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组装工艺论文

组装工艺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4 15:13:34

组装工艺论文

组装工艺论文第1篇

关键词:澳大利亚机车 车轮 冷压 加工

中图分类号:TG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045-01

1 技术要求

2013年戚墅堰公司与用户签订了5台SDA2型澳大利亚内燃机车,SDA2为滚抱、整体轮机车,技术控制要求如下:

(1)车轮与车轴压装吨位的极限按照AAR推荐的标准手册G分册中的RP-6112部分(108.9±22.7)吨。压装曲线符合AAR推荐的标准手册G分册的合格曲线形状。

(2)在压装车轮之前,在毂孔及车轴面上,涂上推荐的剂。参考AAR车轮和车轴手册关于剂技术要求中的1E3条款。

2 工艺分析

澳大利亚机车轮对采用冷压工艺组装,车轮内孔加工参数设计未给定,由工艺自行确定。国产机车轮对均采用注油压装,HXN5虽采用冷压工艺,但其技术参数(车轮内孔、车轴轮座加工参数)均完全借鉴GE公司前期通过大量试验所制定的参数。目前公司在冷压工艺方向未有数据积累及支撑,由于自行设计的机车,在车轴、车轮材质、幅板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参数无法直接移植HXN5机车后获得成功,因此有必要开展冷压工艺试验,为确定澳大利亚机车轮对组装工艺提供解决途径。

3 解决途径

(1)分析解读AAR关于冷压工艺的标准;(2)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罗列出可能影响压装吨位及曲线的因素;(3)以HXN5冷压工艺为基准,变更不同的影响因素,逐一开展工艺试验并收集试验结果,对比分析,找出规律;(4)依据分析的结果确定加工参数,实际验证参数的可靠性,并稳定加工工艺。

4 试验过程

经图纸分析与标准解读,可以变更的工艺参数为:

(1)车轮内孔加工参数。

a验证光孔与螺旋孔对压装吨位的影响;

b螺旋孔由不同圈数及深度的螺旋线组成,螺旋线圈数影响压装接触面积,切屑深度改变实际接触过盈量。如图1所示。验证不同圈数及深度的螺旋线对压装吨位影响;螺栓线圈数的多少由走刀量控制,实际接触过盈量由切削深度控制。

(2)剂。

验证车轮内孔与车轴接触面涂抹不同种类剂对压装吨位的影响。

表1是针对澳大利亚机车车轮压装数据制定的试验过程并得出的结论。

5 试验结论

若内孔加工为光孔,影响压装吨位为剂种类,摩擦系数低,流动性好的油(蓖麻油)能有效降低压装吨位;若内孔加工为螺旋孔,走刀量、剂对压装吨位影响不大,切削深度对压装吨位至关重要。通过上述结论,确定澳大利亚机车车轮内孔加工参数及组装使用油。

6 澳大利亚机车轮对组装数据

7 结语

实践证明,澳大利亚机车内孔加工参数及组装因素可靠,压装吨位稳定,有效地解决了澳大利机车轮轴冷压组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葛来薰.DF9型内燃机车转向架结构选型和试验简介[M].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科学技术协会,1991.

组装工艺论文第2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实践;分工;新型人才;服装工艺教学

伴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行,国内各学段均在课堂中开展了合作学习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考察,合作学习的课堂形式逐渐受到学校和师生的认可和青睐,该模式能够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借助合作学习小组实践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合作学习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合作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让他们在团队协作中使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中职服装工艺技术教学课堂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深受师生的追捧和欢迎。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多数学生是学习困难户。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让他们在团队协作中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

一、服装工艺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必然性

(一)服装工艺专业课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多数中职学生文化积累少,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作为服装工艺课的教师,应结合自身能力与学生能力,去完善已有的课堂模式,同时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组织学生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追溯合作学习的源头,可以到人类纪元的初期。实际上,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提出,学生能够在互相学习、教学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17世纪的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确立班级授课制时,认为班级的组成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影响,其对教育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合作学习模式在成熟阶段,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大范围兴起,其在美国社会各学校得以普及后,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并且逐渐在几十年发展后,成为教育领域内的主流教学理论与方法。其在20世纪90年代流行于我国后,各大院校、中小学均不同程度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对此,笔者也将其试验于服装工艺课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

(三)适用于服装学科的教学理念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人际沟通、信息互动的课堂形式,其与现代服装工业生产有着一定的契合度。众所周知,服装工业是一个比较繁杂的工艺体系,其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及生产生活标准,去设计不同的衣服款式和材料,因此加工过程烦琐。而作为其中重要组成的缝纫流水线工作就是通过合理组织分工,并进行团队协作,才能有效提高生产率。服装工艺专业学生日后将走上这些岗位,所以在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是为后续工作夯实基础,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并推广这种方法。[摘要]现阶段,研究推广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而培育出创新人才是大势所趋。作为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富有创意与实用性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策略,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在引入中国后就备受师生青睐,该模式能够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让课堂活起来。基于此,针对目前服装工艺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等问题,教师尝试在课堂中渗透合作学习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应用能力

