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厂区安全工作计划

厂区安全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3:00

厂区安全工作计划

厂区安全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采油企业 前线生产指挥管理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57-02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是中国石油下属的一个专业化采油大厂。组建于1971年,管理区域横跨陕西、宁夏两省(区)的14个市(县)的28个9镇,管辖总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实行厂、作业区、井区三级管理,承担着靖安、吴起、油房庄、大水坑等12个主力油田57个生产区块的开发管理工作。近年来,采油三厂针对长距离、大范围、分散化的作业实际,结合现代信息化、精细化、实时化的管理要求,按照“前线指挥、精确制导、自主调动、标准管理、精益技术、人文支撑”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应“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采油厂前线生产指挥模式,为奎厂的持续有效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前线生产指挥管理模式形成的背景

1.传统生产指挥方式不能适应长距离、大范围、环境复杂的作业特点。采油三厂油区横跨陕西、宁夏两省区,全厂的12个主力油田57个生产区块。全部处于戈壁草原和黄土高原之中。地广人稀、沟壑纵横、地貌破碎、自然环境恶劣。整个生产布局呈现“站点多、战线长、管理面广”的特点。从厂机关银川到陕北的靖安油田,最远迭300多多公里,决策信息沿管理链避级递减。使生产指挥难度加大。

2.发展战略的转变蛤生产指挥带来新的诸多压力。随着中国石油“东部硬稳定、西部快发展”指导方针的确立,长庆油田公司制定了“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实现5000万”的发展战略。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仍然给与公司“投资不减、产量不减”的政策和要求,从而给整体生产管理带来诸多压力。

3.现代化管理的转变促使采油厂生产管理与时俱进。受美军前方精确指挥后方的现代化作战思想的启示,生产管理的理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过去被动式的后方集权指挥的管理模式明显不适应现代化、快节奏的发展要求,采油厂的生产管理需要实现由传统的经验管理、人工巡栓、“大海捞针、守株待兔”、问题处理的被动方式,转变为智能管理、电子巡并、“精确制导”、实时反馈的主动方式。实现生产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4.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呼唤新的生产指挥方式。采油三厂近年来实现了储量、产量、效益的持续增长,这种持续增长。不仅仅要求各项工作在数量上有所提高,更要求在质量上得到飞跃。从而适应油田持续大发展的需要。

5.多元化的价值观消减了传统指挥效力。1999年石油企业重组以来,对传统用工方式进行了变革。合同化、合同制、市场化用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取代原有的国有合同化用工渐渐成为油田生产一线的主力。这些都直接消减了石油企业多年形成的以文化为基础的命令性生产指挥方式。需要赋予生产指挥新的管理内涵。进一步发挥人的“可再生生产力”的效能。

二、采油企业前线生产指挥管理模式内涵

简单地说,前线生产指挥模式就是围绕一线生产需求,对机构、流程、资源配置、监控体系及相应权责进行整体优化,以精确制导、自主调动、快速反应、高效管理实现生产稳定运行的生产指挥系统。

主要是借鏊现代军事前线调动、精确打击的指挥方式,以实现超前的、精益有效的生产管理为目标,赋予前线生产管理团队独立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的权力,优化人、财、物、机、环等管理要素配置,利用全方位、数字化的生产及产量监控分析体系,实现对生产情况的精确制导,按照规范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及时合理地调动前线和后方资源。快速解决当前及潜在问题,保障日常生产的高质量完成。同时,不断促进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系统整体效能。形成适应采油厂走半径、远距离管理的前线生产指挥管理模式,实现油田生产管理的良性循环。

前线生产指挥管理模式具有:“靠前指挥、充分授权、层面互动、节点控制、要素优化、一体化运行”的特点。

三、构建前线生产指挥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

建立前线生产指挥中心,持续推进一体化、集约化管理,强化信息化建设,完善产量监控体系和缋效量化考核体系,规范生产运行规范化的流程机制,探索文化管理,转变管理方式,持续提升精益有效管理水平,实现生产管理的超前反应、精确运作、安全有序、科学自主。

1.健全组织,优化布局,形成强化生产指挥的整体合力。一是成立前线生产指挥中心,贴近生产履行指挥职能。厂在地处靖安油田腹地的顺宁设立前线生产指挥中心。主要履行安全、生产和技术三大管理职责,同时作为全厂的生产指挥中枢,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厂生产的协调、服务、指导、监督,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年度业缋目标。生产指挥中心构成:按照精干、高效、机构优化的原则,将管理重心前移。其中,生产运行科、质量安全环保科等生产安全管理部门为常驻科室,地质和工艺技术等技术服务部门均由负责人带队轮流值班。由3-4名厂领导班子成员常驻指挥。目前,前指的常驻、问驻人员60余名。二是优化全厂组织机构设置,适应大油田管理需要。根据油田管理需要,2001年以来,陆续压缩一些老油田作业区人员,合并、划分、新设采油作业区,优化调整机关科室、机关附属和辅助生产单位,形成了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目前全厂作业区数量已从1999年时的5个增加到11个,满足了生产建设的需要。三是推进基屡井区化改革,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根据发展需要,适时进行了撤销采油队建制的井区化改革。对作业区机关进行优化重组、剥离辅助服务单位,使原来垂直、高耸的“塔式管理”模式趋于扁平,管理链条处于最短,基本形成了快捷、高效的管理结构。

2.严格计划,科学考核,提高生产指挥的执行力和有效性。(1)科学下达生产计划。科学下达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前提,采油三厂在认真分析新井、老井、措施井在产量各构成要素中的特点,确立了“年度指导性计划和月度指令性计划相结合、严肃月度计划”的思路,不断规范生产计划管理,实现了生产计划的均衡科学。一是在年度指导性生产计划的下达过程中,按照地质所宏观编制全厂年度配产方案――厂专题套议审核――厂长审批――计划科下述配产计划的步骤,最终形成各作业区的年度原油生产计划;二是月度指令性生产计划的下达过程中,综合考虑老井稳产、措施增产、新井产油三方面的产量构成,首先分部门核定老井、新井、措施井配产计划,史由计划科参考上期原油生产能力汇总确定。厂专题会议审核,力求对每个原油产量增长点的计算精确

到每天。采油作业区对月度指令性计划的完成情况直接作为月度业绩考核的依据。同时,给予千吨级作业区自行配产权利,推行诚信配产,鼓励其按照自身生产实际,申报月度产量计划,提交厂专题会议审核,两种方式齐头并进,既体现了配产的科学性、精确性。又激发了各采油作业区生产管理的诚信意识和自主意识。(2)强化生产指标的考核。日常考核:特产量目标按照作业区一井区两个层次进行避级分解,结合生产管理特点。厂定期通过盘库来掌握作业区产量运行情况,实行“五天一盘库,十天一对照,一月一考核”;作业区定期通过产液量来掌握井区的生产情况,五天一时照一孝或超过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要给予记功等特别奖励。采油作业区(大队级)单位对井区(小队)的综合考核办法,遵循厂“6+1”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报厂备案。

