界不容小觑的地位。

三、“空白”的艺术价值

“空白”并非单纯的空与白,而是要求创作者利用长期的生活累积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结合自身的文学修养,把想象中的世界通过艺术概括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⑨一部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在故事的结构、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细节安排等方面都能使人感受到其不可言说的“空白”之美,让读者透过文本去了解作家眼中艺术化的世界,感受着一份与众不同的人情美。“空白”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者关系中发挥着微妙的作用,散发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第一,“空白”丰富文本内涵,提升思想深度。创作主体进行文学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在长时间的生活积累之后才能获得一瞬间的灵感激发,在构思和思考的反复过程中,完成文本的创作,令人反复咀嚼的地方,或许正是“空白”所营造的意蕴之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用并举方式写出九种景物,表面看似是无意间地脱口而出,但三句曲辞一出,承载的容量巨大,藏匿于曲辞背后的悲秋之情缓缓流出,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却把词作营造的“空白”之美――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凄苦哀愁的情感诉说出来。曲辞在写景时建构一种与抒情相分离的空白,看似是悲秋之作,却于最后一句袒露心声,突转的情感基调,使曲辞更富有感染力,提升了艺术的整体价值。

第二,“空白”唤起读者审美感受,促使读者的阅读再创造。艺术上的“空白”,打破时空局限,扩大艺术容量,使作品更富有韵味,只有创作者在文本中留有“空白”,营造一种意犹未尽的美感,读者才能全方位地投入到阅读体验中,在疑惑和徘徊之中感受文本的魅力,寻找情感上的共鸣,在寻找未果之下,展开联想与想象,发掘文本的可能性,完成主体性的再创造过程,促进“作者-作品-读者”的互相交流,“共同创造了作品丰富的审美信息”⑩。

傅雷曾说:“任何艺术品都有一部分含蓄的东西,在文学上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方人所谓的 between lines(弦外之音)。”{11}这里的“意”可以理解为空白所营造的意蕴之美,让文本充满着回味无穷的审美魅力,帮助读者获得思想和情感上的启迪与升华。

结语

梳理了“空白”在文艺世界的理论发展和创作实践的过程,足以见得艺术与空白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不论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留白”,还是西方文艺的“空白”,都展示着艺术本身的审美价值,也促进了文艺世界里“创作者―文本―接受者”的多向交流,提升了文本的艺术性。随着文学艺术的逐步发展,当代文艺应从传统文艺中吸取精华,利用“空白”所产生的艺术意境,促进艺术作品朝多样化、丰富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609.

②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334.

③崔仲平.老子译注[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7.

④桂哲.“空白”――艺术的灵魂[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13.

⑤英伽登,艺术的和审美的价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36.

⑥沃尔夫冈・伊瑟尔.审美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249.

⑦姜澄清.文人、文化、文人画[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137.

⑧原军慧.留白非空,空白非白――论中国绘画之“留白”与西方美学之“空白”[J].安徽文学,2007,(3):127.

⑨桂哲.“空白”――艺术的灵魂[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37-38.

⑩桂哲.“空白”――艺术的灵魂[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40.

{11}傅雷.傅雷文集・书信卷[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2]崔仲平.老子译注[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

[3]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4]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

[5]沃尔夫冈・伊瑟尔.审美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6]姜澄清.文人、文化、文人画[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7]傅雷.傅雷文集・书信卷[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8]英伽登.艺术的和审美的价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9]原军慧.留白非空,空白非白――论中国绘画之“留白”与西方美学之“空白”[J].安徽文学,2007,(3):127.

留白艺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空白艺术;思想理念;运用;影响

一、空白艺术的设计理论概述

(一)空白理论的产生根源

1、“空白”的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空白”的解释可知,“空白”主要指没有填满或者没有使用的部分,也就是留白部分。现代平面设计中留白的应用较为广泛。“空白”也可理解为虚拟空间。点、线、面以及实体造型元素以外的空间就是空白,这里的“空白”未必是“白”,有时也可能以背景颜色相同时的“虚拟”空间存在。

2、空白理论的产生根源。空白理论的产生根源渊源深厚,表现了思想之于艺术影响的结果。运用空白艺术手法,能够让艺术作品形神兼备,虚实结合,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诗人口中的“空白”叫做“含蓄”,书法家的“空白”叫作“飞白”,画家的“空白”叫作“留白”,乐曲家的“空白”叫作“煞声”,各类艺术家都将空白作为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要对“空白”这一美学思想进行研究,就应该将目光放的长远,哲学中的“虚实”和美学上的“虚实”其实基本一致,并且彼此互相牵连。

