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4:32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现场需求 高职教育 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58-01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是针对铁路运输特种行业的特殊专业,其专业应用领域可以推广到国有铁路运输、地方铁路运输、大型厂矿集团拥有自有铁路的运输等部门。近几年,各用人单位需求量大,订单多,出口畅,但是在这种高的就业率下却往往容易忽视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现场作业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使之培养的人才充分满足现场需求,这样才能保持专业长久的生命力。

1 国有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对教学的启示

近几年,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通过引进消化技术,国产化的新一代交流传动电力及内燃机车,拥有了大功率柴油机、大功率牵引电机、大功率变流装置,以及电传动系统和走行系统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据统计,截止2013年年底,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08万台,其中和谐型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7017台,比上年增加972台。和谐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及内燃机车占到了机车总数的1/3,并且每年还在大幅度增加。可以预见,未来和谐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及电力机车将成为铁路牵引动力的主力军。

大功率和谐系列交流传动电力及内燃机车的大量使用,对使用这些设备的人员来说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技术水平应具备操作或维修这些先进技术设备的能力。那么就对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由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大都停留在交-直流传动的内燃或电力机车上,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些已经过时或过于落后,现有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此形式下,如还按照目前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来培养学生将不适应现场作业的需要。因此,构建适合现场需求的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已是势在必行要适应这一变化,就要对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用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去培养本专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考试对教学的启示

根据国家铁路局《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相关规定,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机车系列申请人当连续机务乘务学习1年以上或者机务乘务学习行程6万公里以上,才可申请机车驾驶证。按照这个规定,具有大专学历的高职毕业生,在铁路机务段从事机车乘务工作2~3年就可申请机车驾驶证了。

申请机车驾驶证,需要通过相关的资格考试。根据铁路机车司机培训考试中心2014年颁布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资格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包括行车安全规章、专业知识两个科目。每个科目的试卷均采用百分制,其中行车安全规章科目90分及格,专业知识科目80分及格。两个科目都及格,理论考试即为合格。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包括检查与试验、驾驶两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均采用百分制,每科80分及格。两个科目都及格,实作考试即为合格。

资格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行车安全规章科目90分及格,从中可以看出现场对该科目的重视程度,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将该科目与之对应的专业课程提升到相应的高度去对待,加强行车安全规章科目相关课程的教学力度,选派现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授课。专业知识科目80分及格,此项规定将学校及格线足足提高了20分,因此对学校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对于实作考试,根据《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原铁道部部颁机车全面检查作业程序,检查预先在机车的有关部位假设的故障,发现假设故障,准确报告,并填写临修票。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也要紧紧围绕机车检查与试验、机车驾驶两个科目开展实践教学。机车检查可在教学机车上进行,机车电器及制动机动作试验可在相应的试验台上完成,机车驾驶可在机车模拟驾驶装置上进行。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可聘请现场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当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3 铁路机务部门岗位工作要求对教学的启示

铁路机务段的工作主要是机车运用和机车检修。机车运用工作主要人员是机车乘务员,机车检修工作的主要人员是机车检修工。由于铁路机务工作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程度,各机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维修及故障处理技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如不能及时维修处理,必然影响行车。因此,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就业。

结合现场工作岗位需要,突出职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学应以现场需求为主,用什么讲什么,知识体现实用、够用为原则。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在理论教学中应大胆的打破常规,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主,尤其是订单培养的学生,更应结合现场实际,恰当的选择教学内容,再辅之基本理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适应了现场。实践教学应以基本操作和实际故障处理为主,维修技能的培养提高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教师了解现场设备,以及设备在使用中容易出现哪些故障,针对性的教给学生处理故障的技能。

总之,根据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及时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加强现场调研,查找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发展变化,制定符合现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由于它鲜明的行业特点,找一条适合我们教学改革可行的道路十分必要,生搬硬套未必适合我们现场和专业发展需要。如何在借鉴的基础上搞好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还需要耐心、细致、科学、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工作。

参考文献

[1] 国家铁路局《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14号).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铁路勘测设计 教学 改革

《铁路勘测设计》课程是我校铁道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主要研究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铁路能力、线路平纵断面设计、铁路定线、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与第二线设计、高速铁路和重载运输等内容。本课程具有实践性、主观性强,涉及学科众多等特点。因此,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较高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进课程教学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必须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课程的特点。

