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47:42

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第1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健全人格;自我意识

教育首先应关注的是人,人的情感、人的价值、人格的健全。而健全的人格特征需要长期的文化浸濡,需要一种真诚、公正平等、友爱的教育氛围才能养成,为了让学生形成这样的人格特征,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别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赏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教师期许的目光里、赞美的语言中,找到自信,健康成长。

1 进行赏识教育的意义

1.1 理论意义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构成良好素质的核心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健全人格首先应有自尊心。自尊方能自信、自立、自强。《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卢勤女士认为:当代儿童有求朋友、求平等、求倾诉、求尊重、求赏识、求保护六大渴求。外界对他们的评价和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影响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进程和水平,最终反映在人格特征方面。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小学阶段的儿童尚未形成对自己稳定的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父母和教师对自己评价而得来的。常常受到表扬鼓励的孩子更有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它能激励孩子增强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而总是受到批评,总是产生不快的内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就越来越低沉,逐步丧失自尊自信和上进心。赏识教育不是坐着等孩子表现优秀时才给予肯定,而是主动地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赞许并适当放大,鼓励孩子发挥优点、克服缺点或弥补不足。

1.2 现实意义

西方一位哲人说:“当一个孩子在十岁的时候,你让他感知了美,那么他将会一辈子追求美。”每个人都应学会赏识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不管孩子取得的进步是多么微小。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发现,孩子在学说话、学走路那个阶段,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为什么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越来越需要赏识时,赏识却离得越来越远?越来越沉重的学习负担应是重要原因。多年来,应试教育使升学考试失败的阴影笼罩在大多数孩子的头上,学习活动在形成自我评价上起主导作用,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创造潜力和人格特征的正常发展。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形成过低的自我评价,并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害怕自己的学习活动。说明这些儿童不相信自己,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弱点上面,集中于困难和失败。但是,这些儿童对称赞他们的话,对于一切能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的做法都非常敏感,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因此赏识教育虽然不是针对那些所谓的“笨学生”、“坏孩子”提出来的,但他们确实需要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认为:“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进行赏识教育的措施

2.1 对孩子应具有真诚的爱,科学的爱是赏识教育的前提

冰心老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必定能发现其有几个长处。俗话说:是锥子总会出头的。但如果锥子是放在铁盒子里,而不是布袋子,它能脱颖而出吗?人的成长同样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无论父母,还是教师,对儿童都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在满意时将其捧上天,成天夸个不停;不理想时,一见孩子就厌烦,气不打一处来,应自始至终充满爱。但爱不是纵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爱的内容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不断丰富、扩展。科学的爱、真诚的爱应该是包藏着热爱、理解、尊重、信赖、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的情绪体验。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当做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对其具有情感;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才会增强情感。而父母对孩子的爱属人之常情、天性使然,应少一些随意,多一些理智。真正的爱需要学习,需要在实践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

2.2 赏识教育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讲究分寸,把握好度

可能是深受诸如杜威“儿童中心说”等教育理论的影响,现代西方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很重视对孩子的肯定,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给予表扬鼓励。表扬经常化,双方都很欣然接受,所以西方的儿童往往显得大方自信。但在中国的一些家长、教师看来,被表扬可能是一种潜在危胁,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加剧孩子的不安。因此,表扬必须注意分寸,讲究方式方法:第一,不要虚假的表扬。表扬和鼓励要求发自内心,要让儿童感到他们是值得表扬的。第二,不要笼统表扬。那种不着边际的空泛表扬并不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喜悦和激动效应,只会产生疑惑。第三,不要事事表扬。要让孩子逐步体验做事本身的愉快,学会自我肯定,而不是一味希冀得到别人的赏识。第四、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行动作出正当的评价。

2.3 赏识教育强调正面化,但是必须与批评相结合

许多教师和家长在赏识教育上存在误区:认为只有严厉才会对孩子起作用,把“严格”理解为态度生硬,因而对孩子进行责骂、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赏截然对立起来。结果犯了简单化、片面化的错误.,我们强调正面强化,给孩子更多的激励、赏识,并不意味对孩子没有批评,没有处分。恰恰相反,对孩子的批评和处分不仅存在,而且是必要的。但是批评与处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全部目的都在于帮助孩子提高认识,使孩子健康成长。批评与处分是一门艺术,我们倡导“多鼓励,少批评”;“表扬要当众,批评要个别”,特别严禁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在批评中要体现爱心,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有进步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心理治疗专家詹姆斯・温德尔指出:“依赖表扬的孩子找不到自己的满足”,但过分的批评更有害;“父母们只晓得指出孩子的不足,但忘了有些缺点会变为实现理想的预兆。”赏罚都是可行的教育手段,但都要恰如其分,运用得当,应始终保持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儿童的教育训练要前后一致,常抓不懈,不断教育,督促和鼓励,不能前后矛盾,出尔反尔或自我否定。