(二)空白艺术的视觉心理。“空白”是人们心理的需要。特别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每天被泛滥的信息所包围,很容易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疲惫,于是渴望有一份能释放自己轻松情怀的宁静空间。也就是说人们心理上需要一张一弛需要虚实互补。这在平面设计作品中体现为作品能否给观者以视觉上的休息与轻松,使人们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视觉愉悦空间。这也成为许多设计师追求的目标,而空白的留取恰好能满足现代人精神上的这一追求。设计中的空白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给人一个停顿,使观者在观看时有轻松愉悦的视觉审美享受。平面设计艺术中空白与图形、文字同样重要。空白不仅烘托了主题,更主要的是与图形等要素形成了疏密、虚实等对比关系,以轻松自然的美感调节观者的视觉。

二、平面设计中空白艺术的运用

(一)空白艺术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谈到版式设计,自然想到鲁迅,鲁迅是我国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开拓者和倡导者。其特别重视对国外内传统装帧艺术的探究,并且自己设计了多种书的封面。鲁迅在艺术设计方面有许多精辟的独到见解。邓中和在《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一书中“计白当黑――版式设计中的空白”一文中曾经引用过鲁迅关于版面“空白”的学术思想,分为四个小节(空白与读书之乐、“空”“无”与书卷气、空本难图.贵在适当、空间中的点缀.空白里的视点)把版式设计里的“空白”写的非常到位。主张:留“空白”在版式设计,是形成美感的重要方法。一本书籍一旦没有“空白”自然会缺失书籍的美感。空白针对版式设计而言,并非空间的浪费,而是版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美观的空白设计能够有效地平衡版面,使其虚实相映、轻重相承,而且空白能够有效地聚焦视线,突出想要表现的主体,为版面增加更加丰富的层次,营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为读者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空白艺术在正负形中的美感。平面设计的正面和负面的形状转变是一个空白的背景所造成的空间,在视觉效果上造成空间效果是非常巨大的。例如,设计师使用的形象和空白背景的关系。例如妇女和蛇,一线两用温柔的物理特征的历史建筑基督教文化的蛇和妇女的行为,人们在享受空白空间创造的一个美好的艺术氛围。正面和负面的形状共存,形成一个独特的视觉错觉。使图形能够成功地完成其所要表达的意识,为了吸引观众,传达出准确的信息。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的男性海报,善于使用图转换错觉的原则,传达信息的简单的环形的独特语言,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从而加深印象。开辟了一个新的设计方向圈,圈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梦幻的设计使其更具吸引力。巧妙奇特结构,较准确地描绘外面的空间。

(三)空白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体验。含蓄从艺术方面分析其是在并未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不减少形象感染力的限制之下,一种简洁,概括,有回味的省略方式。因此,空白既一种含蓄。空白留得好,作品的含蓄就会产生。例如陈汉民设计的钓鱼台俱乐部标志,由字母4C”(俱乐部英文CLUB字首)和鱼头(空白部分)形象互补的形象复合而成的这个标志,并且钓鱼台俱乐部并未通过特殊符号来表达某种意义,而是在形式上通过文字和形象正负形关系的转换来呈现主题。这里“C”是正形,鱼头是负形,正负互补,即所谓“计白当黑”。从标志的效果分析,视点集中在圆点上,其看似一个孤立的形,而一旦把它和空白的空间的形联系起来看时,则发现它原来是鱼跟C,这正是有趣的地方。负形所蕴含的意境是间接的,它的正形那样直观,一目了然,而是以一种“若隐若现”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形态。需要慢慢的品味才能“醒悟”,正是由于这种视觉上的的感觉,让人在回味之余,留下无穷无尽的审美感受。

三、空白艺术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现代平面设计中,为了便于传播,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现代设计追求简洁明了。中国书画艺术中的空白、虚形的表现的方法体现在许多现代设计作品中。荷兰画家、图形大师埃舍尔(M・C・Escher)作品中将正负形运用得炉火炖青。如作品《画手》、《凸与凹》、《画廊》、《蜥蜴》等,利用形与形之间不同轮廓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新的形态,彼此利用共用线相互依存,相互生长。埃舍尔的负形研究影响了很多近现代的设计师。在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的许多作品中,充分运用正负形的关系,以自己独特具的有很强感染力的简洁图形传达出信息。这种图形之间巧妙结合非常关键,在全神贯注看一个物形的同时又能注意到之外的留白处,让人一眼看不到尽头,领略其中的妙处,这也是中国书画元素艺术的精髓。而空白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空白能够有效突出设计主体,言简意赅,体现设计以少胜多的哲学思想,空白能够创造设计中的无限意境和含蓄的美,为设计带来超凡脱俗、新颖别致的独特观感。

