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员演讲课培训总结

学员演讲课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4 15:12:40

学员演讲课培训总结

学员演讲课培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音乐教学培训;策略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近年来,幼儿早教事业不断发展,幼师行业盛极一时,社会对于幼师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最早的启蒙老师,其自身要具备许多能够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的职业技能,音乐作为幼儿教师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音乐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提升幼师的音乐素养,加强相关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开展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自身的培训授课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望有效提升幼师音乐教学培训的质量。

一、课程设置要符合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

要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幼师岗位要求,选择趣味性强又兼具知识性的教学内容,从音准节奏、发声技巧、咬字吐字、音色辨别、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许多孩子太小,还不能认知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而音乐能用声音影响孩子,陶冶他们的情操,是最适合应用于幼儿课堂的艺术形式。例如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歌词、曲调、演唱动作等都可以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是非常有好处的。培训时除了强化基础的儿歌弹唱、钢琴即兴伴奏及乐理知识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耳熟能详的艺术歌曲、钢琴名曲作为拓展,增强幼师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经典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易学易会。如果教师掌握了这些技能并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对于幼儿开发智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根据幼师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有利于调动幼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二、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包含的类别很多。音乐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培训中如果缺少实践交流,教师调动不起学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状态。当下很多培训都是偏讲座类的,重理论而轻实践,大课多,小课少,缺乏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教师参加这类培训后,总会觉得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需求南辕北辙,从而难以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台上讲、学员记笔记的“独角戏”形式应该改变一下了。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与学员可以共同围绕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探究,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进行点对点的讨论和分析。例如讲授儿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作品时,主讲教师先导入歌曲的节奏变化规律,讲授咬字、发音等重难点知识,然后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演唱,在演唱过程中,反复训练发声技巧,待熟练掌握之后再加入肢体动作表演,最后进行统一汇报表演。改进课堂的授课形式,避免课堂内容单一化,引导学员多思考、多表演,真正地参与实践,让教学始终处于交流互动的良性状态。

三、灵活使用高效合适的交流平台

在培训中,主讲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多途径的授课方式包括线上多媒体授课、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观摩课、听讲座等。学员在多媒体所营造的诸多感官刺激中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利用与幼师音乐教学相关的授课软件,或者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采取一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幼师更好地融入到音乐氛围当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主讲教师在每一章节的培训课程结束后,可利用QQ群、微信群在线上留作业,还可以发送课堂教学ppt、音乐欣赏视频、练声视频等,使学员及时掌握授课思路,提升课下练习效果,为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

学员演讲课培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高职 口才训练 五结合模式

[作者简介]谭永平(1959- ),男,广西乐业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58-02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口才能力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培养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是增强其社会适应性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都普遍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程。但由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该门课程教学成效不大,这是影响和制约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了有关学者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团队在实施专业及课程一体化综合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探索并形成了演讲与口才教学与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与实际岗位需要相结合、与拓展知识训练相结合、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与丰富语言训练相结合的“五结合”训练模式,有效提高了该门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我国,由于高职办学的历史不长,因此,在有关课程的建设上,大多还是本科教材的翻版,许多高职院校所用的“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材也是如此,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突出的是理论性、知识性和系统性,过多地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其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联系不是很直接,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高职学生的学习往往又比较功利,如果觉得所学的东西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其学习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

(二)忽视核心能力和关键素质的培养

实践证明,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一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众人面前讲话要沉着镇定,充满信心;二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语言,这是表达的“源头活水”;三是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即思维要有深度、广度等。这些都是影响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形成的核心要素,而这些核心要素的学习和训练在当前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演讲课变成了教师的口才表演课,由于忽视学生核心能力和关键素质的培养,其结果是学生知道但做不到。

(三)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忽视实践和应用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演讲与口才能力的形成是通过反复实践、反复训练而达到的。而目前不少“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按照传统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材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基本都是“满堂灌”,学生练得少。由于忽视实践应用训练,学生看起来似乎掌握了相当的口才理论知识,但由于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口才训练过少,多数学生并未将其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理论真正转化为内在能力。

二、“演讲与口才”课程“五结合”训练模式

(一)课程教学与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

拥有自信心是口语表达成功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不敢当众讲话或当众讲话非常紧张。这说明当前高职学生缺乏自信心、怯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而且成为口才训练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有效进行口才训练,就必须首先消除学生缺乏自信心、怯场等心理障碍。为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读到说、由非正式场合到正式场合、由个体到团体的原则,例如可先让学生在课外开展一对一交流,再到课内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在全班轮流宣读学习有关文件、在全班对有关问题进行发言(要先引导学生做充分准备)等。

(二)训练内容要与实际岗位需要相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特点之一就是职业性,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尤其是适应相应专业职业岗位工作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载体的“演讲与口才”课程,要增强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实际应用相契合。为此,一是要加强对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进行调研,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二是邀请企业相关专业岗位专家参与课程内容的论证,让他们参与论证,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比如我院电力专业群“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团队在对有关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论证,打破了课程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结构,即应聘华力发电厂运行岗位、在发电厂迎接新员工座谈会上的发言、竞聘运行班班长的演讲、在运行班年度工作安排会议上的讲话、对违纪员工的教育谈话、向厂领导请示有关设备技术改造问题和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在总公司关于班组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会议上的即兴讲话、在运行班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用PPT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向部门员工做述职报告等11个项目任务。三是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运用情境任务教学法,例如在进行竞聘运行班班长的演讲时,可以按照真实的场景和要求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有关知识,教师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三)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与拓展知识训练相结合

良好的口才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知识是口才的根基,口才是知识和智慧的反映。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口才能力,就必须丰富其知识,并延伸课程学习的周期。因此,一是将“演讲与口才”课程延续开5个学期,每学期6~8个课时,总课时不变,但学习训练的时间得到了延长,有利于学生持续不断地训练和积累知识;二是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利用课外开展读书活动,规定书目和阅读量,每个学生每学期阅读不少于5本,并通过检查学生所写的阅读心得、读书交流会和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考核;三是可开展“每课一说”活动,即每次课让2~3名学生说一个智慧故事或批驳的案例。

(四)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口语表达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是口才的凭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实质上就是脑才、心才、思才(思想和思维的才能)。所以,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口才,就必须与训练其思维能力结合起来。而思维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清晰度和敏捷度。为增强思维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尽可能根据学习和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训练,例如通过对“食品安全”“污染环境”“由部分学生做事丢三落四说开去”“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及其原因”“如果我当选班长,我将从以下方面抓好班级管理”“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我班同学礼仪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事业成功的要素”“我的人生感悟”“开展某活动的意义”“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措施”“怎样做才能成为受企业欢迎员工”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讨论发言,训练学生的纵深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和辨证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从中还可引导学生归纳和把握先总提后分说、先提观点后阐述以及按逐层深入、按时间顺序、按逻辑联系等几种主要口语表达思路来表达思想的方法。同时,通过对部分学生中关于“高职学生不应该做早操、不应该早读”“读高职没出路”“现在找工作靠关系,学习再好也没有用”等不正确认识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事实论述、用理论论述、用数据论述、用对比论述、用类比论述等增强表达说服力的方法。通过这些项目任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服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与丰富语言训练相结合

