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慕课心得体会

慕课心得体会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6:00

慕课心得体会

慕课心得体会第1篇

关键词:在线学习;慕课;中国大学生;信息时代

一、慕课的起源与历史

所谓在线学习,正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解决了当今社会人们学习时间与空间上的问题。慕课,这一新型的网络在线学习模式,正是在互联网等发展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诞生的。2008年,慕课这一概念正是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与加拿大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来的。所谓慕课,就是起源于加拿大的大规模的开放性网络课程。慕课被正式提出之后,Udacity、 Coursera以及 edX 等承载慕课这一在线学习模式的平台都随之出现,更有许多世界上的知名大学纷纷响应参与其中。因此,慕课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初步发展。

随着慕课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我国也在跟随时展潮流之中引进了慕课,于是在Udacity、 Coursera、edX等国际在线学习平台中出现了中文慕课,中文慕课在满足我国文化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在国际上传播中国文化。与此同时,我国在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与实际国情之后,开创了中国大学MOOC、酷学习、上海高校课程中心等在线学习平台。

二、中国大学生慕课学习现状

在线学习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已经走进了大学生活里。而中国的大学生无疑是最先接触、接受和使用网络最新产物的群体。他们有着新潮的思维方式,容易接受也有条件接受新鲜的事物。因此,我们以中国的大学生作为群体,进行了关于在线学习的一些调研。目前,有近45%的中国大学生接触并且使用了慕课,对慕课形式偏爱并且有意向持续使用的占据27.8%。可以看出,慕课形式已经逐步渗透到中国大学生群体当中。当谈及为什么喜欢在线学习的形式的时候,多数的大学生的回答是慕课具有不受地域限制、课程内容涉及广泛、交流便捷等显著特点,所以慕课课程深受广大大学生喜爱。

中国很多985、211高校也已经开设了慕课课程,如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推出了高校共享课程。该中心在2012年5月29日召开首批人员任命会议。目前,该中心提供的课程有24门,上海有30多家高校参加该联盟。上海高校课程中心的最大特点在于充分利用开设课程的学校与学生都在上海的优势,增加集中面授环节。每门课程有一位负责人,平时学生通过上网收看负责人提前录制好的课程视频学习。每门课程还配有数量不等的主讲教师和助教,主讲教师负责面授环节,而助教主要负责网上答疑和批阅试卷等。学生在上海高校课程中心得到的学分还可以冲抵其所在学校的学分,这种方式也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触到了在线学习的平台。 慕课课程的顺利发展,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学习途径可供大学生选择。

三、大学生如何运用好慕课以及在线学习工具

首先,大学生应当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应把慕课课程当做必修课程一样学习,并以通过最终测试为目标,而不仅仅只是出于从众或者好奇做出的选择。端正的态度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正确的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

其次,大学生应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慕课的课程性质要求我们必须得自己约束自己,集中百分之百的注意力。网络课程没有教师督促,也没有同学提醒,学习全靠自觉。所以,在选择慕课学习前要保证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冒险精神。

再次,具备脚踏实地,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慕课的课程难度较高,要想通过最终测试并获得证书,必须得一步步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并且坚持不放弃。很多人就是不能坚持下去,半途而废,所以慕课的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

最后,采用科学的学习方式。例如,我们可以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合作学习,并对上课内容进行互相交流讨论;还可以进行小组实践做相关课题,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在当今社会中,现下渐渐展露优势的慕课在线教学已经渐渐展露出优势,已经是一种未来的教育趋势。因此,每位教师都要去适应、去学习,积极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此,建议我国的大学、教师以及学生都应敢于尝试和冒险,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创新、探索、打造出适合本校的慕课教育模式。慕课对于我国的大学来说是一瓶佳酿,需要用心去酿造,仔细去品鉴。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慕课的发展会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在给我们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便利的同时,也会极大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慕课心得体会第2篇

关键词:“慕课”;成人教育;发展战略

与其他新技术一样,“慕课”之下成人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正处于起步阶段,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加之“慕课”教育理念与传统成人教育有一定的差异,因而现阶段作用于“慕课”之下成人教育还是存在一些弊端;文章运用SWOT理念分析“慕课”之下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战略,从而促进“互联网+”时代下的我国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慕课”特征及其作用于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慕课”的兴起及特征

1.“慕课”的概念

“慕课”,即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在平台之上小段的名师讲课视频来实现平台用户的教与学;同时“慕课”这种极具颠覆性的新型教学技术也拥有完善的教学模式,包括选课听课、学员互动、在线教学、作业批改及布置、课程答疑、学习成果考核等。

2.“慕课”的特征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在现今实践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一,“大规模”(Massive)。“慕课”是一个在线学习平台,集中大量视频学习资源;因而“慕课”与传统教学课堂不同,“慕课”在学习资源、学习人数及学习时间上都没有限制。第二,“开放”(Open)。“慕课”是基于互联网的一个学习平台,因而“开放”是“慕课”外在表现形式,其共享性特征明显;这意味着学生使用“慕课”学习知识是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第三,“在线”(Online)。简而言之,“在线”即实时交互性。这意味着“慕课”之下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针对学习中的疑问可以得到及时解决。第四,个性化。对于成人教育来说,“慕课”课程种类丰富,因而其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学习主体的不同学习需求,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

(二)“慕课”作用于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

伴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先后加入eDX,我国“慕课”平台也得到迅速发展并利用于高等教育、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中。目前,在我国较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包括超星慕课、过来人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SHARECOURSE、均一教育平台、爱课程网、网易公开课等。这些慕课平台均是在政府、高校、企业支持下建立,而在政府、高校、企业这三驾马车的支持之下,“慕课”平台将得到大力发展,对现今“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模式转型提供有力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诸如“成人教育”之类的非全日制教育形式的发展。

二、“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发展SWOT分析

(一)“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发展所存在的优势

1.优化成人教育理念

伴随着“慕课”平台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就使得成人教育领导者认识到信息化时代下“慕课”所带来的新型的成人教育理念;进而在新型教育理念的支持下引进“慕课”模式以提升课堂的开放性及发挥成人教育的价值,并利用“慕课”促进“互联网+”时代下成人教育理念的革新及教学模式的转型。

2.创新成人教育方式

“慕课”是采用信息化技术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冲破传统成人教育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具有开放性、个性化的特点;因而成人教育学生利用“慕课”进行学习少了许多限制条件,并且利用“慕课”则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其学习自主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

