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队列队形教案

队列队形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2 15:02:28

队列队形教案

队列队形教案第1篇

协助人员及班级

会场布置:钮惠湘 周向群 陈俊杰 韩怡 二楼阳台打扫:总务 保安

席台布置:钮惠湘 陈俊杰 礼品发放(学生):韩怡 钮惠湘

物资保障:钮惠湘(水、雪糕、布置用品等)

写邀请函、邀请嘉宾:俞锐

节目单编印:曾强宏 (彩色15份来宾 黑白15份年级及工作人员 )

音响总监:王鹏 总体协调:海英、俞锐

座位安排:周乐(学生 嘉宾)

后台总监:陈俊杰(催场等)周乐(话筒调试、道具摆放)

摄像报道:王汝新 摄影及活动后照相:周向群。

主席台就座(从右至左)16张:列席嘉宾5人 王珉 楚珩 俞锐 张升宗 海英 邹进勇 列席嘉宾5人

各年级现场秩序协管:一年级 孙梅 二年级 倪前梅 三年级 孔晓琼

四年级 于玲 五年级 寇景 六年级 樊纲珍

协助班级:地毯等 六一班 主席台布置: 六二班 (用三一班的16张桌子和多媒体教室的椅子) 会务协助 五一班 会场及背景布置:五二班

主持人:涂冰 蒋冬玲

注意事项:1、安全着重做好防暑工作:提醒活动当天学生带好阳伞、阳帽,每班现场放一桶纯净水随时供应,学生有不适感迅速转移到阴凉地。统一由曾强宏老师管理(教学楼东侧阴凉地)。学校为工作人员及来宾提供瓶装饮用水。

2、组织少先队的活动学生必须配戴好红领巾,自带小凳在指定位置就座,离开时请各班级做好环境卫生及清场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少先大队

文化小学“庆六一”系列活动方案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将来临了,为了能让全校少年儿童过一个既有趣味又有意义的儿童节,给更多的同学展示自我和表现自我的空间,学校组织将开展如下系列活动:

1、“庆六一”少代会(附方案)

5月31日下午开展文化小学第三届少先队代表大会,对“十佳队干部”、“十佳少先队员”进行表彰并回复队代表们的提案。

地点:报告厅

参与人:相关教师、队代表及受表彰队员。

2、整台文娱演出:

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展示我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我校于5月底在市人民广场举行整台文娱演出,通过精彩的节目向家长和全市群众汇报我校素质教育的卓越成果。

地点:人民广场

参与人:相关教师及演员。

3、“六一”班级庆祝活动:

6月1日(周三)下午两节课后,各班围绕“红领巾创业体验教育”精神自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要注重在活动中培养队员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提升队员的综合素质。

地点:各班教室

参与人:各中队全体队员及老师。

4、六一预备队入队仪式:

一年级预备队在近一年的活动中对队的知识、历史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迫切希望加入少先队组织。在5月30日下午两节课后对一年级举行正式的入队仪式。

地点:天井内 参与人:一年级全体师生。

5、“十佳少先队员”、“十佳少先队干部”评比表彰活动(附方案)

通过对学生德、智、体等综合方面进行推荐、评比出“十佳”,并进行公开表彰。

6、迎六一“书香家庭”、“书香班级”及“读书之星”的评比活动

7、“迎六一”现场作文比赛。

具体方案及操作办法请详见各子方案。

文化小学大队部

活动主题:庆祝六一儿童节暨发展新队员主题大队会

活动目的:1、对一学期的各项获奖情况进行表彰。使其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学生活动。使学校、家长、学生有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

3、举行别开生面的入队仪式,使每位新入队的少先队员感受到自己的光荣,记住这个难忘的六一。

4、各中队组织队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表演和游艺活动,使学生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六一。

活动内容:1、进行优秀家长、教师、学生的各项表彰、

2、发展新队员、

3、各种形式的表演和游艺活动

活动形式:1、学校统一表彰、发展新队员。(大操场)

2、各中队组织队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表演和游艺活动(在本班教室,学生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并参与各班活动。)

活动时间:xx年6月1日

活动地点:沙峪小学操场 各中队教室

参加人员要求:

队列队形教案第2篇

【关键词】数学思维;答案;方法;应用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数学的三种不同层次的要求及题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思维拓展题,是什么(答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兴趣,为什么(方法)是思维拓展的关键和难点,怎么样(应用)是思维训练的最终目的.