口才是思想的反映,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口才能力,就必须加强其语言运用的训练。为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训练:一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词语,可开展每课成语接龙、运用成语比赛(先说意思,让学生用恰当的成语来表达)和读书活动。二是增强对学生进行表达用语准确性的训练,教师在平时的指导训练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用词用语不当的案例,让学生多进行词语和句式的对比辨析,从而理解有关词语和句式的差异。三是加强言之有文(文采)的训练,可通过有关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引用古诗词名句和成语以及运用多种修饰手法等是增强口才文采的主要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训练。例如可让学生根据上文意思或下文意思,填写相应的古诗词,或用有关修饰手法续写相应的意思,以此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增强表达的文采。

三、实施“五结合”训练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结合”训练模式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特点,有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在实施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选取要体现职业性和学习性。即项目任务必须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不能让学生去学无实用价值的“屠龙之术”,同时这些项目应可以转化为体现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而且所有项目应能涵盖原有教材的有关知识体系。二是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由于“五结合”训练模式训练的特点是课外准备、课内演示,训练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准备。因此,教师一方面在此期间要认真做好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这样才能确保课堂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训练模式是开放式的,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各种情况和问题都可能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准备好引导和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在真正出现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三是要让学生有“源头活水”。讲话思想的表达是感情的流露,要让学生表达某方面的思想或感情,就必须让其有相关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应在安排学生到有关企业实践锻炼,有了相关经历和体验后再进行训练。四是要加强总结和归纳。由于“五结合”训练模式是要求学生先做,不会做就先自学,自学不会教师再教,因此,在学生进行演示训练之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梳理和归纳关键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参考文献]

学员演讲课培训总结第3篇

【关键词】突发事件;情景模拟;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

引言

我国社会目前处于发展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政府如何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进一步提升党政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是提高干部任职履职能力的关键,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的行政学院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情景模拟教学实训场所,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并促使培训收到实效。

1.情景模拟教学特点及功能要求

1.1 情景模拟教学特点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要求,以现实环境为参照物,通过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来模拟现实社会场景,让学员在场景中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分析,并做出最后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培训方法。通过模仿、优化、反复演练和教师讲评,以培养学员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处理即时矛盾的应变能力。情景模拟式教学法是提高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这种方法让学员身临其境,突出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兼顾学理性,具有理论与实际高度结合、教师与学员高度投入、学员自身管理经验与模拟情景高度融合等特点,学员可看到所作决策在仿真虚拟环境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1]。

如何营造逼真的情景,使学员切身感觉身临其境,是情景模拟教学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情景模拟教学系统基于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利用GIS空间信息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连通各种音视频信号、整合加工各种多媒体素材信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模拟环境配置相应硬件和软件,创设教学情境,为学员演练和师生互动提供良好平台[2]。使学员在模拟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应对能力,快速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情景模拟教学功能要求

教学平台的实现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而是针对培训对象、课程目标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调整。综合来说,情景模拟教学系统一般要求必备的功能有:

(1)创设情景功能。以“情”为中介,是情景模拟式培训的重要特征,因为 “情景”是情景模拟式培训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在现场模拟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营造逼真的教学情景,使学员如身临其境,以促使学员尽快融入角色。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技术,GIS空间信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模拟或重演案例情景,创制教学情境,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方法。

(2)模拟演练功能。 使学员在“做中学”是情景模拟教学的显著特点,也是其区别于传统的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征。情景模拟教学更强调师生之间动态交互和学员之间的思想碰撞分享,要求教师要与学员一起构筑学习共同体,使信息充分交流共享。因此,情景模拟教学实训室不仅为创设教学情景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而且要能够为学员提供参与模拟演练和教学互动的工具。计算机局域网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实现师生互动比较有效、便捷的方法。师生可以在软件的支持下,借助局域网络进行对话和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与教学活动。

(3)导调控制功能。学员是情景模拟演练活动的主体,但学员不可能自编自演,他们离不开教师对情景模拟的总体组织。为了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应当在教师导调控制之下。因此,情景模拟教学系统还要为授课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管理与控制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估总结的工具。这些功能通常是通过各软件系统来实现,由授课教师引导运行,在实际授课中,可以采用双师教学,即公共管理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合作授课的方式,公共管理专业教师在前台负责讲解点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在后台操作教学软件和设备,以实现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无缝对接、良好互动[3]。

2.情景模拟教学系统的架构设计

根据应用需求,系统架构可分为五层:培训场所(物理层),培训数据库(数据库层)、软硬件支撑平台(平台层)、培训应用系统(应用层)、服务对象(用户层),如图1所示。

2.1 培训场所(物理层)

场所建设主要包括应急模拟指挥大厅、新闻室或嘉宾访谈模拟室、课程开发演示室等,是培训系统正常、稳定、安全可靠运行的环境基础,是开展培训课程的物理位置。

应急模拟指挥大厅可以分级分类让培训学员模拟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具备多画面同时显示的功能。

新闻会或嘉宾访谈模拟室可进行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置与舆论引导课程,通过媒体沟通的现场教学,锻炼学员的思维和口才,提高学员媒介素养。

2.2 培训数据库(数据库层)

提供虚拟现实场景素材的管理,提供预案、案例、脚本、素材、应急资源、评估指标、虚拟场景等数据库,通过为应用系统提供的接口为模拟突发事件和事件处置过程提供基础数据。

2.3 支撑平台(平台层)

部署对实训应用软件运行的软硬件支撑,是培训正常、稳定、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包括应用系统需要的网络环境、服务器及存储设备、PC终端、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图像接入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等。此外,系统的运行还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撑,如业务流程设计器、态势图标绘、资源分析引擎等基础组件服务,为情景模拟演练培训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2.4 培训应用系统(应用层)

按照不同教学内容,培训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实训教学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决策推演系统、专家评估系统以及电子图书馆系统。

2.5 服务对象(用户层)

这层是实训系统和用户之间实现信息交互与服务的接口,如教师通过该层服务,把培训演练的相关信息给学员、专家等,本层还提供了运维人员管理和维护系统的接口。

3.情景模拟教学系统教学流程设计

根据应用需求不同,可根据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媒体沟通协调两类课程设计教学流程,在此以突发水污染事件为例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课程进行教学流程设计,见图2。

图2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情景模拟教学流程

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剖析,桌面推演,实战模拟和反思点评等教学方法,五个教学环节需要顺序开展,理论讲解一般作为前导课程进行讲授。

3.1 理论讲解

通过教师对应急管理制度体制及方法等理论讲授,为参训学员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依据,为后续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应急法律体系和应急预案体系是讲授的重点。《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政府应急管理法律的基本法,标志着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建设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和法制化,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制体系。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按照责任主体的不同,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设计为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和大型集会活动应急预案六个层次,教师可根据参训学员的组成来源有重点的进行讲授讲解。