总之,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孩子,能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和欣赏,是幸福的事情;而作为教师和家长,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用赏识教育打开学生的心灵,看到孩子们的不断进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卢勤.写给年轻妈妈[M].中国妇女出版社,1995.

[2]周弘.让赏识回到孩子身边[J].中外书摘,1998(2).

[3]孙云晓.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及教育[J].教育研究,1998(10).

[4]张佩珍、刘业雄.爱的心路:儿童心理概说[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5]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10).

赏识教育第2篇

    一、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

    在众人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许多地方,应试教育的氛围还非常浓厚。正因如此,老师为了提高成绩,作业成戴盆望天,篇子乱飞,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挖苦讽刺。一次某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两道练过多次的小题,让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去做,结果做对了,这个学生十分高兴,但老师却当着全班学生大喊:“得意什么,这么简单的题,傻子都该会了。”结果那个学生的课桌上趴了一节课。像这样的老师在老师队伍中不乏其人,教育有着激发和扼杀学生潜在能力的作用,对于自卑的学生,有一点进步就赏识他,给他成功感,是雪中送炭,就能点燃他学习的兴趣;给他以失败感是雪上加霜。而这位老师做的正是雪上加霜,这说明他们脑子里只有“卷面分数”的概念,没有“心理分数”的概念。“100分”对于尖子生来说司空见惯,对于差生来说那是天上掉下来的惊喜,卷面分100,心理分200,这些候的赏识对他来说就是阳光、空气和水,反之,给他泼冷水,就会让他自卑、失去信心。所以要想让学生取得大成功,必须称赞他的小成功,也就是说要学会赏识教育。

    二、现代教育是赏识教育

    如果你千挑万选买了一套衣服,可同事们却说:“颜色真难看。”你心里是滋味?同样学生们也是如此,他们毕竟还小。在教育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赏识他们。有的老师哀叹说:“有的学生没有一点优点,我怎么去赏识?”这样说就错了,不是没有,是没发现。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老师们抛弃错误的方法,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重要的是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要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一次着名教育家周弘让自己的盲女周婷做了十道数学题,结果只做对了一道。换成别的家长可能巴掌就过去了,可周弘却发自肺腑地说:“婷婷,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对了一道,爸爸在你这么小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婷婷听了高兴极了,越来越爱做,升初中考试,数学考了99分,这就是赏识的魅力。

赏识教育第3篇

正文:

1赏识教育在残疾人高等教育中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全纳性教育并未得以普及,残疾人大学生大多数是在国家单独设立的残疾人小学、初中、中专、高中中成长起来的,相对独立、封闭的教育环境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社会,他们的生理缺陷在不同程度上又妨碍了他们认识世界和接触社会的能力的发展,因此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心理障碍和认知障碍。他们的思想感情比较脆弱,主动创造性差,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易产生自卑心理,意志力薄弱,性格孤僻、多疑,喜欢封闭自己。所以,如何提高他们融人社会的信心和能力,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以长促短,挖掘他们的潜能,把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知识,更具有完善的人格的人,从而使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残疾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难题。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通过心理暗示,使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自立,从而使其不仅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而且有主动学习、奋斗并取得成功的信心。赏识教育同时又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手段。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通过赏识强化,可以塑造受教育者的行为,完善他们的自我形象…。同时,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赏识积极行为,群体中就会形成从善如流的好风尚,也可以对消极行为起抑制作用,迫使消极行为者改变消极行为方式,培养出好的校风或一个好的学风。

由此看来,赏识教育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根本需要,是把残疾人学生融人社会,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

2赏识教育在残疾人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又聋又哑的周婷婷在她的母亲周泓的悉心培养教育下,成为跟同龄健全孩子一样优秀的大学生的事例,充分体现了赏识教育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的成功作用。

