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卫生评估

卫生评估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7:54

卫生评估

卫生评估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居民占据着很大比重。农民的健康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国实行了以合作医疗为主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项制度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地区的居民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时期的到来,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农村合作社体制的逐步解体,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体制环境和人文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农村内的“工分制”瓦解,赤脚医生无法通过从事医疗活动来换取工分进而获得粮食等其他生活资料,赤脚医生便完全丧失了外出行医的动力。另外,由于合作社的瓦解无法再为村内卫生所的正常运行提供资金来源,导致村内的公共卫生机构无法继续支撑而瓦解。所以从赤脚医生和村内卫生所这两方面来看,自从合作社体制瓦解以后,农村内的公共医疗机制基本上呈现着真空的状态。

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方卫生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自2003年起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村新合作医疗政策的开展以及农村的医疗卫生情况。在200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精神,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这一重大民生改革,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

本文以农村医疗体系为研究重点,通过构建农村绩效评估表,查阅2011年统计年鉴分析2010年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并通过数据分析,分析出各省市农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差距,并提出相应意见。

二、相关理论回顾

(一)公共卫生服务

世界银行[1]将医疗卫生服务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公共卫生服务,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意味着无论收入水平多少都会得到的卫生医疗服务,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对食品、药品、以及公共卫生的监督管制等等。第二类主要指基本临床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儿童预防保健、计划生育保健等基本医疗服务。在这一类中政府有责任提供必需的支持并保证公民都能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第三类是随意选择由个人承担的医疗卫生服务,该类医疗卫生服务不同于第一类,属于私人物品。但是国家有责任采取有关措施分散重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采取医疗保险来保障人们的随意性临床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

(二)农村卫生服务

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课题组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在2001年对农村卫生服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认为农村卫生服务内容分为纯粹公共服务、准公共卫生服务和个人医疗诊治服务。刘兴柱、石俊壮等人在1999年对村级卫生机构的专项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之前村级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都是由村集体所有的公立村卫生室提供的。改革开放以后,私人医生开业的卫生室比重上升,提供的卫生服务没有建立科学的医疗体系。近年来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出现恶化趋势和农村医疗发展水平停滞不前。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水平情况评估

衡量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水平情况,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支出情况、农村基层医疗的资源配置情况以及从新农村医疗服务情况四个方面。具体评估指标如下:

四、数据分析及意见建议

根据SPSS软件分析之后,可分析出,北京、浙江、山东地区综合得分排在前列,青海、宁夏、等地区综合得分较低。由分析数据可知,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均并且差距很大。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明显的从技术人员到设施设备等亟待提高。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实力雄厚,所以在财政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力度,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高。面对各地区发展差距大,发展水平不均,没有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卫生评估第2篇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人员主要的研究结果产出方式、卫生技术管理决策人员对各种产出方式的偏好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其差异进行分析。并描述不同职称、教育程度的研究人员所采用的研究成果产出方式以及不同机构、教育程度、行政级别的决策者对研究成果产出方式的偏好情况。采用预调查的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完善;正式调查时,对每份回收的问卷进行复核;问卷录入时,采用双人背对背录入的方法以保证数据的质量。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卫生技术管理决策者调查问卷203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决策者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55.2%;发放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调查问卷561份,回收有效问卷382份,研究者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68.1%。调查对象详细情况见表1。

2.2研究方和决策方对不同产出方式的偏好情况

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人员和卫生技术管理决策者对卫生技术评估结果产出方式的偏好情况见表2。约有2/3的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人员常用的产出方式是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其次是完整的调研报告和调研报告概述,而最不常用的产出方式为在网页上研究结果、通过报纸等媒体展示研究结果、在非科学杂志上刊登文章、通过广播电视展示研究结果。对于卫生技术管理决策者而言,约有60%的决策者希望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通过完整调研报告展示其研究结果,其次分别是通过公文初稿和调研报告概述。而对于在网页上研究结果、通过报纸等媒体展示研究结果、在非科学杂志上刊登文章、通过广播电视展示研究结果,决策者的偏好程度也最低。

2.3不同职称、教育程度的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内部比较

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下、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3类研究人员所采用的研究结果产出方式较为一致,最常用的3种产出方式依次是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完整的调研报告和调研报告概述。而对不同职称的研究人员,正教授与讲师及以下的研究人员采用的研究结果产出方式较为一致,最常用的3种产出方式依次是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完整的调研报告和调研报告概述。而职称为副教授的研究人员,其最常用的3种产出方式依次是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完整的调研报告和国内会议报告,见表3。

