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校医工作总结

校医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47:57

校医工作总结

校医工作总结第1篇

一、医务室的初期筹建工作

1、在教育局、校长、主管校长的大力支持下,使器械柜、药柜、体重秤、身高计等相关医疗设备在 2010年12月5 日全部到位,并完成验收工作。

2、针对我校既有学前班,又是中小学一体的具体情况,我对学生群体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采购了一些常用药品,主要包括:感冒药、退烧药、外伤处理药等。

二、坚持认真工作,努力学习

1、作为一名800多人的学校唯一的校医,感觉压力很大,由于是新学校,在我接收工作之前并没有校医,为了在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中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更好的为教师、学生服务,我首先对班级的人数、学生的身体状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并且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为每个班设立了一名卫生委员,让其负责本班的卫生和学生用餐情况的调查并及时反馈给我,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关于常见病与传染病的处理办法

1、本学期所处理的常见病主要为感冒、发烧、磕碰伤,其中以磕碰伤居多;接待传染病两人次(一例猩红热、一例水痘),做到及时上报教育局并在疾控中心做好相关登记。及时进行了隔离,有效防止急病扩散。

2、对传染病患者做好晨检登记和疾控记录,提出隔离要求,并嘱咐涉及到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预防性的服药。

3、购买消毒药剂和工具,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传染病涉及到的场所进行消毒灭菌喷药处理。

4、对传染病疑似患者或传染病康复要求复学者,要让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并开具加盖医疗单位公章的诊断书,要明确注明是否仍具有传染性。隔离率要达到百分之百。

5、竭力做好隔离休学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对不听劝阻的,认真做好记录,并向上级汇报,共同进行协商。一定要做到隔离率百分之百,保证其他学生的健康。

在过去的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当然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学生追逐打闹现象严重,以致造成的外伤较多,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存在带病(传染病)要求复学的情况,今后要加强与涉及到的班级教师的交流与沟通,防止带病复学而造成的疫情扩大。

3、健康教育档案还不够完善,需加强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尽快完成分类归档的工作。

4、健康教育宣传栏暂时还未设立,希望近期内完成。

5、医务室的相关制度还未上墙,和教育局的老师进行协调,争取尽快完成。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细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一贯的勤劳务实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指引,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把医务室的工作做得更好,为争取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人才的启蒙教育基地而尽职尽责。

我的个人总结到此结束,不当之处还请大家给与指导和帮助。

查阅更多 校医医务室个人工作总结

校医工作总结第2篇

一、学校新型冠状肺炎的预防

1、做好疫情防控“六项制度”(学校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和追踪报告制度、“不能按时到校及身体异常学生”复课证明查验制度、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消毒与隔离制度)的建立、落实和坚持情况。

2、做好校园疫情监测和人员健康管理,每周日入学及每日的体温检测关,做好师生晨检午检、因病缺勤登记等制度。指导、配合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严防疫情扩散。开展室内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和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师生、防控人员基本防护知识和各项预防指南、技术方案、应急预案的培训。

3、落实《青海省学校开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指导做好防控措施、建立防控队伍、储备防控物资等各项工作。检查并指导学校84消毒液配比方法及浓度。口罩的佩戴使用标准以及防疫储备物资的合格情况。

二、学校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知识讲座、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进行健康知识、常见病防治知识、心理健康等宣传。

三、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

每年九月份新生进行入学前体检,受检率达100%;建立学生健康监测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十月份我校体育组对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等项目检查,并对学生作个体评价,以了解学生个体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四、加强传染病预防

学校建立和落实传染病的晨午检制度以及因病缺勤学生追查记录,加强对学生每日健康状况的监测。加强对师生传染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广大师生的预防意识。

五、学校环境卫生方面

学校环境卫生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评比,每日对教室和学生公寓进行消毒,做好记录。定期消除“四害”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六、食品卫生方面

校医工作总结第3篇

第一天早上参加了晨间医护大交班,很惊讶的是呼吸科医生都用英语交班,听带教张老师讲这种英语交班在呼吸科已经持续五年多了,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我们医务人员去努力学习英语,因为英语是通向医学科学发展的必备的一把钥匙。在呼吸科我们还知道了晨间交班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整顿医务人员的精神,转换医护人员的角色,尽快进入职业工作状态,同时也是对整个病区病人病情的交班和医院-科室信息的沟通的时刻。