一、答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有这样一道思维拓展题及答案(如图):

“有A、B、C、D、E共5个队采用单循环的形式比赛,共需进行10场比赛.请画出示意图.”

只有题目就算了,可它偏偏出现了答案!笔者“被答案”了,难免产生一些想法.

很明显,题目本身很不错,可“坏”就“坏”在它奉送的答案上.出现这样的要求及其答案,容易让教师引导学生先通过画图,再经过数数来得出答案.这样看似简单,可意义不大!

面对思维拓展题,有人只知“得数”这个答案,根本不知解答的方法.这样的思维拓展题按只讲答案来要求学生,有何意义,最多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一点点兴趣,决不会培训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方法

数学思维拓展题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答案却是其次.我们教师面对这样的思维拓展题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答案),还应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方法),最后,还能得出怎么样(应用).此题是不是只用画图来列举才能知道怎么做?这里的画图就是画“五星图”吗?

该题是属于“排列、组合”问题,小学数学的“排列、组合”学习流程是: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这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该题可用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和“排列、组合”三种方法来解答.画图(表)列举法只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而已.

方法一:因是单循环赛,所以他们5个队比赛的场次只看图的右上(或左下)部分就行了.完成比赛任务可按A、B、C、D、E分为5类,其中A类有4场、B类有3场、C类有2场、D类有1场、E类有0场.

根据加法原理有4+3+2+1+0=10(场).

答:共需进行10场比赛.

方法二:我们先来看看双循环赛(整图).每场比赛需两队,我们用主、客两队来表示.因此,所有的比赛分两步完成:先确定主队、再确定客队.第一步在5个队中选1个队确定为主队,有5种选法(5列);第二步在除去自己队而剩余的4个队中选1个队确定为客队,有4种选法(每列剩下的4行).而单循环赛场次恰好是双循环赛的一半(如图).

所以根据乘法原理有5×(5-1)÷2=10(场).

答:共需进行10场比赛.

方法三:单循h赛的场次就是从5个队中,取2个队的组合数.

所以用“排列、组合”解答有:

C25=P251P22=(5×4)÷(2×1)=10(场).

答:共需进行10场比赛.

题目要求用画图来表示,学生很难画出和答案一样的“五星图”,而笔者的“比赛图”因广泛地用在实际的比赛计分中,所以学生更容易想到或理解.两种图有截然不同的作用与效果.编者的“五星图”只是提供数数的依据,并不是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拓展可能有阻碍的作用;而笔者的“比赛图”,它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起到训练和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

三、应用

试想,如果题目是:“有10个队采用双循环的形式比赛,共需进行()场比赛.”能画“十星图”来列举数出答案吗?很明显,列举法只能适用于数量和答案数量比较小的题目.当题目数量比较大时,我们还得采用“排列、组合”法来解答:

10×(10-1)=90(场)或P210=10×9=90(场).

队列队形教案第3篇

一、加强党建工作,严格干部管理,使党委和支部的核心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为基层各项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抓学习、强素质"提高基层党支部的知识理论水平和常务工作能力;通过"抓干部、严管理"努力培养造就一批能胜任本职、高素质的干部;通过"抓廉政、促发展"大力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消防服务绿色通道",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狠抓政治教育,落实思想工作,确保部队政治合格。

一是精心组织"党的十六大精神"专题教育以及广泛开展"大讨论"活动。通过举办政工干部培训班,精心组织14个课题教案,采取巡回教学的形式,将全市分成四个片广泛进行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主题讨论会、各部门干部务虚会、警民座谈会、"心系消防谋发展"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和新规定,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新发展。二是掀起向陈贵川同志学习的热潮。陈贵川同志在"5、25"火灾中因抢救战友而英勇牺牲后,公安部追认陈贵川同志为"革命烈士",省公安厅为其追记一等功,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陈贵川"侨乡忠诚卫士"称号,支队党委作出向陈贵川同志学习的决定,在部队中营造了"立足岗位学英烈、恪尽职守做奉献"的良好氛围。三是积极推进部队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总要求,积极开展拥政爱民和警民共建活动,进一步密切了警政警民关系,树立了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

三、强化消防整治,努力消除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发生。

一是"三合一"企业消防整治取得突出成果。一年来,全市共投入整改资金6000多万元,整改"三合一"企业4852家,查封1882家。从而在2003年全市未发生一起因"三合一"厂房火灾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二是人员聚集、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治理效果明显。对公众聚集场所进行定期突击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发出当场改正通知书或限期改正通知书,并在媒休上进行了曝光和公告示警,督促各公众聚集场所经营管理人员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建筑工程消防执法调查摸底工作落到实处。由市政府组织,各部门协调配合,对全市列入调查范围的7501幢建筑组织开展了执法摸底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加大力度,形成监管合力,一些严重违法建筑工程得到了严肃查处。

