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9:43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1篇

关键词 护理模式 护理教育 转变

护理模式的转变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各种医疗机构都相继实施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整体护理要求护患比例合理,护士素质全面,护理方法先进,护理教育管理科学。实践证明,整体护理理论的确立及机制的推行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士和医院的形象,而且使护理的价值得到了很大的体现。由此可见,推广整体护理模式并使之转变成政府行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概念的界定,是当代护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显著特征。整体护理模式的核心是围绕病人这个中心,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系统的、适应的和心理的整体护理。它适应了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应了人们对疾病护理的需要,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护理教育发展对策

护理教育的变革形式:WHO建议所有的会员国都应把护理教育放到大学中去,以保证护士能胜任时代的要求。因为护士素质的高低受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制约,护士自身努力是有限的,难以实现较大跨越,社会必须建立从基础教育到继续教育的立体教育体系,真正使护士拥有较高的文化思想素质,能对所从事的专业作深层次的思考,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加速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将传统的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加大人文,体现社区”的新型课程体系转化,针对这一方向,高等护理教育需要重新制订教学目标,既体现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也应体现教育者对所培养人的期望及教育者的价值观。特别强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使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求。我国的护理教育正处于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型的时期,在课程安排上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缩减不必要的基础课,增加现在教学中没有或所占比例较小的内容,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美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宗教学等课程,并把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内容贯穿于护理教学的始终。并强调文化因素和人的积极性与捍卫健康的潜质在医学行为中的作用,强调要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因人施护,并在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过程中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士-病人-社会”三者之间真诚和谐的护

患关系。为适应这一新型护患关系的转化,迫切要求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观念的教育,使系统化整体护理真正变成全社会所认可和接受的科学护理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即是把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变革为“探索-转化-创造”的创造性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同样重要,把讲与学、讲与做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技能,赋予护士创造力发展时机,而不满足于“死读书,读死书”的现状。另外,采用目标教学法,运用角色表演、专题讲座、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护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护患感受,在分组讨论中激发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专题讲座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衔接,加大实践学力度。完善教学评价,把知识和技能评价,教育内容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完善全面评估制度,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加强师资培养,优化教育层次:高等护理教育停办30年,造成了高质量护理师资的严重短缺。现阶段可通过临床进修、研究生教育、国外培养等途径,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层次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考虑我国的实际,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院校之间相互的协作交流、教师互访、毕业生互换、图书资料信息共享,才能共同提高。另外,要注意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减少人才流失,以师资的完善为基础,为逐步建立健全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打下基础。基于我国的国情,特别应加强护理继续教育,逐步建立制度化、网络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护士在职继续教育。由于我国地域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很不一致,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稳步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应立即停止招收初中毕业的中专生,原有中专卫校有条件的可通过合并、升格等途径,招收文化基础较扎实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医学专科教育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教育层次,适当发展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尽快完善护理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教育,以完善护理教育层次。为适应经济发展,护理院校的办学形式应向开放型发展,一是发挥院校合并优势,利用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拓宽人文知识面,加强基础知识,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与国外护理院校合作办学,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趋势;三是通过向国外选派护士进修学习,增强中国护理教育的开放性,推动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

广泛开展创新教育迫在眉睫: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护理教育的主题,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护理教育是一种培养护理人才的专业教育,其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在现代护理教育中,必须注重护理的行为和技能的训练,切实解决其动手能力问题,礼仪训练、美学行为训练、护理技能训练、交往能力训练等都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身心有疾病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护理人才讲究态度目标的实现,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表现为对护理专业和护理对象执着的爱,创新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顽强的意志与毅力,否则将来遇到新的护理问题时就无心去创新,无力去探索,或者一次探究失败就退缩,那么我们的护理专业将停滞不前,发展不堪设想。因此在课堂、实验室及病房护理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应加强素质教育,尤其要贯彻伦理,以培养护生的创新人格,使其养成良好的护理道德。丰富护生的课外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能工巧匠小制作展览、趣味运动会、伦理道德演讲辩论、特长小组交流会、护理操作比武、护理礼仪表演、病区教学查房及文化娱乐活动等。寓教于乐,拓宽护生的知识面,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优点,以利个性的良好发展,并从中启发护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加强临床实习护理带教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适应护理模式的需要,也是护理教育摆在我们面前的几个新课题。临床实习带教对护士掌握并巩固在校所学的护理理论和技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强化护生整体护理理论知识,更新护理理念。以往护生的临床实多安排在校内课程结束后由各实习医院负责带教,这就出现了知识掌握与巩固之间的脱节现象。应适当增加校内学习期间的临床见习时间,边实习边实践,并根据

新的培养目标制订出较为完善的临床实习计划以及详细的实习目标和达标计划,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医学、人文和社会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在临床实践中得以有效地运用,从而培养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总之,护理模式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护理教育的拓展必须顺应护理模式的转变,要从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层次与水平上加大改革力度,破除狭隘的生物医学的护理模式,建立整体护理的观念,使我们的护士不仅是医学护理专家,更应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思想工作专家等。

