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考试标语

考试标语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4: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考试标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考试标语

第1篇

2、“净、静、竟、敬”记心头,“比、学、赶、超”迎挑战。

3、差别产生在业余时间,成绩取决于点滴积累。

4、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

5、不比享受比刻苦,不比基础比进步,不出成绩不罢休。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7、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8、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9、不论风吹得有多急多猛,山河永远不会向风低头。

10、答题须冷静,多思考;交卷莫匆忙,再检查。

11、坚持到底,追求不懈;优异成绩,足可期待。

12、狠抓基础是成功的基础,持之以恒是胜利的保证。

13、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4、基础知识要扎实,重点知识要夯实,难点知识要务实。

15、坚守诚信展现人格风采,沉着考试描绘美好明天。

16、今天多付出一分辛劳,明天定收获一份成功。

17、并非神仙才能烧瓷器,有志的人可学精手艺。

18、考试,不仅是智力的竞争,更是意志、态度、精神的竞争。

19、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20、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学苦思;稳定心态,不馁不弃;全力以赴,夺取胜利。

21、流血流汗不流泪,争时争分更争位;临考号角声声急,是谁又催千里马。

22、跋涉书山漫游题海,今朝万般辛劳,寒窗苦读度旧岁;情系重点志在名牌,明日无限风光,蟾宫折桂献新年。

23、成功,要靠辛勤与汗水,也要靠技巧与方法。

24、成功的道路是长远坎坷的,你的毅力决定你走多远,你的勤奋决定你存在的价值。

25、成功的秘诀:不断追求,奋力拼搏,敢于超越。

26、成功的人最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别人敢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27、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28、当务之急,莫过于戒骄戒躁戒浮戒松,当今之时,莫重于思危思进思强思胜。

29、多一分努力,多一分成绩,多一点希望,多一些欢乐。

30、分分秒秒做些有益的事,每时每刻戒掉无聊的行为。

31、破釜沉舟 超越自我 拼搏进取 勇创佳绩。

32、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远抛追兵,勇超标兵。

3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4、没有现在经历的苦痛,便没有未来回味时的甜蜜。

35、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

36、你想改变你的未来吗?那就努力改变你的现在。

37、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

38、让父母的期待变成现实,让自己的理想展翅飞翔。

39、取胜要靠耐心和毅力,任何侥幸只会酿成失败的后果。

40、勤奋和努力就在你的心中,释放它, 成功就在你的手中。

41、人生要成沉淀,要有定力,一个人定力不够会浮躁。

42、日积月累,聚沙成塔,零碎知识莫轻视;潜心钻研,深化细化,掘出曾经拦路虎。

43、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44、私底下的每一分的努力都会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来。

45、时刻努力着,为铸就中考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46、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47、树苗如果因为怕疼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了。

48、闻鸡起舞搏击沧海横流,天道酬勤重铸英雄本色。

第2篇

关键词:英语测试 中考测试 新课程标准 测试目标

1 测试

1.1 测试的发展史。

Bachman(1990)认为:测试是测量的一种,是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但测试既不等同评价,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在最初的传统语言教学时期,英语被当成一门主要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知识来教,语言测试也自然只是测试这三方面的知识,这一时期被称为科学前语言测试时期(pre-scientific test period),第一代体系教学和测试内容主要是知识型练习和试题。如拼写、听写、配对、语法填空等。很大一部分是只要求“记”的功夫――记形式、记规则、记内容,受试者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整个教学和测试形式是以语码为纲的体系(code-focused)。(李筱菊 1997)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派(structural linguistics)第一次对语言的形式系统作了客观科学的分析,他们认为学语言考语言,学的考的正是操作这套系统的技能(skills),因此它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结构形式的操练,即句型操练。考试内容还包括语法填空、词汇填空、词汇替换、完成句子、句型转换。这一时期还首创了是非判断题和多项选择题等客观题型并登上测试的舞台。

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观点:他们认为,学语言不仅仅是学语音、语法、词汇,也不仅仅是训练操作形式符号系统技能,而是获得人与人交际的一种能力。因而,在测试领域相对应的第三代体系――交际语言测试体系,它提出语言测试应该测试的也是受试者的语言能力,但这种语言能力必须要放在具体交际情景中来体现,它强调的是交际的有效性、得体性和流利程度,如考察作文、完型填空、交际运用等题型。

