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09 04:03:20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第1篇

[论文关键词]全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 高职经贸类专业

全过程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指要向用户提供好的产品或服务,就要从市场研究开始,直至将产品提供用户使用为止的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过程方法则是ISO9000∶2000族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恰当地识别和划分过程是过程管理的基础,而过程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任何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可看做是一个过程。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是高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前的必经阶段。顶岗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经贸类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具有产学结合性、社会现场性、基地分散性等特征,这又决定了其过程管理对效果取得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思想,采用过程方法,细化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对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深化高职经贸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开展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过程:准备过程、实施过程与评价过程。

一、准备过程

准备过程是顶岗实习活动的起点,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顶岗实习的效果。这一过程环节多、时间长、牵涉面广、决策要求高,主要包括制定专业技能标准、编写《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编写《顶岗实习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建设顶岗实习基地等。

1.制定专业技能标准。专业技能标准是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反映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追求,也预示着高职顶岗实习的行为方向及其结果。因此,科学、准确地制定专业技能标准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目前,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存在两类专业技能标准:一类是由政府机构设定的,适用于全国或某一区域同类院校或同类专业;另一类是由各学校或者校内某系、某专业自行制定的,只适用于本校、本系或本专业。

对我国高职经贸类专业而言,可供采用的政府机构设定的专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标准)还较为缺失。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自己的专业技能标准时又过于随便,调查研究不深入,使制定出来的专业技能标准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存在困难。在这一环节上,各高职院校的经贸类专业应在学院教务处的统一协调下,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弄清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以及测评的标准。然后与企业一线人员一起制定内涵界定准确、易于衡量的专业技能标准。教务处应对专业技能标准制定的整个过程进行督查,并组织企业相关现场专家对专业技能标准进行认真审核,以确保专业技能标准的质量。

2.编写《大纲》。《大纲》是编制《计划》、组织学生实习和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和进行顶岗实习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制定科学、规范、完整的《大纲》是规范顶岗实习的基础。由于顶岗实习环节的规范性较差,《大纲》编写的难度较大,再加之受传统的重理论教学、轻顶岗实习思想的影响,高职经贸类专业《大纲》的编写工作很不规范,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制定独立的《大纲》。

为规范管理,高职院校应由教务处统一规定《大纲》编写的原则、内容与格式,并由教务处对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统一收审论证、统一管理和印发。一般来说,《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性质、目的、任务与要求,实习内容、形式与时间安排,实习考核、成绩评定办法与成绩评定标准,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等。

3.制定《计划》。《计划》是按照《大纲》的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条件而制定的实习教学的具体执行程序。

制定《计划》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核心所在。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体现,部分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是纯粹的“放羊式”模式:由学生自己于第五学期结束后寻找顶岗实习企业,学校不对学生进行任何管理,从而使得顶岗实习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各高职院校教务处要对各专业的《计划》制定过程加以规范管理,要求经贸类专业制定《计划》,并通过对过程资料的检查来加强对这一过程的监管。《计划》一般应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单位、实习时间、方式与地点、实习日程安排等。

4.编写《手册》。《手册》是规范毕业生顶岗实习行为的指导性文件,是学生实习期间的必备资料,能帮助实习学生了解学校的相关实习规章制度,记录学生的实习状况。

为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各专业应编写《手册》,明确学校的《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安置程序》《学生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协议书》《学生校外实习安全责任书》《推荐实习(就业)登记表》、顶岗实习期间月度工作总结、《学生实习鉴定表》“职场宝典”等内容,并发放到实习学生手中,便于学生实习。实习期满,学生须将《手册》交辅导员,教务处则应加强对《手册》的检查,以推动顶岗实习工作走向正规化。

5.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相对完善、稳定的校内外顶岗实习基地,是做好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必备条件。在基地的选择上,应考虑经贸类专业定岗实习分散性的特点,同一班级学生的实习要相对集中,原则上选择在同一城市进行,以3~5个实习点为宜。

对于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目前各高职院校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成立实训部,对学院顶岗实习基地进行统一管理;二是由各系部自己负责管理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我们认为,毕业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以学院实训部或就业办为主,由实训部或就业办根据各专业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对全院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进行统筹开发、统一管理,提高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效益。

二、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是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顶岗实习训练过程,并对学生实习训练过程加以指导,以达成顶岗实习预期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应该强调的是实习指导教师的自我管理及其对学生顶岗实习训练的指导、管理与控制,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只能起辅助作用,不宜过度强调和过频实施。

1.选择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水平的高低以及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是决定顶岗实习过程效果的主导因素。

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没有实习指导教师的认定标准,其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往往是由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担任,其中,许多教师和辅导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本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操作技能不强。这极大地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为切实保障顶岗实习的质量,学院应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的相关办法,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认定、职责、聘任、管理与考核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由系(部)负责根据管理办法尽快建立起一支符合任职资格的以企业一线专家为主的专、兼结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并由教务处和督导处负责督查,不具备任职资格的指导人员坚决不允许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转贴于

2.对顶岗实习的组织、引导、督促与指导。这一环节是整个顶岗实习活动的主体,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顶岗实习质量的高低。这一环节具体又包括如下几个阶段:(1)组织教学。任何类型的实践训练,都必须做好组织教学工作。组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物质上都做好实践训练的准备。具体做法是: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填写考勤表,向学生分配实习任务,并检查实习所需的各种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等。(2)入门指导。这一阶段,实习指导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讲清楚顶岗实习的目的;其次是要讲清楚顶岗实习中技能操作的相关知识、操作要领、操作步骤及安全事项,引导学生认识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次是要有预见性,讲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处理,让学生心中有数,出现情况时能灵活处理,不会手忙脚乱。考虑到经贸类专业定岗实习具有社会现场性的特点,因此要特别强调安全管理,包括生活上、操作上和与顾客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3)巡回指导。在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的各种技能操作作全面、细致的督查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这是顶岗实习的中心环节,所用时间较长,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实习指导教师主要是检查、指导学生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督促学生严格按具体操作程序开展工作,即使最简单的步骤,也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一丝不苟地操作,而不只是简单地追求结果。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的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性问题作个别指导。(4)实践训练总结。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岗位工作结束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都要对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效果作出点评,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在实习中掌握的操作技能,分析操作效果,找出消除缺点的办法。

3.提交实习作品和顶岗实习报告。在这一环节中,应该要求每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要在实习结束后,向实习指导教师提交其实习作品(或其通过实习所取得成果的证据)和一份顶岗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个人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所取得的主要收获、对今后搞好顶岗实习的意见与建议等方面内容),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和效果评价的依据之一。

4.指导教师总结。这是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应该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在完成顶岗实习过程后,从教学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等方面对顶岗实习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实习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而且对顶岗实习过程各个环节的改进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评价过程

