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训报告书

实训报告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3:23

实训报告书

实训报告书第1篇

【关键词】校内实训课程 学生实训报告 存在的问题

校内实训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必要实践环节,必须重视和加强。只有做好学生实训环节的培训,才能切实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实训课不单是对前人劳动的简单重复,它是高校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操作训练的必修课。撰写合格的实训报告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规范操作能力之一,也是实训课所应承担的具体的培养训练任务之一。

撰写实训报告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学生现在在实训课中练习写实训报告,就是他们以后在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中撰写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的模拟训练。这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在科学实践中的具体工作能力。在实训课中不能写出合格的实训报告,甚至报着应付态度,这既影响了实训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失去了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常遇到学生不重视撰写实训报告和撰写实训报告不合格现象。其中既有学的问题,也有教的问题。学生撰写实训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抄实训教材。不少学生把写实训报告变成抄学训指导书。要知道,实训报告和实训指导书是有原则区别的。实训指导书是告诉学生某个实训应该如何做,它向学生提出实训任务、目的、设备、阐明实训原理,要求做什么内容等,提供整个实训的思路和方法,是指导性的。而实训报告除反映出学生预习实训情况,重点应放在实训的总结,要具体回答自己是如何做的,遇到什么问题,是解决的,观察到什么现象,实训结果如何,有何收获等。若只会抄实训教材,不能总结自己的感受,那么,就不能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第二,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训报告是实训者对实训工作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报告的灵魂是实事求是。但许多学生写的实训报告中,对应该记录的实训条件、仪表数据、观察到的实训现象等原始材料不重视,不认真记录,甚至编造或抄别人的数据,对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随意增减,对测量的误差估计也不求甚解,满足于一知半解。认为实训只不过是重复前人的劳动,再认真也不会有新发现,只求过得去。这恰恰违背了实训课应有的灵魂。

第三,报告书写不认真。许多同学写实训报告时,往往是从实训指导书中东抄西凑,条理不清,证言不通,字迹潦草,罗列公式,图表符号也不规范,把实

训报告写成天书,很难读懂。报告是写给他人看的,作为一个实训总结的报告,应当具有可重复性、可发表性和可保存性的价值。不仅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能看得懂,一定要认真书写,字迹要清楚,文理要通顺,数据要完备,图表要规范,结论要明确。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训素质,就必须从实训课的各个具体环节的训练开始,一点一滴积累,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工作作风。所以适当花费些时间和精力,认真书写实训报告是值得的。

学生撰写实训报告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体现在学生的实训报告中,但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涉及到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如由于课程较多,学生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写实训报告,使学生实训报告这一教学环节出现了诸多问题;只有同学们认识到实训报告的重要性,努力认真去做,才能真正从撰写实训报告中获益。教学教学管理指导部门关注实训课的硬件环境较多,对学生如何撰写实训报告这一教学环节缺乏具体的指导;一些有影响的实训教科书中,对写实训报告 也只是原则性要求,缺少具体的规范。

大多数实训课教师的工作量较重,加之招生量不断扩大,要上的实训课时较多,同时还要批阅大量实训报告,缺少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纠正耙环荼ǜ嬷械乃有毛病,老师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在统一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突出重点,避免实训的盲目性,片面性。

并且,老师也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这与我们学校提出的口号:“老师要到企业锻炼”相吻合,老师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才能在讲解过程中深入浅出地透彻讲述操作原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老师还要鼓励同学多提问,实训过程,就是一个实际工作的演习过程,以老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弥补学生就业时实践经验缺乏的劣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仪表数据要规范:

如流体输送的操作开车准备

1)把清水加到清水储罐视盅处。

2)把浑浊液加到浓浆罐。

3)检查公用工程水电是否处于正常供应状态(水压、水位是否正常、电压、指示灯是否正常)。

4)熟悉设备工艺流程图,各个设备组成部件所在位置(如加热釜、原料罐、)。

实训报告书第2篇

[关键词]研训模式;角色换位;读书报告;碎片整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47-02

[作者简介]张红(1966―),女,江苏江都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高级。

教师研训是一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常规活动。当前,随着网络学习的大力倡导,教师学习方式和内容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对教育研训活动的组织有了自己的期待和评判。教师不再愿意参与那些以课时为捆绑的讲座,他们希望接受一些能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主题研训。这就要求各区域研训工作的组织部门弱化行政指令性培训的指派,充分调研教师的需求,调动教师参与研训活动的热情,必须结合教育管理和教学一线教师工作的实际对研训模式进行重构。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师需求进行研训模式重构的典型案例与相关操作方法。

一、角色换位的学科教研

常规教研活动的模式是培训者进行讲座、讲学或专家进课堂听课后就课堂面貌进行学科研究点评。这样的传统研训模式组织形式安全性高,组织人易操作。但模式化的形式显得枯燥单一,针对性不强。教师需要一个研训的现场,让培训者和受训者能够真正建立起互动的管理,让解决实践问题的措施落实到位。

