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精益化管理论文

精益化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0:47

精益化管理论文

精益化管理论文第1篇

精益化的企业预算可以通过量化指标来实现,比如,在月份基础上的企业滚动预测可以为企业的运营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从而为企业预算编制提供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的企业业务流程设计和关键业务指标的识别显得更为科学和严谨,加上包括流程实施的价值分析在内的内容,可以使企业目标的制定变得可靠、可信和可行。由企业目标可以分解出详细的目标考核指标以便于预算的实施,预算实施的结果可以与原预算比较。如果预算实施的结果与原预算存在差异,可以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从而达到预算控制目的和为未来预算提供精确的修正。

二、企业精益化预算编制的过程

FSSL公司通过“三下两上”的程序实现精益化预算编制。管理层首先进行预算准备(A步骤),然后进行预算启动(B步骤),这是“三下两上”程序的第一个“下”。职能部门首先进行部门业绩预期与初步预算(C步骤),然后上报业绩预期与初步预算,这是“三下两上”程序的第一个“上”。管理层与职能部门讨论初步预算(D步骤),批示并下发详细预算,这是“三下两上”程序的第二个“下”。部门编制详细计划与预算(E步骤),上报详细工作计划与预算,这是“三下两上”程序的第二个“上”。财务部汇总编制预算(F步骤),审批并下发预算,这是“三下两上”程序的第三个“下”。通过“三下两上”的程序,企业管理层和职能部门不断沟通与细化企业预算,最终实现预算编制精益化的目的。

三、企业精益化预算实施的过程

FSSL公司精益化预算实施的过程与四个内容紧密联系,这四个内容是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控制、预算的回顾和预算的预测。预算实施要通过具体的执行步骤来实现,要随时关注企业实际运行中的问题,运用预算加以控制。同时,预算回顾可量化分析预算实施中的差异,预算预测为今后的预算提供定量化的反馈。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控制、预算的回顾和预算的预测之间也相互关联和衔接,共同构成了精益化预算实施的过程。预算的执行过程需要预算控制,预算的控制过程有利于预算回顾,预算的回顾为预算的预测提供直接依据,预算的预测也为下一步(次)预算的执行提供支持。

四、精益化生产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例子

(一)背景介绍

FSSL公司是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华的独资控股公司,其母公司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全球该行业的龙头企业。企业提倡互信和人文的文化理念,以追求品质作为企业的经营思想。近年来,FSSL公司在中国的年营业额在人民币100亿元以上,且每年以25%的比率增长。FSSL公司实施企业全面的精益化预算,其全面精益化预算重点内容之一就是生产的精益化预算。由于其实施精益化生产预算,使得理想的生产作业模式成为可能。

(二)企业理想的生产作业模式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生产作业模式有两种:按订单生产和按产能生产。按订单生产的作业模式的优点是:企业能够实现产销的无缝对接,使得企业组织生产的效率达到了最高。但按订单生产的作业模式存在先天的缺点,客户订单的及时性和时间性直接影响企业组织的生产,企业受外部的影响极大;同时,如果订单不足会造成产能闲置,而超过企业产能的订单不能满足,失去了客户和收益。按产能生产的作业模式优点是:企业组织生产的效率较高,企业能较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按产能生产的作业模式的缺点是企业的产品积压时间变长,生产资金和资源被占用,企业运营效率变低。企业理想的生产模式作业应该是按订单生产的作业模式和按产能生产的作业模式的结合,这种模式结合了两种不同模式的优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这两种模式的缺点,生产的精益化预算是实现这种生产作业模式的重要前提之一。

(三)生产精益化预算和理想生产作业模式的实现

在事先无法得知客户订货需求的情况下,生产精益化预算可以通过预测客户订单量的过程来实现。FSSL公司某年上半年客户订单量的预测。客户订单量(黑色矩形框)在当年上半年的1、2、4、6月份将低于企业生产能力水平,形成闲置量;而在3、5月份则高于企业生产能力水平,形成超荷量。企业在1和2月份生产超过订单量的产量,即生产量=订单量+追加量,以弥补3月份超出生产能力水平的订单量。4月份也生产超过订单量的产量以弥补5月份超出生产能力水平的订单量,6月份如此进行下去。通过精细化的生产预算,可以实现理想的生产作业模式。

五、精益化预算管理构建的内容

精益化管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精益六西格玛;企业管理;效率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12.147

1 引 言

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让速度与质量有效结合,成了企业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般意义上的精益管理,是依靠提高速度与生产率的管理理念,主要以改善企业的流程和速度为依据;六西格玛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主要依靠对企业过程和质量的控制,其目的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达到质量最优化。因此,精益六西格玛应运而生。

2 精益六西格玛的概念

精益生产是基于成本、质量基础上的一种生产方式,它的目的是杜绝浪费,对各个环节和各个流程进行改善,达到小批量的生产。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生产价值,通过合理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以最小化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精益管理理念是价值、价值流、流动、拉动、完善的整体体系,它的中心思想是在杜绝浪费和持续提升的过程中,让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无可挑剔。

精益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有四个:①工作工具简洁化,去除其他多余的工作。②重视员工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大化。③利用精益思想控制生产过程。④不断完善,把无可挑剔作为最终目标。

六西格玛理论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Mikel J.Harry、Bill Smith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出现得较晚。六西格玛管理理论的目的在于不断对产品的质量、服务进行完善,实现客户满意度最大化。

在某种意义上说,六西格玛方法和精益生产方式有共性,比如:领导的支持非常关键、都属于改进工作方法、都强调低投入高产出、都把客户的需求和满意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但是,只有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一种更加全面、有效的管理方法。

因此,精益六西格玛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它的实施过程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客户满意度最大化、实现产品美誉度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两者的最大作用。因为,精益六西格玛并不是只看速度,或者只看质量,它会在速度和质量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3 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方法