我们在呼吸科看到了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手术。当看到气胸患者的紧张和痛苦时我是感同身受,因为我曾经因外伤导致患过自发性气胸,所以在这儿看到自发性气胸病人,对他们所做的治疗和护理都略知一二。紧接着我们又看到了许多使用气垫床的病人,这是对昏迷、骨折、翻身受限、端坐呼吸的患者预防褥疮发生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张老师又教我们认了心电监护仪器上的各个监测指标:(ecg)心电图——心率、当心电图的波形每个间隔不等时(排除(干扰因素),说明病人心率不齐(hr60—100/分为正常);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报警系统;呼吸频率(resp)正常呼吸(16—20次/分);血压(nibp)。

昏迷病人禁喝水——容易窒息,上约束带必须经得家属同意。护士巡视病房的一级护理的病人半小时巡视一次,二级和三级护理的病人病情不重,有自理能力的病人2小时巡视一次。

吸痰器分为电动和中心吸痰器,在呼吸科用得较多,电动吸痰器的吸痰瓶内要装水,便于清洁,中心吸痰器直接将负压管连接在病人床头。

星期三我们又来到了重症监护室,看到里面的老爷爷们气管切开后呼吸痛苦的表情,有的身上到处插满了管子,有的被用了约束带……我的心难受极了。其中有位周爷爷脸色苍白、眼睑也无血色、腹部膨隆,他虽然不能说话,可他努力的用手指他的肚子,张老师告诉我们他的肚子明显比昨天肿胀,遂请了普外科会诊进行了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了不凝血。医生说这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他的家属们知道他可能不行了全都来探望他。看到他痛苦的呻吟,我几次都忍不住掉下泪来,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挺过来,我用真心祈祷希望周爷爷能坚持下来,挺过危险期。祝福你,周爷爷!希望可以看到你康复。

校医工作总结第4篇

特色专业是办学思想、科学研究、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较高声誉、个性风貌的专业,是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的个性化专业。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分批在全国本科高校立项建设了337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310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自筹)、湖北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10所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其中的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1]。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我国现有127余所高校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科人才培养工作,其中96余所为综合性或单科性理工类院校,31所单科性医科院校。所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都开设了人文社科课程、医学类基础课程、理工类基础课程、工程类核心课程及其与其相关选修课程,不同院校在学分、学时与实施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侧重。一般来说,多数综合性或理工类高校偏向于电子类、计算机类等理工方向,多数医科类高校侧重于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仪器等领域。本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与湖北科技学院为例,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二)研究资料的来源

湖北科技学院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原咸宁学院教务处编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版)和学院主页及其它查询调研;南方医科大学资料来源于该校提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电子版及其该校专业建设点主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参照作者前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思路[2],收集研究文献材料采用系统研究法、比较法、统计法对院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多维要素质点,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提出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措施和建议。

二、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背景简况

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有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办学方向,还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07年获教育部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建设有部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研究生示范课程多门,出版部级教材多部,多次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二)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群

主干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与程序设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信号与系统、医学传感器、医用X线机原理、CT成像原理与技术、MR原理与技术、医疗器械质量体系与法规、医学电子仪器原理等。

(三)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决定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机构、医疗仪器企业的研发机构、三甲医院的设备中心、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从事仪器检测、生产研发和质量控制等工作,也可以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分为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四段式课程构架模式。课程总学分/总学时为14分/2644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183:461/1:0.21。必修课与专选课学分比例是104:45/1:0.43,学时比例是1820:824/1:0.45。

(五)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折合成32周,1280学时,其中模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模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医疗仪器综合课程设计2周,80学时。毕业实习4学分,160学时;生产实习4周,160学时;毕业设计(论文)14周,560学时;军训与劳动2周,80学时;创新课程4学分,160学时。

三、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背景简况

湖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方向有医学仪器、医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信息工程、听力学、眼视光学、医学信息工程(注:医学信息工程、眼视光学、听力学方向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等6个培养方向。2007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2009年获教育部财政部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出版医用传感器、医疗器械营销实务等10余部部级规划教材,多次获得湖北省部级、教育厅教学成果奖。

(二)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群

主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基础医学概论、医用传感器、医用检验仪器、医学影像仪器、微机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等。

