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7:14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第1篇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

一、前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社会交往的扩大,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对人的发展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空间方面的限定,使教育在任何时间、空间上面向任何人,使教育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上贯穿人的一生,即逐步确定终身教育的形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界的共识,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可以终身受用,因而把人的一生划分接受教育期和职业活动期的想法和做法,已远远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和未来社会的需要。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已成为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心灵之窗、富裕之门的钥匙。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选择,并具有划时代的教育指导意义。

自从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上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首次正式提出“终身教育”一词以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等概念便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成为各国政府教育决策的指导原则。20世纪70年代,以富尔为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了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第一次果断地提出了当代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挑战和面向未来的重大主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以及信息时代的学习。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终身教育思潮体现了一种与传统教育(传统认为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教育理念,表现出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征。保罗•朗格郎认为,“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及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二、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于完善自我,构建学习化社会

(一)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他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二)全民性

终身教育倡导社会全体公民都能够终身享受教育,全民性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是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即每个公民及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和替代;其次是受教育机会平等,即每个公民及未成年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等依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再次是教育结果的相对平等,“这并不仅仅指每个人都能获得某种文凭或证书,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在接受某一阶段教育后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标准,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都能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三)主体性

从本质上讲,终身教育是旨在促进人发展的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个性完善发展的人,教育过程“首先应为发挥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每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终身教育完全以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中心,允许并提倡人们的多次、多样选择,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实现人终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 ,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灵活性

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多样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如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的,有校内、校外、远距离的,有长期、中期、短期的,有学历、学位、非学历、进修的,等等。

除此,我们还有必要弄清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联系与区别。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系统,终身学习又是终身教育的延续,它维持终身教育体系的运作,并成为终身教育的目标指向。终身教育可被看做一套指导教育实践的组织和程序方针,旨在养成贯穿终生的学习。而终身学习在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提倡培养公民个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对社会提供的终身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终身教育体系为终身学习者提供富有成效的个性化学习援助,而反对传统教育的“强制性”和整齐划一性。尽管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出现的时间、强调的侧重点甚至在所追求的实际目标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就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本质和最终目的而言,两者都是非常一致的:即它们都是通过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知识,使逐渐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技能,最终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也就是说,人们进行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谋取职业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人性的完善和人生价值真正的实现,这也正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目的之所在。

以上所有这些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分析与探讨,都体现了人类对终身教育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包含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虽然时间不长,但随着国家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形式规定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体系”;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主席讲话中更加明确提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由此,我们更加提倡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人们在积极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追求人性的完美与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人受教育、人人皆学习的学习化社会,以期给每一个人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能力。也只有如此,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社会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终身教育第2篇

终身学习 教师教育

论文摘要:“终身学习”大有取代“终身教育”之势。然而“终身学习”的提倡是否就是理论上的进步,从而在实践中有利于终身教育的推进呢?尤其对于教师教育来讲,是否更有利于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呢?文章认为对待“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化应做进一步的思考,在重视学习者主体性的同时更要强调政府的职责。

一、终身教育向终身学->j的转化

“终身教育”概念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倡导者为时任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的法国活动家保尔·郎格朗。他认定:数百年来,社会把个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应是人的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今后的教育应当是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其于1970年发表的《终身教育引论》奠定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基础。以1970年的“国际教育年”为契机,“终身教育”理念被广为推广,成为国际教育舆论的焦点。时至20世纪90年代,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或在法律文本中列入终身教育条款,或制定终身教育专门法,或把终身教育列入教育政策文本。

在终身教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概念也在不断发展,“终身学习”的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按照《学会生存》一书中的陈述,这个发展的轨迹是:最初,终身教育只不过是成人教育的一个新术语;后来,逐渐地把这种教育思想应用于职业教育;随后,又涉及到在整个教育活动范围内发展个性的各个方面。到现在,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的过程了,可以说成为了“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变化说明什么问题呢?一是“终身教育”一词已经从指称成人教育,变成一个涵盖人生从生到死全过程学习的概念。而“终身学习”要领主要是指“人在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包括学习态度等,应该被如何开发和运用的全过程”。二是终身教育原指成年人或未成年人的职业教育,后来把普通教育也纳入其中。不过,更加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人生各阶段教育内容的区别,而在于各阶段“教育”(或“学习”)内涵的变化。这就是各阶段的“教育”(或“学习”)不再局限于掌握知识,而在于“学会学习”。三是“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扩展,其内涵可以说并不是现行各阶段的教育,都堪称“终身教育”,从学习现成知识到“学会学习”,应是现行教育变革的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制度的调整,尤其是发展非制度化的教育,使越来越多的人获得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

