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1:24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第1篇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外部环境设计与空间环境设计,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是确保外部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之间能相互协调;针对空间环境设计,其主要强调的是确保人类有着健康的生活质量,并且基础的设施能正常运行,从而达到资源合理利用及循环利用的功能。依据生态的基本特性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包括高效性、持续性、多样性、循环性。环境艺术设计的高效性,是指合理利用资源,杜绝浪费资源等模式,特别是非再生资源,由于资源短缺,应用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环境艺术设计的持续性,其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等的布局结构及配套设施设计上,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需要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也要满足后代人的生活需求;环境艺术设计的多样性,其体现在多样化的物质产品设计,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不同的产品设计,这样满足了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权,也避免了浪费资源等生态环境问题;而环境艺术设计的循环性,其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中消耗的物料及能源的循环利用,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原理,对其进行分解及再利用。

二、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其具有独特的基本特征,生态理念是在一个自然环境的生态空间里,各种生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又相互排斥的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师需要根据生态理念的特性,遵循自然性、独特性、艺术性、生态性,从而形成一个绿色环保的环境空间。

(一)环境艺术设计遵循生态理念的自然性。自然性是生态理念最基本的要素,若设计者追求的是精心雕琢、虚实的美,而不是自然的美,这就偏离了生态理念的特性,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的是融入自然的特性,强调的是与自然相互协调、亲切自然、舒适的艺术美感。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其主要表现在遵循源于自然、体现环境自然、研究环境生态规律的环境艺术设计。生态性是从自然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设计者应融入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中,体会和领悟大自然的生态特性,根据自然的发展规律,设计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等,使人们能融入到自然的环境之中,领悟大自然的美,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对于设计者,遵循艺术性是必然的,设计者应根据生态理念的特征,设计出具有艺术本身的意义,这样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人们的生活中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第2篇

意大利著名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BRUNOZEVI)曾说过:“掌握空间与知道如何去观察空间,是了解建筑的钥匙。”我们将这一论断推广到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也是正确的。因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该从环境空间的认识与掌握开始,教学指导思想中必须重视和强调空间意识的培养。

然而,环境艺术设计是多门类造型艺术并存的、新兴的关系艺术。它将传统的建筑、园林、雕塑、壁画、广告等各门类艺术,多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创造整体空间艺术氛围与意境。环境艺术“空间”的含义与表现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或者称为空间艺术的概念,比以往任何一门造型艺术的空间都更为复杂、更难被人们所理解。在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仍然比较多地存在着“重实体、轻空间”,片面地重视环境实体表象,而轻视环境空间功能和环境空间艺术意境的思想意识。这种片面、落后的错误思想意识,误导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向及评价标准,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强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空间意识,正确认识环境艺术的空间特征,已经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一、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

人们每时每刻都生活于环境空间之中,也知道空间指的是什么含义。但是,若从教学的角度来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空间,又会感到它的概念是那样复杂与陌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空间”本身的非直观性造成的。环境实体部分,因其具有直观性,很容易被人关注、认识和熟悉。相反,环境空间部分,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人忽视,相对显得陌生。二是因为人们对造型艺术空间的知识了解和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通常来讲,学生认识造型艺术的空间知识,大多从绘画、摄影的二维平面空间开始;之后是雕塑的三维实体(占有性)空间;最后到建筑、园林的四维(内空体)空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越复杂的“空间”概念,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和理性思维的参与方能把握。未经过相关专业知识训练的人很难认识和掌握复杂的四维,甚至是具有“多维特征”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

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就能够直接感觉环境实体。可是,环境空间印象的获得,如果仅仅依靠某些感官是无法完成的,它是建立在形状、大小、方位、距离等一般知觉之上的高一级的综合知觉。要想全面认识和把握环境空间的特征,通常还要调动人的一些理解能力。因此人们对实体的感觉和认识要先于空间,易于空间,而对环境空间的感觉和认识则后于实体。

传统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是通过视觉和触觉,就能够直接欣赏到实体审美对象。它们运用的空间特征比较单纯,而且作用也次于实体艺术形象,人们多习惯于对实体形态的审美关注。新兴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主流诞生于传统造型艺术院校,是高等艺术教育中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形态向现代艺术设计形态转型期的新专业学科。其办学方法还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当新的教学体系尚未确立之前,旧的造型艺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必然还会占有极大的优势。目前还有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依赖于工艺美术现成的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甚至还会使用绘画和雕塑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环境艺术设计的好坏,习惯于传统造型艺术的空间意识,而对环境艺术独特而重要的空间本质特点,则认识不清或重视不够。实践中往往把直观的环境实体形态,如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围合空间的界面或空间的“外壳”,以及雕塑、壁画、植物、水体等环境小品和公共设施,作为指导教学和评价教学的主要对象。反而将提供人使用的环境空间场所,弃之于脑后,忽视它的存在。将环境艺术设计教与学的焦点,过分地集中于空间界面的造型装饰或环境艺术品的创造上。淡化了空间功能的探寻及空间整体艺术意境的学术研究,教学空间意识滞后于教学实践。造成用表面化的“装饰装修设计”,代替深层次“空间艺术设计”的一些不良教学弊端。

现行小学、中学美术课程,以及艺术设计类高考的备考科目中,均没有针对四维造型艺术空间知识的学习内容。一般人对造型艺术空间的了解,仅仅涉及绘画、手工美术或雕塑小品等二维、三维造型的基本概念。如何欣赏建筑与园林艺术?解读建筑、园林和城市环境的空间美学价值的知识十分欠缺。然而,进一步探究环境艺术空间特征时,我们发现它比传统意义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的空间概念复杂得多,也并非是各门类造型艺术空间简单的累积之和,它的特征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表达准确的,它是现代整体艺术设计的新型空间概念,因而令人感觉陌生与难懂。

二、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空间

在艺术辞典或美学书籍中,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和工艺美术统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诚然各门类的造型艺术均离不开“空间”的特征,并且都会在环境艺术之中呈现出来。但是,它们各自的“空间”概念却不尽相同。