评价过程是顶岗实习过程的最后一环,是由相关部门对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顶岗实习的效果作出评定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评价和对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

对顶岗实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不仅可以对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均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而且可以了解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有利于今后的提高。评价工作应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最好不要超过一周。

1.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的过程。学生的实习成绩是对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最终反映,也是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实习成绩评定是整个顶岗实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应按照科学、准确、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进行。

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在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活动中,学生的实习成绩往往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凭印象直接给出的,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由实习指导教师直接给出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作为顶岗实习效果衡量标准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并能将之作为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学生实习成绩最好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实习态度。顶岗实习要用企业的要求来要求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因此,这部分成绩可占实践总成绩的30%左右,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出勤情况、实践训练的表现评分,并由教务处和督导处根据实习指导教师记录的出勤表、教学日志以及学生填写的《手册》进行抽检。(2)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因此,这部分成绩应占实习总成绩的60%以上。这部分成绩评定应实施指导与评定分离,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材料和实习作品(或成果)作出评定。必要时,直接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的技能操作过程进行评定。(3)实习总结。这部分成绩占实习总成绩的10%左右。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生所交实习总结的质量进行评定。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第2篇

关键词: 高职商务英语 顶岗实习 实习模式

珠三角经济发展迅速,外向型经济所占的比例相当大且增长迅速。近年来,在政府政策推动下,珠三角尤其是广州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对涉外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密集区规划》,到2010年广东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基本建成,外贸出口份额继续保持全国主导地位。到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在这个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探索培养外语外贸人才的有效方案,使本专业的发展始终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笔者着重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模式。

一、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毕业前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亲自深入到企业进行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学生顶岗学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技能技巧,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走出学校,到单位顶岗实习,逐步过渡到成功就业。

二、顶岗实习的任务与目标

按照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业务要求,顶岗实习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企业概况。

2.知道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3.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

4.熟悉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

5.按照企业要求做、形成职业能力和初步养成职业素养。

6.具备初步的管理能力。

7.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处理工作中突发问题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

三、顶岗实习的内容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以下方面:外贸跟单业务;翻译、外贸企业单位公文的草拟;英文函电的草拟、发送;办公室日常工作客户接待、会议安排、产品介绍、推广;英语教学等。

1.熟悉外事、外贸单位的类型;

2.熟悉外事、外贸单位内部部门的职能分工及各部门间的联系;

3.理解并掌握外事、外贸单位业务流程内容;

4.理解并掌握外事、外贸单位各流程的具体操作和相互之间的衔接;

5.熟悉所在岗位的职能范围和工作内容;

6.掌握外事、外贸单位管理工作的现场控制;

7.熟悉外事、外贸单位部门沟通的控制技巧;

8.熟悉外事、外贸单位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9.熟悉其他实习单位的职能分工及各部门间的联系、业务流程内容、工作内容。

四、顶岗实习基地建设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的生产化,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化”指导思想的提出,为高职院校带来了生产性实训的新思路,推动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广东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对外交往和吸纳外资的主要基地,外资企业遍布珠江三角洲,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多达1500多家,“三资”企业7万多家,对外加工装配企业3万多家,只要国家有适当的政策支持,广东省40多所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有机会到企业顶岗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和工作内容的拓展与开发,成为企业项目开发的一分子。这样,学生可以在企业培养并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应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进一步同已开发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新增一批校企深度合作的实习基地,保障专业进行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同时,这些实训基地能够为专业教师进行生产实践和技术开发提供良好的专业平台。力争充分发挥企业生产与学院教学相结合的优势,以实习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现拓展了7个校外实习基地,应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基地的优势,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多下工夫,将学生安排在相关部门和岗位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切实做到“校企相长”。[1]

五、顶岗实习管理

顶岗实习实行“分级负责、岗位管理”的机制,各岗位的职责如下。

1.实习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统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的组织安排和制订实施计划。

(2)检查顶岗实习计划的落实,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沟通处理好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研究处理实习学生的有关问题。

(4)审核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报告。

(5)协助党支部、团组织党团员开展政治思想理论学习,搞好党团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团员在实习岗位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6)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实事求是地介绍实习点或用人单位情况,及时安排学生面试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审批工作。

(7)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和有关规定,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认真考勤汇总登记,定期进行实习生业务能力考核和综合测评,择优安排或推荐毕业生就业工作。收集顶岗实习学生的就业证明或就业协议。

2.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院系布置的各项任务。

(2)帮助联系落实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了解单位的情况和实习条件,与单位带教老师互通情况。

(3)通过多种方式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检查学生劳动纪律和顶岗实习内容的执行情况,对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记录。

(4)按照顶岗实习要求、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做好工作记录,及时与上级沟通和汇报工作,认真总结经验,特别要总结典型经验。对所带实习生进行跟踪指导,严格考核,做好学生实习鉴定工作,完成实习任务,写出实结。

3.顶岗实习学生的主要职责

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顶岗的实习员工,具有双重任务和职责。

(1)在顶岗实习期间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诚实守信的实习的员工。

(2)遵纪守法,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不迟到、早退,旷工。

(3)端正态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

(4)讲文明、讲礼貌,遵守公共道德、尊敬师长,爱护公物,注意人生和财产安全。

(5)在顶岗实践中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

(6)及时收集与整理实习资料,坚持写实习日志,按时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作业与任务,顶岗实习结束时,写好实习成果记录并及时上交《顶岗实习手册》。

六、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评定

1.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顶岗实习任务,认真填报并提交《顶岗实习手册》后,方可参加实习考核。

2.考核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即:顶岗实习鉴定、顶岗实习记录、顶岗实结、顶岗实习安全。

3.实习成绩总评分四等: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及格(60分以上)和不及格(60分以下)。

4.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达到及格以上,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各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一般设定为8学分。无参加实习经历或参加实习经企业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学分不合格,进行重修,同时推迟毕业作业评审时间。

七、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一要大力培养校内实践指导教师,二要充分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和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的技术平台培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业务操作技能的培养,鼓励教师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参加实践活动,兼职或搞科研,同时也聘请校企合作的有关人员,为学生讲课。

教师应利用寒暑假进行珠三角地区产业、行业、职业、技术、产品等方面的调研活动,深入进出口公司、外资、合资企业、信息、物流等行业、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鼓励教师带领本专业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实训活动,使专业教师真正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及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满足高职教育办出专业特色的需要。

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应结合区位优势进行。各个地区发挥好本地区优势培养实习指导教师,利用好企业资源,为培训“双师”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优化“双师”队伍。[2]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当前高职院校为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实现与市场无缝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行业企业培养能够工作在一线的技能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在行业企业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有机和系统地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经验、人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3]

参考文献:

[1]陈仙.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2:1-54.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第3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现状;需求;方案

一、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框架。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强调,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为落实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各高职院校都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部分高校开始尝试“2+1”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在校外工作岗位实习1年。

我们在落实这一政策期间,发现在实习岗位、实习管理和实习评价这三方面遇到了如下难题:

1.实习岗位:存在岗位不足、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企业参与不积极的问题。

2.实习管理:学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履行参与基本教学指导与管理的职能,企业则基于日常运行的需要,实施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以实现“校企共管”。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能提供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岗位的且能集中接受一定数量学生的企业为数不多,这就造成了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相对分散的局面。而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在一定程度上会脱离学校的监管和指导老师的有效指导,一方面,顶岗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产生安全、劳动纠纷等问题,这些问题为我们顶岗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3.实习评价:目前各高校普遍以学生提交书面的“实习小结”、学校带队指导老师或企业指导老师书写评语、盖章确认作为实习的评价手段。这种方式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整个实习环节的实践技能训练状况无法实现实时的跟踪,即不能对过程进行考核评价。当前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式不仅缺乏严谨的体系和科学的方式,而且也缺乏预警与反馈系统,无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循环往复中得到有效提高和完善。

二、开发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位一体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创设的重点举措之一。采取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应用能力,还可以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为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奠定基础。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还往往能够孕育出较高实用价值或创新价值的技术成果,达到节约生产成本、改进产品性能、延长产品寿命等目的,是推进教学做合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而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岗位、管理和评价等方面产生的问题,往往没有被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且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过程的文档、资料收集也散乱。因此,在顶岗实习教学改革中如何加强顶岗实习的规范化管理是推进顶岗实习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探索高职顶岗实习实施动态管理系统的改革思路。

三、方案特色

该系统可以对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指导、管

理,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统计与分析等工作,对学院的教学、学生就业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该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它不仅具有同步交流功能,还解决了异步沟通的问题,实现了在线讨论和答疑,学生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进行问题的交流与探索。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通过系统能及时实习任务,并可实时发送到学生手机上;可及时查询到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实习反馈;可对顶岗实习各种数据进行收集、统计与分析。

学生也可通过此系统参与多次实习,但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进行中”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通过手机短信实时提交实习日志、实习反馈,实现与指导老师的及时沟通以及对企业的实习管理等工作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而指导老师可以随时通过平台把学习任务与指导信息发送到学生手机上,真正做到了“沟通及时、交流便捷”。

四、方案功能

对于不同的角色,系统将实现:学院领导、教务处、系部、管理团队等可以快速掌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情况,包括在各个地点进行顶岗实习的人数分布情况、教师指导学生情况(上线次数、上线时间、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学生在线咨询情况(上线次数、上线时间、主动提问、参与讨论)、学生毕业设计课题与顶岗实习关联度等情况以及学生分组情况、学生基本情况、学生任务书、开题报告等情况;可给实习学生最终评定成绩;可以回复学生的实习反馈;可以查看学生对指导老师的评价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快速地、批量地导入实习信息、实习企业、学生名称等信息;可以修改实习活动状态;同时,平台提供多种统计信息以供查询,如:实习活动统计、企业实习人数统计、学校实习人次统计、企业实习反馈统计、学院实习反馈统计等信息,方便各负责人及时、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多个岗位的实习,可以通知与实习任务(可同时至学生手机及QQ上),回复学生的实习反馈,查看学生的实习日志,针对学生的自我鉴定进行评价,指导学生编写实习报告及评价、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等。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过程管理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一、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主要手段。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真正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对自身的实践教学做了大量的探索与改革,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增强,但仍有很有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如图1所示:

图1: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实践教学体系

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校内”主要包含课堂内实训、商贸区实训基地实训以及财贸产业园超市发店实训等。商贸区是面向校内外,运用行业、企业、岗位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建设的商贸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内含百货、超市、海关、质检与网店等实训区域。其中,“百货厅”以王府井百货大楼、菜市口百货为蓝本,“超市厅”以卜蜂莲花为蓝本,采集了具有代表性商品品类的经典柜台设计与卖场布局和陈列,按照1:1全真设计,将上述三个百货业最具代表性的商品品类的经营区域搬到实训室,真实再现了三家企业的工作环境,全面支持“上班式”课程。

财贸产业园“超市发(财贸店)”是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家与学校共同合作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该店的开设不但弥补了超市发公司在通州地区的连锁网点空白,扩大了公司的经营覆盖范围,使“超市发”的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为在校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平台。真实的卖场环境中,面对真实的顾客,进行店长、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等岗位体验,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学生在“校外”的实习主要是“顶岗实习”,即在校内完成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储备之后,再到专业对口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熟悉实习企业的发展状况;熟悉实习企业和实习部门的工作过程、业务流程、工作任务;熟悉实习部门和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业务做法、基本要求,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同时,将大学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企业实践,分析、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锻炼并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企业实践中全面展现、修炼自己的职业意识、职业品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为就业打下基础,给自己创造发展的机会。实践证明,顶岗实习对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专业素养,以及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性和企业的顺利对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

通过“校内”和“校外”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训练,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学中做”和“做中学”相结合。因此,如何有效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管理至关重要,并且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对于构建长效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以及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实践教学中,对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实施以及实践效果的管理控制是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重点。难点则是对于顶岗实习、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以及技能大赛等环节的过程管理。

(一)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将学生置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按照不同专业所在行业内企业实习岗位工作环节设计教学内容,使其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实现工作、学习同步进行,顶岗实习作为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企业认知、岗位业务、毕业设计、职业能力展示四部分。

1.企业认知。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概念和特征;了解企业类型和分类标准、熟悉我国现行的和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企业发展需要依赖的企业环境;了解企业发展规模相关的指标。

2.岗位业务。对岗位环境、岗位职责、岗位制度、岗位流程、岗位技能、岗位素养以及岗位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综合了解。

3.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结合顶岗实习单位、岗位工作,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针对自身专业的特点,在制订各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基础上,还专门就在订单班等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与企业共同制订了“企业毕业设计选题”,选题紧密围绕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岗位的职业领域,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

此外,工商管理系已经连续四年将毕业设计答辩现场安排在企业进行,企业专家作为答辩组成员。同学们针对自己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提出改进建议,使得毕业设计更“接地气”。

4.职业能力展示。职业能力展示是实践教学效果的一次很好体现,学生通过学院提供的平台向大家展示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形象,一方面是对自己三年所学知识和技能成果的汇报和检验,另一方面也是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并对在校生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职业能力展示的目的就是向社会和用人单位展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理念;建立学院人才与企业工序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促进就业;推进教学改革,检验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提高就业岗位意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技术、练技能的兴趣,提高用知识做事的能力。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毕业生职业技能展示会已连续举办近十届,工商管理系学生“基于北京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北京谦详益丝绸有限公司真实工作环境而进行的‘超市及专卖店商品陈列与销售展示’、‘卜蜂莲花望京店卖场设计’”等项目均获得了来自企业专家的肯定,相关媒体也对其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积极报道。