(三)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二级以上医院、其他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医疗器械公司从事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仪器设备管理,医疗器械营销策划与推广,也可以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段式五层次课程构架模式。课程中总学分/总学时为158学分/281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200:475/1:0.22;必修课与专选课学分比例是117:42,学时比例是2180:630/1:0.34。见表2。

(五)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共47周,其中专业实习26周,毕业设计(论文)10周,就业实践8周,军训3周;而劳动教育,医学仪器等课程、模电、数电课程设计教研室分散实施,没有载入训练周,这也是与南医大的不同之处。

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比较分析

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由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四段式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其他每段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段内必修课与选修课交织在一起。而湖科院本科专业课程结构是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段式、五层次课程结构组成。学科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均设有必修课、选修课两层次。南医大没有开设医用化学、电子工艺实习,是为数不多的院校,未开设医用化学课程显示远离生物与高分子材料类。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列入公共基础课程,可能是因为该校属于单科性医科院校,将其列入所有专业的公共课之故。南医大公共基础课程没有选修课,湖科院是学科基础课程未开设选修课。这意味着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段建立大一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课程教育平台,有利于实现大基础、宽口径、后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与创新,适合于发展专业培养方向,南医大更能体现出平台宽口径。

(二)课程体系学分、学时分配的比较分析

1.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比较分析。两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见表1、表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湖科院学分、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高出南医大分/166学时,比例高出1:1:0.07,但差异相差无几。两校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学时比较,总学时1831学时,实验课学时为243,占总学时13.3%[3]。两校均高于上海交大,这数据显示出211工程大学人才培养既重理论教学,又重实践研发、自主学习之缘故。2.必修课与专选课学时比较分析。选修课是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必修课的优化和适时、适宜性补充和调节,弥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内容的不足,调和、衔接课程内容的顺序性,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南医大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分别是1:0.43、1:0.45,而湖科院是1:0.34、1:0.34。数据显示,南医大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高于湖科院而偏高的现象,且选修课偏重于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容易造成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方向性不明,建设稳定性差。由此建议,开设选修课学时数应以不超过必修课的10%为宜,有些课程还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4]。3.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比较分析。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数据从表1、表2看出,学科基础课开设门数、学分、学时及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与全程教学课程总学分、学时基本平行,基本上分析内容要素都是湖科院高于南医大,只有一项有意义的数据是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差异性大,湖科院高出南医大的1:0.13,显示出湖科院在学科基础课程教学中重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这种差异性说明,从总体上看湖科院更重视实践教学,反映出其是综合性院校,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组建17个教学院部,给实践教学创建了良好条件和宽厚的共享资源。4.医学课程学时比较分析,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开设情况与比较。南医大开设医学课程4门,总学时是212学时,分别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湖科院开设医学课程也是4门,总学时是297学时,分别是基础医学概论(解剖、生理、生化)和临床医学概论。从学时比较看,湖科院医学课程学时高出南医大85学时,高出率约占9%。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南医大是单科院校,医学基础条件好,该偏医的却偏工;而湖科院是综合院校,有较强的理工教学条件却偏医。两校与赵娜等人报道的“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的论点不相符合[5]。从邓军民等人报道资料看[6],首都医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设的医学课程有6门共472学时,远高于同类的南医大260学时,也高于综合类的湖科院175学时。

(三)专业课程与就业方向比较分析

从课程与就业的关系看,从整体上讲,主要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在很大程度就决定、支撑着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两院校对就业方向总体的表述是在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与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医疗器械公司等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而南医大就业方向偏重仪器设备的检测、质控与研发,而湖科院则偏重于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医疗器械公司从事仪器设备营销策划。

(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是集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32周,与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47周相比,从总体上少15周,由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各校各异,比较的实际意义不大。但要说明的要素是,湖科院的医学仪器类、模电、数电等课程设计在操作层面上由教研室分散安排,生产实习实际上是名义,也未开设创新课程。而两校的共性不足是实践教学环节都没有开设工程实践(金工实习)训练课;南医大未开设电子工艺实习课,开设电子工艺实习的湖科院也没有做好集中训练。实质上两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均不符合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五、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目标的建议

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析,参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引导建立国家专业本科教育标准,特色专业建设质量工程评估,配合专业认证制度与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办学理念创新,探究专业培养前沿,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理念创新与目标要求可参照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拟综合利用中外优秀的办学资源,发挥国内外企业、集团公司的科研、教学和市场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与合作教育,培养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前沿的科技领域发展需要,精通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此外,高校可利用专业教育教学资源条件探索与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文科学士培养计划”。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构架

