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48:35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第1篇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通过电视这种媒体作为传播载体,对重大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社会问题或现象等通过背景介绍、记者采访、分析归纳与解释等方式做深入的全景式报道。深度报道通过对事件更深入的剖析,带给受众更深刻的影响,同时提升自身的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环境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面临来自自身与新媒体的多种竞争与挑战。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媒体信息,反而主导了媒体的走向,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的一个发展趋势。电视新闻节目对于电视这种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提升具有关键的作用。对新闻进行深度、广度的报道,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这早已不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专属。因此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电视新闻做好深度报道是发展的关键。电视新闻节目具有自身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展示,再运用评论类、调查类等报道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剖析,揭示新闻事件与社会、新闻事件与生活的关联,进而塑造舆论导向。对受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树立公信力。在当前形势下,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已成为提升电视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征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能达到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增强公信力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新闻本身就具有时效性,但是深度报道的新闻取材于当下手争议的话题或重大新闻事件,以此作为切入点,对事件发生的始末进行详细报道,从而使得新闻事件更具有影响力。受众不仅了解了事件发生的缘由与背景,而且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了解。二是新闻报道内容的深刻性。内容的深刻是深度报道的灵魂,新闻报道不仅是事实本身,还包括一种新的认知,深度报道是通过事件来剖析更深刻的引人深思的本质与内涵,从而对受众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感悟。三是报道的多样化。社会是复杂的,一个题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进行报道,使得受众对事物具有更深的认识。四是新闻报道的科学性。深度报道的题材选于现实,这对于电视新闻工作者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大局,从而做出具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

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

(一)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一直处于矛盾之中。新闻事件的发生需要及时的进行报道,然而深度报道需要探讨事件背后的内涵。深入报道需要足够的时间,尤其是调查类的深度报道,需要拍摄、采访等。不仅周期长,而且对技术要求高,具有较大的难度。通常来说,调查类的新闻报道要及时报道出来,很难做到深入剖析。新闻深度报道的广度与深度,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时效性而对深刻性产生负面影响,或因要求深刻性而延误了新闻的及时播发。

(二)隐性采访与隐私权的矛盾。隐性采访又称为暗访,采访的结果更具有表现力与说服力。暗访是舆论监督类新闻中经常用到的方式,通常选择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这就导致了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暗访采用的方式、尺寸把握不当,容易给被暗访方造成一定的伤害。隐性采访与隐私权这一矛盾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一直存在,隐形采访的方式、尺度把握非常重要。

(三)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性与新闻的客观性矛盾。深度新闻报道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道,传统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只是一个局外人,从客观事实对新闻进行报道,无需发表言论。然而深度报道需要新闻工作者参与到新闻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向受众展示新闻的事实的同时,又要对新闻进行点评,向受众揭示新闻事件背后的本质,对于受众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新闻工作者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存在,与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对矛盾体也不是对立与尖锐的,需要新闻工作者提升自身的素养,去合理的进行把握两者的关系。

(四)批评类报道居多,缺乏建设性的观点。在当前的深度报道中,舆论类新闻报道居多,一些新闻节目为了抓住受众的眼球,挖掘负面新闻,以制作爆炸性的新闻。新闻报道是还原新闻的真相,与受众公共了解并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批评类的报道应注意把握事件的尺,不能陷入恶性循环中。此外,深度报道缺乏建设性的观点,新闻工作者因为选题材或者其他原因,不能通过一个点来剖析一个面,不能对受众进行一定的启发与引导。这也是目前深度报道中面临的困境。

四、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策略

(一)做好新闻的选题。好的新闻题材,是深度报道得以传播的关键。在新闻选题上,要能把握受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或者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新闻选题贴近生活,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反响。选题意义重大,一个好的选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揭示某种社会现象,对受众具有一定的启发,才能引起共鸣。在选题的把握上,要有创新,可以选择别人未涉猎的题材,或者已有的题材但是要从新的角度进行剖析。

(二)做好新闻的策划。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的策划并不陌生,新闻提前策划很重要。把握目前的热点趋势、方针政策等,预测未来的某个时间点能够引起受众反响的新闻事件进行策划。对新闻的选题、拍摄、后期制作等都要进行精细的预测与安排。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超前的思维与意识,能及时根据当前的形势把握新闻线索,并能预测新闻的发展趋势,提前计划好多种报道方式,并迅速的对后续工作所需要的人、财、力做出安排。只有全面的思维,才能缩短时间,做出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