对于顶岗实习环节,由于其课时多、历时长、任务重,过程质量监控显得尤为重要。充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离不开学校、企业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如何建立与细化监控及评价指标将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

对于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这类课程如何监控也是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重点。实训课程必须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导向,根据真实工作任务的进展随时评估实训进度,从而及时作出调整,既锻炼学生应对真实工作中突发性事件和突击性任务的能力,同时保障实训任务的顺利达成。

以“商业企业管理综合实训”课程为例,其就是一门以真实任务为基础,计划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的实训课程。

课程教学背景:北京已经确立建设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是北京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北京的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和城市居民等微观主体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财贸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实训课的学习,切身地体会甚至亲自参与影响北京未来十到二十年的规划研究,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

该实训以“大-中-小”三个层次的视角为基础,教师带领学生实际深入到全市商业发展,区域商业发展和商业企业发展三个层面进行实训。每个层次都要求学生全层参与,并形成实训成果。在实训课程结束之时汇总实训成果进行汇报。

课程实训目的:第一,通过实训开展,培养学生从北京城市发展的宏观视角来分析城市商贸产业发展的能力;

第二,通过市场调研,培养学生采集并分析市场数据的能力,使学生建立起同消费者沟通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第三,通过数据的整理和简单分析,培养学生识别数据价值的能力,对不同的信息能够科学地取舍和分析。

第四,通过对基础成果的分析,提炼出开展创业和管理的策略方案。

实训途径:使用大量的调查问卷。

对于来这一类型的真实项目,笔者认为,其过程管理的重点一是指导教师。此类实训课程备课不同于一般课程,要求指导教师积极联系、深入到企业中,基于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开展项目,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二是要合理地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发放调查问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懂”调查问卷,透过数据看问题,要通过数据了解其背后的市场和商业价值。只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到项目中去,才可能达到该课程实训教学的目的。

除了来自校外企业的真实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也可以达到实践教学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2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启动了“研学结合”课程改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师生选择了“超市发(财贸店)营业提升策划与执行项目”作为《卖场营销策划》“研学课程”的载体。通过将超市发(财贸店)的商品在校内进行展卖,不但实现了9000元的真实销售额,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研究目标客户、选择商品、设计促销方案、促销海报策划与设计、现场销售及客户开发、销售账目核对、销售评价一个完整的销售流程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同时通过展卖活动中的提货、理货、对账等种种烦琐工作,还培养了学生们细致、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技能大赛

积极参与各项技能大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2010年5月,首届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查分析技能大赛总决赛,来自全国各地商科院校的86支本科团队和32支专科团队进行角逐,最终,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参赛学生作品“超市冷鲜肉消费者购买行为调查――以易初莲花为例”获得二等奖。2012年5月,工商管理系参赛学生作品“北京易捷便利店潜在消费人群调查报告”和“北京奢侈品市场消费者行为调查”再次获得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调查分析专业竞赛二等奖。

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地结合与统一。同时,以赛促学的有效开展,又可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在参赛中促进教学与学生岗位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

针对目前社会上各种大赛名目、种类繁多的现状,如何筛选有意义、有价值的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与,就成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重点。高职院校要以专业为核心,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目的的选择一些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全国技能大赛进行参与,不仅能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升,而且指导教师也可以学习全国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积累教学素材,丰富教学改革的内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技能大赛都可成为展示和评价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最佳舞台。

三、完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及评价指标有待细化

1.建立合理量化、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尽管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程度也不够。

在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应始终把评价贯穿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将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与管理流程相结合,制订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依据岗位性质确定评价指标,并进行量化,统一标准,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这也是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一大重点。

2.分阶段进行过程考核。针对顶岗实习过程时间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顶岗实习应充分注重过程考核,将过程考核与过程管理紧密结合。不妨将顶岗实习过程分解成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阶段[2]。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进行过程管理和考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维护并运用好顶岗实习在线管理系统。笔者所在部门曾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学生顶岗实习在线管理系统,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顶岗实习过程的远程管理,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均可以通过网络登录系统,了解相关信息、进行在线交流、沟通实习心得。将校内教学内容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效对接, 实现顶岗实习动态化管理。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连续使用,因此,维护并运用好顶岗实习在线管理系统也将会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二)高职院校教师要“下得去,上的来”

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职业院校的教师要“顶天立地”,“顶天”即要紧追最新理论、最新政策;“立地”则是要深入企业、深入行业、深入实践。

尽管“双师型”教师一直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但是,这部分教师很可能会在学院全职任教2-3年后与企业脱节。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不断发生变化,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如果教师“下不去(企业)”,那么就无法了解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的变化,不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就不能成为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

正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王成荣院长在教师下企业实践交流大会上讲到的,教师下企业既要“下的去”又要“上的来”。下企业,首先要解决“下得去”问题,有些人有“下企业恐惧症”,担心企业不接受,担心自己不会与企业交流;也有些人思想不重视,认为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下企业,下企业是浪费时间。

笔者有一讲授法律课的同事,20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律师事务所兼职,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课堂上,也正是这些真实、鲜活的案例,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该老教授多年来也一直被评为教学质量优秀奖。实践证明,教师将在下企业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下企业不是目的,下企业的目的是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而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因此既要“下得去”,能深入企业,更要能“上的来”,走出企业,要能站在企业的上边看,善于总结概括,做理论升华。在下企业中有了新发现、新体会,及时记录、总结、提炼,每天点点滴滴的积累就是经验的积累、学术的积累,不断的积累才能有创新。有些人“下得去”,但“上不来”,这也不行,这样达不到下企业的目的。

(三)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

1.兼职教师教学效果有待提升。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多数来源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专业实践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娴熟,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然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技巧把这种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学生。许多兼职教师过去没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此外,兼职教师通常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往往是本单位的业务或管理骨干,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用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兼职教师整体教学效果有待提升。[3]

2.兼职教师现有职能较为单一。在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实践教学和实训指导,内容较单一。若要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使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多方面参与高职教学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则需要激发兼职教师更大的工作热情,对他们开展相关培训、支付较高课酬,还要配合企业兼职教师的工作时间调整教学安排。而目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实现兼职教师职能的拓展还有较大困难,有待于制度、管理等多方面方面的创新和突破[4]。

[参考文献]

[1]綦颖,宋连喜.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44-46.

[2]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307):10-11.