绘画的“空间”是平面二维的,尽管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可能是三维,甚至四维的空间。但人与画面为静态相对,仅凭视觉观赏。雕塑的“空间”是立体三维占有性空间,是以三维实体占据空间,本身并不能产生空间,人只能从外部环绕欣赏它,雕塑形体与观众分离,人在形体外面以视觉或触觉感受它。工艺美术的“空间”与绘画、雕塑的基本相同,主要是平面二维和立体三维的。

建筑艺术是人造环境的“主体”或“骨架”部分,它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最密切。建筑的空间比其他造型艺术复杂得多,它属于三维限定性空间,并具有四维的特性,人是在“内空体”中通过运动觉和视觉把握对象。布鲁诺·赛维(BRUNOZEVI)曾经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建筑空间的特征,他说:“建筑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中来感受它的效果。”“建筑的特征——使它与所有其他艺术区别开来的特征——就在于它所使用的是一种将人包围在内的三度空间‘语汇’。”应该讲这种空间特性,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特性,也正是整个环境艺术的特性。其实,除了建筑设计以外,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园林设计和城镇规划设计等,与环境空间相关联的造型艺术设计,无一不使用这种空间“语汇”。从个体的室内、庭园、广场、道路等场所,到庞杂的城镇都市群体形态,无一不是能够包围人和物的“内空体”空间。布鲁诺·赛维进一步的论述更加肯定了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的这种空间特性,他说:“如果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是由六个面所围成(地板、天棚和四面墙),这并不意味着由五面而不是六面围成的空场,如(无盖的)庭院或公共广场——就不能同样有效地数作空间了”,“……所有城市的空间只要视线被遮挡,不管用的是石砌墙还是成行的树木或护岸,都呈现了我们在建筑空间中所感到的同样特征”。日本著名建筑师卢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也指出建筑外部环境空间是由地面和竖向界面两个要素构成的,比起建筑室内少了一个顶面要素。建筑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空间的艺术创造,自然成为最能让人了解和认识到空间的造型艺术。我们运用这一学科知识,推而广之,就能认清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空间特征。

从环境艺术整体来看,单纯凭借建筑模式还不能完整地解读这门构成因素和表现形态极其复杂的现代艺术设计的空间“语汇”。卢原义信曾说过:“由建筑师所设想的这一外部空间概念,与造园师考虑的外部空间,也许稍稍有些不同”,“……即把整个用地看作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所以,外部空间与单纯的庭院或开敞空间自然不同。”这就是说,建筑所研究的空间,还不能完全等同于环境艺术探讨的空间。邓庆尧在其著作《环境艺术设计》中指出:“环境艺术是多学科互助的系统艺术,环境艺术是多门类并存的关系艺术。”由此可知,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构成之复杂多样、表现形态之丰富多彩是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都不能企及的。它是以建筑艺术空间为“主体”,再综合其他造型艺术的空间特征,整合形成的新空间体系。

三、环境艺术的真实空间美

笔者认为,要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规律与特征,寻觅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这门新兴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独特的时空美,进行深入的解读与研究,并区别它与其他传统造型艺术之间的异同。环境艺术使用的是丰富复杂的空间与时间综合“语汇”,创造的是真实立体的空间形象。纵使环境空间由各种实体物质要素限定构成,可是诱惑视觉的形、色和材质等,并不是环境艺术审美的主要对象。反之立体真实的空间艺术形象,才是其他造型艺术不具备或无法比拟的艺术特征,真实空间美是环境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最大的区别。

1.环境艺术的真实空间性

工艺美术、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审美形象,主要表现在实体形态方面。不可否认,绘画和摄影等造型艺术,为了追求作品的逼真性或感染力,也努力地描绘和表现空间,写实绘画中应用的透视技法,即根据人眼观物的规律,精准地描画真实空间;摄影更能丝毫不差地记录或还原一瞬间的空间形象。但是,不管一幅画,画得多逼真;一张照片,拍摄得再生动,它们终归还是一个只能看,而不能走进去的虚拟空间。现代科技制作的电脑三维动画,或环型全景电影,能让人眼感觉到画面的纵深层次或环视四周景象,迷惑人的视听,产生空间幻觉。但仍然是针对人的某些感觉方面制作的“虚像”,终究无法把人带进真实的环境空间中,去感觉冷暖干湿,嗅闻芳香气息,触摸软硬粗细的真实存在。

建筑是最能让人联想到空间的造型艺术,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空间的艺术创造。建筑物包含众多的室内空间,建筑群体组合又限定出丰富的室外空间。可是它的整体气势、总体形象特征更多地是从外部获得的、给人带来类似雕塑体积造型的审美特征。

总而言之,只有环境艺术突出地表现了空间性审美特征。要欣赏环境艺术作品的基本条件是人必须进入其内部空间,边走边看,并将所有景象通过联想组合起来,才能获得完整的艺术形象与审美感受。试想一下,若仅仅凭借静止的、平面的照片或图画,就想欣赏和感悟到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巴黎圣母院、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等艺术环境的丰富多变、生机勃勃的景致,及整体空间气势与空间意境,无疑是不现实的,只会落得个纸上谈兵或盲人摸象的结果。再如,旅游到了丽江古城外,或者杭州西湖边,而未能进入其内部游赏。就根本无法感悟到纳西人家小桥流水、天人和谐的空间意境;也欣赏不到“天堂”般绮丽多姿的西子湖风景美,留下的只有无限遗憾。唯有当观赏者亲临三度空间之中,调动眼、耳、鼻、口乃至全身感官,去接收周围各种审美信息,并经过综合联想与理解,方能实现对环境艺术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基于立体真实空间的特殊审美体验方式,是认识和评价环境艺术特征的重要基础,也是指导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教学中出现了对真实空间美艺术特征的认识不足,很多人往往把虚拟的设计表现效果,作为构思、设计、评价的最主要对象,其重视程度超过了对真实环境空间的注意。专业建立初期不少师生过分热衷于手绘效果图表现的竞技,之后又沉醉于电脑的虚拟视觉世界的再现。更有甚者,几乎把环境艺术设计课演变成了效果图技法训练课,或者装饰艺术创作课来上,用评价绘画或雕塑作品的标准来评价环境艺术设计。正如多年前布鲁诺·赛维批评错误的建筑评论时所言:“评论家们把评价绘画的方法扩大运用到整个造型艺术领域,这就把一切都缩减到仅有图面上的价值。”“这不仅是评论方法上的错误,也是由于缺乏一种哲学见解而引起的概念错误。”