第一,课程体系改革宜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结构,建议建立新三段式九层次课程结构,每段课程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以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例,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分为基础科学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分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工程实践、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科技与竞技活动)[7];第二,未来的任务是积极探索面向市场营销方向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文科学士培养方案,其专业课开设医疗器械管理、经济、营销类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分、总学时的35%—40%;三是学习清华大学,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夏季小学期制,满足学生个性化课程选修,拓展实践的时间、空间,采用多元教学及实践活动设计。

(三)优化课程体系,规范课程主导原则

课程体系设置可参照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电路设计、传感器与及仪器设计、信息与图像处理、生命科学类等五大模块[8]。要求在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之间应该设置合理比例,淡化学科自身的重要性,打破学科界限,避免体系出现较大的偏颇局面,也应避免面向市场、就业岗位的选修课而冲淡学科基础或主干课程,对开设的选修课一定要突出个性化。鼓励将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课程内容中,拓宽学生的知识新视野。

(四)谋划课程体系策略,适应控制学时比例

校医工作总结第5篇

1.1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中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出系统谋划和周密部署。以宽广的全球视野、深厚的民生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对振兴发展中医药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怎么看中医药、怎么定位中医药、怎么发展中医药、如何保障中医药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发展和完善了党中央关于中医药工作的思想宝库和理论宝库。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规划。《中医药法》也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服务群众健康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这都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2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在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批示指出,要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和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健全医教协同机制,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坚持中西医并重,以需求为导向,以基层为重点,以质量为核心,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医学人才,特别是紧缺人才。刘延东副总理也强调,要把质量作为医学教育的生命线,突出医教协同,健全传承与创新并举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在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60周年座谈会上,刘延东副总理指出,中医药高等教育要以人民健康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拓展多元社会服务,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努力办出“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进行全面部署。这些要求,为医学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医药教育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

1.3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政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和有效突破口。2014年,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作出专门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018年在天津调研职业教育工作时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增进民生福祉提供有力支撑”。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上也有广阔空间。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都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定位、新的要求、新的目标。

1.4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虽然中医药职业教育虽然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机遇,但也要看到,当前中医药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中医药职业院校面临的转型发展难题也亟需搞好顶层设计,尽快加以破题。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出“渐停中职,调控高职,发展本科”的思路,2020年后,逐步停止中职层次农村医学、中医专业招生,届时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确需举办的,实行先备案后招生。同时,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目前,中职还有29所学校备案招生中医类专业,高职高专有40多所学校开设中医类专业,学校面临着停止中医类专业招生和缩减招生规模的问题,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内部以及和其他职业类院校之间的生源竞争也将日趋加剧。因此,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要落实新时期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要求,抓住制约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产教融合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理念,着眼于增强专业教学的职业性,强调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实效,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培养适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扎实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陈宝生部长作工作报告,并制定了新一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方案,形成了“奋进之笔”任务书,明确了教育奋进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中医药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以问题、需求为导向,结合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安排,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和转型发展。

2.1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了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从总体要求到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1]。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措施作了明确规定。党的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其中,完善体系是制度设计,而完成这一制度设计任务的抓手,凝聚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就中医药职业教育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践:

2.1.1定向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2015年5月,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免费医学生分5年制本科和3年制专科两种,3年制专科主要面向乡镇卫生院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和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岗位。以山东为例,山东省卫健委2017年主动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订单定向培养工作,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三所委直属医学专科学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培养人才的通知》,明确规定,免费培养专科层次、自愿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学生,并要求各学校与各市、县(市、区)卫健部门相互主动联系对接,结合当地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需求,探索实践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订单定向培养工作,目前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1.2建立二级学院

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和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合作举办适用公办学校政策、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鼓励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应在校企合作方向班、订单班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型升级校企合作模式,与合作基础牢固、行业优势突出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单位,按照“共建学院、共用资源、共同管理、共育人才、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共赢成果、共谋发展”的原则,建设混合所有制特色二级学院,并通过选派优秀教师与业务骨干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研发、技术援助、学术研讨等,以及企业投入资金与设施设备、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标准、选派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学校课题研究、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校企双方实现“身份互认、角色互通”,打造校企合作共赢、共生共荣的共同体。