当前,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及合作技巧,这也是职业教育重中之重的任务。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需要大批高精尖技术人才,而这些人才必须要具有优良的合作创新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均有明确的职责,当组织者接收到任务后就需要分配工作、安排任务,督促每个组员按时完成小组任务,并且要总结后续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此,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提高实际工艺应用能力,亦会提高学生优秀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三大主要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工艺课程的地位非比寻常。因为服装工艺设计是整个服装专业最后且关键的环节之一,是每个服装设计创意所形成的重要方法,亦为学生后续学习整个服装生产制作环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每个服装设计师都需要掌握扎实的工艺设计基础,才能让创新性的服装作品展现给客户,因此可以说服装工艺课程是一门非常具有实践性和技术性的核心课程。对此,如何让学生将前期所学的课程知识与服装工艺课程相结合,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在此,笔者以裤装制作工艺为例,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为学生讲解理论与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制作裤装的动手能力,通常会要求学生掌握下装设计、下装结构设计及下装工艺设计等知识的关系,并且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举一反三进行应用,从而为学生后续走上工作岗位夯实操作基础。在讲解过程中,笔者通常会反复要求学生掌握服装企业中的核心内容、缝制工艺及其流程,但是其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工作人员多、制备工序烦琐较多等特点,很容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缝制上的问题,而这时候如果团队能够分工明确、有效协作、严格把控工艺质量,熟悉各环节的制作方法并对成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就可以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对此,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笔者专门开展了合作学习小组,组织每四人一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调研,找到自己希望加工设计的款式、样板、材料等,从而做好加工裤装的准备。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合理融合合作学习模式。我们在此以裤装工艺缝制流程课程为例,其课程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首先,在教学方式中,笔者会提前通过百度文库、文献资料、新媒体素材等将内容整理为PPT与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裤装工艺的概况与制作流程,然后结合教材进行知识的讲解。接着,安排学生小组各自开始自己的工艺制作,其具体开展方法包括以下五个内容:1.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服装款式造型进行分析,可以相互就规格、结构、材料、工艺、设计方法等问题进行提问,从多角度全面剖析服装工艺的特点。接着,笔者在合理引导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分析讨论,然后一起总结出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安排学生制定出产品工艺通知单、生产工艺订单、样板并后续裁剪衣片。2.笔者会以一些典型的裤装为例,如西裤、牛仔裤等,对学生全面讲解它们的流水加工作业环节,然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织工艺分序图。3.接着可以安排学生对裤装中的关键部件进行工艺模拟,之后结合课堂内容来布置课后作业,然后安排师生、生生之间讨论、加强练习。4.组织学生模仿服装工艺生产。其中,先让小组提前分工合作,之后将最初的大工种分配为样板工、整烫工、包缝工、缝纫工等细化环节;接着再细化分出缝纫工的工序环节,模拟服装流水作业的环节。接着,由班级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再结合成员讨论的结果去评价、指导。5.最后的关键环节,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加工制作,然后让这些小组分别对其他小组作业进行批改、点评,接着教师再针对全员的作品进行评价、反馈、经验总结。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合作模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前期的准备环节让他们提前对课程有着充沛的了解,也产生了浓郁的兴趣;而课堂中开展的小组活动,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实践操作中,亦让传统教学课堂灵动了很多。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过犹不及。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认为开展合作学习亦应注意一些问题。尽管合作学习模式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并不是每堂课、每个环节都适用合作学习模式。例如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个人就能轻易解决,就不需要运用这种方式了,不然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感。同时,教师应该使用不同的合作方式,保证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不然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小组成员分配不固定,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或者适当地交换成员,让学生产生互补、互学的意识,汲取他人先进、创新的经验。当然,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教师在每次点评时可以有效融合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等元素内容。

三、服装工艺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实践反思

(一)人员关系处理方面

1.关于合作与竞争。实际上,即便是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师依旧要在这一模式中加入竞争元素,因为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才能促进共同进步。对此,教师可以将传统的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学生在整个团队竞争中能够切身感受到小组是一个整体,每个人尽力拼搏才能让小组获得荣誉,从而避免出现个人英雄主义现象。同时,教师还应将竞争意识渗透到各种学习环节中,如产品加工、制定成本、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为学生后续走上工作岗位夯实基础。2.合作与独立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是其接受教育的基础,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只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解决个体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从而在合作过程中达到互补、互助的目的,但是如果离开了每个人的独立学习与思考,就难以让大家的思维创意凝聚在一起,无法达到完成整个任务的目的。3.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合作学习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实现互动、交流、操作。但是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的介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指导者、组织者、督促者与参与者,从而让合作学习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二)师师协作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教师亦应该成为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榜样。并且,教师培养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的能力,也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学生一样,如果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协作,交流思维,实现差异上的互补,就可以填补自身在教学资源、思维上的“空缺”。通过合作,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迸发出新的教学思想,让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可知,要想促进社会发展就离不开具有强烈合作意识、创新思想的高素质人才,而通过合作学习,能够非常显著地提高我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欧美国家地区极为推崇的学习模式。专家指出,每周至少使用一次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在当前中职服装工艺课堂教学中,教师亦可以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组织形式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值得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慧慧.关于中职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的探究: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为例[J]艺术科技,2015(4).

[2]陈佐清.浅谈小组合作教学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妙用[J].科学咨询(科技·理),2015(1).

[3]PBL项目学习:项目设计及辅导指南[M].汤姆马卡姆,董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4]张雪云.高职院校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

[5]房娟.基于服装专业特色的德育教育活动探析[J].职教通讯,2017(29).

[6]邓国良.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2).

[7]葛娟.后疫情时代下信息化教学在“服装工艺”课程中的运用[J].纺织报告,2021(1).

[8]李桂林.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21(4).

[9]魏群.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服装缝制工艺中的运用[J].林区教学,2017(10).

[10]黄华.服装缝制工艺课程在任务驱动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艺术家,2017,220(4):81.

