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竟选卫生委员发言稿

竟选卫生委员发言稿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4 15:09:45

竟选卫生委员发言稿

竟选卫生委员发言稿第1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站在讲台上,和这么多同学一起竞选班干部。在这里,我唯一的目标就是竞选劳动委员。

劳动委员不是一个同学向往的职位,需要一个有能力,不怕苦,不怕脏的人来担当。在班级中,劳动委员对卫生学习和生活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就能担当这个重任。

我有不少的优势可以胜任这项职务。我曾经当过二学期的卫生委员和二学期的劳动委员,所以我有一定的经验。我也可以吃苦耐劳,对于打扫包干区和打扫教室我也很拿手。另外,老师叫谁去打扫哪儿,我总会积极的举手,嘴里喊着:"我!我,我!

如果我当上上了劳动委员,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学习,争做同学们的好榜样。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如果我当上了劳动委员,()我会协助卫生委员搞好室内外卫生。做好本职工作,使班中的物品摆放的合理有序,保持地面的整洁。每次下课我都会环视教室内外的卫生,遇到垃圾主动捡起,并扔到垃圾桶中。带给大家一个干净、美丽的教室,让我们的卫生工作一次次被老师点赞吧!

请大家支持我,我会用全部的精力奉献给我热爱的班级!请大家投我宝贵的一票!

谢谢大家!

竞选班长演讲稿

汇Z实验小学

五年级 余佳倪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讲台上,是要继续当任班长一职。虽然已不是第一次站在这儿演讲,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还是既兴奋又紧张的,心似乎快跳了出来。

班长是一个许多人向往的职位,需要一个有能力、有爱心的人来担当,我相信我有这个能力。我也想借此机会来锻炼提高自己。

我热情开朗、热爱集体、团结同学、拥有爱心。我懂礼貌,见到老师、同学就打招呼,所以在班级里,我比较受欢迎,同学们都愿意跟我相处。在学习上,我认真努力,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我都能按时完成。如果有同学学习上有困难,我就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我连续几年获得"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的称号。虽然班长这个岗位并不是很容易就能胜任的,但是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有足够的能力胜任班长这一岗位。我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是班长,积累了足够的管理经验,所以请同学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相信我。

假如我当上了班长,我会严格地要求自己,做一个好榜样;假如我当上了班长,我会团结各位班干部,管好班里的纪艉臀郎,使我们每个星期都能拿到"文明班"和"卫生清洁班";假如我当上了班长,我会当老师和同学们身边的好助手,在师生之间架起一个桥梁,如果老师有什么安排我会及时通知同学们;同学们有什么建议,我会及时地告知老师;假如我当上了班长,我会在老师允许的情况下,举行一些多彩的活动,来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假如我当上了班长,我会举行一对一的学习活动,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达到提高我们班的成绩的目的,毕竟学习才是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

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能将你们手中神圣的一票投给我!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竟选卫生委员发言稿第2篇

海归入『海

非典的那一年,李玲回到北京,新医改的契机,

又将她送入中南海的讲坛,

她得到了诸多学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她的见识,也因此改变,

同时,她也遭遇杯葛,

卷入舆论的漩涡。

李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银行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专家顾问,

中国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

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

文|杨政文 图|姚磊

2006年10月,红色的节庆,红色的雕梁、红色的大门,灰色肃穆的砖墙,气派不亚于王府大院,这里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卫生经济学者李玲坐在办公室里,反复思考着23 日将给政治局委员们的讲课内容。对她来说,已经一连4 个月没有放松了,天天都是工作日,她放弃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机会。为了给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们上好课,一路的忐忑和艰辛,已经让这位留学归来的女人疲惫不堪。不过,她毕竟是大学教师,她要把自己在大学讲坛上的自信和自如表现在中南海的讲堂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始于2002 年12 月26 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主持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学习活动。自此以后,或一个月,或两个月,都有各领域领军的专家学者被邀请进中南海,给国家领导人上课。李玲有出国留学的背景,她成为被核心圈子相中的医疗卫生领域的领军人。

漫漫“国师”路

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把讲堂搬进中南海,她只是一名学成回国的海归,回国路上,没有鲜花和掌声,突如其来的讲课邀请,或许让她看到了一条金光大道在延伸。

上世纪80 年代,李玲在武汉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如火如荼,不少理科生纷纷依靠自己的数理优势改学经济,李玲身居其中。正因为这个抉择,她的经济研究生涯拉开帷幕。从武汉大学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她一路修完了经济学硕士和博士课程,并将自己的研究精准地定位在卫生经济和卫生管理上。2003年,正是非典施虐的时候,李玲回国任教,那一天,她拖着一口沉重的大箱子来到北京大学西门。从受聘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始,她的“国师”之路踏上行程。

李玲回国,面对的是新一届政府已经展开一轮的医改方案,非典的突袭,更是将她推上了医改方案的前台。此前,李玲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7 年,这一次,她不得不放弃马里兰州立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的待遇,来到北京这个疫情蔓延让人惊怵的城市。她的加盟,也让北京大学紧缺的医疗卫生领域研究多了一位领军人。回国后,多次基层调研让人触目惊心,她感叹,幸亏非典没有在基层蔓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个国家的基层服务体系已经完全垮了。”也正是因为非典,中国医改不得不大转向,开始将重点放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重构上。李玲的机会来了,她从美国带来的研究成果,或许对中国医改有所帮助。

进入北大的同年,她便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起人之一、刚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任职的易纲合作,在中心编辑出版的《展望中国2004》发表《中国医疗、养老保障体制改革》一文。北大经济中心一直是中国政府经济改革的重要智库,靠近这里,就是靠近了中央,更重要的是,在中心发表文章,可以与跻身于官场的中心学者合著,对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终于,进入中心仅三年时间,李玲便收到了政府抛来的“绣球”,受邀给国家领导人讲课。

2006 年,正是胡温政府医改攻坚的关键一年,医疗保障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有满怀希望憧憬等待的,有心怀不满指天骂娘的,这些声音体现在网络上,让她心感不安。她的搭档,是时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俊,二人一起,为中南海的高官们讲了一堂自己从未讲过的课。

在李玲受邀讲课前,还有一位学者进中南海讲过与医疗卫生有关的问题。那是在2003年非典来袭的时候,李玲刚刚回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活动中讲了流行病防控,事后他还毛遂自荐,希望能有机会讲一下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根本问题。只是,这个任务落到了李玲和李俊的身上。

2003年,非典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来说,是一个风向标。“非典以后,中国政府开始注重医疗卫生。那场传染病可以说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那以后才提出科学发展观。我觉得,是非典给了政府和公众一个反思的机会,意识到仅仅抓经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李玲对自己及时回国感到恰逢其时。

李玲回忆,她讲课的题目很大,《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李玲是海归,有国内外大学任教的经历,国外部分更是她的专长。刘俊年逾六旬,是泌尿外科专家,担任过上海卫生局党委书记职务。这两个人,一个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是体制外的人,一个是担任业务领导职务的老领导老专家,算是体制内的人。这样的人物遴选,体现了政治局学习的特色。

如今,刘俊已经离世,回忆起课堂上的情形,李玲无限感慨。一张椭圆形的桌子,领导人围坐一桌,像学生一样准备好了笔和笔记本。李玲坐在的对面,讲课由总书记亲自主持。当轮到自己开讲时,李玲也顾不得许多,把自己准备好烂熟于心的东西全部倾倒出来。这个课堂,没有人交头接耳,只听见唰唰记笔记的声音。

上课时间持续了两个小时,李玲和刘俊各讲了四十几分钟,紧接着,是“老师”和“学生”们半个小时的提问和讨论,那种气氛,让李玲感觉紧张,毕竟,自己面对的不是不谙世事的大学生们,而是在各个领域和部门长期担任领导工作的“一把手”。

给李玲印象很深的,是现政治局常委张德江,他当时是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结合自己在广东的实践提出问题,“他举出当时在广东时给村医提供工资,每年十万,借此提出基层医生的重要性,政府应该把他养起来,效果非常好。”对于课堂上这种互动,李玲看做是一种交流,而不是呆板的经验介绍,“我们谈理论他们有实践,互相碰撞。”最后,由总书记总结发言,宣布学习结束。

对李玲来说,这是对自己的一场大考,讲课的题目太大,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讲清楚,必须不断提炼,把精华抽出来,让领导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全面的、框架性的了解。李玲认为,集体学习活动对领导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可以叫速成”。学者们把自己长时间内在自己领域内掌握的知识信息,咀嚼了以后再提炼出来。“其实他们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看法,只是没那么全面,所以讲完以后他们可以从自己实际工作的角度跟你交流。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形态。你设想一下,每个月一次不同的题目,让领导人在各个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很了不得的。”提到对中南海的感受,李玲几次用了“了不得”这样的字眼。

未料背黑锅

太多的聚焦,总会有不友善的眼睛盯着自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满了神奇和诡异,李玲没有料到,自己也会成为方案出台后矛盾的焦点,

回国不到3 年,就被这个组织甄别出来,李玲有些受宠若惊。面对有人质疑自己是不是靠关系上去的,她断然否认,“绝对没搞关系,我没地方,也不知道怎么去搞关系。这套体系确实能够迅速从某个领域内选出最顶尖的人,然后集中他们的智慧去做事情。这中间过程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的,比如我那堂课,当时是卫生部长高强主导的。”把讲稿准备好后,高强就把各个部门的人召集起来,其中有药监部门的,有社保部门的,还有发改委的,部长要李玲将讲稿从自己的视野给大家讲讲,再经过程序性的集体讨论,给领导人讲课的内容终于定型,她的讲稿也因此一改再改。

得到部委领导指导后,讲稿终于定型。讲课结束,随后便在主持学习和总结发言上给医改定调,他谈到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李玲说:“这是我们最高领导人重申了这个责任,另外还提到坚持公共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总书记还特别提到了全党全社会要支持医疗卫生工作。”在得到领导人的拔高和提示后,李玲在媒体访谈中,表示2007 年”应该是医改更好的一年“。

那个时候,政府主导、公益性这样的词,已经多年不见,让医院回归公益性,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等具有诱惑性的提法,让李玲感觉兴奋不已。“这是了不得的事情,不仅是为中国的医改定下了方向、目标、原则,其实是,我觉得还代表中国的发展方向,标志着我们对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更成熟了。”和李玲一起走上政治局讲坛的刘俊,更是用一句话总结了这次学习活动对医改的意义:“2006 年的卫生改革叫曙光初现,我们看到了曙光。”

