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行车调度实训总结

行车调度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5:15

行车调度实训总结

行车调度实训总结第1篇

据统计,维修行业近几年汽车保有量,维修企业数和从业人员数如下图:

目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技术素质还不够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众多维修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对厂房,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换代之后,很多国内汽车维修企业的人力资源已无法满足现代汽车维修的需要,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偏低、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接受专业训练的人才比例低、工资待遇低,留不住人才等等。因此,“人才难得,人才难留”这是许多汽车维修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人才的需求已成为亟待的问题摆在了行业和企业管理者的面前。

为推动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行业全面的发展,我委托几个同行的管理者对目前永嘉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通过对12家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的220名相关人员自然状况的调研,,这些数据反映了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素质结构,企业岗位设置和相关培训等基本状况。

一、汽车维修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分析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全员比例为38.5%,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者占51.5%;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文化水平层次的结构比例为4:5:1。维修从业人员的文化结构水平偏低的问题是个不争的事实。另外,通过调查也表明,无论是汽车维修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还是技术工人队伍都存在着人员知识老化,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缺失的共性问题。

二、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设置和结构状况。现代汽车结构的发展,维修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普及,催生了一些新的智能型且复合特征的岗位。例如:机械维修和电器维修两个技术岗位复合而产生的机电一体化的岗位,已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这个新型的岗位,主要对入场车辆故障情况进行检测和诊断,为确定维修作业项目和后续的生产安排提供依据;对修复竣工出厂的车辆进行检查,确认故障排除情况或鉴定维修质量。

三、汽车维修行业人员接受培训的情况。技术和管理人员总体的受训率达88.7 %左右,其中接受过专业学历教育者占17.8%;接受过任职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或岗位培训证)培训者占48.2%;接受过主题(例如汽车维修新技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及其他主题讲座等)培训者占24.7%;接受过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人员比例为9.35%。技术人员中接受过学历教育者占19.54%;接受过资格培训者占到54.91%。通过调查表明:75.3%的人员认为现行工种的分类和岗位设置标准已不适应现实维修生产的需要,相应的职业培训体系应该进行改革。对现行业培训的评价方面,有58.3的问卷认为培训收费过高且盈利为目的;37.6%的认为职业培训内容重复和不适用。高达80%以上的问卷对职业培训的师资和教学手段评价一般和表示不满意;46.5%和30.3%的认为培训市场混乱和人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一些机构培训无目标,教学无大纲,教材不统一,师资素质低,考试,考核走过场,滥发证书等);44.95%认为职业培训机构不足;26.52%认为生产压力大,抽不出时间学习;同时,在问卷调查中,从业人员大多希望做到生产与学习能够相辅相成,而且生产学习能够两不误。有76%的问卷把结合岗位边干边学作为首选方式。有近60%的认为,在有些情况下采取脱产学习也是必要的。有17.6%的人员认为提高学历的主要途径是以入校学习方式为好,认为函授进修方式的占21.2%.此外,有26.4%的认为自学也是提高自身学历方式。

四、汽车运用与维修培训情况。目前的培训资源总体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力量从量上能够满足要求;但从质上。无论从培训的方式和专业的分类模式都存在着与现在汽车维修企业不相适应的问题,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仍普遍存在。

总体来说,当前汽车维修业仍处在人才缺乏,整体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状况。分析从业的构成,接受过中等职业学校培训的不过;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除一些大的集团用高薪吸引了一些人员,其他小维修企业还是很少的。目前,二三类汽车维修业户的从业人员的主体大都是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其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普遍性。

总之,随着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行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汽车维修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有所提高,多是受益于国家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结果,以及行业自身就业的吸引力的提高。这些外部条件,将有利于促进从业人员的技能结构和年龄结构趋向合理,也为在行业中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文化素质基础。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实现从业人员队伍的较高文化素质的构成,如何加快提高现有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加快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加速新专家群体的形成,是关系到汽车维修行业和维修企业实现现代化,促进汽车维修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必须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并且求的有效地解决。

相信通过努力,今后几年,汽车维修行业人员队伍将能够以不断提升人员素质为前提而发展壮大,并将会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涌入到汽车维修行业中。这类群体队伍的不断壮大,将会更好的在行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为客户提供更加规范和满意的服务。

关于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本)

亲爱的维修行业的同仁:

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调查,为能让社会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能更好的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在此,我们将认真听取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以下调查问卷。

请您在符合情况的选项前打勾(√)或填入相应的内容即可。

1.请问您的最高学历?

()初中及以下 ()高中 ()职业高中

()中专 ()大专 ()本科及以上

2.请问您的家庭背景?

()农村 ()城镇

3.请问您所在的企业有无对您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有 ()无

4.请问您有无接受过相关的维修技术的技术培训?

()专业学历教育 ()任职资格证书培训

()汽车维修技术主题式培训 ()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

5.请问您有无意向参加学历教育?

()有 ()无

6.请问您觉得什么方式是您最能接受的获得学历的途径?