1.1实践性强。《铁路勘测设计》是铁道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实践性与理论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比如铁路选线与定线的内容,需要利用铁路建设所在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1:2000~1:5000)。所有的工作均须以铁路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为基础,又要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水文和植物覆盖的影响。而上述因素是千变万化的。如何正确解决铁路线形技术指标与自然条件下实地布线之间的矛盾,如何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这就要求选线人员必须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经验。

1.2主观性强。铁路是一种线形工程结构物,根据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计划任务书所拟定的铁路线路的主要控制点,在两个控制点之间铁路平面线形有多种可行的方案,每个人对不同线路方案优劣的认识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选线人员对铁路所在地区地形、地质等条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都会有所差异,对同一线路的不同方案,个人的评价会不尽相同。而线路方案的好与坏关系到铁路的线形质量,甚至对整个地区的路网规划都会有很大的影响。选线人员在铁路选线上的主观因素亦决定了铁路勘测设计结果,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

1.3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铁路勘测设计》课程不仅有自身的理论、设计原则、方法步骤,还与诸多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以测量学、铁路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为专业基础课,与铁路轨道、铁路路基工程、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和铁路工程概(预)算等专业课紧密相连。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铁路勘测设计》课程之前掌握良好的专业基础课知识。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与现行规范不一致。目前铁道工程方向的规范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版更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没有跟上规范的更新速度,当前所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滞后于现行规范的形势,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学内容与新规范相衔接是当前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2.2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相脱节。现有的工程设计实践中,计算机作为辅助设计工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铁路设计绝大多数都是采用计算机软件直接计算、设计、出图,既方便快捷,提高了工程效率,又便于设计项目的管理、文件的规范与存档。而当前教学主要以设计原理、方法与设计过程的讲解为主,没有涉及到软件的应用,造成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相脱节,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与工作现实相脱节,不能很快适应工作。所以,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时代,与日益激烈的信息社会接轨,也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2.3学生对《铁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兴趣较低。专业课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加上学生工程实践的缺乏,而且对工程认识较浅,对专业课的理解和把握难度增加,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兴趣降低。另外,这门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一部分学生正面临找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正处于研究生考试复习的冲刺阶段,这也是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偏低的另一个因素。

2.4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欠丰富。当今教师的主力军是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从学生成为教师,从事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其优势在于理论基础扎实,但是缺点也很突出。一方面,实践经验很少,因而很难将专业的内容讲解透彻,很难将课程讲得生动,也很难提纲挈领地介绍该专业的前沿科技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对专业内容不熟悉,无法把握实践教学的内容,指导实践教学。

因此,必须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3.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解决好教材建设问题。教材是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工具,因此必须加强教材的建设。教材的建设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使用周期问题,要尽量缩短使用周期;二是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要尽量更新教材内容,紧跟相关规范及铁道工程发展的步伐;三是内容组织问题,教师应该精心组织教学。教师对课程知识结构与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精心领会,将知识系统化、层次化,讲课时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点面结合、举一反三,强调关键性、规律性的东西,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3.2重视增强课程之间的联系。《铁路勘测设计》课程与铁路轨道、铁路路基工程、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和铁路工程概(预)算等课程密切联系。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上课时间,避免知识的重复学习,应该在制定、修改人才培养计划时充分考虑各课程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科学安排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相关课程知识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使各门课程内容环环相扣,避免知识的重复或脱节,提高上课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总体知识体系的把握。

3.3加强计算机应用,提高学生适应能力。针对目前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设计软件应用的日益广泛,而当前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相脱节的现状,应该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引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软件应用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又能更好的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时代,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3.4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并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将大量的工程实例穿插到教学之中,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增加知识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从而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还以此为契机展开讨论,进行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觉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素质。青年教师除了要系统地掌握《铁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本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内容外,还应该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并能结合目前的科研方向,把本专业最新的动态和发展、最新的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因此,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逐步接受最新教育、教学思想,主动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此外,青年教师还应多参加一些铁路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为课堂教学积累实践经验。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第3篇

通过对济南铁路运营维护管理段、济南铁路局供电段等电气化铁道建设运营单位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新开工的快速铁路建设项目和既有线路的电气化改造等大规模铁路建设热潮,带来的铁路高技术应用人才的巨大需求同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且在5年之内存在对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据统计,企业对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分布在接触网工和电力线路工,两大类人员需求量最大,约占所有比例的80%,其中又以接触网工的需求更为迫切,其余岗位如变配电值班员、高压测试工及其它岗位占20%。