组装工艺论文第3篇

1 课程设计以设计小组为单位,由各小组长组织进行,小组讨论地点可在设计室或由组长确定,并作好小组讨论记录;

2 “工艺流程选择及论证”由组长组织进行,首先要广泛查阅情报资料(包括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上市公司说明书,各生物技术论坛,企业黄页,上国外相关技术网站等),然后提出几种可选方案,最后小组讨论通过工艺流程的选择;注意网上搜索、出版物和文献等要尽量采用近几年的资料,最好能采用5%左右的英文文献;

3 “给出工段的设备选型和计算”由各小组成员分别完成,某些衡算可能需要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计算数据;设备选型多采用成熟的技术,同时也要体现一些新的技术和工艺;应尽可能通过图书馆的期刊杂志,以及上网落实各设备的具体型号、工艺参数及厂家等;

4 遇到问题应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实在不行再问老师,各小组长要对本小组任务工艺流程选择的正确性负责。(学院办公室501)

5 说明书的格式和图纸要求见教务处网页“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管理规定”和“广东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五、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规范”;并参考教材。 6 各小组长的说明书和图纸由指导教师检查;各组同学的说明书和图纸经小组长检查同意后,打印装订后交组长,并由组长召集组织课程设计总结会,对本次课程设计的经验、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法进行总结并有总结记录。

7 各小组设计总结会之后,由组长在9月12日(星期一)上午将如下资料交到501办公室:

(1)装订好的设计说明书与图纸;(2)小组讨论记录与总结记录;(3)各小组设计资料的电子版。

8 (1)设计组织:组织好本小组成员的设计讨论与分工合作;(2)数据核实:注意核对工艺流程的可靠性与数据计算的准确性,检查设计说明书与图纸是否规范;(3)给分与签名:上交本小组成员装订后的设计说明书时,请组长在课程设计封面背面黑色签字笔“评分依据”左边一列的“组织纪律”、“收集资料”、“计算准确”、“协作精神”4项的“得分”一栏打分与“设计小组负责人签名:”。

9严禁抄袭。

评分标准:(100%)

1 纪律;(10%)

2 收集资料的质量和数量;(10%)

3 物料衡算的准确性;(20%)

4 协作精神。(5%)

5 工艺流程的正确性和先进性;(20%)

6 设计说明书的格式;(15%)

7 图纸质量;(15%)

8 小结。(5%)

其中前4项由设计小组长给出参考分数,后4项由指导教师给分,最后汇总成绩并给出等级。

时间进度(共15天):

第一阶段(2天):收集资料,复习“生物工厂设计”相关内容;重点是工艺流程的选择及论证、物料衡算与设备选型,图纸绘制等相关内容。(带着问题去学习)

第二阶段(3天):由各小组长组织实施,小组成员分别收集情报资料(包括图书馆,中国

期刊网,市公司说明书,各生物技术论坛,企业黄页,上国外相关技术网站等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可选方案,集体讨论并通过拟采取的工艺流程;

第三阶段(2天):小组成员分别完成相关工段的物料衡算,发现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和工段之间的衔接问题,小组集中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为下一步设备选型和分别画图纸作准备);

第四阶段(3天):分头进行设备选型并作出规定图纸一张或两张,完善设计说明书(15-20页)。

格式与装订要求

1 封面、任务书、设计总说明、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按模板格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有关项目:“题目名称”为“本小组题目——副题”(注:小组题目加上自己所在的副题(封面题目同));“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同上填写“本小组题目——副题”即可;“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填写“基本数据”的内容;“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基本包括“工艺设计:”与“绘图内容:”两部分,由学生自己根据设计任务进行填写。具体可见文件“课程设计任务书样本”,并请注意字体大小与行距设置。

2 目录:按三级目录编制,注意左右边缘对齐工整; 1.5倍行距;

3 页码:封面、说明书、设计总说明、目录不编页码;正文开始才编页码(注意要设置页码以免左边的页码被装订后看不见:“插入”-“页码”-“对齐方式”-“外侧”);

4 正文:每一章另起一页;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 厘米,页眉页脚各1.5厘米 。 5 1)三级目录要正确表示;

(2)图表等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的要求;

(3)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编号,在正文对应位置以上标标注,具体格式按毕业论文要求,并注意至少要有2篇外文参考文献;

(4)图纸明细栏格式:按教材图纸格式,其中“(单位名称)”统一为“广东工业大学”;“工程名称”填写设计题目的正标题;“设计项目”填写副标题(即本人设计工段名称);“设计”和“制图”填写设计者姓名,“校核”填小组长姓名,“审核”填指导教师姓名,并填写各项的“日期”一栏。“(图号)”应按照全厂总工艺流程图分配的车间或工段序号来编码;“第张”“共 张”按本工段的图纸张数来确定;并请注意文字大小应适中。

6 打印说明:封面、说明书双面打印;设计总说明、目录为单面打印;正文和参考文献为双面打印;

组装工艺论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工学;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艺术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现状

艺术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目前在高校中有三种存在形式:艺术院校(如清华美院、美院等)、理工等综合院校(如北京服装学院、闽江学院等)、师范院校(如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存在于这三种不同的类型院校中的专业,其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要求、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均不尽相同。

实际上,从民国初期的图案一直到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我国的设计教育主要源于工艺美术教育,长期从属于纯美术(绘画)。中国的设计教育萌芽于20世纪初期,探索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一个多世纪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从“图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的阶段。虽然我们曾经在民国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引进学习了“包豪斯”及西方的设计教育模式和体系,但是并没有真正切入到制造产业和教育体系的深层,而仅仅是浮于形式模仿的表层形态,没有能够从理论上对艺术设计及其学科给予科学的认识与界定。

现代中国设计教育模式,在事实上已经造成了我国设计教育体系在国际竞争中的新一轮落后,看看亚洲新兴国家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的设计教育和制造产业的同步发展的成功案例,足以证明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所在。对于正在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设计教育体系,唯有从理论上对艺术设计及其学科给予科学的认识与界定,才能够在实践上指导我们的设计教育。

二、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是它的本质特征。”艺术设计是一张网,无论是传统文化、人文思想或、美学等人文学科,还是物理、化学、机械等应用学科都与之相互渗透、互为所用。本文作者经过近年来对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较全面的深入研究后认为,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艺术工学人才就是人文艺术素养高、懂得科学技术、了解经营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艺术工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实施“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培养模式。