参考文献

1 王士才.护理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路及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30-132.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2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800-03 中图分类号:R 4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56

护理学专业已提升为一级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护理创新人才。我国颁布实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中要求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在倡导创新精神的今天,增强创新的意识,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紧迫,而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创新意识的形成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60%的学生来自基层及少数民族地区,毕业后绝大多数回到基层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及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基层医疗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端护理人才缺乏,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充实到临床及护理管理的岗位。本着“加强基础、突出素质、注重能力、引导创新”的原则[1],为了更好地实践我校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的办学定位,近年来实施护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教学改革实践,取得较满意效果。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我校2004级、2005级、2006级五年制护理学本科(英语方向)共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43名,男生7名,年龄19~23岁。

2.方法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科研导师制针对性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具体做法为:①选聘导师。由护理学院在学校专、兼职教师中选拔责任心强,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担任导师。并将导师的基本信息及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向学生公布。②选择导师。一般于大四第二学期开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对导师的了解自行选择导师,由每位导师确定带2~3名学生。③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预防医学》《文献检索》《护理研究》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以专题讲座、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小讲课等形式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内容包括科研基本知识、护理科研概况、统计学基本知识、护理论文撰写方法等。④举办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自由参加学校及院系组织的科技活动。⑤到基层教学基地挂职锻炼进行社会实践活动。⑥科研实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选题,撰写科研立项标书,进行开题报告,由护理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学生获立项后带着课题进入临床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由导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监督实施课题。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后安排2~4周时间撰写论文,由护理学院组织进行论文答辩、评分。

3.评价 ①科研立项:由护理学院组织科研开题报告,专家组从选题意义、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创新性、译文、课题完成量等七方面评价,答辩通过给予立项,不能通过者由导师根据专家意见指导学生修改,合格后给予立项。②论文评价:毕业论文成绩由导师评分、专家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为3∶2∶5;评价标准从学术价值、实用性、创新性、论点论据、语言文字、参考文献、答辩情况等七方面进行评分,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5~89分为优良、80~84分为良好、60~79为分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结 果

1科研课题研究内容 150项学生科研课题研究内容,前三位顺位依次为:调查分析、临床护理观察及健康教育。而新技术运用、护理管理和教学改革所占比重较低。见表1。

2.课题完成情况 150名学生中有144名学生能按计划实施并如期完成,占96.0%。6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法实施或完成课题而要求更改研究内容,并在导师指导下调整,最终能完成课题。

3.论文评价 论文评分优良率为42.0%,良好以上的达79.33%,无不合格论文。见表2。

讨 论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世纪以知识创新为突出的特征,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离不开科研,科研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基本活动,是加强护理研究、推动护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张金萍等[2]认为21世纪的护理工作很大一部分内容将是以健康人而非病人为对象开展预防、保健、社会服务等工作,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应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能在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新的工作机制[3]。我们通过实施导师制针对性地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初步显现人才培养效果。

1.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识 护理本科生应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已是护理学界的共识,随着护理学科的提升,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成为重中之重,而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是护理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除历史原因外与队伍学科氛围有密切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护理教育抓起。在国外,护理科研工作主要由博士、硕士毕业生承担,对本科及大专生未作要求[4],但美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为提高本科教育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创新能力,培养学术后备人才则成为这些改革的中心环节[5]。当前我国护理博士生几乎是凤毛麟角,硕士生的教育也在起步发展阶段,护理科研的重任落到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肩上。我们通过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施,三届护理学本科学生科研立项达150项,从结果看到,虽然学生科研立项的内容比较局限,新颖性不够,45.33%为调查分析,新技术应用仅占5.33%;论文撰写的优秀率仅为7.33%,质量有待提高,但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实践机会,科研意识有明显的提高。