()参加职业机构 ()脱产教育(函授)()自我学习

7.请问您不能参加职业培训的因素是什么?

()没时间 ()经济基础不足 ()根本没想过

8.目前的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收费高 ()师资素质低 ()滥发证书

行车调度实训总结第2篇

Abstract: Although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pen automobile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courses, the lack of practical automobile assembly training condition has restrained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this special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nd develop simulated automobile assembly line open to practical teaching. Any single university cannot copy the huge system project, so the existing equipment and those can be added are taken as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the design of the simulated automobile assembly line. The emphasis is to show the section set, technical process and part of the feasible assembly operation work.

关键词: 实训教学;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simulation;automobile assembly line;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54-03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研发,编

号:DZ2013A-05。

作者简介:张宪辉(1970-),男,辽宁庄河人,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0 引言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没有本质上的进展,依然参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沿袭着总成拆装及系统检查和检测实训项目,没有体现出汽车制造装配专业的专业特色,无法满足学生在校内就能熟悉和了解汽车总装线的工段划分、工艺流程以及实际的项目操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学校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设计和开发面向实训教学的经济实用的模拟汽车总装线成为一项十分必要的课题。

1 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分析

1.1 汽车总装线的主要设备 尽管各汽车生产厂的产品不同,但其总装线上采用的设备类型都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输送设备。该类设备是用于汽车总装配线各总成分装线以及大总成上线的输送,主要有摩擦滑橇输送链、轻型悬链、双板式带输送链、机动滚道柔性线输送链、物流吊运小车、磁导航车、积放链输送机等。②汽车装配线大总成上线设备。大总成上线设备是指发动机、前桥、后桥、驾驶室、车轮等总成在分装、组装后送至总装配线并在相应工位上线所采用的输送、吊装设备。③各种油液加注设备。主要包括燃油、油、冷却液、制动液、制冷剂等各种汽车装配线加注设备。④出厂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前束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转向试验台、前照灯检测仪、制动试验台、车速表试验台、排气分析仪等设备。⑤专用汽车装配线设备。包括车号打号机、罗纹紧固设备、车轮装配专用设备、自动涂胶机、液压桥装小车等。⑥工业机器人。主要在汽车生产中的点焊、弧焊、铆接、涂胶、喷涂等工序中应用。

1.2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形式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对于装配的效率以及车间内的物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整车厂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总装线。通过调研汇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布局类型:①总装车间划分成“仪表板工段、前围工段、动力总成工段、车门工段”等四个工段。②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分装线、线束区、内饰区、报架区、总装区、检测线”等几个部分。③一汽轿车工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一次内饰装配线、底盘线、二次内饰线、整车完整性检查、整车检测线”等几个工段。④长城哈弗汽车总装线由“内饰线、底盘线、外饰线和检测线”组成。⑤蒙派克车型将生产线分为“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三条主生产线和“发动机、后桥、车门及仪表板”四条分装线。

无论是哪种总装线布局类型,尽管它们划分的装配线名称不同、数量不同,但论其功能都大致相同,都分为分装线和主装线两大部分,其中分装线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前桥)分装线、后桥分装线、仪表板分装线等;主装线主要包括: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整车检测线等。分装线预先将各大总成组装完毕,分别运至总装线的相应工段,在总装线的各对应工段完成总成与车身的组装,在总装线还要完成整车组装后的性能检测。

2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定位

通过对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条实际的汽车总装生产线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元素构成:

①空间和面积充足的车间厂房。②总装生产线设备。③工段设计与布局。

由此可以看出,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职业院校有限的条件下完全复制和效仿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不切实际的。本文研究的核心不是要模拟汽车总装线的高自动化程度,也不是要全面覆盖实际汽车总装线的所有环节和操作项目,而是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体现各类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工段框架、典型的装配工艺流程、主要的装配线操作项目,实现装配线常用工具的使用训练。因此,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基于实训教学”和汽车总装线的“模拟”两个方面。研究将不涉及实际汽车总装线中的自动输送设备(包括机械手等)、昂贵的装配线专用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等设备设施,也不考虑备品存储、物流运输、路试跑道、淋雨线等环节,而是利用学校已有的和有能力购置的设备设施,采用工位固定、人员相对运动的形式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重点研究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布局的设计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车型装配工艺流程的变化要求。②工段设计。在模拟汽车总装线基本布局的基础之上,设计出能够与实际汽车总装线工段设置基本吻合的、可实施的工段排列组合。③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备设施的配置研究及布置设计。

3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具体设计

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结合高职院校场地和实训设施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装配线工段设计以及总装线设施配置及布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

3.1 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 通过对各类汽车装配线的调研、分析和总结,本文在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布局设计研究时,不仅对总装线进行了重点研究,也对与之配套的分装线进行了规划布置。在满足布局能适应多种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变化要求的同时,兼顾考虑学校场地因素,最终形成了图1所示的基本布局图。

