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4 15:12:00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公路建设“三年决战”这一中心工作,以xxxx部长帮扶黑河农村公路建设为契机,采取“送教下乡”的形式在全省公路系统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做到学用结合,以用定学,以学促用,切实将知识技能、政策法规送到基层一线,全面提高全省公路系统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总体目标和培训原则

(一)总体目标

一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是提高职工理解运用政策法规的能力;

三是提高职工实际生产操作能力;

四是提高职工专业技术知识掌握运用的能力。

(二)培训原则

一是坚持业务培训与政治学习并重的原则,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二是坚持学用一致的原则,做到理论同实际紧密结合;

三是坚持按需施教的原则,针对公路行业岗位的特点,分类施教,切实体现出针对性;

四是坚持讲求实效的原则,杜绝形式主义,确保培训质量,保证实际效果。

三、培训对象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人员,二级公路建设监理和管理人员,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人员,路政执法人员。

四、培训方法

一是送教材下乡,将《农村公路施工技术指南》、《养护技术操作规范》、《公路路政管理培训教程》等技术普及系列教材分发到一线建设、养护、路政人员,鼓励和提倡职工自学技术和知识。

二是送教师下乡,聘请交通运输部西部讲师团、省交通运输厅、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专家到地(市)、县(市)为基层职工集中授课;

三是送技术下乡,组建省公路局专业技术人员帮扶志愿者团队,根据地方需求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解疑答难。

四是送远程教学下乡,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技术培训。

五、培训内容

围绕我省农村公路建设、二级公路监管及公路养护管理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重点培训以下内容:

(一)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人员培训

以黑河市为试点,围绕农村公路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发展形势、业务知识、关键技术、管理方法等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二)二级路监理、管理和建设人员培训

以虎饶公路指挥部为试点,对二级公路指挥部监理和管理人员、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关键环节、技术的培训。

(三)国省干线养护管理人员培训

以伊春市嘉荫县公路管理站为试点,对全站养护管理人员及养路员工进行白色路面养护技术培训。

(四)路政执法人员培训

以呼兰养路总段为试点单位,开展路政队长、内业人员的路政业务规范化培训。

六、组织实施

“送教下乡”活动从2011年3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活动分为组织动员、教育培训、经验总结三个阶段。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3月至5月)

1、组织地道处、养护处、网化处、路政处、政治处、科教处等相关处室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分工,确定具体培训方式、内容和时间。

2、科教处根据各类培训需求情况,制定具体培训方案,全面启动培训工作。

(二)教育培训阶段(2011年6月至11月)

培训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内容、分期培训、分类指导的原则组织实施。

1、6月4日在黑河举行“送教下乡”活动启动仪式。

2、6月6日至16日将技术普及系列教材分发到一线公路建设、养护、路政人员手中。

3、6月至7月在黑河市公路处、嘉荫公路站、虎饶公路指挥部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人员,二级公路建设监理和管理人员,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技术人员理论课程培训工作。

4、6月开展路政执法人员理论课程培训工作。

5、6月至10月(即公路建设施工期间)由省公路局帮扶志愿者团队深入现场指导施工、养护工作。

6、10月至11月在全省公路系统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人员,二级公路建设监理和管理人员,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技术人员、路政执法人员远程教学培训工作。

(三)经验总结阶段(2011年12月)

2011年12月中旬对全省“送教下乡”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将培训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和典型,在全省公路系统推广交流。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省公路局成立“送教下乡”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毕百良

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培训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确保培训工作收到实效。同时成立公路局“送教下乡”帮扶志愿者团队,与基层一线职工结成帮扶对子,构架省、地、县三级专业技术人员梯队,使我省的公路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实现新的飞跃。

(二)加强宣传报导,营造学习氛围

为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加强此次“送教下乡”活动的宣传报道,省公路局将邀请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亲临指导,同时请中国公路、中国交通报、黑龙江新闻台、黑龙江交通、省交通科技、龙广新闻台及地市新闻媒体进行“送教下乡”启动仪式的全程跟踪报道。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1、各地市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此次“送教下乡”活动,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积极开展本地市的“送教下乡”活动,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由地市处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到培训前有计划、培训时有措施(内容)、培训后有总结(资料),并及时向省局反馈活动开展情况,培训全部结束后,于12月10前将活动情况总结报省公路局科教处。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第2篇

