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父亲节感悟

父亲节感悟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5 15:04:12

父亲节感悟

父亲节感悟第1篇

关键词:《入殓师》 入殓 死亡 理解 转变 声画艺术

影片《入殓师》情节较简单,讲述了失业后的大提琴手小林大悟从事入殓工作的种种遭遇。由稀里糊涂误入,高薪驱使他接受工作,继而遭到冷遇,迷离困惑,直至在社长的示范、劝导和自我的感悟下,自觉投身其中。大悟为不同的年龄、性别的逝者料理化妆时,他看到僵硬的躯体经处理后变得洁净美丽,得到家属亲人感谢,逐渐意识到职业的必要和崇高,也赢得了朋友和妻子的理解。他为澡堂老板娘和父亲入殓时,情感也得到升华;自己也不再怨恨父亲当初的抛妻别子,理解了父爱的深沉和持久。

《入殓师》是部优秀电影,一经播映即好评如潮,享誉世界:荣获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第32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高奖;第11届意大利乌迪内斯远东电影节,它获得相当于最佳影片的“观众奖”以及由VIP和支持者投票选出的“黑龙奖”;它还荣获2009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影片;第63届每日映画日本电影大奖……《入殓师》也颇受中国人欢迎,获第29届香港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在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一举获得“观众最喜爱的外国影片”、“外国导演”和“外国男演员”三项奖项。据资料显示:影片公映至2009年3月时,仅在日本观众就多达456万人,票房收入约为52亿日元,导演至今已获68个奖。①

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大悟。他善良温顺,内敛低调,逆来顺受,独自扛起生活重担。小时候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学拉大提琴,此后父亲与情人私奔,留下母子相依为命,艰难生活。成年的大悟琴技平庸,合唱团解散后自以为无能放弃琴艺,一则招聘广告“年龄不拘,保证高薪,实际劳动时间很短,旅行的家务助理,NK商”吸引了他。面试时社长没看一眼简历就扔到一边,吩咐手下为他印制名片,付给当日工资,当他明白工作就是为遗体擦洗、更衣、化妆后大惊失色。唯一能接受的就是薪水不错,为稻粱而谋,他答应了这份工作,随后就扮演死尸配合社长拍摄入殓过程。第一次就为尸体已腐烂的老妇入殓,恶臭扑鼻、苍蝇扑面,让他呕吐不已,还留下难闻气味和心理阴影;第二次是作为见习生为中年妇女送行,因迟到还遭人冷眼,但社长一丝不苟、认真细致、轻柔冷静的化妆让逝者美丽鲜活,赢得了死者家人的感谢,让他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自豪。妻子看过录像才知他的工作,嫌弃他肮脏而离家;朋友心存偏见,死者家属也嘲弄贬损。他想放弃,经社长的开导、启发,在彷徨、犹豫后加深理解,独立为变性叛逆的男孩止夫入殓,得到家长感谢,他逐渐坚定了工作的方向。在给澡堂女老板和父亲做美容护理时,他动作轻柔、稳健、细致有力、熟练流畅、富有韵律感和仪式感,完全进入忘我状态,让观众感受到职业的伟大,也消除了阴森恐惧感。当然,大悟身上也体现了生而为人的无奈、无法自主:父亲要求他学习并不喜爱的大提琴,还弃家私奔,30年后忽然得到父亲去世的通知,入殓时才感受到父爱;莫名的下岗,借债购买的高价大提琴尚未摸热就得典当出去;随后又稀里糊涂做遗体美容化妆的工作,无端遭人蔑视……好在最终他毅然选择入殓师的职业,找到生存的价值。大悟的命运似乎总无法掌控,只能顺从,听人安排,其遭遇折射出草根阶层的宿命和生存现状。

佐佐木。他沉稳老道,狡黠睿智,恩威并重,妻子死后亲自为她安排葬礼,因此而顿悟感慨,选择入殓职业;他对生活有独特感受和理解,言行中透着禅意,精细认真工作,尽情享受美食,生活富有情趣,俨然成了大悟下岗再就业的职业和精神导师。他用模棱两可的词语诱人应聘,又用高薪留人,再用哲理导人,以严词厉语训人,以规范动作示人,直至大悟真正领悟自觉入行。他认为给遗体净身,可除去死者身上的疲惫、痛苦和尘缘;为逝者细致入微着装、上妆,赋予其永恒的美丽,为其庄重送行,是给亡者尊严,给生者抚慰,乃人间大爱。正是佐佐木的严肃恭谨和出色技艺,使暗淡失色的女人变得容光焕发,面对今生见到的最美妻子,曾经独裁、暴躁、阴郁的男人泪流满面,不断忏悔未曾珍惜呵护妻子,并向社长致谢,这一切感染着大悟,逐渐理解职业的意义与价值。

美香。她温柔贤良,体贴顺从,通情达理,吃苦耐劳,伴随丈夫从东京回到乡下山形,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会抿嘴微笑。虽说对丈夫的职业有所抱怨,但最终能接受包容,为之自豪,寄托着男人对美好女性的想象。