四、抓部队管理,加强执勤训练,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明显提高。

一是严格条例,落实安全制度。认真开展条令和经常性安全教育,使官兵熟悉条令内容和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条令意识和法纪观念。二是加强执勤战备,圆满完成任务。2003年,全市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3263次:其中扑救火灾2528起,出动人员25917人次,出动各种消防车辆4818台次,抢救遇险群众34人,挽回财产价值9366万元;参与社会救援735起,出动人员6685人次,出动各种消防车辆1193台次,抢救遇险群众123人。在各类抢险战斗中,消防官兵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的突出表现,受到各级领导和驻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加强战术研究,积极开展演练,提高实战能力。通过组织会议对如何加强并且部队执勤战备建设、石材建筑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提高抢险救援能力等问题展开讨论,制定了相关规定和处置预案。并开展灭火救援综合演习,提高部队水陆综合灭火求援能力和跨区域协同作战能力。全年的训练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体能、队列训练和条例学习为主,第二阶段以消防业务技能训练和业务理论为主,第三阶段以战术训练和装备训练为主。四是开展装备革新,加强通信建设。实现与总队的二级联网,组建三级消防专网方案和泉州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改造方案,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五、突出装备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一是积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和车辆装备建设;三是严格财务制度和经费管理;四是积极偿还对全市各基层大队和支队机关的债权债务,维护部队信誉。 回顾2003年,泉州市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取得很大的成绩,队伍保持高度稳定,火情保持基本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保障力度有了新的进展,部队战斗力也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社区消防工作、基层党建和消防规划等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走在全省消防部队前列。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面对当前形势,支队领导依据总队和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党委的部署和要求,按照"一条主线、两个坚持、三个提高、四个推进、五个突破"的总体思路,围绕"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这条主线,坚持救人为本,务实创新,为创建"平安泉州"实行一系列新举措:

(一)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巩固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推进城镇消防规划及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扩大城市社区消防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建立保险、消防与单位(企业)互动发展机制,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新进展。

(二) 通过深入开展防火专项治理工作,努力提高消防服务执法水平,加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执法为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三) 掀起新一轮按纲建队热潮,加强安全防范事故工作及士官和合同消防员队伍管理,从而拓展部队管理教育新领域。

(四) 积极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和预案制定,加强特勤队伍建设及通信指挥网络建设,确保灭火救援实力新增强。

(五) 通过加强党委班子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干部管理制度化、促进部队党的建设呈现新面貌。

(六) 务实创新,加强部队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从而开创政治教育新局面。

队列队形教案第4篇

(一)巡防工作职责落实情况。(40分)

1、巡防队员掌握了解社区,及时准确的收集上报各种社区治安动态的信息、材料等。(5分)

2、巡防队员遇到突发事件或事故,能及时的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留置犯罪嫌疑人。(5分)

3、巡防队员能认真按照规定的巡逻区域、巡逻时间在社区内开展巡逻防范。工作期间不做与巡逻工作无关的事情。(5分)

4、巡防队员能立足社区、服务群众,为辖区居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辖区群众对队员的评议好,满意率高。(10分)

5、巡防队员之间精诚团结、密切配合,整体凝聚力、战斗力强。(5分)

6、社区警务室干净整洁、台帐健全完整、巡防器械完好齐全,物品摆放有序。(10分)

(二)仪容风纪落实情况(20分)

1、队员在值勤或巡逻期间能够自觉按照要求统一着装佩带巡防标志和上岗证,没有披衣、敞怀、歪戴帽子、卷裤腿、穿拖鞋等不良现象。(10分)

2、巡防队员在巡逻途中举止端庄、精神饱满,没有吸烟、说脏话、嬉笑打闹、勾肩搭背等现象。(10分)

(三)学习制度落实情况。(20分)

1、分队能够按照规定认真坚持政治,队员学习有笔记、有心得,且记录详细。(10分)

2、分队坚持每周组织一次防范技能培训,培训认真、严格,不走形式、不走过场。(10分)

(四)考勤制度落实情况(20分)

1、分队成员严格遵守社区巡防的有关制度,当月中无旷工、迟到、早退、串岗等违纪行为。(15分)

2、分队成员能够认真遵守请销假制度。(5分)勇为巡防分队(总分不限)

