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无障碍设施建设

无障碍设施建设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7 11:12:16

无障碍设施建设

无障碍设施建设第1篇

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市政建设基础工程,也展现出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城市无障碍建设的研究进行梳理,国外研究无障碍设施的实践进行归纳,国内研究从城市公共建筑、城市交通及城市居住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为后人研究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综述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2902

无障碍设施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的社会成员使用的设施。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反映着其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较多,本文便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研究更多的关注其实践性和适用性。无障碍设施建设不仅指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设施,还有居住区及住宅的无障碍建设,其中Rabiul Ahasan;Donna Campbell;Alan Salmoni;John Lewko(2001)通过对房屋设计及建造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用户的需求分析是在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房屋设计时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对这些人来说具有人性化的设计和开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Nobuyuki MINO;Masumi ASADA(2012)通过GIS空间技术来分析日本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得知各个区域中的轮椅的畅通程度不同,区域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缺乏衔接。城市在未来的区域规划中,需要有比较全面的设计标准,以减少区域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差异。Hazreena Hussein;Naziaty Mohd Yaacob(2012)研究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规范在马来西亚的实施效果,认为马来西亚在亚太地区虽然一直致力于维护残疾人的参与权与平等权,但立法方面的空白仍然是制约马来西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原因,认为要加强无障碍环境立法,无障碍设计的基础是研究残疾人的需求发展状况。Nahid Bayat Bodaghi and A.N. Zainab(2013)以图书馆为例对城市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进行研究,对建筑师、专家和残疾人用户使用公共图书馆无障碍设施情况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残疾人用户和建筑师的观点相似。53.8%的调查者认为图书馆没有提供坡道和63%认为没有为残疾人设置专属空间,城市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从上述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关于城市无障碍设施的研究善于采用新思路新方法,如无障碍设计中的换位思考的方法及日本运用GIS考量城市无障碍设施情况,同时注重城市无障碍的使用状况,更多的站在残疾人、老年人等使用者立场进行考虑,设计注重科学性和人性化。

2国内研究现状

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包括城市道路、居住区、房屋建筑等方面的内容。笔者针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无障碍设施的研究进行分类归纳,认为可以从城市公共建筑、城市交通及城市居住环境三方面进行城市无障碍设施现状研究

2.1侧重于城市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研究

城市公共建筑包括广场、公园、医院、公共图书馆等,研究城市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建设,对于提高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保持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晶(2014)认为公园类公共场所的设计要在景观的绿化设计及细致的内部构造方面注重无障碍设施与整体的设计美感,使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魏锋(2014)认为医院是一个区域的医疗中心,城市中大部分医院设计及建造时间较早,无障碍设施陈旧且设计规划不科学,医务人员需要用优质的服务来弥补不足,同时医院的新建与改造要避免重复投入,注重一体化设计。张竹赢(2014)通过研究高校图书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认为国内各个高校图书馆无障碍设施严重短缺,高校图书馆应树立无障碍设施建设理念,关注残疾师生,积极新建、改造无障碍设施。通过以上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公共建筑不仅方便普通人,更需要满足残疾人和老年人等需求,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避免资源过度浪费和重复建造,更要注重一体化、通用性设计,使残疾人等人群公平、平等的使用公共场所和公共资源。

2.2侧重于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的研究

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方便了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出行、工作、学习,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宋敏(2014)针对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分析,认为无障碍设施使用频率低更多的是因为社会造成的障碍,可以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改进来鼓励残疾人出行,如盲道的砖块设计可以加入特殊信息,坡道使用鲜亮颜色警戒,无障碍标识要简洁明了。轨道交通是大、中城市市民的出门首选,大、中城市轨道交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对现在全国轨道交通建设浪潮提供了建设经验。潘海啸,邹为,赵婷,张仰斐等(2013)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认为城市轨道无障碍设施建设首要进行通用设计,然后将服务对象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群体需求进行设计和建设,设计要遵循最优先、最便捷及人性化设计。张晓春,张云龙,孙超,徐建闽等(2014)研究深圳市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认为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对无障碍公交车和出粗车投入不足,常规公交车和出租车不能满足残疾人出行要求,城市交通要采用先进理念优化公共交通系统。综上,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社会对无障碍设施要加大投入,无障碍设施设计和建设中要注重通用性和便捷性,从残疾人、老年人的角度设计和施工,使无障碍设施建设更具有适用性。

2.3侧重于城市居住环境无障碍设施建设研究

住宅是人的栖身之所,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来说,在家中生活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研究居住环境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意义重大。我国学者对住宅无障碍建设研究较多,但基本都是从设计方便予以考虑的。韩宇,侯奕屹,曲延瑞等(2013)研究了高层住宅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中住宅趋向于高层化,在高层住宅的门、窗、楼梯之间都需要安装无障碍设施,最重要的是发生危险和紧急情况时,急救性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张少伟、宋岭(2014)认为要建立住宅无障碍技术框架体系、指标体系和设计措施,然后根据不同住户的特殊要求设计精细化住宅。王悦,于钦波(2014)认为住宅无障碍设施不能只考虑住宅,居住小区的无障碍设施也要做好衔接工作。此外在设计时要注重通用化设计,既满足特殊群体需求,又方便普通人群使用。通过以上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针对住宅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过多的集中于设计层面,而忽视与无障碍设施管理和残疾人、老年人精神状态相联系,需要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加强指导宣传,鼓励其使用无障碍设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3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研究侧重于设计、管理及无障碍建设的内容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对无障碍设施的研究可以从对残疾人、老年人等使用群体来进行研究,如从新残疾人观和老龄化背景下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可能会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发展产生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Rabiul Ahasan,Donna Campbell,Alan Salmoni,John Lewko.Ergonomics of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J].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 and Applied Human Science,2011,20(3):175185.

