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2:32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38-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对外交流也越来越广泛,以能源、矿业为例等基础产业正逐步走出国门,开展国际性合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英语知识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教学水平稳步提高[1],但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基础英语课程,部分院校在大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不但学习过程缺乏连续性,而且学习内容难以实现有效对接[2],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多专业学者的关注[3]。郭少朋[4]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对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陈洪美[5]、王小丽[6]、马彦青[7]等则是对材料类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张娅[8]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屠志健[9]从电力专业、王春振[10]从水利工程专业等,对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环节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本文以采矿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目的及教学内容,根据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对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而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期望对促进学科发展起到一点积极作用。

一、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背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采矿工程专业是我国第一批部级重点学科,部级特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有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测试部分,由于本科生招收时间较短(1999年招收第一届采矿工程本科生),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一直以来只有基础英语教学环节。2002年开始,我国的煤炭行业进入到快速发展期,无论是开采技术的进步还是采掘装备的研制方面,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中,采矿工程专业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外资企业(力拓、英美资源等)就业,或者帮助国有企业(首钢集团、中煤进出口、中国机械进出口、五矿集团等)开发海外市场。2011年,在采矿工程专业教职工的极力倡议下,本科生培养大纲中增设了《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课程,并组织专业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编撰教材。

作者全程参与了《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课程教材的编撰、修改和出版工作,出版的教材名称为《采矿工程英语》(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教材的内容主要包含:煤炭资源介绍、矿山地质与测量、采矿方法及装备、矿物加工、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矿山安全与管理、未来采矿技术等采矿工程专业知识,反映了当前煤炭工业的新技术和新发展。英文章节篇幅适中,每篇文章后面列出了生词和注释,通俗易懂,方便读者快速学习和阅读。教材还介绍了应用文的写作知识,提供了英语泛读文章和常用的矿业工程专业技术词汇,便于读者学习、赏析和查阅。从定位上来看,这本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英语教材,也可供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和从事采矿工程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二、目前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授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作者也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课程的主要授课人员之一。授课过程中首先介绍课堂所要讲授章节的内容背景,拓宽学生眼界和知识面,然后根据讲授内容的特点确定是精讲还是略讲,对于文中的关键单词和短语加以分析,部分内容可以做延伸性讲解。总之,力求做到以教材内容主导,但是不局限于课本。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截止到2015年6月,《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课程已经完成了对2011级和2012级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和其他学科专业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类似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方面。英语专业教师擅长语法和口语,词汇量丰富,但是对采矿工程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教学过程中很难深入和拓展;而采矿工程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丰富,但普遍存在缺乏英语教学经验的问题。

2.教学内容方面。采矿工程专业可选的专业英语教材并不多,每一本教材的编著者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再加上近些年矿业技术发展迅猛,教学内容更新很快,因此很多教材也急需更新。

3.教学方法方面。采矿工程专业英语与其他专业的英语课程一样,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主要根据教师的个人喜好,多采用PPT课件、课堂提问阅读和翻译等方法,教学质量有待考证。

三、目前的主要做法

为了避免或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提高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教研组经过积极探讨和思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1.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授课老师仍然由采矿工程专业老师担任,但是要不断提高授课老师的个人素质,具体途径包括:观摩优秀教师授课,加强对外交流,参加具有针对性的培训等等。

2.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由教研组组织采矿工程专业教师、英语专业教师,也包括授课教师一起,集中制定、编写和出版,这样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符合本校本专业的教学特点,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形成定期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

3.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变,在保证课堂学时的基础上,可以组织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定期举办的国际采矿设备展览会,并利用学校对外交流的机会参与到国际学术会议当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机会。

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丰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不但授课教师对《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课程授课充满信心,采矿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也对《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这门课程越来越重视,该课程的教材《采矿工程英语》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未来1~2年内,教研组将认真分析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对教学计划及教材进行进一步修订。

四、结束语

在世界范围内,国际化是采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英语教学是帮助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拓展视野、最终走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也是采矿工程专业本身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为教育输出热身所要做好的自身功课。应当说,我国的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真正融入到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体系当中,未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可喜的是,采矿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步意识到了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笔者也期待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在不断的完善当中最终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常俊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9):36-40.

[2]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01):76-80+95.

[3]李伏生.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J].高教论坛,2004,(04):68-70+73.

[4]郭少朋,金光,王晓彤,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123-124.

[5]陈洪美,芦笙.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164-165.

[6]王小丽,魏晓伟,曾明,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下的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58-159.

[7]马彦青,魏忠,陈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172-173.

[8]张娅.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改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62-63.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矿业工程;采矿;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078

1 采矿工程学科现状

采矿工程促进采矿技术的发展。众所周知,这些年来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一直促进采矿技术的发展,使各个采矿项目符合安全、经济和高效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水平。许多国家始终坚持将其采矿业至于本国的领先的地位,欲其实现采矿工程的自动化、必须着重发展本国的系统理论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紧密集成技术。因此,我们可以说采矿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和采矿技术的不断提高深度的影响着广泛的最高水平。针对矿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领先地位,其理论研究和结果的世界生产力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不光如此我们还需对先进的技术进在矿业研究中大胆探索,极大地促进采矿工程得到安全、经济和高效的发展。使其传统矿业里不完善和生产力水平低、效率差的环境污染和其他现象得到巨大的改善。

2 主要学科与人才培养方向

2.1 采矿工程专业的主要学科

基础课程: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高等数学,概率论和统计,线性代数,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采矿、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岩石力学、矿井通风与安全,Wellways工程,电气工程,液压传动和采矿机械、矿山企业管理、矿业安全规定,矿业经济,矿井瓦斯控制、采矿工程英语、测绘、矿山机械和设备和人才培养编辑器。