2.环境艺术的时空综合性

现代物理的科研成果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对空间的狭隘理解,爱因斯坦之后空间与时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由庞杂的真实物体组成,通过连续观赏审美的环境艺术系列空间,必须以运动为基础才能实现。这种独特的运动观赏方式,给它的空间艺术结构中融入了时间的因素。以空间美创作研究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在讨论空间审美时,时间也就成为新的课题。波兰闵可夫斯基曾经提出“四维空时连续系统”的概念,这一理论认为空间除长、宽、高三维之外,还必须加上时间这一维决定因素。这正是环境艺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时空综合的“四维空间”特殊性。

众所周知,通常艺术专业的分类方法之一是以空间和时间作为标准。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为动态的时间艺术类型;而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甚至建筑艺术,则为静态的空间艺术类型。实际上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并非单纯的静态空间艺术,在三维之外均离不开时间这一维决定因素,具有强烈的四维空间特征。以建筑和园林为母体拓展开来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与生俱来带有空间与时间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它不同于一般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造型。而是呈现出复杂的、多层次的空间结构,要感悟和审美,观赏者必须沿着一定的路线“边走边看”。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既要以造型艺术为基础,学习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表现空间的技巧,研究建筑和园林营造空间的方法。同时,还要借鉴和吸收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驾驭时间的知识技能。

音乐形象是在声音的运动中形成的,是活跃的、发展的、流动的形象。在流动的时间中音符、乐句都不停变换,形成几乎不重复的音响,正是这些不断变化的音响组合成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形象。环境艺术形象虽然是固定的,但它必须沿着一定次序排列、延伸、连续和展开。室内外环境艺术,在构思、设计、欣赏时,同样讲究前奏、过渡、高潮和尾声各不相同而又连续的计划安排。研究流动的时间、运用连续的时间,成为音乐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十分相似的共同规律。

3.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

环境艺术设计创作必须具备真实的地址,作品建立于大地上某个不能移动的空间,受制于周边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鲜明特征。它不像大多数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作品那样,可以随意搬运到不同的地点展出。中国瓷器和秦兵马俑可以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欧洲巡回展出;中国人也可以在北京、上海,甚至更多的城市,看到来自法国卢浮宫、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馆藏绘画和雕塑原作。但是不论是谁、身居何处,要欣赏故宫、颐和园等中国皇宫及皇家园林,或者参观法国凡尔赛宫、罗马斗兽场和威尼斯水城,都必须通过旅行前往目的地,才能实现审美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栋建筑、一条街道、一个广场或一座公园,都根植于特定的空间之中,并与周围环境保持着各种联系,这就是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

妥善处理好设计作品与周围大环境的关系,是关乎成败的设计原则。大环境是设计作品的背景条件,它能烘托设计作品。设计作品是大环境的精华部分,又提升大环境的审美质量。若两者关系失调,效果就适得其反。故宫、天安门广场的恢宏气势,出自于京城广阔平原上的中轴线整体布局;圣马可广场优雅的艺术氛围,得益于威尼斯水城和亚德里亚海的映衬;大理白族四合院坐西向东,是为了顺应苍山在西、洱海在东的地形地貌特征。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就好似从当地“长出来”的,凸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唯一性”景观风貌。旅游的魅力充分显示了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并以此成为永恒吸引游人的“法宝”。

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特征,带给教学的研究课题是环境整体设计意识与环境个性设计风格。当前还有些设计教学实践中因为忽视这一空间艺术特征,导致师生无视本土文化传统和地方环境特色研究,盲目追捧流行环境“舶来品”,过分宣扬“洋”材料和“洋”工艺。仿效抄袭,缺乏地域特色,或者脱离本地环境,违背周围条件,孤立炫耀自我的作业。然而,稍稍考察一下实际,就会知道对于固定不动的环境艺术来讲,没有本地个性特征的环境形象,必然丧失吸引力。丑陋的环境作品因为固定不动,强迫人们观看,危害远远超过普通造型艺术劣质品。实践证明,整体意识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个性表现风格是艺术创造的生命之源。

环境艺术设计第3篇

引言:

园林环境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借助于环境艺术理论对园林中的建筑!树木!道路以及地形等进行改造,给人们呈现出美的感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园林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其所具有的绿化功能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主要对园林艺术所具有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其绿化功能进行分析"

一、园林环境艺术的特点

园林的环境艺术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与结合,从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情况来看,园林环境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和混合式园林这三种类型园林上。规则式园林强调依照建筑的规律进行园林的设计改造,园林主要作用就是突出建筑的美,是作为辅助品而存在的。自然式园林强调自然美,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减少人为的破坏,要在山水自身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混合式园林是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结合,把人为艺术和自然环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艺术性。

中西方园林各有特色,有一定的差异,我国的园林环境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密联系大自然,我国古代素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园林的建设也深受其影响,非常注重体现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上很注重对自然面貌的恢复,因此我国大部分园林也都是自然式的,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时会遵照自然发展规律进行;(2)听过人工来制造园林的自然景色,在设计改造园林过程中,把自然景物作为主要的参照物,利用人工方法进行开挖改造;(3)设计园林过程中必有水元素,为了加强与自然的和谐,通常还会有河流、湖波周围的花草、山石元素;对于较为封闭的园林,可以用水池替代河流、湖泊等。④园林中的亭台设计比较简单独特,内部的花窗、隔墙设计则比较复杂。⑤园林里面通常没有很大片的草地,会在草地中间移栽花卉树木等进行点缀。⑥园林设计时喜欢用假山,堆土造山不仅美观还把园林分割成几部分,形成独特的景观。

二、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1、对环境艺术的理念认识

要提高我国整体的环境艺术水平,要从更新观念做起。传统的中国建筑重视的是底层的接触感觉。从一些宏大的建筑对地面、基层建材的选择就可以看出,这是因为,他们以为,只有从脚下做起,才是阅读大地,进行诗意生活的开始。

环境艺术是使城市变得更加环境、更加艺术化的艺术行为。一个科学发展的城市才是绿色的,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城市建设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深化对环境艺术的认识,从根本上认识建造和发展的内在关联,使城市从供人们栖息的“容器”真正转变为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家园。