2.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护理本科生学制五年,在校学习时间相当充裕,参加校园文化、学术活动的机会多。我们在入学后第一、第二年就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定期轮流到实践教学基地挂职,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早接触临床、早接触实践、早接触病人、早接触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发现问题,萌发探索及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和强烈欲望,导师因势利导地培养创新思维,为科研选题和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本科生通过课堂-实践-文献检索-选题-立项-撰写科研标书-开题报告-实施课题-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经历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体会其中的艰辛与获得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及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评分结果显示优良率为42.0%,良好以上的达79.33%,说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掌握科研的基本步骤、方法和科研论文书写的程序与要求,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3.符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人民群众对护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常规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临床需要的护士是医学基础知识牢固,专业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独立思考及临床思维能力,在工作中不墨守陈规,能不断创新的新型高级护理人才。而在欠发达地区对上述新型高级护理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如我校所处地域是全市总人口382.63万人,有12个县区的少数民族地区,2010年底注册护士有4000多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注册护士只有1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到临床一线,对本地区护理学科的发展更是非常紧迫而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当前护理本科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时明显不够,如我校的培养方案中《护理研究》理论课为仅18学时,为了弥补不足我们采取专题讲座,课外活动及假期的社会实践来补充,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既能节省学时,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4.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阶段是培养的基础,护理本科生文化基础较好,具备有科学研究的潜质,学校如能正确引导,树立科研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对今后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经过亲身体验,从中感悟科学的严谨、伦理道德的重要,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策划者及护理教学管理者,应从有利于学科可持续发展和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不拘泥于课本和课堂,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我们体会到导师制的优势是:导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研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能在直接参与导师课题实施,协助导师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录入等具体科研工作,有比较多的机会与导师沟通交流。实践证明,学生课题的水平,撰写论文的质量与导师的水平和能力及指导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导师的正确指导,仅靠课堂中讲授学生是无法进行科研立项并实施的。因此,导师制能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的有效模式。不足之处是少部分导师因教学、临床或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对学生投入精力不够,今后将进一步完善。

总之,注重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将有力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质量的提高,将为社会输送更多思维敏锐、素质全面的创新护理人才,从而促进护理专业人员学术和社会地位的提高[6]。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除了学校、学生重视外,与临床带教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意识、实习医院的科研环境有紧密切的联系,需要参与护理教学的各机构、部门、人员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东玲,杨培常,李 伟, 等.护理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10B):2705-2706.

[2]张金萍,刘文庆,刘丽华,等.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新体系的构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89-90.

[3]曾凡东.科学评价是本科生导师制健康发展的动力[J].当代教育论坛2005(3):30-31.

[4]仇瑶琴,陈晓英,沈园园,等.护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3):214-215.

[5]Chapman H.Towards effective group-work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e Today,2006,26(4):298-303.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3篇

【关键词】纽曼模式; 现代护理 ;护士素质; 护理科研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13-02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学作为综合性的应用性科学,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和技能,正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护理研究,以满足人们对身心健康的更高要求。

1 先进理论,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现代护理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护理理论的探索、研究和实际应用。纽曼模式中关于“人、环境、健康、护理”的概念,至今仍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性意义。

1.1 “人”被定义为“护理对象或者护理对象系统,是一个与环境互相影响的开放系统,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的和精神变量的综合体”[1]。现代护理学把人看作是整体,强调人的整体的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实施技术上护理,还应该给人以生理、心理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1.2 环境:良好的环境能促进人的健康,帮助病人早日康复。作为护士有责任识别、了解病人所处的环境,提出和尽力创造一个整洁、安全、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和休息环境,这对改善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和护理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1.3 健康:护士的职责就是为人的健康服务。我们应该明确: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躯体的疾病和缺陷,还应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健康是动态的,不仅要使患者向健康方向发展,还要预防健康人向疾病方向转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是以此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使护理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1.4 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干预使护理对象减少与应急源的接触,从而帮助个体、群体(家庭)和社区去恢复、获得或维持最高水平的健康[2]。现代护理是全方位的、整体的人性化护理,目的就是减少应激原的侵害,维持人体系统的稳定,切实保护和保障人的身心健康。

2 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提高护士的专业和人文素质是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这关系到新世纪护理队伍建设和现代护理学的健康发展。

2.1 敬岗爱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护士职业不仅受到传统观念的挑战,也受到当前市场经济和利益差距的影响,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士的思想教育,并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创造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护士本身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2 业务技术: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因此护士必须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操作,同时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新形势下,医院科室在做好三基训练的同时,加强和鼓励对护士业务的继续教育。

2.3 综合知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作为独立的学科,它以自己的学理、程序和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因此护士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也需要扩大和具备相应的自然及人文方面的知识,如哲学、论理学、营养学等,更好地为各类病人服务。

2.4 文明礼仪:在护理活动中,护士的表情言行往往受到患者的关注,是患者对自己疾病预后认识的主要信息[3],因此护士在进入角色时,应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表情,是否会给病人以误导或造成错觉,带来不必要的后果。总之,为病人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和人情味的氛围,以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医疗护理环境。

3 加强现代护理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社会的进步,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使人们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很多临床护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案例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这就要求一切立志事业和有创新精神的护理工作者继续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在实践中敢于探索,去谱写事业的辉煌。医院和相关科室应加大对护理科研、护理教育的人力和资金的投入,改善软、硬件设施,加大地区、部门、专业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鼓励和调动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攻克难题,填补科技空白,推动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护理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研究成果推广并应用于实际,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4]。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也是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春天。人类对生命和健康质量的追求永远不会完结。因此创新和发展是医疗护理事业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 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0:34

[2] 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0:36

[3] 龚敏.浅议护士行为规范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1996,11(2):21-22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4篇