(一)模式重构

模式重构一――体验式培训,这是一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研活动,主题是基于课堂现场的读写结合进行指导,活动聘请的专家是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活动的第一个阶段:余映潮老师上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示范课,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学生”是今天来参加培训的来自区域内各校自愿报名的青年教师。课堂上,“学生”在余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读、写、思考等活动。“学生”认真听课、提问,也举手回答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并完成课堂笔记。这是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长四十五分钟。活动第二个段落:余映潮老师做了“让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讲座的主题观点、支撑的事例和材料均来自这节课堂的教学。报告现场,余映潮老师与参训教师进行互动、答疑,对观点进行剖析。

(二)重构反思

1.角色换位,报告者作出实践的榜样。报告者用实践行为诠释自己的观点,将理论的要素直观化地变为行为,呈现概念的本质属性。将自己对教材和对学生言行的理解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本身就是自己教学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语文特级教师将同行作为“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更呈现出自身学科素养和人文修养与教学行为的关联,这本身就是对学员文化底蕴积淀的有力倡导。

2.角色换位,“师”转“生”体验深入。参训的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感悟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心理,审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这样无疑增强了对平时自身教学状态的反思;每位“学生”这时候就会追问自己:我平时是怎样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得当?如果是这节课,我会怎样教?我的学生会有怎样的收获或疑惑?

3.角色换位,站在观课的立场上,审视“教与学”。受训教师做了“学生”,这样的活动体悟是独特的。他们可以站在全面观课的角度观察课堂教学状态,体会教学现场和环节的安排效果;同时作为一般的学习者还可以将听课与对报告的认识结合起来,以此来全面分析受训内容,从教师、学生、评价人三个角度来深度体会“教与学”的关系,进而提高对学科教学特质的认知。

二、“论道”和“研策”的读书报告

目前各学校都在开展读书报告会,以这样的形式倡导教师读书,提升教师学养,创建书香校园。我们这里所列出的主题式读书报告会有其独特的设计目的。首先,教育行政管理层面提出:管理有内涵要从读书有品位开始。其次,考虑到多数管理者研训都是被理论报告和活动参观包围着,校长们希望从成篇累牍的报告和烦冗飘浮的经验杂谈中超脱出来,静心读书,潜心思考。于是有了这样的研训活动――“校长《论道》读书报告会”。讲坛上的读书报告者是校长,讲坛下的听众也是校长,报告会围绕“论道”和“研策”进行系列安排,追求深入思考,道来的是校长“学”之念。

(一)模式重构

模式重构二――研读式培训,这是一个系列的校长读书报告会活动,核心是以读书报告会为研训载体进行“论道”和“研策”研修。校长读《论语》谈到 “孔子没有政治的色彩,只有教育的温度”。今天我们更应该倡导教育要远离功利,让教师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去温暖每一个学生。所以,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也许更有意义。校长谈到在诗词的感染下,可以享有自我的空间,但身为教师,不知不觉中对书目的选择范围越来越窄,几乎都直奔教育教学类而去,阅读动机更是趋于功利,似乎我们的阅读中只有“用的阅读”而没有“自由的阅读”。我们能否允许教师为消遣而阅读,为享受而阅读,而不要硬性规定他们读书要做到“几个一”。校长读《课程与教师》《创造积极的学校文化》谈到,“尊重式”沟通交流增强了自我成就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无冲突”管理的核心是采取对话和讨论的方式,而不是强迫,这是一种新型环境文化哲学观,是适合我们教师发展中心文化建设的最佳方式。

(二)重构反思

1.读书从校长做起。这是研训活动鲜明的管理引领,引领有具体的示范性要求。校长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育者,这才是论道的基础和真正意义的“道”之所存。

2.名著需要研读。教育名著、文学名著本身就是研训活动永恒的学习资源。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将校长们研读名著的感悟和收获进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管理者站在社会发展的层面去深层次地思考教育,这也许能起到让教育人跳出教育看教育的作用。

3.办学要有独立思想。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思想支撑。研训活动明确了校长要从事务型管理走向研究的转型。校长办学的哲学思考的养成需要在书本中汲取养分,并在不断的阅读中升华自己的思想。

三、碎片整合的项目驱动

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研训活动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内容的碎片化培训已经长期存在,参训学员希望能从全局的角度来深度学习、研究教育科研的整个流程和具体体会教育科研常态的方式与方法。以“课程建设与实施”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为例。

(一)模式重构

模式重构三――主题式研训,“提升区域课程品质的实践研究”是一项区域性研究课题。在中心组研训活动的创意设计时,具体要做到:(1)主题串联。将研究的核心内容归类梳理,如生活德育课程建设、学科课程实施教学策略、教师专业发展地图绘制等,把这些原本单一的研究个体组织成了研究联合体。(2)展示沙龙。研究中心组的人员,对研究过程进行自我评估,将研究路径的规则性问题进行呈现,在沙龙上主动学习和借鉴他人研究经验,优化研究的方式、方法,促进成果提炼。(3)成果分享。实践的经验上升并转为需要的研究、总结能力,需要将碎片化的研究集中成主题,结合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交流和分享,如《对话精神引领下的作业设计研究》《“KWL自主阅读教学模式”》《两只红笔进课堂(中学综合学科)》《导学案的运用研究》,这些成果的有效推广有着重要实践意义。教师深度参与这样的过程,采取沉浸式学习,能够深刻领会教科研组织、实施与运作的流程,这比被动式听取理论性报告要收效更大。