(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每起5分)

1、勇于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被抓获的违法犯罪人员被治安拘留的;

2、扭送或抓获违法犯罪人员,并被治安拘留的;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每起10分)

1、抓获、扭送犯罪嫌疑人并被公安机关处以劳动教养的;

2、及时预防、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被抓获人员被处以劳动教养处罚的;

(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每起15分)

1、为公安机关抓获扭送犯罪嫌疑人,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

2、及时预防、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被抓获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

(四)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每起20分)

1、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破获团伙案件,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

2、抓获、扭送逃犯的;以上以一起案件为单位的计分,如果当月抓获现行较多可以依此累计计算;现行统计以公安机关最终出据的治安拘留裁决书、劳动教养裁决书、刑事判决书等相关法律文书为依据。

评选由区巡防管理办公室统一负责,以各中队每月所报的巡防报表、好人好事、公安机关出据的相关法律文书等材料为原始依据,按照评比标准进行评定,得分最多者为本月的居民满意巡防分队、勇为巡防分队。

二、奖惩办法

1、被评为居民满意的巡防分队。全区通报表扬外,并给予200元的经济奖励。

队列队形教案第5篇

【关键词】 课例研修;小学信息技术;深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3-0048-04

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转化能力的严重不足、学科专业思辨能力不足、教师专业成长慢等是目前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视角来看,上述问题与教师基于课堂真问题的课例研究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常态课堂的课例是反映教师实践智慧和专业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执教者和观课者进入课堂现场对话的平台。目前关于课例的活动,比较多地停留在简单的听评课层面,没有深入到课例研究,更没有上升为教师专业的研修学习方式,使听评课的教研效能不佳。下面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分析传统教研中的课例活动,并依照课例研修的理论,对本区域小学信息技术课例研修项目进行深度设计。

课例研修的文献述要

课例研修是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基于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1],将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师、专家和学校管理者聚合在一起,确定课堂教学中关注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学习、反思与改进,促使团队共同成长的研修方式[2]。

课例研修源于课例研究。课例研究兴起于日本,20世纪末以来,陆续受到各国教育工作者重视、引进和改造。课例研究目前有三种模式:日本的授业研究、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和上海的行动教育三种[3]。课例研究也移植到了美国等一些欧美国家,但水土不服,有待进一步本土化 [4]。课例研究的三种模式各有侧重,日本侧重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香港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改善,中国的行动教育模式是由顾泠沅教授提出的,它强调“三次实践、两次反思”[5],侧重于研课修人。

本文立足于行动教育模式,体现和强调在职教师团队专业思维和职业素养的共同提升。虽然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尚未将课例研修作为教师研习方式,可借鉴的经验还较少,但同时也说明,不同学科课例研修领域的开拓空间还很大,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传统教研中课例活动的现状分析

我国教研活动有评课、议课等课例分析的传统,有课例研究的影子,但缺乏研究的味道。为便于分析,以我区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为例,依据课例研修的性质、流程以及教师认知变化的情况,分析常规教研活动与课例研修的异同(见表1)。

根据表1分析,自上而下组织的诸如赛课、送课等活动都不属于课例研修;专题研讨课活动在操作形式上基本符合课例研修特征,但由于其研究频度、持续性不足,没有形成研修个体专业认知的自我突破,研修的深度不足。

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课例研修,对区域性研修加强统筹设计,构建学科研修模式,引导和帮助教师深度参与,促进其专业认知在教学行为上的转化以及思辨思维的发展。

区域性小学信息技术课例研修的深度设计

课例研修包括区域研修、本校研修和跨校研修三种组织方式[6]。信息技术是学校的小学科,实现本校研修比较困难,故主要采用区域研修的方式。下面,以区域研修为例,阐述小学信息技术课例研修的深度设计。

(一)设置研修主题

课例研修直面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研修主题的选取,反映着学科教学的发展水平和研究取向。它应该由区域研修引领人(教研员)梳理教学问题的逻辑,分清轻重,形成问题图谱,分类型、分层次、分阶段地设置研修专题,每个研修主题宜小而精。

按类型分,角度选取较为多元。如果从教的角度看,有关于教师专业表达的、教学方法运用的、评价反馈的等,由此设置小而精的研修主题;从学的角度看,有关于学习参与的或高级思维能力培养的等,如课堂学习的同伴互助、如何评价作品等。