(三)深挖新闻的背景。深入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新闻工作者的基础性工作。背景的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深度。新闻题材确定好之后,就要全面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始末。作为新闻工作者,要综合挖掘新闻事件发生的经济、文化等背景。对于事件的报道既要从微观角度出发,还原新闻事件发生的个体或群体,又要从宏观角度出发,思考此次事件对于社会的影响。进而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影响力。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第2篇

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和采编来说,需要进行深度的整合,而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也就是对新闻观念的整合、对新闻媒介的整合以及对新闻角色的定位等。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把相关的新闻档案和当前的新闻事件进行整合。例如,在舟山日报推出“平民英雄”丁红武系列报道中, 就可以将当前的发生的丁红武舍己救人事件和以往轴上历史上发生的相关新闻事件联系起来,通过对相关新闻档案的整合与总结来进行综合报道,这样一来,我们的新闻报道也就更加具有深度,也使得新闻档案开始为新闻事件增值。与此同时,我们对新闻档案进行整合与分析,也可以从中分析得失,进而进行有效的总结,以便更好的、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进行新闻事件的采编与报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好新闻档案呢?对此,笔者展开了相关的分析。

1、新闻是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的,也就是说今天的新闻就会成为明天的档案,所以我们一定要管理好这些档案,进而扩大我们的视野。我们知道,新闻报道过后,经过一段时间相关的新闻就会成为人们眼中的旧闻,这对于这些新闻档案来说,看以已经没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力了,但是他却并没有失去自己应有的价值。就从上面我们所举的舟山日报报道“丁红武救人事件”中可以发现,我们的新闻报道通过对以往新闻档案的梳理和总结,进而将新闻广度、深度进一步的拓展开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相似事件的分析和整理,将年以来舟山发生的类似事件、新闻故事等进行再次的回放,我们发现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蒋纪周舍己救人、年报道的巡警夏骑兵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妇女、年报道的灭火勇士陈建军、年报道的模范村党支部书记朱缀绒、年报道的海岛孩子的好师娘杨兰娟等。对于这些新闻时间来说,已经成为我们的新闻档案,但是我们把这些新闻和当前所发生的新闻时间贯穿起来,也就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全面,也大大的丰富了新闻的内容,实现了新闻的深度挖掘,增加了相应的新闻价值。

2、要充分的对新闻档案进行挖掘,把具有重要价值的新闻档案开发成能在当今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闻。对于一些新闻档案来说,我们当前的新闻报道需要充分的进行挖掘和利用,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停留在对相关新闻事件的浅层利用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利用相关的新闻档案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对比和说明上,更为重要的就是也不能仅仅把这些新闻档案当做背景来使用,更为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对这些新闻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对此,舟山日报就科学的利用了相关的新闻档案,进而深化了“平民英雄“ 丁红武报道, 在这方面,相关的新闻从业人员并不是对以往新闻档案的简单回放,而是把报道的重点放在“回访”,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派了一系列的记者进行调查,开展了大量的新闻报道, 从而充分的展现了“新闻背后的故事” 充分挖掘了故事背后的新闻。这样一来也就给受众一个更加完整、清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从而达到了与群众互动、共鸣共勉的效果。所以,这也就启示了我们对以往新闻档案的利用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其中有着加大的利用空间。

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也要充分的利用好数据库、数字化、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 进而来提高新闻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以及服务水平, 从而在最大的限度内实现对新闻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增加其相关的效益和价值。对于新闻档案来说,它们是已被新闻媒体所过的, 所以他和当前的某些新闻资源也是具有传承性和同源性的。所以,我们就要加强对这些新闻档案的管理,进行科学规范的分类,与此同时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以便我们在利用相关新闻档案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利用。在当前的情况下,很多的新闻档案管理较为混乱,主要的就是一些报刊的合订本,同时在管理上业不是较为细致,没有进行很好的分类。这样一来,也就给采编人员获取相关新闻档案资料带来许多困难, 也给报道留下了不少遗憾。如果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挑选出和报道主题密切相关、最具典型的新闻档案资料, 根本没有可能。通常我们是经过一些记者或者是编辑的印象和回忆。所以,在我们进行新闻档案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建设,需要对相关的新闻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加工和处理, 并且利用那个当前的信息管理手段来进行相关的制作, 能够很好的实现新闻档案资料齐全、检索查阅方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大力的促进互联网建设,让相关的报纸实现“联网”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有无,进而更好的利用以往的新闻档案来为今天的新闻报道和整合服务,实现为新闻时间增值的效益。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第3篇