[3]赵荣奎,沈向光,苏启立,郑利群.高职院校校外顶岗实习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高职探析),2009(21):104-105.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第5篇

论文摘要: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反思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建设实践,总结收获与不足,以利于监控改革,相互交流,改进实践。

当前经济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日趋细化,不同行业岗位对于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有所提高,且差异甚大。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的高级一线技术生产/服务/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因而需要因时而动,在英语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渐走上职业和道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形成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岗位英语实训的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体系,这四个阶段的英语各开设一个学期,由英语教师担任职场英语、行业英语教学,专业教师担任专业英语、岗位英语实训教学。授课教师时时保持沟通合作,共同建设职业化英语课程。反思近两年改革的实践,将所做工作归结为课程界定、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手段等五个方面。

一、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界定

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指将现有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门课程统合成一个英语课程群,加强英语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的职业化建设,在师生共同创设的工作情境中实现处理未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英语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同步提高,促进学生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发展。

第一阶段:职场英语,以高职生未来在各行业最可能遇到的英语情境为载体,采取项目化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发展职场通用英语综合技能,面向我院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

第二阶段:行业英语,又称职业英语,面向我院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我院设有电气行业英语、机械行业英语、汽车行业英语、it行业英语和商贸行业英语等,分别对应电气类、机械类、汽车类、信息工程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授课。行业英语以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和动态、科技英语文体分析和语言特征把握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设有公共项目和选择项目,供不同专业班级英语教学选择。

行业英语课程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课程内容由若干个典型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组成,每个工作任务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例如汽车行业英语通过对汽车维修工、检测员、维修保养业务接待员、销售员、维修企业管理人员等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6个主要工作任务:售后服务、市场调研、车型分析与设计、汽车制造、质量控制、汽车销售,通过9个学习单元完成这6个工作任务,分别为典型汽车维修、汽车问题检测技术简介、汽车常规保养技术简介、汽车维修质量投诉及处理、汽车市场调查、车型分析与设计、汽车制造工业、汽车生产质量控制、汽车销售活动等。学习情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排序。

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的教学任务主要由英语教师完成,专业教师和兼职的企业人士作为辅助力量协助。

第三阶段:专业英语,面向某单个专业学生,开设在大二第一学期,授课内容以某行业中某专门岗位工作需要接触的技术资料和相关文书的阅读理解和翻译为主。专业英语密切配合专业内容,是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述。

理论上来讲,一个专业对应一门专业英语;现实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和某些专业毕业生未来从事的岗位涉外任务较少,各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并不太多,通常不够专业,一般为几个相近专业的学生开设,有些专业根本不开专业英语。我院大力推进英语课程建设,目前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有cad/cam专业英语、数控维修专业英语、焊接专业英语、电子通信专业英语、农机专业英语、营销专业英语、物流专业英语、模具专业英语等,只对某一专业开设。

第四阶段:岗位英语实训,穿插在专业课程实训过程或者顶岗实习进行,面向某专业学生,指导学生在完成专业实训或者岗位任务过程中,应用英语完成其中的分任务。岗位英语实训不是在教室授课的,需要在专业实训场地或者真实企业职位上,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制订任务完成方案并实施方案生产产品的工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当用英语完成的涉外工作中能顺利使用英语完成,该课程的设置意在实现高职英语的教学做合一,帮助学生在做中用、在用中学。

专业英语与岗位英语实训的授课教师主体是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和企业人士协助。

二、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生在涉外工作环境中进行商务交流、技术对话、技术服务与管理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学生成长为行业专家奠定语言基础。

其中职场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生在未来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包括在工作情境中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能力,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行业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生在某个行业的英语语言交流能力,具体指培养学生就一般性业务话题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理解或者填写业务信函或表单、传真、合同、电子邮件、说明书、通知或者便条的能力,了解行业发展和借助于词典阅读、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熟悉专业相关业务的英语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专业术语、符号、公式、原理和新技术新产品,了解专业科技文章结构和体裁,培养业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和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岗位英语实训的培养目标在于,结合某专业实训与顶岗实习,以模拟的或者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托,从中发掘和形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高职毕业生在岗使用英语的预演和实操。实现了这一培养目标,高职英语的存在意义方得以具体展示。

三、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挂钩,因市场而动,与时俱进。课程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课程内容由若干个典型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组成,每个工作任务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目前我院各门英语课程内容以校内讲义为主,参阅教育部规划教材。

职场英语课程内容由三个项目(求职面试、实习、在职)构成,其中在职项目分为六个子项目:参观接待、技术咨询、产品维护、参加设计、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课程围绕项目所设任务,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讨论、陈述或者海报、心得体会等作品形式,进行通用职场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操练,英语文化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礼仪等都通过学生“制作产品”的过程和教师的指导得以掌握和应用。

不同行业对于英语技能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行业英语课程内容有所差异。我院行业英语课程内容依据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相应岗位(群)对于英语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与发展预期确定。例如电气行业英语的课程内容含有两个项目(行业与岗位;操作与技术),其中行业与岗位又分为三个子项目:电气行业发展历程,电气公司、工厂介绍,电气类岗位要求,操作与技术包括三个子项目:新产品、新技术解读,产品、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生产管理。课程内容比较偏重行业背景资料的阅读理解和对新技术、产品、设备的认识,这种选择基于电气类各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对于员工的英文阅读理解能力有较高要求,而进行涉外口头交流的任务甚少。相应地,国贸行业英语的课程内容所设项目为国贸行业与岗位,国贸运作流程,其中国贸行业与岗位项目含有四个子项目:国贸政策,国贸术语,贸易壁垒和岗位职责。国贸运作流程项目下含四个子项目:交易启动,谈判与合同,进出口实务,文件归档。课程内容基本以工作流程安排,覆盖面较广,内容的选择既充分考虑了国贸相关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最集中的三个岗位:进出口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在工作过程中阅读理解英文资料和进行进出口贸易相应的英语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的需要,又考虑了少数毕业生进入外贸企业从事办公文书相关工作所需要的进行英文文件归档等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行业英语授课阶段,加入了复杂句式的分析、科技英语语言特点的介绍和中英翻译技巧的讲解,以提高学生对于实用文体英语的理解能力。还加入了职场英语口语训练,含有求职面试、结识同事、请客送礼、参观接待、现场导购、售后服务等项目,各行业英语授课教师从中选出不同专业学生最为需要的项目,模拟工作情境,集中进行口语训练。

专业英语课程内容以识别专业术语、符号、公式、原理,理解翻译专业技术文献和产品说明与使用文书为主,兼顾国际通用技术标准的阅读理解,少数有口头交际要求的专业加入有关技术问题咨询和协商的听说训练。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为项目化,如我院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如下:数控就业、数控概念、数控基础、数控车床四个项目四个学习单元;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内容主要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和电机控制、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三个项目12个学习单元;岗位英语实训课程,课程内容即专业实训或者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用英语完成的任务,该课程任课教师即其所加入专业实训的专业教师,或者是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教师,只有他们才能做到该课程在做中用、在用中学。

