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养护技术论文

养护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6:57

养护技术论文

养护技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珙桐;珙桐育苗;技术

珙桐为珙桐科珙桐属,为我国特有特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起源古老,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孓遗树种,目前仅在甘肃东南部的永江、陕西西南部的安康地区,湖北的神农架、长阳、五峰及恩施州各县市、湖南西北部武陵地区、贵州的梵净山、四川的西部、西南部及云南东北部和西北部七省40多个县市有零星分布。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珙桐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受到严重破坏,使本来就具有残遗性的珙桐群落面临濒危的状态。在这种形势下,探索珙桐人工繁殖,提高育苗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珙桐种子具有后熟性,且骨突很厚,常规育苗成功率极低,笔者通过近十年的探索,从种子采集、处理、贮藏、整地、播种到后期管理都积累了一定经验,进行了若干个对比试验,珙桐育苗成功率得到大大提高。

1种子的采集处理

(1)种子的采集。

珙桐种子采集时间一般在白露后10—15天为最佳。太早种子成熟度不到,影响发芽率,太晚种子易自然脱落,不易采集。各地可因海拔、小气候的因素适当调整。

(2)种子的处理。

球果收回后,及时用木棒等捶打除去外种皮,并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其充分腐烂以便于去掉未去净的外种皮,然后阴干待贮藏。本环节应注意的是用木棒捶打时力量要掌握好,既能除去外种皮,又不得捶破种子。种子处理一定要及时,切不可等球果干后处理,否则既费工又费时。

2种子的贮藏

珙桐种子由于骨突特厚加之有后熟性,一般一年难以出苗,笔者曾用硫酸、人尿、锯头等处理,一年实难达到满意效果,因此种子贮藏一般要在8个月以上。因此珙桐育苗成功与否,种子的贮藏最关键。在种子贮藏环节,笔者进行了以下对比试验。

经过对比分析,以方法六最佳,出苗整齐,发芽率高。

从贮藏方法产生的效果分析,贮藏的关键是打破休眠、促进后熟、腐烂骨突、种仁充分吸水。过去认为种子采后即要保湿的说法值得商榷。

3苗圃选址与整地

(1)选址:珙桐是肉质根,苗圃最好选择海拔在800-900米之间的沙壤半阴半阳坡。海拔低于800米由于气温太高不利于生长,海拔超过900米由于生长期太短,不利于培育大苗。

(2)整地、施低肥、作床:以生荒最佳,生荒整地在11月进行,做到三净一细,即可播种。熟土也可,熟土整地先深翻,然后去杂成行,用杀籽的除草剂打一遍,马上覆盖一层地膜,15天后即可播种。底肥以每亩200-300斤磷肥、50斤复合肥即可,播种前将其洒在圃地,并轻挖一下,即可作床待播。

作床法是:1.34米下裁,床面宽100cm,步道宽27cm,两侧的斜边各3.5cm,床高13-16cm,当圃地的坡度大于5度时,为减少水、肥流失,苗床应与流水线保持一定的角度,也即是生产中常用“人”字形开沟法,苗箱长超过15米,必须开腰沟,每15米开一条,以利排水和操作。苗箱成形后须进行土壤消毒,可普打一遍多菌灵或敌克松。转4播种及后期管理

(1)播种时间:珙桐的播种时间在12月-次年2月均可。视种子贮藏地点、苗圃海拔高低而异。并随时观察贮藏种子的情况,种子大部分裂口即可筛出或挖出播种。室内贮藏的种子不要筛出沙子即可待播。室外贮藏的种子,在播种当天挖出,挖的过程要小心细致,即不损坏种子又不遗漏种子。天气以晴天为最佳。

(2)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和撒播,条播行距控制在20-25cm、株距10cm,撒播种子行距控制在8-10cm左右,播种量在200㎏/亩左右。

(3)覆土:覆土可采用直接覆土和用筛蓝筛土覆盖,覆土厚度为3cm。熟土地有条件或小面积育苗可覆盖一层生黄土,效果最佳。

(4)覆膜:苗圃覆土完毕随即覆盖地膜,地膜可以起到保温、保湿、防冻、防雨的作用。笔者曾经过对比试验,覆膜的比不覆膜的发芽率提高30%以上。待苗木基本出土,选择一阴天,揭去地膜。

