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认识数字教案

认识数字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5:48

认识数字教案

认识数字教案第1篇

论文摘 要 文章解释了高校教学档案的涵义,并从理顺校院二级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管理规章和管理体系、明晰新形势下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提高档案工作意识、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整合和共享、提高管理人员职业素质五个方面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教学档案是高校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和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声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和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直接记录,是教学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能全方位反映高校的实际办学实力和水平。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高校应该结合教学管理的变化和档案工作的特点,加快推进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改革,提高档案工作质量。 

一、理顺校院二级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的管理规章和管理体系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无论是管理内容还是服务手段、方式、途径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都高校应该根据《档案法》和《高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校的管理需要和实际情况,积极实施的二级管理,科学制定档案管理的规范以及相关制度,加强业务指导。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目前很多高校都实施了二级管理。二级管理环境下高校档案馆要进一步加强统一的业务指导,进一步理顺档案管理部门与教务处等主管部门在教学档案管理各环节中的关系与职责,建立以校档案馆为主体、教务处研究生处等各主管部门配合的高校教学档案资源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变教学档案的“多头管理、分散保管”为校档案馆引导下的“集中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档案资源。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的规范,产生了大量数字化档案。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些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档案管理软件设计标准、数据库录入规范、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标准等,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实现对教学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 

随着高校管理改革,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要把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所有涉及的环节和人都列入受控对象,特别要保障数字化档案管理中的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采取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等多种安全防范手段,积极对“病毒”和“黑客”威胁,确保档案的保密和安全。 

二、明晰新形势下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 

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必然决定了教学档案的复杂性。教学档案不同与其他类型的档案,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多样性、系统性、连续性、分散性等特点。这是由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是一种很复杂且重复的实践活动,其产生于并作用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通常情况下高校的教学档案至少要收录上级主管部门及本校下(发)的有关文件、各学院年度工作及总结、各类教学基本如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表;教师授课相关的授课计划、教学任务分配;教学运行相关的专业建设、教研教改、实验实践教学、各类考试、成绩及成绩分析、学籍处理、学位授予、各项教学赛事、各种教学会议、各种统计报表、各类评价和教学评估等。 

三、借助网络等媒体,提高档案工作意识 

档案意识, 是指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是人们对档案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 对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3]。 

相对于排课、考试等岗位在教学运行中的“硬管理”不同,高校中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很多领导把档案工作视为“软任务”,认为档案工作不过是“存存放放”的工作而已。 

要树立全员档案意识,全校师生员工要充分认识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档案意识更是一种质量意识,重视教学档案工作也是重视教学工作的具体体现。 

四、加快推进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整合和共享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教学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并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基于互联网进行联机检索和阅读,实现资源共享[4]。 

数字化教学档案建立起来以后,可以便捷实现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存储和传递,并且信息存储容量大,用户通过数据库、检索软件等技术,借助某些关键词,便捷实现检索浏览,大大方便了用户检索,提高了检索效率,可以足不出户地远程访问档案材料,网上下载档案信息, 或远距离、高速度的传输,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五、提高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有很强的档案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一定的档案知识和处理技能,要有基本的档案价值判断能力。要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提供条件让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有机会去参加各种业务培训, 学习掌握档案专业理论与知识,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标准、办法, 学习计算机使用技能。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研究教学档案管理创新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为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孙碧平.谈高校教学档案的价值体现[j].兰台世界,2008(4):31-32. 

认识数字教案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阶段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

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四、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认识数字教案第3篇

[关键词]概括提炼 归纳演绎 层层推进 依托教材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90

很多人认为小学数学是初等数学,无论是教与学都很简单。但著名院士张景中却说:“小学数学尽管简单,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抽象的,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认知的阶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呢?

