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美声唱法论文

美声唱法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6 15:54:18

美声唱法论文

美声唱法论文第1篇

关键词:声乐艺术;民族唱法;美声唱法

0 引言

伴随时代的进展,声乐文化在国际潮流下逐步引进多元化、规范化等更多的时尚元素。民族唱法是在新世纪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积淀、审美内涵、时代特色的歌唱形式及独特表演艺术。美声唱法具有较高的技术标准,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发挥自身器官的潜在功能,同时要求发挥出共鸣腔体本身的管道作用。近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中国的民族唱法在逐步的研究中取得了创新与发展,各项综合能力有了稳步提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两种唱法各自具备独特的演唱风格,但对演唱者都要进行演唱技巧的训练,同时结合队演唱者心理技术教学、专业知识的基本功训练、演唱者的风格对作品遴选技术训练、舞台艺术实践训练,通过多项高强度的训练促使演唱者掌握不同唱法的演唱技巧,锻炼演唱者的内在涵养、文化素质、内心环境、性格思维以及对外部的各种矛盾现象的敏感度。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内涵与歌唱技巧,实践中,深刻理解两种唱法在审美角度上的异同,研究两种唱法相互借鉴的切入点是掌握两种唱法的关键环节。文章对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系统的研究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演唱过程中审美层面上的异同,提出了两种唱法相互借鉴的切入点,研究结果为声乐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1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审美层面上的异同

1.1 审美属性与审美标准的差异

审美属性是客体转化为审美对象的必要条件,从情感层面与形式层面对比、研究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审美属性上的差异。第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两种唱法在音色上的差异。从形式层面上说,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审美属性最显著的差异应当是音色表现上的差异。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是两个不同风格的声乐艺术形式,演唱者的声音是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最基本的载体。从情感层面上说,民族唱法较为注重视觉上的美感,美声唱法较为注重听觉上的美感。民族唱法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唱法,同时吸收、借鉴了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整个音域范围内追求音色的协调和统一。第二,传统审美标准上,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歌唱艺术形式涵盖说唱乐、地方民歌以及戏曲等,民族唱法在此基础上追求的是声音优美,把声音优美作为民族唱法比较重要的审美标准。美声唱法中音色统一是审美原则的精髓。美声唱法注重从听觉艺术在审视演唱者演唱的水平,将音色的和谐统一作为声乐评价的重要条件。

1.2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性

探究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性,第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对演唱者、演唱作品的基础要求。声音是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透过演唱者的声音表现出作品展示的内在情感。民族唱法与美声从基础知识学习到艺术舞台的实践是演唱者自身与作品、舞台、观众三方面的有机融合,是演唱者所控制的舞台台风与台下观众感情的自然糅合,是演唱者内心情感与作品创作本源的共鸣和碰撞的过程,在民族声乐教学、科研以及实践训练中需要结合多学科、相关交叉科学理论顺应科学发展潮流,使民族声乐唱法从演唱技术、演唱风格、审美内涵、演唱形式、实践演出、传承方式及传播手段取得的民族声乐理论与技法研究研究创新进展。两种唱法的教学要对演唱者深刻的情感剖析、感悟表演者内心情感因素,注重歌唱环境的培养,研究歌唱者的心理环境及心理变化特征,进而掌握表演者心理因素的规律,在歌唱与发声技能教学中进行必要的一些调节与控制。在演唱者的作品遴选上,两种唱法都要从思想灵魂深处分析作品的创作本源,深刻理解、研究作品本身的思想情感,结合演唱者自身的演唱风格和自身的情感元素,分析演唱者的音色、音域与作品所要表达情感的吻合度,为演唱者挑选适合的演唱作品使其在演唱中能够发挥出自身情感与作品创作的思想情感在灵魂深处达到心神交汇的良好效果。第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形式达到的整体共鸣效果。美声唱歌注重在听觉上实现声音的一种内在的穿透力,实现音色的和谐统一,人们在柔和、和谐的音节中体会音乐的美妙感觉;民族唱法注重在变现声音的同时,营造较好的舞台效果与环境氛围,通过以情带声,情景交融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引发人民对音乐文化特殊的追求。两种唱法通过不同的侧重点,对演唱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标准,达到的同样的效果,促使音乐文化的快速传播。