(5)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也是育苗成功与否的最后一步。及时除草,除草的原则是除小、除了。苗木出土2月,待长出新的子叶,即在5月中旬即可施肥,追肥以尿素最佳,本着少量而多次的原则,追肥第一次亩平5斤左右,第二次10斤,因地制宜,因长势而异,追肥应选择小雨天或用水混施。8月停止追氮肥,可施一点磷、钾肥,以利苗木木质化、抗冻。苗木管理好一年可以长到70-80cm,两年生可达150cm。

5综述

珙桐育苗用一年新种,不管采用什么办法处理种子实难成功。在选好种源的基础上,选择种子最佳贮藏方法,适时播种精心管护,即可取得好的效果。据笔者观察,一粒种子最多可长出七株苗木,一般可出2-3株,亩产可达2-3万株苗。珙桐育苗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也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林业科技工作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郑万钧,洪涛,朱政德.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养护技术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大树,特别是未经移植或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大树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地上部分保湿:

1、包干: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

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二)促发新根:

1、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一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一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新植大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是大树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要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二、树体保护

新移植大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

1、支撑:树大招风。大树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至1%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一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4、防冻:新植大树的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养护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 生态园林;建设方法;养护管理;技术研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logical balance, as the big eighteen to be held smoothly,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has become the main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our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ir garden natural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This paper deeply combined with the topic of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shortcomings of the methods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launches the elabora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This study can hope to our work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at the same time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method; maintenance management;technical study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引言:

生态园林建设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改善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我国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对于我们今后的生存条件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随着党的十顺利召开,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逐渐加强了重视,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对于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我们应该加以充分的认识,对于养护的管理技术我们还应该做到不断的提高与改进。本文就通过现阶段我国生态园林建设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相应的论述过程,对于养护管理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行相应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当今生态园林建设的方案,希望能够得到我们广大专家与学者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一、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改进的重要性

在我国生态园林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所取得的成果还是微不足道的,对于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以及养护技术还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对于我国环境资源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今后的生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脱离不开环境,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对于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还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建设方法与手段,转变传统的养护技术使我们的重点所在,我们从以上的论述观点中可以充分的看出其重要性所在,我们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

二、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存在的不足

1、生态园林管理过程中保洁措施不到位

我们在进行生态园林的管理过程中对于保洁力度不强,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自身的保洁意识不够,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注重生态园林的整体性,对于园林的造型加以了足够的关注,但是对于环境卫生的保护我们却忽视了,这样在进行神态园林的管理过程中很难做到一体化,导致生态园林失去了它应有的本色。

2、对于生态园林关注度不够

对于生态园林而言我们不仅仅应该关注一些表面现象,我们应该注重的地方还应该逐渐的加深,我们很多时候对于生态园林的杂草、土壤硬化以及土壤的流失情况没有得到更好的关注,这样就是生态园林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我们在生态园林管理过程中管理问题逐渐扩大,导致的最终结果也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对于我们生态园林的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3、缺乏先进的养护技术

在对于生态园林养护过程中我们进行养护的手段大多数还是传统的养护手段,这对于自身的工作量不能够达到相应大标准,且质量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在进行养护过程中病虫害出现几率较大,植被出现的问题较多导致成活率低等现象。通过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养护技术的落后给我们生态园林造成的不良影响所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对这一问题应该加以充分的认识,将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我个人在后面的解决方法张对这一点进行相应的论述过程,希望能够得到我们广大学者们的支持。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所在

1、注重生态园林的保洁工作

在进行生态园林的养护与管理过程中我个人认为管理是最为主要的,对于神态园林的保洁工作我们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生态园林的建设主要是改善人们的生化环境,但是人为因素不应该在生态园林中得到体现,所以我们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对于保洁工作应该加以足够的认识,清除白色垃圾以及相关影响生态园林整体形象的污染物,使生态园林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改善生活环境而服务。