将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诠释为艺术工学,从理论上对指导国内艺术设计类(环艺设计、染织设计、陶瓷设计、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人才培养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实际上,根据新市场需求和设计学科交叉特点,各国对设计教育都迅速做出了调整与改革。如日本近年来就成立独立的“艺术工科大学”,神户艺术工科大学从本科至博士课程都授予艺术工学学位,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的特色十分鲜明。作为国际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共同点是“艺工结合、文理渗透”,新体系、新方法、技术型的一体化特征十分明显。

三、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艺术工学特色本科专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有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人才培养目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更要瞄准未来服装产业发展之需要。不仅要适应我国服装产业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国服装产业发展之惯例。即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非工程科学型,也非技术管理型,而是具有艺术工学特色的通才复合型。

(2)人才培养过程。坚持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三个“零距离”和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即“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零距离的配合,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实践教学与岗位零距离的接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3)人才培养管理。为了保证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管理规章,能够保障人才培养按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能够保障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有机协调,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高效运转。

服装设计与工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第一次出现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它是将原有的“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等专业压缩合并新建而成的。作为地方性大学闽江学院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一方面具有文学艺术特征,属文学的艺术设计领域;另一方面,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又具有工学属性,属工学的纺织科学技术领域(或曰属于轻工纺织类)。显然,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文理交叉、艺工结合的专业,无怪乎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中都注明该专业可授文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作为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其学生为艺术和工程相结合的艺术工学复合型人才,其专业课程体系应以应用为目的,以服装设计、现场生产、管理与营销等技术、管理规范和相应的标准使用等应用为主的内容框架,沟通产业论、服装企业管理、商品策划、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之间的联系,属于应用性极强的专门知识体系,其课程具有“艺术技术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特点。

四、工学特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思想及教育观念的综合体现,它决定着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等,无不依据培养目标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包括:(1)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要求。大学本科教育目前正在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大学毕业生正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非精英人才。从目前我国的专业教育层次(即中专、高职、大本、硕研、博研)看,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以往,我国很多高校确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职业定位是能在、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或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事实上,大学本科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还比较有限,再加上大学生实践经验比较匮乏,所以难以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线实际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即,现阶段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门人才,而非以往定位的服装设计与工程的高级专门人才。

(2)人才知识结构的定位要求。由于社会分工的客观存在,虽然高等教育也强调“通才”教育,但高等院校还是必须要设置相应的专业,以使所培养的人才既具有一定的专长,有具有较宽泛的基础,即“通才+专才”。

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是以服装为主体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是一项技术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专业活动。因此,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在复杂的服装设计、生产和营销工作中从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具备的知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按照“服装设计与工程”来设置核心课程,即根据服装市场需求设置“服装设计”或“服装工程”等课程。

(3)人才素质能力的定位要求。面对服装产业的飞速,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已经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服装人才,还应具备以下素养:

①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掌握人文知识程度和运用人文知识进行审美的能力,主要包括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人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曾有位学者说到,如果让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最新的女性时装杂志,通过它就能够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会是个怎样的状况。可见,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我们所培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装。

②科技素质。科技的迅速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在时代,为适应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形式的需要,人们崇尚简洁美简约主义,机的广泛运用,使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成为可能,人们又强调个性美。科技对于服装来说,不仅仅是技术,它正在影响到我们的思想、文化和美学等各个方面。

因此,理解精神和科技价值观念,掌握科技工作规范,正确运用科技思想方法,具备科技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应有别于传统的科技知识教育,注重面向社会生活实际,培养掌握新技术并运用实施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技术的能力,体现时代性。

③职业道德与修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应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具有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创立名牌,我们的服装设计者就必须了解国外市场,了解那里的消费者的文化与消费观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家间的文化正在发生着渗透与融合。今后的服装,一方面要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不断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之长。这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设计生产出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世界性的服装。合作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服装设计与工程的专业,而且还要能够很好地与团队成员、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客户等有关人员和部门进行交往,以便能主动地、高效地开展工作。

五、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为本科专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其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或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表达技能,或掌握服装构成原理、服装推版技术、服装材料应用以及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对服装产业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服装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工作的艺术工学应用型专门人才。

(2)21世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21世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①从业务培养目标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按专业方向分为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和服装工程专业方向,所以业务培养目标可以有所区别。如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应以培养服装设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优先,服装工程方向则应该以培养服装技术为先。

②从业务培养要求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服装的设计、生产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服装设计、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服装设计、服装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属于既懂设计又懂技术的艺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可在服装设计、服装加工、服装营销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艺工复合型背景的毕业生,既有理工科的缜密周全之思维,又有艺术文科的策划设计之能力,恰好满足了服装企事业单位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③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一是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表达技能;二是掌握服装构成原理、服装推版技术、服装材料应用以及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三是了解服装消费心理与服饰消费文化、掌握服装营销基本技能;四是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语言文字表达、信息获取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五是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六、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们从艺术工学人才以及艺术工学特色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的研究,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人才培养过程、教学管理机制多样化等方面,以“艺工结合、文理渗透”为主要模式,持续不断地深化了“艺术工程化、工程艺术化”的学科专业改革实践,细化成了三种不同的特定复合型式,具有特定的适用范畴。

(1)工程+艺术模式。该模式以工程教育为主,并渗透艺术教育为特色,特别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如针织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

一定的艺术教育可以使这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研究成果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更接近生产实际。由于艺术教育拓宽了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使得教学、科研内容更具针对性,纺织服装产品的设计更具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性,研发出来的产品更合理,更市场化,更人性化。

因此,这类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纺织、服装工程知识、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知识和纺织品与服装艺术设计理论,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纺织品及服装设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作风严谨、适应性强、发展后劲足,具有扎实纺织及服装工程理论和较强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服用织物、装饰织物和服装的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也能进行纺织品及服装的贸易和管理工作,同时还可在纺织、服装工程和艺术设计学科上进一步深造。