2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

2.1 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

美声唱法重视对音色统一的追求,技术标准十分讲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生命价值。第一,咬字与吐字的借鉴。美声唱法注重元音的统一与连贯,在演唱的过程中咬字有力而不生硬,追求的是一种连贯性与柔和性。美声唱法能够将咬字部分与演唱部分实现完美的结合,音色之间实现了良好的过渡,对音乐起到了较好的美化作用。我国语言主要以单音节为主,在咬字的衔接的过程中略显生硬,缺乏一定的厚实度与圆润度。民族唱法在咬字上对美声唱法的借鉴过程要以基本原因为基础,重视咬字训练、气息训练,高音部分要想美声唱法一样富有弹性,低音部分要学习美声唱法较好的共鸣效果。第二,民族唱法对美声中混声唱法的借鉴。相对其他演唱方法,混合声唱法是美声唱法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唱法,真假音的结合是美声唱法中的重点。真假音的结合要求演唱者具备较好的气息训练基础,演唱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气息的有力且通畅,声音做到圆润而宽广。民族唱法真假声结合训练技法主要解决呼吸与声带的协调运转问题,通过一定的调整和有规律的运行气息来控制声音与气息的相对比例,结合喉咙、喉结相互协调运转,达到发音的全放松状态;声带是通过其整体震动带动边缘震动有机结合运用的综合过程。同时,民族声乐真假声结合的训练技法需要注重中低声区的训练实践。美声唱法相对注重中声区的基础训练,在训练中需要注意由低到高的流畅贯通,强弱控制的最佳衔接技术,把握好从低中声向高音的稳定过渡,建立呼吸、共鸣、吐字与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形成自然流畅的衔接过程。实践中主要对美声唱法三个重要方面进行借鉴,一是科学的发声,气息是训练的基础;二是真假声结合,扩展音域,高低音的自然衔接;三是自然演唱,打开喉咙,协调好真假声的比例,达到整体共鸣效果,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做到呼吸的稳定循环、声音的多重叠性、声音薄厚的有效控制、音域宽窄的配合及音色形象的塑造。

2.2 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借鉴

民族唱法是在新世纪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积淀、审美内涵、时代特色的歌唱形式及独特表演艺术。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在演唱意境方面的借鉴。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意境的借鉴中,民族唱法在演唱的过程中较为注重视觉上的效果,讲究的是舞台上的一种诗情画意。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借鉴主要是学习民族唱法在演唱中情景交融的舞台效果。美声唱法通过对民族唱法的学习,能够在音色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做到情景交融,强化美声唱法的审美情感,促使美声唱法中流露出民族声乐中的意境美。第二,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中韵味的借鉴。高雅与韵味是音乐审美中的重要原则,韵味意境是演唱过程中对作品的最好阐释。韵味是民族声乐唱法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优势。美声唱法在借鉴的过程中,咬字自身咬字清晰柔和为基础,对自身的音乐风格进行系统的创新,演唱过程中注重行腔方面的学习,增强演唱过程中韵味美,达到观众对演唱的内在追求,体现出极强的表现力与演唱水平。第三,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润腔美的借鉴。民族唱法具有润腔的独立风格特征,润腔过程需要以旋律中的音色与音高来实现演唱过程中的具体变化,实现对演唱作品情感与内涵的完美表达。美声唱法借鉴的过程中,需要对音高与音色实现较好的衔接与转换,要求情、字、腔、声的四方面的统一,强化演唱过程中舞台的质感效果,为情景交融的画面打下基础。现代声乐是综合生理学、心理学、哲学、音响学及物理学等多学科的一门交叉性音乐学科。声乐教学,是通过训练学习者掌握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来完成演唱或表演,表现出极强规律性的应用科学。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均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民族唱法强调视觉上引发与观众的共鸣,美声唱法通过听觉效果实现声音的强大穿透力,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对两种演唱方法中的优势进行借鉴,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与综合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现代中国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交融,时时刻刻地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出挑战与冲击。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历史传承的重任。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两种唱法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美声唱法以音色统一、声部划分的独特性引发听众的整体共鸣,民族唱法以情带声,营造舞台效果,情景交融来满足社会人民对精神层次上音乐文化的强烈追求,两种唱法各自的独特优势值得相互借鉴。

参考文献:

[1] 魁丽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及其发展趋势[D].西北民族大学,2011.

[2] 王丽娜,郝宝珠.高师声乐教学中关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之探究[J].人民音乐,2010(09):5961.

[3] 胡晓杰.浅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特点及相互借鉴与融合[J].北方文学(下旬),2012(11):76.

[4] 郝晶华,徐寅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音乐创作,2013(06):186187.

美声唱法论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 共同性

正文: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歌唱艺术。它们之间不是格格不入,互相独立的歌唱艺术;而是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它们有共性,也有许多独特的个性。不论我国的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在呼吸问题上,原理上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在演唱时既要注意民族唱法风格与美声发声的歌唱技术相结合,又要根据每个人的发声机能的不同进行具体的调整。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它们之间互有联系,互相依存,它们以不同的声乐模式呈现着特有的艺术色彩。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特点

民族唱法:是由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融汇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与方法,是我国人民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以及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美声唱法的优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民族唱法。它包括中国的诸多的说唱艺术及中国的民族歌剧等体裁的演唱艺术。同时继承中国民歌唱法的精华,并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美声唱法的先进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具有音域宽广、声音圆润明亮、咬字发音亲切动人、演唱风格淳朴优美等特点。

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以意大利语作为语言基础,形成了“belcanto”的歌唱艺术。在意大利语中意思是“美好的歌唱”。在我国声乐界中被称为“美声唱法”。它的特点是在演唱风格上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音区统一和谐;发声方法科学自如,音量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灵便流畅。这种演唱风格在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响。现在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为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文艺复兴时,逐渐产生歌剧,美声唱法也趋于完善。它作为一种歌唱艺术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美声唱法不受语言限制成为世界性的声乐艺术,融合各个国家的不同的语言特点,是世界范围公认的歌唱方法。虽然两种唱法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他们之间是否就没有共同性呢?