2018年,我们“河南省2017中小学幼儿园送教下乡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将进入到各县的各个乡镇送教下乡的“实战”阶段,为了使即将到来的送教活动真正发挥作用,使广大农村教师喜闻乐见并能较好地帮助他们快速提升专业素养,所以,2017年11月16日,我们一行三人到扶沟县大新镇的5所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座谈和问卷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一、调查时间:2017年11月16日

二、调查地点:扶沟县大新镇乡村小学

三、调查内容:

1.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

2.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3. 对“送教下乡”活动的期望和建议。

四、参加人员:

1.培训团队成员:刘红莲、马喜莲、李影。

2.大新镇百党岗小学、新南小学、明德小学、刘店小学、新北小学的语文教师。

五、调研过程:

我们依次调查了大新镇百党岗小学、新南小学、明德小学、刘店小学、新北小学。每所学校都按照参观、座谈、问卷调查的步骤进行调研,然后再整理参观时的照片,梳理座谈内容,分析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

六、调研结果

通过对几个农村学校的参观、教师座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对目前扶沟县农村教学的现状有了大致了解,对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有了清晰的认识,分析总结如下:

1. 目前农村教学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象,90%的学校都是两个老师包班上课,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如果一个老师要参加培训,另外一个老师就要承担所有的教学任务,实在太累。即使想参加培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造成农村教师不能很好地参加培训的重要原因。

2. 由于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开设不齐全,教学硬件设备不完善,致使许多学生流失,有点条件的家长就想方设法地把孩子送到县城去上学,使城里的学校人满为患,大班额现象严重,而许多农村小学学生生源不足,有些教学点就只剩下几个学生。这又反过来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也极大地打击了教师自我追求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难以引起培训学习的兴趣。

3. 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校要么是近一两年就要退休的老年教师,要么是刚刚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缺少骨干的中青年教师。老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缺少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缺少现代化教学理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不足,而个人几十年来形成的风格和习惯也已经很难改变,可塑性太差,学习积极性很难提高,所以想要达到很好的培训效果十分困难。而对于那些特岗教师,因为他们都是刚刚大学毕业,刚刚通过招教考试,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都很系统、全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会使用,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可塑性很强。他们最需要的是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专业发展的规划和引领。由于两类教师的自身状况大相径庭,培训需求就有天壤之别,怎样让他们都能从培训中各取所需,有所收益,将会给我们的送教下乡活动带来很大的挑战。所以,我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分成两个培训班,特岗教师一个班,主要通过讲解案例、经验、观摩优质课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他们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专业成长规划,快速地成长为优秀的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一个班,主要多做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讲解、展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际操作等培训,使他们扬长补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帮助他们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第3篇

一、“送培到校”:乡镇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送教下乡”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一次重要举措。武进区在实践“送教下乡”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提升,开创了“送培下乡”的新校本研修形式。改变了过去送完就走、重形式轻效果的弊端;改革了传统培训惯用的讲授方式,凸显了榜样的示范作用;强化了学员的互动参与,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送培到校”活动是促进乡镇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让城乡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体会的交流中,在教学困惑的相互解答中,将城乡教育融为一体。让教师们在培训的过程中尽量吸纳其他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对于参加送教的名师、骨干来说,每参加一次送课,都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据送教教师所在的学校反映,参加送教的教师,送教后,专业技能提高得特别快。送教教师也感叹:参加一次送教,就等于得到了一次提升专业能力,净化专业思想的机会。

二、“送培到校”:一种贴近教师的校本研修

“送培到校”一般流程:(1)针对专题,拟定“送培”计划;(2)开展“送培”示范研讨活动;(3)反思“送培”活动。也就是说“送培到校”不仅仅是送一堂课,而是围绕一个研究性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送前要充分调研、合理规划、明确要求,让受助教师明确培训内容;“送时”要观课议课、解答疑问,让受助教师有继续学习的热情;送后要借助资源共享、网络讨论、师徒结对等方式,让受助学校的教师获得持续学习的有效帮助。