【关键词】 护理 安全隐患 分析及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47-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保证医疗程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是保证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1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在床头交班时没有顾及病人是否愿意而随意暴露病人的躯体,有的把病人的隐私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这就侵犯了病人隐私权和保密权。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1.2专业技能不熟练随着护理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涌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这不仅对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熟练,平时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跟不上,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1.3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护理人员的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出现角色冲突,长此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2]。

1.4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欠缺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患者态度生硬,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良后果,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2加强护理安全的措施

护理安全防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形成过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查找原因,主动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卫生宣教及护患沟通工作,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与监督,让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病人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体现现代护理特色。

2.1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制教育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聘请法律界的老师进行经常性规范培训,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让护士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加强责任感,使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维护了病人和自己的权益。

2.2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士再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大专或本科的再教育学习,可选送有培训前途的年轻护理骨干人员外出参加各类短期学习讲座、学习班、进修班,不断拓展理论水平,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在医院内每季进行三基考核,专业技术操作考试,对护理人员的成长进行动态观察。护士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

2.3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排班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对以往工作负荷大的中班、夜班,由1人改为2~3人,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医院还应为家住较远的护士提供午休房,增加夜班补助等,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使护士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医院的重要作用,使她们更加积极地努力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2.4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有些制度落实有可能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与奖惩年度考核挂钩。

2.5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要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制定《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护理质控标准》、《医嘱查对制度》等,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质控小组要加大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工作,系统地观察护士自律性。在对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的同时,必须加强证据的收集和管理,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3]。规定对一些关键操作、创伤性的护理操作,不管病人是否选择都要在有关记录上签名以示知情同意,重要的告知教育内容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排除隐患,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质量水平提高的前提。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精神科;不同层级;护士;继续教育;需求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手段和护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导致人们对医学护理的技术技能要求越来越高[1]。因此,为了保证护理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基层精神科护士对护理继续教育的需求,本文将以此为主线进行研究探讨,现将目前主要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某市二级医院及以下的基层精神科护士360名,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1.11%),主管护师63名(17.50%),护师89名(24.72%),护士204名(56.67%);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1.2±1.6)岁;其中男性6名,女性354名;其中本科学历37名(10.28%),大专65名(18.05%),中专258名(71.67%)。1.2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继续教育需求调查问卷,针对360名基层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调查问卷涉及的内容为:(1)不同层级的护士对进行护理继续教育的需求及认可态度;(2)参加护理继续教育的目的;(3)护理继续教育的学习方式;(4)护理继续教育的内容需求;(5)影响护理继续教育实施的因素等。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350份,有效回收率为97.22%,应用计算数据软件SPSS17.0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计算。

2结果

2.1基层精神科护士对护理继续教育需求总体情况回收有效问卷350份中,基层精神科护士对护理继续教育需求情况分析,详见表1。2.2不同层级的基层精神科护士对护理继续教育需求态度350名不同层级的基层精神科护士对护理继续教育需求及认可态度调查中,绝大多数认为非常必要,详见表2。

3讨论

3.1实施护理继续教育,有效提升基层精神科护士的整体素质

通过对基层精神科护士护理继续教育的需求进行分析,表1结果表明,继续教育需求主要由提高知识能力、扩大学识视野,开拓思路,晋升以及满足医院用人需求几点组成[2]。伴随着医学模式的创新调整,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3]。由于精神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病房多以封闭式管理为主,无家属陪伴,日常护理工作难点重点加大,困难性增强,对精神科护士的要求除了具备一般的护理知识外,还须具备心理学、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等,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本次对360名护士进行分析,其中中专学历258名(71.67%),对于中专学历水平的护理人员来说,以往中专护理课程的课时以及教育理念有限,甚至是多所教育学校并没有开设关于健康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未取得理想效果。相关调查结果也表明[4],基层护士想要通过职业继续教育培训来对自身的健康教育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理论进行提高,以满足自身要求。所以进行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以基层人员的需求为准,查缺补漏,不断健全。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在对护士的护理继续教育内容进行制定和安排时,也要考虑到基层不同层级护士的职业需求,有效安排护理教育内容。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基层医护人员要提高知识的前瞻性,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应该强化护理技能,以此推动护理产业的发展进步[5]。

3.2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精神专科护理继续教育内容

根据每个医院的具体条件,按照各类人员需求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护理继续教育方式,表1调查结果说明,在对护理继续教育形式的选择中,可以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相结合,护理部应该按照基层护士的层级需求制定护理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从目前医院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出发,如基层专科医院中学历低、职称低、低年资护士占多数,结合当前护理学科的内容选择护理继续教育方式,例如学历的再教育方面,可选择函授学习、自学考试、远程网络学习等方式进行;护理管理方面可选择骨干护士到上一级医院对口进修、参加省内外举办的短期培训班等;还可让一些经验丰富,有学习动力的护士参加进修培训,学成回院进行报告演讲交流,以此达到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共享;定期开展院内专家讲座、岗前培训、护理业务查房、科室小讲座、晨会提问等形式来加强培训,打好专科基础;根据专科医院存在的薄弱点,重点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科内经常组织各项急救技能及应急练习,护理部多组织演练及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3.3分析制约护理继续教育实施因素,不断提高实施效果