两种唱法的共同性

“共性赋于个性之中”,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共通的。比较和研究两种唱法之间的共性规律与个性差异,将有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两种唱法艺术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声乐理论研究和歌唱艺术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民族唱法在注重科学性与时代性的同时,又体现着美声唱法的艺术性与完美性。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都是科学的,两者都必须始终是高位置、深呼吸、打开喉咙歌唱的它们之间的共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追求声音完美的共同性: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唱法都要求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不论是哪一种唱法在歌唱者看来都必须具有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而且都具有足够的气息和持久性的演唱能力。在声音明亮、吐字自然、控制音量强弱的程度上都能一致。

2.呼吸位置的共同性:

两种唱法都有优美的音质,这足以证明是正确运用和控制气息的结果。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发声的原动力。民族唱法讲求丹田运气,而美声唱法讲求胸腹式呼吸,实质上两者呼吸是完全一致的。两者都要求深呼吸,美声唱法通常以闻花、叹气、倒吸凉气、吓一跳等感觉使气沉下来;而民族唱法则以气沉于底,贯于顶等方法来深呼吸歌唱,二者都是靠气息托住声音,以求纯净、优美的音质。他们提法各异,但所求目的却是一致的。

3.高位置的声音安放的共同性:

我国的民族唱法借鉴了京剧唱腔,而美声唱法也借鉴了西洋歌剧唱法的很多技巧,这也足以说明了两者在声音安放的位置上是相通或是相近的,尤其京剧唱腔中的青衣唱法喉开气深,整体贯通。老生的唱法自如、轻松、灵活,高音运用男高音的极限,足以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相比;如果用美声歌剧的唱法划分,京剧唱腔的各位演唱者真可谓是抒情的花腔女高音。所以美声唱法需要高位置发声,民族唱法也同样需要高位置歌唱,两者都需要面罩以上共鸣

4.喉头放松声音流畅贯通的共同性: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两者都讲究声音上下贯通、流畅、自如,都需要高位置、深呼吸,都强调声音、气息向相反的方向走,两者都不能用挤塞喉咙的方法歌唱。都主张用打呵欠状态或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歌唱。美声唱法要求打开喉咙,甚至喉咙底部都要打开,无限制地扩张和硬撑。近年来,民族唱法大量借鉴西洋唱法发声技巧,讲究喉头下放,拉长发音管,这使得民族唱法在具有我们民族发声的特点以外,也具有了圆润性、柔和性、通透性,表现力进一步增强。

5.心理因素的共同性: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两者都必须具有共同的歌唱心理素质,两者都需要具有能动、兴奋、积极、朝气蓬勃的歌唱心理状态,都需要展开想像的空间,形神兼备、身临其境、声情并茂地进入演唱境界。

总之,歌唱艺术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都有其共性。民族唱法,是我国人们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以及汉语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声唱法的优点。在呼吸的运用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充分借鉴戏曲唱法中的“气沉丹田”,在共鸣的运用上,更多地使用口咽腔与头腔的共鸣。在这一点上,它们两者之间是可以相提并论的。我们应该了解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不断积累经验,认真研究、分析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民族唱法探索出一条更为理想的、科学的发展道路。将两种唱法的歌唱理论兼容并蓄地运用到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和实际演唱中,使之与我国民族语言特点,民族风格的表现手段相结合。在充分借鉴美声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大胆的结合我国民族风格的汉语语言特点,以及在运用气息、咬字吐字等方面,不断丰富、创新我国的民族唱法。不难看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演唱技术上存在着许多共性。

参考文献:

1、张建华:《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第1期。

2、《周小燕声乐教学》vcd,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1999年。

美声唱法论文第3篇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区别;共性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歌唱艺术。它们之间不是互相独立的歌唱艺术;而是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它们有共性,也有许多独特的个性。不论我国的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在呼吸问题上,原理上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在演唱时既要注意民族唱法风格与美声发声的歌唱技术相结合,又要根据每个人的发声机能的不同进行具体的调整。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它们之间互有联系,互相依存,它们以不同的声乐模式呈现着特有的艺术色彩。这么说来,民族唱法所走的道路比美声唱法要复杂的多。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

民族唱法融汇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和方法,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美声唱法的优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民族唱法。它既包括中国的说唱艺术及中国的民族歌剧等的演唱艺术。又同时包括中国民歌唱法的精华和借鉴外国美声唱法的先进发声技巧与表现形式,具有了音域宽广、声音明亮、咬字发音亲切动人、演唱风格优美等特点。

民歌演唱家,如吴雁泽代表作《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蒋大为代表作《敢问路在何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另外还有李双江、阎维文、郭兰英、李谷一、德德玛、关牧村、、宋祖英等一批优秀的民歌演唱家,带给我们很多精彩的作品。