2.1.3校企联盟“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种模式是目前很多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但是长期以来,校企合作方面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现象,高职高专院校从就业等因素考虑,普遍重视校企合作,但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缺乏自身建设的能力和积极性。而企业又顾虑学生经验不足、回报企业能力有限、工学矛盾突出等原因,普遍缺乏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耐心与主动性,校企之间还没能形成深层次的利益共同体。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直接瞄准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瓶颈”。学校应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同时,应主动探索和企业的“方案共定、课程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等紧密型合作方式,比如开设“冠名班”“方向班”等,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1.4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

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是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现代学徒制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高校现代学徒制在育人环节上要以校企共同为主,教学环节以教师和师傅双导师式教学模式,学徒身份为企业员工和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等要求[2]。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模式,是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由校企双方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课程标准、考核方案,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通过校企密切合作,形成“教师+师傅”的职业教育新资源,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搭建平台,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可以提前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缩短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适应期,为将来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极大地提高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实用性。教育部自2015年起,已经分三批布局了50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其中,院校牵头的占了较大比重。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应通过探索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各专业群与企业(医院)合作,根据健康服务业特点,以“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工作、教学与实践、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资源建设与共享相结合”为原则,探索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不断深化“引企入教”改革。

2.1.5成立全国中医药职教集团

近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各地得到快速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业教育集团,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逐步显现。实践证明,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治理能力,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健全政府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机制的有效途径。201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实施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示范项目,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院校、企业、社会办学机构建立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院校类别界限,通过集团化办学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要积极筹建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全国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2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健康服务业不同层次职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科学制定各专业及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等多层次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开辟“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一体贯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搭建中医药职业教育立交桥,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人们对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限制的顾虑,让中医药职业教育更加融通,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升学通道越来越宽广。

2.3优化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要坚持立足行业、科学布局,按照“适应市场、动态调整、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聚焦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常态化的专业跟随产业发展调整机制,实现学校专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同频共振,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良性互动。

校医工作总结第6篇

5月19日,中医学院召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学院全体党员参加,院长董尚朴主持会议。会上宣读了《中共河北医科大学委员会关于印发〈在全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党委书记龚克作了动员报告,传达了学校党委书记温进坤在全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对全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

按照我校党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精神,中西医结合学院党总支也于5月19日召开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动员大会,全体党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学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部署,宣布了学院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组成情况和活动实施方案。随后,学院党总支书记李俊明结合工作实际做了动员讲话。

5月19日下午,我校三院在学术报告厅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由院长、党委副书记张英泽主持,支部委员以上人员、科主任、护士长和行政后勤中层干部参加了此次大会。会上宣读了医院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要义,以“创先进组织、争优秀党员、促医院发展、建和谐氛围”为主题,以质量、安全、创新、服务为主线,围绕“科技强院、惠民利患”这个目标,立足医院实际,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指示精神,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及其他经常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医患和谐、服务广大患者、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作出贡献。5月19日下午,西山校区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校区党委委员、全体教职员工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校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振兴主持。会议宣读了《西山校区关于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和《西山校区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校区党委书记丁新民结合西山校区实际,就搞好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号召大家***特别是全体党员把思想统一到校党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部署上来,端正态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扎实成效。会议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学习好,各支部要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学懂学透会议精神。二要重视好,各部门都要全力以赴,扎扎实实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好。三要行动好,按规定的方法步骤、内容时间,认真组织,落实到位。四要结合好,一方面要和学校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相结合,使创先争优工作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二是要和本人思想结合好,使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精神面貌能够焕然一新,各项工作能取得明显效果。

5月19日下午,成教学院党总支在学院会议室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根据我校“对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学院结合实际,就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学院党总支书记姚铁谊在会上做了动员。

5月20日,公卫学院党总支召开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动活动员大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倪铁军同志、组织部部长尹素华同志出席了会议,在校的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48人参加了会议,动员大会由院长刘殿武主持。院党总支书记任朝阳同志宣读了《中共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从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活动内容、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详细说明了学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部署。学校党委副书记倪铁军代表学校党委对学院的创先争优活动作出指示,他强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与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相结合,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相结合,与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和谐学院、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他强调指出,创先争优活动一定要注重创新,要有本学院的特色,要把分阶段的活动与长效机制的制定有机结合起来,切实组织好这项活动,为推动全校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做出贡献。5月19日下午,成教学院党总支在学院会议室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根据我校“对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学院结合实际,就创先争优活动进行