(2)艺术+工程模式。该模式以艺术教育为主,并渗透工程教育为特色,比较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等。

一定的工程教育让学生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并特别关注工程技术进步为各类设计带来的全新思路和发展空间。因此要求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知识、创新设计的理念,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艺术创作,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较强的艺术创新及工程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及创新设计、服装的贸易和管理工作;环境设计项目策划、制作,环艺衍生产品开发等工作;室内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工程施工。

(3)艺工融合模式。该模式以艺术与工程技术结合、文科与理科渗透为特色,主要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不划分专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产品设计)等。该类专业本身同时面向艺术类和理工科招生,单从课程模块无法界定哪些属于艺术课程或工程课程,艺工结合和文理渗透的课程设置体现到了培养方案的每一个节点。

服装设计与工程,作为一门属于工学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它的学科属性及专业特点决定了服装设计与工程是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有机融合的完整统一体。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通过优化培养方案设计,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最大化的渗透融合,要求学生掌握服装产品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良好的服装工程技术知识和产品研发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意识和技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服装产品创新设计、产品研发及其组织管理工作等。

七、结束语

当艺术工学教育摆脱师傅带徒弟的原始形式后,就开始从经验走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经验越来越多地沉淀成科学,艺术工学教育的科学成分越来越多,艺术工学的学科建设也逐步地得到完善。

(1)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艺术工学人才就是人文艺术素养高、懂得科学技术、了解经营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艺术工学特色人才培养就是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实施“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培养模式。

(2)服装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艺术工学特色的应用型高级设计与工程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有工程+艺术、艺术+工程、艺工融合等三种模式。

(3)将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诠释为艺术工学必将促进我国学科设置与分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指导国内艺术设计类(环艺设计、染织设计、陶瓷设计、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4)艺术工学学科下的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专业,如果从第一次进入到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算起,尚属年轻的学科专业,其学科的科学化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有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2]刘媛媛.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刍议[J].艺术教育,2007(11):116.[4]甘应进,陈东生.创新教育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J].中国西部周刊,2005(12):54-55.

[5]陈东生.艺术设计学院学科建设展望[J].长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2,23(增刊):55-56.

[6]潘鲁生.对当前设计艺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5(2):6-7.

组装工艺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 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86-02

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是传统课程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开发的一门课程,是面向汽车、机械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从事生产技术工作的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因为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灵活性大的特点,所以要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文就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分析。

一、课程定位

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专用夹具设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典型零件工艺规程编制能力、进行简单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为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它也是对前续机械制图与测绘、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在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工艺问题方面的综合应用,又为同期的零件普通车削加工、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和后期的专业顶岗实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实施与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思路

(一)充分利用资源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机电技术研究所、机械工厂。机械工厂拥有各类机械制造设备达200多台,承担东风柳汽、玉柴公司、柳工集团等企业的技术开发与产品加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桂林福达公司、柳州福臻公司、柳州商泰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惠双赢校企合作关系,校企联合组织学生进行专业顶岗实习。该课程与企业通过专业工作分析确定的职业能力,共同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考核标准等。

(二)注重课程衔接

与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测绘、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的项目测绘与设计(即二级减速器)相统一,与零件普通车削加工和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等实训课程同步。即在测绘和设计出典型零件(如阶梯轴、齿轮等)的基础上该课程与实训课程实现一体化教学,与专业顶岗实习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

三、内容设计

(一)学习情境的设置

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了五个学习情境:

第一个学习情境“机械制造工艺理论知识”以系部现有的教具减速器的轴和齿轮等为载体,掌握机制工艺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概念、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计算,并能识读工艺规程卡、机床夹具总装图。在此基础上结合零件普通车削加工等实训课程完成零件的加工,实现一体化教学,对学生初步理解理论知识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第二个学习情境“轴类零件工艺规程编制及夹具设计”以校企合作企业东风柳汽生产的汽车传动轴等轴类零件为载体,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专有夹具的设计,并与实际生产文件对照。掌握轴类零件工艺编制及夹具设计。

第三个学习情境“齿轮类零件工艺规程编制及夹具设计”以学院机械厂为柳工公司加工的变速齿轮为载体,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专有夹具的设计,并与实际生产文件对照。掌握齿轮类零件工艺编制及夹具设计。

第四个学习情境“箱体类零件工艺规程编制及夹具设计”以校企合作企业玉柴公司连杆生产厂家柳州通用机械厂的连杆为载体,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专有夹具的设计,并与实际生产文件对照,掌握齿轮类零件工艺编制及夹具设计。

第五个学习情境“叉架类零件工艺规程编制及夹具设计”以校企合作企业柳州五菱公司微型汽车发动机的箱体为载体,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专有夹具的设计,并与实际生产文件对照。掌握叉架类零件工艺编制及夹具设计

(二)学习内容的延伸

在随后的专业顶岗实习阶段将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在学院机械厂齿轮加工组、轴类加工组、柳州商泰公司、东风柳州汽车公司和柳工公司等企业的连杆、箱体加工车间,以论文形式要求对岗位生产的产品进行技术分析、现场解决工艺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职业岗位竞争力。

(三)教学内容的实用

轴类、齿轮类、叉架类和箱体类四大类零件是机器的典型零件,机械加工中常见,教学载体的选取完全来自实际的生产,教学内容从企业需求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设定,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组织安排

(一)总体思路

在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课程的理论学习中,学生应在会编制零件工艺规程的基础上,与实训课、专业顶岗实习结合,掌握零件加工过程中各种装备的选择和使用、零件的加工方法及零件加工质量的检测与分析。如图1所示,针对不同结构的载体零件,从易到难逐个进行工艺制定一装备设计-工件加工-质量分析的模块训练,从而实现从学徒工到熟练工、从操作员到技术人员的转变。

