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董明珠简历

董明珠简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4 15:09:54

董明珠简历

董明珠简历第1篇

36岁的“打工妹”

按年龄而论,在当时黑压压的南下打工人群中,董明珠还真称不上“打工妹”。正式迈出离家外出务工步伐的那一年,董明珠已经36岁,而且还是一个带有8岁孩子的母亲。

30岁的时候,丈夫因病突然离世让董明珠经历了犹如晴天霹雳式的打击,也成为了后来被董明珠称为人生“最重大转折”的转折。的确,看着年迈的公公、婆婆,以及脸上充满稚气的儿子,失去了丈夫的董明珠当时真的感受到大厦将倾的煎熬。邻居们也发现,平常总是微笑着喜欢听别人说话的董明珠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和若有所思。

征得了公公、婆婆的同意后,董明珠决定南下打工。在当时看来,这可能是一个女人能够撑起一家所需的最现实也是最无奈的方式。不过,考虑到儿子只有两岁,董明珠并没有马上启程,而是一直等到孩子长到8岁时才沉重而又十分留念地迈开了南下的步伐,自此之后,儿子就与董明珠分多聚少,即便董明珠后来成为格力集团的掌门人。

辞职之前,在大学学习统计专业的董明珠就职于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而且是国企干部身份。自小在南京长大,应当说董明珠拥有着不错的朋友资源与人脉关系;在当时许多人十分羡慕的国企干部岗位上工作,虽然薪水不高,但却拥有着一个不错的未来。显然,为南下打工作出如此之大的牺牲,除了能够赚取更多的钱养家这一朴素的愿望外,董明珠对未来还有更美好的憧憬。

像许多“打工妹”一样,董明珠将打工的第一站放在了深圳,并很快在一家化工企业找到了一份管理工作。长达10余年的国企工作经历也使董明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很快上手,而且驾轻就熟。重要的是,当时董明珠每月拿的工资要比自己在南京时高出一倍之多,而亲身体尝和目睹着特区涌动出的一股股商业与改革激流,董明珠愈来愈觉得辞职南下的正确性。

然而,随着对深圳了解的日益加深,董明珠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业选择。她发现深圳的氛围很适合培养圆滑之人,而自己则是一个刚直和只讲原则的人,以致在来深圳一年多之后,自己还产生了并不能融入其中的强烈感觉。面对着周围频繁变动的人和事,董明珠开始思考是否应该换一个工作环境。

一次偶然的机会,董明珠来到广东珠海替一个朋友办事,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珠海这个以前在地理书上了解到的城市。虽然当时珠海也被划为经济特区,但却没有如同深圳那样的嘈杂与喧闹,有的只是开阔与宁静,而且走在街上,没有让人摩肩擦踵的烦扰,更多的则是井然有序带给人的踏实。没有作更多的思考,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的董明珠决定留下来。

工作也很快找到。当时,珠海一家名为海利空调器厂(格力电器前身)的企业对外招工,市面上劳动力供不应求,董明珠于是顺利拿到了这家企业的入职通知。后来董明珠才知道,海利空调器厂是一家投产不久、年产能只有2万台不到的国营空调厂,由于当时没有核心技术,企业从事的是空调组装。而正是这次跨地转职的抉择,董明珠从此与格力结缘,而且开始人生最华丽的腾飞。

偏执的“铿锵玫瑰”

董明珠进入格力电器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跑销售——一个被该企业员工普遍看成是累人苦人的活儿。尽管如此,在没有弄清何为营销的前提下,董明珠就领命北上,前往被格力销售人员称为“硬骨头”的安徽市场。董明珠至今清楚地记得,因为担心在火车上吃东西难看,去往安徽的途中自己在火车上饿了一整天。

来合肥之前,公司经营部的领导就已经向董明珠安排好最重要的工作——向合肥一经销商追讨42万的拖欠货款,而且这笔款项先前已是屡讨不回。同样,当董明珠找到该经销商,不是遭遇白眼,就是吃闭门羹。被激怒的董明珠索性坐在了经销商的店门前,而且只要一见到老板就穷追不舍。就这样,经过40多天的斗智斗勇和死缠烂打,董明珠硬是讨回了42万元的债款。此举成为了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故事。

拿下了最难啃的“骨头”,董明珠的信心也增强了很多。不久,芜湖、铜陵、安庆等淮南市场也被董明珠打开,而且仅仅是董明珠来到安徽的第二年,其负责的销售额就突破1600万元,一个人的销售量占整个公司的1/8。如此斐然的业绩,加上前面讨债的壮举,董明珠已经在格力电器高管层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也许是为了考验董明珠,公司随后将其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即便是在隆冬季节,董明珠也神话般签下了一张200万元的空调单子,一年之内,她的个人销售额上蹿至1.6个亿,占到整个公司总销售额的1/4。当然,漂亮业绩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只有董明珠自己最为清楚。多少次,董明珠跑市场路过家门口,只是下车看了孩子一眼后转身就离开,其间连与父母拉家常的半点时间也没有留下。

然而,正当董明珠在江苏干得热火朝天时,一家名为汇丰空调的公司到格力挖人,并随即引发了格力电器大批营销员的“集体辞职”,董明珠随后被总部快速召回,并火线任命为经营部部长。接棒之后的董明珠不仅要面对隆冬时节积压的19000套空调,而且要舍弃巨额薪酬,因为已经做开市场的董明珠在销售员的岗位上一年可拿100多万,而当了部长只能拿到10多万。

来不及作任何的斤斤计较,担任经营部长的董明珠迅速舞起了变革的权杖。董明珠发现,格力当时的财务管理跟经营管理互相脱节,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失去监控。情急之下,董明珠找到了格力老总,大胆提出了将公司全部对外财务由自己管理的的要求。正常情况下,这一请求很难得到高管的同意,但听完董明珠的说明后,老板竟然当场授权。以此为基础,董明珠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公司财务与经营的整顿,推出了计划受财务监督、财务受开票员监督、开票员受电脑统管监督、电脑统管受计划监督等一套管理制度。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格力的财务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混乱,也再没有应收款收不上来的困扰。

内治之路继续铺开。与许多企业的部门经理削尖脑袋为自己部门和手下谋福利完全不同,董明珠主政经营部后,提出了限制营销业务员权利的明确要求。按照规定,凡格力的营销业务员不许拿回扣,拿l分钱,即开除。对于营销业务员的考核,董明珠不以传统的销售额来衡量,而是以与经销商沟通的工作量以及市场调研、价格监督的工作量为依据。不仅如此,董明珠还削减了营销业务员队伍,及至后来格力做到最大的时候,也只有23名营销业务员与竟争对手上千名业务员队伍相抗衡,并屡战屡胜,成为国内营销阵营中一道奇观。

超级“营销女皇”

并不像有些人认为董明珠只有死缠烂打和埋头苦干的笨功夫那样,对于市场高屋建瓴的纵览与把握,对于错综复杂微观利益的斟酌与权衡,董明珠都有着常人所没有的眼光与智慧。可以说,驾驭着属于自己的营销战车,董明珠既能做到快马加鞭,也能做到行进有度。

重新定位了销售人员的工作职能后,董明珠将提升销量的主要动能放在经销商的身上。为此,董明珠发明了“淡季返利”,即依据经销商淡季投入资金数量,给予相应利益返还。一年下来,格力淡季回款比上年增加3.4倍,达11亿元,第一次超过春兰。不仅如此,董明珠还发明了“年终返利”,除了将缩小营销队伍省下的钱补给经销商外,格力还按照经销商的全年盈利给予不同程度的利润返还,其中董明珠负责经营部的第三年,格力返还给经销商的利润就达2.5亿元。

然而,无论是“淡季返利”还是“年终返利”,都可能激发经销商跨区炒卖的投机动机。而且,当时的湖北四大批发商已经为此开打恶性价格战。鉴于此,董明珠推出了“股份制区域性销售公司模式”—湖北格力空调销售公司,即在格力旗帜下,集合四家资金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矛盾最终解决。随后这一模式扩张到全国,而且已经成为空调业通用的渠道模式。

控制大经销商尤其是一级经销商是董明珠掌管经营部时运作的又一精彩手笔。董明珠将经销商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层次,由一级经销商发展二级经销商,而且每个地区都只有几个有限的一级经销商。经销商的规模不同享受格力总部不同的返利标准,由此刺激一级经销商的扩网冲线。与此同时,董明珠规定,一级经销商负责监督二级经销商,一旦二级经销商质量或安装出问题就立即停一级经销商的货。以此为基础,经过多年的彼此交融,格力的各级经销商如今实质上已经成为总部的分公司,文化和管理全都隶属于总部,而从股份结构上来看,他们又都是持股方,格力答应给经销商的利益一分不少。在中国空调企业中,能做到如此的左右逢源,也只有董明珠。

也正是固化了与经销商的利益关系,在随后国内连锁老大国美擅自降价并试图运用收窄渠道对格力进行限制时,董明珠才敢果断叫板,并宣布退出国美渠道,自建专卖店进行销售。完全不同于很多人作出的格力离开国美必死无疑的预判,摆脱了渠道束缚的格力销售额逐年稳步增长,并最终确立了行业的领导地位。董明珠由此创建的“格力模式”在整个家电行业被传为佳话。

