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务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5:32

财务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由来及作用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由若干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是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西方各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纪的70年代。在此之前,无论是美国还是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制定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会计职业团体及一些著名会计学家的有关专题研究报告。然而,进入70年代以后,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原因是:(1)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明显落后于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70年代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给会计实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企业兼并、融资租赁、物价变动影响和国际结算等。因此,迫切需要许多新的会计技术方法和新的会计准则。(2)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侧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这样,与会计准则有关的一些重要的会计文献往往观点不一,甚至于相互抵触,从而导致会计实务的混乱,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严厉批评。正是为了解决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给会计实务带来的新问题,纠正会计实务中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出现的分歧,为进一步发展会计准则提供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论依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70年代中期率先展开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陆续以“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等文件形式予以。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也都先后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了研究,并了一系列阐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文件和报告。实践证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可以保持会计准则相关文件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避免不同准则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保证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缜密性。

2能减少准则制定过程中由于个人偏好或不同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以及“长官意志”等各种人为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会计准则的科学性。

3可用来评估已的会计准则,既可据以对原准则做出修订和完善,给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而且还弥补准则中的某些缺陷,对重大会计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4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和局限性,使其能据以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营决策。

5通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然适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时展示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起步较晚,会计准则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从目前的会计准则体系来看,它是由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1997年起陆续公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两部分构成。前者又称基本会计准则,是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所依据的基本会计规范,就其功能来说,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后者即为国际会计惯例所指的会计准则。这种将会计准则所依据的理论体系,没有采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式,而是采取基本会计准则形式的做法的确值得探讨。笔者认为,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应采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式。主要理由是:(1)基本准则一般是粗线条、抽象化的,侧重于对一些基本会计概念的简要描述,有的条款不可避免让人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而概念框架则可以对这些概念所隐含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加以充分论述和详细说明,即使一些深奥的理论问题,也会变得易于理解。(2)我国的基本准则是会计准则的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会计理论说明,虽然可以回避概念之争,但由于不可能有充分论证,容易让人误解为以“长官意志”代替学术争鸣;而概念框架只是制定和理解会计准则的理论指南,是独立于会计准则的理论体系,并不具有强制性,实际上,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过程,也就是对有关的会计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并指明主流观点的过程。(3)以准则的形式表达会计基本理论,也会使基本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重复、矛盾难以避免,这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已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已经屡见不鲜;而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代基本会计准则,既可以摆脱当前《企业会计准则》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又能解除会计实务界无所适从的困惑。(4)从国际会计惯例上看,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是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独立于会计准则予以,这种成功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探索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问题上,有的同志主张将《企业会计准则》修改完善,不搞另起“炉灶”。对此观点,笔者不能苟同。不能否认,《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加快传统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的步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从时代背景上来分析,当年以基本会计准则的形式表达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要比采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式效果好。毕竟当时国人中懂西方会计的较少,能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涵义的更是寥若晨星,而一场疾风暴雨式的会计改革又势在必行,在这种条件下,也只有用基本准则的形式进行会计理论的说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但会计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过近10年会计改革风雨洗礼的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素质更是今非昔比,加之由于《企业会计准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内容大部分亟需修改,此时,废止《企业会计准则》,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而代之的时机,应该说已十分成熟。

三、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设想

1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

借鉴西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会计本质。会计本质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概念,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首先予以明确。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之所以没有会计本质的论述,可能是因为在西方国家,“信息系统论”已得到会计界的普遍认可。我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会计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无论是“信息系统论”,还是“管理活动论”,都未得到普遍认可。(2)会计基本假设。对于会计基本假设,西方往往在公告的背景资料中结合会计环境进行简单的提及,未进一步深入地加以阐述。但实际上,会计假设是基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而提出的,是会计核算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它又包括基本假设和技术假设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中,基本假设对财务会计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必须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中。(3)会计对象。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只对会计要素进行详细论述,对会计对象不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会计对象一直是我国会计界争论的热点话题,将其列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原因在于: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报表设置哪些要素,设置多少个要素,这都必须限制在会计对象的范围内,受到会计对象的制约,如果只提会计要素不谈会计对象,即会计对象不明确,要素的设置就会失去客观的依据,则难以保证其合理性。(4)会计目标。对于会计目标,西方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都立足“决策有用观”。事实上,无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受托责任观”,都各有其存在的特定经济环境。“决策有用观”适宜于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并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环境;而“受托责任观”则适合于委托方和受托方可以明确辨认,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不是通过资本市场而是直接往来形成的经济环境。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十分发达,企业大量资本的取得,主要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国家作为委托方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将我国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是比较恰当的。(5)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通向会计目标的桥梁。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决定了我国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应是可靠性而并非是相关性。此外,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财务报告等问题,均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加以阐明。

