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5 15:02:26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第1篇

【关键词】物理光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物理光学是光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以光的电磁理论为基础研究光在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典型应用,不仅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光的本质和特性重要课程,而且还是该专业很多后续专业课程,如信息光学、激光原理、光纤通信以及光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1]。由于物理光学在光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在湖北工程学院物理光学还被列为该专业的四门学位课程之一,总开课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16学时。虽然,开课学时充裕,学生对物理光学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较好,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大多仍感觉比较困难,不能很好把握其内涵和精髓,灵活运用物理光学理论去分析、处理问题,大多是机械地套用公式,学习效果不佳。对此我们物理光学教学组系统调研、分析了近4届学生在物理光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索与之相应的教学改革,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物理光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数学和电磁理论基础薄弱,重结论轻过程,不能领会结论的物理内涵及思想

物理光学中很多重要结论都涉及到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的比较复杂数学推导,如基尔霍夫衍射公式、晶体光学的菲涅尔方程以及光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等[2]。很多学生面对复杂、枯燥的推理过程往往没有耐心,不能积极主动学习,采取只死记硬背公式和结论的消极学习方法,没有领会公式和结论所蕴含的物理意义,更没有从这些推理过程中获得物理思维的锻炼和培养。而且,过多的理论推导和复杂数学公式还使得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开始产生畏难情绪,学习信心不足。

1.2注重知识的积累,忽视了知识的消化和内化

在物理光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结论的简单记忆,忽视了结论的由来、物理内涵以及与其它结论之间关联性的分析和总结,从而将其消化和内化。例如,对光波的时间域频谱特性与空间域频谱特性而言,学生普遍能够很快很好地掌握前者,而对后者,由于以前接触较少,相对比较抽象,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较快较好地掌握。由于知识只是在大脑中的简单堆积,并没有被消化和内化到自身知识体系和思维中,不仅自身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且随着课程进度的不断推进,知识点越来越多而杂,学习困难越来大,甚至出现学习兴趣锐减和作业抄袭的现象。

1.3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促进作用不明显

物理光学课程中包括16学时的实验教学,目的是通过一些验证性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光学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存在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进度不匹配,学生并没有带着疑问和怀疑的态度去做实验,实验兴趣不高。再加上物理光学实验一般实验操作比较复杂,学生往往疲于应付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的测量,实验过程中对相应问题的思考不够,从而导致实验对理论的补充和拓展效果并不明显。

2物理光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2.1凝练基本理论的导出,锻炼学生思维

对较复杂的理论导出进行凝练,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导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构建直观、清晰的物理图像,将学生先从繁杂的数学运算中解放出来,对理论的导出有一个直观、整体的认识。再针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数学推导进行重点讲解,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其物理内涵,另一方还可以增进学生对数学之美的体会,增强学生对复杂理论导出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导出过程中,我们首先给学生明确这次课的主要目的,即获得夫琅和费衍射和菲涅尔衍射的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为后面学习做准备,以及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导出的基本流程和各部分关键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次课的脉络、框架和物理图像。其次,针对理论导出中各个关键问题,例如由场论中的格林定理导出基尔霍夫积分定理、小孔衍射特点及其在基尔霍夫积分定理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基尔霍夫衍射公式的几个关键近似处理进行详细地讲解和演算,使学生逐个掌握,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严密的理论推演的内在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再次结合理论导出的基本流程和关键问题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进一步固化学生对物理图像和物理内涵的理解。经过几年的不断尝试,现在在讲授这些较复杂的理论导出时,学生积极性和接受程度都有了显著地提高。