2.4不同隶属部门、行政级别、教育程度的卫生技术管理决策者内部比较

就不同隶属部门而言,完整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概述、公文初稿是卫生部门和医保部门的决策者最为偏好的3种研究结果产出方式;而药监部门的决策者在完整调研报告和调研报告概述两种研究结果产出方式之外,还偏好国外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不同行政级别的决策者而言,他们均偏好完整调研报告和公文初稿两种研究结果产出方式。此外,处级以上的决策者还偏好调研报告概述,而科级以下的决策者则偏好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对不同教育程度的决策者而言,具有博士学位的决策者最为偏好通过调研报告概述展示的研究成果,其次是公文初稿、完整调研报告、国外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而具有硕士或学士学位的决策者则最为偏好通过完整调研报告展示的研究成果,其次是公文初稿和调研报告概述,见表4。

3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卫生技术评估研究结果产出方式的偏好程度的差异主要存在于研究方和决策方之间,不同行政单位、不同行政级别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的决策者之间。为促进卫生技术评估在决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并进一步推进科学决策、循证决策,特提出如下建议。

3.1加强与决策方的沟通交流

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人员应进一步加强与卫生技术管理决策者的沟通交流。一方面有利于传递自己的思想理念,增进研究方与决策方的合作与互信;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了解卫生决策者的工作进展及面临的问题、明确对方的决策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进一步促进评估证据的决策使用[9]。

3.2根据需求采取不同的产出方式

作为卫生技术评估结果的利用方,决策者对评估证据是否被最终采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不同职称、不同单位、不同教育程度的卫生技术管理决策人员对卫生技术结果的产出方式有不同的偏好,因此研究人员在向不同特征的决策者提交研究结果时,应尽量采用对方所偏好的产出方式,以便提高决策者对评估证据的认可度。

3.3完善激励机制

目前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人员较常采用的产出方式多为在国内期刊上发表文章,不同职称、不同教育程度的研究人员均体现了这一偏好。这可能与现行科研考核激励机制对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视有关。为了提高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人员对评估证据使用情况的重视程度,建议逐步完善激励机制,适当强化对研究成果实际利用情况的考核和相应激励。

3.4提供相应的支持与指南

促进相关卫生技术评估研究结果的决策利用,还需要有所在研究机构提供人员、财力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如制订将卫生技术评估证据转化为决策的指南、对将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决策的研究人员或研究团队给予一定奖励,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雇佣专门的人员负责开展卫生技术评估结果的传播和决策转化。

3.5强化对普通公众的传播

卫生评估第3篇

一、行政许可执行情况

我区严格按照国家《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程序》等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公共场所卫生和放射诊疗两项行政许可事项,保护行政许可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秩序。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审批行为。我区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和放射诊疗许可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审批表、不予行政许可审批表、行政审批延期审批表等行政许可文书,编制了行政审批项目流程卡和流程图,通过卫生网站向社会公示,让广大群众知晓,方便群众办事。我区要求行政审批机构和行政审批人员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一审一核”制,由区行政服务中心卫生窗口(行政审批科)统一受理、直接办理、统一送达,行政审批工作做到规范、透明,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目标。

2、提高审批效率,实行限时办结。我区要求行政审批机构和行政审批人员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刻苦勤奋工作,提高审批效率,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实行限时办结。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法定办理时限为XX个工作日,放射诊疗许可法定办理时限为XX个工作日。今年通过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实际办理时间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平均为X个工作日,放射诊疗许可平均为X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促进了公共场所和放射诊疗工作的发展。

3、强化服务意识,方便群众办事。我区加强行政审批人员的学习教育工作,使每个行政审批人员树立宗旨意识,为申请人提供优质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切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所有审批项目全部进入区行政服务中心卫生窗口,统一受理,直接办理、统一送达,实行“一站式”服务,从过去让申请人跑变为由窗口行政审批人员跑,使申请人轻松办理行政审批。二是在行政服务中心卫生窗口摆放纸质办事指南方便申请人取阅,使申请人明确行政许可的办理的条件、需要提交的材料、工作流程、办理期限及需要注意的其他相关事项。三是提供优质服务,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如何办理行政审批,对申请人提出的咨询详细回答,确保申请人明白,对申请人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尽力帮助解决,使申请人能够无障碍地办理完相关行政审批事项。