1.2 测试的分类。

按测试的目的,下列几种不同的测试在教学中比较常见,它们能从不同侧面给教师和学生以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1)诊断性测试(Diagnostic Test)。

用于诊断反馈的测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其成绩和不足,以便调整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阶段、单元、随堂测试等。

(2)学业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

用于学业成绩评定的测试,针对以前内容考察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代阶段的进步学习做好铺垫。例如:毕业考试、中考、高考等。

(3)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

它不以某一课程为依据,也不管学生受过何种训练,而是对学生的一般语言能力进行考查,它用于筛选或选拔人才。例如:托福考试等。

2 《新课程标准》

2000年9月颁发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新课程标准》作为基础外语教育纲领性文件,一方面从宏观上明确了文化意识培养之余中学外语教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中学外语教学具体到从教学思想、教材、教学方法和测试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下面从五个方面并以辽宁的教学实际为例,阐述中考的测试目标。

3 中考的测试目标

3.1 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用知识的能力。《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要求为:

3.1.1 词汇运用。

(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4)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3.1.2 语法运用。

(1)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3)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4)理解和掌握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5)初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6)理解和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

辽宁的中考对此考查主要包括:(1)单词、短语在一定情景中的恰当运用;(2)语言形式和意义以及在情景中的恰当运用;(3)《新课标》附录中要求掌握的语法项目。

3.2 语言技能。

3.2.1 听力技能。

《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的听的技能要求为:(1)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4)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叙述,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作出反应;(6)能针对所听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辽宁的中考对此考查主要包括:(1)词汇理解(根据上下文猜词);(2)理解所听材料的要旨;(3)理解所听材料的主要或重要内容、相关细节或例子;(4)理解说者的目的或态度;(5)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论;(6)听辨语篇标志;(7)选择要点

3.2.2 口语技能。

(1)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2)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4)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6)能用英语表演短剧;(7)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辽宁的中考对此考查主要包括:(1)语言能力,如:语音、说话的正确性和流利性;(2)策略能力,如:应懂得避免使用自己没把握的词汇或句型;(3)文本知识,如:应懂得如何引出对话、维持对话和结束对话;(4)语用知识,如:在不同情景下使用恰当的语言。

3.2.3 阅读技能。

《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的阅读技能的技能要求为:(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辽宁的中考对此考查主要包括:(1)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2)理解所读材料的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提供语境推测生词或知识、短句的意思;(4)对所读内容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段的基本逻辑结构;(6)推断作者的意图和态度;(7)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文化信息。

3.2.4 写的技能。

《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的写的技能要求为:(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材料;(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4)能简单描述任务或事件;(5)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辽宁的中考对此考查主要包括:(1)语言能力 如,词汇、语法知识运用是否丰富、恰当;(2)语篇能力;(3)语言心理学;(4)策略能力。

3.3 情感态度。

根据《新课标》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辽宁将该目标的考查与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动机、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

3.4 学习策略。

根据《新课标》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它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辽宁将该目标的考查与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运用语言的得体性的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

3.5 文化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辽宁将该目标的考查从学生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对文化信息的理解等方面去进行。

4 结论

如果搞“题海战术”,用考试冲击日常教学,那么,测试就不能起到正面的反拨作用。因此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Bachman,LF.1990,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第3篇

2、统一考试

3、必考项目(1项):1000M跑(男)、800M跑(女)。

4、选考项目(2项):足球运球、篮球运球、排球垫球、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游泳(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开考游泳项目)。考生在选考项目中任选两项参加考试。(球类项目限选一项)。

5、各项满分15分,考生按三个项目实际得分计入体育考试成绩。

6、日常考核

7、学生在初中阶段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每年1分,共3分。

第4篇

1对高考物理考核目标的分桁

高考物理的考核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两个层级(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

I级: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Ⅱ级: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高考权威部门(教育部考试中心)并没有明确界定“知识”的含义,不过从高考物理知识内容表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划分上来看,这里所说的知识是陈述性知识,也就是安德森(Anderson L.w)等人于2001年修订的布卢姆(Bloom B,s)认知目标分类学(以下简称修订版分类学)所指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掌握程度的两个层级的划分与修订版分类学对认知过程水平的划分十分类似,修订版分类学框架与高考物理内容和要求的对比见表1