2、注重除杂草、松土、培土

我们在进行生态园林管理过程中对于管理两个字应该做到充分的理解,在对于生态园林的管理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关注表面现象,对于生态园林还应该做到更加深入的管理与保护,这样才能够使植被更好的生长。在进行管理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只有对于生态园林进行及时的除草、松土、培土才能够确保生态园林能够得到更好的生存条件,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管理工作中普遍缺失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自身认识应该得到不断的提高,使我们自身对于生态园林的养护与管理从表面能够逐渐的深入,达到我们进行管理的标准。

3、转变传统的养护技术手段

在进行养护手段的更新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应该增加大型机械化作业,这样对于养护的范围可以得到增加,与此同时对于工作量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在进行大型机械化养护过程中,我们对于生态园林的观察程度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加,这样养护的质量也可以得到增强,病虫害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控制,使我们生态园林建设起到保护作用。与此同时我个人认为对于养护技术的提高还应该在于养护的方法,对于出现不良症状的职务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说进行木本植物的输液,以及绿地草坪的用药方面都可以结合先进的手段,将药物渗透到地下可以对草坪实施大范围的养护等等,者多是养护手段以及方法提高的主要表现。

结论:

以上论述观点就是我个人针对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进行的相关研究与论述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个人就针对其重要性进行了重点研究,使我们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结合当今社会我们对于生态园林建设与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相应的论述过程,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解决方案的制定。希望能给我们广大学者朋友们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帮助作用。本文在进行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观点遗漏以及论述不足的地方,希望相关学者能够多提自身的宝贵意见,确保我国生态园林能够得到更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桂娟;钱金军;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J];上海农业科技;2008年01期

[2]刘宏达;丛静;园林养护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1期

养护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档案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rchives management of highway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has no system, how to carry out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effectively. Archives management measures to improve scientific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wo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rchives management strategy.Key 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archives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G271

一、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特点

公路养护工作包涵路基、路面、桥涵、交通设施、绿化等项目,是车辆顺利通行的重要保障。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实施档案管理,不仅是养护工作的真实记载,更是公路投入运行后的养护、管理以及改造的重要历史依据,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以及法律价值。但是在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实践中,一些管理人员普遍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的传统观念,极大的影响了公路养护工作前期文件收集整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得公路养护技术档案资料收集工作不能和项目建设进程同步进行。因此为了加强速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统一和规范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养护标准,提升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水平,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重视公路养护材料、设备以及路产维修等各种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组卷、归档以及编目工作,建立公路养护技术档案信息系统,并且按时将有关数据资料以及文件上报给公路管理单位。

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则是确保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强化养护管理的重要措施,它能够直接反应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如果一旦对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懈怠,就可能对公路养护工作本身的产生潜在危害,并且还会威胁到行使在道路上的汽车驾驶人员。公路养护维修对象除了路面本身以外,还有一些交通方面的工程设施以及通信、路边的绿化、环保等,涵盖的专业比较多,是一个形式较多、设施之间互相联系的一个综合的养护维修体系,而且公路施工的程序一般都比较复杂,所以使得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涉及领域更广、管理难度更大,需要在养护维修的过程中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措施,根据不同的养护维修对象提出不同的养护措施,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出合适的方式进行公路养护维修工作,这也就使得公路养护技术档案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策略

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是确保公路养护工作顺利进行的理论依据,是公路养护管理向科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的理论依据。而且通过档案管理工作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整体的管理意识以及管理水平,所以为了搞好公路的养护个工作,需要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要求以及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工作。以下就对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1.制定针对性的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措施

因为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而且养护的技术手段具有鲜明的地理特征,所以需要养护管理部门根据实际管理的路段制定出能够符合实际情况的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措施。例如针对公路维修保养、专项工程的大修作业,分别制定公路大修档案管理措施、专项工程档案管理措施以及维修保养档案管理措施。为切实做好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对于负责专项工程以及大修工程组织的施工方,还应该进行有效监督并且对养护工程图纸以及相关文件、数据资料上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进行验收,达到合格的出具有关证明,对存在问题的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直至合格,否则工程不予验收。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了档案管理在如此繁多的养护工作面前变得异常混乱,以及迫于时间压力忽略归档等现象。除此以外,为了能够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需要在公路维修保养工作进行的同时,就成立养护技术档案编制小组,具体负责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收集以及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由养护技术总工程师负责,各档案编制小组进行统一安排、统一标准的进行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组卷、归档以及编目工作,并且能够做到按期归档。