数据是对董明珠营销与管理能力的最好支撑。主政经营部之初,格力的营收只有4个亿,但五年之后,销售额爆炸式增长到了28个亿。在后来担任格力副总裁分管全国销售工作时,董明珠很简单地道出了成功的秘诀——诚信。在她看来,与经销商合作,完全不用挖空心思去考虑与双方的利益博弈,只要对所有经销商一视同仁,不因关系远近而区别不同的待遇,就能赢得经销商的高度信任。的确,格力诚信力量的强大所产生的效果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除了经销商与总部之间没有一分欠款之外,格力与经销商也从来没有一张合同,而且延续至今。

不错,担任了格力集团总裁之职的董明珠一直对营销情有独钟。除了“好空调格力造”、“格力掌握核心科技”以及“让天空更蓝、大地更绿”这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浸透着董明珠的智慧外,已近知命之年的董明珠还亲自登陆央视为格力的晶弘冰箱作广告。在董明珠看来,自己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卖空调。

走过的地方不长草

直率,倔强,强悍,霸道……,这些用在男人身上的形容词套在董明珠身上似乎也不过分,而且只要有董明珠的地方就不缺乏焦点和气场。特别是在以男性领导者为绝对阵容的中国家电行业,有人干脆揶揄和调侃道,“一帮老爷们干不过一个女人”,当然这个“女人”就是董明珠,至于有人作出“董明珠走过的路不长草”的结论更是赢得了不少的点赞。

董明珠的确有着许多强势的经典桥段。在广州市财政局对外招标采购中,报价1707万的格力电器输给了报价2151万的另一家企业,董明珠对此不依不饶,并将广州市财政局告上法庭,同时要向政府讨回400万元的差价损失。国家审计署在审计格力财务时发现存在2157.76万的“骗补”嫌疑,但董明珠坚持不承认,依据是审计署和发改委在报销标准上存在分歧,而且当年格力为国家纳税74个亿,完全没有必要从事区区2000万元的骗补勾当。格力某年广告招标,有一家广告公司是某政府领导推荐的,因发现报价系统不完善,董明珠在招标第一轮就将这家公司直接刷了下来。在董明珠看来,自己不需要与政府攀接特殊关系或者遵守潜规则,只要做好空调和向政府交税就行了。

在格力内部,董明珠更是以强人与严威的面孔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格力员工要求统一着工装,而在清一色的白上衣、蓝裤子人群中,只有董明珠如一道流动的彩色风景,变换不同服装,出现在员工面前,并且不会有人质疑。不仅如此,格力上下还非常崇尚军事化管理。如同往常一样,2013年格力公司年会在珠海的一个军训基地召开,整个年会过程实行军事化管理,睡的是营房,一间房32张单人床,吃的是10人一桌的饭,每餐5个菜的标准。数百名格力电器的管理人员分成10个班,全部换上了戎装,踢正步、站军姿、唱军歌……。而这一切,都是董明珠的主意。

军事化的管理也经常体现在董明珠的日常管理流程中。格力电器内部每位员工的电脑屏保上,每天都自动播放着“总裁禁令”。该“禁令”是总裁对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工艺程序做了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那些违反操作的员工轻则降低薪酬,重则直接辞退。另外,格力的员工在上班时间都不允许吃东西,一经发现,第一次罚五十,第二次罚一百,第三次走人,而且已有数十人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惩罚。

水清必须有鱼是董明珠在格力反复倡导的道德宣言。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 格力“总裁禁令”中赫然写道“行贿、受贿者一律辞退,情节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这个制度一推就是20年,现在仍在继续。虽然自己不是共产党员,但董明珠要求格力所有的共产党员都要戴上党徽,每天接受员工的监督。同时,董明珠专门针对拥有权力的干部队伍提出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公私分明”的12字管理方针。如今,无论在格力流水线的现代化车间里,还是在办公室里,抑或是大楼的走廊上,都挂着 “公平、公正、公开”的红色条幅,员工们一抬头,目光就能瞥见这几个大字。

奇怪地是,虽然格力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害怕董明珠,但大家却愿意追随她。这种敬畏力量的形成,按照董明珠解释就是自己的充分自信和公正无私。对外,董明珠曾不止一次的说过自己从来不犯错,而且还永远是对的。不仅如此,在原则面前,董明珠是出了名的六亲不认。一个经销商曾找到董明珠的哥哥,希望通过他的关系拿到3000万的货源,并按2%给他提成。哥哥向董明珠提出了拿货要求,结果不仅被妹妹一口回绝,而且董明珠毅然停掉了这个经销商的全部供货,弄得哥哥与董明珠反目成仇,兄妹两人从此鲜有往来。同样,儿子大学毕业找工作,董明珠完全有能力安排其进入格力最好的岗位,但董明珠明确要求儿子不要出现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幸亏的是,儿子对于母亲的抉择给予了充分的理解,至今还是一个人单独创业。

然而,董明珠绝对不是一个无情无义之辈。在格力,董明珠始终将改善员工待遇作为仅次于技术、质量和营销的第四大管理要务,并提出每年员工工资增长的目标要求。因此,即便是现有的格力普通员工,年薪都在五万以上,明显高于同行水平。不仅如此,格力的每位员工都有一间20平米的宿舍,婚后则有一套50平的两居,而且只要员工在格力,房子永不收回,退休也不会。在按厂规对出错员工进行处罚后,董明珠经常也会自己掏钱为家庭困难的员工补上罚款。格力的员工们喜欢到厂区对面的小吃摊吃烧烤,董明珠则隔三差五地派人去检查和整顿,理由很简单,我的员工会在这里吃饭,卫生情况我有权知道和整改。

除了经常听到员工亲切地叫一声“董姐”外,董明珠也获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点赞之声。在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的角逐中,董明珠作为国内第一位女性得主登上了领奖台;国内人气极其旺盛的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董明珠已三次入选其中;在《财富》杂志推出的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女性”排行榜上,董明珠再一次上榜,而且是第九次登上这份全球性的华丽榜单。

再造一个格力

格力2013年的财务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00.30亿元,同比增长19.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13亿元,同比增长46.5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实际上,在一年之前接过格力集团董事长的权杖后,同时身兼总裁之职的董明珠已经连续两年向投资者交出了靓丽的市场答卷。目前,格力电器不仅是中国首家年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的家电企业,而且格力空调市场占有率超越了韩国LG、日本松下、三菱等传统空调品牌,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值得关注的是,前行之中的董明珠会放快脚步。按照她的设想,在2017年前,格力将每年递增200亿左右的收入,届时营收规模累计递增到2000亿元,等于“再造一个格力”。

雄厚的底气首先来自于强大的技术功力。资料显示,目前格力有2个部级技术研究中心、4个研究院和400多个国际一流的实验室,聘用5000多名研究人员,拥有技术专利8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000多项,平均每天有7项专利问世。而且董明珠全盘主政之后,放出了“研发经费不封顶,只要需要我就投”的豪语,其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史无前例。也正是凭借着强大的技术能量,格力在全国的9大生产基地能够承载6600万台的空调年产量,而在销售和售后上,遍布全球的1.5万家专卖店都能及时向客户提供整机(含所有零部件)和免费包修6年的技术服务。格力塑造的“微笑曲线”——品牌、技术、服务清晰可现。

专业化的深耕是董明珠正在布局的一场大棋。一方面,目前只占公司10%营业收入的中央空调市场将成为格力下一步的主攻目标。权威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格力中央空调揽得了国内14.5%的市场份额,但董明珠的设想是,中央空调未来要向楼宇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安全系统)和家庭解决方案的延伸,格力将由原来的设备制造商变成集成商,进而在此基础上升级而成系统供应商,以此计算,中央空调未来五年即形成500亿元的收入量。另一方面,通过电机、电容、压缩机等上端零部件将垂直产业链打平,变格力的纵向扩张为横向延展。资料显示,目前格力电容已经为外国的电梯厂所选用,每年30亿至40亿元产值的电机也有一个亿由国外销售所产生,5年下来,海外销售额达到几十个亿应该不成问题。当然,这只能是较小范围的专业化扩张,董明珠更大的图谋其实已经超出了空调这根垂直轴之外。从三年前开始,格力电器就着手布局冷链行业,做食品加工行业的深冷设备,同时给远洋大轮、军舰提供制冷设备和技术。

以技术为圆心的多元化将打通格力收入来源的又一个管道。目前格力电器拥有格力、大松和晶弘三个品牌,除了冰箱展现出了非常强大的市场渗透能力外,每一个品牌所携带的小家电也赚得了不错的人气。资料表明,2013年,以净水器、电饭锅、除湿机、净化器、加湿器等系列产品为主打的格力小家电收入约为15亿元,尽管同比增长迅速,但营收却不到公司总营收的2%,后续市场的拓展空间非常庞大。

从目前来看,虽然格力拥有全球40%的空调产量,并且空调销往所有国家和地区,同时在巴西、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都设有工厂,但在200多亿的年外销产品中真正属于格力品牌的销量不到30%;不仅如此,格力空调的占有率已达到近50%,这就意味着,2017年实现2000亿元总收入的目标,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必须翻番增长。按照“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格力国际化路线图,去年格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了美国分公司,随后将建立工厂。董明珠的设想是先以自主品牌拿下美国市场,先难后易,再进入其他国家市场。