四、结语

总之,现代平面设计发展到今天,我国平面设计师相比外国设计师似乎更喜欢从中国书画艺术中所蕴藏的中国文化的深层意义中去探寻一些设计元素和灵感,从而使平面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性以及鲜明的民族性,而空白艺术的运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筱馨;浅析空白艺术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品鉴;2015年09期

[2] 仲晨;平面设计――设计梦想开始的地方[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3] 杨翩;浅谈中国传统色在现代平面设计当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3年10期

[4] 祝莹;张宝;许凯明;;平面广告设计中的空白艺术[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留白艺术论文第3篇

1、留白的定义

顾名思义,“留白”指的是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之中,为了使整个艺术作品的画面、章法更为精美和协调而“用心”留下的空白。最初,留白在绘画艺术中应用广泛。所以,通常我们所讲的留白就是指在绘画的时候,绘画者有意保留画纸的空白,不进行任何的修饰和处理而让画面保持其本色。这样利用素材的铺陈和夸张、画面的虚实对比来引导观者,进而使观者与作者之间能够产生某种思想上,甚至心灵上的共鸣,也就是所说的不着一字竞得风流的意境。后来由于“留白”的意义不断被解读、认可,逐渐应用到其他艺术作品之中,比如建筑便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在现代,“留白”这一艺术形式不仅在摄影艺术、平面设计等诸多领域多有应用,甚至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应用也给人一种“不着一字而形神具备”和“无声胜有声”的留白效果。

2、建筑留白的含义界定

留白,起源于绘画艺术,后来因为其能够传神的表达出设计的意境,则被广泛的引用到音乐、书法、建筑等领域之中。将留白手法从绘画艺术转到建筑上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了。其中园林设计中又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其无论从平面的视觉效果还是从空间视觉上分析,都是留白技术在筑建中应用的典范。那么何谓建筑中的空白呢?它是指在建筑的空间形象及实体中展现的,表现为不确定状态、不存在甚至空缺的部分。不仅在表面留有空白,另外这些空白部分还需要能够引起观看者的视觉关注和受视者关于留白部分的联想,并在联想的主观思维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意象。留白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作品是否具有留白意象成为衡量建筑艺术的重要尺度之一。现实中,建筑空白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形象空白,这种空白凝聚了建筑创作者的设计意图;另一种是意义空白,这种空白的出现是由于接受者在对建筑作品的解读、理解过程中思想意识层面出现的想象。

二、留白意象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与作用

艺术作品的重要特性就是对空白和不确定性的处理。因此,一个建筑作品是否存在空白与不确定性,也就成为了衡量建筑作品艺术性的重要尺度。因此,为什么留白意象对建筑设计的质量如此重要,留白能够产生哪些意义与作用,从我们已经探讨的建筑留白的定义和留白在建筑中的表现形式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结构上的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的平面留白中。首先,对一件艺术品来说,如果它处在一个杂乱的环境中,我们或许就很难发现它的价值,同样,对于建筑设计亦是如此。建筑设计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让观者清晰的看到其中的设计风格,还能够很好的把握设计者的创作重点。这样创作的重点才会突出,才能够让观者感受到它更强烈的美感。其次,留白意象还能够增加作品的平面性。所谓增加作品的平面性,顾名思义是指建筑设计中存在不少平面效果,如果在这方面加入留白技术可以增加其平面性的效果。因为留白本身就打破了二位画面的完整性、和实实在在的三维性。轻而易举的使人们观察的画面从立体的和写实的空间变为充满意象的平面空间,同时也能够带给平面空间更加丰富的变化。最后,留白意象能够让作品显得不那么矫揉造作,让观者感觉有一种随意、自然之美,而不是建筑设计者故意为之,让人们的视觉效果更加开阔。

2、意境上的作用

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两点:其一,虚实结合,表达设计者的情感。“留白”就是“布虚”的主要方式之一,以虚代实可以做到以少胜多的效果。让观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应该知道,此时空白并不是真正的空白,看似无心,确实设计者的“别有用心”。会让观者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建筑的境界也由此提升。其二,建筑中留白意象能够使作品气韵生动,留有余地。其实,无论什么形式的留白,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了增加人们感官能够感受到的气韵和生动性。留有空白,这种做法在传统的艺术观念里是不完整的,更不是标准的。但这种效果却往往更加生动真实,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相反,如果一个设计作品被完全填满,会使观者的感官沉闷,带来压抑的感觉。留白意向的存在,则会让观者有放松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三、结语