(二)重构反思

1.教科研培训以实践形式主动介入。在教科研培训活动中,科学地采取课题研究的方式,借助实践操作的方法,可以让教科研成为促进教学提升的一个有力支架,能够给接受者最大的需求和满足,也有助于培训效果的有效达成。

2.碎片合成主题,共享和互动并行。就一类研究课题进行阶段性研讨和会诊,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展示推进。教师课题经验的相互分享和被分享是促进教师再学习、再研究的动力。课题研究者在认可别人和被别人认可的过程中产生交流的喜悦,同类别研究也能使课题研讨更具有实质性。同时,大家聚焦研究内容,将离散的课题进行梳理,汇聚同类课题,组织交流分享,促进教师间科研的分享与互动。

总之,研训活动关乎教师专业成长,关乎教师对学习、研究的热情和认识高度。因此,研训模式的重构要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和谋划,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研训引导思考、研训促进建设、研训提升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实训报告书第3篇

梅州市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工作的情况汇报 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 根据你办电话通知要求,现将我市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贯彻德江书记上党课报告的情况。1月31日德江书记在广东省党员干部“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学习培训班作了很好的党课报告,我市把德江书记的党课报告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全体党员干部必学内容,认真抓好学习贯彻。一是要求所有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德江书记党课报告精神,自觉地以德江书记报告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开展先进性教育的自觉性,努力做到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三有一好”)。市委先进办专门把学习德江书记讲话精神纳入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学习日程安排表的重要内容,让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学习理解;二是要求所有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和党员均要自觉学习理解德江书记报告精神,并把德江书记讲话精神列入学习阶段的重点内容抓紧抓好;三是要求督导组成员以德江书记的报告精神指导督导工作,切实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的学习工作内容。通过抓好各级各层面的学习,使我市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德江书记报告是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报告,对*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表现和如何做到先进性有了清晰的认识,使大家认识到要保持*党员先进性关键就是要做到德江书记提出的“三有一好”的要求。 二、落实“四会一课一测试”活动工作的情况。根据省委先进办《关于做好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工作的意见》(粤先组办[2005]3号)精神,我们把“四会一课一测试”活动及时融进我市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及时转发组织百题学习测试的通知。要求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参加百题学习测试,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所在支部的百题学习测试活动,要求此项活动于2月18日前全面结束。二是要求参加第一批学习教育活动的单位在2月中旬均要召开一次围绕保持*党员先进性做到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组织党员开展一次专题讨论会。三是要求各地各单位在2月中旬结合实际邀请2-3名基层优秀*党员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四是要求各县(市、区)和各单位在2月中旬邀请有关专家、领导结合党员思想实际,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作形势报告。五是要求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在2月中下旬召开党员学习心得交流会和党组织书记讲一党课活动。结合“四会一课一测试”活动内容,我们还专门制定了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四会一课一测试”活动工作日程安排表,确定了具体的时间和落实人。 三、春节期间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安排。春节期间,根据省委先进办《关于做好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工作的意见》(粤先组办[2005]3号)精神,结合《梅州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开展“四会一课一测试”活动工作日程安排表》要求,我们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春节期间过个学习年,对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了明确的工作安排。一是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到基层慰问困难党员。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分别到联系点或下岗企业职工家庭进行春节慰问,送上党组织的温暖;二是要求每位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在春节期间少应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文件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汇编)》、争创三有一好 争当时代先锋》、《我是*党员》和《》等书目。三是给(市、区)两级对参加第一批学习教育活动的单位均派出了63个督导组(其中市级13个,县级50个),抽调人员达170多人,对各单位学习阶段的工作把好方案实施关、时间保证关、执行程序关、工作内容关、工作质量关,每项工作均由督导组审批把关,确保学习培训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五是建立定期和专题汇报制度。要求各单位学习培训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形成汇报材料(重要的学习培训工作完成后要形成专题汇报材料),检查学习培训的工作情况,确保了40小时学习培训的有效落实。 中共梅州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 2005年2月4日

实训报告书第4篇

[论文摘要]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日趋完善,但专业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尚略感不足。为了提高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水平,应该从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结构、科目课程、教学环节、专业素质教育、教学环境、产学研合作、教学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学生就业、专业特色等方面加强专业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论证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符合程度,专业教学条件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专业实际培养效果与原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符合程度,判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揭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办学特色,客观反映学校办学资源、条件与利用水平以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水平。简而言之,专业剖析着重从“三个符合度”的角度,分析评价专业建设现代,总结成功的经验,指出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理清思路,优化方案,进而形成特色,建成精品专业。为此,高校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

一、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资料的收集

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专业概况(含专业沿变、专业背景、人才培养情况等);(2)专业目录;(3)新增专业、精品专业申报材料;(4)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调研报告等原始材料;(5)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与培养目标调研报告;(6)专业培养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7)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8)专业建设年度计划、中长期建设规划、年度总结;(9)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

二、课程体系与结构方面资料的收集

课程体系与结构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教学计划修订的有关规定;(3)专业培养方案与实施性教学计划;(4)专业建设与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5)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含各学期进程表、教学任务书、课程表);(6)课程体系与结构改革情况。