3.丰富成人教育内容

与传统成人教育授课内容单一不同,“慕课”之下成人教育随着发展其教学资源将会更为丰富;由于互联网的辅助,“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学习课程设置较之传统成人教育则更为科学合理、内容更具实用性及完整性、“慕课”之下成人教育自身教学管理模式及功能则更为完善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及技能需求。

(二)“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发展所具备的劣势

1.“慕课”与传统成人教育模式存在差异,使师生难以适应

“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师生都面临一定的不适应:或是不适应“慕课”自主性的授课方式及独立思考的学习形式;或是不了解“慕课”使用流程,对“慕课”信息化操作不精通;或是存在一定的语言交流障碍,毕竟很多在线学习性网站以英文为主;或是已经习惯传统授课模式,对新兴“慕课”模式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此外,由于传统成人教育历史悠久,而“慕课”之下成人教育由于其发展时间短、名校加盟数量有限、影响力不足;“慕课”的认可及适应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师生对“慕课”重视不足,因而对“慕课”之下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2.“慕课”资源及功能并不十分完善,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目前,虽然我国“慕课”平台繁多,但运用于成人教育之上的资源有限及其现有的功能单一,因而导致“慕课”并不能有效促进成人教育发展。第一,“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所拥有的资源有限,更新频率不高。现今上线的课程资源中适应成人教育运用的课程比例还是相对较小;此外,已上线的“慕课”资源所涉及的专业数量并不多,覆盖范围有限,同时更新速度也较为缓慢。因而虽然“慕课”象征着资源丰富,但“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所享用的资源却不尽如人意。第二,“慕课”自身交互功能缺失,成人教育获益有限。目前,我国已上线的“慕课”成人教育资源,如“爱课程网”“网易公开课”等平台的资源,其大多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及板书;而现今“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就是简单地把传统成人教育课堂搬到网络的一个过程,这样将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学生学习动机多样性,难以保障学习持续性

由于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多种多样,其之所以参加“慕课”之下成人教育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或为学习、或为技能、或为学历、或为应付等;再加上“慕课”之下成人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对于屏幕之后的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得到感悟、是否诚实守信,这些都一概不知;此外,由于“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所拥有的资源免费性及学生的大规模性,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归属感,对学习机会不加珍惜,稍有不顺心就会弃学,其成人教育学习持续性难以得到保障。而影响“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则主要在于“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并不完善。

4.成人教育师资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慕课”之下成人教育

“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师资专业化程度不高。其深层次原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传统教学习惯难以改变,教师存在难以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障碍。“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更是与传统成人教育有着天壤之别;即便是教师努力适应“慕课”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其也会力不从心。第二,“慕课”对教师信息化操作技术要求极高,而成人教育教师却鲜有具备较强信息化技术水平。传统成人教育授课模式并不需要信息化技术做支撑,再加上成人教育教师多年来缺乏培训,其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并不能满足“慕课”教学需求。第三,成人教育机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体系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现阶段成人教育机构对教师应用“慕课”的教学水平评价上,存在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方法单一化的特点,致使教师专业化程度及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发展所拥有的机会

1.国家相关政策的有效支持

从2011年开始,国家日渐重视教育信息化。2014年,教育部出台《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以规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015年,杜占元在年度全国教育信息中心会议上提出现阶段教育机构应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优化现有教学系统及数据库、保障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等,以更好地实现教育模式及教学方式的信息化。而“慕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标志性产物,则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得以更好地发展;而应用“慕课”的成人教育产业则在国家政策下拥有着更好的机遇。

2.巨大的成人教育市场需求

现今成人教育需求量与日俱增,且参与成人教育的学员较为重视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而在信息化时代下,传统成人教育模式僵化、授课水平有限、内容脱离实际,因而很难满足成人教育学生的需求;但“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却能有效规避传统成人教育弊端,提升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及实际价值,因而颇受学生的青睐。

(四)“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威胁

1.“慕课”之下成人教育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发展需要不断购买最新课程资源供学生使用,还需要时常升级及维护教育系统以保障其安全,而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虽然政府部门及部分企业投入大量金钱支持“慕课”之下成人教育,但如果单单依赖于政府及企业,则将使“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发展不具可持续性。

2.“慕课”模式的发展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导致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程度不高;因而在这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基于“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得不到有效推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地区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慕课”之下成人教育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呈现区域不均衡的情况,这是“慕课”推广所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

三、“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一)突破传统,提升“慕课”之下成人教育社会认可度及促进成人教育价值显现

由于传统成人教育授课模式及教育理念对教师及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因而成人教育机构教师及学生适应“慕课”必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为了促进“慕课”在成人教育机构广泛使用,这就需要从成人教育办学观念、信息技术及语言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加以改善。

1.革新成人教育办学观念,引进“慕课”顺应时代潮流

“慕课”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自然不言而喻;而为使成人教育机构适应“慕课”,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成人教育机构办学理念的革新:第一,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在信息化时代下,成人教育机构需要意识到传统教育及网络教育都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在“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机构中,由于“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这就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学习自主性,以适应“慕课”教学理念,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转变已有的资源观及发展观,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慕课”被广泛地利用,使得教育机构的资源传递不受地域及时间的限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力;因而成人教育机构应制定出长远的发展战略,如教学资源采购战略、师资水平提升战略、成人教育学生“慕课”参与度及其学习效果提升战略等,从而提升成人教育机构的竞争力。

2.努力提升信息技术及语言能力,提升“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机构的适应能力

“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新型教育模式,而且现阶段“慕课”资源大多数都是国外引进的;因而对于成人机构教师及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及语言能力,对适应“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的作用可谓不言而喻;因此,为更好地迎接“慕课”成人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成人教育机构教师及学生努力提升网络水平,使教师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慕课”进行成人教育教学改革,使成人教育机构学生能够从“慕课”之上领略到先进教学技术,提升其学习能力,改善其学习效果。

(二)转变观念,加大对“慕课”投资以完善其各项功能

1.加大成人教育机构对“慕课”的投资力度,促进“慕课”资源使用平衡

“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现阶段成人教育机构用于购买“慕课”课程及系统维护的经费大多来自政府及部分企业,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因而为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就需要整个社会与成人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可在社会上大力宣传“慕课”,以筹集“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机构发展的资金,当然行业协会也需予以指导及监督;另一方面,成人教育机构应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及行业竞争力,以吸引成人教育学生入读,解决成人教育机构因为引进“慕课”而面临的经费问题。此外,对一些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而使“慕课”成人教育尚未普及的地区,国家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以促进“慕课”在这些地区有效推广,推进这些地区成人教育机构的发展,提升其学生综合素质及增进其学习效果。