在李玲看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是一股脑地把经济规律或者市场规律套到每个领域,她参与的那一次政治学习则是里程碑式的。自此以后,医疗改革的思路延伸到了所有领域,包括住房、养老、社会救助,都开始强调政府主导。李玲认为,这个学习活动所开启的医改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先行者,“一是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的确定,这是一个新的价值取向、新的目标。第二就是,这轮学习之后,医改方案是向全球征集医改方案的。”而她的身份,正是海外经验的代表。

经过这一次讲课,李玲走上了“上层路线”,在网络和其他媒体上“迅速蹿红”。消息在媒体上发表后,不了解的人纷纷打听其来历。媒体也盯上了这位学界新宠,她的文章和观点在主流媒体流传。

面对越来越多的约稿、电视访谈和媒体专访的邀请,让李玲应接不暇,她有些手足无措。不过,对于上课内容和医改方案的出台过程,李玲在媒体面前始终保持缄默。她并没有因为给领导人上了一次课就被冲昏头脑,她知道,自己的改革方案,其实也就是一个选项。况且,她代表的是北大方案并非全部,只是其一。

两年后,2008年10月,新医改方案意见征集稿在发改委网站上公布以后,李玲第一时间浏览了方案内容,她有些失望,也有些失落。随之而来的,是针对她的种种批评。她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误解,也许是自己被过度聚焦,医改出现的新问题和没有完成的事情,都被自己背了起来。

医改方案出来后,李玲一直没有发表言论,她后来吐露心声:自己并不想在已经饱受攻击的医改征求意见稿上,再增加多少批评意见。其实,她也是通过发改委网站获知意见稿的,看过以后,她对结果十分不满,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外界的批评意见如此剧烈。

当然,李玲能够理解那些方案执笔人员的苦衷与不易,从参与者的角度,她也不好再全面否定本次医改征求意见稿。为了表达自己的独立性,李玲面对媒体选择了回避,她不想让自己陷入这个漩涡,也正因为如此,外界不少人认为方案代表了她的主张,将她的海归身份和利益集团联系起来,她成了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媒体的暗批,不同意见者的攻击接踵而至,《大国医改》作者朱幼棣批评她“对如何医改的思维并不十分清晰,常常前言不搭后语,强词夺理”。

为自己辩护

李玲不得不站出来为自己辩解,终于,决定方案的利益集团浮出水面,真相大白,她觉得很累,选择躲避镜头,依旧埋头书斋,研究自己的学问。

面对责难,她有自己的解释:本次征求意见稿与北大版的方案相距甚远,本解决方案没有根本明确到底采用何种医疗制度模式的问题,至于方案建立四个体系的提法,根本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医疗制度必须做的事情,就像说明了人的属性一样,说人应该有鼻子、眼睛……但是这个人是谁的问题没有明确,“本次意见稿笼统的说明了方向,并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各自利益集团的观点都有反映,实际上,在本次方案中更多体现了社保部门的意见,这是他们在医改方案中处于强势地位所决定的。”

提到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挠,李玲认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她以奥巴马医改为例,“奥巴马的医改方案是一项设计得当、立意高远的方案,其意图是要为美国未来发展奠定全新的基础。然而,该方案却在政治的角力中,在利益集团的斗争中,迟迟未能实施,美国的医改无法推行,老百姓的利益更难得到保障。”

对于方案事后达成的供需双方给出的补偿性意见,李玲表示肯定,“这是一种在短期内能立刻见效的措施,尤其是在农村和城市居民能够感受医改带来的益处,从政治意义层面而言尤为是大力推广的。”但她也对医保制度推行过快表达了忧虑,认为医保推进超过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进程,会引起一些问题,束缚了医院的手脚,也造成医院采取一些对应措施和医保博弈,没有达到医保的最初效果,医疗机构中各级人士的执行不力也是医改的阻力之一。

李玲也对全球征集方案这样的形式感到满意。过程是,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以及麦肯锡,都制订了方案,政府再把全球最好的专家请来,在钓鱼台会审,再由十六个部委来最后制订方案,方案制订后才放在发改委的网站上征求全民意见。“当时收到的意见有一百多万条,这一轮医改方案制定过程我觉得就是一种中国式的民主演练,它是涉及每个人的公共政策,要汇集民意、民智。尽管没人投票,但事实上就是人人来参与的一个公共政策的过程,这就是选事。选举可以选人,也可以选事,涉及每个人的事,大家来选。”

李玲所代表的北大方案,其实就是大部制的解决办法,也就是建立健康委员会的设想,在健康委员会的框架结构内,设立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药品管理、综合事务四个机构,让支付体系和服务体系间能够进行良好沟通,既从经济学角度实现效益最大化,又兼顾社会效益,保证基本医疗问题。这一设想或许在治理体制健全的国家有效,在中国这样一个机构庞杂混乱的国家,让她的观点饱受争议,被看做是卫生部的“说客”。不过,她还是坚持医院公益化的观点,因为这是关系到老百姓生死的大事,也是全世界医改关注的焦点。

不必太拔高

学者毕竟是学者,不是官员,或许,自己的学识和思想能得到领导的几声称赞,或许,卖力的几声吆喝能赚取一点名声。只是,这名声的背后,可能换来的是更多的诟病。

虽然经历了各种不顺,李玲还是作为医改的学术带头人,参与了后期的一系列改革。2009年的医改版本一出台,她就开始担心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加上官员们“不上路子”的思路和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她感觉作为学者,被夹在中间非常难受。不过,学者的独立性也让她想说就说,想骂就骂。

李玲记得,有财政部的官员表示,医疗应该完全交给市场解决,李玲毫不客气的回应:“如果让市场解决,你第一个下岗,财政部门的钱是老百姓的税钱,是公共财政,如果连医疗这样的问题都让市场去解决,那老百姓给你交税干什么?”谈到医改,这位官员说,我们不能养人,要养事,养人他就不干活了。“要是在美国,像这样的官儿第二天就得下台。凭什么不能养医生,要养你?你是不是老百姓养的?你比医生强在哪儿?他自己被老百姓养着,他一点感觉都没有,说得堂而皇之。”李玲对这位官员的评价一点也不客气。

学者就是学者,进中南海讲课的人,并不是决策的关键人物,根本不能指望自己对国策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与李玲同年进入中南海讲课的赵树凯,就显得十分低调。他的专长是农村发展、地方治理和基层民主,讲课内容自然也是围绕这个基层民主展开。

不过,对于自己的讲课究竟能对政府决策产生多大影响,赵树凯不以为然,他只把它当做一次讲课,一个针对某个专题的一次汇报,因为领导们需要听到各方面的汇报,想听听专家如何从自己的角度提出看法和意见。当然,这不是某个政府部门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更谈不上影响决策,“这只是专家给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研究做的一个汇报,包括这个领域里的资源情况、改革面临的形势,同时也包括了专家对这个情况的看法。”

李玲的境遇印证了赵树凯的观点,中国的政策制定有自己的一套程序,有人写政策报告,有政策部门协调主持制定政策,然后协调部门一层一层向上执行,再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终于形成政策初稿。李玲的那堂课,只是其中一环,上了CCTV,被曝光的一环。

学习就是学习,或许自己的观点有一两条能在改革方案中体现,或许能增加自己的曝光度,提升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不过,风险也是明显的。李玲郁闷地成为社会对医改发泄不满的对象,背上了黑锅,这是“国师“始料未及的,也是将来要登上这个讲坛可能遇到的尴尬。

委员的『弹唱

一个受美国百人会、九三学社启发组织起来的海归社团,

始终不忘融汇东西智慧、提供治国建言、联络顶级海归情感、

加强中外交流的使命,8年了, 2005委员会依然在摸索如何践行建会的初衷。

文 |杨政文 向伊文 图 |姚磊

吕思清悠扬的梁祝和吉普赛音乐,穿透了思绪,把人带到翩翩飞舞的蝴蝶花丛和法国的薰衣草庄园,徐小平的幽默主持,黄西风趣调侃,王冉的《新闻联播》,将晚会带入一个个高潮。艺术家郝友《上帝的雕塑》,孙禹的歌剧,也让2005委员会新年晚会“高大上”的感觉浓郁而轻松。2013年12月17日,北京国贸大酒店,一群商界海归聚集一堂,自编自导、自弹自唱。

为了举办这场一年一度的新年晚会,2005委员会理事单位特意录制了理事拜年大串烧,“明星理事”们纷纷露脸,向大家拱手祝福新年吉祥。深受北京都市病困扰的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卫东的祝词与众不同,他特别祝愿北京的同胞们“天天见蓝天,远离雾霾,远离堵车”。

定位民间

圈子里的人都知道,2005委员会,其实就是欧美同学会的分会,这个分舵的舵主,是鼎鼎大名的海归精英联络和组织人王辉耀。

翻开2005委员会的理事名册,着实让人大开眼界,这里几乎囊括了当代中国最知名的海归领袖级人物:李彦宏、李开复、杨澜、王波明、田溯宁、邓峰、徐小平、沈南鹏、吕思清、邓亚萍……提到欧美同学会,知道的人不少,提到2005委员会,知道的恐怕不多。欧美同学会是有官方背景的庞大准统战组织,参与者多是应付场面而加入,而如此庞大的机构之下,则是以欧美同学会人马为基础的商会组织。2002年10月17日,组织达人王辉耀联合欧美同学会的商界人士田溯宁、张朝阳、吴鹰、李彦宏、闫长明等近百位留学归国人员,在北京南河沿大街111号,发起成立欧美同学会商会。

在欧美同学会商会,自主创业的不少,很多人都有跨国公司工作和管理背景。王辉耀记得,2005年5月,欧美同学会商会财富论坛在北京天坛举办,会议当天,北京下着雨,活动准备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当时他和商会的搭档、中国宽带资本基金董事长田溯宁聊开了,他对田溯宁说,现在商会的运作已经很成熟了,没太大玩头,也没多大拓展空间了,我们应该在欧美同学会这个精英组织的基础上,再发起一个更加高端的组织。从天坛到人民大会堂,王辉耀和田溯宁一路在车上聊,怎么运作商会,怎么细化商会组织功能。

商会的成立,聚集了不少人气。月度午餐会、精英酒会、圆桌座谈会,他并不满足,以他为代表的一干人希望将更高端的人聚集起来,让商会凝聚商界的专业人才。于是,王辉耀利用商会会长的身份,打算另起炉灶。他曾帮助商会整合了很多资源,这正是他的优势。用他的话说,这些资源都是高端、高难度的,后来,商会精英们纷纷跟着他进了2005委员会,一个更加精英化的组织初具架构。