2.1赏识教育可以营造和谐氛围。创建良好的学习背景

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竞争,“优胜劣汰”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文化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加之连年来大学一再扩招生,大学生越来越多,各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来激烈。要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要想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大学生就要不断努力挑战别人,挑战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国残疾大学生的教育是融人到健全人的普通高等教育环境中展开的。开放的环境,竞争的氛围,学业的繁重,就业的压力,尤其是认知能力的相对不足和生理上的残疾,使残疾大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中遇到了比健全大学生多得多的困难。压力、困惑、无助很容易使残疾大学生滋生消极、悲观、厌世等不健康的情绪,使他们感到生活乏味、前途渺茫、人生无意义,觉得自己不适应这个社会。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只要教育者信任残疾人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时刻激励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让他们觉醒,掀掉压在生命上无形的自卑的巨石,他们就会逐渐建立起生活的自信心,最终享受成功的喜悦。

赏识教育本身而言,是以人性为基础的。身体上的的残疾,文化基础的相对薄弱,同等条件下学习能力和学习手段的相对不足,使残疾大学生不免更容易产生泄气、厌烦、消极的心理。赏识教育的秘诀正是通过教育者的关心、关注、表扬、赞赏,调动残疾大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直接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产生自觉的学习愿望,从而保护了残疾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赏识教育把教育者以一种欣赏者的角色融人到学生中去,使他们互相欣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时候,就真正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宽松、支持、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就形成了。这样良好的“快乐学习”背景将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学会学习、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进取,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样,如此和谐的学习氛围,会使残疾大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感激生命、珍惜生命,不怕苦难的命运给他们以磨练,积极与命运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看世界的万事万物,真诚体会美好的人生。

2.2赏识教育能挖掘残疾大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受教育者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挖掘残疾大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弥补身体残疾带来的学习能力不足,是残疾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必要保证。盲生由于视觉障碍,他们的触觉、听觉等较常人灵敏,注意力、记忆力等也较常人强;聋哑生听觉功能比健全学生更为敏感,具有较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受力强,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注意力容易相对集中,这些都是残疾大学生的潜能。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坚信不疑、耐心鼓励,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赏识教育的方式,可使残疾大学生多种多样的潜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磨练,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能够顽强地站起米,因此一次次的尝试,无形中发展了残疾学生的独立性和承受力,使其能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分析,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当自身的能力得到发展和肯定时,残疾大学生的信心、恒心、耐心会得到极大提升,不论是在大学中接受专业教育,还是将来步人纷杂、竞争、残酷的社会,他们都会怀着坚定的信念,自信、自立、顽强地走下去。

2.3赏识教育能培养残疾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创新人才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只有创新,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创新人才才是时展的真正所需。因此,教育要创新,残疾人高等教育更需要创新,从而提高残疾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在社会竞争中生存,由社会的被资助者变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然而残疾学生的身体残疾使他们相对健全人获得的信息量少,信息不系统,不全面,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较强的“向师性”、“依赖性”,创新意识也明显薄弱。赏识教育正是通过充分肯定残疾大学生的能力,充分尊重残疾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利用教学冲突,使学生思维急剧撞击,突发奇想,不断进发火花,从而让学生对探索保持极大的热情,进而不断挖掘其潜能,培养其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树立“常人可为己也可为”,“常人不可为己也可为”的信念。同时还可以利用他们好学、向上、希望被人认可的愿望,关心残疾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才能、追求,激发残疾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诱发创新需求,并提供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使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引导他们敢于创新,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

2.4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在多年的实践后,形成了将培养残疾大学生的特殊教育融人大学校园为主流方式的教育模式,特教学院的学生与其他学院学生共享学校的教育资源、人文资源,接受与健全大学生同样的文化素质教育。这是面向全体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同等条件的教育环境,是残疾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所需的教育模式,是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人人有受良好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教养,个个成人”特点的教育模式。但是残疾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具备了所需的教育模式就可以开展的。因为要接受广泛的素质教育,主动、愉悦地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提高学习的成效,不仅需要残疾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更需要他们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而且,根深蒂固的“学一技之长”的观念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常使他们寸步难行。

通过教育者不断地鼓励、支持、肯定,摒弃居高临下的训示与说教,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塑造其不屈的个性,理解、宽容、支持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与他们成为朋友,从而最终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协调的全方位发展,身心健康,成为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这正是赏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有效作用的结果,也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所在!所以说,赏识教育不仅是在残疾大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式。