美声唱法则是世界范围公认的歌唱方法,它作为一种歌唱艺术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美声唱法不受语言限制成为世界性的声乐艺术,同时它也慢慢的融合了各个国家的语言特点。在中国也是如此,突破了语言的障碍,中国的美声唱法也创造了很多好的作品。中国作品如《我爱你,中国》、《黄河怨》等,我国著名美声唱法的歌唱家有廖昌永、戴玉强、迪里拜尔和幺红等。在中国,这种美声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的“味道”。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各有各自的特点,但他们之间也有相同的地方。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性。

哲学原理中,“共性赋于个性之中”, 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共通的。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都是科学的,两者都必须始终是高位置、深呼吸、打开喉咙歌唱。所以两者之间有很多共性。

(一)追求声音完美的共性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唱法都要求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不论是哪一种在歌唱者看来都必须具有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而且都要求具有足够的气息和持久性的演唱能力。

(二)呼吸位置的共性

两种唱法都要有完美的音质,就一定要求要正确运用和控制气息。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发声的动力。民族唱法讲究丹田运气,美声唱法讲究的是胸腹式呼吸,实质上,两者呼吸没有什么区别。都要求深呼吸,美声总是以闻花、叹气、吓一跳等方式使气沉下来;民族唱法是以气深深地沉到底,再贯于顶等深呼吸的方法来歌唱,两者都是靠气息托住声音,虽然提法有不同,但最终所求目的是一致的。

(三)高位置的声音安放

中国的民族唱法借鉴了京剧的唱法,而美声唱法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唱法,两者在声音安放位置上也有相通,如果用美声歌剧的唱法划分,京剧唱腔的演唱者也可谓是花腔女高音。所以美声唱法需要高位置,民族也同样需要,两者都是需要共鸣的。

(四)喉头放松声音流畅贯通

不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要求声音上下贯通、流畅,都强调声音与气息向相反的方向走。都运用了打哈欠或者微笑来打开喉咙。民族唱法大量的借鉴了美声唱法喉头下放、拉长发音管,这使民族唱法在具有我国民族发生特点同时,还具有了圆润、柔和、通透的特点,表现力更加增强了。

(五)心理素质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都要有共同的心理素质,不论哪种都需要有能动、积极、兴奋的歌唱心理状态,都要有想象的空间,声情并茂、身临其境的演唱境界。

总之,歌唱艺术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都有共同性。民族唱法,是我国人们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以及汉语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声唱法的优点。我们应该更多的了解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不断积累经验,认真研究、分析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为中国民族唱法探索出一条更为理想的、科学的发展道路。将两种唱法的歌唱理论兼容并蓄地运用到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和实际演唱中,使之与我国民族语言特点,民族风格的表现手段相结合。让中国的民族唱法更完善,变成中国独一无二的一种中国式的美声唱法,逐渐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N.K那查连科.歌唱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美声唱法论文第4篇

关键词:民族 美声 气息 共鸣 联系

一、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起源与定义

(一)民族唱法的起源与定义

1、民族唱法的起源

民族唱法起源与古老的中国土壤,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就出现了韩娥、秦青这些有史可查的著名歌唱艺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一典故就是出于韩娥的歌声中,这便是民族唱法最早的记载。

2、民族唱法的定义

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

(二)美声唱法的起源与定义

1、美声唱法的起源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佩里根写出意大利最早的歌剧《达芙妮》,1600年又写出了歌剧《犹丽狄茜》。歌剧的出现,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

2、美声唱法的定义

美声唱法又称“柔声唱法”。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当高音时,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丹田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的发声方法。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不同传承

民族唱法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上,源于中国民间戏曲,说唱,及山歌等,而美声唱法则是建立在欧洲文化传统之上,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语言特点

由于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语言形态上的差异,势必会导致与之相对应的歌唱方式咬字上的不同。民族唱法对行腔咬字特别到位,字头,字腹,字尾严格按照13仄进行。

而欧洲的语言为字母语言,只有A, O,I,E,U5个韵母,所以所有行腔都要归到这5个母音上。

(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对气息运用的要求

我国民族声乐十分重视歌唱呼吸的应用技术。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多半是“口传”的形式,缺乏对歌唱呼吸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系统研究论述。民族唱法重视“开肋绷胃、缩小腹”强调用以下腹部为着力点的气息来支持歌唱发声,这种做法自然使得气息浅、薄,声音细、窄。

而美声唱法对气息的要求和研究就要具体系统的多,意大利人认为不会呼吸就不会唱歌。这种意大利歌唱呼吸的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是美声唱法的重点。美声唱法最为重视的是自然呼吸。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梅澳块尔说:“学习歌唱的人可以从躺着的姿势中,取得自然呼吸的经验。”

所谓“胸腹联合式”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与两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近代中外声乐界公认而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有许多优点。它控制气息的能力强,呼气均匀、有节制,能储存较多的气,有明显的呼吸支点,使音域扩大,并使高、中、低三个声区协调统一。

(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不同共鸣方式

总体来说,民族唱法中强调头腔共鸣和口腔共鸣,淡化了胸腔共鸣。重视局部共鸣的技术却忽略了整体的混合共鸣,口腔共鸣的在真声唱法中非常具有表现力,体现出浓重的中国韵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共鸣技术是美声的灵魂。头腔共鸣中的高位安放是美声共鸣技术的核心,而且美声中极其重视胸腔共鸣。