为了发起组织2005委员会,王辉耀做了不少总结报告,他带着自己的员工通宵办公,筹备会一月一次,吃饭聊天开会一体。2005年11月20日,2005委员会终于破壳而出。在长安俱乐部举行的成立仪式上,王辉耀自豪地当众宣布,这是一个新的群体、新的组织,他要用新的思路为这个新组织注入灵魂。依托长安俱乐部这样的高端俱乐部,再加上王辉耀在欧美同学会的影响力,商界海归们纷沓而来,踊跃参加,委员会的核心人员,有不少都是大企高管。

友成基金副理事长汤敏,2005委员会发起人之一,也是该委员会副会长,在他眼里,2005委员会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民间组织,直到现在,委员会的规模都控制在小范围的精英圈子内,才一百多人。“这个圈子的特点是小而灵活,更符合大家的意愿。”至于为什么取名2005委员会,汤敏说是出于偶然,“因为是在2005年成立的,当时想了很多名字都很难形成共识,就先用2005委员会这个名字,以后想到更好的再改。应用了两三年后有人提出这名字有点怪,但是有人反映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品牌,不用再改,所以它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

为了定名,委员理事们通过邮件表决,经过几轮讨论,名字五花八门,对于2005这个朴素的名字,大家反而没有不同意见,“美国有个百人会,中国也有九三学社,都是以数字命名,数字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知名度,反而好记好认,所以我们干脆叫它2005委员会。”王辉耀回忆说。

借鸡生蛋

和欧美同学会这种大型的官方组织相比,2005委员会的活动显得更为活跃,每个月都有餐会,也有内部研讨会,讨论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每年春节、元旦都举办一次晚会,委员们各显其能,留学的大腕基本上都在里面,比如徐小平是秘书长,还有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会主席杨澜等人都在其中,大家各显其能,才艺纷呈,场面热烈。“现在很多组织属于半官方了。一旦变成官方的以后,就做死了。2005委员会是一个真正的社会组织,它是属于一个非官方的、民间的组织。”汤敏感叹。

作为2005委员会的创办者,王辉耀承认,这还算不上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组织,他有着中国非官方机构的特征,名义上是挂靠在欧美同学会商会下面的。

由于在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的特殊身份,王辉耀直接将商会的一些活动嫁接到2005委员会,比如说,商会有个名家午餐会,王辉耀直接将其变成2005委员会的午餐会,商会的研讨会,也成了2005委员会的研讨会。商会的成熟模式,被王辉耀利用并继承了。对此,王辉耀感到很欣慰,他现在是商会的名义会长,他将同学会从一个场面浩大的群岛上拉到了一个视点聚焦的摊位上,可谓是借鸡生蛋。

尝试突破

说到海归,王辉耀算是第五代了,这一代海归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出去的一些留学生,他们在国内有过很深的历练,参与过各种社会活动,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他们经过了恢复高考的考验,在国内上大学、工作,然后再出国,很多是研究生,有各个领域的硕士博士头衔。“第五代海归参与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这批人实际上是从旧的时代过来,同时又参与改革的全过程,应该说是比较有独立思考、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就这点是比较可贵的。”

2005委员会正是由这一批海归人员组成,他们在创业、互联网高科技领域独当一面,王辉耀也借助他的组织,协助政府出台了。作为的参与者,王辉耀以专家身份为政府写了不少报告。“这是中国海归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这个群体在未来的作用和发展,有更大的象征意义。”

2005委员会最大的成功在于商界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投资、创业、高科技是王辉耀嘴上最常用的词儿,只是,在智库和思想方面,在对国家政策的影响上,在对社会的影响上,王辉耀承认它的作用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他甚至大胆设想,2005委员会应该在民间外交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2005委员会的民间外交活动进行过不少尝试,去年7月14日,还是在长安俱乐部,2005委员会举办了“同床异梦・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现实与思考晚餐会”。晚餐会由央视美女、著名英语节目主持人田薇主持。田薇在央视主持《对话》、《世界观察》等旗舰栏目,专访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新西兰总理克拉克等国外重量级人物,田薇也是2005委员会理事,委员会的活动,凡是涉及英语主持的,她都是最佳人选之一。田薇笑起来很甜,她的加入让老外和中国人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2005委员会理事长邓锋开场时,仿佛一位资深外交官,他以频繁往返两国之间、个人事业发展、家庭生活为例现身说法,介绍此次晚餐会的双层意义:中美双边关系不仅是两个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的交流往来,更直接关系两国民众的个人事业和生活,“作为国内最大的精英海归组织,2005委员会不乏在美国生活、工作的理事,所以中美关系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而这次晚餐会也因此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3个月后,10月21日,2005委员会在长安俱乐部举办了“相约全球第一智库”主题午餐会,活动邀请到了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主席、前美国副国务卿Strobe Talbott,学会常务理事William Antholis等多位重量级代表,与理事和嘉宾们一起探讨中美关系,讨论网络安全、东北亚、中国与邻国关系、美国重回亚洲以及朝核等问题。这一次,田薇坐在台下,认真听着,不时记着笔记,在互动环节上,她以一位曾驻华盛顿的记者的专业角度答问,这一次晚宴的主持人,是著名英语主持人、2005委员会理事杨锐。

杨锐是田薇的央视同事加前辈,和田薇细腻柔和的台风相比,杨锐显得老成干练,硬朗中带有一份成熟的学术功底,他被清华大学新闻学院誉为亚洲最有影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德国《明镜》周刊称他代表了中国媒体的希望。如果要将田薇和杨锐做一下对比,二人各有千秋,在资深阅历上,杨锐胜;在人心潜力上,田薇胜。前者清高桀骜,不屑世俗;后者气质大方,彬彬有礼。

回归娱乐

说到主持人,杨澜是娱乐节目的大姐大了,委员会的新年晚会,总少不了她的主持。黑色的晚会礼裙,俊美的扮相,洒脱自如的姿态,杨澜的话筒牵出了一位位表演“明星”。这些明星,并不都十分专业,表演或许也有几分生硬,但创意却总有出彩之处。晚会上,徐小平的风格总是那样幽默顽皮,2013年的新年晚会,他戴着墨镜,模仿鸟叔表演起了《平叔STYLE》,看上去还真像那么回事儿。2014年新年晚会,平叔隐去,不显山不露水,只参加了一项集体表演。台上大显风光的,是黄西。

黄西,美国莱斯大学生化博士,他学的是科学,戴着一副深度眼镜,一脸书呆子气。不过,黄西还是跨界了,跨度还不小,他和脱口秀结起了缘。2009年4月的一个晚上,黄西以他浓重的中国口音亮相舞台,用英语讲美式笑话,六分钟的演出,让他一炮走红,从此,英语单词“Who”从他带有东北口音的嘴里流行世界,黄西也因此走红。由于黄西的特殊才能,他被邀请进2005委员会,僵硬的表情,书生的扮相,缓慢的语速,貌似一系列和表演不相干的特征,配上那张妙语频出的嘴,反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征服了台下的观众。就这样一个来自辽宁的中国移民,把相声说进了白宫,拿美国总统开涮,让两千多位美国政要和新闻人士起立为他鼓掌。

除了黄西的幽默,2005委员会版的《新闻联播》更是别出心裁。这是委员会新年晚会的景点节目,由王维嘉主持,王冉做播音员,通过叙事、幽默的形式把一年来发生的事情表现出来。新闻联播的片头曲,同样的新闻镜头,观众们看到了一个电视“不让播”的内容。一次次哄堂大笑,让王冉那并不标准的播音语调多了几分自信和自在。

餐会、文娱活动成了2005委员会的特色,就其影响力,王辉耀觉得还是不够,干了8年多,他感觉自己最需要的是超越,“在建言献策方面、在影响国家政策方面、在影响社会发展方面、在引领中国的软实力发展,特别是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人才国际化和民间外交这些方面,都需要超越。比如IT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国际合作形势政策,在宽带战略上,我们的云战略和计划如何赶超美国高科技。”这些政策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企业层面,王辉耀打算把它提升到行业和国家的高度,为这些领域的精英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

竟选卫生委员发言稿第3篇

2008年,齐鲁晚报派出4名骨干记者赴京采访,这在当时已是较大突破,当年采写了大量鲜活稿件。尝到甜头后,2009年起,齐鲁晚报开始大规模介入全国两会报道。2012年,齐鲁晚报的全国两会的报道阵营更加强大,由一名主管新闻的常务副总编辑带队,前方报道团队人数达20人,文字记者配备了专业相机,后方也抽调骨干编辑组成了10余人的编辑团队。版面安排上,从2009年全国两会起,齐鲁晚报集中优势版面,会议期间平均每天报道版面达10个以上,最多的时候达到十五六个。

拒绝肤浅的政治八卦,注重严肃新闻的深度挖掘

数千名两会代表委员中,不乏大腕明星、高级官员,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充满话题,不少媒体陷入政治八卦的报道误区。为此,2011年,齐鲁晚报提出全国两会报道的总体思路:以两会的主体和主题为报道重点,去娱乐化,去社会新闻化;2012年,齐鲁晚报又提出“做专业的两会新闻”,以专业的视角和专业的技巧参与新闻竞争。

1.关键节点上,提高解读能力。在2012年全国两会开始前,齐鲁晚报就敏锐地感觉到改革将成为两会上的热点,于是采编团队提前介入策划,做出了这方面的详细报道方案。《深读周刊》首先刊发了一期《再出发 小平南巡二十周年特别报道》。3月2日,全国政协发言人赵启正回应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在这个关键节点上,齐鲁晚报在封面版上旗帜鲜明地挑出了“深化改革的时机到了”的新闻点。由于已预测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将是一大亮点,两会采编团队提前动手,3月5日当天除了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内容进行解读外,还重磅推出了《深化改革的阻力究竟来自哪里 本报记者两会上寻找“政改答案”》、《代表委员建议做好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改革》等稿件。

刑诉法的报道亦是如此。3月8日,全国人大审议刑诉法修正案草案,由于此前已进行了充分准备,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齐鲁晚报拿出了4个版进行充分解读。尤其是专访到中国法学会刑诉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本次刑诉法修正案制定全程参与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陈卫东教授,请他对刑诉法的亮点进行了深入解读,推出了《“沉默权未入草案不是缺憾”》、《“遗憾保障人权未列入第一条”》等重磅新闻。核心人士的权威解读,让前后方采编团队受益匪浅,根据解读内容,齐鲁晚报当日的封面版别出心裁地进行了创意设计,用华表和天平相组合,生动表现了“人权入法新突破”、“尊重保障人权写入总则”等核心内容。