如图1所示,总装线由四个工段区组成,按直线排列,每个工段区以一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采用地藏式举升机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使车身轻松运送和放置在相应的工段区,并且方便每个工段实施装配操作时高度的调整;另一个方面能够最大限度节省车间的有效空间)。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对应建有四个分装区(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分装区用于汽车各总成的组装调试,之后输送到对应的总装工段,完成与车身的对接与组装。如此,形成了一个微缩版的模拟汽车总装线。该模拟总装线的各工段和分装区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车型的总装要求。

在空间场地允许的条件下,建议车间长度不小于50米,宽度不小于20米(其中总装线宽度为10米、通道宽度2米、分装区宽度8米),高度视采用的吊装运输设备的形式而定,一般不应低于5米。这样可以保证总装线的每个工段区有12.5米(长)×10米(宽)的作业空间,分装区拥有不小于12.5米(长)×8米(宽)的作业空间。如此,1000平方米的车间既不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负担,也基本能够满足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实训需求。

3.2 装配线工段设计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可以参考具体汽车生产厂的总装线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也可以按照一般的通用性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以本校汽车装配专业为例,根据汽车装配实训室的整体布局,在总装线的工段设计上,如图2所示,以四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形成总装线的四个工段区,按装配顺序依次直线排列为:内饰工段、底盘工段、综合工段、检测工段。

在内饰工段可以设计线束安装、内饰板安装、仪表台安装、操纵台安装等实训操作项目;在底盘工段可以安排各种油管、前/后悬架、动力总成、油箱、排气管、车轮等部件总成的安装操作项目;在综合工段可以安排完成座椅、电瓶、备胎、后备箱附件、雨刷、介质加注、车门调整、线路管路插接等实训内容;在检测工段可以根据学校具备的检测设施开展诸如专用仪器诊断、四轮定位、四合一综合性能检测等一系列性能测试。

为配合总装线的各种作业项目,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依次对应建有五个分装区,分别是:内饰件分装区、动力总成分装区+底盘分装区(共同与底盘工段对应)、其它附件存放区、工具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总成分装区和底盘分装区的布置是相邻且相互贯通的,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目前乘用车多以前置前驱动为主,发动机和变速器总成组装完毕后需要装配到前桥总成上之后,再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车身,所以这两个分装区要共同对应总装线的底盘工段;其它附件存放区主要为总装线上的综合工段的装配项目提供物资供应,而工具间主要用于存放总装线各工段需要使用的工具,并重点为检测工段提供检测用的设备设施。

3.3 设备配置与布局 为能模拟实现汽车总装线的整体运行,满足必要的实训项目的实施,经过对实际汽车装配线所用设备类型及功用的深入研究,结合本校汽车装配实训室的实际条件,确定了模拟汽车总装线所用的基本设备,具体如下:①吊装及搬运工具。汽车总装线是一条庞大的传送线,输送设备是保证汽车总装线正常工作的最基本保障。由于受场地及资金所限,故采用人工吊装及搬运方式来完成汽车及部件的传送:在车身传输方面,我们采用了体积小巧、易于操作的小型移动龙门架吊车来实现车身的吊装(见图2),采用车身台车完成车身的运输,台车能够从举升机平台内侧通过,以保证车身可以被顺利输送到下一个工段。②升降工具。在总装线的每个工段,都装有一台地藏式举升机,以用于每个工段部件和总成装配时将车身升降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在总成传输方面,主要采用液压搬运车;在实施总成升降作业时,主要采用液压升降移动平台车、堆高叉车、发动机小吊、液压升降托架等设备。③装配工具。为实现模拟汽车装配线真实的操作,我们配置了装配线上普遍使用的气动工具、电动工具及机械式装配工具,并配套在模拟总装线各工段两侧的墙壁上安装了气源接口、拉伸式电源插排及照明用工作灯(见图3)。④加注工具。可以配置自动变速器油加注机、制动液加注机、转向油液加注机、空调制冷剂加注机等价格相对适中的加注设备来满足必要的实训操作项目的要求。⑤检测工具。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在检测工段的位置配置四轮定位仪和四合一检测线,这样基本能够满足对下线汽车性能检测的各种要求,如果没有条件,配置专用检测仪器及通用型检测仪器来进行整车检测工段的各种检测项目也是很有必要的。

4 结语

本文主要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面向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不是一定之规,譬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吊装运输工具改为天车(如图4所示),也可以对总装线的工段数量和顺序以及分装线的数量和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划分。由于各院校实际条件的差异,本文所设计的方案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谨以此方案作为“引玉”之石,能够从中有所启发就实现本文研究的意义了。

参考文献:

[1]唐晓军.汽车企业车间的安全管理[J].汽车工程师,2013(06).