[2]Nobuyuki MINO,Masumi ASADA.Spatial Analysis of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Us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2,66(5):877882.

[3]Hazreena Hussein,Naziaty Mohd Yaacob.Development of Accessible Design in Malaysia[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68(19):121133.

[4]Nahid Bayat Bodaghi,A.N.Zainab.Accessibility and facilities for the disabled in public and university library buildings in Iran[J].Information Development,2013,29(3):241250.

[5]王晶.公园无障碍设施设计与研究[J].艺术科技,2014,(12):133.

[6]魏锋.县市级医院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6):213214.

[7]张竹赢.高校图书馆无障碍建筑环境研究[J].晋图学刊,2014,(2):810

[8]宋敏.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5):79.

[9]潘海啸,邹为,赵婷,等.上海轨道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再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3,(2):7076.

[10]张晓春,张云龙,孙超等.深圳市公共交通无障碍体系规划探索与实践[J].公路,2014,(6):165171.

[11]韩宇,侯奕屹,曲延瑞.居家养老模式下的高层住宅无障碍设施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4):5051.

无障碍设施建设第2篇

Key words: barrier-free facilities;E-channel;bank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169-02

1 残障人士使用银行电子渠道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障碍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应为8502万人。做为一个社会个体,残疾人应该与其他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由于他们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原因,往往较之正常人更渴望过上文明健康的生活,因此,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虽然他们也许不能为银行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但银行不应该“遗忘”残疾人客户,这不仅是对残疾人的关爱,同时也是一家银行社会责任感提升的象征。

1.1 盲人使用银行电子渠道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障碍 ①盲人最常使用的银行电子渠道:调研显示,盲人最常使用的银行电子渠道由高至低分别为: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多数操作需要亲朋陪同指导);②使用电话银行时,由于操作速度较慢,感觉语音提示速度较快;③据调查,大部分银行工作区域设有轮椅专用的无障碍坡道,但很少设有盲道,盲人需要有人引领才能到达自助区域;④自助设备无盲文标识且文字较小,若非有明眼人指导或经常使用,视障人群独立操作有困难;⑤由于行动相对不便,视障人群对网络交易的需求很大,很多视障者会将网银、网购作为日常处理金融事务、完成购物的重要通道。他们在上网时,需要使用专用的读屏软件,这个辅助软件的主要功能就是把屏幕上的文字用语音读出来,然后根据听到的语音来进行操作。但是盲人在使用网上银行时,以图片形式出现的验证码无法被读屏软件无法识别和读出,因此也无法独立完成操作。

1.2 聋哑人使用银行电子渠道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障碍

1.2.1 聋哑人士最常使用的银行电子渠道:由高至低分别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需亲朋陪同使用)。

1.2.2 聋哑人在使用银行电子渠道服务时曾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手语是聋哑人与他人交流的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手段,但银行工作人员中能熟练使用手语的人寥寥无几,即便做过手语培训,长时间不使用又会忘记;在无法使用手语交流的情况下,聋哑人才会选择文字交流,但我们调研所知,多数聋哑人的性格较腼腆且受教育程度不高,当众与其使用他不熟练的文字书写来进行纸上业务情况交谈,既会伤害其自尊又影响业务办理速度。

①聋哑人士接受电子渠道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在首次或不经常使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办理业务时,经常会遇到问题而无法得到及时解决;②手机银行:字体无法调整,对年龄较大的聋哑人士来说操作起来不够方便;③自助设备上的提示语音未能做到与屏幕显示文字一一对应,因此可能会出现聋哑人无法完全自助操作的情况;④电话银行:聋哑人士如无人帮助无法使用电话银行。

2 对策及建议

2.1 银行业无障碍服务措施亮点展示

2.1.1 同业电子渠道无障碍服务措施亮点:①盲人取款机:渣打银行已率先使用了盲人取款机,特别之处在于只要接上耳机,取款机就会自动转入专为盲人设置的语音导航系统,同时,为尊重客户隐私及保证资金安全,盲人客户还可以选择黑屏操作;②验证码语音播报功能:青岛银行已推出了个人网银和企业网银交易验证码语音播报功能,彻底解决了视障人士网银操作的困难,使他们可以独立完成网银的操作;③电话委托功能:外资银行如汇丰、花旗针对残障人士开通电话委托,即客户可以通过电话委托客户经理办理相应业务。

2.1.2 同业推出的其他无障碍设施建设亮点:①美国银行率先在业内推出无障碍信用卡及盲文语音版“客户使用手册”;②新加坡星展银行在北京地区首家推出了盲文版、汉语版两种文字的《残障人士银行服务指南》,配备可以熟练使用手语的工作人员;提供助盲卡,帮助盲人识别币值,并可使用按手印或盖图章的方式代替签名;服务大厅采取无障碍服务措施,使乘坐轮椅的客户不用起身就能办理业务;提供电子屏及语音等多种叫号服务等;③招行部分网点设有残疾人专用服务通道和快捷的服务专窗;④光大银行部分网点在营业大厅门口铺设了残疾人通道,营业柜台全部为低柜柜台,坐轮椅的客户可不起身办理业务。

2.2 对目前电子渠道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建议

2.2.1 针对盲人使用银行电子渠道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建议 ①建议对网上银行进行优化,解决盲人使用的读屏软件无法识别验证码的问题;②建议增设盲人可用的自助设备,同时建议今后现有自助设备需要到期更换时,首选盲人也可使用的型号;③建议改进现有自助设备的交互界面,如提示文字较小、对于弱视人群及视力退化的老年人来说辨认起来都比较费力;另外屏幕的配色也要考虑到色弱群体的感受,因此建议自助设备文字显示文字要粗大,文字与背景色对比要鲜明等;④建议开发带有盲文标识的银行卡和信用卡,并配套语音操作手册;⑤建议电话银行设置可自助选择的语速,以适应不同操作速度人群的需求。