董明珠简历第2篇

2013年1月,格力电器了2012年的业绩报告:2012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000.84亿元,同比增长19.84%;净利润73.78亿元,同比增长40.88%,成为中国首家依靠单一品类产品实现千亿元营收的家电企业。

这是2012年5月董明珠独掌格力电器后的第一份年度成绩单,圆满完成了2012年的预期。

2012年,当格力将目标定在1000亿的销售时,很多人提出了质疑。去年一整年,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退出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家用电器行业的发展形势较为严峻,市场的预期十分悲观。

但格力最终实现了逆市增长,董明珠以一份十分亮丽的成绩单回报了中小股东的选票。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董明珠顺利地接同行中有人感叹,以前觉得追格力可能还有点希望,如今董明珠掌权,追格力彻底没希望了。

优秀的业务精英 倔强的销售员

1954年,董明珠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姊妹七人,她最小。儿时的董明珠性格腼腆温顺,总是微笑着听别人说话,几乎别人说什么她都同意,“好啊”、“可以”、“没问题”是她的口头禅。

在她看来,这辈子最大的转折点,是丈夫的去世。“如果不是这件事,我不会走现在这条路。如果他在,也不会同意我来珠海。”

董明珠原有一份在当年看来稳定的工作,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有干部身份。丈夫因病去世之后,董明珠独自带着儿子生活,在1990年,她毅然辞去工作,将儿子留给奶奶照顾,自己南下打工。

数年后,董明珠孤身一人来到了珠海,后来加入了格力。那一年,她36岁,她的儿子东东8岁。那时的格力还叫海利,是一家投产不久、年产能约2万台的国营空调厂,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做空调组装。

她在格力的第一个岗位是销售人员,被安排负责安徽市场。到合肥的第一件事,是向当地一家拖欠了42万货款的经销商追债。

董明珠锲而不舍天天去找那位经销商,经销商爱理不理的样子。直到下班时,董明珠站起身,一个人回到旅馆。再后来,那位经销商干脆避而不见,这更激起了董明珠的犟脾气,天天去“堵”,终于有一天把他堵在办公室大叫:“你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从现在开始,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

经过40天的斗智斗勇,饱尝冷落、戏弄和欺骗后,董明珠终于追回了货物。从此,她立下决心采用“先款后货”的策略。然而,那时的格力在空调界默默无名,“先款后货”几乎不可能。在一次次碰钉子之后,安徽淮南一家电器商店的经理终于被董明珠的真诚所打动,答应进20万元的货试试看。董明珠终于拿到了20万元的支票。

再后来,格力在淮南的市场被打开了。在芜湖、铜陵、合肥、安庆,董明珠都打开了局面。仅仅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就突破1600万元,她一个人的销售量占整个公司的1/8。

1994年底,在格力电器最困难的时候,董明珠接过了经营部长一职,经历了很多改革。一年之后,销售收入增长了7倍,达到28亿。

从此,她作为神奇销售员声名远播。

接棒权杖 超越过去的辉煌

在她接过朱江洪权杖的那一刻,能否超越她的前任,带领格力开辟一个崭新的时代?

她也已被称作家电业的“拼命三郎”、“中国的阿信”。她从底层的业务员做起,一步一步走到总裁、董事长的位置上,数次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成就了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民族品牌。在中国复杂的商业环境里,在国有体制内,她依然能坚持原则和个性,有棱有角。

在董明珠看来,“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强势的责任感。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被乌纱帽左右,如果你认为我做得太过分了,把我免掉了也不足为奇。但如果给我做,我一定要坚持原则。”

董明珠从一线业务员回到总部当部长,其实遇到了重重困难。其时格力刚好遇到大批人员集体出走,而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董明珠的回归,又损害了一部分有权力的人的利益。但回望那个时候,董明珠却不觉得痛苦,因为她只觉得要去战斗,要去博弈,只要问心无愧就行。才回到总部的她发现许多管理上的漏洞,她不仅去提建议、找问题,还主动向总经理要权,也因此遭到许多人的嫉恨。

外界把董明珠形容成“钢铁侠”一般的形象,说一不二,决定了就是对的。但董明珠觉得,自己并不是盲目做决定,那都是经过了充分的论证才做出的,所以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东西。也因此,她坚持水清必须有鱼的规则。她说,“如果我们大家都是浑水摸鱼,那是极少部分人得利,更多的利益是给这部分人拿走了,我们更多创造财富的人,我们的员工待遇不可能提高,因为利益给别人拿走了,你的企业没有效益。”

在董明珠的办公室里一直挂着一幅字――“献身企业忘自我,棋行天下女豪杰”,这是朱江洪在2005年送给董明珠的生日贺礼。

在中国的电器行业,朱江洪与董明珠的配合被视为“绝配”。朱江洪主抓生产和科研,强调工业精神和技术研发;董明珠长于营销,主抓市场和财务。朱宽容,心胸博大;董强势,原则性强。朱董两人默契配合,成就了这家“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

董明珠承认:“如果没有他在我背后的这种支持,我肯定也做不到,你想讲原则也不行,没给你讲原则的机会和环境。”

董明珠在第二本自传《行棋无悔》中,谈到了她和朱江洪的事业默契:“我希望有一天能超过朱总,我相信他也希望我能超过他;但我还相信,朱总希望自己永远站得比我高,就像他现在是董事长我她承认,权力过大确实容易犯错误,但容易犯错误不代表就一定会犯错误。她说,她每天都在反思,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是总经理一样……说句稍微出格的话,如果不是我1994年回来帮忙整顿经营部,格力不会有今天。从这一意义上讲,朱总也是幸运的,如果他不认识我,将会是他的一大遗憾。”

他们默契合作了接近20年,直至2012年5月朱江洪退休。

无可复制的女中豪杰

除去工作,董明珠的生活非常简单,甚至做饭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工作。她说,“我的空调才卖几千块钱,但是有的衣服卖那么贵,所以我从来即使穿了名牌衣服,也是打折的时候买的。别人说你那么有钱了还讨价还价?因为我觉得它不值这个价钱。”或许是因为少了一些职场成功女性的时尚感,董明珠常常被人认为不像一个老总,而更像一个老师。

对于取得成功的女高管,董明珠认为她们和普通人没什么不一样,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点追求。

女高管与男高管在处理问题时的差别,也是常常被问到的问题,但董明珠认为,解决问题只有方式的差别,并不是温柔或者强硬就可以让事情得到解决,而她,绝对是一个强硬派的领导者。同时,她也是一个把总经理的职务当做责任和负担的领导者,为此,她凌晨五点起床,半夜两点还没睡,几乎没有其它爱好,连儿子,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了完全独立。

她认为男女之间没有优劣势。如果一个女性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收获更多的可能是同情,而不会有过高的要求。成功,是由做事情的对与错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性别。虽然大多数女性会有生子的阶段,但董明珠认为这样的特殊时刻不能代表一生。她认为职场女性首先就是要会做人。会做人,在她看来就是尽职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这就是目标。每一个岗位都做得比别人好,受到别人的尊重,由于尊重,职务就会发生变化。

董明珠的同事们都说,她的这一生完全奉献给格力了,很难找到一个像她这么无私和投入的人了。他们称赞她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企业家,有很执着的敬业精神,舍弃了一切奉献企业,对企业没有私心,拥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有着显赫的业绩……董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在这个社会,男性是主导地位。女性在这个岗位上背后要付出很多,作为一个女性,要领导一帮男士,怎么能够让他们信服你,那真的不是靠你简单的亲和力,那是要靠智慧的。而且更多的是,你要比他更加执着和拼搏,你要比他做得更好,你的判断力比他更强。”

董明珠简历第3篇

佳丽珠宝有限公司所设计的K金钻戒,淡淡的黄,点缀在炫目的白里,简单而宁静。看着它,仿佛一切都归于恬淡,是如此的牵动人心!