四、课程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专业高职毕业生未来工作岗位对英语技能要求不同,职业化英语课程任课教师灵活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英语学习环境是教改中教师们所竭力营造的,小组合作是比较通行的教学方法。概述之,交际法在职场英语和行业英语的口语训练授课过程中使用广泛,任务驱动和角色扮演等都是交际法中常用的手段;语法翻译法在行业英语基本项目和专业英语授课阶段效果较佳,情景教学法被应用在岗位英语实训课程。

项目教学法是我院职业化英语课程体系中四门课程共用的教学方法。每门课程都在摸索中,现在我院实现的项目教学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步骤:确定项目、组成小组、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作品展示与交流。确定项目包括确定项目主题,目标,内容,将内容分解成子目标,明确评价方案。组成小组,是指合理搭配各项目小组成员,考虑到英语水平、学习习惯、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内在因素,并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5~8人组成一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全组成员的分工和协调,组织成员从教师所提供子项目选取感兴趣的项目题目、完成项目的计划制订、依据计划实施项目、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和交流。制订计划指各项目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决定如何实施项目,明确项目完成的方法、步骤和作品形式,进行人员任务分配。作品展示与交流是各小组在既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后,将项目计划、项目作品书面报告和项目口头展示想全班展示,并进行自评、互评和交流。学生在以己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被极大调动,他们在真实语言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将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开口讲英语和阅读理解英语资料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沟通交际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注意到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方法比课文讲解、听力训练和做词汇语法练习有趣和有用,他们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所学有用武之地,感受到了成就和自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路和方法,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彼此的了解与知识面。

五、课程评价方法

结合职业化英语课程特点和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目标,课程评价由教师评价、社会评价和学生评价三部分组成。给予学生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充分关注,结合形成性评价。评价形式有平时评价、期末测试、企业评价和职业英语水平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托业考试、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等)。

平时评价主要指评价小组项目计划方案的合理性、实施计划时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以及资料的查阅和理解情况、作品质量、作品展示情况。

期末测试包含口试和笔试。职场英语期末口试选题包括:面试、实习、参观接待、技术咨询等,给定学生话题,两人或三人一组,由任课教师和另一英语教师主考。行业英语期末口试选题主要有介绍公司、谈论新技术或者新产品、探讨售后产品的维修问题等,给定学生中文提示,两人或三人一组,编制对话并演示,由任课教师和专业教师主考。专业英语考试除了个别专业(如汽车销售、国际贸易)外,以笔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写作工作报告的能力。岗位英语实训以平时评价为主,结合学生在专业实训或顶岗实习过程中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由企业和专业教师给出评价。岗位英语实训的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写作英文实训或实习报告而非期末测试形式进行。

六、结语

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的选取,到课程评价方案的确定,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均指向职业化,不过,高职英语职业化的实践为时尚短,英语与专业的结合内容、方式因各专业的人才英语需求不同而复杂多样,最能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课程内容和方法需要在摸索中变更和完善。可以相信,随着工学结合的逐步深入,英语课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模拟的或者真实的语言应用过程中,在高职行政部门的重视与科学规划和管理下,在英语教师、专业教师、企业乃至社会相关人士和部门的帮助下,终将越来越接近完成它应完成的任务,为社会奉上具有合格英语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何向荣.高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开发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韦德尔.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韩旭.2010年后高职英语教材的展望[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高艳.项目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界,2010,(6).

[6]王丽蓉.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滞后”之现状、成因及发展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09,(2).

[7]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0).

[8]彭真.论职业教育项目化的专业英语课程建设与实施[j].职业,2010,(24).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第6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 实践性课程体系 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

计算机和网络等IT技术已经应用到当代社会各个领域,并导致大量的IT应用维护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而现在的该类人才质量和数量都严重不足,因此增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国内关于如何更好地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IT应用维护型人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实习就业中显现的人才短缺问题还是很普遍,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应用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改革,即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根据IT应用维护型人才市场具体需求,定期针对性调整,能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实习到就业的零过渡。下面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改革为例,阐述这个改革方法及其效果。

一、IT应用维护型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

在以商业经贸为经济主体的浙江省,很多针对IT应用维护型人才需求的调查表明,目前各类信息管理的经贸企业、各种电脑城和数码港、电子商务企业和应用软件开发企业等,对实践型IT岗位的人才需求量巨大,这些岗位主要是IT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系统维护与管理、软件开发及测试、网页设计、美工、IT技术支持等。而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一直不能满足很多相关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造成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率较低与社会IT应用维护型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

二、采用工学结合模式执行顶岗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根据高职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精神,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2009年9月开始,同时采用“2+1”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计算机07级、08级、09级三届学生执行了顶岗实习。专业与二十几个企业签定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岗位。学生完成两年必修和选修课程后,按照自己就业意向选择这些岗位进行顶岗实习。07级、08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反映我们的学生实习热情比较高,顶岗实习也明显提高了学生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取得了积极的实践锻炼效果。

同时企业也指出很多问题,知识技能方面主要包括学生跨专业的知识贫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落后,不能满足有跨专业综合能力和应用新技术工具能力的岗位的需求。

三、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实习中反映的问题,专业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逐步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1.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及时增设相关专业交界课程,提倡学生选修跨专业课程。实习岗位中相当一部分是要求具有跨专业知识的,比如保险公司的某些岗位不仅需要信息处理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保险知识,IT销售和服务岗位除了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还需要有销售和服务技能等。针对这一情况在2010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了专业选修课《信息技术服务》和《网络营销》等,并鼓励学生积极选修感兴趣的跨专业课程,比如管理、保险或社交方面的选修课,为将来上岗打好基础。

2.增设时尚的技术课程,开设相关技术讲座。随着电子商务和手机应用的普及, WEB商务网站快速开发与维护和手机客户端应用软件开发与维护人员需求量非常大,这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岗位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使用较先进热门的技术工具。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结构多年未改,满足时尚技术需求的课程几乎没有,学生在校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和工具,导致学生在这些岗位上有点不知所措。发现问题后,专业派老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学习新技术,及时更新师资的专业知识,积累教学资料,开设相关时尚技术课程,比如《手机软件开发概要》,《Ruby On Rails快速WEB开发》等。同时,还积极聘请有相关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企业的相关知识点拨。

3.课程内容更新。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很多软件的版本和型号种类都在不断更新,如果专业课程的内容不能长期不变,那么学生的专业知识就会落后。因此专业及时根据市场趋势更改课程的内容,比如《操作系统》,《网络技术与应用》等。