无障碍设施建设第3篇

全面落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和管理力度,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确保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按照标准完成,为残疾人及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群体营造良好的无障碍环境,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二、实施时间

十一五”期间,年。力争用4年时间创建“十一五”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

三、目标任务

(一)城市道路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1.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入口及人行横道等缘石坡道设置率达到0%建设中要尽量采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市区和郊区新建和改、扩建道路的人行道。

城市人行道及人行横道各种路口坡化改造率不低于60%建设中要尽量采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年月末。

2.市区主干道及市区商业街、步行街等人行道的盲道设置率到年月末达到60%年月末达到70%年月末达到90%

3.设置率到年月末不低于60%城市公园、广场、商业区、重点公共建筑的人行道口、火车站台及公交车站等候区逐步增设提示盲道。

(二)公共建筑设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

1.新建的办公建筑、商业服务建筑、文化纪念建筑、观演体育建筑、医疗建筑、学校与园林建筑、室外公共厕所等各类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0%

2.其中:对已经建成各类公共建筑的相应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

1政府办公建筑。城市广场、公园、大中型商场无障碍设施改造率到年月末达到30%年月末达到40%年月末达到60%以上。

饭店、宾馆、邮政、银行、室外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改造率到年不低于40%

内设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及蹲位,主要改造内容为:建筑物出入口坡化处理。显著位置设无障碍标志;医院、邮政、公园、银行等公共服务建筑要设低位柜台、低位窗口。

2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影剧院、音乐厅、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改造率到年月末达到50%以上。

高等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建筑无障碍设施改造率到年月末不低于20%

内设无障碍厕所及蹲位,主要改造内容为:建筑物出入口坡化处理。显著位置设无障碍标志;文化观演建筑、体育建筑要设低位窗口、无障碍电梯和轮椅位置。

(三)公共交通实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

1.城市新建、扩建、改建的火车站、汽车站应实现无障碍化。

2.已建成的火车站、汽车站应进行无障碍改造。

内设无障碍厕所及蹲位,主要改造内容为:出入口坡化处理。显著位置设无障碍标志;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增设方便残疾人上下车的车位;公交车站应增设盲文站牌。

(四)特殊设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

1.新建、扩建、改建与残疾人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特教学校、福利企业或录用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康复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老年公寓、老年人服务设施等。

改造率到年月末达到30%年月末达到50%年达到80%已建成的特教学校、福利企业、康复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设施要进行无障碍改造。

内设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及蹲位、低位柜台,主要改造内容为:出入口坡化处理。内部地面铺设盲道,老年公寓同时要设无障碍客房。

2.逐步对残疾人、老年人家庭进行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五)居住小区、居住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

1.新建居住小区、居住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0%

2.已建居住小区、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公寓、宿舍建筑无障碍改造率不低于40%且布局合理。

内设无障碍公共卫生间和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主要改造内容为:小区内人行道、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的出入口坡化处理。

(六)信息无障碍建设。

1.电视新闻中加配字幕或同步手语;

2.医院、车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建立信息屏幕系统;

3.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逐步推广手语。

四、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市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成员如下:

组长:略;副组长:略;成员:略。

办公室主任(兼)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五、责任分工

(一)财政部门负责在每年的预算编制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无障碍设施建设及改造。

(二)建设部门负责检查新建道路和建筑物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监理各个环节中《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执行情况;并组织开展对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三)信息产业、广播电视部门负责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

(四)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有关媒体。通过公益广告、宣传片、专题片等,提高公众的无障碍意识,教育公众维护、爱护无障碍设施,形成无障碍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民政、老龄、妇联、残联负责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对无障碍需求情况考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无障碍建设的宣传、培训、贯彻、监督检查等工作。同时,负责做好本部门老年人福利设施、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

(六)交通部门负责对客运站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及在客运过程中创设无障碍服务条件。

(七)公用部门负责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公交站点和公共厕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

(八)房产部门负责对居住小区、居住建筑及其小区内人行道、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

(九)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负责对各类学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影剧院、音乐厅、体育场馆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工作

无障碍设施建设第4篇

[论文关键词]无障碍设施;无障碍服务;观念无障碍

一、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所取得的成效

广东省法制办、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建设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人员一致认为《规定》颁布实施以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了较大方便

广州市为了迎接“全国无障碍城市”创建工作,按照《规定》要求,对全市的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居民小区和住宅等相关设施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在城市的道路上共计对城区七条主次干道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在城市公共建筑上,共计对16家政府机关办公楼实施了入口坡道改造、无障碍厕所改造;对165家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建设改造了低位服务窗口、无障碍厕所;对10处主要交通路口设置盲人按钮及过街音响装置;对24处公共场所进行了入口坡道改造,对20处主次干道室外公厕进行了无障碍厕位改造。这些举措都为残疾人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二)保证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人员在访谈中透露,自《规定》实施以来,广州市政府和建委都很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只要是新建的市政建设,无障碍设施的合格率都要求达到100%,对既有的相关设施也进行了合理的改造和维护。目前无障碍设施已覆盖城市中心的公园、绿地、商店、码头、车站、地铁、机场和火车站等。同时相关部门也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建设,比如在地铁设有呼叫系统,公交车上也设有盲人语音系统方便盲人出入。