校医工作总结第7篇

关键词 医生进校园 医疗 健康宣教 现状培训 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2-0016-03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doctors into the campus in Siping Community

XU Xiaolin1, GU Wen-juan1, CHEN Hua1, GE Xiaomao2

(1. Sip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in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2; 2. Elderly House in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octors-into-campus” project and explore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strategy. Method: 12 doctors who went into the campus were the objects to be investiga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ontent analysis. The training willingness, acquirement projects, training time and results were evaluated with percentile score. Results: 94 score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proper training time on the average. The satisfaction with teaching content was 91 scores averagely. The teaching methods satisfied with an average of 89 scores. The practicality averaged 87 scores. 91.20 % of the doctors felt to have learnt a lot. Conclusion: Th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doctors-into-campus was obvious in Siping community, some of which needs further improvement.

KEY WORDS doctors-into-campus; treatment; health education; status quo training; strategy

杨浦区“医生进校园”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医生进校园”行动,提高学校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进校园医生的主要工作为:定期对学校师生开展健康教育,为学生家长提供就医指导;协同开展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特异体质学生的关注与筛查,协同开展对常见儿童发展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研究。为学校卫生工作“1+5+X”标准化与专业化建设项目(1为健康档案;5为制度建设、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常见病防治、传染病防控;X为校(园)卫生工作特色项目)进行指导,并记好《医生进校园工作日志》。做好医生进校园工作,关键在进校医生。为了解进园医师的培训需求,笔者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四平社区共有16所中小学生和托幼机构,进校园医师共12名。被调查的医师中,男4人,女8;年龄特征20~岁1人,30~岁4人,40~岁2人,50~岁5人;大专学历5人,本科学历7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3人,见习医生1人。

1.2 方法

1.2.1 进校医生培训方法

1)首先对进校医生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2)针对需求开展的培训[1]:①营养健康与发育、青少年眼保健、儿童生长发育规律;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手足口病的预防、龋齿的防治、儿童腹痛、贫血的防治、鼻衄处理、发热儿童的处理;③日常生活卫生:远离,拒绝成瘾;食堂安全工作,幼儿膳食的合理安排;④幼儿青少年急救: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幼儿防窒息、幼儿跌伤的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⑤青少年心理卫生:儿童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和治疗、考试焦虑、考试相关的心理问题;⑥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师生沟通技巧、健康宣教方法。

3)培训方法“培训主要以专家讲座形式在四平社区卫生中心进行,中间穿插实践活动;频率为每月1次;另外邀请专家在对口校园举办讲座、广播等,进园医师旁听学习。

1.2.2 问卷调查和评估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分为3部分:1)进园医师的基本信息;2)进园医师培训意愿;3)进园医师培训需求项目。问卷共20个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在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征求了有关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于2011年2月,由经过培训的课题组成员集中发放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进校医师发放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10份,回收率为83.3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软件,采取专业人员双人录入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进校医生对培训方式的要求

对培训必要性的认识,91.67%的进校医生认为有必要进行业务培训,8.33%的医师认为无所谓;在培训时间上,66.67%的医生选择每次培训时间在0.5~1 h,75.00%的医生认为培训频次以每月1次最为合适;在培训的方式上,66.67%的进校医生选择授课形式,25.00%的医生希望上下互动,16.67%的医生乐于进行实战演练,25.00%的医生愿意进行经验分享,16.67%的医生希望采取研讨的形式。

2.2 进校医生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进园医生在工作中会碰到与院内不同的困扰,希望就此展开相关的培训。调查数据显示:75.00%的医生希望培训少年儿童营养健康与发育的相关内容;50.00%~58.00%希望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培训;50.00%的医生希望对沟通技巧和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进行专业辅导;17.00%~25.00%的进校医生希望就青少年传染病防治、饮食卫生、学生意外伤害的处理、医疗服务平台的搭建等问题进行培训。

2.3 进校医生对培训的总体评价

12位进校医生对业务培训的评价共5方面内容,由参加培训者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平均得分结果显示:培训的迫切性为91分;培训时间安排合适为94分;对教学内容满意为91分;授课方式满意为89分,课程的实用性为87分。

2.4 进校医生对培训内容的评价

对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合理性、实用性进行综合评分,每项内容最高为100分。评分结果显示:营养健康与发育专题为71分;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和日常生活卫生问题为69分;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预防和处置为54分;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为29分;