留白艺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 留白艺术

留白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留白留得其所,画面上便会流动着生命,有了万千气韵。这种手法以无胜有,有无相生,实在是一种智慧。语文教学也需要这种留白的智慧。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让课堂有相对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巩固品味、想象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心绪。在语文课堂上运用 “留白艺术”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而且是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留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在“问”中留白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之一,也是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尽管如此,从课堂留白艺术的角度来说,充斥在我们语文课堂中的“问”,仍然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这表现在:一所问问题没有思维价值,如在课堂中经常听到问“本文的作者是谁”等等,或者在文言文中像“孀妻”是什么含义(从注释中可以找到);二是问题本身有价值,但问题提得过到直白,虽然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但缺少艺术性,如“某某语句(段落)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等等。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针对“孀妻”一词的提问是这样设计的:“请问同学们,邻人之子只有七八岁(当时学生已经理解了‘始龀’一词的含义)就‘跳往助之’,自己愿意,难道他爸爸不担心吗?”这样的问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看上去很突然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此问题一出,所有听课老师相视一笑,为钱老的提问艺术所折服。问的留白艺术,一言以蔽之,就是钱梦龙先生所提出的“问宜曲”。多一点“曲问”,让思考者的思路转一转弯,不仅提高思维的质量,也增加了思维的空间,就体现了问的留白艺术。有些课文的内容看似意蕴平平,处于无疑的境地,教师就要疑于无疑,平中出奇,善于激疑,引起学生探讨课文的微言大义,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二、在“思”中留白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 而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或者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没有关注到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的事实;或者很少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及独立思考。这种不“思” 只“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当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独立思考,放飞思维,特别是鼓励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是见解不成熟或有缺陷。因为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我们不必追求完满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若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在“品”中留白。

三、在“悟”中留白

如在教学《白鹭》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感受“白鹭瞭望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将自己想象成那只在绝顶瞭望的白鹭,说说“自己”在看什么?想什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充分展开了丰富想象。这样之后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体会“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这一问句的妙处:或许是,那么它在瞭望什么呢?或许不是,那么它站在小树绝顶干什么?再读,再悟,让学生感受诗的凝练意远。白鹭,也正像一首诗,可以留给我们无数回味的空间!而作者更用他善感的心、如诗的语言来表现了“白鹭”的美!白鹭美,文字美,我们细细地感悟的心也应美丽如诗!

留白艺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留白;初中英语;教学艺术;运用

“留白”是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是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以达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它是一种手法,也一种智慧和境界。通过留白艺术,可以虚实相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留白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非常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但不论是课的导入阶段,还是课的结束阶段,我们都不能滴水不漏、全盘授予,而是要相机引导,留一些时间、一些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思考、探究、体验与构建。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巧用“留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都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总觉得抽象,难于理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涉及一些语法,如英语动词时态的区别及应用。通常我们教师往往更趋向于利用一定的情景,精设有效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以突破课堂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实,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妙用留白,于重点、难点处预设留白,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留出反应时间。同时,通过启发式教学,以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学习趣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而得到留白内容,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在七年级英语学习中,主要是基本句型与一些常见生活用语,重点比较突出,也易于板书关键词。因此,在教师可于重点与难点知识处进行留白,再要求学生反复操练句型,并板书填写关键词。

例如:教学Unit4 Where’s my backpack?时,重点句型有:“where’s …… ? ” “It’s under /in/ next to/ on the chair…” “Are my books on the chair?” “No, it isn’t/ they aren’t” “Yes, they are. / it is” ...在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熟悉方位介词“under /in/ on” 并运用其表达物品位置,再过渡到Yes/No”疑问句上,让他们区分一般疑问句与特殊疑问句。同时,让不同同学完成板书设计,运用不同形式来操练这些句型。因黑板上有关键词,就算是基础差的学生也会主动回答。基础好的同学,则兴趣高涨,在表达时更用到了下次课需教学的词汇,如soccer ball, tomato, chicken, volleyball and so on.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板书:Unit4 Where’s my backpack? Where is/are Is it /are they (the)

二、巧用“留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完全依照教师的预设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无法以恰如其分的语言所描述的意境,可以适当形成暂时的英语语言留白,以激发学生丰富想象,让学生咀嚼、从中获得所需知识与信息,巩固所学知识,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需注意教学节奏与变化,注意以语言停顿来实现留白效果。其次,教师还可将不同观点、困惑、矛盾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争论,让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情境中活跃思维,提高语言逻辑性,条理性,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思辨能力;另外,还可让学生说明、阐述、论证他们兴趣较高的内容,以充分展示学生才能,彰显个性,并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弹性、柔性。

