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8:47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第1篇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班,落实经费,为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年前,《国家八扶贫攻坚计划》下达后,市残联领导班子,文秘部落克服民政代管工作不便,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全面汇报,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市残疾人扶贫中组织领导、社会动员、调查摸底、政策保障、奋斗目标、方法措施、部门任务等工作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并批转实施,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市直各局为成员的残疾人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市残联领导兼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3名,全市六个区县市残联也相继成立专班,抽调专门人员充实基层第一线,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扶贫组织网络体系,为解决落实办公经费,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提出专报告,得到相关部门支持,解决了扶贫工作活动费近10万元,扶贫工作经费随残联事业费一起一并下达。各区、县、市残联上行下效,落实扶贫事业经费、形成了“有届、有人、好念经”的良好开局。

二、摸清底数,分解任务,落实到人,是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组织工作落实后,市残联积极组织市直机关、扶贫办、民政局、统计局等部门,会同区县市残联扶贫工作办公室同志一起认真学习,举办各种扶贫工作培训班、研讨班达10多批,累计培训人员达50多人次,使工作人员了解、掌握贫困残疾人标准、入户调查注意事项及统计方法、疑难问题解答等。入户调查统计员按中残联《残疾人贫困户调查表》以乡(镇)为单位,对残疾人贫困户逐户、逐人进行登记,摸清残疾人贫困户户数、残疾人数及贫困状况,建档建卡,登记造册,按《残疾人贫困户汇总表》逐级填写,上报市残联、市扶贫办等部门。通过近一年努力,参与调查摸底人数达800余人次,发放入户调查统计表等各种报表达4万多份,摧收各种报表达98%以上,收集残疾人扶贫等方面信息达3万多条,为今后制定扶贫解困工作提供了准确数据。在整个调查摸底过程中,入户跟踪调查是一个难度较大工作,特别在基层这种难度就更大,调查统计员克服了残疾人不想报、不愿报、经济收入不实报等各种困难,准确收集相关信息,有时,为核对某个数据,调查统计员来回几趟才能解决问题,一旦得不到理解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还要吃闭门羹,碰一鼻子灰。阳新县残联扶贫办一位同志,为到王英乡核对一组数据资料,受到一村民辱骂,腿也扭伤了,全身被大雨湿透了,人也生病了,但他还是带病坚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县扶贫对象调查统计任务。经汇总统计,全市残疾人贫困户达8400户,贫困残疾人数达3.36万人,可扶持残疾人户数5880户,占残疾人贫困户的70%,可扶持残疾人人数29000人,占贫困残疾人总数的72%,应救助残疾人户数2400户,应救济残疾人数达7200人。我们知道,扶贫解困是一项长期工作,并非一、二年内解决问题。市残联每年都将入户调查、解决温饱人数及尚待扶持对象进行回访,及时准确的填报《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统计表》,为下年度扶贫任务分解提供详实依据,同时每年将残疾人扶贫任务,以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形式分解到各区县市残联,以行政负责人签字,基层残联具体落实完成,形成各县市区残联扶贫解困工作做到年前有布置、年中有抽查、年底有检查、全年有总结“的比、学、赶、帮、超”的发展局面,为扶贫解困工作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扶贫任务,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三、抓重点、突难点,全面推动我市扶贫解困工作。残疾人工作千头万绪,要做的工作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多,康复工作是龙头,就业工作是重点,扶贫工作是关键,做好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等于抓住了残疾人工作这根红线,其它各方面工作也就容易解决,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领导带动、宣传鼓动、社会联动,形成良好扶贫解困舆论氛围。每年节假日,特别是残疾人助残日那天,市残联都得邀请市委、市政府、“四大家”领导走访残疾人贫困户,特别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志斌同志经常带领机关同志深入到大冶、阳机关报贫困残疾人家中访贫问苦,带去募捐的衣物、慰问金、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在我市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现已形成一条不成文规定,几年来,市“四大家”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而走访看望、登门拜访风气却从未停止,形成接力棒,一届传一届,一代传一代。华新水泥集团是一家大型水泥企业,他们历届领导班子与本单位贫困残疾人、大冶市一位扶贫对象不因领导变更而中断,无论企业红火时还是企业效益下滑时候,都一如继往,持之以恒。广播电台、电视台、黄石日报等新闻部门,每年节假日或大型活动,都要在重要版面、黄金时间,增设新闻专题、专题报道扶贫解困先进典型,做到了“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形”。红领巾助残、志愿者助残解困活动在我市更是层出不穷,市财校、市卫校、市三中的师生、广场路小学、市府路小学、市老虎头小学,扶贫解困的感人故事经常受到地方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肯定与支持,全市范围内扶贫解困意识浓,乐善好施方式多。