3.依托科技,搭建平台,实现生产指挥手段的信息化和科学化。(1)应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2001年以来。建立了覆盖银川办公区和全部三级单位机关和部分作业区177个井站的网络系统,实现了网络办公、资源共享。(2)完善信息平台,提高指挥效率。我厂根据生产实际,相继开发应用了生产数据采集与系统、井站视频监视系统、油井动态监测系统。特别是在靖安、昊起油田,着重应用推广了基于无线网络基础的视频监测系统、油井动态监测系统,在靖:联和靖三联成功应用了站库巡检系统、语音警示系统,及时准确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为生产决策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持,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3)更新配置先进设施。确保通讯联系畅通无阻。针对生产井区运用无线集群电话和电台进行联络存在的费用高、电波干扰大、设备老化等诸多问题,我厂借助于中国移动和联通在油田区域信号覆盖的有利条件,在井组值班室及生活区改变现有的固定通讯模式,试行公众移动通讯模式。规定话费限额。在运行中规范操作,对各种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管理,确保信息反馈的快捷高效。

4.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实现生产指挥的规范运作和超前、精确反应。(1)持续完善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生产运行流程。在油田开发技术管理上,以油藏和井筒分析为先导,坚持“三级动态分析”制度,探索和推广实用技术措施。增强生产管理的预见性和系统性。(2)加强日常生产过程的管理。对原油产量运行的控制,根据偏差大小,采用五级“节,最”控制办法。一是每天产量运行曲线控制;:是五天盘库产量预警;三是旬度欠产专题分析;四是月度欠产主要领导欠产专题分析;五是配套执行重点工作月度督办制。(3)建立生产预警管理体系。采油三厂通过建立井组、井区、作业区三个层面的生产预警管理体系,实现了预警指标的有效监控、实时反馈和及时应对。

5.统揽全局,突出重点,在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生产指挥权威。(1)抓好新井投产工作。前线生产指挥中心将新井投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专门成立新井投产组,积极与产建项目组、作业区、各施工单位协作配合,自责投产工作。从编制月度投产计划、跟踪试油进度、前期投产准备到安装下聚、管线连头、接电等全套投产作业,均全程督促协调,确保早投产、早拿油。(2)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生产指挥中心贴近一线,将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作为日常重点工作,通过深入现场、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文化引导,有效了消减人、物、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促进了全厂六个杜绝、三个不超和零事故目标的实现,确保了全厂安全平稳生产。(3)加强后勤保障管理。指挥中心坚持“服务生产、保障到位、快捷高效”的原则,在井下作业、电力春检、道路管护、防洪防汛、冬防保温、设备管理、物资采供等环节中超前考虑、积极组织,全力保障,有力确保了各项生产工作的平稳有序。(4)厦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重点是做好应急抢险组织和保油护矿I作。通过编制应急预案,明确组织机构、责任分工。提前储备应急物资,确保生产应急和保油护矿等的快速机动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建立前线生产指挥管理模式后取得的效果

1.生产管理稳健运行。通过建立前线生产指挥模式,使采油三厂的生产管理工作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型向效益型、被动型向超前型、行政命令型向自我调节型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

2.全员产量意识显著增强。通过建立前线生产指挥模式,既统一了全厂的生产指挥决策,又激发了基层各管理单元的上产积极性,形成了层面互动、协力上产的良好氛圃。

3.油田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全油田保持了工类开发水平。红井子、油房庄、吴旗等老油田实现了稳定开发。

厂区安全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厂区绿化;注意事项;规划施工

1.厂区绿化的整体规划施工的基本原则

①在规划设计和施工时期要对工厂的自然条件、企业性质、厂区规模、工厂生产污染程度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监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依法执行监督和监理。②厂矿区域绿化施工是厂矿区基础建设这一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施工的原则进行,施工时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既要有整体施工管理方案,又要有具体分部实施措施,要与全厂区的分期建设协调一致。③绿地规划要与建筑主体相配套和协调,对于视线集中的主体建筑,其周边要进行重点绿化,充分达到绿化工作的布景烘托作用,配合使用园林小品、雕塑、艺术修剪等手段形成内容丰富的景观。在辽宁地区,如大连瓦房店轴承集团主厂区绿化中,其厂区主道与核心建筑之间规划处生产区中心绿化景观,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衬托出开阔、雄伟的厂区容貌。④厂区绿化规划布局要科学合理,绿化施工过程不能影响厂区道路通畅,不能影响地下、地上管线和生产车间的采光,并保证安全生产。⑤优选绿化苗木要充分考虑地区降雨、地理地形、土质特点、厂区污染主要成分和污染程度等情况,在满足各项环保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也可适当选择种植一些经济型树种。

2.厂区局部绿化施工的具体注意事项

2.1厂区大门及围墙环境

工厂主大门是对厂区内和对外部环境联系的纽带,而目前我国厂区周边设置的多是可透视的铁艺栅栏式围墙。厂区大门入口处下需要设宽敞的广场,有利于车辆畅通及行人安全出入。厂区大门前的施工作业面宽大,须进行标准围挡,否则绿化施工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扬尘污染;厂区广场中间可适当布置花坛、雕塑、标志等,形成厂区景观视觉中心,且绿化景观和施工临时设施不能遮挡车辆和行人的安全视野;厂区广场两侧绿化设施应该与厂区道路绿化相适应,相协调,可通过种植高大乔木,引导车辆和人流通往厂区各个功能区。紧邻城市道路的厂区透视铁艺围墙内的绿化施工应设开阔草坪,结合种植一些乔木、灌木、小品等丰富厂区景观内容。

2.2厂内办公区绿化

办公区一般位于设置于厂区的上风方向,生产相关的管线较少所以办公区绿化施工条件有限。办公区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有平面施工部署,充分利用已有的管路和线路,减少临时设施的搭建工作,降低施工成本。办公区绿化形式应该与办公区建筑物特点相协调,办公区楼群附近一般采用规则式布置,可规划设计花坛、雕塑、水池、小品等。越远离办公楼的地方,越可根据地形变化采用自然式生态布局,合理种植草坪、树丛、水体等。办公区进行增减、修建、修复等后期施工时,要采取降噪措施,或者夜间施工,减少对办公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影响和办公环境污染。办公区的施工要先进行办公楼、水电线路和空调线路的施工,而后进行办公区绿化施工,且办公区绿化要格外注意杀虫剂和化学肥料的污染,防止污染物进入办公楼通风和水管,影响工作人员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2.3厂内生产区绿化

厂内生产区绿化施工包括车间绿化、工业场地绿化及生产区道路绿化,是厂区绿化的重点部位。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须根据厂区生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草植及树种。