主题思想复杂多义

本片的主题思想复杂多义,饱含深情,蕴藉深远。

对死亡和生命的理解。对一般人而言,死亡或与之相关的事物如遗体、灵柩、棺材、坟墓、鬼魂等都让人感到阴森可怕、悲哀不幸、恐惧忌惮,然而日本大和民族对死亡、凄美、虚无都有种莫名的追捧、病态的迷恋,把死亡当做一种美丽,赞誉死亡瞬间为“落花之美”。死亡并非对美的摧残,而是通过对有形体的毁灭促使精神长存,实现有限生命的超越和飞升。日本人爱樱花就因其生命短暂而脆弱――开时绚烂热烈,落时凄美缤纷,来去匆匆,暴开暴落,又爽又酷。日本古代武士更以樱花自比,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瞬间美,追求瞬间的生命闪光,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人中武士花中樱”是日本人一种理想境界。村上春树认为“死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着”,多次在作品中描写自杀的人和事。日本甚至流行集体自杀,连作家芥川龙之介、太宰治、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都选择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文化浸淫的日本人认为死亡不过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段旅程,如灯明灯灭、花谢花开,自然寻常。片中两位老人难免也有此看法:社长认为死亡是无法逃避的人生归途,只能坦然接受,活着就得享受:专注吃海豚鱼白、贪婪吃鸡腿,追求尽兴与乐趣;屋内花草茂盛,色彩鲜艳。火化场老头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另一个地方,走过门,走向另外一种崭新的生活,意味着生命的延续。老人直面死亡,才能惬意生活:散步健身、泡澡、下围棋。小林亲眼目睹死亡的恐惧和腐尸的肮脏,才能疯狂厮磨美香,缠绵恩爱,享受活人的真实气息和肉体的快乐。入殓是给亡者细致入微的着装上妆,赋予永恒的美丽,使其干净地上路。艺术化的仪式背后,是温柔的关爱、充分的尊重,一切都是如此的安宁和美丽。

残缺与和谐、冲突与和解。通过影片我们不难看到很多人并非寿终正寝:如变性男青年自杀,男孩夭折,女孩车祸丧生,中年女子别夫弃女撒手人寰,留下家庭悲剧。其中也隐含着日本老人无人赡养、无人照顾等社会问题,大悟母亲和第一位入殓者都是去世多日后肉体腐烂才被发现。大悟的父亲、澡堂老太、火葬场老人、佐佐木及小林的女同事都孤独地生活着,亲人间难以沟通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有一则材料中写道当下日本世态炎凉,嫌弃漠视老人,雇陌生人顶替自己为故人、祖先扫墓,更令人感叹万千 。②我们亦看到血浓于水的亲情:止夫最终得到父亲的注视和理解,大悟谅解了父亲;美香和周围人对大悟职业的认同和感激;山下理解了开澡堂的母亲,焚化母亲时恸哭不已。亲情的回归、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尊重都成为创作主旨。艺术离不开生活的滋润和刺激,对生活有深切感悟、透彻理解后,大悟在同事面前、旷野演奏才优雅从容、陶醉娴熟、深情感人。也正是拥有拉大提琴的精细技艺,专业训练,深刻领悟,更能使美容工作做得镇定、流畅。

艺术手法朴实

本片没有炫目的数码特技,没有强烈的视听冲击,没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创作者冷静客观、朴实无华地关注、展现着世间人事。

镜头语言成熟而丰富。本片固定画面多、运动舒缓、景别多变、角度多样、注重细节。整个影片鲜有快捷凌厉的摄影、剪辑风格,多为固定画面,更能让观众全心关注剧中人物的一举一动,细微情感变化,也符合肃穆、凝重、压抑、沉思的电影风格。相对缓慢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摄影,如潺潺流水使得影片具有活力,符合现实生活的动态,又不至于郁闷凝滞。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等景别皆运用得丰富灵活,正面、侧面、背面和俯、仰、平角等镜头都调度自如、丰富多样地表现人物表情、动作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多个空镜头亦能展示乡村的美好与宁静、环境与情感的互动。

光色特点。本片多为暗调,明暗对比不强烈,光线常晦暗不明,逆光多,凸现人物的剪影;色彩单一,以黑白为多,纯度和明度都不高,显得浑浊低暗,总体呈现出压抑、忧郁、不祥之感,难以爽快洒脱,与题材相符。影片一开始车辆在浓雾中前行,给全片奠定了迷茫神秘、前途不明的基调。黑西服、黑礼服、白衬衣、白裙、白布、白雪、白雁、乳白色棺材……色彩单调而略显沉重。但几处鲜艳的色彩格外突出,颇含寓意:大悟屋前粉红的樱花绚烂而绽放、飘落缤纷,预示生活美好,妻贤夫勤;社长办公室里摆放着色彩鲜艳的各类花草,娇艳欲滴,生机盎然,这是他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写照;而入殓时陪伴死者鲜艳的衣服、口红、黄丝巾,周围陈放的五色鲜花、红色蜡烛……正衬托出对逝者的惋惜,对生命的挽歌,对未来的祝福。

叙事特点。本片主要人物集中,线索明晰,情节简单,在大悟的旁白中展开故事,倒叙、回忆与现实相结合,节奏缓慢,交代得从容不迫,有条不紊。人物集中在大悟周围――如妻子、父亲、NK公司佐佐木与上村、澡堂女太与儿子三口之家及其相好。为了使影片更加紧凑,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也设计了较多的戏剧化情节,如澡堂老板娘和父亲先后突然去世,都由大悟来入殓,随之晚辈都理解逝者,多少显得主观突兀。本片常穿插大悟的心理活动,如回忆幼时学琴,家人团聚,与父亲交往的点点滴滴和父亲模糊的形象;演奏大提琴时,也有多个入殓的画面连缀,极大拓展电影的叙事时空,丰富情节信息,更好地展示人物隐秘的心理活动和复杂情感。片中细节、道具与意象也耐人寻味,如石头、大提琴、黄丝巾、各类美食,既使作品结构严谨、前后呼应、脉络贯通、浑然一体,又能较好表达骨肉情、夫妻爱、朋友义、人生观,揭示主题思想。