行车调度实训总结第3篇

(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云南 昆明 650208)

摘要:围绕打造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培训平台,以昆明铁路机械学校与地铁公司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案例,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从总体设计、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同时对共建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校企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作者简介:段渝波(1970—),男,硕士,昆明铁路机械学校高级讲师,昆明市首席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行车调度实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社会亟须大量高技能汽车维修和管理人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近年来,南通市及周边汽车后市场进一步壮大,同时企业对汽车鉴定评估、保险理赔、业务接待、销售等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应聘上述岗位,并且以往在检修岗位的毕业生部分也转向上述岗位。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提出了培养既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核心能力,又能胜任汽车运用与服务行业不同岗位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在近些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企业发展、岗位变化、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式,将企业的人员、技术、设备、场所、管理等要素融入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中,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以企业要素渗透专业建设,以职业素养贯穿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较好成效。

2改革的措施与创新

2.1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与模式,建立适合地区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瞄准国际职教标准,学习借鉴国外的职教模式,与南通市汽车维修服务龙头企业合作,结合国内汽车专业和汽修行业的具体实际,共同制定专业标准。近几年汽车专业先后派遣多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家进修和考察,学习当地的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模式和方法,并消化吸收。与南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南通市文峰汽车集团公司、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等专家合作,吸纳企业培训体系内容,结合本专业已有的基础,制定出汽车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要求、设备配置、考核方案等内容,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方向指导。

2.2以岗位分析为基础,建立进阶式课程体系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以岗位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提高课程内涵,逐步建立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进阶式专业课程体系。我们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定期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座谈,以完成岗位典型任务能力为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同时根据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岗位职业发展的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当修改。①以工作能力进阶式培养为原则,设计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课程模块,建立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的对接,将职业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融入课程内容中,强调对工作任务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②调整课程体系,将原先的汽车构造、检测、维修各课程独立设置调整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控系统构造与检修”等主干课程,实行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③根据职业岗位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设置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等课程,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以“双师”型为目标,建设融合型师资队伍

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兼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打造出一支“双师”型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2.3.1实施师资发展战略。结合专业建设规划对师资数量和结构的要求,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师资培养方案,重视过程培养,强化成效考核。①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状况、人才需求。②每年暑期组织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条件允许则直接参与企业生产。③新引进教师第一学期要在汽车实训室学习锻炼,熟悉设备及使用,协助指导实训。④实行青蓝工程制度,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一对一指导新引进教师,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⑤实行培养成效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制,将教师的技能水平纳入年度考核方案,形成教师提高技能水平的动力和压力。通过这些手段,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3.2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在专业内部形成相互协作,又各有侧重的学术群体。本校汽车专业通过行业协会引荐、校企交流等方式,先后从企业引进了2名厂长级的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近1/2,同时有1名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其余教师业余时间为企业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理念、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有效地提升了专业课程的工学结合内涵。

2.3.3积极面向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我们已从南通、南京、镇江、上海等地企业和高校聘请了50多名校外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密度。

2.4瞄准企业培训标准,建设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

汽车专业需要一个以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场所和工作氛围为基础,让学生自己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完整的实践教学培养平台。通过多年的努力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实训室已建成一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专业与企业的互相融合、有效对接。

2.4.1生产性的校内实训室。

我们在建设校内实训室时遵循的宗旨是以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为目标,按照企业培训体系要求建设实训室,并保持设备、仪器、工具的更新换代,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工作场景相一致的环境和场所。学校建有上海名爵4S站,在对外服务的同时,接受学生的参观、实训,对校内实训室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2.4.2相互流动式的实践教学场所。

只有保持学校与企业的设备、人才相互流动,才能保证校内实训室与企业的相对同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一方面利用校内设备、场地和师资为企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技能鉴定。这几年我们与南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进行了深度合作,对南通市的在职维修人员进行了轮训,对新上岗维修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和考证工作,汽车维修协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将企业的车辆、设备、人员请进学校,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这几年我们邀请了十多位企业老总、维修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介绍行业的最新前沿技术,师生受益匪浅。通过校企交流互动,发现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实训室的完善提供好的建议和思路。

2.4.3多元化的校外基地。

我们在校外建立了30多家挂牌基地,这些基地具备功能的多元化和企业性质的多元化。功能的多元化是指校外基地既是课程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又是教师科研课题来源和产业化基地;企业性质的多元化是指校外基地既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又有外资企业,既有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又有保险、鉴定、评估、生产等与汽车相关的企业。

2.5以学习情境为载体,实施情境化教学改革

有了以上课程、师资、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我们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目标和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生源情况,逐渐摸索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模式。由专兼职教师从企业一线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案例,按照汽车总成的划分方式,结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完成适中教学内容为要求,设计学习情境式课程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学习的过程。学生以任务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工作过程,由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实现“做中教”和“做中学”。学生是学习行动过程的主体,担任维修师、销售员、业务员、管理人员等不同角色,完成不同任务。为胜任这些角色,学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教材阅读、实践动手、社会调研、企业实习等主动学习的方式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锻炼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中心,而是编剧、导演和领导,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和学习工作单,并以企业化的模式管理学生。

3主要成效与经验体会

3.1主要成效

3.1.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校企融合度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关系,实现人员、设备、场地、科研项目的双向流动。联合制定汽车专业教学标准,对专业建设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和实际价值。