3.2 案例剖析

案例剖析是推动学员在短时间内掌握突发事件处置基本流程的重要方法。采用城市水污染事件为案例,教师引导学员进行多维度分析,找到该事件发生过程中危机处置的主要环节与核心内容。学员通过案例分析,对危机处置的关键环节有了基本了解,并对一些重要节点进行反复研讨推敲,为下一步进行桌面推演和实战模拟创造了条件。案例剖析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促使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共识,以典型案例为引子,让学员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共同寻求并形成共识,并对同类事例进行分析并举一反三,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

3.3 桌面推演

桌面推演法来源于欧美国家,尤其在德国的应急管理培训中,它是应急管理培训体系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区别于实际调动若干人力物力进行推演的实战演习,它是通过对指挥部成员进行静止的、虚拟的危机场景的桌面推演,提升应急管理指挥部成员的指挥决策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桌面推演的方法较多,三轮提问法是一种较为经典并应用广泛的方法。

3.3.1 建立指挥部

教师首先放一段突发事件情景材料,然后引导学员根据情景组建指挥部系统,由各指挥部确定总指挥和各成员角色。可成立抢险组、协调组、医疗组、供给组、新闻组、维稳组及专家组等。

3.3.2 三轮提问

首先请各位指挥部成员叙述突发事件基本情景,从个人角度提出事故给自己造成了哪些影响;其次从职业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如作为卫生部门负责人,需要考虑怎样保障医疗资源;再次总指挥开始第三轮提问,从个人角度和职业角度两方面引导学员补充新的想法。最后由教师带领总指挥及部分学员按照一定标准对问题归类,对信息进行讨论判断,将所有问题进行优化排序,分出轻重缓急。

3.4 实战模拟

因前面阶段学员对突发事件场景已基本了解,对问题有了基本预判,学员对于实战模拟已经有了一定思想准备,这一过程重点要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3.4.1 学员分组

课程设计将可将学员分为三组:一是情景组,主要负责将三轮推演的一些问题转化为模拟场景,通过不同手段传递给模拟组,以推进实战模拟不断演进。二是模拟组,主要负责对场景的分析和决策。三是点评组,主要负责对情景组和模拟组的点评,并指出模拟组的决策是否恰当、场景组的场景是否符合要求等。

3.4.2 场景演进

场景演进是课程成功的关键,场景设计的好,有利于学员深入情景的处理中,促进学员深入学习。要注意场景的选择一定要有实际普遍性和相关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还要符合预案的基本逻辑。

3.4.3 实战模拟

实战模拟环节作为课堂教学,一是要区别于正规的实战演练,二是要区别于案例教学,脚本的编写和教师的引导调控是关键。

3.5 反思点评

反思点评是整个课程的精华提炼。辅导老师引导学员进行反思,采取聚焦问题的方法进行思考,使学员更好的发现不足,认识更加深刻。点评包括了学员点评和教师总评,学员点评可以自我点评也可以互评,保障了学员充分参与课程教学,相互分享经验智慧,教师总评环节也是必要的,教师的总点评和理论提升,不仅对学员遗漏忽略的方案做了总结,使得学员有更准确的认知,而且教师的提升性总评,能帮助学生从单一的案例中跳出来,在更广阔的思维框架下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4.结语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为情景模拟教学实训系统搭建了软硬件支撑平台。本文对突发事件处置情景模拟教学系统进行了功能分析和分层架构设计,并对情景模拟教学系统教学流程进行了初步设计,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需求搭建相应平台,选择业务应用,有所侧重的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在系统的建设中必须理顺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系,强调教学改革在功能设计中的需求导向,重视发挥一线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的作用,坚持具体课程应用为目标的应用为本,使系统规模合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王仁云.情景模拟教学实验室多媒体系统建设_王仁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27-29.

[2]陆小志.公共危机管理情景模拟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_陆小志[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7):115-117.

[3]陆小志.桌面推演式情景模拟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_陆小志[J].软件导刊,2012(7):68-69.

[4]编写组.突发事件情景模拟课程设计与实训[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5]乔仁毅.应急管理与治道变革[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6]江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与启示[M].人民出版社,2010

[7]游志斌.应急规划预案与演练:借鉴与思考[M].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学员演讲课培训总结第4篇

——中青班学习培训班级总结

   2013年9月9日-11月8日,学制为两个月的***市第十一期中青班,秉承 “改革、创新、团结、奋进”精神,圆满完成各种培训任务,现将主要特点总结如下:

一、   入学高起点、高要求

本届中青班50名学员的身份与往届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全部经过

了全市处级储备干部选拔考试,是组织部精选的全市处级干部后备人才,得到了市委的高度重视。在开学典礼上,根据市委部署,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陆汉杰主持讲话,组织部副部长陈翔同志专门做了《坚定信念,敢于担当,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专题讲座,传达了市委的关心、本次培训的目的以及要求,体现了“高起点、高要求”特征。

二、   团队建设以任务为导向、以自我管理为主线

全班设班长、副班长、生活委员、学习委员、纪律委员、文体委

员各1名共6人,由市委组织部组织部综合考虑决定人选、任命。班委下设四个小组,每小组民选产生2名一男一女组长,实行男女平等、民主管理。另外,市委组织部派遣1名联络员进行跟班学习监督、管理;市委党校校委决定2名组织员人选,第一组织员由分管副校长担任,组织员由骨干教师担任。如此,构架了完备的组织框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组织员引导,首先实现破冰之旅,进行有效的破冰的活动,增强凝聚力、提高合作精神,加强团队建设;其次,班委根据培训任务和教学计划,按时自主召开会议策划、部署,如经过班委领导、学员集体酝酿,成功策划实施了6次外联组织部、市公安局、市纪委、市副幼保健院、华侨投资区、葵花村文体活动;成功组织开展了8次教学创新活动;成功开辟了“红色西柏坡——在保定——智慧之光赵州桥——爱国教育冉村地道战”异地培训现场教学路线;成功搭建了关爱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平台;成功举行了为市委党校新校建设捐树活动,等等。通过项目任务式的导向安排,本期班次以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实现了自我管理,发扬了我党优良的学风和作风。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张献清、蓝海琴、蒋泳、黄焯、张华途、黄贵恒、吴柳彬、梁济谞、覃锋、覃春飞、李文若、莫德业、韦湖明、罗红玲、谢辉等骨干队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自主管理的能力。

三、   人人上讲台、人人创新课

本期中青班培训创新课程的数量是最多的一次,每周几乎互动学

习高达2次以上,有即席演讲、群英微型党课、半月谈***(一月2次)、公推差选情景模拟、辩论赛、旁听庭审、演讲能力提升训练、应急救护、国防教育、美丽心情愉悦自我、提高执行力是迈向成功的关键、大合唱音乐训练等13次。在这些创新课程中,班委及各个组长在课前精心做了分工安排,确保每个人都上讲台亮相,都展现自己的风采。尤其是即席演讲、群瑛微型党课、辩论赛以及采用行动学习法的半月谈,每次上课至少让一半的学员甚至全部学员走上讲台,学员亲自参与覆盖面很广。通过人人上讲台、人人创新课程,提升了学员的政治觉悟性,提高了综合能力,推动了干部培训教学改革的大发展。

