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成语教学论文

成语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6 15:55:08

成语教学论文

成语教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师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47-001

语文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必须要有个性,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一般的要求。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即哲学家所说的“对话”,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主要就是看学生与语文之间是否发生了这种内在的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是否深刻,是否流畅,是否完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语文”都是个性化的、不确定的。在实践中,也只有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才能真正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如此看来,语文教师的个性既是他的一种人格魅力,又是他教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个性应包括如下内涵:

第一是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觉,即语感。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他的语感是他开展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前提,也是保证他教学个性不可缺少的素质条件。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实现教师语感向学生的转移,即把教师的语感转化为学生的语感。一个人的语感是很细腻、很敏感的,语文老师若能从自己独特的语感出发来进行语文课的教学,这堂语文课就有吸引人的地方。

第二是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语感与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不同,对待人生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因此,语文教师要有独特的人生感悟,就不仅是一种思想素质的要求,更是一种对语文教师的专业要求。

第三是语言文字方面的特长。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中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他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特长。有的语文教师特别擅长朗诵,他的课可以朗诵为主,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课,只要他朗读一遍课文,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一半;有的老师擅长写作,他的作文教学是和学生一起写同题作文,给学生提供示范;有的老师非常喜欢古文,根底扎实,课堂上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把本来很枯燥的古文教得丰腴生动;有的教师有音乐天赋,在一些优美古诗词的教学时,他会以唱来代替读。有着某种特长的语文教师,往往不在语文教学技巧上兜圈子,他们的课没有过多的环节,不设计繁琐的招式,而是直接把学生领到作品面前,和他们一起来感受语文之美,语言之妙。

那么,在现代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个性呢?

首先,教师应在借鉴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学模式是对客观教学规律的总结,教学个性则是主观能动的表现,主观能动的发挥往往推动和影响着客观规律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富有革新精神的语文教师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自觉改革语文教学,他们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借鉴教学理论,并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像于漪老师体现着教书育人,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魏书生先生的“六步课堂自学法”等,都体现着教学民主、学生自治等思想。这些“法”或者说“教学模式”,是他们多年心血的结晶,带有个性化的色彩,的确对我们的教学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又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学习其中所蕴涵的有普遍意义的教学规律,关键是要学习和实践优秀教师的科学教育思想,继承他们具有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要使语文教学有所进步发展,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自身特点,即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和思考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次,教师个性的发挥要把握一个“度”

将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这需要教师的创造。教学个性虽然要求随课堂充分发挥,但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不是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个性化教学的精髓就在于“度”的把握。

成语教学论文第2篇

(一)英语学习焦虑的具体表现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学习焦虑,主要表现如下:交际畏惧、负评价恐惧以及考试焦虑;回避(如“忘记”答案,装出粗心的样子,迟到,早退等);身体动作(如扭动,玩弄头物或衣物,抖动身体等);身体不适应症状(如抱怨头痛,肌肉抽动,身体部位有莫名的疼痛等)。当学生们因为其本身的表达能力有限或处在交际气氛比较紧张、压抑、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时,往往就会出现神情紧张、思路混乱不清、记忆模糊不清、反应速度慢、口齿不清、表达混乱等各种现象。最后会逐渐的引起学生的懊丧、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上升。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产生的焦虑情绪的直接表现主要有害怕上英语课,害怕考试,对英语学习逐渐的失去兴趣。表现在生理上就是神情局促不安,心跳逐渐加快,手心出汗,腹部疼痛,语音走调,牙齿打颤,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语言表达水平严重下降等。

(二)焦虑情绪对学生学业的影响

英语学习焦虑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学习过程,英语交际能力,自尊心,自信心等有很大影响。焦虑的程度难以确定,但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前都一定的焦虑,担心学习不好的心理有时能产生更大的动力。焦虑感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成为阻碍英语学习获得成功的因素。适度的焦虑有利于英语的学习,能够让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时候,时刻都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能让他们更加的集中注意力。当焦虑水平过低时会使得学习者个体缺乏紧张感,意志逐渐消沉,行为变得松懈,没有紧张感,最后演变为对英语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任何的学习热情和责任心。当出现过度焦虑时,则会让学生们因为过度的紧张、慌乱导致行为失常、思维混乱,极大地束缚其认知能力。

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焦虑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我国的学生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远,使得学生们普遍都懂得尊师重道的好品德,然而却在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将这种好品德变成了对教师的敬畏,在尊敬中还掺杂着过多的畏惧。这种畏惧就使得学生们逐渐的疏远,最后使得学生会因为教师无意的行为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一)教师的不满情绪,诱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