3.1.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近几年的就业率屡创新高。根据最新的毕业生跟踪调查,86%的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已为就业做好准备,83%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就业工作相符。此外,这几年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在江苏省职业技能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3.1.3专业教学条件跃上新台阶。

现在我们汽车专业实训室教学、科研设备资产达到1500多万元,实训室按照情境式教学需要和工学结合原则进行调整,布局更加合理、实用,实训室利用率大大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除1名新引进教师外,全都具有中级以上汽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3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此外,校外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程度进一步加深。

3.1.4专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在南通市及华东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南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进行了深度合作,对南通市在职维修人员进行轮训,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考证工作。利星行(中国)汽车、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南通文峰汽车集团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均设立了汽车专业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企业方派出技术骨干、营销专家到订单班授课,反响良好。

3.2经验与体会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方向和理念明确,坚持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人才,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基础力量。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校企联动机制,与行业、企业建立相互支持、互动双赢的利益共同体,是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按照来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的原则建立示范性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是规范人才培养过程、确保实现既定目标的主要手段。建设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国际视野,掌握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专业师资团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将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赵臻.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行车调度实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铁路行车;仿真训练;研究

铁路行车仿真训练系统涉及铁路运输、机车、信号、动车组等多个专业,通过模拟仿真联动操作力图把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融为一体,实现系统的多功能化。对典型高速、重载列车行车操作开展模拟仿真系统研究,重点解决铁路运营管理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全面仿真电脑操作系统研究和动车组模拟驾驶,利用仿真技术实现铁路行车实操模拟训练。

一、铁路行业培训现状

在铁路运营与管理技术装备方面,分散自律调度集中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目前广泛运用到沪宁高铁、武广高铁、郑西高铁、石太客专等线路;动车组技术方面,在前几年形成的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上进行再创新,成功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时速38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实现了国产时速380公里动车组批量化生产,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和高速检测车研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到2012年,全国投入运营的动车组将达到1000组以上,覆盖整个快速客运网。在高铁和客车安全过程控制环节上,人员、设备和管理为三大要素,围绕固定设备、移动设备、规章制度、职工作业等方面对干部职工展开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专业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铁路行业已经进一步明确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备生产厂家及路内培训机构的功能定位,以高铁理论培训为主的培训基地主要有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以及具备条件的轨道职业技术学院等;以高铁实作为主的培训基地主要有铁科院、制造厂家、动车检修基地、高铁运营现场等。与铁路技术装备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铁路职工的知识技能水平发展停滞,铁路运用部门急需运用和检修的一线生产人员,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铁路行车仿真训练系统研发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实行“高速重载”,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日新月异,现场急需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企业生产对铁路特色专业职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出适应生产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加强对铁路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与培训,开展对铁路企业的职工培训,提高教学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培训教学要求势在必行。铁路行业性质特点决定了铁路特有专业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铁路专业理论教学需要与技能训练高度一致,教学要求必须配备相应的实际操作培训设备。然而,真实的设备设施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体积庞大,需要场地条件较高。资金和场地是铁路专业教学面临的两大障碍,严重制约了铁路专业实习实训的开展。该系统建成后,将为铁路特色专业教学提供铁路行车操作仿真实训,对于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实践操作训练,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铁路行车仿真训练系统把CTC系统、微机联锁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集中电话系统、模拟驾驶系统等统一组织到一个调度区段,并且各系统既能联动,也能分散。能够同时培训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机车驾驶员三个工种。在保证仿真程度和培训效果的基础上,将运输、信号、机车专业实训设施进行科学整合,做到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最佳实训效果,实现两个专业实训系统的资源共享、功能分散与联动,为铁路行业培训提供强力支持,包括典型机车驾驶和行车运营管理人员操作的培训平台,为培养机车驾驶员,铁路列车调度员、助理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等岗位(工种)技能型人才服务。其优点一是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并实现典型高速重载机车驾驶和运营管理操作实习实训,创设全模拟仿真情景。二是可以节省资金投入,规避大量的设备投入和场地需求,以最经济的投入实现最高效的产出,满足高速铁路干部职工岗位培训、演练,满足运输专业在校生学习,培养行业内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铁路行车仿真训练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铁路行车仿真训练系统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调度指挥训练系统研究

调度指挥训练系统是对既有高速铁路采用的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全面仿真。利用仿真技术,规避大量的设备投入和场地需求,满足高速铁路干部职工岗位培训、演练,满足运输专业在校生学习,培养行业内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根据高铁系统采用的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各系统特点、组成、功能、原理。

2.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网络结构和管理。

3.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与其他系统接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接口、计算机联锁系统接口、无线车次号系统接口、调度命令无线传送系统接口、TMIS系统接口、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接口。

4.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调度指挥方法和车站作业组织。

5.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列控中心(TCC)和无线闭塞中心(RBC)、应答器、通信基站、车载ATP之间的控车信息传输及报文内容。