【关键词】新闻记者 实事求是 新闻导向

1 前言

新闻记者所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我们心底的责任就显得格外的庄严而又神圣。记者的职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媒体乃人类文化与文明传播、传承的枢纽,是因为媒体乃社会机体健康与否的良医,是因为媒体关联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心灵世界,是因为媒体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与进化的进程。新闻,是媒体对于正在发生的社会事实的反映。要搞好新闻报道,就要让受众获知比消息更生动的内幕,比内幕更生动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新闻报道存在着的死板浅薄的沉闷局面,把新闻盘活、写好。因此,我们要求的新闻,在对事实的反映过程中,不仅要有感性的,更要有理性的;不仅要反映程序性的,更要反映 规律 性的。要有血有肉,有筋有骨。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在掌握好新闻特点的同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不断提高对新闻的宏观驾驭能力,实事求是的努力把好新闻报道关。

2 新闻报道要有全局观念

新闻报道有没有全局意识,将成为记者决定一则新闻报不报道、如何报道的重要前提。社会上的大众活动五花八门,只有把所报道的事实放到全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背景中去观察、去分析、去研究,才能避免新闻报道中就事论事、不得要领、浅尝辄止等问题。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树立全局意识,就必须先确定新闻的采编选题背景是什么,即报道的针对性是什么。这个针对性首先是指当前运行的热点话题是什么,然后是媒体对事实可能披露的程度,这些都需要新闻记者在掌握微观事例的同时,熟悉宏观情况:胸有全局才能一览众山小。如果没有对全局的把握,仅靠微观事例,就很难采编到一则真正有价值的好新闻。立足全局看局部,一定要有全局新问题、新思考、新观点与局部新情况、新事例的对应和整合,否则,报道就会出现不足,让人读来深奥枯燥,感到头重脚轻,就是让人觉得像看多棱镜,事实庞杂,眼花缭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新闻记者的采访不仅要有全局观念,还要深入地感知眼前存在的事物,还要掌握许多背景,了解和预测那些隐蔽的、过去的和未知的情况。如此,仅凭观察显然不够,这时候所要推重的便是记者的思考能力。新闻记者应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运动思维的全部优势,形成一种卓然不群的独特思维品质,敏捷性、紧张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便是这种心理素质的浓缩。可以说,新闻记者从准备采访到稿件的完成,其整个活动都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能否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迅速做出反映和判定,并能随时修正和改变原有计划,顺藤摸瓜,寻找新问题,发掘新线索,就是对记者思维敏感性的检验。所谓“机遇采访”和“突发新闻”的捕捉尤其需要这样的心理素质,这就是常说的新闻敏感。采访时要边听、边记、边观察、边思维,迅速判断,抉择写什么、怎样写;写作的过程更要追求快捷,争分夺秒,倚马可得。这种心理素质对于现场采访和现场主持节目的电视记者尤为必要。思维的广阔性要求记者要善于全面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多方面的联络,举一反三。而思维的独立性则要求记者善于透过问题的现象,深入问题内核,揭示事物的本质,从简单的、普遍的现象中发掘深刻的主题。记者的许多有影响的“深度报道”、“追踪报道”和“连续报道”等正是有赖于记者这样的心理素质与全局观念。

3 新闻报道要强调真实性

新闻记者对事实真实地反映,是新闻的根本。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新闻记者对事实的报道,却又难免会带有主观性因素。所以,任何见诸媒体的新闻,都是认识事实和披露事实的一种意识化了的活动结果。新闻应当用事实说话,应当是合乎客观实际的。但纯客观的报道又是不存在的。报与不报、多报与少报、报到什么程度,在报道中反映怎样的价值判断等等,都明显地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