2.2 采矿工程专业的才培养方向

在当今世界,科技拥有先进的突飞猛进,越来越激烈的国家竞争。全面的教育推动综合国力的基本立场,力量的强度取决于越来越依赖于工人的质量,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道德,智力和身体发育,坚实的基础,广泛的知识,能力,高质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在这个阶段,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度的政治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健康,和简单的,勤劳的,实用的和努力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适应采矿能力,广泛的知识,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工作,新技术和新知识,以适应适应能力很强的综合素质人才。因此,“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不是一般的采矿工程基本知识教育、相关技能教育、操作的教育,而是一种发展努力工作的一个新时代的专业工作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说到底,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采矿业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教育。

3 采矿工程学科的就业发和展趋势

3.1 采矿工程业的就业途径

采矿工程行业的毕业生专业发展的高级采矿工程人才,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六个类别的采矿和水、铁路、地下工程、环境保护等行业冶金、有色金属、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采矿工程专业的延续事实上,专业人士决定充分利用和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大大促进了采矿工程的发展理论和传统理论和技术情况相比已经大大提高,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但没有必要否认所面临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是一个临时供应过剩的情况。

3.2 采矿工程专业需要大胆和新奇的先进技术

采矿工程自动化、经济高效发展的未来是雄心勃勃的,和采矿项目的当前状态形成新一轮的对比。采矿工程,因为它的重要性,国家一直推动政策的重视。如过能同时增加环境保护的努力,培训专业人员的优惠政策,国有矿业企业改革的深化,以竞争机制,坚持适者生存,所有这些政策对矿山企业的生产力的进步,相关机构单元理论的研究和深化和完善将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采矿业本身是该行业的主导产业,致力于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重要的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的“入世”,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职业发展趋势显示有困难的这一机会。推进国家煤矿质量的持续改进,采矿业将会更加的凸显活力。

3.3 采矿学科的后续发展

中国现代矿业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其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程序是独立的。全面的改革是以开放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一个工业化水平是最重要的原则,致力改进环境效率低,低水平的自动化和其他严重的问题。着力推动解决中国矿业发展的矛盾正日益成为一个瓶颈。随着中国矿业行业正面临全球竞争,中国采矿业的理论研究和工业水平的进步更迫切的希望得到解决,采矿行业的兴起给我个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因此,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正成为采矿工程发展过程中的每项日程。采矿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它一共包括了地质、考古、历史和各项科学技术。但是,在当下我们还必须看到采矿工程专业研究正面临一个非常不利的情况下,由于矿业投资、劳动强度高、低水平的自动化、投资、慢效应等原因使矿业人才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强化采矿理论学习和研究,探究出新技术、精密的自动化、环境保护、营造出一个集成的发展趋势。使采矿工程的发展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变得并不遥远。

4 结束语

中国采矿业面临落后的技术和设备,技术含量低,对采矿工程专业发展构成了不利的影响,这些解决方案是逐渐需要一定的时间,简而言之,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种系统的逐步改善,使各种关系的合理化和采V工人专业素质全面提高化在采矿工程专业中得到一个好的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毕业生的工作分配慎重考虑,尽量做到学以致用。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分析,参考。使我国的采矿技术能在国际上得到高速的发展,让我们每个采矿人都为之骄傲。

参考文献:

[1]李俊虎.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3(08).

[2]刘音,樊克恭.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03).

[3]郭胜忠,张朝辉,何静.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J].校园心理,2010(05).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3篇

1.1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中有明显不足,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基础课程学分比较多,涵盖的范围比较窄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实行“5+3”课程体系。前5个学期学习《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和《测量学》、《矿山岩体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3个学期学生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方向分别学习《采矿学》和《边坡稳定》等专业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共103.5学分,占总学分197学分的52.5%。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测量学》、《地质学》、《矿山岩体力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共2分,占总学分197学分的14.7%。但是基础课覆盖人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管理、地质、测量、力学等学科,较国外矿业高等学府比如科罗拉多矿业学院较窄。

1.1.2缺乏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技能的学习

由于我校和神华集团等用人单位把CET-4和计算机二级通过与否来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采矿工程学生注重通用英语和VisualBasic的学习,而忽视专业英语、通用软件和专业科研软件的学习。专业英语采用林在康、杜计平等编著的《TheCoalMiningMethod》,学时只有32学时,而且在《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没有全部学完时学习,加上课本艰涩难懂,只是简单地把《采煤概论》翻译过来,没有在课本标注解释其中的重点采矿专业单词,大多学生上课时不知所云,难以保证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VisualBasic》、《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学时较少,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学习知识面过于狭窄,造成学生计算机能力不足。

1.1.3缺乏采矿工程师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教育

采矿工程学科注重理工基础课程的学习,而没有开设人与自然、工业卫生、健康和安全、道德与法律等课程,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只能在课外培养,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够在学校形成,难以培养爱岗爱矿的敬业精神。

1.2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许多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有明显不足,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时间少

虽然本专业拥有矿业工程部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但是教学软件陈旧,教学模型落后,数量偏少,学生的模型观摩课所学知识不多,实践教学设备严重不足。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课程学分低,很多实验融入其归属科目中算成平时成绩进行考察,比如采矿学实验6学时,采掘机械实验4学时,矿山电工学实验4学时,非煤开采技术实验4学时、课采矿学课程设计3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实验8学时,另外矿井认识实习3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4周,这些实践环节学时的安排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相应地影响了本科教学效果。