2、深刻理解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对象、空间、时间上具有广泛性。此外,环境艺术兼具环境和艺术的特点,有着将“环境艺术化”和“艺术环境化”的功能。也就是说,环境艺术不但是一种广为运用的艺术形式,还是建筑、艺术、雕塑和壁画艺术的有机整体。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要想发挥环境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必须在深刻理解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的基础上,让环境与艺术最大程度地互动起来。这种互动处于最佳状态时,才是成功的环境艺术作品面世的时候。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们只有更加清晰明确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才有利于他们明确自己的行业战略目标,将思想从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绿化的模糊定位中迅速确定下来,这样才能在与专业的交流和融合中取得较快的发展。

城市的规划者们,如果真正明白了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他们也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路,环境艺术并不单单的是装饰城市、美化生活,而是要从“有利于人类居住”这个根本角度重新确立城市的发展目标。

3、人性化的居住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最终是服务广大居民,因而在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工作中必须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则。通常住宅区的居民绿地使用行为主要有:锻炼休闲、群体活动、安静活动、喧闹活动、从儿童到老人的各种活动等,这些活动往往交叉进行,因而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活动类型的不同,进行人性化的艺术设计,为居民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此外,还应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结合住宅区内居民的需求进行人性化的绿化规划与布局,着重处理住宅区内外部的逻辑关系、区之间的性质差异,确保整个设计的秩序性和完整性,尤其应注重居民的需要和小区特点,确保居住环境艺术的人性化,充分体现设计者的设计价值。

每一个地域都有其长期积累下来的地域特色艺术和文化。一个缺乏地域艺术内涵和设计美感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往往无法被认同,而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点、气候地理,可以使景观设计在节约人工费用的同时,更广泛地获得大众的认同感。所以,环境艺术在园林设计的运用中,切忌一味追求外在视觉效果,盲目引进新奇植物、外来文化。许多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做法短时间内也许能够满足大众的新奇感,但久而久之,必定会因为与当地气候、文化心理等相悖而被排斥。

4、绿化功能对人类的影响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和体验,明确的认识到花卉盆景和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条件,是环境艺术的重要构成因素。园林艺术的境界包括花草、树木、流水、山石等都可以用来美化环境,对人们的精神、心灵都有振奋和陶冶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消遣方式。花草树木能够净化空气,减少灰尘,具体表现为:绿色植物覆盖在地表,使得地面在晴天时不会被暴晒,降低水分的蒸发,减少大风时的扬尘,保持空气的清洁干净,下雨时降水先落到植被上面在渗入到地面,减少了地面的径流,减轻水土流失,可以使水浸入到土层深处,涵养水源;树木能够提供给鸟类栖息的地方,鸟类能够吃周围的垃圾、害虫等还可以传播树种和花粉,是加快绿化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生力军。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意识到了园林绿化功能的重要作用,意识到绿化作用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创造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园林瑰宝,并且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多实用的遗产。我们要继承并发扬民族光荣传统,重视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并做到两者的相互结合,在规划城市、建设公园与广场、家庭绿化、庭院绿化等各方面,要充分的运用绿化功能,把这个环境艺术要素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发挥绿化功效,为我国人民不断创造出更加舒适、美观的生活工作环境,振奋人们的精神、舒畅人们的心情。

环境艺术设计第4篇

关键词:环艺设计 规划 室内设计 室外设计 园林设计

1 概述

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的变化过程反映了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的一种变迁,即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变为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再到合理需求、人性化需求以及发展需求的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设计师在设计人居环境艺术中,无论是空间环境到家具设计,还是到装饰品的设计等都要运用大量的材料,通过不同的工艺构成具有视觉意义的空间艺术形体,为人们的视觉、触觉以及感觉提供了满足不同层面的精神需求对象即审美感知对象。为了将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理论的历史价值和30年的理论实践成败看的更加清楚,我们有必要从建筑哲学角度对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理论30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对于那种现在是图像时代而文字无足轻重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图像和文字是互补的,前者具有多义性,如果没有文字的定格,图像往往就会被人们误读而变成取其糟粕而丢其精华。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当代环境艺术开始起步,目前已经进入了而立之年。从建筑哲学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开辟了环境建筑哲学的新时代。我国正是在其的启发下才开始逐渐将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等看成环境艺术设计,并且大幅度的提升了建筑哲学理念和设计理念。

建筑学是一门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学科,为了提高城市面貌的质量,建筑师的责任就是把旧有的和新建的、自然地以及人造的因素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人类的尺度空间。此外,为了给社会创造新的形式并保持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建筑师还应当保护和发展社会遗产。

2 环艺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和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分为室内设计(家装设计、建筑内部设计以及管道、灯管和负数花卉设计等)和室外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绿化设计以及建筑外观设计和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园林设计等都是今后环艺设计专业的就业发展方向。

①分析客户的需求、目标以及对方案的具体要求;

②融合了解到的情况与设计专业知识,形成创意;

③形成最初的设计理念适合顾客的要求、满足顾客功能和美学上的要求;

④通过适当的表现形式把最终的设计方案展现出来;

⑤绘制施工图纸并负责工艺的选材;

⑥负责结构、水电、暖通,植栽等相关技术人员之沟通协调;

⑦按照客户及公司的设计要求、进度完成设计方案。

同时,环艺设计对技能技巧也是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对室内家具、装饰品配套工作有很强的理解力和把握能力;具备优秀的手绘表现能力,能采用手绘设计方案;使用相关设计绘图软件,可以独立完成建模、效果图等工作。

3 环艺设计对居住环境作用

由于城市建筑设计和公共环境设计最能够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居住环境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与建筑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更与社会的形态同步。目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垃圾桶和护栏设计、园林绿化设计、灯光照明设计以及喷泉雕塑设计等。慢慢的,城市广场、公园以及街道等已经成为一个面向所有市民开放的扩大户外起居室。现代居住环境随着现代人类城市建筑空间的变化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即城市建筑环境公共设计。