音乐。久石让大师为本片亲情配乐,增色不少,他为众多影迷所熟悉,乃宫崎骏动画御用的作曲师,留下了《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和《萤火虫之墓》、《红猪》、《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脍炙人口的乐曲。更与北野武渐成黄金组合,创作了《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大佬》等佳作,还为刘镇伟的《情癫大圣》、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等电影谱曲,享誉世界。本片以大提琴为基本配曲乐器,插入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巴赫与古诺合谱的《圣母颂》,或明快悠长,或忧伤平缓,或大气浑厚,或低沉婉转,时而伤感哀沉,时而纯净淡雅,时而激越振奋,时而温柔平和,细腻贴切地诠释主题、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悦耳动心,令人久难忘怀。

影片《入殓师》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主题思想复杂多义、意味深长,艺术手法朴实、视听语言丰富,独具特色,不啻为一部耐人咀嚼的优秀作品。

注 释:

①《入殓师》狂收52亿票房,导演至今已获68个奖,。

②《入殓师》走红背后反映日本炎凉世态,kaoshi.省略/ks_jp/2009-6-20/203923126.shtml。

父亲节感悟第2篇

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感悟生活。写作的源泉是生活。没有生活,就谈不上写作了。真情也是在生活中孕育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学会留意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真情。留意父母的白发是否日渐增多,留意老师的眼神是否充满关切,留意同学的声音是否越加熟悉,留意新到的校园是否美丽等等。除了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所留意的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学生遇事主动思考,才能挖掘生活的内涵。只有这样,学生在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千古绝唱时会想起为自己操劳的母亲,读到朱自清先生笔下那步履蹒跚的父亲的背影时,会想起那如山一般深沉的父爱。只有这样,一份份动人的真情,才会在学生的灵魂处徜徉;一行行跳动的文字,才会在学生的笔间流淌。

2.随时记录心中的点滴感悟。有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平淡,没有什么值得一写的素材。其实不然,只是学生疏于对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些深刻的事情进行整理和积累,随着时间的消逝,慢慢从记忆中褪去。等到作文在即时,就感觉”无米下锅”。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要求学生用片段作文的形式随时记载生活中观察到的和心灵上感悟到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中,学生会发现值得感悟的事情越来越多,值得一写的素材越来越多.在笔耕不辍中,将日常生活中思想的火花和那些使自己心灵一颤的人和事积累起来,收藏起来,使自己在此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再也不用为无内容可写而愁眉不展。还记得开学之初的一节语文课堂上,我让学生读了自己的作文《跨进初中以后,我更想她》,文中的“我”是一名初中的住宿生,由于在校受了委屈,又远离父母,不禁回忆起曾经在父母身边的幸福日子,更加思念自己的母亲。学生抽泣的读完全文后,全班陷入一片沉寂。因为所带的这个班是七年级的新生,而且是只能在周末和父母团聚的住宿生。此时的他们还处于对新环境,新生活方式的适应中。由父母呵护的“小皇帝”一下到万事得靠自己的“小大人”,巨大的心理落差,不免会对父母有了更深的思念。有同学举手告诉我:“每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就特想我妈妈。”哽咽的话语中充满了想念。同学甲说:“回寝室后接到妈妈的电话,我好想告诉妈妈,如果她此时能在我身边该多好。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知道妈妈送我来这读书,就是希望我能学得更好。”思念的情绪在蔓延。同学乙说:“以前爸妈总唠叨我的时候,我就想离开他们,可现在一星期只能见他们48小时,我真后悔以前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很多的学生想要通过语言表达他们真挚的情感,看着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我及时地请他们用笔记录下此时的心情以及想要对父母说的话。在习作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在真情的包装下,语言如此精彩。

3.抒发真情的表达方法。在积累了大量的真实素材和心灵感悟后,如何写出形神兼备的文字呢?就需要训练学生以下几种表达方式:

(1)细节描写法。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之一,就在于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护栏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我们在写作中也可设置这样的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2)烘托法。首先,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了将感情的表述发挥到极处,可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如有的同学写“父爱”时,先写父亲有点不近人情,每次见了我总是板着脸,好像一点也不关心我,但后来终于明白,原来父亲那严肃古板的面孔下其实有一颗浓浓的爱心。其次,情景交融法的运用。作为中学生,最应掌握的、用途最广的表达技巧是情景交融法。环境描写若能与人物感情结合起来,就能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从而增强感染力。最后,双方情感的互见与烘托。情感是一种复杂的东西,它可彼此交错彼此映衬,一方的真情可以衬托出另一方的真情。

父亲节感悟第3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写作者巴迪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作者感受到了这两种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只是爱的表现形式不同。课文的第16和17自然段作者对父母爱的两种表现形式的感悟是课文理解的难点。

一、 感悟爱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概括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教学,以课后问题“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统领全文,直接进入第16和17自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概括父母对他的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抓住父爱和母爱的基本特征:严厉和慈祥。但是这还不够,我鼓励孩子继续读文思考,争取表达得更全面。学生再次读文,相继提炼出“母亲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爱是“警告的力量,时时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至此学生虽然准确全面地回答了巴迪长大后对父母爱的认识,但此时的发言仍然是散乱的珍珠。如果此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那么学生的概括任务就只完成了一半。我绝不会就这样中途放弃,于是我引导学生总结:“谁能完整地概括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巴迪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和一个严厉的父亲,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爱是警告的力量,时时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学生最后的发言简洁、准确、全面。

教师指导学生语言表达得准确与完整,就是指导学生思维的准确与完整。通过课题研究课,我对在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什么,要把学生导向哪里,导到什么高度,越来越心中有数。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巴迪父母爱的两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文中提炼语言、概括内容。两次读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展现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归纳和总结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学习的效果。