2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机构及名称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应由同一机构来制定及,这一点似乎已为我国会计界所普遍认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制定任务大多由民间团体来承担,但按照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现实条件,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则应由政府部门即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及。原因是:(1)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且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国家是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而由政府部门来制定会计准则,则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需要最为直接的手段。(2)在我国,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协调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不同的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不同主体的利益。在我国,至少到目前为止,任何一个民间团体都不具备协调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能力。废止《企业会计准则》,而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取而代之,还要涉及到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名称表达问题。西方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称谓不尽相同,如美国称之为“财务会计概念报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称之为“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考虑到既要为我国广大会计工作者所普遍理解和接受,又能体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还要反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本质,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会计准则的理论框架”或“会计理论框架”的名称来表达。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论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理论;构建原则

一、财务会计目标的基本内涵

财务会计目标是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是构建会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是关于会计系统所应达到境地的抽象范畴。它是沟通财务会计信息与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纽带。它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研究的是要解决财务会计向哪些人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会计目标是随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会计目标来源于会计实践,因而能够把外部环境与会计系统有机协调起来。不仅如此,会计目标还是会计研究的起点,是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会计系统内部的一切机制都围绕会计目标而发挥作用,通过优化会计行为来实现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财务会计向哪些人提供信息,以及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前者涉及到财务会计的具体目标,后者涉及到会计信息质量。

一个构建良好的财务会计目标,应当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系统性,也即会计目标具有层次性,应当包括基本会计目标和具体会计目标,前者是对会计目标的高度概括和一般性描述,后者是前者的细化,基本会计目标和具体会计目标紧密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会计目标体系。稳定性,也即财务会计目标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经常变动。实用性,即一定时期内,此财务会计目标能够适用于该段时期的会计工作具体情况和当前的会计环境。先进性,是财务会计目标切实为会计工作发挥作用的必要保证。

二、财务会计目标理论的两大学派

1、受托责任学派。按照该学派的观点,受托责任可以作如下解释:①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受托方因此承担了合理、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并使其尽可能保值增值的责任;②资源的受托方承担了如实向资源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与结果的义务。而这主要是以财务报告为手段进行的。不少学者认为,由于企业处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企业的很多资源是直接取自其所处的环境,因此作为资源受托方的企业管理当局还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即最大限度地保持企业所在社区的良好环境、有效利用并培养人力资源等。

以受托责任为目标的财务会计特别强调会计计量的结果要客观、可靠,要有助于提供受托者的受托经济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有助于其进行业绩评价。因此,该学派要求企业在会计计量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2、决策有用学派。决策有用学派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l号概念公告,将财务报告的目标确定为以下三方面:①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对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对那些相当了解经营和经济活动并愿意相当勤勉地研究这类信息的人们来说,应该是全面的。②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数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③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责任及业益)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影响的信息。

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定位现状

1、财务会计目标应分为两个层次:基本财务会计目标和具体财务会计目标。基本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研究的出发点,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的最终目的。它在财务会计目标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并直接制约着具体财务会计目标,同时也体现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具体财务会计目标是对基本财务会计目标的具体表达和实现,是在基本目标的指导下,从事财务会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基本财务会计目标建立在财务会计一般环境假设的基础上,运用规范方法中的演绎法推导出财务会计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以求达到对财务会计实践的规范,满足社会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基本财务会计目标适用于一切历史发展的阶段,是从不同历史环境下具体财务会计目标抽象出来的共性;具体财务会计目标则因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不同而不同。

2、财务会计基本目标应为提供信息以满足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则是两个具体财务会计目标。基本财务会计目标适用于一切历史发展的阶段,是从不同历史环境下具体财务会计目标抽象出来的共性——提供信息以满足对财务会计信息需求。受托责任观认为提供信息是为委托人(已经的投资者)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作出是否继续维持委托——受托责任关系的决策;决策有用观认为提供信息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进行投资、信贷等决策的需要。可见,二者是有共性的。即都是提供信息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求。二者的区别是主要的信息需求者有所不同。受托责任观的主要信息需求者为已经的投资者——委托人;决策有用观的信息需求者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处于不同历史时期,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同。可见,两者适用不同的历史环境,是不同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因此,它们属于具体的财务会计目标。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具备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则由于历史环境的改变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批判这两个观点,也不能盲目地去协调二者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是财务会计目标发展的两个具体阶段。由于历史环境的延续性和继起性特征,二者在某个历史发展时期交替和重叠,表现为二者的融合。