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五四运动之后,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对我国的歌唱艺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的民族唱法,借鉴了美声中的对气息共鸣等的把握,迸发出新的艺术力量。新民族唱法加强了腹式联合呼吸方法的运用,增强了声音的穿透力。吸收了美声中的胸腔共鸣,是民族唱法不仅具有传统的亮丽特征,更多了一份金属的质感。而新民族唱法头、鼻腔共鸣交替配合,使歌唱更加生动,有别于美声中的混合共鸣的方式,突出了强烈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 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02)

[2]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溯南文艺出版社2000(06)

美声唱法论文第5篇

【关键词】美声歌唱;咬字吐字;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081-02

在上个世纪初期,美声唱法逐步传入中国,经过几代音乐人的不懈努力,美声唱法的理论正日趋完善。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歌唱者咬字吐字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美声唱法的一个基本功,如何通过在咬字吐字层面的练习与提高来更好地歌唱,是美声教学实践领域所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美声唱法的内涵及特点

在探讨美声唱法中咬字吐字注意事项之前,有必要从理论层面来对美声唱法的基本内涵及特点进行分析。从音乐史的层面来看,美声唱法是起源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在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与本土音乐表达元素的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特点。从构成要素上来看,美声唱法主要由四个主要构件组成。

首先,歌唱的发声。同普通的发声相比,美声唱法中的发声有着更为音乐化的要求。例如,在进行歌唱发声的过程中要注重声区的和谐与统一,讲究共鸣,注重发声的自然与优美。无论是从声音机理层面,还是从音乐艺术实践的具体要求,美声唱法在声音的把控层面更加突出对细枝末节的微调与拿捏,从而达到一个相对和谐的音域与音色效果,为整体美声音乐美感效果的表达奠定一个基本的铺陈与基础。

其次,重视共鸣。在评价一个美声唱法作品的过程当中,共鸣的质量与效果几乎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参评指标。在进行共鸣过程中,要将科学的方法与人体自身的发声生理层面的特征进行有效统一,进而避免在歌唱过程中声音的单薄以及缺乏音乐声音应有的质感。在追求三腔共鸣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发声器官其在共鸣中所发挥的效果与作用也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这种基于共鸣而产生的音乐之声效也是美声唱法所要实现的一个基本的目标。

再次,歌唱的语言。在整个的美声歌唱的过程当中,对于作品语言的拿捏与把握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歌唱的过程中,借助科学的咬字与发音技术与音乐作品自身的旋律进行巧妙的搭配与结合,最终通过声音让美声音乐作品的形象立体化、艺术化。作为整个美声歌唱的重要基础,歌唱者在咬字吐字层面的功力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在美声唱法中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在声音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当中,语言的加工与处理所伴随的声音效果以及音质、音色之间也会存在着不同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美声曲目,不同的演唱者其演绎与表达的效果也会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

最后,歌唱的呼吸。呼吸的节奏、深浅以及快与慢都在美声的唱法表达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及意义。所谓的练声先练气,这句话所强调的就是呼吸在美声唱法中的作用。同生理层面的节律性的呼气与吸气的方式不同,在美声唱法中的呼吸有着更进一层的目的性以及技巧性的要求。作为器质性的发挥辅助作用的重要h节以及载体,借助良好的呼吸以及必要的控制,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类型以及不同风格的美声音乐作品的要求,从而为作品的表达提供更为全面以及具体的辅助作用。

总之,美声唱法作为当前音乐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在艺术性、专业性等层面的要求,也为今后的美声唱法的练习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美声唱法中咬字吐字的要求

在上文中已经简单介绍了语言在美声唱法中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进行美声唱法的实践过程当中,在科学的理论及训练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咬字吐字层面的强化与提高,是一个主要的任务及要求,从整体上来看,在美声唱法中,咬字吐字的具体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首先,咬字头。虽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之间的语言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但是,从发声与表达的效果上来看,咬字头要准是达到预定的声音效果的关键之所在。所谓的咬字头就是指在进行发声的过程当中要把发音的重心放在字头,使其充满力量,能够清晰地进行声音的传递。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咬并不是简单、生硬与机械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口腔肌肉的摩擦技巧进行科学的声音的推送。例如,在处理唇音、牙音、喉音、齿音等不同的声音时,要根据其声音的需要来进行相关发音器官的紧张或者松弛情况的配合。通过这种方式让字头在声音的传递与表达层面展现得更加具有力量。例如在演唱《歌唱祖国》这个经典曲目的过程当中,“五星红旗”这几个字的发音就要从其发声部位的不同来进行系统整合,进而表现出歌曲中所蕴含的豪迈之情。

其次,吐字腹。在语言的组成中,腹部结构大多是由韵母组成。与前期的咬字头的响亮与加压施力相比,在进行字腹的语言发声的过程当中,要尽量做到轻松与自然。从汉语的发声要求来讲就是要做到字正与腔圆。在发声的过程当中,声音要感情饱满,给人以情感层面的感染与冲击。字腹作为一个中间的过渡环节,在进行表达与发声的过程当中,还应当注意适度的后倾,从而与字尾之间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衔接与配合。在处理元音与辅音的过程当中,也要根据歌唱的需要进行声音的响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长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例如,在歌曲《我住长江头》中,其开篇中的zhu中的u音就是一个重要的元音,在进行声音处理的时候就要做到敞开与响亮。