①对排出有毒有害气体的车间周边,例如冶金、光化、电镀、高炉、炼焦车间等'为使气体污染物尽快扩散、稀释,在生产车间周围不可种高密度的高大林木应多选择种植草皮灌木等低矮植物,因气体物对植物果实的污染,须避免选用果实、油脂等经济作物;对散发粉尘的车间,如选矿破碎筛分、打磨和电炉车间等,周围应该选种枝叶茂盛、叶表粗糙、叶片挺拔、叶面宽大、不易抖落的落叶乔木和灌木。在排有废气毒气的车间周边进行绿化施工,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防毒保护,施工过程避免破坏已建的线路管道和暖通设施。②在噪声源的生产车间周围,例如扇风机房、车床间、空压泵机房等,宜选用树矮、枝低、叶密的乔木和灌木,高低错落,有序搭配,形成隔声林带。噪声源的绿化施工要选择合理的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避免车间生产和绿化施工双重噪声污染。③在高温车间周围,由于作业环境温度很高,工人作业时精神紧张、体能消耗大、易疲劳,故要求室外绿化布置效果要求舒适、安静,不给工作人员以闭塞压抑感觉。故应选用通风良好、高大可成荫的树种。④散发可燃性气体的车间或者库房处,宜栽植含水量大、根系深纵、再生力强的植物;在油库区等围堤内不可种植任何植物。宜用混凝土完成景观小品。施工过程中不可明火作业,混凝土拌制在施工区外,景观小品或者钢材雕塑需涂刷防火涂料。⑤厂区中管道密集的地亢宜种花卉及小型灌木等。

厂区安全工作计划第3篇

建国以来,各地民政部门根据优抚、救济工作的需要,办了一些社会福利工厂,安置家居城市的贫困烈军属和盲人、聋哑人,使他们自食其力,解决了他们部分生活困难,并为社会创造了一些财富;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部题。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目前情况,最近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确定:今后民政部门应当是办盲人、聋哑人工厂和少数假肢厂、助听器厂、火葬机厂。关于这些生产单位的生产安排问题,国家计委、内务部已于一九六四年一月十三日发出了“关于民政部门领导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纳入地方计划的通知”,各地要继续贯彻执行,切实解决供产销问题。但是由于这些工厂的任务主要是安置盲人、聋哑人,和制造为盲人、聋哑人、残缺者服务的产品,不同于一般企业,他们的劳动工资计划应当根据其特点进行管理。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民政部门所办的这些工厂,是全民所有制的地方国营企业。工厂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口粮、日用必需品和劳动保护用品等供应,与当地同行业同工种地方国营企业职工相同。

二、这些工厂的劳动工资计划由民政部门自行管理。具体办法是:每年由市(县)民政部门编制劳动工资计划,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直属工厂的劳动工资计划由民政厅、局批准执行。经过批准的计划均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备案,并抄送各同级劳动部门和抄报内务部。盲人、聋哑人工厂今后吸收的对象,主要是家居城市、生活困难、有劳动能力而在其他方面不能安排就业的盲人、聋哑人,以及扶助他们进行生产的健全人。吸收健全人,要严格控制,并与同级劳动部门协商,逐步做到盲人、聋哑人和残缺者占全厂生产人员的多数。

劳动部门在汇总劳动计划时,对这些工厂增加的人数单独表现。

厂区安全工作计划第4篇

摘要 本文对某核电项目燃料区域进度的总工期、关键路径、延误情况进行了阐述,并从设计进度偏差和采购进度偏差两个方面对偏差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用客观真实的数据得出了燃料区域进度延误主要原因。并结合项目部针对延误采取的相应措施,希望后续项目提前做好准备和进度预警工作,尽量避免进度延误。

关键词核电燃料区域进度延误

一、燃料区域简介及关键路径分析

某核电项目燃料区域坐落在辅助厂房5、6区,燃料区域的主要功能是为新燃料和乏燃料提供操作和储存区域。燃料区域用来把新燃料组件从新燃料储存区输送到安全壳厂房中,并把乏燃料组件从安全壳厂房输送到乏燃料贮存池。另外,燃料区域还为把乏燃料组件从贮存池移出,并为外运进行装罐。根据辅助厂房燃料区域相关施工总结出燃料区域的关键路径为:

1~4层土建结构墙体施工至180 135楼板180屋面结构施工大宗材料安装系统移交燃料区域可用。

根据某核电项目1号机组建安三级计划,燃料区域土建结构施工总工期为ATP+17~ATP+35共18个月,再加17个月后即ATP+52要求完成所有的建安工作。而截止2013年3月底,现场土建结构预计2013年6月份(ATP+66)才能全部施工完成,预计滞后31个月。

二、设计进度偏差分析

根据某核电核岛施工合同要求,各专业施工文件交付最迟应在施工前6个月交付,但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文件交付与合同要求时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详细的偏差情况如下:

设计文件交付偏差燃料厂房施工文件的交付,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误, 各专业平均延误12个月,尤其是关键路径上的土建结构平均延误20个月,第二层土建结构设计文件延误时间为31个月。各专业到图纸率和设计变更统计情况分析如下:

1.各专业到图率统计,辅助厂房土建部分计划于ATP+35(2010年11月)Y构完成,故燃料区域亦应ATP+35结构完成。按提前6个月计(ATP+29),燃料区域应到图纸2306张,但实际到图752张,到图率为33%,截止统计日期,各专业具体到图情况如下:

土建专业应到图509张,实际到图268张;结构专业应到图105张,实际到图56张;

管道专业应到图1039张,实际到图375张;电气专业应到图162张,实际到图50张;

设备专业应到图286张,实际到图0张;通风专业应到图189张,实际到图3张;

仪控专业应到图16张,实际到图0张。

2.设计变更统计情况分析,由于设计变更的统计工作,深度只涉及到厂房,无法明确到区域,故只能分析辅助厂房的整体设计变更情况,以涵盖辅助厂房5、6区域(燃料厂房)。截止当前辅助厂房共涉及变更5294条,设计变更的存在及处理严重制约着现场的施工。综上,设计到图滞后及频繁的变更是燃料厂房进度滞后的主要原因,造成施工进度延误达30个月。

三、采购进度偏差分析

根据某核电项目核岛施工合同要求,由采购方提供的其他物项应依据合同计划在施工开始前一个月到达现场,其中管道、通风保温、电仪、结构钢的大宗材料在施工开始前三个月到达现场。但燃料厂房中在16个物资包进场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误,下面只是简单罗列了一些A1类设备的交付情况:

燃料抓取机按合同应于2011-9-30到货,但实际2013-1-6交付,滞后15个月;

新燃料升降机按合同应于2011-9-30到货,实际2012-10-6交付,滞后13个月;

新燃料组件装卸工具按合同应于2011-9-30到货,实际2013-7-7交付,滞后22个月;

乏燃料组件装卸工具按合同应于2011-9-30到货,实际2013-7-7交付,滞后22个月;

乏燃料池液位变送器按合同应于2010-10-30到货,实际2013-6-1交付,滞后32个月。

以上A1类设备到场时间均出现不同的延误,平均延误长达20个月,另外燃料操作工具和部分A1类阀门到货情况也不乐观。燃料抓取机及150吨乏燃料运输容器吊车设备的未按时进场,导致现场燃料厂房土建结构无法按时完成封闭,导致后续精密设备尤其是对清洁度要求较高的设备安装滞后,A1阀门无法按时进场,导致RNS\SFS系统无法按时移交。经过采购进度分析得出,A1类材料(设备、阀门)交付的延误是导致燃料厂房进度延误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进度延误的主要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根据以上设计进度分析和采购进度分析得出燃料区域延后的原因如下:

1.设计到图滞后及频繁的设计变更是导致现场施工进度缓慢的主要因素。

2.A1类设备到货的延误是制约现场施工的又一重要因素。

而项目采取的应对措施如下:

(1)实行一体化进度计划管理,将设计、采购、建安、调试三级计划之间建立接口计划逻辑关系;

(2)实行项目工程例会,定期协调影响工程进场的问题;

(3)针对到不了的设备和阀门,提前编制临时措施方案,寻找相关替代物项或甩项;

(4)定期召开设计、采购与建安之间的匹配会议,对设计问题、采购问题形成重点行动项定期跟踪。

厂区安全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 勘察设计;节约用地;工艺系统;联合布置。

0 引言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国民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和建设用地粗放浪费的现象的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发电厂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发电厂建设用地的需要,确保运行安全的同时,要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真正做到节约集约用地。

由于近几年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较快,各地火力大电厂已趋于饱和状态,建设项目越来越少,各大发电公司在工程可研或初步设计阶段均已实行招、投标制,总图专业分值在技术部分里分值往往都在40%左右,而厂区用地指标是总图专业投标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勘察设计阶段因地制宜,合理布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厂总体规划与节约用地

火力发电厂的全厂总体规划,是指在拟定的区域内,结合用地条件和周围环境特点,对电厂的厂区、居住区、厂内外交通运输、水源地、供排水管线、贮灰场及除灰管线、高压输电进出线走廊、施工场地、施工生活区、绿化、环境保护、综合利用、防排洪、水土保持等各项工程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的选择与规划。

全厂总体规划是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整个工程方案的总领纲要,是下一步做好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的基础。投标阶段,就全厂总体规划节约用地方面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明确电厂的规划容量,规划容量确定的合理与否与厂区用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规划容量确定的合理,节约用地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如某电厂初期设计容量为2×135MW,业主一直未明确规划容量,扩建端预留场地较小,待施工图快进入尾声时,业主又要开展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不得已只能异地扩建,可想而知,这样的工程,先天不足,无论工艺系统,厂区占地, 还是工程造价,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其次,要重视各外部设施用地的合理性与所占土地用地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中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因此,整个电厂厂区的布局,预留地及厂址外部设施,如:厂外道路、厂外铁路专用线、贮灰场、厂外取水管线、厂外输煤廊道、高压出现走廊、施工生产区、施工生活区等在经济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利用非耕地,劣地进行布局。

二、厂区总平面布置阶段的节约用地

在充分研究厂址外部条件,统筹规划全厂总体规划后,需做到厂区总平面布置与全厂总体规划的统一、协调。

由于通道宽度、建筑物间距离、道路宽度、围墙内占地面积等指标控制方面已有诸多文章论述,本文不再重复。本段仅对工艺系统的选取,附属、辅助生产设施的优化及竖向空间的利用进行探讨。

2.1 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研究时,首先应结合招标文件及附图,分析厂区用地边界,本期工程可用地范围,老厂扩建时还应该了解老厂征地界线;

2.2其次,根据电厂性质、电厂所处地域及水资源情况、场地条件、是否有建筑净空限制、来煤方式、是否在规划区内、环保要求等因素,结合工艺专业推荐意见,合理选择主厂房布置形式、循环水冷却方式、运煤系统、除灰渣方式、贮煤场布置形式、脱硫及脱销系统、升压站布置形式等工艺系统及布置,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省工程投资、节约占地、简单实用的前提下合理选取工艺系统。工艺系统选择合理与否,是实现节约用地的前提,以下根据笔者工程实际经验,总结出几条工艺系统选择的原则,以供参考:

2.2.1在场地狭小,地震烈度9度以下区,主厂房布置形式应首先考虑侧煤仓方案,升压站应考虑GIS方案,以实现节约占地;

2.2.2在寒冷、缺水地区,循环水冷却方式应优先考虑高度节水的空冷方案,其次再根据测风数据、物模及数模实验结果,选择直接空冷还是间接空冷;脱硫系统应考虑干法脱硫或半干法脱硫等节水的脱硫工艺系统;

2.2.3 在滨海、滨江厂址,在满足环评中温升要求前提下,循环水冷却方式应优先考虑直流系统;厂外来煤应考虑码头来煤的可能性;

2.2.4在煤源距离电厂较近(100km以内),燃煤运输量不大的电厂,运煤系统,应开展汽车卸煤系统与火车卸煤系统方案技术、经济及社会影响进行方案比较,最终确定燃煤运输方式;

2.2.5在净空受限,烟囱高度不能满足净空要求的电厂,应考虑“烟塔合一”方案;

2.3 再次,投标阶段需做好附属、辅助生产设施的优化工作。在满足机组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联合布置、“多水合一”、两机一塔;老厂扩建时应了解老厂现有附属、辅助生产设施容量、场地及运行状态,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利用老厂已有附属、辅助生产设施,或者在老厂已有附属、辅助生产设施附近原址扩建,以减少重复投资。

根据近年投标工程经验,厂前建筑中材料库与检修间一般联合布置,生活综合楼一般与值班宿舍合、食堂等合并布置,生产办公楼与行政办公楼合并布置;根据水源的不同,锅炉补给水处理设施可以与海水淡化处理设施、中水深度处理设施、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含油含煤废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辅助生产设施进行联合布置,从而节约占地的同时,又节省了厂区管线,降低了工程造价。

2.4 最后,竖向空间的利用对于节地同样非常重要。输煤栈桥下、烟囱底内、 间冷塔底部、送风机支架底部、锅炉房零米、煤仓间转运站底部等竖向空间应加以合理利用。

三、厂区竖向布置与节约用地

合理选取厂区内各个功能分区设计标高对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土地资源越来越稀少,为了保护耕地,许多电厂选择在山区或地势起伏较大,不适合耕作的地区建厂。为了满足电厂内交通联系的要求,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厂区竖向采用阶梯式布置无疑是最适合的竖向布置方式。

根据笔者经验,为实现上述目标,可从如下几点出发:

3.1 厂区纵轴应平行等高线布置,以便于分区及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3.2 场地之间设置挡土墙以替代放坡,以减少厂区占地;

3.3 厂区内可适当多分几个台阶,避免高挖深填,以减小厂外护坡或挡土墙占地及工程量。

四、结束语

招投标制度是提升行业设计水平,创造精品工程,降低工程造价的和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全厂总体规划、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厂区竖向布置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节约用地的措施及其重要意思,以期在以后工程中能发挥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武一琦、周玉芬、刘开华等.《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火电厂、核电厂、变电站及换流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