一、概括提炼,在说与比中形成抽象思想

抽象思想是指从许多事物与现象中提炼出具有共同特性的、具有本质内涵的特征总和。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包括了数量及其关系之间的抽象、图形及其关系之间的抽象。学生对于数字的认知,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综合把握数字、数量及其内在关系,紧扣学生汲取知识过程的特征,设置必要的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认识1、2、3、4、5”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在教材插图上寻找有哪些事物,再挨个数一数,全班交流每种事物有多少个,并相机引导学生仿照教材中“一头大象”的格式,运用“一( )”进行说话练习,抽象出“1”的概念。再从“两只犀牛”“两棵树”等事物中抽象出“2”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引导学生在相同事物之间进行数字大小的对比。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理念。1.借助直观图片感知数量。教师引导学生将感知的数量以语言的方式表达,从而构建具体事物与数量之间的联系,并让学生意识到具体事物的数量可以借助数字符号的形式体现。2.抽象提炼,归为数字。学生逐步感知数字,并在语言表述过程中实现从数量到数字的抽象认知。3.对比辨认,感知大小。对于数字大小的辨认,要建立在对数字多与少认知的基础上,而且必须在相同的事物之间比较才有意义。

二、归纳演绎,在思与验中形成推理思想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两个大类。其中,归纳推理是将命题内涵从小到大的扩展,是特殊案例向一般现象的铺开,而演绎推理正好相反,是命题内涵从大到小的浓缩。数学教材中的相关性质、公理、法则都来自于事物的一般性结论, 隶属于归纳推理。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先出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从中找出是3的倍数的数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计算等方式找出这些数字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借助这些数字,归纳3的倍数所具备的特征。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发现这些数字的各数位之和都是3的倍数。至此,学生已经掌握了3倍数的特征,教师再次点拨:“仅凭借这些数字还不能论证这个结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学生通过大量的举例验证,夯实了自己的发现,得出最终的结论。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仅仅止步于得出教学结果,而是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探寻、猜想推理、举例验证等思维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一组特殊的数字到一般性数学规律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在推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夯实了数学思想。

三、层层推进,在建与破中形成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运用数学的语言以概括性的方式再现客观世界中事物的具体特征,凸显数学关系及形式中的数学结构。数学模型的建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数字的呈现、数量的运算、公式的表示等。只有意识到建构数学模型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夯实学生的数学思想,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找一找间隔规律”时,教师利用小兔子晒手帕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手帕与夹子的组合规律,并自主构建初步的模型:当排列两头的事物相同时,就会比中间的物体多1。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学生的练习契机,引导学生找出“圆形池塘周边树木的排列规律”,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由构建数学“建模”到“破模”的扬弃过程,促使学生对间隔排列这一内容的体悟从不封闭直线向封闭曲线迈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实际问题的处理和转化,建立起特定的数量关系,最终形成结论。教师没有将数学模型的建构当作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体悟数学精神。