1.2.2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学水平不足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有1200余人,而任课教师不足60人,师生比低于1:20。与此同时,教师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下未能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1.2.3实习流于形式,缺乏完整的考核体系

由于很多实习老师考虑到矿山学生安全问题,不愿意让学生下井实习,因此很多学生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直至毕业实习,下井次数不足3次,现场跟班见习整个采掘工艺过程的实践机会几乎没有,因此学生对矿井现场的了解有限。目前的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只通过实验报告来考核学生,实习只通过实习报告来考核学生,设计最终由设计报告来考核学生,除非学生缺课严重等,极少有学生在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课程上不及格或影响其毕业,从而使学生不重视实践课程,不把实践环节当一回事,学生的实践效果普遍不高。

二、卓越采矿工程师本科生阶段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框架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 双语教学;教学方法;采矿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38-03

Bilingual Teaching Reform in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Zang Chuanwei, Ning Jianguo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problems in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 the new teaching contents integrated four parts are put forward; the new teaching methods containing three methods are created; the new teaching technique way is chosen. These reform measures are applied,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s are attained.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mining engineering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China 266510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多次出台文件,明确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强调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加大双语教学改革力度。在此背景下,矿业类高校纷纷进行双语教学的改革和探索。目前,多数矿业类高校在采矿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上采用“采矿学(或煤矿开采学)+矿业概论双语”的教学模式,其中采矿学用中文讲,矿业概论采用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将原来的专业英语改为采煤概论双语教学。然而“换汤不换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采矿专业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普遍低的难题。另外一种方式是,选取煤矿开采学进行双语教学,由于学生学习这门课原本就有较大难度,再用双语教学,接受起来难度更大,难以取得很好效果。在双语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授法,手段上又有“中文讲课+专业术语英语介绍”“英文讲课+中文专业词汇”“英文多媒体课件+中文版书”等。双语教学是用英语来讲专业知识,单纯的讲授法、灌输式讲课,教学效果较差。

因此,采矿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内容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进行革新,以达到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英语交流、运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双语思维能力,实现复合型的采矿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双语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和教材

根据调研报告,我国矿业类院校双语教学内容有3类。1)采矿概论内容或原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教材选用原有的专业英语教材,如蒋国安和吕家立在1998年编写的《采矿工程英语》。2)煤矿开采学内容,主要包括井田开拓、准备方式和采煤方法3大部分。目前尚无配套的双语教材,多是采用徐永圻编著的《煤矿开采学》和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材。此外,还有蒋国安和秦忠诚在2003年编写的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Solid Deposit Mining;林在康等在2004年编写的The Coal Mining Method。3)矿山岩体力学或矿山压力及控制方面的内容,比较新颖,难度也较大。教材主要是Syd S. Peng(彭赐灯)2008编写的Coal Mine Ground Control(《岩层控制》),为外文原版教材。

第一类教学内容,教材为原版教材中摘录的内容,英语地道;同时,内容全面,学生能够掌握较多的专业术语,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好的作用。但是,采用的教材比较陈旧,缺少我国家自己的先进采矿技术。第二类教学内容是采矿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课时量大,内容丰富,且能够反映我国的煤矿开采水平。所用的中文教材也是一本经典的教材,但是缺少一本完整的配套的地道的英语教材。由于学生学习这门课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再加上英语讲授,教学效果往往难以保证。第三类教学内容是专业课方面比较新的内容,且教材为原版教材,是很好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但是,教材价格昂贵,正版教材为75美元,而且教学内容和采矿专业其他相关课程有重叠。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而且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讲授法演变成“满堂灌”的注入式。对于第一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多为先讲专业词汇,然后针对专业英语部分内容进行翻译,夹杂着部分内容的解释,师生间互动很少。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教学内容,由于内容比较新颖,学生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课时少、内容多,多数教师讲授速度较快,学生往往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再加上英语专业术语对学生而言十分陌生,英语和汉语讲授穿插频繁,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听讲难度都很大。

在教学手段上多数采用多媒体教学,少数采用板书教学。由于课时量少,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解决板书信息量少的问题,而且教学内容生动。但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还有待于提高,而且学生感觉速度偏快,来不及做笔记等。

2.3 教学效果

根据调研情况,采矿工程双语教学的效果总体较差,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尤其是专业英语思维能力非常欠缺,也很难做到熟练利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统计发现,认为专业英语用处不大的占到40%,有2/3的学生认为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是多增加了一些专业词汇和阅读量,仅有个别学生做到用专业英语思考。通过对双语讲授煤矿开采学进行统计发现,有近5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的介入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接受,本来能够听明白的,中文夹杂英文反而难以理解,3/4的学生认为只是增加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量。

3 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选择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材时,要以采矿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根据,结合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同时考虑到国内外采矿业的发展和趋势,考虑双语教学的培养目的,进行教学内容的优选。山东科技大学采矿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已经取消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设置了Coal Mining Technology双语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充分考虑,通过学院、系里的教师的探讨、论证,结合教学实验的结果,最终确定了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提高部分、深化部分及附录部分。