然而,真实地报道事实,这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不违反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强化存真意识,就必须处理好客观报道与主观选择的关系。所以,如何准确地选择新闻事实,就要根据新闻价值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当然,在客观报道中,都程度不同地包含着倾向。但倾向不是偏见。在报道中要求新闻工作者严格按照事实展开准确的叙述,说合乎事实和有充分事实根据的话,不在报道中夹带个人偏见,不夸大成绩和掩饰缺点。倾向在一般情况下只是潜藏在文字的背后。有些报道,受众认为不真实,并不是报道的事实不存在,而是因为以偏概全。所以,要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从主观上讲,就必须要考察分析它所处的具体环境,具体条件,切忌不恰当地下结论。

总之,媒体的报道,一定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把那些最具典型意义,最有指导价值,最能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事实,呈现给受众,以服务和引导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4 新闻报道要有社会责任感

新闻记者所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我们心底的责任就显得格外的庄严而又神圣。记者的职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媒体乃人类文化与文明传播、传承的枢纽,是因为媒体乃社会机体健康与否的“良医”,是因为媒体关联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心灵世界,是因为媒体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与进化的进程。一个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不适合做记者;一个没有为人类文明献身精神的人,也不合适当记者。而记者职业要求的底线是职业精神和道德,我们不能不清楚底线,也不能忘记高标。既然做了记者,既然从事了新闻职业,那么,除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我们没有什么放弃不了的利益。除了人类所追求的真理和正义,我们没有什么值得患得患失。如果我们忠诚地履行了记者的职业操守,那也不过是尽了记者的本分和义务。

社会是由不同的职业组成,我们从事新闻职业,就是向社会签署了一份契约,忠于职守是这个契约的核心,履行记者职责和义务是契约的要求,遵守记者职业道德和纪律是契约的规定。我们既然是新闻职业人,同时也就是契约人,于是,我们活得并不轻松,也不省力,却活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因为记者职业对社会的运转来说应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位新闻职业人都应具备服务于社会的责任。

5 结论

新闻媒体的自身价值往往表现在社会效益和 经济 效益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媒体的公信力;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媒体的收视率。新闻记者的价值则是通过新闻作品反映出来,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和新闻导向正是在不断的新闻实践和新闻创新的过程中逐步确立并显现出来。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第4篇

出境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端正的形象非常重要,而且良好的形象更能体现出境记者的气质和内涵,从而体现现场报道的氛围。出境记者可以是较为普通的外貌,并且没有明显的身体残缺就可以,行为举止上都需要表现的大方得体,穿戴方面更应该与现场的环境相适合,在不同环境中进行现场新闻报道需要有相适应的着装。例如,在进行对县级领导大会的报道中,出境记者需要着装整齐、表情自然和语言表达平稳流利;在人民日常生活采访中,出境记者应该着装朴素,说话内容简单易懂,最重要的是出境记者能够和老百姓进行简单质朴的交流。出境记者在现场报道过程中,需要将自己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并且根据报道现场事件的发展进行相应语态的调整,脸部表情应该表现的轻松和自信,给观众营造事件现场真实的氛围。

二、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现场新闻报道中,出境新闻记者必须具备和体现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出境记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理清楚报道的思路,并运用合适的语言将现场新闻事件进行准确又真实的报道,从而突出新闻事件的重点,使得普通观众对现场报道的事件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出境记者将现场新闻事件的进展情况生动形象的描述,使得新闻报道中能够更好地体现现场的氛围。另外,出境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现场的时候必须体现较强逻辑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在对新闻事件的口述中体现语言的生动性、明晰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得对现场进行描述的口述能够直接在播放新闻时进行直接使用,减少新闻节目录制后修改的力度。

三、具备必要的新闻现场判断和应变能力

现场新闻报道对出境记者的现场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出境记者由于缺乏良好的判断和应变能力,经常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而无从下手的现象,从而使得出境记者在现场新闻的报道中措辞的不流畅、语言表达与思路的不清晰,进而大大地降低现场新闻的报道力度。因此,出境记者必须对自身现场判断和应变能力进行良好的锻炼,需要在面对复杂的事件时保持清晰的头脑,从新闻现场的事件、人物状态、现场环境等等细节点入手组织自己的语言、捋顺自己的思路,进而朝着更深的方向,如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性质以及影响等等方向进行思考。另外,出境记者对现场新闻进行报道的角度也非常重要。出境记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整件新闻事件报道出来,这需要出境记者以良好的新闻报道角度将观众关注的信息及时地进行播送,使得现场新闻的报道更具真实性,提高出境记者对新闻事件报道真实性的洞察力,从而使得出境记者更好地完成新闻现场报道的任务。