2.加强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业务性很强,相关人员要做好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由于公路养护技术档案材料的来源广泛,涉及到养护计划、生产、技术、用功、安全以及财务等多方面的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路养护技术档案收集以及整理的难度。因此在公路养护的没一个环节当中档案管理人员都要收集的大量文件以及材料,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同时缩短档案信息生产周期,提高实用性强的信息的生成速度,合理划分多种样式的公路养护技术档案信息。这其中就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的公路养护文件以及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而且还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分析鉴别能力,对材料具有保存价值需要进行重点看护,而对于材料尚不完整、组卷不够恰当或者检索项目不便使用的,则需要管理人员认真仔细的检查档案材料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及时加以修正。

3.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措施

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管理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公路工程的各项工作当中,因此对于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更应该顺应时展的趋势,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手段建立一套系统的、健全的、统一的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措施,提升公路档案管理水平的同时还有助于路面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及信息档案库。充分利用数字摄像仪、扫描仪以及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对公路建设以及养护期间产生的文件、数据资料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的存储、整理、编目牧以及检索。通过对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的存储数据,对公路实现动态监控管理,对公路的运行状况以及维护工作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公路养护成本。并且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档案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的有效联接,实现了公路养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共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公路养护维修方法能提升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当公路损坏时,需要参考以往的养护维修历史资料,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养护措施,从而使公路养护工作更加彻底。其中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路的畅通和良好的技术服务水平,能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同时公路处于一个道路的咽喉的重要位置,其状况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正常行驶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使公路处于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从而满足车同通行的需要,保护人民的安全,就必须重视公路养护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96

养护技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高职;护理专业;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060-02

作者简介:王菲,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础护理教学。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本文拟对《基础护理学》精品课建设方面的探索进行讨论,以期通过交流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一、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队伍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质量和护理人才培养的水平。

1.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到医院带教护理学生,参加护理技术技能培训和护理专业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有目的地培养,来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

2.“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通过选派专职护理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提高“双师”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优良的专业素质,勇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教风端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育人水平,重视师德教风建设,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养成。

3.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带头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专业培训或考察,使之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与管理能力。

二、加强《基础护理学》课程建设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基础护理学》要称得上“精品”,起码应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导向性特征,这主要通过课程内容来体现。为此,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上,应充分考虑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贯彻“厚、宽、精、新”的原则。“厚”指基本知识要宽广,基本理论要深厚;“宽”指知识面要宽;“精”指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精简课时,精选课程,精炼内容,加强本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新”指发挥本学科优势,鼓励学科交叉,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本学科教学,把科学前沿的护理知识和护理创新意识传授给学生。

本课程尝试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把临床上最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技能融合到课程的知识点中,整合教学内容。同时,以典型的护理病案为教学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不断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所以,通过本课程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护理学》分理论教学和护理实训教学,理论教学主要讲授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护理实训教学是护理的基本操作,由任课教师课堂示范,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为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技术也不断得以补充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授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本课程以护理实训为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交流法、案例教学法、护理技能示教和练习法等。另外,通过书本及网络信息获取知识,以论文的形式反映学生自学情况,或再次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交流。总之,形成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教材形式、授课方式、护理技能示教和练习方案、讨论形式、作业类型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护理工作的社会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护理质量是否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入多媒体实验教学;开放护理技能练习室,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工作的能力。总之,加强护理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护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是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目前,我们已有模拟护理站、模拟病房、模拟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技能示教室、护理技能练习室、护理技能测试室等,由任课护理教师、护理实训指导教师根据课程统一安排学生进行护理技能操作的练习。因此,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护理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因此,应建立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考核方法,将考核重点放在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并且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平时考查要有明确的、科学的考核办法及计分比例。对每一项护理技能操作要制定明确的操作步骤和评分细则,考核的内容及时间都有严格要求。不同阶段的作业量、作业形式或内容要相对稳定,既要达到做作业的目的,又不使学生的负担过重。以护理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能力为基础,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主要采用护理理论闭卷考试和护理技能操作考试相结合。