知识内容表是按照物理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编排的,在罗列知识的同时规定相应的掌握程度,这也构成了知识内容表的两个维度,知识内容表就是建立在这个二维结构上的,同修订版分类学对认知过程的分类一样,掌握程度的两级要求也具有层级性,Ⅱ级要求比I级要求复杂,这两级要求也涵盖了修订版分类学认知过程维度的六个类别,高考物理知识内容表与修订版分类学采取了相同的框架,正修订版的作者所言:“两个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是促进保持和促进迁移……我们修订的框架包括六类过程,其中一类(记忆)是与保持最密切相关的,其余五类(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逐渐增加了与迁移的相关性,”掌握程度的两级要求,也依次增强了与迁移的联系,对迁移的要求越高,对能力的要求也越高,看来知识内容表不仅规定了高考物理要考查的知识,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能力要求,是高考试题设计的重要依据。

以上分析可以给教学两个方面的启示:

(1)尽管解答高考试题不可能不应用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但知识内容表并未列出,这是因为知识内容表是命题的依据而非指导教学的依据,高考物理也不可能单独针对某一类知识命题,但教学时却可以有所侧重,因为不同的知识类型(按修订版分类学的知识维度的分类)要求不同的学习条件,加涅(R.M.C.Gagne)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对此做过详细的论述。

(2)掌握程度的两级要求,给命题带来了较大的可操作的空间,描述这两个层次所使用的语言更加概括,也更加难以直接指导教学,修订版分类学则把认知过程分为六种类型十九种亚类,例如“理解”这一类别包括的七个亚类: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较、说明,可见修订版分类学对认知过程维度的分类比掌握程度的两级要求要具体很多,因此可依据掌握程度的两级要求,参考修订版分类学对认知过程维度的分类设计问题,应用于评价或是教学,例如,高考物理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的要求是Ⅱ级,转换为教学要求,一般我们表述为“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在教学和评价中可以让学生:举例“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说明“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在速度时间图象中说明“速度在增加而加速度在减小”。

除了从知识和掌握程度(运用知识的能力)两个方面划分考核目标外,高考物理还另外规定了对能力考核的内容与要求,高考物理要考核的能力主要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从对前三项能力的表述看,它们与知识内容表中掌握程度的两级要求没有实质的差别,不过更为详细,但与修订版分类学对认知过程的分类相比显得不够全面和清晰,后两项能力强调了数学知识和实验知识的运用,在知识的运用中有理解、推理、分析和综合,这两项不属于认知过程维度,所以高考物理的能力要求中,前两项是对认知过程的要求,后两项是对具体知识运用的要求,这五项能力的划分给高考试卷的结构(由能力角度出发规定的试卷结构)设计带来了问题:“由于物理科高考所提出的五种能力要求既不是并列式的,又不是台阶式的,无法直接依据这五种能力构建不论是并列式还是台阶式的(试卷)结构”(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为了清楚地划分试卷结构和试题类型,实现知识和能力考核目标,高考物理使用了SOLO分类法。

2对利用SOLO分类法命题的分析

高考物理命题利用了SOLO分类法,通过分析解答物理试题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估计正确解答各种物理试题所必须经历的思维操作,概括出典型的思维操作过程,以确定试题类型和试卷结构(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这里所指的试题类型和试卷结构是指按能力要求的深浅程度标定的,而不是依据某项具体的能力。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含义是“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是澳大利亚学者柯利斯和比格斯(Colis&Biggs,1982)所创,SOLO分类法是根据学生回答论文式试题时所表现出的知识容量、思维操作水平、答案的内部一致性、收敛性以及整体性,将学生的表现概括为5个层次,具体见表2,这是一个复杂性渐增的层次模型,许多研究者认为SOLO分类法适合用于测量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测量学生认知成就的客观标准性。

看来按照SOLO分类法,从命题的角度可以这样认为,正确回答一道试题所需要表现出的层次(从单点结构到抽象扩展)越高,该题的能力要求越高,难度就越大,应用SOLO分类法设计的试题的确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认知成就,在其他科目高考试题的设计中也已得到应用,不过SOLO分类法本身并不包含提高学生的认知成就的方法,它能告诉我们“处于什么水平”,但不能揭示“怎样才能提高”。