3.1 关注系统运作精益六西格玛的力量在于整个系统的运作,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如何让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玛理论发挥最大作用,实现效果最优化是每一个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工作过程中各个流程、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岗位出现的不同问题,两者能互相弥补对方的弱势和不足,并同时兼顾,达到互相提升的效果。当工作过程处于开始状态,问题相对单一,可以先用精益生产的理论进行解决,随着工作过程的不断深化,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就只能用六西格玛理论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利用整体思维选择改进工具,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很多企业并没有实现两者的最佳效果,是因为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寻求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平衡点。

3.2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髓,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宝贵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强大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企业文化建设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塑造现代经营理念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企业文化推广中,要培养和提高员工的参与意识,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文化推广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推广的积极参与来提高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进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3.3 要以务求实效为中心推广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坚持重在建设,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推广过程中,要把务求实效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重点要放在过程控制、措施落实、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上。追求实干、实际、实效,不仅要使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推广稳步推进,而且还要使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逐步形成具有效率、具有活力和特色的推广手段。

3.4 获得领导的支持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是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倡导者、设计者、组织者和带头人,是员工的思想领袖,应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力量,成为推广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典范,以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在推广过程中要注意领导带头与员工参与的协调一致、理念推广与制度建设的协调一致等。由于要在短时间内同时推进,且使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更好地结合企业的实际,从而保证推广任务的顺利完成。

3.5 科学使用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利用精益六西格码方法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时,针对某个环节、某个点上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或者用某一个管理工具,或者将两种工具有效结合。对于特别简单的问题,要选择Kaizen的策略;对于特别复杂的工作过程,只有用六西格玛方法,才能找到真正的管理漏洞;还有一些工作过程,需要兼顾精益和六西格玛方法和工具来解决,才能达到工作过程最佳化。

4 实施精益六西格玛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推广时,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阻挠,而企业实际情况又千差万别。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能保障精益六西格玛理论成功实施呢?这是放在每个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在中国的企业中,不管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都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4.1 领导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问题精益六西格玛理论是提升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一把手”工程,因此,要重视精益六西格玛的推广工作,坚决克服把精益六西格玛当成虚的、无关紧要的错误思想;坚决防止草率应付、做表面文章和害怕触及深层次问题、回避解决具体问题的不负责任行为。

4.2 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问题在开展精益六西格玛理论时,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多层次、高层次的培训,鼓励员工学习精益思想和六西格玛先进理论,使培训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管理制度,使员工尽快接受精益六西格玛理论思想。

4.3 应该立足企业自身实际的问题简单模仿、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或机械地将精益与六西格玛组合在一起不符合企业实际,应该抓住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将精益六西格玛的先进理论融入到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中,改善薄弱环节,提高经营水平。

5 结 论

精益六西格玛正逐渐成为世界领先企业成功的基石,采用精益六西格玛理论,可以让企业更了解客户,更关注客户,更懂得客户的需求,更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能让企业改善工作流程和工作过程,让工作流程更完美,让工作过程更顺畅,精益六西格玛的实施途径是很复杂的,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与探讨,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总结。

参考文献:

[1]James P.Womack,Daniel T.Jones.精益思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精益化管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精益化管理 高职院校 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81-02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精益化生产(Lean Manufacturing)简称“精益”,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等。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来的,研究者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精益化管理方式自问世至今,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可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体系。近年来,精益化管理开始逐渐走出工业生产的范畴,广泛地与医疗、教育、环境、卫生等诸多产业相结合,在带动了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催生与衍生出了一系列新兴的管理和组织方式。本文将围绕精益化管理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二者之间的结合与创新展开具体论述。

一、高职实训基地采取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制造业实施精益化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工艺标准一致、设备工装相近、配品配件共享、团队资源支持管理提升”,达到“以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品和管理更好地为客户实施生产配套、赢得市场和客户的满意”的目标。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内,企业会需要大批适应精益生产和信息管理的现代工业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建设普遍重硬件、轻管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从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情况看,大多都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硬件条件的建设,对需要的硬件设备在经费上均优先安排,但往住对软件,特别是管理不够重视,在人才、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有部分院校在实训教学中也推行了5S管理,但成效不明显。而专门针对实训教学的管理,特别是实训教学的现场管理方面还基本是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益化实训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训信息化支撑体系。

(三)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职实训基地采取精益化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身实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提升实训基地的利用率。精益化管理模式在建立实训基地之前,首先要就相关专业发展现状和本校学生的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案,然后相关专家就此事进行严密、科学论证之后再上马,此举大大增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其中很明显一点就体现在教学环节上比较侧重于单项技能训练,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需要拓宽其能力素质模型。实训基地采取精益化管理是顺应制造业产业向精益化转型,企业实施精益化运作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而实训基地在采取精益化管理之后,则可以根据学校自身定位、学生自身素质和社会的具体需求来建立与之配套的实训基地,提升该基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精益化管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原则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实现实训基地的精益化管理要坚持就业导向、坚定不移走“校企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要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说来应坚持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先进性与职业性原则

“先进性”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和最高目标,“职业性”是检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能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着职业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将已被证明是现代企业成功的“精益化生产”模式引入学校,并内化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最终形成“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二)开放性和共享性原则

开放性和共享性二者都是基于精益化管理的初衷,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训基地不仅向学生、教师开放,还要面向企业、社会相关组织开放,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企业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和管理工具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教学与现代企业接轨,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精益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开放式工厂”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同时也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而“共享性”则是“校企一体”,就是在“互利双赢”原则指导下,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双方利用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一方面 ,企业通过学校的优势设备及人力资源,促进其产能提升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及技术力量,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精益化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双方实现共赢发展。

(三)重点建设,以点带面的原则

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应尽可能广泛调研、严密论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和企业的特长,重点建设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精益化管理实训基地,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不错的社会反响。

三、精益化管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精益化实训教学体系

首先,构建精益化实训教学体系是实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精益化管理的前提和关键。高职院校的初衷是培养专业能力突出、上手快的专业技能人才,对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建立实训基地基本的初衷即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成学生由校园向工作岗位的过渡。但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之间,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进行自我调节,较快地适应现代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的工作环境。而要让学生获得这一技能,就有赖于依托高职院校自身的精益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将精益管理的现场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如5S与目视管理、班组园地、工位栏板、标准化操作SOS、暗灯系统等转化为相应的精益化教学项目,精益化教学项目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以使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当中。