2、充分发挥扶贫实体基地作用,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市残联积极为贫困残疾人脱贫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协调各部门关系,认真实施《湖北省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九五期间从市扶贫办、省残联、省农行争取扶贫贷款达350万元,开发扶持10个扶贫项目,组建8个扶贫实体,扶持2000多名残疾人贫困户脱贫,通过8个扶贫实体基地作用,辐射安置残疾人达2500名。市康源实业公司负责人祝焱军同志是一位双下肢残疾人,原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在市残联帮扶下,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安置贫困残疾人逐年上升,特别是九九年,市残联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给该单位解决康复扶贫贷款18万元,投资该单位项目改造,产值利税大幅度增加,安置贫困残疾人达18名,残疾人劳动报酬达800元/月。市德康冷食厂列为市残联扶贫实体基地后,与市农行协调将该单位冷饮生活线列为二00三年度康复扶贫申报项目,用抵押担保方式争取康复扶贫贷款20万元,在减轻了农行贷款本金利息风险性,同时又辐身安置贫困羡慕累计达12名,该企业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正如贫困残疾人陈萍所说的一样:“我们残疾人能有今天,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我们的娘家—市残联无微不致的关怀。也是市残联领导贯彻落实胡总书记‘一’计划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为我们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又一写照。”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第2篇

一段时间以来,大方县残联按照“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实施要求,结合全县“四帮四促”及“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的开展,在全县残疾人工作系统内抽出100多名干部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助残脱贫先锋”工作组,以帮助残疾人康复、扶贫、教育、就业、脱贫为中心,深入基层,深入残疾人群众家庭,开展访民情、结帮扶、办实事、谋发展、促和谐工作,听取基层残疾人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帮助残疾人群众排忧解困。

在深入竹园乡工作期间,“助残脱贫先锋”们先后到唐光珍、王顺江、胡家文等残疾人家庭,帮助他们挑水洗涮、收拾庭院、打扫卫生等,为他们送去大米、食用油及家庭日常用品。县残联还邀请了县同仁医院的7名医务人员一起前往,对该乡残疾人基本情况进行详细摸底调查,为群众开展义务体检和白内障筛查活动,上门为残疾人办理残疾证申请和评定事务,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据介绍,大方县残联还将充分利用这次活动的契机,以县、乡、村三级联动方式,分块分面、到点到户,送医疗、送技术等,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全县6.8万残疾人调查和扶贫解困工作。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第3篇

一年来,我县残联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残联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六项扶贫惠残民生工程精心策划,精准发力,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不断改善,贫困残疾人数逐年减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摸清底数,精准识别,建档立卡

我县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把残疾人扶贫工作作为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了解和掌握我县贫困残疾人的具体情况,我县在组织开展残疾人服务变更调查的基础上,以全区开展农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为契机,与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将贫困残疾人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融入当中,同步实施。通过核准农村残疾人贫困户的信息,与残疾人服务变更调查数据库进行比对,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贫困户全部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范围。据统计,我县已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为  人,其中贫困残疾人1057 名,占全县总贫困人口的%。这为精准扶贫残疾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针对性强的科学决策依据。

二、精准帮扶,精心策划实施六项扶贫惠残民生工程

一是“一对一结对帮扶”,实施“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残疾人帮扶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困难残疾人的帮扶事宜,并成立了“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今年,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我县享受“党员扶残温暖同行”的残疾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了精准帮扶贫困残疾人的目的,发挥了“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的作用。我县残联已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把扶持资金全部汇入到残疾人手中。(建议补充资金)