四、   行动紧跟新形势,宣传成果体现时代价值

本次培训紧紧围绕全国时势形势,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学

学员演讲课培训总结第5篇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人才的培养与岗位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培训管理》独立支撑培训专员岗位,在专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教学效果,配合高职教育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培训管理》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围绕工作任务,从课程定位、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培训与开发;课程改革;工作导向

基金项目:

本文是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度课题《基于微课程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RSKT-201612)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人才的培养要侧重于实践能力的操作,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上基于岗位需求,以工作为导向,实现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的无缝连接。《培训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所支撑的培训专员岗位是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最多的岗位之一。本课程的设计方案是在岗位调研的基础上,由人才管理机构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与本课程专职教师共同开发而成。

一、设计理念和思路

在对学情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经由人力资源行业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学校专职教师充分讨论,形成该课程设计理念:打破原有的理论体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力争体现岗位能力与岗位培养的无缝对接,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按行动领域设置教学模块,以工作情境配置课程项目,以典型工作内容设置实践教学任务,以导学训评教学模式为手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乐学、好学、善学、学出成效。在设计思路上,以培养学生从事培训开发与管理、人事助理工作所必备的职业能力为重点,在课程的具体设计上,基于对人力资源行业企业的调研,确定培训专员的工作内容;依据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从业资格标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职业能力分解”中培训与开发项目的要求进行设计;结合岗位工作任务、职责与规范进行课程内容的确定,并将人力资源管理师和培训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与技能相关内容融入教学;对培训专员岗位任务进一步分解,与企业专家一起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教学项目。按照行业企业岗位要求与规范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训,使学生打下扎实而实际的从业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选取的原则:还原真实工作情境,按主要工作安排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实践任务,充分体现工作与学习的统一融合。在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培训机构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依据公司发展,制定、修改、维护培训管理体系,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根据公司发展需求及岗位任务要求,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并制作培训计划;根据公司培训需求,组建管理内部讲师团队;根据培训需求,协助内部讲师开发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培训工作的组织、督导、实施;培训活动的过程记录、数据的收集归档;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收集外部培训信息,丰富公司培训资源等八项内容。再根据岗位调研结果,结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和培训师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对完成岗位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培训专员工作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将其工作内容进行整合,确定了学习领域,并将其转化为培训日常运营及培训资源建设两大学习项目。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充足、必要及发展性要求,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对培训与开发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基本要求,辅以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培训师的一些要求来设计教学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在对岗位任务进行进一步分解的基础上,对两大学习项目进行分解,并根据对企业访谈和调查的结果,找出培训专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其确定为实践教学项目。

三、教学模式及方法

(一)“导学训评”教学模式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用导学训评教学模式,始终体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程的每一个项目都以任务引导,老师教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与学生按照评分标准共同对任务进行评价考核。以“管理内部讲师”模块为例,在课程开始前,先以“如何管理内部讲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导”;接着抛出案例“一次失败培训的启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一名优秀的培训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能力?”分组进行分析讨论,进入探究知识———“学”的阶段;经过充分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提出优秀培训师的能力要求,教师在各小组发言基础上归纳总结———仍是“学”的阶段;接下来布置本模块的实训任务:选拔内部讲师,进入到“训”的环节,教师将实训目的、要求、步骤、需提交资料及考核标准明确告知学生,让学生分组按照写方案———制作广告———设计表单———布置场地———方案实施等环节完成任务,学生开始准备方案,设计内部招聘广告,制作实施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表单,准备选拔活动所需的资源并布置场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学生的写作、制作计划、演讲、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实现了岗位能力和能力培养的对接;在各小组方案展示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展示小组进行打分———“评”。在这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先后运用了项目导向、案例分析、讲授、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五种教学方法,并充分体现了导、学、训、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二)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教学方法选择上,综合考虑对课程培养目标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校教学条件,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现场观摩、角色扮演等方法,改变以往以教师说为主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场景,设学生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模拟的场景中,去感受、去实践、去总结,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每一模块都有一到两个实训项目,若干个情景,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提高课堂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设置任务、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借助教师提供的图书、网络、实践案例等外延资料或情境,让学生调动自身积极性、激发自身潜能,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比如,在“培训组织实施”内容方面,由教师将常用的七种培训方法分配给七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方法的讲解,并运用所负责的方法模拟组织一场培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搜集大量资料,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真正转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展示、组织完培训后,针对理论知识的缺失,老师会再补充完善。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环节没注意到,哪些因素没考虑到,这样的过程不仅将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成就感,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增加学生严谨的职业素养。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在理论教学中得到体现,也贯彻于实践教学活动之始终。

2.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聘请外部讲师的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个场景,让学生分组扮演外部专家和培训部门工作人员,由培训部门工作人员上门与外部专家进行沟通,确认关于培训的一些具体事宜。扮演培训部工作人员的学生需要事先根据模拟企业情况准备好访谈提纲,在整个拜访过程中,准确地把企业需求传递给对方,并了解专家的需求,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把握聘请外部讲师的注意事项,还能充分锻炼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及社交技巧。

3.现场观摩法。秉持以就业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创造条件进行现场教学。比如为了让学生对培训组织实施工作有直观的感受和理解,由实践老师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观摩培训现场,使学生对于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培训过程中对现场的把控管理有了切身的体会。

四、以过程为导向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坚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基础知识掌握与分析理解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考核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平时理论、实践课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二是实践课程内容;三是理论笔试内容。平时成绩由教师点名册、班级考勤员、作业批改成绩来确定,实训成绩由实训成绩评价表成绩总和来确定(一般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这两项占总成绩的50%;理论成绩由期末的试卷成绩确定,占总成绩的50%。

五、教学效果

基于工作导向进行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技能,学生利用所学培训理论,在专业教师带领下,从2010年开始,连续七年为河北青年管理学院管理系新生进行入学教育,通过分组,各小组承担一个任务模块,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设计游戏、准备讲稿、组织实施,将传统枯燥的入学教育做得有声有色。不仅实施效果得到各班辅导员及新生的好评,学生从这个活动中也充分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还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培训服务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王丽辉 张国荣 单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学员演讲课培训总结第6篇

一、专兼结合。内外结合。力争高质量的专业教学长期以来,公安培训教育质量不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授课教师质量不高,一些教师或理论水平有限,或实践经验不足,或教学技能较差。为提高民警培训质量,学校领导认定要首先解决这一问题。大家知道,设区市公安局民警培训学校唯一职能是培训教育,不承担学历教育,学校要想自己建立一支门类齐全的专职教师队伍不切实际,学校的教师队伍必须走专兼职结合之路。因此,学校在市局政工部门和业务部门协助下,在全市公安局范围内聘请兼职教师担任学校专业教学。为了争取选好兼职教师,学校先请拟聘教师到校开一次小讲座,学校领导、教师和学员一起听讲,然后通过评议选定专业基础好、教学能力强的,予以聘用。聘用后,学校帮助受聘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技能。随后

很快发现,只在公安系统内聘请兼职教师还是难以满足

各类培训班对教师的需求。学校领导解放思想,拓宽视

野,把聘请兼职教师的范围扩大到_市检察院、法院

及社会上律师协会等部门,专兼结合加上内外结合,大

大优化了受聘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校在培训调查中发现受聘

教师讲课效果常有这种现象:甲教师对A内容讲得略

好,对B内容讲得略差,乙教师对B内容讲得略好,对C

内容讲得略差,难求一名教师完整讲好一门课。如何进

一步优化教师这一要素呢?学校领导深入分析认为:对

教师授课最终要求是学员所学内容有人讲好,优化教师

的本质应该是优化实际教学效果。他们创造性地提出:

不求一人完整讲好一门课,但求每门课都有人能讲好。

学校按照这一思路,在扩大的选聘教师范围内,细心发

现每位教师的“拿手好戏”,选用他们的“保留节目”,

实行多人协同上好一门课,争取最好效果,以达到高质

量的专业教学的目的。

二、健全制度。量化管理。力保受训民警身到心到

公安民警在职培训对学员严格管理不够得力是一

个老大难问题。不少培训班常出现学员报到不齐、来去

不定、上课纪律松散、考试考核不规范等现象,部分学员

身上这些难以消除的弊病,一直严重影响着民警培训质

量的提高。为了彻底消除这些阻碍提高培训质量的不良

现象,优化培训过程中受训学员这一要素,学校从制度

入手,在几年的实践中建立和健全了从入学报到至考核

结业的一整套量化管理的制度,为从严做好学员管理提

供了有力保证。

学校制定了《学员在校管理暂行规定》,在此基础

上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细化为几类《学员量化管理扣分

细则》,用量化扣分卡对学员在校学习、生活、训练、考试

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如上课迟到一次(5分钟以内)扣2

分,旷课(含迟到5分钟以上或早退者)扣6分,课堂上

手机、呼机响的扣6分等等。扣分细则严格、明确、易操

作,每次扣分公正,每个人累计扣分公开,当某学员累计

扣分达60分时,予以退学。

量化管理制度,从严有度,手段具体,保证了学员在

培训期间身到心到,达到了优化培训过程中学员这一要

素的目的。

三、“先看单点菜、后采购加工”。力求培训内容“对

口到位”

在民警培训结业座谈会上,常听到学员反映教材过

时、培训内容不实用的意见。要求培训内容“对口到位

是每个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首要关心的事。培训内容不对

口大大降低了民警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影

响整个培训教育的质量。因此,多年来,学校注重把握培

训内容,积极设法优化,力求每一培训班都有“对口到

位”的培训内容。

为优化培训内容,让各专业培训班都有最适合的培

训内容,学校常采取“列单、点菜、再次加工”三步曲。具

体做法:一是办班前由各业务部门根据每次培训对象需

要适当调整培训课程范围、比重和深度,确定培训主要

内容,列出教学要点。二是在学员报到当天,将培训内容

列表发给大家,征求意见,让学员参考教学要点,把最渴

求的知识和可能难以理解的问题反映出来,借此摸清受

训学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三是将学员的需求意见立即

转告各位授课教师,教师再根据情况调整授课计划,优

化授课内容。如有开设讲座,也参照此法,预先将讲座内

容告知学员,请学员在讲座内容范围内提一些自己最希

望知道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反馈给讲演人,请讲演

人调整讲演内容和重点,力求讲演内容更加贴近学员

“口味”。三步曲做法的创新点是在“要我学”的范围内

明确“我要学”的内容,统一了二者的关系,使培训内容

更加贴近学员所需,

增大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调动了

学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为掌握每门课程实际教学效果,每期(下转19页)《公安教育》20__年第4期

容必须紧扣专业化、现代化展开,否则难免被瞬息万变

的时代淘汰,难免在普通院校、复转军人的夹击下溃不

成军。

专业化的教育到底应如何进行呢?笔者以为,“公安

职业教育”与“公安学术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化的两条

线。一方面,公安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公安教育必

须培养出能迅速适应公安工作的实用型人才,职业教育

要求的是突出公安特色,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此不再冗

言。但是,笔者在此要强调我们不能被“公安特色”束缚

手脚。公安特色决不能是软、硬件普遍落后的情况下的

与众不同,否则,公安特色也可能成为保守、落后的借

口。另一方面,对学术能力的培养往往被我们所忽略。许

多人认为公安工作不是研究工作,在功利心的驱动下,

不少公安学子不屑于浪费时间搞“没意义的学术研

究”,这也是公安理论研究一直滞后的一大原因。诚然,

公安工作并不是学术研究,但是,学术能力的训练却是

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潜力的挖掘,独特个性的形成的

需要。公安工作要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面对复杂

的疑难案件,单靠书本知识、法条规定是远不能解决实

践中的问题的,而学术能力的训练是对发现问题、思考

问题、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独特观

点能力的锻炼,这种问题意识的形成主要依仗于思考和

追问,对问题追根探源式的研究是真正理解公安工作中

的抽象原则、具体方法的捷径,只有将这些抽象原则、具

体方法内化为内心确信才能使民警按照这些原则、方法

办事。以刑讯逼供为例,虽然我们天天讲要严禁刑讯逼

供,但还是收效甚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严禁刑讯逼供

并没有内化为民警的信念,不少民警的骨子里还是持有

罪推定,还认为破案就得“动手”

常有人指出,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往

往上手很快,但是却没有后劲,而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恰

恰反之。为何?笔者以为这是只强调职业教育而忽略专

业学术能力训练的结果。简单的操作性工作,只要跟师

傅几天就能学会,这当然不能是专业化教育的主体。专

业化学术熏陶、训练所熏出来的理性、个性才是我们所

需的“后劲”的源泉。我们的公安教育比较强调共性,的

确,警察作为纪律部队,统一步调是必然要求,但我们往

往容易忽略“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这一哲学的基本原

理,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就不能适应瞬

息万变的公安工作,失去个性,人们同机器还有什么区

别?公安专业化教育只有成为以共性为基点,以人为本,

以个性为方向的现代化教育,才能真正有生命力。

(作者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

<<<<<<<<<<<<<<<<<<<<<<<<<<<<<<<<<<<<<<<<<<<<<<<<<<<<<<<<<<<<<<<<<<<<<<<<<<<<<<<<<<<<<br />(上接29页)培训班结束时,学校还发放征求意见表,

其中包括对培训内容实用性的评价,学校将这些评价意

见集中起来,认真梳理分析,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了有

益参考。对同类培训班每办一次,培训内容更为贴近学

员所需,教师授课也更为有的放矢。

四、兼收并取,有机结合。力使培训方法“恰到好处”

培训方法是为完成培训任务服务的,每一种培训方

法均有自己的特点,如何优化培训方法这一要素呢?实

践使学校领导感到不能简单肯定一种教法,否定另一种

教法,对各种教法要兼收并取,以达到取长补短。针对不

同学员和教材,学校教师将讲授、讨论、讲演、调研等多

种教学方法、手段有机结合使用。通过实践掌握多种较

为成功的新方法,其中有:

1.讨论讲演法:对非初任培训班,因学员工作时间

长、实践经验丰富,适合采用“讨论式”教学。操作时教

师根据教学内容,预先拟定讨论题,由学员分组讨论然

后各自完成书面报告,教师予以讲评打分。实践中,学校

很快发现有些学员对讨论题兴趣不大,发言积极性不

高,上交的讨论答题不够深入,怎样优化讨论法的教学

呢?学校感到要增强学员对讨论题的兴趣,深化学员讨

论的层次。经过研究,学校将讨论与讲演结合起来。具体

做法是:教师布置讨论题,由各小组讨论,随后由各小组

自己推荐一名学员,代表小组参加班级小讲演,最后由

教师对各小组代表的讲演进行讲评打分,该分数即为整

个小组成员共同所有。此方法优点有二:一是充分调动

了每位学员的积极性,组内学员群策群力,组与组之间

竞争。二是小组代表的讲演相当于班级学员的二次讨

论,讲演深化了大家对讨论题的理解。讨论讲演法的确

优于原先的讨论法。

2.讲座问答法:讲座具有专题性强的特点,也适合

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学校常采取这种教

学万法,聘请公、检、法、司等部门的领导、业务骨干给学

员开讲座。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原先讲座过程中只有讲演

人到学员单向信息传递,没有讲演人与学员互动交流。

为提高讲座的教学效果,学校采取措施改革优化:在每

次讲座前,将预先收集的几个典型问题交给讲演人,请

讲演人在讲演过程自然插入提问解答,此法极大提高了

听讲学员的注意与兴趣。讲座结束时学校要求讲演人留

有一定时间给学员现场提问,请讲演人给予解答。讲座

问答法增进了讲演人与学员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员听

讲思考的积极性,使讲座效果更上一层。

培训过程是一个由诸要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事实证

明,要优化培训过程提高培训质量就必须切实认清和不

断优化影响培训过程的诸要素。_市公安干校在优化

培训过程四大要素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新思

想、新方法,相信这些思想方法对各地同类警校提高民

学员演讲课培训总结第7篇

企业营销培训低效的十大原因

一、 培训心态不正确

培训是企业的一项战略,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不可能一劳永逸,而许多企业把培训当成最神的壮阳药,想马上见效,而且效果持久。这种培训心态导致对培训心理期望过高,结果可能总是失望,对培训失去信心。还有一些企业老板坚持培训无用论的心态,强调在实战中学习和提升,就是进行培训顶多是买些讲师的光盘甚至是连正版的都舍不得购买,让大家看看了事。

二、 培训需求不明确

培训之前培训负责人没有认真组织有关学员的需求了解不充分,而是根据公司高层意见自上而下制订培训计划,造成计划与需求不对等,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案例某家企业邀请一个专家讲授《高效的营销团队建设》,结果企业让非营销人员(生产、管理和行政)也来听,结果对非营销人员来说一些专业的营销理论和工具对他们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他们么不感兴趣,要么听也听不懂,实际上老师讲的内容非常不错。但结果是非营销人员一致认识老师讲得不好,因为听不懂,用不上。

三、 培训计划不系统

一些企业的培训工作缺乏系统计划,根本没有什么年度培训计划和月度培训计划,而是根据领导人的意图,随意组织,随时安排。这种无计划性的培训,效果又会如何呢?

四、 培训对象不明确

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总想培训课程一锅烩,结果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例如一个企业举办一场《打造高效的营销团队领导力》的课程,本应是中高层人员学习了,但企业老板认识基层营销人员也学习一下,对将来走上领导岗位有好处,结果课堂上老师教中层领导如何管理下属的工具和手段,都被下属学到了,结果在管理中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团队管理更加混乱了。

五、 培训师资不合适

有些企业老板总认为外来和尚好念经,选择老师时,只求老师所谓的名气,而对老师的从业背景却少有考虑,可能花重金请来的是所谓表演派的大师或学院派的教授。表演派大师可能课堂非常幽默和生动,气氛非常热烈,但由于对行业不了解,讲的内容空洞无物,培训结束之后,学员无非是记得一些幽默小笑话而已。学院派的教授可能理论体系非常完美和高深,但学员不一定能听明白,可能所举案例都很经典,但没有一个是教授亲身操作的,甚至地填鸭式的灌输,教授坐在那里滔滔不绝,学员在那里昏昏欲睡,效果可想而知。

六、 培训沟通不到位

在些企业在培训前可能由于时间紧迫或组织不到位,培训客户与培训机构或老师沟通不充分,结果是老师对学员对象组织不清楚,所讲授的内容与客户需求差异很大,甚至是引起客户不满。例如有一个企业在经销商年会上举办半天《经销商管理课程》,其实这个课程就是教会经销商如何有效管理他的下线经销商,如何提升渠道运营能力,如果与厂家建立合谐关系的。而讲师大讲作为厂家如何通过有效手段管理经销商甚至是一个怪招、阴招,又大讲作为经销商如何应对企业的压力货,如何争取企业最大限度的营销资源,结果的讲到一半被企业喊停。

七、 培训内容不实战

我一直人倡导“培训不是图热闹,实效才是硬道理”。培训不是让学员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员通过学习有用的知识,提升专业的实战能力,从而提升工作业绩。但一些老师可能忽悠功夫实在了得,讲得让学员激励澎湃,但结果往往是课堂激励,课后乱动,回家一动不动。我是最反对讲师在课堂上让学员一会全休起立,一会两两相对,大楷呼小叫的,我经常在我的培训课堂上讲:我永远不会这样让学员乱喊乱叫,如果以后你看到哪个人在课堂上或你在的面前大喊:我是第一,我是最棒的!记住,喊声最大的那个人一定内心最空虚的!那些真正有实力充满自信的人往往是不动声色的人。有些老师为了课堂气氛而气氛,大量的时间都讲一些地球人都知道的哲理故事,再穿插一些看似很热闹的互动游戏,结果课程变成了故事会、游乐场,培训过程大家快乐不已,课程结束后可能还回味无穷,但工作中却没有什么效用。

八、 培训过程不科学

过程重要还是目标重要?过程决定结果,没有一个好过程肯定没有一个好结果。一些企业不重视培训流程设计和过程管理,培训举办日期、课时安排、授讲方式等安排都不科学,比如一家企业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而且时间选择在周六、周日(牺牲大家休息时间),白天培训,晚上讨论(时间安排太紧张,大家白天都没有精神),课堂上所有时间都由老师讲解,没有安排讨论和互动时间,结果老师记,学员记,课程结果是一部分学员得到的就是密密麻麻的讲义,一部分在老师的催眠曲中睡觉的学员得到的就是一个空白的笔记本和一根圆珠笔。

九、 培训学员不考核

有些企业培训中对学员缺乏考核措施,学完就完了,学员在学习时也没有压力,甚至有应付的心态。或者考核就是死记硬笔比的闭卷考试,结果学员为考试而考试,比如可能的学员把4P\4C\4R营销理论背得非常熟练甚至是英文写法都背的一个字母不差,但让他们结合自己工作谈谈这几个营销理论如何使用时,他们却哑口无言了。

十、 培训效果不跟踪

学员通过培训所学的知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重复实践,才能将知识有效转化为能力,否则知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但一些企业在培训工作中却不重视这一点,对培训效果不进行后续的跟踪和评估,学员所学的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消化的吸引,没有过多久,所说知道就被忘记得一干二净。