四、构建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原则

笔者认为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根据我国会计环境的特征,满足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制定会计目标。根据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我们可以认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首先是国家的职能部门和银行,其次才是非国有经济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上的大众投资者,其对会计信息需求总体上定位于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还有一部分职业投资者,而且随着上市公司投资者结构的不断变化,这部分比例会逐渐加大,因此,也必须考虑未来潜在的职业投资者对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需求。

2、制定会计目标时,既要遵循会计目标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考虑会计目标的前瞻性。我们在制定会计目标时,在充分考虑会计目标发展的历史规律的同时,更要考虑到会计目标未来的生命力。作为概念框架中描述的会计目标不应该太狭隘,也不应该只顾眼前,在可能的情况下,它应该反映可以预见的会计环境的变迁对会计目标提出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供给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

3、顺应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形势,与国际惯例接轨。通过对会计目标定位的比较可以发现,作为主流学派的“受托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的观点有相互融合之势,各国会计界(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目标的界定一般都要求既考虑受托责任的要求又考虑决策有用性的要求。

通过上述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分析,作者尝试性地给出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目标:由于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改革过程中,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需要突出,政府是最基本的受委托人,要满足财政收支的需要,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还要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要充分反映国有企业的委托——受托责任,维护债券人利益等,因而我国财会目标是:为政府平衡财政收支和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为中小投资者,大股东提供真实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为国有商业银行等主要债券人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为政府提供国有企业的委托受托责任和经营业绩的财务信息;向社会公众披露政府的委托责任等。

参考文献:

1、蔡海燕.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选择[J].经济师,2006(12).

财务会计论文第3篇

摘要:在会计教学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重叠交叉内容较多,而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但会计界对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一直认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笔者认为事实上,两者是可以进行融合的。

管理会计产生与成本会计,是与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从而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对策、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功能。应该说,管理会计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的管理,其目的、职能和手段对企业而言都是必须的,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会计未有系统开展,其众多工作都为财务管理所执行,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能更好地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目标。

一、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管理,是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财务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因此,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可以看到,两者均以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研究对象,研究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通过价值的管理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是一种资金的运动过程:从货币资金的筹集、投资形成生产所需商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然后是生产,资金流入商品,形成可供销售的商品;再是商品的销售,又形成货币资金。而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正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资金营运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由于资金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者说资金运动是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财务管理就是以价值形式为研究对象。

如前所述,管理会计也是以价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价值信息的处理加工,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因此,无论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都是对价值的研究,财务管理直接对价值运动进行分析和反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能够进行融合的,笔者认为,应当要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仅是因为两者有一致的研究对象这一基础,还因为管理会计关键是对价值是一种分析和反映,可以说更多的是在方法上的研究,而财务管理直接进行价值的实体管理,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更有利于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中有许多内容和财务管理内容重叠

目前,一般的教科书中,管理会计包括的内容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投资项目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系统、责任会计等方面内容。财务管理则包括:权益和负债筹资管理、长期和短期投资管理、长期和短期资产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管理、财务计划和控制、财务分析等。在这些内容中,存在许多重叠:成本形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作为预测方法,在财务管理的利润及其分配管理中也大量地运用;杠杆理论里两者都有阐述;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的运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和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在财务管理的财务预测和控制中有运用;责任会计评价方法在财务绩效考核中有运用。这许多内容的重叠也是导致管理会计虽然在企业中方法有应用而不系统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不但有利于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有利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三、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

由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基础的一致性,同时,大部分研究成果的重叠,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两者进行融合。同时在前面已经分析了管理会计是注重对价值的分析和反映,主要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而财务管理是对价值实体的管理,更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较好。

笔者对于将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具体想法为:

1、对于重叠部分内容

由于前者侧重于“技术”与“方法”,后者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该部分内容可以列入财务管理,并在这些原理和方法阐述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决策。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净现值法和内涵报酬率法等资本预算的方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存货控制模型等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放入财务管理后的阐述应加强,同时,财务管理在这些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来进行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控制管理决策,这样,财务管理不但要在财务上运用这些方法,而且需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探讨。这样有利于原理和方法的融合和运用,也有利于其改进和完善。