2.2以典型物理模型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拓展

归纳、总结能够反映物理光学各部分内容的典型物理模型,并以它们作为课堂教学切入点,进行重点讲解,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模型的物理内涵,而且还要使学生深刻领会模型所蕴含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模型的结论和分析方法去分析、探讨新的相关知识。例如,在光的干涉这部分内容中,只需要重点讲解双缝干涉、平行平板的干涉以及楔形平板的干涉三个基本物理模型的干涉情况及其中蕴含的物理思想和分析方法。对于其它干涉系统产生的干涉现象,如菲涅尔双棱镜、菲涅尔双面镜、渃埃镜、劈尖、薄膜、迈克尔孙干涉仪、马赫-泽德干涉仪以及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等产生的干涉,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首先将其归纳到上面三个基本物理模型所代表的类型中,然后利用在典型模型中获得的物理思想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和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以基本干涉模型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它相关的光的干涉知识,不断地拓展和深化自己对光的干涉的认识和理解。采用这中尝试后,由于学生自己可以以基本物理模型为基础对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研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比以前畅通多了,还有一些学生课堂上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问题和观点,说明学生学习主动性有了显著地改善。

2.3强化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促进知识的二次消化

物理光学中很多知识点之间都存在很强的关联性[3]。这既包括同一部分不同知识点之间,例如光波场的时间频率域和空间频率域表示,晶体各项异性的折射率椭球、折射率曲面、波失曲面和菲涅尔椭球表示法,自然双折射和感应双折射等;也包括不同部分知识点之间,例如光的干涉和衍射、各向同性介质界面的折反射与晶体界面的折反射等。挖掘并理清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一方面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各知识点物理内涵、外延及其相关应用的理解和把握,实现知识的二次消化,使其得到进一步升华,内化到学生知识体系之内及自身能力之中。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通过类比等方式,从简单易懂的知识入手,逐步加学生深对相对复杂难懂的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对各向同性介质界面的折反射,学生一般都很容易掌握,但对晶体界面的折反射就感觉难度较大。但是,若将二者对比起来,除了晶体界面折反射涉及到不同方向有不同折射率外,其它两者完全一样,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光波在晶体界面折射和反射。除了课堂上适当利用知识之间关联性促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外,我们还尝试将一些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作为课后练习,让学生自己挖掘、总结。例如,学术一般知道干涉和衍射实际上都是光波相干叠加引起的光强的重新分布,但对它们的具体差异感觉比较模糊。为此,我们以讨论双缝干涉和双缝衍射的异同作为一次课后讨论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后探讨。结果不仅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干涉衍射物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很多同学由于在本次作业中表现突出,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大大地增强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2.4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求证和探索

物理光学的很多结论都是以数学公式的形式给出的。数学公式虽然表述简练,但表述并不直观,学生难以很快地建立直观的物理图像。有些教材中虽然给出了数学公式表述结论在特定条件下的图像,但由于不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地看看就过去了,难以留下深刻印象。若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结论作出他想看的直观的物理图像,则在其自身求知欲望的推动下,对结论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就会显著提高[4]。在教学过程,以Matlab软件为平台,将一些数学公式表示的结论,如菲涅尔公式、干涉和衍射的光强分布公式等,编写成可以通过简单修改参数作出不同条件下直观物理图像的小程序,给学生演示数学公式描述的具体物理图像,并让学生自己课后利用这些小程序分析、总结不同条件下异同。显然,这种实时演示和自我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效果很明显,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结论的认识和理解,还激发了一些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的现象。在每一届的物理光学课程中,总有一些学生不满足于借助计算机简单地对数学公式所描述的直观物理图像进行验证,还尝试一些难度更大的验证,甚至探索,例如借助计算机开展光学多层膜反射率和透射率的计算、基于基尔霍夫衍射公式的衍射光强的数值计算等。这不仅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物理光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拓展,而且对他们思维和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有很大帮助。2.5强化实验对理论的补充和拓展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与不足,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了相关改革。首先,改变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单独开课的状况,将它们纳入一个整体,由同一名教师在同一学期承担。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适时安排实验教学,将二者有机融入一体,增强实验对理论的补充和拓展。其次,强化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避免学生过分注重实验操作,而忽视实验中必须的思考。为此,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实验规划、实验操作问询、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实验总结方面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想着问题、找着问题做实验。这样虽然显著地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但实验效果提高更明显。一方面,由于实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产生了很好的补充和拓展,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后续的理论教学和学习中更轻松,可以花费相对较少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通过撰写详细的实验规划和实验总结报告,不仅是对知识的一个分析、总结、凝练的过程,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而且也是锻炼和培养严密逻辑思维和谨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5]。经过几届的尝试,目前我们课题组在物理光学实验的实验规划、实验问询问题以及实验总结方面积累了越来丰富和完善的资料,对实验教学的把握不断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也不断提高。