基础部分是原有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或采煤概论)教学内容的浓缩和提炼。由于取消了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学生没有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量,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差,直接进行新的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难度大,效果较差。这部分内容包括煤矿地质、井田开拓和准备、采煤方法和工艺、通风和安全、运输提升以及排水和供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具备了初步的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扩充了知识面,了解了国外矿井的生产情况以及整个煤炭开采的过程,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提高部分是国外先进的采矿理论、技术、工艺以及设备等方面的内容,是国外有而国内没有,或者国外水平高于国内水平的内容。纵观世界采矿业的发展和现状,国外矿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他们在短壁开采方法、采矿机械设备、深井开采理论和技术、矿井安全等方面水平高于我国。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国外采矿先进技术都罗列进来。精选其中的部分内容,主要是短壁开采方法方面的内容,包括工艺、设备(如连续采煤机、梭车、锚杆钻机等)、通风与安全措施等,以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三国这方面的内容为主。短壁开采在我国的应用不多,但是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边角煤的回采过程中,而国外在短壁开采方面技术和设备已经比较成熟。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内容相应的教材应该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原版教材的摘录。

深化部分内容主要是我国先进的采矿技术、设备和工艺方面的内容,是我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目前,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多项采矿技术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放顶煤技术、无煤柱开采、长壁开采技术以及近年来提出的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等。在我国成熟的、特色的采矿技术中,选择长壁采煤方法、放顶煤开采和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作为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需要自己编写教材,聘请国外矿业方面的专家来审稿,确保教材的质量。

附录部分包括科技英语知识和英文科技摘要写作技巧两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词汇、读懂科技英语,同时掌握一些论文的写作技巧和翻译技巧,便于以后、和国外同行交流。

这四部分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了哪一部分都不完整。基础部分使学生了解国外矿井的生产系统、巷道布置、采掘工艺、安全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具备初步的外语阅读和思维能力;提高部分则是针对国外先进的成熟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外语阅读和思维能力;深化部分则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先进的成熟的采矿技术,并能够用地道的外语表达,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表达能力;附录部分起到一个辅助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好专业英语。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该是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能笼统地采用某一种方法和手段。

4.1 合适的双语教学方法

在双语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以讲授法为主,结合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教学、学生自学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法。在使用讲授法时,一定要避免“满堂灌”,避免“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讲授法,先讲问题,再分析、得到结论,再讲应用;同时,讲授速度不要太快,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

讲授的内容和重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定。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中文专业术语和相关知识的内容,如煤矿地质、井巷工程等,学生已经掌握专业术语的中文含义,已经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重点讲授词汇、构词法、背景知识,扩充词汇量;分析长句语法结构,教会如何看懂复杂的句子,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表达,讲如何构词成句,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介绍国外煤矿的情况。课堂内设置语境,进行英语交流。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作业,课堂上再检查改正。对于国外先进技术部分内容,教材为原版英语教材,应该按照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采用英语教授,加上必要的中文解释,使学生既学到地道的英语,又掌握专业知识。对于没有学习过的中文知识,讲知识点,加英语表达,从词汇翻译到句子、到段落、到文章,以中文为主,专业术语采用英文并讲解;讲授翻译技巧,让学生掌握如何将中文翻译成原汁原味的英语;结合少量的关键的英语句子和段落讲解。

2)案例教学法。以国外一个典型的现代化矿井为例,用原汁原味的英语详细介绍其地质、开拓准备、采煤、掘进、通风安全以及各大生产系统等,使得学生将前面所学的术语和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

3)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山东科技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优秀资源,以大型现代化矿井仿真系统为平台,划分小组,用英语介绍整个矿井的生产系统、采掘工艺、巷道布置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4)讨论教学法的使用。练习外语演讲,一个主题,分几个小组,学生自己搜索内容,组织演讲材料,英语讲授。一个人讲,其他组员补充。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评委,演讲成绩作为考试成绩之一,占20%。

4.2 以多媒体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手段,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双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两种语言同时运用,教学信息量大。所以,单纯采用板书来授课很困难,加上采矿专业中有大量的图形要讲,板书绘图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这使得板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表、动画、录像和文字集中到一起。为了便于学生能够做好笔记,更好地接受知识,建议采用以多媒体为主、辅以板书的教学手段:对于介绍性的知识内容,结合图表,表明逻辑关系,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推导性的知识,如公式,板书推导;对于复杂的图形说明,多媒体演示重点部分,再板书一遍。这种教学手段学生反应良好,取得较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采矿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教学任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探索,并进行教学实验,取得初步的教学成果。当然,这还远远不够,今后应该在双语教材建设、双语师资培养等方面继续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学生双语能力,实现复合型采矿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臧传伟.提高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初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93-94.

[2]Lin Zaikang, etc. The Coal Mining Method[M].Xuzhou: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Press,2004.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 采矿工程 毕业要求 达成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20-03

工程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2013年6月19日,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签约预备会员,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初步具备了与国际认证的“实质等效”性。其中,2015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明确指出:“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因此,评价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估培养的毕业生是否合格、是否达到了制定的培养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15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规定的毕业基本要求,对湖南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其他辅助教学过程来实现的。根据毕业基本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环节。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按照制定的11条毕业要求内容进行评价。

(一)评价对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对象是制定的每一条毕业要求、各条毕业要求对应的指标点及各个指标点所对应的支撑课程,进而构成以支撑课程、指标点、毕业要求为主线的三重评价对象体系。

(二)评价原理。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采用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以课程考核材料为主要评价依据,对各门课程(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内的所有教学环节)达成毕业要求的情况进行定量评价。通过统计某项毕业要求指标点在不同课程中的相应试题的平均得分比例,并赋予本门课程贡献度权重,最终计算得出该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结果。

(三)评价依据。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依据材料为所有参评课程的所有考核材料,包括考试试卷、大小作业、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但是,专业认证评价小组在进行各课程达成度评价前,需对选取的评价依据材料进行合理性认定,符合要求的才可以用来评价。