四、处理好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

记者在进行采访的阶段时候,应该努力保持采访人物的执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摆正自己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即平等关系。出境记者在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应该始终是保持平等关系,而不是对采访对象进行仰视或俯视的采访态度。有些记者经常在采访的过程中语气逼人,这使得出境记者带给采访对象居高临下和审问的感觉。例如,在采访农民工时出境记者应该尽量向观众揭示农民工恶劣的生活条件、不公平的工薪待遇和农民工内心隐藏的苦楚,而不是过分地揭露农民工在城市中所体现的不文明的现象;有些记者在采访时表现得过于紧张和言语混乱,导致媒体的公正客观性降低。因此,记者需要时刻摆正自己和采访对象的关系,避免故意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评定或者歪曲事实,需要以尊重采访对象的态度进行现场报道,在遇到一些复杂的事件时候,更需要能够静下心来听清楚采访对象的言语,从而做到彼此真心的交谈。

五、敢于进行客观评价

国内传统的处境方式是将记者放在新闻报道的开头,对进行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进行笼统的描述,而缺乏记者自身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因此,记者的出境方式可以放到新闻报道的结尾,报道出记者现场采访的深切感受,这使得新闻现场的采访更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例如,在现场报道中遇到一些复杂的事件的时候,出境记者应该在新闻报道的结尾大胆地发表自身意见和看法,积极地从新闻事件的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正确地反映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更多的事件。

六、结束语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第5篇

关键词:新闻稿件;质量

abstract: how does the article in view of enhance the news manuscript the quality, how discussed the news to write anything and write the good content the question.

key words: news manuscript;quality

说到新闻的写作,多数人都知道,新闻要具备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和事情的结果。有些通讯员说:我经常给报纸、电台投稿,五要素也具备,可是投的多,采用的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觉得这就要解决好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1 新闻写什么呢

(1)要写新事,写不见和少见的新闻;我们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比如:有些事件属于特别新鲜或突发的,或者是重大的事件,你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只要具备5个w,字数不要求太多,一二百字也可,三四百字也可,这类新闻一定受听众或读者的欢迎,编辑在编发稿件时一般会采用。有时一些重大或突发事件的发生,虽然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但还没有结果,事态还在继续,作为首次报道,应首先把事件发生的消息告知读者或听众,编辑在编发稿件时也会采用。wWW.133229.cOM然后再对发生的事件继续进行后续报道,对了解到的还在发生中的事件在当前的结果进行报道,同时对事件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信息进行梳理,然后进行综合报道。有时候,有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更超越事件本身分量,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的新闻,这就为新闻报道者提供了更大的报道空间,此时的后续报道也尤为重要,听众或读者也非常关注,作为新闻编辑也特别注重,此时报道者,应及时跟踪,把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报道,与编辑部配合及时播发。

(2)写新好事,就是效果好、办法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些新闻线索往往是从简报、工作 总结 、汇报材料、信息里找新闻眼,把一些呆板的简报变成鲜活的新闻。

(3)写故事,生动的、活泼的、有趣的东西必有含义,这就要求我们深思考,找由头,挖掘情景,了解背景,写出综合性的新闻,这样的新闻要符合主旋律,体现新闻正义。

(4)写新故事,新闻宣传要突出“团结鼓劲、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主基调,要特别注重发挥 教育 和引导的功能。因此,对负面的事情正面写,这就要求记者或通讯员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换位思考问题。这就告诉我们:①新闻稿件要具有时效性,要及时发现新闻线索,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新闻现场进行采访报道,把最新的消息告知广大听众或读者。②新闻稿件要有深度。

2 要提高新闻的深度

如何提高新闻的深度是由一个记者或通讯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决定的。素质和能力涵盖了好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思想、品格、性格、写作基础、概念、写作方法,还要博览群书,等等。新闻是一门综合学科,写新闻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用心感受,只要心中有大局,努力实践,都会写出好新闻。要写好新闻,一定要掌握与政策稳合的基本点、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新闻事实的 规律 点。评价一条新闻,首先要看它有没有思想性,因为思想就是灵魂,有思想性的新闻必须是真实的,写的角度不同,含金量就不同,含金量是新闻的内涵。一般来说,重要新闻、头条新闻应该是承诺少、解读多。对重要新闻延伸探索的话,就是深度报道,注重挖掘内涵、注重来龙去脉,善于背景的利用,引深故事,推波助澜。