三、科目课程方面资料的收集

科目课程方面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校关于教学大纲制定与实施的规定;(2)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和考试大纲;(3)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4)实验实训指导书;(5)CAI课件;(6)专业课程建设情况(含规划和总结);(7)精品课件建设情况(含规划、总结、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相等相关资料);(8)专业课程成果及原始资料;(9)课程实践教学情况。

四、教学环节方面资料的收集

教学环节方面的资料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校关于教学大纲制定与实施的有关规定;(2)学校关于授课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有关规定;(3)每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教学日志;(4)每门课程教案及备课笔记;(5)每学期学生考勤表;(6)每学期每门课程教学总结;(7)每学期每门课程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报告;(8)实验、实训、实习报告及总结;(9)教研室教学研究计划、教研活动记录和工作总结;(10)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目录、选题要求、评分标准、答辩工作安排及记录、成绩分析表;(11)教学检查记录、学生座谈会记录、听课评课记录、专业教师学生测评表等。

五、专业素质教育方面资料的收集

专业素质教育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整体方案;(2)科技文化活动的原始资料(含计划、内容、小结);(3)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资料(含计划、过程、内容、总结);(4)学生社团活动的原始资料;(5)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始资料;(6)向学生开设的各类学术报告、讲座讲稿及图片等原始资料;(7)学生参加各类知识竞赛活动,文化活动的通知、获奖情况及证书复印件。

六、教学环境方面资料的收集

教学环境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2)专业可利用教学资料情况(含图书资料、电子图书资料、校园网建设及运行情况、机房、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等);(3)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规划;(4)专业实训基地利用率、实验开出率情况(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表、实验情况登记表、实习实训情况记录簿、教学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开放实验室情况记录表);(5)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或校企合作协议;(6)教学经费预算及教学经费投入。

七、产学研合作方面资料的收集

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院系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及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2)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3)校企合作协议书、合同书;(4)从企业或行业聘请的兼职教学人员名单及证书,聘书复印件;(5)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相关资料;(6)院系教师为企业、行业开展技术培训的通知、计划、讲稿、图片等资料;(7)教师承担或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及有关技术协作、项目推广的协议书、合同书;(8)为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方面新创造出经济效益的证明材料、技术报告、科研任务书(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9)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协议书、聘书及工作情况;(10)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协议书及资料共享方面的材料;(11)专业教师与企业(或行业)有关人员合作、论著等材料。

八、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资料的收集

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方案,实施过程、工作总结等方面的原始资料;(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的原始资料;(3)院系教学工作,教学管理文献;(4)学生学分制实施细则;(5)学生学籍异动情况;(6)教学改革方案、实施过程、阶段小结及原始资料。

九、师资队伍方面资料的收集

师资队伍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师资队伍基本状况(含学历、职称、年龄、学缘情况);(2)教师科研、教研活动情况(含参加各类科研、教研学术会议、科研教研课程立项项目及结题报告、、出版专著、主编参编教材、获奖情况);(3)教学效果测评情况;(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5)教师培训进修情况;(6)教学管理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情况(含培训进修内容、效果和经费投入等);(7)人才引进情况;(8)教学管理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情况(含管理人员、业绩);(9)省级、校级专业带头人申报材料及批复;(10)优秀教师申报、评审及批复;(11)教学、科研骨干基本情况。

十、学生素质方面资料的收集

学生素质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毕业论文(设计);(2)学生参加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情况及证书复印件;(3)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计划、过程和总结(含文字材料、图片资料);(4)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十一、学生就业方面资料的收集

学生就业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就业机构及人员情况;(2)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3)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情况及原始资料;(4)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表和学生就业单位一览表;(5)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原始资料。

实训报告书第5篇

关键词:英国;职业教育;改革;沃尔夫报告

作者简介:李建忠,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业基金课题“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课题编号:GY2012005,主持人:孙诚)的子课题“国际职业教育比较”(课题编号:GY201200506,主持人:李建忠)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9.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2-0087-05

一、沃尔夫报告出台背景与教育外部环境

职业教育改革成为英国新政府上台后优先考量的问题。2010年5月英国联合政府成立后,儿童、学校和家庭部随即更名为教育部。9月9日,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向伦敦国王学院艾莉森·沃尔夫写信,委托她就改进初中和高中阶段(14-19岁)职业教育进行调研,期待到2010年底提交中期报告,到2011年春提交最终报告。2011年3月沃尔夫教授提交了英国职业教育评估报告,简称《沃尔夫报告》。在3月3日评估报告公布之日,教育大臣戈夫称报告“非常出色和具有独创性”,当即接受了其中四条建议。他指出:“我们继承的制度损害作用很大,它对儿童是不公正的,正在损害经济,成千上万的儿童被误导学习没有什么前途的课程;我们将改革绩效排行榜、经费分配制度和监管制度,给儿童诚实的信息和学习合适课程的机会。实施这些改革会很艰难,需要花几年时间,但我们负担不起另一个10年教育失败的代价”[1]。