按层次分,可设置教学新手、熟手、能手、教学专家等四类人员的研修主题。例如,对教学新手设置“在电脑室如何有序组织教学”、“我的专业表述是否清晰准确”等研修主题。

按阶段分,可根据现实问题的迫切性设置研修主题。例如,可设置的研修主题:面向骨干教师的“我的教学情态与风格”;面向兼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流程与方法”。

(二)创建研修团队

我们应该根据研修主题的需要选取人员,组建研修团队。为保证参与的深度,研修团队中应该包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以利于研究的思维互动;且应分布在不同层次学校中,以利于课堂境脉经验的交流。同时,他们都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在态度上能够主动、刻苦;二是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三是各具特点,以利于优势互补。表2是以“信息技术教学任务设计的有效性”为研修主题组建的区域研修团队。

研修团队的最佳规模是8~10人。同时,可根据不同的研修目标和研究专题,建立不同的研修团队,并形成区域核心的研修骨干团队。

(三)构建研修认知框架

构建研修认知框架,是指教研员针对现实问题梳理出研修主题的认知逻辑框架,引领研修队员理解研修主题的概念、内涵和逻辑关系,并最终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化。研修认知框架包括现实问题、认知框架和研究序列三部分。如表3所示,认知框架描述的是研修选题的纵向知识关系,研究序列描述的是研修选题下设子专题的横向类型关系。

(四)建立研修活动机制

1.构建研修模式

根据行动教育模式的“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笔者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改造,形成了“3234-RIPW”信息技术课例研修模式(如图1),即由三次阅读、两次反思、三次实践和四次写作构成,强调教师行为跟进的同时,关注阅读与反思性写作对行动与认知建构的统一,支持教师主体悟性的发生。

2.建立研修认知运营流程

“3234-RIPW”模式的认知运营流程见表4。从原有认知到深度互动,研修队员经历了三次阅读、两次反思、三次实践以及四次写作的过程,实现认知的二次变更和成果转化,促进团队成员思维能力和文本表达能力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研修团队课例研究的整体水平。每一次流程的运营都是某一研究序列的一轮课例研究活动。同一研究序列可能会经历多轮研究,同一序列的下一轮研究将以上一轮研究的“认知3”作为认知起点。通过同一研究序列的多轮课例研究的循环往复,实现研修队员认知的飞跃,以及伴随多个研究序列的开展,逐步完成基于研修主题的研究目标框架。

其中,研修团队成员轮流主课,既有基于本校的教学,也有本区的跨校实验;既有同课同构形式,也有同课异构。议课者虽然不承担现场课的执教任务,但始终全程深度参与,在反思和实践修正认识的时候,也需要以主课者的角色去分析和修改教学设计,最后还要轮流主笔撰写基于课例的研修综述,如《新授课任务设计的有效性课例研修综述――以曲线工具运用为例》。

3.编写与运用“操作实施指引”

组织研修团队开展活动,需要事前做好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编写各类操作实施的文案,即“操作实施指引”(见表5)。按照每一个研究序列的操作内容变化与否分为相对固定的、半固定的和不固定文案。相对固定的文案是指其操作流程、样式和内容在研修活动中均不产生变化。例如,研修活动整体的操作流程、操作模块及其技术文档:视频拍摄指引书、课堂观察操作指引、主课和议课者研修指引、成果样式写作指引、成果呈现交流方式等。半固定的文案是指其操作流程样式不变而操作内容因研修主题或研究序列不同而产生变化,例如,阅读材料的组织。不固定的文案是指每个研究序列甚至每轮研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课堂观察工具文档的设计。在研修活动初期,就要对“操作实施指引”进行论证和解读,再经过多轮研修活动,让研修团队成员熟悉相对固定的流程和文案材料,使每一个实施环节、实施模块的操作实现精细化和专业化。

对于课堂观察工具文档等不固定文案,需要研修团队内部协作,对观察点的选取、观察表的设计以及记录方式进行磨合修正。如“任务设计的有效性”课堂观察记录表(见表6)通过行动实验已修改过三轮,但仍然存在记录不够简易的问题。

4.运营的可行性估算

根据上述认知设计与操作实施指引,深度设计之后的课例研修加大了组织业务的操作周期和操作容量,提升了教师认知的难度,这种模式植入目前区域教研的土壤之内,是否可行?笔者对深度设计前后的活动内容进行了对比(见表7),并分析了产生的研修变化与难度估算。

综合来看,发生了以下变化。

(1)教研组织的变化

①操作容量增大:从操作时间来看,仅面对面的交流研讨就有观课点论证和观课、议课活动,此外,还有准备工作、材料设计以及基于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交流。②认知难度增大:从研修学习强度和深度来讲,教师在课余需要额外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过,认知难度将随团队研修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专业思维能力的提升而逐渐下降。