2.关键人物上,体现背后的社会价值。两会上的新闻热点,多是平时新闻热点的一种延续,今年齐鲁晚报还以人物为核心,重点打造了“部长你好”、“高端访谈”两个重量级栏目,为社会热点问题寻找方向,为读者的困惑寻找答案。通过这两个栏目的运作,提升报纸报道的层次,增强读者对“主流媒体”的认同感。前方采访团队通过多方努力,对卫生部部长陈竺、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等进行访谈,推出了《新版基药目录增加专科药》、《“要盯好两个钱包:政府的和百姓的”》、《“运动式”旅游让三亚陷危机》、《今后游故宫,不止一条路》等一大批稿件,解读了中央部委以及山东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挖掘出热点人物背后的社会价值,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3.关键议题上,提升引导能力。主动设置议题,是为了更好地报道两会内容,并通过满足公众知情权来把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在信息过剩的今天,话语权的争夺已经从对新闻首发权的竞争,逐渐转向解释权的竞争。公众既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和意味着什么,新闻与我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等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齐鲁晚报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栏目——“追新政”,连续推出了《山东异地高考破冰,北京敢吗》、《异地高考方案正最后冲刺》、《异地高考会不会带来新的不公》等一系列稿件,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今年恰逢雷锋逝世50周年,齐鲁晚报主动设置学雷锋议题,对两会上的代表委员进行采访,还推出了一个“提问雷锋”特刊,明确提出了《坚守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就是学雷锋》、《学雷锋也很酷》等观点,在公众中引起很大反响,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明晰价值表达,推动中国民主进程

随着民主的进步,普通百姓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在全国两会报道上,我们始终以社会主流群体为中心选择新闻、解读新闻和包装新闻,一切为了读者但又不唯读者,强调新闻的独立性和思想性。在对改革进行解读时,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注重了建设性,在两会上向知名代表委员“找答案”,推出《深化体制改革阻力究竟来自哪里》、《迟福林:分配改革不能拖了》、《柳斌杰:不赞成禁止异地监督》、《崔永元:两会别开成老乡会》等一大批重头稿件,既体现了我们的价值取向,又客观反映问题,还为政府的改革积极出谋划策,提供好的参考意见。

与其他行业相比,新闻传媒更具有理性和建设性,要当好社会的瞭望者,一方面要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预知,另一方面还要对地平线进行展望,站到时代的前面,推动社会进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齐鲁晚报着重打造了“两会原生态”栏目,对两会的政治进步进行报道。《围堵不添堵,“治堵”贵在公开》、《两会要的是“言”不是“雷”》、《正面回应热点,是一种进步》、《这些年他们一直在提同一条建议提案》等稿件,对今年两会新风和参政议政的亮点进行提炼归纳,体现了报纸的思想性和价值取向。“两会原生态”栏目推出后,引来众多代表委员的好评,得到了阅评小组的肯定,也获得了读者的高度评价。

规范采访,展现主流大报的职业素养

理性和建设性是主流媒体的基本风格。做真实而有善意的新闻,与媒体重视社会效益、增强社会责任感密不可分,也与媒体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息息相关。每年两会都有一些敏感话题,比如环保、房价、拆迁、军费等。媒体记者只有专业了,才不会出现报道失真的情况;只有沉下去,才能在两会上抓到有温度有力度的新闻。

齐鲁晚报在选择前方采访团队成员时,非常注重专业性,既有跑时政的资深记者,又有专业的财经记者,还有比较了解社会的社区记者。正是这样的专业性,才使得齐鲁晚报刊发出了类似《:见到大家很亲切》、《“市委书记急了,我就好干了”》、《徐显明:财富应有更多道德性》、《:乌坎选举没有任何创新》这样有影响力的稿件。同时,齐鲁晚报还非常关注基层代表和委员,专门开设了“符号人物”栏目,刊发了《25年提了1100多件议案建议》、《人大代表:千万别叫我“首长”》、《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连提车改十年,希望今年试点》、《可能不连任了,让我发个言吧》等一大批有温度的稿件。

创新机制,高效高质的团队一体化操作

从2009年起,齐鲁晚报前方报道团队中就出现了主力编辑的身影,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高效的设置。像全国两会这样的战役性报道,每天有大量的采访、大量的稿件,前方有一个临时指挥部,要想前后方配合默契,必须要创新机制,对采编流程进行临时重构。前方带队的副总编辑就是前方总指挥,协调前方20名记者的采访并负责稿件的把关,而编辑则相当于“军师”,一方面为带队副总编辑提供每日舆情分析,另一方面与后方编辑团队保持密切沟通,随时就稿件的采访方向和内容进行调整。另外,每天推出的前后方“战报”,也在深化前后方沟通、鼓舞士气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主动设置议题,主动引领网上舆论

近两年来,微博快速发展,微博所产生的舆论场与主流媒体的舆论场交错式重合、相互影响。齐鲁晚报官方微博有粉丝100多万,在网络上影响力比较大。如何利用好微博的广泛参与性来引导社会舆论,扩大两会报道的互动性,成了齐鲁晚报两会报道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竟选卫生委员发言稿第4篇

王庆生将军是中国人民原副政治委员。山西省平遥县宁固阜村人,生于1914年11月11日。他的童年在家乡农村度过,7岁时入当地小学上学,后在县立第五高小就读。1927年春进入平遥县第六高小读书,至1929年毕业。1930年春到汾阳县铭义中学补习半年,考入太原成成中学。在成成中学学习期间,他勤奋好学,是一名优等生,常常在期考或年考中获全班第一名。当时成中是一所比较进步的学校,教师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常在上课时,给同学们讲一些民主的道理。1931年共产党员武新宇来到成中任英语教员兼教务主任后,给成中带来了更加进步的思想。九一八事变后他经常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成中师生的抗日情绪日趋高涨。

1932年春,成中学生中开始出现了读书会组织。在武新宇的影响下,王庆生发起组织了以“拓荒者”命名的读书会,组织同学学习社会科学知识,阅读进步书刊。1932年下半年,在读书会广泛发展的基础上,成中成立了全校学生自治会。王庆生当选学生自治会的第一任主席。

1933年1月3日,榆关失守,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次日王庆生及进步学生在太原国民师范发起成立了“反帝抗日同盟会”。

1933年1月18日,王庆生与其他18位“反帝抗日同盟会”成员先后被捕,王庆生在反省院蒙难一年零七个月。

1936年1月,王庆生进入了山西省太原军政训练班。同年4月,经孙缄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5月,由于工作需要,王庆生从训练班调任太原牺盟第一区分会组织部长,负责工人运动。后任区分会负责人。在分会工作期间,王庆生深入晋华、晋生等工厂,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发动工人组织纠察队,注重党组织的建设工作,积极培养发展对象,成立了晋华烟厂第一个党支部。

“七七”事变爆发后,根据市委和牺盟总会“要组织一支工人武装”的指示,王庆生在晋生、晋华等工厂组织起有几十人参加的工人武装队伍。后这支队伍编入工人武装自卫总队二中队,王庆生担任了二中队政治工作员和指导员。尔后,王庆生调至牺盟太原中心区担任组织部长。1937年11月王庆生又担任了工卫总队二大队教导员。王庆生在工卫总队先后担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1944年4月起先后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长、组织部副部长。

1946年11月王庆生任西北野战军三军政治部组织科长,1949年2月起先后任三军九师副政委、政委。期间参加过许多著名的战役和战斗,如绥包战役、集宁、大同战役、文水孝义镇战斗等。在西北战场又参加了二次打榆林、洛白公路战役,解放蒲城、宜瓦战役、户眉战役及解放兰州等战役,为创建一支党领导下的工人抗日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败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王庆生于1950年调西北军区后勤部任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后调任政治部主任,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65年1月任副政委。

(二)

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王庆生对工作一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经常深入研究,总结经验,他作风朴实,平易近人,在工作中多有建树,为兰州部队广大指战员所赞誉。

王庆生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情,他的重要文稿、报告总是亲自撰写,常常是日以继夜地勤奋工作。对同志总是先看长处,对自己从不夸耀。他工作能力强,处事稳健,以身作则,谦虚谨慎。为人正派,忠厚老实,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同事、部下和群众心目中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就是这样一个好党员、好同志,在中,竟遭受、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他先后被关押四年,农场管制劳动四年,蒙冤长达十年之久。1978年4月21日,召开为王庆生大会,宣布彻底。尽管长期蒙冤受屈,遭受不幸,但他对党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充满革命热情。离休后他不顾年迈体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关心部队建设和国家的经济建设,认真组织编写工卫旅军史,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社会活动,并担任西安老战士大学名誉校长,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渝和无限忠诚。

1951年底,西北军区后勤部召开第二次英模代表会,我作为西安地区的带队者之一,列席了这次会议,我们军需部的代表和军械部的代表合并为一个大组。有一天王庆生主任参加我们这个组的会议,我负责这个组的记录,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王庆生。会议休息时,他让我把会议记录拿给他看,看完后,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今年多大年纪?”我立即站起来说:“报告首长,我19岁。”他说:“坐下说话,随便一点。”问我“参军几年了?”“什么文化程度?是哪个县的?”我一一作答。散会时,他和英模代表们一一握手并询问了大家吃、住方面有什么问题,最后和我握手时说:“晚上辛苦一点,把大家发言的重点摘出来交到会务组,特别是大家提的意见和要求。”并笑着说:“今天收获不小,除了听了大家的发言外还认识了个小老乡。”

我和王庆生第二次见面,是在西北军区后勤部在兰州召开的政治工作座谈会(我当时在军需部西安办事处政治处任技术书记,正在兰州出差)上。西安办事处政委刘汝清在政工座谈会上的发言稿,要我复写三份,当天亲手呈送给王庆生主任,我复写完后请刘汝清政委也看了,我还又校对了一遍,可我把讲话稿交给王庆生主任看后他说还有错字,应该是“固步自封”,我复写时写成了“困步自封”。王庆生耐心地说:“成语用错字就闹出笑话了,以后可要细心,尤其当秘书的人可不敢粗心大意。”

(三)

第三次见面是1952年,西北军区后勤部召开各部和西北五省军区后勤计划室主任会议。当时后勤部有八个二级部,我们军需生产部刚成立不久为第八部,其他七个部都在兰州,唯独军需生产部在西安,我们计划室有两位主任,当时一位有病,一位要准备到北京参加总后军需生产部第一次部长会议的资料,所以决定由我参加兰州的会议。

参加会议的主任们大都是团级干部,享受中灶待遇,只有我一个是吃大灶的,供给制时期会议伙食标准提高一级,这次会议的伙食标准定为小灶标准,后勤部计划室朱文华主任请示王庆生主任怎么办?还有一个吃大灶的。王主任指示:只有一个人,交大灶伙食费跟着大家吃小灶饭。第二天会议开始时,朱文华主任向王庆生一一介绍参加会议的人,介绍到我时,我站起来向王主任敬军礼,王主任说“小老乡又见面了”,并笑着说:“这个应该就是交大灶伙食吃小灶饭的人吧。”逗得大家都笑了。并指着我说:“你们生产部的任务重,西安工厂多,现在推行计划管理实行企业化,主任没来你就认认真真地学,把苏联顾问讲的课程全部记下来,听不懂的可以提问,你回去后还要办学习班给工厂的计划人员传授呢。”会议结束时,王庆生主任又给我们讲了一次政治时事课,讲课时把我叫起来提问了两个问题,我都答对了,他满意地笑着说:“七天的小灶饭没有白吃!”