2、对于非重叠部分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上有部分内容非重叠,对于该部分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纳入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预测,财务控制和财务考核。以上部分内容主要是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和责任会计。事实上,企业进行的财务预测也必须进行销售、成本和利润的预测分析;财务控制中也少不了利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财务考核中也必然会涉及责任会计的考核方法。因此,融合会使财务管理更趋向完善和整体效益;也会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较有利。

除此之外,还有如平衡计分卡(BSC)业绩考评体系、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CM)、全面质量管理(TQ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方法都可以被扩展到财务管理中。

平衡计分卡是现代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评价企业业绩的考核系统,由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往往更取决于一些非财务指标,而平衡计分卡在考核企业业绩时,引入了非财务指标。而现代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也必须加入非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业绩考评可以给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带来一种新的视角,避免了单独使用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考核给企业带来的短视行为,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财务目标,进而有助于企业长期财务管理的良性运转。

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作业成本管理可以使作业成本精简和作业效能提高,从而实现财务管理成本效益的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而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建立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必然是其选择,这也是管理会计融入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余绪缨、汪一凡、毛付根、胡玉明,《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财务会计论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胜任能力;财务会计;创新教学

一、目前高等院校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学理念的误区使会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目前,会计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会计学教学理念重会计轻管理、重操作轻原理、重规则轻质疑、重簿记轻报告、重个体轻系统、重本体轻环境、重技巧轻育人。像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决策能力这些最重要的会计技能要素并未归于会计教学理念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仍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理念尚未被普遍接受,会计教育理念存在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等问题。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衔接不畅。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课程设置中存在遗漏等显著性问题。在会计教材方面,对会计准则解释较多,理论分析很少,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没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各高校关于财务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安排大同小异,即设置《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而中级财务会计中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非流动资产减值测试等内容涉及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等财务管理内容,但此时还未开设此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与高级财务会计中的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内容高度相关,却被人为划分至两门课程。目前,现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偏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不够,教材和教师会用大量篇幅介绍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却很少解释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职业判断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而这恰恰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3.教学模式落后,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欠缺。当前我国会计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课堂讲授,“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对于知识的应用,很难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随着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制度、方法不断增加和修改,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多,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方式会很难跟上客观形势的变化。教师没有时间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学生在重要原理和重大问题上认识肤浅。实际上,会计充满了假设和主观判断,从会计政策选择到会计估计变更都充满不确定性,为会计职业判断留下充分空间,职业判断的结果会产生直接的经济后果,而我们目前的会计教育恰恰忽略了这一重要特征。4.教学评价单一,无法推动高校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现在很多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得过且过,平时不努力,在考试前要求老师给予重点,长此以往,造成学风不良,教学质量低下。这可能源于目前学生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学校为主导,注重卷面成绩不重视实际能力,只注重期末成绩不重视平时成绩,这种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很难真正地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在我国高校的管理过程中,无论是评定职称,还是各种待遇的获得,更多的是以教师的科研成果来进行评价,较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情况,更没有把教师的职业资格、实践能力与职称评定挂钩。

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美国会计学会(AAA)的会计教育委员会在《会计教育的目标》明确指出:“学校进行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教导学生具备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给予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得他们在毕业以后能够以自我独立的意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本科会计教育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不应将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课本之中,而是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开始,逐步拓展到实践里,给学生讲解实际情况下的具体操作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决策能力等重要的会计技能要素的培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让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积极与ACCA、CMA等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开设ACCA、CMA国际方向班,鼓励更多学生学习国际化会计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按照这种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2.优化课程设计方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专业方向分得越来越细。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的单位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各有其重视的方面。会计教育教学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方向优化课程设计方案,制定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课程教学方案,录制与之相配套的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推行翻转课堂,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改变教师现有的职能,使教师起到引导、答疑的作用,而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在财务会计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注意财务会计课程先后顺序合理化的衔接、财务会计课程与最新会计准则的衔接以及财务会计课程与相应其他课程的衔接。3.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学生专业职业胜任力。创新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不仅要关注会计准则的运用,更要关注会计准则制定背后利益集团的博弈,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解不同的准则适用于不同的经济环境,打破“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局限。关注会计准则可能引发的经济后果,让学生了解“会计不仅仅是与数字数据打交道,更是与人打交道”。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务模拟教学等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课程内容和能力训练的整合。在专业教育中加入会计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培养,利用团队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与职业胜任能力。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结构的比重,注重加强与行业或企业合作,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一方面加大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与行业或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4.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创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高校师生的评价与考核体系过于单一,强调知识考核、结果考核,忽视能力考核、过程考核;对于教师,关注科研能力,忽视教学水平,更加忽视实践能力。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本科会计专业人才,我们必须改革高校师生考核与评价方式,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纳入评价体系;以职业胜任能力培养为本,考核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积极对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实施改革,重视对教师进行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纳入教师职称评定。拓宽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能再以单纯的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标准,更加注重教师对教学、科研、实践与服务社会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允许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将科研和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和实践的推动器,使高校教师成长为会计专业专家。