例如:教学九年级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课堂讨论,然后进行辩论会,利用语言“留白”生成更精彩的、更动态的未知课堂。在认识学校规则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所学词汇知识进行讨论,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英语语言拟定一份受学生认可且行之有效的班级规章制度,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并加以补充与修改,而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张贴在教室内。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文本知识,把握语言知识点。

三、巧用“留白”, 拓展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一堂课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除了课堂教学外,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是必要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运用留白艺术,将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比如,教师设置留白式作业,以留住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弹性与精彩,通过留白艺术,将课堂学习拓展至课外,让学生走入社会与生活中。例如:教学九年级Unit7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时,为了让学了解更多的关于旅行信息,了解有关旅行场景对话。教师可布置课外实践活动:Write about one city you would like to visit for your next summer vacation.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旅游景点信息,旅游方式,旅游注意事项,旅游消费等,从而设计合理的旅游计划。这样,把学生引出书本,带入生活中,探究实际知识,延伸语言知识,拓宽教学深度。

此外,在结课时设置留白。课堂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若设置好留白,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并取得“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因此,在结课时设置留白,使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给学生以想像和回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留白艺术,既能提高课堂效率,还可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提高英语实践与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管玉安:运用“留白”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代英语报 教学研究月刊,2010年第7 期

[2]张娟:基于新课程初中英语“留白引导”的探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年第11期

[3]苏晓华:也谈初中英语教学的“留白”艺术[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第4期

留白艺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传统绘画;留白;审美效果

中图号:J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9451(2009)02-110-04

An Aesthetical Analysis of the Technique of

Leaving Blank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GAO Jia

(School of Literature & Journalism,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 “Learing blank” is a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It creates a visual gradation,enhancing the appreciator’s imaginary space,and enriches the meaning of the painting itself. “Leaving blank” is an aesthetical consciousness more than a technique of artistic expression.Its philosophical origin and aesthetic effect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esthetical perspective.The discussion is based on Taoist viewepoints of yinyang Aioi and reality virtuality combination.Buddhist concept of the emptiness of color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ly of black and white.

Key Words:traditional painting;leaving blank;aesthetic effects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美学追求。中国传统绘画在其漫长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强调天人合一,注重有无相生、创造高妙意境的美学追求。中国传统绘画历经数千年的发展, 有着优秀而宝贵的绘画传统, 形成十分完整而又极其丰富的美学思想体系, 其包涵的内容极广, 本文仅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作以浅析。

所谓“留白”,就是指绘画的一种表现虚实的方式,通过留出一些空白,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层次感,增加欣赏者的想象力,给人一种想象上的张力,丰富绘画本身原有的意义。留白蕴含了东方哲学中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运用留白是追求艺术形式美的需求。留白的运用是艺术家表达构思立意并创造意境的需要。运用留白,既可以使主体形象明确、突出,又可表现物象的空间感、层次感和立体感。

传统绘画中的留白是绘画的一种艺术语言, 通过“ 空白” 可拓展人们的审美观念。“留”出空灵,将绘画中呈现出的“实”与留供想象再创造的“虚”相结合,营造出缥远的意境;“留白”具有了无限丰富的意韵,产生了变化无穷的“象外之意”、“景外之景”,也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高妙之所在。“留白”观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承载了重要的美学意义。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的美学渊源,可以追溯到传统的朴素黑白观。有“空白”才有黑白,有“空白”才有空间,有空间气韵才能流动。道家认为黑为阴,白为阳,黑白相推而生万物,所以“黑白”观在道家哲学中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具有无所不包的兼容性和无边无际的表现力。如太极的阴阳以黑白为两极,互为存在、浑融一体、运动不止、生生不息,正所谓“计白当黑”。老子提出“知白守黑”的辨证观点。“白”显“黑”,“黑”彰“白”,黑白相生互为依存。黑与白相反相成互不为缺。这一辩证的规律反映在传统绘画中便是虚与实、黑与白,有与无。就像上文提及的,天地万物都是“无”与“有”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生生不息。