二、领悟爱的表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文用两个自然段就写明了巴迪对父爱与母爱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感悟,前面为什么用15个自然段来写巴迪的童年往事呢?前后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新的问题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巴迪正是从童年往事的回忆中感悟到父爱与母爱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于是我就带领学生和巴迪一起回到他童年时代,去感受父母那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勾画出爱的句子,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以父爱和母爱为线索,紧扣单元训练重点,以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为突破口,学习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对“母爱”的感受时,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这样一段话: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亲的爱在那闪亮的眼睛里,在那兴奋的赞扬声中,在那亲切的拥抱里。但是语文教学仅仅让学生感受到爱是不够的,还要教学生学习表达爱的方法。这才是这节语文课的根本目的。因此我在点评学生感悟的同时注意点评人物描写的方法,“眼睛亮亮”是神态描写, “兴奋地嚷着……”是语言描写,“搂”是动作描写,此外,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此,教师进行了作文表达方法的指导,为下面教学的学法迁移做好了铺垫。

另一处描写母爱的句子:

“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学生都能够从“一如既往”体会到母亲的爱。但是“一如既往”四个字中到底包含着母亲怎样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呢?为什么巴迪长大后认为母亲爱的力量是他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呢?

发散思维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体会正是有了母亲的及时鼓励,巴迪才一直坚持写作。但是仅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这还不是我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我的得意之处更在于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当我出示第一个情境当父亲又一次严厉地批评我说:“这首诗糟糕透了”时,母亲 ,有学生回答:“母亲鼓励我说:‘这个精彩极了!’我马上点评到:“母亲的爱在那鼓励的话语里,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母爱。”听了我的点评,再联系前面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学生马上有所顿悟:“母亲微笑着走过来,对我说:‘孩子,这首诗精彩极了!’我表扬他:“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母爱。”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我马上出示第二个情境,当我又一次忍受不了父亲的批评,跑进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时,母亲 。此时,学生的发言更精彩:“母亲轻轻地推开房门,走到我的床前,蹲下身子,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温柔地对我说:‘孩子,在妈妈心中,你永远是最棒的!’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而且这种当堂、当讲堂练的教学方式有效地进行了表达方法的迁移和运用,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课堂教学中被落在实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理解父爱的“平衡”力量,突破学习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文中,理解体会父爱和母爱的两种表现形式是教学重点,其中父爱对母爱的平衡作用是不可回避的教学难点。当学生交流对“父爱”的感受时,很多学生都勾画了这个句子: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学生抓住了“扔”这个动作,体会到了父爱的严厉。我及时引导学生讨论:“父亲扔掉的是什么?”;有的说:“父亲扔掉的是一张纸”;有的说:“扔掉的是我写的诗”;有的说:“扔掉的是我的骄傲”;还有的说:“扔掉的还是我的自满。”教师的追问,促进了学生的深思。我以“扔”为突破口,以“巴迪真的骄傲自满了吗”引导学生走进巴迪的内心世界。从巴迪听到母亲赞扬的“既腼腆又得意扬扬”到“有点迫不及待”再到“满怀信心的等父亲回来”最后到“实在等不及了”,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理解、感情朗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巴迪那得意扬扬的劲头。

课文有一处巴迪的心理活动描写: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这处描写很有特色,巴迪等待父亲的焦急心情通过标点表现得很充分。我把这个句子标点进行修改,并引导学生做比较。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父亲节感悟第4篇

2015年11月25日,备受瞩目的“世界杰出名人榜”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揭晓,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章金莱)获颁最高奖――“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以一袭红衣亮相。备受瞩目。

作为一年一度的全球华人盛典,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杰出华人名人、明星,为何六小龄童能够入选呢?

据悉,自“世界杰出名人榜”活动启动以来,300多万网友共推荐了100多位中国候选人,其中不乏很多一线明星。经过中国区评委的投票。评委会共提名了7名候选名人。经过三轮投票。最终评选出了10位获选名人。最后追加一轮投票评选出了终身成就奖。六小龄童最终当选。“世界杰出名人榜”推选委员会主席,马来西亚拿督陈豪表示,“六小龄童先生是非常值得尊重的著名华人艺术家,他在《西游记》中所扮演的孙悟空,不仅是经典的艺术形象。是中国几代人的经典记忆,更是传递了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乐观向上的中华灵魂。”曾有人总结出历年来我国电视荧屏难以超越的艺术形象,六小龄童塑造的孙悟空名列榜首。

本报记者曾多次采访过著名演员章金莱老师――六小龄童。他平日配戴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性格开朗、活跃善谈。他对艺术的认真、为人的谦虚与待人的诚恳。让我感动。“一个人一生做精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如果说我的前半生是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那么后半生。我希望更多地去传播中国西游文化……”已年过半百的六小龄童此次表示,自己能在海外获得“终身成就大奖非常荣幸,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全体中国演员的荣誉。”

26年前,父子异国首次联袂献艺,乃艺坛盛事

26年前,30岁的六小龄童与66岁的父亲六龄童。曾随“中国民族艺术团”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槟城、怡宝、美里诗巫、古晋、沙巴等地演出。就曾掀起了一股“孙悟空”热。当年,六龄童父子除了演出。还接受了马来西亚众多媒体的采访。当时。马来西亚的《南洋商报》、《马来报》等多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几乎天天用整版篇幅介绍艺术团演出的盛况。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镜头还被专门剪辑成一盘《大圣闹天宫》的录像带。剧中的歌曲也被录制成一盘《西游记歌曲》录音磁带。有关“孙悟空”及中国民族艺术团的报刊、纪念品等都成了“抢手货”。父子两个同台演出的压轴节目《两代猴王迎巨龙》。一个是电视剧里的装束,一个身着戏装,拳棍穿插。20分钟的精彩表演把观众看得如醉如痴,被报纸誉为“一个宝刀不老,一个风华正茂”、“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父子美猴王,首次联袂献艺,乃艺坛盛事。”

谈起父亲六龄童,六小龄童无不伤感地告诉记者,享年90岁的父亲虽然已经离开了人世。但至今怀念深切。六龄童原名章宗义,曾任全国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浙江绍剧院院长。中国剧协理事、浙江省剧协副主席、全国第三、四次文代会代表。他开创了猴戏“活、灵”的南派风格。被誉为“南派猴王”;他活跃于舞台几十载,2013年被授予“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他广受戏迷热爱。、郭沫若看完其表演后,都撰诗称赞……“南猴王”仙逝。传奇依旧!