在护理继续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医院各方领导的配合和支持,才能保证护理继续教育的开展,对影响护理继续教育实施的原因分析中,表1结果显示,因为工作任务量过于繁重因素占到首位,另外缺少资金支持也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护理继续教育的良好开展关键是受到医院的重视并积极地推广实施,目前,在基层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中,由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相对不足,护理队伍女性居多且年轻化(面临结婚生子)等原因,再加上在内部结构的改革优化过程中,一些领导为了取得经济效益,较单纯的注重对医师的技能培训,却忽略了对基层护士的培训要求,因此基层护理管理者要加强与院领导的沟通协调,征得各方面的支持,消除各种影响护理继续教育实施的因素,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效果。

3.4加强护理继续教育组织管理,提高护士学习积极性

强化护理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加强对护理继续教育内涵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表2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总体的基层精神科护理人员中,绝大多数认为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意义非常重大。大多数的基层护理人员也渴望有职业成就感,因此对自身要求比较高,想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学识及专业技能,一般职称资历越高的护理人员想要学习的欲望就愈加强烈,这也和当下年轻的护理人员对进行继续教育的思路不清晰有关。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对基层精神科护士进行示范化培训,每年可以对积极参加的人员进行评优,以点带面带动周边护士参与,以此强化护士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对护理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另外以学分制的方法记入护士个人技术档案,所得分值与护理职称聘任挂钩,来促进基层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综上所述,通过对护理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拓展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以及影响护理继续教育开展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争取做到全方面的支持及落实,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服务满意度。本文研究的相关论点和赵莉,谭敏,罗艳等[6]专家的研究相符。在乔喜庆,赵燕航[7]等专家的研究中,也说明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本文的观点相似,通过马新翠,李宝华,许华等[8]专家建议中,也曾经表明,要强化基层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贺红英.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及影响因素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24-26.

[2]刘可健,徐嘉宁.广州某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亚健康认知状况调查[J].包头医学,2014,38(3):149-150.

[3]章倩倩.分层次培训在基层ICU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实践[J].的学历,择优录取护理人员。因此通过护理继续教育手段不断增强基层精神科护理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而使精神卫生护理事业得到快速、创新、可持续发展。医学信息,2013,26(20):448.

[4]仇君,祝益民,罗海燕,等.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接受儿科继续教育的现状[J].中国医院,2014,18(7):46-48.

[5]谢继萍.基层妇幼保健院在职护士学历教育质量的现状与思考[J].医学信息,2014,27(26):409.

[6]赵莉,谭敏,罗艳,等.基层医院临床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20):38-41.

[7]乔喜庆,赵燕航.北京市海淀区北部农村卫生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18):23-24.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行业英语 实践教学 护理英语 模拟教学法

[作者简介]李正亚(1973- ),女, 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江苏 盐城 22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研究课题“模拟教学理论对行业英语习得效果的研究”(项目编号:11JSW-21)、201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护理英语实践学习模式的创新”(项目编号:苏教高[2011]25号)和2010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编号:苏教师[2010]27号)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60-03

当前,行业英语已经成为高职英语课程的焦点与核心,它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一、高职行业英语实践教学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号召,并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都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强调实践教学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指明教学过程应具备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相关文件中对行业英语教学,特别是对学生行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作了明确指示,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英教指委”)在全国开展了历时近三年的大讨论,研讨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内容,其中旗帜鲜明地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高职学生必须掌握一定量的与行业相关的英语词汇、能基本听懂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能就与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交谈、能基本读懂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浅易或中等难度的英文材料、能模拟套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借助词典将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同时要求各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要求,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

加之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要求出国深造或就业。因此,在上述大环境中,国内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高职专业竞相开设了行业英语课程。