4、加强防控机制,确保清正廉洁。行政审批是权力最为集中的领域,也是腐败最容易滋生的环节。我区加强防控机制建设,用机制确保在行政审批过程不出现违纪违规情况,不发生腐败违法现象。一是加强对行政审批人员的学习教育,使每个行政审批人员正确对待权力,牢记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做好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决不能错位异化权力观,将“公权力”变成“私权力”,把权力当作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二是要求每个行政审批人员向公开承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准则》和有关反腐倡廉规定,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一切不廉政行为,切实用好行政审批权力,争当一名深受群众拥护的清廉干部。

二、行政许可实施效果

我区严格按照国家《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程序》等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实施行政许可,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公共场所卫生和放射诊疗工作的发展,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满意。

1、提高了公共场所卫生条件。我区规范公共场所现场卫生审核行为,由2名以上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现场审核,重点检查卫生管理制度和档案,功能性卫生专间或专区设置情况,卫生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的设置情况,客用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更换和保洁情况,经营过程中各类工作运行、操作符合卫生标准、规范情况,从而提高了公共场所卫生条件。

2、规范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我区加强放射诊疗许可工作的现场审核工作,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放射诊疗许可现场审核表》要求对放射诊疗现场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确保放射诊疗符合卫生部《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程序》的要求,确保放射诊疗安全。

3、加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监督管理。我区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要求,加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监督管理,做到每两年复核一次,对两年复核期内公共场所基本卫生条件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及相关卫生标准、规范执行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审核,并根据资料审查和现场审核结果作出复核结论,确保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卫生管理要求。

4、加强放射诊疗机构监督检查力度。我区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管理办法》的要求,每年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对放射诊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无放射诊疗许可证和超范围开展放射诊疗服务等违法行为,以规范放射诊疗行为,切实维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行政许可评估结论

我区共受理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申请374件(新办16、延续11、变更79、注销13),办结374件,办结率为100%;放射诊疗许可申请10件(新办1、变更8、注销1),办结10件,办结率100%。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核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评估,总体情况良好,行政许可事项合理,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行政许可事项具有操作性,许可事项的受理、审查、告知、听证、决定等环节顺畅,做到了全民实施。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区认真努力做好公共场所卫生和放射诊疗两项行政许可事项,取得了良好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问题,主要反映在公共场所卫生方面,一是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还不够,使得部分群众对卫生法律法规了解不多,给专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对部分小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没有做到位,存在一些不符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现象,有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些不足问题,我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一是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宣传,使更多群众了解和掌握卫生法律法规,共同配合政府做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改善公共场所的卫生条件,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二是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在抓好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的同时,加强小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确保卫生监督管理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五、下一步工作目标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我区要根据中央的工作精神,结合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强行政审批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行政审批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技能,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促进地方卫生事业发展。

卫生评估第4篇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评估 预警机制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给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将要面临复杂的局面,故此,加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强化建设卫生事业单位的风险预警机制,不仅能有效控制卫生事业单位中财务风险的发生,而且也可以为卫生事业单位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简介

在我国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就是指在卫生事业单位运营的过程中,出现因为资金运转而面临的风险。卫生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风险,在广义上就是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出现因为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财务收益同预期偏离的情况;在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就是因为财务问题而给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带来不确定性,不仅影响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更是有碍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加强对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重点分析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可以包括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的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以及资金运作风险、贷款风险四项内容,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不仅会影响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还将影响卫生事业单位的财政问题,抑制卫生事业单位的进步。

二、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制定原则

(一)创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意义

建立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不仅可以对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进行定性,而且还可以为预防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做出贡献。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应该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从卫生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等方面,分析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并从中找到抑制风险发生的策略。

(二)创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原则

在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立中,应该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并做到科学的分配指标比重,合理的确定其风险间的标准比率,并且还要针对个别指标的异常进行调整。在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建立中,以数据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全面分析及时数据信息,将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标记出来,及时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提供财务风险的消息,做到及时预防。

三、分析卫生事业单位中建设财务预警机制的作用

在卫生事业单位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在卫生事业单位中现有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设立敏感性的财务指标,并预警机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发现隐藏的财务风险,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及时的保障。在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中,建立预警机制,不仅可以将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且也可以对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起到预警作用,使卫生事业单位可以提前做好风险预防措施,避免卫生事业单位发生财务危机,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综合发展水平。

四、卫生事业单位建设财务预警机制的应用

卫生事业单位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应该科学、合理、卫生事业单位的构建风险评估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建设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采用趋势预测、相关预测、偶发事件预测以及对征兆信息可能结果预测等方法。以下就来介绍构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预警机制的方法。