总之,《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因此,在校学生出色完成护理基本理论和护理技能操作的学习后,还要去医院实习,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所掌握的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以便独立为患者服务。

养护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概念;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交通量、渠化交通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路面的行车安全、舒适、使用寿命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速公路建设者研究的目标,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这种路面与砂石路面相比,其强度和稳定性都大大提高。与以水泥混凝土为代表的其他路面相比,沥青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适宜于路面分期修建,是我国路面的重要结构形式,高等级公路的养护也必须要重视这一点。

1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基本目标

1.1概念

高等级公路养护是指为了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提升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依靠专业的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方法对公路路面采取的一种养护性保护措施。公路养护一般是指公路投入使用后进行的作业,这对于防止公路质量下降,为公路使用者创造良好、舒适的使用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1.2内容

为保持路况设施完好而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为加固完善道路及运营设施而进行的专项工程;为恢复或改进原设计功能而进行的大修工程;对沿线机电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对沿线景观、绿地的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

2 技术管理任务

技术管理的任务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养技术队伍,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工技术培训,加强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教育和知识更新,构成自上而下、严密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

2.2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化的公路养护体系。通过研究、开发先进的检测、监控技术和仪器设备,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正确评价路况,提出科学的养护政策。如推广和应用路面、桥梁评价管理系统,实行病害科学处治;推广阳离子乳化沥青、稀浆子乳化稀浆封层技术等。

2.3 强化公路标准化、美化和管理规范化意识,积极实施 GBM工程,提高公路路况,增强抗洪、抗灾能力,美化公路环境。

2.4 完成大中修和改善工程,使公路得到全面养护,实现良性循环局面。

2.5 严格实施质量控制。贯彻执行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的规定以及工程监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建设,配置合格的实验人员,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3 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3.1 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技术经济水平,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技术、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并及时地进行修定。技术规程是根据规范的要求,对生产过程、操作方法、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公路建筑材料技术要求等所作的技术规定。技术标准是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的文件,是养护生产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3.2 科学技术研究、科技情报交流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必须围绕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施工中以及生产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解决各种技术问题,进行技术上和理论上的研究。

3.3 技术文件管理

技术文件是管理部门、施工单位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共同依据,是积累和总结经验、传达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技术文件是否完整和正确,直接影响到管理和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生产技术越发展,对技术文件的管理要求就越高。

3.4 技术责任制

技术责任制就是把整个技术管理工作分别落实到具体的人事部门,并使之制度化,它是保证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4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交通流量剧增,加快了公路的老化

客货运量大幅提高,重型车、超载车日益增多,公路负荷越来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而原有一些公路设计标准低,已适应不了新的形式。

4.2养护运行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养护虽然已经实行了市场化运作,但是相应的配套制定不尽完善,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一些交通流量大的老线路投入经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路容路貌。

4.3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养护信息化水平不高,机械化尚未普及,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存在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作业形式。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4.4 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

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

5 对公路养护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5.1 公路的养护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养护规范要求进行管理

无论是小修保养,还是专项工程和大修工程,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做好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原材料的质量试验,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对工程的验收必须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确保养护工程能符合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维持高速公路的运营标准和服务水平。

5.2 公路桥面铺装、通道面层、桥梁伸缩缝、桥头搭板,水泥砼与沥青砼面交接处路面,水泥砼路面沉降、断裂,沥青砼路面网裂、坑槽、沉降、车辙、拥包、泛油等病害,是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常要处理的技术问题,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如近几年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等,都有效地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5.3 养护管理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各种养护作业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采用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是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经实践证明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节省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目前国际上再生工艺及方法大致可分为:热再生、冷再生、厂拌再生等,用于路面再生的机械有红外线路面加热、旧料破碎机、就地再生机等。