“父亲90年的人生,应该说在艺术上已经赴西天取完了真经,没有什么遗憾了。”六小龄童表示,如果父亲九泉有知,儿子此次获此大奖,父亲应该会很欣慰。他说,“作为‘南猴王’的儿子,我的心一直和父亲是相通的――他总是希望自己所喜爱的中国猴戏得到延续。26年前,我和父亲在马来西亚同台演出是首次,至今难忘。后来,我和父亲还同台演出过《父子美猴王》,也曾掀起过一股《西游记》热潮……切的一切,如今都成永恒。我心底最感激的是父亲……”

父亲曾跟我“约法三章”

“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伯父,他们都是我最敬佩的亲人。曾祖父作为浙江绍兴的一个村民,在农闲、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参与演戏,演得最多的就是猴。祖父更是喜欢演猴戏,以至后来他有了‘赛活猴’的名号,也算是地方上的一名角了。在我们这个‘猴王世家’形成的过程当中,祖父起着无比关键的作用。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戏曲演员,他还在上海开设了一家老闸大戏院,把所带去的绍戏班社扩展成了同春舞台。我的伯父是鼎鼎有名的‘七龄童’,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原始编剧、原始导演。伯父艺术天分很高,扮相也很漂亮,不但能演猪八戒,还能演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正反面人物。当时伯父七龄童的号(伯父七岁登台献艺)已经很响亮了,我父亲到上海后也演出成功。这事很新鲜,一位印刷工人想都不想,当场给父亲取了‘六龄童’的艺名,印上了演出的说明书,让这哥儿俩相得益彰。没想到自此以后,我们家便从此跟‘六’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出《霸王出世》之后,父亲又接连登台演出了好几天,来看热闹的很多,很快,父亲就成了绍兴大班的小童星。‘六龄童’的名字最终挂到了老闸大戏院的门口……”

“23岁那年,我出演《西游记》之前,父亲就跟我‘约法三章’:不要想家,团结同事,不谈恋爱。你一定要演好孙悟空,这不仅是关系你个人的事,也是关系我们整个猴王家族,更是关乎整个剧组的事。”六小龄童回忆,父亲为了让他演好孙悟空这个角色对自己进行了多少次“临阵磨枪”式的训练。父亲带他去公园里看猴子,给他讲解了孙悟空身上的人、神、猴三种属性如何融合在一起的;父亲还特意详细地讲解了自己所演的36本绍剧《西游记》里连台本戏的故事;父亲还带他去拜访了国画大师程十发,动画片大师、《大闹天宫》的导演万籁鸣,《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等艺术界老前辈,向他们致意,从他们那里获取教益,汲取养分。那时,张乐平先生看到老友之子前途有望,大为高兴,还为六小龄童专门创作了“西游版”《三毛流浪记》,画面是三毛骑着金箍棒飞上天,他把这幅漫画送给了六小龄童;而刘海粟大师则专门为六小龄童题写了“西游之路”的题词……从此,六小龄童正式走向“取经路”。

母亲有很多细节,至今让他感到温暖

“吃苦差不多是折磨自己吗?那么你母亲支持你吗?”章金莱老师说:“我的母亲是不太支持我再去学猴戏的。因为我的两个哥哥都可以说是因为练功太苦而早逝了。父亲因为演猴戏,成了文艺黑线人物了。但他们反对我学戏,是从关心我出发的,是为了我好。他们其实非常关心我。在绍兴的时候,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天很冷,我知道母亲不忍心让我去练功,于是我把闹钟放在手边,一响,我醒了,马上就按了下去,然后一个人偷偷起来去练功,当时以为母亲不知道,其实她是知道的。母亲心疼我,在我睡觉之后,偷偷将闹钟停了,我开始不知道,以为是自己睡觉的时候碰到按钮才停了的,后来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她再来关我的闹钟的时候,我装着睡觉不知道,等她走了,我再悄悄调回来,仍旧天不亮就出门去了。母亲看到这样,也没有办法。其实那个时候母亲是含着眼泪看我离开家的。”

“母亲一生的贡献巨大。她从小上私塾,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家闺秀。她一生没有参加过一天的社会工作,解放后流行妇女去就业,政府也给她做了安排,但母亲没有参加。我曾问母亲,她说是因为家里孩子太多了,11个孩子,照顾不过来啊。”他说。

在章金莱的记忆里,母亲有很多细节至今让他感到非常温暖。“在我的印象里,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母亲总是把饭菜做好,把碗筷摆好了,等着我们来吃。而且,吃饭的时候,她从不坐在所谓的‘上座’,而是侧坐一旁,让父亲坐正位。往往是我们吃完之后,她才上来吃一点剩饭剩菜。可以说,我们小时候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她觉得我们吃好了,对她来说就是一种享受。虽然她一生默默无闻,但她认为她一生有最重要的作品:丈夫和孩子们。可是孩子们实在太多了,于是她有时候也会开开玩笑,说自己简直生活在动物园里,周围都是一群‘猴子’。”