提升企业营销培训效果的十大对策

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的营销培训效果,让学员真正从培训中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从而提升营销业绩呢?下面结合本人独创的DET培训模式(DET式培训不同于传统的培训模式,而是我在国内首推的一个创新式的培训模式,它由:“课前诊断(diagnose) +课中体验(experience)+课后跟踪(track)”三个部分组成),谈谈提升企业营销培训效果的十大对策。

一、 积极调适培训心态

心态决定一切,企业老板和培训负责人必须明白,给员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训,培训是企业的一项持续不断的战略行为。企业要教育学员明白,21世纪赢得竞争对手并保持自己最大优势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加强学习。企业全体员工都要积极地参与学习,提升大家的学习意识和兴趣。

二、 准备把握培训需求

培训的过程也是一个营销的过程,如果连学员需求都搞不明确,老师的课程再好,也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所以笔者创立的DET培训模式非常突出的一个优势就是确保在课前对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对客户存在并想解决和问题,学员的培训需求进行充分深入的沟通、了解和研究,在些基础上我们才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设计课程,确保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前瞻性、层次性、系统性、实战性,最大限度满意学员需求。例如笔者的一个培训客户是国内排位前三甲的化工集团,重金外请了好多位老师做过次多次培训,都没有什么好效果,原因主要是老师对企业实际情况不了解。所以此次培训课程,客户提出老师必须对企业非常了解,原则是案例全部使用本公司发生的一系统案例。客户的的这样要求使一些老师无法做到,而我的培训模式发挥了作用,课前我亲自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人员座谈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并从企业收集数百页的案例资料,经过我的精心设计,为客户开发出极有针对性的课程。结果两天的课程极为成功,这家企业的董事长的课程结束总结讲话时,感慨地说:我们请了那么多老师来讲话,我们也花了不少钱到外面听过许多的课,但只有这次让我感触最深,因为课程非常有针对性,我们学到了我们需要的东西,同时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策略,我们还要再次举办这样的课程。

三、 制订系统培训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的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制订详细而科学的计划。企业应在年末制订下一年度的年度培训计划,并把年度计划分解成为月度计划。而且要至少在每一次课程实施前的半个月,能把培训日期、场地联系、师资确认、课程内容、学员通知等方面做好详细的计划和执行手册。DET培训模式突破了培训计划的系统全面性:从前期调研、沟通和诊断,到课堂讲解、分析、演练,再到课后的跟踪、督导、教练的全程性服务。

四、 准确定位培训对象

培训如营销,一定要通过市场细分,准确定位培训对象,是针对业务员的课程就只能让业务员来学习,是中高层的课程也只能让中高层来说,如果学员层次不一致,培训效果肯定不会好。例如一个公司老板花上万元购买了十几张《如何从优秀职业经理人成为优秀企业家》的大型公开课,让公司的各大区域营销经理去听。结果呢?课程内容讲的是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可以成为老板,职业经理人如何消除打工心态,自主创业,成为老板。课程让这些区域经销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当老板,早应该自主创业了。因此课程结束后,大家纷纷向老板进出辞职,都去创业了,最后老板才知道是这场培训让他们都跑了,才如梦初醒,后悔不已。

五、 认真筛选培训师资

根据老师的知识结构,培训老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擅长讲公开课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博胜于精,知识面很广博,理论体系成完善,但可能对某些行业可能了解不透,可能课程人人都可以听,讲得都有道理,但缺乏针对性,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另一类是专业的内训讲师。专业的内训讲师往往有深厚的行业实战背景,授课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战性。DET培训模式强调选择老师首先不在于老师的名气大小,而在于老师的行业背景如何,从而保证老师的行业的熟悉,保证课程从理念到动作,全景式、实战性。想一想让你个做电家营销出身的老师给学员讲啤酒营销,那么结果会如何呢?

六、 培训前的充分沟通

沟通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DET培训模式首先强调的就是课前的沟通,只有反复的沟通,才能了解最准确的培训需求和学员状态,才能选择到最适合的老师,才能设计出最有针对性和实战性的课程。

七、 培训内容强调实战

DET培训模式强调培训要突出三实原则:实用、实战、实效。DET培训模式是典型的互动式体验型培训,我们强调和重视课堂气氛的调动,但绝不是让学员大喊大叫,嘻嘻哈哈,热热闹闹,而让通过深度讨论、案例分享、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工具调动学员全身心的投入课程,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收获能力离开课堂。

八、 培训过程注意效果

我总结了一套设计课程非常重要的原则即“四三二一”原则,即40%的时间安排知识讲解、30%的时间安排互动讨论、20%的时间安排情景模拟、10%的时间安排学员提问。通过“四三二一”原则有效地提升了课程的实战效果,真正体现了从理论观念到实战绩效的有效转换。

九、 重视培训现场考核

考核是检验学员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然而考核要讲求科学。不能纯粹的考核课件上的知识点,甚至要求学员一字不差的以闭卷形式回答。这样的考核方式只能让学员再回到应试教育的中小学时代,可能演员考了高分,但不一定真正提升了能力。我在为客户设计培训现场考核试卷时,从不设计死记硬背的题,而是设计案例分析题、论述题,并开卷考试,要求学员对学习的知识活学活用,真正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

学员演讲课培训总结第8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兼职教师伍的培养。为了从源头上盘活兼职教师资源,带动企业内部学习氛围,招商银行自2013年起设计实施了“金牌讲师”实战演练赛。该项目运用“赛训结合”的创新方式,融入了企业MOOC学习、社群学习、工作坊集训、在岗历练、实战比赛等多种培训方法。

如今的“金牌讲师”实战演练赛已是招商银行内部兼职教师培养的标杆项目,连续四届主导该项目的负责人、招银大学教务管理室主管陈凡表示:“比赛能够引发大家的兴趣,但‘赛’不是目的,而是培训的一种方式,同时这种培训应该是分层次、分阶段的。”

将比赛设计为分层培训

《培训》:基于组织实施了四届“金牌讲师”实战演练赛的经验,您认为赛训结合的项目通常具备怎样的特点?

陈凡:我们的赛训结合项目是一种分层次的培训,三个层级分别对应初赛、复赛、决赛阶段。

第一层,初赛时我们对全行所有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用电子化的在线形式,其中课件根据总行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而制订;另一种是集中面授,要求分行和总行的各个部门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

第二层,复赛时加强“赛”与“训”的结合。对于企业的员工而言,如果没有要求最终的成果产出,就不容易调动其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设计复赛时要求选手产出课件来参与比赛,同时对其课程开发技能进行辅导。

第三层,决赛注重台上的展现。尽管复赛时也需要讲师上台,但当时重点不在于此。决赛中希望能更多地看到选手在台上展现的部分,我们也会给选手提供关于演讲呈现方面更深入的培训。选手可以基于场景进行练习,掌握更多实用的技能。

总体来说,这种分层次并且鼓励所有兼职教师都参与的培训,就是我们赛训结合项目最大的特点。

《培训》:在设计赛训结合项目的时候应当注意哪些要素?