将SOLO分类法与修订版分类学的认知过程维度相对比可以看出:如果针对认知过程的各层次,从“记忆”、“理解”一直到“创造”按照SOLO分类法设计试题进行评价,试题的结构将是从“单点结构”、“多点结构”一直向“抽象扩展”的结构发展的,所涉及的知识也由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发展,最高层次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要评价学生“创造”(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设计的试题必然具有“网络化”或“抽象扩展”层次的结构。

以上关于SOLO分类法的分析给教学的启示是:

(1)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与建构主义的观点“解决问题时已有的知识经验也不是被原封不动地提取,也要被不同程度地重新建构”是一致的,不过习题的结构(按SOLO分类法)应与所要培养的认知过程类型相匹配,如果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理解”,而习题用的是适合于“评价”和“创造”认知过程的,这样的习题对学生“理解”来说,不是促进而是阻碍,因为具有“网络化”或是“抽象扩展”结构的习题包含了大量的其他信息,解决这样的习题也需要更复杂的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学生不可能超越“理解”而直接“评价”和“创造”的。

(2)按照SOLO分类法设计试题时需要“估计正确解答各种物理试题所必须经历的思维操作,概括出典型的思维操作过程”,这就决定了试题往往具有良好的结构,是经过人为处理的简化的、理想化的问题,这种命题方式的局限性在于:问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不利于评价学生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性思维(斯滕伯格把人类的思维分为分析性、实用性和创造性三种类型)。

3结论

第5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 学业达标考试 学业竞争考试 学业达标的强制性标准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多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并采取种种强制措施以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收效不大,或者说根本没有效果。

笔者以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根源是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便全程实施学业竞争考试,造成学生至今依然书包沉重,作业、考试、补习带来的精神压力沉重,睡眠不足,影响了身心健康。孩子们整天埋头苦学,多数是浪费时间精力学各种各样、毕其一生也不可能全部会做的没有用的题目,该休息、玩乐、扩展知识面和发展兴趣特长的时间被“题目”大量挤占,学生从小善做题,但是不善“问”,不善创新创造,不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

一、关于区分达标考试与竞争考试的建议

建议中小学12年基础教育将学业达标考试与学业竞争考试严格区分开来,其中10年实行学业达标考试,2年实行学业竞争考试。具体地说就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二实行学业达标考试,初三实行学业竞争考试;高一高二实行学业达标考试,高三实行学业竞争考试。

10年实行学业达标考试、2年实行学业竞争考试的目的,是使学生12年中有10年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他们从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题海和考试分数中解放出来,有时间无牵挂地娱乐、锻炼身体、看课外书、做有兴趣的事和发展特长。

面对学业竞争考试,可实行应试教育,教学围绕“让学生会做题考高分”转,从而使学生在升学和择校考试中胜出。

初三、高三实行学业竞争考试是迫不得已,因为初三、高三面临升学、择校、择专业的选拔或淘汰。在各种选拔或淘汰的手段中,大家同时开展做统考试卷的“比赛”,按“比赛”成绩进行选拔或淘汰,相对比较公正,也最经济最好操作。

二、学业达标考试要先定“标”

我们一直没有判定学业是否达标的“标准”。

有人说我们现在不是有“课标”了吗?“课标”实际就是以前的教学大纲。“课标”和教学大纲的内容很多就是知识词条、概念词条和原则性要求,属于“模糊语言”,严格意义上讲是不能作为标准的,因为标准必须是具体的、精准的、可操作的。比如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使学生理解有关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以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用这些概念和性质对简单图形进行论证和计算的方法”。请问:学生会做哪些题目为“理解”?能得多少分叫“掌握”?如果确定考60分为达标,那么同一个学生或年级,用甲卷得90分用乙卷得20分,请问标准在哪里?能说考20分未达标考90分就达标吗?学业是否达标及达标程度怎样测量如何比照?……使师生几十年来不堪重负变化无穷的无边题海都没超纲没超所谓的“课标”,各种高难度的奥数题也没超纲没超所谓的“课标”。因此现行的课程标准其实并非是科学的可操作的检测工具和能用来对照是否达标的“技术标准”。

1.要确定训练标准。

教育也是训练的过程,但不能为了检测能达到符合标准的分值,就可以进行不必要的训练,或训练多少无所谓。是否完成某一阶段的教育并非只看是否通过了某一阶段的考试,还要看是否完成了某一阶段的训练过程。比如在某一教育阶段,该写多少篇作文,该看多少课外书,该上多少节体育课,其中篮球几节武术几节,该演算哪些数学题,该画哪些画,该完成哪些实验操作,等等,都应有科学、必要、有度的训练标准。