认识数字教案第4篇

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自己 ———《姓氏娃娃》的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识字主体千差万别,初入学的孩子识字量从十几到数百,相差很大。究其原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培植了“识字”的土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经常得到满足,愈来愈强,萌生了早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家长有意识地教,慢慢变成孩子主动地学(认字)。不具备以上家庭环境的孩子其实也有识字愿望,只是总得不到满足。总而言之,一个个生活经历不同、学前识字储备不同的复杂个体汇聚到一个语文教师这里。如果仅靠一份教案上课,以“一”挡“数十”,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又“消化不了”的症状。我以为应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自己,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设计目标 1、  认识本班学生的25个姓氏。 2、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玩中认字。 3、  知道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设计思路      认姓氏字出现在语文园地一,那时学生入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如果脱离生活,书上这30个常见的姓学生就会有很多不认识。仅枯燥乏味的识字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学习上的困难。基于以上认识,我作了以下思考:  1、  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主动识字?  2、 怎样变枯燥乏味的传授为兴趣盎然的学习?  3、 如何使课堂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思考,我打算采取以下的教学措施:  1、  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在为突破难关的合作学习中快乐的学习,主动识字。   3、  课堂要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性的学习。   4、 课外延伸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要去看一样东西,这件东西和你们每个人都有关系,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吗?(想)好!那咱们就出发!今天我们要坐咱们班的火车去。(课件出示售票员阿姨和火车)    这火车可需要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才能开动哦!(出示售票员阿姨的话“你姓什么”。)开火车的游戏(开火车时,其他孩子学着很轻很轻地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学生不会说的找修理员修理,修理好了继续开) [设计意图:其他孩子学着很轻很轻地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有利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让学生感受班集体的团结,并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1、火车到站了,我们快去看看是什么东西。(课件出示美术课上完成的姓名树照片)     谁把我们美术课上的姓名树带到这儿来了呀?(课件语音出示:欢迎一(2)班的小朋友。听说你们班小朋友很喜欢美术,这姓名树是你们一起做的吧,真漂亮!不过来这儿容易,但马上要回去可难了,这回去的火车票上的题目可没有那么简单了。题目我可以先告诉你们老师,我可以给你们一点点的提示。半个小时后,看你们能不能顺利的回去。)   2、导:咦,没话了呀,题目我是知道了,可是他说现在不能全部告诉你们,最多给你们一点提示,说了他就不让我们坐火车了,不过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行的。 [课件语音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认识学生中的姓,初步认词。    1、[出示姓名树(姓用红色的标出)]你有什么发现吗?           题目可能和“姓”有关系哦!出示“钱”会念吗?会就自己轻声的念一念。[课件逐个出示姓]      2、  导:那些黄色的字到哪儿去了呀?我们快过去看看。    A、 姓这个的小朋友起来读读看。    B、 当小老师领读 三、自主认字和识词   导:又有什么提示拉(课件动画飞入拼音)    1、四人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把你会的教给其他小朋友)    2、交流汇报。(四人小组读、男女竞赛读,指名读,齐读) 四、多种形式巩固生字,拓展识字 1、  出示姓名树     学生自主认字。(看自己都会了吗?不会的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2、  我会认 [古筝配乐]把写有姓的纸发给学生(拿出水彩笔把你认识的姓涂上你喜欢的颜色,不认识的字问问身边的同学,或者问问老师,学会后给它画上五角星)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帮、互学,又让学生自由主动的去其他各组走走,与更多的伙伴交流,有助于培养自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感。同时,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又是一种调节和放松]    咦,我们的火车回来了   (课件语音:你们一(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真团结,我非常满意。你们火车票的题目就是你们老师哪儿的卡片,祝你们一路顺风。)(课件出示火车站的图) 3、  开火车游戏(开火车认读生字娃娃)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我创设丰富多才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喜欢学习,轻松学习。]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真了不起,通过大家的努力已经认识了那么多的字,愿小朋友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 六、课后延伸   1、回家后给问问你认识的人“他们姓什么”老师要看看谁最有本事,认识的姓最多。   2、做生字卡片(把自己的姓做成一张卡片向其他的生字卡片一样,给它画上美丽的图案)   [通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快乐的识字]   教学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师不能受制于教材,一味追求“数字化”,即眼光只落在“认识400个字”上。对于有基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认识教材外更多的字,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我会认”的信心,肯定他们认识为数不多的汉字,从而让所有学生感受识字的快乐,促进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在叫《姓氏娃娃》时,把写有姓的纸发给学生(拿出水彩笔把你认识的姓涂上你喜欢的颜色,不认识的字问问身边的同学,或者问问老师,学会后给它画上五角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这样使大部分学生吃得饱,使难消化的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慢慢消化。     2、正确评价学生识字的态度和成效,为学生“主动识字”培植良性的土壤。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成功的能力。忘字是正常的,千万不要去指责:“这是学过的字,还忘啦!不长记性!”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怎么记住汉字。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使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 刚开始识字的时候,很多学生今天学了明天就忘的差不多了,一个星期下来就忘的差不多了。现在在课堂上我是通过游戏和创设情境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快乐的学习,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教室外、社会上,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识字资源大量实践。     3、开放识字的课堂,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识字的课堂就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生活这一大“环境”中识字,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鼓励他们随时随地主动识字。 依托教材内容,从学生生活里就地取材。通过《姓氏娃娃》这课后,我又布置学生自制家庭档案,由家长协助完成。学生认识的字(姓氏字)更多了。 (家庭档案 :称呼、姓名、年龄、爱好、家庭住址、电话)     尽管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如果教师能点燃学生识字的“火焰”,即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并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里和汉字交朋友,常见面,我相信所有学生最终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   [1]

认识数字教案第5篇

关键词: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 现状 发展趋势 对策研究

高校档案工作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电子档案的与日俱增,使得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已经明显落后于信息时代的要求。面对挑战,搞好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一、目前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现状