3结束语

针对物理光学涉及到较多复杂数学公式,理论性较强,概率较抽象,识点多而杂,容易混淆的特点,为了提高物理光学教学效果,我们物理光学教学组针对物理光学中的基本理论、典型物理模型、知识之间的关联等进行总结、归纳和凝练,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的教学尝试和改革。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以实现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拓展及深化的途径和方法。这些探讨和实践将学生从枯燥的理论中解脱出来,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物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还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哈斯乌力吉,吕志伟,张爱红,等.物理光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S1).

[2]王伟.物理光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110-111.

[3]黄元申,李柏承,徐邦联,等.物理光学本科教学体会[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93-296.

[4]张晶,李建映,邓婷,等.基于Matlab的物理光学实验教学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22-127.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第2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 作图分析 模型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很多高中学生都深有感触,每次考试都难以得到自己理想的分数。而且高中物理的很多题型都不易理解和难以分析,往往很多同学都很难在考试时得到高分,尤其是高中女生,她们天生想象空间能力较差,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物理学习方法,就很难把物理学好。所以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物理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高中学生找回物理的自信以提高物理成绩,而且使老师们也不再烦恼不再忧愁。

1公式与图像结合法

学好高中物理需要建立良好的物理基础,就好比只有扎好牢固的根基,才能建立起高楼大厦。建立良好的物理基础首先需要将所有的公式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且很多物理公式都是可以用图像进行解释的,所以公式和图像结合起来会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公式与图像结合法需要理解图像与公式的对应关系。例如,在运动学中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都有对应的s-t图像和v-t图像。在s-t图像的曲线上任意时刻都有对应的位移,曲线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速度。而在v-t图像中,曲线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另外曲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代表位移。在理解了这些图像之后才能更加容易理解公式,理解了公式之后又能更加容易结合图像进行分析题,这样公式与图像结合法就会帮助我们做出分析和判断。

2作图分析法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运用作图分析题型的方法,善于作图分析的同学往往能更快地做完试题,老师在讲课时也要注重作图分析法,这在物理中是一个重要的做题方法。能够形象清晰标准地做出图形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十分有帮助,要画出标准清晰的图形就要求画的线要平、直,垂直和平行关系也要画得标准。这样的功夫需要从平时练起,不仅要多画,还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这样才能练出好的手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笔者介绍一种夸大形象作图法,比如,在物理的很多题中需要画出力的分解图形,一般会需要画出多个37的角度关系K时可以剑唬的角b焉以帮忠们从图中一眼看出这几个相湍角;仅可以提高速度9可以确既仿省S泻芏嗤绞焙鍪恿苏庖坏悖约鹤魍际被慕嵌炔还槐曜迹峁炎约焊曰笞×耍植磺宥杂Φ慕嵌裙叵怠K哉庵挚浯笮蜗笞魍挤ㄔ诒嫒辖鞘狈浅S邪镏?