赏识教育第4篇

【关键词】教育 赏识 起步

回首往事,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大,最怕写作文,平时在语文课堂上也很少发言,成绩一直平平。直到有一次,老师的做法使我对语文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那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我的作文“我的妈妈”,还让全班同学猜是谁写的,结果没有一个同学猜出来。老师让我站起来,带头为我鼓掌,说是为我的孝顺而感动,让全班同学都向我学习。得到老师充分肯定的我从此爱上了语文,还特别喜欢写作文,各科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这虽然是我学习生涯中的一件小事,但对我人生的影响却非常重大。其实,老师当时的这种做法就是赏识教育法,正是老师对我的赏识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对语文学习甚至对自己都充满了信心。

一、捕捉闪光点,因人施赏。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带动短处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越来越坏。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珍珠,他们有着不同的形态,散发出来的是不同的光芒,因此我会去全面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水平发展状况,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之处,也都有其优缺点。有的性情温和、善解人意,但缺乏创新的勇气;有的调皮睿智、富于创造,但却缺乏规则意识;有的小心细致,遵守规则,却不够勇敢……有的优点多些,有的缺点多些。而当我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时候,每个孩子却都是那么可爱:瞧――阳阳怎么会是好动呢?分明是健康阳光嘛;倩倩怎么会是胆小呢?明明就是文静乖巧嘛;宝宝的调皮变成活泼;晨晨声音多好听、露露爱帮助人、欣欣有礼貌……这就是赏识的力量!

发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后,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把握好赏识的力度,不同特点的幼儿赏识的程度不同,因人而异。对胆小内向的幼儿要多肯定、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幼儿,要善于捕捉闪光点,及时肯定扬长避短;对于任性的孩子既要鼓励,还要指出不足帮助其克服任性的毛病;对于能力较好的孩子既要适当的赏识,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始终坚持“竖比”而不“横比”,即把每个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本周和上周比,而不是将这个小朋友和那个小朋友比。我认为这更能激发每个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时机很关键,赏识及时。

赏识幼儿要抓住时机,我们应该在他们有了点滴进步和良好表现后马上加以表扬,尤其对一些表现一般的孩子,他们最需要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如果老师没有对他们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就会让他们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延迟赏识的时间很长,就会出现反应消退的趋势。比如:在一次课外体育活动中,平时不擅长运动的睿睿在接力跑活动中很卖力,超过了很多小朋友。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点评就下课了,睿睿一天都闷闷不乐,我还以为他生病了,问他也不说原因。直到第二天,我才从家长口中得知睿睿情绪低落的原因。我意识到自己工作的疏忽,马上进行了弥补。这件事告诉我们赏识要迅速及时,一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要立即抓住并有所表示。

三、语言要明确,赏识到位。

赏识是一门艺术。当我们在集体面前表扬某一幼儿时,不仅应该在言辞上充满情感色彩,而且应该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出所肯定的具体内容,使幼儿了解教师表扬的是哪件事,哪一点,表扬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既给表扬对象以自信,也给其他幼儿以启发。切忌笼统地表扬幼儿,让幼儿不知所以然。比如,对平时吃饭撒饭的小朋友,这次吃得真干净,我会说:“今天你吃饭这么干净,老师很高兴,以后还要继续啊!”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你做得又快又好!要是能去帮助别人就更棒了!”对于有些习惯没养成的孩子我会提醒:“你完成得很好,只是操作的时候忘了把小椅子送回座位。”

在不同的活动中我会选择不同的语言评价和鼓励孩子。如语言活动中的评价我常用“你回答的很完整”“你的声音很响亮”“你刚才用了一个好听的词语”;科学活动中我会说“你很认真观察”“你用了不同的方法”“你很爱动脑筋”;美术活动中我会说“你的色彩很鲜艳,我喜欢”等等,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力”。

四、批评用巧法,奖惩有度。

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批评要比表扬更有艺术,当孩子有错误时,就是批评,也要在批评之前先用平实的语言,毫不吝啬地肯定赞美其优点,然后就事论事,优点适当夸张,缺点尽量缩小,正确的赏识教育恰巧也就需要赏识性批评,要在适当的氛围中恰如其分的提出批评,使幼儿能够接受和愿意接受。要把批评与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我经常使用的“批评”有以下几种:

爱心批评: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表达你的一片疼爱之心,多说一些喜爱他的话语。要给足幼儿面子,少当众批评。如我会把犯错误的幼儿单独叫到身边,如:“××小朋友,老师简直不敢相信你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你知道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你吗?因为你聪明有礼貌!欺负小朋友对吗?现在怎么办?”这样的批评哪个幼儿会不愿意接受?