二、高职行业英语实践教学的现实问题

国内外大环境都要求高职行业英语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通过相关文献、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交流、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发现,目前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在师资队伍、思想认识、教学定位、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行业+英语”的“双师型”“双语型”教师严重缺乏。许多高职院校的行业英语教学是由专业课教师或者英语基础课教师承担的,单一的专业课教师和纯粹的英语基础课教师数量很多,不是缺乏英语能力就是缺少行业知识和技能。“双师型”教师缺乏成为行业英语教学发展的重大障碍。第二,行业英语教材严重匮乏。引进不到国外原版教材;国内现有的为数较少的教材又偏理论、轻实践,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环境没有密切联系,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第三,思想认识偏差,教学定位不准。教师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认识比较模糊,造成“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的严重脱节。第四,教与学双边过程均偏重理论、轻视实践。教师仅强调语言基本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也没有意识到行业英语实践的重要性,造成“语言知识”与“行业实践”的严重脱节。第五,忽视较为真实的教学环境的运用与创设。教师不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对行业英语教与学的积极作用,依然习惯在普通教室中开展教与学双边活动,并忽视情景的创设与模拟,造成“校内学习环境”与“实际职场工作环境”的严重脱节。第六,教与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整堂课内甚至在很长教学阶段内的教学方法都很少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极其单调,仅会死记硬背,教与学双边活动都显得枯燥乏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第七,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缺失。由于教师仅注重学生语言的输入,而忽视语言的输出,所以学生虽识记了一定量的行业英语词汇,但无法进行口头表达,无法将书本上的行业英语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三、高职行业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为了探索高职行业英语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笔者带领“模拟教学理论对行业英语习得效果的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教师课题组)成员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积极探索行业英语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同时,指导“护理英语实践学习模式的创新”课题组(以下简称学生课题组)成员从学生自身学习的角度开展行业英语实践学习模式的创新。两个研究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高职行业英语实践教学模式。

(一)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条件

行业英语教师必须了解、洞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条件。两个研究项目涉及的年级和专业有2010级(二年级)涉外护理、定向护理、口腔护理和助产护理专业,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护理英语”知识和技能。学生自入校以来已经学习了部分专业课程,如护理实用人体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外科、护理心理学、病因病理、健康评估、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人体解剖、药理学等,这些专业课程基本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实训课时,学院也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了见习。同时,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目前正在学习“护理英语”课程。因此,在理论上对护理、护理英语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在实践上,对母语环境中的护理实训也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与经验。

(二)研究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过程

行业英语教师必须研究、掌握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过程。护理工作千头万绪,在短暂的教学周期内护理英语课程内容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教师课题组与护理专业课教师、医院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明确不同的、典型的护理工作岗位,主要有:门诊部护士、急诊室护士、门诊输液室护士、病区护士、监护室护士、手术室护士、母婴同室护士、口腔护士、助产护士等;然后通过对岗位目标的分析,进一步确定其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过程;最后对任务与过程进行梳理,整合成典型的、核心的任务模块,如患者入院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伤口护理、病情观察、给药护理、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康复治疗、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出院护理、护理文件记录等。这些任务模块是以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为线索展开的,体现护理工作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三)制定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

行业英语教师要依据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过程制定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教师课题组依据护理岗位群和工作过程制定体现当今国际流行护理理念的护理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表中明确标注典型护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岗位英语的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等。不同的护理岗位,其主要工作任务也有显著的差异。以助产护士为例,其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正常产妇接生工作、掌握产程进展、协助医师进行难产的处理、掌握产妇分娩前后的情况变化;口头表达的一般要求是“能就正常分娩活动进行简单的交谈”、较高要求是“能就分娩的各种情况,包括难产、产妇抢救等特殊案例进行有效的交流”。

(四)编写行业英语实践教学内容

行业英语教师根据“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编写行业英语实践教学内容。目前,国内许多行业英语没有现成的实训教材,也无法引进到国外原版教材。市场上也没有护理英语实训教材。教师和学生课题组依据“护理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把护理任务模块编写成英文实训内容。实训内容主要针对不同的护理岗位和不同的工作任务而展开,同时把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主题进行合理地整合、衔接。编写过程中立足教师为主体并充分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要求参考国内外相关权威文献,并征求专业课教师和外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语言的得体性、实用性和交际性,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顺利与医生和病人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骨折病人的护理为例,设计门诊部、X光片室、手术室、住院部等不同场景和不同的护士岗位,整个流程穿插对骨折病人的饮食护理、口腔护理、术后伤口护理、病情观察、给药护理、静脉输液、标本采集、康复治疗以及出院护理等。所涉及的护士岗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工作任务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采用模拟教学法开展实践教学

行业英语实践教学应该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或真正的职场环境中实施。护理英语教与学的环境是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护理、口腔、康复等实训基地)、校内模拟病房、“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示教室、医院病区等场所。教师课题组在制订授课计划和课题研究计划前与各实训基地和医院病区的负责人进行充分协商,获得了大力支持。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模块,合理选择教与学的场所,营造和体验医院实际工作情境氛围。

在教与学的方法上主要采用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 Approach)是一种在模拟现实的教学环境中,根据教学目标,将学生分组参加模拟的业务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交际教学法理论和行为导向理论。护理英语模拟教学是以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和病例为主线,将学生置身于模拟病房等仿真场境中,体验所扮演的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不同角色的职责和语言。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学生课题组在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德标”口腔实训基地模拟对口腔疾病患者的接待、诊断、治疗和口腔健康教育的工作过程。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前台护士、候诊室接待护士、诊疗室消毒护士、操作护士、医生与患者展开了一系列的模拟仿真活动,所有角色的模拟都很自然、真实。因此,模拟教学大大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护士、从教室到临床的转变周期,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六)评估与反馈实践教学质量