二是通过组织实施 “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稳定脱贫。为使我县选择了“短平快”项目,即劳动量不大,见效快,残疾人易于接受的项目,与永福县百泉香土鸡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了广西·永福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依托该合作社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基地每年通过免费向家中有场地、有创业愿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不少于一万只的土鸡鸡苗及一万斤饲料,并免费提供养鸡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土鸡回收等服务。目前,已经辐射带动100户以上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为永福县残疾人的扶贫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增强脱贫致富能力。2016年,我县因地制宜,对150多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其家族掌握1—2门致富技能,大大增强了脱贫致富的能力,针对我县不少残疾人种植杪糖柑的情况,我们还计划在11月份,组织2期杪糖柑培训,让残疾人掌握杪糖柑冬季保果、保暖,安全越冬的技术要点。

四是积极拓展“阳光家园”计划,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2016年,我县为100名贫困重度精神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与家属签订托养协议,做到一人一档,扎实推进全县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县残联已于2016年10月把资金全部汇入到残疾人银行账户中。今年,我残联还计划为30名重度肢体贫困残疾人上门开展家政服务,目前,我们已与家政服务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已初步筛查确定了服务对象名单,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五是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保障残疾人权益。今年,我县为2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改造金额8万元。为使该项工程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服务对象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户,县残联与承包施工方签订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协议书,实行包工包料的承包方式,无障碍改造建设项目根据残疾人的个性化需要订制,主要有安装楼梯扶手、过道扶手;房间、厨房、卫生间地面平整、坡化;新建灶台、建卫生间等。目前,项目实施接近尾声,计划11月份组织检查验收。

六是实施“贫困成人残障者康复”工程。今年以来,我县残联租车运送了12名成人残疾人到市里进行大小腿取模活动,送4名儿童完成矫形器安装,超额完成了市残联分配的任务数。此外,充分利用我县中医院的脑瘫治疗、康复训练的技术人才,在县中医院成立了残疾人康复指导站, 2007年以试点开展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与训练,2010年全面辅开。共开展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与治疗200多例,其中40例效果显著。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第4篇