三、结束语

财务会计论文第5篇

(一)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从实际情况看,很多医院没有对财会档案相关管理工作加以重视,档案资料收集方面并不全面,很多医院仅仅对专业资料相关整理与存档工作进行关注,而没有关注电算化备份工作以及归档工作,使档案缺少联系与整体性。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实现规范化。财务会计档案和其他文件资料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为了后期工作时将经济活动相关历史反映出来,从而给后期决策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可是从当前情况看,很多医院财会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一般是由兼职人员来负责。另外,档案鉴定以及销毁工作也得不到重视,对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效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终对医院经济效益以及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责任分配存在问题。在医院中,财务会计的种类比较多,内容也比较丰富,量比较大。比如,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等。为了对财务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其质量,都对分工进行了细化,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作具有便利性,可是却没有对责任分配加以明确。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推卸责任,档案部门以及财务部门没有对工作进行系统划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困难,对档案管理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相关管理人员素质比较差。从当前情况看,在医院很多财会档案相关管理人员未接受过专业教育,导致其管理能力比较差,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纰漏,最终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二、加强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为了保证医院财会档案相关管理水平,一定要提升管理意识。首先,领导层要对财会档案对于医院的重要影响有一个正确的意识,提升档案管理的意识,将财会档案当作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自己也要提高档案意识,档案管理人员的任务并不只是对档案进行管理,还要对医院中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要具有主人翁意识,做好财会档案相关管理工作,对财会档案进行严格审核以及鉴定,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当前,社会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从财会档案相关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看,要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其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医院具体情况相符,不断对其进行强化,确保制度的成熟。工作人员要按照相关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进行操作,承担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端正态度。另外,还要确保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以及每个岗位,对分工进行明确,确保赏罚分明,从而保证各个部门都能有良好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三)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信息化的实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提升。时代的发展要求医院的财会档案相关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同时这也是医院管理水平加以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医院的财会档案实现信息化建设,并不只是单纯投入和负担经济资源,财会档案同时还是经济主体的一个重要资源,需要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给医院的决策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最终给医院带来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对财会档案以及资料进行充分挖掘并进行科学利用,能够获得较大的成果。由于时代是不断进步的,因此,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对医院的财会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与发展,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以及信息化。这就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给医院发展带来机遇,对财会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创造条件,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以及专业化与规范化。

财务会计论文第6篇

仔细观察会计在结算报表中的内容,不难发现一般都需要将许多历史性的成本就行记载,但前提是,对于各个时期而言,货币值必须处在没有变动的情况下,要不难很难对应上发生成本的实际值,所以要明确一点的是,把历史货币在登记的时候,要依据原本购买时的价格进行入账,而不是按照此时货币的一定值或者叫做当前市场上的货币流通的价格进行,否则数据将失去真实性。但是如果依照此种方式,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方式会不受控制,人们也很难掌握它的动向。这种不稳定性在很多西方国家出现的矛盾点比较多。两次大战给各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动荡,所有的物价飞速上涨,甚至有一些国家的货币出现了膨胀,这些不稳定局面是各国家的货币出现了贬值的现象,这对于以上我们说的要以历史性成本的真实数据记录在案会产生自相矛盾的现象。对此我们不难看出,历史性成本在会计的结算报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

(1)作为历史成本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记录过去的某些时间里财务成本状况,但是随着物价的不稳定性改变,固定资产的准确值由历史成本来计量,却少了更多的可靠性。对于会计信息的呈现也就很难出现真实,与此同时,也就无法知晓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

(2)工作人员很难做到对于历史成本及时的记录在案,随时记得更新,因为历史记录的信息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的多,不仅繁琐而且甚是复杂,最主要的是更新的过程很麻烦,因此,想要及时的体现企业的固定资产变更内容,是难上加难的。