“‘’中父亲被打倒,‘造反派’去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划清界限’,但母亲的脑海中根本没有‘离婚’二字,她还经常带我去牛棚看父亲。我记得给父亲送去的香烟每一支都被造反派撕开,担心藏着什么纸条,最后留给父亲的,只是一堆烟丝。母亲对父亲说:‘只要你能坚强地活下去,就一切都好。’后来父亲曾对我说:‘如果不是你母亲,那时我肯定自杀了。’父亲进了‘牛棚’后,家中的经济非常窘迫。父亲每月只有15元的工资,都寄回绍兴老家去养姥姥了。已经工作的大哥、大姐、二姐把微薄薪水中的大部分交到母亲手里。母亲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地打理着这个家。为了增加收入,母亲带着我们糊信封……在那种情况下,母亲忍受着各种委屈,默默地坚强地操持着这个家。无论多么困难,我从来没有看到她愁眉苦脸过,哭泣过。

“‘’结束后,父亲了,国家补了两万多元工资。这在当时真是一笔巨款,母亲把这些钱用于报答那些当年帮助过我们的亲戚朋友。当年借给她三元五元,她就会给他们买一辆自行车,或者买一块手表。这两万多元钱几乎让她报答完了。她认为,情义无价,人应该知恩图报。”在章金莱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是伟大的。他满怀深情地说:“如果父亲是我的艺术楷模,母亲则是我的择偶标准。”

前半生传承猴戏艺术,后半生要传播猴文化

六小龄童说:“我的前半生传承猴戏艺术,后半生致力于传播猴文化。猴文化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西天取经路上的行者,历经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得正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灵山。只要有信仰,努力坚持都能达到山的顶峰。”

今年国庆期间,央视一套播出了六小龄童录制的《开讲啦》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在录制现场,56岁的“孙悟空”劈叉惊呆观众!想到中美合拍的3D魔幻电影《西游记》(暂定名为《敢问路在何方》)里,六小龄童依然是主演,更令人惊异和心生敬意。六小龄童介绍,自4月15日项目启动以来,该片的拍摄一直在按美方的创作习惯与理念有条不紊地进行着。9月初,摄制组主创人员一行17人,参观了江苏淮安的吴承恩故居、美猴王世家艺术馆、河下古镇及古淮安府衙等,还拜祭了吴承恩墓。10月,该片正式开始制作,银幕再现齐天大圣美猴王真正归来,2016年猴年将与海内外的观众朋友见面。

六小龄童说:“在新闻会上,记者问我耍不耍得动,我就在现场表演了一段金箍棒,还说要演到80岁。这必须要保持好心态。当然,演电影和舞台剧不一样,舞台剧一两个小时,演员要完成连续的动作,电视、电影是分切的。至于为什么我要亲力亲为去演,我觉得拍电视剧《西游记》那时我23岁,是演猴戏最好的状态,之后各种艺术形式都出现了,不少作品也对这一名著去恶搞、戏说。我觉得,票房越高,危害越大。因为现在中国还没有分级制影视作品和场所,老人孩子一起看。文艺工作者要有创作底线。拍出人民喜欢的经典作品,要拍出积极向上的东西,我们要有信心把《西游记》做得更好!”

今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建馆200多年来,第一次有了神话人物,就是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的形象。“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这件事说明中国文化开始慢慢被世人熟知。”六小龄童自豪地说,“今年2月16日,我作为第一位中国演艺界人士在牛津大学的讲台上传播我们的西游文化,今年4月份又去了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就是居里夫人大学。在法国,我见到了中国的一个女士和她的法国籍丈夫,他们共同翻译了《西游记》法文版。”六小龄童说,了解中国人必须了解孙悟空,读懂了《西游记》就读懂了中国。

前不久,六小龄童接到北京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剧组的邀请,将作为重要嘉宾在2016年1月下旬参加晚会的录制,这是他在北京定居27年来第一次参加北京电视台的春晚,他特发微博问网友们希望他在晚会上以什么形式参与、表演节目?他依然相信,自己会把传承西游文化做得更好。

刚刚从马来西亚领奖回国的六小龄童,于11月28日下午四时乘航班到达了云南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晚饭后参观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西南联大纪念馆等。29日上午,国内首个以演艺人士个人名字命名的“云南师范大学六小龄童图书阁(馆)”启用仪式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隆重举行。今年5月18日,六小龄童做客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讲坛第十九讲,以《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为主题进行了讲演,并受聘为云师大荣誉教授。此次他希望以图书阁为契机,立足云南向东南亚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来。”

父亲节感悟第5篇

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让学生明感恩知感恩。

为了统一认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首先在5月7日早上向全体学生宣读"感恩父亲的倡议书",向全体学生发出了"20xx,感谢父亲"的号召。同时,各班主任积极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召开了动员会,组织好学生阅读倡议书,讲解活动意义,使广大学生知道什么叫感恩,明白知恩、感恩、报恩是人生美德,是中华美德的重要内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古今仁人志士的至理名言。青少年,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做到有恩必报。负恩知愧,把自己培养成为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好少年。

二、开展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进行感恩专题"给父亲洗一次脚""给父亲洗一次衣服"活动我们在感恩教育活动月中积极鼓励学生多阅读有关感恩的书籍,并让他们将读后的感悟,同自己的幸福生活相结合,学生们能从实际出发,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

1、各班召开感恩父爱的主题班会。

2、行动带惊喜。

在父亲节当天,尝试感谢父亲的几种方式。(如:向父亲道一声温馨的祝福;为父亲捶一捶背;为父亲洗一洗脚;给父亲一份自制的节日小礼物;给父亲写一封感谢的信,说说心理话;和父亲照一张合影,在合影上写下你的祝福……)这次活动,学生不但懂得了感激自己的父母,还懂得去感激我们的国家、感激这个社会、感激自己的学校。也更应该要感激教给自己知识,提高自己修养的老师。甚至还要感激苦难逆境,是它们教会了自己坚强。感谢曾帮助过自己的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自己发现生命是如此丰厚而富有。学生对感恩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感恩的思想觉悟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范文2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全体队员感受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感悟父母在自己成长历程中所付出的爱,激发队员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用行动来回报父母。