近年来,秀洲区切实结合区内农业种植、养殖优势,努力探索“项目化、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扶贫新模式,以创建“造血型”基地为依托,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创业创新打造政策平台、技术平台和产销平台,努力激发残疾人的创业热情。五年来,全区已有701户残疾户先后脱贫致富,占脱贫总数的85.6%,其中有435户残疾家庭过上了小康生活。 一、探索“政社协作、残健一体”模式,努力打造“造血型”基地 一是强化政府引导。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秀洲区残疾人扶贫专项资金和特困补助制度的意见》、《嘉兴市秀洲区残疾人20__-20__年助残扶贫奔小康规划》和《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推行“公司+农户”、基地辐射的助残扶贫模式,先后建立了洪合镇绿华助残养殖基地、王店镇梅里助残扶贫种植基地、新塍镇自强助残扶贫基地、油车港镇半岛助残扶贫基地和“一镇一品”虚拟基地,有效促进了残障弱势群体的创业致富。同时,向每个基地提供2万元的专项补助经费,专门用于扶持基地的初期创建。据统计,自该批基地运营以来,已累计投入补助资金40余万元。 二是发挥部门合力。由区残联牵头,各镇、街道参与,先后4次对全区低保、低收入贫困残疾户进行入户排摸,全面掌握了全区残疾人的家庭经济与就业能力等基本状况,从中选择了817户有脱贫愿望且有劳动能力的残疾户给予率先创业扶持。同时,通过吸纳残疾人到基地就业、辐射带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如针对有养殖场地的残疾户,依托绿华助残养殖基地,开展“扶百户养万只”活动;针对无养殖场地的贫困户,依托梅里助残基地开展“百户扶贫工程”,通过带动152户次残疾户种植特种红薯,使户均实现增收5600元。此外,在基地的运作过程中,各基地所在镇的农科站经常性地派遣专业技术人员为扶持户提供集中培训和种植、养殖指导。 三是吸纳社会参与。在残疾人创业基地建设中,采取“龙头+基地+农户”、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主动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参与基地建设,从而有效提升残疾人创业水平。如由绿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庄安果蔬有限公司以及残疾人养殖大户陈建国、唐杏生分别牵头成立四个扶贫基地,全程负责基地的市场运作和日常管理。目前,基地已吸收了近30名残疾工人从事基地的田间管理及产品的分检、包装等工作,辐射带动了周边800多户贫困残疾户。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助残基地的发展能力,我区还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基地建设。据统计,自20__年以来,市、区两级慈善总会分别为绿华、梅里两个助残基地注入扶贫资金74万元,较好地缓解了基地建设中的资金紧张问题。 二、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思路,精心打造扶贫项目 一是创优基地扶贫项目。根据全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及产业布局的特点,提出了“一镇一产业、一镇一基地”的精品基地扶贫新举措,选择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基地助残项目,带动残疾人开展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如在洪合镇,结合绿华生态农业公司的主营项目和当地产业特色,选择生态鸡养殖项目开展扶持;在王店镇,结合庄安果蔬公司的主营项目和当地土地的适宜程度,选择特种红薯种植为主要项目开展扶持;在新塍镇,结合残疾人养殖大户陈建国业已成形的绿壳蛋鸡养殖模式,选择绿壳蛋鸡养殖项目开展扶持;在油车港镇,结合残疾人养殖大户唐杏生的主营项目和当地葡萄产业优势,选择虫子鸡养殖和葡萄种植项目开展扶持。 二是创新“虚拟”基地。在现有的规模四大基地之外,切实运用各镇优势产业的品牌效应,整合品牌、信息、技术等优质资源,通过赠送项目的方式,开辟“虚拟”基地。如发挥新滕镇山羊肉的品牌优势,积极发动当地贫困残疾户饲养山羊;结合洪合镇的羊毛衫产业优势,引导当地贫困残疾户从事羊毛衫加工;抓住猪肉持续高价的机遇,鼓励贫困残疾户从事养猪业;帮助发掘贫困残疾户饲养家禽场地,扶持残疾户饲养鸡禽等等。在该“虚拟”基地的建设中,通过由残联组织向创业人员赠送种苗(禽)、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包产销等办法,帮助残疾人创业致富。截止目前,已送出种苗(禽)4600余只、生产设备近20余台,累计扶持贫困残疾户近200户。 三、构筑“技能培训、签约入股”风险保障网络,切实打造低风险脱贫套餐 一是以多元化培训构筑创业技能保障。在抓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科技扶贫放在重要位置,注重科技培训,送技术、送信息到户到人。每年由农技部门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到基地和残疾户家中,提供不同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控服务。同时,针对残疾人劳动就业能力差、脱贫本领不强等特点,着重加大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脱贫产业项目培训力度。推出了“六免费、双自愿”套餐式服务,五年来,先后举办了残疾人岗前适应技术、禽类饲养、红薯种植、羊毛衫加工、食用菌培养等培训班,受教育残疾人达1700人次,使残疾人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自信、获得了收益。 二是以“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构筑创业风险保障。基地采取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方式,为残疾户架设通向市场的桥梁。基地在回收受扶持残疾户的产品后,进行必要的包装、加工,并冠以统一的品牌,通过龙头企业固定的经销渠道,打入上海、杭州、苏州、嘉兴等地的知名超市,实现专业化销售。同时,为保护受扶持残疾户的收益,采取“产后按合同保护价回收产品”的保障方式,即基地在产前与残疾户签订合同,承诺按合同保护价回收产品,盈亏由基地负责承担,并承诺在实现大额利润的前提下实行二次分配。此外,还在全市首创残疾人股份制参与专业合作社,规定参股残疾户认购股金不低于200股,其中100股由合作社赠送,每年的利润在按法定比例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后,剩余利润的60% 按交易额分配,40%按股金额分配。考虑到残疾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合作社还通过“风险金”保证贫困残疾[,!]户参股者每年的分红比例不低于股金的50%。三是以小额贴息贷款构筑创业资金保障。为鼓励残疾户创业创新,在用足用好省残疾人扶贫贷款贴息的基础上,每年在残疾人保障金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残疾人扶贫贴息贷款。同时,规定残疾人发展种养业、家庭工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向银行和信用社小额贷款,还贷后其利息由本人自负年息2.88%,其余部分给予贴息,每户每次贴息最高限额达3000元。该做法有效减轻了基地的营业压力,又帮助了受扶持残疾户盘活资金,对受扶持残疾户扩大生产规模、由“脱贫”向“致富”转变提供了资金支持。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第5篇