(三)无障碍服务不断提升

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广州市的客运及公交站场的无障碍设施渐趋完善,盲道可以与路面盲道相衔接,有盲文提示,扶手电梯有轮椅锁定以及低位饮水器等。经过“创文”时期进行的改造,现在客运站的无障碍设施是比较齐全的,包括盲道、坡道、扶手、无障碍洗手间、低位洗手台、升降梯等。在服务方面,对于重点旅客服务,设置求助铃,有服务员进行全程服务。

(四)为广州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支撑与动力

《规定》施行8年来,广州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经过亚运会及亚残会和创文活动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更为广泛普及,管理也更为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广州市获评全国唯一一个由国家残联授予的“爱心城市”,广州也因为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等关爱弱势群体方面做出的重大努力与突出成绩而被评为全国10个“文明示范城市”之一。

二、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规定》出台以后,广州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相比内地城市而言,广州市在无障碍建设方面也走在前列,但相较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广州在这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具体而言,广州市无障碍设施在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某些无障碍设施不符合《规定》的要求

1.盲道问题。有的盲道中间会冒出电灯杆,有的盲道砖在施工时就不够平整,不少盲道砖已经被损坏,很不便于盲人行走。更有的盲道时断时续,经常失踪,存在导向误区。盲道被占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某些商业区内的街道,经常能够看到盲道被摆摊商贩霸占,或被用于停靠摩托车等。

2.坡道问题。有些地方的坡道设计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公共建筑未设坡道。很多商场、银行、酒店、公共事务机构营业大厅等地都未设置坡道,入口都是高高的台阶,肢残者根本不可能单独进入。而有的地方虽有坡道,但不设扶手,或未设休息平台,或坡道比例过大,这些都使得使用轮椅者望而却步。

3.无障碍厕所问题。番禺区内的很多商场、银行和公共事务机构营业大厅都未设置无障碍厕所。而有些公园、医院虽然设有无障碍厕所,但部分设置不合理。比如有的座便器旁虽然安装了拱形扶手,但缺少防滑设计,容易导致使用者摔倒。又比如有的残疾者专业卫生间出入口的有效宽度不能达到80cm以上,且存在较大高差。

4.低位服务台问题。即使在无障碍水平相对较高的各公共建筑内也经常存在低位服务台等无障碍盲点。由于没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接待台,高高在上的提款机、收银台、咨询台、售票处等给轮椅乘坐者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5.无障碍电梯问题。除了个别高层商品住宅楼、医院、酒店已经安装上符合要求的无障碍电梯外,无障碍电梯的普及率并不如人意。但已安装的残疾人电梯也仍有部分存在按钮过高、梯厢内未安装镜子等现象,导致轮椅乘坐者使用不方便甚至困难。

(二)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问题

最常见的是路上的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常有被损坏、占用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问题的反应渠道不够畅通,在问题出现之后不知道应该向哪个部门反映。即有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之嫌。同时,无障碍设施的利用率不够高,残疾人群体习惯于求助服务员,很多人不了解一些指示牌、显示屏和有关标志的具体含义。

(三)无障碍设施的整体规划问题

根据残联的调查,现在广州所有的城区道路无论宽与窄都有盲道,甚至在罗岗那边的高速路上都有盲道。但有些地方确实是没有盲人去的,那些盲道就只是摆设了。而同时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方的无障碍建设又存在较大的盲点,基本很难看到与城区对应的一些基本无障碍设施。另外 某些无障碍设施在与其交接的地方存在断层,比如有些地铁站与天桥、客运站的盲道衔接有问题。这些都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

(四)关于技术标准的问题

无障碍设施的具体建设标准不明,除了广州市的《规定》,2001年有《城市道路与建设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标准,对此验收部门表示不知道该按照哪个标准进行无障碍设施的检查。在竣工验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度,主要体现为具体标准很复杂。如果将一些规定设计为强制性规范,则会带来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比如有的小区一个盲人都没有,盲道的设置则略显多余。如每个天桥都设置电梯,成本太高,与社会发展水平也不适应。

三、完善无障碍设施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针对该《规定》存在的问题,综合各访谈对象的意见,笔者提出以下完善该《规定》的具体建议和想法:

(一)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围绕公共交通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无障碍设施与环境。范围覆盖到广州市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等,达到有坡道、盲道、有轮椅水平及垂直通道、低位售票口、无障碍厕所或厕位、有盲文站牌等无障碍要求。在城市道路方面,除了要加强坡道和盲道建设以外,还应在主要道路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设置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或者直接设置垂直升降电梯。在公共建筑方面,新建、扩建、改建的办公科研建筑、商业服务建筑、医疗建筑等各类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要尽量达到100%。在特殊设施无障碍方面,80%以上的特教学校、福利企业、康复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养老机构等都要达到无障碍化。

(二)通过教育与宣传使社会观念无障碍深入人心

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渠道,用不同的形式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宣传。把“助残日”等时间开展的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建筑规划设计人员和广大市民的无障碍环境认识,让大家都能意识到选择使用无障碍公共环境是残疾人、老年人等应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各行各业应力争做到观念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并从某种意义上将它们作为单位考核的一项指标。只有不断地完善无障碍设施,同时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提升市民对于无障碍环境的认识,才能真正地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态。

(三)注重无障碍设施的整体规划与协调

对于无障碍设施的规划,要由中心城区向乡村发展,齐抓共管,力求覆盖乡村的重点区域,扫除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盲点。对于具体的需求,可组织残障人士参与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体验评分和评价,以最大程度实现其利用价值。