近年来,随着350公里高速电气化铁路、250公里城际高速铁路的建设,铁路新技术发展迅速,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未能及时反映行业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应尽快构建适应现代电气化铁路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资料,将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引入教学内容,应参照铁路特有工种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检修工、变电站值班员等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提高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时效性。

2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适应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施工、运营一线需要的,掌握轨道交通电气化理论知识和牵引变电所运行与维护、接触网施工与检修、高压电气设备测试与维修、电力内外线施工等专业技能,具备永不违章作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供电安全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能够在铁路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自备铁路的大型生产企业、轨道交通电气化设备生产企业,从事电力调度、供配电设备生产与调试、接触网检修与维护、变电所运行值班、高电压设备检修与测试、电力线路施工与维护等工作。

2.2 构建“产教对接、实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地点具有线长、点多、分散,所用设备专业、贵重、占地空间大,工作环境具有“三高”(高电压、高空、高速度),必须与铁路工务、机务、信号等工种协调配合等特点。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突出轨道交通行业工作特点,实施“产教对接、实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施工、运行与维护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2.2.1 产教对接

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与济南铁路局、中铁电气化运营管理公司、地铁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拓宽“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的通道;实现“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深化“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推进“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产教对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2 实岗历练

在校内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以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和电气试验工的身份,进行接触网检修与维护、变电所运行值班、高压电器测试等核心技能训练。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培训基地比武练兵,训练学生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的规范化操作能力,实现“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依托济南铁路局等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高职三年内到对口企业进行不少于六个月的顶岗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合格后,获取工作经历证书,深化“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实岗历练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1 产教对接示意图

图2 实岗历练示意图

2.3 “三线贯穿,多头并进”,倡导“全人教育”理念

以培养高素质电气化铁道技术人才为宗旨,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发明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多头并进,既培养从事电气化铁道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又培养电气化铁道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践行“知能共进、德道同优”,倡导“全人教育”,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培养。

2.3.1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铁道电气化技能实训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济南铁路局供电段等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职业化的学习氛围。推行“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本专业相关典型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以岗定课、课岗融通,将主要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根据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适度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参照铁路供电段主要岗位的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根据供电段主要技术工种(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的技能要求设置技能训练内容,按照铁路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变电值班员等特有工种的技能标准进行考核,使其达到铁路特有工种中级工和高级维修电工的标准要求。

2.3.2 以创新发明为导向加强创新精神培养

在专业课程体系的个性化培养模块中设置了“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环节,设立单独的学分,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卡片教学法、引导文法、小组扩展法、可视化法、伙伴拼图法、旋转木马法、逻辑关系法等多样性教学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课外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专场报告会和讲座、各种技能竞赛、特长生课题研究、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的课外创新活动,将学生的创新活动纳入到“创新教育”学分中,激发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方位开放实验实训室,设立电气创新实验室,营造学生创新活动环境,构建创新发明氛围,鼓励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支持学生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鼓励学生参加“电气化铁道技术协会”,设置技能竞赛专业选修课,支持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接触网技能比武”、“电力线路工技能大赛”,从而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训练创新思维、开发创造能力。

2.3.3 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贯穿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行为规范的约束,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自身的榜样作用,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合理安排传统美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全过程、多方位、深层次”贯穿和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以学校的“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美德教育,并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注重长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树立“就业靠专业,发展凭素质”的全人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①加强通识课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礼仪”、“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等通识课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人文素质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②在专业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点滴渗透、潜移默化;将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渗入到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践过程中,学会融入团队、增强集体荣誉感,养成职业素养,树立职业道德。

③ 举办多种形式的“美德教育”主题活动。集体讨论学习、美德日记评比、经典诵读、诚信调查、参加公益活动等。

3 课程体系构建

3.1 课程开发原则

课程开发坚持“突出职业能力、适于个性发展”原则,通过对济南铁路局等合作企业的深入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对本专业的岗位设置进行调研,确定本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为维修电工、接触网工、变电站值班员、电气试验工、电力线路工、电力调度员、变电检修工,明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胜任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化设计,确定本专业需要的主干课程。

3.2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培养电气化铁道行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由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素质;设置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设置专业核心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胜任电气化铁道施工、运营、维护等岗位的职业能力;设立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创新教育、技能鉴定、社会实践、专业认知与实践的个性培养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从而构建出“课岗融通”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示意图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 铁路专业类 高职院校 铁路安全教育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17

On the Rail Safet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ge

ZHANG Zhe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ailway safety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of education, it is part of the center stag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izing in China's railway in railway safety education carried out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Which focu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ge suitable for rail safe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l and i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 of personnel conducted a present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expounds significance of the effective convergence between vocational college safety 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safety rail railway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of China.