6 结束语

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正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高速公路必须坚持建、管、养并重原则,只有科学、严格的养护管理,才能提高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春光;宋海峰;夏海军;;建立现代化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必须以强化管理为依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2] 金伟忠;金意军;;浅议山区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的现实意义和防护措施[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杜亚娜;单世庆;;建筑工程推行经评审的合理低价中标评标办法的探索[A];七省市第八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7年

养护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护理?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建设

课?题:本文系清远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 “护理现代学徒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编号:JG14001)的研究成果。

一、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总体设计思路

课程开发的主要原则: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以适应双导师在岗培养、学徒岗位成才为目标,以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手段。具体操作方法:针对基层医院临床护理职业岗位群,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分析典型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和相应的实训内容,构建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主要分职业素质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技能基础模块、岗位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及拓展课程模块。

2.课程建设的具体过程

(1)基层医院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2014年3月到5月,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组织11家医疗单位包括2家三甲医院,3家二甲医院和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5位临床护理专家(参加护理工作10年以上,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长及以上职务)及包含“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在内的全体护理学院专职教师分组讨论基层医院典型护理岗位,并对典型护理岗位进行任务分解,讨论各典型护理岗位包含的主要工作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

(2)课程转换。组织多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与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临床导师共同针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学习领域,将涉及的知识、技能、素养要求进行重组、简化,从而得到相应的课程设置,最后双方按照四个课程模块(职业素质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技能基础模块、岗位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及拓展课程模块)共同开发出相应的职业课程。这些课程根据基层医院临床护理实际工作制定,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针对性,能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二、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课程体系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1.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在岗培养

学校、医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双方共同开发课程群,课程内容基于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学校“理论导师”与医院“技能导师”共同施教。理论导师负责岗位工作涉及的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传授,技能导师负责岗位技能传授,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在岗培养。

2.有益于学徒工学交替、岗位成才

课程学习采取弹性制度,兼顾学习和工作。每月集中2~3天进行理论授课,解答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其余时间岗位培养,形成以工作岗位培养为主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直接在岗位中学习技能课程,利于岗位成才。

3.能有效解决学校育人与医院用人的脱节问题

课程体系根据基层医院对护理岗位人才的要求设置,课程内容“量身定做”,适合医院用人需求,实现学校教育和临床工作的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学校育人与医院用人的脱节问题。

4.能有效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需求问题

目前护理院校的课程设置多与护理岗位任务不对接,课程与岗位工作关联不紧,护理学专业课程多按临床医学分科或按系统划分,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仍是“炒剩饭”“穿新鞋走老路”,而社会学、礼仪、人际沟通等人文教育方面未被足够重视,强调了教育的“高等性”,却弱化了“职业性”,导致教学内涵相对滞后,教学与临床工作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清职院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紧贴临床护理工作,针对基层医院护理岗位群,通过分析典型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重构课程内容,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可有效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需求问题。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04(1).

养护技术论文第8篇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探讨了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艰巨任务。如何办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发挥中医护理优势,走出中西医结合护理之路,培养顺应时展需求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为此,我们启动了“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模块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以期明确中西医结合的高等护理发展方向,建设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一、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①分析了45所高等医药院校四年制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其中10所为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它们在课程设置上未能摆脱中医学教育模式,仍沿袭生物医学模式下医疗加护理的模式,而且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中西医未能系统有效的结合,普遍存在着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课程设置是中医学教育模式的翻版,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在35所高等护理教育院校中,20所开设了1~2门中医护理相关课程,学时27~144不等,平均为48学时;课程名称不一,有中医学、中医护理学、中医学基础、中医学概论和针灸学;16所为专业必修课,2所为专业任选课,2所为专业基础课。可见,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迟缓,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中医护理学”课程门数单一,学时少,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有效地掌握中医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这与社会对中医护理技术的需求不相适应。

2.师资队伍建设。由于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护理教学未得到充分重视,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学历层次较低,本科学历以下的教师占大多数。加之我国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教育起步较晚,导致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年限较短,教学经验相对不足②;中西医结合护理师资大多数来源于临床,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但学历层次低,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一部分师资来源于高等医学院校医疗专业毕业生或由医生改行担任护理教师,他们中医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对护理教育理念的认同感和价值取向,在教学内容上往往是医疗专业的压缩或翻版,教学内容不佳③。总之,中西医结合护理师资总体水平与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尚有一定距离。