2.开发适宜成人教育的“慕课”资源,提升其更新频率

现阶段我国成人教育“慕课”平台之上,供其所使用的资源极其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因而应增加“慕课”之下成人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制作,授予更多的高校设计机开发“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所需的资源的权利,提高“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所需资源的质量水平,扩大现有“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所需资源的专业覆盖面,减少“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所需资源的上线周期,提升成人教育机构中“慕课”平台资源的更新速度等,从根本上建立质优量大的慕课资源,满足成人教育教师及学生的需求。

3.完善成人教育机构的“慕课”平台功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慕课”平台功能极不齐全,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其交流互动模块缺失,这就使得我国的成人教育所开发研制的“慕课”并不是实际意义的“慕课”;我国“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并未实现完全开放;现今的立足于成人教育“慕课”平台从根本上并未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特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因而其所受到的关注度极低。因此,教育工作者及相关“慕课”开发技术人员,应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在平台上添加互动交流模块,营造一种极其宽松自由的学习场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改善学生学习效果。

(三)优化现有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网络学习模式

对于成人教育机构学生来说,运用“慕课”进行教育完全是自觉自主的行为,因而必须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才能使“慕课”真正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因而这就需要建立信息化的学习模式以及落实学分制,促进“慕课”之下成人教育的发展。

1.建立信息化的学习模式,培养学员学习自主性

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大多数是掌握相关技能、提升其就业质量,因而成人教育引入“慕课”就需要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因此,提出以下三点措施:第一,建立丰富的“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所需课程资源,保证这些资源的实用性及吸引力,可以增加实践性课程的开设及减少理论性课程的设置,也可以根据学生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导入相关课程等,从课程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性学习。第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导学机制,比如,成人教育机构帮助学生规划学习计划、制定课程导学、划定课程重难点等,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第三,完善“慕课”之下成人教育学生交流互助模块,在线下建立兴趣活动小组,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改善学生学习效果。

2.落实学分制,满足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大多数成人教育机构依然采用学年制;在“慕课”之下成人教育中,成人教育机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课程选择,如果依然采用学年制使用整齐划一的授课模式,则无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其学习效果;此外,“慕课”之下的成人教育如果应用学分制,则“学分制”所具有的较为自由的选课模式将会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所需的职业技能,对于改善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都有一定的益处。

(四)加强成人教育师资培训,使教师得心应手应用慕课

“慕课”之下成人教育,不仅使学生出现不适应性,成人教育机构教师也不例外。而成人教育机构教师的不适应性势必会影响其教学力量,因而保障“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就应从教师教学习惯、教师信息化技术及教学水平评价体系上加以改善。

1.转变自身角色,适应“慕课”教学理念

“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机构教师需要革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掌握“慕课”相应技术要求,并迅速转变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从而由以前灌输性教学方式向指导性、点拨性教学方式转变,迅速适应“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教学模式。这样才会使“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机构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保障。

2.加强职业培训,满足“慕课”技术要求

“慕课”是信息技术之下的产物,因而成人教育机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水平以达到满足“慕课”之下成人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应熟知“慕课”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及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具有网络课程的驾驭能力等;成人教育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教学经验、职业素养、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在“慕课”教学中得心应手。

3.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现阶段“慕课”之下成人教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极不完善,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形式过于简单、评价方法不具完善性,进而导致最终评价结果有失公平性。因此,为完善现阶段教学评价体系,就应该丰富评价主体,使机构管理者、教师、学员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增加评价形式,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学员评价、管理者评价都应包含其中;而在评价方法上则需要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此保障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董继明.网络教育的理念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7-8.

[2]李纪元.MOOC背后的理念[J].中国教育网络,2013(4):39-40.

[3]韩艳辉.MOOC起源及其概念初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2-3.

[4]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13-15.

[5]张显利.论信息化条件下成人教育机遇与挑战[J].成人教育,2014(1):11-12.

[6]李志民.“慕课”的兴起应引起中国大学的觉醒[J].中国高等教育,2014(4):30-31.

[7]施学莲,王雪峰,王翠芳.“MOOC”时代: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成人教育,2014(10):16-17.

慕课心得体会第3篇

[关键词]慕课;SWOT;应用型本科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22-03

慕课(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雏形形成于2008年。近年来,慕课浪潮席卷全球并给高校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目前涌现了“国际在线教育三驾马车”――Coursera、Udacity 和edX 三大课程提供商。[1][2]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慕课无论在传播内容、渠道,还是在受众体验等方面均具有传统教育传播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师生的教与学都提供了新的契机,也给我国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2]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情况,探究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中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及面临的挑战(Threat),以期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资源建设与利用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

一、学生学习慕课基本现状

(一)通识教育共享课程选修情况

2014-2015学年,学校以慕课形式共计开设10门在线式通识教育共享课程供学生学习。经统计,全校共计有3388名学生参与了选课并进行了学习,其中选修现代社交与礼仪课程的学生人数最多,为460人,占总人数的13.6%。

(二)学生学习通识教育共享课程情况与常模的比较

为更好地了解在线式通识教育共享课程运行模式下学生学习慕课情况,本研究将其与184所合作高校学生学习现状数据常模进行了校际横向比较。常模高校的慕课学习人均登录次数为18.9次,人均在线教程完成率为81.1%,人均论坛参与数为0.61,平均成绩为60.4分,成绩合格率为62.6%。结果说明:1.学生在通识教育共享课程上的学习自主性有待加强,即使网络助理教师通过在线方式定期督促学生学习进程,但是仍有18.9%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在线教程;2.尽管在线课程论坛资源在解决问题时非常必要,但是进入论坛进行互动的学生偏少,人均论坛参与数仅为0.61;3.学生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合格率偏低,平均成绩仅在及格线上下浮动。虽然,本文中案例研究高校学生在人均登录次数、人均论坛参与数、人均在线教程完成率、平均成绩及成绩合格率方面均高出常模水平,在184所高校排名中依次排在19、53、85、99以及107名。但总体看来,以慕课形式开展在线式通识教育共享课程学习质量还有待加强。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SWOT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优势