在此以学校上一学年开展的“送培到校”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研究问题来自于教师,研究计划由教研室调控。课改进入新的反思阶段,我校语文教师纷纷提出:把握不住语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于是,区教研室引导“送培到校”工作组确立了送教计划:依据文体,选择教学内容。分为“童话教学”“说明文教学”“记叙文教学”“诗歌教学”四个部分。

其次,要让受助学校的教师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每次活动前,组织者都会让我校教师先去了解相关的文体知识,对“送培到校”选定的文章进行初步的解读,确定教学内容。

活动开展,由一位名师执教选定文章,并与学习教师交流解读过程,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方法和理由等。再由一位主讲人,对该文体的风格,作为语文课文进入教材的教学意义等问题进行解读,以把握此类文体的教学目标,为选择此类文体的本体性教学内容提供方法。

经过系列研究活动,教师渐渐对问题有了清晰地认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专业能力。

三、优化“送培到校”策略的思考

1.按需施训是培训工作的前提。培训主题应该是经过调查摸底,基于学校的基本情况,基于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确定的。只有了解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按需施训,才能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2.激发教师的参训动力是培训工作的关键。培训只有依托真实的教学情境,触及教师的日常生活,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参训动力。此外,个体行为的改变往往基于团队行为,用群体的力量对个体施加影响,会比改变个体容易得多。施训专家团队、参训教师团队以及专家与学员的相互渗透影响,对于大家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第4篇

连续5年来,莫力达瓦旗深入开展“新农民建设新农村”送科技下乡活动,让20多万农民实现了科技知识的提高、致富本领的增强、生产效益的增加。今年又与“千名干部转作风、万名群众提素质”活动有机结合, 5000多名党员干部再次走进基层为群众服务。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节约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民增产增效增收。旗委、政府按照农业强旗战略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关心农业、关注农村、服务农民为出发点,开展了送科技、送政策、送文化、送健康、送法律、送信息等服务农牧民的活动,以科技咨询、现场讲座、现场操作演示、义诊、发放实用技术资料、宣传挂图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为广大农民提供现场服务。

莫旗自2008年以来连续5年举办了“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培训月活动。活动不摆花架子,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这次送科技下乡,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其致富本领为主题,由旗委组织部等部门牵头联合30多个单位共同开展大型“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送科技下乡科普活动。在培训活动中,实行“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办法,让农牧民根据自己种养业的实际,提出服务要求,按自己的口味“先点菜”,涉农部门实行缺什么、补什么,组织相关力量把国家涉农方面的方针政策、政策法规、种养加等实用技术编成上百道“菜谱”,按照农民点的“菜单”,选派相应专业的教师、农牧科技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目前,由30多名科技骨干和专家组成的3个科技小分队已经深入全旗220个村屯开展培训。他们带着先进的种养技术,农业实用科技,再就业培训资料,走百村进万家。两辆送科技下乡大篷车自3月28日启动以来,巡回深入乡镇、村屯,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把课堂搬进了农家院,送到农民的炕头上,真正让农民饱餐了一顿适合自己口味的科技大餐。尼尔基镇后兴农村农民李宝昌高兴地对笔者说:“过去组织这种活动都是来去匆匆,农民学到的东西并不多,这次不仅可以和讲课教师互动交流,还可以拿到实用技术资料,让我们真正学到了东西。”

自开展“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培训月活动以来,效果非常明显。2010年莫旗粮食总产量达到29.4亿斤,比2009年增加16.2%,2011年全旗粮食总产量达到30.15亿斤,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全旗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队伍不断壮大,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良好,农业结构调整日趋优化,农产品基地不断扩大,农产品种类日渐丰富,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广大农民致富劲头高涨,广大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作者单位: 莫旗宣传部记者站)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精神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师德教育、学科培训、岗位培训、名师研修、外出交流及提升教师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面向全体教师,整合利用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在改革创新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全面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我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健全和拓宽教师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专业化、研究型、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更好地推动推动教育实现更加优质、更具内涵、更为协调、更有品位、更大影响,办人民满意的“更好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工作思路