3 如何写出好新闻

(1)写新闻要有眼光。一个记者或通讯员要想写出好新闻,必须有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通过现象去思考问题,要善于对事物分析,选角度、求突破。要抓住脉搏找准切口,细心研究。我们平时要多听广播、多读报纸、多看电视新闻,从中掌握新闻媒体当前重点宣传报道哪些方面的新闻,作者抓住新闻点就等于找到了泉眼,再进行归纳再提升,有针对性地为新闻媒体投稿,这样,命中率就比较高了。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第6篇

摘 要 随着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国计民生,民生新闻成为当前新闻行业中的一大热点,不断受到大众的密切关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结合民生新闻的特点,记者在现场的报道情况直接影响着其新闻质量,文章主要探讨了民生新闻记者应该如何做好现场报道这一问题。

关键词 民生新闻 记者 现场报道

民生新闻具有新闻的时效性、画面的动态性和内容的生活性等特点,深受大众的关注。民生新闻采访是民生新闻的关键环节,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的现场报道,是考验记者能力与素养的重要依据。

一、充分认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的特点

在民生新闻事件中,现场报道是最有说服力的部分。现场报道首先强调的是事件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真实性要求记者对整个新闻事件客观事实进行再现及评价,及时性要求记者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报道,记录稍纵即逝的场面,并尽快地将事件完整呈现;其次现场报道是记者亲身走入新闻现场,真是面对现场情况的表达与交流,要求记者通过自身的语言、行为甚至情绪真实地完整地报道新闻;最后现场报道不仅仅是记者对新闻事件的简单交代,还要求记者有效地调动现场人员及受众的参与性,使报道更自然,更贴近大众。

二、做到个人素养与能力的日常提升

(一)丰富自身知识积累与储备

作为民生记者,尤其是做现场报道的一线记者,除了记者的专业采访知识,还应该多方面的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虽然不要求成为全知全能的专家学者,但知识结构应该既博学又有专长,做到一专多能。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熟知并有自身的认识,这是进行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根据民生新闻的常见内容不断丰富知识积累,以知识支撑语言,现场报道更加有力。

(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是民生新闻的现场报道中的要求,在任何新闻采访与报道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要求。民生新闻的新闻事件多发生在基层,报道时面对的采访对象也多是百姓大众,这就需要记者注意自身的语气态度,更好地贴近采访对象。记者相对于受众是最接近新闻事件的人,在了解事件之后,如何真实有效地向受众进行现场报道,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掌握较高的语言表达技巧。

(三)深入基层彰显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的突出特点就是其大众性,对大众的服务精神和人文关怀。一方面侧重对普通百姓“三生”的关注;另一方面主要是对普通百姓的报道,解决其想知道却不知道的问题。所以民生新闻的记者要有深入基层的决心和真诚,真正从百姓的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所关注的,进行报道。

三、针对具体新闻做好现场报道

(一)前期准备工作充足

在进行新闻报道之前,记者要事先对事件内容和方向进行了解,从而做好新闻立意和采访报道计划。对于突发事件的发生,这就要求记者自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进行的各种知识积累。虽然记者不可能对每个领域都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但是在进行专业性领域的采访之前,就要求记者做好充分做足准备,对采访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深入报道,但是一味强调专业性也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将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这样才能提升记者的采访效果,确保新闻质量。

(二)现场观察认真细致

在做好前期准备的基础上,也要保持灵敏的新闻感知度,不能因为有做好的计划就在报道过程中生硬地照本宣科。民生新闻的真实性、服务大众性就要求记者必须时刻客观地将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民生新闻的事件现场一般都发生在基层,贴近百姓的生活,在进行现场报道的过程中,很多细节都可能是百姓关注的,这就要求记者在现场必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发现细节处的新闻点,在丰富新闻内容的同时,切实做到想百姓所想。

记者进行新闻的现场报道和采访是对灵活性要求很高的一项活动,尤其是在现场报道中会存在各种可能性,会遇到不同的人或突发状况,这就要求记者必须采用灵活的采访方式,时刻保持敏锐性应对采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况。