这个世界,确有这样一种简单而宁静的境界,叫做云淡风轻。在经历数十载珠宝人生之后,佳丽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冼兆球先生已经不知不觉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了自己旗下的产品里,精彩纷呈中,更显熠熠生辉。

如今的冼兆球先生,或者尽自己的心意去打理自己的珠宝事业,或者凭自己的热忱去服务于香港珠宝制造业厂商会,在珠宝事业的美丽之门里,一切随心。

开启,珠宝事业的美丽之门

年届六十的冼兆球先生,已经在珠宝行业里,走过了数十载风雨历程。他的人生,就像是一只珠宝首饰里面折射出来的艺术,他把自己的经历谱成了曲,把自己的点点滴滴奋斗的故事化作了乐,通通都融入到了珠宝的主旋律里。

如曲如歌的人生,声声点点都击打在人的心里――这,是一个与珠宝有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冼兆球先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冼兆球先生踏入了珠宝行业,从此与珠宝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冼兆球先生加入谢瑞麟珠宝公司,开始他人生的第一段奋斗生涯。那个时候,谢瑞麟珠宝刚刚开始做出口生意,需要建立完善的出口业务体系,从而将销售队伍分成不同的市场,然后以企业的做法去不断地扩大,开阔市场版图。

冼兆球先生就是负责为谢瑞麟珠宝开拓市场。当时的谢瑞麟珠宝,已经颇具规模,仅以生产论,在香港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大公司了,而且谢瑞麟珠宝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珠宝生产技术,垄断了铸模的方法,将之大规模的用于生产,对于市场的需求极为迫切。

媒体对于谢瑞麟珠宝的缔造者――谢瑞麟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一手创立了“谢瑞麟”珠宝王国、专卖店开遍东南亚、香港、内地。纵观谢瑞麟珠宝的发展历程,作为市场开拓者的冼兆球先生,在承受着巨大的市场压力时,却终是不负所望,帮助谢瑞麟珠宝开拓出了广阔的海内外市场。

1986年,冼兆球先生离开谢瑞麟珠宝。1987年,谢瑞麟珠宝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公开上市,事业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在谢瑞麟珠宝事业最红火的时候,冼兆球先生却毅然离去,此时,他已经在谢瑞麟珠宝度过了时光,写下了最激情的奋斗故事。

离开谢瑞麟珠宝后,冼兆球先生却并没有离开珠宝行业,他依然在珠宝事业里,迎风前行。由于在谢瑞麟珠宝所展现出来的才华,冼兆球先生很快接到一家珠宝公司的邀请,担任董事,参与整个公司的重大决策,并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

位高权重,却意味着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冼兆球先生坦言:“那个时候很辛苦,因为公司要求很高,并且公司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对于业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使我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回首过往,冼兆球先生却笑言,那是我最赚钱的时候。压力,曾经磨炼一些人,也毁灭一些人。在不断的市场压力下,冼兆球先生收获了圆满的成功。这不仅仅因为他收获了丰厚的薪金,更是因为他迎来自己事业的春天。

1993年,冼兆球先生与拍档一起,创立佳丽珠宝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开启了自己美丽的事业之门。

服务,珠宝制造业厂商会

在冼兆球先生的事业经历之外,还有一个关于奉献的故事。

1988年,在冼兆球先生事业的轨迹上,出现了一个拐点――为了更好地发展珠宝事业,使得许多同行受惠于此,冼兆球先生同邓昭明先生、谢瑞麟先生等同仁一起,创办了香港珠宝制造业厂商会,邓昭明先生任创会主席,谢瑞麟先生和冼兆球先生任创会副主席。

香港珠宝制造业厂商会的宗旨和使命,是以维护香港珠宝制造业厂商之利益为先,以加强在海外市场之竞争能力;在香港珠宝厂商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和沟通,并互相交流意见及解决问题;争取提高香港珠宝制造业之地位,以及将业界推广至海外市场;向有关政府部门提交各项贸易及行业建议书;为有潜能之业内人士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透过组织和举办各项活动,以达至增进业内人士,及业内与社会各阶层人士之间的关系和促进彼此之了解。

在当时来讲,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宏伟的蓝图。冼兆球先生说:“创会不久,认知度不高,开展业务都很困难。”

因为是一心为行业谋取利益,所以在冼兆球先生及同仁们的努力下,香港珠宝制造业厂商会很快引起行业共鸣,会员达至400多人,因为在频繁的活动中,会员都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利益。

与珠宝行业紧密挂钩的,就是展览会。就如同选美大赛一样,好的珠宝设计作品,总需要得到人的赏识,从而激发更多人的需求。在没有创办这个珠宝商会前,各行业人士都是各自为政,在国外的展览会上,分散而行,好的位置拿不到,而且展位费用也高。而在创办商会之后,冼兆球先生团结行业人士,动用商会影响力,把大家团结起来,在国外大的展览会上,以最合理的价钱,就可以拿到很多好的展位。

冼兆球先生说:“这个会就是为了多做一点事,带来效益,多一点生意。”拳拳赤子之心,溢于言表。

正是因为以行业利益为先,对行业的操守,商会也是最忠实的监督者和执行者。作为珠宝行业经营者,冼兆球先生万事以诚为先,在珠宝商会,也同样如此。在91―93年,95―97年度担任主席的时候是这样,在如今将主席位让与新人,自任副主席的时候,也依然是这样。如果有人投诉会员产品不合格,商会一定会督促会员,直至达到客人的要求。

他一手创办了商会杂志《香港珠宝快讯》,为珠宝行业带来了切实的好处,许许多多流光溢彩的珠宝设计作品,通过杂志,吸引了许多客户的眼球,展示了行业的景象,为成员单位带来了许多新的商机。

如今,站在人生的轨迹上回望,冼兆球先生也是深感欣慰:现在我们的认知度很高,我们到很多地方去,别人都知道我们做什么。

佳丽,珠宝事业的美丽篇章

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是在那生命轨迹中,精彩的点点滴滴。冼兆球先生从低做起,以奋斗的精神,在压力下不屈服的毅力开创自己的事业,是为精彩;以行业利益为先,在商会领导的位置上,兢兢业业掌舵,可歌可泣,是为精彩;而在冼兆球先生奋斗的人生中,所创佳丽珠宝如今所散发出的璀璨之光,同样精彩。

佳丽珠宝有限公司为一家颇具规模的珠宝首饰制造商,主要生产925银、9K、10K、14K、18K金及PT900珠宝首饰,镶以钻石、宝石及半宝石。公司的产品有90%为铸造,余下10%则为人手巧制。公司目前拥有产品设计样式数以千计,款式包罗万象。冼兆球先生介绍说:“我们生产的首饰有戒指、项链、手镯、耳环及吊坠,首饰基本上都做。”

作为董事长,冼兆球先生对公司的定位,是出口外销。因此,以200美金到5-6万美金的中档珠宝首饰,风靡美国、日本、英国及法国等海外市场,成为都市男女首选之物。

珠宝,自从其伴随人类文明的诞生,就因其独特的光芒而吸引众人的目光。而今珠宝已不仅仅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它更多体现出现代人的独特品位、内涵与气质。创造出更多符合消费者气质和内涵的时尚珠宝,这不仅是消费者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珠宝企业对于自身内涵的完善与升华,而佳丽珠宝无疑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我们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设计方面。”冼兆球先生自豪地说,“佳丽珠宝的设计,从来都是原创,绝不抄袭。”

翻开《香港珠宝快讯》,这本由冼兆球先生一手创办的杂志,上面收录了行业内精致的珠宝设计,使得杂志大放光彩。即便如此,当看到佳丽珠宝设计的几只戒指时,那简单而宁静的灵动意境,还是让笔者大为感动。

创新是珠宝设计行业的灵魂,有设计内涵的珠宝才能让消费者忠诚于它的品牌。当佳丽珠宝的设计产品,开出璀璨的花时,却让人领悟到成功的真谛――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雨水。

佳丽珠宝,是一朵成功美丽的花。

观点,香港珠宝业熠熠生辉

在珠宝行业走过数十载风雨历程,在不知不觉间,冼兆球先生已经与珠宝行业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互相辉映。

因而,对于香港珠宝行业的前景,冼兆球先生总是十分看好。事实上,从香港珠宝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完全有这个潜质,也有这个能力。“就以镶嵌的贵金属、珠宝、钻石、宝石、翡翠、珍珠首饰而论,香港珠宝的出口,不是世界第一,也是世界第二。”冼兆球先生说。在他看来,香港有规范化的法律制度,产品质量过硬,从不以次充好,而这也是香港珠宝风靡世界的原因。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这个世界,确有这样一种简单而宁静的境界,叫做云淡风轻。如今,冼兆球先生为人处世,往往能够做到随遇而安,特别是现在,和三个拍档亲密无间地合作三十年,共同浇灌出佳丽珠宝这样一朵璀璨的花朵之后,更是觉得心满意足。

在这个珠宝行业,或许曾经有许许多多精美的作品,都如同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眼云烟,但是冼兆球先生为珠宝的美丽事业奋斗的精神,却足以镌刻下属于他自己的传奇。

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在生命里融入珠宝事业的奋斗者,都会如同最璀璨的钻石一般,熠熠生辉。

董明珠简历第4篇

这是一个“走出去”最坏的时代,因为经济危机之下风险加剧陷阱增多,不确定因素层出不穷,难以估计的情势常常突如其来,而且不少地方时局动荡。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出去易,走好却难,因此“走出去”重在走得稳当。那么,怎么才能稳当呢?当然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如同格力站在了世界空调技术的制高点,才有了开拓国际市场的利器。如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所强调的:“中国制造业要走向世界,不能简单用一个附庸性的,而应该是创造性的。以格力为例,我们的产品不仅要大量出口,而且还要被国外当做高档产品。”

从行业追随者到引领者

5月28日晚间,格力电器董事会公告:原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当选董事长,并继续兼任总裁。这也标志着原董事长朱江洪正式卸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董明珠接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是“众望所归”,她将延续格力电器既定的技术路线和工业精神,符合珠海市和广大投资者的意愿。同时,董明珠兼任格力电器总裁,能确保董事会的决策部署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有助于公司朝着既定的目标继续稳健发展。