二、活动主题:感恩父母

三、活动口号:感恩父母,从小事做起

四、活动内容及程序:

1、老师推荐名人感恩名言,创设浓郁的班级感恩教育氛围。

2、通过班队会:

(1)让学生估算一笔养育帐(经济付出: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2)讲述一件关爱事(感情付出:让学生们通过翻看旧照片,听父母、长辈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回忆自己生病时,遇到疼痛、烦恼时,父母是如何照顾、开解、鼓励自己的,了解父母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无私付出)

3、利用午会课和音乐课,学唱感恩歌曲,做到熟背歌词,熟记旋律。

推荐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童年的小摇车》、《白发亲娘》、《感恩的心》、《儿行千里》、《常回家看看》、满文军的《懂你》、刘和刚的《父亲》、阎维文的《母亲》等。

4、阅读一组亲情文章。

精心选择一组亲情文章,认真开展亲情阅读,为丰富其情感内涵,积淀其人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推荐书目:《天下父母--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傅雷家书》、冰心《寄小读者》、印度泰戈尔《新月集》、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王小波、李银河《爱你就象你自己》。

5、完成一套感恩作业

(1)开展每天一件家务事活动,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整理房间等。

(2)开展给父母写一封信活动,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3)自制一张送给父母的感恩卡,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送一句祝福语。

(4)牢记四个感恩节(母亲节:5月的第2个星期日,父亲节:6月的第3个星期日,父母的生日),设计一项感恩作业(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洗洗头,给父母一个拥抱等)。

范文3为更加有效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深化感恩教育,淮河小学少先队继母亲节活动后紧紧抓住父亲节契机,精心组织策划了主题为感恩孝行父亲节感恩教育活动。

活动分四步进行。大队部在周一升旗仪式上首先进行动员,随后利用晨会课分班介绍父亲节的由来,接着放手让学生进行活动的自主设计,最终确定活动方案并实施。具体要求全体少先队员开展四个一活动:

1、对父亲说一句节日祝词,并汇报近来的学习情况。

2、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烧菜、盛饭、洗碗筷、烧开水……

3、送给父亲一件自制的小礼物。(如心意卡等)

4、一边给父亲捶捶背,一边听父亲讲孩子小时候受到无私关爱的一件事,并倾听父亲的教诲,改正自己的一个缺点,用实际行动来感恩。

连日来,学生精心制作贺卡,并在贺卡上写下对父亲的祝福。同时发放倡议书,倡议全校师生利用周末做力所能及的事,用实际行动感恩,让爸爸们能在这一天忘却平日的忙碌和艰辛,温馨的度过这一天特殊的日子。本次活动大队部还把它作为下半年评比校孝敬之星的一个依据。

在父亲节即将来临之际,灰埠小学校园里,父亲节礼物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学生都想借这个特殊的日子,向他们的父亲致意。

父亲节感悟第6篇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用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指导学生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父子深情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能体悟到这种情感不是靠老师的讲解可以达到的,本设计以“情”为主线,通过设置情境——感知亲情——感悟亲情——表达亲情等教学环节尽可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体验、合作交流中感受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真挚至诚的亲子之爱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设计步骤】

一、初读课文,感知亲情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着力表现的是什么,从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读了课文之后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又是什么。

前两个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引导学生大致达成以下共识:本文主要写了在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的情况下,朱自清父子浦口送别的事,着力表现的是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父子亲情。

初读感受可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必多加评论。

二、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一)感受亲子之爱

1.速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课文是通过着力描写什么来表现主题的?题目“背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后明确:文章通过着力描写父亲的背影来表现父子情深这一主题。题目“背影”在文中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2.跳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写背影的文字,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文中出现几次“背影”?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明确:总共四次:最感人的是父亲买橘子的背影。

3.细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背影的语句。小组讨论:这段文字最感人的地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达到感人目的的?

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发言作适时的点拨,引导他们谈自己的阅读体验。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阅读体验:

本段文字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是因为作者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写父亲,突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

在写到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之前,有对父亲的肖像描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父亲当时的穿着是非常简单朴素的,这和当时家中光景惨淡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如此惨淡光景下,我却有一件“紫毛大衣”。爱子之情可见一斑。“父亲是一个大胖子”暗示其攀爬月台的艰难。

背影的特写镜头运用了细腻的动作描写,手的动作,脚的动作,整个形体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处的动作描写只写攀爬的起始动作,不再写下去,在强光聚焦中,形成形象的定格。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去烘托——“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情的强烈表现将这个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除此之外,这段文字中还有父亲的几句简短的话,朴实却很感人:“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但父亲觉得自己还应为孩子做点什么,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叫孩子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可见父亲对孩子的关怀是多么的无微不至。“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可见父亲担儿子路途安全,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一位“慈父”的形象跃然纸上。

4.再次深情朗读这一段。

5.作者除了在第六段中提到了背影外,文中还有三处提到背影,请说说它们的作用。

6.刚才同学们已感受到了文中父亲的语言虽简洁朴素但很感人,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吗?找出来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二)领悟念父深情

1.父亲对儿子的爱,我们已经感受得比较深切,父亲的背影也已镌刻在作者的心田上,可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否是作者在与父亲分手之后就写下的呢?时隔多少年?(七八年)

2.什么事情是朱自清记忆的触发点,让他情不能已地写下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呢?(一封信)

3.齐读信件内容,点拨关键语句。(恐大去之日不远矣)

4.静心体会作者当时读这封信时,内心对父亲的情感应是怎样的。(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感动、怀念,又有对当时因年轻不大理解父亲—片深情的自责。)

5.作者自责的心情可以从文章的哪些语言中感受到?