最后,收字尾。作为声音表达的终结部分,在进行字尾声音的处理过程当中,一方面,要求在声音力量方面要比字头要轻柔,让整个字音在一个相对比较平稳与舒缓的节奏中进行。另一方面,要在气息层面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应对后续的发声。在处理声音字尾的过程当中,要尽量的干脆利落,不要含糊不清,拖泥带水,影响了整个声音的表达效果。这个过程需要舌、腭等器官的全面配合。

总之,在美声唱法的语言要求中,通过字头、字腹以及字尾三个不同的环节与过程来进行声音层面的科学的咬字与吐字,这也为整个的美声发声构建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具体的发声实践的过程当中,要从不同的发声环节出发进行相应的强化练习与提高。

三、咬字吐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上文中,从整体上分析了美声唱法对声音及语言层面的具体要求,在实际的美声咬字吐字的练习实践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重视规律。从某种角度上来看,美声唱法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所以,在进行咬字吐字的练习与提高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科学认知并掌握声音的基本规律,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要避免无视发声的客观规律,过度主观,以免达不到预定的发声效果,还会对人体的发声器官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除了从生理层面对发声的基本规律进行科学的认知之外,还应该结合声乐自身的特点,在语言声音的技巧及艺术处理上做到纯正。在进行规律的学习过程当中,需要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进行有效的结合与统一。例如,可以通过向专业美声老师请教的方式来进行必要的基础声音处理理论的认知与学习。在将习得的基础理论及知识进行发声练习实践的过程当中,也应当注意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实际声音效果与理想的声音效果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为后续的理论层面的强化与提高奠定一个方向层面的指导。

其次,注重情感的表达。在进行美声唱法练习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严格的按照咬字与吐字的基本要求进行准确的声音的传递与发声,这也是进行美声唱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要在练好扎实的咬字吐字基本功的基础上,在声音背后的情感的渲染与表达上下更大的功夫。因为,在欣赏美声唱法的整个过程中,能够打动听者的不仅是声音唱法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还包括在声音的传递过程当中,情感的表达。所谓的先声夺人,以情动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简单来讲,在进行美声唱法咬字吐字练习的整个进程当中,要将基础的扎实性,声音表达的技巧性以及情感传递的艺术性等方面都进行相应的夯实与提高。在演唱的整个过程中,要避免唯技术论,要注重美声唱法的最终落脚点是将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情感魅力通过声音的方式来进行科学有效地表达。如果单纯注重声音层面的技术处理与表达,而忽视了整个音乐作品情感的传递以及音乐艺术本身的美感与张力,那么其在美声的练习与实践的过程当中则进入了一个误区。

再次,要注意字头、腹、尾的过渡与衔接。在美声唱法咬字吐字的练习过程当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题是很多练习者缺乏三者之间的自然衔接。虽然在要求上,字头要有力干脆,字腹要轻柔圆润,字尾的处理要做好衔接。但是,由于在时间层面的有限性等方面的原因,在具体的处理过程当中容易出现过度而不自然,或者衔接不够顺畅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进行练习的过程当中,可以逐项展开,从声母到韵母,从字头到字尾等逐步地进行强化与练习,最后进行自然的衔接与顺畅性的巩固。通过这种练习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前文中所提到的一些问题。在整个的衔接过程当中要做到自然统一,行云流水,实现声音效果的完美表达。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的美声训练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时间层面的积累。

最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美声唱法,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唱。所以,无论是关于基本美声乐理的学习,还是围绕咬字吐字所进行的强化与提高,都应该通过大量的作品练习来进行巩固。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的原理及美声唱法基本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把所习得的抽象的理论进行具体的练习与实践。借助这种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最终促进美声学习者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总之,在美声唱法练习与实践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用很多。咬字吐字仅仅是其在声音层面的具体要求,诸如此类的其它具体的注意事项与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与实践的过程当中进行逐步展开与强化提高。

四、结语

语言可以说是整个美声唱法的核心之所在,如果在声音的表现层面出现一些所谓的硬伤,其美声表达的整体美感将会大打折扣。在这个过程中咬字吐字的科学与否则是极为重要与关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美声唱法中咬字吐字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具体的应对与提升方法,希望对于今后的美声唱法研究理论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美声唱法论文第6篇

关键词:京剧旦角 美声女高音

京剧旦角演唱艺术与美声女高音演唱艺术的异同,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而又全新的艺术课题。笔者结合个人声乐艺术的教学实践与理性思考,对这一重要艺术课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以填补我国声乐理论研究的空白。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京剧旦角演唱艺术,是京剧唱腔艺术中的瑰宝与代表之一。著名的“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小名旦”(张春秋、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江南四大名旦”(黄玉麟、小杨月楼、赵君玉、刘筱衡),都代表着京剧旦角演唱艺术的高峰。