1955年我转业到兰州后和王庆生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交谈的话题也就更广泛了。他每次对我都有耐心的教导和批评,真是我的好上级好老师。

竟选卫生委员发言稿第5篇

厅座写“性著”成就卓著

广东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编撰了一套名为《枫哥说性》的系列丛书,并在2009年度的全国(广州)性文化节上现场签售。

据悉,这是广东省首位厅级官员主编的有关性的科普读物。厅级官员写“性著”!包括国内《参考消息》、英国《泰晤士报》等在内的境内外媒体纷纷对《枫哥说性》进行了报道,在国内引来诸多争议,枫哥一下子成为舆论的风暴眼。 实际上,这不是张枫第一次撰写性学专著,也不是第一次成为舆论的风暴眼。

张枫祖籍江苏,1952年生于广州,是典型的南下干部子弟。他在老家上完小学、初中之后返回广州,20世纪60年代下乡,70年代在云南服役。退伍后,他在云南当工人,26岁当选为车间主任,后来同时考上云南大学和云南省委党校。80年代在云南省委党校毕业后,他遵循父母意愿调回广州。

在广州,张枫被分配到省计生委工作,业余努力自学人口计生专业知识,不断投稿给报刊,发表“豆腐块”文章,其才华很快引起上级的注意。不久,他被任命为《南方人口》杂志副总编和《广东人口报》社长,并兼任全国第一家性科普刊物《人之初》的主编。3年间, 《人之初》发行量从40多万份激增至90多万份,全国闻名。张枫因工作表现出色,仕途顺利,直到成为广东省人口计生委的“掌门人”。

主持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以来,张枫依然笔耕不辍。作为我国著名性学专家,他先后在全国各级媒体发表性科普文章1000多篇,出版了《夫妻性百问》、《盘点“性”情:爱与性》等专著20多部,其中篇幅最大者为100万字的《现代婚性孕育知识大辞典》,而《夫妻性百问》再版6次,发行30多万册,1998年获得第二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还被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入推荐书目。

正是因为“性著”颇丰。成就卓著,张枫曾被、国家科委等部委评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并获得我国人口计生领域的最高奖“中华人口奖”。同时,也正是因为“性著”颇丰,影响颇大,张枫不止一次卷入舆论的风暴,有人称其出书论性是“做秀”,也有人称其“出格”和“不务正业”,但更多的人则表示理解、支持。归根到底,是因为厅级干部与“性”之间存在强烈的反差,在张枫之前尚无高级官员涉足如此“前卫”的工作,如果用传统的世俗眼光来看待,一时令有些人难以接受。

那么,《枫哥说性》究竟是什么样的“性著”呢?它为何会再次引发舆论风暴呢?

枫哥曾被老妈教训被领导批评

《枫哥说性》是张枫携手著名漫画家、南方日报高级编辑赵晓苏创作的性学科普漫画丛书。丛书共有十本,按照不同内容分别单独成册叙述。整个系列约有1300幅漫画,图文并茂介绍性的艺术、健康、科学等。对古今中外的“性事”研究,此书一改中国性教育书籍呆板的文字表述形式,采用简短的文字配以幽默漫画来表现内容,比如把唐伯虎春宫图的女主角以“模特”形象表现,还有潘金莲和西门庆跳交谊舞,以说明他们是如何“有―腿”的。

在书中,这位厅级官员化身Q版卡通人物,为广大读者介绍“性事”,也大方谈论男女之间晦涩的私秘“”,并以含蓄而幽默的“对白”从旁指点各类有趣的性知识,如《性情趣》说:“千万不要‘鸣金收兵’,再试一次说不定可以‘东山再起’。”此外,诸如SM、车床族、G点、夫妻行房10大姿势等平时人们只敢窃窃私语的话题,也都被这位厅座以漫画形式大方“揭秘”。

另外,这套丛书的每个主题都有“与时俱进”的敏感话题,比如“洲莆并快乐着、高潮、G点”等,就连最近发生的“屁股门”、“胸部门”、“经济适用男”等十分前卫的事件也被收录其中。

有人认为,《枫哥说性》“以通俗亲民的风格与读者一起认识性、欣赏性、评论性”。但也有人认为张枫有“不务正业”与“出格”之嫌,以“省计生委主任”的身份为噱头推销书籍。消息还传到张枫80岁的老母亲耳中。她打电话教训儿子:“你怎么写这种书?”张枫还透露:“有的领导当面批评过我,也是善意的劝告。但我觉得我走的路子对,还要坚持走下去。”

对于外界的非议,张枫这样自评《枫哥说性》:其实这套丛书共有10本,所谓的“性情趣”只是其中―本,还有“性成长、性健康、性养生、性习俗、性科技、性网事、性文学、性艺术、性警示”等9本,这是性学综合科普读物,图文并茂,旨在倡导性文明,“性学研究是我的老本行,这套书乐而不淫,因为它是性学科普丛书,深入浅出地越读者明白性文化,属于我的份内之贵。”

首本“性著”险“毁”太太之手

“两腿之间无小事”是张枫的名言之一。他说出书教人“性养生”,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更“”。

不少读者都想知道,他的妻子到底是否支持丈夫的“”普及事业呢?

“我老婆比较保守。1997年,我出第一本性学专著《夫妻性百问》前,书稿就给她看过,她居然把书稿藏了起来不给我发表,理由是我不该写这种书,她怕同事笑话。”张枫说。

如何说服太太归还书稿呢?张枫专门给太太做思想工作,说这本书用途很大,并从五个方面为她论述“两腿之间无小事”的道理:第一,可以教人避孕,就是“少生”,这是计生国策;第二,可以教人如何“优生”,这是提高中华民族的出生人口素质;第三,可以预防性病,关系到中国人口健康;第四,可以促进夫妻生活和谐,家庭和睦,这样社会就能稳定了;第五,关注青少年早恋、早孕问题,他们的性与生殖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为了说服太太,他前后竟花了8个月,他说:“最后,老婆被我说眼了,她终于把书稿拿了出来。”

很多人感到奇怪,一个厅级干部、省府副秘书长为什么热衷于写这种“性著”?“我常讲一句话,有性就有孕,有孕就有命,有命就有性。”张枫说。

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对待性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香港明星“艳照门”事件,到2009年以来的门、啤酒门、艾滋门、护士门,一“门”未“闭”,另一“门”又横空出世,皆成为坊间的热门话题。但这些变化,并没有带来对科学的性健康的全民认识。现在社会上客观存在“”、“婚外情”、“试婚潮”、“情人潮”,由青少年性早熟引发而来的婚前和婚外大量增加,还导致未婚先孕人数激增、夫妻性生活不和谐、性观念混乱、屡禁不止、性病与艾滋病蔓延等现象。

张枫说,即使在成年人的世界,性教育也似乎“水过鸭背”。“我身边有对朋友,两人都是研究生学历,竟然不知道如何吃避孕药。”他强调说:“老百姓对 ‘’知识有多层次的需要,我创作性科普书籍的初衷是满足群众多层次需要,对一些社会现象加以正确引导。如告诉老百姓怎么避孕,怎么‘播种’,怎么‘育良种’,提倡科学性知识和健康的性道德。”

有鉴于此,在一个成熟的社会,我们不应为厅官出书“说性”感到惊愕,相反,我们应该感到欣慰,这说明公众的生活质量日益被政府部门所关注、重视。厅官出书“说性”,可视为时代的进步。

解读“广东最大学校的校长”

张枫认为,性的问题不是小问题。国内某大城市曾做过调研:一段时期内1万对夫妻登记结婚,同期有4500对至4800对夫妻闹离婚,其中闹离婚的理由有85%与性有关。性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包二奶”现象应运而生;单身农民工长期处于性压抑状态,可能会引发等犯罪现象。所以,性问题可以引发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出书谈性只是张枫普及性知识的其中一个重点,讲课也是他的重要工作之一。作为中山大学、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行政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8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张枫多次前往高等学府举办讲座。也正是在张枫的力推之下,大型性学报告会第一次走进了省政府礼堂、广东科学馆、礼堂等“大雅”之堂,许多听讲的干部都会认真做记录。1991年以来,张枫先后在广东省内外讲学近400场次。广东一位省领导曾经说过,张枫是“我们广东最大学校的校长”。什么意思呢?所谓“广东最大学校”,就是指婚育学校,共有六个班:青少年班(也叫青春期班)、新婚夫妇班、孕产期班、幼儿期班、中老年班和党员干部班(主要讲授党员干部怎样以身作则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覆盖各个年龄层次,遍布全省各个市、县、镇、村。

广东近年来在张枫倡导下,在计生惠民政策上屡有“大手笔”,比如率先派发奖励金给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建立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给外来工赠送“”用品等,这些举措都走在全国的前列。而广东省在人口计生方面创造的许多经验,也在全国各省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枫坦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历来开风气之先,这给了他敢想、敢说、敢做的底气。张枫说:“实话说,人口计生工作不单纯是少生问题,还包括控制人口数量、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还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殖健康水平。此外,广东还面临着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流动人口又是另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给流动人口送‘’用品。我是提倡使用‘’用品的,但反对伪劣产品。”

被激将法激出来的性文化节

当年,广东省文化厅前厅长曹淳亮根据上级指示,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张枫说,建设文化大省,从领导报告到典型材料,没有一个敢提夜生活文化!曹厅长也认可“存在即合理”,但他反过来将张枫一军:“我不敢提,你敢吗?”