文化课的训练标准说白了主要是练习题库,它应当是经过实践检验科学论证确定以后由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是公开透明的。在学业达标教育阶段让学生做大量练习题库以外的练习属于超标,是违规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反,不完成练习题库的作业属于训练不达标,也是违规。

市面上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二,以及高一高二各种练习册习题集可谓书山题海,说明:孩子该做哪些题,该练习多少次,做多少遍,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

2.要确定检测标准。

包括试题库、试卷样本(提供题量、题项、题型、结构、知识点的分值分配等标准)以及运动和动手课程的检测标准等。试题库等检测标准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公开透明。达标检测试卷必须按照样本试卷所要求的题量、题项、题型、结构、知识点的分值分配等标准从题库中选择考题组合而成。严禁不按试卷标准用试题库以外的试题检测学生,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检测标准。

训练题可能是试题,也可能不适合做试题,却是必需的。列为强制标准的习题、试题和试卷在全市或全省范围内应当是统一的,不可随意而为、各唱各的调。

练习标准和试卷、试题标准是在对过多过滥五花八门的习题、试题和试卷去芜存菁、化繁就简后形成的:它是公开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也为规范,如同制度,必须遵循;或为“标准”工具,可直接用来对照、检测达标情况。

学业达标考试不涉及竞争、选拔、淘汰,题目应适可而止。

目前亟需将课标或教学大纲具体化,用具体的和范围固定的训练标准和检测标准体现出来,用强制性标准排斥加重课业负担、祸害基础教育多年的“非标准”。

初三、高三则实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不可能有定型的公开的题库,否则不能拉开分数档次对生源进行选拔或淘汰。

三、实施学业达标考试要纠正的思维误区

思维误区一:学生越能做偏题难题怪题则教学质量越高。

现在学生做的题目比以前要丰富复杂得多,试卷难度大很多,看多年前的考试题最大的感慨是,哇,怎么这么简单!让现在普通的学生去做也不费劲。但是你能说过去培养的学生质量不如今天吗?

现在小学生做的题目常常让有大学、研究生文凭的家长、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商量半天也不会解,难道他们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不如小学生?非也,小学生会做只不过是做过类似的题目,“会照着模子套”,形成了“条件反射”而已。

牺牲学生的“副课”、课外阅读、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搞“偏难怪”,考分上去了质量却下降了。

思维误区二:教学难度向少数名校和尖子生靠。

现如今,不止毕业年级,初三、高三以外教师也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原因是考试题目“品种”繁杂多变,变化多端的题目有多少“种”?会做多少“种”题为达标?处于“黑箱”之中,而且题目“新品种”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大学毕业从教几十年的教师做统考卷得不到满分的情况司空见惯。连名校天资高的尖子生学起来都很有难度,自然超出了大部分学生正常的学习能力,不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反复操练请家教上辅导班,很多学生就“挂红灯”。这种教育多少年来使亿万学生考试屡屡受挫,从小就觉得自己笨“我不行”。多年来初三、高三以外阶段的教育仅仅是让少数学生感觉成功、自信,而让大多数学生受伤、自卑,此现状必须改变。学业达标考试的教学难度应当使绝大部分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成功,学得自信。

思维误区三:考分要拉开档次,最好是纺锤形,不能人人满分。

制定学业达标标准的原则应当是让绝大多数学生能通过,学业达标标准公布以后,学生在考前对照标准就可预知自己能考多少分。像现在的重点学校,全班、全年级乃至全校人人满分都有可能。

学业达标考试不涉及生源的选拔或淘汰,没必要排名,没必要非把学生考得灰头土脸,能够大家都考好成绩为什么不可以?难道让学生在考试面前屡受挫折、心灵扭曲、丧失自信才是好的教育?而在日本,中小学生对考试成绩不满意可以再考,直到认为满意为止。

倘如此,学生还有必要为分数为名次睡眠不足吗?还有必要请家教上辅导班做题库以外的、大量的、稀奇古怪的题目吗?