现在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很大的工作压力。随着课改的进行,教师的压力也在增大。这些压力与其他的社会外在客观的紧张刺激会对教师产生消极影响。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很高,人们总是期望教师能够教好每个学生,然而学生的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不仅缓慢而且也很难进行评价,通常很多时候与教师的付出不成比例,大部分教师难以证明自己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当各种负面影响远远的超过了教师的控制能力的时候,教师们就会无意有意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例如作迟到、缺乏责任心、不安心教学、迁怒与学生等。这些消极态度很容易对学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感,从而导致英语学习的焦虑情绪的产生。

(二)教师急躁、冲动等不良性格促使学生产生畏惧感,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有一些教师性格急躁、冲动,他们往往都不能容忍学生出错,缺乏耐心做好学生工作,严重的还会对学生进行变相的体罚,使得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这样不仅仅起不到教育学生的效果,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任何知识的学习必然会产生错误或者失误,特别是语言学习。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了学生的错误时就必须进行指正和纠正,但是必须要把握好尺度,做到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又不打消其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要做到准确无误,当学生出错时就进行批评,甚至是公开的给予负面反馈,这样做只会严重的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加重他们的英语学习焦虑,让他们在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不敢开口说话,更加的惧怕当众发言,并出现消极观望的态度,影响其语言学习。

(三)居高临下的教学姿态,诱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

尊师重道要求学生的是尊重师长,而不是让学生们畏惧教师。然而长期以来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缺乏民主与信任,让学生们只能处在各种怀疑和恐惧之中。传统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们往往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忽视。课堂只是教师们进行机械传授知识的地方。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唯一纽带就是知识。在教师的严重学生们只是一种知识“容器”。长久下来,就会让学生们对教师进行畏惧。当学生遇到教师时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处在“下位”的人遇到处在“高位”的人。虽然现在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长久以来在学生心目中所形成的那种畏惧感又怎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消除,教师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又怎可能是一句话就能够改变的。而这些课堂教学中不和谐因素正是学生产生英语学习焦虑的主要诱因。

三、消除焦虑,提高学业成绩

(一)加强对学生的焦虑心理的发现

要能够消除学生的焦虑心理就必须要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焦虑心理。为了能够及早的发现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们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为此,教师必须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必须要重视课前十分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特别是后进生。例如在教学牛津版七年级上册Unit1Thisisme这一单元的内容里面,主要描述的是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在这趟课里就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可以通过Whatdidyourmath/science/Chinese/English/———teachersay?等一系列问题了解学生们心目中除了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还让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如何。在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当谈论到教师对他们的评价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很紧张、词不达意等一系列的焦虑表现。这让笔者注意到学生们很在意老师们对他们的评价。通过交流让笔者意识到,教师平时无意间的负面评价也是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为此在这堂课上,笔者注意引导学生们去正面的理解教师们对他们的评价。

(二)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以此来避免自身负面情绪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教师必须要学会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要能够正确的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防止对学生怒容满面,冷若冰霜,甚至像凶神恶煞一般等现象的出现。不管是要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是要创建和谐的教学情景,都需要教师自己的素质修养足够才能够实现。同时教师还必须学会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因此,教师应热爱和尊重学生,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善于进行“心理移位”——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牛津版七年级上册Unit3Let’scelebrate这单元的内容讲述的是让我们庆祝,这个单元的教学就要对学生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理解。这一个部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进行互动,且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因为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易怒,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情绪的影响,这部分的教学对教师要求极为严格,如果教师自身知识与素质修养不足从而引起学生的焦虑情绪出现,则很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我们英语教师来说,应该要能够树立起积极、乐观、宽容、谦和的形象。通过这样的形象来对学生进行影响和感染。同时,外语教师也要加强心理科学的学习,用科学方法调整自身心态,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外语教学改革进程和外语教育网络化、社会化等职业压力问题,控制与调整好自身情感,避免因教师职业压力或性情急躁给学生造成语言学习焦虑。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感

赞可夫曾经说过:“如果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那些不相同的智慧、情感、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就会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很大的成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他们都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他们本身也一定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必须要承认这种差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存在,还必须给予学生们充分尊重,让学生们意识到只要能够开口用英语表达就是好的,能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例如在教学牛津版八年级下册Unit2Travelling这单元主要是写旅游,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探讨未来假期旅游的主题,鼓励学生们张口讲解自己的看法。笔者不管学生表述的如何,只要学生敢于开口,那么笔者就会主动的从他们的表述中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Youaresoclever.”“That''''sagoodboy.”“Howlovelyyouare.”“That''''sgreat.”“Welldone”等真诚地称赞他们。让学生从笔者是举手投足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少焦虑的来源