(二)学习情境内容组织

图2是学习情境内容组织框图。从图2中可见每个教学项目以“零件工艺性分析-工艺规程编制-专有夹具设计-加工-质量分析”步骤来组织实施。本着“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通过小组合作、一体化教学等方式教学,在学习中工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沟通、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在职场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教学评价

组装工艺论文第6篇

【关键词】汽车机械;拆装工艺组合体;研究;设计

引言

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是汽修课程实训过程中必须用到的组合体,也是汽车各厂家研发人员所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对日期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的研究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并进行该工艺组合体功能和传动方案的研究,最后进行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硬件分析和设计,使其尽可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1.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的现状及意义

1.1研究现状

近几年,汽车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各种新技术的开发及全社会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这对各高职学校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汽车维修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需求。

虽然近几年汽车试验教学设施不断增加,车辆教学实验设施都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但目前在汽车机械修理方面,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研究较少,相应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我国许多高职教育仪器生产商的汽车机械系统设备基本没有从培养汽车维修类高职学生的教学目的来设计,针对性较差,生产的设备在各个方面均不能较好地达到汽车维修机械基础类课程的实训效果,或者效果很不明显。与此同时,外国的相关机械设备国产化程度不够高,而国内实训条件等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因而往往达不到实训效果。

1.2研究意义

虽然目前测试技术、微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较高程度地应用于汽修行业,但其本质上还是需要车拆装基本工具的使用。对汽修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展开调查,并结合该岗位实际需求和工作后继续学习的各种特点,对于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所进行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研究意义:(1)掌握汽车机械系统教学与社会培训的重点与难点,根据重难点对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所展开的研究,具有更好的针对性。(2)为了使汽车机械系统拆装更加规范,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研究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操作顺序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毕业后更快的满足企业的需求。(3)根据车辆机械传动的特征,对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进行开发、设计多种传动形式,从而实现该系统的多种组合,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和教学需求时,只要改变对应的标准件以及其位置就可以实现,满足了实际教学时需要现场更改车辆机械系统的要求。

2.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的研究

以实际教学过程为引导,通过对汽修基础课程核心知识进行分析,设计与实际教学需求更加符合的工艺组合体,包括上述模块化组合的开发、标准件和维修工具的选择等。

2.1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实际功能研究

这里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达到的目的,学生应具有汽车基本结构的拆装能力和各种检验设备的使用能力,以及故障诊断及处理能力,这其中拆装能力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职业必备能力。本文所研究的组合体实现了汽修工艺的规范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专业和教学需求的不同,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并设计传动种类,根据所选择的种类,制造样机并进行试验,进行机械传动、动力、效率等参数的采集,能较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2.2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传动方案研究

为了能满足汽修各种课程中现场演示教学的要求,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这里按“动力源―传动系统―执行机构”的思路设计各种传动方案,如下:

(1)皮带传动―齿轮传动―变速箱传动,其中变速箱传动有多种变速比可以选择

(2)齿轮传动―弹性联轴器―皮带传动―槽轮传动

(3)皮带传动―齿轮传动―槽轮传动

(4)皮带传动―刚性联轴器―链传动―槽轮传动

(5)皮带传动―弹性联轴器―链传动―槽轮传动

(6)齿轮传动―凸轮传动

(7)曲柄滑块机构

(8)曲柄摇杆机构

3.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硬件系统分析及设计

该拆装工艺组合体由一水平板和两块竖直板组成,水平板作用是固定竖直板。两块竖直板之间的距离需要根据汽车的实际情况来模拟确定,一般是通过汽车的花键轴及台阶轴测量得到。竖直板和水平板的卡槽是用来固定整个车体的;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的拆装过程使用的是模块化思路,将汽车的各种零件,如皮带、联轴器、齿轮、槽轮等和其它一些固定装置进行模块化分配,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组合。这样使整个过程更加便捷,也能使汽修工人可以较快地发现问题所在点,并方便对汽车进行维修。

4.结论

根据国内现有的汽车机械拆装工艺组合体研究现状,分析其中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国内各高职院校对汽车维修人员培养、培训和教学的目的和需求,本文对汽车机械系统拆装工艺组合体进行了功能研究和传动方案研究,并对其硬件进行分析和设计,使整个拆装过程模块化,以适应实际教学时需要进行现场演示教学的要求。该组合体具有很好的通用性,能较好地解决上述教学实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好的效果,有较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冯学敦.汽车机械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9.

组装工艺论文第7篇

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湖北省黄石市。

学校自1975年建校,至今已有40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下设19个教学院(部),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函授生8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58万元,实验室50个,馆藏图书106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8个(含电子图书200余万种)。校园布局逐步优化,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69人,其中正高职称89人,副高职称323人;博士152人,硕士465人;兼职博、硕士生导师43人。在职教师中,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专家1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主讲教授、楚天学子7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东楚学者计划”人选12人。学校从国内外高校聘请了2名院士及3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交叉渗透、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学科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拥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特色专业和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为湖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等6个专业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1个为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5个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推广中心,1个省级环境监测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建有17个研究所,与企业共建18个研发中心。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150多项。