其实居住环境的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早期人类进行的各种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户外进行的。原始的户外环境和家具等当属就地取材的简易石桌和石凳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创造具有使用功能以及丰富文化审美内涵以及环境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新领域。环境设计随着人们的需要,逐步从室内、家居以及商业场所逐步延伸到街道、广场和湖畔等。随着休闲、旅游以及购物行为的不断增长,人们需要更多舒适、放松以及稳固美观的公共户外家具。

总之,现代公共环境设计作为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挑战,除了需要当代设计师不断的创造新的理论和实践外,还应当将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作为整体规划设计的一部分,确定城市环境的整体形象并创造具有人文魅力的都市景观,从而表达环境设计师对社会文明以及社会经济等诸多问题的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环艺设计与建筑色彩

色彩,是一座城市的外观。来自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色彩不仅有心理温度,亦有气候温度。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各不相同,其热吸收系数就不同。

如果进行排排坐,白色、淡黄色、淡绿色、粉红色的热吸收系数最低,为0.2至0.4;其次是灰色、深灰色,系数为0.4至0.5;第三名浅褐色、黄色、浅蓝色、玫瑰红色,系数为0.5至0.7;第四名,深褐色为0.7至0.8;吸热能力最强的是深蓝色、黑色,0.8至0.9。

对于城中大量建筑而言,不同的色彩不仅有不同的吸热效果,更要看它的反射率,而物质的反射率越高,表面温度就越低。相关研究表明,物质反射率提高0.25,可以使表面温度降低10℃。白色的反射率最高,达到84%,意味着可以使表面温度降低30℃以上。随着色彩纯度提高,反射率也逐渐降低,黑色最低,仅为2.9%。

根据这个原理,为了避免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应当减少物体表面传导太阳辐射热,因此,在太阳辐射强度较大的地区应当选择浅色调装饰城市建筑等人工要素。如:希腊雅典位于爱琴海边,由于终年天气晴朗且夏季炎热干燥,因此,城市内的建筑的表皮色彩多以白色为主,自古享有“白色城邦”的赞誉。与之类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实行了“白色屋顶”行动。

屋顶变白可以散热,街道同样如此。美国伯克利实验室研究炎热天气的专家指出,用白色等色调的涂层刷过后,路面能反射多达30%到50%的太阳能量,是普通沥青路面的6到10倍。用颜色较淡的传统路面材料如水泥混凝土铺路,也能取得较理想的反射效果。

5 环艺设计与环境规划

合理种植的城市植被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城市降温。科学家们进行过一系列实验。对草坪屋顶的监测显示,与普通防水屋顶相比,种满植物的屋面温度降低了近30°C,从屋面进入室内的热流密度减少了50%左右。有爬山虎的楼层,墙面温度比普通红砖墙面最高下降了8℃。有佛甲草植被屋顶的办公楼,每天能节省近20%的空调用电量。

在许多城市,静谧的大学校园在炎炎夏日里成了阴凉的港湾,密布的植物就是这里的遮阳伞。主干道两旁梧桐树枝叶相连,古朴的教学楼墙壁上长满了嫩绿的爬山虎。未来,将是新一轮小城镇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的发展无疑会带动更多小城市的扩张以及诸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屡“破四”纪录的夏天,我们希望学者们的研究能够给决策者、城中人更多思考。

6 结束语

环境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个重实效的艺术,这是因为它比城市规划更加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比建筑艺术更加巨大。环境艺术的实践与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努力和提高环境质量以及装饰水平的能力、人影响环境的能力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刘夏.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3D Max》教学方法探讨[J].包装世界,2010(02).

[2]顾孟潮.时代在呼唤环境艺术关于环境美的思考与建构[J].华中建筑,1990(04).

[3]李天工.论环境艺术学的定位[J].装饰,2006(12).

[4]张勇.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建筑空间认知的研究[J].艺术教育,2006(07).

[5]蔡倩.江苏省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余压芳,刘建浩,胡长龙.AutoCAD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动态研究[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7]陆楣.生态文化――环境艺术学科的新课题[A].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环境艺术设计第5篇

关键词:室内 环境氛围 心理感知 意境  

  

一、室内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是人文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建筑内部空间的理性创造方法,是  

一种以科学为构造基础,以艺术为形式表现,为塑造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室内生活环境而进行的理性创造活动。室内环境设计又是一门具有极强整合性的综合学科,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涉及到建筑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结构工程学、建筑物理学以及材料学等学科领域,它要求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地进行多层次的空间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基本层面需求的实现,即一方面要合理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满足使用功能;另一方面要提高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质量,使人从精神上得到满足,以有限的物质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精神价值。其中,精神层面包含设计的艺术性和个性特色两个要素。  

艺术性是指塑造具有强烈审美感受的视觉环境空间,它建立在形式原理和形式要素之上,无论是室内的造型、色彩、光线和材质等要素,都必须符合美学原理的要求,以求感官和精神上的审美效果。个性特色是指塑造室内环境的性格境界,表现为空间的性格形态塑造,只有使空间透过室内形式反映出不同的个性特色或不同的格调,才能满足和表现个体和群体的特殊精神品质和性格内涵,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无限的精神感受。追求人性化的生活环境是室内环境设计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事实上,室内环境设计不能以孤立的单一功能或形式为惟一目标,它既不是单纯的生活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生活艺术,而是二者统一,是以精神建设为体,以物质建设为用,共同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价值。  

  

二、室内环境设计与美学  

  

室内环境设计与美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学是一门科学的、富有逻辑性与指导意义的学科。中文的“美学”一词在20世纪初来源于日本(中江肇民译),是西文Aesthetics的翻译。该词的最早使用者是18世纪的鲍姆嘉通(Baumgarten),他把这个本来指感觉的希腊词语转用于指感性认识的学科。所以如果更准确地翻译,“美学”一词应该是“审美学”,指研究人们认识美、感知美的学科。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艺术美学就是研究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审美学,即人们如何通过设计的作用在室内环境中认知美、感受美,也就是设计师用“美”来填补人和空间环境中所有理性与感性元素之间的沟壑。当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感知到美时,设计才是成功的。  