报告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认为近30年来,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英国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以下特点:19-24岁青年人失业率高,出现 “一个正消失着的青年劳动力市场”。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接受普通教育直到16岁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规范,专门化已经逐步向后推迟;人们普遍抱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期盼,有98%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上大学;受教育水平越高,收入水平就越高。就业经历和学徒培训有着高回报;青年人在教育与就业市场之间进进出出,职业变换频繁,11年间平均每人变换工作3.5次,变换职业2.5次,变换行业1.8次;18岁青年人教育生存状态发生重大变化,接受教育或培训的比例从1976年的17%上升到2009年的45%;职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高技能和服务行业岗位需求上升,传统的低技能就业市场迅速萎缩;经济迅速变革给劳动力市场带来重要影响,政府需要积极回应今天劳动力市场的现实。

30年来英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国家职业资格”(NVQ)以来,英国已经完成了三代国家资格框架的开发和建设,对欧洲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职业资格框架(制度)的建立产生了世界性重大影响。英国许多职业学校突出产学结合特色,例如,在马格斯菲特学院,欧洲航空航天培训中心按照产业国际标准利用全功能的英国航空航天公司飞机提供培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机场地勤人员;英国铁路网公司90%的学徒毕业后留在公司就业;英国知名企业的学徒培训供不应求,空中客车公司的学徒毕业后既有出色的生涯前景,又有继续在大学学习的机会;英国电信公司和劳斯莱斯汽车公司的学徒培训名额竞争比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入学竞争还要激烈。

但是英国职业教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根本性的问题是英国有许多好的实践案例,但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尚未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需要和学习者需求的、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160年来制度建设的根本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正如教育大臣戈夫指出的那样:自1851年艾伯特王子建立皇家委员会以来,决策者一直在努力解决向青年人提供一种适当的技术和实践教育的问题,160年后同样的问题仍然存在[2]。

二、英国职业教育问题与审计

沃尔夫报告认为,英国(主要指英格兰)的职业教育主要存在着劳动力市场要求与职业教育提供的不匹配、继续学习要求与职业教育提供的不匹配等方面的问题。

(一)劳动力市场要求与职业教育提供的不匹配

1.职业教育的内容不被劳动力市场看重。英国许多一级和二级资格证书,包括被认为是反映了工作场所要求的国家职业资格,不管是在收入方面还是生涯进步方面,似乎都没有任何积极的结果。职业资格证书学习的内容实际上并没有被雇主和劳动力市场所看重,可是,这些资格证书成为了高中阶段(16-18岁)学生学习的主体部分。近年来引入的“基础学习证书”是“个性化”的、面向大部分14-19岁低成就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包含职业性或学科学习。在“基础学习证书目录”上目前约有1300种这种证书,许多证书规格都非常小。其中有400种证书学分值只有5个或不到5个学分,这就是说学生可以用不到50个教学小时就可完成一个证书的学习。从劳动力市场的观点看,基础学习证书不可能取得成功,因为雇主只看重几种熟悉的资格证书或是“真正”的工作经历。用拉思伯恩志愿组织首席执行官的话说,就是“这些资格证书让你什么都干不了,除非你再拿一个证书”。

实训报告书第6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教学档案;教学质量;专业特色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论证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符合程度,专业教学条件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专业实际培养效果与原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符合程度,判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揭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办学特色,客观反映学校办学资源、条件与利用水平以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水平。简而言之,专业剖析着重从“三个符合度”的角度,分析评价专业建设现代,总结成功的经验,指出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理清思路,优化方案,进而形成特色,建成精品专业。为此,高校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

一、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资料的收集

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专业概况(含专业沿变、专业背景、人才培养情况等);(2)专业目录;(3)新增专业、精品专业申报材料;(4)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调研报告等原始材料;(5)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与培养目标调研报告;(6)专业培养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7)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8)专业建设年度计划、中长期建设规划、年度总结;(9)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

二、课程体系与结构方面资料的收集

课程体系与结构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教学计划修订的有关规定;(3)专业培养方案与实施性教学计划;(4)专业建设与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5)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含各学期进程表、教学任务书、课程表);(6)课程体系与结构改革情况。

三、教学环节方面资料的收集

教学环节方面的资料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校关于教学大纲制定与实施的有关规定;(2)学校关于授课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有关规定;(3)每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教学日志;(4)每门课程教案及备课笔记;(5)每学期学生考勤表;(6)每学期每门课程教学总结;(7)每学期每门课程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报告;(8)实验、实训、实习报告及总结;(9)教研室教学研究计划、教研活动记录和工作总结;(10)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目录、选题要求、评分标准、答辩工作安排及记录、成绩分析表;(11)教学检查记录、学生座谈会记录、听课评课记录、专业教师学生测评表等。

四、专业素质教育方面资料的收集

专业素质教育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整体方案;(2)科技文化活动的原始资料(含计划、内容、小结);(3)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资料(含计划、过程、内容、总结);(4)学生社团活动的原始资料;(5)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始资料;(6)向学生开设的各类学术报告、讲座讲稿及图片等原始资料;(7)学生参加各类知识竞赛活动,文化活动的通知、获奖情况及证书复印件。

五、教学环境方面资料的收集

教学环境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2)专业可利用教学资料情况(含图书资料、电子图书资料、校园网建设及运行情况、机房、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等);(3)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规划;(4)专业实训基地利用率、实验开出率情况(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表、实验情况登记表、实习实训情况记录簿、教学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开放实验室情况记录表);(5)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或校企合作协议;(6)教学经费预算及教学经费投入。