慕课作为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形式冲击着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慕课可以解决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师资不足问题。通识教育选修课能够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外其他知识领域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但包括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内的大多数高校受限于师资条件及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因素,多数高校往往只能将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设成科普课、讲座课等,课程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2][3][4]同时,因为师资不足问题致使通选课只能采用大班授课,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使用受限。而将通识教育选修课引入慕课中就可以实现校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多个高校联合组成教学共同体,学生到慕课平台上去学习,然后通过官方或本校组织的考试获得学分,这既有效发挥了重点高校对普通高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又相对减少了教师工作量,缓解了师资和知识资源不足的问题。2.拓展了学习方式的时空界限,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慕课作为“可移动式”课堂,学生学习地点更加灵活多变,只要学生有学习意愿和时间,就能根据个人情况通过包括平板电脑、手机等在内的各类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同时依据课程讲授内容掌握程度合理分配时间。3.慕课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慕课模式下一节课约20~30分钟左右,完全符合成人注意力高度集中规律,另外在保障各章节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又通过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体来呈现教学资源,充分活跃了学生思维及提高了其学习兴趣,促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学生可在慕课课程论坛中进行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等活动,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劣势

慕课在发挥固有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特性上的缺陷,具体表现在:1.“人机互动”缺少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师生面对面互动中的肢体语言、情感交流等均有助于提升学生认知及情操,而“人机”互动使师生无法进行心灵的沟通,难以实现以情育人的目标。2.慕课平台适时监控学生学习效果有待加强。Udacity创始人Sebastian Thrun曾表示,慕课在线教育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硬伤”就是“很少有人能将课听完”,而致使学生在线通选课学习成绩合格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只是“鼠标滚动完整个教程” 。[3][5]慕课模式下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和方式更便捷,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由化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约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慕课传授的知识“碎片化”及“表面化”。慕课为了追求“引人入胜”的“人性化”教学形式,将本应该一气呵成的深刻讲解切割为碎片化知识点。另外,慕课的“开放性”使其面对不同教育群体时不能“因材施教”,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通常将艰深问题和深刻理论的解释变得表面化、庸俗化。[4]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机遇

慕课风暴不仅在教育技术层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同时也给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机遇。1.慕课平台能集中全国优秀资源。即使慕课平台下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了最优化,但是一流大学提供的慕课未必契合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发展需求,因此集中全国优秀资源,借鉴其慕课建设经验,主力打造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能够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校本“精品”课程势必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2.“明星教师”效应的聚集。慕课平台能集中某专业、领域内掌握专业前沿知识、教学能力强的“明星教师”,进而能调动学生学习慕课的积极性和高效性[5],其“明星效应”会激励大批教师借鉴其成功经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挑战

慕课的出现不仅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1.促进教育资源重新分化组合,优胜劣汰。鉴于一流大学拥有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其在慕课建设及学员选择方面占有相对优势,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受自身办学条件等局限性的影响,如何避免自身沦为一流大学慕课教学的实验室及辅导室,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2.凸显教育成本和教育质量统一问题。慕课提供的有偿或免费课程打破了时空界限,注册学习者众多,使提供慕课及学习慕课课程的成本缩小,同时慕课还提供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型课程,在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教育质量。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资源建设与利用对策

(一)以精准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慕课联盟发展的特色模式

慕课引人入胜及人性化的教学模式深得人心,但是面向不同层次高校及不同教学背景的学生群体,其很难精准化地实现不同类型、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联盟发展的特色模式正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的必然选择。 联盟可以分为区域联盟、行业联盟、同类院校联盟多种形式,如上海30余所高校共同开发并共享优质课程资源,重庆大学联合19所同类院校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机制。[6]基于共同特征的群体进行慕课联盟,实行共享课程开发及学分互认,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组织性,更重要的是基于相似的办学特征,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共享课程,实现精准化人才培养目标。

(二)立足学校实际,开展“校本慕课”建设

慕课平台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迫在眉睫。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自身办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下,开展慕课平台下传统基础课程的建设,其竞争力明显不足。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及区域优势,打造富有地方传统文化底蕴及文化特色的“校本慕课”,同时加强合作发展,争取区域与高校间的联盟及合作,进一步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这无疑是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竞争优势的最佳选择。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

大学课堂教学怎样实现由教师主体到师生对话、知识灌输到能力提升、共性教学到因材施教、封闭课堂到开放教学的转变,是高校亟须改革的问题。而将慕课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处理好线上学习慕课,线上线下辅导答疑的关系,是提高慕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慕课的发展不代表传统课堂教学的消亡,就慕课的价值取向而言,其深层含义是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调查,在案例研究高校中有87.60%的学生倾向于通识教育选修课采取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线上自主学习+讨论(作业)+线上或线下考试”。因此,将慕课融入传统教学,能使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线下“面对面交流”层面,引导教师认识到慕课发展带来的“能力危机”,不断钻研专业业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四)加强教学团队的培育,打造一流核心课程

慕课打破了时空界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脑在线注册方式,共享到最优质的课程资源。部分特色不够鲜明、核心优势不够突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将会被同类院校相对优秀的课程所替代。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基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培育一流的教学团队,着力打造特色核心课程,同时借助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对学生海量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问题,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改变以往单纯靠经验和简单的分数进行评估的方式,从而使整个学校的教学运行、动态追踪、评估反馈、质量监控等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才能使学校在同类院校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 参 考 文 献 ]

[1] 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90-194.

[2] 张振红,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0-27.

[3] 杨满福,焦建利.大教学、大数据、大变革――edx首门“慕课”研究报告的分析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4(6):34-37,50.

[4] 徐武生.互联网翻转课堂:慕课模式的教育传播学思考[J].当代传播,2014(2):74-76.

[5] 方鸿琴.“慕课”能否引发大学教学模式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9-30(A03).

慕课心得体会第4篇

关键词:慕课(MOOCs);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指“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基于慕课的特点,决定了慕课在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中推行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式,以其新颖的学习方式、授课方式和学习自由度,在我国教育界获得一片好评,也吸引了一批企I投资慕课,为汇天下名师、育天下英才而开始慕课建设。从近来各类教育媒体的宣传不难看出,在我国,慕课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首先,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冲击表现在对高校体制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第二,精巧的课程设计使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将无立足之地;第三,撼动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第四,高校人才交流与竞争更频繁激烈;第五,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慕课的发展现状

1.慕课的优势

慕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课程资源丰富,解决了优秀教师缺乏和优质课程短缺的问题。慕课的课程由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教师合力制作,质量有保障;而且学生的自由度高、选择面宽,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选择名校、名师进行。(2)形式新颖,适应新时代年轻人的学习特点。通过慕课的形式,拓展了高校教学途径和渠道,有效弥补了单一课堂教学形式的枯燥,适应信息时代的特点,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流行的手提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工具进行随时随地学习。(3)通过慕课平台,可以帮助学校进行教学管理,如考试、作业等的网络数字化管理,有效促进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4)慕课学习模式的互动性很强,学生可随时提问,并得到老师或同学的答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教学相长、灵感激发。在“慕课”这个平台上,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是网上进行的,是即时的,有利于大规模人群间的相互启发,留下思想碰撞的火花。