   扶贫脱贫的工作计划1

   按照《绍兴镇扶贫开发规划(20xx—20xx年)》、《绍兴镇20xx年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XX村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贫困优先、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镇驻地北xx公里,地处六背山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亩,其中稻田面积436亩,旱地面积60亩。苗族聚居,村驻地XX寨,海拔910米,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山体滑坡较严重。地质构造古老复杂,有5个自然寨,有5个村民组,207户,922人。主导产业为水稻、养殖和外出务工。20xx年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2013年全村粮食产量261吨,人均占有粮食283公斤。今年重新审定后划为二类贫困村。贫困人口419人,贫困户107户。公路通村,有民办小学一所。

   二、致贫原因分析

   XX村属全省苗系贫困村之一,是黎平县二类贫困村。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镇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处于全镇倒数。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村组步道没有完全硬化。目前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尽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XX村极大支持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三、帮扶计划

   一是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以XX寨为中心,倾力打造“特色养殖”养殖示范基地。计划在岑友、得潘等自然寨实施能繁母牛300头,共需资金20000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xx00000万元,金融扶贫贴息贷款50万元;

   二是种植业20xx年新建中药材(桔梗)基地200亩(每亩补助670元,合计13.4万元)。

   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xx万元,培训400余人次,让闲臵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20xx年实施修建人饮工程1处,管道长4公里,新建蓄水池800立方米(投资合计60万元)

   2、通村公路:20xx年修通XX至高亚6公里水泥路,每公里40元,计240万元。

   3、硬化道路:20xx年硬化村寨道路7千米,每千米4万元,计28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该计划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

   1、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村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村干带头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扶贫脱贫的工作计划2

   一、xxxx年工作情况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区应急局党委高度重视残疾人有关工作,成立了局助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x同志任组长,副局长x同志任副组长,其它相关科室同志为成员,并落实了具体承办人员,为助残帮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统筹建立管理应急避难设施。一是全区xx处二类以上应急避难场所均考虑了残疾群体适用性,从避难场所进出、应急厕所使用、应急指挥系统等方面建设适宜残疾人避难需求的设施设备。二是加强避难场所涉及残疾人设施管理维护,并不定期开展全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检查,确保避难场所相关残疾人适用设施设备完好可用。三是在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工作中,充分考虑残疾人适用性,确保相关设施设备科学布局、合理适用。

   (三)开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一是加强残疾人应急科普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利用“青白江应急”微博公众号等平台,了《残疾人遇险时如何发出求救信号》《弱势群体必备安全知识》《残疾人消防安全知识》等科普文章,着力提升残疾人应急科普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切实提高残疾人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将残疾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防灾减灾和安全宣传活动中。充分利用“x·xx”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全国安全生产月等重点事件和重要活动,在为全民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残疾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如为残疾人讲解防灾减灾和自救避险等知识,普及残疾人可能遇到的各类灾害事故的知识与防范应对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残疾人、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在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中加强对残疾人的安全宣传。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服务、有奖问答、应急逃生救护互动体验、安全事故案例宣传展示和引导广大市民关注“青白江应急”微信公众号赠送小礼品等方式,提升应急科普知识的聚散和扩散规模效应,向广大市民特别是残疾人群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相关知识,强化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四)确保助残帮扶工作收到实效。按照“三结三帮”工作要求,区应急局把结对帮扶与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多次深入x社区开展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向社区群众和残疾人群发放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常识读本等宣传资料,并对结对帮扶户家庭进行走访慰问,面对面了解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协调帮助解决,竭尽所能给予帮扶,确保助残帮扶工作收到实效,让群众满意。