每次模拟实践教学后,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要进行总结与反思。教师课题组邀请护理专业教师观看课堂录像、评估教学质量、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提升后续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学生同样要进行小结与反思,总结自己的所得和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每堂课中学生模拟学习活动的表现与成绩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语言技能、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方式。评价与反馈要求及时并且是形成性或发展性的,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另外,学期结束时,教师将学生实践学习的平时成绩进行汇总、再总评,并以较高比重纳入学期总成绩。

四、师生评价与展望

教师、学生课题组在实施护理英语实践教与学的过程中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双边都充分肯定了模拟教学法在护理英语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益处:一是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用英语处理护理工作的能力,以及与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不同角色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与提升。二是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护理模拟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担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并为毕业后的实际职场工作中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三是即学即用,实现学校学习与医院临床的无界化。学生将来无论是出国就业,或是在国内外资医院就业,或在公立医院护理外籍患者,均可充分运用学校所学的护理英语知识和技能游刃有余地开展护理工作。同时,为将来阅读英语护理文献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新型的护理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和模拟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真正做到将语言、护理专业和实训三个模块有机进行整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EB/OL].http://219.142.50.81/jzwtest/openoa_techoajzw-036.nsf, 2011-12-25.

[3]姜波.高职行业英语改革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4]熊倪.跨越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困境的模式探索与实践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1(2).

[5]刘翔.高职行业英语改革之现状及策略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1).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7篇

关键词:护理;未来;发展

护理行业的发展前景与整个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重视程度是息息相关的。随着医疗改革下社会对医护人员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严谨到近乎苛刻的地步,护理行业人才的待遇和发展将在严要求,高标准下有个不错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护理行业人才培养的综合大数据,对护理行业十年内的发展前景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时代需要高学历,综合知识面广的护士

有关医学界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创造的更新周期是非常快的,特别是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特殊疑难杂症的研究进展、流行疾病的防疫和控制等等,这对护士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未来的护士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工作理念,在接受全新的理论上要能比较快地做出反应。高素质护理人才必须在处理复杂临床问题上能够处变不惊,并且能够独立地进行各项专业活动,另外,护理人才的健康指导能力,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职业道德素养都是时展下的大势所趋。必要情况下,部分护理人才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所以,在初始护理人才应聘上,高学历,特别是双学位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会更有优势。并且综合素质过硬的护理人才在相关单位具备更好的精英培养机会,从而逐步进入更高的平台进行学习工作。

另外,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医学和护理,促使医学及护理学向微细、快速、精细和高效能发展,促进临床护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护理岗位的知识技术含量大大增加,如各种电子监护仪的使用、ICU的发展,使临床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监护技术向微细、精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护理工作能及时准确地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护理仍是护士的重要任务。

护理管理的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护理的标准化管理将逐步取代经验管理。这就要求现代护理管理者应具有更高的文化层次。要求护理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应是“T”字形,这种“T”型模式包括纵向知识结构与横向知识结构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纵向知识结构,指的是管理学知识,如护理管理学、行为科学、电子计算机理论、系统论、信息论等。横向知识结构,指的是管理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如医学、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如文学、美学、外文等,以及其他如:环境科学等,尤其是人文科学及新兴的交叉学科已成为现代管理者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具备双学历。对护理管理者主要的能力要求有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护理行业将更多承担公益健康宣传的责任

控制疾病的根本在于预防。对科学预防疾病的宣传方面,护理行业将更多的承担一份社会责任。比如说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其目的是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全民健康,健康教育先行。在国外,近几十年来健康教育被认为是卫生保健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而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很快发展,不少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健康教育机构。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健康教育作为护士的一项基本职业要求。美国要求注册护士把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医疗知识、指导其促进康复作为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英国把培养护士健康教育技能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日本更重视把病人对保健服务的满意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标准。健康教育在我国传播和应用的历史并不长,目前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医院,少量在社区,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壮大,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男性护理人才的优势将日益突出

自从南丁格尔创建现代护理事业以来,护理工作就不断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但随着社会开展和护理学专业开展的需求,一定数量的男护士走上了护理岗位,并在许多国度呈逐年增长的趋向。近年来,男护士在我国也逐步增加,此群体开端惹起人们的关注。护士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职业,由于女性担任的社会角色过多,精神和时间遭到限制,而男性则有更多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特别是在外科病人护理方面,是集膂力、脑力劳动为一体,突发事情多,需求护士有极强的身体素质、应变才能和接受各种压力的才能。男护士在身体素质方面明显优于女护士,比方抬危重病人、搬移瘫痪病人、为骨折病人停止牵引等。护士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职业,由于女性担任的社会角色过多,精神和时间遭到限制,而男性则有更多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特别是在外科病人护理方面,是集膂力、脑力劳动为一体,突发事情多,需求护士有极强的身体素质、应变才能和接受各种压力的才能。男护士在身体素质方面明显优于女护士,比方抬危重病人、搬移瘫痪病人、为骨折病人停止牵引等。所以在未来的护理行业发展中,男性护士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四、结语

护理工作是白衣天使的一种,在强调越来越科学化专业操作的前提,是护理人才不论如何发展,都不应该违背了救死扶伤的初衷。护理人才的职业道德将是漫谈一切护理工作的大前提。

参考文献:

[1] 杨晋田,时坚.医学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3(04).