(四)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专业认证程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院及教学系部都应该高度重视。首先,要成立专门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领导小组,小组组成人员包括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采矿工程系主任以及分管教学的副主任、采矿工程专业部分资深教授。其次,参与评价的人员涵盖了采矿工程专业所有任课教师及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开课的相关专业教师。

(五)评价周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周期为2年,即在每届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二学年末与第四学年末分别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六)评价标准与结果。依据本校的办学体制、办学特色、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结合R堤氐恪⒔萄效果、教学经验,由采矿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将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合格标准值设定为0.65。即每条毕业要求对应的指标点的最小评价值大于等于0.65,则判定该项毕业要求达成。在评价工作完成后,要总结、整理形成“毕业要求达成度”记录文档,包括“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达成度评价表”等,根据制定的毕业要求达成标准明确评价结果是否“达成”。

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与步骤

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是达成度评价高效开展的基础,而合理、便捷、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法与步序是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价按质保量完成的直接途径。达成度评价以毕业要求为出发点,又以毕业要求为落脚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进行具体评价计算,获得各项毕业要求的评价结果值。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具体的步骤如图1所示。

(一)制定毕业要求。依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湖南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经学院工程专业认证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会同行业、企业专家,充分研究讨论,共同制定采矿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要求达到的内容。

(二)指标点、课程体系及达成度目标值。由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会同采矿工程专业责任教授对每项毕业要求进行详细分解、阐释;根据采矿工程专业的特点及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每条指标点所支撑的课程(一般不超过3-4门)。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课程应该是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明确了学分值及考核方式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然后,依据各门课程对指标点的贡献度大小,为它们分配合理的“权重”值,各个指标点的支撑课程权重值的和等于1。

(三)评价依据的合理性确认。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参评的各门课程的考核材料,若是基础数据不符合要求、存在问题,那么得出的评价结果也就不准确、不可信。因此,在进行各支撑课程的达成度评价之前,采矿专业认证达成度评价小组必须对课程的考核材料如课后平时作业、报告、设计、试卷、大作业等进行合理性确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考核的内容是否完整体现了对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考核(试题的难易度、题型比例、覆盖面等)。

2.考核的形式上是否合理(除了学期末的课程试卷笔试外,是否采用了大作业、小论文、大设计的形式考核)。

3.在课程考核成绩的认定上是否严格。

对于评价依据的认定应明确给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结论;要是评价依据“不合理”,那么应该舍弃该评价依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课程达成度评价。

(四)课程达成度评价。基于经过合理性确认后的支撑课程的各类考核材料(主要包括期末考试试卷、报告、小论文、设计、大作业等),开展该支撑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主要过程为:(1)选取评价样本,针对待评价的支撑课程,根据学生人数的数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考核材料样本,即样本中好、中、差的数量比例大概相等,简化的做法为选取一个教学班的课程考核材料;(2)待评的支撑课程对应所分解的某条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结果的计算公式为:

(五)分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计算。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及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结果均采用最小值的规则,即支撑课程的评价结果取评价周期内各年度最小值,而某一项毕业要求的评价结果取各指标点的最小值,若最小值大于等于所规定的评价标准则该项毕业要求认定达成。将获得的各支撑课程的评价值进行叠加,得出对应指标点的评价值,进而可以求得该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结果。最后,根据上述评价机制所确定的评价达成标准,判定此项毕业要求是“达成”以及“未达成”,并作出必要的问题说明。

三、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实践

下面将以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2016年度进行的工程教育认证为例,探讨专业认证过程中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环节的具体实施,其中详细的评价计算是根据“毕业要求3”进行的。

(一)毕业要求。根据2015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求,结合湖南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15版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并邀请煤炭行业、企业专家进行研讨,确定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要求达到11项的具体内容。

(二)指标点分解、支撑课程及权重值。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会同采矿工程专业各责任教授组织讨论,对制定的每项毕业要求进行详细分解。在此基础上,依据培养目标、通用标准要求确定2-4门课程作为每条指标点的支撑课程,并由各门支撑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贡献度合理分配“权重”值。以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要求3:掌握矿山开采方法与岩层控制、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测试、矿山灾害控制等专业知识,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资源开采方法、矿井生产系统、矿井安全系统、井巷(或隧道与硐室工程)和工艺流程等”为例,将其分解为4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均对应了2-4门的支撑课程,并分别赋予了表征支撑强度的权重值,每条指标点的目标达成度为1。“毕业要求3”指标点分解及其达成度目标值如表1所示。

(三)确认评价依据的合理性。对“毕业要求3”各指标点支撑课程的考核材料(试卷、作业、报告、设计等)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成绩认定是否严格等方面进行合理性确认,然后给出该课程评价依据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结论。表2为指标点3.1中课程煤矿开采学的合理性确认表。

(四)课程评价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计算。在对“毕业要求3”的各支撑课程的评价依据进行了合理性确认后,分别针对2010级和2011级采矿专业学生的考核结果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以煤矿开采学为例,抽取2010级采矿2班及2011级采矿1班的期末总成绩为样本进行统计,根据评r值公式计算出煤矿开采学对“毕业要求3”各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最终结果一项取两年中的最小值。

根据以上同样的方法,抽取2011级和2010级班级的其他课程考核材料样本,完成各自对“毕业要求3”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值。最后,将“毕业要求3”的13门支撑课程的达成度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填表,如表4所示,并对各指标点的评价值求和,取最小值作为“毕业要求3”的最终评价结果。由表4可知,“毕业要求3”的达成度评价值为0.71,结果为“达成”。