于是,从2002年开始,广东省计生委每年主办全国(广州)性文化节。张枫原本以为第一届能来两三万人就不错了,没想到来了十几万人!作为全国第一个惊世骇俗的另类节日,被激将法激出来的广州性文化节至今已连续创下许多个“全国第一”。

2009年11月4日落幕的第七届广州性文化节人气十分火爆,现场人山人海,但被部分媒体批评“只见性,不见文化”,“窥私是实质,文化是包装”。有的观众批评本届性文化节主题仍是“性商品”和“性走秀”。情趣内衣秀、首次出现的日本AY女优才艺表演、网络红人张筱雨人体写真展等,并无多少“文化”意味可言,唯一的亮点是在本届展览中,展出了从清代咸丰年间、民国时期、日伪时期、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各年代结婚证等实物,但这些东西注定是商业的陪衬,公众的眼球更多地投向了走秀的和勾人的性商品。

竟选卫生委员发言稿第6篇

从1978年民政部恢复起来以后,我一直在民政部原民政司工作(1993年机构改革后,改为基层政权建设司),主要负责全国城乡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的建设工作,我愿把村民委员会建立和发展这段历史写出来,供大家了解、研究和参考。

村民委员会的产生

村民委员会在我国农村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倡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我们党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产生的,是我国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经过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叫行政村,是乡政府领导下的行政性的组织,主要管理村里的行政事务和上级政府交办的事项;二是从1958年到1982年,这个时期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叫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政社合一就是把基层行政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在一起,既行使行政组织的职能,又行使经济组织的职能。2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这样的体制,既不利于基层组织建设,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到“”结束的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群众的生活比较贫困。

“”的结束以后,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8年,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对内对外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9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在全国冲破和生产大队的经营管理体制,创造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收到显著效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方面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当时农村的基层管理体制――政社合一的生产大队提出了挑战。由于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的管理组织已经不能适应农村新的形势,必须选择适应农村新形势的新的管理模式。另外,在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初期,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基层干部没有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致使一些村的基层组织出现软弱涣散,甚至瘫痪或者半瘫痪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社会治安不好,民事纠纷得不到及时处理,乱砍滥伐林木、盗窃、等不良现象,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他们强烈要求和盼望有人来加强管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给人们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当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合寨生产大队就面临以上的这种情况。1979年,这个生产大队的农民将土地分到农户,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分田到户”以后,又出现新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社会治安不好,偷盗成风,成风,赌输了就偷,偷了又去赌,形成恶性循环。当时处于“几不管”地带的合寨生产大队深受其害,特别是耕牛大量被盗,严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为了防盗,村民只好把耕牛拉到自己的住房里与人同住。同时,“分田到户”以后,因水争地,民事纠纷也大大增多。农民将当时的生活描述为“吃得饱、睡不好”。另外,面对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出现放任不管的状态,合寨生产大队一度陷入“无人管事”的境地。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合寨生产大队的两个自然村――果地村和果作村的村民率先组织起来,寻求摆脱困境的出路。

这时,任果作村生产大队长的韦焕能主动站了出来,他说这样下去不行,要把大家组织起来。于是,他把其他生产队的干部叫到一起,商量以自然村为基础建立新的M织,大家都表示同意。韦焕能提出,新的组织不是生产队,不需要太多干部,由五人组成,队长一正两副,一个会计,一个出纳,后来又增加了一个人。而新的领导人怎样产生呢?过去的生产队长由上级任命,新的组织没有人任命,也不能宣布自己为领导,村民也不会承认。最后,经讨论,决定由群众自己选举村

领导。

1980年2月5日,根据事先的商定,召开全体大会选举村领导。在五人合抱的大樟树下,坐满了村民。全村85户,一家一个代表。当时合寨生产大队长蒙光捷主持会议。他说,根据大家的意见,叫我来主持会议,我愿意主持。选举村里的领导要选好的。同意群众意见,不用搞候选人,搞无记名投票。谁的票数多谁就当。蒙光捷讲话后,由群众议论。当时担心没有人愿意当干部,于是提出选了谁就必须当,不能推辞。随后,每人发了一张用信纸截开的纸条,一张纸条上可写六个人,多的作废。经过投票计票,蒙光捷当场宣布选举结果,韦焕能满票,六人中最少的也有62票。

新的村干部选出来后,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名称。选举前,只是讲选举村领导。选举后,领导要分工,需要有一个组织名称。大家纷纷议论,有人说原来公社和大队有管委会,生产队有队委会,我们在大队以下,但又不是生产队,就叫村委会;有人说,公社和大队的领导机构叫革委会(即革命委员会),我们就叫村委会;还有人说,城里有居委会,我们是农村,应该叫村委会;也有人说,我们村历史上就叫村,解放后成立了行政村,才改为屯,还是叫村委会好。总之,大家都比较赞成村委会的说法,村委会因此成为正式的组织名称。由于当地村民还是更习惯于叫村民委,直到现在,人们大多还是叫村民委。

与果地村相同,果作村选举村领导是为了满足农民分田后要求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紧迫需要。因此,村领导当选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领导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和管理章程。1980年7月14日,召开全村大会,讨论并通过事先起草好的村规民约和封山公约。

村规民约的主要内容为:

1. 必须提高思想觉悟,认真体会安定团结的重要意义。

2. 严禁,不准在私宅、村里开设,违者罚款10元。

3. 为了保苗夺丰收,严禁放猪,违者罚款5角,并给予赔偿损失处理。

4. 维护正常的娱乐活动,不准在村内、村附近对唱野山歌,违者罚款每人10元。

5. 不准在路边、田边、井边挖鸭虫,受损失的罚工修补。

6. 不准盗窃,违者按件加倍赔偿并罚款5元,情节严重者,呈报上级处理。

7. 捡拾东西,拿回交给村委,归还原主。

8. 不准在泉边、河边大便,不准在上游洗衣服、洗头梳发,晾晒蚊帐、床单等污染东西。

9. 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自觉做到码头经常冲洗,保护清洁。

封山公约的主要内容为:

一、 严禁毁林开荒,违者每平方尺罚款5角。

二、不准在封山内砍柴、挖树根、割草皮、打石头,违者每百斤罚款10元。

三、村里风景树不准折枝乱砍,违者罚款15元。

四、不准盗窃林木,违者每百斤罚款15元。

五、实行护林有功奖、毁林者罚的办法,对维护林木有功者奖5%的资金。

六、不准在育林区放牛羊群,每头罚款1元,外村罚款2元。

下面署名:果作村委会,再下面是韦焕能等85户村民的手印或签名盖章。这一份村民自我管理的章程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韦焕能手中,成为历史的有力见证。

村委会和村规民约很快见到实效。一度盛行的风被刹住了,偷盗事件大为减少。成立村委会后的两年时间里,只发生过两起外地人到当地偷窃案件,而且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得到及时处理。村民又过上安宁的生活。

村委会成立以后,还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因为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办的事得到群众的踊跃响应和积极支持。1980年,其他村乱砍滥伐日益严重,果作村却开展造林大会战。接下来修建码头、机耕路。在解决村民照明用电问题时,村里没有足够的资金,感觉为难,于是与群众商量。村民说有钱,但要村领导和组织集资。村领导根据群众意见,按人口集资,人均12元钱,解决了资金紧张问题,村民终于用上盼望已久的电。由于资金款来自村民,村干部用钱时十分谨慎,会计出纳账目清楚,定期向村民张榜公布,从而取得村民的充分信任。村干部更加注意有事与群众商量,干群关系十分融洽。

果作村委会是迄今发现的全国第一个有正式记录为依据的村委会。这一组织一开始就体现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自治组织的性质,体现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精神。一种适应家庭经营新的生产形式的新组织,一种新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就这样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诞生了。

村委会的推广和在全国的普遍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果作村建立村民委员会,迅速扭转了当时的混乱局面,村里出现了巨大变化,引起当地干部的极大关注,当地生产大队和公社干部都很高兴。随之,合寨大队所有的自然村都建立了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其他地方的农民也自发建立自己的组织。1980年上半年,合寨大队所在的三岔公社党委书记向文忠就新的群众组织发表意见说,既然是村民选的组织就叫村民委员会。此后,村民委员会便作为规范的名称确定下来,向上报的材料均使用“村民委员会”的名称。所以,村民委员会的发明权属于农民,这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合寨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的经验很快引起宜州市所在的河池地委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地委书记金宝生的直接关注。他派人专程进行调查。1981年,中共河池地委发出26号文件,即《转发宜山县合寨大队村委会、罗城县牛毕大队新回村委会情况调查的通知》,希望各地组织干部社员学习讨论,并根据各地情况从实际出发,参照执行。1982年,宜山县全县12个公社的2288个自然村中,有598个建立了村委会。1982年,合寨大队还在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介B了建立村委会的经验。

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敏锐注意到宜州市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村委会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当时的区党委书记肖寒带人到河池地区调查,了解到宜州实行生产责任制过程中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修水坝,保证了正常生产,对此很感兴趣,认为这是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出现的新事物。以后又组织区委政策研究室、区办公厅、区农委、区公安厅、区民政厅等八家单位再次进行实地调查。1982年4月15日,调查组写出《关于宜山、罗城两县村委会的调查报告》。这篇近万字的调查报告对村委会的由来与发展、作用与问题、反映与意见作了详细的阐述。调查报告充分肯定了村委会的作用,但也反映了对村委会在认识上的不同意见。

结束以后,党中央在各条战线进行了拨乱反正,并十分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防止“”的悲剧重演。进入20世纪80年代,根据新的形势,中央决定修订宪法。同时,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实行,中央也在研究农村的管理体制和基层组织建设问题。1981年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研究室主办的《调研通讯》第四期上刊登了随肖寒书记调查的区农委干部宋毅的调查报告《宜山县冷水村建立村管理委员会管理全村事务》。这个材料引起当时正在主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彭真的高度重视。1981年底和1982年春天,彭真指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民政部的同志先后去广西宜山县就村民委员会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组回来以后,如实反映了宜山县建立村民委员会的情况,彭真以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的眼光对此作了充分的肯定。与此同时,从1982年起,主管全国城乡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民政部也对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非常重视,民政部还专门办起了《城乡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简报》,刊登各地农村建立乡政府和建立村民委员会的试点情况,并在中央和中央有关部门及全国范围交流,指导各地进行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