1.数字档案馆的含义

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该含义重点突出了数字档案馆是在计算机通讯网络上对分布于各地的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动态搜寻的实质,强调了在数字档案馆环境下用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便利。因此,数字档案馆不是一种物理存在的实体,而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连接,以供及时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其实质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从这一意义上看,数字档案馆不是一种具体的档案馆形态,而是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与利用环境。

2.从数字档案馆的特点看建设现状

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存在方式、运行方式、功能定位。在存在方式上,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这一特点主要突出了数字档案馆是在计算机通讯网络上对分布于各地的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动态搜寻的实质。在运行方式上,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方式是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数字档案馆存取的是各种档案机构提供的数字化档案信息,从这一意义上看,各类档案机构是数字档案馆环境得以存在的基础,数字档案馆环境下对档案信息的利用侧重追求的不是单机状态下或独立状态下对某一档案馆收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而是对分布在个馆或不同数据服务器上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组织和利用。目前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现行实体档案馆网络化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相关协调等。在功能定位上,一般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在各自的运行管理中应存在不同的功能定位。一般档案馆不仅应成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中心,而且应该是一个档案信息资源的积累与保存中心。随着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不断增多,虽然我们还不能肯定将来电子档案完全代替纸质档案,但随着相关技术问题的解决与管理方法的成熟与稳定,电子档案的信息积累与信息凭证功能将会逐渐显现。从这一意义上看,为了有效发挥现行实体型档案馆的信息积累、信息记忆作用和电子档案信息的凭证功能,目前高校档案馆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应定位于基于“拥有”型功能的档案馆。而数字档案馆则因其主要对分布于各地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联结这一特色,在功能定位上以“存取”为中心。目前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以实体型档案馆为依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拥有”产生积极的作用,如: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数字档案馆环境中的档案信息“存取”服务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保证;这不仅可以明确档案信息资源公布权、处分权、获益权等基本权利的归属,还可以维护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良好秩序。

3.目前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信息化资源相对分散。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量的电子公文随之产生,这些都需要新型的档案管理系统及时、准确、有效地接收。而很多高校档案馆的档案管理系统无法融入到学校的整体自动化系统中,导致各部门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资源分散,使得信息化档案接收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

(2)高校档案信息化中的法律问题。

对于高校档案部门而言,随着相关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重视,如何协调因向公众提供其开发的信息资源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之间的矛盾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3)高校档案部门档案上网带来的保密问题。

档案信息中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和其他法律规定不得公开的信息都属于保密范围,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信息被窃取、服务器被黑客攻击等诸多泄密的环节。

(4)电子文件真实性以及长期保存的问题。

由于电子文件存在易复制、易篡改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得依靠传统纸质文件作为凭证使用,虽然国家了《电子文件签名法》,但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由于电子文件的非直读性、信息与载体分离等特性,存储系统更新换代带来的数据丢失问题将愈发严重。

二、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1.发展趋势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在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早期,档案界在对数字档案馆概念界定和功能分析中,对其无障碍的跨库资源共享的强大功能寄予了厚望,如何嘉荪教授认为:“数字档案馆不仅仅是馆藏得到数字化以及管理工作实现了信息化的档案馆和档案馆群体;它实质上是一个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有序处理和集成管理在结构各异的多种信息平台上产生的多样的电子文件、档案以及其他信息,确保这些数字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持久有效性,并实现上述信息资源跨库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和可扩展的数字信息系统。”①与何嘉荪教授的观点类似,冯惠玲教授认为:“数字档案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档案信息系统,是档案信息组织模式,代表的是一种信息环境和基础设施构建,是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知识信息中心。”②何嘉荪和冯惠玲教授对于数字档案馆的认识在中国具有典型代表性,即认为数字档案馆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超大的分布式档案信息系统或知识信息中心,最终目的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2.对策研究

从关于数字档案馆概念的定义来看,我国绝大多数档案学学者倾向于将数字档案馆界定为一种“信息系统”或“信息空间”,这实质上是将所有类型的档案信息囊括其中的基于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存取的信息空间。这种认识基本把握了数字档案馆的本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数字档案馆能够最广泛、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美好愿望。