(2)教师的变化

①理念上的变化:主课者与议课者的研修均受到了重视,在组织框架之下,进行自习和互动学习。②行为上的变化:丰富了过程性管理,将经常做深、做细,形成教师的常态研究行为。③思维上的变化:加强了书面表达的训练,包括如何设置目标观察点、如何议课。④成果加工的变化:加强了基于研究问题的成果加工意识和能力。

(3)教研文化的变化

反映出务实的、有研究内涵的教研文化的构建过程。

课例研修的深度设计有利于研修团队教学实施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扎根课堂的原生态教研文化的形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利刃。但是,从设计文案来看,组织成本和资源成本较高,系统性要求较强,对研修引领人和区域教研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深度设计后的研修活动,有待于经过教学实践的磨合,有待于经过基于教学问题的专题研究的优化,并在教师的慢生长中形成厚实的成果。

参考文献

[1][2][3][5][6]齐渝华.怎样做课例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队列队形教案第6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队列练习 教材

当前,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从趣味性、多样性、实效性出发,安排了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但在教学大纲占有一定比例的队列队形的练习,在实施中却有被“挤掉”的现象。有人说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所以以前限制学生自由的、命令式的教学方式都必须改变。我认为,把取消队列练习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错误的;说体育教学改革要取消一切命令式的、限制学生自由的教学方式,也是错误的。这些认识是因没有真正了解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没有正确理解队列练习这个特殊教学内容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形成的。下面我对体育教学中队列练习的意义谈谈看法。

一、队列在体育教学中的是与非

在近代体育中,队列是兵式体操的一个部分,而兵式体操又是近代体育教学内容的源流。我国一直把队列当作体育教学的内容。在体育课堂常规中、在体操教材中都有队列的要求,在教学组织方法中还有队列的方法,等等。在学校体育中,一直把队列练习当作培养学生团结一致的集体精神和集体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应该说,体育课中的队列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的确起到了特殊的教育作用。但是,队列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盲目夸大,因为体育毕竟是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那些有用的东西,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二、队列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团队精神的培养。队列练习可以在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中,特别是在隆重庄严的集会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行为,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

2.优美体态的养成。由于队列练习都是由规范的身体动作和优美的动作姿态组成的,因此,经常进行队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美的体态和体形。

3.集体技能的形成。由于许多队列练习都是集体行动,如集合、集体行进等,因此可以促进学生集体活动技能的提高。

4.教学效率的提高。集合、分散及集体移动等队列队形,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组织手段。在有些场合下,运用队列队形来调动队伍,可以节省教学组织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5.意志品质的磨炼。队列练习是一种重复性的身体操练,与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相比,比较单调枯燥,而且队列动作容易导致学生身心疲惫。但正因为如此,就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三、队列在体育教学中的错用

但是,队列练习这个教材如果运用的目的、频数、方式和时机等因素出现偏差,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1.过于频繁的队列练习。队列练习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材,但它与体育运动项目教材相比,仍然是一项教育性、辅的教材。因此,队列练习不能使用得过于频繁,否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

2.虚张声势的队列练习。队列练习要有声势、有气势,但绝不是虚张声势。有些体育教师把队列练习单纯地当成引起学生注意力和建立权威的手段,在教学中爱用队列练习,而且高声大喊,甚至声嘶力竭,滥用哨声,使体育课变得很浮躁,招致学生的反感。

3.意在惩罚的队列练习。个别教师为了惩罚学生的某些过错,把队列练习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让学生不停地齐步走或跑步走,使原本是很好的正面教育的队列练习,变成了反面教材,损害了队列练习的形象。

4.忽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队列练习。如前所述,队列练习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本领,是集体行动、集体避难、形体训练等技能的基础。因此,队列练习也应适量、适时地与掌握生活技能相结合。

四、队列在体育教学中的善用

1.适时和适量。必须根据需要来安排队列练习,不能随心所欲地想什么时候练就什么时候练,也不能想练多长时间就练多长时间。

2.榜样和气势。要使体育教学中的队列练习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注意榜样的树立和氛围的形成。榜样主要是指教师的精神和体态,有时也包括排头同学的动作和神态。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姿态和动作要规范。