四、12年“全程”实施学业竞争考试脱离现实需要

学业竞争考试就是选拔或淘汰学生的教育。几十年前教育不普及,适龄儿童入学率不高,很多适龄儿童失学,入小学要能数到100,会简单的口算,不通过的被挡在门外;初小升高小要刷掉一批学生;高小升初中要刷掉一批学生;初中升技校、中专、高中要刷掉一批学生;尤其高中升大专、本科要刷掉一大批学生。刷掉学生的手段就是考试。要想不被刷就得考高分,要想考高分就得让学生“拼命”会做题,死盯考试指挥棒。过去基础教育12年以学业竞争考试为主是迫不得已。

现在早已“普九”,相当多的地区几乎百分之百的孩子初中毕业后能升学,高考平均升学率在70%以上,发达地区更高。基础教育已不再需要用越来越难的试题把孩子淘汰在升学的大门外。

同时,扶持薄弱学校,校长、教师流动,教育均衡化,义务教育就近入学,严控择校比例甚至零择校等举措使得用越来越难的试题选择优生、淘汰“差生”的土壤越来越少。

基础教育12年,只有初三、高三需要用一张试卷选拔、分流、淘汰生源,因此基础教育没必要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为升学、择校而竞争上面。

五、确定“标准”以遏制基础教育的“癌细胞”

健康人身体里也有癌细胞。如果癌细胞失控,数量恶性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侵害健康机体,使变成癌症患者,晚期癌细胞到处扩散,则造成死亡。而健康的身体是能抑制癌细胞的数量暴增的。

学业达标考试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能力之所谓“三基”。做题是达到“三基”目标的手段而非目的。但是多年来教学目标盯在了让学生牢记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以提高分数上了,这是舍本逐末。

假设,经过实践和科学论证,确定10年学业达标阶段考试总共需要做10万题的训练量就能达到“三基”要求,再假设其中英语时态、牛顿三定律、因式分解、改病句、地球自转公转、食物链、化学键等各做1000题就能达到有关“三基”目标了,再多就“劳民伤财”。这10万题就是10年学业达标阶段考试中的“正常细胞”,是学生必须做应当会做的题目。考试试题就是从中抽取的。

如果基础教育的教学机体以正常细胞为主,那么教学机体就比较健康,有活力,教与学轻松快乐,学生有闲暇,能无牵挂地读课外书,钻研问题,发展兴趣爱好。

要命的是,在基础教育的教学机体中“癌细胞”数量失控,在这10万个正常细胞以外出现了亿万个仍在疯狂繁殖、不断变异的“癌细胞”。

我为什么说它是不断变异的“癌细胞”呢?新创制的统考试题尽管难倒了一大片考生,但下次统考这道题就不能再出现了,否则它就会成为人人会做的最简单的试题,因为学生见过的做过的题目就不难。基本的常用的应知应会的大家都会,因此就不考,专考非基本的不常用的,专拣边边角角的知识点出题。试题不断标新立异,让你猜不中没见过。近现代基础教育逾百年一代代亿万教师累计创制了天文数字般的题目,连教师毕其一生也还有很多没见过的不会做的题目。学生尽管基础知识记得很牢了,基本概念充分理解了,基本的必要的练习都做会了,基本能力具备了,但是,如果遇到没见过的异类题目,还是不会做,或者需解很长时间而考试时间又不允许。

第6篇

所谓表达能力,不仅指简历上的文字表达能力,还包括读、写以及梳理逻辑等。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内容:

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二、语言的表达技巧

三、张开口好好说话

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工作需要。员工的表达能力会立即用在工作上,上班族必须写出简明、正确的句子,随时用在策划书、讯息和报告中。不过,上班族毕竟不是作家,所以无须认为自己的文笔不好,只要大家多多联系,多阅读,自然可以愈来愈驾轻就熟。

沟通交流。在面试阶段,回答问题和交流沟通成了主题,因此面试官主要考察的就是求职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词能达意。

假如求职者说话没有逻辑、语意不清,面试官会觉得连自己的想法都表达不清的人是无法担当大任的。或者,求职者说话虽然动听,但听起来虚而不实,也并非成功的表达。

形象气质。我们面试场上,语言表达艺术标志着你的成熟程度和综合素养。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文字内容之外,求职者整体的气质、诚意,也伴随着语言同时呈现出来。优秀的表达更加容易地打动或者说服别人。好的形象、诚意自然让你在人群中凸显出来。

二、语言的表达技巧 说完重要性,我们来聊聊表达能力中,怎么去提高自己的表达技巧。

1、好好说话。口齿清晰,语言流利,文雅大方。交谈时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另外,还要注意控制说话的速度,一面磕磕绊绊,影响语言的流畅。(今天的第三部分,我们来深入讲讲这一部分)