二、学院及专业介绍

艺术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一)艺术学院简介

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创建于1992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条件完善的专业教学院。学院设有服装系、艺术设计系、媒体艺术系、音乐系和美术基础教研室。学院坚持“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与社会、市场相结合,融入学科前沿,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需要、服务地方建设、重创新、重市场、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学院开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含音乐教育、音乐舞蹈教育、综艺主持与编导和音乐科技4个专业方向)等8个本科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其中,设计类专业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学分互认、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学院在校本、专科学生2500多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3人,其中,湖北省“彩虹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东楚学者”讲座教授1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博士(含在读)4人、硕士50人;教授3人、副教授20人。同时,学院还聘请了武汉市和黄石市艺术界和服装界知名专家10余人为学院兼职教师,为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湖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黄石美岛工业园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被评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学院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4000多名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艺术专门人才,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二)专业介绍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良好专业素养和服装艺术创新思维,熟练掌握服装造型与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具有服装创意设计、服饰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品牌形象策划、服装流行资讯分析、服装营销管理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时装画技法、服装图案设计、服装色彩设计、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样版与工艺、服装配件设计、服装工业制版、中外服装史、服装材料、服装CAD、成衣工艺及设备、服装市场营销。

就业方向:在服装生产和销售、服装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服装产品开发、服饰设计、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宣传评论等方面的工作。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服装设计、服装表演及服装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时装模特、时装表演编导、模特经纪管理以及服装与形象设计、服装营销等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服装设计学、形体训练、形象设计、舞蹈、主持与表演、社交与礼仪、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展示设计、女装样板与工艺、采风、市场调研、生产实习、艺术实践、服装营销实践、时装设计与制作。

就业方向:在文艺团体及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表演、形象设计、服装设计、服装营销及公共关系工作。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 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服装成衣款式设计、服装样板与工艺技术、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工作,从事成衣款式与版型设计、品牌策划与商品企划、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与零售管理、生产线组织与工艺设计、服装生产企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材料学、女装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原理、成衣设计、服装工业制版、服装CAD、成衣工艺及设备、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

就业方向: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行业管理部门等任职,从事成衣款式与版型设计、品牌策划与商品企划、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与零售管理、生产线组织与工艺设计、服装生产企业管理等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独立从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装饰装修行业、专业设计单位、环境艺术、市政园林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方案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营销等工作。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中外建筑史、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民居设计、展示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设计、酒店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室内装饰业、环境艺术、园林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方案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营销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单位、媒体宣传机构等创意产业从事平面广告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网页设计等工作,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世界平面设计史、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形语言、版式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书籍形态设计、网页设计、图表设计、导向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广告创意与表现、企业形象设计。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单位、媒体宣传机构,从事平面广告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网页设计等工作。

动画(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二维与三维动画、数字影像、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方面,具有综合能力,能熟练从事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动画制作、游戏及广告片等项目的策划、动画创意设计、影视剪辑与合成、影视特效、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二维动画、三维设计、运动规律、角色设计、影视艺术鉴赏、影视特效与编辑、动画专题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和学校从事影视动画创作、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产品设计(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和相关设计公司从事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家具设计、人居空间产品、配件设计和交互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产品系统性设计、人机工程学、造型基础、专题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家具设计。

就业方向:在制造业、专业设计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题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家具设计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方向) (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音乐实践教学能力,具备在中等普通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和影视部门从事教学、表演、编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形体与舞蹈、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歌曲作法、合唱与指挥、电脑音乐制作、曲式与作品分析。

就业方向:在中等普通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和影视部门从事教学、表演、编辑、管理等方面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舞蹈教育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音乐舞蹈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音乐舞蹈专业学校、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音乐培训、民间舞蹈教学、芭蕾舞基训、现代舞教学、舞蹈编导以及健身操、形体训练指导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教学剧目、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视唱练耳、和声学、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中、外音乐欣赏、合唱与指挥。

就业方向:在音乐舞蹈专业学校、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音乐培训、民间舞蹈教学、芭蕾舞基训、现代舞教学、舞蹈编导以及健身操、形体训练指导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综艺主持与编导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学、音乐学、表演学、播音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能在各级各类电台、电视台、企事业单位、其他传媒机构等相关单位从事综艺节目主持、文化礼仪主持、大型活动、文艺晚会策划与编导等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语言发声学、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概论、综艺栏目解读、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文艺节目播音与主持、声乐、表演基础、形体与舞蹈、音乐鉴赏、文艺编导基础、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节目编辑与制作。

就业方向: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播音主持、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节目编辑与制作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科技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将计算机操作与实际的音乐创作与表演相关的录音艺术相结合,具有专业的音乐素质,开放的音乐视野,能在音响出版、演出制作公司、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单位从事录音师、创编师、音乐制作人、音乐编辑等职业的具有坚实的技术理论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音频软件操作、MIDI音乐制作、电声乐队配器、多声部音乐创作与分析、音乐音像听辨与分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声乐、钢琴等。

就业方向:在音响出版、演出制作公司、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单位从事录音师、创编师、音乐制作人、音乐编辑等工作。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专科 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应用与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等工作。

主要课程:民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酒店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室内装饰业等单位或部门,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等工作。

外国语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学院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语言应用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综合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历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团队精神、人文素养、精神面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0%以上。

外国语学院现开设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英语语言文学、商务英语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商务英语、英语教育和应用英语三个专科专业。在校生800多人,教职工70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16人,“东楚学者”讲座教授1人、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师中硕士比例达86%,聘请外教6人,普通话测试员7人,长期聘请省市媒体知名人士来校讲学。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五年来,21名教师先后获国家、省级及校内教学比赛大奖。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编写学术著作和教材7部,承担各级教科研课题61项。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资源丰富。学院拥有一个省级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中心配备了卫星接收与编播系统、语音教学系统、面向全校播音的英语调频台等。正在筹建一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录播室。

学院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常年开展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主持人大赛、英文短剧比赛等专业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三年来,共有150名学生获国家、省、校级学科竞赛奖。

学院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学生实习与就业渠道,建立了13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多家地市级媒体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培养合作关系。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本科 四年) (2015年计划数30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较好的英汉双语表达能力,能在传媒、旅游会展、文化教育等行业中从事播音主持、新闻采访、专业教学、外事导游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新闻采访与写作、英语播音理论与实践、节目编辑与制作、主持艺术和技巧、演讲与辩论、形体与礼仪、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旅游英语等