传统绘画中留白主要体现了道家的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的观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就是道家所谓的“无”。“无”在老子哲学里作为一切事物的本质来源,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另一方面老子认为“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相互成就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二章)同时作为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庄子•秋水》中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认为言语与意会无法掌握道,道蕴藏在万事万物之中,当它作为审美对象与艺术创作对象时,便是其中只可神会的意蕴。庄子明确提出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得意而忘言”等的美学观点,这不但肯定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且指出了艺术上的“无”的至高境界――传达语言所无法传达的内容和意义,也就是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也。由此可见“留白”可以从道家哲学中找到其美学基础。因此“留白”虽然客观上没有实际内容,却是画中意义的来源,画者所要传达的一切意义都是在“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无”并非真的“无”, 它可以无中生有,传达出有所无法传达出的意义, 是画中灵气之所在。

道家还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阴阳的结合。留白也体现出的这种虚实结合的思想,虚实结合是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易系辞传:“易之为道也,累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世界是变的,而变的世界对我们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有生有灭,有虚有实,万物在虚空中流动、运化。老子认为“有无相生”、“阴阳相生”,庄子曰:“阳非孤阳,阴非寡阴,相承而成质,及不失其和而久安”。即宇宙万物都是“无”和“有”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阴”和“阳”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才能生生不息。阴与阳的辩证关系是我国古人乃至今人观照自然、把握自然的一条最根本的辩证关系。庄子的这种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虚实结合”成了中国古典美学一条重要的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美学特点,没有虚实,中国绘画的意境就不能产生。

同时佛教对中国传统绘画“留白”的影响是深远的。释家经典《心经》中也有曰:“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故空中无色。”外在世界都是虚幻的,虽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但并不真实。而应在大千的世界中返回本真之无,淡化掉意识,看破实的心外之物。佛教禅宗般若学“ 即色论” 、“ 色即为空, 色复亦空” 和禅宗无相、无着、无往的无为无碍思想, 成为古代文人们抚慰心灵、超脱象外, 达到主观精神绝对自由的一种途径时, 文人们儒释调和、相为表里, 艺术表现形式更趋多样化, 皆求心性所悟所解的表达, 决不执着于外境的是与非,认为“ 至理无言” 、“空” 、“ 寂” 、“ 闲” 的境界背后才是法的本身所在。尤其是禅宗,它强调心灵的意会,注重人的艺术直觉,淡化客观的时空观念。根据《沧浪诗话•诗辨》中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我们得知禅宗的主要的思维方式就是“顿悟”,顿悟就是强调艺术直觉,领会绘画中的意境,艺术直觉追求心灵与宇宙世界的高度统一,这种追求给文学艺术带来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特点,从而形成了古代美学中重含蓄的审美特征。在这种审美理想的关照下,绘画便逐渐形成了趋于朦胧的“空白”结构,以承载审美中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促成了艺术空白的形成。因此从佛教和禅宗的美学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佛教(禅宗)也是追求一种象外之境,追求一种至理,但是这种追求是并非是物本身所能达到的,需要的是一种想象,一种悟性。正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白”本身并不能代表画者所要的真正的表达,留白是由“ 空” 的认识转人观者内心深层的思考,悟出更深层的画者的表达,得到一种象外之境,一种至理。

“留白”作为中国画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最具传统艺术特色的“意境”、“象外之象”、“意象”、“气韵”表现都是通过对“空白”的运用来体现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与中国的古代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出留白与它们的历史渊源关系。

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很形象的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空间意识。“留白”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未涉及到的空间,即无笔墨处。但是,“留白”虽然无笔无墨,却并不代表“没有”,而是同其他构成元素一样,是画面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诗人、画家都是用心灵的俯仰来看空间万象,“不是想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不是像那表现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的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的深空。”而是用心灵来观察大千世界。正如《易经》所说的“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真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即节奏化的空间意识。于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用阴阳明朗高下起伏所构成的节奏化了的空间。

留白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处理空间表现的一种手法,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亦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简要说明了中国传统绘画是怎么处理空间的,虚和实的适当结合,会产生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就像英加登关于文学作品的论述:“一部文学作品在描写某个对象或对象的环境时,无法全面地说明,有时也并未说明这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每一件事物,每一个人物,尤其是事物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都永远不能通过语言的描写获得全面的确定性。我们不能通过有限的语句把某个对象的无限丰富的性质表现出来。”这两种论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要求艺术品达到一种境生象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留白对于构建绘画中的空间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留白可以突出主体,表达空间感、层次感和立体感。留白的手法运用人们的视觉要求和习惯,通过空白来突出主体,使画中的主体清晰、明确。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中间略偏处停着一叶小舟,有一渔翁正聚精会神地钓鱼。小舟所占位置很小,而形象非常突出,其余大面积“留白”,不着一笔,但它是有形的“留白”,是浩渺的江面。万顷寒波,一翁独钓。寥寥数笔,看似漫不经心,实为苦心经营,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看画吟诗,一种悲凉、寂寞、孤独的感情油然而生,同时也为钓翁的不畏风雪、甘居寂寞和辛勤劳作的精神所感染。这就是读者和作者在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在传统画中为了强调层次感,也常用留白来增加层次感。如在山水画中,为了解决物象间的透视矛盾与表现扩大画面空间,一般使用留白来来处理物象间的空间感和层次关系。庄子曰:“虚室生白。”又说:“唯道集虚”。中国传统绘画都注重虚空的要素,着重在这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手法使画境里有空间,有层次。