其次,现如今的实训基地形式相对较为单一,部分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普遍重硬件、轻管理,没有形成“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相结合教学环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难以有“职业人”的收获;要么就是高职院校直接将实训基地设立在一线工厂操作中,让学生直接从事第一线的生产和劳作,使学生产生“拔苗助长”之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上两种情况都不符合从精益化角度来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的模式和方法。应该应用精益化思想构建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精益化”实训基地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实训基地管理落后,精益化、信息化要素缺失,与现代企业严重脱节的现象。建成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基于现代制造业的精益化实训教学体系”,使实训基地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接轨,使学生在真实的精益化现场通过“情境体验”式学习,不仅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真实体验和感受到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有针对性地提升“双师型”教师数量在教师总数中的比重。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为了尽快让学生获得基本技能,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眼界。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原有实训教师的培训力度,着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教学水平,例如可以通过院校与院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来实现相关专业、学科的互通有无,还可以通过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培养实训教师队伍来提升师资力量的教学水平,为实训基地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相关行业研究会等开展合作办学的方式来聘请一部分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掌握了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双师型”兼职教师。此举不仅可以发挥聘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也是有利于优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当前,高职院校一方面缺乏优质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另一方面却也面临着青年教师比重较大的尴尬局面。而通过聘请一大批专业技术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在客观上也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升,塑造更为良好的校园氛围,这样既优化了实训师资队伍,也提高了整体实训教学水平。

(三)转变管理思路,在实训基地对内采取“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市场化运作”

一方面,“企业化管理”是指将实训基地看作企业来运转,按照企业的管理方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学生自身需按照工作职责要求来提升自己并竞争上岗;实训基地内部的部门主任自觉充当好部门经理的角色,严格履行自身相关职责和义务,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同时实训基地内部也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考核体系,严格按照规范化的企业运转流程来严格要求相关项目的实施和产品服务的提供;最后要引入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和价值观念,营造浓郁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中迅速提升自身素质。

另一方面,“市场化运作”指的是实训基地的开设和相关项目的上马要严格核算其经营成本、价值利润,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波动来加以调整,确保实训效果的最佳;其次,实训基地应采取包容的管理方式,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自身技能的前提下,将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放,既可以缓解当前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还可以通过创收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鹏洲.简析我国烟草物流发展现状及其“精益化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6)

[2]葛清,张强,吴彦俊.上海中心大厦运用BIM信息技术进行精益化管理的研究[J].时代建筑,2013(2)

[3]许建,向昌国.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9(11)

【基金项目】2014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4JGZ163)

精益化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孙子兵法;价值

1. 引言

管理学由人类生产实践而来,随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得以传播和应用,并形成了系统的西方现代管理科学。这一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大规模的碰撞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悲惨命运。二战之后,在亚洲经济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基础之上,中外管理者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管理中的价值,将诸多民主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相提并论,并加以实际应用。这其中,尤其受到西方管理者欢迎的要数《孙子兵法》中精妙绝伦的战略思想,迄今,这其中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已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发展概述

在中国,管理思想区别于西方独立的管理体系而蕴藏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早期的管理思想首先体现在周人所著的《易经》之中,它提倡“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并对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产生深刻影响[1]。其次,是一系列杰出的古代兵书,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皆成为许多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寻找智慧的源泉。再次,我国历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管理及战略思想也被现代企业管理者竞相学习和应用,如 《史记》、《三国演义》等。总之,中国自古就有许多学派与教派的精髓体现着管理思想。

在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是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这一阶段以Fredrick W. Taylor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以降低劳动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第二阶段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行为科学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的管理旨在强调满足人的社会需要,肯定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第三是形成于二战之后的技术管理阶段。此时先进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提高了管理的精确度和科学化水平,但也使管理相对的机械化和程序化。第四阶段是随着信息科学和全球化发展而萌芽的人本管理阶段,此阶段中提出了重视人、尊重人、依靠人的理念,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等需求[2]。简言之,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与工业化的进程保持一致。在当前以资本主义力量为主的全球化之中,西方管理思想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管理思想。

然而,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西方科技如果缺少了东方智慧,就会变成瞎子;东方智慧如果缺少了西方科技,就会变成瘸子”[3]。这说明中西方的管理思想尽管在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是可以相互借鉴并促进共同发展的。G. Hofstede在其著名的文化维度理论中提到:西方国家大多具有低权力距离、高个人主义、男性倾向明显、低风险回避的文化传统;而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高权力距离、低个人主义、女性倾向略微明显,和高风险回避的国家[4],由此推断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思想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较侧重于“仁”、“道”、“德”这样的精神层面管理;而西方管理思想中更侧重“法”、“术”、“量”这样的行为规定层面管理。那么到底这二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借鉴并促进发展呢?

3. 《孙子兵法》中的现代管理价值

《孙子兵法》中写道:“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5]。这其中可以看出其作者孙武对待战争的态度,即“战”是为了和平,是为了不战;“谋”,是为了获取优势以主动结束战争;“略”,是以修仁政、建法度、富国强兵来实现;“利”,是以保全敌我并牺牲最小代价为前提[5]。

上述观点归结到一点就是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这一既要保全自己的利益,同时又要以“义”为前提为他人着想,最终实现敌我双方的共同利益的战略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表现形式即为企业价值观。对于企业和管理者而言,如果只注重自身利益,不注重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势必为企业员工人心涣散、业绩下滑甚至破产倒闭埋下隐患。相反,只有同时兼顾整体和部分利益、长期与短期利益、自身和他人利益的管理方式才能为企业持久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如何才能实现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统一呢?企业管理者可从《孙子兵法》所体现的利益关系中获取参考:首先,要平衡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这一价值取向强调了企业和社会相互的利益关系,企业利益从社会中来,最终又要到社会中去,不断地为社会尽责才能获取最大效益。其次,要平衡自身利益与竞争对手的利益。这一理念要求企业从竞争合作的角度看待商业对手,即竞争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失去了对手也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企业在利己的同时也要善他。再次,要平衡自身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客户至上”的理念和价值观永远是企业追求长远利益的基石,没有客户支持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淘汰,走上灭亡的道路。