3.美感和变化。要使学生喜爱队列练习,就必须注意挖掘集体活动中的美感体验因素。例如,组织会操比赛、小型团体操表演,或组成图案的队列比赛等,能使枯燥的队列练习变成具有美感的集体活动。我校每学年的广播操比赛活动中都有队列队形变化的比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4.操练和教育。队列的主要形式是操练,其主要意义是教育。因此,要使队列练习成为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必须重视集体活动中的教育工作。要把操练和教育、强迫和理解、要求和启发、痛苦和快乐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队列练习作为行为规范和集体适应能力的教育来对待,这样就可以避免那些脱离教育本质的盲目的队列练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队列练习是体育的传统教材,但也是一个褒贬不一的教材。由于过去我们对队列练习教材的理解有所偏差或教法不当,使得教学效果不太好。因此,出现了对队列练习褒贬不一的声音。我们必须认识队列练习是一个好教材,应该让学生通过队列练习,学习集体的行为规范和集体行动的技能;让学生在自由被限制的条件下,学会忍耐,提高自律能力;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整齐划一集体行为的美感,这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我们要努力研究队列练习的教材和教法,把这个好教材上好、上到位。

队列队形教案第7篇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今年我校的"六一"儿童节以"精读守则规范、精唱国歌、队歌、校歌"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形式来进行,为了使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一、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使队员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度过一个欢乐、难忘的节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养成教育的意识;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我校的"六一"活动,更进一步塑造我校的良好形象。

二、 活动安排:

1、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钟永新组员: 魏长春 杨忠才 臧朋传 崔丽雯 臧艳琴 付宪武 韩宏伟 宗克岩 刘 辉 李学友 各班中队辅导员2、文艺表演、精读精唱比赛、韵律操赛、拔河比赛。(崔丽雯李学友 高飞及各班主任)3、校园文化布置------黑板横幅、评委席。(宗克岩、校领导、付宪武)4、宣传发动、组织。 (崔丽雯 宗克岩 韩红伟 刘辉)5、奖品书写、发放。(臧艳琴 刘锐 刘辉)6、摄影 (韩红伟)三.时间安排:

1、5月9日准备酝酿2、5月10日各班级对照活动方案认真组织活动。

3、5月20日-----5月23日完成各项活动的前期汇报到团队。

4、6月1日学校举行庆祝活动。(7:00---11:00)四、活动设想:

1、全体少先队员及教师入场;升国旗。

2、钟校长讲话,崔副校长宣布新队员入队决定。

3、新队员入队仪式。

(1)出队旗 (2)新老队员入场 (3)老队员为新队员佩戴红领巾、教敬队礼 (4)宣誓 (5)唱队歌 (6)新、老队员讲话 (7)退场、退旗4、魏副校长宣布表奖决定:

5、表彰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大队干部、优秀广播员、优秀领操员。

6、杨书记宣布大会纪律。

7、精读守则规范、精唱国歌队歌校歌活动:

(1)各班级开展精读、精唱形式可多样式,5月23日报到团队(2)器乐兴趣小组、舞蹈队组表演。(文艺表演与精读、精唱穿插进行)(3)韵律操比赛:(分三组评比进行,每组取一名)(4)拔河比赛:平行班对抗赛(三--六年级每班各出5男5女)8、臧主席总结活动并宣布评比结果及精神文明奖班级得住,校领导颁奖。

9、活动结束。

10、活动地点安排:学习操场五、比赛评委(评比办法:以校为单位,评出一、二、三名),评比标准:(见详表)组 长:钟永新校长组 员:魏长春 杨忠才 臧朋传 崔丽雯 臧艳琴 付宪武 韩红伟评分员:韩红伟 刘锐六、校医、卫生:黄春华七、注意事项:

1、讲安全:服从负责老师的安排,按要求活动。

2、讲文明:自觉排队,不乱挤,礼貌谦让。

3、讲卫生:搞好个人卫生,不乱丢果壳、纸屑、包装袋等废弃物,并能主动收拾身边垃圾。活动结束后,打扫干净活动场所。学校将组织检查评比并给予"精神文明奖"班级一个。

队列队形教案第8篇

一、激发兴趣

在队形、队列训练时,穿插播放节奏鲜明、活泼欢快的乐曲伴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队形、队列美感的体悟,还有利于调节情绪,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掌握队形、队列的动作要领。例如,小学低年级的队列、队形教学,如果过多地重复一种形式,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练习积极性就不高。教师如果能事先在操场地上画上各种粉线清晰、形式新颖的图案,先用直觉唤起学生的美感,然后在教师洪亮清晰的口令式节奏欢快的音乐指挥与伴奏下进行练习,其效果是与以往截然不同的。