3常用结论记忆法

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会总结出很多结论,比如,在光滑斜面上的加速度为a=gsinZ;带有摩擦的斜面上的摩擦力f=emgsinZ等。这些结论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如果能熟练记忆这些结论,对我们提高做题速度十分有帮助。我们应该把这些结论当做定律或公式进行理解记忆,在考场上直接应用可以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时间。尤其高三的同学在理综考试时,大部分同学都无法做完所有题目,学会这个常用结论记忆法会显得非常有利。

4物理模型记忆法

物理中有很多经典模型,它们都有各自的变化过程,其中包含能量转换、受力关系、运动速度等。比如,质点的平抛运动,点电荷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以及小球的圆周运动。可以说每一道物理题都是在解释一个物理的变化过程,或者说每一道物理题都对应有一个物理模型,如果能总结归纳出各种题型的物理模型,并熟练掌握和记忆它们的变化过程,相信在考场上一定会高分取胜的。物理可以不需要题海战术,但是需要模型战术,在平时学习和复习时,要多分析各个题型的模型的变化过程,并熟练掌握记忆,相信物理模型记忆法一定会使你取得高分。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第3篇

关键词:平煤运销股份公司 企业文化 管理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76-02

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科学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管理理论阶段、管理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化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开始席卷全球。文化管理理论的产生迎合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是人们对管理个性的需求,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从“机会”市场走向“能力”市场的产物。

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管理理论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国内学术界认为文化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企业文化理论。在文化管理的人性假设方面,有些学者,如美国的特雷斯・狄尔、阿伦・肯尼迪(1982),我国向吉英、陈丽琳等,提出了“文化人”假设,而张德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结合“文化人”、“社会人”等理论,提出了文化管理的人性假说是“自动人”或“观念人”假设。关于文化管理模式的性质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性与物性、非理性与理性、软管理性和硬管理性、实践性和理论性。

一、国内外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丹尼尔・雷恩(Wren)为代表的管理学者就认识到:“管理不是一种与外界隔绝的活动,因为管理人员是在特定的文化价值准则和体制内管理组织和做出决定的;人的行为是过去和现在的文化力量的产物,管理学也是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力量的一种产物;管理活动既是文化环境的一个过程,也是文化环境的产物。”如果把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均归于文化的范畴,具有文化属性,那么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管理,就是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文化管理模式的提出和实践正是这种探索的积累和最新反映。

然而涉及企业具体的文化管理模式时,即关系到企业文化的管理理论模式时,由于考虑问题的视角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划分或归类也就多样不一。关于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分类主要观点有约翰・科特与詹姆斯・赫斯克特在《Corporate Culture and Performance》中根据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相对外部环境的态度把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总结为强力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刘悦坦与丁培卫在《从“约束”到“信仰”――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探析》中把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总结为狮子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家长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牧师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李家元在《企业文化模式选择策略研究》中依据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将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分类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二、平煤股份运销公司管理现状

平煤股份运销公司是平煤股份公司下属的分公司,主要职能是负责总公司煤炭运销的统一管理和销售,实行统一价格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设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经营企业的新思想、新观念。调动和科学组织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是现代化管理的高层次选择。运销公司的领导层也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运销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在永不停息的创业过程中形成和成熟,并推动这一过程的那种经营理念与精神力量。

运销公司在不断摸索与尝试中建立了一套内容丰富的企业精神文化体系,总结凝练了运销公司企业哲学为树立“与客户一起成长”的核心理念,以优质的服务和科学的管理造就世界500强管理水平的营销公司;企业精神为至卓、至上、学习、创新;运销公司十大理念;企业道德为“明礼诚信”“恃德效仁”;运销企业口号为“打造全国最高效的煤炭交易平台,提供世界500强水平的一流服务”。同时运销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管理制度,明确了部门的职责。通过多方面努力,运销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首先,通过运销公司企业哲学、企业口号的凝练使员工明确了运销公司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根本宗旨和目标是什么,明确了公司员工的奋斗方向,进一步凝聚了员工。其次,由于企业文化重视人的作用,提倡以人文本,注重员工的长期发展,满足了运销公司员工的精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尊需要,激励员工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最后,运销公司的文化管理形成的是一种经营理念、企业哲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整合作用,整合公司的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企业文化的建设一方面提高运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企业文化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由于运销公司的企业文化内容多是以口号的形式提出来,对员工进行文化管理的职能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文化管理中应注重企业内部沟通机制的建设,良好的沟通可以使得公司领导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可以为领导在决策时提供所需信息。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管理的作用,创新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三、运销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创新