(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一次检查,是评价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是当前教学状态下工程教育专业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过程。本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要求3”的达成度评价结果虽然为达成,但是仍反映了一些不足与问题:一是对矿井初步设计、采区设计、硐室施工设计能力不足、现行有关矿井法规、规程、规范不够熟悉;二是设计图纸、报告质量不高。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严格执行实纲。

【参考文献】

[1]王世勇,董玮,郑俊生,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估方法研究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

[2]王玲,盛敏.深化认证标准理解,提升自评工作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3]欧红香,葛秀坤,邢志祥.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5(10)

[4]焦明连,孙佳龙,董春来,等.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6(11)

[5]邵辉,陈群,徐守坤,等.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估――基于跟进式教育理念的视角[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6]王理萍,龙晓敏,范春梅.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解析――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5)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78)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矿业技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99-02

新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认为是支撑和带动新疆丝路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但传统的粗放型的开发模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煤炭产业的发展应重点考虑安全、高效、洁净等因素,即煤炭的绿色开采、洁净利用、循环经济等理念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更加助推了新疆国际化进程,导致国际化复合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剧增,但传统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即结合新疆大学办学实情,构建适合新疆实际需求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特点

面向矿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不仅能够解决现场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还应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矿山高技能型人才,具体如下:

1.具有专业认同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采矿工程专业是艰苦专业且具有危险性,尤其是煤矿行业,虽然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矿山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但生产过程中顶板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透水事故等依然频繁发生,威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采矿行业的兴趣及专业认同感,进而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其择业意愿以及未来从事采矿行业工作的态度。因此专业认同感以及艰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1]。

2.理论与实践并重。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多种多样及实践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得矿业类人才不仅能运用已掌握的客观规律和成功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应加强实践教学。充分体现出实践教学在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其在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

3.复合的知识结构。采矿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尤其是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开采是现代化煤矿发展方向,煤矿生产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仅要掌握采矿、机电、电气、计算机等知识,还要具备经济管理、绿色环保等相关知识。因此,矿山高技能人才应具备多知识结构,满足现代化矿井发展的需求。

4.具有创新精神。采矿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矿山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能在这些知识上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矿山高技能人才还应具备推动矿山企业开采技术以及管理等创新的能力。使矿山企业朝着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绿色环保、智能开采的方向发展。

二、采矿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采矿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要紧扣当前矿山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矿山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更新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聘请一些拥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较深理论的企业领导、专家等进行指导,从矿山企业现场新技术的运用和专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

2.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优化应该重点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首先,课程体系的优化要克服传统的以课堂学习为主,实践学习依附于理论学习的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逐步地制定并完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及考核机制。其次,针对汉考汉、民考汉、汉考民、民考民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区别对待不仅仅是体现在分班上课,区别考核,还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结构等特点,研究教材选取、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的教学效果。再次,课程体系的优化要紧跟现代采矿发展的需求,增加绿色环保、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最后,为紧追新疆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应针对性安排一些哈萨克语言、吉尔吉斯语言、俄语等课程。

3.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的转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理论课程多采用类似“案例教学法”、“互动研讨式”、“校企课堂”等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多采用类似“虚拟仿真课堂”、“以项目驱动模式”、“校内实验室”“校企课堂”等教学方式。教学的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工程技术的应用,加大工程实践的比重,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与之相随的,考核的方式与内容也应该多样化。

4.更新教材。当前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前采矿技术,缺少具有新疆特色的案例,教材的编著基本上都是依托内地煤层的赋存特征及_采条件为背景,涉及具有新疆特征的巨厚煤层、急倾斜煤层高效开采的条件的内容少之又少,尤其是实践教材,严重与现场实际脱节,这就造成了培养过程中学生缺乏兴趣,理论知识与各类实习不统一等问题。所以编著具有新疆特色的教材是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应用型采矿专业人才最关键的一环。专业教材要突出新疆特色并兼顾现代矿业技术发展,编著时要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内容的调整,以期达到符合新疆矿山企业生产对人才需求的目的。

5.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创新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必须要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现场实践经验的老师。提升教师素质就要加强校企合作,从学校和企业集团方面制定相关政策、签订合作协议,使教师在矿山企业锻炼时要有配套的鼓励、评价和考核机制。另外,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为特聘教授,主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环节,充分发挥特聘教授的实践经验,有助于缓冲采矿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缺失的短板[3]。

6.深化校企合作。考虑当前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种种困境,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首先应该制定一套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任务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实践相结合,所以校企合作之路是最佳的选择,深化校企合作主要是以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为主,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进而科学规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质、实践教学、解决现场实际难题等方面内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4]。

7.精心搭建创新平台。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精心搭建各种创新平台:教主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师立项启发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校级竞赛引导平台;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国家专业竞赛主导平台;学生牵头、教师协助的国家综合竞赛实践平台。在创新平台管理上设置专题培训模式、互动探讨模式、宣传激励模式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平台。

三、总结

在新疆矿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破除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积极探索采矿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尝试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思路。以提升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出符合现代矿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新疆早日实现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文彬,刘天坤,赵兵朝,张建华.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的探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3):88-91.

[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3]祝木伟.煤炭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培育模式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136-138.