Key words railway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railway safety education; construction

0 引言

在铁路运输系统中安全性是衡量铁路系统安全程度的客观量,而与铁路系统安全性相对立的概念是风险性(危险性)。如何降低铁路运输系统风险性,如何降低铁路运输系统事故的发生率,一直是我国铁路部门高度重视的工作。

但在铁路运输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或是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时常会直接或间接造成铁路运输系统暂时或较长时间的中断运行,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严重事故。

铁路(含指地铁,下文同)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由于其线状的生产场地较长,且其生产配合过程较为复杂,这就要求铁路运输系统各部门共同参、紧密配合,才能使其正常、安全地运行。但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任意一名相关工作人员在安全工作方面上出现了疏漏,诸如责任心欠缺、检查不到位或处理失误等情况,均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甚至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目前,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是为我国铁路行业大量地培养一线员工的重要单位,相关院校开展的铁路安全教育和教学的效果性和效率性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当前或未来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非常有必要对当前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与教学的现状和相关工作进行分析与研究。

1 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及其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例如,新生一进校就会安排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专业课教师时常会在其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或强调遵章守纪和安全作业的重要性,学校在学生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初期,都会开展安全教育等等。

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教育的重点,通常放在如何培养技术技能良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上,通常系统、完整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在对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方面教育上的精力投入相对薄弱,在其教育体系化的建设上还不够全面和完善,未能给予深入的研究。显然,如何做好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行业性方面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重要问题。

由于我国铁路专业类的高职院校所开展的铁路安全教育与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学生的入学教育、职业教育和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或实习(含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进行的,尤其是放在讲授具体设备装置的操作与维护以及具体的规章办法的实施过程中进行的。不可否认,这种教育过程作为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进行铁路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的这种教育方式在主体上呈现各自为政,且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铁路专业类的高职院校在其铁路安全教育方面上缺失恒常性和体系性。因此,在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教育工作中,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均有待于改善和丰富。

在铁路安全教育工作中,把受教育者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的深入性与牢固性称为恒常性。目前,由于我国绝大多数铁路专业类的高职院校在铁路安全教育工作的恒常性上,还显不够,因此其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这种现状的出现,导致大批学生在其上岗后,需要企业进行时间较长的基于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强化教育与培养,随后才开始接触铁路方面的实际工作。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对于那些安全工作态度或安全工作意识未能牢固树立的学生来讲,企业方面突击性的集中安全教育的做法只能起到短时性的补救或促进作用,很难达到“入骨入髓”的效果。尤其是对那些在校期间未能养成较好的安全习性,在安全习性上出现了严重缺失的学生来讲,企业所做的那种突击性的集中安全教育对他们拥有或建立起恒常性的安全意识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总有少数顶岗实习学生或刚上岗的学生会发生安全事故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方面。

以上论述表明:为了使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顺利地、较快地成为一名安全生产的合格者,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开展铁路安全教育规范化、体系化的建设,并且通过建设的校园铁路安全教育机制,对铁路专业类学生持续而系统地开展职业教育阶段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的建立与培养,达到铁路安全教育恒常性的目的。

2 改进高等职业教育阶段铁路安全教育的相关工作

上述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中如何改进和完善铁路安全方面的教育工作,是摆在相关院校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铁路企业的安全相关工作,发现在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以学校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为平台的铁路安全教育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可行的途径。

要对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铁路专业的学生进行学生职业教育阶段的铁路安全教育,首先遇到的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就是,院校如何建设铁路安全文化的教育平台。铁路安全文化的建设形式可以参照铁路行业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一般可以从铁路安全理念文化、铁路安全制度文化、铁路安全行为文化和铁路安全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建设,整合院校已有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对照建设需要,进行添置和完善。更为重要的是要结合铁路类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以及铁路相关专业各自特点,通过教学过程设置和相关活动的安排,构建一种通用性较强的、针对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适于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铁路安全文化教育的模式和机制,促使学生的铁路安全教育系统化、效果恒常化。

建立效果良好且可行的铁路安全文化教育模式和机制,并在这一模式和机制下建立起其执行组织,是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进行高等职业教育阶段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为基本的中心工作。图1便是本文所构建的一种通用性较强的、针对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适于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模式。从图1中不难看出,该铁路安全建设组织模式从上至下呈三级管理机制。第一级为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委员会,第二级为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学生分会、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教师分会,第三级为铁路专业学生。