   二、xxxx年工作计划

   (一)统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一是从规章制度上明确应急避难场所涉及残疾人相关设施设备规划和管理。二是持续督导检查涉及残疾群体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设施设备,充分保障残疾群体应急避难需求。三是会同有关单位,利用应急避难场所的场所和设施,加强残疾人安全科普教育。

   (二)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充分利用“x·xx”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和“x·xx”全国残疾预防日等时机,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科普知识和残疾预防知识,全面加强公众安全教育,努力提高群众残疾预防意识,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营造关爱残疾群体的良好氛围。

   (三)抓好帮扶助残工作。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帮扶力度,拓宽帮扶途径,增强帮扶实效,巩固帮扶成果,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用心开展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切实把帮扶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同时,持续会同民政部门进一步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准备,扎实抓好冬春生活救助等工作,做到精准救助、及时发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救助实效,确保受灾群众安全。

   扶贫脱贫的工作计划3    市人民银行驻xx镇韩搂村第十六批帮扶工作组自 20XX年4月1日进驻以来,牢记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做示范、带周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建统领,区域统筹,兴业富民,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总体目标,以创建村美、民富、风正的“小康文明村”作为总抓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迅速进入角色,在行党委、市委组织部下派办及市直三队工作队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委镇府和村两委的大力协下,借助上批工作组打下的良好基础,在充分了解了镇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村两委意见,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促进xx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工作计划。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营区xx镇镇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与滨州市管庄接壤,在xx镇城区范围之内,地理位置偏狭、交通条件一般。目前,全村共有446户,常住人口1512人,区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棉田1850亩,桑园300亩。人均土地1.6亩,主要种植棉花和桑园。20XX年人均收入3000元。该村近年建文化大院一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新修村内道路1500米,现村内已户户通自来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全村现有党员55名,50岁以上党员36名,现在村中特困户有张文山(77岁与妻子崔如兰年迈有病)、韩三营(男、64岁、常年有病)、韩祥呈(男、77岁、年迈有病)、韩其山(70岁、常年有病),这4个家庭靠政府救济,王如美(女、92岁、年迈有病主要靠外孙女赡养),杜艳彬(男、33岁、伤残基本没有收入),刘贞奎(女、文盲无收入)。现在村中外出打工的主要为18-22岁的年轻人,共60余人,主要从事纺织、建筑工作,外出上学的大学生12人。幼儿入托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杜兆祥,年龄40岁,初中文化水平;村支部、村委委员高红卫,47岁、初中文化;村委委员韩新峰,42岁,初中文化;村委委员韩志河,35岁,初中文化;村委委员边小霞,女,36岁,初中文化。

   近年来,村两委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村里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电话安装率达90%,该村治安情况较好,近几年,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村民小农意识严重,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市农村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结构单一,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棉花、桑园。使得部分村民的收入没有保障,经济情况较差。村里没有集体企业,没有经济来源,属于空壳村,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帮扶计划及措施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带头作用,在加强村两位领导班子建设及党员队伍建设上主要依托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利农网,采用定期学习的方式,组织他们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信念,提高他们组织管理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选拔一批思想素质高、作风硬、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党组织中来,为实现xx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和谐有序地发展,为近期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的目标,为创建国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坚实的领导基础。建立健全全民议事制度,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及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应当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议定,通过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保证村务的公开透明,使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群关系更加和谐。保证村内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社会治安良好。

   (二)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以清理“三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作为具体操作路径,改变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禽畜乱跑等不文明现象,遏制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特困户,老党员,等活动。积极倡导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道德风尚,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加强村内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化大院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乡农民群众传授各种致富知识。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加强计划生育建设,建立“村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村民做主人”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