运销公司结合公司实际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提出的创新的文化管理模式,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出了独创的以企业文化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以企业战略实施和绩效管理为两翼,以学习型企业文化为突破点构建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这种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企业战略的有效途径。

平台――企业文化管理信息系统。

运销公司建设的独创的企业文化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依托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方法,具有如下鲜明特点:一方面可以为运销公司员工提供互动交流平台,促使企业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全体员工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情和创造性,同时也可为更多的员工提供一个更灵活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满足员工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管理信息系统将运销公司企业文化传播方式由传统的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参与方式,由传统的集中模式转变为发散模式,加强了公司员工与领导的沟通,让员工真正的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各种信息。

两翼――企业战略实施,绩效管理。

平煤股份运销公司的发展战略为职能层发展战略。运销公司发展战略的根本任务是为平煤股份公司的总体战略服务,为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谋划本单位的发展策略。运销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主要包括:做好诚信营销,建设平煤品牌;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信息化营销;利用网络系统,加强与大客户的联网与信息共享;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通过信息化建设使产销更紧密结合。创新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以企业战略实施、绩效管理为两翼既保证了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企业战略的实施,实现企业的长期的、总体的目标,同时又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了保证,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为企业员工指明了努力方向。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绩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突破点――学习型企业文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步伐加快,技术创新层出不穷。要想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节奏,个人需要终身学习,企业需要转化为学习型组织。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对一个企业而言,学习是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源泉,是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力。运销公司通过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实施,在公司内部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以学习型企业文化为突破点有利于运销公司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因为学习型企业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注重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是人本管理最高层次的体现。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种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形成共同价值观、改善心智模式、培养系统思考能力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以学习力提升创新力进而增强企业和员工的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四、结论

文化管理模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需要而产生的,是当今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构塑创新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是一项全方位、大纵深的管理系统工程。企业要抓住机遇,转轨变型,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加快运作,积极培育,构塑适应企业内外部情况变化,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柏景岚.企业文化导向的管理模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4

2.窦孟华,郭贞红.构塑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山西煤炭,1998

3.刘悦坦,丁培卫.从“约束”到“信仰”――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探析.品牌,2009

4.李家元.文化模式选择策略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

5.杨海昌.浅议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甘肃农业,2004

6.王庆革.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新模式二题.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

7.李坤.论企业文化的管理模式.商场现代化,2011

8.宁建新.企业文化管理及其结构模式.郑州大学学报,2001

9.刘令.信息化环境下物化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第4篇

1 小标题总结法

这种方法是指把整堂课的内容用几个简练易懂的小标题概括出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好的记忆和复习。如绪论部分我们可以归纳为“六个特点、三个阶段、两个方向”,即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生物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生物学今后发展的两大方向。

2 表格总结法

这种方法运用于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结构或生理过程的比较。如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运输课本上主要提到两种形式,①自由扩散,②主动运输。对于这两个过程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列表来进行比较总结: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一堂课最后来完成这样一张表格,既分别总结了两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又把这两种运输方式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可以进行列表比较的内容较多,再比如学生往往很难判断某一种生物是属于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我们可以把这两类生物的特点归纳为以下表格:

这样能使学生对这两种生物的异同点一目了然,帮助其更好的判断。

3 图形总结法

3.1 网状图总结法。它主要是指用箭头把多个个体联系起来,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使这些个体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如细胞内膜系统是比较复杂的结构,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用一张流程图归纳起来,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就清楚而便于记忆:

3.2 坐标图法。坐标图在生物学的数据分析上是相当有用的,课本上酶的活性等都是以坐标图的形式反映出一定规律,对于其他一些有规律可循但课本上没有明确以坐标图形式出现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利用坐标加以总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DNA、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把这几条曲线放在同一坐标轴中,还能反映出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分裂各时期细胞的形态。