室内环境设计的成功本质上是室内环境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两个层面的成功,然而,它们最终都要回归于精神层面的认知和肯定。这样就必须研究室内环境对人的作用,人在室内环境中认知美、感受美的一切状况。人类本体论美学就是从如何塑造人的心灵着眼,来考察审美经验和艺术现象(艺术品、艺术家、艺术史、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批评),把艺术与生活、政治的外在一般论断,转变并了解为内在的过程,这就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和反作用的原理真正落实到审美心理的实处。它要求探索和回答审美过程中许多复杂的具体问题,这其中也包括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过程问题。  

三、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艺术性  

室内环境在艺术审美层面上要求在于对室内意义的创造,它表现为室内环境在物质、精神两方面对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心理的双向交流得以实现,即人对室内环境认知和环境对人的影响,而设计就是以特定的语言来促成这种表义的过程。所以,室内环境设计师在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必须思考精神功能要求(艺术感染、心理感受、视觉反映)。  

室内环境设计的艺术表现是指在组织和塑造空间时,其内涵形式有两方面的属性:一种是内在涵义,另一种是外显方式。内在涵义是通过室内整体的环境氛围、室内环境心理感知、室内意境呈现出美感;外显方式是指运用形式美法则—适度、均衡、韵律、和谐,通过形式的外显方式呈现出美感。  

1. 室内整体环境氛围。室内整体环境氛围是室内环境呈现给人们的总体印象。不同功能、性质的空间应该具有不同的性格内容,即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不同个性特点的空间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印象,如活泼、庄严、典雅等。在室内环境设计实践中,空间类型复杂多变,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每一个细部,都可能形成一定的氛围或是影响氛围的倾向及空间的个性。设计实践时,设计师应从空间的性质、用途、使用对象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去思索定位,以创造出不同感受的环境氛围。就像小型雅间需要亲切、温馨、典雅、轻松的气氛;宴会厅需要热烈、欢快的气氛;大型会堂则是庄严、宏伟、端庄的气氛。即使同是中餐厅,由于对象不同,其室内氛围也各不一样,如婚礼用的中餐厅,室内环境设计应具有喜庆、祥和、热烈的氛围;风味餐厅则应给人们朴实和亲切感、富有生活气息。  

环境艺术设计第6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手绘效果图计算机绘制效果图

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如何把设计师对于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呈现出来,作为客观的具体方案展现在受众面前,这就涉及到了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

环境设计的表达是通过效果图这样一种载体呈现的,效果图是借助设计师的设计思维,用徒手绘制或计算机软件勾画出建成后的效果而生成的静态表现图。效果图能较准确表达设计方案,使设计师和非专业人士都能提前清楚地看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概貌。在方案的形成、修改与确定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效果图所特有的直观视觉效果,很便于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效果图也是在工程投标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图纸,它也是投标过程中业务竞争必不可少的步骤。

早在十几年前,计算机的运用远不及现在广泛的年代,手绘曾是设计人员的必备功夫。自从有了电脑模拟真实环境的能力,很多搞规划、设计的人就开始向这方面努力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就出现了这样两大类:手绘效果图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这两种绘图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一下论述。

一、手绘效果图的特点

1.从思维方式上

设计徒手绘制效果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在一个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设计的过程是对设计条件的不断“协调”,图示思维的方式即把设计过程中有机的、偶发的灵感及对设计条件的“协调”过程,通过可视的图形将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记录下来。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

徒手设计草图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这个过程的目的,不在于画面效果,而在于观察、发现、思索,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徒手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2.从图面效果上

手绘的效果图生动、含蓄,富有活力和表现力。

手绘效果图有着多种多样的绘画方法,有用铅笔、钢笔绘制的速写效果图;有色彩淡雅、明快的水彩效果图;有空间感、光感、质感都比较强的水粉效果图;有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的马克笔绘制的效果图;还有与喷绘技法结合的模仿真实效果的喷绘效果图。

由于手绘的技法种类很多,所受的限制较少,因此这种效果图所表现出的人文性和风格性较强,就像绘画一样,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直到最终表现出设计师想要的空间意境和风格。因此,手绘效果图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和文化空间,这种表现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板有眼,生动逼真,也可以罗曼蒂克,带有浪漫情调,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设计和表现的灵活性。

3.从设计程序上

手绘表现是设计前期的根本阶段,整体布局、室内空间的基本形态、外立面的造型、大致的明暗对比关系,都可以通过手绘表达。

用铅笔或钢笔的快速手绘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展现给客户,在与客户进行初次交流时,快速手绘是很重要的。因为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的口述画出装修后室内的大体效果,也让客户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改进,对促进设计师与客户的交流很有帮助。

在设计的中、后期,手绘的表现也是值得提倡的。由于徒手绘制的效果图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联系紧密,是设计师驰骋的设计理念最真实的表达。因此所表现的人文特质与文化内涵都比较深厚,画面轻松奔放,洋溢着一种画的情趣,尤其是环境的处理,并非十分逼真的效果,而是渲染出一种气氛,很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这种艺术性较强的绘画作品,在设计的竞标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把“双刃剑”

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计算机绘制效果图是利用三维软件精确地按照设计图比例,将准确勾画出的模型经过平面软件处理成逼真的效果,它具有直观、真实、准确的特点。电脑绘制效果图,具有手工绘图不可替代的优点。

1.能准确无误地真实反映空间及用材的质感。“以假乱真”,让人看到工程装饰完毕的真实效果。

2.画面整洁、清爽,让人耳目一新。

3.修改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同时推出多种方案。

4.雅俗共赏,水平、素质不同的客户均可以满足。

环境艺术设计第7篇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其专业定位的演变过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早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室内装饰和建筑装饰专业,到结束后的室内设计专业,再由室内设计专业演变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不少院校又出现了室内设计专业名称回潮的现象,更有一些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近几年加入了建筑概念设计的专业方向。由名称的更替和演变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相关学科的专业定位由偏向技术应用和手工操作的方向到偏向理论学术性与艺术操作性的方向发展至今,已越来越倾向于专业定位的多样化。大部分环境艺术设计院系已经由原本单一的专业方向,转而制定了不同的细分的专业方向分支。我国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院系本科教育细分的专业方向主要包括: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并且随着市场应用的变化也出现了专业不断细分的倾向。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的基本建设项目出现了高速增长。