没有自信的学生是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因此,教师应该对这些没有自信心的学生给予高度的重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减轻他们的焦虑感。为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用自己真诚的感情去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能够将教师看做自己最知心的朋友。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就必须要注意给予学生正面的激励,让他们能够品尝成功感。同时,教师还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肯定都存在着别人所不能够企及的能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们发现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逐步的树立起信心。最后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学生不可能都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制定出相应的合理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能够达到目标,并体会到达到目标的成功感。

成语教学论文第3篇

试看近年来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关于成语的试题情况:

(附图{图})

由上表可以知道,高考语文试题中成语的数量逐年增加,比分逐年提高。测试内容,除了成语的字形、字音、含义以外,还涉及到成语的结构方式、成语的出典和成语的辨析运用等方面。由此可见,成语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决不能等闲视之。

笔者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对成语进行了一些规律性的归纳,以指导学生掌握、辨析成语的音、形、义,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一、揭示成语的丰富内涵

有些成语,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通过揭示成语的丰富内涵,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成语“鞠躬尽瘁”,出自蜀汉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可教育学生为革命为人民竭尽全力,奋斗终生。“先忧后乐”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教育学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可教育学生虚心好学,永不自满。

出自《孔子家语》的“载舟覆舟”,说明人民力量的伟大,取得民心的重要。出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说明了坏事与好事互相转化的道理。出自《吕氏春秋》的“物及必反”,说明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通过这些成语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树立辩证观点。

二、辨析成语的形、音、义

形、音、义三者之间,义是首要的。掌握了义,音、形也就容易解决了。成语“再接再厉”,原指公鸡相斗,每次接战前都要磨快它的嘴。明白了“厉”同“砺”,磨快的意思,就不会再写成“再接再励”了。“汗流浃背”形容出汗很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明白了“浃”是湿透的意思,就不会把成语写成“汗流夹背”了。“走投无路”中的“投”,是投奔的意思,不能写作“头”;“装腔作势”中的“势”,是姿势的意思,不能写作“死”;“旁征博引”中的“征”,是寻求的意思,不能写作“证”。89年高考试卷中的“明察秋亳”,91年试卷中的“淋漓尽至”,92年试卷中的“貌和神离”、“迫不急待”,93年试卷中的“直接了当”、“名列前矛”、“好高鹜远”,94年试卷中的“不径而走”、“神采弈弈”、“妄费心机”、“磬竹难书”、“蜂涌而上”等,如果掌握了这些成语的确切含义,那么就会明白这些加点字都是错别字了。

如何辨析成语中的形、音、义呢?

首先,要防止望文生义。在四字成语中,每个字都是意义单位,但它们之间决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它的意义是概括的,因此不能单单按字面理解。如“高屋建瓴”中的“建”,是倒水、拨水的意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不刊之论”中的“刊”,削除的意思。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差强人意”原意是说还算能振奋人心,现多指尚能使人满意。“差”是“尚”、“略”的意思;“强”是“振奋”的意思。如果望文生义,把“建”理解为“建立”,把“刊”理解为“刊登”,把“差”理解为“不好”,“强”理解为“勉强”,那跟成语的原意就背道而驰了。

其次,要细细辨别同形异义词。有些词,在不同的成语中有不同的含义。“毫厘不爽”中的“爽”是“差错、失误”的意思,而“爽心悦目”中的“爽”是“舒服、轻松”的意思。“投笔从戎”中的“投”是掷的意思,而“情投意合”中的“投”是迎合的意思。“五体投地”中的“体”是身体的一部分的意思,而“身体力行”中的“体”是体验的意思。

三、剖析成语的语法结构

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分析掌握成语的语法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造句功能,准确灵活地运用成语。成语的语法结构与词组是相同的。它的结构方式,大致上有以下几种:

并列关系:高瞻远瞩、层峦叠嶂、云蒸霞蔚、分门别类、博大精深。

偏正关系:中流砥柱、揭竿而起、默默无闻、得意忘形、痛不欲生。

主谓关系:言者无罪、短兵相接、鞭长莫及、胸有成竹、鹏程万里。

动宾关系:置之度外、包罗万象、粉饰太平、混淆黑白、崭露头角。

连动关系:拍案叫绝、负荆请罪、刻舟求剑、量体裁衣、饮水思源。

兼语关系:请君入瓮、调虎离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化险为夷。

值得注意的是,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又分别有几种情况。

在并列关系中,“多快好省”四字都是并列的,“隐恶扬善”是动宾+动宾,“残羹冷灸”是偏正+偏正,“家破人亡”是主谓+主谓。

在偏正关系中,“弥天大谎”是定语式,“慷慨陈词”是状语式,“巧夺天工”是补充式。

四、赏析成语的文言特色

绝大多数成语是从古代演变而来的,因而保留了许多文言特色。

有的成语保持了文言中实词活用的特点,如: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鼓作气”、“衣冠禽兽”,名词作使动用法的“汗牛充栋”、“祸国殃民”,名词作意动用法的“草菅人命”、“幕天席地”,名词作状语的“天长地久”、“草行露宿”;动词作使动用法的“闭花羞月”、“生死肉骨”,动词作意动用法的“是古非今”;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的“扬长避短”、“拈轻怕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厚此薄彼”,形容词作使动用法的“丰衣足食”、“光宗耀祖”,形容词作意动用法的“不远万里”、“不耻下问”等。

有的成语还具有文言句式的特点,如:宾语前置句式的“时不我待”、“何去何从”、“唯我独尊”、“马首是瞻”、“唯利是图”,状语后置句式的“持之以恒”、“重于泰山”、“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运筹帷幄”等。

五、品味成语的修辞手法

不少成语运用了修辞手法,使得成语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

“怀瑾握瑜”、“望穿秋水”、“铜墙铁壁”运用了比喻,“青梅竹马”、“布衣之交”、“蓬筚生辉”运用了借代,“饿莩遍野”、“铺天盖地”、“囊括四海”、“怒发冲冠”运用了夸张,“满招损,谦受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运用了对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用了对偶,“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可忍,孰不可忍”运用了反问。

有的成语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雷声大,雨点小”就同时运用了比喻、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六、探究成语的出典

有不少成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古代诗文。通过探究成语的出典,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些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文史知识,扩大眼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夸父追日”来源于《山海经》上记载的古代神话,“狐假虎威”和“揠苗助长”分别来源于《战国策》和《孟子》所记载的寓言,“睨柱吞赢”和“图穷匕见”分别出于《史记》、《战国策》所载的关于蔺相如和荆轲的故事,“世外桃源”和“海阔天空”分别出于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唐僧玄览的诗。

七、指导成语的运用

学习成语在于运用。指导学生用成语造句,或把几个相关的成语连缀成文,或把成语用于习作之中,或以成语命题作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而且也可以极大地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生动形象。

成语教学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社区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

 

一、社区大学的作用

社区大学是一个与传统式的的大学不同的教育机构,它可以开办政府认可的大学课程,也可提供社会教育和某类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课程是由社区教育机构依据本地创建学习型社区需要,为一定区域的各类学习者设计提供。学习者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曾说过:我国应积极发展普及性的社区大学,这样不仅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全民素质,提高普通公民的谋生能力,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二、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从而“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它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对于学生而言教育论文,形成性评价可以对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给予及时、反复的评价,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并逐步确立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形成性评价为教师提供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状况,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三、社区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一)评价主体

形成性评价的评价主体包括以下几类: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评价和认识。自我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对自身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及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随时引导,还必须和学生一起制定各项评价标准。教师通过对学生自评的参与,既可以了解学生对待自己学习成果的态度,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确立新的学习目标。互相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独立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依据评价标准对学习条件、过程及效果所做的评价。这个过程同样也需要教师提供榜样,展示优秀的范例。互相评价可以消除学生自身的忧虑和困扰,吸取他人的优点,从而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教师评价要与学生互评和自评结合起来,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学生的各种活动做出评价,还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目的,一起反思学习过程。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检查他们自定的改进目标,督促学生实施预定的计划,促使大家不断进步。

(二)评价形式

1. 课堂观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教育论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参与活动从而客观地获取教学的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 档案袋评价

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建立一个学习档案袋。在这个档案袋里收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论文提纲格式。它包含三个部分:主要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学生作品和学生的自我反省。英语档案袋最常用的有三种类型:1)成果型档案袋。它展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学习成果及优秀作品,基本上由学生自己选择。2)课堂型档案袋。它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学习中的自评与它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作出的学生评语等。3)评价型档案袋。它是对学生作品方面进行标准化的评价。档案袋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3. 问卷调查及访谈

外语教师定期地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情感、学习策略及语言知识等方面的信息。它可以及时、有效地帮助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及方法。