6.动车组及其他列车速度牵引计算。

7.仿真线路基础数据,包括线路平纵断面、站场初步设计、信号机及道岔线路坐标等基础内容。

8.高速铁路及既有线调度指挥应急处理典型案例。

(二)动车组模拟驾驶仿真系统研究

动车组模拟驾驶仿真培训系统是集仿真软件和生产现场完全一致的电器设备、试验台位于一体。根据工作任务,学生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教学软件,机车仿真软件网络资源、电器实物、实物操纵台和电力机车设备、电气屏柜进行自主学习,并设计实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动车组模拟驾驶、电气线路高、低压试验,故障查找,故障排除等。整个系统要求具备:多媒体教学、模拟驾驶、各项电气试验、制动系统试验、应急故障设置与模拟处理、非正常情况下行车事故的虚拟仿真演练、声音模拟仿真等7个主要功能模块。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CRH动车组网络系统的组成、分类、原理、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2.CRH动车组制动系统的控制装置、组成和工作原理,动车组的制动试验及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和处理方式。

3.CRH动车组的辅助电源装置、空调与换气系统、车内照明系统、车门控制系统、旅客信息系统等的组成、工作原理、检查与保养。

4.CRH动车组总体、转向架的结构和新技术特点;包括动车组车体、轮对及轴箱装置、拖车转向架、动车转向架、车钩连挂装置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对动车组总体、转向架日常保养和维护的方法。

5.CRH动车组牵引控制原理与动车组各电气系统控制原理、列车信息控制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动车组电机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维护保养、故障判断及处理方法。

四、铁路行车仿真训练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调度指挥训练系统

目前,调度指挥培训系统可进行阶段计划的编制与下达、调度命令的编制下达、车站接发列车作业等的综合实训。但从车站设备来看,与现场相比,尚缺乏调度集中电话和计算机微机联锁设备。增加调度集中电话可实现列车调度员与车站、列车及车站与车站间的语间联系,提高系统的真实度;增加计算机微机联锁设备可实现在非常站控模式下的接发列车作业,可适应现场对提高职工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能力的需求。增加以上设备可极大提高系统的适应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

2、动车组模拟驾驶系统

模拟驾驶系统,可以进行动车组司机《一次出乘标准化作业》、常见故障处理、非正常行车、和驾驶过程中操作技能考核的教学功能。但从动车组培训的角度看,还应进一步完善动车组检修的训练设备、训练媒体库、训练组织体系、训练方法等建设的落实工作。

3.培训队伍培养

为了更好地为铁路行业服务,需要有强有力的培训师资队伍保障。培训教师不但要有浓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能够把握现场动态、解决现场问题。香港地铁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盈利的地铁公司,其培训中心的教师,属于典型的双师型教师。不但在地铁公司承担运营工作,而且定期在中心担任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行车调度实训总结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家骨干校;课程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69-0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全面提升学院内涵建设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推动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3月启动了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工作。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导向性、协调性、效益性、创新性的原则,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成一大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一、课程建设项目总体情况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汽车电控系统综合检测》是本次课程建设项目之一,在北京市示范校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本次课程建设任务针对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培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建设、学生企业实习以及学术论文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课程改革情况。学院启动骨干校课程建设任务以来,该项目制订了细致周密的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实施计划进度表与课程建设经费预算等。结合课程建设任务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依据实施计划进度表,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基本吻合。采取每个学期、每个月按时制订并完成计划,及时总结的方法控制与推进整个项目进度的完成。(1)课程项目研讨会议。课题小组定期召开国家骨干校课程建设项目研讨会,主要针对该课程教学项目专家给出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和课程建设思路,同时与企业专家进行课程项目具体设计的研讨,修订职业能力目标和课程标准。邀请企业一线专家指导课程建设,完善教学资料的修订工作。同时,召开该课程的专家研讨会,通过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课程的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2)修订教学资料。在原有示范校建设基础上,通过企业调研和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将现有课程项目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多次修订了课程标准、课程总体设计方案、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方案、项目指导书、任务书等,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更贴近实际工作岗位。(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截止到2012年6月,该课程的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了6次共计5年的TC课教学任务,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学生分小组实施项目,授课效果显著。教学效果良好,学期末课程验收均为优秀。(4)搭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及完善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利用学院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搭建该课程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在原有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完成了更新,方便老师和学生们查看课程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培训。骨干校建设期间,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及相关任课教师参加了多次交流培训,积极参加“工学结合、教材研讨”会议、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设计与实践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职业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全国高职业课程改革实务操作技术高级研修活动。通过外出参加交流培训,教师与同行相互学习与吸取课程教改经验、教学体会,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培训后及时总结,积极与校内教师交流体会,分享学习经验,收获颇丰。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建设情况。(1)编写校企合作教材。职业教育面向企业,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教材建设尤为重要,在原有校本讲义的基础上,通过与北京庆洋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企业专家李天亮合作将实用技术引入教材,把实际的工作任务落实到教学任务中,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完成教材编写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与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分社签订教材出版合同,完成校企合作教材编写工作。(2)校企合作开发教具。在教师独立提出教具开发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汽车教具设备公司的考察,综合考虑各厂家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结合教具设计、开发和制作以及报价等多方因素。最终与北京意中意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协议,通过与研发技术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由双方共同开发完成“汽车电器系统布线实训台”。签订合同并完成教具制作,最终用于教学项目的实施。