二、对“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化的质疑

严格来说,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在概念上并不完全一致。就终身教育而言,其着眼点侧重在教育的服务与提供上,而终身学习的着眼点则侧重于学习者个人内部的变化。而由终身教育逐渐向终身学习转化的最为突出的原因立足在究竟由“谁”来成为终身教育的主体,以及又应通过怎样的方式和手段来确保终身教育能有效地实行。由此,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区别的焦点就在于两个概念所涉及的主体不同。终身教育侧重于由政府和社会采取一系列主动措施,向民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教育机会,为民众实现终身教育创造条件,所以终身教育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政府的作为,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终身学习则侧重于民众自身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发现、利用学习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个人修养,它更多体现的是学习者作为生命主体的个体行为,民众自身对实现终身学习负有绝对的责任。众所周知,在终身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作为公权力的政府力量在各种社会因素中起着最为有力与权威的作用,国家权力所担负的责任也是任何其他力量所不能比拟的。由此,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化,到底是理论上的突破还是实践上的退步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如果,因为对终身学习的盲目提倡,而导致政府在推动终身教育上行政责任减弱,甚至不作为,那笔者认为这种理论上的转化可以休矣。

三、对“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理念转化背景下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一)对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影响。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强烈冲击下,教师教育体系也在大力提倡终身教育,以保证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知识的迅速更新保持一致。对于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现状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要构建一个能够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师终身教育发展体系。当前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还有待于完善。

从理论上来讲,终身学习是比终身教育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如果以此来思考教师教育体系的实践,笔者认为,弊大于利。如上所述,终身学习较之终身教育更强调学习者自身主体性的发挥,而淡化政府的教育保障责任。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大部分教师都不缺乏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高为师”,其内在的学习需求是保证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条件。并且,由于专业职称评定、教学成果评比、各种教育考核项目的存在,也使得教师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各种方式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政府对教师终身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负有重要责任,构建完善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同时政府有义务为教师的终身教育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以保障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对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师的自我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职后培训制度不健全;教师进修缺乏资金保证以及评价激励制度不完善等等。这些都制约着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而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教师终身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政府部门和相关教育行政机构未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对教师终身教育的硬性资源支持不够,从而也就导致本应处于主体地位的广大教师无从发挥自身的主动性,限制了他们追求终身教育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关注终身教育的实践性推进过程中,在终身教育理念向终身学习转化的背景下,我国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考虑以下问题:

1.对教师终身教育从整体上进行科学规划并

予以制度化。要提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整体模式,要明确各阶段、各教师教育机构的任务,又要从整体出发来制定各阶段的目标、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各个阶段之间要相互协调一致,各种教师教育机构和教育组织也要从整体上统一进行教育设计,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终身教育第3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问题 对策

一、终身体育的由来

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提出终身教育观。随后,日本教育者提出了“生涯体育”的观念,“终身体育”一词便在国际上应运而生。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一辈子都要接受体育

教育和参加体育锻炼,使体育真正成为人生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为人们提供了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学校体育当然要为终身体育服务。

二、当前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终身体育的观念还很淡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终身体育都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一方面是因为对终身体育的宣传与引导不够,更主要的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中只注意了身体方向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锻炼能力、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是有益终生的事情。

(二)体育教育的内容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要求。我国体育教育的内容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而现代体育正向着娱乐、休闲、健身(健美)和探险等方面发展。现行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难以适应这种需要,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

(三)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等条件的限制。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对运动领域的拓宽,场地、设施、器材等到条件限制了更广、更多体育项目的开展。现有的常规项目已很难满足学生广泛的需要,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课下自觉锻炼的自觉性。

三、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的作用

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下处在身体正常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生道路中最宝贵最有特色的黄金时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期,这个时期教师的言传身教起表率作用,适宜的教材、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传统体育项目,良好的场地器材,将对学生的体育观、体育兴趣的形成和锻炼习惯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中接受传统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体育课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开到大学二年级,共有900多个小时,如果有条件的中小学,每周开设三学时体育课,大学开至三年级,体育课的总课时可达1500小时以上。

(三)学校体育还为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提供了实践环境,拥有免费使用的各种设施,有作息制度保证的足够锻炼时间。

四、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青少年时期体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民族体质的强弱,也关系到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从终身体育角度来看,学校体育处于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终生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战略重点,学校体育应当而且也有可能通过体育课内外结合的办法,打好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一)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校体育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形成正确姿势和掌握立、走、跑、跳等基本活动技能,这不仅是学生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人才就具备的身体条件,而且也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终身体育的目标是要保持人的终生身心健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终身体育的各个环节增强体质。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学校期间,应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运动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与运动对自己身体的好处和所取得的增强体质的实效,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喜爱,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坚持终身体育。