借“国培”之力,整合教育教研科研、研修工作室、校本研修、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网络研修与教师工作坊、中小学毕业班复习研讨、学科教师命题制卷、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论文评选、课题立项、校长论坛、校点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改革培训等工作,转变培训方式,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助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发展,学生成才、教师成功。

三、工作措施

1、分区域建立教研、科研、研修联组:推行区域研修,协同研修,集智研修,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为中心,以优秀工作室为龙头的“1+N引领培训、以骨干与学科带领人为首的“1+1”帮扶研修以及学校自选的同课异构、校际结对、网络讨论、实践反思、校园网站等。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满足需求,捆绑考核,均衡发展,实现“共融、共荣、共赢”目标。

2、“送教下乡、各类教学赛课”纵深开展:全覆盖26个乡镇中心校推荐学校,10所一级预算单位中学、16所直属学校、部分优秀示范幼儿园等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开展。采取“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介绍、现场参观、岗位实践、互动交流、专家点评”等形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强化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意识。

3、实行领导(教研员)联系学校(乡镇)制度:领导或教研员联系到具体学校、乡镇,具体到每个项目实行捆绑考核。强化“县-乡(镇)-校”三级教师培训,实施“人盯人”管理,对项目负责人和学习者进行“双向考核”,捆绑评估,提高培训质量。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第6篇

一、送书刊下乡

为丰富彭水县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我馆从有限的购书经费中拨出一笔资金,特意从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批新书分别赠送给彭水县图书馆和郁山镇文化站,这批新书共计272册,价值6986元,内容主要为文学艺术、传记、科普、励志等方面。所赠图书中,还有一些是从我馆征集交换的所得的书中选出的。所送期刊主要为市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办公室赠送,少部分为本馆职工赠送。

此次共赠送两单位图书333册,期刊410册,合计743册。

二、编制、发放农科资料

针对彭水县农业生产的具体信息需求,我馆收集、整理、编制了烟草、食用百合等28个专题的资料70页,共印制了35000页。这些资料在活动现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全部资料发放一空。

三、网上信息现场查询

为了满足乡镇群众查询信息的需求,同时让他们对互联网信息查询方式有直观的认识,我们在每个活动场地都开展了上网查询信息的服务。这项服务受到了现场群众的欢迎,共为他们查询了蚕茧收购政策、青蒿栽培技术及市场情况、直销企业情况等近10个课题。

四、培训活动

此次文化局组织的送培训下乡活动中,我馆承担了“基层图书馆(室)管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概况与资源利用”两个专题的报告,主讲人分别为龙滔和宋继珍。龙滔同志从乡镇图书馆的概念、服务内容、业务工作、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及管理工作;宋继珍同志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缘起、全国及本市的工作进展、国家及本市的发展政策及趋势、共享工程的资源与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共享工程,同时还介绍了数字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互联网利用等相关知识,展望了数字化文化服务在广大农村的发展前景。来自彭水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机构的20多位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活动受到了基层同行的好评。

五、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宣传活动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一个重要任务是宣传共享工程。除通过培训班宣传外,我们采取的主要宣传方式为展版、宣传资料、电脑演示三种方式。这次共制作、展示宣传共享工程的展版6块,不少群众仔细阅读后,还对展版的内容与我们进行了探讨;发放宣传共享工程资源与服务的资料500多份。此次活动对宣传共享工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共享工程基层点安装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第7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加强领导、健全队伍,完善设施、丰富教材,规范站点、狠抓播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提升党员电教干部素质,完善全县党员电教播放设施,提高党员电教工作水平,增强效果,促进和带动党员电教更好地为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为实施“果畜富民”战略服务。

二、目标任务

(一)基础条件完善。领导重视,组织创建活动部署到位,指导经常,任务落实。机构健全,县党员电教中心有专职人员,乡村和县级部门、事企业单位均有明确工作机构,且至少有1名专(兼)职电教人员。电教经费有保障,乡镇、村和县级部门、事企业单位电教站点每年在党员教育方面都有资金投入,县党员电教中心全年经费投入不少于10万元。设备满足需求,县党员电教中心摄录编技术指标达到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要求,乡镇、村和县级部门标准化播放点达到“六有”标准(即有电视机、有播放机、有电教室、有电教片库、有播放收看规范化制度、有“三簿一册”)。