故事的批评:当小朋友犯错误时,我们可以不直接批评,而是间接的故事批评。如哪位小朋友太骄傲,我就讲《骄傲的大白鹅》给他听,让他自己说说:“大白鹅为什么不对?骄傲有什么不好?”又如哪位小朋友不讲卫生时,我就讲《不爱干净的小花猫》让小朋友一起说说:“动物们为什么都不喜欢小花猫?”等等。

幽默批评:当小朋友不小心犯了错误时,我们可用轻松愉快的气氛来缓和批评的严肃气氛。如一个小朋友经常乱插茶杯,乱拿毛巾擦嘴、擦手,我说:“××小朋友,我平时只听见过歪歪树、歪歪草,可没见说歪歪眼、歪歪手哦。”

赏识教育第5篇

一.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健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老师不能真正改变观念,师生平等就只能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所,只有老师在心底真正想明白了,觉得师生的确应该是平等的,这样的平等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尤其是对教学成绩的提高大有好处,才能真正自愿地和学生平等相处了,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平等对话,才可能自觉地去搭建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因此我以为,要做到师生真正平等,只有先让传统的师道尊严彻底搁浅,师生平等才可能成为现实。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惟命是从的卑微者。只有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有了安全感,才会充满信心,思维才会活跃,才会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亲其师,信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会心的微笑,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的期望,真诚的关怀,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恋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他的成功,教师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赏识学生。罗林塔尔效应实验证明,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信度越大,成就就越高。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助都具备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可能,都有成功的希望。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实实在在地给学生赏识

是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实实在在地给学生赏识。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尤其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或者当学生的答案显得很幼稚、肤浅甚至版面、错误时,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死,或置之不理,而应当给予热情地鼓励、耐心地引导、细心地呵护,存留其熠熠生辉的思想的火苗,这一点,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可能只是多一点耐心就可以了,但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可能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一个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发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四.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总是干巴巴的,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学生的作文完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失去了其应有的鲜活的生命和色彩。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是高高在上生闷气,或是不停地在心里埋怨学生不该如此,或是大声地吆喝学生没长脑子,这些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相反,只能带来学生越来越不会写作,越来越害怕写作。不会写就害怕写,害怕写就更不会写了,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后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学生也正为此而烦恼呀!谁不想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谁不想写出受人称赞的好作文?他们也想,只不过长时间的依赖“范文”的作文模式已经残酷的扼杀了他们写作的天性,消灭了他们创造的萌动和热情,所以才会出现“不管什么样的文章在结尾的时候都不忘记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的好政策”的不良现象。

赏识教育第6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促进;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250-02

新时期德育要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关注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及智力发展。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要敢于创新,发挥智慧,通过赏识促德育开花、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何为赏识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干起事来有劲。“赏识”既是理念,也是方法。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强调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

二、为何赏识

俄国有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将促使德育之花遍地开。古今中外,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两百多年前卡尔·威特的教育观直至近代铃木的教育观,先哲们都用不同的形式阐明同一个规律:生命潜能的激发需要赏识。赏识有利于孩子潜能的开发,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满足孩子的需求,培养孩子的自信,促进孩子成功。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促进德育发展,达到良性循环,促进教育教学。

三、如何赏识

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我们将更容易看到学生的进步、成功。赏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赞扬、鼓励的语言,也可以是、友善的动作,甚至可以是欣赏、赞许的目光。教育要面向全体,赏识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1.以赏识的心态对待学生。发自内心地、真诚地从学生出发,不要盲目作比较,多看到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把孩子当作一个平凡的人,以平常心对待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犯的错误,才能真正发挥赏识的作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平时的教育中也要多采取良言,批评绕个弯。只要老师能够适时地发现并鼓励学生的“闪光点”,就一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克服自卑、消极的心态,让学生们培养起积极、阳光、乐观、健康的性格,在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实践证明,在老师的赏识中,每一位学生在高兴、激动之余,都会加倍努力,争取进步。