(一)构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在卫生事业单位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中,对于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指标中,可以选取货币资金支付率、银行存款保障率、事业基金可用率等;对于债务的风险评价指标中,可以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率、年末借款率等,判断卫生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其中,如果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率较低,那么卫生事业单位的的净资产就多;如果卫生事业单位中还本付息要用到单位的收入,并不是依靠固定资产,那么借债的比率越高,则财务上的风险也越大[4]。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投资风险评价中,如果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对于投资比例小,那么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小;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比率中,如果卫生事业单位的产业产权不明晰,那么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就将存在很多的风险;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产业速动比率,不仅能额可以反映出卫生事业单位的产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还可以反应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的风险状况。

(二)根据以上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可以从各方面反映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而且还可以准确定位卫生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风险,对于及时制止采取风险以及对风险预防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检测卫生事业单位风险预警体系,不仅可以及时概括卫生事业单位中的风险,而且还可以及时规避财务中的风险,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

五、结束语

由上可知,在社会竞争日益增多的今天,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中也必将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因此通过构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为预测以及防范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做好前提工作,降低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为卫生事业单位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具有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珂.事业单位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3(5):120-122

[2]何桂梅.试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J].管理学家,2013(16):79-80

卫生评估第5篇

关键词:健康评估 青年教师 培养

健康评估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护理各学科的一门桥梁课程。对患者健康评估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未来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思维能力和水平。笔者学校该专业的青年教师来自医科院校, 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加强健康评估学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学校健康评估青年教师的培养谈以下几点思路。

一、提高人文素质,培育敬业精神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人文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教育的情况。卫生职业学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必须接受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因此,卫生职业学校的青年教师更应积极拓宽人文知识面,用科学、人道的态度对待人、生命、自然和环境,使青年教师具有献身医学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抓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完成由一名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所有青年教师都要参加由学校举办的岗前培训。培训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学校请一批师范学院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岗前培训还包括教学的一些基本功和教学常规,如口语、板书、教案书写、说课等,这些基本功是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所必需的。

三、强化专业培训

因地制宜,以校为本,是笔者学校健康评估教师的培训基础。选择资深教师担任指导工作,系统地在理论教学、实验技能、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实行“传、帮、带”。备课并请临床一线的专家教授进行把关,传授教学经验,使青年教师掌握教材要领、重点及难点。强化培训其身体评估的手法,如叩诊、触诊的手法训练,反复练习,深刻领会规范的操作要领。课前试讲,经评议小组对授课内容、方法、态度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展开相互交流、互教互学。

青年教师充满活力,头脑灵活,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笔者学校投入大量经费为青年教师课内课外实训搭建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四、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发现青年教师的优点及不足并激发其提升专业能力的动机。教研室定期组织观摩教学,修订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对一些教学质量评价不够满意的教师,教研室主任及时组织安排随堂听课,针对教学上存在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

五、加强继续教育

开展讲课、说课、课件制作等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推陈出新, 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此外,鼓励青年教师到高等医学院校进修,拓宽视野,促进知识更新,提升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学校还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给予青年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校间教学研讨、研修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活动的机会,通过继续教育,树立青年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他们参与教育改革的热情,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六、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青年教师求知欲强,富有创新精神,不受旧体制的束缚,对网络信息传媒等高科技技术手段有着敏锐的体验力和高度的吸纳性,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把做科研的严谨态度以及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于教学中,会使教学活动更生动、更有活力。同时,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将发现的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开展调查、研究,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可以指导青年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使二者均衡发展。

七、“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一个称职的健康评估教师,同样应胜任临床护士工作。因为,有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课堂内容才能生动多彩、引人入胜。所以,完善医学专业课教师下临床的制度,尤其是健康评估青年教师定期下临床,才能切实提高健康评估教学质量。同时必须要求青年教师同时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教师职业资格证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一支有创新意识、素质全面的中职青年教师队伍,是中职卫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开拓创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力求造就一批社会需要、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医学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孟令权,陈俊红等.临床教师技能标准化培训与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教育论坛,2011(10).