2.慕课的缺点

慕课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出现,必然带有网络本身的各种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单独依靠慕课不利于培养合格的专业性人才。学生自主选择网络课程,在没有学业导师指导的情况下,不能保证学生可以按照专业知识架构系统的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会出现替代学习等诚信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2)不利于对学生情商的培养。通过慕课形式学习,教师不能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优秀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功能明显缺失了身教部分;学生面对一个屏幕窗口在一个虚拟空间学习,缺少带有表情、仪态的交流,肯定不利于情商的培养。(3)难以保证因材施教。慕课开发难以全面的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比如某个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时,他只能通过视频按照一种讲解思路重复学习,教师不能针对这个学生的理解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慕课学习过程中穿插的提问等互动环节也只能是机械的问答,缺少了面对面的灵活应变性。

三、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1.国家层面

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意识形态话语权。针对“慕课”的开放性及其对意识形态、文化价值的复杂性影响,国家和政府层面要引起必要警惕和关注,积极参与和应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意识形态话语权。一方面,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重视“慕课”条件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打造文化精品课,展现中华文化精髓。同时,还要积极搭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教育教学“慕课”平台,推动教育资源开发、共享,积极做好平台的培育和推广。

2.学校层面

高校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在“慕课”时代要发挥主力军作用。首先,要加强“慕课”的学习研究,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硬件的信息化和人的信息化。其次,要推动“慕课”向本土转化,打造本土化、校本化的“慕课”平台。再次,要改革教学模式,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慕课”带来的最大冲击是教育观念的冲击和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倒逼要求。因此,高校教育要清楚认识“慕课”发展的现状,以“慕课”冲击为契机,形成倒逼机制,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目前,一些学校正在尝试将“慕课”的在线授课方法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来提高传统教学的质量,这是很有意义的。

3.教师层面

要转变教学模式,从灌输走向对话。“慕课”将引发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的重大转变,被称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即指学生通过“慕课”在线网络完成学习,使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这种“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翻转课堂”等一系统新挑战,高校教师要积极做好应对。表面上“慕课”是一个大师在网络上的课程展示,实质上其背后离不开一个教授团队的整体支持。与其说“慕课”是大师的个人魅力的比拼,不如说是高校的整体实力的较量,“慕课”将从根本上使教学团队的实力得到提升。

4.学生层面

要改变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慕课”的来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提出了挑战。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成长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慕课”的在线课程区别于学校的传统教育,实现了教学课程的自我管理与参与,这种模式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因此对学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变过去上课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为自主选择、个性化安排、自我管理的自主学习模式。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在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时间管理、协作竞争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晓静.课程德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慕课心得体会第5篇

1.1免费和资源共享

我国高校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为例,是要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较为广泛的人文、社会和科学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科学思维、善于实践、敢于创新、沟通交流和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掌握较为扎实的医学理论与基本技能,能解决基本的临床实际问题,并能适应医学新模式的高层次临床医师。这一培养目标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课程配置和软硬件设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国内医学院校现有的资源很难完全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慕课为大学教育提供很好的补充。其作为一种在线、免费、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模式,能够汇集世界多所大学及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如今的主流慕课网站上有很多国内外知名大学入驻,他们精心制作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供全球学生选择。慕课提供的课程涵盖多种学科,既包括学生自身高校相对优势的课程,又包括学生所在高校相对薄弱甚至未开设的课程,非常有利于医学八年制学生实现更为广泛地扩充知识的目的(表1)。

1.2时间、空间、教学形式的自由度大

相比于传统医学院校的学生,医学八年制的学生由于在校时间长,更加需要自由地分配时间以满足获取较多的人文、通识课程以及更加前沿的医学专业课程。然而,国内医学院校采取的措施是将这部分课程分配到医学院相依属的综合性大学,让八年制医学生在特定的时间(主要是入学的前二年)在相应的综合性大学学习。但其不利因素是学生仅能够从该所综合性大学获得人文和通识教育,所学内容极大地被该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所限制。此外,在接下来的6-7年中几乎很难有机会再接触到优质的非医学教育,而慕课恰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授课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集中起来在教室学习,该教学方式极易受学校的硬件设施所限制,常常需要为不同专业之间协调有限的教室与教师资源而进行排课。慕课课程的学习则不受此约束,只要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可轻松实现教师和助教、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程时间和空间安排的定式,给予了学生极大地自由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以提高零散时间的利用率,节省了往来寝室、教室的时间。故而有人又将慕课的教学模式称为“翻转课堂”。学生在寝室里或家里完成网络在线的慕课学习,而课堂跃升为师生间深度知识的探究、思辨、互动的场所。使得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慕课的教学形式不仅仅有幻灯片和视频,文本、flash和HTML5等都可以作为慕课的教学课件,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活跃的用户论坛

相比于传统网络教学模式中师生的互动,慕课则拥有相对成熟的、多向性用户互动论坛,供授课教师、助教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不仅可以即时向助教、授课教师反映并获得专业解答,同时也可以得到来自其他学生不同视角的意见,有利于师生之间就某一专题知识点展开有目的交流。学生还可通过社会化公共平台(如Facebook、Twitter、Google等)与学生或者同伴群体展开学习、交流,分享学习体验。这种开放式多向性的相互讨论,可以使学生就某知识点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超过简单的听课所得,更加契合对八年制医学生培养的要求。

1.4可开具结课证明

由于慕课拥有基于作业、考试、论坛这三部分相对完善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的网络教学就更加具有约束力,慕课课程学习开具的结课证明也就更具有说服力。目前,美国已经有为护理专业学士学位(BSN)配套的慕课课程,让工作繁忙的护士不用去学校就可完成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并拿到学位。参照美国护理专业这一授课模式,八年制医学院学生如果通过选择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并且获得相应课程结业证明的话,对拓展慕课教学应用范围以及拓宽八年制医学生的眼界与知识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慕课应用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可操作性

2.1课程资源的整合

截止至2014年8月,在慕课的主流网站coursera上已经汇集了全球105所高等教育机构的712项课程,也包括了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五所中国高等院校。在712项备选课程中,中文课程74项,英文课程616项。课程的主题包含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数理科学等近30个大类。而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八年制课程计划为例,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其要求学生修满至少36学分的非医学专业课程和100余学分的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同时,还要求这些课程的大部分采用双语甚至全英文教学。显然,慕课提供的课程基本上能够满足八年制专业大部分选修课程和一部分必修课程要求。例如,计算机语言基础、生命科学导论、史学纲要、生理学和解剖学等等。最为重要的是,慕课汇集了世界多所高等教育机构优秀的师资和课程资源,且以英语授课为主,医学院校学生通过慕课学习无疑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一种途径。因此,在医学八年制教育中逐步引入慕课教学是可行的。