总之,对于一个现代企业而言,要做的“战”为了不战,“谋”为了把握优势,“略”为了长远发展,“利”为了保全双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利益间的关系总是紧密相连且不可回避的,只有眼光长远,置战略利益于眼前利益之上的企业管理方式才符合《孙子兵法》中利益关系的精髓,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长存。

4. 结束语

《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处不包涵着管理哲学的理论和谋略思想,无处不闪烁着企业管理的智慧光芒,本文侧重从管理的角度对《孙子兵法》做创新性的研究,对其中与现代管理相关的启示进行归纳和提炼,明确《孙子兵法》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并为企业道出将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相结合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3] 刘刚. 2010.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胡滨. 《孙子兵法》蕴含的人本管理精神 [J]滨州学院学报 2007(10)

精益化管理论文第5篇

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方法手段及路径很多,其中,实施精益管理文化是重要的方法之一。精益管理文化通过“精”――精细、精确、精简、精炼,精益求精、好上加好,从而提升工作效率、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益”即效率、效益,通过降本增效,实现低耗高效、商品及工作价值最大化。可以说,实施精益管理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智慧选择,是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然而,现实中一些企业以及管理者与员工对精益管理文化还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精益管理文化对改变人们职业习惯、优化生产及服务流程、减少工作误差与质量瑕疵、降低成本消耗、铲除职业浪费等方面所发挥的应有作用,仍然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如此下去,企业要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只能是痴人说梦。有鉴于此,应该对精益管理文化重新认识。

精益管理不同凡响。在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基础上总结发展形成的精益生产方式,在世界各国的广泛运用中,由最初的精益生产精益思维精益流程精益企业。这种生产、服务与管理方式的巨大演变,推动着企业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益化华丽转身,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效。2016年,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在中国国电河北衡丰发电公司组织召开的“中央企业精益管理文化现场交流会”上,不少中央企业介绍的做法和经验令人鼓舞。中国国电河北衡丰发电公司推行的“三创、三提”精益文化管理机制,推动企业率先步入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持续探索形成的精细管理文化,走出了一条低成本生产的健康发展之路。实践证明,精益管理文化能够助推企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精益管理文化的价值存在和实践意义,不容质疑地去引进它、构建它、运用它、完善它,以取得预期效果。

精益方法普遍适用。精益管理文化之所以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是因为它建立起的循环机制,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终形成新的企业文化基因,并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提高,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事实证明,精益管理文化不仅生产加工型企业适用,服务贸易型企业也适用;不仅现场操作人员适用,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也适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坚持追求“生产上精耕细作、经营上精打细算、管理上精雕细刻、技术上精益求精”的全方位精益化,成就了中国石化标杆企业的龙头地位,其净利润等指标多年雄居国内炼化企业榜首。认识与把握精益管理文化具有的普遍性特质,便于企业管理者自觉树立精益意识,增强精益观念,时时处处用精益的思维考虑问题、用精益的标准比对问题、用精益的方法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企业愿景。

核心在于持m改进。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先进的生产方式、技术形态、管理方式、竞争态势都会随着内外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原来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会逐渐变成低质量、低效率,必须对此加以改革或改进。精益管理文化的特点就是“抠门儿”“找茬儿”“鸡蛋里面挑骨头”,其核心理念就是持续改进、减少浪费、排除缺陷、优化品种、降低消耗、实现高效。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应当把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当作精益管理需要改进的对象,不遗余力地在好中找差、优中找劣、美中找瑕,最后实现质量上的零缺陷、品种上的多样化、效率上的多快好省、效益上的最大化。长此以往,企业上上下下形成持续改进的习惯即文化,必定成为企业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源泉。

精益化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精益生产方式 改善 途径与对策

一、绪论

精益生产方式来源丰田生产方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汽车工业这一开创大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的典型工业为例总结出来的。这种生产方式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之后,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学习和试图导入此先进生产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国学者结合我国生产方式对其理论和应用展开广泛的研究。

1.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对精益生产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其概念、特征、范畴等。赵晓波,周兆英(1997)系统地介绍了丰田生产系统,比较早的介绍了精益生产方式。李润茹(2005)介绍了精益生产方式的内涵与特征、精益生产方式的原则及其优越性,并指出这种生产方式是可以迅速提高生产制造技术水平的一种手段。张含琦,邓涛(2004)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精益生产方式的内涵与特征,并结合我国的现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除了对精益生产方式的概念、范畴等内容进行研究之外,学者们还研究了关于其哲学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实施基础、实施策略等方面的内容。邓修权,齐二石(2000)研究了如何设计精益生产方式拉动式准时化生产系统的程序。肖智辉、党新民、刘胜军(2002)和龚其国,赵晓波,王永县(2001)都比较系统地介绍了JIT生产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王玖河(2002)则提出了要注意对精益生产中质量控制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一些对策。

2.实践研究方面。实践研究方面主要研究了我国企业深入实践精益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和影响因素,结合我国企业实践精益生产方式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我国企业实践出现的失偏,并针对失偏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齐二石(1997)在详细介绍了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之后,比较早的提出了认为我国也要大力实践这种生产方式,并对我国应用这种生产方式应该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孙绍亭(2003)认为精益生产管理应该要贯穿到整个企业管理中,以提高企业的精益管理的意识,可以给企业带来好的效益。张冬匀(2008)介绍精益生产理论之后,详细论说生产现场改善方法在精益生产中如何实践。

在论述实践的必要性之后,我国学者更多从案例方面进行研究,以发现一些共性的经验。文风,黄杰(2007)结合了供应链思想,对精益生产方式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实施问题进行了探讨。胡适,蔡厚清(2010)研究了如果在我国企业中将精益思想贯穿于成本管理体系中并加以优化以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我国学者只对精益生产方式理论、国内如何实践精益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基础研究,非常局限。而关于我国企业如何深入推广精益生产方式及其中国化以做到神似、实施过程中相关对策问题方面的研究仍还处于初始阶段,尚需进一步探讨。