五、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终身体育教育已成为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要加强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为其一生的体育锻炼打好基础。针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尤其是终身体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工作。学校要发挥体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宣传与引导。教师要把搞好终身体育教育作为责无旁贷的重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合理确定和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活跃体育课气氛,增强运动的趣味性,健身性和娱乐成分。

(二)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多向学生灌输有关运动常识、营养与保健、卫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其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其终身健康的益处所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加大体育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认真解决体育运动场所、器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加体育项目,拓宽体育活动领域,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尤其不能再拘泥于原有的竞技类项目,要有意识地向休闲、健身(健美)、娱乐类体育运动内容倾斜。

参考文献:

终身教育第4篇

    (一)加快由一次性教育到终身教育理念的转变

    传统教育理念把教育片面理解为学校教育,机械地把人的一生分割为学习期、工作期。面对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人们不可能仅靠在一个阶段接受一次性教育就能适应的。终身教育理念冲破了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不仅要求教育向纵向延伸,使人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接受不同的教育和训练,而且还要求教育向横向扩展,使家庭、学校、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各级各类教育要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给全体公民提供个性社会发展所需的教育机会;要求人们牢固树立终身教育观念,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不断从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满足经济社会和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理念的转变

    终身教育理论指出,受教育者是开发自身潜能的能动者和创造者,也是自身价值的设计者和追求者,教育的目的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而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突出了个人的中心位置和主体地位。目前,我国成人教育机构还存在着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文凭本位思想,把成人教育机构视为“人才”加工厂,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与终身理念是相悖的。为此,成人教育机构要强化素质教育观念,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成人教育对象,即主要是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采取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育,不仅要给学生“充电”和“加油”,更要培育他们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以便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

    二、终身教育理念促进了成人教育体制的改革

    (一)着力构建多元办学格局

    从终身教育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等特征可以看出,育人与用人相脱节、一元化教育结构体系的传统教育,已无法满足不同经济群体、不同事业群体、不同成人个体的个性需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快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成人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化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着力形成多样化教育形式,在注重正规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非正规、非正式教育;在注重学历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非学历教育;在注重学术性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非学术性或实用性教育;在注重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闲暇教育,使正规的、非正规的和非正式的教育多彩纷呈。着力形成多样化主体,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成人教育,重视和支持发展民办成人教育,统筹各类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多样化教育类别与层级,坚持理论型与应用型教育并举,坚持学年制、弹性学年制与学分制共存,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为成人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

    (二)着力打造开放学习模式

    实施开放性教育,是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内涵。在教育对象上要求广泛性,在教育内容上要求丰富性,在教育形式上要求灵活性;实现了办学模式由点到面的转变,即由学校为重转向依靠社会各个部门和各种力量办学;实现了教学模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即由经院式教学为主转向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此反观成人教育模式,还存在着把学校作为唯一的教育实体,限制着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学习场所等问题,背离了终身教育理念,脱离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成人教育必须树立开放性的教育观念,在招生机制上促进刚性的招生计划向柔性的招生计划转变,构建一种类似自学考试没有严格的“入门”限制,向全民开放,使人们获得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在教学内容上促进知识本位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岗位转变或职业转换的需要;在教育空间上促进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加强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与其他学校、非教育部门、行业之间的横向联合,着力构建一个跨学校、跨专业、跨部门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学习网络,实现成人教育的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着力完善科学管理体制

    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保证成人教育事业顺利进行而确定的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的制度。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现行的“两级管理,分类负责”的管理体制,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已不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已不适应劳动者生存、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之向更科学、更民主、更灵活、更开放、更宽松的方向发展,以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要由直接实施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成人教育规划、立法定规、资源整合、调研统计等工作,统筹推进成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要由两级管理转向多级管理,更加注重权限下移,这是由地域性较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为紧密等成人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样更有利于促进成人教育多元发展,形成地方特色;要由“计划”转向“市场”,给予多种办学主体尽可能多的发展空间和平等竞争的发展权利,使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供求市场,依法自主办学,通过公平竞争,激发创新活力,形成鲜明特色,为成人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三、终身教育理念促进了成人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终身教育理念对成人教育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专业化要求,要求其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经验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教师培训工作,对职前和职后的成人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等的培养和培训,使之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技能和能力,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要注重调动教师个体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教育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注重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积极吸引和鼓励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精通业务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使成人教师队伍朝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注重专业课程设置