董明珠自1990年加入格力电器,至今已22年,她是格力电器发展壮大的主要亲历者和重要推动者之一。多年来,她力主自主创新,倡导“企业发展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产业链中拥有话语权,才有核心竞争力”,“没有中国创造,就没有出路”。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电器完成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转身,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835亿元,空调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格力最新年报显示,2011年,格力电器净利润52.45亿元,同比增22.67%,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势头。这一业绩也令格力电器连续7年成为空调行业的全球销量冠军。董明珠称,目前,格力在全球拥有2亿用户,其自主品牌空调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渠道建设方面,格力也已在海外开设了多家销售公司以及500多家专卖店,“中国产品正逐步走出‘贴牌时代’”。

业内人士预计,2012年格力电器全年营业收入有望超过1000亿元,成为依靠单一空调品类实现千亿的首家家电企业。这对全球家电产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连续五年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商界领袖

日前,美国著名商业杂志《财富》(中文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位列12,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上,排名最靠前的女性。

董明珠,在中国家电业叱咤风云的“铁娘子”。 36岁南下打工,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个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带着淘金梦想南下的人不乏董明珠一个人,能吃苦、独立、不服输的个性加上社会发展企业需要壮大所带来的一些机遇,促成了董明珠今天的成就。

15年间,董明珠从最底的业务员一直做到格力电器总裁,20年来,她带领一家空调小厂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空调电器制造商,在家电专业化的道路上打造了新的蓝海,也因此5次荣登《财富》“全球最有影响力商界女性50强”排行榜。

董明珠偏执地追求技术,关注创新的任何细节,矢志不渝地推进技术突破。在全球家电制造业激烈的竞争中,她为格力打造独树一帜的创新竞争力,格力空调自主品牌出口接近30%,奠定了格力在全球空调产业的霸主地位,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经典案例。2012年正逢全行业的寒冬,董明珠的目标是多卖空调1000万套,实现销售收入过千亿,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唯一依靠空调单一品类实现千亿的企业。

董明珠认为,现在的市场已无法把国内与国外截然分开,面对全球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和企业领导者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亚洲地区的商界影响力已从日本逐渐转移到中国,中国企业家将成为全球商界的重要力量。

与技术较真方能以诚信为商

时光进入2012年,格力动作不断。2月14日,“格力变频空调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消息正式对外。当日,格力电器亦正式宣布:其变频空调产品自即日起将实行两年包换政策。

多年来,在格力电器总部墙上,“忠诚、友善、勤奋、进取”八个字的企业精神始终烙印在最醒目的位置。“当前社会是比较浮躁的,‘忠诚’似乎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但格力要做到忠诚于自己所做的事和所生产的产品。其实就是忠诚于消费者、社会和国家。”董明珠说,“此次将‘一年包换’调整为‘两年包换政策’,正是诚信为商的根本体现。”

在她看来,诚信不是口头的词汇,而是企业必须坚持的原则。“产品、技术不过关,就是对诚信最大亵渎。”她说,“多年来,正是依靠在技术领域的‘较真’态度,格力电器赢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殊荣,也赢得了诚信为商的资本。”

2003年前后,多家电企业都走上了多元化之路。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格力电器却并未随波逐流,始终将注意力集中于制冷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探索上。2007年后,格力电器在压缩机技术和变频技术上的发展速度,已明显超过原本领先的日本企业,并最终实现了1赫兹变频技术。2011年12月17日,格力召开了技术鉴定大会。通过鉴定,格力的又一项新科技“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格力电器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技术孩子”。

“正是这些年辛苦孕育的‘孩子们’,让格力成为一家与众不同的家电企业。”董明珠说,“格力是以技术为导向发展的。在技术和服务两者之间,拥有的过硬的技术才是提供服务的根本,我们绝不能本末倒置。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拥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

“是否坚持以技术为导向,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如果以营销和服务为主导,企业极有可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发展之路走偏。技术才是支撑营销和服务的根本。‘与技术较真,以诚信为商’,在这条发展之路上,格力将继续前行。”董明珠说。

“空调寒冬论”的终结者

3月16日晚上9点,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

一则有着汉字商标的形象片在这里播出,吸引了路人纷纷驻足观看。这是格力的形象片。据格力海外市场负责人介绍,该形象片主打格力的企业理念和空调产品,传递了“中国的格力,世界的格力”的决心和信心,时长30秒,播出频率最高时为每天160次,最低时为每天40次,初定连续播出5年。格力电器由此成为在纽约时代广场投放力度最大、播出时间最长的中国企业。

这一形象片的播出,反映了格力电器在加快国际化的进程,而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这种决心和毅力尤为难得。

董明珠称,格力在纽约时报广场的“中国屏”上亮相,充分表明格力向全球空调产业更高目标迈进的决心和能力。格力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组建了规模宏大的专业空调研发中心,拥有热平衡、噪声、可靠性等170多个专业实验室。目前,公司已经拥有技术专利近5000项,其中发明专利710多项。

如果说格力纽约时代广场形象片的亮相,是对“空调寒冬论”的有力反击,那么,格力在第23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简称“中国制冷展”)的惊艳亮相,则彻底让“空调寒冬论”破产了。

作为行业趋势的风向标,制冷企业在中国制冷展上的表现和所的产品尤为令人关注。格力电器占据了全展最大的展位,面积达448平方米。而除了重金投入,格力电器还在本次制冷展上充分展示其产品实力。据介绍,格力电器这次带到制冷展来的产品,包括节能高达40%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真正无氟的R290环保空调、物联网空调等七个拳头产品。

“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董明珠在谈及“寒冬论”时如是说道。

人生就是炫彩的陀螺

闲暇时候的董明珠喜欢看书、游泳,她把人生比喻为下棋,“下棋的时候要不断思考,做事也一样,需要不断博弈。”差别最大是现实中的博弈不要厮杀出谁生谁亡,要的是共同进步,互相提高。她认为,一个人没有压力就会落后,有竞争才有创新。

不过,很难想象的是这十几年来,董明珠性格、观点始终不变,“现在看看15年前我的个人发言稿,里面强调的主线和我现在的体会依旧是一样的,我没有改变,还是当年那个我。”

在她的处世原则中有两点是必须坚持的。一个是,原则的东西不放弃,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另外一个就是,与人交往,只谈感情不谈工作,朋友间不能有生意上的联系。她坚持认为,工作中徇私会把自己的形象抹黑,近20年来一直恪守这个原则,或许正是她本人对“原则”的坚持,才被大众所钦佩、所认可。

董明珠简历第5篇

为了打响“中国制造”的名牌,创新,再一次成为了最有热度的词汇。在不久前落幕的中国创新科技大会上,就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十三五”规划也已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担当起了十分重要的责任。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斯泽夫,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一汽原副总工程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秘书长荣惠康,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舒金龙,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芳,珠海银隆集团董事长魏银仓,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亚波,大疆创新创始董事、前首席科学家朱晓蕊,中国兵器集团科技带头人、研究员李良巧等来自电气、家用电器、汽车、航天、新能源、机械、无人机、兵器等各行各业的企业掌门人,也齐聚本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这一分量十足的大佬名单让“制造业的达沃斯论坛”之称更加名副其实。

在论坛上,董明珠以“创造改变世界”为题,为“中国造”高调发声。她认为:“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有底气,国家才有尊严。”同时董明珠首次正式宣布格力进入多元化时代。

创新:一条自我挑战的道路

董明珠说:“大家都说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是挑战的时代。那么我们要挑战谁?我认为是挑战自我的时代。我们只有先改变自己,才有能力去改变别人,所以‘创造改变世界’。”

20多年来,挑战自我、自主创新,已经作为企业的基因深入到了格力电器的骨髓。格力的新产品每次面世,几乎都能带来整个产业的变革:从睡眠曲线到超薄空调,从1赫兹到圆柱形柜机,从全能王到油画空调,可以说,格力近10年来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持续领先整个空调行业。

董明珠说:“我们要脱胎换骨,完成从大到强的转变,不是通过简单的加工,而是通过创造来实现的。只有创造才能让我们走向世界,只有创造才可能说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2015年,格力电器的“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也是家电行业首个以一个创新体系获得这个国家最高级别奖项的,这是对格力自主创新的最大肯定。

20多年自主创新的道路,让格力空调享誉世界,也为中国制造闯出了一条道路。“空调起源于美国,又从日本传到了中国。1995年日本已经有了变频空调,2005年我们才开始能效等级,中国空调起步时已经落后了10~15年。所以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过去日本的空调在制冷上是不错,但是现在制冷、制热能力最好的空调在中国。好空调就应该在中国买、在格力买,这就是中国制造。”董明珠说。

创新推动格力走向多元化

近年来,在创新发展上有两种观点,一是要关起门来,另起炉灶,靠自主创新谋发展;二是要开放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不然也追不上。但是格力用自己的实际经验为制造业提供了“格力样本”――相关多元化。

“多元化应该是世界上很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基础是专业化,专业化发展好了,把已有资源、技术人才管理好了,才能去做多元化。”

格力可以说是比较晚迈向多元化的家电领军企业。面对记者的提问,多元化与专业化的问题经常是董明珠需要面对的。但是在董明珠眼里,多元化与专业化从来不是矛盾的,应该说,专业的多元化,既是格力的态度,也应该是整个中国制造的态度。