(3)由于以上的因素均显示历史成本在报表中的体现很难与实际的财务状况相同,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财务报表上所显示的盈利及亏损现象也是不够准确的,也因此,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就失去了合理性。准确性受到的影响必然会使目标结果难以准确。

二、财务会计的局限性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1.及时性问题

我们都知道的是,在财务人员工作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时效性,一般财务工作者会在月初及月末时特别的忙碌,因为所有的报表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否则将会出现很多麻烦。历史成本作为一个十分主要的用处存在财务会计中,但是由于历史成本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就叫人堪忧。本身作为历史成本来说,它的作用无非是记录以前的资金应用情况及财务信息状况。但由于其与现在的的财务信息存在着很大的时间局限,随之外界环境的改变,货币值得涨幅,都使历史成本失去了作为查询过去财务状况的依据,那么财务的实际状况,将由资产及负债的实现或偿还来体现。简而言之,作为管理者,很难从历史成本中得到真正的会计信息。

2.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

作为一个工作部门来说,财务部门将在企业中占领着重要的核心地位,影响着一个公司运营资金的收入、支出、利润统计等重要工作,首先,应该明确每个财务人员的各项职责,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于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应该重注财务人员的自身修养及素质,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严格自律,不要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操作。当今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员工的自身发展,首先都应该严格的遵纪守法,时刻清醒的认识职业道德的约束。财务部门所记录的经济状况将直接呈现一个企业的运营实际情况。如果从业人员在登记的过程中没有录入准确的信息,那么管理人员将很难对于企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一些不正确的决策也会产生,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灾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利益诱惑会使很多从业人员掉入其中,无法自拔,职业道德操守也抛之脑后。因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每个人的文化程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企业应该注重对于员工道德与修养的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委员工程创造一个很好的工作氛围,就会大大的减少员工职业道德的丢失。只有了解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管理者才能更好地经营公司,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

财务会计论文第7篇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成人高校或高职学校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对一个中小型企业的完整帐务不能进行处理,甚至一些简单的、常见业务也感觉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与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不好,针对性不强,实做业务太少有较大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认为,从课前见习,课中模拟实验,课程结束之后的实习这三个环节上采取措施,加强实践性教学。

一、课前见习《财务会计》课程安排在《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进行,《财务会计》课前见习既是理论付诸实施的过程,又是《会计学基础》与《财务会计》课程联系的桥梁,同时还可验证和延伸《会计学基础》的内容

见习内容的安排应尽量使见习单位核算内容与将学理论内容相吻合;时间约两、三天即可,四十人左右的班据见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可分组交叉进行;见习单位的老师现场讲解核算程序、内容、方法、特点等,并出示相关帐、证、表;选择的实习单位,既要有独立核算单位,也要有集团公司下属的非独立核算的成本中心,既可以是商贸营销公司,也可以是生产型企业或餐饮宾馆等服务行业(如成发集团的条件就完全具备),通过这样的见习安排,既可巩固前面所学知识,还为后读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模拟实验《财务会计》应着重搞好两个实验即:单元模拟实验和总体模拟实验

1、单元模拟实验是在某一单元(或某一章)教学内容完成之后,以单元的板块形式在实验室或计算机房(须事先购买商品化会计实验软件)进行的阶段性实验。该实验在教学中的安排目的是分段掌握各会计要素的核算、报告方法。如货币资金核算,应收及预付款项核算,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会计报表编制等都可分别进行单元模拟实验,或按企业销中资金运动的过程安排单元模拟实验。单元模拟实验中的技能训练比课堂作业更为复杂,而单元模拟实验又使复杂的会计技术分散化、简单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将乏味的理论和操作规范变成看得见的实验,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又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学习中的兴趣。

2、总体(综合)模拟实验总体模拟实验是指模仿一个企业某一会计的全部经济业务,经过再设计和加工形成系统完整的会计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所进行的仿真操作演练。同其他社会科学相比,财务会计实验具有易进行环境假设和方便操作的优点,由于实验资料是模拟代表性企业的经济业务,所用凭证、帐表均与实际相同,业务全面、系统。这种总体(综合)模拟实验可弥补单元模拟实验条块分割、系统性差的不足,且不致产生校外实验中由于实习单位生产特点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学生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问题。实验过程易控制、出现的问题也方便解决,不论业务类型、内容,还是其繁简程度都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控制、引导下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总体模拟实验对于学生全面理解财务会计理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熟悉会计处理过程都有重要作用。