(三)提炼新闻主题,正确引导舆论

民生新的报道大多是服务群众百姓的,在新闻立意及素材选择的过程中要抓住热点问题,可以着重对民生发展变化情况、医疗卫生情况、就业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进行着重的报道。提炼升华好的新闻主题,可以很好地向百姓展现当前的社会情况,也能够更好地听取百姓的需求,真正为百姓解决问题。

在报道过程中,被采访者情况和背景总是不同,这更是对记者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求记者根据事件性质的不同,被采访对象的知识水平及性格等因素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引导,从而得到有效的采访内容,提高新闻质量。

记者在民生新闻的采访报道中,要善于站在百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选择百姓基层中出现的问题和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新闻内容。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做到对具有指导意义和具有启发性、普遍性的题材的把握,贴近群众,有亲和力,充分挖掘群众的想法,切实反应百姓的意愿,才能做出好的民生新闻。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第7篇

好文风,是写出来的,更是走出来的。新闻传播规律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写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规律,即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要反映事实、报道事实,首先必须在海量的事实中选择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形成新闻作品,通过媒介,影响舆论。要获取好新闻题材,写出新闻佳作,首先必须采访到新闻事实。新闻界有句至理名言“脚板底下出新闻”,这是新闻界前辈新闻从业的形象化总结,道出了好新闻是靠脚底下的功夫得来的朴素道理。为此,走基层,到一线,是新闻工作者获取新闻事实的最佳途径。我们常说“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海者擒蛟龙”。稿件的水平、新闻的价值,可以见出报道者走基层、转作风的真功夫、深功夫。只有那些深入事发第一现场,采访到第一手材料,甚至是独家素材,才能写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甚至是独家新闻。

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作品,越具时代性和人民性,越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这是一切经典作品所证明了的。这些作品除了主题鲜明,内容重大、新颖外,其文风也是重要因素。这类新闻作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坚持用新闻事实说话,文字简练、准确、传神,行文流畅,用语生动、鲜活,甚至多有群众语言的清新活泼,文风朴实、清新、亲切、自然,作品打动人、感染人,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人、教育人。近年来,《恩施日报》相继推出的“和谐使者”――易满成、“义渡艄公”――万其珍、“信仰老人”――施星灿、“拐杖老师”――谭定才、“最美信使”――张美冲、“愚公支书”――王光国、“造福书记”――向家林等一批全国、全省重大典型,引起强烈反响。这些带着泥土芳香、新鲜露珠、时代气息的作品,无不是本报记者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寻访、发掘,汲取基层营养改文风而锤炼成的新闻佳作。

新闻工作者要走出书斋、走出编辑部、走出办公室,改变改写材料拼凑稿件或记者在通讯员稿件上挂名的惯常做法,走进社会的大熔炉和时代的洪流中,去采撷鲜活的新闻。由过去高高在上的作风,转变为下基层当群众的学生的作风;由过去夸夸其谈的作风,转变为求真务实的作风;由过去当文抄公、二传手的作风,转变为到一线抓活鱼、摘鲜菜的作风;由过去漂浮的作风,转变为调查研究、脚踏实地的作风;由过去只跑部门、改写材料的懒散作风,转变为带着线索和选题,勤下基层,多写好稿的作风。事实证明,只有那些作风扎实的人,才能到一线抓到活鱼,入深海擒获蛟龙,才能见常人所未见,写常人所未写,敢发常人所不敢发的第一声。也只有作风扎实,深入实际,才能将鲜活的材料、感人的事实写进报道,使报道呈现出清新、活泼、朴实的文风,令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相反那些靠闭门造车炮制出的作品,只会落入“假大空”的窠臼,报道显得苍白无力。

近年来,《恩施日报》在“走转改”活动中,推出了5个整版的基层采风报道、1个系列报道和近百篇稿件,形成了“走转改”的强势效应;同时还在要闻版、经济版、社会版等版面常设《走在山路上》、《绿色恩施行》、《走基层――普通人的故事》、《百姓讲述》、《百姓百事》、《身边正能量》等多个“走转改”新闻栏目,将版面更多地留给基层,把笔和镜头更多地对准群众,各相关栏目年发稿均约200篇,来自基层的鲜活新闻,成为报纸的特色栏目和报道亮点,其中“踏访318国道”系列报道获湖北新闻奖二等奖,《百姓百事》、《身边正能量》栏目获湖北省市州报好专栏,《父亲的扁担》获得全省“走转改”好新闻一等奖,有力地回答了好文风从哪里来的问题。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第8篇