2.找最佳的时机赏识学生。在赏识教育中,和学生一同商量设定目标,鼓励他们跳一跳达到目标。在学生犹豫、迟疑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及时鼓励,分享他们的快乐;失败时,理解他们,陪伴他们,分担他们的失落;对他们的暂时落后以信任的心态对待,鼓励并相信他们会后来居上。通过对赏识教育的灵活把握,对学生永不服输、积极进取的心态进行认真引导,真正把学生对于生活、对于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要在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而且,要在为人处事、意志品质等方面得到更好的锤炼与塑造,为德育之花的开放做好准备。

3.造浓厚的氛围帮助学生。家长、老师的赏识,能帮孩子学会赏识自己,鼓起自尊、自强、奋发向上的勇气。在自己树立信心后,积极乐观地影响他人,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人。如此,浓厚的赏识氛围必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也应营造更多的氛围赏识学生。良好的氛围,是促使学生成长进步最为重要的基石。在着力营造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言行举止等方面为学生发挥好表率作用,对赏识氛围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通过更多的赏识,在学生中进一步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良好氛围的形成,必然会为老师更好地开展赏识教育提供契机,而这样的良性循环,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老师注意把握更多的“赏识点”,比如说在为班级服务、热心助人方面、学习成绩方面、礼节礼貌方面、热爱劳动方面、开拓创新方面等等。有的学生可能各方面能力都很出众,有的学生可能在某一个领域表现很是抢眼,而这,就需要老师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赏识。鲁迅也说过: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更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德育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作为教育者,面对着不一样的学生,教育方式往往就不相同,应该在教育实践当中不断提升自我,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摸索出既大众化又隐含着独特个性的教育方式。

作为教师,要积极实践赏识教育,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快乐,让学生从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取得一次进步中获得满足感。我们要善于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学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赏识教育第7篇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结果认为,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能够与教学目标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排球技术教学中,不仅降低了排球技术学习的难度,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对排球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排球技术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赏识教育;排球教学;排球技术;实践应用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步伐下,以人为本的观念被应用到了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想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排球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在排球技术中引入“赏识教育”。因为赏识教育在遵循教育学原则的基础上,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借鉴了目标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对待学生的优缺点、成绩等给予赏识性的评价,与排球教学活动形成了快乐合作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赏识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排球技术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优势和可行性以及实践应用的相关问题。

1排球教学活动的现状

在我国相当大的一部分排球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没有创新动力。这是因为在我国的排球教育体系中,一些教师不管学生的起点如何、能力大小,都采用“一刀切”的标准,没有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同学们在排球学习中看不到希望,久而久之,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就失去了学习排球技术的信心,造成了排球教学活动的停滞不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应在排球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入赏识教育。

2赏识教育的内涵及优势

2.1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是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教学活动,赏识教育以促进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赏识教育即通过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能力或价值加以重视或给予赞扬,或进步等方面的肯定,因材施教地发掘学生潜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自身能力的过程。

2.2赏识教育的优势

赏识教育具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特点,由于这个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在取得成绩后及时得到赏识,这大大缓解了学生在排球学习上的学习压力,使得最终的教学目标能够逐步实现,具有一般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势。在这个循序渐进式的排球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只要完成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其在排球学习上就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赏识,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排球的自信心。针对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赏识教育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排球技术的乐趣,同时在看得到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也能够体会到排球教学的乐趣。从而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从排球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排球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的乐趣。而赏识教育教学法是区别对待鼓励或委婉批评的方式,通过心理暗示、赞赏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在排球技术上的努力,不断尝试成功,逐渐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得以体现,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也油然而生,在排球教学中达到了认识和情感的统一,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

3教学观念在排球教学中的改革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敢于批判、敢于怀疑、敢于创新的人才,每名学生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教师是教育活动行为的实施者,一名学生能否成才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教育行为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注意掌握学生们的共同特点,同时也应注意熟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建平等、自由的师生交流平台,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予以引导,使学生热爱排球运动。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在排球教学的改革中加入赏识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就是人都有希望获得他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手段对排球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赏识是一种理解、一种激励,能够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使学生走向积极向上。在赏识教育中,学生受到鼓舞,回报给教师积极的反馈,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排球学习中去,这样学生的创造性不断被培养,潜能不断被激发,最终给排球技术教学改革中注入新的活力。