三、校外实习会计专业实习是在《财务会计》课及模拟实验完成之后,到单位的定点实习,时间约一个月

据会计年度的特点,专业实习最好安排在十月下旬到次年元月中旬,由于此时学生对企业核算的程序、内容、方法等基本上有所了解,也能独立处理一般业务,此时安排校外实习对学生和实习单位都有好处,学生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既能温故知新、融汇贯通,同时因企业年终需办凭证汇总、试算平衡、结转、编制报表等业务,实做机会多、实用性、针对性强;实习单位的老师主要负责对学生操作指导和检查,可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完成技术含量高的(如调帐、财务分析等)业务。超级秘书网

目前企业财务会计采用无纸化操作的并不多,多数单位仍是手工做帐,或机帐手帐一起做,若实习单位实行了电算化,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如录入凭证、修改凭证、理解电算化核算程序及其特点等将得到良好的锻炼,并为电算化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以上三大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学习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互相促动,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就业能很快上手,甚至让用人单位感觉是一个熟手、能手,再也不会出现财会专业的毕业生不敢接帐簿的尴尬局面。当然,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也需要做一些小的调整,把目前高职校中第一学期学会计学基础,第二学期学财务会计的时间安排,依次推后一学期,其他相关课程也做相应调整,以保证财务会计课是在每年年底结束,与会计年度同步,达到实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会计模拟实验教程》(单项实验),主编:张富堂,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会计模拟实验教程》(综合实验),主编:刘雪清,王化中,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会计论文第8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企业会计部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外的会计准则基本内容一致,在公允价值计量推行后,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确认形式、报告形式以及计量形式。目前,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还受到内部专业人员素质低下、市场经济的限制以及公允价值自身的缺陷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应从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市场经济的限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等方面促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自2007年之后,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部门才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以促进各国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存在诸多进步意义,但现今我国市场环境还处于发展阶段,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仍有大量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发展公允价值计量便要充分分析限制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因素,并要针对这些限制因素进行整改。

一、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内涵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或是公允价格,其具体的运用是在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合法的正当交易所产生的金额,不包括双方当事人被迫的情况以及针对一方当事人的清算性出售行为。在对公允价值进行定义的过程中,由于国际市场环境、金融环境的改变,国际上的公允价值是在一定的计量日期内进行有序的交易,交易双方必须是市场参与者,双方进行一项资产的转移,在资产进行转移中,产生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也称之为退出价格。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所不同。我国公允价值的定义是交易双方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的交易以及债务的偿清所产生的金额。在我国判断公允价值的必备条件是交易的双方互相熟知对方的实际情况、双方的交易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双方在交易过程中要实现公平交易。综上所述,公允价值是一种综合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作用的发挥必须要在市场交易中进行。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背景及趋势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对外交流日益密切,国外企业通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价值的运用使会计信息的交流更为通畅,信息间的关联性也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公允价值成为现今社会企业发展的主流,也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公允价值的日益深入,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目标也随之发生改变,由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主要的计量模式,改变为以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协调、融合为主要的计量模式。

(三)公允价值的特点及意义

我国公允价值的特点首先是应用范围较广,在公允价值应用范围中对相关资产、单方的负债以及双方的利润都要在财务会计中有所体现,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资产的核算以及利润的计算时,难免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于资产的计量相对准确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次是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由于我国复杂的国情,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之间的使用中必须体现持续的特点,公允价值的特点充分说明公允价值要求禁止包含较多假设性以及不确定的价值评估技术的应用。最后,公允价值要以市场价值为最基本的标准[1]。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中要保证市场交易的灵活性,其价值的确定要始终以市场价格为主要评定标准,只有在保证市场交易的灵活性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保障最为公允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的计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市场资金的运行上[2]。公允价值可以明确反映市场的现状,以及应用在市场中的资金流动状况并对资金进行有效的评估,进而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进步,使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对企业自身的投资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进一步使企业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使会计信息的使用人以及资金投资规模小的企业能够得到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的公平化、合理化。