这种高速增长导致了基本建设项目的类型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对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才也提出多样化的要求。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阶段教育的结构和方向是受到市场因素制约的,而我们培养人才的模式就不可避免地和市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外,教育部对于高校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的要求也不得不使我们注重市场因素的存在。这说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依靠于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本科教育区别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本科教育的立足点是基础高等教育,它着重培养的是学生从事本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从业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能够适应第一线设计工作的中高级设计人才。我国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院系的本科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即便是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还多少受到一些旧设计教育模式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导致了:一些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包括部分一类院校)在踏出校门就业时要求的薪酬水平与实际的专业操作水平不符;学生只适应于案头设计工作,而对于案头设计的周边工作和高一级别的设计相关管理工作无法快速适应,延缓了其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忽视对设计过程的管理,只看结果,从而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于设计存在不足,甚至普遍认为设计就是从不同的优秀设计资料上搜集的各类相关设计细节的累积叠加,对于设计的理解趋于表面化;学生对于材料、结构、设计实施操作的知识和动手能力欠缺。

上面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我们现在自身教学体系当中存在的不足不无关系,通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整理、体会和了解,在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中注重画面表达技法能力的训练,而对于设计专业最基本的设计能力的训练则显得不足。这当中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由于思维惯性的作用,衡量一个本科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学生空间表现图的表达效果、整体版面的布局设计和整体设计表达等方面。在今天,如果只片面地强调这方面的训练,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尺就会减少教师对设计根源性问题和对学生设计过程管理教学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变成为期四年的设计图表现技法课,造成学生的被动偏科。

2.对学生在学校课堂的案头训练过多,而对实践环节的有计划训练不足。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带有商业性质的学科,因此,充足的针对性实践课程对于加强学生的设计操作能力和设计驾驭能力以及对于他们的就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教学环节。以家具设计课程为例,在进行正常的设计理论及课题训练当中,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家具设计的材料、结构、工艺制作实践和针对性的家具生产现场的流程实践,以及对于家具市场状况的实践训练,那么学生在进行完相应的课程之后,对于这个设计单项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和想象中,和实际情况无法融会贯通。

3.在教学中对基本商业行为的训练和基本商业理论知识的教授不够,有的院系甚至还没有看到商业因素在环艺教学领域的重要性。设计行业是商业性非常强的行业,每一个设计项目从立项到洽谈,从初期设计到设计投标,从与甲方的反复洽谈到设计最终定稿实施是一个完整的商业性过程,当中穿插了一系列不确定的商业性因素。即便是在行业内进行理论研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商业操作知识才能够进行。而忽视对于学生进行从商业运作、商业技巧到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和商业文案写作的训练,减弱了他们就业的竞争能力,大大放慢了他们进入工作状态的速度,甚至在工作中出现反复“交学费”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框架就没有为学生搭建一个宽阔的知识和就业平台。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问题

在这些问题当中,实践性课程内容的建立对于各个相关专业院系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这件事,而是我们做得还不充分。例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不遗余力。香港理工大学的设计学院,大约有一半的教学面积是用来进行各种设计动手实践的工作室。这当中包括家具和模型制作室、电脑180度三维全景演示工作室、多媒体演练室、机械输出工作室等,而且设备充足到位,使用率极高。除此之外在校外还有多家合作公司和研究机构作为设计教学的实践基地,他们的学生必须修满实践学分才能拿到学位。这就充分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强度。我们设计专业的学生多年来已经习惯于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和演示,课下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简单的现场考察后,作业制作完成这样一个课题流程。我们设计教学中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大部分也集中在了表现图技巧和简单的模型训练上,而对于设计本身的实践训练流于形式化。

同时,虽然我们的学生在大学中都一直在参与社会上各种实际项目的设计和操作工作,但是这种训练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片面性,往往使学生只在某个方面进行了训练,而无暇进行其它方面的训练。这就有可能造成学生某个方面的水平突出,而某些方面的能力薄弱。因此,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建立校内的实践工作室,比如家具和模型工作室(包括木工房、一次成形电脑设备间、模型车间等)、电脑演示制作室、材料工作室、各种设计相关技能的实践工作室,并且有充足的设备到位。其次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这是一个曲线救国但是又非常实用的途径。针对不同的设计课程,要有相应的多个实践训练的合作公司或者设计研究院所,学生在上设计专题课程时,可以以合作单位所提供的既有的、具有针对性的课题和合作场地开展针对性课题的相应的实践训练。这种合作既解决了课程的实践训练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合作单位的知名度,并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潜在用户和人才,可以说是双赢之举。第三个方面就是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要把适合的实践训练内容融入到相应的设计课程单元当中,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给予充分的体现,从而使实践课程内容真正成为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有机体。

三、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商业性因素的思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商业性很强的设计门类,据一项不完全的统计数据,每年我国各个院校毕业的环境艺术设计类本科生有大约85%都在各个设计公司、设计院所中工作,他们最初所从事的工作从基层的绘图人员、基层的设计人员到中层的设计人员以及设计管理人员,涵盖的范围是很广的。这些学生从毕业开始就融入了一个广阔的商业环境,因为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本身就是商业活动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考虑教学构架的时候,对于具有商业性质的课程内容就应予以一定的重视。现在国内很多学校的设计类院系都开设了设计管理专业,其立足点是设计是重要的商业资源,在这项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活动中必须进行管理,而设计活动的管理水平也是衡量一个设计组群最终竞争力的标尺。那么应该学习设计相关商业管理知识的就决不应该仅仅是设计管理专业的学生,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样应该进行相应的深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以宏观的眼光看待整个设计行为,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专业范围,使他们脱离开“设计仅仅就是案头工作”的狭隘观点。那么,我们在制定教学框架的时候就要适当地考虑增加设计管理、企业管理基础、人员管理运筹学、设计市场学甚至相关的财务知识和相应的实践,并且在教学中尽早切入,以增强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的理解。