厂区安全工作计划第6篇

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市**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与安全环境之间的关系难以协调,在经济效益和消防安全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是关键。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消防工作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现行的体制、机制以及企业内部消防管理弱化等问题使得消防安全与经济效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笔者对**工业园区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思考和分析,以求对工业园区经济高速发展下消防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关键词:工业园区;消防安全;问题;对策工业园区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迅猛发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多数未进行消防安全规划或消防规划不合理,普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火灾事故屡有发生。抓好工业区消防工作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现结合实际,分析**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一、**工业园区现状及特点**工业园区消防工作现状,园区消防工作的特点可归纳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即“新、险、散、缺”。新,即地域新,设施新,人员新。园区往往规划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开阔地带,集中圈地几百亩,甚至上千亩,一次规划,分片建设。按照大多数园区开发的工作思路,“边开发,边建设”,以“筑巢引凤”的方式,先由本地的若干企业落户,再吸引本地以外的“外资”参与建设;地域新导致道路交通网线不完善。设施新,新厂房,新机器;人员新,扩大再生产后的园区企业往往是除骨干外,大量招聘使用新员工,防火意识欠缺。险,园区生产过程、产品火灾隐患大。特色园区化工企业较多,大量使用钢结构厂房,大跨度,大面积,产品及生产过程易燃易爆。散,新企业导致管理制度匮乏,消防工作存在散、乱状况。企业上马过程中事情千头万绪,倘若缺乏消防意识,往往生产经营是头等大事,消防管理放置一边,制度缺乏或形同虚设。缺,缺少消防配套设施。乡镇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对消防站、消防栓、供水管线、建筑耐火等级虽然有规划,但缺乏通盘考虑,临时意识浓。二、**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特点(一)工业园区中多数企业是按照其自身的生产工艺特点新建厂房,在设计与施工前却没有将新建厂房的施工图纸向消防部门申报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导致这些新建的厂房存在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1、大型的厂房没有设置防火分区。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生产设备为流水线式摆放在厂房中,生产的原材料也堆放在设备附近,一旦发生火灾,可燃材料在燃烧过程中没有被有效地隔开,很快就会向四周蔓延,造成火势迅速扩大,难以控制,同时增大抢救物质和扑救火灾的难度。2、厂区内没有设置室内外消防给水。如果厂区内没有足够的消防水源,仅依靠消防车载的几吨水是远远满足不了火灾扑救的需要的,而让消防车往返运水则会延误战机,让小火酿成大灾。3、部分企业的厂房与仓库合用。有的企业为了节约时间和空间,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地堆放在厂房中,在生产过程中又免不了用火用电,如果因此发生火灾,堆积的产品不但影响人员的疏散,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可燃物会加大厂房内的火灾荷载,造成火势蔓延,会给火灾的扑救带来困难。4、建筑耐火等级低。由于多数企业的厂房没有经过严格的防火设计与审核,采用简易搭建的厂房和仓库作为生产和储存场所,其可燃材料搭建的建筑不仅降低了厂房与仓库的耐火等级,同时也增加了火灾荷载。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很容易因为大量可燃材料的燃烧引起的高温使整厂房整体垮塌。(二)工业园区内还有部分企业是租用已建好的建筑物进行改建后再投入生产的,由于改变了原有建筑的使用性质,同样会带来大量的火灾隐患。1、“三合一”现象严重。有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大量员工的住宿问题又一时难以解决,只得在厂房中安置员工集体宿舍,为了方便员工管理,通常只有一个出口。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在厂房中的员工极易被困火场,造成群死群伤的惨剧。2、安全出口不足。由于租用的民用建筑安全出口本来就少,企业由于生产的需要往往将其分隔成几个车间,造成安全出口严重不足的情况,给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逃生带来困难。3、灭火器材不足。在生产中,由于偶尔的错误操作,可能会出现火情,如果配置了必要的灭火器材,就可以迅速扑灭初起火灾,将损失降到最低,而大多数企业配置的灭火器数量远远不足,甚至根本就是已经失效了不能用的,加上员工普遍没有经过消防安全培训,连基本的灭火器使用方法都不会,遇到火情容易酿成大灾。4、电气线路老化。业主在改建厂房时利用原有的电气线路,或简单加以改造,在生产过程中用电负荷会远远超过原来的设计用量,由于租用的建筑建设时间已久,电气线路也是同期敷设的,老化现象和随意搭建现象严重,极易造成电气线路方面的火灾事故。5、缺少消防水源。租用的民用建筑有的原来是不需要设计消防给水的,但业主改变其原有用途进行生产加工后,按照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是要增设消防给水的,因为生产用的厂房火灾危险性比民用建筑要大得多,而且发生火灾后因为各类可燃物比较多会使火灾发展加快。一旦发生火灾,如果没有大量的水用于扑救,厂房很快就会陷入火海,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市积极推动经济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有规模不等的工业园区,园区内企业少则数十家,多则上百家。以**区为例,凭借着地广人稀的优势,吸引了不少内地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在经营模式上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工业园区得到快速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应与园区建设相适应的消防安全工作却没有得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园区消防工作的发展及现状还不容乐观,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由于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消防规划,造成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火灾隐患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1、消防安全规划不合理。建筑周边没有设置必要的消防车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快速地到达火场,为扑救火灾、疏散人员物资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厂与厂之间、车间与车间缺少必要的防火间距,建筑毗连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蔓延趋势,甚至出现火烧连营的状况。而且,园区内的民营企业在厂房建设中,为了省时和减少施工工期,大量采用钢材、钢屋架,而钢材没有经过防火处理,钢结构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多数工业园区未编制消防规划,或对工业园区产业项目定位不准确,导致消防规划不合理。园区内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市政消火栓大多未能与工业园区建设同步配套施工。有的工业园区虽建有市政消防设施,但市政消火栓总数不足,消防给水管网管径、水压、流量等不符合要求,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多数企业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消防设施严重不足,在火灾情况下,无法及时组织火灾扑救和人员物资疏散。2、火灾隐患比较突出。由于园区企业的设计、施工多数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存在未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火栓、室外消防水源不足、室内消防设施配备不到位、灭火器配置选型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未按要求设立防火、防烟分区、疏散楼梯不符合要求等火灾隐患,导致初起火灾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由于工业园区内的投资项目是党委政府的招商项目或重点项目,为加快项目落地进程,党委政府默许了项目工程先开工建设后补办手续的做法,导致消防部门在行政执法上产生较大的阻力。有些工业园区未经正式审批,建筑工程无法正常取得土地、规划等许可,即便图纸及有关资料设计齐全,消防部门仍无法为其办理消防审核或验收手续。一些企业虽已经消防审核和验收合格,但在投入使用后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率,擅自将原有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或消防通道搭建成仓库或车间,改变整体消防安全布局,造成了建筑物无消防车道、防火间距不足、防火分区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带来新的消防安全隐患。3、园区内消防设施短缺。这一方面体现在园区内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跟不上园区建设步代,厂区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公共消火栓的建设严重不足,消防用水严重缺少,火灾发生后难以扑救。有的工业园区消防给水管网管径过细,水压过低,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而有的工业园区甚至尚未建市政消防供水设施。另一方面,由于进园区企业厂房的设计、施工未经消防审核,厂区内未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灭火器配置不合理、选型不符合要求,本应配备扑救固体物质火灾abc类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却配置了扑救液体、气体的bc类碳酸氯钠灭火器,以致初起火灾得不到有效的控制。4、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多数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安全工作措施不到位,存在消防安全工作无人抓、无人管。未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未制定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违章操作、违章用火、用电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生产管理混乱,厂房内电气线路及电器设备的选用、安装不符规范要求,电线乱拉乱接、闸刀裸露,防爆场所未采用防爆电器的现象随处可见,且应急措施未及时跟上,极易因小火而酿成大灾。