    以学习者为中心并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是终身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目前,成人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然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我们必须由“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兼顾社会与学科发展,着重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要准确把握成人特点,把握好课程的难度与深度,以满足成人多样化需求与个性化发展;在教育内容上,要坚持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不断增强成人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终身教育第5篇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

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1.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内涵

终身教育的概念的是在1965年,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是指人的一生中所有的教育过程。在197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劝告》中提出了终身学习这一概念,是指学习者自发的。有选择的、进行学习的活动,强调人的主体价值。

2.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相似点:二者强调不断学习,每个人都有继续学习的机会、权利和义务。不同点:终身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从宏观的国家层面出发。终身学习是从学习活动的主体出发的,不论是求教者还是施教者,看重的是个体在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性和创造力,是从微观的个体层面来推进学习化社会的进程。

二、从两个“终身”审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教师专业发展的解释,即:“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1]

1.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各国推进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无不重视立法的工作。目前,我国缺乏相关的终身教育的专门法律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福建与上海颁布《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均属于省级政府出台,但这些法例规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校领域,目前有“国培计划”等方式给老师做一定程度培训,但有些教师对假期进修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没有像国外的教育体系非常细致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教师的继续进修、深造,实施立法予以保障教师进修的权利与义务。

2.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有所断裂

目前,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是有所断裂的,大家对教师的职前培养是相当重视,培训知识要点、上课技巧,以理论培训为主,目的是让新手教师更快上岗,能以开展教学工作。以至于忽视了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职的专业发展培训与教师职后的教育状况,而那种职前培训往往指一次性的,终结性的,似乎靠这一次培训能够一劳永逸。教师专业发展没有与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相匹配。

3.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

有的教师,对于在职培训、学习持一个比较消极的情感态度。认为这些培训占用了原本属于自我休息的时间,在继续学习培训的课程里效率不高或者到课率低。虽参加课程培训,多半出自上级压力或评比职称或应付心理,以被动适应为行为特点。或者是积极学习状态,但是在接触到新教育理念后,产生认知上的不一致,缺少自我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还是比较坚持教学首先得完成对学生知识点的传授。

三、两个“终身”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教师的专业发展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强调教师以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从教师新手成长为成熟型的教师。这个过程是教师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

1.“两个终身”要求教师进行自我角色的转变

角色,本是一个戏剧用语,指演员在舞台上依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后被人们引入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领域。[2]这里关注的教师角色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给予的心理期待,关注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视角下教师发生变化的状态。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视野下,教师要摒弃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现在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形式十分的多样化,教师要转变对学习者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教师的任务就是辅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积极性,进行自觉学习能力的构建,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把学生从盛装知识的器皿变为创新学习的主人,发扬每个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获得和谐的师生之情。

2.教师应成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自古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教师的不断学习的身份,尤其在这么一个知识大爆炸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年代。只有通过持续的求知解惑,才能不断的重组自我的认知地图,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保持自我存储知识的新鲜度,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教育活动中的突发状况,以便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不仅教师的知识储备需要更新,教师的德志意情都需要学习与突破,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有爱岗才能敬业,才会让教师树立起在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教学信念。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循序渐进,不断突破完善的过程。教师自己成为优秀的学习者,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3.教师要进行自我更新的修炼

所谓“自我更新”, 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 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 通过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设计、实施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更新的目的。[3]所以, 自我更新意识突出了教师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掌握自我人生发展的主人。随时保持自己对专业发展的关注, 不断地利用专业生活中的有利因素, 使自己的内在专业知识、专业结构随之更新和改进。反思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因为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维下,也要谋求教师的发展。教师要进行自我更新的修炼,在实践的教学环境中,反思教学活动的成果与不足,培养有效的进行自我监控和教育监控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教学中没被注意到的“隐性知识、默会知识”,并将它显性出来,为其他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力军,主体性的发挥直接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水平与进程。人的智慧的发展“没有可以不通过个体的经验、独立的体悟就能完成将外在的知识、文化以及其他人的创造转化为自身的发展与成长。”[3]

4.国家需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

终身教育已经不再是自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而是被世界各国政府当作一个政策目标而加以肯定和实施的教育方针,是强制性(即政府的主动性)和高度自觉性(即教育对象的主动性)相统一的教育制度。[4]

首先,国家必须以终身教育专业立法方式来定义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权利和义务属于每一个公民。其次,以教育法例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专门的教师终身教育法,以规范来来保障教师专业的发展,这能够培养教师教育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督促自己终生的学习和更新。最后,需要相关配套的法例细则或政策来推进教师终身教育的活动展开,比如: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认可非正规教育的认定证书、教师明确的进修学习时间表、教师带薪学习进修制度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6-50.