图1 一般型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模式

通常情况下,图1所示的一般型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模式中的各级执行组织可按如下办法组成或建成:第一级的高职院校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委员会,由来自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团委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或建成;第二级中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教师分会由来自铁路企业的安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教育人员,以及来自高职院校教学部门的涉及铁路安全方面或铁路课程教学方面教师或人员组成,第二级中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学生分会由来自院校学生会、分团委人员组成;第三级的铁路专业学生由来自铁路专业的学生、就业于铁路行业的学生组成。各铁路类高职院校在应用图1的一般型铁路安全文化教育教学模式时,其执行组织的构建工作和实际的人员来源可结合院校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

3 校企衔接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参照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关于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将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有效衔接。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并搞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化的有效衔接工作,能显著地提高或巩固铁路专业毕业生对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视性及其恒常性。

第二,如能实现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较好地进行衔接,无疑将有利于显著提高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和铁路企业各自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性和效能性。

第三,如能实现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与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化的很好衔接,将有利于促成校企一条龙式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机制的形成,而这样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机制的形成将直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性和效能性。

所以,在开展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阶段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上,必须要充分考虑与我国铁路企业(或铁路行业)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一体化衔接。

4 结束语

铁路安全文化是指铁路运输企业职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安全理念和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铁路安全事故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良好的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我国铁路专业类高职院校中进行铁路安全教育的研究,并开展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纪清.论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铁道货运,2006(9).

[2] 杨国胜.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河南科技月刊,2010(2).

[3] 长沙铁道学院赵吉山等主编.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4] 中华人们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5] 《技规》条文说明编写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条文说明(上、中、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6] 北京铁路局安全监察室.铁路运输安全问答[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实践

一、前言

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明,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重点。同时也指出,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教、文、卫、体事业也相应快速发展,同时加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为了完成我国教育改革规划目标,高职院校逐渐将相应的改革措施落实到教学和技能实践当中,以强化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人才型需求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因此,如何以专业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为突破点,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探索技能教学实践,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而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

二、设置鉴定科目与技能实训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设置鉴定科目和技能实训时应以为培养学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通常包括技能知识、技能的运用与创新、专业知识、相关岗位法律法规运用等;方法能力一般包括自我控制与管理、关于计划、时间、决定等管理、再学习能力等;社会能力涵盖人际交流、法律意识、社会责任心、团队协助、职业道德及自信心等方面内容。根据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跟踪调研结果,可以将其专业岗位群分为:(1)以个人素质和工作需要为依据,分为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及工程组织等各种各样技术管理人才;(2)从事地下铁道桥隧、铁路轨道施工的施工员、从事铁路工务设备的维护工作养护员等现场施工与养护管理人才;(3)从事资料员、后勤技术员、设计员等从事小型工程项目人才。此外,又可以根据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各个岗位群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将技能实训和鉴定科目类型设置为:(1)综合专业技能的实训与鉴定。通常包括顶岗实习、综合试验强化训练、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等内容;(2)基础技能的实训与鉴定。主要内容有基础写作技能、计算机基本技能及外语基本技能等;(3)单项专业技能的实训与鉴定,一般有课程设计实训、专业课实训、课内实训等。

三、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实训方法

1.合理安排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教学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应合理安排实验实训教学,重视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具体安排如下:(1)针对新生的教学安排。应设工程制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学习专业技能奠定一定的基础。并根据各门基础课程的特点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配套辩论赛环节,提高学生的口才与应变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和道德观;又如工程制图可以设置CAD制图实训,计算机网络基础可以设置计算机操作实训等。(2)对于大二学生,应侧重安排本专业专业课程,并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穿插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例如,在施工测量课程中穿插安排测量实习;在工程力学应用课程中穿插工程力学试验环节;在地基基础施工与检测一课中安排土工试验课程。以学年结束前3周为施工实习周,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由实习教师组织学生深入施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教学。

2.实现实验实训课与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有机结合

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高职院校不仅要抓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的教学环节,还应结合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使其与相应课程的实验实训课程有机结合,这样还有利于职业素质教育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渗透,在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中落实。此外,还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提升自我,取长补短,培养团队精神。