陈凡:我认为这和普通培训项目所需注意的要素有类似之处。

其一,你要想清楚目的是什么,再为了这个目的去设计。以“金牌讲师”为例,我们过去遇到一个困难――只能针对几十个或者两三百个兼职教师做培训,难以复制和标准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到运用赛训结合的方式。然而,在每个阶段,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都不一样,设计时更需下一番功夫。比如初赛启动时的目标是希望更多人参与,我们就要引入话题进行宣传,同时整体VI设计和课程安排都要标准化。

其二,项目设计存在资源方面的限制。有时候,我们想达到一个目标,但缺乏相关资源,难以实现,无所适从。这需要明确抓住怎样的资源来牵动项目,即“抓手”的选取,对我们整合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挑战。金牌讲师项目最初只是针对个人的平台――“给全行的兼职教师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第二年,分行发现参加该项目不仅能够培养讲师,还从中获得了荣誉,进而将资源从个人整合到了分行;第三届和第四届,我们从总行的业务条线切入,因为发现总行相比分行是更有力的“抓手”。例如,总行有一些新的产品要,进行全行推广,这些新产品的培训课程需要开发。我们及时抓住了这样的需求,以其为牵引,通过知识众筹的方式,让分行所有相关业务条线的人都参与进来。

其三,需要策划从头至尾的宣传方案。和一个投入市场的产品一样,在每一阶段都需要大家对产品进行不同角度的认知,在宣传上也要有不同的策略。金牌讲师在启动环节时,需要吸引大家的注意,我们采取了活泼的非官方宣传渠道与较为正式的政策这两种形式;在项目中期,全行的员工、兼职教师、各条线领导都希望看到这个过程中展现的成果,因而宣传重点以成果展示为主,包括个人成绩等;最后,项目结束时,我们会用不同的形式去回顾,通过案例、课程来达到宣传效果。

其四,把握准项目运营中的关键节点非常重要。这种大规模的项目里,我们对接的部门和涉及的人员都非常多,因而必须明确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的职责,保证顺利度过关键节点。

其五,在设计项目时,应当考虑项目投资者的想法。我们需要清楚提供资源的组织部门更关注什么内容,并且和项目的目标进行匹配。

《培训》:除了与普通学习项目类似的这五方面,赛训结合项目的设计还有哪些较为特殊的要点?

陈凡:最特殊的就是“赛”的部分。加入“赛制”环节是赛训结合项目的独特之处,而且整个赛程的时间跨度比较长,阶段分明,我们需要让每个阶段都保持热度。

除此之外,赛制涉及的评分标准也与普通项目有所区别。例如,金牌讲师项目涉及的评分内容不但包括选手开发的课程,还有讲课的呈现,即“评课、评人、评组织”。由于赛制是分阶段分层级的,评分也是一个累计的过程,而并非只评某一阶段的课程。根据每阶段不同的目标,评分的侧重也有所不同。复赛当中,我们比较看重课程成果,所以是“以课选人”;之后就需要基于这个人本身来进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他的课程开发能力、演讲能力等。

赛与训碰撞 先培训再PK

《培训》:“赛”与“训”是项目的两大重点,应当怎样使二者高效融合,相辅相成?

陈凡:最重要的是不能生硬地将赛和训简单堆砌到一起。过去我们也办过技能大赛,之后发现尽管参赛者的技能在短时间有所突破,但比赛的热度过去之后,整体效果有限。我们开始逐步探索,是否可以将培训、培养等方式导入大赛当中。导入的过程中,赛程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必须明确,便于匹配相关主题的课程。如果培训内容和某个阶段的主题无关,那么参赛者的热情和意愿也不会高涨,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将员工需求、赛程目标、相应培训主题统一起来,是赛训结合很好的方式。

《培训》:招银的金牌讲师项目在各个阶段的实施当中,是如何做好赛与训的结合的?

陈凡:我们每个阶段都有培训加比赛,先培训再PK。

初赛的培训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培训后由分行在内部进行比赛选拔,让参赛者讲课,获胜者可进入复赛;复赛阶段,先_展2~3天的课程开发培训,最后一天针对讲课进行比赛;决赛也是如此。

每个阶段当中,我们都会安排线上的辅导,以及对参赛者的课题的反馈。比如一名参赛者在分行开发了一个课题并且进入了复赛,但是这只能代表他在分行某一条线的最高水平和认知,他自己无法和总行相对接,不知道能否满足出题人的要求。此时我们就会在培训时将总行的出题人请到集训现场,对参赛者进行现场反馈。

另外,每一次参赛者完成了稿件,我们除了请招银大学的专家对其筛选,还会请相关条线的专家给出评审意见,结合二者评价再作判断。这一过程不但是课程方面的辅导,还有助于参赛者对业务的理解和学习。

《培训》:您认为在实施金牌讲师项目时,存在哪些误区,如何规避?

陈凡:一些误区主要存在于对最终成果的应用方面。

首先,我认为不能将赛训结合做成一个“只有热闹没有成果”的活动。应加强对项目成果的应用,否则尽管每年掀起一波热潮却无法沉淀成果,对企业而言最终的产出效果就会不尽人意。例如金牌讲师最初产出的课程和金牌讲师无法进行全行推广,因为是一个分行的水平,对总行的业务条线参与度不高。现在我们由专业条线来出题和把关,使项目产出的课程得以全行推广。

其次,最终产出的课程与讲师之间可以不只是“一对一”的关系。过去,我们一个课程只能由一名讲师主导讲课,现在我们针对每一门课程还会再培养一批认证讲师,帮助课程落地。

伴随业务发展 持续改进赛制

《培训》:金牌讲师实战演练赛已经实施了四届,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整个培训行业还是招商银行本身的业务战略,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您是怎样改进这一项目以适应这些变化的?

陈凡:流程方面,之前一直是初赛、复赛、决赛,从第三届开始我们增加了应用推广阶段,通过课程E化和讲师巡讲,将课程结果更大化。

同时,项目目标也会为了适应和配合业务战略的变化而改变,例如第一届我们只是为了培养和凸显几位金牌讲师,以个人为主,课程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老师开发,“以人带课”;现在则是更多以课程产出为主,“以课带人”,由总行条线确定课题,至少聚集三个人作为开发组,在课程中体现出三个人智慧的集合。

赛制当中的评价维度和标准,也要随着要求的不同来重新设计和细化。第四届大赛中,我们所有的评审维度都一样,但是总分是由复赛、线上辅导、决赛等阶段的分数加权平均得来,例如复赛占40%,线上辅导占20%,决赛占40%。

《培训》:之后金牌讲师项目还将继续开展,您准备如何去改进并完善该项目?

陈凡:一方面,我们今年对项目的完善主要在于将赛训结合的内容做得更广一些。这个项目最初启动时大约有两千人参加海选,初赛之后留下三百名讲师,后面依照“120人―80人―40人”的计划来筛选进阶。此时,你会发现有一千多名兼职教师都无法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所以今年我们扩大了在线学习的范围,会用一些社群学习的方式将所有兼职教师从头到尾带动起来,让他们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推广和落地应用的时间还是比较短。2017年,我们会把应用推广的时间拉长,整体赛制前移。

《培训》:现在有不少企业也在通过比赛的形式去培养人才,覆盖了各个专业条线,基于之前的项目实施经验,您有哪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