(四)各机关严抓落实并各尽其责

各级职能部门(包括残联)一定要落实好《规定》的执行力度,对没有配套相应无障碍设施的任何新建和改建项目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予颁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不予进行竣工验收等,通过这些手段来确保这些新建和改建项目的无障碍设施的配套性。要提高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率,不能仅仅在要接受检查的时候才开放这些无障碍设施。对于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重大违规或者严重不作为的部门与人员,应该严肃追究其相关责任。

(五)注重投入以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因为作为公共物品的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其投入主体大多为各级人民政府,因此政府部门必须明确认识。完善财政保障机制,确保无障碍建设的资金专款专用。

无障碍设施建设第5篇

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是解决“行”的问题,是创建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的重点,理应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虽然深圳市的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狭隘无障碍环境设计理念的束缚,交通无障碍设施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无障碍交通体系。关于交通无障碍规划的现有研究成果也多注重局部无障碍设施(如盲道和坡道等)的指引性研究或仍认为无障碍设施专属于某些特殊弱势群体,缺乏对无障碍交通体系的系统梳理。例如,针对残疾人和老年人开展了特殊群体的无障碍交通系统研究[8-11],而未能在无障碍设施服务对象上实现突破;针对步行系统中的盲道和步行通道宽度提出了“黄线控制”和“绿线控制”的概念[12-13],但未能对整个无障碍交通系统进行梳理。深圳市交通无障碍环境总体性的专项规划研究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无障碍环境设计理念和成功经验[14-16],并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诉求,提出适合深圳市的无障碍环境设计理念,以指导深圳市无障碍交通体系的构建。

现状特征判断及成因识别

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群体主要包括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孕妇、儿童和携带行李人士等出行不便的人群。其中,残疾人和老年人又是无障碍设施使用群体中的主要受益群体。深圳市现有残疾人13.47万,其中户籍残疾人有7.29万,占户籍人口的3.02%,主要集中在福田区、南山区和罗湖区。深圳市现有老年人42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1%,其中户籍老年人有15.4万,占户籍人口的6.1%。

从主要受益群体空间分布来看,残疾人主要分布在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而老年人则主要集中在发展较早、建设较为成熟的社区街道。从主要受益群体出行特征来看,大部分群体需要陪护出行,尤其是肢体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日常出行方式以轮椅(陪护车)出行为主;出行次数较少,周均仅10次;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均较短,在3km和1小时以内。从设施使用情况来看,道路无障碍设施问题较突出,如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水平较差,行动不便人士对无障碍公交车和无障碍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意愿较强;轨道站点和交通枢纽无障碍设施水平相对较好,但部分较早建成的一批口岸和客运站无障碍设施还不够完善。总体上,目前深圳市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仅体现在“量”的投入,“质”的发展与国外先进城市对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的成因涉及规划设计、审查批准、施工验收和管理等环节,具体包括部分市民对无障碍设施的保护意识淡薄,设施的设计施工不到位、不注重细节,监管也不到位等。

无障碍环境设计理念认知

1无障碍环境设计理念发展演变。无障碍环境设计理念经历了一个从狭义、定向服务向广义、全方位优质环境建设转变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①萌芽期(20世纪30年代),最初提出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仅限于服务残疾人士,特别是肢体残疾者;②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老龄化问题的显现,老年人也成为无障碍设施的服务对象;③普及期(20世纪90年代后),无障碍环境建设服务所有人群,无障碍设计开始向通用化设计方向发展。目前,无障碍设施一般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孕妇和儿童等弱势人群的通行安全及便利而在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但随着现代生活的改善和城市的发展,我国无障碍环境内涵也向着更加深入、广泛的方向发展。

2通用设计理念的提出。狭义上的无障碍环境一般是指为消除残疾人及老年人在移动、操作和获取信息等方面的障碍而在城市中构建的社会环境。无障碍设计的出现最初源于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怀,其设计是为了满足残障人士最低的物质与环境要求,并通过各种规范、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每个人的能力会随着年龄、体能及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能力”和“残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或环境中成为“暂时的”或“永久的”不健全人。因此,从广义上讲,无障碍环境不仅仅是消除阻碍残障人士参与社会生活的障碍,更是为社会所有成员创造一个在人生不同生命阶段都能自由活动、交流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空间,这就是通用设计理念的内涵。在20世纪80年代,通用设计的概念最先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罗纳德•梅斯(RonaldL.Mace)提出,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国际上已形成了以北美、欧洲、日本为代表的3个通用设计研究区域。通用设计通常也被称作“全民设计”或“包容性设计”,它并不是要原有的无障碍设计标准,而是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理念来指导适宜所有人使用的城市环境设计,是无障碍环境设计理念的延续(图1)。

3交通无障碍设施分类。根据无障碍设施的实际用途和设置位置,可将交通无障碍设施分为以下六大类型:(1)慢行无障碍通道类。依托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地块内部及相邻地块之间形成的无障碍人行步道,主要包括缘石坡道、轮椅坡道和盲道(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等。(2)常规公共交通类。主要包括无障碍公共交通线路和无障碍公交站台等。(3)公共空间无障碍通道类。主要指轨道站点和公共交通(枢纽)建筑物内部在交通流线上,为保证使用者正常通行的各类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无障碍入口坡道、无障碍垂直电梯、无障碍升降平台和无障碍停车位等。(4)无障碍交通工具类。主要是为所有人提供对外出行服务的无障碍交通工具,主要包括无障碍公共巴士、无障碍出租车和无障碍小汽车(阳光车队)等。(5)无障碍导盲设施类。主要是为视力障碍者提供了识别的出行信息并引导其实现出行目的的辅助设施,如导盲杖、地铁和公共交通中使用的无障碍导盲系统等。(6)无障碍指示标识类。主要是指为方便残疾人识别和使用无障碍设施的指示标识或关爱指引,包括无障碍通行标志、过街音响信号装置、盲文站牌和盲文地图等。