六、产学研合作方面资料的收集

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院系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及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2)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3)校企合作协议书、合同书;(4)从企业或行业聘请的兼职教学人员名单及证书,聘书复印件;(5)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相关资料;(6)院系教师为企业、行业开展技术培训的通知、计划、讲稿、图片等资料;(7)教师承担或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及有关技术协作、项目推广的协议书、合同书;(8)为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方面新创造出经济效益的证明材料、技术报告、科研任务书(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9)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协议书、聘书及工作情况;(10)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协议书及资料共享方面的材料;(11)专业教师与企业(或行业)有关人员合作、论著等材料。

七、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资料的收集

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方案,实施过程、工作总结等方面的原始资料;(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的原始资料;(3)院系教学工作,教学管理文献;(4)学生学分制实施细则;(5)学生学籍异动情况;(6)教学改革方案、实施过程、阶段小结及原始资料。

八、师资队伍方面资料的收集

师资队伍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师资队伍基本状况(含学历、职称、年龄、学缘情况);(2)教师科研、教研活动情况(含参加各类科研、教研学术会议、科研教研课程立项项目及结题报告、、出版专著、主编参编教材、获奖情况);(3)教学效果测评情况;(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5)教师培训进修情况;(6)教学管理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情况(含培训进修内容、效果和经费投入等);(7)人才引进情况;(8)教学管理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情况(含管理人员、业绩);(9)省级、校级专业带头人申报材料及批复;(10)优秀教师申报、评审及批复;(11)教学、科研骨干基本情况。

九、学生素质方面资料的收集

学生素质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毕业论文(设计);(2)学生参加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情况及证书复印件;(3)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计划、过程和总结(含文字材料、图片资料);(4)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十、学生就业方面资料的收集

学生就业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就业机构及人员情况;(2)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3)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情况及原始资料;(4)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表和学生就业单位一览表;(5)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原始资料。

十一、专业特色方面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

专业特色方面的资料除上述各项资料外,还要特别注意收集以下资料:(1)能体现专业办学观念、办学思路方面的资料;(2)能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资料(如教学内容、培养方式途径等);(3)能体现教学特色方面的资料(如课件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成功的经验);(4)能体现教学管理方面的特色(如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作者单位:唐山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实训报告书第7篇

摘要:文章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前期的调研和筹划过程,分析了学科服务战略目标的设定和因地制宜的学科团队组建的情况,提出学科化服务推出的模式、方式和工作内容范围,总结了学科服务的两大特色以及取得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5-0048-03

学科服务的创新和推广是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正在成为图书馆在新信息环境下创新发展的重要出路和主流业务模式[1], 成为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创新方面的一大亮点[2]。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为了适应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学科资源以支撑学科创新发展,于2012年9月正式推出学科服务。我馆学科服务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因此,笔者汇总了我馆开展学科服务创新实践的案例,分别从前期筹备、开展实施(目标制定、团队组建、推出模式、服务方式、工作内容)、本馆特色以及成效和构想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实践和探索过程,抛砖引玉,以期与同行相互探讨,为共同提高图书馆学科服务整体水平贡献绵薄之力。

1我馆学科服务工作开展的前期调研筹备

我馆管理层以前瞻的眼光,站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到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决心在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馆领导先后多次亲自带队或派馆里骨干人员出外考察学习,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调研和准备工作。如2011年年底,我馆派出学科服务主要负责人及骨干人员,参加了在厦门大学举办的“CALIS三期建设项目第四期学科馆员培训班”; 2012年5月,我馆派学科服务主要骨干人员参加了立足上海交大的“CALIS三期访问馆员”项目,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科服务培训学习;同在2012年6月底,副馆长带领员工赴北京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进行学科服务的调研和学习。通过这些实地的学习和调研,我馆了解了学科服务在管理层面上应该考虑和设计的原则,掌握了学科服务的模式以及工作内容和细节,为学科服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我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情况

2.1组建学科服务团队,设定学科服务战略目标

学科服务是一项对工作人员的学科专业背景、图书情报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要求都较高的工作[3]。我馆推行学科服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工作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问题。首先,从2006年以来,随着退休人员增加,我馆在不断自然减员,每年新近员工非常有限。其次, 2010年我馆获得第4批查新站资格。我馆查新站设立在信息咨询部,信息咨询部本身肩负着参考咨询及文献传递的大量工作,所以学科服务的开展,很难再启用信息咨询部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我馆在读者服务部,即传统的流通阅览部组建了一个学科服务小组,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方案及实施细则。

为了保证学科服务的质量,馆里把有限的人力放在刀刃上,确定以点带面,初步以机械工程学科作为学科服务的试点学科,确定了切合实际的、面向学校管理层面和学院科研团队的知识服务战略目标,对学科服务目标进行了精确定位[4]。我馆以战略目标为指导,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和调整,希望在试点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的经验,并在各种条件成熟后向其他学科辐射。