卫生评估第6篇

2009年8月18日,卫生部等9部委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浙江省和山东省第一批试点机构分别于2010年2月25日和201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本文抽取两省部分试点县区,具体分析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期预评估调查。浙江省以杭州、绍兴两市各3个区县的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样本,收集了2009年8月和2010年8月同时使用、同规格剂型药品的销售情况;并随机收取2009年8月21-30日和2010年8月21-30日的门诊处方每日10张。山东省以日照市苣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样本,收集了2009年6月、2010年6月和2011年6月同时使用、同规格剂型药品的销售情况。所有数据以2009年为基年。剔除数据有误、基本信息不全的调查表,最后得到山东省14个有效样本;浙江省76个有效样本,处方15028张(2009年7519张、2010年7509张),其中男性7446人,女性7582人,平均年龄43.4岁。

2.研究方法

评价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药品销售情况、合理用药情况。销售指标包括销售额、销售量及价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国际网络(WHO-INRUD)公布的《医疗单位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评价指标》[1],结合处方信息,选取以下处方指标作为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1)每张处方平均药品种数;(2)每张处方平均国家基本药物(NationalEssentialDrugs,NED)种数;(3)每张处方平均抗菌药物种数;(4)每张处方平均针剂种数;(5)每百张处方使用输液的比例;(6)每百张处方使用激素的比例。以价格变化率为横坐标,其他指标变化率为纵坐标,用四象限法分析价格与各个指标的变化分布及强度。分布用n表示,为落在该象限的样本机构数量。当纵坐标为销售量和NED品种指标的变化率时,阳性结果为第二象限;当纵坐标为药品、抗菌素、针剂、输液和激素指标的变化率时,阳性结果为第三象限。各个象限变化强度用I表示,公式如下:i=姨x2+y2,I=∑iX表示价格变化率,Y表示其他指标变化率,i表示单个样本机构的变化强度,I为该象限的变化强度,表示某象限所有样本机构的变化强度之和。

二、浙江省药品销售和处方行为的分析结果

1.药品销售与处方的总体描述(1)药品销售情况。分别统计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NED)、省级基本药物增补目录药品(ProvincialEssentialDrugs,PED)及全部药品的销售情况,结果见表1。与2009年相比,2010年药品价格明显下降,销售额下降幅度较大,最高达39.29%,销售量略微下降,降幅仅1.39%~2.29%。浙江省增补基本药物201种[2],其价格明显高于NED。(2)处方情况。浙江省平均每张处方的药品种数显著下降,NED种数显著上升,占处方药品种数由2009年的60.39%上升到2010年的83.42%。抗菌药品、针剂、输液和激素的使用均有减少(见表2)。

2.药品价格与销售量、销售额的四象限分析(1)价格与销售量。NED、PED和全部药品均有超过50%的样本落在第二象限(阳性结果),即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的机构最多,变化强度也最大。其中价格下降的机构比例均在80%以上(见表3)。(2)价格与销售额。降低药品价格、增加基本药物使用量分别从不同方向影响销售额的变化,因此难以判定阳性结果。如表3所示,超过60%的样本机构落在第三象限,即价格下降、销售额也下降的机构最多,变化强度也最大,与表1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3.药品价格与处方行为的四象限分析(1)药品种数与基本药物种数分析。药品种数的阳性率达51.32%,强度为11.88,药品种数减少的机药品销售情况2009年2010年变化率(%)NED销售额(元)97531.4459209.44-39.29NED销售量1971619264-2.29NED价格(元)16.3612.60-22.98**PED销售额(元)71706.6459584.57-16.91PED销售量52045132-1.38PED价格(元)29.2624.60-15.93**全部药品销售额(元)168294.57118010.00-29.88全部药品销售量2485224328-2.11全部药品价格(元)21.7918.66-14.36**项目2009年2010年变化率(%)每张处方平均药品种数(种)3.523.24-7.88*每张处方平均NED种数(种)2.132.7127.25**每张处方平均针剂种数(种)1.771.60-9.89每张处方平均抗菌药品种数(种)0.760.71-6.22每百张处方使用输液的比例(%)43.1140.82-2.29百分点**每百张处方使用激素的比例(%)14.5911.58-3.01百分点**表3浙江省药品价格与销售量、销售额的四象限分析结果构占64.47%;NED种数的阳性率达64.86%,变化强度为38.94,远远大于其他象限,NED种数增加的机构占71.62%(见表4)。(2)抗菌药物、针剂、输液、激素的使用分析。抗菌药物、针剂、输液、激素指标的象限分布情况相似,结果略显阳性。针剂和输液第二象限I值大于第三象限,表示药品平均价格下降且针剂和输液使用增加的强度更大,二者在变化强度上的一致可能与“输液是针剂品种的主要给药途径”有关。若单独考虑纵坐标,各个指标的增减分布差别不明显(见表5)。