董明珠说:“专业化是让格力电器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格力电器是单品类企业,所以它完全靠单品类的量来实现全球第一。”这句话的背后既是霸气也是骄傲,在中国甚至是世界家电,也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做到这样的成绩,但是格力做到了。

但是始于空调的格力,绝对不会止于空调,这既是这个时代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格力电器在这个时代由于我们在空调领域能够自己掌握核心部件,这样一个话语权,或者是研发制造能力,我们把核心部件技术延伸,让格力电器多元化。”

据了解,多年来,格力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众多的技术突破,引领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在“技术相关多元化”(如空调技术、模具技术、装备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业态相关多元化”(如智能家居、工业制品、智能装备),从而使格力跨入了特色鲜明的“相关多元化”时代。

为了实现全面掌控空调的核心技术,格力早就创建了自己的压缩机厂和品牌――凌达,也有了专业电机品牌和电容器品牌――凯邦和新元。这实际上形成格力自身技术相关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董明珠说:“没有基础加工的工业设备,一切都是零。如果我们以后买不到进口的设备,我们怎么去生产好的产品?制造企业应该有为国家担当的意识,所以格力进军智能装备,不是因行业有钱赚,而是因为我们有担当的意识和精神。”

董明珠简历第6篇

1 冠榕

北京土著,喜爱北京小吃,也爱欧式古典,如今是著名服装品牌的掌门人,收藏了一屋子的古董,总爱与朋友分享他的收藏,还谦虚地说自己只能抓住古典主义的尾巴。

关于冠榕的最爱

椅子:明式圈椅

艺术家:高迪

音乐:各种

食物:小吃

一天中的时段:傍晚

城市:巴黎

服装:混搭

邂逅古典主义

第一次遇到冠榕是在巴黎的圣心大教堂,他圆圆的脸庞和精灵的模样,瞬间让人有了亲近之感,化解了身在异乡的紧张。回到北京,渐渐了解到,年近40岁的冠榕经历过诸多磨难,如今是著名服装品牌的掌门人,平日醉心的事情是古董收藏,18、19世纪的雕塑,钟表以及家具,不只是简单地喜爱,冠榕对它们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次跋山涉水运回来的古董他都会亲手擦拭、修补、触摸、对望……哪怕辛苦到深夜,他也感到无穷的满足;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更深层次地了解艺术品的内涵,这样的情结全赖于他儿时学习绘画的经历。他热爱各种艺术表达形式,甚至去拜访名家,学习雕塑,亲手去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他对古典艺术根深蒂固的迷恋,同样影响到了家中,他喜欢充满故事性的家具和饰物,对于带有明显时代感元素的纹样尤其钟爱,这样的内容不但会成为家居的装饰,更能体现家的深度。

写意当代

看着每次春拍、秋拍中艺术家作品不断拍出天价,张涛也一度动摇过,要不要为了“卖相”去牺牲创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沉淀,他逐渐看清了自己的方向,他的创作一定是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就像他自己所说:“都市化文明带来人与自然的疏离,而我绝不能逃避心灵的投影,我所能做的,仍在艺术中,通过笔墨色彩上的实验表现自己的焦虑与思考。”

他的境界也许是我无法理解的,但他的心境却在他的家中完全体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绘画的影子。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会自己鼓捣一些家具,屏风、茶几、搁板、支架、相框……完全自己制作,他总是戏称自己是个专业的木工,而这些家具上时常出现他绘画作品的影子,墙面则完全被写意的画面占据,却没有陈旧和保守,艺术跟家具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 张涛

“70后”,职业画家,最新的系列作品命名为《云游》,擅长用现代的手法和色彩诠释中式写意,更能巧妙地把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家具相结合,近7年耐得住寂寞的潜心创作,哪怕身处喧闹的都市,心灵一样自在云游。

关于张涛的最爱

车:老爷车

椅子:一切有年代感的椅子

艺术家:米开朗基罗

音乐:新爵士

食物:面(出生在陕西)

一天中的时段:上午10点到11点

宠物:猫

爱好:逛跳蚤市场

3 刘铮

1969年生于河北,曾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1997年以前在工人日报做摄影记者。他是1990年至今二十多年来中国当代摄影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著名作品有《国人》、《911》、《古代美女》、《惊梦》、《军服》等,《军服》系列作品是他用传统湿版的制作手法来做成一种当代COSPLAY。

关于刘铮的最爱

椅子:美式椅子

艺术家:弗洛伊德

音乐:爵士

宠物:拉布拉多犬

一天中的时段:日出

城市:纽约

服装:随性

色彩:带颜色的灰色

车:SUV

酒店:海滨度假酒店

餐厅:古巴餐厅

别“样”木 轻温暖

跟刘铮的对话,总是让人紧张,他的强大气场让人不得不跟随他的思路,一路表述下来,你会发现自己迷失了自我,他说每一件事情时都无比笃定,让你没有丝毫余地去质疑。也许就是他的这种“超能力”,让外国人都甘愿参与他的“9.11”系列摄影作品。来到刘铮正在装修的新家,他拿出众多的专业家居书籍,最后欣喜地告诉我们,他把新家的风格定位在了人情味浓厚的北欧风。他喜欢木色的温暖,白色的纯净,用木质材料做成背景墙一定很贴心,但是木质的组合不能普通,他追求墙面的“无序”,随意的组合或是符号化的语言,这样的纹理既能带来温暖,又有设计感挥洒其中,回归家庭的刘铮其实是简单、温暖的。

迷恋金属动物“纹”

岳峰说话十分有特点,语速很快但并不凌乱,每件事情在他的讲述中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他讲故事的天赋让跟他聊天成为一种快乐,这大概就是老北京人热情和幽默的魅力所在。热爱古董珠宝的岳峰,如今经营着一家精品古董珠宝店,对于自己诸多珍贵的古董如数家珍,桌子上的专业书籍让我这个门外汉一头雾水。钻研、探究让他在这个行业中很有权威,周围的朋友遇到拿不准的物件,总是虚心向他请教一番,而他的见解不但专业而且新鲜。业外的时间,他喜欢玩机车,摆弄各种动物,猛禽是他的最爱。回到家中,他依旧会与动物为伴,有动物元素的图案是他喜爱的纹样,墙面上的动物纹理冲击力极强,专爱金属色的光泽和质感大概与他曾经是一名重金属摇滚乐手相关。

4 岳峰

机车、隼、鹰、摇滚、古董、珠宝……这些关键词汇聚成了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岳峰,“80后”叛逆而个性的小伙子,古董珠宝商人,“赐骨”品牌创始人。

关于岳峰的最爱

车:哈雷

色彩:红、黑

音乐:重金属

食物:肉类

一天中的时段:半夜

宠物:猛禽

城市:北京

服装:皮衣

饰品:古董珠宝

5 王天汉

1976年生,籍贯四川,信仰佛教,登山爱好者,曾于2002年5月17日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并安全返回。现为斫琴师、自由摄影人。

关于王天汉的最爱

车:jeep

椅子:中式圈椅

音乐:古典

董明珠简历第7篇

他们罕见地不加掩饰地公开表达对实体经济环境的不满及对虚拟经济的意见。

争论白热化

2016年末,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争陷入白热化。

这场争论源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不久前提出的可能构筑未来新世界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和新能源”的“五新”理论。

在2016年12月25日的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中,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分别发表了对马云“五新”世界理论的看法。

耿直的宗庆后直言不讳,“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

“除了新技术我很认同,其他那几个新,我看不太明白。”李东生较为婉转地表示,马云的“五新”,更多的像是按照他自己的商业模式来量身定做的,但对于实体经济而言,是不是最合适,确实不能简单地认为“新的一定是好的”。

董明珠也认为,把新字拿掉,都是以前原有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

几天之后,马云出席了一个商会组织的年会,再一次宣讲了他的“五新”世界理论,不留情面的“金句”频出:

“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

“不是技术让你淘汰,而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保守的思想、昨天的思想、不愿意学习的懒性淘汰了你,自以为是淘汰了你。”

而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对“宗庆后们”的隔空回应,其间的火药味甚浓。

马云对讲台下听他演讲的企业家们说,“我想,这里很多人并不一定看好,但我还是要强调这一点,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必定是未来。”

那么,马云所描绘的“五新”世界究竟是怎样一个新世界?

新零售。纯电商时代很快将结束,“电子商务”很快就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线下加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的新零售,即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现代物流或将真正消灭库存。新零售的诞生,对纯线下会带来冲击,对原来的商业地产模式为主的零售行业带来冲击。

新制造。未来的二三十年,制造业将从规模化、标准化转向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如果不从个性化和定制化着手,任何制造行业一定会被摧毁。新制造的诞生,对以规模化和标准化制造的行业带来的冲击,将远超想象。

新金融。未来的新金融即互联网金融,基于数据的信用体系产生的真正的普惠金融,将支持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及个体获得贷款。新金融的诞生会加快整个社会的变革,也势必将对原有的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新技术。IT时代的技术势必被数据时代的技术所取代,所有的技术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新技术的冲击将远超大家的想象。

新能源。过去的发展是基于石油和煤,未来的技术发展基于新能源,那就是数据。

马云认为,“五新”世界将会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影响到世界、影响到我们未来的所有人。

而这场技术革命必然到来。

宗庆后与马云究竟在争什么?