(二)制片工作突出。全年拍摄反映基层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电教专题片两部,拍摄反映基层党建工作特色的电视新闻4条,争取年内在《党员电教》播出2条,在市级以上电视台播出2条。定期维护“党建”网站,宣传党建政策,反映党建动态。开办“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电视栏目,定期播放农业科技电教片。

(三)电教片丰富。抓好省、市统发教材的发行和运用,完成省上下达购片任务;年内有计划、分步骤购进10套以上党员电化教育专题片;同时充分发挥县级有关部门的制片优势,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实际,制作“产业突出、内容丰富、易学易用、群众欢迎”的音像教材100部,各乡镇、村至少下载制作专题教材1个系列。

(四)播放员队伍素质高,工作尽职尽责。县级部门、事企业单位和乡镇、村选好配齐播放员。通过培训,使播放员掌握“四环”教学法,准确制定播放收看计划,按要求定期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工作技能培训,认真落实“一册三簿”登记制度,切实加强对播放设备的管理,及时反馈播放收看信息。

(五)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果畜富民”发展战略,开展“电教送科技,带头兴产业,建设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年内县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开展电教下乡12次,组织全县乡、村电教站点开展电教集中培训不少于1500场次,农村党员人均接受培训12次以上,使45岁以下农村党员掌握1-2门致富技能,为做大做强猕猴桃、草莓、苹果、干鲜杂果产业和养殖、农产品加工业等搞好技术培训。

三、实施步骤

创建全省“党员电教示范县”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从现在开始到4月底结束。主要任务为:

1、制定方案。各乡镇和县级部门对照目标任务,制定任务明确、重点突出、责任具体的创建方案。

2、健全机构。乡镇、村和县级部门、事企业单位调整充实电教站点组成人员,并下发登记表,建立电教播放员档案。

3、迅速启动。县、乡及时召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和部署动员会,明确各级任务,落实相关责任,并采取适当形式宣传创建工作。

(二)实施阶段。从年5月开始到10月底结束,主要任务是:

1、培训播放员。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在5月20日前分期分批举办全县村级播放员培训班。5月底前,以乡镇为单位,对村级播放员再进行一次技能强化培训。

2、完善电教设施。5月15日前,组织专人摸清各村电教设备,统一编号存档。同时,协调县教育局、县文化局,采取资源共享模式,调剂充实村级播放点电教设备。同时,县上争取省市支持,为基层配备一批播放设备。结合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县委组织部统一布置36个规范的村级电教播放室。

3、组织下发教材。及时下发省、市统发教材,同时,结合农时节令引进下载一批产业突出、内容丰富、易学易用、满足需求的现代科技适用音像教材,并下发充实乡镇党委电教站片库。

4、扎实开展播放收看活动。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组织开展“电教送科技,带头兴产业,建设新农村”电教片播放收看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全年举办4次“电教送科技下乡”活动。5月底前启动全县的“电教送科技、带头兴产业、建设新农村”播放收看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各乡镇党委充分发挥本镇电教站作用,围绕本镇农业支柱产业,结合时令,开展猕猴桃、苹果、葡萄、辣椒、干鲜杂果和家禽家畜种养殖培训。每个乡镇围绕“电教送科技、带头兴产业、建设新农村”主题,年内至少举办4次以上有影响的电教播放培训活动。三是发挥村党组织电教点作用,组织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负责人、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定期观看电教片,不断提高科技素质。并通过他们现身说法、传授技术、帮扶带动,引领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兴产业,增加收入,增强主题实践活动实效。村电教点每月至少播放一次电教片,每次不少于4个小时。四是依托专家大院、乡镇农技校、农村远程教育站点,按照农时季节开展电教专题培训活动,使党员群众普遍享受到主题实践活动所带来的实惠。五是在县电视台开办“现代农业科技”电视专栏,连续播放一批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系列片,扩大电教送科技的覆盖面。六是组织县文化、科技、卫生等单位定期开展“三下乡”活动,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推动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三)自查阶段。月初到月底,主要任务是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对照实施方案,回顾总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各乡镇先自查,上报创建工作总结。县上制定考核办法,逐乡镇检查考核,确定等次,达到要求的,授予“党员电教示范乡镇”称号。同时,认真做好省、市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成立创建“全省党员电教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副组长。创建领导小组由组织部、县纪委、宣传部、政法委、农工部、党校、财政局、农业局、文化局、教育局、科技局、电信局、电视台、网络公司和10个乡镇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从县委党校、县教育局、县电视台各抽调一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创建工作。各乡镇成立创建“党员电教示范乡镇”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文化、教育工作的副乡镇长任副组长,组检干事、宣传干事为成员,负责乡镇和村的创建工作。县级有关部门党组织确定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和一名干部主抓党员电化教育工作。