2.5 进校医生培训获得的收益

91.20%的进园医生感到培训收获很大,收获很大的原因是培训的内容及形式与进校卫生保健的实践紧密结合[2]。89.05%的进校医生表示培训长期坚持很有必要。

但培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43.00%的医师认为课程内容安排上缺乏逻辑性;14.02%认为是培训的组织安排不很恰当;14.07%认为是培训老师本身不了解社区卫生;71.21%认为是医生个人的问题。

3 讨论

3.1 进校医生培训效果总体不错

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真落实市政府、市教委、市卫生局和区政府相关工作要求,以“重视学校卫生,保障学生健康”为宗旨,通过“医生进校园”行动,医教结合、防保为主、专兼互补,加快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按照杨浦区“医生进校园”行动方案,总体目标是以“一块一专家分队”对接的方式,引进优质卫生专家资源,解决学校卫生工作的重、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科学育儿、科学宣教的能力;以“一校(园)一医”对接方式,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专业水平,全面提升学校保障少年儿童健康的卫生服务工作水平。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聘请部分市三级医院的儿科医学、儿童保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营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团队,团队由12个分队组成,每个分队相对固定对接1个社区块,每月指导2次,实现“一块一专家分队”。2)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每个服务团队由5~7人组成),与所在地段学校(园)进行对接。每位医生相对固定对接若干所学校(园),实现“一校(园)一医”。

由于社区医生服务对象以老年人为主,专业以慢性病治疗为主,因此对社区进校医生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们的进校医生也难以达到全部本科毕业的全科医生的人员配备要求。因此加强进校医生的培养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这次评估,认为培训时间合适平均为94分;教学内容满意平均为91分;授课方式满意平均为89分,实用性平均为87分,91.20%的进园医生感到培训收获很大,对学校卫生服务起到了很大帮助,所以这次培训的效果总体较好,达到预定的要求。

3.2 进一步完善进校医生培训的建议

3.2.1 注重转变进园医师的观念

主要转变医师的两种观念:一是基本医疗观念,从“以医疗为中心”转为“以医疗保健、宣教为中心”的观念。二是转变工作方式,从单纯凭经验进行宣教转变为科学安排进园工作,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进行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培训中要增强医师对医生进校园理论的认识,使医师看到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效果和力度,改变以往凭直觉与经验无计划性工作的习惯。同时,医师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在培训中应加以充分利用。

3.2.2 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医生进校园工作的价值在于有效的服务于广大学校、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解决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环境等各方面问题。针对医师对进校园具体工作内容和安排不甚明确的情况,我们应该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培训理论应尽量贴近实践,能解决进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实用为主。争取让医师在较短时间领会医师进校园的精髓,尝到用科学理论指导进园工作实践的甜头,以刺激医师不断进行学习和研究。培训中,要重视医疗方法的一些细节内容,使医师对医疗、宣教工作计划的每一步骤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有深入的体会,达到活学活用。比如,为了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可以对现有医疗、宣教模式进行修改,使其更符合进园医师的日常工作过程。

3.2.3 青少年心理调适和幼儿营养是培训的重点

青少年心理调适、幼儿营养和生理是进园医师工作的重点内容,然而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恰恰也是医师的业务弱点,所以应该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中,应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各种服务对象,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加以详细分析。可以通过实例,使医师对相关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培训中除了要提高医师的理论修养,还要重视医师的宣教、及沟通能力。详细阐述每一种沟通模式的优点、缺点和适用条件,增强医师根据服务对象和内容灵活选择与应用的能力。必要时,可以对现代媒体(比如多媒体计算机等)的操作方法加以专门培训。医生进校园开展培训,对校园里的保健老师提高相关医疗卫生知识有益处,老师也可接受培训,对学生健康可带来一些列好处;家长适时也可以接受社区医生的培训。

3.2.4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为转变部分医师对培训的消极态度,提高医师的学习热情,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纯理论灌输的讲座式培训方法。同时,医师进校园是一项新颖、复杂、多层面的应用性很强的工作模式,医师不但要掌握相关医学理论,而且还要具备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所以,应该在实践中渗透医疗、宣教的基本内容,使医师在实践中深入领会理论的精髓,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医学原理与方法。这样,医师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才能随机应变,灵活的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问题。比如,培训中可以安排一定的操作练习,这样既可以使医师得到实践锻炼,又可以使医师立刻看到所学知识的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为了便于医师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培训中应尽可能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比如通过案例分析法,给医师提供观察、模拟和思考的机会。给医师提供医疗、宣教的正反案例,能激发医师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有利于医师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提炼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同时,对具体的进校园工作情境进行分析,并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找出案例的优点和缺点,能提高医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瑶娜, 陈泽铭, 姚雪.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保健, 2009, 117(20): 828-829.