但现实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所需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法律制度在我国还比较欠缺,有待完善。首先,在技术条件方面,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项关键技术支撑,包括数字档案信息生成技术、数字档案标引技术、数据压缩及海量数据存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自动分类及智能检索技术、数字档案的安全保护技术,以及系统体系结构所涉及的中间技术等。其次,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法规、标准的缺失或滞后,我国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进展缓慢。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必要条件和有效平台。根据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需要,其基础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档案系统管理软件、服务器、档案数字加工设备、存储设备等,如交换机、缩微胶片数字化设备、视频音频信息采集设备、数码照相、摄像机、扫描仪,以及喷绘、光盘记录设备,还要建立一个满足档案信息化功能需求、适应发展需要的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和网络构架。

(2)解决档案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的现状是:首先,档案馆建设缺乏必要的投资,无法防范病毒的攻击。高校档案部门经费不足,很难争取到必需的安全投资,甚至只能使用单机版杀毒软件来应付,而这样的软件对于利用网络漏洞传播的“冲击波”等恶性蠕虫病毒来说根本不起作用,计算机一旦中毒就只能全部断网逐台查杀,严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运行。其次,安全设备没有得到应有的维护。对于杀毒软件、防火墙来讲,日常的更新维护相当重要,由于缺乏有经验的网络管理人员,设备的日常维护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果杀毒软件的病毒库没有及时更新或者网络安全设备自身存在漏洞,就会给整个安全带来隐患。再次,员工行为不规范导致病毒侵袭。由于缺少相应的安全制度,员工缺乏敬业精神,经常从网上下载软件、电影、音乐,使用聊天软件,访问不良网站,这些都给网络整体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我们必须把安全防范意识放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首位,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发挥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对立性,以及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为此笔者认为,一要寻找、研发电子档案寿命长的载体;二要尽快制定网络安全法、国家信息安全法,从制度上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三要针对档案的真实性,建立安全保密系统,建立可靠的备份制度,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程度的信息查询、阅读服务,并设置帐号及权限;四要采用元数据系统;五要在当前采用传统档案与现代电子档案有机结合的方法,保证档案的真实性。

(3)信息资源体系整合。

高等院校具有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和网站,每年都产生大量的数字文档,这些数据涉及教学、科研、行政、财务、后勤等方面,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同时遍及校园的教育网,为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提供了天然的平台。

首先,整合校内信息资源。整合学校各部门产生的信息资源,通过对校内机关、院系、党群、后勤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具有归档价值的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应包括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网站、数据库、照片、视频、电子文档等。信息系统,比如学校机关的OA系统、学生处的学籍管理系统、科研处的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财务处的财务报表系统、教务处的成绩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都将直接成为数字档案。通过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我们对其产生、使用、失效等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发挥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前瞻性。随着校园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很多院系、机关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各部门的信息都通过网站进行,这些信息不存在纸质版本,所以应该要求各部门每次网站更新时,应将旧网站进行归档或者有选择地采集网站信息。对于各部门使用办公软件、媒体编辑工具产生的非结构化文件,我们也应该要求各部门定期通过网络或者光盘载体的方式移交到档案馆。

其次,优化馆藏档案目录。馆藏档案数字化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数字化后档案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的体现。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胶片、磁带等数据,应该有选择、分步骤地实行数字化,先要做好选题工作。数字化的对象首先应该是馆藏优质资源,比如学籍卡片、科研成果、名人档案、历史视频等数据,对这些数据必须在数字化正式开始前做好手工整理,保证其完整性、连续性,否则将对以后的检索带来很大的麻烦。这些工作应在综合业务系统中得到集中的考虑,通过建立数据库和内容管理系统来实现。

再次,建立档案信息网络。通过分析调查,确定好了信息源,我们就应该构建一个覆盖全校的档案信息网络,每年定期从各个部门接收事先指定的信息资源(包括传统文件和数字文件),这样档案馆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4)构建多媒体档案信息数据库。