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一些已经消防审核和验收合格的企业,在投入使用后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率,擅自将原有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或消防通道搭建成仓库或车间,从而改变整体消防安全布局,造成了建筑物没有消防车道,没有防火间距,没有防火分区等问题,给消防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5、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多数企业业主自身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消防安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摆不正企业发展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只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顾消防安全,贪图眼前小利,忽视安全成本投入。企业业主自身未接受消防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不重视火灾预防和消防安全管理,不懂消防器材的使用、初起火灾的扑救等消防常识。同时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不重视,培训制度形同虚设,对员工缺少必要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导致相当部分员工消防法律意识淡薄,对消防知识一无所知,违章生产、违规操作现象屡禁不止。四、加强工业园区消防工作的对策针对工业园区存在的消防安全不良状况,消防部门要树立“人人创建软环境,消防安全是最大软环境”的思想,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当好政府参谋,努力改进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环境,确保工业园区健康、快速地发展。1、抓好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以贯彻国务院15号文件为契机,加强对党委政府领导的请示汇报,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把工业园区消防规划纳入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同实施。依据《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编制既符合实际又适度超前、既关注重点而又照顾全面的消防规划,使工业园区内功能布局合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到位,公安消防站装备建设能符合扑救重特大火灾灾害事故的要求。对已经建成的园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本着“适度整改、全面完善、重点防范”的基本原则,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施消防站、消防通信、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装备建设等的落实工作。对新建的园区,坚持从源头把关,严格依照消防规划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建设,确保消防站、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其他市政设施同步建设。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的,增建、改建、扩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天然水源取水设施等消防设施,满足实战需要。2、依法行政,明确将消防审核、验收作为前置条件,现场服务,开通“消防审批绿色通道”。消防部门要为企业把好审核、验收关并积极参与园区消防规划和建设工作。要从加强建筑防火工程审核入手,从源头上堵住火灾隐患。在政府提出统一规划建立园区之时,应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审批。消防监督管理人员要主动出谋划策,把好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等审核关,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产生。对工业园区内存在隐患而有条件整改的单位,消防部门应提供一切便利措施,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采取因“患”制宜的方式进行整改;对确实没有条件整改的单位,消防部门要与业主一道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结合实际,开通“消防审批绿色通道”。对于大型建筑工程,尤其是工期紧、问题多、协调量大的大型工程,打破常规,现场办公;对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简化消防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和投资环境。3、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坚持从源头抓起,深入开展摸底排查,对园区内的未报审、报验的企业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同时加强与工业园区管理单位的联系协调,加大执法力度,督促企业补办消防审核和验收手续。开辟绿色服务通道,主动提前介入工业园区和大型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把消防法规、规范的宣传工作做在前面,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期限,快速办结建筑审核、检查验收等手续,把好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等审核验收关,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产生。在热情服务的前提下,坚持严格执法,加强消防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努力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对工业园区内存在隐患而有条件整改的单位,提供一切便利措施,按规范要求督促企业抓好整改;对确实没有条件整改的单位,要主动出谋划策,与业主一道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企业消防安全。对手续不全、火灾隐患较为突出的,提请政府牵头消防、规划、建设、安监等部门根据消防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依法督促企业整改,对逾期不整改的火灾隐患企业报请政府予以停产停业并处罚款。针对工业园区存在的消防安全现状,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将工业园区消防安全整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整治力度,全力消除火灾隐患;同时督促乡镇政府、街道办改善园区公共消防安全环境,解决消防规划、消防通道、消防供水等带来的隐患,避免发生重特大和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4、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各级党委政府、乡镇政府、街道办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把对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考评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督促企业制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晰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网络。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开展消防安全工作,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单位防火安全领导机构,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到位。消防部门加强检查指导,落实参谋挂点园区制度,指定参谋指导园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并针对工业园区消防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5、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由于园区消防工作涉及面广、线长、量大,全靠公安消防队伍承担消防保卫任务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园区、企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在园区不但要组建义务消防队,还要督促各企业尽快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并对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定期进行培训和实战演习,提高灭火能力。随着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消防体制、消防力量、车辆装备等已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要求,按照《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特勤队(站)装备配备标准》和《消防员防护装备配备标准》,进一步加强消防队伍建设,改善器材装备建设,努力提高消防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发展多种形式专职消防队,组建群众性的义务消防组织,努力解决公安消防队员人数不足的矛盾。配齐配强器材装备,制定灭火救援预案,适时组织开展演练,不断增强工业园区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积极发展派出所联防消防队,逐步配备必要的扑救化工、火灾的特种车辆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提高处置各种恶性化学灾害事故和扑救火灾事故的能力。6、加大消防宣传培训力度。积极做好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宣传发动工作,努力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督促规划、建设、工商等职能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严格落实到位。要充分利用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政府应把消防宣传列入公益宣传中。针对工业园区及园区内企业的特点,抓好企业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常识培训和自防自救能力的宣传教育,使其做到“三懂”“三会”。“三懂”即懂火灾的危险性、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三会”即会报警、会扑救初期火灾、会使用灭火器材。由此提高企业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应变及自我防范能力,从而筑实城镇工业园区抗御火灾的堤坝,防火患于未然。在园区内设立固定消防安全宣传栏,通过宣传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扎实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广泛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法律法规。针对工业园区及园区内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业主和员工的消防安全常识教育,提高消防安全素质,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在抓好企业经营者的消防安全培训的同时,督促企业业主制定严格规范的培训制度,经常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必备的自防自救知识。工业园区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发展的同时却不能忽视消防安全工作,更不能人为的制造隐患而忽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和经济不断繁荣,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安宁。