4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

谁也代替不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首先对排球课中带有各项技能的内容及相关排球知识的部分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和思考,给学生提供自主研究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独立学习思考的无限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排球知识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提供给同学互相合作学习的机会。因为积极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让同学各抒己见,拓展了学生的交流信息渠道,解决自己的疑问,在互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帮助同学获得更多排球知识,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如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结合自己已有的排球运动知识,设计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排球运动,培养学生用创造性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从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5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活动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注意很多事项。例如,首先,教师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应意识到赏识教育不是单纯地给予学生赞赏和肯定,赏识教育中也包含批评的成分,赏识教育允许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对事不对人的大胆的批评。因为,批评和赏识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教师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毕竟学生犯错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教师在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上予以批评,是在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上的引导。赏识教育批评下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在犯了错误后,重拾信心改正错误。其次,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赞赏学生,教师在赞赏学生的同时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虚荣、自以为是的心理。教师要想正确地做到赞赏学生应当做到细心地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成绩,在看到学生的努力后再鼓励学生和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不断进步。最后,学生是不断发展成长的个体,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教学法时应有正确的着眼点,学生的天生特质不是决定学生今后发展的唯一要素。所以,教师在赏识时应正确地着眼于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努力程度,客观科学地给予赏识。这样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6结语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运用到排球教学中,不仅可以更新当前排球教育的观念,还能有效促进探索排球教育教学的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许多高校教育想要推动其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很多都未跳出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赏识教育就在于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客观上贯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所以,赏识教育的效果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效果。赏识教育在学生学习排球知识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引导,认可、鼓励、赞赏学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精神补充和心理慰藉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排球技术的自信心。所以,学生在整个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因此,足以说明赏识教育教学法有利于排球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

作者:焦新辉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宇明,杨立新.论赏识教育在高校排球普修课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5):116-118.

[2]周国辉.大学生激励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赵朋霞.“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10(3):72-75.

赏识教育第8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尊重信任;调整心态;方式多样

在初中语文教材《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里,作者莫顿•亨特主要为读者描写了体弱怯懦的他有一次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最后在父亲的激励下一步一步地走下来,终于脱险的故事。故事中父亲的这句话“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对我触动很深,小亨特正是在父亲的鼓励下才一步步增强了信心。父亲是聪明的,面对险情他给孩子的是信心、是赏识,而不是责备。是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所面对的群体是形形的学生,他们有的胆小、有的调皮、有的自卑、有的懒惰……试想假如在生活、学习中教师对他们只是一味地埋怨、批评、指责,那结果会是什么?是否就真能够让他们改正身上的这些毛病呢?静下心来想想,那样做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认识不足,毕竟从心理上来说,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是不稳定的、不成熟的,他们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好地判断是是非非。学生和大人一样,也有极强的自尊心,都希望自己的想法、做法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看到学生的缺点,还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去鼓励、赏识他们。下面我就教学实践中赏识教育的几点理解浅谈如下。

一、要充分尊重、信任自己的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保持旺盛精力和愉悦心情的需要,而赏识便能满足这种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注意培养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特点和特长,给他们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珍珠,虽然他们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瑕疵,但却能散发出不同的光芒,教师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如在有独立个性的学生面前你要施以平等心态;在敢于质疑的学生面前要施以开放心态;在行为特别的问题学生面前要用博大的爱心去尊重、信任、爱护、引导他们,当然也不能违心地去粉饰、美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

二、要调整心态,做学生的朋友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也一样,因个体的差异,在一个班上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学生,难免会做出一些让教师头痛的事情。对此,个别教师往往在“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笼罩下,一味地挑剔、苛求学生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便有了埋怨、冷眼、批评、讽刺、呵斥甚至体罚,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学生信心的折损、兴趣的失缺、活力的丧失、师生关系的对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心态,放下埋怨,放下烦恼,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心底无私。把自己放在学生当中,把学生当作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消除心理上的羁绊,让自己与学生和谐相处、平等相待,用赏识的眼光、宽容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去唤醒学生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去校正他们迷失了的价值追求的方向,诱发他们心中创造的灵光。

三、要创造机会,给予成功体验

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其发展和表现也不一样。但教师应该清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与长处,只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多学学伯乐,一定会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和潜能。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落后的学生,教师不能一棍子将其隔离,使他们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而应主动地去寻找、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给予帮助,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要用多种方式,赞扬恰到好处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