美声女高音演唱艺术,是西洋声乐艺术中的瑰宝与代表。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卡巴耶、贝尔干扎,我国美声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郎毓秀、胡晓平、梁宁、汪燕燕、高曼华、迪里拜尔等,也都是美声女高音演唱艺术的佼佼者。

京剧旦角演唱艺术与美声女高音演唱艺术,不仅分别代表着东西方声乐艺术,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与声乐特征,而且分别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的音乐文化与美学精神。当然,二者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将二者并置起来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收到“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的艺术效果,同时,又有利于二者优势互补、互促双赢。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课题的研究方法,应定位在比较美学的研究方法。比较美学是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比较哲学、比较文化学的交叉学科。美国的多依奇于1975年出版的《比较美学研究》一书,对东西方美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运用这种研究方法,对分别代表东西方声乐文化与音乐文化的京剧旦角演唱艺术与美声女高音演唱艺术进行比较研究,一定会获得理想的效果。虽然方法只是一种手段,但它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措施与保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决定目的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支柱就是认识论与方法论。

二、京剧旦角与美声女高音的相同点

京剧旦角演唱艺术与美声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相同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二者都是女高音声乐艺术

京剧旦角演唱艺术,就其声部、音域、音色而言,亦属于女高音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旦角的演唱艺术,同样具有美声女高音的抒情型、戏剧型、花腔型的音色特征,如柔美、秀丽、甜润、纤巧等。正因为如此,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才能够在京剧《黛诺》的唱腔《山风吹来》中,成功地运用美声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

(二)二者都以抒情性为主

京剧旦角唱腔,以抒情唱段为主,例如《贵妃醉酒》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霸王别姬》中的唱段“见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分别抒发了杨玉环与虞姬的思想感情。

同样,美声女高音的唱段,不论是歌剧中的咏叹调,还是艺术歌曲,也都以抒情性为主要特征。例如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艺术歌曲《西班牙女郎》,都抒发了真挚深厚的思想感情。

因此,京剧旦角与美声女高音的演唱,都具有“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特点。

(三)二者都以表演为生命与灵魂

京剧旦角与美声女高音的演唱,都是带表演的歌唱,都以表演为声乐艺术的生命与灵魂。波兰当代音乐理论家卓菲娅·丽莎指出:“属于音乐的特殊性的,还有作品与听众之间的中间环节,即表演,它具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自己的美学价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改变着作品本身的面貌。”[1]

这种表演性,是一种二度创作,以创新化、风格化、个性化为美学目标。京剧旦角流派唱腔的形成,美声女高音风格特征、个性特征的形成,都充分证明了表演性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三、京剧旦角与美声女高音的不同点

京剧旦角演唱与美声女高音演唱的不同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声乐流派不同

京剧旦角演唱,属于广义的民族声乐流派;美声女高音演唱,属于地道的美声声乐流派。

(二)演唱技巧不同

京剧旦角演唱技巧,注重韵味、风格、润腔方法。美声女高音演唱技巧,注重华彩乐段、花腔、连音、断音、滑音、震音等演唱技巧。

(三)曲目性质不同

京剧旦角唱腔,属于板腔体,有所谓“一曲多用”的固定化特征;美声女高音唱段,是“专曲专用”,没有固定化特征。

(四)发声方法不同

京剧旦

[1] [2] 

角发声方法,属于民族传统的发声方法,讲究音色明亮,共鸣腔调节较小,声波在硬腭及口腔上部振动较多,声音靠前,声音颤动幅度较小,吸呼部位较深,讲究气沉丹田,排气量相对较小;美声女高音的发声方法,属于典型的美声发声方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音响学和物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进行发声训练和歌唱的。”形成规范的科学的发声方法,音色较暗,发声部位靠后,共鸣腔开得较大,颤音幅度较大,呼吸排气量较大。

(五)嗓音运用不同

京剧旦角不仅属于“土嗓”,而且用“小嗓”(假声);美声女高音则不仅属于“洋嗓”,而且用“大嗓”(真声)。

(六)文化属性不同

京剧旦角唱腔属于民族音乐文化,因此用民族乐队伴奏,即使引入西洋交响乐队,也仍以民族乐器的“三大件”——京胡、月琴、三弦演奏主旋律;美声女高音则属于西洋音乐文化,因此用西洋管弦乐队伴奏。

综上所述,中国京剧旦角声乐技巧和美声唱法可以说是中外声乐史上的经典唱法,他们都各自在舞台上辉煌了几百年。探研两种唱法的精华与相通之处,能为我国声乐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新的理念。

美声唱法论文第7篇

关键词: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 共同性

正文: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歌唱艺术。它们之间不是格格不入,互相独立的歌唱艺术;而是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它们有共性,也有许多独特的个性。不论我国的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在呼吸问题上,原理上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在演唱时既要注意民族唱法风格与美声发声的歌唱技术相结合,又要根据每个人的发声机能的不同进行具体的调整。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它们之间互有联系,互相依存,它们以不同的声乐模式呈现着特有的艺术色彩。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特点