4. 学习日志

学习日志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历及对此进行反思和表达自己感受的记录。学习日志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对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计划如何做得更好。它能使外语教师知道学生心里想些什么,并对教学提供反馈。

(三)评价内容

社区大学的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习惯、兴趣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等级评价。1)学生话语。在语言教学评价中,学生话语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学生的活动表现证据,其中包括话语量,话语真实水平,话语连贯流畅程度,话语的随机建构水平等。2)学生行动。伴随着学生话语,还有相应的行动发生。教师需要重点评价学生行动的目的性、互动性、主动性,还应评价学生行动的实际效能。3)学生认知水平。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得知学生的思维进程与线索,学生对教学信息的领悟程度,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学生接受新语言学习项目的敏锐程度。4)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必须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评价学习习惯和态度时,应注重学生课堂听老师讲课的习惯、课堂上听同学发言的习惯、课堂上积极思维的习惯、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课后用英语的习惯、作业书写的习惯等。

[参考文献]

[1]吴刚.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赵江.档案袋评定操作例谈[M]. 教学与管理,2002,6.

成语教学论文第5篇

  

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我摸索出一种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教学,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1993年我在初三年级两个教学班中使用分组教学,112名学生中考及格率达95.3%,优秀率达49%,平均分80.1分,三项指标名列全县前茅。1994年,我又接初三两个班的英语课,仍然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通过一年的努力,使这两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中考及格率达到89.7%,比刚接课时提高38个百分点。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这就往往会适成许多学生“初一 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 

如何摆脱这样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差学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对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1)先摸底,后分组。 

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1994年10月,我接了初三、二班后,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逐一 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该班56名学生,英语总分与及格率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60-69分17人,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打好,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几门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弃英语学习。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56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学生组成,B组由17名中等学生组成,C组由l5名70分以上的学生组成。为什么把学习最差的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评定成绩A为最高等,A是26个字母之首,A又是最常见的重要符号。在我的心目中,A组最差又是最重要的,在他人眼里,A组不易想到差生组,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弱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2)实行组间互帮互学。 

我把该班分成三组后,继而建立了C组帮A、B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即由C组或B组的一个学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学生,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C组和B组中。 

建立这种承包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利于增加班内凝聚力,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3)实行动态组合。 

分组后,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每隔一段时间,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各组成员间个别调整。如将A组个别学生调到B组,将B组学生调到C组。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针对差生实际实行目标激励 

在实施分组教学的同时,通过搞活动,开座谈会等形式,给差生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树立学习信心是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工作,要变信心为行动则需要有追求的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追求目标愈高则行动的内驱力愈大,但是面对心理素质还不稳定的中学生,如果教师所提的目标过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那么所定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所以在分组以后,我总是先由学生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然后在分析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修订目标,提出更加具体的近期、中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当学生在困难面前退缩时,我就用奋斗目标激励他们,使他们重新鼓起奋发向上的勇气,向着目标努力。 

三、分组教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实施分组教学,教师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容易,但教室只有一个,教师只有一人,如何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与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就不容易了。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失控,产生新的分化。 

成语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进生;转化

引言:作为教师,我们是给学生灌注知识和灵感的源泉,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各个教学细节和时机。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感,更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陶行知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不能只是看到一个孩子暂时的成绩,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只是看我们作为教师的怎么样去指引。小学语文的教学,更是肩负着启发孩子的灵感并引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这样的艰巨任务,让学生爱上学习,从而逐渐的完成后进生的转化。

一、语文教学过程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 后进生思想阻滞,意志不够坚定。由于学习成绩不佳并且各个方面表现都不够突出,后进生经常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轻视,导致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常此以往的这种学习环境,造成了后进生心理上的叛逆和对学习的反感,丧失了努力学习的毅力和信心,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2、后进生缺乏上进心,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的后进生都缺乏强烈的学习目标和动机,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就算偶尔会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也只局限在某个狭隘的范围内,他们不能稳定持久的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些都反映出了他们学习缺乏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欠缺努力进取的目标和动力。

3、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心态。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些家长虽然望子成龙盼女成风,但总是教子无方;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度的溺爱,缺少严格的要求和教育,;更有甚者是父母太过失职;还有父母工作忙,爷爷奶奶隔代教育的缺陷难以克服。

二、小学语文教学对后进生转化的意义

1、后进生的转化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积极向上的自信。后进生在内心深处和本质上是想进步,他们也有渴求知识的欲望,但由于知识和思想的基础比较薄弱,逐渐导致他们对学习没有了兴趣,从而导致了自卑心理。此时,更是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找回对学习的自信。