三、山东省药品销售分析结果

1.总体描述2010年,药品价格降低,销售量大幅上涨,销售额略有下降。可见,基本药物价格下降的同时使用量快速增加。与2009年相比,2011年NED和PED都出现价格与销售额下降、销售量上涨的情况,而全部药品的价格却比2009年高3.16%。可见,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价格较高,使用量较大,从而造成全部药品价格的上涨。山东省增补基本药物150种[3],与浙江省不同的是,山东省PED的价格比NED低(见表6)。

2.药品价格与销售量、销售额的四象限分析(1)价格与销售量。2010年、2011年分别与2009年相比,分布情况较为一致,均出现阳性结果,尤其是PED,阳性率达71.43%,I值为7.98,远远大于其他象限。而2011年与2010年对比,分布阳性则不明显(见表7)。可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贯彻基本药物制度精神,配备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降低了基本药物价格,促进了基本药物使用。(2)价格与销售额。药品价格与销售额变化的四象限分析结果显示(见表8),各年分布不集中,没有规律性。由表6可见,销售额2010年略微下降,2011年各有增减,亦无规律变化。第二象限I值较大,即价格下降,销售额上涨的强度最大。说明价格下降带来的销售量增加对销售额的影响更大。#p#分页标题#e#

四、讨论与分析

1.药品价格整体下降。价格是直接反映制度效果的指标之一,基本药物价格在可支付能力内是人民群众能受益于基本药物政策的前提条件[3]。浙江和山东两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价格有不同程度降低,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浙江省级增补药物的价格高于国家基本药物,而山东省级增补药物价格则低于国家基本药物,与两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关。因此,各省在制定省级基本药物增补目录时,必须结合当地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另外,分析发现山东省药品销售量大幅上涨,而浙江省却轻微下降,但是两省的四象限分析结果一致,均出现第二象限的阳性结果。表明浙江省销量下降大多来自原销量大的机构,而销量增加大多来自原销量小的机构。当平均价格下降时,基本药物的使用量增加。本文对销售量和销售额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而价格则通过销售额赋予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削弱低销量高价药的权重,增强高销量低价药的权重,更能真实反映实际价格水平。因此在分析中会出现价格乘销售量不等于销售额的情况及“价格涨、销售量涨、销售额降”的情况。

卫生评估第7篇

(2007年-2009年)督查与评估工作方案

一、督查与评估目的

为加强对《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7年-2009年)》(以下简称“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全面了解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评价项目进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和调整的意见,明确下一步工作要求、计划进程,为项目总结工作打好基础。通过项目督查与评估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执行和管理的水平。

二、督查与评估原则

(一)重点项目与主要任务相结合。以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为评价依据,以各项目实施方案为基准,对各项工作任务和75个子项目进行全面总结评估。

(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各级督查与评估工作既要符合和满足规定的形式要件,更要注重项目开展的实际效果,提升督查与评估工作水平。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不同的项目分别采取现场考察、访谈,问卷、查阅原始资料、文档以及相关数据、数量和评价指标等方式进行。

(四)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通过项目实施单位组织的自我评估和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的外部评估,多渠道、多角度地提出调整和总结要求,提升项目工作水平。

三、督查与评估内容

项目督查与评估的内容主要是项目实施情况和项目实际效果两大方面。

(一)项目实施情况:主要指项目实施单位是否建立相应的项目管理制度以及对项目支撑条件的配备和落实情况;项目是否能按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和进程有序开展;人员配备和项目经费等各项工作是否按项目要求落实到位;经费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影响项目进展的主要问题等。

(二)项目实际效果:主要指项目预期目标是否能达到,项目达到的实际社会效果或效益,群众的受益情况。学科技术发展或机构人员能力水平提升等目标是否能实现,项目是否具有创新和突破。

四、项目督查方法

(一)项目督查工作按项目职能部门分级实行。各项目工作小组负责对区县相关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局公共卫生三年办和相关项目小组负责对市级项目工作的督查。拟定2009年3-4月份完成第一轮督查,9-10月份完成第二轮督查,确保年内全面完成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二)根据不同项目的性质及进程,项目督查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也可与项目评估相结合进行。督查人员通过听取工作汇报、现场考察、查阅资料,了解项目执行总体情况后,形成项目督查纪要,反馈给实施单位。对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情况,及时向上海市卫生局公共卫生领导小组报告。

五、项目评估方法

(一)自我评估。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实施方案和评估要求组织做好项目的中期、终期自我评估。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参与人员、相关管理人员和专家,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分析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预期效果,对存在问题提出需进一步强化和调整的措施等。各项目实施单位应将项目自我评估结果和阶段总结报局公共卫生三年办和主管项目小组。项目评估报告格式及要求见(附表1)。