很显然,宗庆后、董明珠、李东生所代表的“传统势力”对此并不以为然。

双方争论的本质其实是,未来的商业世界究竟由谁来主导?实体经济还是互联网经济?

马云说,未来的经济将完全基于互联网。

但在传统势力看来,真正能够决定未来商业世界的胜负并对这个社会带来变革的仍然是实业,是好的产品和服务,而非新的商业模式。

董明珠说,她一直认为互联网是工具,“把互联网用足用好,我们是赢家。”她将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比作老虎,互联网比作翅膀,要想如虎添翼,实体制造业必须夯实。“没有我们这样的老虎,‘互联网+’算什么。”

她甚至直言,马云在中国能有但不能多,董明珠是越多越好。

宗庆后的看法与董明珠颇为相似,“互联网只是平台和工具,实体经济才是创造财富的经济。”他认为,互联网作为虚拟经济应当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如果虚拟经济成为主业,挤压了实体经济,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实体经济无法支撑整体经济发展,虚拟经济也会变成泡沫消失。

这代表了相当部分实体企业家的看法。事实上,过去的这些年,实体企业家们对互联网的心态复杂又微妙。

10多年前,当阿里巴巴抓住了电子商务这个他们笃信是属于未来的新的商业模式,并相信其将会改变很多商业形态时,绝大部分人并不以为然。直至这个商业模式冲击了几乎所有领域。

汹涌而来的互联网经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生产方式,以全新的商业模式,冲击了旧有的经济秩序,打破了既有的商业利益格局。

面对互联网经济浪潮以及基于此而来的造富神话,很多传统企业家都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一种微妙而焦灼的心态令传统的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之间既拥抱又对立。

董明珠说,所有传统企业都在想,如果没有了互联网我是不是死路一条,大家都很担心。“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焦虑?当然,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新时代,是时代的升级。如果落后于这个时代,我们就要挨打,就要被淘汰。但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只靠互联网,不可能成功。”

王健林输给马云了吗?

传统实业企业家和互联网新贵之间关于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交锋,已不是第一次。

在此之前,两派之间曾有过两场著名的赌局。

第一次是在2012年12月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马云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电商能否取代传统实体零售”展开辩论。两人打赌: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有,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个亿。

虽然一年之后王健林谈及这场赌局时称那只是活跃现场气氛的一个玩笑,但这个“玩笑”还是被视为互联网电商对传统零售业的正式宣战,而且,这个“玩笑”引发了许多严肃的思考。

马云称,希望通过网购的发展,削弱传统商业的力量。当大家都选择网上购物时,传统商圈的销售量就会减少,进而商业地产房价就会降低。他还表示,如果王健林赢了,那就是我们的社会输了,如果房地产一直是我们的经济支柱,我们将输掉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

在这一次争论之后,宗庆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传统渠道仍旧为王。在王健林和马云的对赌中,他表态支持王健林,并预判未来10年电子商务不可能占到零售市场份额50%以上。

宗庆后因此还与马云有过隔空的观点交锋。

马云提出,零售行业把消费价格拉高,钱应还给消费者。宗庆后则认为,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高,因此商品应比传统渠道销售价格高才合理,但现实是网购价格比传统渠道价格更便宜,他认为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同时,低价影响制造业的利润。制造业没办法发展,没人给你制造产品了,网购什么?

在2016年年末的《对话》节目中,宗庆后表示,电商对零售业有冲击,但对他所在的行业没有太大威胁,只是有点影响而已。电商还是要跟线下结合,送货成本太高,无非是现在电商没有收税。实际上电商的成本,比线下成本都高,而实体的零售业目前开始反弹。当然他坦承,“目前娃哈哈业绩确实有点下行,但再次反弹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电子商务能不能占到中国零售市场的50%以上尚未可知,但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是,如马云在2016年12月29日的演讲中所言,2016年阿里巴巴的网上销售额达3.7万亿,而这3.7万亿实际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电商销售的是实体经济的产品,并为实体经济在流通渠道进行了创新。

据彭博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马云以333亿美元的身家登上中国富豪榜榜首。王健林从2015年的第一名降至第二名,身家306亿美元。

另一边,据全国工商联在2016年8月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娃哈哈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494亿元,同比减少226亿元;2016年度的《胡润百富榜》,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五,财富值较上一年度缩水230亿元。

董明珠已经赢了雷军?

2013年12月,还是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第二场著名的赌局发生在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和董明珠之间。

彼时获奖的雷军和董明珠都春风得意。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在当年销售收入突破1200亿大关,营业利润也达到120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而小米利用互联网的电商直销模式,在没有工厂、没有零售店的情况下,在两年之内创下了手机销售1900万台、营收超过300亿元的“小米奇迹”,开启了以互联网基因做消费电子的时代。

基于互联网基因的小米,其盈利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轻资产。而格力则代表着传统的重资产模式。小米靠价格,格力靠技术。

站在领奖台上的雷军和董明珠,围绕小米模式是否能战胜格力模式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还以10亿元为赌注,赌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否超过格力。

雷军认为董明珠必输无疑,而董明珠则认为雷军不可能会赢。这是不同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之间展开的又一次较量。

当时,同在颁奖台上的马云,意外地选择了支持董明珠,理由是虚拟经济没有实体经济强大的支撑是没法走出来的。只有虚和实的完美结合,才能作为新经济。否则就是垃圾经济,肯定会倒下来。

事实上,马云的这个观点确实是一以贯之。在2016年末的这次公开演讲中,他也一再表示,希望大家不要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立起来,企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

2013年末的那场赌约之后不到两年,小米开始遭遇困境,供应链薄弱、专利技术短板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2015年,小米增速大幅下降,从2014年227%的高增长暴降至15%。2016年一季度,小米手机在国产品牌的出货量排名已经跌落到了第三名,第二季度再度滑至第四名。

华为以及步步高的OPPO、ViVO已经将小米甩在了后面。从目前来看,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小米输给了从传统运营商业务跨界到手机业务的华为和从传统家电行业转战至手机的步步高。这些传统企业所笃信的商业法则是,通过不断地创新生产出好产品,再通过好的渠道和推广,沉淀出好的品牌。

董明珠和宗庆后都曾公开表示过对华为以及任正非的认可和欣赏。董明珠甚至说,小米有本事应该跟华为比。

她解释称,不看好雷军是因为他的轻资产模式。在她看来,一个社会的发展,一定要用重资产来支撑。

除了拥抱,别无选择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这被视为是对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进行深刻反思之后作出的理性选择。

中国也在2016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将振兴实体经济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但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亦是中央的决策方向。 中央决策层特别要求,“互联网+”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实体与互联网,两者并行不悖。

从互联网思维,到“互联网+”,再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已然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

而事实上,这种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2016年12月末,美的集团公布电商年度“成绩单”称,2016年全年在天猫单渠道销售额突破100亿。这被视为传统家电行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的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董明珠的格力电器与另一家电商平台京东也一直有着十分紧密的合作。

阿里巴巴已经注资入股银泰商业集团布局线下零售,依靠互联网渠道销售模式发家的小米也宣布,将在2020年以前将销售渠道延伸到线下,开出至少1000家零售店。

董明珠简历第8篇

这组照厉害在哪儿了?

“除了妈妈和姥姥,一切物件都来自清朝。”

拍摄者、设计师――年仅21岁的龙梓嘉,是中国首位以独立身份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的珠宝设计师,还是《偶像来了》中各位女神的皇冠制作者,超模刘雯的“水月镜花”系列大片中,佩戴的耳环首饰也是出自龙梓嘉之手。

时代广场大屏幕上的中国

男孩

龙梓嘉为自己的妈妈和姥姥设计的清宫造型,不如说是一场清朝场景的复原。两位女子从妆容、服装到配饰、器物都极为考究,从头到脚,每一个细节都是古董收藏,点翠簪、珐琅步摇,老玉耳环,鎏金宝石树,三寸金莲老鞋子……姥姥身着缂丝氅衣,手持玳瑁维多利亚时期的老放大镜,粤绣、点翠团扇,珊瑚珍珠流苏马蹄鞋。妈妈的鞋子镶满了宝石,旱烟杆是纯银的。

在《偶像来了》节目中,每一位女神都有一顶属于自己的皇冠。所有的皇冠都是龙梓嘉根据女神的故事与气质所量身打造。除了定制皇冠,《偶像来了》中的珠宝配饰几乎也都由龙梓嘉设计。佩戴中国风的配饰,各位女神更显韵味。此外,曾登上春晚的林心如所佩戴的戒指与胸针,也是来自这个设计师之手。

外婆种下的炫目种子

年轻的龙梓嘉在设计这条路上已经走了6年,对艺术的渴望早就在他孩提懵懂的岁月时便扎了根。而这一切的启蒙老师便是龙梓嘉的外婆。龙梓嘉的外婆是国家一级戏曲演员,在湖南省湘剧院工作,年过七十的她仍然常常登台演出。