[2]明庆华.试析教师的心理角色及其冲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2:87-92

[3]叶澜,白益民,王,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67,15.

[4]李旭初.终身教育――21 世纪的生存概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06:56-61.

终身教育第6篇

纵观近年来国外终身教育的研究,不难发现,以发达国家为首,世界各国的终身教育大致是从理论研究、实践发展和制度保证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发展 综述

一、理论的研究

20年代,英国诺丁汉大学设立了成人教育系,担负对成人学习特性的理论研究以及培训成人教育师资的任务,奠定了大学成人教育的专业学术地位,而且英国的大学普遍设有成人教育的学术单位,包括硕士、博士学科点,进行成人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及师资的专业培训工作。同时,英国的成人继续教育协会也在为英国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地做着贡献①。

60年代,美国学者霍尔提出了成人学习动机倾向的定向理论,对成人参与学习和学习动机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70年代,马尔科姆・诺尔斯提出充分认识和重视成人学习者的个性与优势并要按其特点施以相应教学的观点,对成人教育研究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美国为数众多的民间组织等都积极参与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当中,为本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设施②。

日本建立了一系列政府有关部局、省厅所属的终身教育内部研修、研究设施。同时,日本的许多企业设有内部研究设施、终身教育研修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日本教育界的理论工作者几十年来出版了几千种有关终身教育的文献与专著,并积极加入政府教育审议会,参与政府制定终身教育政策。日本学术界还扮演着终身教育理论的咨询者、质问者、甚至批评者的角色③。

1970年,法国成人教育家郎格朗在其《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由此,终身教育理论正式提出。

二、实践的发展

英国的终身教育载体包括:产业大学、开放大学、住宿制学院、社区学院、各类教育培训中心及学习与技能委员会等。英国的产业大学与一般的全日制大学不同,它是一个开放式的远程学习与教育组织,在学习者与学习产品之间扮演着中介服务的角色,主要面向成人和职业群体,提供各种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管理等广泛内容的学习。住宿制学院分为长期住宿制学院和短期住宿制学院两种,其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化、艺术、工艺、文学、政治和经济等领域④。

美国有着多种多样的终身教育机构。社区学院以其独特的办学特色成为美国终身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十分广泛,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如大学预备教育、职业教育、补偿教育、成人及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此外还有许多独立的成人教育机构,如各种非营利性的社区成人学校提供的非职业性休闲教育、具有营利性的私立学校提供的函授教育、商业和技能教育、还有各类自由大学。许多社会机构也参与到终身教育的推广运动中,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企业内教育机构、政府机构、学校劳工组织等T。

公民馆是日本社区教育的主要团体,主要是为居民结合其实际生活进行教育学术及文化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居民的教养,增进健康、振兴文化、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公民馆除了将学习室、集会室等提供给居民学习、集会外,还举办各种讲座、学习班和文化娱乐、信息交流活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及终身学习中心等,历来是日本全国各城市开展终身教育和学习的场所。近年来出现的文化会馆、音乐馆、体育训练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及由民间经营的文化中心,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U。

德国的民众高等学校历史悠久,它主要以社会成人为主要对象,提供的课程丰富多样,根据学生的需要弹性地设置课程的时间。寄宿制国民高等学校相对民众高等学校来说规模较小但非常活跃,它主要为民众提供社会政治继续教育。还有农村成人教育组织、教会、家庭教育设施、福利机构、研究机构、函授大学、通讯教育机构等众多机构和组织为民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V。

谈到瑞典的终身教育的特色载体,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学习圈”。所谓学习圈是指由朋友或熟人组成的团体,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组织在一起,进行预定科目或问题的有计划的学习⑧。市立成人教育机构与民间中学在瑞典的成人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瑞典还通过教育协会、劳动力市场的教育与培训方式为成人提供教育机会。

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育的典型是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以国家职业教育领导部门所提供的培训大纲及工业部门、行业协会等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实用性人才。同时,澳大利亚的大学都办有继续教育学院,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教育的多种需求,同时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短期培训项目。此外,澳大利亚还有985所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中心,300多所把工作实践与有组织的培训结合起来的学徒制培训中心,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学习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⑨。

三、制度的保证

英国的《1994年教育法》确定了从初等教育到继续教育相衔接的公立教育体系。二战后又颁布了近20个教育法和涉及教育的其他议会修正法。2000年,英政府颁布了《学习与技能法》,旨在积极推进终身学习。与之相关的还有两个报告:一个是“1919年报告书”,对终身教育的重要性着重提出;1973年又提出《拉塞尔报告书――成人教育振兴计划》。两份文件:1998年《学习的时代》绿皮书,强调了面向所有人的终身学习体系的迫切性;1999年《学会成功》白皮书,提出建立一个全国和地方的计划、组织和投资体制,设立全国学习技能委员会Y。