校医工作总结第8篇

1.1实践教学模块

一是医学人文学习领域;二是基础医学学习领域;三是临床医学学习领域;四是能力拓展学习领域。

1.2实践教学环节的布局及各环节课时

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临床医学专业行业的特点,制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实施过程:①入学第一、二周进行军事训练教育,第三周到教学医院各临床科室体验,初步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②第一、二学期开设的公共人文及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在校内实验室及学校的模拟医院完成,约342学时。③寒假学生到当地医院见习两周,体验临床的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暑假统一安排到医院集中见习两周,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疾病的诊疗过程。④第二学期开始进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由校内实训操作、模拟医院见习和教学医院见习(其中一周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交替进行。第四学期开设一门临床诊疗综合技能课程,在实习前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综合实训。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约545学时。⑤能力拓展学习领域的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约86学时。⑥第三学年到医院临床实习约98时。⑦实习结束毕业前进行一周的毕业职业素质教育。

1.3实践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共138学时。四大学习领域的课时分配为:医学人文理论课298学时,实践课206学时,总课时504学时;基础医学理论课31时,实践课136学时,总课时455学时;临床医学理论课417学时,实践课1534学时,总课时1951学时。能力拓展理论课时94学时,实践课86学时,总课时180学时。临床医学专业总课时3090学时,理论教学1128学时,实践教学1962学时,实践教学课时占63.5%。

1.4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有校内实验和校外(医院)的实训,科学进行校内、外的实践教学的交替,把学校搬到医院,把课室搬到实验室。

1.5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采用情景模拟、病例讨论、医院见习和实习训练,并强化沟通技巧、人文关怀技巧、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②体格检查采用学生相互检查、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见习和实习训练。③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和急救技术采用技能操作训练、医护同场情景教学和计算机虚拟教学。④外科基本技术在模拟手术室使用模型、离体组织、动物手术进行训练。⑤辅助检查操作和判读采用技能操作训练和TBL教学等。

1.6编写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指导校内教材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及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要求,各门课程制定系统的、可靠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指导教材,以介绍实践理论、实验方法、实践技能为主,以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并介绍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实验思想、实验方法、操作技术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实践教学管理

2.1校院共同管理的长效管理体制

实践教学包括校内的实践教学和校外的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统筹安排课程上课时间、地点和课时,系部为主要责任人和项目管理协调者,专业负责人为项目具体实施组织者,实验中心负责各实验平台建设、监管和保障,实践教学的具体开展由相关教研室的专业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实施,分工明确,责任具体落实到人。校外实践教学实行校院共同管理,由学校统筹安排实践教学项目,医院协调管理及组织实施项目,各临床科室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开展。依靠学校和教学医院的力量,检查、督导实践教学过程和考核环节,达到有效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与发展。

2.2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①水平测试:检测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的程度,侧重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能力;②能力测试: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医学基础课实验考核侧重动手能力、知识的综合与应用能力,以现场操作的形式完成项目为主。医学专业技能实训考核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考核制度。按照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核的要求和形式,对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影像诊断等课程开展多站式考试。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国家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的多站式考试形式,按照国家执业助理医师(临床类)考试大纲进行。同时把人文关怀、职业态度列入评价内容中。

3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1“工学结合,校院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

在“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校院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按照“真实设备、真实情境、真实工作过程”情境建设,基本实现实践教学项目与实际工作岗位技能“零距离”对接。校外实训基地(医院)是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评审的“教学医院”,能较好地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3.2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把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和兼职兼课教师纳入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规划建设中,通过加强“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聘请行业专家,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3各项实践技能的考核标准

参照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由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各项实践技能的考核标准。

4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效果及面临的问题

4.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效果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打破了三年制高职高专是五年制本科压缩版的传统观念,具有鲜明的高职高专特色。构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可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水平。二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临床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力。

4.2构建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