4 公式总结法

生物中牵涉到的很多计算题往往是学生们比较头疼的问题,在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后,可以总结出一些公式,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对于蛋白质和多肽中肽键数的计算可总结为:在设氨基酸数为M,肽链数为N,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的情况下,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M-N,而这个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MA-18(M-N)。对于双链DNA中碱基数的计算更是可以通过已知的A=T,C=G归纳出多个计算公式。

5 练结法

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把一堂课、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概括进去加以总结也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把握重点、理解难点。

6 前后联系总结法

“温故而知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本的整体,从而为高考中解决综合题型的打下基础。如在讲完减数分裂后,应把有丝分裂一起进行比较总结,进一步突出各个分裂的特点防止混淆。在讲完呼吸作用后,应将其同光合作用联系起来,从而强调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可逆过程。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第5篇

关键词:物理定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关键词:是对物理规律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归纳而成的结论。反映物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物理定律的教学应注意:首先要明确、掌握有关物理概念,再通过实验归纳出结论,或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如牛顿第一定律)。有些物理量的定义式与定律的表式相同,就必须加以区别(如电阻的定义式与欧姆定律的表式可具有同一形式R=U/I),且要弄清相关的物理定律之间的关系,还要明确定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1)牛顿第一定律采用边讲、边讨论、边实验的教法,回顾“运动和力”的历史。消除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理想实验加外推法。教学时应明确: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不能简单地按字面意义用实验直接加以验证。但大量客观事实证实了它的正确性。第一定律确定了力的涵义,引入了惯性的概念,是研究整个力学的出发点,不能把它当作第二定律的特例;惯性质量不是状态量,也不是过程量,更不是一种力。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因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而改变。在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应使学生理解和使用常用的措词:“物体因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教师还应该明确,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惯性系才成立。地球不是精确的惯性系,但当我们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研究力学问题时,常常可以把地球看成近似程度相当好的惯性系。

(2)牛顿第二定律在第一定律的基础上,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它的加速度跟外力与本身的质量存在什么关系引入课题。然后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归纳出物体在单个力作用下的牛顿第二定律。再用推理分析法把结论推广为一般的表达: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教学时还应请注意:公式F=Kma中,比例系数K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a随F改变存在着瞬时关系;牛顿第二定律与第一定律、第三定律的关系,以及与运动学、动量、功和能等知识的联系。教师应明确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

(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时应注意:①要充分利用牛顿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恒量的实验,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等物理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②要强调万有引力跟质点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平方反比定律),减少学生在解题中漏平方的错误。③明确是万有引力基本的、简单的表式,只适用于计算质点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之一。但在天文研究上,也发现了它的局限性。

(4)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定律一般不用实验总结出来,因为实验误差太大。实验可作为验证。一般是根据功能原理,在外力和非保守内力都不作功或所作的总功为零的条件下推导出来。高中教材是用实例总结出来再加以推广。若不同形式的机械能之间不发生相互转化,就没有守恒问题。机械能守恒定律表式中各项都是状态量,用它来解决问题时,就可以不涉及状态变化的复杂过程(过程量被消去),使问题大大地简化。要特别注意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系统内部的重力和弹力做功)。这个定律不适用的问题,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解决。(5)动量守恒定律历史上,牛顿第二定律是以F=dP/dt的形式提出来的。所以有人认为动量守恒定律不能从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来,主张从实验直接总结。但是实验要用到气垫导轨和闪光照相,就目前中学的实验条件来说,多数难以做到。即使做得到,要在课堂里准确完成实验并总结出规律也非易事。故一般教材还是从牛顿运动定律导出,再安排一节“动量和牛顿运动定律”。这样既符合教学规律,也不违反科学规律。中学阶段有关动量的问题,相互作用的物体的所有动量都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可以用代数式替代矢量式。学生在解题时最容易发生符号的错误,应该使他们明确,在同一个式子中必须规定统一的正方向。动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物体相互作用过程的状态变化,表式中各项是过程始、末的动量。用它来解决问题可以不过程物理量,使问题大大地简化。若物体不发生相互作用,就没有守恒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质点系内部的相互作用力远比它们所受的外力大,就可略去外力的作用而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无论是宏观系统或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系统中有多少物体在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形式如何,只要系统不受外力的作用(或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作用),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第6篇