2.2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其在线多媒体授课形式需要依赖于配套的硬件设施,包括输入端、云平台和接收端。国际多所高校的慕课网络平台通过近三年的发展都日趋完善。我国目前能够招收八年制医学生的高校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网络资源好的地区。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为例,平均每个学生在宿舍所能享有的网络带宽在1M左右。问卷调研显示,上海交通大学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笔记本电脑普及率为99%,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多媒体终端普及率为96%,完全符合慕课网络教学的硬件设备要求。因此,在硬件配置上慕课应用于八年制医学教育是基本可行的。

2.3线上评价和线下考核

由于慕课将网络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体内容而非辅助手段,这使得其对于学生学习的质量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慕课现行的评价系统是依据学生的作业、考试、论坛三方面的完成和参与情况来进行分别打分,然后计算总分并颁发证书。在评分手段方面,慕课平台采用包括电子自动评分(标准化考试模块),学生互评打分和教师打分的方法来进行评分。相比于其他网络教学方法所采用的在线计时评价和学习完成度评价来说,慕课的评价方式更为全面和客观。考虑到医学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医学院校在引入慕课教学的同时,也可以采取线下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慕课教学推行的初级阶段,可以将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共同列入对学生最终评价的项目中,并赋予不同权重。与此同时,也可以探索将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慕课线上评价结果相对于传统线下考试评价结果的相似度,从而更好地评估慕课线上评价的可信性。综上所述,慕课自身的评价机制是较为完备的,医学院校在开展慕课教学时可以根据本学科特点加以调整。

3慕课应用于八年制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慕课心得体会第6篇

关键词:慕课 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 影响 启示

一、慕课的出现与发展

慕课,即“MOOC”,是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Online(在线)Course(课程)的缩写,是一种新型在线课程模式。“慕课”这一概念在2008年提出。接下来Coursera,Udacity和Edx这些慕课平台陆续上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数十所名校的纷纷加入。2012年被纽约时报命名为“慕课元年”。而在2013年,中国的一些知名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也陆续加入到了慕课平台。2014年慕课在中国进一步发展,范围进一步扩大,参与人数进一步增长。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慕课风暴的到来,对推动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的发展,甚至对大学传统教学模式都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汉语言文学(师范)作为一个传统专业,面对慕课的机遇与挑战,要勇于迎难而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为优质的语文教育人才。

二、大学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与慕课的特点

要探讨慕课对大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先要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兴在线教育模式慕课的特点。

中国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长期存在的教学模式有其特点。目前我国大学的教学仍以班级上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同学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它的特点在于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而又完整。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兼用其它方法,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班级上课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与个性化。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慕课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大规模,与传统的班级上课制相比慕课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且人数不受限制;二是开放性,慕课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呈现出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慕课的内容是开放的,其内容范围极为广泛。慕课平台上的课程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只需注册账号,即可上课。慕课的对象是开放的,课程不仅针对在校学生,而且面向社会成员开放;三是在线性,慕课在网上提供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入学注册、讨论、学习、反馈、作业、评价,以及课程考试和学习认证等。同时在线性使得课程学习在时间空间上不受限制,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为灵活;四是合理的教学设计,慕课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视频长度通常不会超过20分钟。观看视频期间,会穿插习题、测试和讨论,确保学习者维持积极学习状态。

三、慕课的发展对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的影响

慕课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也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在传统的汉语言(师范)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处于课程的中心。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实情况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一起上课,教师在客观上很难做到对学生个体学习需求的关注。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乏有效地交流与互动。在课堂上普遍存在着教师在讲台上卖力讲课,而学生却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课程内容陈旧固定,课程形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课时安排也相当紧凑,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一节课上,教师注重知识的串讲,一些内容往往只能简单带过,学生来不及消化,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深度地分析与思考。慕课的迅猛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现阶段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使得优质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慕课的发展趋势使得教育社会化学习终身化,对依托于大学的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将会产生一定冲击。

四、慕课的发展对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的启示

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吸引人之处,但传统教学模式有其存在的意义,慕课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将慕课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发展。

1.慕课在内容上对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的补充

慕课平台上有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内容上能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传统教学模式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1)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大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对英语词汇、语法等的学习,忽视对英语语感、英语思维、英语文化的学习,造成学生并不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写作的状况。慕课三大平台有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如杜克大学的《英语写作:如何获取专业知识》。通过相关课程可以在线与同学用英语交流,培养英语思维,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在学习词汇、语法等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2)在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中的文学、语言等专业课的学习上,慕课平台提供了许多名校名师的名课。如台湾大学的《红楼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希腊和罗马神话》,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人文经典导读》等。传统教学中的专业课偏重于对知识系统地讲解,而慕课平台上的相关课程侧重对专题的深入分析。两者相结合,能引导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进一步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3)慕课平台还提供教育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课程,如伦敦大学的《教育的未来》、范德堡大学的《学生的核心思维》对师范类专业课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2.慕课在形式上对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的补充

将慕课的线上学习模式与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与学的形式。教师在课前布置线上慕课的学习内容,课上主要是师生、生生之间围绕线上学习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谈论。

尤其是师范生专业主干课,理论性的知识可以采取线上慕课学习,师范生技能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贯通。培养出优秀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生人才。

公共选修课可以采取慕课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网上的慕课平台自由选择课程,通过视频学习、在线讨论、完成作业、结课考试、获得学分。使得优质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成本,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2014年慕课学习者调查报告.MOOC学院.2014-08-11.