(二)外部评估。项目外部评估工作由局公共卫生三年办和各项目工作小组共同组织实施。根据项目不同性质,可委托相关机构或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主持开展。专家组一般由5-7人组成,领域专家不少于3人。

(三)评估要求。评估一般以会议方式或现场查验进行,由评估小组听取实施单位的总结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核对有关数据,与项目人员访谈,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讨论评议等。涉及硬件建设应进行现场考察或验收。通过评估形成专家组意见,报局公共卫生三年办,并反馈给实施单位。对其中重大调整(中止、取消)项目,项目单位应作详细说明,报局公共卫生领导小组审定。评估意见详见(附表2、3)。

评估人员应认真、全面地了解项目工作情况。被评估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充分参与,积极配合,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保证各级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评估费用。项目自我评估活动所需经费从该项目经费中列支。外部评估经费从局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经费中列支。

附表:1、项目评估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2、项目评估专家评议表

3、项目评估专家意见表

附表1

项目评估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供参考)

(标题4号黑体,正文4号仿宋体,A4纸、双面印刷)

一、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一)组织管理:领导班子、责任部门、人员队伍、管理要求等落实情况。

(二)实施方案的执行:工作思路、主要内容、方案细化分解、具体实施计划和措施等。

(三)质控工作:参与人员的培训,相关标准的制定,定期检查工作情况、文档资料的管理等。

(四)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管理情况。

二、项目主要进展和成效

(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项目确定的时间节点及执行情况,主

要影响因素;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前阶段工作对完成项目预期目标的作用和意义等。

(二)项目预期效果:项目预期目标是否能如期实现;有关数据和评价指标的阶段性分析;与国内外或同期工作水平的分析比较;项目建立的长效机制对今后管理模式的影响;是否具有创新或突破性等。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提出针对项目终期总结和评估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节点。

三、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四、实施方案的调整

如确需对项目原定工作内容、进度或目标作一定调整的,应写明调整理由、调整后对原目标的影响情况及专家组意见等。专题上报局公共卫生三年办。

五、其它相关资料

项目执行中已发表的论文及被引用情况;活动照片、原始数据;人员培训、培养情况;项目管理规定等。

六、评估工作情况

本次评估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要建议和对项目的总体评价意见。

附表2

项目评估专家评议表

(供参考)

项目名称:

评估内容评 议 情 况评价

项目工作

情况1.领导班子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2.项目人员是否相对稳定

3.工作制度是否健全

4.项目管理是否规范

5.相关措施是否有效

项目完成

情况1.是否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

2.是否突出重点、亮点

3.目前项目所处进度(立项、启动、过半、收尾)好

总体水平和预期效果1.前阶段工作对实现项目目标的作用和意义如何

2.相关评价指标与国内外或项目前后相比的情况如何

3.阶段性成果的学术或能力水平如何

4.项目预期目标能否实现或突破好

项目经费

管理情况1. 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2.经费是否专款专用,单列科目 好

综合评价好中差

注:在相应评价等级上划“√”

“好”:执行情况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取得显著社会效益,技术(学术)水平、服务和管理能力有明显提升,具有创新性、突破性。

“中”:虽能按要求开展,但尚需延迟完成,或预期效果不明显。

“差”:项目执行中存在严重问题,项目执行效果差。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附表3

项目评估专家意见表

(供参考)

项目名称:

综合评价:

请在认真听取项目总结报告,审阅、考察项目相关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对项目实施情况和预期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明确、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1、对项目的总体评价(项目工作完成情况,项目工作管理情况,已取得的成绩与经验,项目重点部分或关键环节的实质性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2、项目预期效果(项目的目标、内容、方法是否可行,预期目标达到或突破的可能性,是否具有需调整的内容等)

3、几点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组长(签字):

卫生评估第8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大学生;儿童保健;健康教育;课程

作者:文茂林等

儿童心理发育的阶段性特性决定了学龄前儿童对其老师即幼师的高度信任感[1-2]。随着更多的儿童早期发展研究成果的涌现,人们愈来愈关注儿童早期教育,对幼师的要求也愈来愈高[3-4]。2003年"SARS"之后,师范类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较高[5-6];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前卫生学》的内容与时展不一致,不能满足学生要求,与实际需求也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幼师及部分儿童监护人对儿童保健与早期教育相关知识、态度和需求的现状,为学前专业《学前卫生学》的课程设置及适宜的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与言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对象包括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原沙洋师范专科学校)2004~2007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沙洋城区2所幼儿园幼师和自愿参加调查的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包括幼儿园学生和住院儿童家长)。访谈对象除问卷调查对象中的自愿者外,还包括儿童保健、医疗和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