3.我国企业实践精益生产方式的必要性分析。当今我国的市场情况与丰田公司在提出精益生产方式时所面临的市场情况是非常相似的:随着市场日益成熟,竞争越来越激烈,使企业面临各种挑战,而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低,资源资金短缺。但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市场的优势是市场需求及其增长潜力极大,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给我国制造型企业带来了无限机遇。但我国企业在生产制造方式上存在极大的缺陷:以高能源损耗、过度依赖劳动力的粗放型管理方式来获得企业的增长,生产效率低下,从而企业发展缓慢。为了使我国制造型企业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企业中进行深入学习和推广精益生产方式,改进企业的管理方式、手段、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企业在实践精益生产方式过程中存在的失偏

一部分企业在实行精益生产上获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导致结果不甚理想,甚至产生负效应(据相关资料显示:有1/3的企业因为实施精益生产而产生了负效应)。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如:实施中的偏差、行业特点、文化差异等,其中怎样正确解读精益生产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具体来说,国内对精益生产的认识有失偏颇表现在:

1.JIT的失偏。有些企业认为精益生产方式仅仅是看板管理和准时生产的问题,单从形式去模仿看板管理,这是不可取的。我们知道,JIT是精益生产核心问题之一,而拉动生产是JIT的主要方法。但JIT与另一支柱人员自主化和改善须形成系统才能发挥整体效益。

2.精益生产方式的推广基础。推广精益生产方式首先对连续改善进行切入,因为精益生产方式是以连续改善为基础与条件的。

3.整体系统化的失偏。我国有的企业单独安排各职能部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改造、IE工程、CIMS工程,各行职能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而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只需IE工程师担任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职责,与其他职能部门无关,以这种方式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是行不通的。我们知道精益生产方式的推行可从局部入手,但不能孤立地只对某一部门进行,须以切入点开始进行后巩固成果进而全面展开。形成以IE为支撑技术的统一思想的管理模式,集各部门参加配合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

4.组织结构的调整问题。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本着消除浪费原则的新的管理模式,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繁琐的流程进行重组优化,为精益生产方式的运行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进而建立新的精益组织结构,把过去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改为开放合作的面向过程的团队组织及学习型组织,由此合作和多重管理的成本将会得到降低。

三、改善我国企业在实践精益生产方式过程中的方法及对策 我国企业向丰田公司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如何从形似到神似?因此,我们应从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的精髓开始,使企业的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组织机构设置等与精益生产方式相适应,建立适合于我国企业的精益生产方式管理模式。成功实施精益生产方式,在吸取国内外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践精益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应采取下面三种对策:

1.应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关于精益生产方式内容的培训,组织员工研究探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方式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培养员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从规划入手,试点成功进而全面展开。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出精益生产方式的计划,有步骤地从试点入手实施,并逐步推广。采用目标管理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参与精益生产方式计划的实施,对计划进行细分,使计划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员工上,并形成反馈机制,从而不断改进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

3.不断追踪新技术与及时更新软件,并得到管理层的充分支持。追踪新技术必须要对生产车间的文化进行变革,为了更好地追踪新技术,须采用新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来简化复杂的目录编号系统。在实施ERP系统前需对软件是否符合企业的会计、采购和生产需要进行评估。而软件的更新要对专业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因此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四、总结

虽然精益生产方式是由日本丰田公司首先提出的,并应用于他们的汽车制造,有明显的本土化及特色,但只要我们认真深入探讨以做到神似,应用于我国企业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我国企业要成功实施精益生产方式,须在吸取世界各企业实践精益生产方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的精髓开始,从试点入手,并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使企业的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等方面与精益生产方式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赵晓波,周兆英.丰田生产系统特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1997,8(1).

[2]李润茹.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及生产方式的未来[J].经济师.2005,(5).

[3]张含琦,邓涛.透视精益生产[J].人力资源,2004(l).

[4]邓修权,齐二石.精益生产方式拉动生产系统设计程序的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5(5).

[5]肖智辉、党新民、刘胜军著,精益生产方式JIT[M].海天出版社,2002,第一版.

[6]龚其国,赵晓波,王永县.JIT生产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系统工程学报,2001,16(6).

[7]王玖河.精益生产方式下的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与管理(哈尔滨),2002,4(2).

[8]齐二石.丰田生产方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7,2(4).

[9]孙绍亭.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冶金,2003(6):66.

[10]张冬匀.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生产现场改善方法的应用[J].机电工程.2008(10).

精益化管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9-0079-03

1 前言

建筑企业文化是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维持自身生存乃至繁荣昌盛的精神财富,其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才能用文化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凝炼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 企业管理中的传统文化探源-

2.1 企业管理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庸、忠、孝、悌等范畴,湖南建工集团经营思想的发展传承了儒家文化的诚信、人治和以人为本的精髓,坚持以人为本和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企业、社会、员工“之间的利益日趋统一,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2.2 企业管理中的法家文化

法家文化主张法治,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法制经济,法家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为湖南建工集团建立相对集权的总公司和制定、完善整套的公司管理制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2.3 企业管理中的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和“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和精神自由。21世纪的前六年,是我国人世后与国际接轨、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湖南建工集团实现了自身的跳跃式发展,道家文化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彰显。湖南建工集团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提出“全员入市”的经营理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在本世纪的头几年迅速崛起,并跻身于中国企业5∞强行列。

3 传统文化对建筑企业管理的双重影响

3.1 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3.1.1 儒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儒家文化特别是它饱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3.1.1.1 有利于形成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儒家将价值观的问题论述为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儒家非常强调义,甚至要求“合利取义”,但这并不是说儒家就不重视利,孔子又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义可以产生利,且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就可以追求利。湖南建工集团在经营管理中所确立起来的“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就是对“义”与“利”关系的最好诠释,即要用一流的精品建筑回报社会和业主,“义”在前,“利”在后,以义(公利)为先,可能会使集团暂时损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为必能为集团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于企业实有百利而无一害。反之,若局限于短期利益,搞豆腐渣工程,可能使企业获取暴利,但必将背上不义之名,声誉扫地,到头来只能为业主冷落,被市场淘汰,甚至受到法律的严惩,最终失去应得之利。