美国的终身教育的政策和法案从不同领域和侧面对公民终身教育的权利、义务、保障做出规范。1966年的《成人教育法》,该法案对成人教育的机会、概念、经费、教育实施等进行具体规定。1976年《终身学习法案》对终身教育提出了极为宽泛的定义。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重要宗旨在于“为成人教育提供更多学习机会,达到改进成人的技能,拓展其潜力的最终目的”。1997年美国教育的《四大目标》与“十大目标”是对《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进一步规定。

日本宣扬终身学习理念入手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的政策与法律框架。1971年,中央审议会发表了《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整备的基本政策》,指出从终身教育观点出发,全面调整教育体制。同年,社会教育审议会也发表《关于适应社会结构变化的社会教育》的咨询报告,提出为实施终身教育,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Z。198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标志日本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政策框架的建立。1988年文教白皮书《我国的文教政策――终身学习的新发展》明确指出日本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终身学习的社会。1990年6月,日本内阁通过了文部省提出的《终身学习振兴法案》,终身学习成为日本政府一项基本国策[。

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终身教育政策。1971年制定了《联邦教育训练促进法》,规定了个人实施继续教育方法。并实行“带薪教育休假制度”,每年给予劳动者10天左右教育假。为鼓励民众个人参与继续教育、终身学习,1990年,德联邦议会研究委员会发表了以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为主题的《未来教育政策:教育2000》总结报告。199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在联邦议会中作题为《终身学习:职业继续教育的情况与展望》报告,该报告指出终身学习无论个人、组织或社会而言都十分必要。1966年通过了《晋升进修教育促进法》,激励在职人员终身学习\。

瑞典创建终身学习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建立了一整套旨在推动成人教育和回归教育立法保障机制。20世纪60年代以来,瑞典通过了《民众教育法》《学习小组法》《市立成人教育法》等]。1975年建立了成人教育假制度。1984年通过的立法建立了成人学习特别津贴制度。

注释

周西安.发达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99-102.

T李玉芳.美国终身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启示.继续教育研究,2005,(6):20-22.

王华轲.发达国家终身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其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52-56.

胡海云.英国终身教育发展概论.外国教育研究,2003,(111):51-55.

王传永,鞠波.发达国家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讲演及启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2):84-91.

\]张建平.德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继续教育研究,2003,(2):21-24.

瑞典的终身学习发展策略.安徽教育,2002,(21):22-23.

郝克明,王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会.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4):105-112.

黄日强,张霞.英国职业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外国教育研究,2005,(4):77-80.

终身教育第7篇

关键词:财务人员 终身教育 学习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35-02

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科技和信息每年都以几何倍数快速增长,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将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科技和信息的生产水平、进步程度、创新能力。知识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处在这种变革中的每个企业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会计人员所从事的财务工作也随着这一潮流不断涌现新问题、新事物、新情况,面对新知识不断涌现的严峻挑战,会计人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直面这一挑战,抓住这一机遇,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水平,加紧学习社会知识尤其是财务工作的新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使自己能掌握全新的知识,真正做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合格的会计人员。

财政部于1998年7月1日颁布施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使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走上了一条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所谓会计人员终身教育,是指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对已经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的能满足其职业生涯各个阶段业务工作需要和道德修养、思想认识提升等多方面需求的教育。它包括一切旨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教育形式和活动。笔者就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性进行论述,并在分析当前会计人员终身学习活动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会计人员终身教育是实行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的必然要求。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各国政府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都比较严格。《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从事社会审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证书。这一系列准入制度不但确认了会计人才的门槛,也规定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会计职业准入的需要。

2.会计人员终身教育是落实国家公民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的深入,国家对国民教育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于在职人员现在非常强调对他们的后续教育,以使在职人员的知识水平能跟得上时展的需要,各行业的在职人员后续教育都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安排后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会计工作具有从业人员多,从业人员服务的单位性质差异大等特点,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既是落实国家公民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又是国家公民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3.会计人员终身教育适应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迫切需要。我国于2001年10月10日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虽然入市已经10年,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方面有很大的进展,但是离真正融入国际经济大市场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会计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经济体制转轨导致的新会计制度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通过全面学习和掌握新会计制度,合理和灵活地进行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和选择,为单位正确决策和理财服务。而且会计人员还要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熟悉与我国有经济交往的国家会计规范,会计人员要胜任这种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工作,成为国际型会计人才,必须提高整体素质和道德修养。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通过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获得会计前沿的最新信息,来增加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现代会计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