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个性化、特色化体系的确立

环境艺术设计第8篇

对城市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城市环境的设计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城市所在地的地域空间、物质要素、城市发展变迁过程中所承载的一切要素,这些因素都要考虑环境保护的作用,还包括同城市文明相关的人文环境及文化环境的设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城市环境设计包含的环境内容,由于它的概念比较宽泛,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前,就需要设计人员认清城市环境保护的概念,要明确设计城市环境保护的目标[3],这样才能以城市现有环境条件为依托,达到设计人员对城市环境保护进行艺术设计,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具有艺术风格和魅力,提升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和品位,只有将城市环境保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载体,才能达到以城市环境保护为设计,才能设计出在环境保护中达到符合城市居民审美观,才能满足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保护功能尽快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工程作品[4],如果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完全采用脱离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和载体的设计理念,那么即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完成,投入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改造工程中,也很难体现出城市环境艺术的设计价值,因此,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就应深刻的认识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定要使城市环境保护决定和主导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以城市环境保护为依托,在具体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城市所在地的不同环境保护特征,在设计中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同城市环境保护要求统一起来,只有这样,通过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者透彻地分析,才能使城市环境保护达到要求,才能通过艺术手段创作出城市环境保护的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环境艺术作品,使城市通过环境保护的要求,使城市环境设计变得更加美丽。

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

2.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以观赏性需求为标准

从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来讲,城市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有重要的相关性,它是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在很多城市中,大多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绿色景观,例如城市公园的设计,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基础,它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的环境保护之地,在城市公园中可以设计一些雕塑小品,使它们在公园中居于很强的标志性和观赏性,同时公园中大量的树木和绿地,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氧气,而且可以对市民提供观赏性与标志性,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是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支柱[5],它们在设计时,大都以独特的造型,别具风采,使城市公园成为环境保护的基地,屹立于城市的一角,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的非常具有亲和力,使城市公园在市民的生活中注入趣味和惊喜,也成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标志物。城市公园以环境艺术设计与观赏性需求为标准,使城市公园建设成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基地。

2.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动感性需求为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开始对于自身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需要加强保护重视,这就必然对城市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具有观赏性环境景观设计,已经不适于现代人对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了环境艺术设计体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在环境保护中,动感性最强的物质就是水。水在城市环境保护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古老而又不会落伍的因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在广场或公园中增加对水的利用,既要保持节约用水,又要发挥水的作用,尤其是世界大多数地区缺水的原因,就更加注重水和人的关系,使城市中的水在环保中发挥作用。显然可以看出,水是城市环境艺术中重要的设计题材,在城市中的夏季;水既可以使附近的空气凉爽,水又可以形成无声之物;水即可以供人嬉玩,又可以供人观赏。因此,在中国城市的广场,大都会设计一个水景设计,或瀑布、或喷泉,这些水会使游人感到趣味十足,晶莹的流水静静溢出,然后,这些晶莹的流水,还会以设计者的思路,沿着光滑的通道,流入到地下水池中,再从水池中的端口喷出,给天空配上一张水帘,使水在动态中品味出静态的滋味,在无声中蕴含着动感的快乐,给观赏者无限美好的感觉。

2.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

从城市环境保护设计的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景观要以实用物装饰化为标准,这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需求,也就是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是以实用物本身来保证城市环境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本色。例如,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就需要加强对种植树木的设计、还有对城市铺地绿化的设计,这些都是城市建设的实用物的设计,这些城市建设细节,要从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这就会更加突显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作用,使城市居民享受绿色的环境效益,体现了城市环境保护作用的优异之处。在城市环境设计中,也可以利用实用物的建设,使城市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向着装饰化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要利用实用实来突出艺术感和装饰感,使实用物在环境保护中为市民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激情,这样不仅可以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而且可以调动市民的情绪,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地铁站出口,都要给与一定的绿色设计,使他们给人感到一出地铁口,就会感到性情舒畅,使人感到是一个美好的视觉盛宴,这样就把地铁口变得生动有趣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走出地铁时,就把紧张的心情变得心情舒展。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

3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1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

在进行现代化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就要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将城市自然环境中的树木、花卉、绿化、草坪、水资源、动物等引入到城市设计之中,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广场,就可以设计引种大量的树木和花草来对城市的环境进行绿化点缀,这样就把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栽培,来进行对当地城市环境空间的设计,会使人感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现代城市中,还可以在公园中,设计和构建人工水景,这些人工水景的设计,也是从环境保护出发,尽量模仿自然环境,就可以构建一个自然的,具有环境保护的城市环境,这种城市环境可以美化城市居民的生活[6]。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空间,可以引入许多自然环境在城市的环境保护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是对水的引入方法。对于水环境的设计,它只是环境保护中众多的要素之一,在城市环境设计中需要与其它要素结合,才能创造出水的魅力,有时也需要借助其它要素来突出水的美,由于这些水与水生动植物的结合,可以使水环境的设计得到好的效果,这样才能符合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需求,市民的心理需求是在环境中引入水,使水不仅能给人以感观上的享受,而且,水在城市环境中,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例如,一些城市在公园中央广场上,设计一个水景设计,它就可以给人以美的感觉,使人趣味感十足。又可以发挥城市环境保护的功能。

3.2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

公共雕塑以及其它的环境设施,也会给城市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作用,如艺术小品、柱廊、浮雕、旗帜、壁画等,这些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公共雕塑的艺术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它会使环境保护作用得到延续,因此,城市中的公共雕塑,一定和加强城市的环保文化相结合,要注意与人们现代生活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得到的雕塑和设施的设计,就会实现城市雕塑和其它环境保护设施的功能统一;会使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更加突显城市雕塑的象征性、审美性、艺术性、标志性,这样就可以突出城市环境保护空间的功能性。显然,要利用雕塑与城市环境因素相结合,使市民感觉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实现城市环境公共雕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作用,达到改善市民的生活空间。使城市居民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3.3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化城市住宅是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建筑体系,它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建设是否具有环保功能。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只有城市环境住宅艺术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在经常活动的区域,得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才能够尽情享受城市环境住宅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健康的生活环境保护的功能[7]。因此,一定要将城市住宅的居住功能与环境保护功能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使城市环境住宅与环境保护的作用结合起来,使城市环境住宅既能满足居住生活的需求,又能达到实现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现代住宅的复合功能。这样才能够提高市民居住区域的环境保护能力,增强城市住宅小区更具有自然性和亲和性,使城市住宅减少现代城市中的弊病,减少城市钢筋水泥带来的生硬感觉和冰冷感。这样的城市环境住宅,不仅便利了广大居民的生活,同时,这种住宅又具有亲和力,可以使小区居民享受环境保护的滋润。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