[4]陈裕先,宋乃庆.校企合作构建“企业课堂”[J].中国高等教育,2016,(11):52-53.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采矿工程;新型实习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作者简介:汪华君(1970-),男,山东聊城人,毕节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副教授。(贵州 毕节 551700)朱恒忠(1987-),男,山东聊城人,贵州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贵州 贵阳 551700)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06-02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可持续发展。能源的需求推动了采矿行业的发展。大量矿山的开采,需要大量的技术专业人才作为智力支撑。但矿山企业单位普遍反映大专院校毕业生虽然具备了基本理论知识,但是现场实践能力差,岗位锻炼适应期长,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弱,尤其是科学采矿的提出,[1]对毕业生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要求培养出“来之能用,用则好用”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现场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新型专业实习体系以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现场实践能力,满足企业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一、采矿工程专业实习体系现状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实习课程的三大组成部分,是熟悉和掌握矿山生产系统运行及相关生产工艺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操作、企业人文管理等能力的重要平台。但是现行实习体系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建立的,普遍存在着实践平台单一、学生实践效果不佳、教学方式陈旧、学生依赖性大等特点。采矿工程专业现行实习体系见表1。

二、现行采矿工程专业实习体系存在问题分析与探讨

采矿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专业课教学需要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来辅助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现有实习体系与实践教学预期效果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山企业对实习态度的转变

计划经济时期,矿山企业职工是生产劳动的主体,在校生可以通过企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参加实习,通过跟班劳动获得工作技能。随着经济体制转变,矿山企业作为监理方和施工监督方将工程实行承包制,以往跟班实习就显得不可行。矿山企业对学生实习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矿山企业实行承包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矿山企业与承包方之间在安全监管、风险分配、工程进度等方面的职责矛盾。由于涉及安全、利益、职责分担等因素,导致矿山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

(2)近年来,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带动了能源行业的发展。矿山企业抓住机遇,不断加大生产任务与力度,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实习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企业本身的生产进度与计划。学校由于经费问题,也难以作出一定的经济补偿。矿山企业在得不到现实利益的情况下,不情愿接收学生实习。

2.学校经费问题

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大部分高等院校没有自办企业或社会捐款。随着高校教育成本、运行成本的提高以及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部分高校经费比较紧张。在此情况下,采矿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实习经费就显得捉襟见肘。矿山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不会像计划经济体制下那样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经费支持。两种因素的叠加造成实习经费成为一个瓶颈问题。经费不足直接导致实习形式化、简单化,实习效果不佳、质量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3.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与实习基地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数量连年增长,随之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采矿工程专业有着好就业、工资高、应用性强的特点。在能源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矿上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毕节学院为例,采矿工程专业是该校新兴工科龙头专业,采矿专业在校生连年增加,在校人数的增长迫切需要增加实习基地。但是近几年,矿山企业为追逐经济利益,尤其是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为完成生产任务与进度,对学生实习叫苦不迭。部分小矿由于安全及采矿作业操作规范问题,也不适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习基地建设的局面难以打开,迫切需要改革现行实习体系。

4.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内在因素是直接影响到实习效果的内因。认识、生产、毕业三大实习环节需要学生自身巩固和加深已学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应付差事;学生自身水平良莠不齐,造成实习实际效果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难以克服受井下环境影响的心理因素;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相当部分学生认为实习等同于观摩。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实习的实际效果。

三、新型采矿工程专业实习体系建设方案

现行采矿工程专业实习体系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新型实习体系。新型实习体系建设打破了以往实习必须深入矿山的现状,将灵活的教学方式与实训基地实习相结合;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融入平时教学;将毕业实习提前纳入学生签约工作,实行顶岗实习[2]的方式(见表2)。

四、新型采矿工程实习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新型采矿工程专业实习体系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来保证实施,否则也是一纸空谈。针对新型专业体系的三大实习环节,提出针对性地保障措施如下。

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应该由传统单一课堂授课模式向多媒体、虚拟教学平台、实验室互动课堂、课外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转变。提高教师对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的认识,加强教师综合教学素质的培养。实现校内互动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推行“双师制”教学,[2]加大与矿山企业合作力度,选拔一批现场实践经验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挂职教学。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重要保证。应积极与学生签约单位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为学生实践搭建平台;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承担企业员工技术培训的任务,加强校企合作。同时,校方也应积极发挥智囊作用,为矿山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排忧解难。改变以前总是依赖矿山企业进行实习而企业没有受惠的传统观念。实现校方与企业互利共赢,建立长期有效的互惠机制。

3.建立多渠道、多角度的实践机制

首先从思想上改变以往实习必须去现场的传统观念。现行采矿工程专业的实习普遍存在时间短、效果差、形式化等弊端。应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如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大赛、工程实训中心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其次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这样既可以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又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培养研究思维的能力。

4.实行(3+0.5+0.5)模式

毕业实习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矿山企业工作,能否满足“来之能用,用则好用”的要求。现有实习体系,毕业实习由于时间较短,学生还没形成培养理论用于实践的观念,就匆匆离开矿山,可谓事倍功半。校方应积极与签约企业对接,提前将签约学生纳入实习工作锻炼阶段。在此阶段,实行分段顶岗模式。[3]学生进行长达半年的实习,有经验和实践做毕业设计、相关课题研究。同时,建立校企安全责任共同担责的机制,解除企业一部分后顾之忧。

五、结语

采矿工程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搭建实践平台。本文从现有实习体系现状着手,剖析了现有实习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依据时展形势,构建了新型实习体系,并提出了相应地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行新型实习体系,为培养出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适应矿山企业要求、紧跟时展的专业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柴修伟,张电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实践平台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5(41):82-83.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采矿类专业,实践教学,顶岗实习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高专采矿类专业以培养能适应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现场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成规模发展的时间较短,教学体系尚不成熟,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高专采矿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

1.问题的提出

本文以研究和探索高职高专采矿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目的,结合所在学校开设的煤矿开采技术、金属矿开采技术、矿井建设、矿井通风与安全等专业的实践教学,多方调研发现高职高专采矿类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偏低;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专业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实训条件不充足;