 

厂区安全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 规划设计方法; 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工业建筑是专门提供工业生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最早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后来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兴建了各种工业建筑,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中国在50年代开始大量建造各种类型的工业建筑。近年随着工业生产技术和建筑科学的发展,工业建筑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质的飞跃,现代工业建筑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1现代工业建筑的特点

1.1工业建筑思想观念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工业建筑功能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建筑只是单纯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或者能够改善劳动条件,而现代工业建筑不仅要求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协调,而且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新型建筑材料,即对工业建筑的采光、通风、建筑造型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1.2工业建筑的节能及经济

据可靠调查,工业建筑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占绝大多数比例。当今社会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工业建筑而言应更加注重节约成本、减少投资,杜绝一切不必要的能源、资源的浪费。工业建筑设计有着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即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在此基础上力求在建筑设计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以最小的投资去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3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

对于内部空间环境首先须满足生产功能使用要求,在务需增加资金投入的前提下,统一考虑功能、技术、环保、安全等因素,尽量做到环境优美, 明确区分功能,内部空间色彩明快。合理的内部空间设计既有利于生产和安全,还便于科学管理,同时有助于美化室内空间,对提高企业的自身形象有很大的作用。

1.4工业建筑的造型设计

工业建筑造型设计作为艺术形象,表达工业企业抽象的思想内容。建筑造型的处理,如视觉与视差、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等均根据专业构图规律而来。形式美的规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日益变化的,因此建筑的造型设计需在创作中紧跟时代脉搏,及时加入新技术,新材料,对建筑造型不断突破创新,以展现出现代化的企业形象。

以上现代工业建筑的新特点使得工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工业建筑总体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2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的要求

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和设计应在满足生产工艺需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总图布局、建筑风格、环境保护、建筑节能、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总图布置方案、建筑方案及结构形式, 协调建筑、结构,水、热、电、气、通风等各专业,认真贯彻“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力求工业建筑的最大使用效率和灵活性。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2.1满足厂区总体规划的要求

根据全厂总体规划,从生产工艺、建筑造型、物流运输、环境绿化、生产生活配套等方面,统一规划厂区地上、地下的建筑物,保证各建筑物或构筑物塑造完整的建筑群体,达到厂区规划中的要求。

2.2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生产工艺是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生产工艺对建筑提出的要求是该建筑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在建筑面积、平面形状、柱距跨度、剖面形式、厂房高度以及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等方面必须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同时建筑设计还要满足厂房所需的机器设备的安装、操作、运转、检修等方面的要求。

2.3 满足建筑的技术要求

工业厂房的坚固性及耐久性应符合建筑的使用年限,由于厂房静荷载和动荷载比较大,建筑设计应合理选择厂房建筑参数(柱距、跨度、柱顶标高等),为结构设计的经济合理创造条件,使结构设计更利于满足坚固和耐久的要求,并且使厂房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改建扩建的可行性,同时应采用标准的通用的结构构件,使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从而提高厂房工业化水平。

2.4满足建筑的经济要求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合理减少结构面积, 提高使用面积,在满足使用要求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建筑造价。同时设计方案应便于采用先进的配套结构体系及工业化施工方法。

2.5满足卫生及安全要求

工业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及劳动保护的设计规范、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建筑物采光、通风、防日晒、隔音降噪及消防,保证厂房内部工作面满足职业安全及卫生要求,为生产人员提供舒适的生产工作环境。

3现代工业建筑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3.1 现代工业建筑的总体规划

现代工业的厂区规划不仅能描绘反映现实,又能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是工厂建设所依据的蓝图。合理的规划不仅对初期建设投资及续建资金的准备与投入具有明显节约作用, 也对树立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产品可信度大有益处。

1)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总平面布置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和最佳物流路线的前提下,结合场地特点力争做到布置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生产管理方便,并符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节能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生产车间在符合防火、卫生的条件下,尽量组合为联合厂房以节约土地,并应考虑工厂有发展的余地。建筑大小体量搭配适宜,形成了一个高效的、高雅的、科技与人并重的现代工业建筑组群。竖向设计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土石方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造价,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 道路交通

道路是厂区交通的基本载体,路网规划应适应厂区发展的需要,路网布局的优劣是决定路网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厂区道路网布局时应有全局观念 ,路网结构要力求均衡,发挥整体效益。道路规划依据不同生产路线应能达到生产流程通畅,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搬运路线短捷和方便,避免频繁的货流和人流交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厂区路网规划中,存在主干道比例相对过大 ,支路比例不足干道交通难以迅速分流 ,而造成交通梗塞的现象。

3.2 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

为保证工业建筑的使用功能,工业建筑在设计建造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主要生产设备布置及生产所需水、电、气、风、动力的配套设计,由此增加了工业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及难度。目前工业建筑设计主要从建筑结构、采光通风、节能环保、安全防火、节约成本等方面考虑,对工业厂房展开优化设计。

1) 建筑结构

工业厂房内普遍生产设备多而且尺寸较大,并有多种起重运输设备,因而厂房内部大多具有较大的开敞空间。较大的开敞空间对厂房的结构形式提出了一定要求,大多数单层厂房采用多跨的平面结合形式,由于屋顶重量大,且多数吊车的荷载作用在骨架上,包括吊车制动的水平荷载和起吊荷载,因此要求厂房骨架的承载力较大。

2)采光通风

工业厂房长宽高尺寸较大,由此使得厂房的采光及通风效果较差。为提高厂房的内环境质量、改善操作人员的劳动条件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的能源消耗,工业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厂房的采光和通风。通常情况下,工业厂房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可通过设置组合式侧窗、天窗、屋顶采光带实现,自然通风可通过设置屋脊通风器和侧墙百叶窗实现,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时,可辅以机械排风。

3)节能环保

工业建筑的能耗在整个工厂全部能耗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建筑的节能非常重要。工业建筑节能必须首先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做好建筑的布局、日照遮阳、自然通风等工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扩大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条块、多功能轻质墙板、中空玻璃、热反射玻璃和新型墙体及屋面材料。

4)防火安全

建筑防火设计是工业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建筑师和项目审核人员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整个工程中都必须严格控制的内容。工业建筑的防火设计主要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正确定义建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按要求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合理划分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对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进行严格的控制,控制每个分区的疏散口数量及疏散距离大小,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防火技术,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5)节约成本

在工业建筑设计阶段,合理的选择材料及结构类型可大大降低投资成本。工业建筑的造型结构对成本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筑的层高、面积、平面布置、外观和内部结构体系。建筑的层高增加不仅使内外墙的面积增大,同时基础设施随上部载荷的增加发生变化,使得工程总造价增加,建筑的平面设计和结构形式对成本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一般形状越复杂造价也就越高,因而在满足工业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建筑设计的简洁化、实现成本的降低。

4现代工业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

4.1工业建筑设计的高科技化趋势

工业建筑的发展本质上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业建筑领域广泛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工业建筑环保、节能、经济等方面的要求,新结构的应用在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的同时,达到结构美和建筑与空间形象美的统一。同时,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可合理设计物流、人流及信息流。高新技术使工业建筑成为城市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化将成为工业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

4.2 工业建筑设计的人性化趋势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建筑中去。一个工厂的“质量、品种、效益” 依靠工艺、设备、材料的先进程度,但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掌握工艺、设备、材料的人。人是生产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力。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重视并努力体现对人的关怀。在工业建筑空间设计上,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工作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目的。

4.3工业建筑设计的文化趋势

工业建筑在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的同时, 需要努力创造宜人、优美、时尚、有文化内涵的建筑空间及环境。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应充分发挥地区性的文化特点,将工业建筑的特点、功能与地域、民族、文化相结合, 充分发掘并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实现工业建筑与文化环境的整体协调,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业建筑的新形象、新趋势。