最后教师小结:同学们,当我们年轻时,个性张扬的我们也许会不懂得父母那蕴含在细微言行中的深沉的爱,当我们长大成人,自己为人父母时,甚至是经历了坎坷的人生后,我们才开始真正懂得感恩,但这时我们的父母已垂垂老矣。所以让我们现在就去发现和理解他们,并尽自己所能回报他们给予我们的无私的爱吧!

三、回首课文,深入探究

《背影》写的是父亲送别远行儿子时的一番情景,写的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语也朴实简洁,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深受感动,此文也成为抒写父爱的经典名篇。原因何在?请同学们再次深入地品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可从文章语言、思想感情、材料选择、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探究。

四、深情回眸,表达真情

父亲节感悟第7篇

父亲节庆祝活动总结1: 我校在学生中开展了20XX年"父亲节"感恩教育活动。我们以活动为载体,遵循德育生活化的教育规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去引导学生懂得感恩。让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再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深入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让学生对感恩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让学生明感恩知感恩。

为了统一认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首先在5月7日早上向全体学生宣读"感恩父亲的倡议书",向全体学生发出了"2017,感谢父亲"的号召。同时,各班主任积极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召开了动员会,组织好学生阅读倡议书,讲解活动意义,使广大学生知道什么叫感恩,明白知恩、感恩、报恩是人生美德,是中华美德的重要内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古今仁人志士的至理名言。青少年,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做到有恩必报。负恩知愧,把自己培养成为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好少年。

二、开展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进行感恩专题"给父亲洗一次脚""给父亲洗一次衣服"活动我们在感恩教育活动月中积极鼓励学生多阅读有关感恩的书籍,并让他们将读后的感悟,同自己的幸福生活相结合,学生们能从实际出发,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

三、各班召开感恩父爱的主题班会。

四、行动带惊喜。

在父亲节当天,尝试感谢父亲的几种方式。(如:向父亲道一声温馨的祝福;为父亲捶一捶背;为父亲洗一洗脚;给父亲一份自制的节日小礼物;给父亲写一封感谢的信,说说心理话;和父亲照一张合影,在合影上写下你的祝福……)这次活动,学生不但懂得了感激自己的父母,还懂得去感激我们的国家、感激这个社会、感激自己的学校。也更应该要感激教给自己知识,提高自己修养的老师。甚至还要感激苦难逆境,是它们教会了自己坚强。感谢曾帮助过自己的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自己发现生命是如此丰厚而富有。学生对感恩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感恩的思想觉悟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父亲节庆祝活动总结2: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的星期天是父亲节,今年(20XX)年的6月21号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对于父亲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而我们小二班也有自己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方式。

在父亲节,我们小二班开展了一周的父亲节活动。星期一:父亲节的由来,星期二:爸爸的爱,星期三:爸爸辛苦了,星期四:爸爸,我想说……星期五:我的小礼物,星期六:我陪爸爸一起玩。

通过这次活动,更能增进了幼儿与父亲之间了感情,我们许多家长都不知道6月19号是父亲节,所以我们老师在给幼儿上这一堂课的时候,幼儿晚上就回去告诉了自己的爸爸:“爸爸,6月21号星期天是你的节日哦。”家人惊讶的说道:“是吗?宝宝,我们还不知道呢”。

星期四,我们组织幼儿把自己想对爸爸说的话写下来,并贴在爱心栏里面,自己感觉这个环节很好,能倾听幼儿内心想说的,但是不足的地方是:浏览量不够。所以下次在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应该组织幼儿自己拉着爸爸或家人的手去看自己贴在爱心里面的话。

在星期五的时候,我们组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太阳帽送给爸爸,告诉爸爸夏天太阳很大,要注意防晒,避暑。我们班有一位幼儿晚上把礼物拿回家的时候妈妈问到:“这不是送给爸爸的礼物么?”幼儿回答说:“是啊,我祝爸爸父亲节快乐,但是爸爸的头太大了,戴不进。”搞得家里面的人都被幼儿的笑话笑倒了。

通过这次父亲节活动,给幼儿上了人生的一堂课,还让幼儿了解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能使幼儿更加珍惜家人对自己的爱,并自己去尝家人,跟家人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父亲节庆祝活动总结3: 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宝宝们好早就不停地问老师:“老师,什么时候到父亲节啊?我得给爸爸准备礼物啊!”

“嘿嘿,快到了,就在这个星期天啊!”

于是,太阳班的宝宝们就和老师一起准备策划如何给爸爸们过节日了,最后,我们太阳班决定进行三个方面的活动内容。

第一:送给爸爸一幅美丽的画,把宝宝自己最想给爸爸的礼物画出来,也可以给爸爸挑毛病,如:爸爸喜欢喝酒,爸爸喜欢抽烟,都可以警告爸爸,戒酒,戒烟。孩子们感觉好自豪,监督爸爸们戒酒,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宝宝树立榜样。

第二:给爸爸比力气,看谁的力气大。宝宝们在幼儿园学会和小伙伴们掰手腕,回家跟爸爸比赛,让宝宝们更深刻的感觉到爸爸是多么的强大。

第三:送给爸爸一个深深的吻,并对爸爸说:“爸爸,我爱你。”

父亲节感悟第8篇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借这次作文的机会,我想向我的爸爸表达我对他的爱。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爸爸总是早出晚归,很少见到他,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到他对我的爱。。记得有一次,我想要买一本书,我和同学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后来我跟爸爸说了这件事,爸爸便抽出星期天的时间,带我去书店找书,几经周折,2小时后,我终于找到我要的那本书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同时我也感觉到了爸爸对我默默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