民族唱法:是由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融汇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与方法,是我国人民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以及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美声唱法的优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民族唱法。它包括中国的诸多的说唱艺术及中国的民族歌剧等体裁的演唱艺术。同时继承中国民歌唱法的精华,并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美声唱法的先进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具有音域宽广、声音圆润明亮、咬字发音亲切动人、演唱风格淳朴优美等特点。

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以意大利语作为语言基础,形成了“BelCanto”的歌唱艺术。在意大利语中意思是“美好的歌唱”。在我国声乐界中被称为“美声唱法”。它的特点是在演唱风格上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音区统一和谐;发声方法科学自如,音量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灵便流畅。这种演唱风格在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响。现在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为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文艺复兴时,逐渐产生歌剧,美声唱法也趋于完善。它作为一种歌唱艺术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美声唱法不受语言限制成为世界性的声乐艺术,融合各个国家的不同的语言特点,是世界范围公认的歌唱方法。虽然两种唱法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他们之间是否就没有共同性呢?

两种唱法的共同性

“共性赋于个性之中”,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共通的。比较和研究两种唱法之间的共性规律与个性差异,将有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两种唱法艺术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声乐理论研究和歌唱艺术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民族唱法在注重科学性与时代性的同时,又体现着美声唱法的艺术性与完美性。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都是科学的,两者都必须始终是高位置、深呼吸、打开喉咙歌唱的它们之间的共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追求声音完美的共同性: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唱法都要求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不论是哪一种唱法在歌唱者看来都必须具有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而且都具有足够的气息和持久性的演唱能力。在声音明亮、吐字自然、控制音量强弱的程度上都能一致。

2.呼吸位置的共同性:

两种唱法都有优美的音质,这足以证明是正确运用和控制气息的结果。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发声的原动力。民族唱法讲求丹田运气,而美声唱法讲求胸腹式呼吸,实质上两者呼吸是完全一致的。两者都要求深呼吸,美声唱法通常以闻花、叹气、倒吸凉气、吓一跳等感觉使气沉下来;而民族唱法则以气沉于底,贯于顶等方法来深呼吸歌唱,二者都是靠气息托住声音,以求纯净、优美的音质。他们提法各异,但所求目的却是一致的。

3.高位置的声音安放的共同性:

我国的民族唱法借鉴了京剧唱腔,而美声唱法也借鉴了西洋歌剧唱法的很多技巧,这也足以说明了两者在声音安放的位置上是相通或是相近的,尤其京剧唱腔中的青衣唱法喉开气深,整体贯通。老生的唱法自如、轻松、灵活,高音运用男高音的极限,足以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相比;如果用美声歌剧的唱法划分,京剧唱腔的各位演唱者真可谓是抒情的花腔女高音。所以美声唱法需要高位置发声,民族唱法也同样需要高位置歌唱,两者都需要面罩以上共鸣

美声唱法论文第8篇

论文摘要: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缤纷的文化,为我们积淀了丰富的歌唱艺术理论。本文在介绍意大利美声、中国传统的声乐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特点,以期达到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的目的。

一、意大利美声及其特点

“美声歌唱”是指意大利的一种歌唱风格,Bdcanto意大利语的字面翻译应为“美妙的歌唱”,也可译作“美歌”或“美唱”。具体讲,美声唱法讲究音色柔美、音质纯净、发声自如、旋律的连接匀称而灵巧、装饰音优雅而精美、歌唱风格真挚而富有情感。技巧上主张张开喉咙,声音明亮,吐字清晰和良好的气息支持。美声唱法规范的声音特点,可用“通、实、圆、亮、纯、松、活、柔”八个字来概括。

二、中国传统声乐的艺术特点

我国的声乐演唱讲究揣摩、润色、意境以及韵味。在中国艺术审美中“韵”是最高的范畴,中国艺术家认为“韵”是区别文艺与非常艺术、高级艺术与低级艺术的根本界限。“南腔多调缓,须于静处见长;北曲字多曲调促,须于巧处讨好。”(《顾误录》)演唱时必须突出地方特色,把握曲调特点,这好比量体裁衣,合适得体方能增加美感。

三、美声唱法中国法

1.美声唱法的传人、借鉴和发展。 2.美声唱法与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异同。

美声唱法与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异同可从“风格”、“节奏”、“曲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来分析。

风格。音乐风格主要是由作曲家气质、性格、素养、审美观点以及生活本身发展变化而决定的。西方美声唱法和我国传统艺术的结合在风格方面可以说是异中求同的,既有相似的地方,也各自拥有各自的地域特点。

节奏。在中国传统的音乐中,声音和休止的长短用“拍”来衡量。在传统的音乐中,可以根据唱腔和演唱者的情绪来改变音乐中的拍值。欧洲音乐中的拍值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而我国的传统音乐中常用“放松”和“拉紧”(拍值变长可以称作“放松”,拍值变短则可以叫做“拉紧”),使曲调充满变化和活力。

曲调。曲调是音乐的灵魂。中国人侧重声乐曲调,在实践中非常注意语言和音乐的联系,且音域不宽,富于弹性和歌唱性。由于我国多民族多语言的实际特点,也就影响了我国曲调风格的多种多样。在演唱中国作品时,首先应该掌握传统曲调的风格。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