(二)明确创建责任。

为了切实完成创建任务,各有关单位分别要承担以下职责。

县委组织部(创建办):

1、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做好牵头抓总和各项协调工作;

2、分解目标任务,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对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负责会议召集,抓好日常工作;

4、做好县电教中心设施建设;

5、联系一个村,协助搞好播放点示范化建设。

县纪委:

1、每月向县创建办提供一套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全年不少于12部。

2、定期协助创建办开展督导工作。

3、联系一个村,协助搞好播放点示范化建设。

县委宣传部:

1、及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年内在省、市级刊物上宣传创建工作3次以上,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联系一个村,结合“四环”教学特点,帮助电教播放员每季度进行一次示范培训。

县委政法委:

1、组织司法机关年内制作普法电教节目10套,提供给县创建办供基层党组织借用。

2、联系一个村,协助搞好播放点示范化建设

县委农工部:

1、牵头组织与县农业局、电视合开办“一村一品”新农村电视专题栏目,介绍全县新农村建设动态。

2、联系一个村,协助搞好播放点示范化建设。

3、配合县创建办作好电教下乡活动。

县委党校:

1、组织教职工深入基层调研,根据群众需求备好理论宣讲课,制作成党员教育培训教材5套以上,交县创建办。

2、发挥党校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在各类党员干部主体班次培训中,每次运用电教手段开展培训不少于1个课时。

3、联系一个村,协助搞好播放点示范化建设。

县财政局:

1、积极为创建工作争取国家财政政策性投资;

2、采取措施,提供创建资金支持;

3、联系1个村,协助搞好播放点示范化建设。

县农业局:

1、结合全县农业产业项目规划,利用农业信息网站、专家教授讲课等资源,每月为县创建办制作提供电教片不少于3套,全年不少于20套;

2、结合农业科技包抓帮扶项目,建立农技人员帮扶联系点10个,每季度结合电教播放活动下乡开展一次技术指导。

3、联系一个村,协助搞好播放点示范化建设。

县文化文物局:

1、指导县电视台开办好“一村一品”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科技”电视专栏;

2、利用“易播宝”系统,下载制作电教节目不少于10个小时;指导乡镇文化站加强与村电教播放点的合作,建立电教资源共享制度;

3、协助县创建办做好日常工作;

4、联系一个村,协助搞好播放点示范化建设。

县教育局:

1、制定乡镇中小学校加强与村电教播放点的合作制度,建立村校电教资源共享机制;

2、县教育局电教中心每个月向县创建办制作电教教材2套。

3、联系一个村,协助搞好播放点示范化建设。

县科技局:

1、配合县创建办做好农业科技电教片开发引进工作,全年向县创建办提供电教教材不少于10套;

2、联系一个村,协助搞好播放点示范化建设。

县电信分公司:

1、为创建活动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2、配合县创建办做好其他工作。

县电视台:

1、发挥职能优势,配合创建办拍摄制作党建电视新闻;

2、利用电视资源,开办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电视栏目。

县网络公司:

1、为创建活动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2、在互动频道宣传创建活动不少于20次。

3、配合县创建办做好其他工作。

各乡镇党委:

1、制定实施方案,抓好乡村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4月底前上报创建方案、基层电教站点工作人员名册,5月15日前上报基层电教站点设备档案册。

2、完成乡村电教站点设施的协调任务,按“六有”标准,完善播放站点基础条件,全年乡村电教经费投入不少于2万元。

3、认真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效果明显。

4、半年、年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认真指导,督促落实创建任务;

5、按要求完成县上下达的各项临时性工作;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第8篇

2006年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在昆山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___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镇党校努力拼搏,务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现作简要总结。版权所有

一、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党校队伍的专业水平

党校专职人员积极参加苏州市委宣传部、昆山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理论培训班和形势报告会,认真学习了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两个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从而进一步端正了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牢固树立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

二、自筹资金,不断改善党校的办学条件

___镇经济基础薄弱,财力困难。面对这一不利的客观因素,镇党校想方设法自筹资金20多万元,移建了新校门,新建了篮球场、排球场,重新铺设了下水道,调整了绿化带。还添置了多台电脑。这样,既美化了校园,又较好地改善了党校的办学条件,为各类培训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版权所有

三、协调配合,积极举办各类培训班

一年来,镇党校充分发挥阵地优势,积极组织、协调有关单位、部门开展各类培训,全年共举办22期培训班。其中,短训班18期,中长班4期,培训支委以上干部486人次,普通党员轮训2538人次,参训率分别占总数的178%和120%。

1.送教上门,抓好普通党员培训

今年,党校的中心工作是积极配合镇党委贯彻十六大精神,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此,我们召开党校校务会议,针对本镇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6月27日,党校派出专职人员赴镇经济服务中心党支部,辅导《回顾党史,坚定信念》。6月28日赴朱浜村党支部,辅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9月27日,又赴文广站党支部辅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党校教师主动送教上门的工作热情和通俗易懂的党课,深受基层党员的一致好评。另外,党校还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室,分别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及后备干部培训班”(、“人大代表培训班”。

2.齐心协力,大力推进“三有工程”

___镇党校是全镇“三有工程”的培训基地,今年市政府下达我们的任务是分别培训技能型160人和岗位型160人,为使农村劳动力掌握一定技能,加快实现“两个率先”,镇党校在镇“三有办”统一部署下,协调镇财政所、劳动就业所、电力站、水利站、农技站等单位,分别举办了“中式烹调师培训班”、“维修电工培训班”、“电脑基础知识培训班”、“会计资格证书培训班”、“农村经纪人培训班”、“艺术插花培训班”、“河道保洁培训班”,参训人员达534人,超额完成任务167%,其中,有85%的学员通过考试,领到了部级技能证书。

3.开放设施,充分发挥党校的服务功能

近几年,党校投入必要资金,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完善了微机室设施和图书阅览室。这为各类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党校也向社会全方位开放设施,为全镇的社区教育服务。9月12日~9月27日,我们协助镇妇联举办了两期“万户家庭网上行”培训班,71名社区居民通过培训,掌握了上网知识。11月5日,正值星期日,江苏省昆剧团来我镇演出。我们党校专职人员放弃休息时间,配合镇文广站搞好这次“送戏进校园”活动。我们提供多媒体教室,做好服务工作,让130多名社区居民观看到了一次精彩的昆曲表演。我们还开放篮球场,供联湖村等举行篮球赛。另外,还提供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让镇地税所、中心校举办业务培训班,让镇有关行政村党员观看先进性教育录像带。我们还走出校园现场办公,抓好自学考试报名工作。一年来,共组织53人参加140名学科考试。

4.送书下乡,认真指导农村创建学习型社区。

为推动我镇的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社会,今年,我们党校报镇政府批准,创建三个行政村为“昆山市学习型社区”。于是,我们党校主动拨出2万元经费,购买了1000多册图书、6顶书橱,3只会议桌,送书送橱下乡,帮助狭港村、周家浜村、计家墩村建立图书阅览室。同时,对照创建指标,多次召开会议,指导村社区教育联络员整理资料,并顺利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我们这一“送书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村社区生活,受到昆山市教育局和社区村民的一致肯定。

5.依托大学,努力办好中长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