4.学生企业实习。自2011年6月起至2012年6月,我系学生共计6个班达300人次参观大兴日产三合4S店、卫宇行雪弗兰汽车4S店、顺义北京现代二工厂、汽车博物馆、北京亚之杰合众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等汽车4S店与相关汽车企业。学生们通过到企业参观实习,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近距离地与企业接触,切身体会到实际工作岗位的一些具体工作,为今后提高职业技能做铺垫。

5.学术论文。课题建设小组完成3篇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例谈汽车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浅谈汽车CAN总线项目教学法》以及《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调查与教学方法探讨》。教师们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总结课程建设项目的一些体会与心得。

二、课程建设经验与收获

1.有条理的工作流程是课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课程项目建设任务中每一个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前期准备、计划、组织、实施、总结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如果没有制订每学期(甚至是每个月)的工作计划,就很难保证完成所有建设任务,而没有条理的计划也无法保证完成每个任务的可行性,因此,在最初结合《骨干校建设任务书》内容建立“建设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就非常重要。实践表明,只有按计划逐步实施,及时总结归纳,才能够保证整个课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行车调度实训总结第7篇

数控技术应用。

二、入学要求与学制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装备制造类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数控设备操作等工作的生产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面向、职业资格与继续学习专业

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遵守操作规程;

(2)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3)具有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机械识图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机械制造相关知识;

(4)初步掌握机床数控技术的基本常识;

(5)了解常用数控机床的种类及工艺范围;

(6)掌握数控设备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

(7)初步掌握产品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知识;

(8)具备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样和运用一种CAD软件绘制中等复杂程度机械图样的能力;

(9)具备选用数控机床的初步能力;

(10)具备操作和使用常用普通机床(车床、铣床)的初步能力;

(11)具备对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的初步能力。

(二)专业(技能)方向

1.数控车削加工

(1)具备操作使用常用数控车床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车工中级工技能等级标准,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初步具备数控车床维护保养的能力。

2.数控铣削加工(加工中心加工)

(1)具备操作使用常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加工中心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工技能等级标准,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掌握一种CAD/CAM软件的使用技巧,具备熟练运用一种自动编程软件的能力;

(4)初步具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维护保养的能力。

3.数控装调与维护

(1)掌握机械测量和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

(2)掌握数控设备装调的相关知识;

(3)能进行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

(4)会操作常用数控设备,能进行数控设备的精度检测;

(5)能进行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维护维修、电气的维护维修,达到该工种中级工技能等级标准,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教学安排建议

说明:

1.本方案是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年制教学安排的参考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2.本方案中,总学时3278学时,总计19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总计1028学时,65学分,约占31.36%;专业核心课总计818学时,48学分,约占24.95%;专业(技能)方向课总计490课时,23学分,约占14.95%;认知实习、顶岗实计600学时,38学分,约占18.30%;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总计342学时,21学分,约占10.43%。学校制订的教学实施方案,应保持各部分现有比例基本不变。

3.本方案中: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开学初集中进行;入学教育安排在第1学期开学后利用业余时间集中进行;社会实践1到4学期每学期安排一次;就业指导安排在第4学期业余时间集中进行。

4.本方案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选修课内容多选自课程大纲中规定的选学模块,其中数理类选修建议课程:物理、专业数学(可含三角计算及应用、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复数及应用、逻辑代数初步等模块);人文类选修建议课程:心理健康、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职场英语口语、阅读与欣赏、口语与交际、应用文写作等。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此方案调整执行。

5.钳工工艺与实训、车工实训、铣工实训、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技术训练、机械拆装实训、数控加工技术训练、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训练等均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有条件的学校,CAD/CAM技术应用、设备控制技术、精密测量技术等课程也可采用理实一体化形式开设。

6.学校应在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技术训练、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训练课程完成后,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中级鉴定考核。

7.本专业可选考的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绘图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数控程序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车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铣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等。

七、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相应的校内专业实训实习室(每班40人计)。

1.机械测绘室1个。

2.测量实训室1个。

3.普通机加工设备。

(1)钳工设备:台钳等50台套;

(2)6140车床20台套;

(3)砂轮机10台套;

(4)铣床20台套。

4.CAD/CAM机房2个(含CAD软件、数控仿真软件、CAM软件各50个接点;电脑各50台套)。

5.电工实训室1个(50工位)。

6.电子实训室1个(50工位)。

7.数控车床15~20台;配备较完整的工、夹、量、刃具15~20套。

8.数控铣床(加工中心)15~20台,配备较完整的工、夹、量、刃具15~20套。

9.数控机床机械装调与维修实训室(12台/套)1个。

10.数控机床电气装调与维修实训室(12台/套)1个。

八、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倡导采用表现性的评价方式。

(二)校内校外评价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可做进一步的细化,考核与评价的标准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九、专业师资