高校档案部门可利用高校网络发展的优势,走在网络开发档案信息的前沿,及时制定规划和计划,在信息服务方面率先抢占平台,尽快形成高校档案信息网络。

首先通过网络接收学校新闻及部分专题节目;其次与本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合作,将大量反映学校建校、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声像资料刻录成光盘,形成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档案信息,并随时对接收的多媒体档案信息进行刻录,建立多媒体档案信息数据库;促进学校建立文档的一体化,保证数字化文件形成的内容、背景等信息的完整性,避免丢失或破坏的现象发生。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档案网站服务模式,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数字档案馆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项目,需要一批具有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库加工与分析人才、知识产权使用与保护、数字档案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要根据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需要,培养和引进具有诸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档案人才队伍,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性,使数字档案馆建设正常运行。

笔者认为,建设高校数字档案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因此,要优化档案网站服务模式,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数字档案信息具有信息资源的海量存储,跨时间、地域的无缝传递,自动化的管理和查询,网络间的资源共享等许多优势。数字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模式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是根本性的变革,主要以构建档案部门网站作为信息利用和服务的平台。通过档案网站,用户可以访问档案信息数字库,方便、快捷地进行在线检索、借阅和利用,获取所需信息。可以说,只有在互联网上向公众提供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虽然用户需求与网站的应用效果不容易直观测算,但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统计与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如数据仓库、web数据挖掘技术。这些技术是在网络数据库环境下出现的新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利用网站大量的访问数据去分析、发掘特定访问者的访问偏好。这些分析结果能够帮助网站管理者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调整服务策略,优化站点结构,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网站服务,从而使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增强数字档案信息的实用性。另外,在档案网络信息服务上,要打破馆际界限,实现各级档案网站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这样既能够有效利用各馆的档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又可以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发挥档案信息的最大效用。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为档案有效保护、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我们不仅要积极地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还要应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出现的新的问题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树立管理和服务新理念,促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转。

注释:

认识数字教案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案;数学思考;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1-0118-02

提起“学案”,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并将自主学习与提前预习相联系,学案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罗列,答案详解,而是要起到引领学生思考的目的。那么,如何在教学前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从而带着思考进入课堂,使学生的思考更加主动深入,实现新教材与新课堂的最佳整合,让“小学案”发挥其真正的“大作用”。笔者就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学案,是师生数学思考的载体

学案是思考的载体,是教师针对本班学生情况对教学设计的一种个性思考,更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对学生而言,学案又是不同个体对同一知识进行思考的平台。它能够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学案的核心是“阅读,理解,思考”。

二、学案,引领不同形式的数学思考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能力,并逐步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学案有三种形式:一是单元学案,二是新课学案,三是习题学案。

1. 单元学案――引领学生对单元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数学思考

单元学案用于一个单元的起始设计,可运用图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标题、例题、习题,试着概括单元知识点,了解单元知识之间关系,从而对整个单元教学任务有个整体初步认识。例如,《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学案设计,要求学生阅读例题,分别将例题与课题相连线。教师在课上可利用几分钟时间请学生请学生交流对本单元知识的体系认识,对重点的把握,使学生加深对年学知识的掌握,并在单元结束时进行知识间联系的梳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对所学知识有个新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新课学案――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的个性化思考

新课学案往往用于新授课前,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阅读教材,并对某一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找出思考中的疑点,以便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因此,学案的设计要抓住重点,便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难点进行数学思考。

概念教学,以概念的理解为主,设计解释词语,圈画重点,判断改错,设计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概念的核心和外延,并针对学生阅读教材粗枝大叶,不能够边读边思考总结,从而忽略细节的问题,学案设计中,要引导学生研读语言,关注细节。例如《倒数》学案,“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概念要突出哪三个重点?即积是1、两个数、互为。一个字一个词的理解,可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

计算教学学案的设计要抓住计算中的新知识点,提出来让学生依照提示进行思考,同时,教师也要对读书方法进行提示和指导,如“红色字带表什么?”“小精灵的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促使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对知识内涵进行思考。例如《一个数除以小数》学案设计中,12.6÷0.28书写竖式计算过程必须能体现移动小数点的过程。因此,学案设计为“请你细致观察竖式中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移动?”“观察书中竖式小数点是怎样划去的?”“教材中为什么有的字用红色标记?”经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把握了本节的重难点,并学会了细致阅读数学书的内容。

再如,解决问题的学案设计要找出新知的难点,通过教师的叙述去引导学生理解,并设计补充题目,让学生在完善中理解关键知识。例如《用方程解决问题》学案设计:

(1)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一直用的是算术的方法,比如:小明跳远成绩是4.21米,超过原纪录0.06米,原纪录是多少米?解决方法:4.21-0.06=4.15(米)。

(2)现在,我们认识了方程,还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3)我们所列的方程要包含这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等式。

(4)所求的问题:原纪录是多少,就是不知道的数,也就是未知数,我们把这个量用字母表示,当用一个字母表示时一般用X。

(5)所以,要把这个意思用一句话告诉人们,就这么说:解:设原纪录是x米。这是解题第一步:确定未知数。

(6)解题第二步:确定等量关系:小明成绩、原纪录、超出的0.06米。这三个量有三个关系式:你来填前两个等量关系式的运算符号,和写出最后一个关系式

① 小明成绩 原纪录=超出的0.06米

② 原纪录 超出的0.06米=小明成绩

③( )-( )=( )

(7)根据三个等量关系式一一对应列出三个方程: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三个方程两个是成立的,一个是算术解法,用对号和叉在上面表示出来。

(9)第三步就是解方程和检验并写答了。

认识数字教案第7篇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管理;作用

传统的档案一般是采用以纸质为主,以案卷的形式存放于档案库房中,一般来说档案利用率不高。而新形势下的高校数字化档案是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多媒体科技来实现档案的采集、记录、录入、管理、利用,是一种通用性强、操作性高、实时性好、利用率高的新型档案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高校各个部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改变传统纸质档案每一次利用查阅都要把纸质档案借阅出来,利用完后再归还,多次借阅造成纸质档案的破碎、丢失等不安全因素,既实现了档案的共享,又保证了档案的安全,大大提高了文档服务,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这种数字化档案管理,提高了检索速度,提高了效率,扩大了查询范围,同时还可采用电子加密技术、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档案进行机密处理,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和保密性。

一、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科技发展、高校发展的必然

第一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把纸质文档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将信息存储到计算机数据库中,最终实现档案的快速检索、同时设备技术操作简单,存储空间小,维护方便,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实现档案数据的实时备份,这将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第二建立了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把高校的校园网、党政网、互联网、档案管理系统、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等进行联网就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各个部门的多方资源,达到资源共享,更好的为高校师生服务,真正做到了让档案渗入到高校发展的领域,使广大师生更好的认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第三高校一直以来都是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各种新技术、新科技、新设备都在这里可以很好的利用,高校的师资队伍也是有着良好的教育和学历背景,所以高校在接触新知识,获取新信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这给需要技术、需要计算机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产生背景。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对高校档案产生的影响

第一,对高校档案利用产生的影响。由于数字化档案管理是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来进行档案的管理,所以每一位查询利用者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就可以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不是涉及加密文件就都可以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档案信息,这就大大改变了传统手工翻阅查询档案,费时、且不容易查到等缺点,提高的档案的利用率和减少了查阅档案时间。第二,对高校档案业务工作的影响。档案要想规范管理、有效利用,最重要就是要加强对档案的收集。