1.2方法

1.2.1问卷设计参照儿童保健相关文献自行设计AKP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幼师和监护人3类。内容除一般信息外,包括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以及不同调查对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或了解的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评估与态度,其中,相关知识分为4个方面,每一方面又分为20个问题。3类问卷内容基本一致,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对相关内容的表述进行了适当调整。

1.2.2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分别于2006年9月~2008年3月进行,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依次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课前)采用匿名答卷方式进行,由专人负责,当场发放并收回。2007年9月~10月分别采取整群抽样和半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沙洋县城区2所幼儿园的32名幼师和181名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1.2.3访谈KAP问卷调查对象由调查者以随机便利的原则按访谈提纲进行,儿童保健、医疗和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由课题组负责人按提纲进行访谈。

1.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收集整理后进行编码,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共261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98.5%。学生年龄在18~20岁。其中男生10人(3.9%)、女生247人(占96.1%)。共有32名幼师和181名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自愿参加了问卷调查,分别收回有效问卷32份和138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76.2%。幼师年龄为23~46岁,均为女性。138名监护人的年龄为26~68岁,平均年龄(28.5±10.6)岁;女性82人,占65.1%,男性44人,占34.9%。

2.2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不同调查对象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知晓率及比较,见表1~3。

2.3对儿童保健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与态度90.7%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接受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学习,仅有1.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其中76.7%的学生认为需要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包括解剖生理基础知识、疾病防治常识、早期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急救与安全防范的知识与技能等,以技能为主;96.5%的学生认为现行的考试大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76.7%的学生认为教育的方式以互动的情景教学模式为佳。100%的教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非常必要;93.8%的教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生理与心理等基础知识、意外伤害防范、急救和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与技能。90.2%的监护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教师非常需要学习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非常必要;91.3%的监护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教师基本相同。

2.4访谈接受访谈的学生、教师、监护人和儿童保健、医疗与学前教育方面的专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将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作为必修课程接受教育;学习的内容与教师的观点基本一致,部分访谈者认为健康教育和与儿童的沟通的方法与技能亦应学习;教育水平介于普通民众与专业人员之间,与卫生员的水平接近;专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或了解水平应高于警察等特殊人群。

3讨论

3.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地位与作用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排在学前教育目标的首位[7]。学龄前期儿童除了家庭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托幼机构中度过的,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的较高信任度。目前我国开展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机构是托幼机构[8],作为未来托幼机构的老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及其态度、行为对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而传染病高居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位[9]。儿童一旦在校园内发生意外,老师常常是现场第一目击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老师可在黄金时间内使发生意外的儿童得到有效的现场救护。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老师也可使校园内传染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幼师参与健康教育将有益于学龄前儿童健康促进。

3.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认知本研究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晓率达56.7%,较儿童父母、幼师及保育员的知晓率为低。对止血包扎等现场急救技能的认知普遍较低,与国内师范生急救认知调查的结果相似[6]。较低的知晓率与幼师及监护人对他们的期望存在差异,这也与他们的认知与态度相一致。

3.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需求本研究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师、监护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均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目前,国内除教育部《学前卫生学》大纲外,尚未见与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监护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或了解程度的相关资料。本研究提示应将《学前卫生学》或儿童保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3.4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及教育模式尽管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了《学前卫生学》等相关课程,但多侧重于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教育活动的组织及教育活动的评价,而忽略或缺乏对儿童健康、疾病的影响因素、危害的认识[7]。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应该综合分析、评价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相应内容的教育,同时应符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应与此相适应。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儿童生理心理等基础知识外,还应包括传染病预防、现场急救与安全防范等内容,且应将后者作为重点,尤其是技能应作为重中之重。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开展儿童保健相关问题的健康教育,既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又能提高他们促进儿童生存与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他们将适宜的技能传授给儿童,促进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提高儿童生存质量,从而达到维护和促进儿童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娜,陈佑清.现代儿童观及其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3):91-98.

[2]刘小红.李兴民.儿童行为医学[J].1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

[3]朱宗涵.儿童早期发展面临的挑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1):53.

[4]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谢舒平.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2B):2752-2753.

[6]陈根芝,胡高楼,林佳.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

[7]欧新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1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