令人难忘的事件是,198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公布。充分肯定了全国一些地方进行的建立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试点情况,明确地把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确定为村民委员会。彭真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T会是我国长期行之有效的重要组织形式。实践证明,搞得好的地方,它在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秩序、办好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搞好卫生等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这次将它列入宪法修改草案,规定它是群众自治性组织。它和基层政权的关系,由法律具体规定。”宪法修改草案和彭真的讲话无疑是对全国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同年7月,彭真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又指出:“村民委员会过去是有过的,中间一个时期没有,近几年有些地方又建立起来了,是群众自治性组织,大家订立公约,大家共同遵守,经验是成功的,应普遍建立。”此后,8月,中央发出6号文件,要求各地有计划地进行建立村民委员会的试点。198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颁布,村民委员会正式载入宪法第111条,并规定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彭真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再一次指出:“我国长期行之有效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现在列入了宪法……我们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国家机构的设置,都应当是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在基层社会生活中,还要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建设,以便发动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这些规定,将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得到进一步的

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颁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向全国公布了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的组织。但是,如何将农村基层组织由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平稳地改为村民委员会,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保持基层的稳定,中央确定了先行试点,取得经验,然后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的方针。于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从1983年起,改革农村生产大队管理体制,建立村民委员会的试点工作即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起来。如果说1982年是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少部分地区的试点的话,那么1983年就是村民委员会在全国范围的试点了,村民委员会这个星星之火,在全国已经形成燎原

之势。

在全国各地进行建立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试点过程中,民政部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力度,并组成工作组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抓紧代中央起草关于在全国建立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文件。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1983年10月12日,中发

〔1983〕35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这个文件是指导全国进行建乡建村工作的文件。35号文件指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合适。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大体上在1984年底以前完成。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按村民居住状况设立。各地在建乡中可根据当地情况制定村民委员会工作简则,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制定全国统一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政社分开、建立乡人民政府是一件大事,各级党委必须加强领导,坚持群众实践,做好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行试点,逐步展开,保证工作质量。凡是已经进行改革的地方,已定的规模和已设的机构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中发〔1983〕1号文件也指出:“的体制改革,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这就是,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实行政社分设。政社合一的体制要有准备,有步骤地改为政社分设,准备好一批改变一批。”在中央两个文件的指导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建乡工作领导机构,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在试点基础上,于1984年在全国全面展开建乡建立村民委员会工作。

1984年,可以说是全国建乡建村年。这一年,天津、上海、北京首先完成建乡建村的工作。到1984年底,除自治区以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完成政社分开、建乡和建村的工作。1985年2月,自治区也完成了这项工作。至此,全国建立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全部完成。建村前,全国共有70万个生产大队,经过改革后,全国共建立867688个村民委员会。

从广西宜州市合寨大队的果作村全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产生,到1985年2月全国普遍建立村民委员会,前后一共经过五年时间。这样一件涉及全国农村的改革,涉及全国八亿农民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改革,从试点到铺开,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问题,进展得很顺利,很成功,并且取得显著成绩,可以说是一项了不起的重大变革。

《村委会组织法(试行)》的产生

1985年2月,全国建立村民委员会以后,各地村民委员会都建立健全了村委会下设的治安保卫、人民调解、公共卫生等工作委员会,发动群众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兴办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央关于改革农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建立村民委员会的决策是正确的。

在全国全面展开体制改革即将开始的时候,中央发出〔1983〕35号文件,提出“各地在建乡中可根据当地情况制定村民委员会工作简则,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制定全国统一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这主要是为了将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同时落实宪法规定的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关系由法律规定的任务。对于中央文件和宪法的规定各地都很重视。最早完成政社分开、建乡建村任务的天津市,于1984年率先制定并颁布了《天津市村民委员会工作简则》,之后几年,全国先后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都制定和颁布了村民委员会方面的

法规。

民政部对村民委员会的立法工作非常重视。1985年全国村民委员会普遍建立以后,民政部就着手进行了这项工作。这年春天,民政部起草了《村民委员会工作条例》(1987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之前,该法叫条例),并到一些地方征求意见。1985年3月,在调查研究乡政权建设时,对条例作了修改,并将修改稿分别带到四川、江苏、广东等省征求意见。4月,将条例再次修改后,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以及政法院校、法学研究单位征求意见。10月,各地意见上来以后,又作了修改。之后,民政部先后召开两次部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条例的修改稿,决定把条例草案报送中央政法委员会审议。1986年4月8日,中央政法委员会召开会议,对民政部起草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稿进行讨论,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根据政法委的意见,对条例作了修改,主要包括去掉原稿中第四条“原生产大队规模过小的,可以与临近的生产大队联合设立”一句话;加上了“年满18周岁的本村村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一条加上“依照法律规定,村委会可以停止他们参加村民的某些活动”等内容。4月12日,民政部将草案上报国务院审查。国务院法制局对条例稿进行了认真审查,又发至国务院有关部门征求意见。之后,和民政部一起商量研究,对条例稿又做了几次修改,并于6月12日,连同草案说明修改稿一起再次上报到国务院。1986年9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进行了审议。10月11日,经国务院总理签发,以国务院议案形式上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1987年1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将审议村委会组织条例列入此次会议议程。民政部原副部长邹恩同对法律草案作了说明。13日、14日两天,委员们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多数委员认为,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十分重要,很有必要,条例的内容基本是可行的。但是,也有不少委T提议,条例草案还需要调查研究,进一步修改。比较集中的意见是三条:1.草案规定的村委会的10项任务太重,与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不符;2.村委会与乡政府的关系,究竟是指导关系还是领导关系,要认真研究;3.要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对村干部的素质要求写进条例。同时还对村委会下设的机构、村干部补贴和工作经费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22日,此次会议举行闭幕式,建议再做研究修改,提请下次常委会审议。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结束以后,民政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开始紧张地工作起来。民政部民政司根据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对条例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对条例进行了修改。2月5日,将修改稿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简称“人大法工委”)。与此同时,人大法工委对条例做了修改,形成一稿,征求民政部的意见。人大法工委还派工作组去广西作了调查研究,征求对条例稿的意见。为把村委会组织条例改好,2月12日,人大法工委在北京召开了村委会组织条例座谈会。北京、辽宁、山东、江苏、河南、广西、云南等省(市、区)及部分县、市代表,中央有关部门同志聚集一起,对条例进行了认真讨论。此次会议对法律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村委会的规模、任务、村民会议等统一了认识。人大法工委根据大家的意见,又修改出一稿。3月2日,人大法工委召开全体会议,讨论了修改稿。根据委员们的意见,又修改出一稿。3月7日,人大法工委再次召开会议,讨论上次会议以后的修改稿,并决定将修改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审议。

3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在北京开幕。10日上午,彭真委员长主持会议,雷洁琼副委员长作了关于村委会组织条例审议结果的报告。此次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条例修改稿,将原来草案的15条增加为21条,主要修改的内容是:村委会的任务;村委会设在自然村;多民族居住的村,村委会应当教育村民加强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人口少的村,村委会只设委员,不设委员会;各地可以制定实施办法等。3月11日、12日,委员们对条例进行了审议。大部分委员认为修改稿比较成熟,比较符合我国农村实际,希望此次会议通过。但也有些委员提出了不同意见。3月14日,根据委员们的意见,人大法工委又修改出

一稿。

3月16日,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举行联组会,彭冲副委员长向大家郑重宣布,委员长会议经过慎重考虑,建议将村委会组织条例提请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委员项淳一就委员长会议的这一建议作了说明。之后彭真委员长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关系到八亿农民,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法,委员长会议经过商议,提出一个临时动议,建议将条例草案列入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议程,提请全体代表审议。许多委员热烈发言,赞成委员长会议的建议。

1987年3月25日,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4月2日,大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彭冲副委员长对条例草案作了说明。他说,鉴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是很重要的基本法律,建议将此法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4月3日至5日,各代表团对这部法律进行了分组审议。代表们热烈发言,各抒己见,争论激烈。有时一个代表团中常常出现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争论的焦点主要是村委会的性质、任务以及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同时,代表们还对村委会的规模、村委会组成人员及补贴、选举等问题提出不少修改意见。在代表审议的同时,人大法工委、民政部、大会主席团也对条例草案的修改做了不少工作。4月4日下午,人大法工委召开会议,研究如何修改条例。当晚,在邹恩同副部长的主持下,民政部民政司对条例作了修改,并重新起草了说明。4月5日下午,人大法工委三位领导和民政部、国务院法制局的领导进一步研究修改方案。3点以后,彭真委员长召集各代表团负责人开会,再次就村委会的性质、任务及其与乡政府的关系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陈丕显副委员长也讲了话。4月6日,彭真委员长又召集各代表团召集人、人大法工委全体委员、民政部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二楼圆厅开会,听取各代表团对条例稿的意见。彭冲讲了修改意见。广西、黑龙江、云南、陕西、山东等14个省、区代表团召集人发表了意见。之后,彭真作了长篇重要讲话。他的讲话对于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4月6日下午4点半到5点40分,彭真又主持召开了党内委员长会议,对村委会的性质、任务、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村干部的教育与训练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并对有关问题再一次作了研究。

4月8日,彭冲主持召开各代表团召集人会议,研究村委会组织法审议问题。此次会议一致同意彭冲副委员长提出的意见:此次会议原则通过,授权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原则,参照大会审议的意见,进一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审议修改后颁布试行。

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后,人大常委会、人大法工委、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领导又深入到一些地方调查,听取对村委会组织法的意见。先后去了江西井冈山市、河北承德市和隆化县、四川重庆市、黑龙江、江苏等地,同乡村干部进行座谈。同时,国务院法制局和民政部也对组织法草案提出修改意见。8月27日,人大法工委综合各方面意见,修改出一稿。9月7日,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修改稿印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各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征求意见。10月24日、11月9日,人大法工委先后召开两次会议,认真研究了村委会组织法的有关修改意见,通过了一份修改稿,决定将此稿提请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