物理教学 生活化 物理兴趣

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和生活化特征,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对物理的学习,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掌握生活过程中必要的物理知识,以适应日常的生产、生活。但从教学内容来看,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多而零散,几乎是面面俱到,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又注重物理理论的灌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很不理想,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物理教学中注重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景

初中的物理教学内容几乎都是和日常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的,杜威的实践教学认为:“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多讲解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理现象,把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现象就在身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可以列举水泥路面为什么会留有一道道小槽,人在结冰的地面容易滑倒等现象;学习蒸发时,列举为什么好喝的鸡汤总是很烫迟迟不容易冷,而白开水很容易的冷,通过联系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抛开物理课本中的规律、公式、概念,把物理课堂引向生活、大自然中等更为广泛的物理资源,来唤起学生对物理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感情和认知结构。心里学告诉我们:“当外部刺激激发主体的情感活动时,更容易激发主体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体创设真实的生活化场景,把课本知识生活化,使物理知识回归自,变得有血有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习体会,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焕发实验的活力,提高实验的实用性。陶行知说:“自有人类以来,生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的确定,都要使学生能够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能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在教学中要广泛地联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完美结合,要能从实用的角度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学生能亲身观察的社会现象服务于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同时将物理实验社会和自然有机地联系到一起,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周围现象的本质,解决了问题,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巨大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爱科学的情感。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物理知识的生活化,必须通过物理知识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来体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就是把课堂教学与体验物理知识的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方式增加学生对物理教学的亲近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在探究自然现象中不断的掌握科学知识。在课堂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和废旧的物品进行各种物理现象的实验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把物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炼出物理的规律和现象。反过来,学生利用总结出的规律和原理,指导自己的实验,加深对物理规律、原理的理解。在课堂外,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汽车在湿滑、结冰的地面容易打滑,用怎样的方法可以防止这种现象。散落的针如果才能更快、更省力的收拾好。学生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是学生获得学习物理的成就感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既能体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达到对学生“授之以渔”的教育效果,还能解决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让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二、教师善于将实践知识理论化、系统化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物理教材内容生活性强了,理论性弱了,所学知识相对零散,而且面面俱到,理论性、系统性不强,缺乏理论的深度,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效果不理想。如果单纯的把物理知识割裂为一个个小实验,不利于学生对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物理新课标虽然不强调学生对概念、公式、规律的死记硬背,但要掌握物理知识,深化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以后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必须牢牢的掌握这些概念、公式和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把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让知识点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对于定义、公式、概念的理解,我一般采用定义――公式――单位――定义的方式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地加深学生对物理公式、定义、概念的理解;对于整块的知识,我一般采用由知识点――知识面――知识体――知识面――知识点,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思路,让学生透彻的掌握物理规律和现象,增加对物理规律和现象的理解能力,最终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三、注重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仅仅利用课堂上进行物理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把物理教学内容的实验放在课后进行,充分利用学生课外多时间,这样把课堂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延伸,即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提前要求学生利用课外做相关的实验,把实验的结果和体会记录下来,自己总结实验规律;也可以在学习完一个章节以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的原理,去做一些更为复杂的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物理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内容,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提前利用塑料瓶在不同的深度留下小洞,观察水从不同深度小洞射出的距离,从而理解液体压强和液体深度的关系。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第7篇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 探究实验 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把多因素作用问题控制为只改变一个因素,然后研究改变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然后再进行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和解题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组织教学,使得所讲问题深入浅出,学生理解问题更加深刻。在解题时,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突破点,得出答案。