4.会计人员终身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目前我国13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组织结构的多样化,企业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以及企业对外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财务工作要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必须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也需要会计人员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既能在熟练掌握业务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又能忠于职守、敬业爱岗、继续廉洁奉公。对会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是一种极好的途径和平台。可以通过会计教育来构建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按照讲求实效、学以致用,本着学什么,用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及讲究“新”和“实”的原则来满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内在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当前在会计人员终身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会计人员开展终身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比起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对会计人员终身教育认识不足,教育的内容滞后,教育的管理体制滞后等方面,终身教育任重道远。

1.对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认识不足。我国对会计人员的终身教育是在最近几年才得以重视而急速地发展起来的,对它的认识还有许多不足和误区。一方面,许多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可有可无。认为会计工作就是简单的记账,以前没有终身教育财务工作不也做得挺好吗?有些企业领导甚至认为,会计人员外出学习,会影响企业的工作,而且会加大企业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因而在培训学习上“卡、管、要”。许多会计人员抱着“每天工作时间那么忙,还要学这学那,简直在折腾人”的想法敷衍了事,应付培训学习,更别提会根据工作需要,主动学习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虽然存在,但实际学习的效果并不佳。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会计人员的终身学习的组织管理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一些地方和部门只想从继续教育的学员中赚钱,而对低劣的培训质量却睁只眼闭只眼,致使继续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笔者曾对周围从事会计工作的同学朋友做过一个小范围调查,结果没有一个人主动学习,多数人都是本着能做账就行的侥幸心理,归根到底会计人员对终身教育的认识存在很大的不足。

2.服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管理体系不健全。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都非常重视会计继续教育的发展建设,并在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顺利运行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他们已经形成了从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的组织与服务、质量的控制,对学员学习效果的确认与评估,培训的时间、培训的方式、培训的内容都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而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受客观条件限制,培训组织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缺乏完备、统一和有效的监管体系。目前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虽然有所监管,但仅限于发放所谓的继续教育证,难以实行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对会计人员学习的指导服务远远不够,造成了管理与培训脱节,导致继续教育工作失范,从而影响继续教育的质量。

3.对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内容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材,统一的业务内容培训教材,没有体现层次性,缺乏针对性。当前我国由财政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如会计内控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所得税政策与会计制度差异、流转税政策、外贸会计实务与操作、会计内控规范、流转税政策、所得税政策与会计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内控规范等等。由各高校组织的会计人员在职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没有区别,主要是一些会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这些课程对在职人员的实际工作用处并不大。而且各种学习和培训的内容中,针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的学习内容很少,造成会计人员的学习只注重业务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财务工作中假账成风也就不足为奇了。

4.对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能适应要求。对会计人员开展终身教育,除了自学以外,更主要的是集中培训学习,而培训学习要取得好的效果,老师的整体素质和敬业精神是关键。作为会计继续教育的老师,既要具备相当的会计理论知识功底,又要具备会计职业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既要有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又要懂教育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但就我国目前的培训师资队伍来看,他们要么具备比较深厚的会计专业知识功底,懂得教学规律;要么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而不懂教学规律。很多培训只是邀请一些高校的教师或实际工作经验的老会计来承担教学任务,满足不了会计人员理论与实践提高的需要,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会计继续教育的效果。

三、对会计人员进行终身教育的对策建议

在我国终身教育理念引进的时间还不长,国家终身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针对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应采取措施加大对会计人员实施终身教育的力度。

1.引导会计人员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新的教育观。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时代,学校教育仅仅是人们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建议对会计人员开展终身教育理论的培训学习,将终身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给大家讲清楚,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在科学技术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接受终身教育,不断地更新和补充新知识才能立足于社会、生存于社会。会计人员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边工作、边学习,工作、学习两不误。在学习方式选择上,应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和知识结构的特点,选择成人学历教育或专业证书、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方式。在选择学习手段上,可以选择自学、面授或网络学习等等。总之,要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学习,达到提高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