2、适当的音调和音量。语气平和,语调恰当,音量适中。面试时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打招呼时可以用上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适合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

音量的大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声音过大令人厌烦,过小则难以听清。群体面试而且场地开阔时声音不宜过小,以每个用人单位都能听清你的讲话为原则。

3、注意面试官的反应。求职面试不同于演讲,而是面试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因此交谈中,求职者应随时注意听者的反应。

比如,听着心不在焉,可能表示他对自己这段话没有兴趣,你得设法转移话题;皱眉、摆头可能表达自己言语有不当之处;侧耳倾听,可能说明由于自己音量过小使对方难以听清。

学会观察,也是面试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好好说话 前面的部分,先跟大家总的介绍了表达能力,接着说到了表达能力中的表达技巧。

但是道理大家都懂,只有好好练习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第三部分,阿容跟大家说说张开嘴巴,好好说话,请大家跟着节奏,让我们的口腔打开来~~(偷偷告诉你,这是对演讲、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的课程)

1、提笑肌。我们笑起来的时候,两边脸颊往上面抬起来的肌肉。我们借助镜子来帮忙,笑的时候,上唇微涨,嘴角向上舒展开。上齿微漏,一个很好看的嘴角的弧度。笑肌向上提起来。

通过微笑让口腔内外的肌肉都向上洋溢起来,这是我们打开口腔的第一步。

2、开牙关。牙关是。当你张大嘴时,将双手放在两个耳朵下面就能摸到两个凹陷,那个就是你的牙关处。通过训练让我们的牙关打开,让口腔的空间松开。张嘴的时候要缓慢一点。

我们可以通过咬苹果的方法来训练:

想象一下,我们一只手拿着一颗苹果,另一个手摸着自己的牙关,稍微缓和地完全打开自己的上口盖,啃一口苹果,下巴要放松。每三秒啃一口苹果。

把我们的牙关松开,讲话的时候,让声音在口腔里回荡。

3、挺软腭。先用舌头找到你的上齿背,再往后,我们可以舔到我们的牙龈肉,再往后你能舔到的硬硬的弧线,那就是我们的硬腭,再往后,就是软腭。

挺软腭,就是在发声音的时候,让它稍微往上立起来。我们可以通过打哈欠的方法来锻炼软腭这块肌肉,通过这样来打开自己的后声腔。

4、松下巴。用手摸一摸牙关部位,左右活动下巴,你的下巴越放松,你就活动的越灵敏,边摆动的下巴,边发声,如果你的下巴放松,你的声音是不受影响的,你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去检验你的下巴是否放松。

今天的内容就写到这里啦,下面还有重要的课程分享~~

关于好好说话,其实我是在一节音频课程上听到的,音频的内容会更加的完善,而且也有老师的发音,会更加的助于学习。

第7篇

一、宣传工作12分

1、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做到有醒目的固定标语不低于8幅,新增2-5幅计生法标语,板报不低于6期,参加会议不迟到不早退得2分,缺一幅一次扣1分。

2、按时参加镇上组织的计划生育宣传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计划生育条例》等宣传任务的得2分,未完成的不得分。

3、各村有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名单,每月各村召开一次村社干部会议宣传或通报计划生育工作(看记录),五期教育名单齐全并开展五期教育培训,有记录2分,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4、完成婚育新风进万家创优活动任务,每村建人口文化大院2户,中心户每社至少1户文化活动中心或广场一个(按分配任务完成)。并开展学习活动,资料齐全,办公室学习园地内容新颖,内容丰富得3分,缺一项扣1分。

5、各村按时完成交办任务,资料齐全整洁并归档得3分,缺一项扣1分。

二、行政法规、村民自治、两项制度工作30分

1、政策法规宣传经常化,无计划外怀孕,无计外二孩和非婚生育,达到两无一好的得10分,出现一例扣2分。(与绩效工资挂钩)