3.1.1.2 有利于形成群体至上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儒家文化以维护稳定和群体协调为宗旨,认为人从道德修养到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要经过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八目。其中“修身”是根本,它是个人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将个人价值置于群体之中进行衡量和评定。湖南建工集团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培养员工和集团荣辱与共的感情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同时,尊重员工个性的张扬,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其自我实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从而产生对集团的满意感,增强其归属感。组织与个人相辅相成,使集团成为实现个人价值与奉献群体相结合、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团队,使集团的维系和发展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3.1.1.3 有利于形成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儒家文化主张“和”,即以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把人心向背看作是管理者是否具备“人和”的基本条件。湖南建工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谋求优良的内外环境。何况,该集团是一个拥有近20个分公司(子公司)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如果片面追求一团和气,忽视各单位的个性而扼杀差异性,必然使思想僵化,不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甚至会出现决策危机。所以,他们力求通过各单位和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集团各要素的最佳组合。

3.1.2 法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3.1.2.1 有利于形成论功行赏的劳资分配观

法家文化“法治”思想的实践意义之一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之二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法治”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就是促使企业建立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湖南建工集团在这一点上与绝大多数现代企业同出一辙,现行公司制度都是论功行赏,而不是论血缘关系行赏。赏罚分明不仅是传统文化所阐述的最基本的管理原则,而且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都要坚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3.1.2.2 有利于形成好利恶害的激励观

法家认为人有“好利恶害”或“就利避害”的本性,商鞅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现代企业不仅要尊重员工的需要,而且要主动研究员工的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满足员工的需要。湖南建工集团并不否认员工正当的利益追求,而且把这种利益公开化,鼓励集团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小车、豪宅,这不仅使员工找回了自我,而且使集团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多了一份人性化的关怀,从而增强了凝聚力,焕发了创造力。

3.1.2.3 有利于形成改革图新的发展观

法家文化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现代企业管理要依据变化的市场经济所提出的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管理制度。湖南建工集团站在时代改革的前列,与时俱进地出台新政策,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从普通企业到集团公司再到董事会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没有哪项制度停留在过往的环境中。

3.1.3 道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3.1.3.1 有利于形成软性管理的领导策略

在道家文化中,包含着一系列软性管理的理念和智慧,已被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管理学家所吸收并运用于管理实践。“无为而治”给管理者提倡的是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也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之道,要求遵循自然规律,为当为之事,不为不当为之事。将这一思想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要求管理者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严格按事物本身规律办事。湖南建工集团在管理中,高层领导主要着眼于关乎全局的战略性决策的出台,而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到子公司、分公司,以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各级管理者各司其职、协力奋进。

3.1.3.2 有利于推进员工个性的修炼

道家文化主张师法自然、宁静尚柔,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体现在:强调修养人生,修炼个性。建筑行业竞争激烈,但竞争规则有待进一步规范,在这种现实状态下,建筑从业人员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强修养,平衡心态,正确对待接揽业务中的成与败,以一种积极争取而顺乎自然的心境处理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各类问题。自然,这对于在经营上处于优势的湖南建工集团的员工也不例外。

3.2 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3.2.1 可能繁衍保守的管理思想

儒家“中庸之道”主张用正确的“大道”来治理民众,这是孔孟政治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原则。遵循着这一文化取向,人们言行举止重不温不火而轻奋发有为,重墨守成规而轻与时俱进。这一文化观念与现代企业管理坚持和倡导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大相径庭。

3.2.2 可能助长企业管理中的家长制作风

传统文化礼教范畴中的“三纲五常”礼制滋生出的长官为尊的“家长制”文化观念,成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弘扬先进文化的严重障碍。这一文化取向在企业发展中,无疑也助长官僚主义的家长制作风,严重影响和谐企业的建设。

3.2.3 可能滋生企业管理中唯心观念的颓废文化

传统文化中根植的封建迷信的谶纬之学的消极思想演化出的唯心观念颓废文化,与现代企业中需要引进的先进文化格格不入。建筑企业中一些管理者放弃高远的理想和斗志而笃信神仙菩萨,或拆除某些建筑,以避让“凶险之兆”,或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祖坟,以期占尽风水、永享高官厚禄之福。

4 建筑企业管理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之路

4.1 突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不言而喻,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把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和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4.1.1 把建立仁德的企业形象内化为品牌形象

未来企业竞争主要是品牌竞争,品牌是一种内化的文化,我国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是现代企业品牌塑造的原动力。“仁德”等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价值取向通过品牌塑造最终-将渗透在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湖南建工集团以体现仁德之义的“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为核心理念,以塑造“湖南建工”品牌、打造建筑航母为目标,在经营规模上连续几年跨越“百亿元”大关,连续几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名列湖南百强企业,荣获21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加上资质准人的广泛提升,以及建工新城的落成,极大地提升了集团自身的品牌形象。当然,现代文化追求更自由、更个性、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生活,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才能为品牌注入新的内涵。

4.1.2 将“和”升华为现代企业间的和谐竞争

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为和谐企业的建设找到了很好的注脚。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必然要求人们普遍追求立足于竞争的和谐或以和谐为目标的竞争。现代建筑企业需要以超前的眼光,从更高的基点看待竞争,必须真正意识到发展是需要和谐社会环境的,而且必须为和谐的社会环境付出相应成本——包括纳税和资助社会公益事业。把竞争上升到和谐的竞争,客观上要求企业实现竞争观念的创新,即要形成平等、互利、合作、双赢、互补的竞争观念。湖南建工集团确立了“全员入市,健康提速,以人为本,品牌领先”的发展理念和“壮大母体,全员负责,资源共享,内外联动”的发展思路,从而赢得了“母子同步腾飞,航母得以启航”的良好局面。

4.1.3 创设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环境

法家文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将法家精神贯彻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要求企业把持续经营的基础建立在一套廉明公正的组织规范和平等客观的标准之上,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企业的法制文化,而且传统的法制观念要与宪法、法律的要求一致,规章制度要与时代的要求适应。湖南建工集团的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环境,充分体现了湖南建工独特的价值观——一流、超越、精作、奉献,即追求一流、超越、精作的建筑与服务,以奉献与回报社会。