3.教学手段、方法。目前,中西医结合护理教学手段、方法滞后,基本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较少采用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手段,缺乏学生主动参与。

4.实践教学。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实训学时严重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落后,实训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队伍不稳定。这与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目标相悖。

5.教材建设。尚未有一套完整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教材。中西医结合护理是近20年来逐步建立与形成的,其理论和实践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目前中西医护理课程教材的编写基本沿袭医疗+护理的模式,医疗内容偏多而中医护理内容零散、重复,缺乏实用性,未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无法满足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掌握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的需要。

二、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

1.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现状。目前在各类医院中医病房中的护士几乎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寥寥无几。据2003年一项中医护理人力调查显示,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人力情况基本相似,学历层次低④。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合理;护理工作价值不能有效体现,护理费低廉;护士外流现象严重;护理学术带头人稀少等方面的原因,加速了护理人力的紧缺。加之中医护理教育发展滞后,中医护理教育重西医轻中医,中西医护理未能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力严重缺乏。

2.社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首先,社会对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需求决定了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增加。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社区护理的蓬勃发展,众多社区人群迫切需要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住院病人和社区居民希望了解中医护理技术,愿意接受中医护理和中医养生保健指导⑤。市场需求就是人才需求,社会对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的需求决定了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其次,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预示着社会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明确提出,随着我国护理事业迅猛发展,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领域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有所发展。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应坚持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事业发展道路。中医护理以其独特的护理理念,重视养生保健、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情志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廉、验”更适合于社区,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应该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优质的卫生服务。因此,随着我国集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社区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其三,加快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大趋势决定了社会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2003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进一步规定:“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2003年11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揭示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原理,中西医结合学术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和学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显著、设备配套、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基地,完善中西医结合技术标准规范,整体提高中西医结合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以期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势在必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其四,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培养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种的变迁,以及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医护理优秀的整体护理观、辨证护理观和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日趋凸显出来,引起了国际护理界的高度重视。因此,高等护理教育的国际化不仅要重视跨文化知识和结构,而且要开创中医西医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国际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我国的中西医结合护理高等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因此,加快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三、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我国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到2006年为止,高等中医护理教育院校不足20所,加之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在高等护理教育中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与国内外对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探讨如何依托发展较为成熟的现代高等护理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国际化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1.明确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理念。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应使学生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重新认识人、健康、环境和护理等四个护理主理念,在熟练掌握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了解适度、够用的中医护理理论,掌握辩证施护方法,熟练操作“简、便、廉、验”的实用中医护理技术,提高临床和社区护理质量。

2.建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我校发展较为完善的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统一的培养目标指导下,设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方向。

3.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护理学专业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课程同步并进、系统融合的课程体系。(1)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了解适度、够用的中医护理相关理论,掌握辩证施护方法,熟练操作“简、便、廉、验”的实用中医护理技术,提高护理质量。(2)课程模块。摆脱医学教育模式的束缚,顺应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需求,进行课程重组,避免重复,减少医学内容,突出中医护理特点,挖掘和提炼社区实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将课程模块设立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中西医结合护理思路与方法、社区实用中医护理技术、健康人群的中西医结合养生保健、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等五大模块。(3)课程设置。在不冲击西医护理教育正常进程的前提下,设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方向,以专业选修课的方式开设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导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思路与方法、中医预测学、社区实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与食疗学、中医养生学、中医临床护理学等七门课程。并且加强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依托学校护理实训基地,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与实训并重的中医护理实训教学体系,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中西医结合护理理论和技能。(4)教学运行方式。保证中医、西医护理课程同步,使学生早期接触中医护理,树立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为此,我校从第2学期开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课,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由于目前我校还无法实现专业方向的彻底分流,以及未引入导师制,因此,尚存在学生盲目选课和课程内容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在中西医结合护理途径和结合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运行方式、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注释]

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629-673.

②沈勤,孙秋华,李玲.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护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教育,2005,24(4):71-72.

③王士才.护理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路及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