2、出现计划外生育和计划外怀孕积极处理,配合镇计生办工作并积极做好善后工作的、独生子女平安保险率达100%得5分,不出面不处理的不得分,并作为干部政绩考评内容。

3、村民自治工作要做到有协议,有章程,有公约、章程、公约内容合法、合理、民主,有会议、活动记录记5分,每缺一项协议不齐各扣1分。

4、做好两项制度工作,奖、特扶工作无漏、无错、无误差,做到归档规范,家底清、质量抽查完善,年审清晰得5分,缺一项扣1分。

5、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执法工作中按照《条例》规定程序,依法行政并自觉对当事人做处理工作,并无违反“七不准”规定的现象发生,对奖励扶助工作资料齐、无错报、漏报,得5分有违反行为,资料不齐、不全、家底不清不得分。

三、优质服务工作20分

1、按时对育龄妇女清理登记并作出应安应扎人员时间安排,安环率达80%以上,及时率达98%,手术投保率达100%以上得5分,低1%扣1分。

2、各村居要积极创建优质服务室、积极创建国家优质服务县,确保出成果,积极开展知情选择、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积极与市乡计生部门配合完成优质服务临产监测,斯利安应用任务,作好优质服务和孕前、孕期免费健康检查达100%以上等工作,对已婚育龄妇女家底清、情况明,得10分,以抽查5人为准,缺一例扣5分,低10%扣1分。

3、各村要认真组织每季度“三查”普查工作,普查率在98%以上并积极管理药具发效,做好随访记录并按时完成各种交办任务得5分,低1%扣1分,缺一次扣1分。

四、人口、出生计划统计20分

1、报表准确、及时、无误、无漏、无瞒报现象,信息卡齐、家底清,得10分,出现一个问题扣2分。家底不清扣5分。

2、人口、出生、计划安排合理并每月按时公布,公开上墙。经常开展报表分析并走访育龄群众,按时完成交办任务得10分,缺一项扣5分。

五、流动人口管理5分

流动人口每季度清理一次,流入流出办证率和验证率均达到100%并有信息反馈和外出人员登记册的得5分,缺一项扣1分。

六、计划生育协会8分

1、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做到有理事会成员和会员名单,达到六有四落实,经常开展活动每年3次以上有记录,并达到市达标要求经验收合格得5分,缺一项扣2分。

2、计划生育协会要积极开展万名会员带帮致富活动,有帮扶花名和对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并协同计生工作搞好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得5分,缺一项扣2分。

七、计划生育工作5分

1、各村无计划生育上访案件的得3分,出现一例扣1分。连续上访不得分。

第8篇

关键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考查 应对策略

一、考纲阐释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8年语文科《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包括两点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高考设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对近几年全国和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归纳,我们发现在诗歌鉴赏的五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得最少,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涉题最多。本文就表达技巧的考查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对考生能有点帮助。

二、术语解读

表达技巧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考生明明读得懂,却得不到分数,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使用规范的答题术语,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可: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我们一般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来谈。

(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

9.对比让事物、形象突出,情感表现更鲜明。

(二)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作用简析: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之风。

借景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

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

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2.描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等。

作用简析:

动静结合――诗中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虚实结合――虚与实互相联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

白描与工笔――白描手法,只用线条勾画,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乍一见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醉酒,回味无穷。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三)除此以外的其它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具体手法作用简析:

1.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这是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2.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3.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4.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使诗歌更含蓄。

5.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语言更具有音乐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7.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让情感的表达更深沉。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8.比兴――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更显形象具体。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将妻子比作沧海和巫山,极见深情。

三、提问方式及应对策略

(一)问题陈述

1.常规问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提问变体:(1)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分析情和景的关系。

(3)从虚实相生(或某一个角度)的角度谈谈诗人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诗歌是怎样表达主题的?

(二)答题格式

主要是手法+表达作用。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三)答题步骤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问题:(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解析】该题两个题目均为表达技巧鉴赏题,且都提出了明确的鉴赏类型或角度:修辞方法、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动静结合)。第一问:考查修辞方法,涉及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偶、比拟等,考生选择其中三种并结合诗句作出说明即可。第二问:须明确诗歌的写景顺序。写景顺序一般指的是时间(早晚、白天、黑夜等时间变化)、顺序和空间(远近、高低、内外等层次变化)顺序;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描写,从多角度开拓意境,使景物互为映衬,从而构成一种情趣,增强诗歌表现力的一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中国古代诗歌的辉煌使得诗歌成为高考中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之一,在诗歌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在平时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多去品读咀嚼名篇名句,使自己的古典文化底蕴深厚起来;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轻松应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青于蓝考试研究室.高考语文核按钮.中学语文杂志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