[2]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慕课心得体会第7篇

[关键词]慕课;基础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11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51[本刊网址]http://

随着科技发展,全球进入数字化时代。在数字化的推动下,一种大规模在线教育课程诞生了。这就是慕课。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认为“慕课是印刷术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更重要的是,它将改革大学教育,重塑高等教育版图”。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认为“慕课带来的是超时空的变革是教育史上继班级授课制以后最大的一次革命,它使教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使优势教育资源全球共享、全民共享”。由此可见,慕课在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慕课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影响

慕课于2011年开始风行。美国《时代周刊》把“Planet ofthe MOOCs'’(慕课星球)评为2012年美国十大教育事件之首。2013年,以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加入全球最大慕课平台为标志,中国开始引入慕课。慕课在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宠儿的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2013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成立,以研究开发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慕课为中心,推动慕课发展。中心联合清华大学附中等知名高中、初中与小学,分别组建了C20慕课联盟(高中)、C20慕课联盟(初中)与C20慕课联盟(小学)。这些C20联盟,专注于开发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视频,打造基础教育慕课平台,促进翻转课堂的实现。随着慕课的不断发展,慕课对基础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慕课“并不只是优质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而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助推传统课堂教学的转型”。慕课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模式从“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转变。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上课前学生要完成观看教学视频、参与在线讨论等基本的教学环节;课堂中,教师集中解答学生在先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已领悟知识、解决仍迷惑的知识。课前,教学视频实现知识的传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课中,师生、生生的互动实现知识的内化,使得学生已理解的知识得到巩固,未理解的知识得以解决。而传统课堂则是课上教师传授知识,课下学生以作业的形式进行知识内化。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习(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进度的安排等)完全依赖教师,很少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由于大多数教学仍采用班级授课制,所以学生按照完全一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来学习,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未得到重视;再者为快速提高学生成绩,多数教师采取知识灌输方式,课堂讨论少之又少,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慕课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在课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节学习进度(迅速掌握的知识可以进入下一步学习,未掌握的知识可以通过视频的反复播放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探讨进行反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其自主学习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下,以教为主导,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主要任务是将人类积累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慕课翻转了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且促使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掌握知识的来源渠道。在这种模式下,多数知识的传授由教学视频来完成,而学生需要从教师那里学来的更多的是学习的态度、方法。教师需要借用各种方法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指导学生如何课前自学,从而逐步实现能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二、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思维习惯的阻碍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了固定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要改变这种长期盘踞在师生脑海意识中的固有思维与行为,并不是短期就能成功的。

首先,教师面对这种新兴教学模式,不仅要从心理上接受,而且其现有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等也要发生重大改变。同时慕课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其次,学生面对这种新兴教学模式,起初,可能受好奇心的驱使而乐于参与其中。但在后期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一方面学生可能因习惯于只需依赖教师提供知识、无需自己思考的传统学习方式,在长期形成的惰性驱使下不愿意进行自主思考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可能由于在自主学习思考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在之前的学习方式中未曾遇到过类似的困难,以致其学习积极性降低。

(二)资金技术资源的短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革新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而慕课正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它需要足够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目前,世界各国主要依赖企业投资和慈善基金,以及民间组织来推动慕课发展。由于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刚刚起步,并未形成完善的资金保障系统,所以在资金技术方面我国仍然处于短缺状态。同时,又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财富分配不均匀,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慕课的推广步履维艰。

(三)慕课虚拟交往的瑕疵

慕课属于在线课程,因而其交往形式是虚拟的“间接交往”。而这种“间接交往”缺乏集体学习的生存环境,容易导致学生在人与人交往中产生障碍,进而影响学生的生活以及之后的发展。因此,慕课虚拟的“间接交往”是不能取代课堂教学的“现场”交往的。教学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师生之间的特殊交往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还包括师生心灵的交流。在交往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通过合作、沟通等形式获得认知体验,促进精神成长,从而实现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

三、慕课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启示

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如何看待?慕课对之后的基础教育教学又有哪些启示?这是我们今后在基础教育中应该重视的。

(一)改变传统观念,加强教师培训

对教师要加强相关方面的培训,不仅从观念上进行引导,同时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也要进行专门讲授与指导。教师不仅要设计出能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在线课程,还要能够运用慕课所呈现的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要通过分析学生在自学环节的重复收看率、练习题答对率等数据,清晰掌握每个学生在学习的哪些环节最容易遇到困难,是不是已经克服了这些困难,利用了哪些教学材料和方法等),同时还要利用这些数据,对学生进行多维评价。

(二)完善资金保障,加强技术开发

由于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刚刚起步,所以需要通过政府支持以及民间赞助等形式完善慕课的资金保障系统。同时,在慕课开发过程中,要加强相应的科学技术开发,作为慕课的技术保障。但是,在开发过程中,要重质量、讲实效,将慕课学习的管理、答疑等各个环节都重视起来,提高慕课教学效果。

(三)结合传统教学,发挥慕课优势

无论是哪一个教育领域,人才培养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只有各种模式并存,以多样化的形式满足社会各方面的不同需求,教育才能发挥出最大功效。目前,慕课存在着知识结构不系统、课程不完备等不足。而且,必须正视的是慕课缺少人与人的现场交往,缺少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生活的历练,因此,并不能将我国教育问题的解决都寄托于慕课。结合我国的基础教育情况来看,在基础教育课堂中大规模推广慕课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恰当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既有年幼天真的儿童,又有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人际交往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而只有将慕课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为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四)遵循学生特点,谨慎引入慕课

慕课心得体会第8篇

自2011年慕课诞生于美国并在次年引入中国后,大量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学生、教师加入慕课运动,诸多金融投资机构予以注资,更有学者称慕课是“哥白尼式的革命”。目前中国慕课学习者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省市。

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代表,势必对中国教育局面产生影响。当前,中国慕课平台本土特征明显,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慕课网等慕课平台开始上线。一些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开始加入到慕课的制作和教学中来,好课程也受到了学习者的青睐。如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截至2015年已有7.3万学习者修读,在全球5000多门慕课中,排名第三。同时,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中国学习者在面对网络慕课教学时,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适应困境。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慕课相关实践的数量在逐年攀升,有关慕课的学术研讨活动也丰富多彩。2015年4月,以“MOOC引领中国未来教育新常态”为主题的2015(第二届)中国MOOC大会在北京举行,教育机构齐聚一堂,共商中国慕课发展大势。总的来说,慕课研究紧追慕课实践的脚步,并且都处在上升期,已收获了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巨大上升空间。

2.国外研究现状

就英文文献的总体来看,与慕课相关的文献总体数量并不算多:以“MOOC”为关键词获得英文文献5,680条;以“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为关键词获得英文文献39,200条。从研究主题来看,在Google Scholar检索结果中相关度排序靠前的文章大多集中在和慕课有关的课程设计、开发、技术路线等方面,也有基于不同技术呈现形式的慕课的比较研究;对慕课中的学习者、交互、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关注虽然不多,但这些方面已经出现很多颇有深度的思考。