留白使得绘画虚实结合无画处皆成妙境,产生象外之象,意境深远。中国传统绘画意象中的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无画处皆成妙境” 。如郭熙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 可见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不是真的空白,而是虚中有景,无中生有,虚虚实实给人一种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一种妙境。与此同时留白还能造成象外之象,创造出深远的意境。留白可以诱发审美者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在象的引导下自由的驰骋,使意象灵活多变,给意象的运动创造了无限的空间,使图画本身具有了存在的意义和深远的意境以及丰富的内涵。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惟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此语正道出了“留白”在传统绘画中运用的意味。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就如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运用是为了表达构思、营造意境,将传统绘画灵动幽渺的意蕴和令人品味不尽的诗意推向了极致。留白亦不是自发而存的,是情思的主体创造出来的。 留白中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性。正是因为“留白”的这种假定性和虚拟性使其具有了无限的象征和想象的空间,画家可以充分利用它象征变化万千的自然形象,虚无飘渺的水气云霞,错综复杂的时空状态,从而使观者想象无穷,神游于其中。中国“留白”的终极追求是为了营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境”,显现作为宇宙本体、生命之源的“道”、“气”。

参考文献:

孙涣涣.文人艺术朴素美的哲学渊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2):103.

滕 驰. 试探“空白”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渊源\.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1):64.

白 琨.浅谈中国画的留白及其渊源\.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8(1):19.

宗白华.中国古代绘画的美学思想\//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林木森.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美术观察,2006(5):110.

严 羽. 沧浪诗话校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

留白艺术论文第7篇

留白课堂教学教学策略“留白”本是一种高明的绘画技法,原本指国画中的一种手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它是创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正所谓“无物胜有物”“无声胜有声”,无疑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学就是一门艺术,留白即是一种机智的教学策略。留白是授人以渔,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精心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也需要留白,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留白中迸发出来的,是教育中美的升华,为每个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留白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高手,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对于我们从事教学的老师而言,留白也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手法,给人很深的启发。应用到美术课堂中的“留白”,则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留白”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那么,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留白艺术”呢?

一、导入新课要留白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重视导入时的留白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过多的去“导演”,而不是去“说白”,进一步点燃他们探索的热情,以利于新课的学习。因为当一个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目前面临的情境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会产生许多空白,从而引起人们的惊奇,引起他们的注意、关心和探索,因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填补这些空白的强烈欲望。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和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适当留点空白,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将《韩熙载夜宴图》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李煜吗?”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过来。学生心存疑惑:美术课中老师为何问这个问题?紧接着我又问: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如何?他有哪几首著名的词?他的政绩如何?当时社会环境如何?然后从他的政绩来引入《韩熙载夜宴图》背景,向当地自然、顺畅。通过这些相关文化情境的介绍,学生表现出非常迫切地想看到这张作品,提升了学生对学习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兴趣和欲望,为整节课起了个很好的开端。

二、质疑问难时要留白

美术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多样性、艺术性很强的活动。教师在质疑问难时,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们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展现。课堂上教师的语言留白,真正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讲《战争与和平》这一课时,先导入主题,本课包涵的三个主要内容,其中第一个内容最适合学生思考:战争在美术作品中留下的痕迹。学生很感兴趣,积极发言。我在一旁听着,我听到有学生说出长城、兵马俑,就停止了议论,接着打出视频图像,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新课内容。

三、留白教学的策略探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师生交往、互动,课程体验,追寻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空,进行供自主的思考、探究、创造的活动,达到教与学的完美融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拥有更多生成的东西,让课堂教学能与时俱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不断积累和完善留白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时间上的留白