2、理想的语文成绩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引导各个学生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成绩和思想道德全面发展,是身为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后进生的问题,认真的分析后进生具体落后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做好其转化工作。在此过程中,后进生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进而会努力在各个方面表现自己,完成自身多方面的发展。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后进生转化

1、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文化、教化的功能。小学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语文的学习好坏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学习和从事其它工作的基础。语文课标也强调语文是我们最重要的沟通工具,是我们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统一,更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下一番功夫,我们可以举一些故事性较强的例子,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后进生逐渐产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后进生主动学习是对其转化必不可少的一步。

2、优等生、后进生平等对待。后进生一般都会或明或暗的对老师产生抵触和疏远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与他们谈心的时候一定要真诚,要采取有效地方法消除他们的心理戒备并且培养其愿意接受的心理,这样的谈话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当然,我们老师的真诚是要发自内心的、不是伪装出来的。平时教师应该注意接触后进生并施以关爱,和他们成为朋友,让后进生主动与我们亲近,从而为其转化和很好的相互了解打下基础。

3、教师要为后进生树立自信心每个学生都会有强烈的自尊心,当然后进生也不会例外。后进生之所以为后进生,往往是因为某件事或者某个原因给他们造成了阴影,从而才成为后进生,所以他们比一般的学生更敏感老师对他的态度。作为教师如果总是对后进生说:“你是班上成绩怎么这么差、为什么惹麻烦的总是你”等类似的言论,这样很容易就削弱他们的自信心、伤害他们的自尊。在我们的教学提问的过程中,多给他们留些简单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并且给他们多一些鼓励,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树立起一个信念——“我相信自己是可以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提高。”

4、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密切,朝夕相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生活行为习惯及思想道德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高尔基曾说:“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情.可要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家长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经常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的配合教师的工作,共同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小结:苏霍姆林斯摹曾经说过:“从我手中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种反差效应的教育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与众不同”的特殊现象,作为老师一定要细心的观察他们的状况,正确认识他们,给他们如春风般的师爱,让这些迟开的“祖国花朵”沐浴阳光、迎接雨露,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成语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复杂理论 高中语文 问题生成

问题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问题生成”,是师生与具体的教育情景发生交互作用时的建构与生长,是师生、生生之间在交往和对话中出现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发现和新问题。

问题生成是非常必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不应该拘泥于固定不变的程序,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的确,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之间多种因素动态作用的推进过程。这正契合了复杂理论的内涵,复杂理论认为世界不再是有序的、简单的,而是随机的、不确定的,体现出非线性、生成性等特点,这就为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语文课堂生成不足的原因

“生成”并不容易实现,据平时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生成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对理论缺乏研究,教学中生成意识淡薄

有些教师只凭感性认识进行教学,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中问题生成的尺度,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对生成的内容过于理想化,对生成资源的利用偏离教学目标等。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组织化、制度化的活动,是离不开一定的秩序和纪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进行一定的计划、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控制,这也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重视教学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忽视问题生成,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相违背。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僵化,教学中生成能力不足

从教学实施的角度来说,有些教师更愿意采取预设的方式,虽然他们也看到了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容易使得教学过程人为地变得呆板枯燥,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弊端。但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过分注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灌输的现象,教师习惯了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课,习惯了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教师对课堂中的问题生成资源就会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自然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有的教师缺乏生成能力,在实践中走向另一个极端,采取“放羊式”教学,以为这即是问题生成的方法。其实这是形散神亦散,是放弃教学的责任,放弃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其实,课堂上问题生成是有规律的,依循规律,精心预设,科学引领,我们就能为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增添灵魂的色彩和跳跃的节奏,创建充满灵性的课堂教学。

二、语文课堂问题生成的策略

(一)树立过程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高度技术取向的教学模式,它追求各个环节高度的精确化和程序化,问题设计得严丝合缝,对诸多可能的变化都做了预设,想好了对策,教学成了一种程序化的表演活动。

复杂理论认为,教学中的各种存在既是一个物理性存在、关系性存在,又是一个社会性存在、精神性存在,教学要素相互作用呈现的是非线性关系。如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评价都必须建立在这种非线性的关系之上。同时,教学实践是整体性的活动,是多因素、多主题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诸多因素和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种种要素的复合,更是种种过程的复合。有了过程意识,才会有整体的概念,才不会把教学目标固定在一个或是几个目标上,将受教育的人简单地归结为达成某些目标的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二)树立课堂“留白”理念,善于把握问题生成的机会