   (三)办好几件实事。在以上帮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夯实公茂村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乡情、村情、民情调查摸底,与村两委、村民代表座谈,走家串户访问,在上一批工作组工作的基础上,计划着力为xx村办好以下几件实事。

   1、完善文化大院建设,计划投资3.5万元,增添和完善办公设施,为村“两委”提供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也为村民提供了活动场所。

   2、计划帮助协调资金,争取立项,建立全市最大的木耳生产基地。

   3、救助贫困家庭、困难学生及部分老人,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在解决实际困难的基础上,着重增加他们的致富能力,帮助村里寻找致富项目,增强造血功能,

   4、利用行业优势,帮助镇政府,相关自然村协调贷款,实现区域帮扶。

   5、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开阔眼界,将利用农闲时节进行外出参观学习活动。

   6、积极配合镇党委镇政府工作。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第6篇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年8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年10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3—4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第7篇

一、残疾人贫困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富阳市现有残疾人2.6万人,就业人数为18126人,就业率87%左右,失业率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而且,就业残疾人参与社会各类保障的仅为25.78%。全市贫困残疾人2600余名,其中年人均收入低于1200元的特困残疾人有1902名。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残疾人贫困问题依然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贫困残疾人的数量仍然很大。近年来,通过扶贫,虽然绝对贫困残疾人数量大幅减少。但由于温饱问题的逐步解决,农民间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相对贫困人数逐渐增多,且增幅明显大于绝对贫困残疾人的减少。另外,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社会保障系统薄弱和自身综合能力差等因素的掣肘,已经初步解决温饱的残疾人还存在很大的脆弱性,很容易重新返回到贫困状态。

第二,贫困残疾人的贫困程度仍很深。我国的贫困线标准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为限,据测算,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贫困残疾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三分之二左右的贫困残疾人处于一般贫困状况。此外,有些家庭虽然通过外界扶助,在生活上有了改善但多为量的变化,还没有达到质变阶段,还无法实现脱贫后的自我发展,仍然徘徊在贫困线边缘。

第三,精神贫困现象严重。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物质贫困问题,而忽视了精神贫困问题。精神的贫困通常因物质的贫困引起,又反过来加深物质的贫困。据统计,全市贫困残疾人中有85%没有接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文盲人数还占相当比例。与教育程度低相应,贫困残疾人的思想观念也普遍较为封闭、保守和落后。因此,现阶段残疾人的贫困问题不仅仅是经济贫困,还包括教育文化落后、整体素质低下和思想观念落后等方面的精神贫困。

二、如何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

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根据“尽快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帮助基本解决温饱的残疾人经济收入稳定提高,逐步缩小与社会收入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的扶贫目标,我们必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扶贫机制,把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有机结合,确立从“输血型”逐步向“造血型”转变的扶贫方针。

(一)开展救济型扶贫。

救济型扶贫是指运用补贴计划和社会保障网络,对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冲击,而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残疾人和家庭进行救助的扶贫方式,主要侧重于物质扶助,属于“输血型”的扶贫。

首先对残疾人实施康复扶贫,补偿其部分生理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生产、生活能力。开展“光明工程”,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2003年,全市为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227人;开展“助听工程”,利用康复医疗服务资源,免费为听力患者检测,开展听力残疾预防。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免费赠送助听器。如2003年5月,市残联为30名聋儿免费赠送了助听器,使他们重新回到有声世界;开展“助行工程”,为52名残疾人免费安装了假肢,为下肢瘫痪人员赠送轮椅350余辆,基本解决了下肢残疾人的行动不便问题。

其次,把特困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制度,同时探索新的社会保障形式。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特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畴,做到“应保尽保”。目前,在富阳市4142户低保户中,残疾人有1064名。同时,残疾人在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基础上,市残联给予每人每月增加50元补助。另一方面,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助残。结合“春风行动”、“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等活动,通过“帮、包、带、扶”等形式向特困残疾人家庭伸出援助之手。据不完全统计,在2004年春节期间,全市各界共慰问残疾人困难户2000余户,送去慰问金及物品80余万元。