建立适应本专业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符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结构专兼职师资队伍。

专业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或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获得本专业相关工种中级以上职业资格。专业带头人应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具有高级职称和较高的职业资格,在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教师业务能力要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参加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

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参与学校授课、讲座等教学活动。

行车调度实训总结第8篇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装备;对策

前言:

车辆装备保障工作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基础,准备工作完成的好坏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军事行动的效果,同时车辆装备保障工作也是现部队快速机动的重要环节,因此相关部门要认清当前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和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形成具有可行性的理论知识,其次还要加强演习训练,提升保障人员的实战能力,确保在军事行动中能够良好的完成任务。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突发性强,要求保障工作做出迅速反应

非战争军事行动突发事情较多,行动变化较多,所以对车辆装备保障工作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队车辆装备保障部门通常在毫无计划的情况下接到任务,从接受任务到准备任务的时间非常短,因此就要求车辆装备保障部门具有极强的反应速度,能够在短时间做出最为正确的反应,确保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1]。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多元化,车辆保障指挥协调难度大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和地力量多元化,现场情况变化复杂,使指挥协调的工作难度增加,其次行动中的用车和装备都是来自不同的部队和机构,加上各军兵种之间、军地之间保障关系复杂,这也极大程度上增加了现场指挥协调的难度。

(三)非战争军事行动形式多样,车辆保障任务繁重

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形式多样,参与行动的车辆和装备种类繁多,因此产生了繁重的工作量,尤其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如交通系统破坏严重时,实施车辆装备保障工作将面对更多的困难,这对补给繁重的车辆设备工作造成了更多的工作量。

(四)非鹫军事行动环境复杂,车辆保障任务受条件限制

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其通常出现在环境复杂的地区,该地区通信、交通不够发达,再加上当地气候、道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车辆设备保障工作更加难以进行。车辆装备保障环境条件复杂、保障手段和方法受到很大限制,保障行动和保障力量难以展开,从而增大了车辆装备保障的难度[2]。

二、优化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装备保障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车辆装备保障的理论研究

车辆装备保障的理论知识是良好展开保障工作的基础,因此部队要加大研究车辆装备保障工作的理论知识的力度,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当前的军事行动情况,认真总结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装备保障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出问题并得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为今后同样事情的发生提供了解决依据。其次要研究车辆装备保障工作任务的基本特点,并形成与其特点想匹配的行动方案,加大对士官的理论培训,使其在面对突发的军事行动时能够应对自如。同时部队要完善行动计划,在面对情况复杂、环境恶劣的军事行动时,要充分的考虑实际情况,梳理好军事行动的目标,真正的把车辆装备保障工作计划落实,并力求一项任务多套方案,一套方案多种措施,形成上下一体,规范配套的车辆装备保障方案体系。除此之外,在任务行动中要进行准确的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调整工作计划,从而确保部队接到任务后能够做出最快的保障反应[3]。

(二)加强车辆装备保障的实战训练

加强车辆装备保障的实战训练对于提升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装备保障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凡一切事物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系统的车辆装备保障工作理论是行动的基础,要想进一步加强工作效率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践训练。加强车辆装备保障的实战训练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性演练,要求部队能够结合年度军事行动计划制定合理的演练计划,训练中要营造复杂的军事情况和恶劣的环境,让行动人员能够充分的感受任务的关键性和紧迫感,使其能够在真正的行动中做出正确、迅速的反应,从而提升实战保障能力。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心理训练,保障人员过硬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工作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因此平时要加强对保障人员的心理培训,使其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面对实战中各种突发的情况。在训练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心理调控性训练、技术性心理训练、野战生存性心理训练等,提高保障人员心理素质,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4]。

(三)加强车辆装备保障指挥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切行动的指向,车辆装备保障工作也不例外,部队要在现有的行动指挥制度上建立由精干人员组成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常态化车辆装备指挥机构,要明确保障任务和目标,理顺上下级的指挥关系,合理非配保障人员,做到以人定岗,优化人力资源。其次要改进指挥的手段和方法,传统的指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军事行动,需要指挥官及时的做出调整,面对复杂的军事关系,要冷静的分析当前形势,树立整体性的指挥理念,实现保障信息的跨建制,跨地区适时共享和有序流动,从而进一步满足军事行动中的各种需求[5]。

结论:

综上,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装备保障工作并非短期可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军队整体素质的提升,要充分的认清当前保障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时的寻求解决方案,从根本上提升保障能力,为我国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有苍,朱永昌,李洪德,郑世闩.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装备保障主要对策探讨[J].汽车运用,2015,03:15-16.

[2]李洪涛,李成楼,聂周.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装备保障的特点及对策[J].汽车运用,2014,11:22.

[3]李振孝,郭玉前.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装备保障问题研究[J].汽车运用,2010,0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