1.善于“留白”

我们知道,诗歌、绘画、建筑等都讲究“留白”的艺术,不过于丰满,以便使作品富有弹性、增添美感。课堂亦如此,要给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的空间,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得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

2.把握问题生成的机会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的这样,课堂具有丰富性、复杂多变性、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的特点,因此,即使有了“留白”,教师还要善于把握问题生成的机会,积极构建问题生成的语文课堂。

(1)深入钻研教材,激发生成

抓住教材中可能引导学生生成的“联想点”和“发散点”,引导学生对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还有什么”,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利用错误信息,生成精彩

由于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错误信息,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因为错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程给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善于利用错误生成一个主题。当教师能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对教学预设做出具有创意的调整时,课堂就会成为动态的课堂。

3.关注学情,积极互动交流

教师要熟悉学情,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及思维特点,根据这些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加拿大著名复杂理论学者Brent Davis认为:“智慧或能力更多是习得的而不是授予的。”教师不要把心思都放在教材和教案上,而要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让学生通过自身经验获取新的智慧,完善自我建构。当教师的关注点从教师的“教”更多地转向学生的“学”时,就易于在课堂中有效地引领生成。

复杂理论认为,孤立封闭的系统是无法存活的,只有开放、动态的系统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这种复杂理论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必须保持合作与交流,要通过课堂互动来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开发,这样才易于问题的生成,才能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能。

如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别里科夫从楼上摔下来安然无恙,为什么别里科夫会死呢?笔者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加以肯定,表扬其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接着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别里科夫的死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认为,别里科夫因婚事告吹,悲痛、伤心过度而死;有学生认为,别里科夫摔下楼来被两位女士撞见,这让他颜面无存、无地自容,他怕众人耻笑,怕上级鄙视,他是恐惧而死的;有学生认为,他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下,无力挣脱孤僻的“套子”,对社会生活已彻底绝望,最终选择绝食身亡。笔者也积极参与,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并适时加以引导、点拨。通过探讨,学生们认识到真正杀死别里科夫的是沙皇专制制度,在这种制度的毒害下,别里科夫成了可悲的牺牲品。

4.调控教学走向

当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在课堂上有了生成的问题,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迅速做出辨识,以便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适当调整或重组,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对于有积极意义的生成,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走向推进教学流程,形成能够引发学生新的问题生成的兴奋点。比如在讲授《孔雀东南飞》时,有学生发现焦仲卿和刘兰芝殉情前表现不同,以此提出“仲卿对兰芝的爱是不是淡一些”,笔者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揣摩二人当时的不同心理,再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焦仲卿的成长环境,以此得出结论:他们的爱情悲剧背后有深广的社会因素,焦仲卿受到的精神折磨远胜于刘兰芝,所以我们不能苛责焦仲卿殉情前“徘徊庭树下”的举动。学生直到下课还久久回味课堂上所做的分析。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 这门艺术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磨砺。要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生成,需要高超的教学智慧,需要以复杂理论来审视、指导,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焕发生命激情的富有个性的情境化场所!

参考文献

[1]金亦挺.课堂教学中的美丽生成策略[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9).

成语教学论文第8篇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两块,一块是期末考试成绩占30%,另一块是日常学习表现占70%,日常学习表现的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口语训练、平时作业、作文、语文活动、奖励分,各项占一定比例分,设计一个表格,每人一表,记载每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表现评价,由课代表负责日常记录。由于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而平时学习表现又占大头,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日常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不断总结经验,应用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那么如何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1.形成性评价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

阅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优秀的的作品,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感悟大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形成性评价贯穿到阅读的各个环节对于提高学生阅读作品、体验情感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获得及时肯定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培养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天山景物记》课文时,我让学生自选精彩片段朗读,学生争先恐后,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来朗读课文,力求表现完美,获得好成绩,经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激励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使他们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他们更深地感受课文绚丽多彩的文学语言。形成性评价激发了学生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同时在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探讨、课堂练习上,学生也希望自己良好的表现能记录在案,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