师范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师范学院创建于1949年,是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了各级管理和教学人才两万余名。

师范学院现有教职工43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博士、硕士2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设有文学、语言学、教育科学、艺术、大学语文等5个教研室,及1个书法研究中心,1个休闲文化研究中心,1个当代古体诗词研究所。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音乐学(艺术教育)4个本科专业,汉语、初等教育2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近1200人。

师范学院教学条件较好。资料室有藏书2万余册。建有先进的微格室、多媒体室、普通话水平机测室、舞蹈厅、钢琴训练室、书法训练室、画室和数码钢琴室。建有20个校外教学实习、见习基地,21个毕业生就业基地。

师范学院学术氛围浓厚。近年来,承担国家、省、市级纵向、横向社会科研课题60项,出版专著18部,70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奖励。拥有校级青年创新团队2个,汉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大学语文》是校级精品课程。

师范学院办学特色明显,学生综合素质强。近年来,13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书法、普通话、写作比赛中获奖。连续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2%以上。

音乐学(艺术教育方向)(本科 四年 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道德情操,掌握音乐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艺术教育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小学、幼儿园、文化企事业等相关单位从事音乐教学、研究、辅导、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声乐、钢琴基础、合唱与指挥基础、美术、形体与舞蹈、教育学、心理学等。

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音乐基础理论、钢琴、视唱练耳、艺术概论、毛笔书法、美术、基础朗读学

就业方向:小学、幼儿园艺术教师;艺术辅导教育;其他艺术工作者

三、招生计划

2015年面向全国计划招生690人(面向全国) (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招生专业及专业方向

层次

学制

计划数

学费(元/年)

科类

环境设计

本科

四年

90

9000

文理兼招

服装与服饰设计

80

9000

文理兼招

视觉传达设计

60

9000

文理兼招

动 画

50

9000

文理兼招

产品设计

40

9000

文理兼招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15

9000

文理兼招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60

228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教育方向)

9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舞蹈教育方向)

45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科技方向)

3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综艺主持与编导方向)

4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艺术教育方向)

3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方向)

60

9000

文理兼招

四、艺术测试时间、地点及招考办法(含各专业录取原则)

2015年我校在13个省(自治区)组织艺术类专业测试,具体情况请点击各省(自治区)招考办法详细查询。

贵州省

广西省

湖南省

甘肃省

陕西省

福建省

江苏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东省

广东省

河北省

新疆省

五、联系方式

电话:0714-6350612

传真:0714-6356616

邮箱:hbpuzs@163.com

地址:黄石市桂林北路16号

组装工艺论文第8篇

关 键 词:解钩风缸 组装工艺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1 引言

解钩风缸是CRH2型动车用全自动密接式车钩中的重要装置,用于实现两列动车组的自动解编,其工作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动车组重联及解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目前解钩风缸全部依靠进口,为满足解钩风缸日益增加的使用和四、五级修的更换要求,摆脱对进口件的依赖,公司开始对解钩风缸进行国产化。在试制过程中发现活塞组件装入缸筒组件时频繁出现卡死现象,造成解钩风缸无法组装,产品小批量报废。为使活塞组件能顺利装入缸筒组件,本文对活塞组件与缸筒组件的卡死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

2 分析试验

解钩风缸气缸筒组件和活塞组件原图纸中的配合尺寸如图1、图2所示,缸筒组件和活塞组件的配合尺寸分别为φ90F9和φ90f9。

经过多次的组装试验发现,当活塞组件在缸筒组件中发生倾斜时便会卡住,无法组装。活塞在缸筒内倾斜的情况如图所示有三种,图中a为缸筒和活塞之间的间隙,b为活塞导向部分长度,d为活塞导向部分直径,C为活塞导向部分对角线长度,D为缸筒直径。

(1)、活塞导向较长,C>>D,活塞在缸筒内即使倾斜,角度也非常小,故不会卡住,如图3所示;

(2)、活塞导向较短,C

(3)、活塞导向较短,C≈D且C>D,在此情形下,当活塞发生倾斜时,由于活塞和缸筒都有一定的弹性就会卡在缸筒内部,如图5所示。

解钩风缸活塞组件中活塞宽度为30mm,但导向部位长度(即活塞与缸筒的接触长度)只有9mm,生产中活塞尺寸被内控至接近下偏差尺寸(φ89.877mm),缸筒组件内圆直径内控至接近上偏差尺寸(φ90.123 mm),计算得C=90.33mm,D=90.123mm,因此活塞组件卡在缸筒组件内属于以上所述的第(3)种情况。要使活塞组件顺利装入缸筒组件而不卡住,就要使C>>D或C

当活塞尺寸为下偏差尺寸(φ89.877mm),缸筒组件内圆直径为上偏差尺寸(φ90.123mm)时,使C

解得

将D=90.123 mm,d=89.877 mm代入上式,得到b

为了能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通过倒角圆角相配合的形式,制作了一系列导向长度的活塞(b=6.25、6.69、7.13、7.57、7.74mm),如图6。

图6 试验用活塞组件

经过组装试验,在b≤6.69mm时活塞组件在缸筒组件内可以顺利组装,不会发生卡死现象。考虑到活塞组件和气缸筒的弹性,理论分析和组装试验的结果是吻合的。最终根据活塞组件加工工艺性,选择了b=6.69mm的结构形式,如图7所示。

3 结论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对于短导向活塞应当避免活塞导向部分对角线长度稍大于缸筒直径的情况,以提高其组装工艺性。若因结构原因使活塞对角线稍大于缸筒直径时,可通过改变活塞倒角形式的方法减短对角线的长度以提高其组装工艺性。本文所述方法为短导向活塞组装工艺性的校核提供了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作为短导向活塞设计的一个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