再次,探索农村残疾人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机制,争取全市80%的持证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努力使残疾人“病有所医”。

最后,积极开展“助残安居”工程,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市残联计划3年内完成20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建工作,使他们在有衣穿、有饭吃的基础上,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开展开发型扶贫。

开发型扶贫是指以鼓励贫困残疾人自力更生、奋斗致富为宗旨,帮助他们了解市场信息、学习科技技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扶贫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却由于各种客观条件而无法脱贫的残疾人。开发型扶贫属于“授人以渔”的“造血型”扶贫。主要有以下重要途径:

一是就业扶贫。就业是解决残疾人生活出路的根本。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服务所职能,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稳定福利企业集中就业,充分发挥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渠道作用,同时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

二是推行“到户到人”的参与式扶贫。创办残疾人扶贫基地,以股份合作、松散经济联合体、依托种养大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带动、辐射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2004年全市共投入30余万元资金,扶持农村种养业基地12个、种养业大户203户。

三是资金扶贫。一方面加大财政对残疾人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继续推行小额信贷,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简化程序,放宽条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四是科技信息扶贫。逐步完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优质可靠的致富信息和技术。

(三)开展文化型扶贫。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第8篇

一、认真贯彻省委9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出台《*市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及时总结各县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拟于3月下旬召开全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现场会;推广商南县做法,对特困残疾人定额定月补助,推广丹凤县做法,利用公益岗位解决乡镇残联专职委员的待遇问题,借鉴丹凤商山敬老院的做法,全面推进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

二、做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检查总结,研究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做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搞好自查和总结,迎接省、市检查;认真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9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三、以民生工程残疾人工作项目和市政府为残疾人做的十件实事为重点,进一步改善残疾人民生

认真实施2010年民生工程残疾人工作项目和市政府为残疾人做的十件实事,落实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受益。

四、加快市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筹建市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市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力争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筹建*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协调督促县区建设残疾人托养机构等项目。

五、召开全市残疾人自强创业模范和扶残助残表彰大会,推动自强与助残活动广泛开展

挖掘、培养、树立、打造一批残疾人自强创业模范和扶残助残典型,第二季度召开全市残疾人自强创业模范和扶残助残表彰大会。通过表彰活动,进一步激励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强不息精神,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六、扎实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切实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一)康复各县区要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一个康复项目,作为年度工作重点,打造县区工作亮点。加强与卫生局、合疗办等部门的联系,适当增加新型合作医疗残疾人的报销比例,将残疾人有关康复项目纳入医疗报销范围。完成省上下达的各项康复任务。

(二)教育协助教育部门抓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5%以上;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资助300名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就读。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市和洛南县特教学校建设工作。

(三)就业认真贯彻省政府第85号令,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与地税部门配合,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对120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安排400名残疾人就业。

(四)扶贫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和康复扶贫贷款作用,帮助残疾人发展生产;组织实施好2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抓好扶贫典型宣传表彰工作,进一步探索残疾人扶贫工作新模式。

(五)宣传文化积极组稿参加省市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优秀作品的推荐工作;组织实施好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自强与助残表彰等专题宣传活动;完善市电视台和洛南县电视台《牵手同行》电视手语栏目规范运行,开设丹凤县残疾人手语栏目;办好《*残疾人工作》简报和市残联综合信息网站,积极向中、省投稿。基层文化设施、文化场所向残疾人开放,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六)维权实施扶残维权和上访残疾人特困救助项目,做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加强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全面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各项工作,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继续推进无障碍建设;加强残疾人工作。

(七)组织建设加强各级残联组织建设,特别是残疾人干部的配备工作;选择13个社区、乡镇,实施“温馨家园”建设项目;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规范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工作,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为全市163个乡镇、36个社区和1300个村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并落实补助经费;,加强助残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好各专门协会工作;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和管理工作。

(八)信息和统计进一步提高市残联网站宣传服务功能,做好建设市残联机关政务内网的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七县区残联综合信息网站建设;加强信息统计工作管理和基层统计队伍培训;积极向省残联、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提供残疾人事业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