护士创新教育论文第8篇

[关键词] 医护晨间查房;优质护理;创伤外科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162-03

在以往的日常医护查房工作中,管床医生查房和责任护士查房分别进行,医生和护士之间缺乏对患者病情及治疗护理效果的交流和沟通[1],对患者提出的关于治疗方面的疑问和要求回答可能不一致,而创伤外科的护理对象不仅有患者、家属,还有肇事方这样一些特殊群体,护理工作较其他科室更为复杂,稍有不慎,极易发生护患纠纷。患者的满意度是反映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2]。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良好的医护工作是提高医疗护理水平、消除病患、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3]。为了提高本科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在2011年1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自2013年1月尝试实行医护晨间查房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在本科住院的创伤患者715例,设为对照组,男399例,女316例,年龄2个月~90岁,其中骨科患者483例,普外患者136例,烧伤患者96例,将2013年1~12月在本科住院的创伤患者768例设为观察组,男463例,女305例,年龄1月至88岁,其中骨科患者522 例,普外患者158例,烧伤患者88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每天八点钟全科医护人员晨会交班后,对照组的查房模式是医生组与护理组分别单独查房,医生对自己所管的患者进行查房,科室全体护士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对病区所有患者进行交接、查房,医生和护士各自履行自己的行为和职责[4]。观察组每日晨责任护士与经管医生共同一起下病房对每一个所管患者进行查房,询问患者不适,观察病情变化,查看辅助检查结果,观察用药反应,收集各方面资料,一起分析讨论,制订和完善医疗护理计划。查房时责任护士可同时了解和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与经管医生共同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5],责任护士由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

1.3 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创伤外科患者健康教育宣教评价表,内容包括功能锻炼知识掌握情况,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患者健康宣教掌握情况;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等几方面,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在患者出院前1 d发放这两个调查表。发放时回避责任护士,交叉发放,并向每位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6]。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同指标比较,*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护患纠纷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医护共同查房模式是责任护士和经管医生对所管患者进行查房,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主动深入病房查询病情,共同制订治疗护理计划,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合作的医、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这是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最直接方式。实施医护共同晨间查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是对护理评价最直接有效的指标[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共调查768例患者,95.70%的患者持满意态度,未发生护患纠纷,对照组共调查715例患者,80.14%的患者持满意态度,发生护患纠纷6例,由此可见,医护合作晨间查房模式较传统模式更能改善创伤外科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

实施医护共同晨间查房后,激发了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在查房之前护士要做到对自己所管的患者全面了解如病史、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其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医护共同查房,特别对危重患者或疑难病例的讨论分析,需要责任护士不断加强学习,掌握疾病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多了解、跟踪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提高责任护士的理论水平[8],使责任护士全面掌握创伤外科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要点,提出预见性护理,制订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实施医护共同查房可提高健康宣教效果,在查房时可以和经管医生一起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手术方式,不同时期等制订不同的康复计划,责任护士指导和监督患者完成功能锻炼[9]。向患者不断传授疾病相关知识,增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让患者积极投入到疾病的康复中来。健康教育能以针对患者最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相关知识入手[10]。本研究结果显示,新查房模式功能锻练知识掌握由以前的76.78%上升到90.10%,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好也由69.23%上升到80.99%。

综上所述,实施新查房模式适应了新形势下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满足了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保证为患者提高持续、整体的责任制护理[11],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服务,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翔燕,关晓辉,李江华.产科责任护理组与医生联合查房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795-2796.

[2] 冯佳,俞申妹.流程化沟通方式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96-698.

[3] 杨晓莉,吕海燕,李曙光.医生和护士对医护工作态度的对比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66-469.

[4] 凌清松.医护合作对助产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29-131.

[5] 翁秀珍.医护晨间查房模式在手外、显微外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771.

[6] 宋悦,杜江,夏莹,等.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8):76-78.

[7] 朱粉芳.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79-281.

[8] 汪丽芳,董军,王京.浅谈主任查房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J].护理研究,2006,20(1):261.

[9] 梁月英,谢肖霞,伍淑文,等.护患合作型质量控制小组活动在抬高头面部颈部烧伤患者功能锻练依从性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83-684.

[10] 李燕.医护联合查房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和探讨[J]健康必读,2013,12(4):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