3.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训

综合应用能力实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还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奠定扎实基础。综合应用能力实训内容包括综合试验强化、顶岗实习等内容,通常安排在毕业学年最后一个学期,以交叉进行的形式开展。顶岗实习是组织学生到实际施工企业一线亲身参与现场施工,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强化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专业试验知识的掌握,包括试验原理、操作步骤、数据资料收集与处理等,使学生获取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所需的试验职业技能;毕业实习是由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带领学生深入施工现场,认识和掌握专业技术施工环节,为设计毕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做准备;毕业设计环节的设立可以让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所学知识和毕业实习所学到的内容,经过整理与分析,进而深化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小结

总而言之,通过专业技能实训与技能鉴定,可以提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旭卿,张碧,孙立功.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甘肃科技,2014,30(07):81.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213-01

一、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教育部颁布了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了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应始终遵循建设主体多元化的目标,与行业企业实现紧密联系,积极完善实训与实习基地的条件。与此同时,还提出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还应将科学教育素质作为核心,重视培养学生思考、分析与动手实践的能力[1]。

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高职教育,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高层次的技能实用型、高素质铁路司机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为更好实现该教学目标,就必须将实践教学融入学习过程中。由此可见,铁道机车车辆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实训教学的实施场地,同时,利用该场地可以完成实训教学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具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使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其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并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而学生在实训基地中进行学习,可以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提升[2]。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工作经验,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与协作以及管理能力。

第二,更好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在实训基地中进行专业学习与实践锻炼,能够使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得到增强,并且培养了其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在学生毕业后,很容易使其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并投入到工作中。

第三,利于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对于学生来讲可以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而对于教师来讲则可以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其中,教师业务水平主要涉及到理论与实践能力。然而,要想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就应该对其进行实训,使其在实训基地中进行长期锻炼,并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对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实时全面地了解,同时还能够使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应的经验,对于其未来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可以有效提高专业的科研水平。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完成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应该进行技术攻关与改造的工作。通过与实训基地相结合,实现科研工作的有效合作,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实训基地发挥项目自身优势,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度,不断扩大实践研究的涵盖范围[3]。与此同时,两者的有机结合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讲,能够利用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为企业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措施,进而实现两者的互利共赢,共同得到提升。

二、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已经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仍需为其提供具有价值的优化措施。

第一,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教师需要亲自进入到机务段等合作的单位进行现场的调研,全面掌握职业岗位能力与素质的具体要求[4]。在此基础上需要与企业的专家对职业资格标准与岗位的要求进行分析,而后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进而制订出符合专业技能与职业态度的规定,积极明确不同模块的教学目标与计划,并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模块进行训练。除此之外,还需要同企业的专家共同开发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实习实训教材。

第二,执行绩效考核制度。为了更好地保证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应积极建立并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建设工作的规范性与标准性。制定并执行绩效考评制度,对实训基地的建设状况进行定期考评,同时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过程管理,确保绩效考核与实训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相适应,进而有效保障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正常建设,并为学生的校内实训提供平台[5]。

第三,实现教育培训服务。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与铁路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作,这样才能取得专业教学的预想效果。学校应该同相关部门与企业实现合作,进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培训的服务。此外,专业教师应与合作企业或者部门进行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或者是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自己,促进校企间的进一步合作。

三、 铁道机车车辆实训基地管理建议

实训基地的管理应重视实现企业化与市场化,并建立健全校内的实训基地运作体系,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合理,对基地结构进行优化,构建质量监控的体系,进而积极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充分发挥其综合性的功能。

基地的内部管理需要实现集中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对实践教学的资源进行集中性的管理,并积极建立实训中心,进而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防止出现重复投资的现象,有效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在对外管理方面应采取共享机制,也就是实现企业化的管理,实行市场化的运作[6]。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化的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实训的主要内容和项目来源于企业内部,而实际的训练方式和过程应实现企业化。根据市场化的需求应进行实训的成本核算,进而积极推动教学、设备以及工具和材料的管理,保证实训教学质量与高效率,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性。

根据企业内部的运作机制来进行劳动管理,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使其能够在做事中更好地进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建设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实训基地就应对其建设与管理工作予以一定的重视。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其专业的发展与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进而积极地推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牛春林.校企合作建设轨道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商情,2011(51):146-146.

[2] 李向超.高速铁道技术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以动车组控制系统维护与检修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7):239-239.

[3] 李作奇.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①--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5(19):141-142.