儿时的龙梓嘉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外婆一起度过。父母忙,他便背着小书包像跟屁虫一样跟在外婆身后,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花在看台上的外婆唱戏。外婆佩戴精美的头面饰品,身披绣花长巾,一切都让年纪小小的龙梓嘉倍感新奇。“看着她化妆、点缀戏曲头面,闪亮亮的水晶格外耀眼……我知道,那一切都在我心里种下了种子。”

不过,那个时候,梓嘉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在首饰珠宝,他爱的只是古典戏曲的美。

外婆也常常会给他做胡子或是翎子,梓嘉就像模像样地戴起大胡子,拿起扫把唱老生。时间一长,对古典艺术耳濡目染的他便开始躲在房间里,动手把唱戏的外婆还有那些配饰都画下来。外婆还让年幼的龙梓嘉学习昆曲、国画。外婆也没有想到,当年在龙梓嘉心里种下的这些种子,有一天真的可以在龙梓嘉身上生根发芽,开出了炫目的花。

16岁开始经济独立

在龙梓嘉14岁的时候,父母带着他去了。藏民们所佩戴的绿松石、红珊瑚、蜜蜡……那些简单古朴的饰品让他心底为之一震,醉心于这些炫目的珠宝撞色。

就这样,从回来后,龙梓嘉便开始动手画出自己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首饰,还把它们制作出来拿到网上售卖。也就是这样,龙梓嘉开始有了自己的收入。

龙梓嘉16岁的时候,念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给吴奇隆主演的《新白发魔女传》打造配饰。因为受到剧组的认可和肯定,之后龙梓嘉给中国古代大戏做美学设计的工作就接连不断,比如《金玉良缘》、《寂寞空庭春欲晚》等等。他为剧组制作了像玉佩、玉簪这样的复古首饰,在制作当中,也同时担任部分珠宝的设计、美学督导和创意。

这些经历,除了让龙梓嘉得到更多的锻炼之外,也让他通过售卖自己的珠宝饰品,实现了经济独立,再也没开口向家里要过钱。

这样的过程看似炫酷,但可能只是梓嘉的本能选择――他从两岁半的时候就开始在幼儿园里寄宿,只有周末的时候能够回家跟家人团聚。后来外婆年o渐大,也不能天天带着他,于是龙梓嘉很小便具备了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那年夏天,龙梓嘉被《天天向上》节目组邀请,设计并制作了《天天向上》五周年纪念戒指,并对着镜头认真地说出自己的梦想――“做一名出色的珠宝设计师”。

在翡冷翠之城学习、获奖

天赋异禀可以是一个故事的开头,但绝不会是一个故事的结尾。经济独立后的龙梓嘉并没有把钱财挥霍在吃喝玩乐上,他要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2013年,18岁的龙梓嘉考取了意大利佛罗伦萨珠宝设计学院,在那个翡冷翠之城学习珠宝设计。刚到意大利,为了不用家里的钱,龙梓嘉每天骑着自行车送外卖,硬是挣出了自己的生活费。“那段时间看似是一段比在国内辛苦很多的时光,但是内心却常常感慨自己的幸运,能够在一个文化之都学习珠宝设计,这就像是一个长久以来的梦想得以实现一样。”龙梓嘉开始了他绽放独特魅力的设计生涯。

佛罗伦萨整个城市带着浓厚的文艺气息,除了让他学到很多先进的欧洲首饰制作工艺,还带给他各种创作上的灵感来源。龙梓嘉在这里得以接触到维多利亚时期、爱德华时期留下来的珍贵古董珠宝,学习全世界的古董珠宝史、电脑画图、珠宝手工制作、珠宝文化等等与珠宝相关的一切知识。掌握了欧洲精湛工艺的运用,龙梓嘉便得以把自己最爱的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带入珠宝设计之中,比如,景泰蓝珐琅彩搭配钻石、用巴洛克异形珠宝打造国画中的竹鸟元素……

所有的准备和等待开始相遇,龙梓嘉的珠宝设计自然地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显露出复古、高雅、精美的独特气质。

龙梓嘉在意大利的毕业作品“巴洛克暗黑精灵系列”,成为了他的第一个订制产品。其中的“飞天精灵”,让当时年仅21岁的他获得了佛罗伦萨双年展颁发的艺术珠宝银奖。他的作品征服了所有的评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当时,意大利的大街小巷都挂上了这个大男孩的海报。

龙梓嘉获奖的作品“巴洛克黑暗宫廷飞天精灵”胸针,整个系列龙梓嘉只设计了三款,除了获奖的一款外,另外两款一个被林青霞收藏,另一个在香港拍卖。“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就是给自己最满意的答卷。”

其实内心也会有惶恐

就这样,龙梓嘉只用了三年的时间,便以优异的成绩从佛罗伦萨珠宝设计学院毕业,提前拿到毕业证。年轻的头脑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古典文明,龙梓嘉迫不及待地要回到中国,这片孕育他和他的设计的土地。

毕业回国后的龙梓嘉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他开始一边创业,一边继续在北京大学研读进修。

很多人会感叹他这么小的年龄能够取得这么耀眼的成绩,而在龙梓嘉自己看来,“回过头,自己的每一步都有一份成长的付出与收获。”所以,现在的龙梓嘉“始终抱着一颗感恩和一切看淡的心态”。

当年那个幼小的龙梓嘉,在独立坚强的成长过程中,也曾非常缺乏安全感。小时候他也有过希望用物质的丰富来填补内心不安全感的时期,也有过在社交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穿着华服出入各种明星时尚圈的时期。而现在的龙梓嘉已经不很介意自己的物质生活,几十块钱的T恤、夹板拖鞋,是他的日常打扮,偶尔出席活动的衣服没有的话他就去借来穿下。龙梓嘉说,“我只想尽量把时间用在对产品设计的打磨上,减少各种无谓的社交。埋头设计的时候也是我自己最享受的时间,有时候一个人在家做设计,不知不觉抬头已经是深夜两三点了。”

很多人替龙梓嘉担心--年纪轻轻就到达如此高度,内心是否能够承受这种荣誉的重量?龙梓嘉自己也坦承:“其实内心也会有惶恐,飞得越高,就越容易掉下来。”所以,他要求自己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已有的成绩,然后就是不停止地去学习和进步,“剩下的事情,交给时间”。

95后男孩和他的老宝贝们

龙梓嘉的另一大爱好,是古董收藏。在这方面,龙梓嘉堪称是一个任性挥霍的孩子。“我的钱需要好好地规划和积攒,好用来收藏那些古董饰品与衣物。”很多时候,龙梓嘉都会试图去保护那些快要失传的老手艺,因为他舍不得让这些古老的美就这样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特别多人在听我谈到古董珠宝或者在讲解中西珠宝史的时候,都表现出一副‘你怎么老气横秋的’表情。”但无论身边的人怎么开他玩笑,他都不介意。在龙梓嘉眼里,这些刻印着上千年时光的物件承载着传统文化与历史,常常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龙梓嘉也的确会把从老古董身上得来的灵感融入到珠宝设计中。

故宫、博物馆、古玩市场,这些都是平时梓嘉爱逛的地方。去得多了,龙梓嘉便和古玩城老收藏者成了忘年交,“基本上每个礼拜都会跑去他们的工作室三到四次”。

偶尔遇到文物保护不善的情况,龙梓嘉也会变成耿直boy,发微博直接质问相关部门。

平日里,龙梓嘉就喜欢躲在家里和他收藏的老古董在一起,一件件拿来把玩一番,看到有破损的就一针一线地想办法修复起来。“常常一抬^才发现天都黑了,哈哈,连时间都愿意在老古董身上多停一会儿”。古董清代老点翠、老钿子,古董老缂丝氅衣,古董清代老福禄寿缎面刺绣氅衣搭配宝蓝色红楼梦八团坎肩,水蓝色清代古董汉族女挂搭配亮橘色马面裙……这个男孩对这些老宝贝们如数家珍。

你把心思放进去,作品一定会给你回报

身处于光鲜亮丽时尚圈中,龙梓嘉却始终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并用自己的方式身体力行地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在现代珠宝上开出了一朵花,让更多的人看到并接受这些早已被人遗忘的传统美。

“每一件珠宝都有它的故事,都有它的灵魂。只要拥有它的人能够读懂它感受它,而不仅仅是将它当配饰。”希望我的珠宝能承载或者纪念佩戴者的某一段故事或者事件,并流传下去。

龙梓嘉说,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最大的灵感来自于生活,艺术之间是相通的,珠宝设计的灵感可以来自于其他的艺术,从东方的昆曲到西方的芭蕾,从清朝的服饰收藏到诗词歌赋,古画古乐的学习都给他带来了很多的艺术灵感。他设计作品中的中国风,都是来源于平时的艺术积累。“当你把心思放在作品中时,你的作品一定会给你回报”,龙梓嘉现在最大梦想就是能做出一件真正代表中国文化的珠宝作品,弘扬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珠宝、中国图腾、中国元素的魅力,“每一代人都有传承的责任,作为一个95后,我愿意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去传承中国文化、传承古典艺术,用传统演绎新锐,用古典演绎时尚”。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