四、落实项目化教学,建立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要求,专业不仅落实了单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还将多门专业实践性课程组合起来围绕一个虚拟大项目组织实践教学。

1.落实单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根据学校要求,2010年我们对本专业的《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C#WEB高级编程》、《网页制作与布局》、《数据库管理与开发》、《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管理》等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项目化改革,在传统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了项目化内容和任务要求,使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知识技术的意义有了较直观的感觉。

2.建立计算机实践性课程体系。虽然各门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各门课程之间的实验实训内容还缺乏实际的关联性,而IT实际岗位上的工作内容是综合的,例如一个单位的信息技术处岗位就要求能修改更新、维护该单位的数据库、网页和网站,还要能对单位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进行维护管理等。因此,专业按照实际岗位需求对各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又进行整合,进行适当的增删改,并仿真一个中小型营销企业的网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过程,提出各种功能和性能需求,围绕这些需求来设计各门课程的项目,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形成一套计算机实践性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这套教学方案已经应用于计算机09级和10级学生的教学,推动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技术含量。

3.不断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市场的相关岗位需求变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需要进行一些相应的简约合并或增删调整,同时根据专业知识的前期后续需求,对课程教学次序和时间分配进行一定的整改。比如将《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两门课合并为《实用网络技术》及课程集中实训,这个合并课程在计算机08级教学中试用过,效果良好。

4.学生考核指标体系改革。以《实用网络技术》课程为例,考核指标体系的改革内容包括:

(1)实验教学成绩考核:实验成绩占《实用网络技术》课程总评成绩的15%。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总共3次及以上者或未按时完成实验或缺交实验报告达3次及以上者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2)课程实训成绩考核:1)设计报告占20%;2)连接配置能力占30%;3)解决问题能力占20%;4)创新能力占10%;5)学生答辩占10%;6)态度和纪律占10%。

(3)顶岗实习成绩考核:1)考勤情况占20%;2)完成分配任务情况占50%;3)对解决问题能提出自己观点能力占20%;4)完成实习报告情况占10%。

各类成绩最终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五、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及效果

围绕这套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整理并编写的实践教学内容手册,已经应用于计算机09级和10级学生的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职业证书的考证通过率。

这套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实施专教学能充分利用现有的WEB数据库实训室、软件实训室、网络通讯实训室等校内教学实践资源,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系统地学习到比较接近实际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保证学生在校内实训实践时间接近40%,同时积极拓展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鹏睿科技有限公司等一系列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的校内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时间在1年,同时强调实习期间与实习企业密切合作,对实习学生进行继续教育。基层实际调查证明,这套课程体系的执行能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相关的实习基地企业都反映计算机09级和10级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很好。

由于实习表现良好并掌握了该岗位的技能,近两届毕业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直接被企业留任的比例增长很大,就业专业对口率也明显提高,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就业率。

六、总结

实践证明,基于工学结合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能有效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对口率,但还需要随着计算机行业技术的发展和岗位技术需求变化,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改革完善,需要寻找更多的合适实习企业建设更好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改善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训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从实习到就业的零过渡。

[参考文献]

[1]董发勤,张广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向参与机制[J].职教论坛,2012(3).

[2]曹凤.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及对教学的促进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0(7下).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第7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网络

本世纪初,大家开始认识了互联网,后来,随着一些知名的网络公司出现,人们又认识到了网络中的商机,再后来,随着3g手机的出现,人们又认识到了移动商务。随着大家广泛性的网络运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网络了,越来越多的人要学习运用网络了,此时,学校结合社会需要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为大势所趋。

1 如何调研设置电子商务专业

1.1 电子商务行业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展现出惊人的魅力。它以低成本、流通快的特点实现了交易的无纸化、效率化、自动化,冲击着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交易模式。许多专家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力,有望成为第三利润源泉,是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据艾瑞咨询网《2012年中国互联网年度总结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3040.0亿元,较往年增长66.2%,在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的占比达到6.2%。艾瑞咨询认为,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从2012年后开始逐渐进入成熟期。未来几年,随着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电商行业,中国西部省份及中东部三四线城市的网购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移动网购日益便捷,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整体还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30,000亿元。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2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

政府已经加大网络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网络创业带来的就业纳入就业统计体系内,积极探索和创新网店营业执照制度,对网络创业平台和网络创业者给予税收优惠和适度宽松的管理政策,并为创业者提供咨询、培训方面的服务。

1.2 电子商务行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

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具体要求(共抽查58家),见表1。

最近,我们对江苏仕德伟网络科技(百度推广)有限公司、阿里巴巴服务中心、苏宁易购、慧聪网等单位进行现场走访,发现电子商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布如表2。

2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及实施

2.1 建设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合作,订单培养、校内仿真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教育方式,积极推行和完善工学结合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教学,实现工学交替,体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贸易领域,培养具有一定商贸理论知识和较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悉现代商务业务流程和技巧、会经营、懂管理的电子商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2 建设思路

对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师资团队建设以及专业发展趋势进行具体的规划,更深一步探索苏北乃至江苏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更加符合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要求,实习实训条件更完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五年建设方案的实施,促进淮安及全省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带动专业群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2.3 专业规划实施

2.3.1 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合作、订单培养、校内仿真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教育方式,积极推行和完善工学结合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教学,实现工学交替,体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贸易领域,培养具有一定商贸理论知识和较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悉现代商务业务流程和技巧、会经营、懂管理的电子商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3.2 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完善“1234”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以 “德育为先,能力并重,师生共进,全面发展”育人模式为指导思想,建立能力主导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根据电子商务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把实践工作项目化,融入到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

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在教学计划安排中,课程与专业资格考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动手自建网店销售,在学校教育的同时接近社会,在教学总课时中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实践课以仿真实训为主,力争校外实训达到实践教学总时数的50%以上。

2.3.3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分配到校的新教师要接受岗前培训,具备高校教师资格;采用老教师和新教师结对帮扶制度,促进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定期选派教师进修学习,选送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参加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班;制定专业主任的岗位责任制,并定期检查监督;制定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的奖励方案,鼓励教师积极向上,在教师中形成比学的气氛。要求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工作,至少一年要申报一项院级以上科研项目,两至三年要申报一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结队参与。鼓励教师挂职锻炼,到企业第一线锻炼,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力争100%以上的教师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其它证书。 2.3.4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现代贸易与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改造现有两个专业机房,新建两个专业实训室,充分满足校内实训和社会培训。

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规划

在巩固和完善现有1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的条件下,再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四合作”的原则,并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成为“实训基地”,而非“实看基地”,瞄准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新基地。

2.3.5 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

根据学院的总体要求,结合本专业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今后几年要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制定实施分层次教学方案。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系统、具有一定特色、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技能训练的方式,逐步建立了一套突出专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