二、中国学习者慕课使用现状

1.学习课程数量少,完成度喜中有忧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尽管多数同学仅学过1~2门慕课课程,且近七成都获得了结课证明,完成了相应课程的学习,但如果与大学一般的线下课程的结课率(以获得学分为标志)相比,慕课完成度仍然较低。这些学习者中不乏“觉得新鲜试一试”的态度学习,因此未能全部完成学业,而选择一些修读了更多慕课课程的学习者,他们已经熟悉了慕课学习,为完成学校学业要求或结合自身兴趣而学。但很少有学习者能够完成全部所选课程的学习,多数是完成了其中1~2门课程的学习,即多数学习者仅完成了部分课程的学习。

2.慕课平台多,选择范围广

在慕课平台中,以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慕课网这3个平台最为受关注,这3个平台也恰好是我国成立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慕课平台。此外,慕课平台的专业性也是影响使用人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上述3个平台中,前两者课程资源涵盖专业较广,而慕课网是以“国内最大的IT技能学习平台”为定位的,主打IT方面的课程。

3.较差自制力成为制约慕课学习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世界纷繁复杂,一旦上网,本来要进行学习的目的可能因为其他更吸引人的(如社交软件、影音娱乐等)内容而被化解。调查中有学习者表示,受到寝室环境嘈杂、网络诱惑等因素的影响,常常难以专心学习慕课。自控力成为能否专心致志学习的重要变量,这确实是当前慕课学习者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网速慢导致视频卡顿也是一大困难,笔者在自己学习时就曾因卡顿难以在相应课时内完成课程学习,因此如何提高网速、减少乃至杜绝卡顿也是慕课平台建设者应考虑的问题。

三、当前学习者困境

1.内在困境

据调查显示,能够完成所选全部课程的学习者较少,甚至有学习者注册后从未进行在线学习。虽然许多慕课课程在推出早期受到了学习者的欢迎,注册人数不断攀升,但最终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的人数占总体学习者比例通常并不多。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数学之旅》作为该校首批上线的慕课课程之一,课程完成率仅为3%。由于慕课学习全凭学习者自愿,且缺乏监督机制,不按时学习、不完成学习产生的后果对学生影响较小,这种非强制性使得学习者很容易就中断或放弃课程的学习。此外,一些课程题目存在“标题党”的现象,学习者选修之后发现课程内容不合适,因此,不能完成全部学习。

多数慕课课程一课时约为10~20分钟,且可以使用手机应用软件来学习,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想学就学,便于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但同时,教师不能直接观察到学生的表情、动作,不能相对应地及时改变教学内容及节奏;对于学生,没有了现实中老师的督促与监督,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干扰,降低听课效率。因此,慕课这一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教育背景参差不齐,部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度大,跟不上教师授课节奏,对于跨领域学习者更是如此。慕课与传统的现实课堂授课不同:现实课堂中,教师在授课时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把问题用合适的方法说清楚,而慕课在实际的网络授课中虽然是教师讲课,但本质毕竟还是“机”,因此难以因材施教。 2.外在困境

学分和证书的承认问题是学习者重点关注的话题,如学分能否互认、证书的含金量有多少等,然而当前中国此类政策几乎是空白的。笔者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学习者并不在乎是否有证书,因为他们不明确证书在求学或求职中的作用。所以,慕课工作者包括各高校乃至教育部门,应该努力推进慕课或是其它网络教育形式的专业化和认证官方化,提升证书的含金量。

慕课不是传统课程的翻印,它需要进行内容修订和结构调整以适应网络教学的新要求。于慕课而言,由于注册学习者来源广泛,知识结构及基础差异巨大,需求也各异,学习者在选修课程时,并非依次选修所有课程,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已具备的基础挑选课程,由此会导致课程衔接上产生问题。

四、慕课本土化改进措施

1.课程质量整体提高

教育和网络主管部门应对课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把关,保证课程质量,也可以采取投诉或举报的方式,给不良课程以压力;构建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具体慕课课程的质量做出评价,包含由慕课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等一级指标和慕课提供组织、慕课主讲人和慕课团队等二级指标组成的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保慕课健康有序发展。

笔者调查发现一些学习者在学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课程不适合自己,因此应开设试听课,让学习者先体验该课程是否符合自己设想,是否能够接受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对于课程内容感兴趣,再做出判断是否继续完成其它课业内容学习。另外,由于课程时间有限,老师很难照顾基础薄弱甚至是零基础的学习者。如果全部开设基础课程,也就无法给予想进阶的学习者帮助,且教学周期会更冗长,这不符合慕课的基本特征。因此,慕课制作者应在课程播放过程中添加相应知识背景的超链接,方便学习者快速查询不清楚的知识点,由此降低其查询的时间成本,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跟上课程进度,从而完成全部学习内容。

2.平台建设创新完善

设置课程签到打卡制,严格按照打卡进度来播放视频,以督促学习者按时完成课程,最终完成课程考试。为了防止学习者在结课前集中“突击”,建议开设学习时间限制,即每一节课限制在一定周期内观看学习,超过这一周期则取消观看学习权限。

除线上课程外,还应开设线下答疑交流课堂。线上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进行学习,教师提供在线的辅导;线下课堂是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在线上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线下给予有效的辅导,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3.测评与激励制度完善

在完成作业和进行考试时,一些学习者不遵循“诚信承诺书”,依靠各种手段查找答案。因此建设诚信系统迫在眉睫,笔者建议对在线提交的作业进行内容查重,防止抄袭;考试进行中禁止退出考试页面,否则视为提交试卷。针对一些学习者自控力较差,在线学习时易受到干扰而分散注意力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建设课堂监督体系,如设置“插入式”提问――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进行插入式的随机随堂提问并要求学习者作答,以确保学生始终在认真学习。

在推进慕课学分和证书被社会接纳的进程中,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保证有效的制度与政策供给;高校应为慕课教育的发展提供系统支持与配套服务,实行跨校学分互认,为慕课教育创造发展空间。推进证书与学分互认体系完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学习者不知道证书或学分有何用的问题。慕课考试应加强对学习者所学知识的测试,提高证书和学分可信度,建立校际统一学分转换系统,即不同高校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的方式,互相承认对方学校学习者的学分,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决心。

经过四年发展,中国慕课日趋成熟,但上述学习者不适应困境依然存在,限制了中国慕课发展。中国慕课在本土化过程中,应着力解决中国学习者不适应困境,将慕课这一舶来品顺利“落户”中国,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慕课的良好有序发展必将促进中国教育的进步,让更多学习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刘昕璐.慕课交大首期完成率3%[N].中国青年报,2014-03-21.

[2] 邱均平,欧玉芳.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5).

[3] 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