二、注意选材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队列队形训练时,选材要适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小学队列队形教材的安排,分为一至三年级和四至六年级两个阶段。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有些教材不能完全按照队列条令要求去做,如一至三年级除了着重体操队形的教学,“立正”姿势可以采取自然站立的方法;“稍息”采取双手背于体后,左手握右手腕,两脚自然并立与肩同宽。四至六年级的队列教学在动作方法上应基本按照中国人民队列条令的要求进行,但由于小学生步幅小,力量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练习时应与成年人有所区别。

三、示范科学

在队列队形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应注意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教师应吃透动作要领,在讲解时,应把队列队形的动作一一讲清楚,示范要正确,较复杂的动作要进行分解。如“向后转”可以分成两步来教,先教转体,然后练习并腿,再练习完整动作。教师的口令要清楚、洪亮。预令要根据动作特点确定预令的时间,使学生了解教师要求他们做什么动作;动令应短促、洪亮(有的动令也可以拉长)。小学低年级一开始上体育课,队列队形动作可以简化要求,由教师边讲解边配合手势指挥学生做动作。

四、发好口令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口令的方法与技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队伍的组织与调动,并对掌握技术动作力度就和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口令发得准确、清楚、洪亮,学生的动作会干净利落,让人看着精神饱满;相反,学生动作就会一塌糊涂,没有气势。因此,教师必须加大下达口令的基本功练习。

(一)掌握口令的规律与要求

口令由预令与动令组成的,但有的口令只有动令。例如:“稍息”、“立正”等。有的还需口令词来说明执行口令的目的,然后下达口令。如:“以中间某某同学为基准,向中看――齐!”口令就是要根据以上所包含的内容来进行的,教师要想提高发令水平,必须遵守以下规律与要求:

1.口令要准确、清楚、洪亮。

口令要准确、清楚,学生才能迅速作出反应,声音洪亮,做到抑、扬、顿、挫有力量,穿透力强,传得远而动听。

2.口令要有节奏,富于变化。

一般预令要拉长,音调低,便于学生精力集中,有所准备。预令长短还要看队伍规模而定,如人多队伍较长时,一般预令相对拉长,动令要短促,洪亮,有力,音调稍高。教师应根据动作幅度的大小和肌肉用力的程度,来调整口令的轻重缓急与强弱快慢。

3.注意观察,掌握发令时机。

教师发令前,应注意观察队伍的情况,如队伍是否整齐,步调是否一致,以及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等等,以便掌握发令时机。教师在发令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视野开阔,纵观全局。

4.师生配合,提高口令的实效性。

口令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相应动作,这样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更有利于动作规范化,增强口令的运用效果。

(二)掌握口令的方法与技巧

口令要达到完美的程度,还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练好发声并非朝夕之功,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体会和提高。所以,掌握好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对提高发令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1.正确的发声方法。

口令的不同于说话与唱歌,但它们之间维系密切,发令时,全身应发松,空腔张开,用胸腹式呼吸,有气息的支持(即有底气),在胸腔与头腔处生音取得共鸣。只有这样,发出来的口令才自然,洪亮,有力度,感染力强。而单靠噪音喊就会无力、苍白,缺乏共鸣。往往发令者面红耳赤,声嘶力竭,音量却不够多。久而久之,还易患教师的职业病――慢性咽炎。因此,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与方法,也是预防和保护教师咽喉声带的较好途径。

2.合理运用发声的变调技巧。

发令时,要求教师发音准确、清楚,遵循发音、发声规律。如:有些口令会按汉字的原调发声(即几声调就发几声)。但有的口令需要变调才符合发令规律。如“向左――转”,动令“转”,字就必须发出“专”(zhuan)字音,才符合发令的要求,一般动令与数字性的口令大都发一声调。

五、榜样教育

在队列、队形训练之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榜样教育的作用是最生动的,学生又比较容易接受的。因此,教师要用英雄的形象来影响学生。比如,可以在队形对列练习之前,放国庆阅兵的录像,让学生看到中国人民队形队列的整齐,步伐一致的场景,受到启发和教育,也可提出向同志学习,进行自觉遵守纪律的教育。

队列、队形练习虽然是枯燥无味的,但通过我们的努力,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从而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变“被动练习”,为“主动练习”。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方法,并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师必须熟读《体育课程标准》,对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的教态必须严肃,讲解的语言要简练,示范动作要正确、规范。

3.教师不可单纯地为增加花样,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而放松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