4.校内实验实训室利用率不高;

5.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大多需要去一些高危企业或特殊岗位实习,同一实训地点实习人数过多,在安全管理、食宿等方面有很大压力;

6. 校外实训过程针对性不强,实习效果不理想。

这些问题对高职高专采矿类专业学生现场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来诸多困难,而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

2.解决的办法

在解决高职高专采矿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存在问题方面,课题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并与相关高职院校进行交流探讨,结合学院具体开设专业采取如下解决措施:

2.1重新修订完成注重于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作者所在学院采矿类专业共有4个,其教学标准的修订历时近一年,在学院《关于制(修)定专业教学标准的原则意见》的基础上,多方征求矿山企业和相关院校专家的意见,由采矿教研室专业教师反复讨论和修改,最后由各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实施。新修订的专业教学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了专业主干课程及其教学方法,强调了实训环节的设置。其实训环节包括基础实训(校内课程实验)、专业核心技术实训(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专业综合技术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实习等)。在该模式下,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基本达到了1:1。

在专业教学标准的调整中,利用第四学期结束后的暑假和第五学期开学初的一个月,进行现场顶岗实习,同时收集课程设计所需的资料,历时近三个月。将第五学期的课程进行压缩调整,只安排考查性质的课程,增大每门课程的周课时,集中授课9周;学期末的四周停课进行课程设计,设计的同时完成技能鉴定工作。把毕业设计由第六学期改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一个月进行,可以使学生在设计期间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这样既保证了设计的质量,又可使学生在第六学期安心的进行就业实习。

2.2认识实习采取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模式。

二年级学生的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的前两周进行,采取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模式。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这是在学完基础课之后,开设专业课之前进行的一次实习。免费论文参考网。采矿类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分两部分完成:在校内由专业教师指导,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仿真实训矿井、井巷及矿压实训室、瓦斯煤尘灾害防治实训室、矿井模型实训室、矿井通风与安全实训室进行认识实习;在校外,学生到学校所在地周边的白银市深部矿业有限公司和阿干镇煤矿等单位进行认识实习。通过这种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来完成认识实习的模式,不但充分发挥了校内实训室的功能,提高了实训室的利用率;同时,深入厂矿进行现场学习,既熟悉了现场的工作情景,也了解了今后所从事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3 顶岗实习采取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模式。

按照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矿类专业三年级学生现场顶岗实习分两个阶段进行,历时近三个月。第一阶段是在第四学期结束前,由系上统一安排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假期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联系到了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求职能力;第二阶段是从第五学期开学初至国庆节放假前,没有联系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开学返校后,由专业教师统一带队,到校外已建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据统计显示,07级煤矿开采技术、金属矿开采技术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学生自行联系的实习单位有:甘肃华煤集团砚北煤矿、酒钢集团镜铁山煤矿、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甘肃阳坝铜矿、玛曲金矿、肃北德太矿业等20多家单位。

没有联系到实习单位或虽联系到实习单位但实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返校后由学院集中安排,其中: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在山西晋城凤凰山煤矿实习;金属矿开采专业学生在内蒙古东升庙矿业有限公司和河南洛阳矿业有限公司实习。

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提前寻找就业单位的积极性,也可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为就业打下基础。从实施过程来看,效果很好。无论是集中实习还是分散实习,学生在实习现场都有很大的收获,他们体验了现场的真实环境,亲自动手操作了设备,并熟悉了实训厂矿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了解了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

另外这种由学生自主联系实训单位,采取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做法,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到更多的企业和行业就业。

2.4带队教师在完成指导学生实习的同时也可进一步丰富现场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免费论文参考网。

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实习实践效果。通常情况下,青年教师缺乏生产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又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现场实践和培训。针对这种情况,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利用假期和教师带学生到现场实习的机会,要求专业教师到现场进行实践锻炼,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学院采矿类专业青年教师近几年内在指导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的同时,先后去了靖远煤业集团大水头煤矿、华亭煤业集团砚北煤矿、河南洛阳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实践,通过与生产实际的紧密接触,亲自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和管理,了解生产工艺和流程,在指导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也为实践教学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经验。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锻炼,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采矿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显著提高,教师执教水平得到明显进步,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认为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实践性强,与工作后所从事岗位所需知识结合紧密。同时,专业教师与企业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加深实践教学的力度打下了基础。

3.结束语

采矿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始终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已构建了比较全面和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和社会效益。但是,该实践教学改革工作还处在一个探索和逐步完善的阶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加强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完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突出专业特色,建立实践教学长效保障机制。

3.2继续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大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将07、08级顶岗实习与认识实习的模式进一步完善,以形成固定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低年级学生中进行宣传,并在后续的年级中实行。这种模式可促使每个学生提前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操心”的习惯。

3.3进一步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共同组织开发编写实训教学标准、教材和指导书。只有加强与企业及行业协会的合作,组织一批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工程师、技师,根据相关行业技能体系发展要求,加快教材更新与补充,提高教材的动态变化及适应能力,才能编出适应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需求的实践教学教材。免费论文参考网。

3.4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使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对采矿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尝试,符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普遍现状,针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应用来看,对学院采矿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实践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学院、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溪,不知水之厚。”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继续研究和探索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为服务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

[1]秦伟,闫志刚.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中外教育研究,2008,(12).

[2]陈玉水.关于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与优化职业教育模式的探讨.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7,(22).

[3]刘颖.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4]付水广,邬学军,李红浪,张水印.高职高专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南昌高专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