根据图书馆员工的特点、特长和现实情况,我馆挑选了来自流通阅览部共5名馆员组成我馆学科服务团队。通过两年多的发展,我馆的学科服务团队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流通阅览部门为主体,完全没有咨询部门、查新部门人员参与的一个兼职服务团队。现在我馆的学科服务团队以一名分管副馆长和一名流通阅览部主任为领军人物,学科馆员4人(包括1名新招聘的雇员),培训学科馆员2人,学科协助馆员3人,学生辅助人员2人,学科服务团队人员职称情况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到我馆学科服务团队人员的技术职称呈梯级形态,其中副研究馆员和馆员共占46.2%,是学科服务团队的中坚力量。兼职队伍的优势在于灵活度很高,不会对图书馆现有业务造成冲击,以免协调不好反而影响我馆的现有业务(尤其是我馆的查新业务也是一项新开展的业务)。另外我馆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在流通阅览部门发展了协助咨询馆员和学生辅助人员,这是因为随着学科服务工作的拓展,业务量不断上升,原有兼职人员也明显不够,因此发展了协助咨询馆员及学生辅助人员,来辅助学科馆员完成一些任务。辅助梯队的形成,为学科服务工作的系统深入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力量。在工作量的协调方面,兼职学科馆员减免流通阅览部门50%的工作量,以便更专注学科知识服务工作。目前我馆的学科服务已达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成为我馆深化服务、提升形象的“名片”。

2.2学科服务的推出模式和服务方式

我馆在组建好学科服务团队之后,制定了详细的《学科服务工作方案》。在图书馆网站上制作了介绍学科服务的网页,并设立了专门的学科服务工作室,每天轮流有2~3名学科馆员值班。学科馆员制作了读者需求调查表、教授访谈推荐函、学科服务学科总名片及个人名片,申请了学科服务专门邮箱。2012年9月,我馆领导带领学科服务人员一行亲自登门,正式将学科服务团队引荐给机电工程学院的领导和学科带头人。紧接着,学科服务团队又对机械工程学院的各个重点科研团队进行了独立拜访,给他们介绍了学科服务的工作内容,听取了各个团队老师的实际需求并作了记录,与他们建立了QQ、电话、e-Mail等快捷的服务对接,并对院系、重点科研团队老师进行定期联络和需求反馈。我馆对学科服务也采用了校内新闻、校报、工作会议、宣传栏等多种途径的宣传。

2.3学科服务的工作内容覆盖范围

我馆学科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大方面:学科咨询和资源建设服务,学科信息培训服务,宏观科研分析服务。在一年多的实践中,我馆学科服务团队在兼职服务的时间里,很好地完成了以上的学科服务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操作规程和服务范式。有些老师和研究生,通过我们的名片,将需求传递到学科服务团队。下面把我馆所做的学科服务工作内容具体的加以阐述:

2.3.1学科咨询和资源建设服务:主要包括学科咨询类的具体工作,资源荐购、资源推广和提供资源建设的建议。一年多来,我馆分别做了以下工作:①协助科研团队联系购买外文图书、期刊及市场报告等。②为科研团队提供期刊论文、电子图书的原文传递。③进行学科知识库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利用。④为重点科研团队提供论文被引情况证明及报奖证明资料,协助重点科研团队申报重要项目的前期资料准备。⑤提供、更新学科SCI期刊信息、投稿指南。⑥进行科技信息跟踪服务,每月提供科技论文、专利的摘要的ALERT。⑦进行专利发明人的专利分析,为申报不同级别专利奖的申报人提供专利分析报告。

2.3.2学科培训服务:包括新生入馆教育、专题讲座、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及特色培训。我馆学科服务团队成员有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馆员,在培训的方式上灵活多变,大部分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展的,主要有以下的模式:①面向学院,对学院的老师、研究生进行信息技能培训。②面向科研团队,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讲座。③面向科研团队及老师,开展一对一操作答疑培训。④开展嵌入式教学,将信息检索课嵌入科研老师的专业课程或毕业设计。⑤根据共同需求,联系企业技术人员来科研团队开展个性化的培训。

2.3.3宏观科研分析服务:完成宏观科研分析报告是我馆学科服务的一个重点。我馆开展的宏观科研分析主要是针对学校及学科的发展进行选题,通过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料的情报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较全面、完整的分析报告。这些报告为充实学校行政部门和各科研院系的决策,提供了参考性的数据依据或事实依据。通常宏观科研分析报告是比较大型的报告,涉及的文献和数据较多,因此基本是团队协作完成。目前我馆已完成和即将完成的宏观科研分析报告有:①《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②《基于Web of Science 及ESI 的广东工业大学科研数据统计分析》。③《广东工业大学专利现状与分析报告》。④《可拓学科科研影响力分析报告》。⑤《海外学术人才信息的情报挖掘》。⑥《广东工业大学化学学科科研态势分析》。⑦《基于ESI 的广东工业大学主要学科数据分析》。

3我馆学科服务的主要特色

图书馆的任何服务都要满足适用原则,要紧紧围绕读者需求来开展。我馆学科服务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本着用户需求至上的原则,开展富有个性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我馆在开展学科服务过程中,在尽量切合用户需求的同时,善于利用与用户联系交流的机会或者在其他场合中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引导和激发用户的需求。例如,学科团队完成的大型报告《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就是基于我校当时正在着手进行的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需求,学校为此制定了《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方案,并成立了创新行动计划专家委员会。我馆完成的这份报告,吸收和整合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报告中着重对国内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特别是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设计、专业设置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调研,并对我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该报告是我们学科服务小组首次完成的宏观报告,它是我馆在了解到学校的需求后主动提供的知识服务,服务对象是学校相关决策部门。这份报告获得了校领导的称赞,并表示希望图书馆多开展类似的服务。