4交通无障碍设施功能定位。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交通无障碍设施在城市交通体系中主要发挥以下三方面的功能:(1)直接服务于短距离出行。交通无障碍设施通常服务于相对低等级的次支路网及生活性主干路网辐射区域的市民,一般在半小时出行时间和3km范围内。(2)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等辐射区域提供便利的出行。交通无障碍设施要为城市快速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点,以及综合交通枢纽等辐射区域的市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3)满足休闲、购物和医疗保健的需要。交通无障碍设施可以实现城市各公共服务空间之间的连接,从而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尤其是满足人们对城市重点及热点地区(如大型医院、公园、广场、残疾人或老年人的聚居区等)的出行需求。

无障碍交通体系规划指引

1无障碍交通体系架构。

无障碍交通环境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宏观层面架构深圳市交通无障碍规划体系,将慢行通道、常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及枢纽、交通工具、无障碍导盲系统和交通标识等涵盖其中;在中观层面提出差异化分区发展规划指引,以指导深圳市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微观层面提出适合深圳市的交通无障碍设施精细化设计指引,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或管理依据(图2)。

2宏观层面的无障碍交通体系规划。

(1)慢行通道无障碍规划指引。深圳市慢行通道无障碍规划体系主要依托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地块内部及相邻地块之间形成的无障碍人行步道(包括绿地内的休闲路径与商业街内部的购物路径),分别从点、线、面三个层面系统地建设慢行通道无障碍体系。其中,在点层面上,主要依托具体的无障碍设施物质要素,如路口缘石坡道、二次过街安全岛无障碍通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无障碍坡道和盲道等;在线层面上,主要依托城市生活性主干道形成主要无障碍廊道,依托城市生活性次支路形成主要无障碍集散道;在面层面上,主要依托城市主要无障碍廊道、无障碍集散道及各具体的无障碍设施物质要素形成区域范围内的无障碍慢行交通环境。本次规划包括福田中心区、罗湖商业区、“世界之窗”等23个重要无障碍慢行单元(图3)。

(2)常规公共交通无障碍规划指引。深圳市公共交通无障碍规划体系涵盖全市无障碍公交站台和无障碍公交线路等方面,具体设施要素包括无障碍公交线路及无障碍公交站台的无障碍通道、盲道(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和坡道等。无障碍公交站台主要依托无障碍公交走廊,无障碍公交线路布设主要经过市区残联服务机构、大型医院和图书馆等重点公共场所(图4)。

(3)轨道交通及枢纽无障碍规划指引。通过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交通枢纽及周边地区的无障碍规划指引,指导深圳市新建和已建的各轨道站点、民用机场、铁路旅客车站、汽车一级站和客运码头等主要交通枢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建设高效、连贯的无障碍轨道站点和交通枢纽,形成依托各主要交通枢纽的无障碍综合区(图5)。

(4)无障碍交通工具发展规划指引。无障碍交通工具主要是为所有人提供对外出行服务的交通工具,主要包括无障碍公共汽车、无障碍出租车、无障碍小汽车(阳光车队)、无障碍康复巴士和社区巴士等。无障碍公共汽车发展指引建议包括:①宜采用底盘低并设有无障碍踏板的公交车,车上应设有轮椅席位及固定装置、呼叫按钮等设施,车厢内外应设置到站显示屏和报站语音提示;②加强对无障碍公交车辆的更新与改造,建议在深圳市每条公交线路上都配置一定比例的无障碍公交车,重点覆盖残疾人、老年人聚居区。无障碍出租车系统主要涉及无障碍出租车投放车型、投放数量、制定营运服务方式、营运监管办法及营运票价等。结合国内外无障碍出租车投放经验,提出深圳市无障碍出租车发展指引,主要包括:①无障碍出租车服务应以公益性定位为主;②应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或办法,加强对无障碍出租车的监管;③无障碍出租车不应仅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还应为老年人、孕妇和病患者等行动不便人士提供出行服务;④加强对无障碍出租车的宣传,让更多的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和病患者等特殊群体了解这项服务;⑤必须建有电召平台,推出无障碍电召出租车;⑥可新购置或对已有的车型进行改装,尽量采用轮椅直入“英伦式”无障碍出租车,以方便行动不便人士乘车。同时,鼓励有关汽车企业生产无障碍小汽车;建议在残疾人、老年人聚集且公交未覆盖的区域开通社区巴士(介于公交和出租车之间的交通工具);市残联可借鉴香港的经验,根据残疾人康复需要配置无障碍康复巴士。

(5)无障碍导盲系统发展规划指引。无障碍导盲系统由手持终端机、公交站台主机和公交车车载平台三大部分组成,其原理是通过车载平台、公交站台主机和手持终端机之间的双向信号交流,实现视力残疾人士的出行,目前多用在地铁及公交系统中。结合国内外无障碍导盲系统实践经验,提出深圳市无障碍导盲系统发展规划指引,主要包括:①建议深圳市无障碍导盲系统采用RFID技术;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公交智能化导盲系统作为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公益投入,纳入政府投资;③新购置、投放的无障碍公交车、无障碍出租车应同时配置无障碍导盲系统;④由于整套系统的设计、建设和测试较为复杂,建议先进行小范围示范工程建设,然后再全面推广,同时建议结合深圳市智能公交系统试点进行实施。

(6)交通标识无障碍规划指引。交通标识无障碍体系发展应在重点地区(含成体系发展地区和片区级综合改善地区)及深圳市主、次、支路网覆盖的地区协同布设无障碍交通标志;在城市偏远地区、城市工业区及残疾人很少活动的区域设置人性化、精细化的关爱标识,如在无法使用垂直电梯的人行天桥入口处设置关爱标识,鼓励健全人帮助行动不便人士出行。同时,深圳市还规划了16个路口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安装的重点片区,其中原特区内有10个(图6)。