4.1.4 创新顺其自然的、授权的和宽松的管理方式

道家文化主张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授权的和宽松的管理方式,这也是一种哲学理念,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传统价值观一脉相承,也会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借鉴作用。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应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湖南建工集团放开各子公司的手脚,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鼓励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母子同步前行。

4.2 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抵制并改造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

面对新世纪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将传统文化整合成与技术创新为驱动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形态。当前,尤其以以下工作最为重要: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培育法治精神,建立公正的竞争环境;追求科学精神,提供创新的永恒动力。惟其如此,才能使建筑企业由大变强,立于不败之地。

4.3 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效果、效益

科学的管理能优化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并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促进企业管理,已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建筑企业必须具有世界眼光,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改进管理,提高“三效”。

4.3.1 追求和谐崇尚和美,提高管理效率

改进企业管理,就要谋求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增强凝聚力,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在儒、法、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和谐问题是核心和要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当前,建筑企业正处于图强奋进的关键期,如何以“和”求效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4.3.2 见利思义推己及人,提高管理效果

员工在市场经济中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的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因素,又孕育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不讲信用、坑蒙欺诈等现象。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要在企业倡导见利思义的精神,以取得优良的管理效果。湖南建工集团把培育质量文化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格质量目标管理,每搞完一项工程,通过不断总结、概括、宣传和推广,逐渐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质量文化,从而使整个集团出现了“大局稳定,效益回升,上下同步,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精益化管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卷烟物流;可控成本;精益管理;PDCA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uiyang tobacco enterpris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Although the modernization of cigarett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of Guiyang tobacco enterprises is higher, its distribution is also more extensiv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 It leads to the controllable cost of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is not well controll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lean management of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according to the PDCA cycle theory, the lean management 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safeguard measures to promote lean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igarette logistics; controllable cost; lean management; PDCA

0 引 言

烟草行业不仅属于我国的利税大户而且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烟草行业在提升服务竞争力的同时,造成了管理环节的浪费。由于烟草行业的垄断性,整个行业在盈利的同时,很容易忽视许多管理环节的成本浪费问题。针对企业生产及非生产环节造成的浪费,部分学者提出将精益管理思想应用于制造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中。唐魁敏通过分析精益管理的特点和内涵,指出精益生产在企业生产和非生产环节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并提出精益管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对策[1]。李永祥提出将现代流行的各种先进管理思想与精益生产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构筑先进的精益管理模式[2]。国家烟草专卖局李克明副局长在2013年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上提出推行精益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是行业发展转型的需要,是挖掘行业发展潜力的需要,并提出了五个精益:导入精益思想、推行精益方法、建立精益组织、形成精益流程,实现精益目标[3]。华一锦围绕昆明卷烟厂的管理、工艺现状,将精益管理应用于昆明卷烟厂运营的各个层面上,并对阶段性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提出优化建议[4]。高鹏程探讨了精益管理在烟草行业的应用探讨、实施方向以及突破点,并提出了适合烟草行业各自特点的精益管理体系[5]。

物流环节作为第三利润源,自然而然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可以作为精益管理的突破口,以有效提升效率。本文主要通过针对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可控成本控制,构建精益管理体系,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精益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极大提升企业竞争力,使贵阳烟草企业进一步适应烟草行业国际化竞争趋势,对其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烟草商业企业公司物流现状

1.1 贵阳烟草企业物流现状分析

(1)配送中心规模大。贵阳市烟草公司卷烟配送中心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大道,距离市区约18公里。配送中心总占地面积为55 1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 824平方米。贵阳烟草配送中心目前是贵州省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配送中心,集仓储、分拣、配送、信息处理等多功能一体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2)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高。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实施科学化管理,拥有数字化仓储管理系统;作业中心基本实现全自动化,拥有现代化基础设施。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使得仓库利用率和运作效率较高。

(3)配送服务范围广。贵阳烟草配送中心配送范围较V,依托其发达的配送网络体系,配送中心除了承担贵阳市城郊配送任务以外,还承担了开阳、清镇、息烽、修文三县一市的配送任务。

1.2 贵阳烟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为贵阳烟草企业的核心部门,在其储配、分拣、配送以及综合管理环节的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客观或主观地存在着资源浪费现象,尤其是可控成本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1)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贵州山区道路差、客户散等客观原因,导致卷烟物流中心的运输、配送成本高。另外还存在一些主观原因,比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没有规划好合理的配送方案和路线,导致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的现象,使其时间成本及配送成本较高。

(2)对物流成本管理的不重视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在市场上缺乏强大的竞争力,利润较丰厚。物流成本只占烟草营业收入的一小部分,对该企业整体营业水平没有造成影响。因而,该企业忽视了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高物流成本,对物流成本管理采取不重视的态度。

(3)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大多制造企业不太重视物流成本的核算,按照会计准则对其进行核算,将本属于物流费用的费用计入其他科目,导致物流成本不清楚,不能很好地分清物流成本。由于企业没有采用专业性会计核算准则,其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在统计物流成本的过程中,忽略了物流成本的可控性。