二、阻碍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因素

(一)专业人员素质低下

在企业内部运行中,公允价值的使用越来越广泛[3]。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中,多数工作人员对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力不从心。员工在技术方面达不到公允价值的技术要求,且企业缺乏相关行业的人才。现今在市场的活跃度并不高的情况下,对相关的评估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评估队伍的品行要求更为突出,然而,我国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以及技术团队,使企业难以达到与市场同步。同时,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使公允价值的与市场真实价值极大的受限于理论判断,导致市场反映的价格与实际真实价格相距甚远,从而使公允价值的真实性降低,可信度下降。另一方面,对于公允价值的判断,多数企业依赖于专业的评估人员、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判断与估计。评估人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操守决定了公允价值的真实性。而我国对于评估人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缺乏相应的标准,导致公允价值的结果极大的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进行公允价值的评估时,无法避免的要面对巨额的资金,一旦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操守,便会产生违法事件的发生,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难以进行,进一步影响会计人员本职工作的有效性。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的普遍专业技能偏低,且对公允价值的认识程度,以及操作流程理解不足,进一步降低了公允价值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可靠性。

(二)市场经济的限制

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完善,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并不具备相应的条件[4]。在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便是要素市场。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信息市场等。我国的要素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导致其在市场中自由竞争遭到限制,从而使公允价值无法使用,市场中对公允价值的使用难以提供相应的硬件设备也是阻碍公允价值使用的原因之一。例如,大数据设备等。并且我国产权发展也相对缓慢,对产权的界定以及限制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交易双方进行交易时只能采用关联方交易的方式,从而对交易产生的利润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导致公平的市场环境难以形成,公允价值也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对于国外诸多国家对公允价值进行明确的界定主要在于财务报表附注的列举方面,这样的做法极大的限制了公允价值对信息的利用。

(三)公允价值自身的缺陷

在传统的企业收益观念中,对企业实际收益进行有效的账目的管理,便可准确掌握企业的盈亏情况,但公允价值在企业的运用过程中,由于公允价值的浮动性,导致企业在计算盈亏时准确性难以确定,多数企业为了提高账面上的利润,充分运用公允价值的这一特点,导致公允价值难以真实的反映市场状况。在多数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一般采用估计的结果,是难以明确确认的,这便导致有些企业运用非法的盈亏计算方法降低企业账面上的利润,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实际利润的目的。

三、发展公允价值计量的策略

(一)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由于我国公允价值的判断多数取决于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5]。因此,提高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合理性便要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应包含职业技能以及职业操守两方面的提高。企业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培训的投资,使会计人员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公允价值确定的工作流程,增加其对会计准则的理解能力,在不断的知识更新中,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更新传统的观念,在不断的学习中与国际先进的会计工作理念接轨,从而促进企业的国际化。对于会计人员职业操守的提高,企业要加强自身企业文化的发展力度,针对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宣传企业内部文化,使会计人员形成鲜明的责任意识,在责任意识的支配下,提高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统一,加强公允价值的真实性、有效性。此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不可避免的带来企业盈亏数值的大幅波动,波动的数值给会计人员的财务计量带来诸多压力。另一方面,财务报表中体现的企业隐藏资产进一步导致企业操控盈亏的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面对市场的经济体系与过度发展的公允价值计量技术的不平衡性,市场的主体以及政府应该积极应对这一现状,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政策,促进投资人以及债权者对于公允价值的特征的理解程度,对不适用于公允价值发展的市场情况进行整改,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公允价值体系的形成。

(二)减少市场经济的限制

在我国规定的会计准则当中明确说明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也属于会计的政策[6]。我国要加快要素市场发展速度,包括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信息市场的发展,从而减少其对市场自由竞争的限制,还要为公允价值的普遍使用提供相应的硬件设备,如增加信息交流设备的应用等,加快我国产权制度的发展,清晰的界定产权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从而形成公平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实现公允价值,对公允价值的有效公开,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违法事件的发生,为市场提供明确、有效的信息。进一步使公允价值步入合理化的道路。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我国目前还缺乏统一指导、操作公允价值的总体框架,导致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做指导,从而使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框架难以形成。由于我国的市场环境变化无常,进一步限制了整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发展。要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应充分借鉴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在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强对明确估价技术中的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输入值的层次的重视程度,企业应对输入值采用观察的方法,尽可能避免无法观测的数值进行输入值的录入,使影响公允价值的人为因素降到最低,从而增强公允价值的可信度。

结论: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虽然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限制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因素,但只要能针对我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公允价值必将充分运用到各个企业的会计核算之中,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作者:潘雪 乔瑞中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坐田,陈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比较及其相互借鉴[J].财经论丛,2011,02(05):92-97.

[2]张奇峰,张鸣,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影响与决定因素[J].会计研究.2011,08(04):22-29-95.

[3]戴德明.财务报告目标与公允价值计量[J].金融会计,2012,01(03):21-26.

[4]张孝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中的公允价值辨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07(0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