新闻事件的传播主要是依靠新闻报道,新闻报道通过对新闻的传播,最终实现社会舆论的引导,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而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发生比较突然,而且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事故,主要有自然事故和人为的事故,这些事故会影响社会发展,导致社会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因此,采访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时,要采取应急处理的方法,把握自身原则,建立积极正面的舆论导向,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 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功能

新闻报道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对社会事件进行正确的分析,站在客观地角度上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然后借助新闻报道,将积极地观念传达给受众,从而能够使社会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新闻报道要将重大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报道出来,而且不能带有主观色彩,应该客观地去评价重大突发事件,要以一种积极地心态去引导观众,让观众能够客观地分析重大突发事件,而不产生过激的负面情绪,从而确保重大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运用不一样的舆论导向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而新闻报道运用积极地舆论导向,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1 展现事件真相,防止谣言出现

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群众会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也容易以一种主观的态度去评价重大突发事件,如果,这时散布不良的虚假信息,就容易滋生负面情绪,导致人心惶惶,而及时的新闻报道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发生的原委,将那些不真实的信息加以否定,让观众及时获取事件的真相,从源头上消除虚假信息对公众产生的不良影响,稳定公众情绪。

1.2 使公众情绪稳定,使社会秩序趋于安定

由于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是比较突然的,而且其影响力比较大,覆盖的面积比较广,一旦发生后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会使社会利益出现不平衡的问题,所以,这时新闻报道要进行正面宣传,可以使民心安定下来,让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事件发展的情况,他们就不会对事件的进展无端的猜疑,从而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1.3 积极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力量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要想得到及时地控制,这离不开公众的支持,所以,新闻报道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公众,使公众也可以为事件的解决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当群众的力量有效凝聚时,则可以促进重大突发事件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比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新闻媒体对汶川灾情进行了及时准确的全方位报道,让社会各界在第一时间了解灾区的真实情况,在新闻报道的正确舆论引导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灾区救援工作,无数的群众自发为灾区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反之,消极的舆论导向会对事件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要素,在新闻报道中如果出现了虚假甚至歪曲事实的报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公众消极负面情绪的激增。比如,今年6月底到7月初一则关于冷冻“僵尸肉”的报道被广泛传播,民众一时对冰冻肉制品谈之色变,但经过对新闻线索的反复核实后发现,这则关于走私肉长时间冰冻封存的“僵尸肉”报道却是一则虚假新闻报道,而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让人难以释怀。

同时,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媒体不能真实的将事件报道,或者采取封锁消息的方式,也会引起人们无端的怀疑,造成谣言滋生,而如果新闻报道过于主观,或者消息不完整,同样也会对公众产生误导,甚至使事件进一步恶化。

2 新闻报道舆论导向存在的问题

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新闻报道容易出现“失语”和“乱语”的问题。“失语”是指新闻报道中不能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新闻报道的话语权得到更加充分的表达,但是,一些新闻媒体仍然不能摆脱传统套路,在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不能进行积极地舆论引导,或者存在报道内容不够深入等问题,也就无法积极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

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乱语”的问题也是比较常见的,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很多新闻媒体在没有了解事件真相之前就开始报道,甚至歪曲事实,或者不能够完整的去报道事件,因此新闻报道应该是将事件准确地传达给观众,这样才能够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3 强化正确舆论导向的方法

在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新闻报道时,应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应该及时地将事件的情况反映给观众,而且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闻从业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引导舆论的能力。

3.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体现出新闻报道的价值。新闻媒体在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舆论导向,从而能够在事件发生后还能够使社会稳定。新闻工作者在对重大的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对一些情节严重的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报道之前,应该先向上级请示,在得到上级批准后再进行报道。

3.2 建立良好的舆论导向环境

有效和及时地处理好重大突发事件是党委政府的职能职责,所以,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时,党委政府的作为会对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党委政府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时,应该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在处理事件时要本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从而能够确保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具有价值。在政府中,应该完善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机制,强化与新闻媒体的联系,能够将事件处理的情况及时与新闻媒体沟通,使新闻媒体也能够及时地将信息报道。当一个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让统一的发言人来报道事件的发展,政府在处理事件中的问题也应该及时传达给新闻媒体。

3.3 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具有把握正确舆论的能力,在掌握事件的真实情况后再进行报道,不能歪曲事实。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