一、控制变量法概述

在自然界中,一个现象的变化往往不是由一个因素引起的,而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这些引起变化的因素中有的因素对变化现象的影响大,有的因素对变化现象的影响小,规律各不相同。要想搞清楚每一个变化因素对变化事物的影响规律,就必须清楚变化事物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然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使得其他自变量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自变量,观察所研究因变量与这个自变量的变化关系,然后再改变其他的自变量,观察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变化关系,逐一对自变量进行研究。这种对自变量分别进行控制,逐一进行研究,然后再总结归纳出每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研究方法就叫做控制变量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学好物理有着很大的帮助。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是一种很常用的研究方法,其中在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过程中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可以说控制变量法的使用使得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变得有章可循,是物理探究性实验研究的一种好方法。

二、控制变量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突出表现在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比如说:“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研究,固体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等等。”

例如: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物体的压力和滑动接触面来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先固定滑动接触面,研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摩擦力的关系,然后再固定物体承受的压力,研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最后总结归纳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准备设计控制变量法的探究性实验,通过实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建立起知识的网络,明白单一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每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验证一些重要定理公式的正确性,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公式定理。

三、控制变量法在解题时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的习题中,常常会出一些没有数据的实际问题,学生习惯了通过计算数据来解决问题,遇到实际问题的习题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如果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维进行分析,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如果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那么谁的温度变化范围大?

分析:这道题同上一道题类似,分析题意可知,要想得到结果,需要分析四个物理量,即热量公式:Q = cmt中的热量、比热容、质量、温度变化值。题中问的是谁的问题变化范围大,即t,变换公式得:t = Q/ cm,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可知,二者吸收热量相同,质量相同,那么水和煤油谁的比热容小,谁的温度变化范围就大,答案为煤油。

对于这类型的物理题,学生要深度挖掘题意,将题中的实际问题转换为相关的定理公式,然后提炼出题干中可能影响结果有关的相同变量和不同变量,然后依据相关公式进行推导讨论,最终准确快速地得出正确的答案。

四、结束语

控制变量法在解决多变量的问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探究性实验来教学,帮助学生领悟所学知识的内涵,并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使得学生在做题时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在遇到新问题时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另外随着新课改的施行,中考物理的实验题越来越倾向于开放性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往往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这样的实验试题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就显示出了无可代替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设计。所以学生深刻理解控制变量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总结第8篇

关键词:表面能;附加压力;蒸气压

物理化学又称为理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分支之一,它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很多现象都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原理来予以解释。例如早晨的露珠为什么呈现球形?一种液体能否在另一种液体表面铺展?固体能否被润湿?把毛细管插入到水中,毛细管内液面是凹液面,并且液面高于外面液面,而插入到水银中确实凸面,并且低于外液面? 将水撒到桌面上,用一个玻璃罩罩住,过一段时间发现小水珠消失,大水珠变大?天上云层很好,为什么不下雨?人工降雨的原理到底是什么?等等这些日常生活现象都与物理化学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通过物理化学原理来予以解释。

一、通过表面能或比表面积吉布斯自由能来解释

我们知道,能量越低越稳定,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应该遵循这样的法则。早晨看到的露珠呈现球形,我们可以通过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来解释:表面吉布斯自由能G等于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或表面张力)σ与表面积A的乘积,即G=σ×A,当A比较大的时候,体系的表面能较高,体系不稳定,而水是一个单组份体系,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是定值,故只能通过改变表面积来降低表面能,而对相同体积的水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呈现球形时表面积最小,也就是表面能最低,故我们看到的露珠呈现为球形。

二、通过拉普拉斯公式来解释

拉普拉斯公式告诉我们,曲面的内外压强不相等,内外的压强差称之为附加压力,用ps表示,ps=p内—p外,ps的大小与曲面的半径r和表面张力有关,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曲率中心,公式可表示为: ps=σ(1/r1+1/r2)。当我们将毛细管插入水中时,由于形成的液面为凹液面,附加压力的方向向上,故对液面有向上的力作用而导致液面高于外液面。同理,当将毛细管插入水银时,形成的液面为凸面,附加压力向下,所以液面低于外液面。

三、通过开尔文公式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