3中观层面的差异化分区发展规划指引。如果在城市很多区域没有形成足够的交通无障碍设施网络密度,缺乏无障碍活动所依附的基本物质空间,那么即使布设了完善的交通无障碍设施,利用率也不高,社会效益不明显,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先在无障碍出行需求较强的片区建设交通无障碍设施。通过将深圳市路网(主要是指生活性主、次、支道路)分布、骨干公交(含轨道)及交通枢纽分布、重点无障碍单元(热点地区)分布和主要受众群体(残疾人、老年人)的空间分布四个层面进行叠加,得到深圳市无障碍出行需求强度分布(图7)。基于深圳市无障碍出行活动需求强度分布[17],提出成体系发展地区、片区级综合改善地区和一般规划控制地区三类差异化的发展地区(图8)。(1)成体系发展地区:选取原特区内建设用地覆盖区域,系统性地开展交通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工作。(2)片区级综合改善地区:选取原特区外物质载体较好的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及主要枢纽门户地区,开展交通无障碍设施综合改善规划。(3)一般规划控制地区:指以上两类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重点对该区域内道路、主要公交走廊的公交站台进行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

4微观精细化设计指引。在微观精细化设计指引层面,针对各类交通无障碍设施协同制定相应的技术设计指引,作为各类交通设施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落实的管理依据。基于各类人群人体尺度及通行时的行动空间尺度,从通用设计的角度对深圳市道路人行道横断面进行设计。对于二次过街安全岛设计,安全岛宽度不得小于2m,且单面坡缘石坡道除了满足坡度应小于5%外,还应保证隔离栏之间的距离(通常为1.2m~1.5m)能满足乘轮椅者、拄杖者、运货手推车和手推婴儿车等的通行需要。在调研中发现,深圳市华强北地区部分路口隔离栏由于设置间距过小,影响了运货手推车、拄杖者或乘轮椅者的正常通行。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相关规范进行完善,并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技术设计指引。

无障碍设施建设第6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是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四个之城”目标特别是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的一项重要任务。严格按照创建标准,要求建筑行业单位执行相关规范,确保各类新建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率100%。本委直管的市政道路、公园、游园广场、公共建筑改造率不低于60%;其他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达标。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宣传培训,全面提高所有从业人员的创建意识。迅速组织传达学习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动员会精神,动员全市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广大从业人员,全力投入创建工作中,努力将创建目标任务与“四个之城”建设紧密结合,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机融合。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习贯彻《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有关技术要求,使住房城建系统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并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全面提升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

(二)加强监督管理,在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严格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严格要求全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各类新建项目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标准》等各类规范标准。

(三)强化整改落实,确保本委直管的市政道路、游园广场无障碍设施达标。针对市政道路、游园广场无障碍设施不够规范,损坏、侵占等现象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市政处、园林局等单位要对直管的道路、公园、广场等无障碍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对盲道、缘石坡道、无障碍标志牌、建筑物出入口坡道、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无障碍厕所厕位、无障碍路线图等内容重点检查,凡不符合要求的,制订计划,全面进行整改,确保达标。

(四)强化指导服务,努力提高全市各类道路和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的达标率。对辖区政府开展属地管理的道路、游园、广场、住宅小区无障碍设施整改,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宾馆、医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建筑物无障碍设施整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组织培训阶段(4月10日—5月10日):依据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要求,召开市住房城建系统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动员会。组织全市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广大从业人员,开展《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有关业务培训,使住房城建系统广大从业人员自觉贯彻执行无障碍建设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调查摸底阶段(4月10日—4月25日):对我委管辖范围内的城市道路、公园、游园、广场现有的缘石坡道、盲道、建筑物出入口坡化处理、安全走道及楼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标志、无障碍行进路线图、低位服务台、低位窗口、低位电话等无障碍设施进行调查摸底,对照标准逐项查找,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汇总,制定整改工作计划。

(三)整治改造阶段(4月26日—8月31日):对我委管辖范围内的城市道路、公园、游园、广场的无障碍设施,按照整治改造计划全面落实整改补建,完成改造任务。为区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无障碍设施整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四)检查整改验收阶段(9月1日—9月30日):对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有关技术要求,对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情况进行检查,对本委系统管辖的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及办公楼等无障碍设施改造进行全面检查整改验收。

(五)迎接创建考评阶段(10月份起):委系统各单位收集创建资料,上报委创建办汇总,整理、装订创建工作台账,迎接市级省级创建考评,对创建检查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住房城建委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创建领导小组要求,制定委实施方案,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制定本单位创建实施计划,把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到岗位、责任细化到个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纵管到底、横管到边”的组织网络,确保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无障碍设施建设第7篇

第二条区域内新建及在本办法实施前已建成的现有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以下统称建设项目)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的安全通行和使用便利,在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

(一)无动力的坡道、缘石坡道、盲道、行进盲道、提示盲道;

(二)有动力的无障碍电梯、升降台等垂直或斜向通行的设施;

(三)标志性的警示信号、提示音响、指示装置;

(四)地面设施性的低位装置、专用停车位、专用观众席、安全抓杆;

(五)公共场所和家庭生活性的无障碍厕所、厕位;

(六)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和其他便于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使用的设施。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五条各级政府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规划、建设、公安、交通、文化、广电、城镇管理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设计和建设无障碍设施。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及盟内有关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无障碍设施的施工。