目前已建有一门省精品课程,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再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冲击国家精品课程。

3 人才培养方案

3.1 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贸易领域,培养具有一定商贸理论知识和较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悉现代商务业务流程和技巧、会经营、懂管理的电子商务方面高素质、高技术人才。

职业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网络营销、网站推广、网页制作等一线岗位从事电子商务工作。

3.2 人才培养规格

按照电子商务业务流程规律,和校外专家一同分析确定电子商务专业每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明确胜任工作任务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等,见下图。

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既具有熟练的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能力,又精通电子商务各环节业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其培养的层次对应为助理电子商务师。为实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借全国高职教育改革及学院示范建设的东风,我们实施了“12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由于有了社会与企业真实项目的驱动,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明显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需求。因此,我们通过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引导式教学和项目成效评价等措施,有效地满足了电子商务专业“1234”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需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成效。

1)教学资源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的知识跨度大,内容丰富且更新快,同时,大量的知识均存在于网络。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专业教师建立

了课程教学网站,专门收集、整理出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典型案例,并链接优秀的电子商务企业,方便学生学习和参考。目前学院的电子商务应用基础课程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网上创业与策划等课程已拥有课程网站,并配备了师生交流论坛、在线测试系统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

2)引导式教学。由于有项目实施的需求,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的教学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降低了教学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针对每一个实施的项目,教师只要通过优秀案例的展示,告诉学生项目的最终目标效果,同时告诉学生实现的方法和学习路径,学生便能自觉地按照教师的要求,遵循教师指点的途径,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平台或者书籍、互联网,查找所需要的知识,进行自主地学习。

3)项目成效评价。真实项目的教学,最终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学分,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的成果就比传统的教学要明显和实用。因此,课程的考核改平时、期中、期末的理论知识卷面考试、技能模拟操作考核为实施项目最终成效的客观评价。“1234”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承担教学任务,采用“专业课程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融合”的方式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学生从认知企业、体验岗位、熟悉岗位业务,到上岗、顶岗、就业。校企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考评,有效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5 结束语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处在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阶段。电子商务专业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开设的专业,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有的偏向市场营销,有的偏向计算机编程,也有的会折中,大家都是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与教学资源来设定的,这一点很值得推崇和学习。如何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还是分析其是否能让学生学到电子商务的精髓,学成之后是否被社会认可,学生是否能很好的适应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专业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服务商.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r]杭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7.

[2] 李长征,李秀娟,简婧蕊.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5.

[3] 沈凤池.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基于项目实战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1,(24).

[4] 张波,潘旭华.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与“专业化”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18).

国贸顶岗实习自我报告第8篇

涵盖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两个范畴,在这里将职业道德定义为人们对社会、对企业、对公民的道德意识,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符合职业要求的一切心理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公平正直、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与奉献等。职业态度则主要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更强调工作本身,关注人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态度与精神,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与企业的反馈,笔者认为职业态度主要包括沟通与合作、持续学习、承担责任、追求卓越等方面。

二、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意义

首先,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劳动者不仅需要掌握熟练的技术与技能,更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素养。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具有爱岗敬业、服务与奉献精神等良好隐性职业素养的学生。其次,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截止到2013年,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各类高职院校有1266所,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已经成为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企业的调查与反馈,笔者发现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往往都能基本满足职业的要求,而在沟通能力、诚信、职业定位等方面还存在欠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的培育。最后,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高职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麦可思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高职高专学生在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达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过高的离职率并不利于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麦可思研究报告显示毕业三年内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高职毕业生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职业定位不明确,职业发展规划模糊,诚信意识缺乏,因此,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培养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模式

(一)通过入学专业教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确立

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意识主要是对职业的期望包括职业理想、职业定位、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规划等,是人们的就业与择业意识。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初步确立学生的职业意识。高职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对于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定位等职业意识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高职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高职新生了解和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增强学习动力,引导高职新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学习。一般说来,入学专业教育要介绍目前专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今后的就业岗位、开设的专业课程和毕业条件。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入学专业教育为例,在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入学专业教育时,会向新生介绍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市场需求量等,苏州未来3年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到10万人左右。不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很高。电子商务专业一直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传统优势专业,是中央支持建设的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师资雄厚。电子商务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企业网络营销能手,毕业生主要面向工业、商业、金融等行业企业,从事网络营销专员、网络推广专员、客户服务专员、SEO专员、网站采编专员、企业销售专员、采购专员、物流专员等工作。同时还对专业的毕业条件、开设的课程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这样的专业教育新生往往会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知道自己今后要学什么、做什么,岗位是什么,从而帮助高职学生在入学之初就确立一定的职业意识,对自已的职业理想、职业定位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和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另一个有效模式是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这一课程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等职业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该课程教学,可以帮助高职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个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涵盖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的职业价值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都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就建立职业生涯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等内容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职业与发展,逐步确立职业意识,为今后的高质量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二)通过开设“两课”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

“两课”(即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大学生思想品德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两课教学是实施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就成为“两课”教学的重中之重。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适应高职培养目标,第一学期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开设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休系概论》,并分五个学期开设《形势与政策》专题课程,从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政治素质三方面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教学生将“学做人”与“学技能”结合起来,并使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授课学生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相配合,结合行业特点和行业职业道德选取案例,从而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意义和内容,掌握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树立公平正直、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奉献、开拓进取等职业道德观念。

(三)通过开设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专题报告或讲座训练学生的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所持有的主观评价与心理倾向,它强调工作本身的约束力,包括多个方面。根据麦可思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高职毕业生普遍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的学习是重要的工作能力,良好的沟通与持续、积极的学习等职业态度是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隐性职业素养。从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来看,团队的沟通与合作,勇于承担责任,保证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则是工作的基本要求。此外,追求卓越是促使员工不断前进的动力,也是极为可贵的职业态度。因此,笔者认为,高职学生需培养的职业态度主要包括沟通与合作、持续学习、承担责任、追求卓越等内容。上述这些职业态度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实现。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职场攻略》《大学生交际礼仪》《沟通技巧》《管理能力训练》《人际沟通与交流》《社交礼仪》等多门选修课程,重点对学生的职业态度进行培养和训练。以《管理能力训练》课程为例,该课程分成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团队管理能力训练,社会关系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训练4个项目,重点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态度。专题报告或讲座的开设也是训练和培养高职学生正确职业态度的一种有效方式。专题讲座或报告的开设者可以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是来自各专业、合作企业的能工巧匠,还可以是高职院校的成功校友。仍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学院经贸系借校庆之际邀请了优秀毕业生代表,以及苏报集团昆山公司、苏州广远物流有限公司、苏州天地彩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代表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成才的报告,报告普遍提到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成功的关键。这一系列的报告对培养学生持续学习、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综合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