2.形成性评价贯穿到作文教学中去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很多听课活动,教师们都避开写作课,因此研究作文教学也成了教育工作努力的目标。但大多数研究者重视对协作技法的研究,忽略了对写作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对文章修改环节的教学。而形成性评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主动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我一般分为三个评价步骤:一是作文完成后教师评分;二是学生之间相互评分,提出修改意见;三是学生在总结修改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写作,然后再由教师和小组评分,这次评价侧重学生修改后比以前进步了多少,进步越大,评分越高。每次评分都记录在案,都作为最终评价的依据。由于既有基础评分,还有学生评分和进步评分,激励了学生不断寻找自身的差距,加强了对文章的修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尤其是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在这种评价制度下,对修改或者重写文章简直是不厌其烦,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我班有个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初进学校时45分钟时间只能写出300多字文章,而且语言多不通顺,自从实行形成性评价后,为了得到更多的累计总分,她总是不断总结经验,主动重写文章,每次重写进步都很大,得到的进步分数较高,一个学期下来,写作水平提高很快,而且还爱上了写日记,现在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

3.形成性评价贯穿到语文活动中去

讲故事比赛、诗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语文活动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活动中实行形成性评价,对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所教的两个幼教班在参加学校及全市中职学校各项竞赛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评价时,应该注重整个活动的过程,把学生活动的准备情况、实施情况、参与情况和结果情况都纳入到评价的范畴,促使学生精心准备、积极参与、认真活动、争取成果。比如,对于全体学生参与的以“我的职业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我采取学生评委小组和教师评委小组共同打分的形式,对演讲者的演讲文稿、演讲语言、演讲动作表情、演讲内容和对听众的影响程度综合别分打分,每项都是100分,总分最后再除以5,得出最后成绩排名次。一系列的评价活动让学生感到演讲稿写的好也能取得较好成绩,或者自己在语言和表情上富有感染力也能发挥自己优势,增强的学生自信和参与热情,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放开胆子一争高低,提高了语文活动的质量。

4.形成性评价贯穿到古文学习与背诵中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好古诗文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古文也学生较为头疼的一部分内容,多部分学生对古文厌恶,甚至有抵触或者恐惧情绪。形成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古文,提高文言文素养。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在学生预习、教师指导、解决完字词句的意思之后,可以留给学生自主探讨、钻研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整篇翻译,根据每一段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两项打分,其中准确性站60%,通顺性占40%,而且让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不带有任何参考书籍,做到公平公正、阳光透明,还是教师和学生同时打分取平均数作为成绩;成绩出来后,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校正的机会,对于低于70分的学生给予一次重新补考的机会。在这种自主学习、过程评价的体系下,学生们纷纷转变了学习的态度,加强了对古文的钻研和自学,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其阳光透明的检查方式、重新补考评分的办法刺激了学生的主动性,争先恐后,都力争最好的成绩。同样道理,古诗词的背诵默写也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成效。以上只是略举几个例子,意在抛砖引玉,其实可以把形成性评价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角落,充分发挥它的激励功能,使学生有效地控制学习的过程,不断反思自己,进而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形成性评价科学设置评价标准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对于学生整体语文水平高的班级,可以把评价的标准定的稍微高些;对于学生整体水平低的班级,可以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方式,把评价的标准定的低些,要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科学安排,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小组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自我提高。

2.教师应注意把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结合起来,不断鼓舞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就感,随时召唤学生内心的学习激情。可以经常运用一下激励性的评价口头语言:1)很好,你的洞察力很强,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你理解的很深刻!2)经过你的修改和努力后,你的作文水平大有长进,相信不远的将来,你能写出更为出色的文章!3)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叙述也很严谨!4)你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说明你语文功底很好!5)你反应很快,思路敏捷,要是在能想的更全面一点那就十分完美了!6)近段时间以来,你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再加把劲,你就成了最优秀最不可战胜的了!对于作业或者作文的书面评价。也要适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可以经常用以下类似语言:1)你书写认真,内容全面,作业有了很大提高!2)你的作业很整洁,给人井井有条的感觉!3)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吧,相信你会做的更好!4)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的进步让老师和同学们吃惊!5)有付出就有回报,加油啊,同学!6)你的作文开头和中间都很好,如果把结尾改写的生气勃勃,那全文全文都活了!7)你的成功=你的汗水+你的坚持与执着。

3.发挥好形成性评价的激励功能,还应该注意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形成性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更应当注意照顾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要让他们生活在被温暖和关心遗忘的角落里;同时更要注意关注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就像上面第四内容举的例子一样,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第一次评价分数较低,要给他们反思修正、学习提高的机会,进行第二次评价,真正促使他们在评价中提高自身水平,获得成功感,得到自信心,树立超越自己的信念。

4.形成性评价要和竞赛活动结合起来。中职学生自尊心、争强好胜心较强,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需要积极营造你追我赶、相互超越的良性竞争氛围。口语训练、作文、语文活动等,可以个人与个人竞赛,可以小组与小组竞赛,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最大程度地参与教学,感悟体验学习过程。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