[4] 王峰,邓文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5(4):71-72.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第7篇

【摘 要】 文章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基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改进和重构实训基地功能:积极开展现场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配套教学资源;深入开展技能大赛。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P键词】 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高职院校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如何才能培养出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希望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不需要参加企业组织的再培训,就能满足所从事岗位的技能需求。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于其它高等教育的最大特色。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多的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实践教学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部分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和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还不够。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在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机制组织教学,最终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笔者通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自身所在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探讨如何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二、深入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铁路施工企业及运营企业工务系统,从事铁路线路、桥隧、路基的施工、养护维修及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岗位包括施工员、线路工、桥隧工等。其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铁路轨道的施工;铁路轨道的检测;铁路轨道的养护;铁路轨道的病害分析及整治;桥、隧、路基的施工;桥、隧、路基的养护;桥、隧、路基的病害分析及整治。

近年来,随着铁路企业招聘人数的逐步缩紧以及铁路企业对学生毕业时所具备职业能力要求的提升。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在今后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只有主动的学习和引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梳理现有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进和重构实训基地功能,拓展实践教学资源。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才能在改革中生存并发展下去。

2、梳理实训基地情况,掌握实训基地功能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始建于1984年3月,2006年5月,学院将原西安铁路运输职工大学的相关专业与临潼校区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资源整合。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

本专业在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依托西安工务段,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立足现场、无缝对接”的建设目标,从项目方案的设计论证到施工组织及竣工验收,都与一线企业共同完成,本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4个,其中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与检测实训基地被列为陕西省2011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本专业与西安工务段、阎良工务段、延安工务段、洛阳工务段、新乡桥工段等单位联合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梳理,全面掌握本专业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软、硬件的基本情况。

3、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改进和重构实训基地功能

(1)积极开展现场调研。为了保证现有的实训基地满足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到西安、延安和阎良工务段等开展现场调研。通过与一线职工、管理人员及现场工作的毕业生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铁路企业对本专业所培养学生应具备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针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建议,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项目的开发、配套教学文件的编制及实训功能扩展等相关问题。

继续加强与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地铁等企业的合作。依托合作企业,对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开展就业质量调查,掌握毕业生对工作、薪金、工作中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需求等,为专业建设及改革提供参考。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场调研结果,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2.5+0.5”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同时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修订《2016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的50.68%,进一步扩大了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为本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继续深入合作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2.5+0.5”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紧跟行业动态发展趋势,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依托专业与铁路企业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实施学分制,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实施弹性学制。

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修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时,把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公共基础领域中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公共素质拓展领域中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在课外素质教育拓展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讲座。同时,与土木工程系的其它5个专业联合申报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期望通过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探索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加强专业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并向在校生开放。建好用好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支持20名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助推优秀项目落地转化,培育、表彰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

③校企合作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本专业部分学生(与西安铁路局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四学期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本专业2015届106名学生、2016届130名学生在西安、延安、阎良和宝鸡工务段及兰州铁路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提前适应现场工作环境、适应社会,为毕业后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2]

④继续深化学生毕业“双证书”制度。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毕业时除毕业证书外,考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线路工等。

(3)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现场调研,在铁路线路演练场、铁路道岔演练场、铁路桥梁演练场、铁路工务机具房中引入铁路企业工务部门的新设备、新机具,保证校内实训环境与工程实际的无缝接轨。

针对校内演练场无法实现的实训项目,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筹建铁路工务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校企互补、虚实结合”的校内实训环境。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拓宽学生实习渠道,与毕业生就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4)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积极与企业联系,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将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化。通过挂职锻炼,让青年教师有机会深入企业一线,掌握现场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打下基础。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可以用于教学的素材(照片、视频、规范、标准等),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创造了条件。同时,邀请现场专家到学校对教师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训技能。

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通过进修、学术交流、企业考察和出国研修等途径提高其水平,依托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搭建专业教师快速成长平台。经过系统培养,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科研能力,技术应用与技术服务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配套教学资源。与企业专家按照现场实际共同编制和修订现有14个校内实训基地的配套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场实际的无缝接轨。

(6)深入开展技能大赛。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针对不同的比赛项目,专业教师探索相应的指导方法,可采用校内竞赛、任n过程挖掘的方式选拔参赛选手。对参赛选手的培训方式,一是将技能大赛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之中,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转变为常态性的教学工作,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新局面。二是将技能大赛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结合起来,使技能大赛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4、抓住新校区建设契机,拓展校内实训资源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按照规划,2017年将在新校区建设一个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轨道交通综合演练场。结合调研和学校实际,本专业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完成了铁道工程与城市轨道工程类专业演练场子项目的建设方案。建成后的铁道工程与城市轨道工程类专业演练场不仅增加了现有实训项目的工位,而且还将弥补校内铁路隧道、涵洞及路基的养护与维修实训项目的空白。

在一线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教学管理人员也应该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学习。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可以指定部分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试点,给这些课程更多的空间进行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在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结合所带专业课程的特点,主动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2014.