(4)对可控成本控制的意识不强

企业在统计运营成本时,没有对成本进行细化,没有明确分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没有意识到可控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另外由于企业统计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不健全,将本属于物流的成本统计到其他科目中,忽略了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企业将可控成本分离出来,进行精益管理,对企业提高运营效率、节约经营成本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2 推行精益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精益管理源自于精益生产,衍生于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基于可控成本的控制,在贵阳烟草企业的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推行精益管理,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1 推行精益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推进企业精益管理的意见》强调,各单位要把推进精益管理作为“管理创一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切实安排好、组织好精益管理工作。国家烟草专卖局以及贵州烟草专卖局都将精益管理视为烟草行业发展中生产和非生产环节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在烟草行业的运营现状和所处的商业体系下,以及在国家局的要求和指导下,将精益管理思想运用于贵阳烟草企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可控成本的控制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外,贵阳烟草企业属于国企,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属于该企业的核心,贯穿着整个烟草企业运营过程。企业力图改革创新,将精益管理这种新思想运用于企业的核心部分,对整个企业的运营具有极大地推进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故在企业的重视下,基于可控成本的控制,推进精益管理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2 推行精益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烟草行业作为我国的垄断行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资源浪费现象。由于烟草商品的特殊性,地方市场竞争力较弱,利润较丰厚,企业没有重视运营环节中的可控成本的控制。另外,烟草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占比较小等原因,企业忽视了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其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且由于卷烟产品的特殊性,贵阳烟草企业的卷烟物流由自己的运输车辆进行配送,没有将其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其卷烟物流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物流作业环节中,部分物流作业环节造成了浪费,可控成本的控制对减少企业物流成本、优化物流作业环节、提升作业效率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而,将精益管理运用于可控成本的控制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3 基于PDCA的精益管理w系建设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最早由休哈特提出,后被称为质量管理运动之父的戴明进行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的通用模型,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处理),这四个阶段是个不停顿、周而复始地运转过程,是符合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要求的[6]。本文以可控成本控制为目的,根据PDCA循环理论,构建贵阳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首先提出烟草商业企业的精益管理体系建设的计划方案,其次构建精益管理体系,接着对构建的精益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最后对精益管理体系构建方案进行改善。以可控成本控制为目的,基于PDCA循环理论,构建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使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能够得到精细化管理,其运作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3.1 P阶段―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计划

(1)确定战略目标

贵阳烟草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为贵州省会的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应以“卷烟上水平”为整体战略目标,以一体化建设为服务宗旨。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应以可控成本的控制为目的,以提高作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等为运营宗旨。

(2)确定建设方案

贵阳烟草企业作为国有企业,要严格遵循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要求,按照烟草行业准则、烟草行业安全规范、烟草行业物流标准等来制定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构建方案。综合国家、社会、企业以及消费者的要求来制定建设方案,确保精益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一致性,以保证每个阶段工作成果可衡量。

3.2 D阶段―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实施

一是编制卷烟物流中心精益管理战略路线。围绕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战略目标,设定企业的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目标,遵循精益管理的原则,编制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战略路线。

二是落实精益管理体系保障。落实精益管理体系保障,需从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理论保障等方面着手。落实组织保障;培养专业团队;强化人才支撑;加强领导力的注入。政策保障:在国家政策以及贵州地方政策的支持下,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科技物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建设指南》等,推进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构建。理论保障:根据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实际情况,将价值链管理、作业成本法等现代管理思想与精益管理思想相结合,对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各方面落实精益管理体系保障,推进精益管理体系的建设,优化精益管理实施方案,保障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是实施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在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战略目标及精益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基础上,以及各项政策的保障下,以可控成本控制为目标,推进精益管理体系的建设。对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储配、分拣、配送以及综合管理环节,进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对各作业环节进行分析研究,以提升运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3 C阶段―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评价

有学者在构建精益管理成果评价体系时,引入了集对分析方法(set pair analysis,SPA),同时,以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确定指标的权重[7]。为了达到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对可控成本进行控制的目的,需要科学设置贵阳烟草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评价体系,全面搭建量化评价模型,使各阶段建设成果可衡量。

一是全面梳理贵阳卷烟物流中心的管理流程,建立全面的精益管理网。为了达到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对可控成本进行控制的目的,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要采用合适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目前,物流行业比较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是作业成本法,通过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可对各环节作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操作流程,进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围绕作业流程,试图实现全面精益管理,覆盖贵阳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各作业环节。

二是建立多维度评价指南,确定精益管理实施评价体系的指标。对卷烟物流中心各作业环节构建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立指标的权重,设置多维度评价指南。制定诊断评价细则,从不同的维度,建立精益管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是分析薄弱环节,确立改善目标。根据评定细则,按照评价模型,诊断每个流程作业节点的表现,判断该流程作业的表现情况。通过评价、分析、比较,找出各流程环节中的薄弱环节和精益管理过程的短板,确定改进的目标及方向。

3.4 A阶段―精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改善

建立精益管理成果评价体系后,根据评价结果,找到精益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与短板。对于优势地方,进行推广和持续的固化。对于短板地方,分析不足的原因,提出改善对策,制定新的建设方案。对整个流程的精益管理方案,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使各个流程环节达到最优状态。充分利用资源,将浪费现象降到最低,是贵阳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精益管理体系的核心所在。

4 贵阳烟草公司精益管理体系推进的保障措施

(1)注入领导力

领导力是企业进行改革的重要力量,因此企业在进行精益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必须注入强大的领导力。公司领导参与到精益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带领员工进行变革,创造优秀企业文化。

(2)构建培训体系

构建精益管理体系,需要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来支撑人才培养,以满足精益管理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构建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一方面为企业培B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内外培训,使员工的思维更加开阔,提升员工自身素质。

(3)推行标准作业

规范物流作业的时间节点、运输路线,推行标准化作业,以对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可控成本进行控制。通过推行标准化作业,可精简作业环节,进而提高作业效率、整合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使得可控成本得到控制。

(4)构建精益服务运营体系

要推行精益管理体系,需要有一个精益服务运营体系来支撑。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对客户进行精细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精准营销。有的放矢,让客户获得理想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投诉和资源浪费。

5 结 论

贵阳烟草公司由于其卷烟产品的特殊性以及其卷烟物流的不可替代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没有重视占比很小的物流成本,使得其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分解不合理,可控成本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物流成本较高以及不必要的浪费。本文通过分析贵阳烟草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的现状及其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烟草行业的实际情况,运用PDCA循环理论构建了精益管理体系。基于可控成本的控制构建精益管理体系,可有效减少物流配送中心的不合理环节,使资源得到整合,进而提高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唐魁敏. 精益管理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1):11-14.

[2] 李永祥. 制造企业精益管理模式理论和应用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李克明. 在2013年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上强调思考谋划实践“三大主题”深入系统推进精益管理[Z]. 2013.

[4] 华一锦. 精益管理在昆明卷烟厂的应用研究[D]. 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 高鹏程. 精益管理在烟草行业的应用探讨[J]. 管理观察,2014(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