1987年11月12日,党的十三大闭幕不久,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开幕。17日上午,雷洁琼副委员长对村委会组织法修改意见作了说明。18日、19日两天,委员们分组对草案进行了审议。大家说,这次草案修改得好,基本体现了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的意见,赞成此次会议通过试行。为了把这部法律修改好,彭真、陈丕显于11月21日上午,邀请列席此次会议的29个省、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负责同志进行座谈。22日,人大法工委开会,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作了逐条研究,根据宪法规定和十三大的精神,对草案修改稿又提了一些修改建议。荣毅仁、许涤新委员建议增加“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爱护公共财产”的内容;罗琼委员建议增加“必要时,可以邀请本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的代表参加村民会议”的内容。这些建议均被吸取。同时,还增加了各省可以制定实施步骤和办法的内容,从而使这部法律更加完善。

23日上午,此次会议举行联组会,项淳一就修改建议向大家作了汇报。33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省、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先后发言,对法律修改稿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接着,彭真委员长又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

24日下午,此次会议举行闭幕式,对村委会组织法进行了表决。结果以113票赞成,1票反对,6票弃权,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简称《村委会组织法(试行)》)。11月24日,李先念主席命令,将这部法律向全中国、全世界公布。这部法律从1984年起草到1987年正式诞生,前后用了四年时间,民政部为这部法律召开了两次部务会议,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三次常委会,人大法工委专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全国人大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彭真委员长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这在我国立法史上是少有的。《村委会组织法(试行)》来之不易。尽管它经过实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它的基本内容都是好的,集中了多方面的智慧和意见。

竟选卫生委员发言稿第7篇

学生会部长竞选演讲稿范文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x。很荣幸站在这里,我要竞选的是女生部部长。

不知不觉间我已在学生会度过了一年的时光。从进入外联部的那一刻起,我就认识到在这个特殊的团队里我们身上除了一份责任还有一份期待。于是每一次工作,我都认真对待,努力做到最好。尽管有失败,但是正是这无数次的尝试,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提高了我的社交能力,同时更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永远都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在这个精英的团队里,部长严谨务实,副部随和可亲,我跟我的队友们就是在这样有张有弛的工作氛围中,出色地完成了学生会的许多任务。感谢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是你们让原本是一张白纸的我,画出了漂亮的第一笔。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更重要的是我留恋学生会这个温馨和谐团结高效的大家庭,所以今天我选择了这里,竞选一个让我能更好地与同学交流,为同学服务的职务女生部部长。

上一届学生会女生部做了许多工作,他们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接力棒马上就要传到我们手中了,他们未竟的事业要有我们来完成。在这里我想向各位简要介绍一下如果我当选女生部部长的工作设想:

1、做好纳新工作,加强对部内人员的培训,提高礼宾队的整体素质,以及干事的化妆水平和审美能力。

2、做好交谊舞培训的筹备工作。促进男女生之间的交流,树立学生会在新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3、把传统的讲座做成系列活动,定期的位同学们提供美容保养,预防保健,服饰化妆等方面的信息,去年在外联部的工作中,我曾经与多家婚纱店和化妆品公司有过接触,并且在元旦晚会时与都市丽人婚纱店有过合作,相信这一定会大大地促成活动的顺利进行。

4、积极推出女生部的特色活动。设计开展适合女生需要的各种宣传教育和文体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同时,注重加强与男生的互动,我们可以与体育部合办定向越野赛,乒乓球混双pk赛等活动,促进男女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特色活动二:把丰富多彩的室外趣味活动作成系列。时间可安排在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儿童节等小型节日中,内容讲求多元化,趣味性。诸如扎气球猜谜语,跳大绳,踢毽子比赛,趣味接力赛,有奖答题等。

5、举办贴近广大同学生活和学习的课外活动,丰富早安春天,宿舍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6、向毕业生同学提供在就业招聘中所需要的形象包装等方面的信息。

以上几点只是一些初步的工作设想,我相信在以后的实践中还会有更好的创意和活动出现。希望各位老师和学长给我一次展现自我,服务大家的机会。我一定会让女生部释放她应有的光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学生会部长竞选演讲稿范文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晚上好!

此刻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这讲台上参加学生会的竞选活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今天所有的参赛选手对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今晚我将竞选我们院生活部部长一职。

自从去年十月来到这所学校之后,正赶上学校的省评与国评,我总是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来参加我们学校学院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经过这一年的锻炼,我对我们学生会尤其是生活部的工作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许多活动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每一个部门的协作。我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下面我来简单的谈谈我对未来的工作展望:

一、我们继续每周的寝室卫生检查,并进行"文明寝室"的评比。

二、与我们校报连手,刊登一些有关生活方面的小知识,同时在我们学校网站上发表"生活小贴士",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会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三、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即将到来,我们生活部将举办一些相关活动。

四、针对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进行问卷调查。并给予帮助,如学习经验交流会,心理知识讲座。

五、我们学校是一所工科院校,女生较少,可以举办有关美容保健的相关知识讲座。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简单的想法。我深知,再多灿烂的语言也不过是一瞬间的火花,朴实的行动才是我能力的真实体现。我想如果我当选的话,一定言必行,行必果。请各位评委支持我,给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如果我不能当选的话,还会再接再厉,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

我的演讲结束了,再次感谢大家的认真听取。

学生会部长竞选演讲稿范文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叫XXX,我很荣幸能站在这个讲台参加竞选,这对于我来说这不仅是一场竞争,更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而我要竞选的是:学生会生活部部长。

经过短暂的一年时间在学生会磨练,我深刻的认识到,学生会是一个培养人才,展示个人风采,创新思维的一个大舞台。充分证明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就是学生会存在的意义吧!

而生活部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员,生活部本着“有困难,找生活部”。的理念,我们每个干事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为全院服务。我们主要负责及时反映学生的日常生活上的要求,做好宣传提醒本院学生的安全卫生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及配合兄弟部门、尽心尽职做好每一件事,还为院文艺以及体育活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所以这更是体现了生活部以“全心全意为全院师生服务”的宗旨。

回想起一年来学生会生活部取得的优秀成绩,这些成果离不开生活部每个成员的辛勤付出;同时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学会了坚强勇敢,团结合作,解决困难。而我本人就是生活部的一名干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历练,对学生会和生活部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努力扎实工作,得到了部长们的认可和老师们的好评。自中学以来,在班里一直担任生活委员,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夸赞和鼓励。所以我有经验,我有能力,我相信能够胜任生活部部长一职。

如果我当选了,我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使自己的工作更加谨慎。增强我部的团体凝聚力,加强内部的联系,使内部达到真正的团结统一。并在工作时不断实践,即在改进中工作,在工作中改进,其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大家的学习保驾护航。

如果我没当选,我也不会埋怨,因为这说明了自己还有待完善改进,还需要再磨练。我会认真总结经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不会让老师同学们失望。

竟选卫生委员发言稿第8篇

一开始,是基于什么原因来竞选团支书,已经有点模糊,当时,只是想体验不同的生活,希望自己有所锻炼,别的也没想太多。开始对自己也挺没信心,没想到,竞选结果出来时,自己竟以过半的票数胜出了。既然被选,于是自己心中便定了大概的学期计划,下定决心把团支部事情处理好。

刚开始接手工作时,是有点不知所措,幸好及时与学姐们交流,并且吸收前任团支书的经验教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确实相对容易看得更远。

自接手工作以来,处理的工作大致有以下几项:

一、“红色十月”长征纪念相关活动。

1.在团课上,发动本班同学认真学习长征精神,回顾长征岁月,缅怀长征中发生的例例感人事迹。倡导同学们永记长征精神,并发扬发展长征精神。

2.倡导同学们积极参加“红色长征”征文比赛。其中,张俊豪、肖振涛、王占西、刘瑞娟等人积极向院刊投稿。还有赵鑫楠、武守兆、赵利凤参加了纪念长征活动的大合唱训练。

二、“寝室设计大赛”的相关活动。

1.按照团总支的要求,根据“健康、整洁、高雅、安全”的设计原则,制定出本班的设计方案——以《跳动的音符》、《梅笑雪》、《简约但不简单》为分部的总设计方案。

2.动员同学们根据方案,选购材料,动手设计,那几天同学们有的都忙到晚上一两点,很是费心的设计着自己的“家”。虽然很劳累,但是看着设计后的效果,大家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3.结果,男生宿舍获得了三等奖,女生这边虽未获奖,但为自己的“家”设计的格调,令“全家的人”无论生活学习都很舒心。

三、《xx文选》学习的相关活动。

1.通过团课的形式,让同学们一一学习了xx的相关知识。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等等。并且根据中国目前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用《xx文选》作为方法论指导的时事范例,来形象具体学习其思想。如《富车市场与中国贫富分化的相关联系》等。

2.设置并不断更新本班的博客建设,通过电子档案的形式,向同学们传播更多,图文并茂的信息和时事。

四、相关文化娱乐方面的活动。

1.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九九重阳节,我班同学武守兆、栗卫纲、肖振涛、徐力、赵利凤、马红朵等人,积极参加了与退休老干部的联谊会。

2.组织委员徐力,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比如举行的“文艺大比拼,团结在我心”的象棋,军棋等友谊联赛和划船,烧烤等新颖比赛。

五、电子团籍入录。组织委员徐力和本人在下课后,准确,快速地把班级同学们的团籍入录完成。

六、“读书月”活动。

1.制定了以寝室为单位的读书月计划书,并汇总成本班总计划书。

2.完成以“书与人生”为主题的院征文比赛活动。

3.以“再现书中情节”编剧并导演了话剧《红楼梦后传之大话西游》。其中,张庆、郭芳园、宁宗燕、路国涛、马颖、郭少华等人积极排练,最终,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4.徐力、肖振涛和我三人一起参加了团总着主持的“读书月”座谈会,我代表05级团支书作了总结发言。

5.班内同样开展了座谈会,以寝室长分别做总结性发言为主。

七、民主选举“入党积极分子”,以公开选票方式进行的。

八、防艾活动。

1.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了“关注艾滋病人”签名活动。

2.团课上讲述了许多艾滋病人的经历,并总结了艾滋病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中国防艾动态情况。

九、表彰大会。

在“社会实践论文表彰大会”上,本班同学武守兆或得了论文比赛三等奖。

十、进行素质拓展证书的填写工作。

一学期,一眨眼的功夫就过了。担任这一学期的团支书,工作上很尽心的去做了,但不免也有许多问题存在着。

比如工作方式上,有时会采用摊派任务的方式,使有些同学感到有压迫感,但我也在尽力的改进,不过有时客观事实决定着,我也很无奈。只好慢慢把握“度”。

还有,有些工作权力下放的有点过。比如,写班级的特色活动时,我全权交给了宣传委员,还有安检、纪检、卫检全权交给了生活委员。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还主要与三位委员的辛苦工作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