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开展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对档案人员的各项培训。这个培训既包括档案知识业务培训又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档案业务管理,又了解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只是注重保存,不注重利用的思想。要努力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在工作中调动他们愿意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科技手段来加强档案的利用的思想,首先思想上要引起重视。第二、加强档案工作者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数字化档案工作是一项新技术、新信息的工作,要想开展好这项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就必须学了必要的常规高校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办法外,还要学习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信息化相关的知识,只有学习了必要的档案知识,也掌握了信心化技术以后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再次基础上还应该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档案鉴别的学习,数字化档案在保存过程中受着磁盘、光盘等载体的影响,必须通过计算机进行转换,虽然这种方式速度快、节省时间空间,但是也要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收到技术的不同影响,有可能会产生信息的不全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真实性有一定的鉴别能力。第三、加大对档案资金的投入。高校的领导,尤其是负责分管档案的主要领导要定期了解档案工作,听取相关档案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学校要制定本校档案管理办法,用制度要管理档案、用科技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其次要提供档案的必要物质支持,为学校档案管理配置先进设备,还要积极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快学校数字化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开展。第四、及时调整更新档案信息。高校一般学生多、教师多、学校档案类别多,一般包括行政、党群、教学、科研、设备、基建、外事、人事等,所以学校管理对象、管理类别也是很繁多,每年学生招生人数、毕业人数,教职工的新近与退休、教学课程的增减、财务信息的更新、基建维修项目的增加、行政事务的开展等,各项类别要想统计清楚,完整的了解这些情况,按照传统的纸质档案是每年各个部门上交档案室后,通过查阅才能了解这些情况,而现在数字化档案,各部门主要涉及的情况有所改变,通过计算机查询就可以反映当前的情况,但这就要求各部门要及时把更新改变后的情况及时更改。第五、加强档案数字化保密保管。由于档案的数字化载体的不同,它同传统的纸质档案保管条件,保密要求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一般传统的纸质档案要求档案室有防霉、防虫、温湿度计等要求,而且保密性一般是指档案借阅要有登记、档案管理人员要遵守相关的档案保密法,不得随便把档案借阅给外人,超过档案借阅期限必须归还等等。而数字化档案往往可能及时磁盘、光盘等等这些占用空间小、存储空间大的数字文件,要对他们保管,一般就要更多的考虑系统的安全,系统的备份等。此外,由于数字化档案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查阅,所以就更应该加大网络的安全性,在录入档案的同时,要确保档案信息不丢失、不能被非法篡改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创新,高校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档案建设在今后的高校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一定是会日益增加,档案本身就是记录历史发展,是我们保存历史、传承历史、证明历史的依据,传统的纸质档案存在不容易收集、不利于保存、不方便查阅等缺点,已经不能适应于历史的发展了,而数字档案有着空间小、存储多、查阅方便快速等优点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受。但是这种新技术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好这种新技术把档案利用价值发挥的更好,如何提高信息档案部门信息管理和使用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办公效率,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已成为档案部门实现信息现代化管理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更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使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时代要求,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和自动化的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认识数字教案第8篇

古代韩愈在职《劝学》中给教师下的定义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对人才的培养已从几千年来培养奴才转变到新式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今天,如若教师 把自己视为一个得道高僧,在课堂上面对乌压压一片信徒传经布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也相应地是对人才的扼杀。

要让学生的心灵和思维在知识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而不作一个储备知识的容器,就得变接受性教学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引”与“学”,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原则的处理,我认为要做到三个转变。

1 学生知识的获得变被动为主动

知识主要体现在常规知识和技能知识上,某些教学思想认为,教学是教师用知识武装学生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授予者,学生是知识的获得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传授,讲得越清楚,越有条理,教学水平越高,学生学习就是听教师讲的,记教师写的,练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就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其实目的一样,采用的方法可以择其佳而用之,效果(指学生素质方面)就有所不同。如在学习生字的方法上,低年级教学中可采用教师教生字字音,学生读字音,教师分析字形,学生识记。但如果采用学生试读,激励学生领读,让学生纠正读音,适时强调读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自己采取有效方法记字形:如区别形近字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并激励学生说出记该字的最佳方法,学生积极参与,既学常规知识,又学技能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能力,教师也乐得轻松。

又如在观察图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教给观察方法时,教师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从左到右或从远到近或从人物到景物……

等方法去观察,但如果发挥学生主动性,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最佳观察方法。所以观察时可设置这样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性思维的引子:你认为采取什么观察顺序最能把图画说清楚?你能按这个顺序说清楚吗?效果肯定要好。

因此,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我认为应成为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创新的过程。

2 问题的提出变教师要问为学生想问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置一系列问题,但问题的提出往往是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顺利地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而提出的,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向,这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21世纪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确有很大差距的,这种方式的提问必将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训练成因循守旧,被动接受寻问,如获至宝同法官寻问犯罪嫌疑人一样,我认为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把问题的提出从教师要问为学生想问,使学生在探索末知事物的过程中形成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探索创新到获得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愉快,这样自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的意识就会形成,这就是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置及提出时,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激励学生想获得这一问题的答案,在教师还末提出时,学生就有一种迫切要问,渴求知晓的心理状态,此时将问题提出或由学生提出,已入木三分,水到渠成了。

3 答案的确定变教师简单评价为多数学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