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比如,课堂中的问题设置,应该让学生主动回答,不急于公布答案,留些时间让他们思考、讨论,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在课堂问题回答中,不急于纠正他们的错误,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质疑中提高自身的探讨能力,在简单的问题设置中,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让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成长进步。《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情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二)空间上的留白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使得课堂不在局限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而是要求在知识活动场所、情感态度方面寻找更开阔的空间,容纳更多师生互动生成的东西。实现课堂教学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外延,在师生体验课程的同时,又能促成课程的创生和开发。

1.留出知识学习的空间,适时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交流的机会。在一年级下册《中国书法》中,我就完全自己去学,当然并不是让他们盲目地去学,而是让学生课下在网上查阅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以及欣赏一些大家的作品,这样使学生了解了很多关于书法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另外,让学生互相交流,讲解书法的格式、落款、过程等,并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学习氛围浓厚,使得本是一堂枯燥乏味的课变得生机勃勃。

2.留出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走入生活,把世界当作学生的教科书

如上《校园环境标识》一课,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寻找需要设置的标识和需要更换的标识,学生的情绪高涨,在熟悉的校园里非常认真仔细地观察每一个角落,并且热烈讨论在何处设计何种风格的标识,选什么颜色,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才符合周围的环境。在整个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都比较高。

3.留出情感体验的空间,把最甜的果子让学生品尝

美术欣赏课中,要把作品还给学生,还给视觉,给学生一个感受品味思索的机会,使学生赏画入情,由情入境,学生的情感认知在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这样学生才能与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继而从美术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中获得一种精神满足和思想收获。

四、课堂小结要留白

留白艺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 艺术;虚实结合;境界

【中图分类号】 B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247-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一些东西,不管是文学作品、书法、绘画、音乐、建筑、雕刻等各类艺术领域,都体现着各种各样的美,有主观的,客观的,真实的,抽象的,总之,美无处不在。而这些美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美。宗白华的研究对象遍及到文学、绘画、音乐、建筑、雕刻等各类艺术领域,他有意识地把意境当作艺术探讨的一个核心范畴,他论艺术,都是以意境的创构为指归,而且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寻求艺术意境生成的哲学根源。宗白华对意境内涵、特点及其创构、意境研究的方法以及他对意境研究的这种执着深情,都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堪为楷模,具有典范作用。

一、虚实之道丰富了艺术内涵

宗白华以生命为本体的美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受玄学和佛学禅宗的影响较大。玄学研究人的生命本源,佛学禅宗强调人的灵魂与主体的统一性。宗白华的美学强调物我浑融,强调人与自然的生命统一,宗白华认为艺术与人生、艺术精神与生命精神是合一的。艺术家经过“写实”、“传神”到“妙悟”境地,由于妙悟,他们“透过鸿潆之理,堪留百代之奇”。而这其中的妙悟,带有一种玄学的意味,同时又有释家的精髓。艺术意境之表现于作品,是由各个艺术家的意匠组织线、点、光、色、形体、声音或文字成为有机谐和的艺术形式,以表出意境。因为这意境是艺术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观的描绘。所以艺术家要能拿特创的“秩序的网幕”来把住那真理的闪光。音乐和建筑的秩序结构,尤能直接地启示宇宙真体的内部和谐与节奏,所以一切艺术趋向音乐的状态,建筑的意匠。艺境论强调虚实结合,有无相生,以形传神,时空合一。其中虚实结合、时空合一是艺术境界说的重要方面。中国哲学、中国诗画中的空间意识和中国艺术中的典型精神,被宗白华融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问题:一阴一阳谓之道趋向音乐境界,渗透时间节奏书法中的飞舞;其实都体现着一种精神:人的悟道、道合人生,个体生命与无穷宇宙的相应相生。在宗白华那里,艺境就是艺术家主体心灵和宇宙诗心的和谐统一,不仅是一种艺术境界,还是一种生命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仅是虚实之道的巧妙运用,更体现了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传统。

二、虚实之道扩展了艺术外延

艺术品之所以称之为艺术,不仅是因为它本身给人所造成的视角或听觉上的感官冲击,更是因为它自身延伸出来的另一种美,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中国画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是国画布局里的留白,从艺术角度上说,留白就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留白能给观赏者以无穷的想象力,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留白是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留白最讲究的就是虚实之道,虚虚实实,亦真亦幻,和西方画派里的印象派技法有异曲同弓之妙。留白强调的就是画作本身内容之外的想象空间,也可以看作是意境的高度和深度。

除了中国画,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里,表现着同样的意境结构,代表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唐、宋人诗词是这样,宋、元人的绘画也是这样。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无边的虚白上,在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给予观者的感受是一澈透灵魂的安慰和惺惺的微妙的领悟。

三、虚实之道提高了艺术境界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