2.完善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管理体系。由于我国的会计人员终身教育起步时间不长,有关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国家应继续加大对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国家出台强制性政策,规定各个会计用人单位必须给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财力和时间保证,会计人员也必须履行继续教育的义务,否则就会受到一定的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促使会计人员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对于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管理,应构建以政府牵头,会计职业团体、企业单位、社会力量、高等学校、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由政府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人员的技术资格认可权、从业资格审核权,终身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的监督权。在具体操作上,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不同,由会计职业团体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由会计人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政府按一定的标准指定高校或其他培训机构担任培训任务,财政部门组织一个专门的考核委员会对会计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监督,保证学习的效果。对会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的学习,建议国家和高校针对在职人员的特点,重新调整学科设置,真正做到学习内容能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以制度体系的完善来激发会计人员自觉自愿地接受培训,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3.及时调整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内容。当前人类知识更新的周期迅速加快,上世纪90年代,一个人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知识,一般会在5~10年之后出现专业知识过时的问题。据专家测算,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在校所获知识只占掌握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则需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有些知识的更新甚至用月或天来计算。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晴雨表”的会计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革,不断涌现新知识、新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时,学习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需要。

除了继续学习有关会计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相关规定外,建议增加会计实用疑难问题内容,由会计人员提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有关老师和专家给予分析解答。建议会计协会或组织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专门负责搜集整理并解决会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将其充实到培训内容中去。还应该开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政府牵头编写有关教材,教材内容要新颖,形式要易于接受,可选择会计违法或失信的典型案例,教育广大会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底线,做好本职工作。

4.加强会计终身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针对我国会计继续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及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应把提高师资素质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来解决。应该明确要求,担任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抓好会计教师自身的继续教育。一方面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又要安排他们到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处实地调研,熟悉和了解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还可适当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作为兼职教师或顾问参加培训工作。还要加快对会计人员教育的师资库建设,广开渠道引进国内外优秀会计教师,重点选拔培养中青年“双师型”教师;聘用会计政策和法则的制定者作为任课教师。最终形成一支既精通会计专业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具有相当授课能力的辅导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雷胜泽.论会计人员的终身教育,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

2.杨淑娥:新时期会计继续教育的模式选择.第四届会计与财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终身教育第8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 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

人们生产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革命性改变后,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新科学、新专业、新领域不断涌现,迫使人们对认知需求迫切渴望。人们必须持速不断地进行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不断充实自我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快节奏的生活,迫使人们边工作边学习,那远程教育就成了当今社会接受教育的首选方式。

远程教育在当今社会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那么首先我来说说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现代教育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时期,以机器生产为标志,以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为基础。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基本特征。2、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逐步延长。3、教育形式多样化。4、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5、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也是现代教育的又一特征。6、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反映在培养目标上则是人才的通才性和全面性。

从以上这些特点我们不难看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是现代人必须的也是不断追求的,也是时代的发展推动的。由此可见,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在现代人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终身教育,主张教育是从出生到生命终止,不断进行的过程。继续教育的特点是针对在基础教育后的各阶层人员中学历不完整或学历层次低、不适应现代岗位要求而进行知识补充、知识扩展、知识更新、能力开发等方面的教育。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参加学习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事实上,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从我国目前状况看,我国的国土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出现两极分化;对各种类型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明,都影响每一个国民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的民主化进程。而开展这些方面的教育,远程教育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

相比其他的学习方式,远程教育让我方便许多,随时都可以学习,而不用担心时间或者精力路费等因素。并且网络教育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快速地发展着。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教育信息可以及时地传递,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更充分地共享和更有效地利用;学生可以自由的安排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同时在网络教学中虚拟技术的使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的一些教学难题等。网络教育将促使教育社会化;促使传统教育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家庭;促进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的全面开展。网络教学将成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

在远程教育中,教育教学制度和传统教育不同,更加注重创新才能的培养,在保证受教育者具备基本学习能力的前提下,采取“宽进严出”的方针,教育质量的把关不是放在入口上,而是放在出口处;在教学管理中,没有采取优胜劣汰的方针,而是在保证基本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方式上,要照顾不同职业背景和工作时间的在职人员的实际,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服务,尤其要优化组合各种教育资源为受教育者服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所学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而远程教育以它独有的特征为学习提供了良好学习方式,它的开发的、灵活的、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是现代中国教育的首选模式。而且这种现代的教育形式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就为继续教育的内容增加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科技进步改变了教育技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未来竞争力的根本标准也是其拥有创新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科技又深深影响着教育,教育也推动着科技。未来学习是多样化,综合化的。体现在:有各种层次、类型的学习目标;有多种类型的学习内容的组合,即使是同一学习目标,也有可以选择的不同内容的组合;有根据学习者客观学习条件和学习者学习类型、学习习惯设计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充分的选择,让学习者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形成独特的自我。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在瞬间可以流遍全球,凭借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资源可以全球共享。我们只有不断寻求正确的途径来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1]张德明;我的远程教育研究观念[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