第七条盟内各机关单位办公场所、企事业单位、医院、邮局、银行、民航站、火车站、公共交通停靠站、公共厕所、公园和规模较大的商业与服务业单位的营业和服务场所等公共建筑、城市道路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标准优先进行无障碍改造。

第八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开展无障碍建设的宣传,普及无障碍知识。

第九条建设无障碍设施应当遵循安全、通达、实用、便利的原则,按照下列要求设计建设:

(一)人行道、公共建筑的地面应当平整、防滑,出入口应当设置坡道;

(二)铺设盲道保持连续,并有提示点,应与周边的公共交通停靠站、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相连接;盲道上不得有电线杆、拉线、地下井、树木等障碍物;

(三)公共交通停靠站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颜色、形式和内容应当方便低视力患者和视力残疾者使用;

(四)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区域或者设置服务台、电话台的场所,应当同时设置低位服务台、低位电话;

(五)公共建筑的玻璃门、玻璃墙、楼梯口、电梯口、通道等处,应当设置警示性标志或者提示性设施;

(六)无障碍设施要颜色鲜明,应当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区别;

(七)无障碍设施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无障碍标志;

(八)各地电视台自办的新闻节目应加配字幕和手语翻译;

(九)有楼层的大型商业与服务建筑、大型文化与纪念建筑、交通与医疗建筑应当设置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洁具;

(十)火警、匪警、医疗救助、交通事故等紧急呼叫系统应当具备文字报警、呼叫功能,保障听力、言语残疾者报警和急救需要;

(十一)停车场、存车处应当设置残疾人车辆专用停车位。

第十条建设项目所有权人或者经营管理者负责无障碍设施的养护和维修,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无障碍设施,不得损毁、违法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

第十二条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街道办事处等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实施监督。发现问题应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情况反映后,应及时调查处理。

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未按照有关设计规范、强制性标准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损坏、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用途的,由建设行政部门或者其它有关部门责令停止侵害、恢复原状。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无障碍设施建设第8篇

关键词:居住区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环境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40-02

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的更高需求,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也日益严峻;香港、北京、天津——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更应通过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实施成为先进典范,更深刻的体现着对残障人士的关爱与尊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然而,目前这些城市甚至整个世界的大多数地区的居住区无障碍设施仍然存在着许多隐患以及诸多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香港、北京、天津三个城市在社会结构、经济条件与文化背景不相类同的情况下,由此衍生出不同的居住模式和居住环境,此报告针对三个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居住区无障碍环境发展趋势的介绍,从而根据实地调研分析如何因地制宜的去探求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残障人士居住行为特点的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

1 我国居住区无障碍环境设施概述

为了了解当代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的真实情况,进一步探寻残障人士和年老者的户外活动需求,并期待发现无障碍设施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作者对香港、北京、天津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内地城市与香港的居住区无障碍环境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我们为了方便视觉障碍人士在居住区内修建了盲道、为方便肢体残障人士修建了缘石坡道和轮椅坡道以及扶手等等,但是整体覆盖率却远远低于香港,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

虽然在调查的居住区中有些居住区内进行了无障碍设施配置, 如铺设盲道, 设置坡道, 但这些设计尺度并不都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例如,坡道的坡度过高,没有设置扶手;盲道上存在其他固定设施,没有设置提示盲道; 因此,即便我们在居住区内设置了诸多无障碍设施,如果不按照设计规范中的要求设置同样也不便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使用。

1.1无障碍设施种类贫乏

在所调查居住区中大部分的无障碍设计只局限于增设盲道和坡道, 却忽视了人们的日常需求和社交活动, 因此在居住区中的各项服务机构同样需要增设各项无障碍设施,以方便老人、残障人士、妇女、儿童使用。

1.2无障碍设施的维护不足

居住区内无障碍设施被挤占、损坏的情况比较普遍, 有的通道成为停车场地, 甚至被破坏;盲道上随意搭建物体或者停放机动车、自行车;在通往建筑物主要入口的轮椅坡道上堆放大量杂物等情况十分严重。

1.3建立无障碍环境的意识较为欠缺

在调查走访过程中, 发现许多旧有的居住区和现在正修建的居住区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不够重视,很多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并没有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内容, 所以多数居住区都没有进行无障碍设施的规划。

2 我国居住区无障碍环境设计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早期的居住区建设规划中,我们过分的只强调了住宅建筑的实用性和使用面积,却严重的忽略了户外空间的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健身器械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建筑物内、外的各种设施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残障人士的某些特殊需要,由于活动空间受到局限老年人与残障人士渴望与邻里沟通交流的心情也受到了阻碍,因此,为了保障特殊人群平等的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我们就必须考虑包括有足够数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商业服务、公园、老年活动场所等公共空间环境中的无障碍设施配置。

自从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保护,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国家建设部和民政部联合颁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充分体现了社会各层面无论学术界、政府法规都给予无障碍环境设计的极大关注,对高品质的无障碍设计需求日益迫切。

3 实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和《香港通用设计指南》的标准,以及通过对三个城市居住区的亲身体验、观察,客观真实的记录以及分析研究,将居住区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分类。并在此过程中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予以解读和剖析,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居住区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提出建议,从而为了更有效的与实地调研结果相结合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4 香港、北京、天津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的调研分析

4.1目前我们还面临很多两城市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香港无障碍环境中的设施比北京、天津更完善更先进;面对残障人士与年长者不断的增加,居住区中的无障碍环境会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然而目前我们还面临很多两城市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居住区中无障碍公共设施设计不规范,具体尺度把握的不准确;居住区中各种通道不畅达;居住区中无障碍标志的缺失;无障碍公共设施设置的不充足;无障碍公共设施的种类贫乏。

4.2 对城市居住区无障碍环境提出的建议

优秀范文