[2] 冷鑫.“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的探讨[J].长春:才智,2015.

铁道工程专业论文第8篇

【文章摘要】

铁道通信信号的相关技术已经出现了上百年,在当前的信息社会,铁道通信信号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铁路是我国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而在铁路、铁道运行中,信号技术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高铁、地铁、轻轨、铁路全面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那么培养出更多的铁道通信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岗位需求是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重要任务。本文从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实践环节入手,阐述了如何去建立实践教学的体系。

【关键词】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人才;实践;定岗实习

1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介绍

1.1 铁道通信信号的主要作用

铁道通信信号技术首先能够实现铁道运输的安全。这从何谈起,其实每个铁道运输工具,无论是地铁、铁路还是高铁等,能够正常有序的行驶,都是依靠信号传输通信。保证安全畅通的。两辆火车如果同时经过一个铁轨,那么相撞事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要利用信号技术通信,约定行驶协议,保证安全。对于火车或者轨道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保持通信,排除故障,避免事故发生。其次,信号技术的产生,可以提高运输设备的工作效率。比如信号技术中的自动闭塞技术,就可以加大列车安排密度。最后,铁道通信技术还可以实现调度制度统一化。

1.2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基本课程分类

铁道通信信号课程的分类不同院校略有不同。比如我国铁道院校现在分为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那么在不同的学制和培养人才的侧重不同上,也略有区别。这里以改革为目标,尝试进行改革模块分类。

首先是基本素质能力模块。高校和高职培养的人才,都要具有高等的素质,所以素质的培养是共同的,所以课程设置都要有基本素质能力模块。具体课程如高数、法律基础、哲学类课程等等。第二大模块要设置基本技能模块,这是基础理论形成不可缺少的环节。具体课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简单举例为: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接口技术,信号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铁道信号基础等课程第三个模块为职业综合技能模块。这里主要突出高职的需求,以培养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重点掌握技能,提升实践能力。具体课程如:轨道交通信号、信号控制等等。

2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探究

2.1 面临改革,以新代旧,做好职业调研工作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不能闭门造车,实践教学以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技能为目的。所以第一步,就应该弄清楚,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毕业生在最近几年中就业的主要方向,那些岗位需要具备这样专业技能的学生。这些实际的工作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有了那些具体的变化或者说侧重于那些方面。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

2.2 岗位能力分解,形成知识模块,融入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从一线工作岗位入手,获得了岗位能力需求后,要把岗位能力需求转化为教学知识模块。因为工作与教学是不完全相同的。要以教学入手,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就要把岗位中的实际工作,分解细化,分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再把这些知识模块融入到实践教学安排中。

2.3 做好时间规划,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环境

实践教学不能纸上谈兵,要实际操作。所以要建立新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就不能脱离开硬件设施。要规划硬件环境建立时间,在不同时间段,完成不同的硬件环境建设。简单罗列,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涵盖实验室、实训室、一体化教室。如果能和铁道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是会起到推进剂的作用。

2.4 强化实践环节工作要做好

在学校阶段的实践无疑占了大多数时间,学校尽管努力去营造企业工作的气氛和工作环境,模拟工作环节。但是真正的走入企业,对学生的帮助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能够起到更强的作用。所以要对学生不多的走入企业的机会,加以把握,提高锻炼效率。这些环节主要有,企业参观走访、定岗实习、企业实训等。这些阶段中要派出学校的骨干教师,陪伴学生共同走入企业,监督并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企业,锻炼工作技能。

3 结束语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要做好课程改革,教学探索和硬件环境建设多个方面工作。从岗位需求出发,确定实际工作操作,再细化为知识模块,从教学角度系统分析,形成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标准,突出教学特色,形成高效率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衣学娟,刘宝昌.高职实施“2+1”教学模式中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研报告[J].职教论坛 2007年04期

[2]林开洲.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与理性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10期

[3]皇甫静,李贤政.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年09期

[4]路丽娟.对时下“订单教育”热的深入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6期

[5]李学斌.如何提高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之管见[J].内江科技 2010年09期

[6]钱振华,左希庆,陆波.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02期

[7]王华欣,李晓嵩,彭菲.做好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