有了成功的经验,我馆认识到在学科服务工作中,发现需求、主动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科服务不是以往大家都了解的传统服务,因此,用户有时未必了解图书馆还可以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也不了解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包括什么内容。我馆在开展学科服务的过程中,随着对用户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把握,逐渐认识到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是创建学科服务品牌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我馆在任何时候都注意抓住时机,致力挖掘和开展深层次的知识服务,逐渐让用户了解学科服务,激发了用户的潜在需求。深层次的学科服务为我馆赢得了多方面不俗的口碑,使我馆的服务形象、服务能力、队伍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4我馆学科服务的成效与展望

4.1我馆学科服务获得的认可与好评

我馆的学科服务开展两年多以来,获得了学校、学院和科研老师的多方认可和好评。在宏观层面上,学科服务团队完成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基于Web of Science 及ESI 的广东工业大学科研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广东工业大学专利现状与分析报告》,获得了学校决策层及相关部门的肯定,从文献计量的角度给科研管理者提供数据参考。《海外学术人才信息的情报挖掘》是我馆面向人事处人才引进工作提供的信息挖掘,其中涵盖了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轻化学院、机电学院、土木学院五个学院共1,000多人的顶级海外华人的通讯地址及代表作,受到人事处的欢迎和好评。在中观、微观层面,我馆对我校原创可拓学科的科研影响力进行了全面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的《可拓学科影响力分析报告》是基于可拓学科研团队要求我馆为他们的报奖做收录证明,通过沟通了解,我馆完成了这份报告,获得了可拓学科研团队的大力称赞,同时我校科技处也将此报告中的数据作为参考。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还开展了面向学院师生的信息技能培训,分别在我校许多学院和校期刊中心举行了讲座。师生听完讲座后踊跃提问,并表达了希望图书馆也能在另外一些学院全面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的愿望。

4.2学科服务全方位深化图书馆服务

学科服务的开展全方位深化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在资源建设方面,由于和学院科研团队的近距离接触,资源采购上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和专业建议;学科馆员和科研老师的无缝联系,原文传递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也可为我馆传统的服务建立后备力量,在这两年来,学科服务团队也承担了少量国内外查新、专利查新、专利分析报告及科研团队报奖证明等业务,目前专利分析报告这项任务基本由学科服务团队承担。学科服务团队的成立,为我馆深层次服务挖掘和储备了一定的人才,积累了一定的实力。目前我馆学科服务团队还开拓了2个信息服务平台:广东工业大学――茂名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广东工业大学――番禺节能科技园科技信息中心。这两个信息服务平台为我校提供了服务地方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平台,也是我馆积极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切实为茂名市、番禺节能科技园的科研机构及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科研信息服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端。这也使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不仅服务于高校,同时也可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不仅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也体现了图书馆的公共服务精神。

5结语

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反复实践的过程。通过两年多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刻体会到,因地制宜地制订符合图书馆馆情、适应学校科研发展的学科服务战略规划,是高校学科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引导和激发用户需求,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咨询及信息分析和整合服务,是高校学科服务工作深化的关键;构建学习型的高效率学科服务团队,多方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高校学科服务工作良性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ZK(#]初景利,杨志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5-11.

[2]初景利.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4):l-4.

[3]陆莉.“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4):59-63.

实训报告书第8篇

内部讲师管理办法

为了促进公司各个部门在技术专业上的相互沟通,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部门内部知识经验的传承和分享,使公司整体形成一种人人重视自我提高的文化氛围,特制定本办法。

一、讲师资格

在某个工作领域具有一定的专长,表达能力较好,可以清楚表达出所讲内容,与同事达到知识共享和经验传播的目标。

必须通过公司内部讲师认证。

二、讲师认证

(1)参加公司举办的内部讲师培训。时间8课时

(2)培训后经试讲合格颁发内部讲师培训证书。

三、讲师责任

(1)按统一格式编写相关教材,教材经主管和培训部门确认其正确性、实用性。

(2)定期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保持先进实用。

(3)根据培训部门的安排向有关人员授课,并进行课程效果反馈。(使用"员工教

育训练反馈表")

(4)认真备课,控制课堂气氛、时间使课程达到最优效果。

(5)向培训部门反馈有关课程、部门培训信息。

四、讲师权利

(1)优先接受部门专业各项内训、外训。

(2)享有内部讲师津贴。(数额:部门经理以上40元/小时;其他员工30元/小时)

(3)根据学员反馈和培训组考核享有参加优秀讲师评审权利。

五、优秀讲师评审

根据学员上课反馈表对于课程满意度的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的讲师可进行优秀讲师评审,评审分数100分,学员反馈表评分占80分(详见员工培训反馈表),培训组根据讲师的配合度、教材的更新程度以及学员培训报告书的效果评定给出20分,其中配合度占5分,教材更新5分,培训报告书效果反馈占10分)每季度评出优秀讲师1名,颁发优秀讲师证书并给予现金奖励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