4.4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是耗能大户,全球能量的50% 消耗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工业厂区规划和工业建筑设计的主旋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厂房,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应摒弃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强调高科技与适宜技术并举;二、 节能设计,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厂房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营运的低能耗;二是建造工业厂房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这两点可以从一些工业厂房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新产品的运用中体现出来;三、洁净设计,洁净设计是工业厂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强调对建设用地、建筑材料、采暖空调等资源、能源的节约、循环使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循环、再生使用。因此,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满足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 “负责任的”、具有生态环境意识的工业建筑将成为必然。

结束语:工业建筑与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国家的兴旺与强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用地的迅速扩张,为使工业建筑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创新、更新工业建筑设计思想与理念,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工业建筑。

参考文献:[1] 江书瑭,付强.关于建筑设计方法的思考[J]. 山西建筑. 2012(26)

厂区安全工作计划第8篇

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状况总的来看存在水量不足、水质不好、保证率不高、方便程度低、水污染严重五大问题。全市总人口为730万人,县城自来水供应人口92.6万人,占总人口的12.7%;农村总人口637.4万人(含建制镇、乡集镇),占总人口87.3%。从饮水安全程度方面看,全市农村人口中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有246.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7%;饮水不安全人数为391.1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1.4%。省水利厅核定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216.75万人,进入“十一五”规划的计划笼子,占农村人口的34%;剩余174.44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因素,暂未列入解决计划之中。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入快车道

(1)近几年来计划实施情况。2005年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由饮水解困全面转移到饮水安全上来,首先是开展了1万人饮水安全工程试点建设。在黄州区、团风县和龙感湖管理区同时施工建设,当年完成任务。随着就进行了扩大试点,于20*年在*、*、*、*、*、*、*完成了7.1万人的工程建设任务。标志着我市已全面进入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新阶段。20*年分四批计划共下达26.33万人,

通过管网延伸,引泉入户,提水直供,改扩老水厂,兴建新水厂等多种工程形式,全市实际建成各类供水工程391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6.8万人,占计划解决人数的139.7%。20*年国家和省下达我市44.13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投资计划。项目覆盖全市十一个县(市、区)。实际完成各类饮水工程520处,完成管网入户通水的受益人口达55.6万人左右,占计划任务44.13万人的126%。

(2)2009年投资计划实施进展情况。2009年国家和省下达全市51万人的项目投资计划,其中中央紧急下达了我市扩大内需11.3万人的投资计划,总投资达5650万元,涉及全市8个县市,计划兴建69处工程,其中万人以上水厂1处,千人以上水厂16处,千人以下水厂52处。截止2009年3月底,全市各地已全部完成了11.3万人的工程建设任务,工程验收工作也已完成。

2009年剩下的39.7万人的工程建设任务正在有序落实之中。全市各项目县(市)已按照有关程序规定完成了饮水安全工程所需管材和土建施工的公开招标工作,为工程的迅速开工创造了有力条件。全市各地正抢抓时间,倒排工期,加紧施工,掀起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规模建设的高潮。截至目前,全市39.7万人的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了56%以上,完成工程量占计划任务的42.5%。完成各类饮水工程205处,管网入户通水的受益人口达16.9万人,在建工程89处,预计11月底前可全面完成全市39.7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

3、主要做法

从近几年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情况看,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连续两年将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向社会公开承诺办好的实事之一。发改部门优先计划、优先安排,主动积极做好计划安排与投资下达工作;水利部门责无旁贷,明确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按时完成计划任务。

(2)精心勘查规划,合理布局供水工程。各地在勘查水源、验证水质、比选设计方案、优化投资效果上做了大量工作。一个工程,一项设计,实行当地群众、设计人员、主管部门三级把关,反复比较,择优选取。*县根据本地实际,将全县划分为五个供水区

域,分区设计,分类指导,逐年实施。在反复勘查比较方案基础上,按照“适度规模、重点集中”的要求,在孔垅镇新建万吨以上大水厂,可以解决这个供水区域十几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3)依托现有水厂,适度规模供水。一是以水厂为依托,以集镇为重点,延伸供水管网,逐步向周边农村辐射,实现城乡一体化供

水。黄州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奶牛基地建设,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高效农业小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充分挖掘现有水厂的供水潜力,大思路,大手笔,综合规划,全区一体,城乡同网,于20*年12月18日实现全区城乡一体化供水,实际解决76个村8.6万人的饮水问题,其中国家计划内6.9万人,其余由区政府贷款3000多万元。二是以水系流域为范围,以居住布局和现有水利工程为条件,打破行政村区划界限,实行整村连片推进。如*县、*县利用水库地势较高,水质达标的条件,采用自流引水形式,通过拦污,溶药、反应、沉淀、快滤等净水工艺,新建集中供水工程,让*、*镇13个村20389人和*镇7个村4254人饮用上了自来水。

(4)优惠政策吸引,多方筹资投入。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投资。龙感湖管理区全区3.1万人,2005年通过对水厂进行改制,在征地、建设、用电、税收上都实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引民营资本投入800万元,兴建了龙感湖长江自来水公司,用三年的时间解决了全区近2.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20*年该区又自费管网延伸解决0.6万人,共计解决2.8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国家计划内1.5万人,实现了全区一体化供水。二是捆绑各种涉农资金,集中力量推进工程建设。*县整合扶贫开发、农业开发和老区建设等项目,保证了工程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实现了“工程质量优,农民筹资少”的双赢结果。

(5)引用新的净水设备,打造优良精品工程。一是根据农村居住分散、水量有限的客观实际,部分地方选用了将絮凝、沉淀、过滤组合在一起的一体化净水器,通过变频增压供水到户。*县采用这种设备后,供水入户,计量收费,降低了工程成本,简便了操作程序,满足了水质要求,运转效果较好。二是公开招选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市对安饮工程建设进行公开招标,规范施工,专业安装,全程监理,实行设计、施工、监理和责任人“四个”质量终身问责制,统一用水户标牌编号,统一水表箱、盖,统一收费合同协议,一大批“精品工程”建在农村大地上。

(6)管理体制逐步完善,运行机制灵活多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县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该县组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办公室”,明确副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3人,县财政每年按下达计划人数5元/人进行财政配套,做到了“专机构、专人员、专经费、专办公场所、专责任”,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指导有力,监督到位。同时加挂“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总站”牌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代行使农村供水行业主管职能,统管安饮工程中新增国有资产。

4、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1)农村饮水安全状况仍不乐观。我市391.19万人饮水不安全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只有216.75万人,仍有174.44万人未列入计划。农民群众的要求迫切,呼声极高,尤其是看到左邻右舍都用上安全水饮用后,他们更是多次上访、提案,要求尽快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迫切要求国家尽快列入计划,早日动工建设。

(2)批次多,投入小,难以全面解决问题。计划批次多、投入小,难以进行大规模水厂的建设。建议上级要加快投入、加大投入。村村通自来水是必然之路,我市龙感湖、黄州区和*县都按城乡一体化供水、村村通自来水这个思路谋划,但现在的计划投资体制却不能解决这块投资的缺口,地方政府投入资金压力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